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说明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乘法估算》教学设计说明》,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乘法估算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有了估算的意识,能用一些估算的方法解决加减法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内容是通过让学生估算秋游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教学乘法估算的。使学生切实经历估算过程,进一步体会到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用估算:让学生在合作交流、辨析中知道了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估算的结果要符合实际情况,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课始.我就精心设计了去秋游买东西遇到的问题,很自然的引出了估算,学生感到学习估算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激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投入。接着,又创设了四年级学生秋游活动的情境:从买车票和门票、用菊花摆字、计算大立菊的朵数到返程乘车的问题.无一不是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的。学生置身在熟悉的秋游之中,他们要解决秋游中遇到的问题的欲望油然而生,一个鲜活的课堂自然生成了。整节课在秋游的情境中.提高了学生的估算兴趣,学生在乘法估算中感受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2.自主探究、交流辨析,培养估算能力。

这节乘法估算课.是在学生有了一定估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估算.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实际的估算方法.还要求估算过程尽量简便,这与前面涉及到的估算有了很大的区别。要求学生估算的能力提高了。基于这一点,我设计了“阅读观察——收集信息——独立估算——交流辨析——选择方法——总结提升”的教学程序。在解决买车票和门票老师应准备多少钱的问题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放手让学生独立估算,然后小组交流,重点放在了辨析、选择方法上。板书三种有代表性的估算方法: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方法三:49×104≈5250(元

↓ ↓

全体学生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最后达成共识.第一种方法虽然计算简便,但不符合实际.钱带少了就有同学进不去公园门;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符合实际.第二种方法又比第三种方法计算简便些,所以第二种方法好一些。通过辨析,学生的语言表达得以锻炼,并体会到要选择符合实际,计算简便的方法进行估算,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3.练习灵活多样,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整节课设计都注意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灵活性、深刻性。解决买车票和门票用钱的问题要估大些.摆字问题也就是用材料问题也要估大些,才能解决实际问题;估算大立菊的朵数时估大些、估小些都是可以的;乘车问题要租够车辆,不坐超载的车等。这些教学活动给学生提供了熟练技能的机会.也给学生创设了体会估算方法多样化的空间。

本节课,我在设计上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会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威功的喜悦,享受学习的快乐。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60页“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乘法估算。养成估算习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判断。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渗透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1、激趣呈现问题。

师:学校将要组织大家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

2、全班交流,反馈算法。

师:谁来说一说?

生:我是这样算: 148 + 97 + 102 ≈ 350(元)

师:刚才我们在计算钱数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呢(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乘法估算”。

二、自主交流,探索新知

1.看图观察,独立估算。 师:四年级的同学要去秋游,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找到的数学信息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一共需要104套。数学问题是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

师:请大家用估算的方法试着做在本子上。

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估算过程?(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

方法一:49×104≈5000(元

↓ ↓

方法二:49×104≈5500(元

↓ ↓

方法三:49×104≈5250(元

↓ ↓

2.选择方法,小组交流。

师:在这三种不同的方法中,你认为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阐述理由.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全班来共同交流一下,说说你认为谁的估算好一些

生,: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老师标出序号1、2、3),因为它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我认为第二种方法好,因为估算的结果比准确值多,多带点钱可以备用。

生,: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估算出的结果离准确值最近。

生,:我同意这两个同学的看法,用第二种方法估算可以带的钱多一些,如果哪个同学忘了带水,老师还可以用多带的钱帮助他买水喝。而第一种方法估出来的得数比准确值小,还不够买门票呢

师:说得很有条理,大家给他鼓鼓掌。第一种方法估算的结果不够买门票,就会有人进不去.你们当中谁愿意留下来不参加游园活动?(学生面面相觑,表示都不愿意)很显然,第一种方法虽然计算简便,但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不能选择。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符合实际情况.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生:打手势。(选第二种方法的多

师:这么多同学都选了第二种方法,谁来说说理由

生,:第二种方法计算起来比较简便。

生::我选择第三种方法,因为5500比5250大,带的钱如果太多了,用不完,带着容易丢失。(同学们笑了

师:如果你认为这种方法计算起来不难,可以口算,你也可以选择第三种方法。

师小结:老师同意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如果让我选择.我也会选择第二种方法,因为它既符合实际情况接近准确值,计算起来又比较简便。以后再遇到准备钱的时候,我们一般可选用估大的方法多带些钱,这样就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了。

三、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用菊花摆字。

出示题目: “安溪第23届菊花花会.如果平均每个字用118盆菊花摆成.要摆好这9个字,大约需要运来多少盆菊花?”

(1)学生解决问题,再指名板演。(2)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计算。

2.大立菊。

师:同学们用估算又解决了摆字问题,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道题吧:一盆菊花上有982朵花,公园里一共展出了11盆.你能估算出11盆这样的菊花大约有多少朵吗

(1)生独立完成,师边巡视边选择几个学生的不同做法。(2)展示不同做法,再说说想法。

3.坐汽车。

师:估算的用途还真不小呢,帮助我们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公园里游玩了一上午.现在返程的时间到了.回去的时候我们需要坐车,仔细观察情境图。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每辆汽车准乘48人,104位同学乘坐,需要几辆这样的汽车

师:有的同学很快就举手了.你先说吧

生,:我认为需要3辆这样的客车。

生::我补充××同学的看法,我认为应该使这104位同学平均坐在3辆车上。

师:老师这儿有个想法,同学们看行不行,租两辆这样的汽车,使剩余的同学分别挤在前两辆车上。

生抢答:不行,不行,因为超载了。

生.:因为l辆汽车准乘48人,如果超载了就容易出交通事故。

师小结:超载的车行驶起来会有危险,你们以后千万不要乘坐

师:这次游园活动结束了.大家不仅欣赏了菊花.更重要的是同学们还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估算方法。今天学习的乘法估算知识是数学书上第60页的例5(板书)。

四、指导看书

师:大家打开书看~看,解决例5的问题,这两个同学有各自的思路,小精灵还提出了“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我们已经解决过了,请你把算式补充完整。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生.:原来我们只知道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来估算,使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能联系实际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知道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估算。

生::我知道了能根据生活实际来选择估算方法。

生,:我知道超载的汽车不能乘坐。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能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出合适的估算方法.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学到的数学知识,更好地用到生活中了,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呀

延伸阅读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教学设计说明


四年级下册第六组是田园生活篇,司空见惯的生活小景、生活小情我们平日都熟视无睹,怎样让孩子们能从中体会到有情有趣呢?最关键的是怎样让田园绿野、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牧童短笛、蛙鸣阵阵、鸟啼声声,能从字面上升到画面然后再到学生的言面呢?从下面的教学回想中,您应该能看到我的设计思路。

沉睡了几千年的诗歌,沉淀了几千年的情感,要想一下子打开闸门,活生生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唯有唤醒他、亲吻他。

一、唤起生活的记忆。

(一)节气歌中寻找生活的记忆。

师:还记得节气歌吗?我们一起来背背。

(节气歌背完后,师生对说二十四节气。边说边出示二十四节气)

师:我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和农事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板书:农事

师:知道什么叫农事吗?

