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导语】科学是关于探索自然规律的学问,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的感官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能说出眼、鼻、舌、皮肤的作用。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与同学讨论、交流感官的作用。

三、科学态度

1、能对用感官观察表达出深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与他人分享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的感官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帮手。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水果、盒子、闹钟、黄瓜、铃铛、玩具小熊、皮球等物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先猜谜语。上边草,下边草,中间一颗黑葡萄,是什么?东一片,西一片,猜不着,听听看。

2、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观察苹果

1、制订计划,你想用什么感官观察?怎么观察?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启发,一看二闻三尝。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注意安全卫生。

2、搜集证据学生开始利用感官观察。给足学生观察的时间。

3、处理信息。

4、表达交流。让小组间交流,全班交流。

5、得出结论:得出各种感官的作用。

活动二、盒子里有什么?

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

(三)、应用与拓展

1、采用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先跟本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适时启发。

3、如何正确使用感觉器官

学生可以从眼、耳、鼻、舌、皮肤各个方面进行交流。

总结:

正确用眼:时间不要太长,要休息,不要总看近处的物体。

正确用耳:不要长时间用耳机,打电话时左右耳轮换。遇到大的声响要捂耳朵。

正确用鼻: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闻,远离刺激性物体。

正确用舌: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尝,太热或太冷的东西不要尝。

正确用肤:不要用手摸太热或太冷的物体。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认识物体和人的外部特征。

2.科学探究

经历多个观察、比较、描述的活动过程,尝试用多种观察方法观察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比较。学习比较方法,初步形成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

勇于尝试新的比较方法。逐步形成仔细比较,如实描述的态度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不同形状、颜色的积木块,轻重、软硬、材料不同的小球(小皮球、玻璃球、乒乓球、小铁球、球状药丸盒等),白纸,笔。

教师准备:体重秤,米尺或软尺,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等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猜一猜:哪根棒更长?

(教师两手分别握着两根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小木棒,让学生判断哪根棒更长?)

2.怎么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两根木棒并排放在一起,对齐一端,观察另一端;也可以用直尺为标准分别量长度)渗透比较时需要统一标准的意识。

(二)新课学习

1.用眼睛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颜色相同但形状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的4块积木

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同色(绿色)、同形状积木2块,同色(红色)不同形状积木2块

思考:这4块积木颜色都相同吗?形状都相同吗?你怎么知道的?

(3)提供更多的积木块,增加比较的灵活性

2.借助多个感官观察比较物品

(1)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包括轻重)的玩具球,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2个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2)提供两个有较多不同点的玩具球和积木块,比较它们的不同和相同。

思考:这2个物品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怎么知道的?

3.总结(重点总结比较方法)。

4.找我们自己的不同和相同

(1)学生两人一组,先借助感官找不同(例如高矮、胖瘦、说话声音等),再找相同(例如身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人的共同特征等)。

(2)借助工具进行观察比较(例如用笔画出脚的轮廓,用电子秤称量)。

(三)整理材料、下课

认识感官

教学目标

1.通过与同伴互相指认眼、耳、鼻、舌、皮肤的活动,说出它们都是感觉器官(感官了)。

2.观赏视或阅读图片资料,知道动物也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并且有些动物的感官很灵敏。

3.在用感官观察的活动中,尝试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M.JAB88.COm

重点:知道利用感官观察,可以获得关于事物的很多信息。

难点:能描述并交流物体在颜色、形状、声音、气味、味道、粗糙光滑、冷热等方面的特点。

课前准备:各种声音的录音片段。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感官

我们用什么来观察?

用哪里来看?——眼睛。(眨眨眼睛)

用哪里来听?——耳朵。(摸摸耳朵)

用哪里来闻?——鼻子。(用力深吸一口气)

什么器官让我们吃出味道呢?——嘴巴(伸出舌头)

人体的感觉器官是什么呢?——皮肤(摸摸自己的皮肤)

整理学生对感觉的已有认识,激发兴趣,引入利用感官进行的观察活动。

二、眼睛

用眼睛看,你能找到几种动物?

1.观察教材中森林的图片,你找到了什么小动物?

2.这个小动物是什么样的?

3.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大小?

三、耳朵

用耳朵听,你听到了什么?

1.多媒体播放各种声音(雨滴、照相机、小鸟、救护车、沸水、风声、狗叫、课间的吵闹声??)

2.竖起耳朵,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3.声音好听吗?大声吗?你觉得大概是发生了什么事?

四、鼻子

1.你记得什么东西是香的?什么东西是臭的?

2.你喜欢什么样的味道?

3.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我们的鼻子?

4.不认识的东西可以用随便用鼻子去闻吗?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五、拓展

1.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感觉器官也有了不起的功能?

2.既然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作用,当一种感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该怎么办呢?(作为课后思考)

编辑推荐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3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它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也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

教学目标:

1、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

2、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4、认识常用尺

重点:

1、在测量过程中,有认真细致、团结合作的态度

2、通过实际练习,掌握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

3、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

能自己想办法测量比尺长的物体、方的和圆的物体的周长,以及不用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教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木直尺、刚直尺、钢卷尺、皮尺、学生尺、纸质软尺、木板、铅笔、方形、圆形物体、绳子

教学流程:

认识常用尺认识厘米和尺的刻度学习测量方法测量练习

研究不用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不同尺怎么样测量物体的长度

1、观察几种常用尺的外形

2、介绍古人曾经使用的一些测量方法

活动2:认识常用尺

1、知道尺子是多种多样的。

2、观察常用尺上的符号厘米,感受1厘米的长度。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厘米刻度线。

活动3:用尺测量的方法

1、教给学生用尺测量的方法。

2、学生充分练习。

3、选择较难的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4:使用图形尺

1、观察图形尺

2、认识图形尺的构造和用途。

3、学生自由练习

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一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知道一些自然现象。

2.科学探究

初步经历明确问题,在教师指导下制定考察计划,经历考察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

3.科学态度

乐于参与考察活动观察仔细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在考察中知道要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中考察大自然的选项表,笔,小收纳盒子。教师准备:考察提示PPT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模仿达尔文考察大自然的方法,在校园中考察身边的大自然。

(二)新课学习

明确考察对象

提问:

1.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属于大自然的事物?

2.我们在校园里考察身边的大自然,选取哪个区域进行呢?

3.交待考察提示

(1)选择植物多的地方

(2)考察时,要记录观察到了什么和有什么发现。

(3)带回2-3样大自然的物品。

(4)爱护校园环境

(5)注意安全

4.排队,教师带领下,在校园中的已选取区域进行考察。

5.完成考察任务之后,教师带领下排队返回教室。

(三)整理,下课

(1)各自整理自己带回的物品,并要求妥善保管好。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为下节课作好准备。

各种各样的文具

学习目标:

1.了解不同种类文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轻重、气味等特征。

2.初步表人制造文具的材料。

3.利用多种器官观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

教学重点:能按自己的分类标准对文具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能对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归纳分类。

教学准备:铅笔、钢笔、圆珠笔、削笔刀、文具盒、笔袋、橡皮、水彩笔、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各种纸、改正液、透明胶等。

教学过程:

说一说:

你的笔袋鼓鼓的,里面有什么文具?能不能一样一样介绍给大家?

猜谜语:他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书包

活动一:认识文具

让我们来说一说自己书包里有什么文具吧!

学生观察交流并指名汇报。

出示图片师生一起认识各种文具。

学生说一说各种文具都有那些作用?

师小结,并提醒学生要知道如何爱护我们的文具。

活动二:观察文具

让学生观察各种文具的特征,分别从形状、大小、软硬、颜色等方便进行观察。

学生可以拿出自己的文具相互说一说,师引导说出相同文具的材质是不是相同的。

游戏时间:

闭上眼睛摸摸看,猜一猜你摸到的是什么文具?

小结,并提示孩子们要如何爱护自己的文具。

活动三

亲子活动时间

回去跟自己的父母介绍你自己的文具。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文具

认识文具

观察文具的特征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它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也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果实累累的季节

教学目标:

1、根据物体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2、对植物的果实进行分类

3、了解蟋蟀的生活习性,了解果实的种类

教学要点:

这一节课所要探究的事物是果实。通过学生全面的探究,知道什么是果实。

学生准备果实,毛巾或餐巾纸。

教师准备小刀,盘子。

教学过程:

1.激发活动兴趣

先评比上节课制作的树叶书签:小组内评比,每个小组推荐2件好作品。

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并在“小科学家成果展示栏”里展示一个星期。

提出问题:植物都长有形状不同、颜色各异的叶子。除了叶子之外,树上最常见的还有什么?

2.果实展示会

大家拿出自己带来的果实,开一个展示会。

(1)果实都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看到的和触摸到的果实形状一样吗?

(2)果实都有不同的味道,闻到的和吃到的味道一样吗?

学生小组内进行观察。边观察、边讨论、边记录。把观察到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3.趣味活动——找“星星”

选择梨、苹果等果实,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用小刀切,看谁能找到“星星”,即种子的排列形式。

归纳果实的特征:

注意事项:

(1)使用小刀时要注意安全,既不能伤害自己,更不能伤害到他人;

(2)找到“星星”后,切开的果实、餐巾纸等要及时清理;

(3)小刀、盘子、毛巾要及时清洗干净。

4.分类:找果实

●把水果分一类,蔬菜分一类;

●把桔子分一类,苹果分一类;

●根据能否生吃进行分类;

●按照果实的颜色分类;

科学自助餐: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参加果实大会。

拓展活动:采集植物的种子。

观察水生植物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流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学习重点】

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学习难点】

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学习流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

2.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观察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在观察中发现水的性质。

(2)能用语言、文字描述观察水的结果。

(3)初步认识物体的方法,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水。

(4)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学会做溶解实验,理解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水能产生毛细现象,了解毛细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2)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烧杯、滴管、蜡纸或锡纸(铝箔),方糖(或食盐)、木筷子、墨水、曲别针(或小钉子);酱油、牛奶、白醋、糖水(或盐水)、雪碧、水六种液体及热水等。

2.学生准备:

纸巾(或手纸)、硬币、白纸、水杯、调料袋、塑料瓶盖。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生命离不开水,那么为什么生命离不开水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揭开它的奥秘。

2.揭题。

(二)自主学习:

1.观察水,描述水。

(1)请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和桌面上的仪器或身边的可利用的物体,观察一杯水,你对这杯水有什么新的发现。我们比一比,哪一组发现的水的奥秘多,把你们的发现用文字或图画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活动。

(3)教师鼓励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研究:

杯中的水是什么样的?当被水溅出来、洒出有什么现象?水滴在别的物体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当越来越多的小水滴聚成大水滴时,水形成的圈有什么现象?几滴水从空气中落下时,呈现什么形状?……

(4)学生分组汇报交流。要求从多角度描述水是什么样的物体。

2.辨认水。

(1)师出示六杯液体,请学生找出哪一杯是水。教师介绍辨认方法:“一看、二闻、三尝”。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

3.认识水的溶解现象。

(1)研究糖水。糖水是怎么做出来的,糖到水里后有什么变化?

(2)研究溶解。学生汇报后,教师强调同学们说的“化了”、“溶化了”等,在科学上叫做溶解。

(3)研究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溶解在水里。溶解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它既有好处也有坏处,说说生活中溶解的应用。

4.认识毛细现象。

(1)师演示实验:窄纸巾的下部插入带色的水中,先猜猜会发生什么现象?再试试结果怎样?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水往上爬的现象?

