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第2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 3 - 4 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难点:优化算法,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45 + 28 + 16 92 - 44 - 23

2、9 + 4 - 6 16 - 7 + 8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让我们先来看一副图,谁能来说一说画面中说了些什么?

你能根据这条信息来编一道题吗?

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由学生独立计算一步计算的笔算。

2、探索新知

男生一共折了 38 只,女生一共折了42 只,送给幼儿园 33 只,还剩多少只?

谁来说一说,你打算怎么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及时巡视,一方面,发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必要的指导;另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准备下一步组织学生交流。

请学生试算,并请学生上台板演,可能会有出现书写格式的错误,由其他学生对其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

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

用你喜欢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60-38+40=

把你的算法和结果向大家介绍一下,说一说先算的什么,又算的什么,结果是多少。

一般方法是:先算38加42,再减33,结果等于47。如果出现先算42-33,再加38,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并谈谈看法。同时说明一般情况下的计算方法。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情况下从左往右依次计算。谁愿意把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一下?

多数学生可能会用两个竖式计算,如果学生出现一个竖式的,就直接指导,如果没有出现,教师主动介绍。

加减混合运算,也可以用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3、 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看这道加减混合运算的题,请你自己算一算,检查一下加减混合运算知识学得怎么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3页“试一试”。

教师巡视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做完后交流计算的结果。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说是怎样口算的。

2、指名说一说想想做做第3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5题。

集体评议。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38+42-33=47(只)

60-38+40=62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教师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重新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不必做过多的铺垫,不用多余的提问引导。

扩展阅读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数学教案

第11课时 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读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的算式,掌握运算顺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通过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的计算,进一步熟练表内乘、除法计算。

教学重难点:

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课件、若干面小红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南方有一座美丽小岛叫快乐岛,那儿的小动物们正在举行数学游园会,你们想登上这个小岛一起参加吗?让我们起航吧!

只要同桌合作完成一组口算题,快乐岛的大门就为你们打开,你们就能上岛参加游园会了。

2、复习。

同桌两人,一人读题,一人口算,再交换练习。

祝贺你们获得了参加游园会的入场券,请小松鼠为我们带路,快点儿吧!

二、新知探索

1、水果店的水果真多呀!你们听,猴老板正在喊:今天是数学游园会,只要能做出我出的题目,就能免费品尝又大又甜的仙桃呀!快来试试吧!

2×3×4

同学们,我们来试试,好吗?

(1)指导读算式。提问:谁会读这个算式?

(2)尝试计算。

这个算式该怎样算呢?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同时板书,最后引导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你们算得很好!可我还有个题目,你们会吗?

36÷4×3

指名试读,如果有错误,及时纠正。

你们想到怎样算了吗?同桌讨论。

让学生试着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教学“试一试”。

同学们,你们真爱动脑筋。看看又有谁来了。小熊要来考考你们了。

48÷6÷2=8×3÷6=

指名读题,并写在书上。

3、小结。

小动物给我们出了四道题,每道题都是几步运算,是什么运算?板书: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这种两步计算题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独立完成,指名讲讲每组三道题比较后发现了什么?

2、游戏:夺红旗---“想想做做”第3题。

男同学做左边的5题,女同学做右边的5题,比一比看谁能夺得红旗。交换题目,再比一次。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乘除两步计算和练习十四

乘除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是按从左往右计算的。

教学反思:

只有在较好地掌握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乘除两步计算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算顺序,更好地用口诀求商、求积。因为学生已经具有连加、连减两步计算的经验,所以从左往右地依次进行计算这样的运算顺序,学生大部分掌握得很好。但是在具体计算过程中,因粗心等原因可能造成的失误,会导致结果不正确,所以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贯穿教学始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混合》教案

【学习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28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加减混合算式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图,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算理,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算式。

【教学重点】计算中的进位和退位的区分。

【学习过程】

一、铺垫孕伏,复习引入:

1.竖式计算

36+28+17=65-25-21=

2.小猴运桃子

猴妈妈摘了52个桃子,小猴把它们运回家,第一次运走17个,第二次运走23个。

运了两次后,还剩多少个?

