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历史教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2、了解清朝的军机处;
3、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基础梳理】
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朝代
地方(中央集权的发展)
中央(君主专制的演进)
明
1、明太祖:废,权分六部;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但很少参决政事。
2、明成祖: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制度正式确立。
3、明宣宗:内阁大学士被授予替皇帝批答大臣奏章的
权。(能由此说明内阁=宰相吗?)
★内阁本质: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是君主专制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清
雍正设置处
1、起因:为办理西北军务
2、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无决策权
3、特点:简、速、密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
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政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民族: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消极影响
政治:皇权专制极易形成决策失误、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思想: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并在对外关系上表现为盲目自大,闭关锁国
【能力提升】
1、比较内阁与宰相的异同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类别
丞相制
内阁制
相同点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不
同
点
地位
法定
性质
中央行政机构
权力来源
制度赋予
决策与否
参与决策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二:(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1)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一、材料二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分)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1分)
(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明了什么实质问题?(1分)
【检测反馈】
1、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2、三公九卿制度的基本结构从秦朝一直沿用,直到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中央官制三级制度才算寿终正寝。“寿终正寝”的标志性事件是()
A.康熙设南书房 B.雍正设军机处
C.明代设置内阁 D.明代废除丞相
3、“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这说明当时的内阁()
A.是国家主要决策结构 B.成为国家正式的行政机构
C.成为位高权重的事实上的宰相 D.属于皇帝的参谋、秘书机构
4、“他们(六部)只需听命于皇帝,并不需听命于内阁。若内阁和六部发生意见,六部可以说‘你不是宰相,不是大臣,不该管我们的事’”。上述情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内阁大学士不可参与机密事务 B.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C.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D.票拟是否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5、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汉朝的刺史 B.宋朝的通判
C.明朝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
6、梁章钜《枢垣记略·规制》:“凡京外王大臣有奉特旨到军机处恭听谕旨恭读朱笔及阅看各处奏折者,方得在军机堂帘内拱立,事毕即出。其余部院内外大小官员不得擅入。其帘前窗下,均不许闲人窥视。满汉章京之值房亦如之”。这一材料旨在强调军机处()
A.极具机密性 B.参与军政决策
C.办事效率高 D.办理军政要务
7、宰相制度的废除是君权与相权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内阁制是在明太祖时正式确立的,虽然在某些时候阁臣权势膨胀,但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既不统辖六部,也不能直接干政。
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都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它们都参与政务,有决策权。
【能力提升】
1、
类别
丞相制
内阁制
相同点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不
同
点
地位
法定
非法定
性质
中央行政机构
顾问、内侍机构
权力来源
制度赋予
皇帝信任
决策与否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2、
(1)材料一:反映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材料二:反映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消极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妨碍了社会进步,导致近代中国长期落后于西方。
(2)说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检测反馈】
DDDC/DABB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祖籍为江苏沛县,其祖、父为生活所迫,一再迁徙,最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1387年,统一了全国。在位31年,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永乐帝: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组织大批人力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1424年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葬于长陵,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
宦官:也称太监、寺人、阉人、内侍,是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宫中替皇族服务的被阉割的男性。宦官是由外生殖器被阉割的男人进宫担当。宦官的职责主要是维护朝庭后勤事务的正常运作,原则上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也有个别朝代存在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点击下载://files.eduu.com/down.php?id=272155
1、下列关于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先秦主要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②九品中正制属于察举制的发展,仍然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③科举制属于考试选官的制度④科举制与察举制从考选对象、内容、程序等方面看都带有封闭性特征()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分天下为13州,每一州设刺史一名。刺史的主要职责是()
A、推荐和选拔地方人才B、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C、监察诸侯王和地方高官D、加强对地方官的控制和管理
3、唐宋通过改革中央官僚机构加强皇权的共同策略之一是()
A、形成"中朝"决策机构B、分散宰相权力
C、实行三省六部制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
点击下载://files.eduu.com/down.php?id=272222
【分析与思考】
本单元主要讲述了18C末至19C以来文学艺术特别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轨迹,点明其中的内在发展逻辑。⑴18C末19C初,受启蒙运动影响,理性主义盛行欧洲,崇尚理性的新古典主义艺术流派出现。但是,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失败,人们开始不再盲目相信理想,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于是,所谓的浪漫主义流派在文学艺术领域盛行。⑵19C中叶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在此期间,很多有作为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纷纷批判和揭露社会丑陋现象,在文学艺术领域,以批判社会现实为宗旨的现实主义流行。⑶20C以后,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安,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茫,反对传统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于文学艺术领域。在此期间,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印象画派、电影电视艺术等。
