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分析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分析

内容】: 教材第99--105页。

【 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的认识,掌握解题思路,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能力目标:对所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进行总结与反思,系统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 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检测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出示课件:

饲养场里有白兔24只,黑兔比白兔的2倍多20只,黑兔有多少只? 学生思考

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棒,实际上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复习有关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知识。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一些数字,也隐藏着口诀。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了学生复习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1.、自主整理,实施创造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有关解决问题这一单元的知识。 学生自主整理,教师巡视并对个别学生给予指导和点拨.

2.交流矫正,优化再建 A、小组交流整理内容

b、组长汇报 c、师板书:

生1、(1)、连乘应用题;(2)、连除应用题;(3)、乘除混合应用题。 生2、

(1)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应该注意什么? (2)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

生3、……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汇报,修改一下自己整理的内容

生修改师巡视 (设计意图:先让生自主地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知识进行创造性地回顾、整理、交流后,梳理成知识网络,并初步内化为良好的认知结构)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1.分层练习,重点突破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表现得很棒,有信心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课件出示 (1)、递等式计算

24×8×6= 270÷9÷6= 30÷5×49= 30×5÷6= 23×2×4= 54+298-212=

生做集体纠正 (2)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以下问题

、一只山雀一天能吃95只害虫,3只山雀一个月(按30天计算),能吃多少只害虫? 、有9600千克货物,如果两辆车来运,需要4次才能运完,平均每辆车每次运多少千克?

生独立列式计算 做完后指名说解题思路,集体评议

2.拓展延伸,整体深化 师:刚才的题对大家来说是小菜一碟,现在又更难的题,大家敢挑战吗?

课件出示: (1)、一块长16米,宽5米的长方形阔叶林,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它每天能制造氧气6千克,一平方米的阔叶林,每天能制造氧气多少克?

(2)、一只企鹅每天需要喂11千克食物。动物园里有29只企鹅,饲养员每天准备330千克食物够吗? (设计意图: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练习,进一步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查漏补缺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同时也使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自主检评,完善提高。 (一)、自主检测

师:同学们的表现太棒了,一起来检测自己的智慧又提升了几级好吗?(出示检测纸) 一、比一比,谁最棒!

90×2= 16×6= 300÷6= 540÷9= 32×51= 41×22=

二、我算得最正确 980÷35×41 2940÷28+136

78×7+828÷18 (359-42)×53+64 三、对号入坐

1、周长相同的长方形、正方形,( )的面积大。 长方形 正方形 不知道

2、小刚今年8岁,叔叔的年龄比小明岁数的4倍少1岁,叔叔今年多少岁?列算式( ) 4X8+1 8X4+1 8X4-1

四、只列式不计算 1、630加上156与12的积,和是多少?

2、296与72的和,乘以24,积是多少? 3、4760加上800与680的差,和是多少?

4、24除72与48的和,商是多少? 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1、乒乓球厂每天可生产8400只乒乓球,如果每12只装一盒,每10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2、一只羊一天吃青草6千克,照这样计算,18只羊7天吃青草多少千克?

3、李明5分的时间走350米,他家离学校910米,照这样的速度,他从家到学校要走多少分?(列综合算式) 4、甲书架有书126本,如果从甲书架取出26本放入乙书架,那么两个书架的本数正好相等,乙书架原来有书多少本?

(二)、评价完善 通过做自测题,你觉得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哪些还有待加强?这节课你对自己、小组学习哪些地方最满意?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检测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再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学习状态等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

连乘应用题 连除应用题

乘除混合应用题

扩展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解决问题》教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解决问题》教案

内容: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解决问题》,教材72页例8及课后“做一做”。

目标:

1.学生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图形求面积的实际问题。

2.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材分析:

“面积”这一单元内容主要是结合学生熟悉的实例,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学生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学会根据物体的大小,合理选择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面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图形和简单图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的内容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趣味性较强,但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容易与周长的计算混淆。面积单位的换算也是学生比较难于理解的内容。

在解决问题时,普遍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面积公式都能掌握,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公式,常会出现无从入手,不知该怎么办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二)新课

1.练习题一:投影出示教材例题8.

问题:

1. 仔细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了客厅的长是6米和宽是3米。

2. 理解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小组讨论:怎样计算客厅地面要铺多少块地砖?

