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老师在新授课程时,一般会准备教案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八课: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研究: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在此文中,作者以小屋作比,对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又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对人的爱与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安放自身。作者在阐述这些事理时,思辨色彩较为浓厚,如何让工科专业的中职学生明白精神丰富对于人生的意义;如何让学生们在饱含浓郁文采的字句中体会到:情感、事业、精神应融为一体,才能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教学中最终明白课文的主题意思。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正音明义。

(1)生字注音

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huī)下广袤(mào)

赘(zhuì)余窗棂(líng)坍(tān)塌要诀(jué)困厄(è)

襟(jīn)怀灼(zhuó)晃自惭形秽(huì)憎恶(zēngwù)

俯拾即(jí)是驰骋(chěng)

(2)词语解释。

1.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2.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3.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4.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5.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6.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7.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8.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9.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10.坍塌:崩塌。

11.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二)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7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9——13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A.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B.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C.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2.第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自然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5.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6.概括第18、19自然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五、主题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六、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4.文笔细腻。

七、拓展训练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八、作业布置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九,相关文章阅读

造心

毕淑敏

蜜蜂会造蜂巢。蚂蚁会造蚁穴。人会造房屋、机器,造美丽的艺术品和动听的歌。但是,对于我们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自己的心,谁是它的建造者?

孔雀绚丽的羽毛,是大自然物竞天择造出的。白杨笔直刺向碧宇,是密集的群体和高远的阳光造出的。清香的花草和缤纷的落英,是植物吸引异性繁衍后代的本能造出的。卓尔不群坚韧顽强的性格,是秉赋的优异和生活的历练造出的。

我们的心,是长久地不知不觉地以自己的双手,塑造而成的。

造心先得有材料。有的心是用钢铁造的,沉黑无比。有的心是用冰雪造的,高洁酷寒。有的心是用丝绸造的,柔滑飘逸。有的心是用玻璃造的,晶莹脆薄。有的心是用竹子造的,锋利多刺。有的心是用木头造的,安稳麻木。有的心是用红土造的,粗糙朴素。有的心是用黄连造的,苦楚不堪。有的心是用垃圾造的,面目可憎。有的心是用谎言造的,百孔千疮。有的心是用尸骸造的,腐恶熏天。有的心是用眼镜蛇唾液造的,剧毒凶残。

造心要有手艺。一只灵巧的心,缝制得如同金丝荷包。一罐古朴的心,淳厚得好似百年老酒。一枚机敏的心,感应快捷电光石火。一颗潦草的心,门可罗雀疏可走马。一滩胡乱堆就的心,乏善可陈杂乱无章。一片编织荆棘的心,暗设机关处处陷阱。一道半是细腻半是马虎的心,好似白蚁蛀咬的断堤。一朵绣花枕头内里虚空的心,是假冒伪劣心界的水货。

造心需要时间。少则一分一秒,多则一世一生。片刻而成的大智大勇之心,未必就不玲珑。久拖不绝的谨小慎微之心,未必就很精致。有的人,小小年纪,就竣工一颗完整坚实之心。有的人,须发皆白,还在心的地基挖土打桩。有的人,半途而废不了了之,把半成品的心扔在荒野。有的人,成百里半九十,丢下不曾结尾的工程。有的人,精雕细刻一辈子,临终还在打磨心的剔透。有的人,粗制滥造一辈子,人未远行,心已灶冷坑灰。

心的边疆,可以造得很大很大。像延展性最好的金箔,铺设整个宇宙,把日月包涵。没有一片乌云,可以覆盖心灵辽阔的疆域。没有哪次地震火山,可以彻底颠覆心灵的宏伟建筑。没有任何风暴,可以冻结心灵深处喷涌的温泉。没有某种天灾人祸,可以在秋天,让心的田野颗粒无收。

心的规模,也可能缩得很小很小,只能容纳一个家,一个人,一粒芝麻,一滴病毒。一丝雨,就把它淹没了。一缕风,就把它粉碎了。一句谎言,就让它痛不欲生。一个阴谋,就置它万劫不复。