1、文学艺术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2、文学成就:⑴西方文学:18C末到19C30年代,文学艺术家关注和表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崇尚浪漫主义;19C中叶后,现实主义开始风行;20C,现代主义文学兴盛起来。⑵社会主义文学:20C,以苏联为代表,曾经繁荣一时。⑶亚非拉文学:产生了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作品。
第22课 文学的繁荣
【课前导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把握三点
1、背景:法国大革命胜利后确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不像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妙,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也没有实现,因而引起人们的失望和强烈不满。
2、特点:①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②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3、代表:①雨果浪漫主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②雪莱《西风颂》和《致云雀》、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③海涅《诗集》《旅行记》等,政治抒情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二、“现实主义文学”把握三点
1、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和弊病逐渐暴露。
2、特点:①强调真实具体地描写现实生活,详尽分析人类行为互相冲突的趋势,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②以长篇小说作为主要形式,使长篇小说的创作空前繁荣。
3、代表:①法国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以《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最著名。②英国狄更斯自传体小说《大卫·科波菲尔》。③俄国:普希金的诗体长篇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果戈理是俄国文学从模仿走向独创的第一人,其代表作《死魂灵》。列夫·托尔斯泰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其不朽名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成就”把握五点
1、背景:20世纪—-战争的幽灵、革命的暴力、科技的双刃剑、价值的迷失、未来的冲击。
2、20世纪西方文学:英国肖伯纳《苹果车》是一部抨击英国议会制的政治讽刺剧;法国罗曼·罗兰反对战争、支持苏联、参加反法西斯的群众运动,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
3、现代主义文学:①社会背景:现代主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两次世界大战的烟云,无情地嘲弄了人类的尊严和生存权力。战后频繁的经济危机、冷战,使西方各国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②主要特征:主观地表达世界的看法和通过想象表现心理的真实。在艺术手法上,往往没有开头、结尾和情节,只有指示人物活动的粗线条;没有或是徒具人形的人物,而不厌其烦地写某一固定的物;没有脉络、颠倒跳跃、多角度、多层次;语言无逻辑、或句法残缺、或以声音替代,晦涩难懂。③主要代表:爱尔兰贝克特《等待戈多》。
4、20世纪苏联社会主义文学:①背景: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苏俄布尔什维克党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②基本特征是:遵循文学党性原则,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负有崇高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基本创作方法,同时吸收其他艺术流派有生命力的表现手法;具有多样化的民族形式和统一的社会主义内容。③主要代表:高尔基的小说《母亲》等奠定了苏联社会主义文学的基础。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5、20世纪的亚、非、拉美文学:①社会背景: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②主要代表:泰戈尔为印度现代民族主义奠定了基础,是首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代表作《戈拉》。鲁迅的《呐喊》集。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整合拓展】
一、浪漫主义文学
1、特征:⑴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⑵风格上,以想象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为主要特征。
★最本质的特征:主观性,即往往把理想作为现实加以描写和歌颂,注重内心生活的描写。
2、代表:⑴雨果: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⑵雪莱:①最具代表性佳作是《西风颂》;②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
★雨果名言: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雪莱名言:①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②浅水是喧哗的,深水是沉默的;③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等。
★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其代表作是叙事长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使他“一夜醒来竟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唐璜》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二、现实主义文学
1、特征:关注社会问题,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深入剖析社会生活的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罪恶。
2、代表:⑴巴尔扎克:①自称是法国社会的书记员;②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誓愿:“拿破仑用剑没有办到的,我要用笔来完成”;③《人间喜剧》:由91部小说组成,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
⑵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①罗曼·罗兰称赞此书是“我们时代里最伟大的史书,是近代的《伊利亚特》”。②斯特拉霍夫评价: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⑶易卜生三幕剧《玩偶之家》:写主人公娜拉从爱护丈夫、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最后离家出走,摆脱玩偶地位的自我觉醒过程。曾被比做“妇女解放运动的宣言书”。
★作用:①积极性:从不同侧面真实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状况,对现存的社会弊端和社会秩序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强烈的批判。②局限性:只是指出社会弊端,但并没有指出正确的道路;其所宣扬的自由和幸福只是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幸福,带有明显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三、20世纪的世界文学
1、现代主义文学:⑴特征:强调集中表现自我;手法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于传统。⑵代表:①《老人与海》;围绕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②《等待戈多》:又译做等待果陀,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1969年获诺贝尔奖的评语是:“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
2、亚非拉民族文学:⑴泰戈尔:1913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代表作《故事诗集》《新月集》等。⑵马尔克斯《百年孤独》:①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②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因此成为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评论界称赞它为:“20C用西班牙文写作最杰出的长篇小说之一”,而这部小说所采用的创作手法“魔幻现实主义”至此才广为世人接受。⑶索因卡:1986年成为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非洲人。
★第二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1968年日本的川端康成。2012年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者是莫言,原名管谟业。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20世纪世界文学多元化特点表现:①形式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都得到发展;②内容上:资本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文学都有很大成就;③思想上:手法各异,但反映的思想内容都体现出时代性和多元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文章来源://m.jab88.com/j/10514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