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4、本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

可爱的校园

一、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三、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1、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5、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四、教学反思

学生对数学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再加上原有的基础,对1—10的数的“数数”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完成。但是,由于课堂常规的影响,学生的观察、说话、倾听的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第二课时

快乐的家园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3、练习

(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3)选同样的数。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4、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玩具

一、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二、教学流程设计:

1、数一数,说一说。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小组交流,你数出什么?是怎样数的?

(3)全班反馈。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些哪个?

(1)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2)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3、实践练习

(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4、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四课时

小猫钓鱼

一、教学目标:

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二、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三、教学流程设计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五课时

文具

一、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二、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三、教学流程设计:

1、找朋友

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

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再连一连

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全班交流。

2、活动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3、写一写

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学写6,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

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

4、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5、练一练

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五、教学反思

数文具这个环节,学生虽然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但是由于秩序教乱,学习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写数,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的写出数,有写同学在8书写的时候,顺序不是很对!

第二单元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动物乐园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2~3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点评:让学生在互相启迪过程中感知认识,完善认识,并感受到如何评价自己、评价他人和倾听他人意见。在看、数、听、说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信息、收集信息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化。课堂成了学生探索与交流、自由表达观点、实现心灵放飞的舞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情感。)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点评:在整个练习过程中,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官,看、猜、想、说、验,让学生主动探索,集体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同时渗透估计的意识,使学生在相互启发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有益于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

高矮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二、教学流程设计: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5、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三、教学反思:学生对高矮和长短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上课的效果比较明显,比较小兔这一环节容易出错。

轻重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二、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

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

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三、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内容:有几枝铅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加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设计:

一、有几枝铅笔(学生摆)一共几个人。

1、先让学生观察表演,2人小朋友,又来3个小朋友,一个几个小朋友?

2、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3、说一说,摆的意义。

4、认识加号

2+3=5

二、摆一摆,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三、实践应用

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

2、第1题,学生自己计算后核对。

3、先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

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5、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教学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有几辆车

教学要求: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地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难点:、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流程设计:

1、情景创设

(1)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3+2=52+3=5

2、自主探究,得出规律

(1)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直观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摆一摆

让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摆一摆。

说一说,对着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般交流。

得出加法交换律。

3、实践巩固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试一试,

独立提出问题。

全班交流解题。

(2)第一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再进行练习。

(3)第2、3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4)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我排成第几个?

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同桌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情况,全班反馈。

(5)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独立观察,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内容:摘果子

教学要求:

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分果子情景创设,

(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

(2)说一说,分的过程。

(3)得出算式5-2=3

3、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

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教学内容:小猫吃鱼P28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开放题的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连环画做题

(1)生独立做题。

(2)说说4幅图的意思,理解被减数是怎样在变化的。

三、练习巩固

1、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开放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练习一P30

教学要求: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

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教学内容:猜数游戏P32

教学要求: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豆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扩展阅读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跳绳P34

教学要求: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

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

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教学内容:可爱的企鹅P36

教学要求: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

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教学内容:练习二P38

教学要求:

1、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教学内容:分苹果P40

教学要求: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9、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教学内容:操场上P42

教学要求: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一说“都坐下的,还有()把椅子空着。”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教学内容:乘车P45

教学要求:

1、初步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2、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观察说说图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

二、学习讨论

1、模拟上、下车的游戏。

2、独立填写书上的空格。

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连加、连减混合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三、试一试

1、看清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小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四、练一练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生独立完成。

3、看图。

(1)数出△、○、□各有几个

(2)比一比谁比谁多(少)几个?

(3)填一填。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2)集体讨论、反馈。

教学内容:练习三(P46-4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集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明白算理。

教学准备:1-10数学卡片、算式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教学

一、第1题教学

今天,动物园来了很多小客人,他们都想找一个好朋友,可是却没能找到。让我们班这些聪明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忙找一找。

分给10个人动物头饰,一张数字卡片。

要求:

1、找出的好朋友必须是两个数合起来组成10。

2、边唱《找朋友》边做。

3、汇报:________的好朋友是_________

二、第2题教学

解放军叔叔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打靶的本领。

看第2题,明确题意。

独立完成,校对

三、第3题教学

1、整体估计是黑棋子多,还是白棋子多。

2、数一数每种棋子的数量。

3、进行比较:_______比______多_______。

_______比______少_______。

4、完成练习,校对。

四、第4题教学

1、看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

五、第5题教学

老师看时间,要求在2分时间内完成。

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六、第6题教学1、分小组模拟比赛。2、小结评议。

七、教学游戏:

理解8的组成:你出6,我出2。你出(),我出()。

八、回顾总结。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课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

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教学内容:大家来锻炼

教学目标:

1、借助“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2、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校园的美丽与可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观察校园,身边的事物。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动。

2、想一想从中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新课教学

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2、进行独立思考。

3、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各种教学问题。

4、自己解决问题。

5、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6、提出问题给予评价。

7、适当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找一找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并尝试解答。

四、分类

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水彩笔、各种学具

教学方法: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整理房间

1、出示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2、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房间?

3、根据你的想法自己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

4、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

二、巩固练习

1、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1)学生自己观察,明确题意;

(2)独立完成;

(3)评析。

2、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1)明确题意:

看看第2题图上有什么,可不可以给它分类。

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2)完成练习

3、分一分

(1)看题目:

说图上有些什么,按照什么要求给它分类。

(2)分一分,归归类。

(3)校对,评议:

玩具:⑵⑸⑿

文具:⑶⑷⑹⑺⑼

服装鞋帽:⑴⑻⑽⑾

三、实践活动

自己整理自己住的房间,回来交流整理的方法。

看谁最爱劳动!

教学内容: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思想及其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按照确定好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学习用具,几何图形。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教学。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让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

组织讨论:说一说是怎样整理的,

2、让学生看一看教科书的图。

说一说这两个小朋友怎样整理的。

3、小结:

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是一样的,在不同标准下呈现多样性。

二、练一练。

1、分一分,说一说。

(1)怎么分?说标准。

可以按年龄分类,按性别分类。

(2)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按颜色分类,按样式分类,按样式和颜色分类。

(3)图上有什么,怎么分?

可以分成机动车和非动车两类:大车、小车、自行车三类,按分配个数分成三类。

2、看一看,可以怎样分。

(1)图上画着什么,可以怎么分。

(2)汇报,交流:可以按大小分类,按形状分类。

3、想一想有哪几种分法。

看图,可以怎样分。

按大小分类,按颜色分类,按用途分类。

三、小结,实践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2、实践活动。

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

五位置与顺序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教学内容: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3”,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内容: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教学内容: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各题。2、分析、评议。

教学内容: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六、认识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长方形、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像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单元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单元教学建议:

1、教学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自己的活动,增加其感性认识,逐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是在识别层面上进行数学活动,而非表述几何体的特征。

2、评价学生识别几何体及名称,评价环境是学生生活实际的引入,考察对几何体的理解。

3、考察方位,位置关系。

教学时间:2教时。

6.1物体分类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课后评析:

6.2你说我摆月日

教学目的: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把简单的数学问题用游戏放之于现实情境中应用。

课前准备:一些简单的几何体。

教学方法:以问题情景为中心,引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学习。

一、问题情境

师: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我们来研究一下它们的数学问题。

研究一下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分组讨论)

二、建立模型

1、分组研究讨论。

学习要求:(1)讨论这些物体摆放的不同。

(2)准备向全班同学介绍你们的研究结果。

2、汇报交流,初构模型。

师:物体间位置可以用上下左右来分析,在小组中交流、汇总的基础上讨论出结果,明确空间关系。全班确定一下其空间位置关系。

3、情境迁移,再构模型。

情境呈现:几个几何体积木。

你说我摆,同桌互相进行游戏,随着空间位置关系确立,其积木的个数可以随之增加,说和摆的身份可以变化。

三、解释应用

1、说一说,写一写。

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正方体(正),圆柱(圆),球体(球)。再同桌互说,并用单个汉字写下来。再用空间位置关系来说。(其形状只要大致正确即可)

2、看一看,填一填。

让学生自主完成。

3、摸一摸,说一说。

这是一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把操作活动与表达结合起来,可以是学生摸一个物体并说出它的名称,也可以先结合名称再支摸出相应的物体,这一活动可以分组进行。

4、看一看,数一数。

对本题的解答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搭积木的方法先协助解答。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第六单元加减法(二)

单元知识目标:

1、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

2、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3、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

单元知识技能目标:(相对应)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位置。

2、认识><=的含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的数大小。

3、能说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含义。

4、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5、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单元教学建议:

1、创设生动活泼的活动情境。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倡导多样化算法。

3、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应用知识。

4、用多种练习方式,激发学生产生兴趣。

5、尊重学生个性差异,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单元时间:15课时。

6.1捆小捧月日

教学目的: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填写算式。

3、在教学中渗透数的顺序,并进行社会秩序教育。

4、学会与人合作,体会计算的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数的概念

教学准备:每组一个数位计数器及40-50根小棒等。

教学方法:抓问题,用多种游戏,把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寻找关键问题

1、数学课研究数学问题,一些小棒会有什么数学问题。

(每张桌子发40-50根小棒,玩小棒时间为3-5分钟)

2、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目的:练习20以内数的顺序,也可以在玩小棒中发现十根捆一捆)

3、游戏,看谁的手小巧。

老师报数,学生用棒子表示,讨论:快的同学的诀窍。

出示:十根可以捆一捆。

再进行游戏,让学生习惯中把1捆当作10根用。

4、完成:

()个一()个十

试一试,在计数器拔出10

个位只有几颗珠子,怎么办?(10个一是1个10)

在个位拔上一颗珠子,表示1个十,也表示10个一。

二、自主合作,解决数位顺序。

在解决了10是1个十也是10个一后,还能过度试一试在计数器上表示。接下来就是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数位,组成和算式结合,理解11-20各数。

1、11-20各数在计数器上怎么表示呢?

问题提出后,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并加以解决,并结合P68的图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现生生互动。

(这儿注意11-20的表达多样,只要求至少一样,方法选择,方法应用应由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来确定。)

2、1个十,1个一是1110+1=11

10和11,十位上是1,没有变,个位由0变成1,就是11。

3、15、19、20的数位可重点检查。

(20的数位可由10-20,也可19-20来描述。)

4、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不一样,数也不一样,十位上1表示1个十,个位上1表示1个一。

5、练习:(口算)

10+910+810+710+610+5

10+410+39+108+107+10

6+105+104+103+10

二、实践应用,实现知识延伸

1、寻找粗心丢失的数。

游戏报数。(报数时丢一些中间数)

2、开火车顺数

游戏:数数(顺数和倒数)

3、拔珠游戏(师生――生生)

报数13,拔13并写出13,同时说13的含义,还可画珠。

4、P691-6自己完成。

四、课外实践,拓展知识应用。

1、完成10-20各数数位图及小棒图。

2、和父母互说10-20各数组成。

课后评析:

课后评析:

6.2搭积木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2、通过情境,使学生感受教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用数位意识。

3、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由搭积木来体会加减含义,进一步巩固数位关系。

教学准备:每组20块规则积木,碰碰车的给条。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与个人思考相结合,抓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步骤:

一、由境生疑,引发学习兴趣

教学时先让学生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玩积木,两人20块积木,学生最想玩的是积木增减游戏,可以用石头剪子布或其它方法,让学生尽情玩,一边玩一边说“再放_块或拿走_块”。

1、你在玩积木时发现什么数学问题?

在初次玩时学生是地目的的,生活的搬造,有问题后学生才发现其中也有数学问题。

再放_块多+

拿走_块少-

2、根据发现,自己再玩积木。

第二次玩积木是学生对加减认识的巩固,但对其计算能力及技巧是己知的再逞现,而其中的对手进步是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二、由疑得技,获得计算能力

1、14+5=_17-6=_

你怎么算的?

有了两次合作机会,这次有学生思考更能有独特见解。

例:(1)14+5=19

再拔5颗

(2)14+5=19

(3)14+5=19

1个十,4个一,+5个一=1个十,9个一=19

2、比一比谁算得快。

19-713+516-315+314+4

12+65+1316-415+417-5

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6至8个/分钟。

3、游戏:碰碰车(小组内活动)

A、每小组选其中一组进行游戏。

B、每小组各组成员写一数字再组成游戏。(这次游戏由于自写数字会出现两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加减,可由小组研究获得,也可老师告知。)

三、实践应用,实现课内外延伸

1、今天小技巧:

今天的计算,只和个位有关,和十位无关。

自编加减20道,看看符合这节课要求。

要求:(1)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2)加减时不进位,不退位。

(3)可在小组中评价,通过。

2、课内作业P71

其中第3道题既是顺序的训练,又是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仔细写作业的习惯,应自主完成再集中反馈。

3、课外作业

制作计算卡

1、2、3后是0-9

是各数加减两张

课后评析: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1


第一单元亲情
礼物
一、教材分析:
《礼物》是北师大新世纪版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课文,描写了小作者去年和今年收到家人送给自己的礼物,从中学会了知识、懂得了道理。本文以诗歌的形式,语言浅显、易懂、琅琅上口,有浓郁的生活息,贴近学生生活,适宜朗读、积累和练笔。
二、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能够掌握一定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三年级上册注重了读书与练笔并行,学习使用优美的句子,变文本语言为中心语言,促感悟之情为笔下之情。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在呼唤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本教学设计以这一理念为指导,注重学生读的实践,用丰富多彩的方式,巧妙地引导学生品读、赏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感悟。另外,在本教学设计中,围绕“亲情”这个主题,通过扩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亲情”的感悟和理解,从而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注意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思维训练,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
3、懂得礼物的含义,使学生知道感恩,了解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体会亲情的可贵。
4、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下来。
五、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认识生字9个。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亲人的关爱和期待。
仿照课文前四段写一段话。
七、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八、教学时间:2课时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礼物吗?谁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你在什么时候收到过亲人送的什么礼物?(学生交流)
2、师小结:当你过生日时,当你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家人都会满怀关爱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礼物。这些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我们的学习小伙伴冬冬也和你们一样,收到过很多亲人的礼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题目就是《礼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礼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正确流利,困难的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互评,然后再读课文。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全班同学听听。
(三)、再读课文,初步体验。
1、默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分小组合作解决,筛选出难解之疑。
3、小组汇报学习结果。
(四)、品读课文,体会发现。
1、读一读:
(1)自由读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2)小组朗读,并派代表在班上读。
(3)班级赛读,评选班级“朗读能手”。
2、说一说:
(1)“小小的礼物,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亲人期盼什么?你能替小作者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送上几句祝福的话吗?
(2)为什么把寄托着亲人的关爱和期盼的礼物比喻成“春雨绵绵”,不比喻成夏雨或秋雨呢?
(3)、让我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亲人的关爱之情。
(4)你觉得家人对你还会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励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评选“背诵能手”。
(五)、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师:人们常说:“礼轻情意重。”小小的礼物寄托着厚重的情意。请你回忆亲人们平日里对你的关爱,回忆收到过的礼物,想想有什么感受?
2、师生交流。
3、让我们仿照课文1—4自然段作诗。
4、自己练说,小组内说,指名说,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自由作诗。
6、评选班级“小诗人”。
(六)、作业超市,自主选择。
任选以下两项作业内容,独立完成。
1、摘抄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读一读,背一背诗歌。
3、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交流资料。
交流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三、学习生字。
1、学习生字(教师重点指导:博、套、绵、)
2、抄写文中好词(7页抄一抄)
3、选用抄下的好词造句。
四、指导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横中线上的笔画
2、写字。注意把字写端正。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3遍。
2、背收集的有关亲情的文章或诗句。

