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组合图形的面积》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利用割、补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合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合理地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准确判断分割后图形的尺寸。
教学准备:简单图形的纸片、剪刀、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师:现在要求它们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呢?
生: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以及正方形的边长。
2、标上相应尺寸。
师:求图形的面积必须要有相应的尺寸,请看!课件出示:
师:现在能算了吗?左右同学各口算一题。
生汇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10×5
=50(dm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4×4
=16(dm2)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为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作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求图形的面积必须知道相应的尺寸。]
二、新知探究
1、把引入部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合二为一
课件出示:
师:这个图形是由我们学过的图形组合而成的,这样的图形叫组合图形。(出示部分课题:组合图形)
2、课件出示一些组合图形。
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形的特点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说它们是由哪些图形组合而成的,然后汇报。
图①
图②
图③
学生可能有其它想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后小结。
3.小结:①组合图形的组合关系,可以是几个图形的“和”(一般用“割”的方法)。也可以是几个图形的“差”(一般用“补”的方法)。②图形的组合关系,由于观察、分析思考的方法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组合关系。
[这一层次设计,让学生弄清图形的组合关系,学会一般的“割”“补”方法,为后一层次找相应尺寸,计算面积作铺垫。]
4、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
(1)师:刚才,我们尝试着弄请组合图形的组合关系,下面我们来探究求组合
图形的面积。(将课题补充完整)组合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
瞧!这是小胖家小区游乐场的平面图,它有多大呢?我们和小胖一起来算一算。你们桌上都有一张按比例缩小的游乐场平面图,想一想该怎么算,小组里可以讨论讨论。
(2)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并汇报
师:(学生若出现第三种割法教师应予以肯定。)如果分割出的简单图形个数越多,计算时的步骤就越多,反而显得麻烦。因此在进行分割的时候,分成两个简单图形就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分成三个简单图形去解决。
*第五种
移:S=长×宽 用移的方法,移过去边和边拼合部分必须数据
=(8+2)×3 相等。也就是说通过“移”的方法能将原来的
=10×3 图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
=30(m2)
* 第六种
分割成5块长为3cm,宽为2cm的长方形。
3×2×5
=6×5
=30(m2)
(第五、第六种可视班级情况进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数感。)
(3)小结:
①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割”、“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来计算,先割后加,先补后减。
②分割的图形尽量要少。
③我们无论用“割”或“补”的方法,关键必须找到相应的尺寸。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探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此环节关键引导学生合理进行“割”或“补”,必须找到相应的尺寸,计算各个简单图形的面积。]
三、及时练习
1、课件出示小胖家的平面图:
小胖想在他家客厅铺木地板,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木料?(单位:米)选你喜欢的方法算。
2、课件出示花园放大图:小胖想把花园布置成一个阳光休闲区,请问需要铺多少面积的草地?(单位:米)
[除了常用的割、补方法,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分割成3个同样的长为6m,宽为2m的小长方形。]
[让学生体会到虽然3个被挖去的图形所占的位置不同,但最后剩余面积是相同的,从中渗透“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作业设计
求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六、教后反思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制作年历》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制作年历》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本 P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大月、小月、及2月的特点;
2、能够判断平年和闰年;
3、小组合作制作年历;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比较年历卡,得到年月日的有关系统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学好数学十分有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年历的制作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纸 ,彩色水笔
一、观察年历片:
1、完整的年历片上有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年、月、日、星期、表格
2、简单提问:
为什么有12张小表格?
为什么每张表格有7列?
二、自主尝试:表格1
-----年1月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 学生尝试
2、 交流:
(1) 一年的开始是几月几日?
(2) 1月1日一定是星期日吗?为什么?
(3) 写到哪一天为止?为什么?
(4) 你认为制作年历片要注意什么?
三、自主尝试:表格2
-----年2月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1、2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你怎么知道?这一天是固定不变的吗?
2、2月的最后一天是几?你怎么知道?这一天是固定不变的吗?
