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雷电颂》
课题
雷电颂
执教:蔡合良
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
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语言所包含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在我的想象中,一直有着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他,便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么,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的屈原又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
激发学生情趣,引入新课。
整
体
感
悟
1、请同学们讲述你们查找资料后所了解的屈原、郭沫若及《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大致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明确: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用楚辞的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了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怀王联齐抗秦,后来遭*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进步文化界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既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屈原》写于1942年1月,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军民,掀起反共高
2、播放《雷电颂》的朗诵带。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
3、你觉得本文在气势上有何特点?
4、模仿朗读:根据刚刚所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自由朗读全文。
5、与以往的课文相比,这篇课文在形式在有什么特点?
6、结合课文背景,根据你的理解,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的内容可分为两个大的方面。
第一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学生速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回答。
学生间互相评价,互相示范,进行朗读比赛
在图片、音乐、文字三者有机结合下,使学生沉浸入审美的意境。
品
味
语
言
1、跳读精读:讨论:《雷电颂》既然是屈原的内心独白,那么我们就能够从这些话中读出屈原的内心世界。请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或段落,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这里写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情感。
2、概括:通过前边的朗读及对屈原内心情感的分析,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3、在前面的朗读中,我们还发现,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它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以什么特别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
4、讨论:《雷电颂》这段独白激情澎湃,气势雄浑,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学生思考回答课题,讨论探究合作。朗读。找出对塑雪罗汉的生动描写的词语,
使学生既动口又动脑。理解课文,体会情感。体味屈原形象。)
语文
实践:
1举办班级朗诵会。同学们自行选取《雷电颂》中的片段进行朗诵,优胜者给予奖励。
2有兴趣的同学还可结合《屈原》的剧情,进行话剧表演。
互相评价,互相示范,进行朗读比赛
巩固,加深理解课文。
板书设计
屈原: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
教学后记: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雷电颂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电颂教学设计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电颂》导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雷电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联系背景资料,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学习屈原爱国爱民的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联系背景资料,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1、作者、人物介绍:
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战国时期出国人。用楚辞形式写了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离骚》。因看透秦国吞并六国的野心,力劝楚王联齐抗秦,后来遭奸人陷害,罢官放逐,但仍心系祖国。楚国被攻占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郭沫若:现代著名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和时代的责任,又从往昔的历史回顾中汲取着斗争的力量与澎湃的诗情。
2、戏剧知识介绍
1)戏剧的概念: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2)戏剧的种类:
从表演形式上,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广播剧、电视剧、街头剧、活报剧等;
从作品内容的性质上,可分悲剧、喜剧、正剧等;
从故事情节上,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等。
从时代分,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3)戏剧的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4)戏剧的基本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2)、矛盾冲突要尖锐集中(3)、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5)戏剧的文学部分,通称为剧本,是文学的一大类别,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
3、了解剧情和背景
时间是在午夜已经过去,黎明尚未到来的时候。靳尚前来布置和催促郑詹尹立即执行南后毒死屈原、纵火焚尸的密令。地点是东皇太一庙正殿,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和令人窒息的气氛。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4、关于《雷电颂》的舞台说明(正文前小字部分)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
【学法建议】指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
一、预学思考
1、掌握下面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睥睨()污秽()犀利()迸射()播弄()虐待()雷霆()拖泥带水伫立咆哮稽首()驰骋()诡谲()占筮()潸然()鞭挞()
2、解释词语
睥睨:播弄:鞭挞:
3、阅读舞台说明,说说舞台上的屈原是个怎样的形象?
二、合作学习
1、朗读课文(自由朗读、指名朗读,齐读)。
2、与以往的课文相比,本文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3、读了这篇课文之后你知道了屈原的内心都想了哪些事物?饱含了屈原怎样的思想感情?
4、作者想借屈原之口来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学表现手法呢?
三、检测反馈背诵前六段
四、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悲壮、慷慨、激昂的抒情独白。屈原召唤着风暴雷电等雄伟的自然力量,他与风暴雷电已完全融为一体!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屈原是正义和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7课
文章来源://m.jab88.com/j/99337.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