学生列式后,互相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生:52-17-23=12(个)

师:还有别的做法吗?

生:52-(17+23)=12(个)

师:这是个什么算式呢?

生:加减混合算式。

小结: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不仅有连加、连减的问题,更多的是既要加又要减的问题,也就是加减混合的问题(出示课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图,讲授例3。

(1)出示主题图: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又25人下车,还有28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学生说图意。提醒学生看清题中的信息。

想一想:现在既有人下车,又有人上车,那现在车上到底有多少人?解决这个问题该怎样列算式?

小组讨论,列出算式。学情预测:67-25+28=67+28-25

(3)比一比: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个算式,它和我们前面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这个算式既有加,也有减)

(4)归纳:这算式是加减混合,那么这样的算式又该如何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试着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算一算。

学情预测:1)分着列竖式;2)简便写法。

(5)汇报:

投影出示:67-25+28=

方法1.方法2.

在用简便写法时要注意:不够减时,要退位;相加满10,要进位。

(6)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加减混合时,也可以像连加、连减一样,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这种写法很方便。而且哪一步能直接口算就直接口算,不用写出竖式。

2.讲授例4。

(1)出示例4算式:72-(47+16)

(2)比较:仔细观察这个算式,看看它有什么特点,然后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3)在本子上独立计算,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

(4)汇报,板书规范的格式,生用自己的话总结计算方法

72-(47+16)=9

4772

+16-63

639

(5)师小结:加减混合计算时,没有小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算起;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三、拓展运用

1.笔算下面各题。

54+18-4168-47+7663+35-17+1978-39+5553+27-9

2.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学校合唱队原有65人,有27人今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2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加减混合计算,希望我们的小朋友们可以用它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没有括号的两级两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过程与方法: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并会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及书写规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没有括号、含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计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里含有哪些运算,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教师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二、探究新知。

我们计算的两步式题,都是直接写出得数。为了看清楚运算的步骤,便于检查运算过程,可以写出运算的步骤和每次计算的结果,用一种新的格式来表示,即脱式。

1、教学例2。

(1)观察例2图,说说图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导学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综合算式。

(3)脱式计算

4×3+7 7+4×3

(4)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法和加、减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样的。

(5)脱式计算54÷6-7 7+54÷6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除法和加、减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后,都要先算除法。

2、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48页做一做

强调:计算两步式题时,必须首先观察,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第50页练习十一第5题。

先计算算出结果,再进行比较。

四、总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五、布置作业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提醒:

单元试题、各科教案、奥数练习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数学教案

第9课时 复习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58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解决实际中的一些除法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完成复习第1题

学生根据摆出的小棒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完成后说说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2、第2题,学生同桌合作完成,一人说口诀,另一人根据口诀写出两道除尘算式。集体交流时说说哪些口诀只能写一道除法算式,并说说为什么只能写一道?

3、学生独立完成第4题。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插图。请学生说一说题意。

(2)独立解决,指名板演。

(3)集体订正。你是用什么样的算式解决的?为什么用除法?

比较: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3行,另一个小朋友要把15盆花平均排成5行,结果每行排的一样多吗?

组织学生讨论:排的行数多,每行盆数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2、完成第6题。

让学生先说说题意,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说说是用什么样的算式来解答的,为什么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说说算式中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比较,想一想:每次抬的个数与抬的次数有关吗?有什么样的关系?(组织学生讨论,再指名谈一谈各自的看法)

小结:把一些物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者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求可以分成几份,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而且平均分时,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的个数就越少,每几个分一份时,每份的个数越多,分的份数就越少。

3、完成第7题。

出示插图。让学生说说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然后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完成书上的问题,全班交流后订正。

指导学生完成思考题。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学习完本单元,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方面,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是有“疑”而问,这可以使学生消除疑虑,形成清楚的认识;也可让学生“无疑”而问,是根据学习的新知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去考别人,树立学生的成就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二)》数学教案

第14课时 复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复习第6-11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基本训练。

1、背乘法口诀。

2、完成第6题,先说说图中表示的条件和问题,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3、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全班交流时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列加法算式,也可能列乘法算式,组织比较两种解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复习第9题。

请学生明白图中所示的各种商品和价格。

学生叙述题意后独立解答。

指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表达多种购物方案。

2、完成复习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日常生活经验判断选哪一种船用的只数少?