汇报。(说一说你的算法。)

(2)如果每块地砖的边长为3分米,这个客厅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独立完成。

交流算法。(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1)我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是需要铺几块砖?

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2)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用乘法计算出一共要铺几块砖?

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3.练习题三:算一算

某足球场的长约是100米,宽约是50米,足球场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由练习,集体订正。)

4.练习题四:小调查

(1)调查并计算标准球场的面积,并在全班交流。

(2)让学生拿出课前调查好的结果。

(3)整理数据,完成填表。

(4)小组内交流。

5.练习题五:数学游戏

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 cm的图形,你能画出几种?他们的周长相等吗?

(1)画面积是16 cm2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能画正方形吗?

(3)动手试一试,能画几种?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数学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数学教案

第5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10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理解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能比较熟练地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从条件想起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分析推理过程,进一步发展根据条件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进一步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方法、策略的价值;培养分析、推理和尝试反思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

二、回顾策略

1、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

果园仓库里原来存放了200箱苹果,又运来8车,每车75箱。

林场要栽800棵树,先栽了200棵,其余的要平均栽在4个苗圃里。

2、回顾过程。

提问:回顾一下刚才提出问题的思考过程,你有哪些体会?

板书:从条件想起→找有联系的条件→提出可以求的问题

三、应用策略

1、做期末复习第25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交流:你是怎样想的?(指名几人说思路)

2、做期末复习第27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教师板书算式和得数。

3、做期末复习第28题。

出示题目和表格,让学生读题并说明知道了什么,表格里填写什么内容。

交流:二、三、四年级展出的作品个有多少幅?

完成思考题。

指名学生读题,相互交流是如何思考的。

让学生有错的订正,没有解答的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

你能说说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25. (42+18)×3=180(本)

27. (56-8)÷3=16(米)

28. 45幅 61幅 86幅

思考题

(200-1)×5=995(米)

教学反思:

在复习课内容设计上要有层次性,并且没有进行分组对比,从而导致题型过于多和乱,必须把题型更加有整体性与系统性,而在共同体中没有让学生过多的参与进来,自始至终我一直灌输的太多,使那些会的学生还是会,不会的学生还是不会,这样就失去复习课的查漏补缺的目的和真正意义,经过大家的研讨课我也有了对复习课的重新认识,比如1.复习课要对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的网。教师要对学生整理知识进行必要指导,让学生感觉整理的知识是有系统的,不能简单地对知识进行“梳理”,“梳理”不是“整理”,要从知识的“面”的角度整理,整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数学教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2)》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9课时 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例9。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加三1.掌握“归总问题”的结构特点和解决方法,迅速找到中间问题(先求什么)。

2.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初步掌握解题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 点: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难 点:会画线段图,并借助线段图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建立解“归总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一、引导课题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二、教学新课

出示例9。

(1)阅读与理解。

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

用什么办法表达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①观察图示,想一想:根据6元一个的碗,可以买6个的这条信息,可以算什么?(小组内议一议,全班交流)

②再想:知道了这些钱有多少,再算什么?(全班交流)

③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④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9。(板演齐练)

a.分步解答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b.谁是用综合算式解答的?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3)回顾与反思。

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做什么?怎样验证结果呢?

4个9元的碗和6个6元的碗,总价钱一样。

(4)整理解题思路:回顾本题的分析与解答过程,说一说你是怎样分析解答的。(参照例9“分析与解答”)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2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题过程,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4)综合算式怎样列出?每一步求的什么?

2.练习十五第12题。

(1)尝试解答。

(2)同桌交流,说说解题思路。

(3)全班交流。

(4)展示综合算式解题法,说说算理。

3.练习十五第13题。

(1)尝试解答。

(2)展示解法:你先求的是什么问题?再求的是什么?(先求8个三角形共用多少根小棒,再求用这些小棒可以摆多少个正方形?)

(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说说每一步求什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进一步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注重解题思路的展示与表述,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好解题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二)》数学教案

第2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74-75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画图的策略理清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上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在解决问题时,可以应用什么策略?

