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轴(第一课时)》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轴(第一课时)》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数轴,知道数轴与数射线之间的关系。
2.会画数轴。
3.知道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及原点的含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知道数轴的三要素。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难点:会画数轴。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直接写得数:
6.4÷4= 0.4×0.4= 0.35×0.2= 8.8÷0.11=
0.25×6×4= 7.2×4÷0.9= 15.48-(6.7+5.48)=
一、探究数射线与数轴之间的关系:
1.复习:数射线的概念:
数射线--
①什么是射线。
②在射线上标上刻度。
2.认识数轴:
① 观察数射线与数轴两幅图有什么区别?
从数射线上的“0”点出发,向相反方向(左)延长,它就会变成一条“数轴”。
② 谁能说说数轴的定义,并说说有哪些要素?(自学课本)
定义三要素规定了原点、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原点、方向、单位长度。二、数轴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0”。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那么,向左方向为负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必须一样长短)并标出……,-3,-2,-3,1,2,3……各点。(所标的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分数、小数、)
练习:下面的直线中,哪些是数轴?(补充竖着画的数轴)
三、进一步认识数轴:
1、过渡: 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数轴!
2、探究:正负数是怎样一个一个地标示在数轴上的呢?
(1) 组织学生交流或自学书本.
(2) 汇报:
在原点的右边,离开原点1个单位长度的点就表示+1,……;
在原点的左边,离开原点1个单位长度的点就表示-1,……
(3) 小结:
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所有表示正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右边,所有表示负数的点都在原点的左边; 原点(表示0的点)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点的分界点.
3、学生尝试画一条数轴。
四、巩固练习:
1、填空:
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2、在数轴上找出表示-4,+3,-1,+5,-5的点,并分别用字母A、B、C、D、E表示。
3、写出下面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D表示( ) E表示( )
4、选择题:
1)数轴上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D表示( )
A -1 B +2 C -5 D +5
2)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并且这两点距离原点都是20,则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
A +10和-10 B +20和-20 C +5和-5 D 无法确定
五、总结:
1、作业:
看图填空
(1)表示-4的点是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2)表示+2.5的点是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3)表示-4.5的点是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4)表示( )的点是在原点的左边,离开原点3.8个单位长度.
(5)表示( )的点是在原点的右边,离开原点6个单位长度.
(6)表示( )的点是在原点的左边,离开原点2个单位长度.
(7)离开原点三个单位长度的数有( )。
板书设计:
数轴:
数轴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0”。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那么,向左方向为负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必须一样长短)并标出……,-3,-2,-3,1,2,3……各点。(所标的数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分数、小数、)
教学反思: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轴(第三课时)》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轴(第三课时)》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关系及原点的含义。
2.理解单位长度所表示的意义。
3.会原点“0”的位置的选择。
教学重点:
1.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
2.在数轴上表示负小数。
教学过程:
一、进一步认识数轴
1.出示数轴:(小组讨论)
2.提问:1)在原点右边表示的是什么数?(正数)
2)在原点左边表示的是什么数?(负数)
3)原点“0”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点的分界点)
4)单位的长度指的是什么?(取适当的长度作为一个单位长度)
二、探究练习
1.填空:
表示+3的点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表示-5的点在原点的( )边,离开原点( )个单位长度。
2.在数轴上找出表示-4,+3,-1,+5,-5的点,并分别用字母A、B、C、D、E表示。
3.写出下面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D表示( ) E表示( )
4.集体讨论:
1)数轴与它所放的位置有关系吗? (与放的位置无关)
2)原点的位置有可选性吗?(举例)(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三、拓展练习:
1.选择题:
1)
数轴上A表示( ) B表示( ) C表示( ) D表示( )
A -1 B +2 C -5 D +5
2)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并且这两点距离原点都是20,则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
A +10和-10 B +20和-20 C +5和-5 D 无法确定
3)数轴上,若点A和点B分别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并且这两点距离是20,则这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分别是( )。
四、小结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第二课时)》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大数的认识(第二课时)》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大数的认识 p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多位数的计数单位及相应数位
2.能够较熟练的按照四位一级的分级方法,正确读出多位数
3.掌握多位数各个数级中末尾“0”及中间“0”的正确读法
过程与方法
1.以旧引新,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
2.引导学生大胆探索,掌握规律,培养学生抽象、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亿级数的读法。
2.读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常规积累。
填空1:
(1)10个一万是( )10个一百万是( )
(2)10个一亿是( )10个十亿是( )
(3)一百万里有10个( )有100个( )
填空2:
(1)2100350里有( )个一
(2)1023003405里有( )个亿 ( )个万和( )个一
师:你是怎么想的?