3、你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四、小组合作
完成P30 年历片
五、装饰年历片
1、你的重要日期标注;
2、动手制作一个漂亮的2011年年历片。
六、及时练习
(一)生活中的年月日
1、小淘气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正好是两个月,这两个月是( )月和( )月,他是()月()日住到外婆家的。
2、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它将历时6 个月,其中有( )个大月,( )个小月,共计()天。
3、小巧今年正好8周岁,可是她只过了两个生日,她是()年()月()日出生的。
(二)找规律,填一填:
(1) 1月、3月、5月、7月、8月、( )月、( )月
(2) 1928年、1932年、1936年、( )年、( )年、( )年
(三)一周有7天,它们是星期几
(1)2008年6月1日是星期( )
(2)2008年12月31日是星期( )
(四)日期的缩写
2004年2月5日
2004年10月2日
(五)拓展
以小组为单位,编写2009年1月份的月历
星期日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长方形的周长一定,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思考以及师生间的交流,探究“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3、通过分类、观察、验证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长方形周长相等时,长、宽与面积之间的关系。
难点:发现长方形周长一定,当长与宽相等时,面积最大。
教学准备:火柴棒若干。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背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和面积,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
(媒体出示图形1)
师:大家看,这个长方形是由几根火柴棒围成的?(出示一根火柴棒)
为了学习方便,我们就把这根火柴棒看作1厘米,同学们手中的火柴棒我们也把它看作1厘米。
师: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10cm) 面积呢?(6c㎡)
你是怎么想的?(出示网格图)(6c㎡)
2、(出示图形2)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0cm2)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网格图)
3、师:刚才这些图形都是用火柴棒围成的,那么你们想不想也用它来围一围图形呢?下面请大家两人合作,用12根火柴棒来围出各种封闭图形,围出一种就在表1上记录好有关的数据。看看你能围出几种不同形状的封闭图形。
(表1)
周长 面积学生操作,全班交流(在黑板上拼图形)(分左右,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左边,其余放在右边),请学生说说所拼图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师:大家看,这些图形都是用12根火柴棒围成的,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能发现什么秘密吗?
小结:
发现 1:周长相等,面积有大有小。
2、师:我们再来看左边,在这些长方形和正方形中,用同样数量的火柴棒围成的图形,面积是否有大小?它们的大小规律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出示课题:(谁围出的面积最大)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14根火柴棒来围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围一个就在表2上记录它的相关数据。看看你能围几个。(两人合作)
(表2)
长宽周长 面积全班交流(请学生上来围),说说面积是多少。
师:请大家再来观察一下表中数据,你发现什么规律吗?
同样的周长,面积为什么会逐渐增大呢?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规律吗?
(宽逐次增加1,长逐次减少1)
发现2:周长相等时,长、宽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请学生再观察黑板上的图,图形越窄,面积越小。
三、操作验证
师:用14根小棒围出的图形有这样的特点,那么再多些小棒围出的图形是不是也有这些特点呢?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图形呢?
请学生用16根小棒操作验证,在表3上做好记录。
(表3)
长宽周长 面积(学生交流)
发现3:周长相等时,长、宽相等,正方形面积最大。
四、实践应用
1、用24米的木栅栏围出一个花坛,要使花坛面积最大,怎么围?面积是多少?(围成什么图形?为什么?)
2、用24米的木栅栏利用两面墙围出一个花坛,要使花坛面积最大,怎么围?面积是多少?(利用两面墙是什么意思?)
3、用24米的木栅栏利用一面墙围出一个花坛,要使花坛面积最大,怎么围?面积是多少?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六、检测目标练习:
(1)一根长24厘米的铜丝,可以围成多少种不同的长方形?求出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2)一个长方形客厅宽5米,长8米,现在铺边长是5分米地砖,至少需要买地砖多少块?
七、板书设计:
谁围成的面积最大
周长相等,面积有大有小。
周长相等时,长、宽数据越接近,面积就越大。
周长相等时,长、宽相等,正方形面积最大。
八、教学效果反馈:
沪教版三年级下册《分数》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2、掌握有关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强化“平分”的概念,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难点:知道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求总数。
教学准备:练习纸和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口算(课堂练习纸第一题)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及表示的意思。
……………( ),表示 。
……………( ),表示 。
2、对于相同的整体,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 ),平均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就越( )。
3、把1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5段,每一段的长度是1米的( ),也就是 )米。
二、基础练习:
1、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2、涂色部分占总数的( )。
3、小丁丁手中有2个红气球,4个黄气球,3个蓝气球。其中红气球占总数的( )。红气球占黄气球个数的( )。
4、根据下图所给分数,圈一圈:
说方法:
1、数总数
2、再看分母
3、最后看分子
5、填空:
1) 1分米是1米的( )。 1厘米是1米的( )。 1克是1000克的( )。
2)4个是( ); 5个( )是 ; ( )个 是。
三、综合练习:
1)饲养小组养了36只小兔,其中的是灰兔,灰兔有( )只。黑兔有4只,占总数的(-)。剩下的是白兔,白兔有( )只,占总数的(-)。黑兔占灰兔的(-)。
2)一叠手工纸,红色的有27张,占,这叠手工纸共有( )张。是兰色手工纸,有( )张。
四、拓展练习:
1)45个◎的是( )个◎; 32个※的( - )是8个※。
2)在( )里填上>、<或=:
1( ) ( ) ( )
( ) ( )1 ( )
( )
五、检测目标练习:
1 填空:分数的分母表示被平均分成的( ),分子表示有这样的( )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 )大的比分子小的分数要大。
2 按分数圈一圈
七、板书设计:
分数
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教后记: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沪教版 三年级上 课本P54-55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和对称 轴的含义,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会画对称轴。
2、通过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内在属性。
3、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判断轴对称图形,正确找到对称轴
四、教学准备:课件、图形材料
五、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师:上课之前,我们来欣赏一些有特色的建筑物。(ppt)
师:这些建筑壮观吗,那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呢?它里面隐含着数学知识,今天就让我们探寻其中的小秘 密。
老师:老师现在手中有一张彩色纸(对折,剪爱心)你们觉得老师将彩色纸展开 后会是什么图形?