列表。

师:大家体会到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那么,这节课再学习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观察情景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中有用的信息。

学生讨论情境图中的条件和问题。

三个已知条件:(1)绿花有12朵。

(2)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

(3)红花比黄花多7朵。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2.分析问题。

要求红花有多少朵,首先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求出黄花的朵数,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了。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

根据线段图所示,可以很容易解决“红花有多少朵”这一问题了。

3.解决问题。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朵数:12×2=24(朵)

(2)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4、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该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的讨论结果,集体订正,说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5、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起,再解答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 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小结:

(1)都是根据前两个已知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

(2)有一个已知条件不同,求红花朵数的方法也不同。1.出示教材第74页例2,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线段图,小组交流,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2题。

从条件想起,用的时间少代表跑得快,用的时间多代表跑得慢。

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根据条件可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小结:先求杜鹃花和茶花的总盆数,再求这个总盆数的2倍也就是月季花的盆数。

学生解答,集体订正。

4、完成教材第75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

提问:我们可以怎样分析数量关系?从条件想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独立列式,说说你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全班订正,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用画图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黄花朵数:12×2=24(朵)

红花朵数:24+7=31(朵)

答:红花有31朵。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可以用画图的策略解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运用画图的策略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乘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教具、学具准备:

不同颜色的圆纸片,相同长度的小木棒若干根,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联系与引入

根据下面的图示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 △△△ □○□=□

☆☆☆☆ ☆☆☆☆ □○□=□

●● ●● ●● ●● □○□=□

二、问题与探索

多媒体显示:用相同小棒摆成的两组正方形。

第一组第二组

提问:看看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第二组比第一组多几个正方形?

第一组比第二组少几个正方形?

第二组用的小棒比第一组多几根?

第一组用的小棒比第二组少几根?)

提示:想一想,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待学生实在找不到问题时。)

师:你们看是不是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第二组正方形的个数里有几个第一组的个数?

(2)第二组用小棒的根数里有几个第一组用的根数?

从正方形个数来说,第一组1个,第二组两个1个;从用的根数来说,第一组用了1个4根,第二组用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是4的3倍。

以前我们学习了两个数比大小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数之间的倍数问题。

(接着把第二组的正方形换掉,改为3个正方形。)

师:现在大家研究一下,第二组正方形用小棒的根数与第一组有什么关系?(把教学思路引导到有关“倍”的研究上来。)

三、学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学具,要求是先想出摆的根数,再有顺序地一组组摆出来。

(1)●●●

是上一行的2倍

(2)●●

是上一行的4倍

(3)/ / /

是上一行的5倍

独立摆完后,小组讨论: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怎样计算?为什么?

小结:教师充分了解情况后,根据学生理解的水平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小结。

四、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多媒体出示第77页“学生打扫教室卫生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动脑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的内容是:

(1)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3)怎样进行计算?请讲出道理。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数学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1)》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8课时 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材第71页例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归一问题”的结构特点,能正确分析“归一问题”各数量间的关系。

2.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理解“归一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

难 点:建立“归一问题”的数学模型,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教学过程】

一、教学铺垫,引入课题

1.过渡:我们已经能解决生活中一步计算的问题,下面有两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口答算式及结果)

(1)妈妈买了8个碗,每个6元,共用多少钱?

(2)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每个碗多少钱?

2.引出:如果我们将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应用题,就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出示例8。

引出课题:解决问题

二、教学新课

1.阅读与理解:读题,你从题中获知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用什么办法表示题意更直观?(画图)

一起画一画:

2.分析与解答:

(1)仔细看图示,要求买8个碗用多少钱,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①板书:先算一个碗多少钱。

②再求什么?

板书:再算8个碗要用多少钱。

(2)谁能完整说说这题的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求什么?

(3)根据解题思路,尝试解答例8。

18÷3=6(元)……一个碗多少钱

6×8=48(元)……8个碗多少钱

用综合算式怎么列式解答?(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18÷3×8

=6×8

=48(元)

3.回顾与反思:现在已算出买8个碗要48元,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需要验证,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看看书上是怎么验证的?翻开教材第71页看“回顾与反思”。

4.巩固练习: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先尝试后交流。

①先算什么?

②再算什么?

③能用综合算式解答吗?

三、巩固拓展

1.教材第71页做一做。

(1)尝试解答;

(2)交流解题思路;

(3)综合算式分别怎么列出;

(4)如何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2.练习十五第7题。

(1)尝试解答;

(2)交流解题思路;

(3)综合算式怎么列出。

3.练习十五第8题。

(1)看懂表格里分别是求什么。

(2)每格分别怎么解答?