生1:就是农村里做的事。生2:就是农活。

师:到了一定的节气,农民都知道该做什么农活。点击四月的两个节气清明谷雨,你知道关于这两个节气的谚语吗?

生: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要晴,谷雨要淋。

师:每到这个时候,在空旷的田野,我们总能听到一种鸟的叫声,知道是什么鸟吗?

生:布谷鸟。

师:它是怎么叫的?

生模拟。

师也模拟:阿公阿婆,割麦插禾。原来是布谷鸟提醒大家要割麦子插秧苗了。

设计意图:唤醒学生的知识积累,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学生的思绪引向田园,奠定学习田园诗的知识与情感基础。

(二)语言的描述实化生活记忆。

师:那这个时候,你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又在家做什么呢?

生1:给柑桔树剪枝。

师:这个时候,走到桔园里,会有什么感觉?

生1:闻到香味。生2:看到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叶子。生3:站在柑桔园里,你会感觉好像漂浮在绿色的大海上,点点白帆似的小花不时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清香,你怎么也拒绝不了诱人的花仙子的邀请,不得不和她一起穿行其中。

师:原来在柑桔园劳动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生2:我爷爷在种玉米。生3:我爸爸在施肥。生4:我奶奶在种菜。

生5:我爷爷奶奶在采茶。我也帮他们采茶了,茶树一行行整齐地排列在山坡上,随着山势的起伏,就像大海里的波浪,一片片茶叶得像抹了油似的,绿得发光,绿得鲜亮。那茶叶的清香啊,真可以让人不喝就醉了。

(师边听学生说边板书:剪枝、种玉米、施肥、栽菜、采茶)

设计意图:这里算不上繁华的闹市,也不能完全算是幽静的乡村,只有部分逐渐矗立的工厂取代了原来的稻田秧苗。但孩子们还是有机会到仅有的田地里去,所以我就是要通过引导让孩子们知道在四月的部分农活,感受到四月的美,更重要地是感受到劳动中美的感受。这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练就语言的过程。

(三)语言演练富化情感的生成。

师:你能用既又既又把这些农事连起来说说吗?

生:四月,农民伯伯可忙了,既要为柑桔树剪枝,又要种玉米,真是忙得不可开交。

师:从这些句子中我听出了一个字

生:忙

师板书:忙

师:你能用不论不论都把做农事时的景色说说吗?

生:四月,不论是在柑桔花翩翩起舞、尽情散发无尽芬芳的桔园里剪枝,不论是在绿海似的茶园里边欣赏诱人的绿色、品味醉人的芳香边唱着采茶曲采茶,都是那么有滋有味。

师:我又从中听到了一个字

生:美

师板书:美

师:是啊,一年之计在于春,他们为收获而歌唱为希望而歌唱。

设计意图:语文是用灵性的语言来传递的,用第六组第一篇课文中学过的关联词说话,把农事、农景说出来,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新知识的学习联结成了一个全新的通路,同时也创设出了古诗学习的情与景。古诗本来就是最有灵性的,给孩子们展示灵性的语言的平台,给溢满灵性的古诗开启一道外溢的出口。让灵性从诗中流向孩子们的心田。

二、唤醒文字的记忆。

(一)读清文字。

师:是啊,无数诗人为乡村的美景而陶醉,为乡村勤劳的人们而吟诵。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翁卷来到这迷人的《乡村四月》。注意:卷在这里是表示动作的意思,所以应该读第三声。快读读这首诗吧,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师:这首诗中有个多音字,找出来读读。

(学生找出了了字,有的读liao,有的读le)

师:这个字到底该读什么呢?

(分别出示liao和le的几种意思,学生对照注释找答案。最后定为liao。)

师:扫除了障碍,快读读吧。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给出了的两种读音的意思,学生在选择中不仅能知道了到底怎么读,而且也了解了了在诗句中的意思,更重要地是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二)读懂文字。

师:学古诗不仅要读会,还要会理解,把你们平时的好办法给大家说说。

生1:可以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

生2:先大致地把会理解的诗句想象成一幅画面,如果还有不懂的词语就猜一猜,猜不到还可以问同学和老师。

生3:有时还可以想以前学古诗时的意思。

(学生边读古诗边理解,教师在走廊上时不时被兴奋的学生拉住,把自己的理解说给教师听。)

师: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绿遍山原白满川就是山陵和田野都是绿油油的,稻田和水色与天空的颜色交相辉映。

生2:我知道了翁卷是站在山上看的远处。看到了高山和田野都是绿油油的,稻田里的水色与天空交相辉映,显得更白了。

师:噢,翁卷原来是站在山上看的。他观察的位置我们通常叫做

生:观察点。

师:翁卷站在山上看到了什么?

生1:看到了眼前是一片绿色的世界,近处的呈翠绿色,远处呈深绿色,再远些呈墨绿色。一阵微风拂过,稻田里波光粼粼,显得更白了。

师:川一般是指什么?

生:河流。

师:川流不息、山川中川什么意思?

生:川流不息中是指人多车多,像河流。而山川中是指河流。

师:白满川中的川呢?

生1:稻田中水满了,像小河,但不是河。

生2:我不知道雨如烟是什么意思。

生3:就是雨像烟雾。

师:是烟雾?

生1:我说是早上下起了蒙蒙细雨,就像是薄薄的烟雾。

生2:是好像把天地织在一起,像仙境中的白烟。

师:这是一个什么句子?记得在《咏柳》中有过这样的方法。

生:是比喻句,那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

生1:我读懂了子规声里雨如烟:就是在布谷鸟的叫声中,细雨蒙蒙,就像是薄薄的烟雾。

生2:还可以这样说:蒙蒙细雨下个不停,天地间就上起了一层薄薄的白雾。听,远处传来了几声布谷鸟的叫声。

师:是啊,布谷鸟的叫声特别动听。更是显得乡村的幽静。

生6:我从乡村四月闲人少知道了,乡村里人们都特别忙,没有空闲。

生7:我从才了蚕桑又插田知道了,刚结束蚕桑又要插田了。

师:在我国南方现在正是养蚕的好时候,蚕桑就是养蚕。插田呢?