生:爱心
师:仔细观察这左右两边,你发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左右两边大小,形状相同。
师:像这样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是对称的图形,在数学上我们称之为轴对称图形。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现在你能告诉老师,这些漂亮的建筑有什么特点吗?
生:它们左右都是对称的;它们是轴对称图形。
(二)探求新知,建构 模型
师:真棒!你看,这只小蝴蝶在照镜子 ,你能帮小蝴蝶画出镜 子中的另一半吗?
师:你们是怎么画的?(找到每个图形顶点的对称点,然后连线,就是他的另一半)
师:轴对称图形的左右两边怎么样?
生:左右两边一样大
师:你用什么方法证明它们的两边一样大?我们可以怎么做?
生:对折(板书:对折) 师:对折之后怎么样?
生: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在一起。(板书:完全重合)
师:谁来重复一下,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轴对称图形?
生:对折,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
师:真聪明!现在我们来试一试好吗?我们来到了数学城堡,你能将这些图形分类吗?
师:告诉老师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师:伞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生:两边不一样大。
师:谁再来告诉老师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对折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
师:对,上下对折或左右对折后会完全重 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师:我们知道了,将图形对折,就能判断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再将轴对称图形展开,你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痕,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师:这几张图都是什么图形?生:轴对称图形 师:找到他们的对称轴
(三)自主探究,拓展引申
师:我们找到了这些图形的对称轴,那是不是所有的轴对称图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呢?
师:现在请同桌合作:请学生拿出长方形、正方形,找找他们的对称轴!你发现什么?(2条对称轴、4条对称轴)
师:平行四边形和圆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那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我们发现,轴对称图形至少有一条对称轴。
(四)巩固练习,总结归纳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你们能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问题吗?
1、选择题
(1)一个轴对称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 的图形 ( )
A. 完全相同 B. 大小一样 C.形状相同 D.能完全重合
(2)只要一 个图形能被分成大小一样的两部分,它就是轴对称图形,这句话对吗?( )
A. 正确 B. 不正确
(3)下列字母中,( )不是轴对称图形
A. B. C. D.
2、小结:今天学习了什么?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知道了,轴对称图形能美化我们的生 活,让我们能感受到对称的美。
师:老师布置一项回家作业,请你们当一回 小小设计师,设计一个对称的图案好吗?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米与厘米》数学教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米与厘米》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 过数格子来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2、对不同的图形会运用不同的办法数格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
填写身高:
师:我们 学习的好朋友小巧、小亚、小丁丁很想知道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该怎么表示,请大家帮助一下?(由于前面回忆了1米是100厘米,所以同学们不难得出他们三人的身高用厘米的表示方法 。)
一:多媒体展示
老师说的是:小胖的身高是1米30.
情景导入:
师:这位体育老师说的对不对?
二.探究新知:
30是什么意思啊?
1米30厘米。
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谁还记得1米是多少厘米?
二.用多媒体出示小丁丁,小巧,小亚的身高。
小巧:我的身高是1米28。
___________cm
小亚:我的身高是1米33。
_____________cm
小丁丁:我的身高是1米37。
_____________cm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2页,把算好的数据填写在52也上,并完成52页的练习。
1m65cm= m (1 65cm)
1m80cm= m (180cm)
1m76cm= m (176cm)
新授:
例题1:
通过动画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长度之间的关系)
观察蜗牛和蚂蚁赛跑,并回答问题。
(1)全长是100cm,也是_____m。
(2)蜗牛已经爬了____cm,离终点还有____cm。
(3)蚂蚁已经爬了____cm,离终点还有____cm 。
例题2:
用这三块图形堆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高度各是多少?
通过这道题,让同学们知道 ,长度单位不仅仅可以比较长度之间的关系,更能比 较高度之间的关系。
今天的学的难不难啊?
我们试一试自己学的水平好不好呢?
练一练:
填写合适的单位。
(1)铅笔长18( )
(2)我的身高1( )20( )
(3)床长2( )
(4)我用的课桌长45( )宽32( )
(5)尺长15( )
(6) 教室长7( )
(7)游泳池深145( )
请同学自己说,但要说清换算关系。
四.比大小:
21米 ( ) 12米
20厘米 ( ) 2米
99 厘米 ( ) 1米
318厘米( )3米17厘米
1米92厘米( )1米18厘米
4米3 厘米( )4m30cm
5m10cm( )5 米1厘米
五.用小数来表示动物的身高。
山羊 斑马 长颈鹿
68cm 151cm 5m 7cm
____m ____m ____ m
拓展提高:
1、 师:下面这些长度到5m还缺多少厘米?