(5)师生共同小结:科学上把不沿着缝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5.认识水的表面张力。

(1)师演示实验:

往硬币上滴水,大家共同数一数,直到水溢出时,一共可以滴多少滴水?再从多个角度去观察水面,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

(4)师生讨论。得出“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理解“张力”的意思。

(5)书上P27下方的图中的实验。

(6)学生共同研究这些问题。

(三)课后作业;

1.找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里?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益,还是有害?

2.完成P27下的两个研究实验。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大自然中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和无生命的。

2.科学探究: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

3.科学态度: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

4.STSE: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提问:1.观察物体,需要哪些感官参与?用感官观察时要注意些什么?

2.达尔文是怎样考察大自然的?

(二)新课学习

1.观察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

(1)学习使用放大镜

教师首先演示怎样使用放大镜——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然后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并警示学生注意安全,例如“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烧伤眼睛”。

(2)小组内分享自己带来的物品,讨论怎么观察每个物体(借助感官和工具)。

(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包括观察时组内成员怎样分工,如何做观察记录)。

(4)学生观察。

2.给自己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分类

(1)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

(2)自行分类

(3)展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

(4)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类

(5)继续扩大物品范围(由小组到全班)再次分类

(6)发现问题:物品越多,一分为二的分类标准比较难找。

(7)教师指导: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3.考察交流会

(1)组内整理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

(3)小结: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问题。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

4.拓展—来自大自然的艺术

(1)教师展示叶画、石头拼图作品

(2)学生创作

(3)学生作品展示

(三)整理材料,下课。

衣食住行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2、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

重点:

1、通过文具自古至今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文具是随着人们的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2、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

难点:

每人能画出或说出一种新的文具的创造思想,自选材料制作一种不用木材的铅笔。

教法:

探究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毛笔、墨、宣纸、计算笔、等各种各样的笔、白纸、普通纸、铅笔心、毛线、细线、布等。

教学流程:

了解纸和笔的发展了解带橡皮铅笔的发明过程设计一种新铅笔制作不用木材的铅笔

教学过程:

活动1:了解纸和笔的发展

1、甲骨、竹简、宣纸、现代的纸

2、羽毛笔、蘸水笔、钢笔、铅笔、自动铅笔、

3、各种橡皮、涂改液、涂改笔

活动2:带橡皮铅笔的发明过程

1、在活动1的基础上的谈话

2、看课文中关于带橡皮的铅笔发明的图

3、讨论:我们周围的哪些物品可能是像带橡皮的铅笔这样发明的?

活动3:设计制作新文具

1、根据自己的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文具,画在书上。

2、制作一只不用木材的铅笔。

课后小结:

通过学习,学生们了解了纸和笔的发展,在制作“新铅笔”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2、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二、科学探究

1、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植物。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师准备

1、教师要提前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校园内植物茂盛的场地,以便让学生进行活动观察。

2、除了课本以外的相关植物图片与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教师出示校园情境园。

这是我们的校园的一角,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都发现了哪些植物?

“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去寻找。

二、探究与发现

1、制订计划。老师引领,我们去哪里寻找呢,需要带些什么呢,怎样观察呢?小组成员怎么分工呢,注意什么呢?大家一起商量。

准备好活动手册,四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方式是用感官或工具观察。观察时要注意安全。不了解的植物不要用手摸,以免划伤自己,更不要随便尝。要爱护植物,不拔起植物,不采摘植物,不伤害植物。观察中要记住自己找到的植物名称。

2、搜集证据。活动发现什么问题,可以记下来,

3、处理信息,科学活动手册第六页给出了记录表格,植物的名称可以写字,也可以贴画,贴照片。然后打对勾。

4、表达与交流。观察活动结束后,全班汇报交流和研讨活动。

5、得出结论。我们身边有许多植物,草、树等都是植物。

6、反思评价。大家说一说,你表现怎么样,也可以说一说别的同学怎么样。

三、应用与拓展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植物,那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呢?

大家先交流一下,然后全班交流。然后记录到活动手册中。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导语】科学的东西本身具有悖论。也就是说,不同的专业学科的东西很容易被混淆和认为是矛盾的。其实,它反映了科学地认识事物的不同的多个复杂方面。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命离不开水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2.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2.学生猜这首诗是赞美谁的?为什么呢?

3.揭单元题:“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水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师生讨论:哪些地方有水?

(2)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3)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4)让学生感受植物体内有水。

(5)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6)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等营养。

(7)注意事项:注意安全。小刀不要伤着手、损坏桌子等。

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1)学生新闻记者P24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4.观察小草每天“喝”多少水?

(1)生阅读P24下的实验内容。

(2)按照要求完成该项实验。

(3)把实验结果记在P78的表格中。

(三)课后作业:

课后观察比较哪些动植物体的含有水分多?哪些含有的水分少?

瓜果交易会

教学要点:

模拟生活场景,学习辨别和选购常见瓜果,认识综合运用感官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感官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生、熟、新鲜、采摘时间较长的西瓜各一个。其它瓜果蔬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买过水果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回瓜果供应商和采购商,来展示一下我们选择瓜果的本领吧!

二、瓜果交易会。

瓜果交易会的活动规则:

1、小组分工合作,分别负责采购和推销自己小组的瓜果。

2、负责推销的同学要设法向别的小组负责采购的同学介绍自己小组的瓜果的优点,争取以更高的价格成交。

3、负责采购的同学认真选购,争取以合理的价格买进。

4、当小组内认为购买的瓜果不满意时,如时间允许,可以继续卖出和买进,小组成员须协商进行。

5、小组共同参与,必须卖出和新买进水果。

6、及时填写采购单,记录交易时的观察收获和发现的问题。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三、交流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冰融化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科学探究目标

1.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

2.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2.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在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各种变化。

难点:持续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出示图片:冰慢慢融化的场景。

提问:冰在什么条件下融化成水呢?

2.出示一块冰。

提问:如果给这块冰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3.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冰融化的场景,唤起学生前概念“温度升高,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并将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

二、探索

观察一:冰块融化了

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给冰块加热?

2.教师出示吸管并指导:用吸管对着冰块的某一部分不断吹热气。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4.引导学生说说发现:

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

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二:冰融化的过程

1.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

(1)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

(2)我们可以怎样用实验验证?

2.出示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和一支试管(内有冰)。

提问:你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冰温度越来越高吗?

3.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

(1)在试管的冰面处做好标记。

(2)将试管浸入水中,观察变化。

(3)冰完全融化后,标记水面的高度。

4.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

5.引导学生汇报发现。

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

6.小结: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体积变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预测冰融化成水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希望学生能注意到试管里冰的体积、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冰融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冰如何融化成水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

三、整理水的三态变化。

1.呈现资料。

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

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2.小组讨论。

(1)水、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画转化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感受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

四、研讨

1.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

2.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怎么样转化的?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讨论,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将课堂中的观察所得与自然现象进行联系。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3篇)


【导语】科学,指的就是分科而学,后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研究,形成逐渐完整的知识体系。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降落伞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现有材料,设计并制作简易降落伞。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2、知道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原因(即增大空气阻力),初步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3、认识到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具有合作与参与的意识,主动进行分享和交流的品质。产生对科学问题进行反复尝试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

演示材料:降落伞下降的视频资料,秒表

三、教学过程

(一)认识降落伞下降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力的作用。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

2.播放降落伞的视频录象

3.大家认识录象中的东西吗?那你知道降落伞在下降过程中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呢?

4.你们能用箭头表示出来吗?(指名一学生上黑板标注,其余学生自行在书上标注)

引导学生主要标出降落伞受到的重力和空气的阻力。

(二)制作降落伞并测试降落伞下降速度

1.大家想亲手来做个降落伞吗?请看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材料:棉线、衣夹、手帕、牛皮纸、塑料袋、剪刀、秒表。

2.每小组选择相应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降落伞,并注意:

A:在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B:线段从四个角下垂到结的长度应相等。

3.现在我们来测试一下我们自己设计制作的降落伞

测试方法:

A:一位同学在教学楼二楼往下放降落伞,下面的同学用秒表记录从降落伞打开到下落至地面的时间。

B:要保证降落伞下降的距离一致。

C:记录员及时记录时间数据

(三)研究影响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因素

1.每小组交流本组所制做的降落伞的降落所用时间

2.每小组降落伞下降所用的时间为什么一样呢?降落伞下降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3.学生各自提出假设

4.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确立一个假设,填好小组活动研究方案:

问题:降落伞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假设:

保持不变的是:

需要改变的是:

5.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指正小组研究方案中有误或不全的地方。

6.小组开展研究,并填好数据。

结论:

(四)汇报交流:

通过研究,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潜水比赛”是一个拓展活动,研究物体在水中的下降情况。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布置学生课后自行研究。

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用尺、量筒、天平、温度计、秒表等对物体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并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认识到测量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认识常见的测量工具及计量单位,学会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只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科学需要精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两个外观一样、内放一些小物体,使质量略有不同的纸盒;方格纸若干张、量杯、量筒、天平、绿豆、温度计、秒表、冷水、热水等。

学生准备:直尺、叶子、水杯。

教学过程:

一、探究“只凭我们的感觉是否可靠”

1、提出问“只凭我们的感觉可靠吗?”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2、观察教材第68页上的一幅可造成视觉错误的图片,说说图中两条直线直吗?它们一样长吗?

揭示:使用测量工具认识物体比只凭感官准确可靠。

3、出示准备好的纸盒,请学生掂一掂,能否判断轻重。

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二、测量树叶的长和宽

1、出示两片形状不同,大小接近的叶子,提出问题:怎么知道谁大谁小?

2、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长和宽

3、指导学生测量叶子的面积

三、测量容积(体积)

1、认识量杯和量筒

2、指导学生使用量杯

3、测量自己的杯子能装多少水?

