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高中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免疫学在生物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免疫学的发展及其向医学各学科的渗透,产生了许多免疫学分支学科和交叉学科,如免疫理学、免疫遗传学、免疫药理学、免疫毒理学、神经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生殖免疫学、临床免疫学等。这些分支学科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免疫学的发展必将在恶性肿瘤的防治、器官移植、传染病的防治、免疫性疾病的防治、生殖的控制,以及延缓衰老等方面推动医学的进步。

二、免疫学与生物学

免疫系统对自己与非己的识别,以及对自己成分的免疫耐受和对非已成分的免疫应答,都涉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细胞内信号传导和能量转换等生命过程的基本特性。

免疫系统的功能受遗传控制。目前对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遗传控制还知之甚少。免疫遗传学的研究第一次揭开了机体生理功能系统的遗传控制机制。这对在基因水平研究机体的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免疫细胞在发育成熟的过程中都伴随有膜表面标志的变化。在发育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5329

相关推荐

现代免疫学时期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现代免疫学时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自天然耐受现象的发现,克隆选择学说的提出为免疫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使现代免疫学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使免疫学从抗感染免疫的概念中解脱出来,进而发展为生物机体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藉以维持机体稳定性的生物学概念。这一发展时期自60年代迄今发现了胸腺的免疫功能,确认了淋巴细胞系是重要的免疫细胞,阐明了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与功能。从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了机体另一重要生理系统,即免疫系统的存在。30余年来,对免疫系统结合与功能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对生物学和医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此阶段有下述一些重要进展。

一、60年代的重要发现

Glick(1957)发现早期摘除鸡的腔上囊组织可影响抗体的产生。首先证明了腔上囊组织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35242

第八单元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高中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第八单元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生物高考复习要点提示)”,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八单元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1生物学实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共有24个(参见2004年考试大纲)

1.1实验(15个)

(1)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

(2)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

(3)细胞质流动的观察;

(4)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5)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6)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7)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8)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9)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10)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

(11)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1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3)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

(14)观察SO2对植物的影响;

(15)学习微生物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基制备、灭菌、接种、培养等)

1.2实习(2个)

(16)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17)设计并制作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研究性课题(7个)

(18)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并做交流报告;

(19)设计实验,观察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0)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21)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22)收集有关生态农业的信息,根据当地农业生产情况,设计一个农业生态系统;

(23)收集有关生物工程产业发展的信息,并做交流报告;

(24)调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写出调查报告。

2实验设计方案的内容

一个比较完整的实验设计方案,一般包括:拟定题目——提出假设——预期结果——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推论分析——交流总结

3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3.1科学性原则: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以前人的实验为科学依据,而不是凭空设想。

3.2简单经济原则:从多种设计方案中筛选出可行性强,又有简约性的最佳方案。

3.3单因子变量原则: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因素,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4平行重复原则: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不能只进行1-2次便得出结论。

3.5对照原则:为排除无关条件的干扰,常常要设立对照实验。常用方法有:

3.5.1空白对照:不给对照组任何处理因素。

3.5.2条件对照:虽然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

3.5.3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3.5.4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此外,在进行对照实验时,要注意除了只确定一个变量以外,还要注意对照实验中一定要有研究对象参与,否则就没有对照价值。另外,有的实验要经过二次对照才能使实验结果严密准确。如:研究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时,就必须设立二次对照。先将植物分两组,一组放在“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另一组放在缺乏该元素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作对照。当对照组植物表现病症时,再将该元素补充进去作二次对照,看病症是否减轻或消失。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教案:生物学综合知识提要


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讲座之十六

生物学综合知识提要—谈高考复习

学科内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是衡量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在高考复习时显得更加关键。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是一个记忆与理解的过程。教材的每一个章节内都包含了许多知识要点,这些知识要点都应该通过理解,系统而又清楚地记忆在大脑里,只有内存容量达到一定水平时,这些知识才会自然而然地串联起来,这就是所谓的融会贯通。所以,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必须建立在对各章节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