心可以很硬,超过人世间已知的任何一款金属。心可以很软,如泣如诉如绢如帛。心可以很韧,千百次的折损委屈,依旧平整如初。心可以很脆,一个不小心,顿时香消玉碎。

造心的时候,可以有很多讲究和设计。

比如预埋下一处心灵的生长点,像一株植物,具有自动修复、自我养护的神奇功能。心受了创伤,它会挺身而出,引导心的休养生息,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心整旧如新。

比如高高竖起心灵的避雷针,以便在危急时刻,将毁灭性的灾难导入地下,耐心等待雨过天晴。

比如添加防震防爆的性能,在心灵遭受短时间高强度的残酷打击下,举重若轻,镇定地维持蓬勃稳定。

比如……

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因为人生有太多的压榨和当头一击,会与独行的心灵,在暗夜狭路相逢。如果没有精心的特别设计,简陋的心,很易横遭伤害一蹶不振,也许从此破罐破摔,再无生机。没有自我康复本领的心灵,是不设防的大门。一汪小伤,便漏尽全身膏血。一星火药,便烧毁绵延的城堡。

心为血之海,那里汇聚着每个人的品格智慧精力情操,心的质量就是人的质量。有一颗仁慈之心,会爱世界爱人爱生活,爱自身也爱大家。有一颗自强之心,会勤学苦练百折不挠,宠辱不惊大智若愚。有一颗尊严之心,会珍惜自然善待万物。有一颗流量充沛羽翼丰满的心,会乘上幻想的航天飞机,抚摸月亮的肩膀。

造心是一项艰难漫长的工程,工期也许耗时一生。通常是母亲的手,在最初心灵的模型上,留下永不消退的指纹。所以普天下为人父母者,要珍视这一份特别庄重的义务与责任。

当以我手塑我心的时候,一定要找好样板,郑重设计,万不可草率行事。造心当然免不了失败,也很可能会推倒重来。不必气馁,但也不可过于大意。因为心灵的本质,是一种缓慢而精细的物体,太多的揉搓,会破坏它的灵性与感动。

造好的心,如同造好的船。当它下水远航时,蓝天在头上飘荡,海鸥在前面飞翔,那是一个神圣的时刻。会有台风,会有巨涛。但一颗美好的心,即使巨轮沉没,它的颗粒也会在海浪中,无畏而快乐地燃烧。

延伸阅读

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对教案课件的工作进行一个详细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更顺利!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

教学研究: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在此文中,作者以小屋作比,对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又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对人的爱与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安放自身。作者在阐述这些事理时,思辨色彩较为浓厚,如何让工科专业的中职学生明白精神丰富对于人生的意义;如何让学生们在饱含浓郁文采的字句中体会到:情感、事业、精神应融为一体,才能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这些都需要老师悉心引导,学生在老师的启发教学中最终明白课文的主题意思。

教学课时

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体会得到的。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作者简介

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三、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正音明义。

(1)生字注音

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hu)下广袤(mào)

赘(zhuì)余窗棂(líng)坍(tn)塌要诀(jué)困厄(è)

襟(jn)怀灼(zhuó)晃自惭形秽(huì)憎恶(zngwù)

俯拾即(jí)是驰骋(chng)

(2)词语解释。

1.自惭形秽:“惭”,惭愧;“形秽”,容貌丑,形象不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2.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3.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4.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5.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6.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僵死。比喻兄弟相爱相助,患难与共。后用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7.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8.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9.驰骋:骑马奔跑,奔驰。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10.坍塌:崩塌。

11.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二)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思路。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7自然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9——13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自然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18——19自然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作者说的是哪三间精神的小屋呢?

A.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

B.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

C.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2.第1——6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有什么关联?