回忆数位顺序表。
生归纳:上节课所学的计数单位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复习从右起每四个数是一级, 个级表示多少个一;万级表示多少个万;亿级表示多少个亿
设计意图:
为学生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二、核心推进。
1.师:认识了数位顺序表,我们一起来尝试读读这些大数。
出示:上海人口16767700
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法:
1.分级1676,7700
2.从高位读起
3.每级按个级读法读
4.万级读完加万字
教师板书:一千六百七十六万七千七百
出示:5600000000
按步骤做
(1)分级;
(2)5和6在什么级上? 怎么读?读完之后加什么字?
(3)试读;
(4)总结:亿以上的大数怎样读?
3.难点练习
①103|0000 ②13|0030
③3693|0000 ④1005|0432
师:哪些0要读,哪些0不需要读?为什么?
4.读一读 填一填
60000006 60006000
60600606 60000060
60060006 600600665
只读一个零( ),读出两个零( ),读出三个零( ), 一个零也不读( )。
师: 你认为读哪些数的时候大家可能遇到困难?
2.想一想,读一读
8500和85000000
805 0和80500000
8005和80050000
(1)小组讨论:“万以内的数中”0“的读法是怎样的?而在多位数中出现一个或若干个”0“该怎样读?得出规律后,读一读每组数体会一下
(2)生归纳:
(3)全班读一读这3组数,体会一下多位数中”0“的读法
师:第一组数中为什么一个”0“也不读?(在末尾)
第三组数中为什么中间的”0“只读一个?(是连续的)
小白兔的话:每一级末尾所有的”0“都不读。
设计意图:
理解万以上两级大数的读法,体会亿以上三级大数 的读法。
按照0在各个数级中的不同位置进行大数的读数,突破读数难点。
三、巩固练习
1.先分级,说出最高位,读一读:
370500 5108000
2030082400 135648
20100590 100140000060
2.完成书本p15/5
学生回答交流。
学生独立练习。
设计意图:
练习巩固
四、总结
1.说说今天你学会哪些读数的方法?
2.关于大数中0的读法,你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同桌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
梳理知识点。
教学反思:
补充练习:
1.判断
1) 个位、十位、百位……都是计数单位。 ( )
2) 7040600读作:七百零四零六百。 ( )
3) 1个万、1个千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10000100010。 ( )
4) 读404000时,一个零也不读。 ( )
2.选择题
1) 由4个百万、6个万组成的数是 ( )
(a)4060000 (b)4600000 (c)4006000
2) 个级包括 ( )
(a)个、十、百、千 (b)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c)都不对
3) 687000是由 ( )
(a)6个十万、8个万、7个千组成的 (b)68个万组成的 (c)68个十万、7个千组成的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四舍五入法(第二课时)》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四舍五入法(第二课时)》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四舍五入法(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找与一个数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的方法。
2 .结合生活实际,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需要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3.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体会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 是有用的。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现实背景 中抽象出“四舍五入”的过程,积累数感。
2.借助学生已有的关于平方米的活动经验、平方米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丰富1平方千米的量感。
3.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认识1L=1000mL;通过自己动手制作1L的量具,并用来测量身边容器的容量,积累关于 升与毫升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己小结出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2.求一个数的近似数需五入且连续进位的情况下,正确求出这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常 规积累,读数与写数练习
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据,北京人口达到13819000,请你写出与它最接近的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设计意图:
以复习旧知的方式引入,再利用学生讨论、思考、并观察比较得出“四舍五入”法这种计算中常用的凑整法。
千万
位百
万
位十
万
位万
位千
位百
位十
位个
位北京人口约最接近的整万数最接近的整十万数最接近的整百万数
二、核心过程推进
1.观察上面的凑整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学生交流找到的相同方法或发现。
3.引导 学生归纳:如果被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都去掉(即“四舍”),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数后,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即“五入”)。总结这种凑整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 。(板书)
4.练一练:用“四舍五入法”把下面各数凑成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
整万数整十万数整百万数450370073721077949270学生 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三、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一)联系生活
1.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我国当时人口为13亿人,“13亿”是个准确数吗?它是怎么来的?