生:插秧。

生:我知道了,就是刚养完蚕又要插秧了。

师:这时请大家用因为和所以把最后两句诗连起来说说。

生思考后:因为才了蚕桑又插田,所以乡村四月闲人少。

设计意图:古诗要读出画面,在画面的基础上理解。同时读懂古诗的过程更是一种学习方法的训练、语文能力的培养过程,任何时候,只有把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理解与想像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学生的语文能力才能得到真正的培养。

(三)创意文字

师:透过你的理解,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这一幅画给大家描述再来。

生:那是一片怎样的绿啊,近处的田野,远处的山,都绿得那么有生机。翠绿、深绿、墨绿一浪接一浪,那么和谐。稻田里水波粼粼,时而映出天空,显得那么白,时而映出青山,显得那么绿。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天地间像织上了一层薄薄的白雾。听,远处又传来几声布谷鸟的叫声。这么美的景色却没有人来欣赏,噢,原来是因为他们太忙了,刚刚养完了蚕又得准备插秧了。

(经过好几个学生的补充与描绘,一幅更美的画面诞生了。)

师:好美的画面啊,把你心中的画面读出来。

生读。

师:把你们心中的画面读出来吧。

师:是啊!绿和白是画的底色,山陵和田野是画的主体,再加上淅淅沥沥的细雨点缀,和着阿公阿婆的子规歌唱。声声色色,情情景景,真是让人心旷神怡。

教师边小结边板书:绿(山原)白(川)

子规雨烟

师:让我们再把眼前的美读出来。

设计意图:古诗、国画同为国粹,诗画一体,诗人是把一幅画凝炼成一首文质兼美的古诗,而我们教学的目的又是把诗还原成那幅精美的画,并且要画出形画出意画出神。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再创画面,用语言再创画面。在画面中,达到景人合一的境界。这是一个积累语言、创造语言、放飞想像、领悟情感的过程。

三、唤醒生活的乐趣。

师:古时候像这样心向田园、情系田园的诗人很多,他们把所见到田园风光和自己的情融为一体,形成了文质兼美、语言凝练的古诗,我们把这样的诗叫做田园诗,把这样的诗人叫做田园诗人。著名诗人范成大就是其中之一。

师:我们已经背过范成大的另外一首《四时田园杂兴》,一起背一遍。梅子金黄杏子肥

师:出示昼出耘田夜绩麻整首诗。请大家读读这首诗,诗中有两个多音字,请对照解释选择正确的读音。读出自己的理解。

师:咱们把这首诗先读一读。

师:找出诗中最有趣的读一读。

生1:我觉得最有趣的是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一句,大人们都在各做各的事,这个小孩子什么都不懂,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学种瓜。

生2:大人们都很忙,白天晚上都要干活,孩子们也跟着凑热闹,不会锄草不会搓麻线,就拿着锄头,在桑树阴下学种瓜,我觉得这些孩子们好淘气。

师:把大人的忙孩子的淘气读出来。

设计意图:《四时田园杂兴》是一首情趣盎然的古诗,后两句又是趣的精华,设计中我揪其重点,直奔重点,以重点带动前两句的理解,并在后两句的趣字中引导学生想像画面,让文字还原成活生生的形象出现在孩子们的心中、语言中、情感中。

四、唤醒平凡的你田园。

师:读田园诗,让我们也仿佛置身于乡村,品味到其幽静、恬适,呼吸到淡淡的清香,感受到田原绿野、小桥流水、炊烟袅袅、牧童短笛、哇鸣阵阵、鸟啼声声。

师:我为大家选择了辛弃疾的两首词,找最感兴趣、最能理解的读读。

尝试读读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西江月(辛弃疾)

茅檐低小,明月别枝惊鹊,

溪上青青草。清风半夜鸣蝉。

醉里吴音相媚好,稻花香里说丰年,

白发谁家翁媪。听取蛙声一片。

大儿锄豆溪东,七八个星天外,

中儿正织鸡笼。两三点雨山前。

最喜小儿无赖,旧时茅店社林边,

溪头卧剥莲蓬。路转溪头忽见。

试着背背

《过故人庄》《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村居》

《所见》《夜书所见》《宿新市徐公店》《山居秋螟》

师:这就是诗的魅力,这就是田园的魅力。走进乡村,走向田园,走进古诗,你会发现,一切竟这么美!

设计意图:辛弃疾的《西江月》《清平乐村居》虽然都是词,但绝对是能田园诗中趣的代表,所以我选择这两首,让孩子们在读中,在笑中进一步感受到田园的乐趣,更进一步从平凡的景象中寻找到生活的乐趣。乐趣,在于寻找;生活,在于品味。而古诗教学,则在于唤醒!

估算


估算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程教科书第四册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在购物活动中,经历估算的应用,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切入生活,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有自己去买过东西的经历吗?能说说你买过什么东西,大约带多少钱吗?(板书课题:估算)
师: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逛商场”,学估算、用估算好吗?
(出示例图:手表295元,洗衣机3015元,自行车698元,电饭锅302元,摩托车8295元。)
二、创设情境,探索估算
师:我喜欢上洗衣机和电饭锅,想买下这两样东西,请你当参谋,老师大概需要带多少钱?(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质疑:对于出现购物问题时,怎样估算更合理呢?想不想把估算的知识学得更扎实?
试练:书上第50页“做一做”。
交流汇报:
师:看了这些不同的估算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认为近似数应怎么取合适呢?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六道估算题。
2、应用:“买东西”
电话机290元玩具车395元电脑6988元
小提琴216元电子琴685元钢琴5698元

①要买下面物品,大概带多少钱?
②请用“10000元”为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个购物方案
(先独立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3、拓展性作业:调查家庭收入与开支情况,估算出每月收入与支出多少钱?
四、师生共同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今天的学习对你的生活有哪些帮助?

《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钓鱼的启示》教学设计与说明”,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启示、剧烈、小心翼翼、操纵、跳跃、挣扎、距离、纽约、抉择、实践、获得等词语。

2、朗读与默读课文,体会作者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

3、教育学生遵守社会公德,做诚实守纪的人。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到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知道詹姆斯兰费蒂斯吗?他是美国的一位著名的建筑师,他为我国广大读者所了解,不是因为他的建筑成就,而是他写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对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无人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有件事做得对做得好。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篇课文。选入课文时题目改为《钓鱼的启示》(板书课题)我们一起把课文的题目读一遍。

2、理解题目意思。

师:启示是什么意思?课文题目的意思是

二、初步了解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抛出钓线湖面涟漪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大鱼挣扎小心翼翼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筋疲力尽拉鱼上岸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不容争辩放鱼回湖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获得启示遇到诱惑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简单问题道德实践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2、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深入体验课文情感

1、初步了解情感

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读这样的课文,我们可以比较容易地了解课文内容。但是,我们还必须读出课文隐藏的情感。请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体会到了课文中的什么情感。

2、提问,随机指导,择要板书(如:得意依依不舍感激)

(对获得启示以后感激的情感的体会很难,学生可能说不出来。在学生真正说不出来之后,可以暗示:明白了所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后,我对父亲是什么情感啊?)