生物学科的学习具有内在的规律,既要重在理解,又要重在记忆,理解与记忆之间是紧密联系的、相互促进的。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生物结构图、模式图、坐标图、表格、实验等来理解与记忆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运用某些原理来解释一些简单的生命现象。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能力,把教材中可能联系到的知识,规纳成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物体的结构、功能、适应的一致性

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发展到今天的生物都具有高度的适应性,也就是说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适应的,它对内能协调统一,对外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扩大一点来看,生物的结构、功能、适应的一致性可以在分子、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微观到宏观的各个不同层次中表现出来。

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具有独特的双螺旋结构,这能适应它的两个重要功能,即自我复制——遗传信息的传递,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遗传信息的表达,从而保证生物体的前后代遗传性状的一致性。

线粒体作为细胞内能量转换的重要细胞器,它具有双层膜结构,外膜充当了界限膜,使其与细胞质内的其他物质隔离开来,内膜向内腔凸起,形成嵴,嵴的存在扩大了内膜面积,有利于基粒(呼吸酶等)附着,从而保证有氧呼吸的顺利进行,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ATP。

细胞内的各种结构通过内膜系统相互联系,同时又是相对分隔开来的。

各种微生物的个体很小,但是它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大,有利于与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所以它的代谢十分旺盛,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工程,可获得大量的代谢产物。

构成生物体各种组织的细胞结构是千变万化的。动物体内的毛细血管的管壁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的,它既能把血浆和组织液隔开,又能使这两者之间进行充分的物质交换。植物成熟区的表层细胞具有大的液泡,液泡内充满着具有一定浓度的细胞液,它可以通过原生质层从外界溶液渗透吸水。

动物的小肠是吸收养分的主要器官,它的粘膜具有皱襞,皱襞上具有许多绒毛,绒毛上皮又有许多微绒毛,这样就使小肠的内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生物体与它所生存的环境保持高度统一,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就有什么样的生物,动物保护色、警戒色、拟态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自然界,每一个生物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构成了种群。每一个种群都具有一定的种群密度。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就构成了生物群落,群落内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配置状况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成分与食物链、食物网构成了它的结构。同时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功能,就是能进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使它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从而保持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小与其结构的繁简密切相关,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中,营养结构复杂,各个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它的调节能力相应地就比较大;而草原生态系统与农业生态系统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小。

因此,生物的结构、功能、适应的一致性是贯串整个教材的内容中,也是学习生物学的基本思想。

二、物质和能量的统一性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内含有丰富的能量,有机物的合成过程是能量的贮存过程,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则是能量的释放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整个生物界的最基本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无机物制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与能量不但满足了自身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同时也为其他各种生物提供了物质与能量的源泉。

生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利用十分经济高效,其中包括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变(如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转变),原有物质分解后的产物又可作为合成新物质的原料。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与在体外发生不同,是一个逐步降解的过程,能量是逐步释放的,避免了能量的浪费。由于生物体内的ATP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它在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上可知,ATP与ADP这两种物质可以相互转换,其中发生了能量的利用与转移。

生态系统具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它们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的。物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贮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平衡实质上就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平衡,也就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

因此,要把动植物的新陈代谢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生态平衡等方面的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综合运用。

三、染色体、DNA、基因的平行性

染色体、DNA、基因这三者是从不同的层次上对遗传物质的描述,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分子水平

染色体DNA基因

DNA的主要载体主要遗传物质遗传物质结构和功能单位,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

在染色体上是线性排列

在体细胞的增殖(即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通过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代细胞中,使子代细胞之间以及细胞与亲代细胞之间的染色体、DNA、基因相同,从而使前后代细胞之间的性状保持一致。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原始的生殖细胞通过染色体复制,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基因也随之分离;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随之组合。此外,在四分体时期一部分初级精(卵)母细胞的染色体发生互换,使得等位基因也发生了互换。

一般地说,同源染色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等位基因也是如此。通过受精作用,由于雌雄配子的结合,使得受精卵内的同源染色体与等位基因不但恢复到原来体细胞的水平,同时又使同源染色体与等位基因出现了千变万化的组合,从而使子代既保持了亲代的遗传性,又产生了变异性状。

因此,要抓住染色体、DNA、基因这条线索把教材中的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生殖发育、遗传变异等方面知识综合起来理解,运用这方面知识来分析与解释一些生命现象。

