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好好准备好一份教案课件。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历史教案:《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结合当时的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发展的脉络。
2.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材料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 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其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一、填空
儒家思想的演进历程及其原因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时代
发展状况
原因
春秋战国
秦
西汉
宋明
明清
二、讨论
记忆中的明清时期
三、列举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主要观点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四、视角探究
视角一:
从中国历史的发展看明清
——落日的辉煌
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康熙时,全世界超出5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0个,中国占6个:北京、扬州、苏州、南京、杭州、广州。到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1/3,对外贸易长期出超。在此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被誉为“康乾盛世”。
材料二 “ 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天下之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德国的莱布尼茨认为,“欧洲较之中国优越之处,在思维和思辩的科学……但一转到实践哲学,即生活、伦理、政治实践,欧洲人便难以和中国人相抗衡”。
结合明清时期的历史特征,联系材料及相关史实,探讨明清时期的“辉煌”体现在哪些方面?
视角二 :
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明清
——奇异的悲歌
五、巩固练习
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2“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3.李贽在《焚书》中讽刺道学家:“种种日用,皆为自己身家计虑,无一厘为人谋者,及乎开口谈学,便说尔为自己,我为他人,尔为自私,我欲利他……翻思此等,反不如市井小夫,身履是事,口便说是事……凿凿有味,真有德之言。”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B.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C.认同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 D.反对遵循仁义道德
六、延展练习
1、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1).产生背景
(2).具体内容
(3).两者性质
(4).历史影响?
2、明清之际,黄宗羲曾提出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如何看待这一主张。
后人对此有下列两种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当时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思想领域中产生的新因素;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一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继承。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建议:
讲述本课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先根据“课前提示”向学生指出: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转型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次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家们对儒学传统教条进行了多方面的批判与修正,儒学正统的权威性受到冲击。预习教材内容,查阅资料,结合相关知识分析:明清之际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什么样的作用?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
本节五目教材分三个阶段分别介绍了五个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包括的内容有:第一,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李贽“反正统意识”。第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反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思想。第三,清初唐甄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结合课本P20“自我测评”讲述:李贽的生活经历和思想特征(反正统意识产生原因)。
祖父两辈都是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生活在理学占思想统治地位的时代;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腐败。
2.李贽的反正统思想主张。从课文中归纳:
第一,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
第二,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
第三,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第四,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
3.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指导学生根据思想内容,分析评价: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学术界对李贽评价很高,《明朝史话》说:“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和思想界的保守落后,奋起揭露统治阶级和道学家的空疏与无能;他敢于向封建传统观念挑战,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
要求识记:李贽的代表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
二、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反封建专制思想
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第二、三、四子目,利用对比的方法,分析这些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以及各自特色。
1.共同点:
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二是三位思想家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而且誓不降清,不在清朝做官。三是由于他们思想进步,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在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思想家。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2.各自特色:
(1)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
①浙东学派的创立者。
②主张: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③上述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2)顾炎武:启蒙精神
①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②主张: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主张“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具有试图改革弊政、拨乱反正的强烈愿望;注重实学,著作中囊括了各种关系国计民生是实用学问。
(3)王夫之:“孤秦陋宋”批判
①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他的哲学思辩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②主张: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深刻揭露了秦始皇及历代帝王之私;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他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具有浓厚的哲学基础。在发挥古代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三、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要讲明三点:
1.唐甄是清初经世致用的倡导者,著《潜书》。
2.主要思想:
(1)最大特点是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他把历代帝王看作贼,反对把帝王神化。
(2)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3.评价
(1)一方面,这些大胆言论,不仅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另一方面,这些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在他思想深处,仍寄希望于贤明君主。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四、讲完本节后,要帮助学生搞清楚:明清之际思想家们挑战儒学正统的权威性,这还是不是儒学的新发展?
尽管他们激烈反对传统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的部分,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儒家思想发展中的一个部分、一个阶段。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他们并不全否儒家思想,而是批判与继承并行、与时俱进,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因此,有些人将明清之际思想特征概括为——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时期。他们对儒学的发展实质上起了建设性作用。
五、讲完本专题后,要对儒家思想的演变脉络作简短小结:
儒家思想的形成——先秦时期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汉代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儒学的继续与变异——明清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未来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究竟有没有好的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中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复习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历史《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复习教案
1、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基本思想。
2、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并认识其具有的进步意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并指出各自的思想特点。
一、李贽——《焚书》、《藏书》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观点1: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观点2:
材料三李贽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观点3
材料四“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观点4:
思想特点:
二、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已,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观点1:
材料二“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观点2:
材料三“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观点3: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观点4:
思想特点:
三、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
材料一“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观点1:
材料二“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观点2:
材料三“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
观点3:
思想特点:
四、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
材料一“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世者,私已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以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哉!”
观点1:
材料二“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既无不是理也。天下惟气而已矣,无其气则无其道。”
观点2:
材料三“由目变色,色以五显;由耳审声,声以五殊;由口知味,味以五别。”
观点3:
材料四“私欲之中,天理所寓。”
观点4:
思想特点: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共性主张
政治上:
经济上:
学术上:
思想上:
五、唐甄——《潜书》
材料一“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乎?”
“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观点1:
材料二“天下之主在君,君之主在心”
观点2:
思想特点:
1.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日益壮大,推动社会转型的异质经济因素产生;
(2)政治: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趋于衰落;明亡清兴,朝代更替,带来社会大变动。
(3)文化:宋明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摧残人性,限制了知识分子的思想;西学东渐以及近代科学的传入,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2.局限性:
(1)内容上,他们的思想仍然在先秦儒学,仍然是民本思想,没有上升到人权,更没有公民权利的论述;反对君主专制没有提出推翻君主政体,设计一个新的政治制度。
(2)影响上,只是昙花一现,并未形成像西欧启蒙运动波澜壮阔的景象。
利用互联网搜索工具(如百度、谷歌等),搜集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相关资料,全面深刻把握本课要旨。
1.(2014·浙江文综·12)如何对待物质需求,东西方思想家中有的认为“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有的甚至提出“去人欲”;也有的针锋相对:“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下列人物中,明确表达上述主张的有()
①苏格拉底②亚里士多德③朱熹④李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2013·山东文综·16)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D.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3.(2012·广东文综·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4.(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5.(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6.(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7.(2011·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8.(2010·海南单科·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9.(2011·江苏单科·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
10.(2008·上海单科A组·1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问题:(8分)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3分)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2分)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3分)
“经世致用”
“经世”的内涵是“经国济世”,强调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志存高远,胸怀天下,侧重“形而上”;
“致用”的内涵是“学用结合”,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注重实效,侧重“形而下”。
“经世致用”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人文精神和强烈的入世情怀,是中华文化特别是湖湘文化的精华,起源于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学说。其特点是,以实用为宗旨,发扬注重实践,注重实证的求实精神,广泛地进行社会调查和历史考察,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实际的倾向,强调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610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