平分生命
教材分析:
《平分生命》一文记叙了一个年仅10岁的男孩当得知与自己相依为命的妹妹急需输血而医院却缺少血液时勇敢地献出了自己的鲜血并要与妹妹平分生命的感人故事,赞扬了男孩的勇敢,表达了浓浓的兄妹亲情。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感受亲情的可贵与伟大。
教学要求:
1、认识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读懂课文,体会男孩的勇敢,感受兄妹深情,使学生产生对亲情的向往。
3、找出文中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思想时的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部分句子。
教学重点:
体会亲情。
教学难点:
体会当时男孩的心情变化,并将体会说出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好!现在我们先聊一个数学话题,能告诉老师什么叫平分吗?(板书《平分生命》)
2、师:平分生命又是什么意思?面对这个课题,你肯定会有很多疑问,你想知道什么?
3、师:是啊!在这茫茫的人海中,令我们感动的事很多很多,里面包含的有浓浓的亲情,有温馨的友情……今天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学习《平分生命》这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明白的画出来。
交流不明白的地方。
指导名读文,思考:小男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评价读文情况,再交流问题。
(三)细读课文,领会中心。
1默读课文,找出表现男孩勇敢的句子并画下来,并想想为什么?
2教师提出发言时的注意事项。
3全班交流,读句子,谈感受。
4再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
5品读描写男孩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7-8页的读一读,初步体会这些语句在表达文章中心意思时的作用。
6学习第7页比一比。
①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读后先说一说这几个词的意思)
②把这些词语分别放在语境中体会用法。
(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现在,你对生命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
(五)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选择其中一项完成:
请把你学习这课的感受写在读书笔记上。
收集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畅谈所得,交流资料。
1、上节课大家的收获一定很多,愿意和我们一起分享吗?(交流各自的所得)
2、学生交流感动自己的有关亲情的故事。
(二)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自学生字,找出难记的字小组内独立解决。
3、师重点和学生学习易错生字:降、瞬、承。(可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
4、书写生字。(正确、美观)
(三)积累好词,背下佳句。
1、在积累本上摘抄本课好词。7页抄一抄以及学生自己的词语。
2、“金钥匙”指点:把最感动自己的句子,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句子,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都可以抄下来。
(四)、作业超市,自由选择。
1和2自选一题,3必做。
1、选用学过的词语编写一段话。
2、帮家长做家务。
3、抄写词语3遍。
妈妈的葡萄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狐狸妈妈为小狐狸出外寻找食物,被猎人追赶,在危难之际大声呼喊让小狐狸逃走。几年之后,长大的小狐狸回到原来的住处,发现自己住过的山洞附近的一棵树下长着葡萄。他明白了是妈妈的葡萄,懂得课妈妈的爱。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能正确读写本课的8个生字及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初步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进行思、说、读的训练。
4、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兴趣。
教学重点:
从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1、体会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感受母爱的伟大。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一首儿歌《妈妈的爱》,哪个同学还记得?(指名背诵,给以表扬)
2、有一只小狐狸肚子饿了,呜呜地哭着向妈妈要吃的,狐狸妈妈会怎么做呢?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阅读情况
a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朗读情况,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b指名复述课文大意
3、师总结并板书:妈妈爱小狐狸
三、讲读课文
1、默读(1-6)自然段,同学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指名回答
2、从这部分课文你读懂了什么?(妈妈很爱小狐狸)
3、从哪儿能看出妈妈很爱小狐狸?请同学们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a“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狐狸妈妈终于来到了长着葡萄的村庄。”
谁能读出路途的遥远,妈妈的劳累?指名学生有感情的读
老师仿佛看到了妈妈不顾劳累去为孩子找吃的。当时妈妈走了这么远的路,那回来的时候怎样?
b“翻过一座山,翻过两座山,又翻过第三座山,家就在眼前了,她听到小狐狸呜呜的哭声了。狐狸妈妈实在跑步动了,把葡萄放在一棵树下,打算歇一会儿。”
“实在跑步动了”妈妈多爱自己的孩子呀!
师领读,指名读。读到这里你想说什么?
c“呜——危险!快逃呀!”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想象狐狸妈妈当时的处境。指名读
4、联系上下文体会,为什么妈妈不直接带着小狐狸逃走呢?
“实在跑步动了”让孩子“快逃呀!”
猎狗越来越近,妈妈让孩子快逃应该怎么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
5、想一下猎狗怎样追?妈妈会怎样?
你们希望有什么样的结局?不希望有什么样的结局?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6、师小结:在紧急的时刻,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孩子,这就是母爱的伟大。
7、谁能带着感情再次读1—6自然段?请同学们认真听,看是否读出了妈妈对小狐狸的爱。
8、听到呼喊声后,小狐狸逃走了,后来在山洞附近的书下发现了一棵葡萄,想一想葡萄是从哪儿来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寻找答案)
9、小狐狸明白了葡萄是从哪儿来的,他还明白了什么?
“小狐狸放开嗓子”喊道:“妈妈,谢谢你!”应该怎么读?用什么样地感情读?
齐读最后一段。
四、活读练笔
1、也许妈妈还活着,它们还会重逢,也许妈妈已经不在了,也许故事还没有结束,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开去:
“如果妈妈还活着……”
“如果妈妈已经死了……”
2、学生练笔
3、组织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课文故事。想象狐狸妈妈被猎人追赶时的情景,体会妈妈对孩子无私的爱。
二、继续交流上节课的续写。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摘、嗓”。
摘:注意右边不要写成“商”
嗓:左上不边的三个“又”要小
(3)比较组词
狐()理()饿()摘()棵()
孤()狸()鹅()滴()颗()
(4)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

语文天地一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辨析词义中,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提高自己的习作水平。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比一比,辨一辨。
辨一辨:同桌说说这些字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比一比:比较下面的字有什么异同。
(礼——扎,博——搏,幼——幻,幸——辛,敢——取)
读一读。(全班齐读)
抄一抄。(把词语抄一遍)
抄一抄,说一说。
读一读。(全班齐读词语)
造一造:用每个词语造句话。(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说一说:谁能说出“关爱、犹豫、相依为命、不知不觉、期盼”的近义词?
抄一抄:从课文中摘抄一些优美的词语。
比一比,写一写。
比一比:比比这些词语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写一写:你能再写出几个意思相同的词吗?填在课本里。
读一读。(全班齐读)
说一说:在小组里把每个词说句话。
第二课时
想一想:让学生回忆在家里的幸福时光。
说一说:让小学联系生活与体验,说说在家里家人是怎样疼爱自己的,或者
说说你有一个怎样幸福的家?
1、出示说话要求。
2、小组内交流。
3、择优全班交流。
思一思:你有这样一个幸福的家,你觉得你更应该怎样做?
1、小组内交流。
2、择优全班交流。
记一记:
记一记了解的父母工作情况。
和家人一起制作家庭小档案。
(注:其它题已结合课文讲解)

第二单元春天的脚步
梦已被染绿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散”。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句:“冬天过去了,我的梦已被染绿。”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认识文中的生字、词。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我”对春天的向往。
3通过学习诗歌,使学生懂得要像“我”那样细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揭题: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你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春天的诗歌,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文中的生字词。
2分小节指名读诗歌,检测文中生字的认识情况。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散”,并口头扩词。
三、自读课文,感知诗歌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那些语句知道诗歌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色?
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读出“我”发现田野秘密的那种喜悦、自豪的语气。
2读最后一句话,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师可适当引导,体会“我”对春天的向往,并将自己感悟到的读出来。
四、拓展与延伸
学习了这首诗歌,你发现“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像他学习些什么?
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2读背《村居》。
3指导书写本课生字。
4背诵诗歌。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同学们,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再随着作者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吧。还想读读吗?
二、配乐朗读,进一步感悟诗歌内容
1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想象。
2你还看见春天是什么样的?感受怎样?
3带着你的感受,再讲课文美美地读一遍。
三、读背古诗《村居》
春天多美呀!今年老师带来一首诗,让大家欣赏一下,出示古诗《村居》。
1图文结合,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2读一读,背一背。
四、指导学生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些自易错或较难写?
2重点指导:“散”、“融”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理想的翅膀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并掌握本课的“建筑、翩翩起舞”等。
2读懂课文,了解“我”和小朋友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3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海逸,初步树立自己的理想,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题“理想的翅膀”的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我”和小朋友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导学过程:
一从课题质疑,导入课文。
板书课题“理想的翅膀”,学生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
让我们带着各自的问题一起读读课文吧,看你从文中是否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运用多种方法认识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师检测生字,并交流好的识字方法。
三再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认真读课文,说说你从科文中读懂了什么?
2结合课文思考:“我”和小伙伴们放飞了什么样的理想,以及这些风筝的含义。
3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2—7段(学生怎么理解,就怎样的读,读出对理想的憧憬即可)
4学生讨论:你是怎样理解课题“理解的翅膀”?(风筝)
5说说你想放飞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3完成思考2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春天,放风筝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读课文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场面吧。
二感情读文,给课文分段,进一步感悟课文内容。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带着课后思考2,给课文分段。
3全班交流分段情况,说说为什么这样分?
4学生概括段意。
师小结:课文按先写地面—再写空中—再回到地面的顺序写的。(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也按一定的顺序去写,这样显得很有层次感。)
三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难写的字。
2指导写“翩、竖、薇、舞”等。
四指导学生完成“开卷有益”——《雨在唱歌》
1自由读短文,说说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
2想想:短文是以什么养的手法写的?(拟人)
3再读,读后你想说些什么?
4同桌读,读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春天的雨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沙哑、飘洒、疲劳”等词。
2学习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师生间真挚的感情。
3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后最后一段,懂得“春天的雨点”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认生字。
2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3熟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师生之间真挚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春天的雨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用喜欢的方法认识文中生字。
2检测学生认字情况,重点检测:跪、竭、朦胧、蓬“。
三书读课文,理解内容。
1再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
2略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几件事?
3试着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意思。
4仔细读课文,说说那一部分对你感受最深,为什么?
找出描写乌罕娜老师言行的语句,边读边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结合课文21段,让学生体会老师的用意,感受老师的以后,达丽玛是怎么做的?(师通过指导朗读,是学生体会师生之间的爱。)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朗读课文,理解课题“春天的雨点”,联系自己感受师生之爱。
2指导写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春天的雨点》。
二感情朗读,回顾内容。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最后一段,讨论“春天的雨点”涵义?
三拓展与延伸
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要说的?
2说一说在你的身上有没有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情?
四指导写生字
1观察生字,说说那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蒙(不要少写一横)、忍(“心”字头上一把刀)、蓬(上下结构)
3完成语文天地中的抄一抄。
五总结,布置作业。

语文天地二
教学分析:
本教材有:抄一抄,读一读,背一背、初显身手,开卷有益…
教学目标:
掌握抄一抄、读一读,背一背等部分内容。
教学重难点:
大小写字母互换练习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下面加点的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嫩草散步竖琴善良忘记绿蒙蒙
二、你能写出与大写字母相应的小写字母吗?写完了拼一拼。
CHUNTIAN----YUDIAN--------
FENGZHENG--JIAOBU--------
LIXIANG-----MENGLONG------
三、抄一抄:
布置嘱咐毛茸茸秘密
翅膀建筑翩翩起舞
沙哑飘洒疲劳朦胧蓬勃
四、读一读:
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满园春色春光明媚
鸟语花香欣欣向荣万紫千红莺歌燕舞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五、读一读、比一比:
?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
?她飞到天上,会好好想想的。
?她一直望到老师的背影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老师的背影慢慢消融在绿蒙蒙的原野里。
你觉得哪一句更好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读一读、背一背: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初显身手:
以《春天的脚步》为题办个小展览:
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有诗、画、文、歌……
三、开卷有益:
以自读为主学习《雨在歌唱》:
查找生字、词;
提出不懂的问题;
有感情朗读……
四、金钥匙:
认识“文房四宝”。
五、自检:
讨论时,听到不同的意见,我能够做到:
★心平气和
★认真思考
★吸收别人正确的意见
你还能想到些什么?

第三单元读书
小小的书橱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9个字,掌握“浩瀚、遨游、沐浴”等词。
2学习诗歌,懂得小书橱中蕴含的知识,能使人眼界开阔,生活充实,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之情。
3体会关键此举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感受读书的乐趣。
4有语气地朗读全诗。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诗歌,会认识中的生字词。
2熟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小书橱的喜爱。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小书橱?说说你从中获取了那些知识。
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板书《小小的书橱》,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他的小书橱的。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读书,花初步认识的字,用自己的认字方法认识它。
2至明看火车,检测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1自读诗歌。
2读完诗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3你从那些地方感受到小作者喜爱读书?
作者为什么把书橱比作是“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感悟2—5小节,体会读书的乐趣。
读最后一小节,面对书中的无穷的宝藏,我们应该怎样做?
四配乐朗读,放飞想想谈感受。
1指名配乐朗读课文。
2学完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结合自己读书的感受来谈。
3生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五总结评价,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再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歌内容。
2完成古诗《观书有感》。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
二感情朗读,回顾全文。
三完成读一读,背一背《观书有感》
1自由读古诗。
2再读古诗,结合插图,自悟诗意。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提出不会写的字全班交流解决。
2重点指导“瀚、尊”
五总结评价,布置作业
鼓励孩子积累好词好句,摘抄有关读书书的名言警句。

山沟里的孩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学会9个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还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段落结构。
4能抓住重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的意思,并体会“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的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杜重理解重点词语,体会山沟里的孩子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悟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生字,掌握“笼罩、启程”等词。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结构。
3学习课文,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们起早贪黑去上学的情景,感受他们学习的艰难,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你们平时是怎么上学的?想了解山沟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山沟里的孩子》一课,去看看山里的孩子他们是怎么上学的。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用喜欢的识字方法认识它
2指名读课文,检测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那两个方面的内容?
2学生分段,理清结构。
3说说分段的理由,概括段意。
4老师小结。
四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认真地将课文浏览一遍。
2说说:山沟里的孩子是怎么上学的?
3找出文中描写山沟里的孩子不怕困难的句子读一读。
小组讨论、交流:山沟里的孩子上学有什么困难?他们是怎样面对的?
4指导朗读,学生怎么感悟就怎么读。
5学生自学课文第二部分。(六、七段)
小组讨论,课堂交流“金钥匙、理想的灿烂的黎明”
讨论感悟后,有感情地朗读。
激发学生想想:看看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你能用一段话补充一下吗?
1师小结。
五齐读课文,全面感受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3会写本课生字。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
二再读课文,联系自己,深入感受内容。
1齐读课文。
2想想山沟里的孩子是怎样上学,联系自己,谈谈你此刻的想法。
3找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并在班上展示。
三完成语文天地中的—
1读句子,在文中找出对应的句子。
2读一读两组句子,抄一抄,积累精彩句子。
四指导学生写本课生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说那个字较难写或易写错?
2重点指导“罩、慧、貌、勤”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时间长

山沟里的孩子(上学)路不好走(勇敢、乐观)

不十分安全

珍贵的教科书
教学目标
1.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懂得要珍惜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
2.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4.按要求预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的经过,懂得教科书为什么珍贵。
2.在读懂自然段的基础上,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指导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二)初读课文,介绍背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从上学到现在共有几本教科书?你们的书每学期一开学就能得到一本,你们会为得不到教科书而耽心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珍贵的教科书。(板书课题)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介绍时代背景。
课文记叙的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命令胡宗南部队进攻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采取以退为进,诱敌深入的方针,毅然于三月中旬放弃延安,以后在延安西北战场上消灭了蒋军十多万。延安小学的转移正是在胡宗南部队猖狂进攻的时候,所以当时环境十分险恶。就是在这种险恶的条件下,延安小学的学生仍然坚持学习。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献身,张指导员是怎样用他的生命和鲜血换来那些珍贵的教科书的呢?下面我们就开始学习课文。
(三)指导预习。
1.认真读课文,利用字典学习生字新词。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内容。
(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
(1)正音:
文中“持、刷、抄、睁”是翘舌音。“嗓”是平舌音。
(2)多音字区分并组词:
(3)区别同、近音字并组词。
抄()嗓()须()恨()
吵()桑()需()狠()
2.注意下列字的部首:
凳:上下结构,查“几”部。
替:上下结构,查“日”部。
须:左右结构,可查“彡”、“页”部。
励:左右结构,查“力”部。
缺:左右结构,查“缶”部。
3.注意以下几个字的字形:
锅:右下框内人,最后一笔是点“丶”。
嗓:右上是三个“又”,最后一笔是点“丶”,木最后一笔为“捺”。
投:右上第二笔是。
爆:右下共5笔,即氺。
4.出示生字卡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刻、宝贵的。
(2)炮火连天:炮弹爆炸后的火焰与天空相接,形容战斗激烈。
(3)渴望:迫切地希望。
(4)振奋人心:使人精神振作、奋发。
(5)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6)叨念:因为牵挂而不住地说。
(7)俯冲:以高速度猛地向下冲。
(五)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讲的是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发展的?结果如何?
2.再读文,了解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战争年代的艰苦条件下,学生坚持学习的艰难和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精神。
(二)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三)认识省略号及其用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懂得教科书的珍贵。
(二)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段训练。
三、教学过程