四、生物体的高效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生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对内能协调统一,对外能适应变化,取食避敌。生物体由小到大,发育成熟,生殖后代,这一切能有条不紊、有规律地进行变,这是由于生物体内有一套精确高效完整的代谢调控系统来进行调整与协调,调控的内在因素是由于遗传特性、激素作用以及神径的调节。

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是通过植物的各种激素的作用来完成的,植物的激素种类很多,作用有促进的,也有抑制的,这些激素相互协调才能使植物完成生活史。其中生长素的作用重大,它能控制植物根的向地生长与茎的背地生长。使植物根系能从土壤中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和无机盐,使茎上的叶片能得到充分的光照,完成光合作用。

动饼活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神经调节控制激素调节,激素调节也会影响到神经调节。动物体的每种行为都会受到神经与激素的控制。例如,动物体的下丘脑受到寒冷剌激,就会分泌各种释放激素,使垂体分泌相应的促激素,甲状腺与肾上腺的分泌功能也就加强了,从而促进机体内物质的氧分解,释放出大量的热量。血液中的血糖含量,胰岛素使之下降,而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则会使之升高。这种协同与拮抗作用的调节,使动物能正确地完成各种生理活动。

此外,在体液中除激素之外,还有一些化学物质也会起到调节作用,如血液中的CO2浓度升高,就会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作用使动物的呼吸运动加速。血浆中的某些缓冲物质能调节酸碱平衡。肾脏不但能把体内的一些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同时通过泌尿调节了机体内的水与无机盐的平衡,保证组织细胞能在稳定的内环境中完成各项正常的生命活动。

上述这些,都是生命科学的基本思想内容,也包含了教材的基本内容,同学在高考复习时应当认真把握,灵活运用,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2届高考生物第二轮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专题导学复习


专题3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
时间:2012.3

1.细胞的生长核细胞的周期性Ⅰ
2.细胞的无丝分裂II
3.细胞的有丝分裂II
4.细胞的减数分裂II
5.动物配子的形成过程II
6.动物的受精过程II

1.请选择关键词构建知识网络
细胞生长、细胞增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

2.所有的细胞都有细胞周期吗?

你在回顾中的问题是:


探究一:细胞周期
如图所示为人工培养的肝细胞中DNA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细胞周期时长为14小时B.染色体数量倍增发生在I段
C.II段可以看到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D.基因突变最可能发生于III段
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
扇形图:直线图:坐标图:柱形图:

探究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
1.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

2.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的比较

时期
方式






无同
源染
色体

辨析方法:
(2011江苏)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右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分裂产生子细胞后的变化特点,是某些性状表现母系遗传的重要原因
探究三:受精作用

1.(2010海南)有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板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形成
B.同源染色体配对通常发生在分裂前期
C.在分裂末期,细胞膜内陷形成两个子细胞
D.在分裂中期,两个中心粒复制形成两组中心粒
2.(2011江苏)与减数分裂比较,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的变异是()
A.DNA复制时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导致基因突变
B.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C.非同原染色体之间变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3(2011山东卷)8.基因型为AaXBY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甲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DNA复制的原料之一)短期培养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后,处于S期的细胞都会被标记。洗脱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胸苷,换用无放射性的新鲜培养液培养,定期检测。预计最快约h后会检测到被标记的M期细胞。
(2)从被标记的M期细胞开始出现到其所占M期细胞总数的比例达到最大值时,所经历的时间为期的时间,处于该期的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是。
(3)若向甲动物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人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预计加人过量胸苷约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乙动物肠上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长为24h,M期时长为l.9h。若要在显徽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的变化,选用(填“甲”或“乙”)动物肠上皮细胞更合适。
(5)在光学显徽镜下观察,同处于分裂末期的动物肠上皮细胞与洋葱根尖细胞,形态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专题3细胞的增殖和受精作用答案
C
A
B

1.A2.B3.A
4.(1)2.2(2)M12→24→12(3)7.4
(4)甲(5)动物肠上皮细胞膜凹陷,细胞缢裂;洋葱根尖细胞形成细胞板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263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