四、测量温度

1、认识各种温度计

2、测量冷水、热水、温水的温度。

五、测量时间

1、秒表练习

2、测一测跑50米需要多少时间

六、认识各种各样的测量仪器

1、认识教材中出现的测量仪器,请学生谈谈它们的用途。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测量仪器。

七、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测量仪器。

蜗牛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蜗牛有一些与生命活动相关的生活习性:运动和休眠、呼吸、吃食、排泄。

流程与方法

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不同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观察对获得信息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经历观察蜗牛吃食、休眠、排泄的流程,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

学生表现自我的欲望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冲突。

【学习准备】

分组:2-3只饿了的蜗牛,菜叶、苹果片、饼干、等食物,记录表。

【学习流程】

一、交流饲养蜗牛的经验和发现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交流饲养蜗牛流程中的发现。

3、教师板书学生汇报的内容。

4、关注:汇报情况的真实性,要求汇报的是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丛书上看到的。

5、设计意图:获取更多的有关蜗牛的信息,初步体会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二、观察蜗牛吃食

1、整理有关蜗牛排泄的信息,引出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2、学生设计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的实验。

3、学生用实验验证蜗牛吃什么和不吃什么。

4、教师注意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5、关注:学生设计实验的多样性和可行性;学生观察流程中新问题的提出。

6、设计意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1、指导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的方法。

2、学生观察蜗牛排泄和呼吸。

3、关注:学生观察的方法的正确性和学生获取更多地(如排便)信息。

4、设计意图: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四、继续观察蜗牛

1、学生课后继续饲养蜗牛、并观察和记录获取的信息。

2、教师注意在学生饲养流程中就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提供信息。

3、关注:饲养中是否仔细认真的观察,注意引起饲养和观察的兴趣。

4、设计意图:在饲养中获取更多的有关动物的信息。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导语】从准确、可验证性并能达到普遍公认的角度讲,科学一词指自然科学。广义的科学又包含了科技及社会学。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玩玻璃纸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实验,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2.能发现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物体,物体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3、通过玩玻璃纸,认识到光与色彩的变化充满了奇妙和趣味。 

教学重点:

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化的原因,知道物体在色光的照射下会改变原来的颜色。

教学难点:

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物体,发现其颜色不变;而透过彩色透明玻璃纸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其物体颜色会发生变化。 

教学过程:

一、图片激疑,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课本第38页上面的三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学生仔细观察三幅图片,找出三幅图片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观察舞台上演员裙子的变化。 

4、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舞台上的演员是一样的,但是他们裙子的颜色发生了变化。 

5、为什么舞台上演员的裙子会发生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玩玻璃纸。 

板书课题:12玩玻璃纸 

二、探究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1、同学们,舞台上演员的裙子颜色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探究一下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原因。 

2、实验材料:白色芭比娃娃、手电筒和不同颜色的玻璃纸。 

3、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9页上面的实验步骤,并观察与之相应的两幅图片,了解实验的步骤。

4、教师强调实验的注意点:芭比娃娃要求是白色的,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效果会非常好;玻璃纸的颜色不要太多,2到3种就行了。 

5、学生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做一些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6、全班同学交流实验的结果。 

7、教师小结:大家通过刚才的实验,都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论,即蒙上什么颜色的玻璃纸,芭比娃娃身上的白裙子就会变成什么颜色。是不是其他的情况下也是一样呢?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狮子变身的实验,来探究一下。 

三、探究小狮子变身的秘密。

1、教师出示小狮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这个小狮子有什么特点? 这只小狮子身上主要有两种颜色,一种是红色,一种是黄色。 

2、教师引导:本次实验的材料除了这只小狮子,还有两张玻璃纸,一张是红色的玻璃纸,一张是黄色的玻璃纸。我们先把红色的玻璃纸蒙在这张小狮子的图片上,看一看,透过红色玻璃纸,图案中的哪些部分发生变化了? 

3、教师动手操作,把红色的玻璃纸蒙在小狮子的图片上,学生仔细观察,观察之后说一说,透过红色玻璃纸,这只小狮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 

4、学生交流讨论:小狮子变成了小狗。 

5、引导学生比较小狮子和小狗,比较一下,从小狮子变成小狗,哪些部分不见了?这些部分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从小狮子变成小狗,狮子头上的毛、尾巴上的毛不见了,还有眼睛胡须都不见了。而这些地方,都是红颜色的。) 

6、再引导学生用黄颜色的玻璃纸蒙在小狮子的图片上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不是与前一种情况一样? 

7、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通过实验、观察以及讨论,我们发现,与玻璃纸颜色相同的部分不见了。 

四、探究消失的英文单词。

1、教师出示一张英文单词卡,单词卡上有红色的英文单词以及对红色单词进行解释的黑色的文字。 

2、引导一名学生上讲台,用红色的玻璃纸,蒙在单词卡片上,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3、全班同学讨论交流:红色的英文单词消失了,只剩下黑色的文字。 

4、教师小结:从小狮子变身,再到英文单词的消失,我们发现,当我们有色玻璃纸蒙在物体上的时候,与玻璃纸颜色一样的物体部分,就看不见了。那下面让我们带着有色的玻璃纸到自然界中去看一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现象呢?

五、玻璃纸后面的世界。

1、引导学生每人带2到3张玻璃纸到外面去看一看,透过玻璃纸看看外面的景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学生有结构的看,先看白色的物体,再看与玻璃纸一样颜色的物体,然后再看看与玻璃纸不同颜色的物体,分别说一说看到的结果,并把结果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3、学生带上玻璃纸到外面去看各种物体,看看物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4、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的情况,并作相向机指导,提醒学生按照先白色,再同色,然后不同颜色的顺序去观察,同时要完成活动手册。 

5、全班交流讨论:自己观察了哪些东西?观察的东西发生什么变化没有? 

6、教师小结:大家刚才带着玻璃纸,观察了外面的景物。发现无论哪种颜色的玻璃质看白色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而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颜色则不变,再看与玻璃纸颜色不一样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个结论,跟我们刚才在课堂上探究狮子变身的现象以及单词消失消失的现象是一样的。

六、课堂总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玩玻璃纸》这一课。在这堂课上,我们通过玩玻璃纸,了解了舞台上演员裙子变色的奥秘,知道了透过玻璃纸看外面的世界,发现除了看与玻璃纸同色的物体,颜色不会发生变化,看其他颜色的物体,颜色都会发生变化。这又是关于光的奥秘,其实只要大家平时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

透明与不透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一些典型的物体,发现光可以透过某些物体或材料,知道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

2、联系生活实际,了解不同透明程度材料的作用与运用。

3、体会科技产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知道有些物体分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三种,并能分别说出透明、半透明、不透明材料的特点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了解光照到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上,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教学准备:透明玻璃片、毛玻璃片、瓷砖片、不同透明度的灯泡以及线路和其他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透明的,哪些物体是半透明的,还有哪些物体是不透明的。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体各有什么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玻璃、毛玻璃和瓷砖。)同学们,这三种物体大家认识吗?大家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在这三种物体中,玻璃是透明的,毛玻璃是半透明的,而瓷砖是不透明的。

3、引导学生了解什么叫透明,什么叫不透明?像玻璃这种物体,能透光的,可以透过玻璃看到外面的,我们称之为透明物体。而不透光的物体,就叫不透明物体。介于透明和不透明之间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半透明物体。

4、教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东西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半透明的,有些却是不透明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透明与不透明。研究这些透明和不透明的物体。

5、板书课题:11、透明与不透明

学生齐读课题。

二、根据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物体分类

1、同学们,课前老师布置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大家带来了吗?学生把自己从家里带来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拿出来,摆放在桌子上。

2、大家带来的这些物体,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不透明的,下面请大家来用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给这些物体分分类,看看哪些物体可以归为透明的一类,哪些物体可以归为不透明的一类,而哪些物体介于透明与不透明之间,归为半透明的一类。

3、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本第35页下面的文字和图画,了解辨别物体是透明还是不透明的方法及标准。

教师小结:辨别物体是透明的,还是不透明的,我们可以隔着这些物体看木块。如果能够清楚的看到木块,那表明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如果完全看不见木块,那就表明这个物体是不透明的;而如果看到的木块是模糊不清的,就表明这个物体是半透明的。下面,大家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辨别一下本小组学生带来的东西究竟是属于哪一类。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本小组学生从家里带来的物体,按照透明与不透明的标准来分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分类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5、全班交流,学生分别展示本小组的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

三、探究透明物体、不透明物体和半透明物体的透光度。

1、教师出示两种灯泡,一种是白炽灯,灯泡是透明的;一个是磨砂灯,灯泡是半透明的。同学们,这两种灯泡有什么不一样呢?

2、学生仔细观察两种灯泡的玻璃,弄明白这两个灯泡一个是透明的玻璃,一个是半透明的毛玻璃。

3、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不一样在什么地方?教师动手操作,把灯泡接上电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种灯泡发出的光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透明玻璃的灯泡发出的光比较亮,感觉刺眼,而磨砂玻璃灯泡发出的光比较暗一些,但是光柔和一些。

4、不仅灯泡如此,生活中其他许多材料也是如此,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进行选择。出示课本第36页的下面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看一看,并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你会选择下面不同的物品。

5、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说出自己的选择,并说一说自己做出这样选择的原因。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其他同学可以相互补充:不透明的雨伞,晴天、雨天都可以用;透明的雨伞,只在雨天选用。

纸质包书皮,包裹严实;塑料包书皮,能看清书名,便于查找。可视储物箱,容易分辨箱内的物品;不可视储物箱,可以储藏私密性比较强的物品。纸鞋盒,透气性比较好;塑料鞋盒是透明的,便于寻找鞋子。

7、教师小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材料,有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透明的材料,有的时候却需要选择半透明的材料,还有的时候需要选择不透明的材料,这个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四、探讨家庭装修中材料的选择。

1、我们家里在装修的时候,很多地方要选择透明的材料,还有些地方要选择半透明或不透明的材料,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2、出示课本37页上面的四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的看一看,思考一下:这些地方在装修的时候选择了什么材料?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材料?

3、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说清楚选择什么材料以及选择这种材料的原因。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交流情况,相机做一些指导。

4、全班交流讨论:阳台的门窗选择透明玻璃,原因是透明的玻璃,不会阻挡光线,可以使客厅里更加的明亮。卫生间的门选择半透明的玻璃,那是为了保护人的隐私,避免尴尬。卧室里的衣橱都会选择不透明的材料来做门,原因是衣橱里面一般放的是衣物,具有一定的隐私性。用不透明的门可以避免从外面看到衣柜里面的东西。装饰柜的门选择透明的玻璃,那是因为装饰柜里面摆放的艺术品,是用来供人观赏用的,选择透明的玻璃,便于供人们欣赏里面的装饰品。

5、如果你有一间小书房,你会选择什么材料来制作书房门、书柜门、窗帘呢?请你们来说一说你的理由。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相机完成活动手册11页上面的表格。全班交流讨论,其他同学相机评价并加以补充。

6、教师小结:刚才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了一些相应的材料来制作书房门、橱柜门、窗帘等来装饰自己的小书房。不管怎么装,都是大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材料的。

明亮与黑暗

教学目标:

1.知道明亮与黑暗是由于光的原因产生的,光线照射到的地方就是明亮的,而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就是黑暗的。 

2.知道生活中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3.明白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要学会保护眼睛。 

4.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教学重点:

知道黑暗与明亮是由光线产生的,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亮一些,哪些地方需要暗一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首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首小诗写了什么东西? 

我无法尝到闻到摸到光, 

但我可以看到光。

蓝光、红光、绿光, 

阳光、灯光、烛光⋯⋯ 

有了光,生活才变得多彩; 

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指导: 

光有哪些特点?(无法尝到,无法闻到,无法摸到,但可以看到。) 

光有什么作用?(有了光,生活才变得多彩,有了光,世界才变得明亮。) 

3、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四单元——奇妙的光,了解有关光的知识。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十课——明亮与黑暗。 

板书课题:10明亮与黑暗 

二、了解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 

1、(教师出示一个封闭的纸盒,上面有几个小孔)同学们,大家看,这是一个纸盒,纸盒里面放着一些东西,纸盒上面有几个小孔。

下面老师考考大家,你们能在不打开纸盒的情况下,弄清楚纸盒里面究竟有什么东西吗? 

2、全班交流讨论,学生提出自己自己的方法。 有条件的可以对学生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 

3、教师引导,用手电筒照射小孔使封闭的纸盒里变得明亮起来,然后透过小孔就可以看到纸盒里面有哪些东西了。 

4、指几名学生上讲台体验一下,用手用手电筒照射纸盒上的小孔,使封闭的纸盒里边变得明亮,透过小孔看一看里面有哪些东西? 

5、教师小结:大家刚才通过验证,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纸盒里面有哪些东西,这就说明我们刚才提出的这个方法是非常有效的。那么,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个方法里面起着关键作用的东西是什么? 