第1——3自然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自然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4.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5.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6.概括第18、19自然段的内容:

总结全文,指出建立精神栖息地是我们的义务和权利,提出扩大精神空间的建议。

五、主题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六、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

2.构思新颖独特。

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

4.文笔细腻。

七、拓展训练

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

八、作业布置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感悟,试以“我的精神小屋”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九,相关文章阅读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辅导资料: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辅导资料:精神的三间小屋”,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辅导资料:精神的三间小屋

整体阅读:

1.着眼中间,瞻前顾后,把握行文思路

(1)思考1—6自然段的内容以及与后文写的精神的三间小屋的关联;

(2)明确中间段落部分讲具体的三间精神的小屋的内涵;

(3)概括最后两段的内容,明确总结全文的性质。

2.感悟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胸怀

例如:第一间精神小屋: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从中也体现了作者深广的胸怀。

3.针对关键语句,展开联想,反思内化

例如:第二间小屋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文中:“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是颇为耐人寻味的一句话,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

总结升华:

1.总结本文的表达和主题

这是一篇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2.品味写作特点

(1)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2)构思新颖独特。(3)语言朴实,意蕴深厚。(4)文笔细腻。

九年级语文上册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新人教版


每个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是教案课件,大家在仔细规划教案课件。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规范的完成工作!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语文上册9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案新人教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精神的三间小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宽宥、游弋”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其给予的生活启示。
2.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
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我们生活的世界,按常规来看,可以被称之为三维空间。空间如此广阔,时间如此漫长,不是我们这些弱小的生命体能够完全体会到的。但是,我们人类除了拥有空间感之外,还拥有精神,它能够穿越一切空间和时间,造就一种永恒的力量。那么,人的精神是如何发挥这种作用的呢?那就必须要给人的精神活动以空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毕淑敏(1952—),女,国家一级作家。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毕淑敏17岁便来到海拔5000米的西藏阿里当兵,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1980年转业回北京。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女心理师》等。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宽宥(yòu)游弋(yì)轻觑(qù)麾(huī)下广袤(mào)赘(zhuì)余
窗棂(líng)坍(tān)塌要诀(jué)困厄(è)襟(jīn)怀灼(zhuó)晃
自惭形秽(huì)憎恶(zēngwù)俯拾即(jí)是驰骋(chěng)
(2)词语释义
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不知所措: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遭受困窘或处境为难时心神慌乱。
林林总总:林林,众多的样子;总总,众多而杂乱的样子。形容杂乱众多。
俯拾即是:俯,低头,弯腰;即,就。只要低下头来捡取,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
鸠占鹊巢:斑鸠占据喜鹊的巢。比喻强者欺凌弱者,获得现成的东西。
李代桃僵:意思是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帮助,后借指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襟怀:胸襟、胸怀;心胸。
广袤:土地的面积。东西的宽度为广,南北的长度为袤。
驰骋: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
坍塌:倒塌,崩塌。
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三、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课文标题说的是哪三间精神小屋?
答案示例:第一间小屋盛着我们的爱与恨。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
2.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第1—6段)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
第二部分(第7—17段)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
第一层(第7—8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
第二层(第9—13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
第三层(第14—17段)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
第三部分(第18—19段)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第1—6段的内容,和后文写的三间精神小屋有什么关系?
答案示例:第1—3段:是全文的引子,表达了作者对两句名言的感慨与思考。引出对精神空间的理解。
第4—6自然段:由身体活动的空间引出对人心灵活动的空间的思考。
(2)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答案示例: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几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
(3)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答案示例: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
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事业?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首先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
其次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
最后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精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
(4)第三间小屋,安放我们自身,作者是怎样描述的?
答案示例: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
理解本段的重难点是“自身”,如何理解文中“自己的思维”“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意见”?
通过举例分析说明这里的“自身”不单指人的个体生命,更是指向这个个体生命所具有的特立独行的人文精神。它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更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5)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
答案示例: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受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渐渐,有的人就被这个信息社会所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作为当代学生,我们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应该思考如下问题:有没有给自己的心灵存放适当的空间?对于我们在课内课外吸收的信息有没有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判断?有没有用自己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6)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
答案示例: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爱和所憎恨的,才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
2.写法探究
本文有怎样的写作特色?
答案示例:①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②构思新颖独特。
3.主题理解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示例:这是一篇集议论、描写、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
四、课堂小结
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几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六、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9734.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