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制定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由歌曲(明月几时有)导入。

展示目标。见知识与能力。

作家、作品

1、解题(关于标题,你知道多少?学生讨论,归纳)

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出猎----词题,表明地点和事件,即从密州出发去打猎。

2、作者简介(关于苏轼,你知道多少?学生讨论,归纳)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政治上不得意。

自主学习。

朗读教学(节奏,重音评价,学生讨论,指导)

⑴学生代表朗读;⑵教师示读;③学生齐读;

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和意思;

聊:暂且狂:狂气卷:席卷

酣:尽兴遣:派遣挽:拉

讲一讲,结合注解理清大意。

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帽,穿上貂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我狩猎,我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用力拉满大弓,射杀天狼为国效力。

合作探究

1、上阕写了什么内容吗?围绕那个词,有什么特点?(探讨)

上阕:描写出猎的盛况(壮观场面),

表现作者的英雄姿态;(雄壮、开阔)(狂)

狂飚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2、下阕抒发了什么情怀?围绕那个词,有什么特点?(探讨)

下阕:抒发期盼像魏尚一样得到重用,

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放)

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M.JAB88.CoM

3、词中用了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呢?

⑴亲射虎,看孙郎:

⑵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③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作用:运用典故,主要突出雄心勃勃、英武豪迈、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4、豪放词的风格(从作品的主人公、主题、情感抒发进行探讨)

《江城子》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宋词的发展看来,在(探讨)范仲淹那首《渔家傲》之后,苏轼这词是豪放词派中一首很值得重视的作品。请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1内容上,突破了晚唐以来儿女情词的局限。词中不但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他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2情感上,直抒胸臆,豪迈昂扬.

3描绘气韵飞动的形象,活灵活现,壮观场面

小结

1、我明白了三个典故的意义:

2、我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我懂得了豪放词的风格:

七、朗读背诵。

八、课堂练习:

1、文中作者表明自己英武的句子是:

2、文中希望得到朝廷信任的句子是:

3、表现作者关怀国家命运,要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的句子是:

4、描写诗人决定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5、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和意思;

聊:狂:卷:

酣:遣:挽:

6、对联欣赏

①“一门父子三词客,千秋文章八大家”如何理解?

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个个才高八斗,被称之为三词客,父子三人又分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②、兄妹咸蛋对。一年端阳,苏东坡见一丫环端上一盘切开了的咸蛋,那冒油的蛋黄勾起他的食欲,正想上前拈块尝尝,但小妹闪身挡在他前面,笑道:“哥哥想吃咸蛋,要请先对个对子。”苏东坡笑道:“吃块咸蛋还要对对子,真麻烦,快快道来。”苏小妹指着咸蛋道:咸蛋切开舟两叶,内藏白玉黄金;苏东坡苦思良久,也未能成对。苏小妹笑道:“那哥哥等到对出下联来再吃吧。”说完便吃起咸蛋来。苏东坡又气有笑,越急越对不出来。转眼,众人已把咸蛋吃了个精光。数日后,苏东坡出外游玩,来到佛印所在庙里的后花园。时值仲秋,一树石榴都熟透了。佛印将几个红红的石榴摘下,顺手掰开二人品尝。苏东坡见状,忽有所悟,急忙告别和尚,赶回家中。一见苏小妹,苏东坡便道:“小妹,快煮咸蛋来!”苏小妹笑道:“只要哥哥对出了下联,小妹亲自煮咸蛋给你吃。”苏东坡一指手中石榴道:石榴打破罐一个,中藏玛瑙珍珠。

九、拓展延伸----欣赏《赤壁怀古》。

相关知识

九年级语文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加强朗读训练,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词意,感悟词情,培养学生读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轼在仕途失意情况下,仍愿为国效力的旷达胸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了解本词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教学难点】学习苏轼在仕途失意情况下,仍愿为国效力的旷达胸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走出自我,胸怀天下,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请学生展示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简单介绍苏轼,教师补充。并且请学生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词。

2.补充本词的创作背景。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朗读全文,要求听准字音、语调、节奏、感情。并思考:本词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1.教师指名一个学生读,其余学生思考:作者在什么情况下出去打猎的?他的心境如何?

(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因此,此时作者的心境舒畅,充满豪迈之情。)

2.文中哪一个字最能概括上片内容?(狂)

3.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狂?