(一)解题。
首先板书课题《珍贵的教科书》
教科书指学生用的书;珍贵:价值大,意义深、宝贵的。
为什么教科书如此珍贵?教科书到底珍贵在哪里呢?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本篇课文。
(二)讲读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讨论明确:这个自然段主要写延安小学学习条件艰苦,师生渴望得到一本珍贵的教科书。
(2)带着问题再读第1自然段,思考讨论:
①延安小学的同学们“顽强地坚持学习”表现在什么地方?
表现在战争环境、条件艰苦。
②师生问读第2、3句,思考讨论:从什么地方看出延安小学的学习条件十分艰苦?
教师出示下表,帮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填写,理解延安小学学习条件的艰苦。
第二句中的三个分句,每个分句都是:
默读思考:为什么说张指导员带来的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投影重点句帮助理解:
投影A,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啊!
要让学生体会出:一方面说明当时学习条件非常艰苦,突出无书的困难,所以大家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体现了教科书的珍贵;另一方面说明,在大家十分渴望教科书时,张指导员告诉大家有书的好消息,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投影B句:同学们知道书是怎么来的吗?是在毛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用的纸,是党中央从印文件用的纸里节省出来的!
引导学生体会出:书是来之不易的,是毛主席的亲自关怀,是党中央用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出来的。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对延安小学学生用“没有……就……”连接的。前半句讲的是困难,后半句讲的是克服困难的办法。
写这些困难一方面表现了延安小学学生克服困难,坚持学习的顽强精神,一方面也说明了教科书的珍贵。
③体会重点句第三句的意思,打投影。
投影:“最困难的是没有书,我们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此句与下面两句比较,进行语言训练。
比较课文中这样写好在哪里?强调最困难的是没有书,为下文突出渴望得到教科书作铺垫。
(3)总结第1自然段段意。
延安小学师生学习条件非常艰苦,仍顽强地坚持学习。
2.学习第2~6自然段:
(1)它无微不至的关怀,所以说这个消息是振奋人心的。
(2)再读课文,从第2~6段中进一步体会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同学们渴望得到一本教科书。
学生读书,自学讨论。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抓住“兴高采烈”、“高兴地跳起来”、“争先恐后”等词进一步深入体会同学们渴望得到教科书时的心情。
在理解了词语的基础上,练习用词语填空,指导学生理解因果关系。
(因为)我们多么渴望每人都能有一本教科书!
①(所以)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宣布:“我们有书啦!”
②(所以)我们觉得这真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③(所以)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跳起来)。
④(所以)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喊着要去印刷厂取书。
(3)三读课文,指导学生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本段课文,读出张指导员、“我”、同学们的激动、高兴的心情,体会延安小学生渴望有书的迫切心情,还要注意本段四个感叹号在表达人物感情时所起的作用。
(4)归纳、总结第2~6自然段段意:
同学们听到有教科书的消息异常高兴,张指导员决定带“我”去领书。
3.学习第8~11自然段:
(1)默读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作者主要讲了几个意思,可以分成几层?
学生默读搞清8~11自然段主要讲了三个意思,所以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8段):主要写“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的高兴和急切心情。
第二层(9~10段):遇到敌机轰炸,张指导员用自己身体保护书而英勇牺牲。
第三层(第11段):张指导员的临终嘱咐一直鼓励我前进。
(2)学习第一层:(第8自然段)
自己散读课文,体会“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可以看出。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出:“我”和张指导员取到书后心情是高兴和急切的。课文中“高兴地跨着大步”、“恨不得一步赶回村子”这些词句,生动体现了“我们”当时的心情是既高兴又急切。
要求学生通过朗读,把“我”和指导员取到书时高兴和急切的心情表达出来。
(3)学习第二层(9~10自然段)
①过渡语:我和张指导员领到书后怀着高兴和急切的心情往回赶时,途中发生了什么情况?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然后整理老师给的下述句子,帮助学生理清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
②投影:读后请排列下列句子,并加上标点。
我头部受了伤
那捆教科书还压在指导员的身上
∴炸弹爆炸了
∷发现指导员伤势严重
实际排列顺序是:∴→→→∷
③再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深入体会重点段内容。
看课文插图,想象“我”从晕倒至醒来这段时间内,张指导员是怎样舍身护书的?
通过看插图和想象帮助学生体会张指导员舍身护书的精神。
再读这两个自然段,划出课文中记述张指导员护书的语言和动作的句子,具体加以体会。
投影A句:“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的身子下面,被鲜血染红了。”
指导学生体会:“完整无缺”的意思是一点没有损坏。可见,在危险出现的一刹那,张指导员置个人生死于不顾,想到的是保护那捆教科书,在他看来,书比他的生命更宝贵。一方面展示了张指导员的献身精神,一方面突出了教科书的珍贵。
投影B句:“快卧倒……”,“就什么也不知道了……”。引导学生体会两处省略号表示的意思。
“快卧倒……”——表示张指导员的话还没有喊完。
“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表示“我”昏过去了,此后的事不知道了。
(4)学习第三层(第11自然段):
张指导员为什么要用生命保护教科书?他的话语做了最好回答。请同学们自读第11自然段,认真体会这段中的语言部分。
投影体会A句:指导员才微微睁开眼睛,嘴里叨念着:“书……书……”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断续的说话。指导员身负重伤,刚刚苏醒的第一句话就是“书”,可见指导员心中想到的不是自己只有书,书在其心中占了重要位置。
投影体会B句:他轻轻摇了摇头,两眼望着那捆书,用微弱的声音说:“你们要……好好学习……将来……”。
引导学生体会:省略号表示张指导员声音微弱,断断续续。这是指导员临牺牲前的最后一句话,这句话表达了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寄托着革命前辈的殷切期望。这捆教科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所以它是十分珍贵的。
在理解本段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体会指导员对同学们的心愿和无限期望。
(5)总结第8~11自然段主要内容。
张指导员为保护教科书而英勇牺牲。
4.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带着下述问题,读最后一自然段,理解内容:
(1)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2)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学生自学后讨论:
(1)“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什么?
“指导员没有说完的话”是指指导员对学生们寄予的无限厚望。
(2)什么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指导员的话和指导员舍身保护教科书的英勇行为在“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3)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
指导学生体会:教科书的珍贵主要体现在下面两方面:一是来之不易,是用党中央印文件节省下来的纸印刷的,它还是烈士用生命保护下来的;另一方面这捆教科书上,寄托着先烈们的期望。这个期望还将永远激励着后代发愤学习,为实现人类美好的理想而奋斗。
(4)指导学生用尊敬的心情和努力学习的决心来朗读这段话。
(5)总结最后一自然段段意:
那捆珍贵的教科书一直激励“我”前进。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每两个自然段之间的联系,渗透给课文分段的训练。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三)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在了解每个自然段内容和自然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
(二)学习省略号的几种不同用法。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全文,体会思想感情。
强调:第二段读出张指导员,“我”和同学们共同的兴奋感情。第三段要读出带省略号句子的语调。
(二)总结全文。
1.在弄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自然段之间的联系,练习给课文分段。
(1)提供课后练习中段意内容。投影四段段意: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哪些自然段讲下面的内容。
①在战争环境中,“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②情况紧急,“我”和张指导员需要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③在回村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④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2)根据段意内容合并自然段分段。全文共分四段。
第一段(1)“我们”渴望得到印好的教科书。
第二段(2~7)紧急情况下,“我”和张指导员立刻去印刷所取书。
第三段(8~11)在取书回来的路上,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教科书。
第四段(12)教科书和张指导员牺牲前说的话,一直激励“我”前进。
(3)指导学生练习给各段拟小标题:在学生讨论基础上归纳各段小标题:盼书、取书、护书、书的力量。
2.小结:
这篇课文记叙了张指导员用生命保护书的事迹,赞扬了张指导员不怕牺牲、光荣献身的革命精神。说明老一辈对下一代学习的关心。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珍贵”的教科书“珍贵”在哪里?
学生讨论,明确珍贵的教科书珍贵在:
(1)环境艰苦,学生没书渴望得到书。
(2)这些书是在毛主席关怀下,从党中央文件用纸中节省出来的。
(3)这捆书是张指导员用生命换来的。
4.学习省略号的不同用法。
文中的省略号有四种不同用法。
(1)省略的是指导员想说还没说完的话。
(2)省略号表示的是以后的事“我”不知道了,省略了“我”晕倒后到醒来时那一段时间里的事。
(3)省略了多次重复说的同一句话。
(4)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不连贯。
5.指导学生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1)读词语,理解词语。
(2)体会词语所在句中的意思。
(3)讨论词语可应用的范围。
(4)练习用“坚持”、“必须”造句。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5


语文天地九

第十单元奉献
大禹治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倒
2、扩词。
治久理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炮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炮手为了国家的利益,从作战的全局着想,而牺牲“小我”的精神。
3、抓住人物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体会炮手与将军间的对话,理解说话时的心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抓住炮手的语言、神态来体会他内心的变化与激烈的斗争。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板书课题.
1、问炮手是干什么的?
2、播放炮声,随着一声声炮响,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跨越历史长河,走进一百多年前的一个冬日.(出示第一段文字,齐读,问你读懂了什么?)
3、师小结:德国军队侵入法国巴黎郊外,法国人民为了不让自己的国土被侵略,奋起反抗。这是一场正义的,保卫家园的自卫战争。
二、初读课文,认识文中生字词。
1、自读课文,画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检测生字,板书词语,指名认读。
三、学习课文。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明明知道是自己的房子,为什么还要瞄准开炮?
3、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这间房子就是炮手幸福美满的家啊,他从小在这里生活,他的美好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现在让他亲自炸毁自己的房子,他的内心怎么能平静下来呢?我想,他肯定是进行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
4、细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表现炮手脸色变化的有关句子,读一读。
(1)炮手脸色是怎样变化的?苍白、煞白、惨白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脸色不好的,你知道他们有什么区别吗?
(2)什么原因造成脸色发生这样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出炮手紧张的心情也在加剧。
(3)你能想象出他当时心里想什么吗?结合将军和炮手的对话:当将军用望远镜瞭望河对岸的小村时,当将军特指那间红瓦白墙的房子时,当将军命令炮手向房子开炮时,炮手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4)出示脸色惨白的段落:炮手心情怎样?此时,炮手又是怎么想的?体会炮手矛盾、痛苦的心情。并指导朗读。
(5)最后,炮手做出了什么决定?此时你对炮手产生怎样的感情?
5、播放炮声:随着一声炮响,炮手的房子消失在浓浓的硝烟中。(出示句子)
此时,炮手和将军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当将军问炮手的时候,炮手有时怎么说的?他的话应怎样读?指名读,齐读。
6、当将军听到炮手的话时,将军怎么说的?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体会炮手无私奉献的
2、结合语文天地中“笔下生花”中的内容。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进一步体会炮手无私奉献的精神。
1、通过学习课文,你觉得炮手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谈。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二、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笔下生花”。
1、想象战争结束后,炮手回到家乡以后会怎样?
2、同学之间讨论交流。
3、动笔写一写。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多音字“颤”。
3、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小河的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相关的词语,能在现实生活中正确地运用它们。
3、理解诗歌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坚持不懈,勇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本课的重点是朗读,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朗读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范读,指导学生读出长句中的停顿,注意不同标点符号时语气的表达。通过范读、探究、找关键词句的方法突破。激发学生对诗歌朗读的热爱和兴趣。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
生字词卡片、了解家乡的河流辽河、军河队沈阳的建设带来了哪些好处。
2.学生准备
查找小河的来历形成及对人类有哪些好处相关资料。收集辽宁沈阳都有哪些河流,他们对家乡沈阳的建设起到了什么作用。
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课前老师让收集有关河流的资料,你们收集了么?(生汇报)
(课件播放小河经过高山、平原、田野……流淌的动画)

(一)、导入
一条蜿蜒的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它穿越高山、平原;浇灌田野、森林。小河哗哗的流淌着,她在唱自己的歌,她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通读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自己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做记号,然后在组内解决。
2、学生互动,拿出汉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老师检查学生识字、识词情况,课件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坎坷干涩乳汁哺育崇高浇灌寂寞嘴唇播种分享
4、课件出示汉字,生认读。一类字让学生自己能说出识记生字的方法及相关的词语。
5、指导生字。指导书写学生认为男鞋、易错的字。如“哺灌”。评比欣赏。
(三)、理解课文
1、指名学生大声读课文,划出全文共有几个小节。
2、你喜欢哪个小节就把哪个小节多读几遍。
3、(课件出示画面)师:我是一条小河,一条奔跑的小河。听,哗啦哗啦,那时我流过城市山村,正在把动人的故事诉说,小河的歌里都唱了哪些故事?(唱自己是明亮的小河、快乐的小河、绿色的小河)
(1)第一节:你们知道了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回答到哪就指导哪句话的朗读。)
猜一猜,它可能都走过哪?(生介绍自己了解有关小河形成及最后流到大海的资料。可以读查到的资料:还可以画出来。形式不限,鼓励学生到黑板上画下来。)
他走的路确实够远的了。练读这句话,读出路远的感觉。
指名同学读,然后评价。
(2)还知道了什么?
你们从哪知道的?用书上话来回答。(生补充黑板画)
有和他同样感受的人请把手举起来,诗是要读的,那位同学能用读来告诉大家小河有唱不完的歌和遇见了很多很多小伙伴。指名朗读前三句。评价。
(3)它可能唱着星星、月亮还可能唱什么?身边除了有小鸟花朵以外,还可能有什么和他作伴?
(4)你能不能也用这样的句式做一首小诗。(略)
(5)下面的一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指名同学读。(读出路途坎坷、不知疲惫、不怕严寒酷暑的感受)
(6)配乐,师范读后学生评价。
老师在读的时候眼前就仿佛看到了小河在山谷中不停的奔跑,身边还有小鸟、小花等等很多小伙伴。只要眼中有物;心中有物,就能读好。
(7)课件动画配乐。齐读。
4、第二节你还读明白了什么?指几名同学汇报。
(1)你知道寂寞是什么意思么?你有过寂寞的时候么?给同学们说一说。
(2)那小河可能在什么时候会寂寞呢?(答案不唯一)
(3)谁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寂寞的感觉。
(4)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小河从寂寞又变成快乐的呢?用笔把相关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5)想一想你读的时候还看到了什么?和同组同学交流交流。同学交流后回答。(干旱地区大地干裂,田里颗粒无收,人们没有水喝,就像唐僧他们路过的火焰山一带一样等。)
(6)失去生机的黄土沙石;口渴得要命的小动物见到了小河一定乐坏了。小河帮助了别人一定也乐坏了。咱们也像小河一样,把快乐送给小伙伴吧!在小组里读一读,把快乐送给他们。
(7)指名同学读。赛读。表演读。
(8)比较第一、二节句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每一节第一句的句式相同,以及每一节下面的句子是围绕第一句来写的,了解总起句的作用。)
5、学习第三、四小节
思考:刚才学习诗歌时都用了什么方法?(读、画、联系上下文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这两个小节。
(1)自己画出这两个小节的总起句。小组内交流还知道了什么。
(2)生汇报,其他同学适时给予补充。从而知道小河有追求、有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快乐。
(3)(课件出示小河流动的动画,经过地方的美景。)同学们边欣赏美丽的画面,教师边过渡:有人说它是江河湖海的儿子;也有人说它是水里鱼儿的家。他经过的土地绿树成荫,一片生机;他经过的田野,大地葱绿,瓜果飘香。好像他不知忧愁,总是用自己的身躯拍打石子发出悦耳的轻唱,好像他不知疲倦,无论严寒盛夏,永远向前。因此诗歌的最后一小节说它是一条奔跑的小河。
齐读最后一小结,说说你们是怎么样理解“奔跑”的?
是啊!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最后投入大海母亲的怀抱。不愧是一条弃而不舍的小河;也正是由于他奔跑,才有这大地的生机;真是一条播种希望的小河。让我们再读课文,去聆听,去体会。
课件动画配乐。生自由加动作朗读课文。
(四)、课件播放:辽河介绍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真的为小河的乐观、坚韧、执著所感动了。老师把我们家乡的母亲和辽河带来了,你们听——播放课件。
(五)、总结
看了辽河的介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是啊!辽河让我们的家乡更美了;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像小河那样,乐观面对困难、不断努力,将来有一天把我们的家乡、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

语文天地十

第十一单元书信
给家乡孩子的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重点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领悟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巴金老人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入,简介巴金。
1、你对作者巴金了解多少。
(巴金爷爷是四川成都人,五四以来著名的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家乡孩子想念他,都写信给他。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2、质疑:引出课文。
二、自读课文
1、默读,说说这封信的主要内容。
2、自由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顺,勾划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指名读生字,找新词,理解词语。
争先恐后: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奉献:恭敬地交付,呈献。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4、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爷爷带来了温暖。
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爷爷带病写了这封回信,代替他和孩子们见面。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写巴金老人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写巴金老人希望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写他对孩子们的祝福。
三、精读第一段
1、指名读。家乡孩子写40封信,给巴金怎样的感受?文中找答案。
(……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
2、朗读巴金爷爷感谢孩子们的话,你有何体会?
(说明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爱是非常真挚的。)
四、精读第二段
1、87岁的巴金爷爷写容易吗?自读课文第二节,找出有关句子。
(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2、画出最能表达巴金爷爷思念孩子们的情感的句子。
3、理解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体会巴金思念孩子们但力不从心的思想感情。
4、理解多么……多么表达的强烈感情,并口头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指导写字
1、教师示范。
2、学生描红
六、作业
1、朗读课文,练习感情朗读一至二自然段。
2、抄写词语。