6、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刚才的小实验中,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光是明亮和黑暗产生的原因。有了光,周围就会变得非常明亮,而没有了光,就会变得黑暗。这一点每个同学都有都有体验。 

三、探究生活中光的事例。

1、在平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候需要非常明亮的光线,而有的时候就需要暗一点的光线,那么大家知道人们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亮一些,什么情况下需要暗一些。 

2、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全班同学全班交流,指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亮一些,什么时候需要暗一些。对于有些问题学生提出来的一些情况,可以做适当的解释。 

预设: 看书写字的时候,要亮一些; 看电影的时候要暗一些; 睡觉的时候要暗一些; 开会的时候要亮一些…… 

3、教师引导学生重点讨论:我们看书写字的时候需要怎样的光线?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弄明白,在看书写字的时候,光线不能太暗,也不能太亮。无论是过亮的光线,还是过暗的光线,都会对眼睛产生伤害。

4、继续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我们怎样才能保护眼睛呢? 

出示课本第33页的五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保护眼睛必须做到什么。学生仔细观察这几幅插图,弄清楚在这几种情况下怎样做才是对眼睛的保护,并且弄明白其中的原因。 

5、情境讨论:同学们,如果在室外,你会选择在哪里看书?为什么? 

教师出示三个情境:一、阳光下;二、树荫下;三、昏暗处。 

6、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先说一说自己会选择在哪里看书,再说一说为什么。 

7、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要想保护眼睛,选择在树荫下看书。因为在阳光下看书,光线太强;而在昏暗处看书,光线太暗。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都会伤害眼睛,所以我们要想保护眼睛,保护视力,就要避开阳光下或者昏暗处看书。 

四、探究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 

1、教师演示:用手电筒照射一张深颜色的卡纸,学生会发现卡纸上面会出现一个光斑。 

2、教师引导:同学们,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会有变化吗?它的变化与手电筒放置的位置有关系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的关系。 

3、出示材料:一个手电筒、一张深颜色的卡纸。 

4、引导学生看一看课本第34页的操作方法,了解具体的操作方法。 

5、教师强调:尽量固定卡纸,移动手电筒的位置,然后仔细观察卡纸光斑大小和亮度的变化。操作时,记好实验记录。 

6、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并相机做适当的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7、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和实验结果。 

8、教师总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大家都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那就是光斑的大小和亮度与手电筒放置的远近有直接的关系。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放置的位置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9、引导学生猜想光斑亮度变化的原因。 学生做出自己的心猜测,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明亮与黑暗》,了解了明亮与黑暗的产生与光有关,光线照射到的地方是明亮的,光线照射不到的地方是黑暗的,同时还知道了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都会伤害眼睛,我们要想保护眼睛,就要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东西。在这节课的最后,我们还通过实验,探究了手电筒放置的远近与光斑的关系,明白了手电筒离得越远,光斑越大,亮度越暗,反过来,手电筒离得越近,光斑越小,亮度越亮。 

六、课后延伸。

同学们,课后的时候,大家可以认真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场景与光线有关。

2022关于: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


【导语】科学不是认识世界的渠道,可其具有公允性与一致性,其为探索客观世界最可靠的实践方法。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认识动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能说出动物都需要食物,能动物、会呼吸。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观察动物的特征。

2、能简单归纳出动物的某些特征。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观察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视频。

二、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寻找到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它们吗?看视频。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动物,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好基础。

2、比较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

3、他们有这么多不同,又有哪些相同之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探究与发现

1、课前观察。课前布置任务,观察家中小动物。

2、课堂观察。看视频。

3、获取信息。

4、分析信息:汇报看视频结果,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5、得出结论。动物需要食物,能动物,会呼吸。

6、交流评价。你在活动中表现怎么样?其他同学呢?

三、应用与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都需要食物,它们吃的食物一样吗/

2、全班讨论,分组讨论。

3、鼓励学生发展思维。兔子以植物为食物,鸭子植物和动物都吃。鲨鱼以动物为食物,你也试着说说。

塑料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了解不同材质的塑料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建立各种塑料袋、瓶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联。认识塑料瓶底的安全标识。

(2)科学探究

经历观察、比较对不同的塑料的过程,训练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3)科学态度,STSE

能意识到塑料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感受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树立安全、健康的生活意识。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的塑料袋、塑料瓶子,放大镜学生自带品:在生活中搜集不同的塑料制品。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依次出示教材中的7种塑料制品。

塑料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材料。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塑料。

(二)新课学习

1.比较不同的塑料

(1)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袋首先出示四种不同的塑料袋。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袋有哪些不同?(透明度、韧性、软硬、透水性„„)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袋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2)比较不同功能的塑料瓶

首先出示3种不同的塑料瓶(分别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

接着提问:这些塑料瓶有哪些不同?可用什么方法比较?不同的特性的塑料瓶适合干什么?

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计划,交流之后予以完善,并展开对比观察活动。

最后进行实验汇报和总结。

(3)认识塑料瓶安全标识

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种安全标识相对应的塑料瓶图片讲述安全标识的用意

2.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

(1)明确调查目的

(2)选用恰当的调查方法

(3)做好调查记录

(4)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5)做好安全宣传。

(三)整理材料,下课。

凉爽的秋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过程与方法:了解一些在秋季成熟的果实;了解一些动物在秋季的活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秋季的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发现身边和秋天相关的现象。

教学用具:PPT课件

一、任务驱动,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指的是哪四季吗?

生:春、夏、秋、冬

师:展示图1生活情境:秋风吹走了波波的帽子,吹落了树上的黄叶。琪琪捡起地上的落叶说:“怎么满地落叶呢?”彬彬说:“是秋天来了吧?”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秋天吧!

问:秋天来了会有哪些变化呢?

生:天气变冷了...风变大了...树叶黄了...

师小结:是的,同学们通过观察会发现秋天有一些直观而容易发现的变化,例如:天气变凉、树叶变黄、落叶、风变大等等。秋天在夏天之后,有一些比较直观的感受是气温的下降。另外,由于气温变化及其他原因,很多多年生植物的叶子会渐渐变黄、枯萎、凋落,只留下枝干度过冬天。

二、活动指引,学习新知

活动1秋天来了

师:展示图2

秋风送爽,天气转凉。你能从哪些现象感受到秋天的到来?

请同学们从气温、雨、风等方面来说说秋天的变化吧!

生:举手回答。“秋天的气温变冷了”“雨多了”“风变大了”…

师小结:是的。相对其他季节,秋季明显感觉到气温的下降,而秋季气温下降往往是伴随着秋风而来,所谓“一场秋风一场凉,一场秋雨一场寒”。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呢!因为这些秋风是从北方南下进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所以比较清凉,风向稳定,风力有时会比较大。

我们看到书上小女孩手持风车的图片就是提示我们秋风的特点,秋风来了。

活动2秋天的动物和植物

师:展示图3

秋天,很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动物的活动是否也发生了变化?

我们看到图中背景包括了秋天的树木、小草的叶子变黄了、大雁南飞以及收割机在收割庄稼。插图分别是什么呢?

生:有向日葵、柿子、蚂蚁、松鼠。

师:对的,那是一些秋天的果实和动物在储备过冬的食物。请问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呢?

生:橘子…苹果…橙…

师小结:很多植物的果实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柿子、苹果、海棠、山楂、石榴、梨、核桃等。也有很多农作物的果实同样也是在秋天成熟的,例如:水稻、棉花、大豆等。而动物在秋季的变化主要有换毛、迁徙、储备食物等。

三、游戏互动,兴趣激发

组织学生去校园里找找秋天的迹象。比如观察一下秋风的风向及风力大小。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三篇


【导语】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谁的植物长得好

教学目标:进一步了解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条件。

教学难点: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我们养的植物长得怎么样?大家交流一下,并说一说长得好的原因。

二、新课教学

1、比一比,大家养护植物的方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2、说一说,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3、教师引导归纳: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等。

4、看样使植物长得更好?制订一个改进方案。

三、拓展与应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有什么不同?为了维持生存,它们需要哪些相同的条件?(水和阳光)

美丽的大自然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举例说出常见的自然物体。

科学探究

1、能对自然世界中的物体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校园和大自然中的物体是否是自然形成的进行猜想。

3、能针对寻找自然物体的活动制订简单的计划。

4、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自然物体。

5、能用合适的话语简单描述见到的自然物体。

6、能与同学讨论、交流生活中的常见的自然物体。

7、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评价。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寻找自然物体产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

2、能如实描述生活中的自然物体。

3、能从多角度,多方位认识自然物体。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观察结晶,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

1、喜欢美丽的大自然,知道用多种方法记录和认识大自然。

2、在欣赏自然世界中的美景的同时,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有关大自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老师提问: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你认识哪些物体?它们是自然形成的吗?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2、学生讨论交流。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1、寻找校园里的自然物体。

先制订计划

1、从哪里找?

2、需要带些什么?

3、怎样观察?

4、小组怎样分工

5、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让学生交流一下?

大家明确,活动地点是校园,活动目的是寻找自然物体,活动前要准备活动材料,如《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等;活动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感官或工具来观察;注意未知的物体不要随意触摸、品尝、观察时要注意安全;观察时及时记录自己找到的自然物体。

接下来,实地观察,看哪组找到得最多,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以便交流。

处理信息:提醒学生及时把观察和交流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5页上。

表达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引导学生在汇报时要尊重事实。交流中虚心听取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交流内容可以按照“我在什么地方”“利用了哪些观察方法”“找到了什么自然物体”几方面进行。

活动2、美丽的自然风景

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校园里的自然物体有了一定的了解,“你看到过哪些自然风景?风景里都有什么?”

播放视频,把结果记录在手册第5页上。

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出大自然里面的山、水、还有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等,它们是自然形成的。

(三)应用与拓展

全班交流,让学生与小组同学分享自己的记录自然美景的方法,再全班交流。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

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

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

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

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③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五、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早晨:太阳在东

中午:太阳在南

傍晚:太阳在西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

2022最新教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汇总


【导语】在中国,教科书上一般将科学分为自然科学(或称为理科)和社会科学(或称为文科)。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动起来与停下来

教学目标:

1、知道用力能够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也能够使停下来的物体动起来。

2、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力可以直接作用在物体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物质作用在物体上。

4、关注生活中物体停下来与动起来的用力现象。

教学重点:怎样使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乒乓球、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2到3辆、课件。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的现象,初步思考物体动起来与停下来和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视频播放:一辆公共汽车慢慢的驶向站台,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公共汽车,又开始启动,继续向前开。

2、教师讲解:这个视频播放的情景,大家应该非常熟悉,公共汽车到了站台就会停下来,乘客上车之后,又继续往前开。那么公共汽车停下来与动起来和什么因素有关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9、动起来与停下来

4、学生齐读课题,了解学习内容。

二、怎样才能停下来与动起来

1、教师提问:同学们,如果叫你们让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你会怎么做?反过来叫你们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你又会怎么做?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要想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我们就要用脚使劲往后蹬一下。而想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就要用脚用力抵住地面,使滑板车停下来。

3、教师小结:不管是让静止的滑板车动起来,还是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都要用到力,只有借助力的作用才能使停止的滑板车动起来,或者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

三、探究让小车动起来停下来与哪些因素有关

1、出示几辆不同重量的玩具小汽车。同学们,大家看老师手上有几辆小汽车,这些小汽车型号不一,大小不同,重量也不同。老师手中的这些玩具小汽车动起来或者停下来,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2、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教师相机指导。

形状改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探究生活中有关力的科学现象。

3、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4、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

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玩变脸游戏,激趣导入

1、(教师玩一个变脸游戏,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老师用手在脸上这样一捏,老师的脸还跟原来一样吗?(不一样了)大家也像老师一样做一做变脸游戏,看谁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学生做变脸游戏,教师指5到6名学生上台表演。(注意不重复)

3、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我们的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让我们的脸发生了变化?