2.可见,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四舍五入”法进行凑整的,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些例子吗?
(二)综合练习。
1.写一写,并用四舍五入法凑成整百万数。
(1) 一千零八十一万九千四百零七
写作______________,用四舍五入法凑成整百万数______________。
(2)六千一百零四十八万二千四百三十九
写作______________,用四舍五入法凑成整百万数______________。
2.用四舍五入法把69729997凑成整百万数约是______________,凑成整千万数约是______________。
3.用四舍五入法把8□7694凑成整十万数约是8000 00,□中最大填( );若凑成900000,□中可以填( )。
设计意图:
联系生活,感知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什么?
说说 对“四舍五入法”这种凑整方法的理解。
教学反思:
练习:
一、填空:
175438≈( )万 195438≈( )万
174028≈( )万 999009≈( )万
5( )340≈5万 185( )340≈186万
980( )532≈ 980万 1( )5482≈18万
二、在( )里添上“=”或“≈”
30600000( )3060万 37万( )37 1100
1957000000( )20亿 5000000000( )50亿
三、选择题
1.与10000相邻的两个数是( )。
A 199 99和999 B 19000和10001 C 10001和9999
2.38 2 700≈38万里可以填的数有( )。
A 9.8.7.6或5 B 4或5 C 0.1.2.3或4
3.把8000940元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 )。
A 800万 B 801万 C 800万元
建议:
1.四舍五入法的引入以及形成考虑得再细致点,避免机械化,可以是各种生活情景的展现,从中发现规律。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倍、差倍问题(第二课时)》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列方程解应用题------和倍、差倍问题(第二课时)》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 掌握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
难点:掌握列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学生准备:课堂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用X表示以下各数量。
种萝卜的亩数是种白菜亩数的2倍。 白菜X亩,萝卜()
蓝花X朵,红花的朵数比蓝花朵数的1.8倍多3朵,红花的朵数( )
小鸡的只数比母鸡的3倍只数少12只。小鸡X只母鸡( )
大数比小数多6。大数X, 小数( )
小数比大数的一半小2。大数X, 小数( )
二、新授
1、和倍问题:
例:小胖和小巧一共有232张邮票,小胖的邮票张数是小巧的3倍,小胖、小巧各有多少张邮票?
分析:小巧的邮票张数
小胖的邮票张数
解:设小巧有X张邮票,那么小胖有3X张邮票。
X+3X=232
4X=232
X=58
3X=3×58=174
答:小胖有174张邮票,小巧有58张邮票。
小结:在设X时,一般选取较小量为X,以两个数的和为等量关系列方程。做完后要检验。
试一试P21
2、差倍问题
例:小胖的邮票张数比小巧多116张,是小巧邮票张数的3倍,小胖、小巧各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小巧的邮票张数:
小胖的邮票张数:
(2)讨论等量关系:
1)以小胖比小巧多的邮票张数为等量。
2)以小胖的邮票张数为等量。
3)以小巧的邮票张数为等量。
(3)解:设小巧有X张邮票,那么小胖有3X张邮票。
3X-X=116
解:设小巧有X张邮票,那么小胖有3X张邮票。
3X=116+X
解:设小巧有X张邮票,那么小胖有3X张邮票。
3X-116=X
小结:不同的等量关系式产生不同的方程式。
4、试一试:P22/1、2
三、巩固练习:
1)两缸金鱼一共有57条,第一缸的金鱼比第二缸的2倍还多6条,第二缸有几条金鱼?
2)有两缸金鱼,第二缸的金鱼条数是第一缸的1.4倍,第二缸的金鱼比第一缸的多24条,两缸鱼各有几条?
3)两缸金鱼共有64条,第二缸的金鱼比第一缸的多8条,两缸金鱼各有几条?
四、拓展练习
妈妈和小红5年后的年龄和为52岁,今年妈妈年龄是小红年龄的2.5倍,妈妈和小红今年各几岁?