(3)说说解题思路。

4.练习十五第9题。

(1)尝试解答,板演齐练。

(2)反馈解题思路。

5.练习十五第10题。

(1)交流解法。

(2)同桌合作解答。

(3)全班反馈。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环节,体现教学重点--数量关系的分析过程,让学生多说解题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用乘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用乘法解决问题整理与复习教学反思”,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次上的课不是新授课,而是复习课,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基本上都会,最重要的是教他们方法,帮他们总结,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说,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试课的时候,我自己讲的很生硬,特别是在画图这一点,在刚开始接触这种题的时候要求学生画图,但现在学生基本上都会解决这类问题,所以后面学生做题都没有要求他们画图,会做的同学可以不画图,不会做的同学要画图,但是这节课是希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能够用画图来检查,所以在试课的时候,我就直接让他们画图,感觉有点生硬,连接性也不是很好。上汇报课的时候在如果课堂上学生没有画图,我可以通过检查帮他们把画图引了出来,让他们知道画图既可以帮助我们检查,也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更加复杂的数学问题,这种方法就会让课堂变得更加衔接,也更加的灵活。
其次就是在让学生读题的时候,我需要引出读懂题意不仅包含读清文字,也包含找出数学问题以及找出与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在学生读完题之后,可以直接提问数学问题是什么,以及与问题有关的数学信息是什么,并直接告诉她们什么是真正的读懂题意,并给学生示范,让学生自己尝试,我需要先给他们引,最后在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这样的话课堂会显得更加自然顺畅。
最后就是在语言组织上,在前两次试课时,自己的语言不是很精炼,而且还重复学生说的话,所以在最后一次写教案之后,我把教案多看了几遍,最后上课语言组织还不错。因为是复习课,所以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做题,最后在评讲的时候,我主要通过提问题,让学生回答来将重点展示出来,这样也能够体现出来学生的主体性。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除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除法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小棒、学生每人准备 20 根小棒、 20 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新课

1、师生做拍手游戏。

[ 设计意图 ] 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摆一摆

(1) 第一行摆 2 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 3 倍,第二行是多少?

(2) 第一行摆 2 根小棒,第二行是第一行的 4 倍,第二行是多少?

3、小结:我们刚才一起复习了有关“倍”的知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倍”的数学问题。

[ 设计意图 ] :从学生以有的知识出发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二、合作探究新知

1、要求学生用 4 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再在第二行摆 2 个正方形,说一说第二行摆 2 个正方形用的根数里有几个一个正方形的根数。

2、(1) 摆飞机,数一数用几个小棒摆出一架飞机?

(2) 指导学生摆飞机。

(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针对学生回报摆的结果),谁能根据你摆的飞机,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猜一猜,引出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也就是他们摆的根数是老师摆的几倍。

(4) 如果再摆一架飞机,这时飞机根数是老师摆的几倍?

(5) 回报结果,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解题思路。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计算。像刚才摆飞机就是求 15 里面有几个 5 , 15 里面有 3 个 5 ,也就是 15 是 5 的 3 倍。说明“倍”是一种关系,不是单位总称,所以 3 后面什么也不用写。

3、 看一看,比一比(出示课件)

(1) 萝卜 3 个,茄子 6 个,茄子的个数是萝卜个数的几倍( 6 里面有几个 3 )。

(2) 萝卜 2 个,茄子 6 个,茄子的个数是萝卜的个数的几倍( 6 里面有几个 2 )。

[ 设计意图 ] :让学生由生活中的食物联系到倍数关系,因为数学本来就来源于生活。

(3) 摆圆片(动手操作)

a 、第一行摆 4 个○,第二行摆 8 个○。

b 、第一行摆 3 个○,第二行摆 9 个○。

4、考考你

8 里面有( )个 4 8 是 4 的( )倍 12 里面有( )个 3 12 是 3 的( )倍 24 里面有( )个 6 24 是 6 的( )倍 42 里面有( )个 7 42 是 7 的( )倍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教学例 3

(1) 仔细看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 引导学生思考,想一想,怎样解决“唱歌人数是跳舞人数的几倍。

(3)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4) 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组织学生集体订正。

(5)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的思路解决)

2、引导学生做一做

[ 设计意图 ] :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间还给学生。

3、归纳小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只是说法不同,用除法计算。

四、 巩固深化

1、练习十二(第 1 题)要求学生认真看图

(1) 图中有些什么动物?