(二)深入体验我的情感。

1、自读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钓到大鲈鱼时;把鱼放回湖里时,,得到启示是。请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并用()表示。

2、指导与交流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学生说完,课件显示有关语句)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指导:在朗读种体会,联系《江上渔者》体会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指导:逐句指导,在朗读种体会,在想象中体会。

(语句: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当父亲再次要我把鱼放回湖里时)

可是不会再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竟然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它任何人的影子时,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

(三)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1)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又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课件随机显示有关语句)

2、逐句指导: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指导:从得字你体会到什么?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指导:从父亲平静的语气从中体会到什么?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

指导:不容争辩什么意思?(板书:不容争辩)请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体会体会。

(课件显示插图)这是当时的情景。儿子从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领会到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正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里取下来。

请展开想象,当儿子向父亲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时候,父亲不容争辩地说些什么?我当儿子,谁来当父亲?(师生合作表演)

从父亲不容争辩你体会到什么?

3、讨论

师: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四)课堂小结,留下悬念

师: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启示?会怎样影响我的成长?我为什么对父亲满怀感激之情?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课继续学习。

五、课外作业

1、写生字词,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写3个;带生字的词语每个写2个。

2、朗读课文。

3、摘录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句子。

4、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提出疑难问题。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用乘法口算直接估算.

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

教学重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

用四舍五入法口算进行估算.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800×3= 200×9= 250×4= 300×5=

24×3= 60×4= 240×2= 19×20=

30×70= 600×3= 80×90= 18×4=

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

98 429 591 7692 8170

二、探究新知.

1.介绍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只要算出近似数,不需要算出准确数.这样的计算叫做估算.

2.板书课题: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

3.教学例11:

(1)让学生读题,找了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意.

(2)提问:大约收大枣多少千克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确:大枣的重量不必求出准确的千克数.

(3)分析:816是800多一些,接近800,多出的16不满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不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舍去,816的近似数是800.

(4)估算时,先求出大枣重量的近似数,为了不忘记,可以把近似数写在816的下面.

(千克)

想:816约等于800,800乘3等于2400.

答:大约收大枣2400千克.

(5)因为是大约收大枣的千克数,因此用符号“≈”表示约等于,816×3≈2400(千克),答时,不要丢掉“大约”两字.

(6)反馈练习:714×4.

4.用类推法分组自学例12.

(1)每小组派一个代表汇报结果,并口述解题思路.

(2)使学生明确:

295接近300,95过100的一半(50),也就是十位上的数满5,把百位后面的尾数略去后,向百位进1,295的近似数是300. 295×9,可以这样估算300×9,得2700.过程如下:

(米)

答:小王家离学校大约有2700米.

(3)用准确数计算.

295×9=2655(米)

2655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得2700.

说明估算和实际乘的结果相同.

(4)反馈:584×6.

三、课堂小结.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先把另一个因数的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四、随堂练习.

1. 说一说把第一个因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是多少?(口答)

826×3 488×6 206×4 692×4 310×7

2.(1)一个因数是715,另一个因数是7,积大约是多少?

(2)195乘以4大得多少?估算的结果比乘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

五、布置作业.

联系生活实际调查一下:

1.本校有学生( )人,大约是( )人.

2.本街道(居民楼或本村)有居民( )人,大约( )人.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乘法的估算》数学教案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7课时 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页例7。

【教学目标】

1.体验估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基本方法,能说出估算的简单思路。

2.培养估算意识和习惯,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 点:体验估算过程,掌握估算方法。

难 点:理解估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估算

老师:秋天来了,同学们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

(秋游)现在我们一起来到秋游的现场。

出示例7情境图。

1.阅读与理解:仔细看图读题,你从题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数学问题?(知道门票价格和参观人数,要求250元买门票够不够。)

2.分析与解答:

(1)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为什么这样列式?(一人8元,共有29人,就是求29个8元是多少,所以根据乘法意义列式为29×8。板书:29×8)

(2)选择算法:要解决这个问题呢?是用笔算出精确的结果呢;还是运用估算,只算出大约是多少就可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得出:在解决够不够的问题时,我们只需要估算出大约数就能比较出结果,估算在这时能更简便地比出结果。

(3)引出课题:乘法的估算。

(4)研究估算方法:怎么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把29估成接近的整十数30,30×8=240,29×8

3.回顾与反思:我们刚估算后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需要我们验证,谁来说说:29人买门票,250元为什么够了?(有30人买门票只需240元,所以29人买门票250元肯定够了。)

验证正确后,我们要做什么?(写答)。一起答……

4.加强巩固:想一想,如果92人参观,带700元买门票够吗?800元够吗?(学生独立完成,后反馈估算方法,说明700元不够,800元够的道理)

92×8≈720(元)

接近90

(把92少估成90都需要720元,那92人700元更不够)

92×8≈800(元)

多估成100

(把92多估成100都够了,那么92人800元就更够了)

5.整理估算思路与方法:通过刚才对乘法估算的研究,你认为我们在什么地方需要重点注意?

≈和=有什么不同之处?(≈表示估算的数,=表示准确的数)

二、深化巩固,应用拓展

1.教材第70页做一做。

尝试完成,全班交流估算方法。

32×6≈180(千克)

少估成30

把一个箱子装32千克,估成装30千克估少了都够了,现在能装32千克就更够了。

2.练习十五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逐题反馈估算方法及结果。

3.练习十五第2题。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说出估算思路。

4.练习十五第3、4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对乘法估算的研究,你有什么所得需要和同学们分享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体验估算的价值,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要根据具体情况,把握好估算的两个原则:“接近实际数”及“便于口算”的原则,同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乘法口诀(二)教学设计


乘法口诀(二)

教学要求
1、经历在实际情景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意识。
2、在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编制6-9的乘法口诀,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记清6-9的乘法口诀。
4、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5、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情景中的估算意识。

教学建议
1、教材在每一部分口诀的引入和解决问题时,设计了许多现实情景。教学时,要启发学生从具体情景中捕捉有用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估算数学应自然地渗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估算,体会估算的作用,培养估算意识。
2、教材在编制6-9的乘法口诀的设计上,逐步扩大了学生探索的空间。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师生共同编制逐步过渡到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编写方法。在编制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
3、在记忆6-9的乘法口诀时,要启发学生找联系、找规律来记忆乘法口诀。教学时,要设计多种有趣的练习形式,为学生创造各种运用口诀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每一部分口诀学完后都要注意复习已学过的口诀。