解:设小红今年X岁,则妈妈今年2.5X岁。
X+2.5X + 5×2=52 X + 2.5X= 52-5×2
五、总结
六、作业:练习册P16-17
板书设计
(1)线段图:
(2)分析、交流:
先设小巧有x张邮票,那么小胖的邮票张数可以用3x表示。
等量关系是:
小巧的邮票张数+小胖的邮票张数=两人共有的邮票张数
(3)解:设小巧有x张邮票,那么小胖有3x张邮票。
x+3x=232,
4x=232,
X=58.
3x=3×58=174。
答:小胖有174张邮票,小巧有58张邮票。
教学反思: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从克到吨(第二课时)》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从克到吨(第二课时)》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从克到吨(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表示较重的物体的轻重时一般使用 吨做单位,了解1吨的实际重量。
2.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回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单位表示的两个量 之间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借助学生已有的关于克、千克的活动经验、克和千克这两个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丰富1吨米的量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 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进行克、千克、吨之间的单位换算,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常规积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新的重量单位, 请你回忆一下我们一共学习了哪 些重量单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t=1000kg
1kg=1000g
1t=1000kg=1000000g
学生回答
二、换算、加减法
(一)同一单位量的换算
研究书上25页第4题的前八题:师巡视
核对:选2题请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二)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例:8t-4500kg=( )kg
1.尝试解决
2.发现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
3.组织汇报
4.归纳:将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5.练习:剩下的5题
6.小结
独立完成
说理由
观察
尝试
质疑
讨论
独立完成
再核对
设计意图:
使学生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换成同一的两个量之间的计算。
三、应用
1.进一题(题5)
(1)读题、审题
(2)试列式并计算
(3)交流反馈
(4)怎样写答句
(5)归纳:
2.去尾题(题6)
(1)读题、审题
(2)试列式并计算
(3)交流反馈
(4)怎样写答句
(5)归纳:
3.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具体的题。
4.练习:针对班级情况出2题:
比较大小:
2700千克( )27吨
30000千克( )30吨
2吨( )1900克
7100000千克 ( )7吨
5.小船可载重58吨,大船的载重量比小船的327倍多24吨,大船的载重量是多少吨?
设计意图:
会处理简单的结果出现“进1”或“去尾”实际问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教学反思:
练习:
1.填空
10kg = ( )g
75000kg = ( ) t
24000k g =( )t
80000000kg = ( )t
2.计算
9t-5600kg=( )kg
2400kg+5t=( )kg
9237kg-4t=( )kg
3100kg+400kg=( )kg
86000g-35t=( )kg
8635kg+83000g=( )kg
3.应用题
(1)粮店里有892吨大米,如果每辆卡车可装4吨,需要多少辆卡车才能把这些大米全部运走?
(2)一桶油净重1500g,货架上有8桶,一共有多少千克油?
建议:
1.练习中可以增加多个单位不同 的的量的比较。也可以有已知数据,填单位的开放题。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从毫升到升(第二课时)》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从毫升到升(第二课时)》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从毫升到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毫升和升来描述液体容量的多少。
2.运用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能用毫升和升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4.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得到不同单位加 减法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认识1L=1000mL;通过自己动手制作1L的量具,并用来测量身边容器的容量,积累关于升与毫升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逐步体会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的和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 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 难点:
1.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2.进行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出示:
1. 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桶油 一听雪碧 一瓶眼药水
3( ) 270 ( ) 5( )
一瓶牛奶 一大瓶可乐
220 ( ) 2 ( )
问:一大瓶可乐2000( )?
设计意图:
巩固区分容积单位升与毫升的区 别。
二、核心过程推进
师:同样是一瓶可乐,为什么一会用用升作单位;一会用毫升作单位?
2.小结
动手操作
把两瓶500毫升的饮料倒入中间的空瓶中, 现在有多少毫升?
将1000毫升的水倒入1升量杯。发现什么?
板书:1升=1000毫升
1 L=1000 mL
出示: 5升=( )毫升
生:因为1升=1000毫升,5升里面有5个1000毫升,所以5升是5000毫升。
练习
7 L=( )mL
3000mL=( )L
12 L=( ) mL
40000mL=( )L
☆6.500L=( ) mL
反馈讲评
设计意图:
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三、综合运用
1.从 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学了许多单位名称,你来说说有哪些?