(2) 分别是多少只?

(3) 独立分析解决,小鹿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

(4) 为什么这样列式?

(5) 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

2、独立完成第 2 题

3、观看课件拓展

(1) 观察各种书籍的本数。

(2) 完成题中的问题。

(3) 还能提出问题吗?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时,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体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采取摆一摆、比一比、考考你等学习形式。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探究中学习掌握了本课时的知识,达到预计的目的。不足之处,是教师的巡视不够,导致学困生没有落到实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探索先进的教学经验、制作学生喜欢的课件。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到有用的数学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数学教案

第1课时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列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会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问:什么叫策略?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你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讨论,交流。

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71页例1情境图,学生读题,提问:题中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学生分析题目。

小组讨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是什么意思?

结果预设:

(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2)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等于第二天摘的个数,第二天摘的个数加5…

提问: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把你的想法告诉小组的其他成员。

指导学生完成书上表格。

现在你知道第三天和第五天分别摘了多少个了吗?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3)你们会用列表或列式计算求出答案吗?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小结。看来“列表”是个好办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求出第三天和第五天小猴摘的桃。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算出来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列表”的策略有什么优点?

2、小结策略。

提问: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1)要弄清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问题。(板书:弄清题意)

(2)可以从条件开始想起,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书:从条件想起)

(3)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算出来的。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列表”的策略有什么优点?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已知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说说怎样解答。

2、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题,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怎样理解“如果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这句话?

学生交流,从16米高处落下,弹起高度也就是16米的一半,用16÷2。

学生填表解答。

3、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读题,提问:你能找到芳芳和兵兵的位置吗?(在图中画出来)

数一数他们之间有多少人?

4、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读题,小组交流。

说说从条件开始可以怎样想,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根据“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先算出有多少块白地砖,再根据“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算出花地砖有多少块。

列式计算。

全班集体订正,教师评价。

5、完成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目,学生弄清题意。

估计每个正方形里,每行画4个圈,可以画4行。

先估计第几行正方形画不下。

第一次画2个圈,第二次画满第一行,第三次画满第二行,第四次画满一个正方形,第5个正方形就画不下了。

动手试着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这节课我们是用什么策略来解决问题的?在解决时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30

第二天 30+5=35(个)

第三天 35+5=40(个)

第四天 40+5=45(个)

第五天 45+5=50(个)

解决问题时,可以列式计算,也可以列表找出答案。

教学反思:

用列表法解决问题能使信息显得很有条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列表的价值,并能寻找数量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在于进一步学会用列表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而难点就在于怎样正确地运用列表的方法来整理较复杂的信息。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初步掌握分析方法,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 开场谈话,揭示课题。

2、 出示几个条件:兔子灯有25盏,莲花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3倍,球形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4倍。

3、 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 学生回答,教师贴板书,并记录下教师没有准备的问题。

5、 在这些问题中哪几个可以一步计算?

6、 你能不能把剩下的这些问题分分类?和你的组员讨论一下。

7、 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一下。(学生讲教师调整板书)

二、尝试探究,获得新知

(一)和倍问题

1、 我们先一起来研究第三个问题“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几盏?”(媒体出示)

2、 你们每个人先试着做做看好吗?要求:列式计算,省略答句。

3、 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 大组汇报:

1) 学生说想法。(教师可提示:要求什么?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你?)

2) 谁来列式?说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板书:

3) 你能把这两个式子和并写成一个式子吗?

板书:25×3+25或25+25×3

= 75+25

= 100(盏)

5、 第二种解法

1)还有其他方法吗?

可能出现的算式是:

A. 4×25 问:可不可以这样列式?有没有道理?

B. 1+3×25 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组员听听。

C. (1+3)×25

2) 学生能说出的就让学生讲,学生不能讲的就由老师提示。

我们刚才说了“把兔子灯看成是1份,那么莲花灯就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1+3=4份。”我们还知道“每份是25盏”,那么4份有几盏呢?

边说边媒体演示:

逐步形成以下板书。

6、 比较:这两种方法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7、 练习:

黑板上所有求和的题目中任选两题。

汇报时,媒体出示线段图

统计哪些同学用了第一种方法,哪些同学用了第二种方法?