课时安排
共六课时

第1课时编制6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利用2-5的乘法口诀编制6的乘法口诀。
2、在探索规律的基础上记准6的乘法口诀。
3、能正确运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编制6的乘法口诀。
2、正确运用口诀、记清口诀,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圆片,磁力板,口算卡片,画有方格的纸。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老师出示圆片(54个),让学生估算一下有多少个?
2、摆圆片,6个6个地摆。
3、数圆片,怎样数都可以。
4、口算卡片:66+6、12+6、18+6、24+6、30+6、36+6、42+6、48+6

二、探究新知
1、估算。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方格纸,请学生估算一下,一共有多少格方格?(40、60、55、……)
2、说一说。
(1)一排有几个方格?(6个)
(2)2排有多少个?3排有多少个?4排呢?5排呢?
(3)6排有多少个?你是怎样算出来的?(6排就是5排的30个再加上一排的6个,合起来就是6排的36个了)
(4)利用这种方法,互相说一说7排、8排、9排分别有多少个方格,并说出是怎样想的。(7排是36加6等于42个,8排是42加6等于48个,9排是48加6等于54个)
4、编制6的乘法口诀。
(1)填空。
1×6=一六得
2×6=二六
3×6=三六
4×6=四六
5×6=五六
6×6=六六
6×7=
6×8=
6×9=
(2)在小组内交流编制口诀的想法。

三、课堂作业设计
教材第73页“练一练”的第1、2、3、4题。

四、思维训练
1、教材第73页“练一练”第5题。
2、教材第72页“想一想”。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有了编写2-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很顺利地编制出了6的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又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希望同学们熟记这些口诀,利用口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6的乘法口诀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6的乘法口诀,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巩固口诀。
2、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知道根据一句口诀可以推出两句相邻的口诀。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通过多种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抢答。(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抢答)

二、基本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记时,学生口算)
5×6=27+9=6×4=12-8=3×5=3×2=
2×6=18+4=5×4=81-17=34-5=6×3=
6×6=1×6=9×6=7×6=8×6=6+6=
2、我们学习了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相同得数填上不同的运算符号,其结果就不相同。请同学们在О填上“+”、“-”、“×”或“÷”。
6О3=186О6=19О6=36О3=186О6=36
9О6=546О3=36О6=09О6=156О3=2
6О6=129О3=35О4=16О5=308О6=48
3、我们学习过大小的比较,是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来表示的。下边,请同学们在О里填上“>”、“<”或“=”。
2×6О136×4О256×5О306×3О18
4×5О91×6О74×4О83×4О10
8×6О149×6О37×6О146×6О1

4、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请同学们看图列式。
(1)

(2)

5、老师给你们带来一只美丽的孔雀,请把它尾巴上的积填出来。

三、思维训练
出示图片
1、这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请你说说都有什么?
2、看图说出乘法算式,看谁说的又对又多。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关于6的乘法。同学们对乘法口诀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而且能正确、迅速地解决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和网页式学件说明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和网页式学件说明”,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是一篇阅读训练的好材料,同时,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景区风貌,再现我和老爷爷对话,相互鼓励的过程,为学生搭建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平台。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理解老爷爷和爸爸说的话。

态度情感价值观: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学法上,我采用的是激趣导入、直奔主题、读中感悟、读后扩展的方法。

首先使用多媒体学件创设情景,激趣导入,在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脉络,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最后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向课外扩展。

结合教学设计,我的网页式课堂学件也紧扣整个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以下几大板块:资源宝库、阅读欣赏、难点解析、网络练兵和课外交流。这几大板块既是这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的浓缩,同时也是我的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一种理念体现。那就是:自主、合作、探究、和谐、愉快、发展。

现在我就本课第二课时说说我的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天都峰位于我国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内,是最为雄伟壮丽的一座山峰,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对五彩池有直观的印象,真实的感受就是我碰到的第一个难题。针对课文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良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因此,我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资源宝库”。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点击浏览黄山风景区和天都峰。储蓄欣赏这里的景色奇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发起极大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语言文字学习做好铺垫。

激趣导入之后,应该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从总体上作以把握。初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读后让学生自己交流初读情况,说说课文写了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之后,老师梳理这些问题,确定这节课的学习重点。既读懂爸爸最后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整体感知,导读体会

在这一部分教学里,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老师讲得再好,没有学生全身心投入去边体会边读好。以多种形式读,个人读、小组读、小伙伴合作读、齐读等。先读感受黄山的雄伟,天都峰的险峻。通过读书,学生就能够体会到:摆在小作者面前的难题就是他即将要爬的天都峰原来是这么的高,这么陡,这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信息才能爬上去的。

所以说,语文课就是学习阅读、享受阅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良好的语感。

三、合作交流,突破重(难)点

我就来和学生一起探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样的池水是怎样形成的。显然这个问题不光是读书就能够解决的。语文课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该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我们语文课应该担负的责任。因此,就需要动手操作,去查找资料,去和小伙伴探讨一番。我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小组长应该发挥作用,总结、归纳大家的观点、意见,指派有谁来发言。这个时候,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作为老师,我只是提供了这么一个机会,打开了一扇窗户。

难点解析:这个板块内容相当丰富,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预先从互联网上或其他途径收集来的资料:

互联网包罗万象,什么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但是语文课上学生碰到了难题如果都到互联网上去搜索,一来耽误时间,冲淡教学;二来恐怕学生还没有这个能力。这些预先准备的资料都是从众多资源中精选出来的,可以省却许多麻烦。

2、送给学生一部网络字典:

点击这个网址,输入自己想查询的字、词,按下回车,应有尽有,多么快捷。虽然手边有《新华字典》可以用,但是网上有更好的、更先进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用呢?(可以当场演示察找一个词语)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思想:信息网络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当你碰到难题的时候不妨借助网络解决你的难题。

3、链接网址:

如果老师提供的以上帮助使那些善于钻研的学生仍不能满足,那么还有第三个法宝。那就是链接网址。那么你可以点击这些网址,到更为专业的网站去了解更多的知识。当然,作为老师我也会提醒,这个锦囊最好是下课后自己再去打开,慢慢琢摩。

四、延伸拓展,自主实践

这个时候可以鼓励大家动手把你心中的天都峰画一画。可以画一画这里沿途的风景,可以画一画游览的顺序,老师提供给你一个小画板。同样有五彩的颜色,同样颜色可深可浅。你想怎样表现都行,赶紧动手吧!让学生使用画板画出心中的天都峰。课后可以打印出来,做一个专题展览。学习的成果延伸到课外,多有意思!语文实践活动也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可根据实际情况改换成填空题、选择题等)

五、课外交流

一篇好的课文,一堂好的语文课过后。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受益匪浅,都会回头来品味、思索。这里,我提供给学生另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论坛。这是一个完全平等的、开放的平台。课后,还有什么困惑没有解开,还有那些想法课堂上没有时间去说,还有那些好的想法没有跟老师、同学交流,甚至是认为老师在课堂上有什么说的不妥的地方,都可以在这里发表出来。这里没有批评,这里只有平等,只有交流。共同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不同的问题相互借鉴。网络为我们的教学提出了这么好的解决方案,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怎能视而不见呢?