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摆一摆,讨论解法。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算出每种船需要的只数,检验上面的判断是否正确。

3、学生讨论完成第11题,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四、找规律填数。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盆花,找到规律。

运用规律填写叶片上的数,其中,最后两小题是开放题,可以引导学生填出多种答案。

五、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运用乘法口诀求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非常重要,学生喜欢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操作,使口诀的形成由抽象到具体。另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方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二》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二》数学教案

第6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

课本第 11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用加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感受“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过程和方法。

难点: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同学们,学过了“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你有什么想法呢?

二、自主探究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的收获和想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想法。

组织学生交流。

同学们总结得真棒!接下来我们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怎么样?

1、练习二第 2 题,学生独立完成,重点汇报第(3)的解题思路。

2、练习二第 3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解订正。

3、练习二第 4 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再组织学生交流汇报。重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练习二第 5 题,学生独立完成第(1)题,再根据题中的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尝试进行解答。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和整理,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练 习 二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教学反思:

启发引导学生,只要我们多观察、多留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很多数学知识,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遥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要遵循“生活-数学-生活”的规律,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所以在学生进行了知识点的整理之后要进行相应的练习,既能使学生在训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只含同一级的混合运算,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用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帮助学生理解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解决问题主要是将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转化成混合运算的应用题,运用括号,能使列出的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相一致,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材安排逐层递进,目的让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好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而本节课教学例1在学习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这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重点在于理解综合算式的概念,初步认识并使用脱式计算。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加、减、乘、除的基础知识,懂得简单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有一定的计算基础,在学习之前学生一般分布计算两步式题,或者以直等的方式写出得数。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脱式计算第一次接触,所以教学脱式计算作为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教学情境学习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能够正确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
2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问题意识,同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规范书写的好习惯。
3.在自主解决问题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合、乘除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混合算式中的运算关系,能够看出算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教学用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孩子们我们以前学过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你们还记得它们的运算顺序吗?好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习题,请你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师:孩子们你们的运算顺序掌握的很好。老师还知道你们很爱看书,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老师建议你们有时间去一下大的图书馆,去感受一下那里的读书氛围。图书馆里有好多好多的书,这不有的小朋友正在聚精会神的在看书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多媒体出示例1)
设计意图:教师从孩子熟悉的读书生活出发,以谈话方式简洁明了直奔主题学习,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又把数学知识和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教师大屏幕出示主题图: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认真阅读。说一说你了解到的信息。(说完整)