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我们的脸发生变化是因为力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形状改变了。

5、板书课题:8、形状改变了

6、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物体形状的改变

1、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带一些东西到学校来,比如橡皮擦、铁丝、橡皮筋、海绵、气球等等。大家带来了吗?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学们带的东西真多呀!大家看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面是这个形状,那么大家能不能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改变呢?下面请大家动手来试一试。

3、学生自由动手操作,用各种方法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尽量使同一种东西的形状发生不同的变化。

4、全班交流,指生上讲台演示自己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操作方法。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自己的方法,使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变化,而且有的同学还使同一个物体形状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大家做的非常好。下面请大家思考一下:这些物体的形状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是的,这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他们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这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三、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大小的关系。

1、教师引导:力的作用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那么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呢?

2、学生预测结果:有关系,没有关系

3、不管有没有关系,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关橡皮筋的小实验,探究一下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

4、出示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钩码3到5个、挂钩、一块板(可以用小黑板)、小尺。

5、实验的方法:出示课本第26页下面这幅图,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了解实验的方法。

6、教师强调实验的要领:

(1)注意黑板上挂钩的高度要一样,便于我们记录。

(2)橡皮筋要用新的,这样弹力差不多,便于我们统计实验的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相机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8、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论。

9、教师表扬学生在实验中认真严谨的态度并小结:正如同学们实验得出的结论一样。力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用力大,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大;用力小,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小。力的大小和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四、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

1、同学们,用力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但是,用力不同,物体形状发生的改变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传统用力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的物体形状的方法产生的结果。

2、出示课本第27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研究和比较,思考一下,传统的用力方法和现代用力方法产生的结果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观察观察图片,仔细比较,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过去,由于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仅仅依靠自身的力气,改变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小。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改进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变得更容易,更符合人们的要求。可见,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4、大家再思考思考,想想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

5、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五、课堂总结

刚刚大家列举了生活中许多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是的,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且力的大小直接对物体形状改变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用力大,物体形状变化大;用力小,物体形状变化就比较小。

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在课后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推和拉

教学目标:

1、知道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2、观察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找出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

3、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究,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重点: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力,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

教学难点:明白力有大小和方向,方向不同,大小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教学准备:课件、生活中有关推力和拉力的图片。

预习要求:观察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儿歌:

小脸蛋,捏一捏,表情丰富有变化。

小气球,压一压,一不小心会爆炸。小弹簧,拉一拉,长短弯折变魔法。他们变这又变那,你猜都是因为啥?

2、自由朗读儿歌,边读边思考这段话最后提出的问题:你猜都是因为啥?

3、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都是因为力的作用。

4、教师小结:是的,这些东西发生变化,都是因为力的作用。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学习第三单元——用力以后。这一课,我们先来学习第7课——推和拉。

5、板书课题:7、推和拉

学生齐读课题。

二、认识拉力和推力。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推,什么是拉吗?谁来做一做动作。学生做一做,推和拉的动作。

2、教师:当我们做着推和拉的动作,并把它作用在物体上的时候,就产生了推力和拉力。

3、出示课本第22页的六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图中,谁在推,谁在拉?

4、学生观察插图,思考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5、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图2人和大象推车子,图3老爷爷在推超市的购物车,图5推土机在推土,这三幅图都是推的动作,用的是推力。

图1马拉车,图4学生拖着箱式书包,图6拖车拖一辆小轿车,这三幅图是拉的动作,用的是拉力。

6、我做你猜,进一步认识推力和拉力。

(1)刚才大家初步区分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下面请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做的这个动作是推还是拉?

动作一:教师在教室门外推门而入。动作二:教师在教室里面拉开门出去。

(2)学生辨别老师同样是开门,哪一个用的是推力,哪一个用的是拉力。

(3)全班交流,教师讲解:是的,刚才老师同样是开门,但是在外面用的是推力,而在门里面用的是拉力。

(4)教师重复刚才的两个动作,引导学生确认老师的用力。

(5)下面请同桌之间合作,一个人做动作,另外一个人来猜一猜,看一看你们猜的准确不准确。

(6)同桌之间做一做你做我猜的游戏。

(7)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游戏进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

(8)教师根据刚才巡视了解的情况,有选择的邀请2到3组同学上讲台做一做你做我猜游戏。其他同学评价,进一步区分什么是推力,什么是拉力。

(9)邀请一个学生做一做拉开抽屉和关上抽屉的动作,全班同学交流讨论:这两个动作用的分别是什么力?

(10)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关抽屉是推,用的是推力;开抽屉式拉,用的是拉力。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11)板书: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学生读一读,明白推和拉是常见的用力方法。

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拉力大比拼1、同学们,拉力有大有小,有的拉力大,有的拉力小。下面我们就来比试一下,看班上谁的拉力大,谁到哪里小。2、(出示拉力器)老师这儿有几个拉力器?哪些同学愿意来比试一下,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

3、邀请3到5名同学进行拉力大比拼,看看谁的拉力大,谁的拉力小。

4、比赛开始,其他同学观看比赛,并且给他们排一排谁的拉力。

5、教师感谢参加比赛的几位同学,并表扬拉力的同学。

(二)推力大比拼

1、不但拉力有大小,推力也有大小。(出示课本第23页最下面的表格)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推力,谁的推力比较小,给他们排个序。

2、交流排序的结果。

3、教师小结:在长征一号、长征2号f、长征7号这三种运载火箭中,以长征7号的起飞推力,它可以产生约七千二百千牛的推力。

(三)探究力的大小和方向对力的结果的影响。

1、出示课本第24页最上面的两幅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你的依据是什么?

(1)学生仔细观察这两幅图,思考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究竟哪幅图表示的推力大,箱子会向哪边移动,关键是要说清楚自己的依据是什么。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大,右边的箱子产生的推力小。因为左边的箱子是父子两人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去推这个箱子,所以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加上儿子的推力的总和,因此箱子是向左移动。右边的箱子是爸爸和儿子朝相反的方向推这个箱子,他们有一部分力已经相互抵消掉了,因此产生的推力是爸爸的推力减去儿子的推力的差。箱子是向右移动的。

2、出示课本第24页的下面两幅拔河的插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边观察边思考:哪边的拉力大?你的依据是什么?

(1)学生仔细观察两幅插图,边观察边思考问题。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左边拔河小队的拉力大,因为因为绳子中间的红布条是朝左边移动的,说明左边这一支拔河队的拉力比较大,把绳子朝自己这边方向拉动。

3、教师小结由这几幅图看来,拉力和推力不单有大小,它还有方向,你朝哪个方向用力,物体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所以我们在用力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力的大小,还要注意力的方向。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推和拉》,了解了推力和拉力是两种常见的力,明白了推力和拉力不但有大小,而且还有方向。力的大小不同,方向不同,产生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二、课后作业:观察一下生活中的推力和拉力现象。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雨铃铛》教案三篇


【导语】《雨铃铛》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十单元的开篇之作,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富有童真,它描写了春雨中的景象。教案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13个生字,会写7个字,能按笔顺写字,写得正确、端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使学生在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3.能够想象春景,续编儿歌,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运用形象有趣的识字方法,认识13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想象春景,体会儿歌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法、游戏法

教学策略:

分角色朗读、谈话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铃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写生字“雨”。

1.小朋友们,黄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想)

2.那请小朋友们,闭上你的小眼睛。{教师摇铃铛}

3.睁开眼睛,听出来了吗,是什么礼物呀?(生齐答:铃铛)

4.真行,一下子就猜到了。好,我想请你们来摸一摸它,谁来?谁还想模?

5.谁能说一说这个铃铛是什么做的呀?(预设:铁、金属)

6.,因为铃铛大多是铜或铁等金属做的,所以啊这两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的偏旁,金字旁。现在看老师在黑板板书{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铃铛”}

7.请个小朋友把这个词读给我们听一听。

a(如果对):真好,铃字的后鼻韵读得很标准!(板书líng)铛在这儿读轻声(板书dang)。你再给大家读读好吗?(生读:铃铛)太好了。一起读读!(齐读)

b(如果不对)老师加上拼音之后,你会读得更准确,再来试试。(生读)太好了,后鼻韵和轻声都读得很到位。谁再读读?(再指名读)一起来读读。(全班齐读)

8.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见一种更美丽的铃铛,它可不是金属做的,它是雨做的。

小手指(请准备),跟老师一起写写“雨”这个字。(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说:一笔横不能太长,二笔竖,三笔横折钩一定要钩起来,四笔竖像笔直的墙,滴答滴答滴答滴答,4颗小水珠从房檐上落了下来,被风一吹都往哪儿倾斜啦?(生:右边)记住它的方向啊。

在写这个字时哪个地方要特别注意呀?(指名说:四个点不能太长,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先写中间一竖再写最后四个点,四个点的顺序是先左边后右边)

请同学们拿出《生字书写本》,在本子上先描一个,再写一个“雨”字。

9.把这个字送到词语里去,全班一起齐读课题——雨铃铛。

10.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哦,你们的问题都在问雨铃铛究竟是什么样的。{教师一边读一边板书“?”}

11.{教师播放视频及雨声}

细细的春雨落在房檐上,滴答滴答越聚越多,化成了一粒粒小水珠落了下来,你们听它的声音多像铃铛,所以啊我们的诗人就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雨铃铛。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们想读一读这好听的儿歌吗?(想)

2.在读之前考考大家,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问老师、读拼音、问同学)

你们知道的识字方法真不少,真是聪明的孩子。

3.学生自读

请快速打开课文57页,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上你喜欢的办法解决它,和生字宝宝交上好朋友,开始把。

4.教师范读

这篇课文老师很喜欢,很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你们想听吗?(想)

好,认真听,如果听到你不认识的字听清并记住它的读音做好指读的准备。

5.全班齐读

看到小朋友都听的很认真,那现在全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雨铃铛》起——

6.认读生词

(1)词语宝宝看到大家读的这么认真,它们迫不及待的想要和你们做游戏,想不想和它们玩呀?(生:想)

(2)这些词语宝宝在小铃铛的上面,请一位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把铃铛摘下了。(指名)小老师读1遍你们读2遍。

(招呼:“呼”轻声)

(3)小朋友们真厉害,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每个词读2遍。

7.学习生字

(1)词语难不住你们,生字宝宝你们也一定能读好,生字宝宝变成了小雨点从空中落了下来,谁读对了老师就把可爱的小雨点送给他,好吗?(指名读)

(2)现在,我们开火车读。

其他小朋友认真听,看看这列小火车开的怎么样,开的好不好。火车火车开哪里?

(3)生字宝宝和小朋友们玩了好久,该回家了,请小朋友们每个字读2遍,把它们送回家把。

8.再读课文

生字宝宝们回到课文中,还认识它们吗?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如果你的同桌读的好,请你画一朵小红花送给他。

9.推荐同桌读

(1)哪些小朋友获得了小红花,骄傲的举起你们的小手?