4m 3m 4m80m 2m98m
2、 小组合作解决。
总结: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数学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单价、数量、总价》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第45页《单价、数量、总价 》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例,了解单价、数量、总价的含义。初步理解并掌握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数量关系式。
2、初步培养运用数学语言,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并能运用数量关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基本数量关系,会求单价、数量及总价。
教学难点:
单价、数量、总价实际意义的建构。能运用单价、数量、总价三者之间数量关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超市情景图。
2、这是哪里啊?我们刚刚过完了哪 个节日啊?在国庆的时候,很多超市都有大降价的活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那些商品。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从这些商品图中,你得到哪些信息?
2、生反馈。
3、我们观察一下这些商品的信息,它们都是1份商品的价格。
这里的1份可以是1包、一瓶、一套……
4、在国庆假期中小胖和他的小伙伴们都趁这个降价的好时机去超市买了自己喜欢的商品,想知道他们买了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小胖买了什么?(3包薯片)
他买了几份?(3份)
谁来帮他 算算3包薯片总的价格?(5×3=15元)
你为什么想到用乘法?(1包5元,3包就是3个5所以用乘法。)
几个几用乘法。
……
5、(出示表格)看来我们的小伙伴在国庆 节期间买了不少的东西。
观察一下这张表格,你能不能给一份商品的价格、几份、总的价格起一个简短好记的名称,和你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一份商品的价格可以叫单价,几份可以叫数量,总的价格可以叫总价。)
6、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单价、数量、总价(揭示课题)
7、谁再来说说什么是单价。
(二)探究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1、认识了单价、数量、总价之后,请你观察一下表格中,每一行的单价、数 量、总价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小结:单价×数量=总价(板书)
3、在国庆假 期的时候,不仅超市有促销活动,体育用品商店也有大减价的活动,热爱运动的小胖当然不会错过这么好的机会,那他在购物的时候又会遇到什么数学问题呢?
羽毛球1个7元,35元能买几个?谁来帮小胖解决,说说你的算式?
(35÷7=5(个))
你为什么想到用除法做?
(因为要求35里有几个7。)
这里的35,7,5分别表示什么?
谁来帮小胖解决第二个问题?
观察一下这两组算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还有着怎样的关系?
小结:总价÷单价=数量
4、小胖在回去的路上碰到了小巧,小巧想知道一个篮球多少元?
小胖为了考考小巧,他是这么回答的?谁来帮小亚解决?
(140÷2=70(元))
你为什么想到用除法?
(2个篮球的单价是一 样的,也 就是把140平均分成2份。)
平均分成几份我们用除法算。
观察一下这两组算式,单价、数量、总价之间还有着怎样的关系?
小结:总价÷数 量=单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单价、数量、总价,通过我们的探究,我们发现了这三者之间的三个数量关系式。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三、练习巩固
现在就让我们用新学的知识来练一练
请你们同桌两个人相互说一说这两题。
1、 说一说
1)橙汁每瓶4元,一箱10瓶共几元?
2)每箱橙汁40元,5箱共几元?
在第一题中,1箱10瓶的价格是总价。
在第二题中,1箱橙汁40元是单价,在不同的题目中,单价和数量是会变的,同学们一定要看仔细了。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购物的时候,常常要用到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式,现在就让我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问题吧。
2、解决问题
1)、一块巧克力的售价为8元,买6块这样的巧克力需要多少钱?
2)、1千克苹果的售价为9元,45元可以买多少千克这样的苹果?
3)、小巧用800元买了2台同样的英文电子词典,这种英文电子词典的单价是多少钱?
3、选择合适的条件。(手势表示结果)
(1)一箱可乐45元,( )可乐多少元?
A、5瓶 B、5箱
(2)( ),买8条毛巾要多少元?
A、每条毛巾10元 B、每箱毛巾300元
揭示:单价与数量要相对应。
4、学校购置了一批体育器材,了解到的信息如下:
羽毛球:30个,每个6元 跳绳:每根8元,共160元
乒乓球 :10个共20元
单价、数量、总价中,只要知道了其中2个量,我们就能求出第三个量。
5、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在购物的时候还会带给我们不少的好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购物小帮手。
4元/杯 18元/组 买6杯怎么买?
促销:买3杯送1杯 买8杯怎么买?
5、小亚在超市里买了一些学习用品,可是不小心把发票弄脏,你能算出笔记本每本多少元吗?