生1: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找两个同学
师:根据这些已知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把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说完整)
生:阅览室上午总共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一共有多少人?
谁和他提的问题一样?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在练习本上列式试着解答。
(教师巡视,在学生中寻找找两位书写格式不同的学生(分步计算和综合列式)上台板演,其余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如果学生不能列出两种方法的可以引导完成)
生1:53-24=29
29+38=67
生2::5324+38=67
师:交流分步计算。我们来看这种书写方法,找孩子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再加上38呢表示的又是什么?
谁和他做法一样,谁再来说一说53-24求的是什么?在加上38呢?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在这道题中要想计算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我们可以先算出阅览室中午走了之后有多少人,然后再加上下午来的人数就是阅览室里下午的人数了。
设计意图: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通过表述锻炼孩子的解题思路。
(二)学习脱式计算格式
师:我们来看这个算式5324+38=67,谁是这样做的,你们做对了,像这样的算式就是综合算式。(板书)
师:你在计算53-24+38的时候是按什么运算顺序计算的?(从左往右计算)
师:但是从5324+38=67算式中我只能看到它计算的结果,不能看出运算顺序。如果我还想看出它的运算顺序怎么办?这就要写出每次的运算结果。
师:我们看算式5324+38,按从左到右的顺序第一次先算谁?
生:我们先算53-24=29
师:在53-24下划横线,第一次的计算结果29写在哪呢?就写在这个算式的下面(提示等号的位置)
师:我们第二次要算什么?
生:29+38=67(教师随即板书+38)
师:我们把第二次结果67写在哪?教师自问自答,写在最下面。
师反问67是什么?
师:这样我们把每次运算的结果都写出来了,也就可以看出运算顺序了。这种方法就是脱式计算。以后我们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就用这种方法,你们学会了吗?
刚才谁列的是综合算式?请你按脱式计算的方法改写一下,没列综合算式的同学自己也试着写一下。改写完用你的坐姿来告诉我。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在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生:从左到右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好,孩子们你们能不能用新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来完成23+6-11的计算?
课件出示练习,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再计算。
23+6-11
=□○□
=□
设计意图:教师在教学中脱式计算时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
(三)尝试乘除法的计算
师:对于只含有加减法的综合算式我们掌握了它的运算顺序和脱式计算方法,那么对于只含有乘除法的综合算式又应该怎样计算呢?请你试一试。做完与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出示1535
学生试算后集体讲评。
1535
=55
=25
师:老师真为你们高兴。自主的解决了含有乘除法的计算。
通过刚才的计算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的顺序进行计算(从左往右计算)。
小结:好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都要按照()顺序进行计算。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你们掌握了运算顺序,那你们能不能根据正确的运算顺序进行脱式计算呢?
好老师看一下谁能大显身手
设计意图: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大显身手
1.先观察算式,想运算顺序,然后在再计算。
2847283
=□○□=□○□
=□=□
2.我是小医生:先找出他们的错误,然后把它改正过来,1-3组做第一个,4-7组做第二个
3寻找好朋友
每人手中有一个综合算式,用今天学的脱式计算的方法算出结果,结果相同的就是好朋友。先计算,课下寻找好朋友,在找好朋友的时候要认真检查,以便有算错的来冒充。
设计意图: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孩子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孩子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所有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这是一道综合性的数学实践题目。
四、课后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的特别棒,我们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我们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那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我们又该按照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呢?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附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综合算式53-24+381535
=29+38=55
=67=25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含有加减法或只含有乘除法,都要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教学反思
教学例1以现实情境为载体更好地让学生体验运算顺序规定的合理性,我在例1解决问题的教学中没有直接呈现问题,而是让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下划线和箭头标出运算顺序给学生以直观的支撑。进而去突破难点,同时规范孩子的书写,培养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让在让学生独立用脱式计算时,让孩子经历先观察算式再确定运算顺序最后有序计算的过程,既发展了他们数学思考的能力,又提升了掌握运算顺序的水平。对于乘除混合运算教材直接呈现,所以我让孩子利用知识迁移自主试算。在试算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于习题的处理我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加设一个小医生改错,巩固孩子对运算顺序的掌握情况。最后加设一个找朋友环节提高孩子的计算兴趣,同时培养孩子检验习惯,在课下找朋友是还可以和我们学习的统计知识联系起来。用什么样的方式统计出好朋友的数目,培养合作意识。一个一个问肯定不行,我认为这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不足有的地方教师处理过急,在讲解脱式运算时结合情境效果应更好。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