以上是我就《爬天都峰》一课,结合语文课与信息技术整合说了些自己的设想和做法。想法不尽全面,设计也不尽科学。但我的设计意图是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保留优良传统的同时,注进新鲜的血液,跟上时代的脉搏。让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加轻松,使他们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把他们培养成一个初步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现代人。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一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近似数,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学会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汇报收集的各种数据。

2.学生汇报,老师选择数据进行板书。

3.分析以上这些数,看看它们在表达的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4.引出课题。

二、教学新课。

1.省略百位后面的尾数。

(1) 选择板书中的一个准确数,(如518)说说它接近几百?

(2) 比较518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3) 518=500这样写行吗?为什么?自学课本。

(4) 教学“≈”号的读法和写法。

(5) 出示数,试写。

425 341 623 702 854 791

(6) 比较854和791与其他几个数和在取近似数时有什么不同?

(7) 观察讨论。

2.省略千位后面的尾数。

(1) 选择学生举例中的四位数,学生试练习。

(2)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3.总结得出“四舍五入”法。

(1) 比较省略百位、千位后面尾数方法,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如果要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

(3) 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它们的近似值。

(4) 做课本上的第一题。

4.学习“一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

自学为主。

三、巩固练习。

1.课本第2题。

2.估算一下,下面的结果对吗?

759×4=3206312×6=1726

3.课本中的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

作业本p12

3.2.5“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3.2.5“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掌握估算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境用不同的策略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

【教学重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结合生活实际,了解什么是估算

1.师:昨天,我们班的小明练了半页铅笔字(出示),猜猜大约有多少个?

教室里这盆花大约有多少片叶子?

看画面(书中第32页图),教室里大约有多少台电脑?

小结:刚才我们猜测大约数量的过程就是估计。

2.师:看图(一枝铅笔和一块橡皮),小明想买这两种文具,估计一下大约需要花多少钱?

(选取学生熟知的生活材料,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估计价钱再尝试简单的估算过程,体会什么是估算,同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总结:刚才的过程不仅估计了价钱还进行了计算,就是一种估算。(板书:估算)

3.师: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用到了估算?

(感受估算的广泛应用)。

二、游戏练习,为新知铺垫

1.师:你们生活经验这么丰富,真了不起!这些数字朋友都赶来祝贺了(课件演示:19、28、24、43、51、67)仔细观察,它们分别和哪个整十数最接近?(20、30、20、40、50、70)

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这几个算式结果大约是几十吗?

19282824435151-2443-19

(这一阶段加减法估算的策略有两种:一种是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每个数字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一种是加减法口算的方法,即先算十位,再根据个位上的数来判断最终的结果。这一环节为学习新知做了思维与知识的铺垫。)

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估算

1.亲身体验,体会估算的必要性。

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场吗?昨天老师也去了商场,准备买这些生活用品(出示图画:热水瓶28元烧水壶43元水杯24元)

老师带100元钱够吗?可以计算也可以估计一下──

谁先想好谁先发言。(鼓励学生用最快的速度去判断)

根据学生的反应,教师点拨:一种是估算,一种是用笔计算,还有的同学口算,在没有让你们算出准确数量的情况下,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更快,更简便?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进行判断,通过实际体验,集体讨论,感受估算的必要性。)

2.多种策略进行估算。

师:现在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带100元钱够买这三种用品吗?(教师说“三”的语气加重)先独立思考,再和伙伴交流,看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

(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并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

学生汇报:(这里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

A:连加。

B:连减。

C:加减混合。

3.集体验证:这三种用品一共多少钱?(95元)看来你们估算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

4.总结:刚才你们在帮老师买生活用品的时候体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板书:加减法的估算)估算很简单,可以把一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进行大约的计算,也可以加减十位上的数,再估计个位上的结果。遇到实际情况要灵活运用。

四、巩固练习

1.第31页的“做一做”。

2.第32页的第二题。(小明原有20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12枝,他现在的彩笔数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北京市延庆县第二小学朱保俊

3.2.5“加减法的估算”教学设计|人教课标版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义,编制7的乘法口诀。

2、在活动中引导学生熟记7的乘法口诀,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编口诀、用口诀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累学习情感,享受成功喜悦。

4、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难点: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猜谜语

身体半球形,

背上七颗星。

蚜虫怕见它,

棉花最欢迎。

2、出示七星瓢虫图,你发现了什么?

3、发现问题:1只七星瓢虫背上有7个点,那2只七星瓢虫共有几个点呢?你是怎么想的?3只?4只?5只?6只?7只?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究,创编口诀

1、填表

七星瓢虫(只)

1

2

3

4

5

6

7

点数(个)

观察表格:1个7是多少?,怎样列算式?你能编出一句口诀吗?“一七得七”是什么意思?2个7呢?

2、看着这张表格,你会编口诀吗?和你的同桌编一编

3、学生汇报编写的乘法口诀。师出示口诀,追问,你是怎么编出这句口诀的?

4、数一数共有几句口诀?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7的乘法口诀。(板书:7的乘法口诀)

5、看着自己编出的口诀,开心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读出你的开心。

6、读得真精神啊!好,现在给你1分钟的时间,背一背这几句口诀,好吗?开始!

7、时间到!想一想,刚才背口诀的过程中,你觉得哪几句比较好记?

8、你觉得哪几句口诀不好记?谁能有好方法记住这句口诀?

9、每个同学都有自己记口诀的方法,其实按规律记口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仔细观察一下7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引导生观察、小结:从上往下看,得数依次多7.从下往上看得数依次少7.)