第二教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巴金多么想念孩子们呀,力不从心的他用书信和孩子们交谈,他说了些什么?
二、精读第三段
1、巴金是普通人吗?他只把自己当作普通人说明了什么?
(我们从巴金爷爷的介绍中已经知道了他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游记等文学作品,翻译了许多外国作品,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要为社会添更多的光彩!为别奉献更多的爱,巴金爷爷虽然是享誉世界的文坛的名人,但他却把自己当作普通人、平凡的人。他希望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更有意义。可见他品德多么高尚啊!
2、巴金为什么写作?理解课文后回答。
(以写作来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
用不是……而是造句)
3、巴金在信中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同时双表达了什么希望?
(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生命开花结果。)
4、理解让生命开花的含义。
(开花并非指自然意义上的开花,而是指人生放出光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作为理解巴金爷爷这句话的最好注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1)我们生存需要什么?我们比生存需要多得多的是什么?
(2)文中哪一句表达了让生命开花的意思。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5、指导朗读有关语句(读出对老人的崇敬)
6、小结:让生命开花说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三、精读第四段
1、引读:体会爷爷珍惜生活,让生命开花结果的美好感情。
2、感情朗读。
四、精读第五段
1、用亲切的语气把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真诚关怀的感情读出来。
五、学习书信的格式
1、书信的格式分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结尾、署名和日期。
2、对照课文,指明书信的五个组成部分。
六、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七、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造句:
多么……多么……
不是……而是……
2、课后4
(1)巴金爷爷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但他认为自己浪费了不少时间,而87岁的他知道时间是有限的,他要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自己的人生放出光彩,把爱、同情、精力和时间为自己生存所花的能有多少,更多的时间都给予了别人,而为别人活着,生命才有意义。
(2)为着社会,为着他人,活着才有光彩,正如巴爷爷一生恪守的信条: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他。正是这样不断地释放自己的能量,贡献自己的精力,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向社会提供了无限的精神食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板书:23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巴金让生命开花结果
为社会添光彩
为别人奉献爱
孩子们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送往小木屋的信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4、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2、了解到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家书抵万金”的深刻含义。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2、通过学习,了解保护森林的战士们单调寂寞的生活及渴望得到信的迫切心情,激发学生热爱边防战士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为边防战士写信的热情。
导学过程:

一、导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方式越来越发达,可在偏远地区,他们唯一的通讯方式还是写信,而且信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概括总结主要内容。
2、分小组讨论:为什么“家书抵万金”?这封家书和平常的家书一样吗?
(1)抓重点词句体会森林战士生活艰苦、单调、寂寞。
(2)鼓励学生把自己理解到的读出来。
(3)用语言渲染:信可以使他们消除寂寞,与外界取得联系,点明信对战士来说多么重要啊。
3、当他们得到信时,又是什么表现?
(1)指导员怎样送信?战士们又是怎样拆信、读信?体会指导员对战士的一片爱心,以及战士们对信的珍爱。
(2)怎样才能把那种感情读出来呢?指名读、分组读、齐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主要事件,并体会怎样把事件写具体。
2、进一步体会课文,激发学生为森林战士写信的热情。
3、完成语文天地D4。
4、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说说课文讲的是什么?
体会三名森林警察是为了保护祖国最北部九十七万公顷的原始森林,宁愿自己过上这样艰苦的生活,他们是多么伟大啊。
二、读了作者写的这篇课文,我们深受感动,想想作者为什么能写这么感人?他怎样把事情写具体的呢?结合语文天地D4。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3、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3个生字,学会8个生字。
2、了解诗的结构,体会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导学过程:

一、导课:任何一封信中都表达着自己的美好愿望,看看这首诗歌中的信中都写了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解决文中生字。
2、检测字词:对照一类、二类生字条,同桌一起读课文。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诗歌,看看作者都给谁写信了?指名板书。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2、你对哪封信最感兴趣?用心读,说说信都中写了些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
(1)指名回答,谈感受。重点体会“让我的心和别人的心贴得紧紧”,知道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诗歌。个别读、比赛读、分组读、齐读。
3、每封信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所以说写信时要用心去写,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2、完成语文天地D2、笔下生花。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背诵诗歌。
二、你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
(1)学生畅所欲言,给亲戚、朋友写。
(2)结合语文天地笔下生花,看看这些小朋友给谁写?你还想给谁写?写些什么?学生仿照课文编写诗。(展示学生作品)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交流记字方法。
2、抄写生字。
四、布置作业:

语文天地十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1,2,3,4。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负需限棉
付须线绵
先读一读,根据自己的理解组成词语,联系词语说说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对于比较难分辨的需和须,可以集体查字典,理解它们的不同,牢记各自组成的词语。
二、抄一抄。
辜负杰出奉献争先恐后
单调书籍浸湿郁郁葱葱
姹紫嫣红风平浪静绵绵细雨
集体读,指名读,说说自己还有哪个词语不理解意思。
三、读一读。
信函札书简
信札书简尺素雁书
先自己读一读,指名读,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对于学生接触比较少的词语如:尺素、雁书,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讲解。
四、读一读,比一比。
1.三个战士谁也不舍得立刻拆开信,实在憋不住了,就从口袋里慢慢掏出慢慢撕开慢慢地读。从这天起,他们每天把信掏出来读一遍,直到一字不差地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
2.他们没有立刻拆信,过了好几天,才把信掏出来仔细地读。从这天起,他们经常读信,最后把信的内容都背下来了。
自己读,想想第一段比第二段好在什么地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多读几遍。在班里交流。
作业设计:
在作业本上写比一比,组成词语,抄一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语文天地读一读,课外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
城春草木深。家书抵万金。
感时花溅泪,白头搔更短,
恨别鸟惊心。浑欲不胜簪。
1.自读古诗,在小组内讨论,说说自己都明白了什么。
2.教师重点讲解学生普遍不理解的地方,最后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把故事表达的意思从整体上让学生理解。
3.背诵古诗。(自己背,小组检查,集体背诵。)
二、课外阅读。
开卷有益:鸽血染红的求救信。
1.布置课前预习,要求:运用各种方法,包括查字典,问别人等,读通课文,把生字的读音注在课文中。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或文章的意思标注在课文上。
2.在小组内检查课前预习情况,交流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初步解决一些问题。
3.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按照词语、句子、文章的含义等分别解决。
你喜欢读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2.学习写信的正确格式。
教学过程:

一、语文实践活动:了解书信邮递的过程。
1.布置调查。读懂p116的《调查信的旅程》,理解两个问题:信怎么到了邮局,信怎么从一个地方的邮局到了另一个地方的邮局?谈谈自己准备怎样调查。(可以问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可以亲自到邮局采访邮局工作人员。)
2.组成调查小组,课下调查信的旅程。
3.集体交流调查情况:
①汇报调查方法。(是怎样合作完成的)
②汇报调查结果。(其中信怎么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答案有多种,比如通过火车、轮船或飞机等。)
二、学习写信的格式。(语文天地中的金钥匙和畅所欲言)
1.观察用过的信封,你发现了什么?(信封的格式)
2.结合金钥匙,教师讲解信封的正确格式:
邮政编码的位置在左上角,收信人的地址在上面,中间是收信人的名字。右下角是写信人的地址和邮政编码。
3.信的正文也有格式要求:先在左上角写你对收信人的称呼,要顶格,然后另起一行空两个格写内容。最后还有致辞以及写信人的名字日期等。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笔下生花:写一封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我们了解了很多有关信的知识,同学们想不想亲手写一封信呢?
1、我们书中有几位同学就想写几封信,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什么想法。读115页中几个同学的话:
①我要给社区领导写封信,建议在小区里增设果皮箱。
②我要给守卫在森林的战士写信。
③昨天踢球时,我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写封道歉信。
④我想给外星人写封信。
2.他们的想法怎么样,你有自己的想法吗?说说看。
(想给谁写信?写些什么)
(教师让学生充分发言,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话可说,有内容可写。)
二、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1.复习书信的正确格式:开头怎样,结尾怎样?
2.信封怎样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分别写在什么地方?)
3.自己按照正确格式写一封信。

第十二单元走进森林
美丽的小兴安岭
本课描写的是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全文共6个自然段,先总的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本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述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这是全文的中心。第二段(第2~5自然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紧紧围绕“美丽”进行具体介绍。作者从色彩、景物、物产几个方面来写的。第三段(第6自然段)在分述的基础上,用“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一座巨大的宝库”作总结。紧扣题目,洋溢着作者对小兴安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自然段。
准备
1.一幅《中国地图》。
2.课文插图。
3.师生搜集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导人:我们的祖国有许多名山大川,“小兴安岭”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之一。(板书课题)
2.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小兴安岭的资料。
3.教师说: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小兴安岭的。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特别注意以下读音。
i1r6ngXIanSnenSUOn
融化献出人参酸甜可口
(2)字形难点
融、溪、大、献、散、鼠
(3)理解词语。
抽出:就是长出的意思。
欣赏:观赏美好的事物,感到愉快。
苍翠:草木等深绿的颜色。
宝库:储藏珍贵物品的地方。课文中指的是物产丰富的地方。
葱葱茏茏: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严严实实:很严密很结实。
三、再读课文,思考:小兴安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自然段。
2.理解“景色诱人”、“巨大的宝库”等词语的意思。
3.朗读本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说: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读后讨论。
(1)“数不清”一词说明什么?(树多)
(2)省略号表示什么?(树的品种多)你能再说出几种树的名字吗?
(3)“几百里连成一片”又说明什么?(树占据的面积很大)
3.读后,我们的眼前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树海)
三、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四季美。
1.你认为小兴安岭哪个季节最美?
2.指导学习“春天美”。
(1)自读本段。
(2)边读边画出:“美”表现在什么地方?
(3)找出你认为用词准确、生动的句子,体会。
(如:”春天,树木抽中新的枝条……”这句话,“抽出’’比“长出”好,从中体会出枝条快速地长出来,很生动形象。同时也避免了和下——分句语言的重复。学生可体会“汇成”、“淙淙’,等同语,)
(4)师生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小结本段学习方法:通过读、画、找、析的方法来理解、体会。
3.运用上段学法分组选学自己认为最美的季节。
4.集体汇报,重点体会。
(1)“夏天美”: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封”字用得准确。形象地表现了树木枝叶遮天蔽日、又密又厚的景象.又显示出树木在夏天生长的勃勃生机。)
(2)“秋天美”:
“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
(通过换词的方法体会用“飞舞”比“飘落”好。表现了落叶随着秋风悠悠飘落的情景,又表达了——种活泼、快乐的情绪。)
(3)“冬天美”: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
(“积满”,既可以想象到雪很大,又可反映出小兴安岭森林是密密层层的。)
5.选读你认为最美的季节,要求读出它的美。(生练渎、评读)
总结:
1.从四季景物的不同特点中,看出什么?(虽四季有不同的美,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树木,以此为中心来写,美得真是生机勃勃、实实在在,小兴安岭是美丽的,诱人的。)
2.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景美、物美、有价值、有贡献几方面来回答。)
3.总结语:小兴安岭景色诱人,物产丰富,的确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这个宝库有待于我们不断地利用和开发。希望你们长大以后能够去建设它。为我国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草叶上的歌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4、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导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草坪吗?为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草叶上的歌》就是写草坪的。
二、初读课文,解决文中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想办法学会生字。
2、检测字词,分组朗读诗歌,有错纠错。
三、学习诗歌。
1、自己读一读诗歌,说说这是一块怎样的草坪?(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小节)
2、你最喜欢哪块草坪?为什么?学生结合诗句谈感受。
3、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像:
(1)沉睡了一冬的大森林,在一场春雨后,睁开了明亮的眼睛,想像它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早上起来或下雨过后时看到露珠落在草叶上,随风滚动的情景。
(3)各种小动物在绿色的草坪上玩耍嬉戏的情景。
4、及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鼓励学生边想象边朗读。并采用多种形式的读。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诗歌,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的热爱,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诗的结构,了解本诗运用拟人、比喻的写法把诗句写的更加生动形象。
3、指导背诵诗歌。
4、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课文中描写的是怎样的草坪?你最喜欢哪中草坪?
二、用语言描述一下,把你想象的用彩笔画出来,并全班展示作品。
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生动、形象?
1、学生交流,师引导学习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
2、让学生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说几个句子。
3、鼓励学生把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运用在写作中,可以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三、背诵诗歌。
(1)学生交流背诵技巧。
(2)学生独立背诵。
(3)检测背诵情况。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境——镜浆——桨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五、布置作业:

失踪的森林王国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解决文中生字词。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导学过程:

一、直接导课,学生质疑。
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提的问题,课文都做了介绍。
二、初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2、文中哪个词语不理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还不会,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3、检测字词:同桌互相考一考。
三、学习课文。
1、自渎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
(1)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的?想象“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情景。体会特别法令森严,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
(2)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又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描写,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体会。
(3)最后再分析失踪的原因:违法法令,乱砍乱伐,森林失踪。
(4)师总结: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了这篇,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是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再读课文,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完成语文天地中的练习。
3、指导写字。
导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1、《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所描写的,(也可加上自己临场发挥)编成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你还知道哪些资源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饶”不能加一点。“厌”不能写成“庆”
区别:性——姓躁——燥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三、完成语文天地“笔下生花”。
题目:想象你走进了大森林……
提示:把你走进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语文天地十二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组词:
1、浆桨诱绣舔添燥躁
让学生结合偏旁部首,从字意上进行比较,然后再组词。
2、抄一抄
拥挤沉思酣睡黎明梦境
散步欣赏荣华视线收藏
高楼大厦新颖跃跃欲试无影无踪
在学生抄写之前,先让学生充分的读一读,然后再补充一些常用词语。
3、填写词语
让学生在填写时先进行分析,想一想“的”字前后词语的关系,然后再进行填写。
金色的阳光彩色的浓雾
明亮的教室清凉的微风
欢快的笑声苍翠的松柏
盛开的野花鲜嫩的蘑菇
4、积累词语
让学生先观察每组词语的特点,然后再进行照写。
葱葱笼笼密密层层严严实实AABB
又香又脆又松又软又肥又厚ABAC
绿茸茸亮晶晶笑盈盈ABB
5、品读句子
让学生在课文的学习中了解句子中带点字用的生动形象准确。
春天,树木抽出新枝,长出嫩绿的叶子。
夏天,树木长的葱葱笼笼,密密层层的职业把森林封的严严实实,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
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

第二课时
1、读一读
让学生通过读这两组对子,了解对子的特点,并能自己编一编。
2、开卷有益
1)情同学们自己阅读短文,说一说短文主要写了些什么?了解短文的大意。
2)说一说,读了短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3、畅所欲言
1)让学生收集有关树的图片和资料。
2)让学生自己列举一些,比一比谁说的树多。
3)自己选择一种熟悉的树,从树的生长环境,生长特点等方面进行介绍。
4、初显身手
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项做一做,,在班级中进行展示。
5、笔下生花
这是一篇想象作文,要启发学生想象,走进了大森林,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或者发生了什么事?
从不同的季节去想象,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写,从中感受到大森林的美,大森林的丰富多彩,奇妙无穷,体会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4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4》,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八单元尊重与平等

最美的美束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5个,会认的字2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平等,民主的思想感情和消除种族歧视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诗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导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在世界上除我们黄种人,你还了解到了什么人种?你觉得他们一样吗?

二、初读诗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全诗,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和同学互学。

2.教师通过不同的方法检测。

3.同桌互相读文,达到读准读通。

三、创设情景,引导理解诗文。

1.配乐范读,学生感受。

2.听完诗后你们有什么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所谈引导学生体会世界人们平等相处,幸福平等的感情,并切入朗读。弄懂“你”、“我”、“他”指的是什么?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进一步体会感情。

四、学生交流资料,描述自己所见全世界儿童在一起载歌载舞的情景。

五、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进一步有感情朗读诗文体会感情。

2.指导学生会写5个生字和有关的词。

3.背诵全诗。

导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今天继续学习《最美的花束》一文,谁愿意给大家读读全诗。

2.师生共同评价。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4.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5.自读全诗,练习背诵。

6.指名学生背诵。

二、引导学习语文天地中的读一读、填一填,会用________和________一样________。说一句话。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1.观察生字表中的字,提出难写的字。

2.教师示范:冠、漆。引导学生说出怎样记住这个字。

3.对于“冠”,同学们还有什么发现呢?

4.学生练习写字。

四、布置作业。

“这个规矩不能有”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会写的字10个,会认的字9个。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3.重点理解课题,通过人物的语言及行为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体会人物思想品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文中有关字词。

2.反复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彭总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与人发群众平等的好品质。

导学过程:

一、直揭课题,引导质疑。

1.教师板书课题,夸张双引号,学生观察与以往课题有什么不同?

2.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引导学生学习课文。

1.学生带着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同桌互相学习。

2.检测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

3.引导学生解决自己的疑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说这句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还从哪儿体会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引导学生切入文中抓彭总的动作、语言、神态理解体会彭总的品质,并穿插着交流资料。

根据学生所谈的体会及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部分。

4.整体感受。男女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情朗读全文,体会人物品质。

2.学习语文天地D4中的第二题。

3.学会写文中10个生字。

导学过程:

一、交流谈话,直接导入。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规矩不能有”一课,你们还想读吗?

二、引导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学生自读课文,回忆内容。

2.指导再读彭总的话:“……这个规矩不能有!”你们知道这个规矩指什么规矩?彭总为什么说“这个规矩不能有”?可讨论指名回答。

3.引导学生再读彭总的话,结合语文天地,注意问号和叹号的用法,体会说话人的心情。

4.再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可分组分角色演演。

2.指名演的好的上台演。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字形,引导会区别:搞—稿辩—辨—辫奉—春,会用形声的方法记字。特别注意鬼9画。

2.学生练习写字。

苏珊的帽子

教材分析:

本文写了一个感人趣的故事。苏珊本是个可爱的女孩,但由于生病接受化疗,头发掉光了,文章抒发了老师对学生无尽的爱,他尊重每一个学生,想保护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对生命的尊重、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双基目标: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9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提高观察能力和写字水平,根据上下问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根据通过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目标中,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善于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运用综合的识字方法,认识本课9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生自主认读9个生字,能正确书写10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落”,能在语境中运用。

2、运用朗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练习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故事。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4、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在生活中要关心、爱护别人。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出示课件:插图。

2、同学们:画面上有谁?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后回答。

3、有一位小朋友的戴帽子的原因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就是这个小朋友故事。(板书课题:苏珊的帽子)

二、初读课文,感知识字

1、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出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了解,然后再多读几遍。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可通过问别人、查字典、猜字等一系列方法。

2、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请6位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来当小评委,看这几位同学是否把字音读准了。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看书,听一听他们读音是否准确。

3、学生纠正字音。

三、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小苏珊遇到了什么事?她有些什么变化?