(二)差倍问题

1、 尝试练习:球形灯比兔子灯多多少盏?

2、 学生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3、 练习:黑板上另外的有学生提出的减法问题中任选一题

4、 小结:今天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都有什么特点?有几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1、 选择题:

1) 松树有38棵,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3倍。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

A. 38×3+3

B. 38×3+38

C. 38×3+1

2) 第一层书架上有51本书,第二层书架上的数是第一层书架的3倍,两层书架上的书相差多少本?( )

A. 51×3-51

B. 51×(3-1)

C. 51×(3+1)

3) 学校买了足球15只,买的篮球比足球多6只。足球和篮球一共买了多少只?( )

A. 15×6+15

B. 15×(6+1)

C. 15+6+15

2、 兔子灯有25盏,________________,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多少盏?

学生自由补充条件,其他学生随机回答。

四 小结

五 板书:灯市

六 作业

1 体育室有排球14只,足球的只数是排球的3倍,足球有多少只?足球比排球多多少只?

2 超市里有24箱酸奶,橙汁是酸奶的5倍还多9箱,橙汁有多少箱?两种饮料一共有多少箱?

3 有甲乙两个粮库,甲库存粮123吨,乙仓存粮比甲仓的3倍少20吨,甲乙两个粮仓共有存粮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答)

七 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对熟悉的生活事例探究活动中,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能正确的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2、经历应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继续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感知“进一法”的运用,发展应用意识。

3、在数学活动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获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灵活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尝试发现。

1.口算

28÷7=40÷8=11÷5=14÷4=23÷5=

2.有17个苹果,每3个分一盘,可以分()盘,还剩()个?

(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复习题,加深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

师:看来同学们对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继续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3.出示主题图例5

(1)找同学读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解决问题的步骤有哪些:知道了什么、怎样解答、解答正确吗。(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贴上)

4.按步骤开始学习探究

(1)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汇报中,帮助学生理解“最多”和“至少”两个词语。课件中把两个“词语”变成红色)

追问:“最多坐4人”用你的话说一说最多是什么意思?(坐满了是4人,坐5人不行)

要解决什么问题呢?“至少”是什么意思?(就是最少的意思,应该让每条船上都坐满人,并且22个学生都上船)。

师:谁能再完整地说一说我们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形成

1.该怎样解答呢?谁会列式?

生:22÷4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求要租几条船,就是求22里有几个4,用除法解答)

2.那么22÷4的结果是多少?至少需要几条船呢,你们会算吗?(会)好,请同学们在答题卡上先圈一圈、再算一算,看看至少需要几条船。

3.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4.学生汇报交流(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的答题卡)

(1)先汇报怎么圈的。

(2)在汇报怎样算的。

小结: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和我们解决的问题有关,写的时候要静心思考。

刚才同学们已经用算式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说一说,他们至少需要租多少条船呢,为什么是6条船而不是5条?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有剩余的情况,余下的不管多少,都要给商再加上一个1

5.检验:他们至少需要6条船,我们解答正确吗?

学生讨论检验:4×5<224×6>22

小结:在研究问题时大家发现,解决问题要注意考虑实际情况,即使坐不满,剩余的人也要再租一条船,这样才能满足让22个学生都去划船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尝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有效的引导,使学生在看、想、说、算、展中自主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获取数学信息、发现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主动建构,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联想应用

1、有27个同学带了背包,为了减轻负担,我们要租几个储物柜,每个储物柜最多能放8个背包,至少需要几个储物柜才能放下这些书包呢?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至少需要几个储物柜才能放下这些书包呢?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要“加1”。

2、时间过得可真快啊,转眼午餐时间到了,让我们一起去买午餐吧!

做一做第二题

问题:1.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能自己解决问题吗?动笔试一试。

3.最多能买几个?你是怎么想的?

4.还余下1元呢,应该再加上1个面包吗?

3、同时出示“例5”和“做一做”第2题。

对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4个人为一个小组互相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小结:这两道题,我们都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的问题,但上面这道题余下“2人”就要增加1条船,下面这道题余下“1元”,却不增加1个面包。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道理?(说明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与安排,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处理方法。)

巩固练习:用这些钱能买几个4元的面包?