物品名称 单价 数量 金额
笔记本 2本
钢笔 12元 2支
合计 60元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 生活中的数学实例。因此,课前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亲自到超市购买一种所需的物品,并且了解这种商品的价钱,以及购买了多少和一共用的钱数。课上,把学生从生活中自己搜集到的这些细息写到黑板上,再让学生解答。由于这些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学生的兴趣极高,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 铺垫。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要求独立的意识。因此,在课堂上应把内容放手交给学生,为他们提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在本节课上,我并没有简单地把数量关系告诉学生,而 是让学生找找黑板上的这些题有哪些相同点,引导他们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使每一个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让学生用40元钱,购买水果。”购买多少,购买几种,全由学生自己做主,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的培养。
这节课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在教学方法上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留给学生合作交流地机会和时间明显不足,学生真正投入的有思维碰撞的讨论不多,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尊重学生的个性,还不能以不同的标准,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
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连乘、连除(2)》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连乘、连除(2)》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7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用连乘、连除解决数学小问题
2、熟练掌握连乘、连除的计算方法
3、培养数学化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4、将生活和经验世界的实际情节用数学模型表示,本课中“不同的组合”是培养发散性思维的一个载体。
教学重难点:连乘连除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分拆的方法计算 :5×19 (0号本)
2用递等式计算
(1)3×3×6
(2)42÷7÷3
2、直接说出得数:
24÷4÷2= 2×2×7= 15+6= 64÷8÷8= 25-17=
50÷10÷1= 6×6+4= 51-13= 8+7×7= 0×2×3=
二、探究“数方块”的多种方法
(一)学习P7主题图:“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1、观察:注意观察有几排?有几列?有几层?
引导学生说说准备怎样数一共有几块,然后配合多媒体演示,并配合简明清晰有序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
(1)有2层,每层3×4或4×3 3×4×2 4×3×2
(2)有4排,每排2×3或3×2 2×3×4 3×2×4
(3)有3列,每列2×4或4×2 2×4×3 4×2×3
2、小组交流:
(1)要求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是怎么想的?看哪组想出的方法最多。
(2) 学生汇报,教师实物演示
① 1层是3×4或4×3,有2层。 (书本小胖的算法)
② 1排是2×3或3×2,有4排。 (书本小亚的算法)
③ 1列是4×2或2×4,有3列。 (书本小丁丁的算法)
3、算一算:P7/3 把书本上的三种做法补充完成。
4、比较与发现:比一比三个式子,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2×3×4
=6×4
=24(块)
4×2×3
=8×3
=24(块)
3×2×4
=6×4
=24(块)
生1:三个因数都相同、都是连乘、积都是24
师:通过练习我们发现,在连乘的计算中,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二)学习连乘中的交换:(拓展与提高)
(1)想一想,你能利用连乘算一算:5×7×2?
板书: 5×7×2 5×2×7
(2)计算:
① 6×2×3 ② 3×4×3 ③ 7×3×3 ④ 8×2×3
=2×3×6 =3×3×4 =3×3×7 =2×3×8
=6×6 =9×4 =9×7 =6×8
=36 =36 =63 =48
三、生活应用
1、学校教学楼有5层,每层6个班级,每个班级装2个电扇,一共有几个电扇?
2、学校共买来25个录音机,平均分给五个年级组,每个年级组有5个班级,
问,平均每个班级可以分到几个?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掌握了哪些新知识?
五、检测练习:
(1)0号本:用递等式计算
① 5×7×2
② 81÷9÷3
③ 9×2×5
④ 50÷10÷5
⑤ 2×4×7
课后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复习(1)》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复习(1)》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2、三位数加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
3、乘加、减乘、除加等。
4、复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掌握巧算方法;通过趣味图形题复习三角形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减法及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特点和三角形的计数。
教学策略:通过学生小组活动探讨,互相帮助,复习巩固加碱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小黑板、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2004年我们中国终于实现了几千年来的飞天梦想,我们的神州五号飞船载着我们中国首位航天英雄杨利伟登上了太空。不久我国又将发射七号,将实现第一太空漫步,同学们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吗?
今天小胖他们也来到了航天基地,准备登月。不过登月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必须克服许多困难。
二、小组合作,讨论复习
1、首先他们碰到的是一组什么样的题呢?观察一下?
不但要仔细计算,更要找一找他们的规律?
820-130= 830-130= 840-130= 850-130=
你先算的是哪一题?他们的规律是什么?
180+320=
190+310=
200+300=
310+290=
先算哪一题简单?你根据怎样的规律?要注意什么?
2、他们通过了一组题后,碰到了第二道难关,这些题需要用巧算来解决,行吗?
440+96+204= 先算什么?
750+165-165= 你怎么想的?
548-296-104= 你怎么算的?
808-799+91= 先算什么简单?
通过巧算,能又快又准确地得到答案。自己试一试。
506+298+94= 先算什么?