2.填合 适的单位名称
今天小胖去秋游。他早餐吃了250( )的牛奶和200( )的面包。然后走到离家1. 5( )的学校。8( )汽车准时从校门出发。经过1小时到达了面积为153万( )的上海野生动物园。在动物园里小胖看到了5.5( )高的长颈鹿、5( )重的大象等。
两位带队老师准备给大家买点饮料。超市促销活动:买2瓶2升装的可乐送1听355毫升的可乐。小胖班有30人,每人喝500毫升,至少买多少瓶2升装的可乐?
全班练习,课本P29
设计意图:
注意各种单位的灵活运用。
四、总结
升和毫升的关系是怎样的?
教学反思:
练习:
1.在( )里添写“”
40毫升( )2升 3升( )3000毫升
70000毫升( )70升 12升( )12毫升
1升1毫升( )1001毫升 999毫升( )1升
2.应用题
(1)有一瓶2.5升饮料,第一次喝了900毫升,第二次喝了800毫升,两次一共喝了多少毫升?还剩下多少毫升?
(2)一包豆奶200毫升,5包豆奶一共有多少毫升?合多少升?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广角(第二课时)”,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教学具准备:
1、 翻看户口簿上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 了解父母的身份证号码并了解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3、 师准备一张身份证。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到银行开户储蓄过吗?(去过)刚开户时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同学们坐飞机出境旅游过吗?坐飞机出境旅游也要用到什么证件?(身份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组成的?
一、 学习新知:
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
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
(1)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
(2)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
(3)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
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
(4)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
5、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
①学生思考并讨论学号中要体现的内容: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等
②根据以上内容来设计编码的方法。
③分组活动,共同探讨如何编号。
④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展示本组同学设计的学生学号的编排方法,老师注意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编码中的作用。
二、 巩固练习:
1、完成P115的做一做。
2、介绍自己感兴趣的编码中的每个数字的意义。
三、 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告诉大家一些什么知识?
五、作业:到图书室去了解一下图书管理员是怎样给众多的图书编码的?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国标苏版五年级下册《水》第二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国标苏版五年级下册
水
淮阴区教研室魏晓林
【教材分析】
《水》系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的一篇课文,原文题目为《饿水》。课文叙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片段。
2.体会下雨时,孩子们、大人们在雨水中洗澡的快乐和缺水的艰难。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
【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雨中洗澡的快乐”展开教学,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提示课题
1.上节课,同学们初步阅读了这篇课文,生字词会写了吗?打开默写本,听写词语。
勺膝
2.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跟随着作者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
二、初步感知
1.是呀,作者的家乡是一个缺水的地方。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跟随着作者马朝虎走进了他的家乡,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看看文章那些地方触动了你的心弦,和你的经历对照一下,想一想,并把你的感想写在书上。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写感受。
2.刚才边读边思,边思边记,现在,谁说说课文那句话让我们体会最深,并说说你的感受。
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围绕这句话作者写了哪些事例?重点写了哪两个事例?
先写为了一担水,要到“十公里之外”“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再写下雨时人们用雨水洗澡;然后写骄阳无雨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解暑纳凉的情景。重点写后两个事例。
4.因此,村里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1)生读。
(2)你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
(3)再读。
4.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因为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分男女生读
5.全班齐读。
6.同学们,如果你就生活在这样的地方,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你愿意呆在那里吗?为什么呢?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下册《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质疑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认识了一种小鸟,它叫——灰椋鸟。这鸟有什么特点?(出示图片):它的嘴巴(尖尖的),背(灰灰的),远远望去(黑乎乎的),作者徐秀娟说——(课件浮出字幕:有什么好看的呢?)
过渡:究竟是好看还是不好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
2.通过前一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徐秀娟观察到了哪个景象?(归林)
3.我们将归林的过程分为归林前、归林中、归林后。分别在哪几个小节?归林前(3),归林中(4),归林后(5)
二、探究感悟,理解发现
(一)探究一:
归林前:
1.师:首先我们来看看灰椋鸟桂林前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课文的第3小节。
2.学生交流归林前。指名读第3节。(归林前:周围静得出奇。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
3.小结归纳:(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分数的加减法(第二课时)》数学教案
课题:分数的加减法2
教材解读:
《 分数的 加减法》是第七册中《分数的初步认识(二)》中的一个教学内容,上节课中通过“形象感知--讨论探究--抽象概括”已经让 学生亲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中获取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重点在于结合课页,巩固练习。
学生解读: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能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 分数加减法计算,并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在于通过学生“画一画、推一推”两种方法加深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并能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分数减法的意义。
2.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3.能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过程能力和方法:
1.通过知识迁移,小组合作,对比等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讨论、思考、理解分数减法的意义,以及运用于生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引导学 生认识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培养类推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放式导入
小蚂蚁离家还有多远?