10、掌握了这么多的小窍门,现在口诀就好记了。我们合作一下,老师说前面一部分,你们说后面一部分,好吗?(师生对口诀)

11、比比看,男生说前面一部分,女生说后面一部分。谁说的好

12、现在根据老师拍的节奏,说出7的乘法口诀,行吗?(2拍说一句)

13、看看你自己还有哪几句口诀不熟悉,再记一记。

(三)分层练习,拓展运用

1、看算式,说口诀。

2、看指针说口诀和算式:

3、出示七言诗:仔细观察这首诗中有我们今天学习的知识吗?这四句一共有多少个汉字?(生答:4×7=28)为什么这么列呢?师小结:象这样每句诗中有7个字的诗,叫七言诗.

4、抢答游戏:一星期有几天?你能很快说出3星期有几天吗?你是怎样想的?5星期呢?4星期呢?7星期呢?

5、小明的爸爸去北京出差,走了3星期过2天,爸爸去了多少天?

(四)评价小结,内化新知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7的乘法口诀》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72页例1。

2、教材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难点是怎样去熟记并利用乘法口诀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教学目标:

①通过观察、探索,使学生知道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我采用了:

1、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里亲自动手操作、探索,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不过如此简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游戏教学法。即是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做中学、玩中学”的体现。因为小学生学习活动不再是教师的“说教”,应该更多的时间是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更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组织教学。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互相合作交流的意识,在共同讨论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说学法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培养了学生以下学习方法: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共同讨论,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在游戏中运用学习成果,把数学知识利用到现实生活中。

3、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学习方式。

四、教学、具准备

写有算式的卡片、苹果;写有口诀的盒子;主题图、表格、苹果树。

五、教学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在这个环节中,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学们,我们玩个开火车背口诀的游戏好吗?老师叫到哪个同学就从哪个同学往后背诵一至六的乘法口决,每行为一列火车,各列火车比胜负。”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了三块教学活动:

1、编写口诀。

这是本堂课的重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观察图画,探索、归纳出7的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并加以记忆。出示主题图,我逐一出示七星瓢虫。学生观察图画,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①填表。

七星瓢虫(只)

1

2

3

4

5

6

7

黑点(个)

7

②根据表格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③根据乘法算式归纳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④根据“口诀”还能想出另一道乘法算式吗?

前面已对“2—6的乘法口诀”有了理解和掌握,再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索,本课的难点就被一步步地突破了。

(三)分层练习,拓展运用

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来。如:①记忆7的乘法口诀②73页第一题,一星期有几天,以口答“2星期呢?3星期……”巩固7的乘法口诀③怎样很快地算出在上课的学生的人数(每7人一组,共6组)?④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三)课内小结,内化新知。

结束语(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生答。板:7的乘法口诀]这不仅是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概括出本堂课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再次唤醒学生对本堂课的记忆,揭示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2一13页例1、例2。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36根小棒,挂图,卡片;学生准备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演示,强化感知

1.摆小棒(小黑板出示)。准备题:用/摆一摆。

①每堆2根,摆6堆,有6个2根。

②每堆3根,摆4堆,有( )个3根。

③每堆4根,摆3堆,有( )个4根。

(1)师生一齐摆小棒。先摆1个2根,领学生说"1个2"。

再摆1个2根,提问:现在有几个2?

教师边说大家一起摆完6堆。

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 // // // // //

提问:你摆了几堆小棒,每堆几根?

教师指着黑板带领大家数小棒:1个2,2个2……6个2。

提问:我们都摆了几个2根?

请小朋友看着自己摆的小棒数一数,再一齐数一数。

(2)指导学生摆小棒:每堆3根,摆4堆。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 /// /// ///

提问:你摆了几堆小棒,每堆几根?

教师指着小棒让大家数:1个3,2个3,3个3,4个3。

提问:你刚刚摆了几个3根?

(3)学生独立摆小棒:每堆4根,摆3堆?

学生口答,教师演示:

/// /// /// ///

学生指着小棒齐数:1个4,2个4,3个4。

2.指导学生自己看书。

请小朋友把书打开,看第12页的准备题,读一读,再指着小棒数一数,并且在括号里填数。

校对后再读一读。

3.数一数。

教师在黑板上板演:5,5,5,5。

提问:黑板上有数几?有几个?

齐数:1个5,2个5,3个5,4个5。

二、借助直观,理解新知

1.教学例1。

教师手里拿着什么?这束花有几朵?有几个3?

教师边贴边让学生数:1个3朵,2个3朵,3个3朵,4个3朵。

提问:我们一共贴了几束花?每束花都有几朵?有几个3?

再让学生数:1个3,2个3,3个3,4个3。

要求一共有几朵花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3+3=12。

提问:这个算式表示几个3相加?

板书:4个3相加。

4个3相加我们可以写成3+3+3+3,如果100个3,1000个3相加,我们也这样写你觉得怎样呢?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计算几个几相加的简便方法一一乘法。

出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4个3相加也可以用乘法计算:(同时板书)

3×4=12

像3×4这样的算式就叫做乘法算式,齐说"乘法"3×4表示4个3相加。"×"这是一个运算符号,叫乘号,齐读"乘号"。

完成板书:3×4=12

乘号

"3×4"读作3乘以4。领读,齐读,指名读。

练一练:读乘法算式。

2×3 5×4

提问:4个3相加,可以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哪种方法简便?

2.教学例2。

出示例2挂图。

① 图上每个校上有几个山楂果?有几个枝?有几个2?

②要求一共有几个山植果,用加法怎样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2+2+2+2=10

③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几?这个算式中加数都是2,是相同的,我们就把这样的加数叫做相同加数,读"相同加数"。

④相同加数是几?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相同加数是2。

相同加数是2,就在乘号的前面写2。

有几个2相加呢?我们来数一数,1个2,2个2,3个2,4个2,5个2。

有5个2相加,我们就在乘号的后面写5。

边说边完成板书:2×5=10。

领读算式,齐读算式,指名读算式。

"2×5"表示5个2相加,齐读。

边说边完成板书:"2×5',表示5个2相加。

⑤指出:写乘法算式时,要把相同的加数写在乘号的前面,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把几写在乘号的后面,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

"2+2+2+2+2=10"的相同加数是2,就把2写在乘号的前面,有5个2,就把5写在乘号的后面,表示5个2相加。

3.小结:

比较例1和例2,每道题都用加法和乘法两种方法计算,哪种方法简便?

像求4个3相加和5个2相加这样,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写乘法算式时,先写什么数,再写什么数?