112+429+71= 933+295-933= 686+391-486=
3、终于小胖他们来到了火箭底部,看看他们碰到了什么?
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同桌互相帮助一下。画好了看一看是什么图形?
轴对称图形就是沿着一条直线两边完全一样。
4、小胖他们接着来到了火箭的中部,坐登月前的准备,解答出最后两道题就可以登月了。
4×9+5×9 7×3-5×3
=( )×9 =( )×3
=( ) =( )
是几个几加几个几?几个几减几个几?
5、终于小胖他们登上了月球,把鲜艳的五星红旗插上了月球上的环形山。开始探索月球上的奥秘。
49-6×7= 1×2×3= 7×8+5=
86-9×9= 2×3×4= 7×8+6=
73-8×9= 3×4×5= 6×9+6=
37-5×7= 4×5×6= 6×9+7=
29-3×8= 5×6×0= 5×7+5=
22-3×6= 5×7+6=
这些题应该用怎样的运算顺序来计算?
交流汇报答案。
第二座环形山上是些什么题?(竖式计算)
竖式计算会碰到些什么问题?(进位和退位)
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退位?怎样进位?怎样退位?
试一试,板演交流。
6、最后他们来到了最后一座环形山上,遇到了三角形的问题。
判断对不对,为什么?
锐角三角形有3个锐角。( )
钝角三角形有3个钝角。( )
直角三角形中没有锐角。( )
小结:三角形中最少有( )个锐角。
动动小脑筋:数一数一共有几个三角形?
三、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上学期的知识,你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课后测试练习:
367+124+276 328+289+172 535-296-135 778-219-289
18×6 8×5+3×8 54-7×7 6×5×2
竖式练习:763+238= 1203-678=
课后反思: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植树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段数(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用画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齐唱:幸福拍手歌)
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2.引入
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关系,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几幅有关北方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经常会出现沙尘天气,你们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生观看
师: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沙尘天气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由于我们人类过去滥砍滥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造成今天的恶果。
师:要治理沙尘天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对,植树造林。你们看,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看到这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沙尘暴的图片、视频引入新课,过渡自然、真实,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出示公告:为美化校园环境,现在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植树方案,择优录取。
师:你们想不想成为校园环 境设计师啊?请你们认真看看方案设计要求。
【媒体】需要在一条路的一边种5棵丹桂树。你会怎么种,请设计植树方案。
(桔色学具代表道路,黄色小棒代表丹桂树)
学生活动:先独立 思考方案利用学具摆一摆。(利用目测的方法,做到两树之间的距离基本一致)
再4人小组合作探讨,汇报方案。(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1)我是两端都种。(学具演示,板书)
(2)我是一端种、一端不种。(学具演示,板书)
(3)我是两端都不种。(学具演示,板书)
二、共同探讨,感受新知
师:你们真棒,设计出了三种方案。那我们一起来 讨论第一种情况。
两端都种,棵数是5 ,道路被分成了几段(段数)?
(棵数是5,段数是4)
师:棵数和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棵数比段数多一)
师:还可以怎么说
(段数比棵数少一)
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来表 示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段数=棵数-1 (棵数=段数+1)
师:段数多还是棵数多?棵数多(强调)
师:请同桌小组讨论一下,剩下的两种情况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2种情况,只种一端,棵数是5,段数也是5,段数=棵数)
(第3种情况,两端不种,棵数是5,段数也是6,段数=棵数+1)
小结:分段有这三种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数学广场分段。
板书:分段
师:如果在这条路上装路灯,装8盏路灯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画草图 ,画一条横线代表 道路,画圆代表路灯)
两端都种 8盏灯 道路分成了7段 段数=盏数-1
只种一端 8盏灯 道路分成了8段 段数=盏数
两端不种 8盏灯 道路分成了9段 段数=盏数+1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填空:
(1)一条路的一边装路灯,从起点到终点都要装,装10盏灯
有( )间隔?
师:想想是第几种情况,再回答问题。
(第一种情况,两端都种。我是从“从起点到终点都要装”看出来的。段数=棵树-1 9个间隔。)
师:这里的段数、棵数相当于问题里的什么?
(段数相当于间隔数,棵树相当于盏数。)
师:所以间隔 数等于什么?(间隔数=盏数-1)
(2)在一条路的一边插彩旗,从起点开始插,终点不插,共插了11面彩旗,这条路被分成了( )段?
(第二种情况,只种一端。面数=段数 分成了11段)
(3)在走廊一边摆花盆,走廊的起点与终点都不摆,把走廊分成了6段,一共需要( )盆花?
(第三种情况,两端不种。段数=盆数+1;盆数=段数-1 需要5盆)
(4)把一根木头,锯了11次,这根木头被锯成了( )段?