(2)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没有得到小红花的也不要灰心,下次你一定能得到。

(3)谁觉得自己的同桌读的不错,想推荐他把课文读给大家。

能说说为什么推荐他?

既然你的同桌如此相信你,那你能读给大家听听嘛?(指名,再指名)

(4)全班同学我们一起读一读。

三、入情入镜,熟读背诵。

1.学习第一句

(1)孩子们,春姑娘来了,带来了阵阵春雨。那同学们这场春雨是大雨还是细雨呢?

(2)你怎么知道的是细雨的?/你从哪个词知道的?(沙沙响)

(3)是啊,“沙沙响”(贴词卡)表示的是春雨的声音,细雨洒在房檐上的声音,那我们读的时候应该怎样读?(轻轻的)

你来试一试,谁能读的更好?

(4)春雨轻轻的,细细的,女生们来读一读,这句话 (沙沙响,沙沙响,春雨洒在房檐上)

(5)春雨轻轻的下着,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下春姑娘轻轻的脚步。读——

2.学习第二句

(1)春雨轻轻的下着,淋湿了房檐,可房檐到底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自己快速读读第二句话,配合插图,答案一定回出现。

(2)谁找到了房檐在哪儿,能上台来贴一贴。(贴对了老师标红)

(3)他贴对了吗?把掌声送给他。

(4)哦,这就是房檐(ppt图片)

房檐挂上了一串串的——水珠。春风吹来,有一串小水珠落在了我的手上,谁能把它挂在房檐上?(请生挂)

(5)他挂对了吗?(对了)挂就是由上往下的悬在空中,伸出你们的小手,春姑娘送给了你们每人三颗小水珠,我们一边读这句诗一边把它挂在房檐上吧。(师生共同做动作,一边动作一边读)。

(6)房檐上挂满了一串串水珠就像小铃铛一样,男同学来读一遍。

3.学习第三句

(1)师:在课文里还有一种声音,你找到了吗?指名回答。(丁零当啷)

(2)听!丁零当啷的雨滴声和声音很像?(铃铛)

{师出示铃铛并摇一摇}听!铃铛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提醒学生把丁零当啷读得清脆、响亮)好的,那一阵春风吹来,小铃铛唱起歌来了,谁来读一读这句。(指名)

(4)好的,又清脆有好听,全班再一起读一读。(齐读)

4、品读第四句。

(1)你们好听的声音把谁招呼来了?(指名回答:小燕子)。

(2)春雨在招呼小燕子干什么?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3)孩子们,谁能和黄老师打打招呼吗?

(4)哦,你打招呼用上了手,用上了口。所以招呼,招字是提手旁,呼字是口字旁。以后小朋友们和别人打招呼也记得要用上手和口。

(5)想一想,春雨会如何和小燕子打招呼呢?它会说些什么?谁也想试一试?

(6)是的,那让我们变成春雨,一起热情的招呼去小燕子吧,起——

(7)让我们读的再活泼热情一些,不然小燕子课听不见,起——

5、全班配乐朗读全文

春姑娘带来了春雨,送来了美丽的雨铃铛,让我们再一次美美的读读课文,感受春姑娘的美丽,雨铃铛,起——

四、拓展提升,开拓视野。

孩子们,小燕子飞回来了,可是它对雨铃铛说,春天只有我回来太寂寞了,请你再去招呼些朋友们,让他们回来让春天更美更热闹吧。

那你们想想春雨还可以招呼谁呢?它又会怎么和它们打招呼呢?同桌之间讨论一下。一会儿我们来说一说。

交流汇报。

果然,在大家的招呼下它都会回来了,春天更加热闹美丽了。让我们再一次读一读课文,一边阅读一边想象雨铃铛的美丽。起——

五、总结

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听听一首儿歌《下雨沙沙》,一起再次去感受春雨的欢快。(播放下雨啦)

回家记得把这首儿歌分享自己的把把爸爸妈妈听,让他们也喜欢上这个神奇的雨铃铛,下课。

篇二

教学目标:

1、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春雨之美。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春雨之美。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识字方法认识11个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歌曲《小雨沙沙》

你们听听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出示“雨”字课件)了解雨字的演变过程记忆“雨”字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古人是怎么造出来的呢?(出示:演示过程)这是甲骨文时代的”雨“字,这表示云,从云中落下的水滴就是雨。这是篆书的“雨”字,是不是和我们现在的“雨”字很像了。知道了雨字的演变过程记起字来就容易多了,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

[点评:通过汉字演变记忆生字字形,提高识字能力。]

2、课件出示书上插图,板书课题

春雨沙沙地下着,细细的、密密的雨丝,轻轻的洒在房檐上,积成了滴滴水珠。金波爷爷给它起了个非常好听的名字,叫“雨铃铛”。

3、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1)看老师写课题

仔细观察“铃铛”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都有“钅”)

(2)出示铃铛:你们看这就是“铃铛”,它是什么做的?(铜做的)它们都属于金属类,所以“铃铛”这两个字用—(钅)

[点评:根据汉字偏旁的特点,了解汉字的字义。]

(3)谁想读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解决读音。

打开书57页,快来读读这首小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想办法闯过生字小难关。

(2)同桌互读,纠正读音。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指名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3、集体认读生字词

(1)课件出示带词语的雨滴词语:沙沙响、房檐、一串串、铃铛、盖新房、招呼、

A、自由读。

B、小老师带读。

(2)、利用认读卡片认读生字

a、自己读卡片上的生字。

B、听老师读生字,学生找生字卡片。

[点评:此环节使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4、读全文

⑴自由读全文

⑵指名读

三、赏读课文,感悟理解

1、赏读第一、二句,理解:“房檐”、“串串”。

(1)、自由读一二句,想想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这首小诗一共有四句话,请你们自己小声地读读前两句,想想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2)指名读第一二句,说说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下雨声音,看到雨滴都滴落在房檐上了,像一串串的小铃铛)

(板书:沙沙响)

指导朗读: “沙沙响”这雨像牛毛像细丝,怎么读?

②看到了什么?

(房檐上有许多水珠)

(出示词卡:房檐)读读这个词。你们看看书上这幅图,指指,找找哪是房檐?

实物投影书上插图:伸出房子屋顶以外的地方就是房檐。

③演示“串”

(演示“串”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这个“串”字

[点评:从“会意字”“串”的演变,让孩子结合生活识字来记忆字形。]

出示“串”字范写

(出示:一串,一串串)读读,有什么不一样?

想不想看看挂在房檐上的小水珠到底什么样?

④指导朗读

2、赏读第三句

(1)指名读。

这雨铃铛落在地上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读读

(2)理解省略号用意

(4)感受串串雨铃铛发出的声音

现在,你们当雨铃铛,我们每一个同学就是这一串雨铃铛。这一组就是4串雨铃铛,你们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

咱们就以组为单位,每个同学都来感受一下雨铃铛发出的声音吧。

[点评:体会雨铃铛发出的美妙声音,感受声音的延续。]

3、赏读第四句,

(出示:燕子)看,谁来了?快和她打个招呼吧!

我发现你们在招呼小燕子的时候都举起了小手,在呼喊着小燕子,所以招呼的“招”是——扌,“呼”是口子旁。

当你们看到飞来的小燕子,你们会和她说些什么呢?想一想,嗨,小燕子......

(1)出示第四句话。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拓展练习说话:春雨在招呼---------,快快--------------。

这雨铃铛指的就是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它还会招呼谁,快快干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点评: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练习说话。]

小结:经过雨水的滋润,小草才会钻出水面,花儿张开了小脸,我们的生活也会变得生机勃勃。

这么美的小诗,我特别想把他背下来,谁愿意和老师一起背?

(3)“丁零当啷”是雨铃铛发出的声音,像招呼小燕子盖新房。

你还听到过什么样的雨声,像什么?

[点评: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体验课文的文学美,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

四、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写几个字,先读读,在选择其中一个字组个词,说一句话

2、指导书写

用什么方法记字形

⑴范写

⑵第一遍把字写正确

⑶第二遍看清位置写端正。

⑷写完2遍后,拿出作业纸和书上字对照一下,那儿写得好,那还有欠缺就改改。第三编就要写得漂亮。

小结:这节课我们我们一起和金波爷爷赏雨,看到了大自然中的春雨是那么得可爱。

作业

1、把这首好听得诗歌背诵给家人。

2、用彩笔画出自己心中的春雨美景。

板书设计:

雨铃铛

沙沙响

丁零当啷

篇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正确地认读11个新字,会写8个新字。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读新字。

教具准备: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艺术家。它经常为我们演奏一些奇妙、动听的音乐,你都知道哪些声音,能不能学一学?

现在正是春天,春天的雨一般都是什么样的雨?学生学一学。

在春雨的滋润下,事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描述,师相应贴出柳树、小草、燕子等图片。

你们知道吗?春雨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呢!

(板书课题:雨铃铛)

(二)新课

课文:

1、读课题,认读“铃铛”,注意“铛”是轻声。说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齐读“铃铛”。

2、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3、指名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4、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字音。

5、指导朗读。

(1)通过朗读,你们知道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吗?(小雨)从哪里看出来的?(沙沙响)应该怎么读呢?(声音轻)

自己练习读第一句话,指读,生评议。

师范读,告诉学生就像春雨在和你说悄悄话一样。学生练习读,再指导。

(2)出示一个铃铛。看,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什么?听听它的声音,觉得怎么样?(清脆、响亮)就这样练习读下面的句子。

指名读,生评议。师强调,两个“丁零当啷”读的要不一样,生再练习读,指读。

(3)谁能完整地将课文读下来?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进

行比赛。 生评议,选出胜利者,给予奖励。

认字:

1、出示“雨铃铛”图片,想像这些雨铃铛都会落在什么地方?

生边说边相应的贴在黑板上。(雨铃铛会落在草地上)

同学们读的发生好,那么,课文中的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2、自己拿着字卡读一读,把以前就认识的字挑出来,和同学

读一读。

3、拿着不认识的或读不熟的字卡,去找你的好朋友帮忙,把字学会,看看哪些好朋友合作得好!

4、老师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些雨铃铛后面还藏着字呢!如果谁能够将字认下来,组成一个词语,还能够带同学们读一遍,老师就会把雨铃铛送给他!

学生自己选择摘取雨铃铛,带读。

5、师出示字卡,开火车读字

(三)想像练习

春雨在招呼谁?想一想,春雨还在招呼谁?像课文中那样说。(它在招呼......)

(四)全课总结

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5篇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2最新小学教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5篇”,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导语】科学是宇宙的现象和规律,宇宙所定下的规律不会互相否定,例如宇宙不会规定它的规定是错误,宇宙不会规定既能穿越时空,又规定不能穿越时空,在这两个规定中宇宙只能规定一个是对的,另一个是错误的。教案网准备了《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1: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流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学习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学习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学习流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流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2:它们吸水吗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流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学习难点】

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学习准备】

学生(每小组):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浸泡好的废报纸、筷子、棉布

老师:古代造纸的录像。

【学习流程】

一、导课

小游戏:各取所需

具体规则:教师出示木头、纸、铁、塑料,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材料,并简单说明理由。具体情境设置举例:做一个杯子、擦去桌上的水、造一艘船……

导语:刚才同学们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材料,我们认为,不同材料遇到水的反应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叫做材料的吸水性。这节课,让我们来研究材料的吸水性吧。

二、谁更容易吸水

1.出示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塑料片、铁片、木片(纹理较疏松的)各一片,猜一猜,谁更容易吸水,为什么这样想?把猜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2.怎么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出示稀释的红墨水、滴管,我们请这两位朋友来帮忙,你们打算怎么做?(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只要求简单设想)

3、教师补充观察、实验要点:

①.实验的公平性:材料的大小厚薄、水滴的大小位置等要尽量保持相同。

②.从侧面观察水滴的变化,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③.注意记录,可以用图画和语言相结合,来描述观察到的观察。

④.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把四种材料按吸水性从强到弱排序。快的小组思考:材料的吸水性可能跟什么有关?