6÷3×2=15+10-8=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3.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追问1:这道题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追问2:为什么先算4×3?

4×3+77+(4×3)

=12+7=7+12

=19=19

追问: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0-8÷27×5-34+4×681÷9+2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

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课堂作业

作业:第50页练习十一,第4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五》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五》数学教案

第2课时 练习十五

教学内容:

课本第92-93页的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观察物体的时间顺序与所看到结果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巩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观察物体,知道了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观察角度档同看到的结果可能不同,那么观察角度不变,如果物体是运动的,不同时间看到的结果又如何呢?

出示教材第92页的第3题。

这是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拍下来的照片,你觉得哪幅图是小明最先看到的?为什么?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全班汇报结果。

小结:小明的位置没变,但是汽车是运动的,所以看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进行观察,然后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看到的教室前面和后面有什么不同?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第5题、第7题,集体汇报交流。

3、学生根据第3题的经验判断第4题,交流时说说是怎样进行判断的?

4、完成练习十五第6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设计:

练 习 十 五

观察角度的不同,观察到的结果可能不同。

教学反思:

联系生活,实践运用;生活是现实的、丰富的,数学是抽象的,如果不把两者联系起来,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本节课创造大量条件,让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观察立体实物的能力,建立了初步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联系,数学确实就在我们身边。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三》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十三》数学教案

第9课时 练习十三

教学内容:

课本第82页的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景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运用9的乘法口诀和已学过的其他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背9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

3、生生对口令。

让学生仿照教师的出题方式让同桌对口令、背口诀。

4、练习十二第2题。

让学生先把乘法口诀填完整,再看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二、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二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相互交流,说说比较的方法。

小结:比较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根据计算的结果来判断,也可以在一个乘数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另一个乘数的大小来判断等等。

三、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二第5题。

请学生读题后联系情境图中的信息进行思考,独立完成列式计算,完成后组织学生比较这几道的思考过程。

四、课堂总结。

谈话:在计算乘、除法的时候,要仔细看清数字,选择正确的乘法口诀。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板书设计:

练 习 十 三

18÷2=9(人) 36÷4=9(组)

教学反思:

注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梳理9的乘法口诀后,进行解决问题的练习,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强化应用9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让学生对口令复习9的乘法口诀,给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一》数学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练习一》数学教案

第3课时 练习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 100 以内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巩固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题卡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口算下面各题。

4 + 26 35 - 7 35 + 6

45 - 20 68 + 9 70 - 8

二、算出每条线上 3 个数的和,填在( )里。(出示P5第3题)

1、指名说出题意。

2、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回答并集体评议。

三、解决问题。(出示P5第4、5题)

1、学生认真读题。

2、指名回答,从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3、集体回答,问题是什么?

4、学生尝试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并指名板演。

5、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想法。集体评议(注意答题格式)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下册《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根据本课时在单元教学中的地位,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游乐园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容易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很自然地理解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利用比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让学生由分步列算式,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列出的不同的综合算式,进一步理解和突出运算顺序,这样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3、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并综合算式,并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顺序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247=15+10-8=632=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一)仔细观察,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问题:1、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渗透法制内容和爱护环境教育。
3、根据这幅图我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4、你能列算式解答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二)反馈交流,总结混合运算的顺序
分步算式综合算式综合算式
7+(43)
=7+12
=19
43+7
=12+7
=19
43=12
12+7=19
追问:这是谁列的?
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练习辨析,进一步巩固混合运算的顺序
7+(43)
=7+12
=19
问题:1.有的同学是这样列式的,和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2.加这个小括号什么意思?
3.不加这个小括号先算谁?
4.这个小括号该加吗?
5.用脱式计算的形式怎么算的啊?
说明:这道题有乘法,还有加法,那么我们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在算式下面第一行抄下没有参加计算的数(7+),再写出第一步计算的结果(12),在第二行写出第二步计算的结果(19)。
7+123
=7+4
=11
问题:1.这道题谁会用脱式算一算?
2.这个算式我们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三、巩固练习
(一)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出来
22-16476-26+46819+11
问题:这些题里有乘、除法,还有加、减法,我们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小动物回家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问题:
1.谁读懂题目的意思了?
2.你能说说错误的原因吗?
3.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先填空,在列综合算式。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总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练习一》《解决问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练习二》《初步认识多边形》《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练习三》《有趣的七巧板》《认识乘法》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四(1)》《练习四(2)》《2、3、4的乘法口诀》《练习五》《5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练习六》《6的乘法口诀》《练习七(1)》《练习七(2)》《复习(1)》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复习(2)》《平均分(1)》《平均分(2)》《平均分(3)》《初步认识除法》《练习八》《用乘法口诀求商》《练习九(1)》《练习九(2)》《复习》《认识线段》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认识厘米》《认识米》《练习十》《我们身体上的尺》《7的乘法口诀》《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练习十一(一)》《练习十一(二)》《8的乘法口诀》《用8的口诀求商》《练习十二》《9的乘法口诀》点击下一页查看更多《练习十三》《乘法口诀表》《连乘、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练习十四》《复习(一)》《复习(二)》《观察物体》《练习十五》《复习数与代数(1)》《复习数与代数(2)》《复习空间与图形》《复习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加减混合运算》数学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教案二年级”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767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