(第3种情况 同两端都不种的情况一 样。锯子锯的 地方相当于植树处,锯了几次就好比种了几棵树,每段木头相当于树与树之间的间隔 段数=次数+1 锯了11次,锯成了12段。)。
师:看来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找寻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判断题:
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
(1)如果要把一根纸带剪20段,需要剪21次。(X)【第3种情况】
(2)把一根木头锯了11次,一共锯了11段。(X)【第3种情况】
(3)体育课上,10位同学排成一排,他们之间有9间隔。(√)【第1 种情况】
选择题 :
(1)小胖在一根绳上挂气球,绳子的两端都不摆挂,一共挂了9个气球,把这根绳子分成了( ③ )段? 【第3种情况】
①8段 ②9段 ③1 0段
(2)一根绳子长15米,小胖把它剪成了5段,剪了( ① )次?
①4次 ②5次 ③6次 【第3种情况】
(3)小胖从底楼走到3楼,他走了( ② )层楼梯?【第1种情况】
①3层 ②2层 ③4层
动脑筋:
(1)小胖在他家的游泳池的池岸边上放了8盆兰花,把游泳池的池岸分成了几段?
(封闭图形就好比第二种情况,只种一端,盆数=段数)
(2)如果在每两盆兰花之间再放上1盆茶花,需要几盆茶花?
(每两盆兰花之间指的就是段数,有几段就放盆)
(3)爸爸上楼的速度是小明的2倍,如果父子两人同时从底楼上楼,当小明走到3楼时,爸爸已经走到了几楼。
(小明从底楼走到3楼,一共走了2层楼梯。所以这时候爸爸应该已经走了4层楼梯,到了5楼。【第1种情况】楼梯数=楼数-1)
四、小结:今天我们所解决的这些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通过动手画、摆、比,找到了植树问题的规律。
只栽一端间隔数就是植树棵树,两端都栽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两端不栽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
板书: 分 段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场——周期问题》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
2、 知道使用除法解决这类问题的简洁、便利。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 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4、 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发现数字、文字、记号等排列的重复部分,就是发现 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
【教学难点】
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引入新知:
(1)师:快过 节了很多的商店都在张灯结彩的,店里都挂 满了一些气球。
投影出示气球图片
(2)小兔欢欢提了一个问题:仔细观察上 面的气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得出结论:气球以“2个蓝、1个绿、2个黄”的顺序5个5个有规律地排列。
(4)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内容《周期问题》。
(5)归纳: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出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
二、自主探究
例1:照上面那样将气球 从左往右挂下去,第23个气球什么颜色?这23个气球里面有几个是绿色的?有几个是黄色的?
(1)想一想:第23个气球在第几组?为什么?
① 小组讨论:可利用彩色小圆片进行排列。(或是列表法)
②引 导学生列出算式:23÷5=4……3(4表示周期数,3表示一个周期里面的第三个)。
③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气球的位置和颜色,首先要弄清这一排列的周期是几,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的颜色。
(2)算一算:这23个气球里面有几个是绿色的?
生:一个周期一个绿色,四个周期就是4个绿色,加上最后一个也是绿色,所以有(4+1)个绿色。
(3)练一练:有几个是黄色的?
生:黄色 的气球应该是(4×2)个。
(4)列一列: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周期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学生可能运用图示法、列表法及利用余数进行推理等方法解决这样简单的周期性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从左往右数,第101张是哪种卡片?
说: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为一个周期。)
算:第101张 卡在那一个周期里,是第几个?
(101÷6=16……5。说明第 101个是在第17个周期的第5个。所以是。)
(2)一共有卡片几个?
想:一个周期里面有3个 ,所以:16×3+2=50(个)。
(练一练“是有关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 习,帮助学生掌握寻找每个问题中的1个周期,巩固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体会利用余数进行推理方法的便捷,掌握利用余数进行推理的方法。 )
四、拓展提高:
今天是几月几日?距离明年春节还 有多 少天?算一算明年的春节是星期几?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数学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2、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被除数、除数和商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比较
1、情景图:小亚、小巧、小玲在模拟宇航中心发送信息的情景,小熊猫问:谁发送得快些?谁发送得慢些?
2、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从表格中收集信息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进行交流:
(1)小亚6分钟发送了570个,小巧6分钟发送了672个。
小亚和小巧,都用了6分钟,小巧发送了672个字母,小亚只发送了570个,当然是小巧比小亚发送得快。
(2)小巧6分钟发送了672个,小玲8分钟发送了672个。
小巧和小玲都发送了672个字母,小玲用了8分钟,小巧才用了6分钟,当然是小巧比小玲发送得快。小巧发送得最快。
(3)师:小亚和小玲用的时间也不一样,发送的字母个数也不一样,怎么比?