2、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起来读。在小组中读。

3、相机读词和句子:投影出示:词:渴望、蓬勃、残酷

4、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通过读课文有什么感受?(指名发言。其他学生好好听随时给予补充。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苏珊当时的心情。)

5、老师为什么会让每位同学都戴一顶帽子?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6、“自如”是什么意思?苏珊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课?

7、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总结作业设计:

1、课文,把课文中画出来的句子多读几遍。[基础作业]

2、仔细体会苏珊的心情。[实践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学写10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2、开火车读词。

二、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

2、出示生字学生写的时候注意结构特点。另外的字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写字经验,独立书写,有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解决。

3、同位互相评议同位交换作业本,认为写得好就奖给对方一个小五星。学生作业展示,同学互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4、请几位同学上来板书生字,同学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选出“写字小能手”。

三、谈谈自己的经历,你为同学们做过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小组中找出一个说得好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写生字和在课堂上画的词语。

2、抄写课文中的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写在本子上。)

语文天地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日积月累中“读一读,组成词语”、“抄一抄”、“填一填,组成词语”、读一读,体会感情“、读一读,填一填”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语:在“尊重与平等”这个单元中,我们接触了不少的好词,老师把他们整理里了出来,大家来读一读,看看老师找的对吗?

2、课件出示:在课文中画的部分词。

3、自己独立读一读,然后学生开火车进行轮读。

二、语文天地——日积月累

1、“读一读,组成词语”

出示:

热()宣()闭()乱()

熟()宜()闲()刮()

1)说一说这些字有什么特点?我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在小组内学习。在自己查字典独立完成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交流,补充自己的词语。

3)全班交流。表扬那些组词多、正确率高,而且同学们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小组。

4)读词体会这些同音字的应用,在写文章的时候不要用错字。

三、填一填,组成词语

大-小始-终是-非生-死甘-苦进-退长-短东-西

不()则()同()共()自()至()出()入()

取()补()声()击()口()心()()惊()怪

四、读一读,填一填

引导学生仿写这样的句子。

五、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并用其中两个造句。

六、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开卷有益“爱因斯坦与小姑娘、“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学生学习过程:

一、读一读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1)全班交流认识的字,找出难记的字进行全班交流。

(2)识字游戏。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6、分角色朗读。

二、畅所欲言,笔下生花

说说同学的优点。

1、小组互评,选出各组的小明星。

2、全班交流,评出班级小明星。

四、实践作业设计:

写写你的好朋友最近有哪些进步?

五、课堂总结

第九单元观察与发现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要求

1.学会9个生字和11个词语,认识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指导识字、学词。

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语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文及有关大自然的课件、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2.到郊外等自然景区游览:看有关大自然的电视节目等。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浅显简明的导语出示课题后,相机进行生字“语”的教学。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读),学生静听,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给足时间,照顾差生)

4.自由读课文,读后在课文中找出9个生字和6个要求会认的字,反复拼读,读准为止。

5.检查生字读音:同桌互读互查,教师利用不带拼音的字卡采取开火车、指名读、互相帮等多种形式进行,重点检查“仔、那、永、诉”的读音。

6.自由读全文,要求读正确。

7.大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二、指导读好一、二、三节

1.学读第一节。

(1)教师范读。看课件:以春天为背景,蝌蚪在水中游动;大鱼跃出水面;雪山、三叶虫化石……等自然现象揭示自然奥妙的片断。

(2)学生自由练读。

(3)小组讨论:通过看插图、结合课前的郊外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是怎么知道的

(4)全班交流:相机处理“说话、语言、仔细观察、发现”等词语。

(5)个人自由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互评;指名读。

(6)全班齐读第一节。

2.学读第二节。

(1)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2)看课件:春天的背景,小蝌蚪在水中游来游去。

(3)指名读一句,(贴小蝌蚪图)范读,齐读。

(4)启发学生想像讨论:小蝌蚪在说什么呢(相机进行口语训练)

(5)师生合读。

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生:春天已经来到人间。

(6)学生反复练读,同桌互读,从读中知道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人们看到水中游着的蝌蚪,就会知道春天到了。

(7)看课件:春、夏、秋、冬各季节特征的片断,加深扩展学生的感受,以帮助突破难点。

(8)反复练读,指名读、评,最后齐读第二节。

(9)齐读一、二节。

3.学读第三节。

(1)指名读第三节。

(2)看课件:真实图像:大鱼及其鱼鳞的特写。动画:小鱼渐渐长成大鱼,鱼鳞上的圈圈逐渐增多。(配以简单讲解)

(3)自由练读,思考:这一节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它告诉了我们什么

(4)自由练读,同桌互读,指名读,评后齐读。

(5)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例子

(6)看课件:树的年轮与年龄。

(7)齐读一至三节。

第二课时

一、指导读好第四、五节

1.学读第四节。

(1)指名读第四节。

(2)看课件:“三叶虫”化石的特写,简介。出现词语“化石”,读词语“化石”。

看课件:海洋逐渐演变成雪山。简介“三叶虫”化石年代久远,出现词语“古老”,读词语“古老”。

三叶虫是生活在海里的微生物,可是现在是在哪里找到它的化石的

指名读第一句。范读,齐读。

这是在告诉人们什么指名答,读第二句,范读、齐读。

(3)自由试读第四节。指名读、齐读。

(4)这个奥秘是大自然告诉我们的。——出示词语“告诉”,读词。

大自然还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些奥秘——看课件:动物化石(恐龙蛋等)、植物化石。

2.学读第五节

(1)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太奇妙了,我们怎么才能发现它的语言、读懂它的语言呢

(2)指名读最后一节。读词语“粗心大意”、“永远”。

(3)范读第五节,必读。

(4)总结:不爱学习,总也看不懂大自然的语言;粗心大意永远也看不见大自然的语言;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善于观察的人,才能发现大自然更多的“语言”,探索更多的奥秘。

(5)齐读全文

二、思考小结

1.自由读课文。

2.思考讨论:诗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3.口头练习,相机完成课后练习第1题。

(1)水里游动的蝌蚪,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2)鱼鳞上的一个个圈圈,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3)喜马拉雅山上的“三叶虫”化石,是大自然告诉我们——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

2.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间架结构,指名发言。

(2)范写“就、诉、永”。

就:左右结构(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诉:右边是“斥”不是“斤”。

永:独体字。

(3)学生描写、临写。教师巡回辅导。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五、扩展活动。

1.准备三个头饰(蝌蚪、鱼、三叶虫)边表演边读诗。

2.说一说,画一画,你还知道大自然能告诉我们什么(相机完成课后第4题)

3.召开一次《和大自然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李时珍

一、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珍贵”“记载”“解除”“拜访”“流传”“救死扶伤”“疑难病症”“严寒酷暑”等词语。

3.给课文第4自然段分层次。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写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部分;练习给自然段分层次。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李时珍》,那么李时珍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听老师将课文读一遍。教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检查学习情况。

编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拜、籍提醒学生注意字形。

有关词语解释:

世代:世世代代,祖祖辈辈。

诊费:看病所收的费用。

救死扶伤:救活快要死的人,扶助受伤的人。

疑难病症:指病因不明,很难医治的疾病。

对症:针对病情。

记载:把材料写下来。

完善:完美。

严寒酷暑:非常寒冷的冬天,非常炎热的夏天。

品尝:仔细辨别,尝尝味道。

流传:传下去,传开去。

3.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三)指导分段。

1.课文主要讲了李时珍的哪两件事?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讲的?

2.课文可分为几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李时珍是明朝的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第二段(第2、3自然段):讲李时珍跟父亲学医。

第三段(第4—7自然段):讲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读了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3.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什么样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才能被称为伟大的呢?

4.齐读。

(二)讲读第二段。

1.男女生分读第2、3自然段。

2.李时珍的父亲为什么不愿意让儿子当医生,后来为什么又同意了?

3.李时珍为什么要立志学医?

4.李时珍为什么能说出一张对症的古方?想象一下李时珍是怎样“处处留心”、“暗自记下”药方的。

5.李时珍的父亲是不是仅仅因为李时珍说出了一张古方而同意他学医的呢?(主要是被李时珍坚定的决心和刻苦好学的精神所感动,才同意他学医。)

(三)讲读第三段。

1.四排学生分排朗读。

2.学习第4自然段。

①默读第4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每句说的是什么?可以分成几层?分层的依据是什么?

②这一自然段的第1句起什么作用?

③李时珍发现旧药物书有什么缺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不全”、“不详”、“不对”。)

④李时珍决心重新编书的原因是什么?

⑤齐读第4自然段。

(四)作业。

第三课时

(一)齐读第1—4自然段。

(二)继续讲读第三段。

1.学习第5自然段。

①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李时珍为编书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②哪句话概括了这一自然段的内容?

③李时珍亲自采药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么做的?

④李时珍为什么要亲自品尝药材?这样做有什么危险?

⑤李时珍为什么要请教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

⑥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2.学习第6、7自然段。

①指名读第6、7自然段。

②为什么说他“终于”编写成了新的药物书?

③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三)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李时珍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从他编写《本草纲目》这件事反映了哪些好品质?

3.指导学生学习段首概括的写作方法。

(四)作业。

装满昆虫的衣袋

一.教学目标:

知识: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让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从阅读课文第二段中受到感染,从小养成爱科学、爱自然的志趣。

2.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三.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投影、课文录音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请你们把手放进口袋,说一说你的口袋里放了些什么。

现在有一个人,他的口袋里道了昆虫,你们奇怪吗?

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大家读一读《装满昆虫的衣袋》这篇课文就知道了。

2.板书课题。(个别读、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按要求自学)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莱昂小溪纺织娘厉声垃圾鸟栖虫居蠕虫嗬蜗牛

(2)释词。(讨论交流)

小溪纵横鸟栖虫居甜滋滋厉声裤兜中毒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二)理清文章脉络。

1.各自轻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读后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2.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4.展示评议。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3.了解本文的命题方法和一般命题常识。

二.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一段。

1.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2.联系全文想一想:这篇文章是紧紧扣住这段话中的哪句话来写的?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第二段。

1.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非常着迷”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第二段。

2.各自轻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可以分为几层,各自写的什么内容。(第一层:2、3自然段,第二层:4——10自然段。)

3.学习第一层。

(1)指名读第二层,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各自谈体会)

(2)重点研读第二层。

①轻轻读第4——10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哪里概括写法布尔对昆虫的入迷,哪里写的是典型事例?

②默读第4自然段,画出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句子,反复朗读体会。

③说说文中的典型事例是分哪几个过程来写的。(装——扔——装)

④具体说说各是哪几个自然段。

⑤读读第5自然段。“这一天,他还拣了好多的贝壳和彩色的石子,把两个口袋塞得鼓鼓囊囊的”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具体写呢?是怎么写的?

⑥画出描写法布尔喜爱昆虫的语句。

⑦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引导体会法布尔当时的思想感情。

(3)过渡:法布尔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如何?回家以后又遇到什么情况,结果怎样呢?

①“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的是什么?

②他满载而归的时候,心情怎样?请你画出有关的语句并朗读。

③“父母突如其来的责骂”指的是怎么回事?

④课文是怎样写法布尔扔掉他口袋中的东西时的情景的?这些描写充分表现了法布尔的什么心情?

⑤我们从第十自然段的哪些话中可以看出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呢?

⑥画出相关语句后朗读。

4.复习阅读第二段,找出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入迷的语句并阅读。

(三)精读第三段。

齐读第三段,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四)总结谈话。

1.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谁?突出写了他的哪一个方面?

2.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3.讨论:这篇文章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

4.“装满昆虫的衣袋”是用一个人做的有代表性的事情做题目的。此外,还有什么命题方法吗?

(1)用人物的话语做题目。

(2)用人名做题目。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昆虫的活动,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15装满昆虫的衣袋

着迷

迷恋

浓厚兴趣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3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3”,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中国石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词句和读懂每个自然段的基础上,继续练习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状,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按“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中国石”是哪里的一块石头,为什么称它为“中国石”,并初步了解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及“中国石”的特点。
(二)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为了解课文扫清障碍。
(三)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再练习划分段落。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读懂每个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练习划分段落。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按“预习”要求,了解戈壁滩上的一块石头,边防军战士称它为“中国石”,这是为什么?看看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拣到“中国石”的经过的,哪些句子是描写“中国石”的样子的,画上记号。
(驻守在戈壁滩的解放军战士,拣到一块形状和祖国版图相似的石头,十分珍爱它,所以称它为“中国石”。)
2.自由读课文。在老师的辅导下结合句子的意思,通过查阅工具书,自学(可同桌议论)生字新词,并正音正字。
驻(zh))守:部队驻扎某地(课文中指戈壁滩)进行防守。
戈(g5)壁滩:“戈”的本意是古代兵器,也指姓。词意见教案后“资料”。
积聚(j)):积累。
姗姗来迟: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指人迟迟到来。课文中用来形容春雨延迟到初夏才下,表达战士们盼雨的心情。
洗润(r)n):润,湿润。课文中指戈壁滩被雨水冲洗得湿润起来。
大漠(m^):漠,沙石覆盖的地区。课文中指部队驻守的戈壁滩。
瑰(gu9)丽:瑰,珍奇。课文中形容戈壁滩雨后的朝霞异常美丽。
朝霞(xi2):霞,因受日光斜照而显出红、橙、黄等颜色的云。课文中指戈壁滩上日出时东方的云霞。
倾泻(xi8):泻,液体快流。课文中形容朝霞像从高处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满了滩上。
裸(lu%)露:裸,露出,没有遮盖。课文中指滩上的石头没有东西遮盖,极易看出它们的光彩。
俯(f()身:俯,头低下。课文中指低下身子选择可心的石头。
咚咚(d#ng):象声词,像敲鼓的声音。
勒勒(l8)车:一种由牛或骆驼拉的板车,草原和戈壁滩比较需要。
邀(y1o):邀请。课文中指赶车的小姑娘邀请“我”到珍珠泉洗石头。
昭(zh1o)君出塞(s4i):(见教案后资料)
饮(y!n)水:饮,喝。课文中指昭君出塞路过珍珠泉边喝水。
苦涩(s8):涩,舌头感到不滑润不好受的滋味。课文中形容水又苦又涩。
肖(xi4o)形石:肖,相似。课文中指像雄鸡形状的天然石。“肖”,这里不要读“xi1o。”的音。
版(b3n)图:版,有文字或图形,供印刷用的底子。课文中指我国的领土。
不禁(j9n):禁,忍住。不要读成“禁([emailprotected])止”的“禁”的音。课文中指“我”看见肖形石像祖国版图,忍不住喊出“应该叫中国石”。
傲(4o)然:傲,骄傲和自豪。课文中形容像祖国版图的雄鸡,坚强不屈地挺立着。
不仅(j!n):连词,同“不但”,用在前一半句子,后一半句子里常用“而且”、“还”等呼应,表示句子的意思更进一层。
皱痕(h6n):课文中指“中国石”表面皱起来的印儿跟祖国大陆的地貌相似。
祁(q0)连山:我国青海省南部,甘肃省西部山脉,海拔4000米。
吐鲁番盆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是我国最低的地方。盛产棉花、葡萄、哈密瓜。
依偎(w5i):偎,紧挨着。课文中指“台湾”、“海南”两颗肖形石,紧靠祖国大陆。
岛屿(y():屿,小岛。岛的总称,课文中指台湾、海南等。
稀罕(h3n):罕,少见。课文中指“中国石”是大家希奇少见的事物。这里的“罕”读时要儿化。
盛誉(y)):誉,名誉,名声。课文中指“中国石”获得“最佳宝石”的极大荣誉。
奉(f8ng)为至宝:奉,尊重。课文中指把“中国石”尊重为最珍贵的宝物。
快慰(w8i):慰,安慰。课文中指战士夜里站岗放哨时,摸到“中国石”,心里就感到痛快和安慰。
3.指名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以下各字注意不要误读:
“散(s4n)布”和“散(s3n)落”的“散”读音不同;
“像看稀罕似([emailprotected])的”中的“似”,不要读成“[emailprotected]”;
“虽(su9)然”的“虽”不要读成“su0”;
“大伙”的“伙”应读儿化韵。
(二)通观全文,在了解本课主要事件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练习概括自然段段意。
提示:一种方法,确定谁,做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一种方法,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的。
步骤:先了解自然段共几句话;再了解每一句话说了什么;再看哪一句是主要的,并画上记号。概括自然段段意时,可以摘录原句,可以把重点词语、短句拼凑成一两句话,或根据主要内容,编写段意。
1.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2自然段:一个初夏的早晨,我奔出营房拣石头。
第3自然段:我把可心的石头一颗颗拣起来。
第4自然段:赶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头。
第5自然段:我们舀泉水洗石头,发现一块像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
第6自然段:“中国石”正像祖国版图——傲然挺立的雄鸡。
第7自然段:“中国石”表面皱痕与祖国大陆地貌相似。
第8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
第9自然段:“赛石会”上,“中国石”赢得了“最佳宝石”的盛誉。战士们感到祖国就在我们身边。
2.引导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①内容一致或紧密相关的应归并为一大段。(一般表现为相关的地点、相同的时间或较集中的情节。)②个别自然段跟其他自然段既不好保持一致,也不紧密相关,有独到的意思,就单独“提升”为一大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
第二段(第2~7自然段):我拣到一块“中国石”。
第三段(第8~9自然段):战士们喜爱并精心保管“中国石”。
3.议论一下为什么这样分段:
①第1自然段为什么需要独立成段(第一段)?
(第1自然段是文章的开头,它交代了两点:战士们驻守的戈壁滩上,沙海和碎石是环境特点。因此,战士们拣石、赛石就成了他们的重要活动内容。这一段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环境特点,又总括说明课文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石”的故事做了铺垫。)
②为什么第2~7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二段?第8、9两个自然段可以归并为第三段?
(第二段从第2~7自然段,写了拣“中国石”的经过。第三段,也就是第8、9两个自然段,写了大伙兴奋地观赏“中国石”,精心保管“中国石”和“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从时间和地点的转换上,也不难看出两个段落的不同:前者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地点在营房以外的大漠之上;后者是在“我”拣到“中国石”之后,已经回到了哨所,以及“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取胜和对大家的鼓舞等,是哨所里的活动。)
4.小结。
根据表达的需要,文章一般都要分段的。学习分段,归纳段意,是读懂全文,领会内容的必要手段。练习好分段、归纳段意,重要的是要先通观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再认真读懂每一个自然段,通过归并自然段,划分段落;再从自然段的归纳、提炼中,抓住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出大段段意。
(三)质疑问难后,指名读课文(注意自然段、特别是大段之间,停顿时间要长些。)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依据“思考练习”第1题要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的石头——“中国石”及观赏“中国石”特点的激动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石的激动心情及为它命名为“中国石”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