设计意图:变化练习,完善余数的认识,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在对比中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

拓展练习:

游乐项目

过山车

海盗船

限承人数

每车最多

做6人

每船最多

坐8人

我们班级54人,如果都玩“过山车”,至少需要几辆车呢?

我们都玩“海盗船”,最多可以坐满几船?会有剩余的人吗?

设计意图: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既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学案分析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学案分析”,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数学下册《用除法解决问题》学案分析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下册第54页~第55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借助购物的生活经验及动手实践活动学习探讨用乘除两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灵活应用已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每组准备20个花朵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引入
师:今天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
屏幕显示:小花猫“咪咪”
师:同学们,小花猫咪咪开了一个儿童商店。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
屏幕显示:例4主题图(题目中设计到的商品都不标出价钱)
屏幕显示:(动画播放并配音)
咪咪介绍:30元可以买6只熊猫玩具;买4个钟表要用24元钱。
师:请同学们根据咪咪给我们提供的信息,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答案。
如:(1)买一只熊猫玩具多少钱?算式:30÷6=5(元)
(2)买一个钟表要用多少钱?算式:24÷4=6(元)
二、小组交流,自主探究
屏幕显示:
小明和小红来到商店。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咪咪对他说:“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小红说:“算一算你应付多少钱?”
1.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
2.请两名同学分别代表小组汇报。
师板书:12÷3=4(元)4×5=20(元)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个问题是分几步来解答的?(两步)
那么,先解决的什么问题?又解决的什么问题呢?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怎样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4.挖掘资源,归纳算法
师:同学们,刚才咪咪看到你们这么爱动脑筋思考问题,高兴极了。
所以它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新的信息,请大家注意看大屏幕。
屏幕显示:①27元可以买3个篮球;
②买6个铅笔盒需要18元;
③花28元能买4个羽毛球拍;
④5个地球仪的价钱是40元。
师:谁愿意做咪咪的小顾客呀?
出示四种题板:(多套)
买()个篮球,应付多少元钱?
买()个铅笔盒,应付多少元钱?
买5个(),应付多少元钱?
买()个(),应付多少元钱?
师: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确定你们所要买的商品,然后派一名代表上来选择题板。
小组活动:
(1)继续讨论,填出所买商品的数量或名称,再根据咪咪提供的信息,列式计算应付的钱数。(完成后把题板贴在黑板上)
(2)各小组汇报: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解答的?
师:同学们,你们所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共同特点?像今天这样根据已知信息求几个物品的价钱,都要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引导学生归纳算法:一般都是先解决买一个物品的价钱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再解决买几个物品的总价钱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动手实践,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了这么多实际问题,真是太棒了。现在老师想把我们学校在美化校园中遇到的问题交给你们来解决,你们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吗?
屏幕显示:学校门口两边各摆放9盆花。
师:为了美化校园,学校买来许多盆鲜花放在校门口的两边。请大家想一想,如果照这样(教师示意每6盆摆一个图案)摆成一个个漂亮的图案的话,用这些花可以摆几个这样的图案呢?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自己手中的图片先摆一摆,再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
(2)集体订正。
指名在实物投影下展示学生摆图片的过程及解答方法。让学生说说先解决了什么问题?又解决了什么问题?
师:如果让你们自己来设计,你喜欢用这些花摆什么图案?你打算每几盆摆一个图案,想一想能摆几个图案呢?
同桌交流:边说边摆,并说说怎样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练习十二第1题。
(1)指导学生看书
师:仔细观察,男孩和女孩在讨论什么问题?
(2)独立解答。
(3)全班交流,让学生表述解题思路。
2.练习十二第2题。
(1)让学生自己看书。
师:谁愿意把题意说一说?
(2)独立解答。
(3)同桌订正,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全体学生讨论。
3.练习十二第3题。
屏幕显示:3把气球,每把8个,一位老师和4个同学。
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想好后在本上列式解答。
屏幕显示:(动画播放)又跑来2个同学。
师:谁能再提出一个新问题?谁来解答?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男孩又在想什么?
屏幕显示:(图示:男孩想)“字幕:如果每人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人?”
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怎样解答。
师:哪位同学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会解答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新知识?
举例说一说你是怎样用乘除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
你还有没弄懂的问题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整理与复习》教案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973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