4.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

可预期的发现:

①.纸的吸水能力、木头次之、塑料和铁最弱。

②.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三、纸的观察

1.提供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导语:纸的吸水性,有些同学猜想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更仔细地来观察两种纸吧。

2、我们可能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呢?进行观察方法的指导(可以折、撕、揉、用放大镜看、放到水里泡一泡……)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3、小组观察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均应给予肯定,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构上去。

4、我们在铅画纸和餐巾纸里都发现了纤维,纸的纤维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把纸放入水中,轻轻搅拌一下,进行观察。(学生观察悬浮在水中的纸纤维)

四、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说说古人造纸与我们的研究所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纤维)

五、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短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出示造纸方法。

2.出示浸泡好的废报纸。学生动手造一张纸.

3.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4、我们能造一张厚薄均匀一些的纸吗?纸也有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

六、课堂小结:

1、通过对纸的研究,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吸水性与什么有关了吗?

2、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用过的纸?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3:比较柔韧性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流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习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学习流程】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

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

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二、比较3种不同材料的柔韧性

1.提供三种物体,找一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木头、塑料、不锈钢)

2.用自己的方法来比较它们的柔韧性,并把比较的结果排一排序(提示学生材料不要弄断)

3.学生汇报比较结果,当各组意见分歧时,引导学生发现:比较的材料由于宽度、厚度、用力大小不同,这样比较它们的柔韧性是不公平的。

4.教师出示宽度、厚度相同的木条、塑料条、不锈钢条,问:可以怎样研究它们的柔韧性?

5.学生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引导,最后边小结边演示操作步骤:

⑴把木条、金属条、塑料条放在桌面上,一端用手压住,另一端伸出桌面1厘米,用回形针挂上钩码,观察它们的前端弯下去了多少。测量材料前端弯下的距离时,眼睛要平视。

⑵分别测量木条、金属条、塑料条伸出桌面5厘米、10厘米和15厘米后前端弯下的距离,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实验后汇报实验情况。

三、认识塑料

1.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哪些塑料制品?

2.出示各种塑料制成的物品图片,观察后思考:这些塑料制品分别是利用了塑料的什么特性,并把观察和思考的结果记录在气泡图上。

四、讨论了解塑料的循环使用

1.阅读教科书,说说你了解了些什么?

2.出示"可回收标志",认识可回收标志。

3.讨论:我们以后在使用塑料制品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4:谁更硬一些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流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学习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学习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学习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学习流程】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

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②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③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痕迹。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测)

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③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出示书P48的记录表)

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

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实验)

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流程

2.讨论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流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范文5: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流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学习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学习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学习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学习流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2022最新教案:小学班队活动教案三篇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最新教案:小学班队活动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导语】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以下是教案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班队活动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读新闻、抢答、演小品等形式引起同学们对交通安全的重视。

2、通过本次班会活动,是同学们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及交通标志,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课前准备:

1、让同学们收集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

2、组织学生排演小品。

3、选好及训练班会主持。

4、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规则。

5、了解一些常见的标志。

三、活动过程:

(一)、主持读有关交通事故的新闻以引入主题。

1、主持A读新闻。

2、主持B:大家听了这则新闻有什么感想?

3、同学们各抒己见。

4、主持小结:

A:生命在你手中,交通安全不容忽视。

B: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交通安全,时时刻刻注意安全,并要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

(二)、知识竞赛(抢答形式)

(三)、看小品,议一议。

1、小品内容:一名小学生放学回家由于不遵守交通规则,结果出了车祸。

2、小品内容:两名小学生在马路上踢球,结果拣球的时候,出了车祸。

3、议一议。

(1) 这几个小朋友 违反了哪些交通规则?

(2) 我们应如何遵守交通安全?

4、把小朋友的错误纠正过来。

5、由小品、谈心得体会。

(四)、轻松一笑。

小合唱《祖国、祖国我爱你》

(五)、板板。

合:节日到,真热闹,小朋友,放鞭炮;

E:柴草旁,屋前后,严格禁止放鞭炮;

F:点炮引,要用香,别用火柴打火机;

E:哑炮未响别去拿,伤了自己损失大;

F:冲天炮,危险大,引起火灾害人家;

E:别拿拉炮对着人,免得炸己又伤人;

F:放鞭炮,害处大,自己别放它;

E:有的城市已严禁,我们带头来执行;

合:来执行!

(六)、必答题。

四、小结。

1、同学们小结:通过这次活动,你懂得了什么?

2、班主任小结:生命只有一次,幸福快乐掌握在你的手里,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班会活动,学会珍惜生命。

小学班队活动教案篇二

活动目的:

1. 通过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认识同学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

2. 懂得关心别人、将心比心的人际交往常识;

3. 促进同学团结,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活动过程:

一、放《找朋友》音乐开场,主持人讲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全班同学在一起生活学习几年了,有些成为了好朋友,有些却没说过几句话,你受同学欢迎吗?你会和同学交往吗?通过今天的活动,相信大家会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了解。

二、进行“相互采访”活动。

1. 全班同学围成圆圈坐,两人一组,互相自我介绍,内容包括:(1)自己的姓名、年龄、家庭情况等;(2)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个性特点等;(3)其他有关的情况。

2. 访问活动结束后,每个同学介绍被他访问的同学,再由被介绍者补充。教师告诉其他同学要注意听,记住班上每个同学的特征,然后进行认人比赛。

3. 把同学分成两组,然后要求每组同学一一上台说出对方相邻者的采访情况,答对得分,写在记分牌上,得分高的一组获胜,得分低的一组唱一首歌。

三、带着你的朋友来聊一聊。

请一些同学邀请自己在班上的好朋友上台,说说为什么能成为好朋友,或朋友之间一些难忘的事,并接受大家的祝福。(大约3-4对朋友)

四、将心比心,换位表演。

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摩擦,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且看以下几个短剧。(根据班级情况编排)

1. 一个同学走路,因路滑不小心踩到另一个同学,使得这同学很气愤,结果两人吵起来。

2. 一个同学没带笔,同桌不想把新买的笔借给人,使得这个同学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演员在这个时候定格,主持人说话:“遇到这种情况,如果我们能将心比心,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一想,也许结果会不一样,大家看……”)二个短剧中的演员换位,继续表演。

1. 踩到人的同学连忙说对不起,另一个同学也说:“没关系,路滑也难免会这样,我们大家一起小心点走就是了。”两人高兴地离去。

2.同桌的同学想:我忘记带东西的时候,同学也经常帮助我,现在别人有困难,我也应该帮助别人,新笔算得了什么于是两人互相道谢,非常友好。

短剧在这里再定格,主持人问:为什么换种想法,换个‘位置’,结果竟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大家讨论,随意发表意见。)

主持人小结:在交往中,只要我们能多为别人想一想,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其实很多问题或矛盾都很容易解决的,并且还能增进双方的友谊呢!

五、同唱一支歌。

请一对好朋友出来领唱《朋友》,全班齐唱。

六、“互相赞美”活动。

同学们自由发言:指出在班中你最想赞美的同学,并说出你要赞美的话,如:“你写的字很漂亮,我一直很佩服你。”“你学习真勤奋,我一直都赶不上你。”等等。接受赞美的同学说:“某某同学,谢谢你。”

七、老师总结。

同学们,人的一生有许多感情是很宝贵的,其中之一就是“友谊”。科学家培根说:“友谊能使快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李白也告诉我们,桃花潭水尽管有千尺深,也不及朋友的情谊深。所以同学们,请敞开你的心接受友谊吧,请交出你的心珍惜友谊吧,你将会获得无比的幸福和财富!

请记住:友谊之光如同荧光,周围越黑,显得越亮!祝愿你们和你们的朋友,谢谢!

小学班队活动教案篇三

一、活动目标

1、追忆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用诗朗诵,小话剧,歌曲,讲故事,说话等形式巩固并拓展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收集课本,课外书中英雄人物的事迹。

2、学唱歌曲《王二小》,排练小话剧《珍贵的教科书》,诗朗诵《我们想告诉您》。

3、幻灯片,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音乐起)

师:六月的摇篮,摇出了白鸽飞满蓝天。

一声声鸽哨一声声祝福,撒落在高山,撒落在平原。

生:面对和平与幸福,我们怎能忘记过去,

一位位英雄,一幕幕场景在我们眼前闪过。

一朵朵鲜花,述说着当年的故事,

是他们的英勇铺就出今天光辉的征途。

(二)回顾介绍英雄的事迹

1、引诵课文《黄继光》。

(师):大家一定读过许多英雄的故事吧!这是我们熟悉的英雄黄继光。1952年,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战士们在进攻中被敌人的枪弹压了回来,黄继光要求炸掉敌人的火力点,出发前,他喊了声……

2、介绍其他英雄事迹。

生:长江和黄河唱着英雄的赞歌,

歌声震荡着山河。

纪念碑展示出他们的伟岸,国旗上浸满他们的血汗。

他们的身躯,已化作一座座高山,

他们的胸脯,已变为一片片平原。

每当南风吹来的时候,我总听到那深情的述说,

述说着英雄的故事。

师:同学们,我们都来说说英雄的故事。

3、欣赏影片(狼牙山五壮士》片断。

师:同学们知道吗有这样五位英雄,为了把敌人引开,毅然走上绝路,最后一起跳下山崖,他们就是狼牙山五壮士。

4、介绍更多没留下姓名的英雄。

生:英雄的事迹气壮山河,让人荡气回肠。

师:可是,同学们,更多的英雄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姓什么,叫什么。

生:大山野里,风儿问我,你知道他们的姓名吗在小河边,水波问我,你知道他们的姓名吗我摇头说不知道。他们的身躯在山野,在河边长眠,我们怎能忘记这一切。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介绍更多的没能留下姓名的英雄。

(学生介绍,如《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班长,《草地夜行》中的红军战士。)

师:有一位指导员,为了保护孩子们的书,献出了生命。课外,有几个同学自编自演了课本剧。现在,让他们演给大家看一看。

(学生表演小话剧《珍贵的教科书》)

(三)介绍小英雄

生:听!红星闪闪,脚步声声!那是我们的同龄人,战争时代的小英雄向我们走来。

1、讲《倔强的小红军》的故事。

师:这是一位倔强的小红军,谁来讲讲他的故事。

2、齐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四)学英雄,谈感想

师:同学们,就是那一个个英雄伴我们成长,给我们力量,教我们去克服困难。

生:一个个故事,说不完我们的思念;一首首赞歌,说不完我们的崇敬。是英雄们用美好的青春,用闪光的年华,迎来了春天,迎来了光明。

3、诗朗诵《我们要告诉您》。

师:让英雄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伴在我们身旁,激励我们成长!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丁丁学写字》教案三篇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022最新教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丁丁学写字》教案三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导语】《丁丁学写字》是北师大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真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对孩子很有教育意义。教案网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子生字,认识反犬旁,虎字头两个偏旁部首。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词语,知道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动物。

3、培养识字的兴趣、学习多种识字方法,提高生活中识字、写字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准备:课件、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你最喜欢看什么动物?今天,老师把动物园里的动物请到了我们的班级,你们想知道都有哪些动物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请看大屏幕)

教师说每一个动物的特征,大家猜猜它是谁,(生:猜)

设计意图:利用图画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走进教学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更加有兴趣地进行学习

二、看图识字、了解形声字特点

(一)同学们可真厉害,一下子就猜出了它的名字,那你们想不想学写一下它们的名字呀?