生展开讨论。
生:需要算一算她俩平均每分钟各发送多少个字母。
生:小亚和小玲,小亚比小玲发送得快些。
师:对小巧也用“算一算平均每分钟发送多少个字母”的方法来检验前面的判断。
小结: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
师:能不能用生活中的某个现象来解释一下?
生:相同个数的苹果,被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得的就越少,分的人数越少,每人分得的苹果数就越多。
生:要分给同样多的小朋友一些苹果,被分苹果的总数越多,每人分得的就越多,苹果总数越少,每人分得的就越少。
(4)小巧发送得最快、小亚比小玲发送得快
她们三人,发送信息的速度从快到慢是小巧、小亚、小玲。
二、练一练
1、比大小:说方法
150÷5( )150÷6 28×7( )28×3 366÷6( )636÷6
47×7( )74×7 272÷8( )102÷3 42×7( )42÷7
★÷5( )★÷7 89÷★( )98÷★ ★×18( )23×★
2、下面三种商品的价格:
碟片颜料钢笔数量6张8盒6支总价(元)336336288(1)不计算,你知道哪种商品的单价最贵吗?为什么?
(2)碟片每张多少元? 颜料每盒多少元? 钢笔每支多少元?
(3)三种商品,价钱从贵到便宜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式计算:
(1)最大的一位数乘以最大的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2)407除以6的商上几?余数是几?
(3)438的一半是多少?
(4)350乘以8的积是多少?再加上237的和是多少?
三、板书:
乘乘除除
除数相同,被除数大的商大;
被除数相同,除数大的商反而小,除数小的商反而大。
四、作业
比较大小
78÷5( )80÷5 90÷3( )90÷5 84÷2( )84÷3
120÷6( )114÷6 69÷3( )112÷4 360÷5( )504÷7
五、反思: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应用》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除法的应用》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44页
教学目标
1、能够将有余数的除法应用于实际情节以解决问题。
2、会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对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问题结果进行“进一”或“去尾”处理。
3、会正确运用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问题结果的不同处理方法,解答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对有余数的除法应用问题结果进行“进一”或“去尾”处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引入: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呀,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在动物王国里,小动物们种下的水果也获得了大丰收。看,它们正忙着包装呢,还准备选一部分送给它们的国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怎么样!
二、基本练习
1、解决小动物装水果的问题
看,小猴家桃子丰收了、小熊家柿子丰收了、小象家香蕉丰收了。
(1)出示三堆水果:桃子30个,柿子32个,香蕉27根,桃子每篮装5个,柿子每篮装9个,香蕉每篮装6根,看图,你得到了什么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得到:30个桃子,每篮装5个,可以装满几篮?
32个柿子,每篮装9个,可以装满几篮?还剩几个?
27根香蕉,每篮装6根,可以装满几篮?还剩几根?
(2)学生独立解决,指名汇报。
教师板书: 30÷5=6(篮)
32÷9=3(篮)……5(个)
27÷6=4(篮)……3(根)
2、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书写
(1)学生可能会出现单位名称出错的情况如27÷6=4……3,27÷6=4(根)……3(根)。质疑:你们看看,有什么问题?正确的应该怎么写?
(2)课件演示小象装香蕉的情景,进一步来说明商的单位是“篮”,余数的单位是“根”。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想提醒的?
(4)小结:看来单位名称是跟我们解决的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小朋友们平时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题意正确书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板书:注意单位名称。
3、揭示课题
(1)比较:说说这三题有什么区别?
(2)揭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时正好分完,有时分了以后还有剩余,这种情况就是我们这几天一直在研究的有余数的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板书课题:除法的应用
4、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我们一起来看这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27÷6=4(篮)……3(根),在这里27、6、4、3分别表示什么?
(2)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注意什么?板书:余数小于除数
(3)练习□÷5 =6┅ ┅□,当除数是5时,余数可以是几,最大是多少?那被除数呢?□÷□ =□┅┅5,当余数是5时,除数可以是几,最小是多少?
(2)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又有什么想对大家说?
(4)小结: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综合练习:合理选用策略解决问题
1、水果已经装好了,猴子们可开心了,它们提着6个篮子准备走了。可是小象和小熊就着急了,这剩下的5个柿子和3根香蕉该怎么办呢?
2、提出问题:32个柿子至少需要多少篮子?32根香蕉至少需要多少篮子?
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反馈:3+1=4(篮) 4+1=5(篮)
追问:为什么要加1,1是怎么来的?
5、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不仅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问题,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取舍与安排。像这样剩下的水果还必须再装一篮,其实我们在乘船时、乘车时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
四、发展练习
1、4人坐一张长椅,47人至少需要几张长椅?
2、4个球装一个纸盒,83个球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盒?
3、每9张纸订一本草稿本,98页纸最多可以订几本作业本?
五、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课堂检测练习:P44 2、3
课后反思: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面积》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912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