(学生可将探究相同分母分数的方法进行迁移)
二、核心过程推进
1.4/5-1/5=?
2.小结: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3.整体1的减法
八戒找到了一个西瓜,如果吃了5/8,还剩多少西瓜呢?
1-5/8=8/8-5/8=8-5/8=3/8
4.算理:1转化成分数8/8,再通过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减的方法解决
5.如果吃掉了2/4块西瓜呢?
7/16、4/20呢?
1.画图法
2.推算法
4个1/5减去1个1/5是3个1/5,就是3/5
学 生尝试计算
交流算理
设计意图:
将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有效的迁移。
由于1是一个特殊的整数,它可以转换成任何一个分母与分子相同(0除外)的分数 ,因此解决此类分数减法时,只需要根据减数的分母,把1转换成分 子与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减。
三、拓展式延伸
1.(分数加法) 每块瓷砖的长度都是1/10米,桔黄瓷砖和白瓷砖的总长度是多少米?用分数版式计算
2.(分数减法)从这排瓷砖中拿出9块,剩余瓷砖的长度是是多少 ?
3.同分母分数加法与减法算理的比较
加法:分子相加
减法:分子相减
设计意图:
练习巩固并总结,整理思路。
反思与重建
五年级语文下册《谈礼貌》第二课时教案
一、激情导课: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今天咱们班来了许多客人,我们作为东道主应该以礼相待,首先向老师们问好,怎么问好呢?师强调(语言、态度、举止都能体现礼貌)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谈论“礼貌”。请同学们看着老师书写课题,指“谈”字让学生组词,解释:谈,就是谈出你的看法和观点。请大家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完成哪些任务呢?出示
2.学习目标: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我能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并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养成从小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习惯。
(出示学习目标)请大家自读学习目标,读完坐好。
3.预期效果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请从第一段找出作者的观点。
(根据学生回答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语文鲸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五年级语文鲸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来写的方法。
3、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感情。练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鲸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
学会用打比方、列举数字的方法来说明事物的特点。
教学时间:20xx/yw11/10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1、揭题,读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4、教师归纳学生问题,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看看作者是怎样来写这些特点的。
希望同学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弄懂这些问题,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做一个学科学、爱科学的小小科学家。
二、自学课文:
1、指名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写的?划出你最觉得最有趣的句子。
2、学生按自学小组自学,继续讨论以上问题。
三、学习课文:
1、播放录像,想,你觉得鲸怎样?
从第一段哪些句子里可以看出鲸的大?
出示句子,理解列举数字和对比的方法,指导朗读。
2、你知道鲸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变化的吗?
播放录像,读课文,自己说一说,注意表示时间的词。
根据词语,引导学生复述。
3、师生接读:在演变的过程中,有的有牙齿变成了,有的没有牙齿,变成了。
4、过渡:鲸还有许多知识,你还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做小小科学家,探索鲸的奥秘。
5、小组自学讨论课文4—7自然段,要求,看一看谁掌握的知识多?
6、小组汇报,你掌握了鲸的什么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述相机指导:
第四自然段:分角色朗读。
第五自然段:做一个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来判断鲸的种类。
第六自然段:画示意图。
第七自然段:读出表示生长快的句子。
四、小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鲸的哪些知识?举行鲸的知识小小报告会。
2、你还知道鲸的什么知识?
3、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板书设计:
鲸
吃食呼吸睡觉繁殖
课堂检测:
一、划去下列每组词中不合群的一个,在下面划上——,并说一说为什么。
(1)鲨鱼带鱼鲸鱼梭鱼
(2)老虎狮子鲸鱼豹子
(3)齿鲸幼鲸须鲸
二、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鲸是哺乳动物是因为:
()鲸很大、很重
()鲸用肺呼吸
()鲸是胎生的
()鲸有鳍
()鲸的睡觉方式很特殊
()幼鲸吃母鲸的乳汁长大
《沪教版五年级下册《数轴(第二课时)》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275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