生(想)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识字二小板书:识字二(1)

①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读一读这些动物的名字。

②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一读,(指名读、齐读)把这些字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指名读、领读)

(设计意图:通过拼读、音节认识汉字使学生使汉字,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汉字的方法,为自主识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同学们读的这么好,我们来给这些小动物分分类好吗?首先我们找一找,家畜队的成员名字都谁?

(生:狗、猫、猪)

飞鸟队成员的名字(生:燕子、鸽子、大雁)

昆虫队成员的名字(生:蜜蜂、蝴蝶、蜻蜓)

野生动物队成员的名字?(生:老虎、大象、狐狸、大熊猫、金丝猴、梅花鹿)每个队的成员我们分好了,那请同学们来读一读:飞鸟队的名字,

生:读师:昆虫队的名字生:读师:家畜对的名字生:读。

③那请同学们找一找各个代表队中动物名称的汉字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记家畜队的名字的!

生:与反犬旁有关

师:那昆虫队的名字与那个偏旁有关呢?(生:虫字旁)

(师:野生动物对的“狐狸、熊猫的猫和猴”字也都是反犬旁的,也就是说家畜队和野生动物队的名字都与反犬旁有关,而代表昆虫队的字大家都以虫字旁有关,而飞鸟队的成员,燕子和大雁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鸟。)

(三)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指出词、齐读)

(根据本课的汉字量大,字笔画偏多的特点,先让学生借助以往生活经验识字,在通过读一读、分一分、找一找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中识字,发现各类动物名称如字的结构特点)

三、学会观察、练习书写

师:我们刚刚认识了这些小动物,它希望我们帮助它谢谢他们的名字,(齐读、指名领读)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要求会写的7个字,(出示:狗、猫、鸽、猴、虎、鹿、象)一齐读一读。

从结构上分,我们先来学习左右结构的字有(狗、猫、鸽和左中右结构的猴字)

2、在学写这几个字之前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的偏旁:反犬旁。

①字形稍长,写在田字格的左半格中,第一笔撇在田字格的左上格,第二笔找找同学说一说它的笔画名称和它的位置,生:答

师:对了、弯钩的弯度不要太大,从田字格的左上格起笔往下来,第三笔撇写在弯钩的中间,一小撇说出笔画的名称。

②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伸出右手(板书)犭:反犬旁一共三画。

③同学们谁发现反犬旁和我们学过的那个偏旁部首相似呢?生:是提手旁。

④那就请同学们在田字格本上写出2个既正确又美观的反犬旁,注意写字姿势。

⑤现在让我们来学“狗”字,先观察一下它是什么结构的字,生“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反犬旁加个句子的句字读作狗,和老师一起书空,再来数一数这个字一共有几划,右上格中,第五笔横折钩,应稍向里倾斜一点,里面的“口”字小而偏,小竖落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⑥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狗字,并说出笔画名称,同学们记住每一笔的位置了吗?请同学们在田字格本上写两个“狗”字,注意写字姿势。

⑦我们再来看“猫”左右结构的字,反犬旁加苗字读作猫,也使左窄右宽,谁能说一说这个字我们怎样才能写得漂亮呢?生说:下面的田字稍偏些。

⑧和老师一起书空,板书猫请同学们注意每一笔的正确位置在田字格里写2个猫字。

⑨下面我们来学习另一个左右结构的字,鸽子的“鸽”字右边是鸟字,也就是说鸽子的个字是鸟类,是形声字。我们在书写时应注意那一笔的写法呢?谁看出来了?

生说:第二笔,捺变点,左边的“合”字小一些,右边的“鸟”字稍宽一些,不要太大,一定要紧凑些。

同学们观察的很好,这就是我们要注意的。

⑽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的笔顺:板书“鸽”

⑾再请同学们来数一数这个字有多少画?生:数11画

⑿我想考考同学们“鸽”字的第二笔是什么?

生:答点

师:第十笔是什么?

生:“竖折折钩”

师:同学们太棒了!那就让我们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在田字本上写两个鸽字吧。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猴”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⑴生:左中右结构,这个字我们可以通过结构来记忆这个字,记住中间的单人一定要写在竖中线上,右边不要写的太宽,要紧凑一些,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空。

⑵请大家仔细观察猴字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正确位置,在你的本上写两个,大家也可以记记反犬旁加个姓侯的侯。

4、⑴我们学完左右结构的字呢?在来看以看虎字是什么结构的字?

生:半包围

师:那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新的偏旁部首,虎字头。第一笔竖一定要卸载竖中线上,然后一小横。第三笔是结构,千万不要写成横折钩。第四笔撇要长些。第五笔横要向右倾斜,写在横中线上,然后是竖弯钩。

⑵请同学们说笔画名称和老师一起书空虎字头。

板书:虎字头

请大家在田字格中练写虎字头。

⑶虎字头下面加个什么字,就读虎?生:几字

师: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几字稍宽些,横折钩一定要写的舒展些。

⑷请同学们伸出右手一起和老师书空。

⑸在田字格中练字,谁能说一说和虎字有关的成语。

⑹小鹿的鹿字也属半包围结构的字,请同学们说一说应注意哪一笔?特别是第二笔横向上倾斜。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小鹿,第三笔撇要长。中间部分的笔画是横折,竖竖横,下面的“比”字要稍宽些。款横竖才是一小撇,最后一笔竖弯钩一定要伸展开,和老师一起书空。

小鹿、小鹿抬起头,看看谁的小鹿没抬头,请同学们在田字格中写两个鹿字。

最后一个大象的象,是上下结构的字,刀字头不要太长,这个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哪一笔呢?弯钩不要太大,不要写成横折钩。

最后一笔的捺一定要写的舒展。

和老师一起书空,请同学们用最标准的姿势写两个象字。

好了,同学们,这些字我们都学习完了,我们再来读一读吧!拿起你手中的田字格本来读一读(领读)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观察、汉字占格、做到间架的结构合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而提高写字能力)。

四、教师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展示。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每个字的重点,按正确的写字姿势去写,就能写出既正确又漂亮的字。

五、总结提升布置作业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二的有关动物方面的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会认识许多字,希望大家能留心观察,不仅写的工整漂亮、还要学会运用。同学们记住了吗?

(设计意图,此项作业鼓励学生的积累,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在生活和阅读中大量的识字,不断提高汉字的能力。)

板书识字二(1)

犭:反犬旁虎:虎字头

gǒuhǔ

狗虎

篇二

教学目标:

1、 认读8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丁丁字写不好不是因为笔不好,纸不好,并知道丁丁后来是怎么把字写好的。

3、 启迪教育学生凡事都要认真去做,决不能马虎

教学重难点:

1、 识字、写字

2、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丁丁后来是怎么把字写好的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解释课题,质疑探究

1、 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2、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课文写的是什么了?(丁丁学写字)

3、 你想知道丁丁是怎么写字的吗?你想问些什么呢?

4、 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丁丁和你们一样喜欢学写字,他怎么学写字的?字写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读课文。

二、 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 师范读,学生轻声跟着读

2、 学生自读生字,然后自由读课文

3、 反馈学生认字的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强调生字的读音,同桌互读

“纸、正、身”是卷舌音,“换、跟、身”是前鼻音

(3)交流识字方法,开火车读

4、朗读课文

(1)小组自由读,读好生字,读好课文

(2)指名读,集体评议

(3)小组比赛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读为主,让学生自己学习生字,在同学帮助中,吧课文读准、读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识字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丁丁的字写不好,一开始他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纸不好、笔不好、座位不好)

2、教师引导:可是丁丁和冬冬换了座位,还借了冬冬的笔和纸,结果还是写不好,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

3、师小结:

是呀,这都不是丁丁写不好字的原因,那么到底什么是写好字的秘诀了?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以读促思,引导学生结合课文阅读,综合思考,弄清丁丁写不好字的原因,激发学生课后继续读文,探究原因的积极兴趣)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巩固

1、 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 全班齐读生字词语

3、 复习课文内容:

出示:从上节课中,你明白丁丁的字写不好和——、——和——没有关系.

4、 丁丁的字写不好,和他的笔、纸以及座位没有关系,那到底丁丁的字为什么写不好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巩固旧知,导入新授课,激发学生读文,探究原因的兴趣)

二、 继续学文,明白道理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 师引导:同学们,丁丁明白自己字写不好的原因是什么?

3、 教师继续追问:他是怎么明白的?

4、 指名说说冬冬是怎么写字的?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

5、 小结:小朋友们,丁丁明白了,他的字写不好不是因为自己的笔、纸和座位不好,而是因为自己的坐姿不好,态度不够认真。

6、 明白了原因,丁丁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文中的话

7、 师导读:多么认真的丁丁啊,让我们带着赞叹的感情把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吧!

三、 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 学习了这一课,你想对丁丁和冬冬说什么?

2、 总结:小朋友们,只要你认真地写字,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写出一手漂亮的字来。

四、 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并组词

2、 教师教写“写”“丢”

(1) 学生观察字的结构

(2) 说说这两个字的书写要点

(3) 强调他们的笔画顺序

(4) 学生练习

3、作业展示

篇三

教学内容:

禾木旁、米字旁及相关生字

教学目标:

1、认知:理解禾木旁、米字旁表示的意思,认读10个生字,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

2、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使学生体会学习生字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读生字10个,理解禾木旁、米字旁表示的意思。

教具学具:

实物投影仪、课件、生字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生字卡:白菜草药萝卜芬芳苹果茶花

梨桃柳材棍桶板休

笋竿篮子笛子算盘筷子话筒

2、集体读

3、同位两个互相检查

二、自学生字

1、实物投影仪出示两张图片和词语

稻子种子秧苗庄稼秸秆麦穗秋天季节

大米米粒粮食面粉粽子面糊糕点糖果

2、仔细观察生字偏旁与图片的联系

3、说一说,这些字为什么带禾木旁和米字旁?他们与粮食有关系吗?(中等生)

4、小组同学互相学习自己不认识的字

5、点击你学会的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的

三、读一读

稻谷草料高粱年糕稀饭

1、生独立读一读

2、想一想这些字和粮食有关系吗?

3、集体交流

四、书写生字

1、观察生字,注意米字旁的变化

2、讨论笔画笔顺,注意“食”最后一笔,和“面”横的个数。

3、生独立练习写

五、学习金钥匙

1、生自己读一读冬冬的话

2、冬冬说的话你发现了吗?(板书:休、笔、苗)

3、你还发现了哪些像这样有意思的字?(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六、小结

作业

把学过的生字按照偏旁分一分类,比一比、记一记。

板书设计:

《2022最新教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三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科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973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