教师强调:先要找出相同加数是几,写在乘号的前面,数一数有几个相同加数,就在乘号的后面写几。

4.指导看例1、例2,看图数一数,读一读,再填空。

三、多种练习,深化新知

1.做"想想填填"第1题。

先让小朋友说一说图意,再填写,提醒学生要先写相同加数,然后订正,对做错的同学给予帮助。

2.口答。

出示卡片4×3、2×3、4×6,指定学生读一读,并说出表示几个几相加,说错的注意纠正。

3.做"想想填填"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然后集体订正。

4.做"想想填填"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其余座练,集体订正。

5.做练习四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所写的乘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订正。

6.做练习四第2题。

指定学生读一读,说一说每个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再在书上画一画,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7.作业。

练习四第3题。

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59页例1、例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会根据乘法的意义编口诀。

2.熟记7的乘法口诀。

3.运用口诀正确计算。

4.让学生学会与同桌交流。

教学重点: 编口诀,记口诀,用口诀。

教学难点:

难记的口诀: 五七三十五和六七四十二。

易混的口诀: 六七四十二和四六二十四。

教具准备: 卡片,投影片,49个三角形拼成的7条小船。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出示卡片)

二、读题说得数,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2×4= 3×5= 6×6= 4×6=

5×6= 6×4= 3×4= 4×3=

三、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2至6的乘法口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同样要求大家熟记,看谁记得快。

四、新课教学

1、出示准备题:7个7个地加,加到49。

1个7 7

2个7 14

3个7 21

4个7 27

5个7 35

6个7 42

7个7 49

师:第一个格里是7,是1个7,再加上1个7,是几个7?是多少?

师:第三个格里填几?怎么想?

生:填21,2个7加1个7是3个7,14+7=21

师:两个同学说的全对,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简单,像第二个同学这样想,把下面的空格填上。(生说师板书)

师:从1个7是7读到7个7是49,边读边记,看谁能记住几个7是几。

评析:利用乘法的意义、加法的法则等基础知识为铺垫,为7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注意了知识的连续性,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出示例1,编出口诀。

例1,摆1条小船用7个三角形,摆2条呢?--摆2条呢?摆7条呢?(板书)

(1) 师在投仪上用7个三角形摆一条小船,(让学生看到摆的过程,然后,把1条小船贴到黑板上。)

师:摆l条小船用7个三角形,1条小船是几个7?列出乘法算式。7×1=7,编出乘法口诀:一七得七。

(2)师出示2只小船贴在黑板上。

师:2条小船用几个三角形,想:是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自己编出乘法口诀。编完同桌互相检查。

生:二七十四。

生:二七一十四。

师:同桌讨论,谁编的对。

师:谁能说一说怎么编出二七十四?

生:1个7加1个7是2个7,7×2=14,2个7是14,二七十四。

(3)师出示第三只小船。

师:下面老师和同学们合作,老师出示用三角形摆成的小船图,同学们观察是几条小船,想是几个几,列出乘法算式,编出

乘法口诀,你们能行吗?

生:我们能行!

[评析:激励学生自主的学习,增强自信心。]

(生编口诀,老师巡视,发现有的学生写作三七二十一,丢掉了"十"老师及时反馈矫正。

(4)师分别出示4条、5条、6条、7条小船,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编完同桌互相检查。

(5)生说师板书乘法算式和后四句乘法口诀。

[评析:运用知识、思维的方法迁移,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求新知,通过编完口诀的同桌互相检查,体会同学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共同

提高的协作精神。]

3.总结规律,记住口诀。

看黑板,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口诀中的第一个数与算式中的乘数相同,表示什么?

口诀中的第二个数与算式中的被乘数相同,表示什么?

(2)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忘记四七得多少怎么办?

生:想三七二十一,3个7加1个7是4个7,21+7=28。

师:还可以怎么想?

生:5个7减1个7是4个7,五七三十五,35-7=28。

(3)练习记口诀。

①读口诀。②看卡片把口诀补充完整。③师生对口令。④同桌对口令。⑤同桌检查记口诀的情况。

[评析:通过师生共同总结规律,加深对口诀全面深入的理解。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加深对口诀的记忆。]

4.出示例2,运用口诀。-

(1)7x5=?算式表示什么?积是多少? 5×7=?算式表示什么?积是多少?

师:算式表示的意思不同,但是积相同,所以这两个乘法算式用同一句口诀:五七三十五。

(2)4×7=?口诀是:( )

师:用这句口诀还可以计算哪一道乘法算式?

(3)口算,并说出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7×3 7x5 7×4 2×7 6×7 7x1 7x7

师:根据七七四十九这句口诀,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吗?为什么?

三、新课小结,学生质疑

四、巩固练习

1.(出示投影片)回答:一行有7个五角星,2行呢? 3、4、5,6、7行呢?

2.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7×4 7x3 6×7 4x7 3x7 7×6

3.填空。

5×( )=35 ( )×3=21 6×( )=24 ( )7×=42 ( )×( )=28 ( )×( )=14

[评析:设计口答,求和、说口诀,用以巩固新知识。设计填空题,即巩固了7的乘法口诀,又为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做了渗透。]

4.把7的乘法口诀填人乘法口诀表。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回答)

[评析:此教案的设计环节分明,结构巧妙,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板书合理。教学过程和激趣手段很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

教师在教法的选择上采用了"讲、扶、放"的方式。讲--"一七得七"的口诀是边出示小船图边问,写出算式,编出口诀;扶--"二七十四的口诀,利用又出示的一条小船图,想几个几,学生自己编出口诀。放--依次出示3条、4条……7条小船图,让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独立完成,相互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利用知识、方法的迁移。主动、自主的获取新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了主导、主体作用,这一点是本节课设计的独到之处。

本教案的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注意了知识间的联系,反馈矫正及时。

整节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很好,所以说是一篇较好的教案。

笔算乘法练习课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的练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第50-52页练习七的1、2、3、4、5、6、7、8-11题。
教学目标:
1、知道用乘法解答应用题可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
2、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重点:正确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中有关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课件出示笔算题:
322×24145×27679×13286×35
学生笔算(两名学生板演)。
让学生说笔算过程。
2、口算:
14×725×3160×523×100
60×7021×30018×50
(二)练习
1、投影第2题: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周要用114分钟,绕地球59周要用多少分钟?比5天时间长些还是短些?
2、问:怎样列式表示什么?5天时间有几分钟?
学生试做(一名学生板演)。
114×59=6726(分钟)
114
×59
6726
60×24×5=7200
72006726
问:59114
×114和×59比,哪一种计算更简便?
多名学生回答(个别学生会列这种式子:。
59
×114
学生比较后得出:114
×59
笔算时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这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这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练习七第3题。
164×32=54×145=254×36=
217×83=43×139=328×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4、练习:完成4、5题。学生练习(两人板演)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作业:练习十三:8-11题。
三、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简要回顾,叙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解决这些具体问题的体会。学生通过交流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技能,并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说明》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的乘法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8633.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