(引导学生从着装、人数、气势方面分析。)

4.用自己的话解释一下鬓微霜,又何妨的含义。

(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赦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找出下阕中两个典故,说说其含义。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思考两首词在表现手法和所表达的感情上有何异同,下节课来分享一下。

五、板书设计

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必须要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品析,体会豪放词的艺术特色

2知人识词,理解苏东坡的思想情怀

导入:

著名作家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苏东坡为什么会令人感到亲切敬佩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苏轼一起来到密州,一起观看他的出猎之旅!

一.读词知境,感知豪放之风

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说: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1初读,读准字音。生读,订正字音。齐读初步感知。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再读,体会风格。(初步感知豪放之风格)

苏轼作此词后,给他的好友鲜于子骏写了一封信:

“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扺(zhí)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词都是通过意象(蕴含寄托了作者情感、情思的物象)来传递感情的,比如柳永的词大都选取轻风、细雨、泪眼、杨柳、晚风、残月等意象,大多是些柔弱的景物,具有阴柔之气。下面我们来看苏轼的这首《江城子》都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物像有什么特点?

如黄、苍、平冈、虎、雕弓、天狼,充满了阳刚之气,字字铿锵有力,具有豪放之感。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从此在词坛开辟了豪放一派。

齐读全词,再次体会这种豪放之感。

3三读,读出韵律。这首词在韵律上有什么特点,找出韵脚:狂、黄、苍、冈、郎、张、霜、妨、唐、望、狼。这些韵脚吐字发音的特点令我们口腔大开,气势雄浑,字字铿锵,读的时候要咬住字音。(自己读读体会一下)

4四读,扺掌跺脚而歌之。作出之后,找来多名山东(关西)大汉,让他们扺掌顿足(拍手跺脚)而歌之,很是壮观,因此苏轼对这首词颇为得意。

让我们也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音韵之美,豪放之风。

过渡:所谓“诗庄词媚”,而苏轼首创了豪放风格的词风,开创了豪放词之先河,可以说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真是令人敬佩!

二.品词入味,品析豪放之风

古诗词往往都有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概括内容的关键性字眼。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阅读时,抓住文眼斟酌字句,可以深刻品味古诗词的内涵。

请判断哪个字最能表达词人当时的豪放之情?狂

核心问题:那么,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词究竟狂在哪里?

①“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穿着打扮抢眼而张扬,牵黄擎苍炫耀装备,好一个行为之狂!

②随从众多(阵容庞大):“千骑卷平冈”。

③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为报倾城随太守”。人们倾城而来万人空巷只为观看太守出猎。能让百姓倾城相随,这是一个怎样的太守啊?

资料链接:苏轼在密州

苏轼到密州任上不久,密州蝗灾四起,盗贼恒生,弃婴遍野;目睹此等惨状,苏轼心急如焚,立即采取积极措施,恤民救灾。他和百姓一道灭蝗虫,铲盗贼,养弃婴,甚至与百姓一道挖野菜,吃苦受贫,共度饥荒,痛苦着百姓的痛苦,快乐着百姓的快乐。

这样的太守,百姓爱戴他,拥护他!所以倾城出动,一心相随,只为他们可敬可爱的太守加油助威,鼓掌喝彩,好一个场面之狂!

④“亲射虎,看孙郎”。

问:孙郎谓谁?你了解孙郎的事迹吗?为什么要比做孙郎?

孙权简历:

19岁继承兄位,成为江东之主

26岁,赢得赤壁之战,建立孙刘联盟。

40岁年自称吴王,建立吴国;

42岁称帝。

自幼文武双全,随父兄征战天下。善骑射,乘马射虎,胆略超群。曹操曾称赞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郎已然成为了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代名词。每一个有志之士心中都有一个孙郎情结。尤其是对于一些壮志难酬的有志之士经常会期盼能像孙郎一样奋发有为,大展宏图。所以孙郎经常出现在失意不得志的文人笔下,豪放词人辛弃疾也多次运用孙权的典故。比如: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明确:孙权雄才大略,年轻有为令曹操都为之叹服。自己这个苏郎是多么期盼自己也能化身为那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孙郎啊,亲射虎,看孙郎,其实词人的期冀和追求是亲射虎,叹苏郎啊!让我们师生合作朗读词句,帮助词人呐喊出他的心声!

师生配合演读: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叹苏郎!亲射虎,叹苏郎,叹苏郎!(众生)

过渡:好一个比拟之狂!这种豪情明为狂,实为痴啊,痴心盼望,痴心地向往,都化作一份痴情,一份痴痴地等待,等待建功立业的机会。在词的下阕中这份痴心和盼望更渐浓郁。

⑤“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正好经历了由杭州通判被贬官为密州太守的人生转折。当英雄老去,建功立业还只是一种向往的时候,这句“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要读出什么样的意味来?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

读: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何日遣冯唐?何日,何日遣冯唐?(读出紧迫之感)

小结:这是词人心中郁积已久的呐喊:一腔报国之志,渴望建功立业忠心热胆!苏轼的这份期待之狂,进取之狂,愤激之狂,令人肃然起敬!

让我们再次扺掌顿足而歌之,体会这种豪情。

(齐读词作,声音洪亮一些,读出这份期待、进取、激愤之狂。最后一句读出回环反复:西北望,射天狼;西北望,射天狼!)

过渡:我们的观猎之旅进行到这儿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份痴痴地狂背后又藏着一份淡淡的忧呢?再次潜入词作的语言,哪个字中隐含着作者的忧伤之情呢?体会这淡淡的忧伤。

三.悟词识人,感悟豪放之风

解忧:老夫聊发少年狂。

讨论:自称“老夫”

其实当时苏轼年纪不老,近四十岁而已,人生正当年,《礼记•曲礼上》

云:“四十曰强,而仕。“强”,指智深力强;“而仕”,指做官为政的好年龄。然而他为什么自称“老夫”?

“聊”的含义。姑且、暂且。一个“聊”字横亘当中,又是何意?

背景链接: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

想有为却不得为,欲有为却不能为,英雄无路,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感啊,你能听出苏轼在高唱“老夫聊发少年狂“之前的那声深沉的叹息吗?如果用一个叹词来表达苏轼的心境,你认为那个叹词更合适?“唉!”所以,他是那样的羡慕古人,有所作为。带着这种忧伤和落寞之情再来读一读这句“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聊”低沉一些缓慢一些。

宦海沉浮的苏轼初到密州时由于思念亡妻,心事淤积就曾经写过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表达自己的忧伤之情。

尘满面,鬓如霜

而这首词中却一扫忧伤,却一反常态这样写道“鬓微霜,又何妨!”体现了此时的苏轼怎样的心境?豪迈(发挥想象,嵌词填空,体会苏轼的豪迈!)

鬓微霜,又何妨!,又何妨!,又何妨!

然而苏轼的可敬就在于他并没有被失意落寞所打到,身处逆境却进取不已,始终以一种乐观、达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境遇,奋发有为。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被排挤出京城,从人间天堂杭州一路辗转来到贫穷萧瑟的密州,每至一处,都勤政爱民,颇有政绩,在杭州和密州期间,为当地的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为百姓所拥戴。

有白发又何妨?年老又何妨?被贬谪又何妨?充满豪情和斗志。身处逆境而进取不已,这就是苏轼。忧伤失意难掩豪情之志实在是可敬可叹!

让我们再次扺掌顿足而歌之,表达对苏轼的敬仰之情!(齐读)

苏轼这位天纵大才,一生凄凉,历典八州,一次比一次偏远,一地比一地艰苦,颠沛流离于大半个中国。可我们很难把这种命系江湖的流浪汉式的生活看做是一种惩处,我们可从从他给朋友李常信中见得一斑。

(集体读)“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笑生死之际。”

屡遭贬谪的苦难,并没有将苏轼打到,反而促就了一颗超脱的豁达之心。

《自题金山小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此时的苏轼已年逾花甲,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回首自己的一生,几起几落,失意坎坷,然而苏轼不会,也不屑在哀愁中沉沦。“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始终以超脱的旷达来取代人生失意的哀愁。难怪林语堂先生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结束语:苏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他最成功的作品,既不是他的词作,也不是他的画轴,而是他自己那美丽、丰富而别有趣味的人生,希望课下同学们去阅读苏轼的诗文,走进他不寻常的人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0005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