(一)阅读分析第一段。
1.读,即第一段开头。说说上节课归纳的段意。
(战士们常常拣石头,还举行赛石会,我也成了石头迷。)
2.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可以查工具书)“举目”、“沙海”的“海”、“漫滩”的“漫”和“可心”。
(“举目”是抬眼四处望无边的沙海。“沙海”的“海”,形容沙漠无边。“漫滩”的“漫”是到处都有石头。“可心”是指满意的石头。)
3.提问:读了文章的开头段,我们了解到文章的主人公,也就是中心人物是谁?
(边防战士)
还了解到边防战士休息时常常做的一件什么事?
(拣石头)
还知道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是什么地方?
(戈壁滩)
戈壁滩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教师根据教案资料(见后)再适当补充。)
4.在这样一个除了沙子就是石头的荒凉的环境中,边防战士为什么要拣可心的石头,还要举行“赛石会”?
这个问题大家可以思考,暂不做解答,在学习课文过程中,会理解这个问题。
5.课文开头段交代了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拣石头,还开赛石会。接下来第二、三段仍然写的是边防战士在戈壁滩上拣石头,开赛石会什么的。大家读了课文,感觉到重复吗?为什么这样写?如果不是重复,那么第二、三段内容跟开头段内容区别在哪里?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大家议论后再回答。
(开头段的内容和第二、三段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区别在开头段是为了整体说明情况,介绍事情发生的背景,让读者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避免突然的感觉。例如开头,首先介绍戈壁滩的荒漠;说战士们休息的时候“常常”拣石头,举行“赛石会”,说“经过十几次比赛”等,都说的是经常的事。可是第二、三段内容就不同了:说的是在“一个初夏的早晨”,“雨后大漠,风清气爽”的时候,“我”拣石头时发现了一块跟祖国版图相似的“中国石”,并精心爱护它的故事。
显然,开头段的内容是第二、三段内容的概括和铺垫;第二、三段内容是开头段的具体和深入。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常见的开头,总说一般情况,接着其他段落再分述个别具体事例的写法,表现我们的学习生活。)
(二)阅读学习第二段。
1.读,再分出层次。
提示:第二段写拣“中国石”的经过。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用了7个自然段。回头看看我们概括的自然段段意,这7个自然段在记述拣“中国石”的过程中,做了哪些事情?或者说发生了哪些情况?仍旧用自然段归并法划分。先自己划分,再小组议论。
(第二段共7个自然段,可以归并、划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2、3自然段):拣可心的石头。
第二层(第4~6自然段):到珍珠泉洗石头发现了“中国石”。
第三层(第7自然段):认真观赏“中国石”。)
2.再读第二段第一层(第2、3自然段)。从词语的恰当使用和生动的描写中,看看“我”是怎样拣可心的石头的,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提问:
①用原句子的意思解释春雨“姗姗来迟”。为什么春雨洗润戈壁滩,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呢?
(本该春天的雨迟到初夏才下,流露出战士们盼雨的心情。经雨水清洗润湿之后的石头,色彩更加鲜明,纹理更加清晰,所以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②“我”背起挎包奔出营房拣石头时,看到雨后大漠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朗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雨后的戈壁滩:微风送来清新凉爽的空气。给人以爽快的感觉。白杨是高高直立、繁密茂盛的。朝霞异常美丽,像从高处流下大量的水,很快布满了滩上。经雨水冲洗过的石头,在朝霞映照下,显出珠宝的光芒,玉石的色彩。雨后大漠的风景这样美丽,在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拣石头,“我”的心情是兴奋的,舒展的。)
③课文把这些显出珠宝光芒和玉石色彩的石头,称它们为“小精灵”,“我”把可心的一颗颗拣起来。“小精灵”是什么?把可心的石头称作“小精灵”,这表达了“我”的什么感情?
(“精灵”是指聪明机灵的人,加“小”又表示了小巧可爱。把戈壁石称作“小精灵”,是把石头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行为的人看待了。这充分表达了边防战士对戈壁滩和戈壁滩上的那些美丽的石头的一种喜爱感情。)
3.读第二段第二层(第4~6自然段),洗石头并发现“中国石”的一层。
①赶勒勒车的小姑娘邀“我”去珍珠泉洗石的路上,讲了昭君出塞路过泉边饮水,把珍珠扔到泉水里,使水变甜并长流不尽的传说。这个美丽的传说,跟边防战士守卫边防,拣可心的石头的故事,两件事有什么联系?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小组议论后再解答,教师可做补充)。
(1900年前,西汉王昭君出嫁到塞外,对汉族和匈奴的民族和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课文点了这个故事,是为了表明:古人都能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甘愿到塞外艰苦的地方去。何况今天我们的战士,更会以苦为乐地守卫边防,保卫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的。)
②来到珍珠泉,“我”和小姑娘舀水“清洗拣来的石头”时,小姑娘高兴什么,“惊叫”什么?
(“高兴”拣来的石头像这像那。“惊叫”是惊奇地喊起来,因为她发现了一块像雄鸡的石头。)
③当“我”接过来注视这块像雄鸡的天然肖形石时,发现很像祖国版图的形状。(教师可指中国地形图以显示雄鸡形状)这时,“不禁”喊出来:“这像中国,应该叫‘中国石’!”,“不禁”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喊出来”?“中国石”?小姑娘为什么也吃惊地看着“我”呢?
(“我”“不禁喊出来”,是“我”不由自主地“喊出”这块石头像中国,应该叫“中国石”!这是由于“我”太熟悉中国版图的形状像雄鸡了,所以看见了就没有思考,脱口而出,“喊出来”是表示太激动了。也进一步反映了战士们的心里总是装着祖国。至于小姑娘吃惊地看着“我”,也喊了一声“中国石”?是表明小姑娘对意外发现“中国石”感到非常惊奇,也感到十分喜悦。也同样表明了心中有祖国的思想感情。)
④接着,“我”又补充说“老师常讲,我们祖国的版图像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雄鸡用“傲然挺立”形容,太恰当了。“傲然”是什么意思?“挺立”是什么意思?这里表现了雄鸡的一种什么气派?包含着“我”的一种什么感情?
(“傲然”是坚强不屈的意思,“挺立”是高高直立的样子。这里表现了祖国的版图像坚强不屈、高高直立着的雄鸡,不可动摇,不可侵犯。“我”这样说,包含着一种深深地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感情。)4.朗读这一段最后一层(第7自然段)。
①这一小段共写了三句话,看看哪一句话是概括这一小段内容的。
(第一句话)
②这一小段写了“我”和小姑娘认真观看“中国石”。从“中国石”这块“天然肖形石”的哪几方面观看的呢?比如“拳头大小”是从它的体积上看的,其他从哪些方面看的?
(除了“拳头大小”是从体积上看的,还有“黄白色”是从颜色上看的,“不仅整体酷似祖国版图”是从形状上看的,“连表面皱痕的起伏与大陆地貌相似”是从表面上看的。)
③“我”和小姑娘是从“中国石”的体积、颜色、形状和表面四个方面观看的,说明他们既认真又全面,这又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非常喜爱这块“中国石”,觉得它太难得太珍贵了。所以看得很仔细,很全面。)
④“整体酷似祖国版图”,“酷似”怎么讲?
(“酷似”当非常像讲。就是“中国石”非常像祖国版图。)
⑤“表面皱痕的起伏也与大陆地貌相似”,“地貌”是什么?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也就是地形。)
“大陆地貌”是什么形态呢?看看中国地形图。
⑥小姑娘和“我”在“中国石”的表面找到了(教师边指地图,学生边说“天山、祁连山、吐鲁番盆地、长江、黄河、大兴安岭”。)紧接着,他们又做了什么工作?齐读最后一句话。“又挑选了肖形石粒,让‘台湾’、‘海南’等岛屿依偎着祖国。”体会这句话的含义。为什么台湾、海南和祖国这三个词加了引号?
(三个词都是指肖形石,所以用引号。)
“台湾”、“海南”等岛屿,“等岛屿”除台湾和海南指哪些岛屿?
(还可能指西沙、南沙等岛屿。)
“依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用“靠着”、“挨着”什么的?
(“依偎”是亲热地靠着,比单用“靠”和“挨”要有感情。“依偎”表示“台湾”和“海南”以及其他一些岛屿,像祖国的儿女,紧紧地亲热地靠在祖国母亲的身上,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小结。
课文第二段,写了“我”拣到“中国石”的经过。从在风清气爽的雨后大漠愉快地拣石,到跟小姑娘在珍珠泉洗石,再到怀着兴奋的心情观赏“中国石”。全过程紧紧围绕热爱边疆,心怀祖国这个中心,写得层层深入,充满感情。
6.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阅读第三段,深入理解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奉为至宝,以表现战士们身在戈壁,以苦为乐,心怀祖国的崇高感情。
(二)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为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点、难点
深入理解战士们精心保管“中国石”并奉为至宝的事实,体会“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读第三段(第8、9自然段)。大伙“精心保管”“中国石”“赛石会”上赢得了盛誉一层。
提问、思考并解答:
1.“回到哨所,大伙像看稀罕似的抱着看中国石。”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什么感情?哪几个词语突出了这种感情?
(这句话表现了战士们十分喜爱“中国石”的感情。“稀罕”是大家认为“中国石”是希奇、罕见的事物。“抱着”表现了大家争先恐后地看“中国石”的场面。)
2.既然大家这样喜爱“中国石”,那又怎样精心保管它呢?“精心”是什么意思?
(“精心”是特别用心的意思。)
课文有代表性地列举出几位战士“精心保管”中国石的举动。他们是……请几位同学分别说一说战士的举动。
3.写三位战友的举动中,有几个词语最能突出表现“精心”,是哪几个词语?
(“军功章”、“工工整整”、“金字”、“专门”、“嘱咐”、“一定”和“千万”)
再议一议这几个词语为什么突出了“精心”的程度很深呢?
(“军功章”是军人立过战功所得的奖章。装这种奖章的盒子用来装“中国石”,可见它多么珍贵。“工工整整”、“金字”是形容文书非常重视盒子里新装进的珍品。“专门”腾出一个抽屉,也表示“中国石”不是一般物品。“一定”、“千万”也反映大家对“中国石”十分珍重,要万无一失地保管好。)
4.战士们把“中国石”奉为至宝,在生活中有哪些表现?读最后一小段中的两句话——寂寞的时候,捧着它看一看,心理感到温暖;夜里站岗放哨感到孤独,暗地里摸一摸,心理感到快慰。“寂寞”和“孤独”是什么意思?
(“寂寞”是孤单冷清的意思;“孤独”当独自一个人讲。可以想象:边防战士身处茫茫戈壁,远离家乡亲人,心理上不免产生寂寞和孤独的感觉,这是可以理解的。)
5.值得思考的是:当战士寂寞和孤独的时候,“中国石”为什么会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快慰”?议论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回答。
(边防战士驻守茫茫戈壁,环境艰苦,生活单调。但想着自己站岗巡逻,就是为了守卫边防,保卫祖国,是无比光荣的。因此,每次捧起“中国石”,摸一摸“中国石”,就觉得自己跟祖国紧紧地连结在一起。所以,再艰苦、再寂寞也感到有意义,有价值,感到温暖,感到快慰。“中国石”寄托着战士们爱国之情啊!)
6.读课文结尾一句话。教师把这句话的结构改变一下(先果后因改成先因后果),看看意思变了没有,说法有什么不同:
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所以每逢假日,连里让我把它放在俱乐部里展览,战士们看了,都说戈壁滩虽然艰苦,可苦中有乐。
(两句话的意思没有变,但说法不同:原句先说事情的结果,后说事情的原因;老师改的句子正好相反:先说事情的原因,后说事情的结果,多用了一个“所以”。)
(二)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驻守戈壁滩的边防战士,拣到“中国石”,精心保管“中国石”和“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的经过,抒发了边防战士身在边疆,以苦为乐,无限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天地六
教学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安排了“日积月累”“畅所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金钥匙”几个内容。其中“日积月累”部分体现了字、词、句、标点、古诗诵读等几个方面的练习;“畅所欲言”是让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石头的资料,而“笔下生花”恰好承接上面的练习,让学生找、画、写石头,办奇石展览或讲石头的故事;“开卷有益”为学生讲叙了一个与海力布变成石头的动人的民间故事;“金钥匙”则向教给学生和别人交流资料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指导学生掌握比较同音字并组词的方法,正确书写单元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书面词。继续指导学生写句子,提高学生派句能力。
2、继续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词语、成语和诵读古诗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学习引号的使用,掌握方法,规范写法。
4、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以及阅读、习作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引号的用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完成习作。
教学构想:
1、把抄写词语的练习放到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解决。
2、举行“成语交流大集”,不仅完成书中练习,而且进行拓展活动,以此扩大学生积累量。
3、把“畅所欲言”与“笔下生花”练习相结合,进行处理,直到学生完成。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一读这四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讨论,说说区分它们的好办法,并在小组里组词。
3、全班交流。
二、抄一抄。(这一题在学习课文过程中完成。)
1、开火车读一读。
2、再次列举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行“错别字诊所”活动。
3、齐读。
三、填一填。
1、给学生10秒钟时间看题,并说说这个练习的要求。
2、指导学生回顾列举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偏旁部首。看看哪些可以和“石”字组成新字。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样的练习考一考其它小组。
4、完成“石”字组成语的练习。并指导学生平日积累成语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四、读一读,注意引号。
1、学生默读句子,思考每一句话中引号的用法。
2、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引号的用法。尤其以第三个句子为重点,体会两个“祖国”的意思。
4、设计练习,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引号用法的掌握。
5、齐读句子,加深印象。
五、照样子,写句子。
1、给学生时间,自由读题和句子,说说对要求的理解。
2、读例句,分别说说“当……的时候,就……”和“当……时,……”的用法。
3、指导学生说句子。
六、总结本课练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背一背:
1、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古诗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顺、读准确。
3、评一评。
4、齐读。
5、老师大体讲解一下诗意,以帮助学生从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体会,把诗读懂,读出韵味、感情。
二、畅说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
1、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看明白这几个题目的要求,并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讨论活动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开展活动,并完成手抄报及自己喜欢的汇报形式。
3、确定活动时间范围和纪律。

第七单元特产
单元说明:
本单元是开放单元,主题是特产,由一幅主体画页,一篇自读课文,两首古诗和一系列语文实践活动组成。
教学目标:
1.通过搜集资料,使学生了解全国各地丰富的特产,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阅读《我爱故乡的杨梅》,了解课文从两个方面抓住特点来描写故乡的杨梅,体会作者对故乡的热爱。
3.口语训练:做一名小导游,向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
4.为自己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产的资料。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找出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
2.再查找资料,了解其它水果产地,多了解一些物产的产地。
导学过程:

一、问题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什么水果呢?知道它们产于何地呢?
二、组织学习活动,积累知识。
1.指导学生把自己熟悉的水果和产地连起来。
2.全班交流完成情况。
3.根据查阅的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地方产什么水果?还可引导学生说说文中水果的其它产地?
4.引导学生写出文中A2课题物产的产地,鼓励学生多写。
5.交流学生所写的内容,随机指导学生把产地定正确。
6.学生独立完成A3,画出各组中不是同一类的特产。
7.交流学生完成情况,并引导说出为什么?
三、小结点拨。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家乡吗?知道家乡有什么特产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二首古诗都和江南水乡的特点有关系?想读读吗?
二、引导古诗,了解大意,体会感情。
1.学生自己读二首古诗,自学不认识的字词。
2.同桌互说诗的大意。
3.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二首古诗的大意。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二首诗。
5.配乐朗读,创设情境,学生谈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诗中表达的感情。
6.全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三、引导学习阅读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自学。
2.默读课文,说说课文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
3.重点读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说说为什么喜欢?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并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删词换词等方法让学生体会语句的优美。
四、总结,布置作业。

第三课时
导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学习内容。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古诗和和阅读课文中感受到了故乡鲈鱼的美,杨梅的甜润,这节课我们也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家乡的特产。
二、介绍家乡特产,为写打基础。
1.引导学生回顾《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说说作者抓住了杨梅的哪三方面特点来介绍的?
2.学习作者介绍杨梅的方法,现在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怎样向客人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特产呢?先在小组讨论,互相说说。
3.全班推荐几名学生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
三、引导交流,学生通过问、查后对本地特产的介绍。
四、潜移默化,引导写作。
1.刚才我们在班里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产,还了解了本地的特产,如果要让全国各地的人都了解自己家乡的特产怎么办呢?
2.为了让所有的人了解我们家乡的特产,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现在我想让大家为家乡的特产写一份广告或产品介绍,你们有没有信心。那么广告词或产品介绍怎么写呢?
3.引导学生回忆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或产品介绍,点拨这些广告或产品介绍主要是抓住产品的特点,用简单的词语或句子高度概括,并且要配合生动活泼的画面。
4.学生构思作文。
五、巡视点拨。

第四课时
一、学生继续写作文。
二、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写好的作文。

北师大新世纪版小学语文第六册全册教案2


语文天地三
教材分析:
本次语文天地包括十个部分,前五部分是基础知识部分,第六部分是古诗联系,后面是开放性的知识联系。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以及课文的中心思想。
3、掌握习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本好书。
教学准备:
小黑板、投影仪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让学生读一读本题的要求,指名分析生字的注意事项。
鲁迅山野辛勤荒山临时刺骨薄异口同声
二、让学生写一写容易混淆的生字,并抄一抄本单元的重点生字。
三、同位互相读一读著名格言。指名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四、在课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野葡萄由黑变绿了,牵牛花由黑变紫了,女孩儿身上的新褂子也由黑变红了。
远远近近,脚步匆匆,初升的红日拥抱着他们。
五、读一读,背一背这首古诗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六、开卷有益:
自读《书本里的蚂蚁》然后小组讨论学习,最后汇报交流。
布置作业:
自学一下笔下生花

第四单元可爱的小生灵
花儿也会放风筝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
(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
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学生边读边想,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第二到四小节:描写了远处的花、蝴蝶、蜻蜓,也描画了我们一起享受大自然赐予的一切美好,描画了一幅快乐、祥和的景象。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蜻蜓,
分小组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并讨论:花儿也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
在这里,学生要明白:花儿会放风筝的原因,写出了花儿和小动物的快乐,抒发了作者渴望人和大自然中的一切生灵和睦相处和谐统一的美好愿望。
学习了本诗后你想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作业:画一幅美丽的图画(表现春天的美好)
四、板书设计:
花儿也会放风筝
天是这样蓝
风是那样轻
彩色的蝴蝶
长尾巴的蝴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导学过程:

一、今天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美吗?想不想再读一读呢?请同学们边读边想,一会把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描述给大家:(学生读文)
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谈谈自己想像中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三小节:
有的在花枝上飞高飞低,
有的在半空中盘旋滑行……
让学生合理想像,补充:有的在……
指导学生一起看第四小节:
不对,不对,那不是风筝,那是——……让学生进行扩展
三、指导学生写生字:
盈:注意中间的“又”字;
蜻蜓的“蜓”上面是“壬”;
瞧是左右结构的字。
四、作业:
1、有表情地背诵全诗。
2、说说花儿还会放什么风筝?

小虾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习:
小虾真有趣:从哪感受到小虾真有趣的?(吃东西时的动作、吃饱了时候的神态、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三、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习性,学习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习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松鼠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有关松鼠的资料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这里有一个谜语: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像把伞?(学生回答:松鼠)
二、学生交流资料:
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松鼠》。(板书课题)
三、自读课文,说说松鼠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学生们谈感受:
美丽的小动物讨人喜欢。四肢灵活、行动敏捷、闪闪发光的小眼睛,全身光滑,尾巴大而漂亮。(能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行,不强调统一)
从哪几方面体会到小松鼠美丽和可爱?
当学生谈到小松鼠的特点时让孩子从文中去找,切入到文中去学习课文。
学生谈到小松鼠美丽,就让学生到文去找,你从哪看出小动物美丽的?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小动物外形特点的部分。
学生谈到小动物谈到灵活或机灵时,引导学生到文中去找:你从哪感受到小松鼠的机灵的。
喜欢吃的东西、如何做窝……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学习,并指导学生在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四、学生通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从外形上介绍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
第二部分(2——4自然段)介绍了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机灵。
学生总结:并板书:
1、活动:喜欢在树枝上跳来跳去,十分的机灵。
2、住的: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松树上,窝暖和安全。
3、吃食:松子、榛子、橡栗、鸟蛋。
四、交流:学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业:
1、熟读课文。
2、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及特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生在体会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的同时,学习小作者描写小动物的方法。
一、继续学习课文:喜欢小松鼠吗?
把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学生朗读课文。
二、看看小作者为什么能把小松鼠写的让我们都非常喜欢呢?
学生谈并学习写好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要从外形特征去观察小动物,再要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悄习性,如:小动物吃食时的样子,睡觉时的样子,游戏时的样子,喜欢做什么……并学会把小动物写活。(生动、形象)
结合语文天地的读一读,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让学生学习用表示顺序的词语来练习说话。从而进一步感受作者对于小松鼠的喜爱之情。
回顾课文内容,填一填:松鼠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双的小眼睛。身上的毛,的好像搽过油。一条的大尾总是,显得格外。
让我们再来看看一篇写小动物的文章《带刺的朋友》语文天地中的开卷有益。
三、指导本课的字:
捷遮蔽
四、习作:认真观察动物:
1、外形特征
2、吃食物时的样子、神态动作。
3、睡觉时的习惯和样子。
4、做游戏时的特点。
五、开卷有益:《带刺的朋友》

语文天地四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语文天地》复习形近生字,积累优美词语,进行动词和时间词的学习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进行形近生字的比较,组词练习。
1、出示投影片:从——丛评——坪静——净搏——博
2、学生自己读生字。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指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习。
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习。
出示投影: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空隙撒落追逐
立即猛烈敏捷晴朗摇晃遮蔽讨人喜欢
学生自己朗读词语,画出不懂的词语。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学生学习运用词语。选择自己明白意思的词语,进行说话练习。要求: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同位听一听,互相进行纠正。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习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结合自己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然后全班交流。
仔细观察和动作有关的词语有什么规律?
指学生回答,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习使用。
出示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学生自己朗读,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出来。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电平,推荐好的全班交流。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形近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四、板书设计:
动词:
时间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语文天地》,进行阅读训练,掌握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带刺的朋友》。
1、学生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默读短文。
2、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带刺的朋友是谁?
3、在预习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4、指学生结合自己朗读的情况,说说阅读体会和感想。
5、集体交流,互相补充,点评。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习方法。
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都收集到了哪些和动物有关的消息和资料?
指学生结合自己的收集交流相关的资料。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小动物呢?(小组内先交流)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保护动物,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大面积提问)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达对动物的爱护。
四、板书设计:
怎样爱护动物
大家的建议: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习作课: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来说说你喜欢的小动物。
二、讲授新课:
1、大家都选择观察了哪些小动物?(大面积提问。老师归类进行板书)
2、现在观察相同小动物的同学集合到一组里。
3、小组内四人互相交流一下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听其他人的资料时注意思考它是观察的动物得哪些方面?
4、老师组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的资料,并读学生的资料进行相应的分类,如: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等。
5、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6、总结:经过刚才的交流后,如果现在请你来写喜欢的小动物,你想从哪些方面进行呢?
7、指学生回答,同时总结写小动物的构思思路。
8、课下大家还自己阅读了一些写小动物的文章,有精彩的段落可以和大家一起交流。
9、指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进行点评和交流。
10、学生在充分交流写作思路和范文的基础上,自己仿照范文写作。
11、老师提要求:抓住动物的一个方面进行重点的描写,注意词语使用准确。
12、学生练笔,老师巡视,重点指导写作有困难的学生。
13、同位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作品,然后指上中下各等学生交流自己的习作,共同讨论、共同评价。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讨论学习了怎样写小动物,课下大家把自己的作品在进行其他方面的补充,然后多读几遍,进行修改。
四、板书设计:
(结合学生的回答来板书)

第五单元智慧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题目叫《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教学“忌”,简介: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他很喜欢赛马。
3.推想课文内容:题目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户,许多文章根据课题就能推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了本课课题,我们可以怎样推想呢?
(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自学检查。(1)指名读生字,注意“丧、惑、蔑”三个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
加以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次赛马失败孙膑授计,第二次赛马取胜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描写两次赛马的段落,好好读一读。
3.思考这两次赛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交流:相同之处——马匹相同;马的主人相同;规则相同;比赛的地点相同。
不同之处——马的出场顺序不同,结果不同;人物的神态、心情不同。
为什么田忌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呢?
田忌的根据是什么?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每位学生做三种马共6匹,并分别标上三个等级号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看了田忌与齐威王两次赛马的激烈场面,我想问大家,相同的马,为什么田忌第一次赛马输了,第二次能转败为胜呢?
生答。
出示课件: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2)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3)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师:你是怎样理解第三句的?
二、领悟关键词句。
1、师:第一次赛马后田忌、齐威王各是怎样的神态?
指导朗读:田忌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理解“扫兴”:在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表演“垂头丧气”(低着头没有精神的样子),找近义词---无精打采
2、师:第二场赛马,齐威王又是怎样的神态?
生朗读:齐威王有点心慌了。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表演“目瞪口呆”(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形容吃惊的样子。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师:作者用精练的文笔描写了两次赛马的过程,又用精彩的对话再现了孙膑献计是每个人不同的神态、不同的心理。这段对话既适于分角色朗读,又适于表演,你们想怎样学?
分角色朗读:田忌、孙膑、齐威王的话怎么读?试着演一演。
相机指导朗读或表演:注意“瞪、疑惑、摇摇头、没信心、胸有成竹、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等词的语气与神态。
初次比赛后,三人各是什么样的神态,用文中的词概括出来。
田忌:垂头丧气
齐威王:得意洋洋
孙膑:胸有成竹
四、引导探究,合作讨论。
师: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如果要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方式?每次赛马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师演示课件。
小结:我们发现几种方案中,只有一种是三局两胜,其他几种虽然调换了顺序,但田忌却赢不了。看似简单的方法,田忌却想不出来,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仔细分析、认真思考)
五、总结体会,拓展阅读。
读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希望大家多读读让自己动脑筋的故事,相信你们会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越来越聪明。

附板书:
田忌赛马
田忌齐威王孙膑
第一次败垂头丧气胜得意洋洋胸有成竹
第二次胜败目瞪口呆

捞铁牛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提宋朝时发生的故事。有一次,黄河发大水了,河两岸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怀丙和沿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了铁牛,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3.学会本课生字词.
4.朗读课文.能简述捞铁牛的经过.
教学重点:
1.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
2.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
媒体设计:字卡,浮力实验器具,字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第17课《捞铁牛》,看了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谁捞铁牛?为什么捞铁牛?怎么捞的?结果怎样?)
二.看书听朗读录音.
三.布置自学.(字幕出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看拼音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工具书学习
3.想一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卡,认读生字。
2.汇报弄懂了那些词语,重点检查以下词语:浮桥、淤泥、宋朝、熟悉、出色。
3.分段,讲段意。(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继续的。先讲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淤泥里,一个和尚主动提出捞铁牛:再讲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接着讲怎样捞起一只只铁牛:最后讲这个和尚的名字和身份。可分四段。)
4.朗读课文(四人,每人一段)
5.学生质疑。
6.五.作业: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明确目标。
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捞铁牛》,大家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怀丙和尚捞铁牛的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这节课我们深入讨论学习。
二.出示思考讨论题。(字幕)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捞铁牛的?说明了什么?
2.怀丙为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你觉得怎样?
3.打捞铁牛的工作是分几步做的?你觉得怎样?
4.为什么说怀丙是宋代出色的工程家?
三.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导拨。
1.第一个问题,抓住“议论纷纷”这个词进行导拨。(议论纷纷,是说许多人在一起各说各的办法,这里有困难大、无计可施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怀丙和尚说:“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他们送回来。”这说明他有心信,而且说话留有余地,并且已经想好了捞铁牛的办法。)
2.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这段共有四句话,按顺序讲了四项准备工作:(1)摸清铁牛沉在哪;(2)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驶到铁牛沉没的地方;(3)拴船搭好架子;(4)下水把铁牛拴住。这四项工作都说明怀丙是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进行了细致周密的安排。
3.第三个问题,引导读4—6自然段。(分三步:(1)把船上的泥沙铲到河里;(2)水手们使劲划桨,用船把铁牛拖到岸边;(3)把水里的铁牛拖上岸。再用同样的办法把其余的铁牛捞上来。追问:运回行吗?说明怀丙懂得利用水的浮力。)
4.第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从怀丙指挥捞铁牛的过程理解。
四.动手实验,加深理解。
1.实验准备工作:
(1)在一个装上水的玻璃缸里,缸中放些沙子,表示是淤泥。
(2)水底下放一小铁块表示铁牛。
(3)用一根木棒(表示木架子)拴住两个大盒(表示木船)放在水面上,里面装满沙子。
(4)用一根细绳,一端系在木棒上,一端拴在缸底的小铁块上,让绳子绷紧。
2、学生演示怎样捞牛。
(1)要求:一个学生一边动手演示,一边叙述怎增捞铁牛,其他学生认真观察。
(2)学生评议演示和讲解的情况。
五.总结课文
1、怀丙是宋朝人,宋朝距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当时他就懂得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说明了什么?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说明古代人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前人对世界科学文化做出的贡献。我们这一代更应该爱科学,用科学。)
2、谁能说说其他利用水的浮力的事?
五.作业。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铁牛被水冲走怀丙叫水送回
摸清地点
备船装沙
准备工作并船搭架
两头拴牢
打捞铁牛铲沙划桨拖上岸

用冰取火
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一、教学目的: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4、会认识本课1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以及会写八个生字。
二、教学重点民、难点:
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会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凸透镜与南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学们,在这么寒冷的地方,我们的科考队员最需要的是什么?那么,如果在没有火的前提下,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用冰取火的故事。板书课题。
学生一起读课题,读了课题后,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这些问题,课文中给我们做了介绍,让我们一起去读课文,读时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
2、抽读。
3、看看,通过刚才的读文,你都了解了什么?这里,引导学生读好课文。
4、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南极的寒冷以及在那里火的作用之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火那么会出现的结果。使同学们在学习、谈论的过程激发起他们深入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三、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感受深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通过多种形成的朗读,在朗读、讨论、感悟中理解文中所讲的知识。
导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用冰取火》
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课文呢?
学生读文。
二、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
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结合“语文天地”中的“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他举着“冰透镜”,向着太阳,让太阳光穿过“冰透镜”,形成焦点,射在一团干燥蓬松的火绒上。一分钟,两分钟……火绒冒出一缕淡淡的青烟。又过了一会儿,火绒上出现了一个红点,接着便燃烧起来了。
在读这一句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交流,总结: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文中的句号与感叹号。
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体会探险队员的聪明才智与顽强的意志品质。
2、这篇文章中,你最喜欢哪一段?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他们欢呼、跳跃,像在欢庆一个重大的节日”的作用。思考:探险队员为什么这么做?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写本课的生字。
四、板书设计:

语文天地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学习,懂得要善于动脑,运用积累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难题。
2、学会认读生字33个,会写生字32个。
3、同音字组词,以区别字的音、形、义,做到正确使用。
4、进行词语积累,能运用其他词语进行替换。
5、运用以掌握的阅读方法,默读短文,言简意赅地回答课后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认读生字33个,会写生字32个。
2、自觉积累词语,使语句更形象、生动。
教具:
投影仪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比一比(投影)
1、写下面加点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在练习本上抄写,并组词。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投影)
场厂威危修休拖脱
1、引导学生比较字的音、形、义的异同。
2、口头组词,在本子上进行书写练习。
三、抄一抄(投影)
疑惑轻蔑胸有成竹转败为胜
淤泥笨重沉没绷紧出色
徘徊驱散跳跃恢复束手无策
1、读一读,哪些字比较容易读错?
2、哪些字容易写错?
3、你都明白这些词的意思吗?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词造句。
4、第五单元的课文中,你还有要积累的词语吗?写在书上。
5、在抄写的过程中,是否发现有提醒大家的地方?
四、阅读课文片段
1、朗读的时候,注意文中的句号和叹号。
2、找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试着用别的词语替换。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卷有益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阅读短文《发明大王的秘诀》。
2、默读短文,查字典或与他人交流解决其中的生字。
3、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4、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5、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6、爱迪生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7、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中爱迪生说的话。
二、初显身手
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富于智慧的人的故事。例如曹冲称象、用冰取火、阿凡提智斗国王等。
三、畅所欲言
回忆刚才所听的故事,说一说怎样才能成为有智慧的人?
四、金钥匙
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第六单元奇妙的石头
天外来客——陨石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神奇的自然奇观的好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诗歌押韵的简单方法。
3.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和同学交流,并能自己从课文中了解陨石的知识。
4.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教学重点:
课前独立查找有关陨石的资料,并鼓励学生敢于在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准备:
陨石图片、录像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随课文识字;交流与陨石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块普通的石头)
对,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石头,你可别觉得它太平常,不起眼,石头也是形形色色的,有许多奇妙的石头,有许多奇石收藏家专门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还有许多其实展览会呢。你想不想也去看看这些奇妙的石头?
今天我们就要开始新的一的主题单元“奇妙的石头”。希望在学习这单元的过程中我们也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一些石头的知识、资料等等,学完之后,我们也来个“奇石展览会”,好嘛?
我们要认识的第一位石头朋友来了,看它是谁?(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感知,交流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读文情况。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互相评一评,他读的好在哪儿?
3.交流学习生字
(1)“这些朋友你记住了吗?”屏幕出示本课生字陨石(指名读、齐读)我们的第一位石头朋友叫陨石,你知道它是谁吗?(指名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这么多知识的?(交流学法)轨道物质宇宙(出示第二组,于科学知识有关得生词,学法同上)
(2)巩固指读生字
(3)“看谁写得棒”先请同学交流说一说哪些生字书写
时应该特别注意,然后在诱导字帖上将生字各写一个,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评比。
三、再读课文,分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1.再自由读课文,注意诗歌朗读时应注意的语气。
2.小组比赛读课文
3.同学们读的这么好,那你对陨石了解多少?你收集到它的资料了吗?现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有交流价值的材料准备在全班交流。
4.各组代表在全班交流收集到的陨石相关资料,并说明使用怎样的方式收集到的。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用心收集了好多有关陨石的资料,那么在初步交流之后进行整理、补充,做成一份收抄报下节课展示给我们看。并看看你收集到的资料课文中有没有相关的介绍,有的话是哪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交流资料,学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2.交流实践作业(手抄报)每组选出代表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二、学习课文
1.同学们收集到了这么多有关陨石的知识和资料,你收集到的文中有相关的介绍嘛?谁能对应课文说一说?你读了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提出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
2.分小组交流学习,质疑问难。出示讨论内容: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为什么我们称它为“天外来客”?
3.全班交流,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你发现这首诗是怎样押韵的吗?介绍有关诗歌押韵的知识。
三、拓展
科普书籍推荐,由查找到资料最多的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一下她是从哪儿找到的,推荐几本科学书籍。
四、实践作业
查找最新发现的陨石资料,试着查一查它过去的行踪。

和氏献璧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氏献璧》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宝石——忠诚是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2、结合上下文理解“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导入,揭示课题:《和氏献璧》。(齐读课题两遍)
2、理解“献”、“璧”的意思。
(1)、指名说说:“献”、“璧”两个字的意思。
(2)、教师小结。
二、新课:
(一)、质疑:
1、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指名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并指名说说: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汇报。
3、指名说说:和氏献了几次璧玉?(三次)
(三)、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次献璧。(第1自然段)
(1)、自愿起立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说说:卞和第一次献璧,结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左脚)
2、学习第二次献璧。(第2自然段)
(1)、自愿起立读第2自然段。
(2)、指名说说:卞和第二次献璧,结果如何?
(3)、指名回答。(欺君之罪,砍去右脚)
3、齐读第1、2自然段。
4、学习第三次献璧。(3—5自然段)
(1)、指名接读3—5自然段。
(2)、第三次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3)、小组讨论: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画出描写和氏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a、互相交流,读一读。
b、指名汇报。
c、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③、理解“捧”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a、将“捧”字换成“抱”字理解。
*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卞和抱着那块石头,哭了三天三夜,
直哭得眼泪流尽,血都流了出来。
b、指名说说:用哪个字好?为什么?
*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
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④、理解卞和说的话“我并非为失去双脚悲伤,而是痛心有人把宝玉看成石头,把坚贞之士当骗子,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啊。”
a、谈谈你怎样理解他说的话。
b、指名汇报。
5、齐读第3—5自然段。
6、讨论:“和氏献璧”他献出的是什么?
并指名说说。
7、齐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
三、拓展活动:
1、指名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2、互相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四、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交流自己了解、搜集的和氏璧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
6、奇妙的石头
第一次砍去左脚
和氏献璧第二次砍去右脚忠诚
第三次命名“和氏璧”
做人最宝贵的品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1”,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生活中的数

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

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探究活动

找数字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活动过程

学生放学回家后,寻找家中的数字,如有几口人,几件家用电器,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几张床,……然后有文字后图画记录下来,课时介绍给同学们听。

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操作实践中感受知识、学习新知识.在注重直观感受的同时逐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例如在认识1的时候先让学生感受一棵草、一只船、一盆花……让学生联想到:2可以表示什么;3呢;4呢;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1.熟悉1、2、3、4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了解1、2、3、4代表什么.

教具预备

课件、补充资料“结绳计数”,学生每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你们知道古代人是怎么数数的吗?(演示课件:结绳计数)

2.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吗?

活动(二)

1.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座漂亮的小山村去旅游(板书“1”),你们想去吗?乡村的早晨非常美,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2.(演示课件:漂亮的山村)请你们仔细观察,1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学生可能说:一条狗、一棵树、一艘船、一间房、一个小孩、一座山、一个太阳、一户人家、一棵草、一个萝卜、一筐萝卜、一条小路、一条河、一群鸟……

4.平时,你还在什么时候会说到或用到“1”?

5、谁能总结一下,“1”都可以表示什么?

(1即可以表示个体,又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集合,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活动(三)

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到2、3、4等数字,这些又可以表示什么呢?活动(四)

1.建小足球队:学校的操场多宽敞啊,你们想不想去活动活动?我们就来组建一支小足球队.

2.你们看,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数字朝下)谁愿意参加足球队,请你抽取一张数字纸片,把它贴在胸前.(10个同学贴好数字,按上台顺序站成一排)

3.同学们,台上有几名运动员?他们衣服上的数表示什么?

4.假如让他们排成一队,可以怎么排?(学生讨论)

方法一:

1、2、3、4、5、6、7、8、9、10

方法二:

1、3、5、7、9、2、4、6、8、10

方法三:

10、9、8、7、6、5、4、3、2、1

(学生说出其中一种,台上小队员排队)

5.老师扮演记者采访:请问,你是几号运动员?你排在第几个?

6.请同学扮演小记者,向运动员提问.

7.除了这种方法,你还有别的办法帮他们排队吗?

(10人一组活动:把自己座位里的数字贴在胸前,然后大家讨论可以怎样排队,站成一队)

8.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是怎么排队的?其它小组可以当小记者提问.

活动(五)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打算向谁学习他的什么优点?

玩具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

正确书写数字.

教具、学具

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提问: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

这2个新朋友是谁?

教师板书:12345(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教师谈话: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课本第六页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手枪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1?2怎么写?

(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五)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谈话:“淘气”和“笑笑”玩的高兴及了,妈妈给他们准备了一些水果.

出示水果图

见课本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

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

出示火车图

教师提问:他们在干什么?“淘气”说老虎在第一节,“笑笑”说熊猫排第一节,他们谁说的对?小松鼠在第几节?大象呢?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文具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认识6------10各数,能正确数出6——10的物体个数;正确读、写6——10各数;顺数、倒数0——10各数。

2.应发展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动手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体验实物、符号、数字的联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检查能力。

3.应培养的情感: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自信心,渗透爱科学的德育教育。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二十以内”的认数、读数、写数是关键。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注意要在实际情况中体验数的意义。数的出现是对实际生活中物体、人数的抽象概括,也是学生用符号表示物体数量多少、大小的起始阶段。研究表明,学生认识数的符号将经历三个过程:直观操作———图象符号———数字符号。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6——10各数的书写

教学难点是6、8、9的书写。

3.学情认识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位置搞错。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6、8、9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了,因此教学生写数字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个数字如何布局,而且要写得美观、漂亮,同时也渗透了美育教育。

4.经验介绍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找朋友”、“数一数”、“写一写”三个环节。“找朋友”这一环节主要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6~10各数,使学生能把数和形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学生数一数自己文具盒里的铅笔、橡皮擦、直尺等,通过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写一写”这一环节仍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各数的特点,认真书写。最后安排了许多与同伴说一说6、7、8、9、10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交流中体会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小小文具店”图,田字格黑板,6~10的数字卡片。

2.教学流程

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导

一◆创设情景,认识6~10各数

师:新学期到了,同学们都买了什么文具?

(出示图)

1.你能数数这个文具店里有哪些文具吗?

2.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几个?

3.教师零乱贴出6~10的数字卡片。

4.指导学生看书连线:我们的书中也有一个小小文具店,你能数一数,把学习用具和数字朋友连起来吗?同学们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连的?学生回答时教师连线。

看图按要求找数学信息。

找一找,有那些文具。

分类数一数各种文具。

独立连线,把数量和数字符号对应起来。通过创设小小文具店这一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进一步认识到物体的个数是几就用几表示,体会数的产生,加强数与形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实践活动,感知身边的数学

师:小小文具店的各种文具我们数清楚了,可是我们小朋友的文具盒里有些什么呢?老师也想了解一下,谁愿意数一数,再告诉大家?

活动一:数自己的文具

1.数出自己文具盒里的文具,记在心里,再和同桌的伙伴说一说。

2.再指定2~3组学习伙伴汇报给大家听,注意引导学生语言简洁明了。

活动二:数两个人的文具

1.把同桌两人的文具合在一起,再数一数,每种文具有多少个?

2.汇报交流

学生回答有几支铅笔时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方法一:数出来的。

方法二:把两个人的铅笔加起来的。

对第二种方法要给予肯定的鼓励。

如果学生的文具数超过了10个,学生能数清楚或算出来,也要加以表扬。

3.延伸:在数你们两个人的文具时,你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出:谁的铅笔比谁的多?

谁的直尺比谁的长?

读绕口令,并记一记,帮助记忆数字。

学写数字:

1.认识田字格;

看老师示范并指出书写要点;说说书写要点;老师示范书写;书空写数字;独立试着书写;书写评析这一环节安排了两个小实践活动,其目的首先在于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身边的事物,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其二在活动中加强交流的意识,善于向同伴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教师的设问,渗透加法含义、比较的意识等后续知识,为后面么二、三单元的学习作一个辅垫和孕伏。

◆写一写,说一说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用不同的方法了解了两个同桌学习用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把今天认识的6、7、8、9、10写下来,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好。

1.观察数字卡片6、7、8、9、10

师:说说6、7、8、9、10像什么?(6像口哨,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调羹。)

师:我们也用儿歌来记住它们:

6像口哨噘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

8像葫芦挂藤上,

9像调羹来舀饭,

10像铅笔加鸡蛋。

请学生读两遍。

2.指导学生写。

(1)教师边示范,边说明各数的书写要点:

6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有起笔往左下角写,再在下半格画一个圆。注意:下半部分的圆要写满下半格。

7的书写要点:从左上角起笔往右上角写平,再往上半格的中间拉。

8的书写要点:从右上格起笔,先写一个拼音“S”,再往右上格写,注意:不能写成两个圆合在一起。

9的书写要点:像拼音字母“q”,但这一竖要向左边斜一点。

注意:上半部分的圆要占满上半格。

10-的书写要点:左边的1和右边的0分别占半格。

(2)学生边看老师示范或课件演示,边在桌子上用手写一写。

(3)学生在第10页上先描4个,再独立写一个。

(4)小比赛:每个小朋友在本子上写6~10各两个,再在小组内评评谁写得好,并展示给大家看。

(5)你会写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吗?试试看。

小组内说一说:6、7、8、9、10还可以表示什么?

在学生已掌握了书写格式的基础上,着重指导各数书写要点。通过想像、儿歌帮助学生记忆1~10各数的特征,教师的示范使学生掌握数字的笔顺方向和布局,并通过小比赛、小评价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力图把数字写得整齐美观。)

◆练一练

1.我们已经学习了0~10各数,你能顺着数吗?倒着数呢?

先请2~3名学生数一数,再全班齐数。

2.看图填数。

235

1076

248

157

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引导学生:先看已知数是顺数还是倒数,是一个一个地数还是两个两个地数,再依次填出来。

(2)师:你知道什么时候会用到倒数吗?淘气和笑笑会带我们去卫星发射基地看一看。卫星发射时就会倒数计时。我国的卫星发射技术处于世界上的先进行列,小朋友要向科学家学习,练好本领建设祖国哦!

请你在信号灯上填出来。

检查自己填得对不对?小结检查方法,用数一数的方法可以判断自己填的数有没有重复和漏掉的。

3.摆一摆,说一说

(1)分小组把6、7、8、9、10根小棒分成两部分,看看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请小组代表在黑板上演示出来。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分一分,说一说。在练习2中通过指导学生看第一幅图,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通过第3题的练习进一步理解1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尤其是既可顺数又可倒数一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在最后一题中渗透检查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检查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了解6~10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渗透有序的思考方法,让学生手口、脑多种感官综合运用,发展学生的数感。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数的书写笔画有误。观察能力较弱,对字型及书写笔画只有笼统、不精确的整体感知。

2.数数的顺序不对,大小不分。对数的意义不理解,数感较弱。

3.基数与序数混淆不清。对数的认识,大多停留在基数这一范畴内,而对序数的认识较少。

2、诊断问题

诊断1:数字“8”怎么书写?

诊断目的:掌握数字的正确书写方法。

诊断2:从大到小一个一个数,7的后面是什么数字?

诊断目的:数字的大小以及顺序的掌握。

二、比较

动物乐园

一、预期效果

1.应掌握的知识

学会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能正确进行大小、多少的比较;认识“”、“”和“=”符号,知道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和语言表示数的大小关系。

2.发展的能力

渗透有序思考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应培养的情感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强化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二、设计要旨

1.课标解读

初步让学生感知“高”、“矮”、“长”、“短”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其中分为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渗透“同等标准”的思想;第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高”、“矮”、“长”、“短”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三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是正确进行多少、大小的比较;教学难点是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3.学情认识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但并不一定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而往往是凭直觉,或者用数一数的办法来比较多少。“一一对应”是基本,也是重要的数学方法和思想,因此这一节的教学就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

新课标特别强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体会符号表示所产生的简洁美。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初次接触“”、“”这两个抽象的符号,而且是容易混淆的两个符号,因此认识符号及用符号表示10以内数的大小是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

大于和小于符号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比较抽象,有的孩子到了二三年级还常常把两个符号的开口方向搞错。因而,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分清两个符号的联系和区别,利用儿歌,顺口溜等形式记住两个符号的不同。

4.经验介绍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创设“动物乐园”这一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初步让学生感知“多”、“少”、“同样多”的含义;认识“”、“”和“=”符号,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教科书的编排分为三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体验“同样多”的含义,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第二层面是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知识,在探索中辩析易错概念;第三个层面是练习,在练习中充分注意到问题的开放和答案的不惟一性,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科书最后还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深化认识。

三、实施要领

1.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等

2.教学流程

序号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辅导

◆创设情境

今天,动物乐园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们都来帮忙,热闹极了!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诉大家(电脑显示动物乐园图,并配有音乐和动物叫声)

然后再告诉大家:谁多?谁少?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仔细观察主题图,发现数学信息。联系学一身边有趣的事物,一开始就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真的好像就置身于动物乐园中,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望,同时提出了学习的要求,使学习有的放矢。

◆构建新知

1.数一数。

引导学生到动物乐园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动物?有多少?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1)小组交流,互相说一说。

(2)小组派代表到大屏幕前,说给全班听。

注意引导学生边指边数,手口一致。

同时提问:你是怎么看这幅图的?

2.认识和理解“同样多”。

(1)你想让哪两种运动来比一比多少?

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扮成小熊、小鹿和小兔,让他们上台面对面站成两排,再一个对一个握手。

(2)思考:小熊和小鹿分别有几只?用几表示?

师:你知道小熊和小鹿比,谁多谁少吗?你怎么知道小熊和小鹿同样多?

(3)师:小朋友用数一数的方法或是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发现小熊和小鹿都没有多余,比较出了小熊和小鹿同样多,也就是4个和4个同样多。那么怎么表示4和4同样多呢?在数学上我们就在4和4的中间学写一个“=”。

板书:4=4

等号

同时说明:这个符号叫等号,表示同样多的意思,读作4等于4。

请学生读一读。

(4)写一写。

说明:写等号时两横要写平,并且一样长,学生在书上描三个,再独立写四个,教师巡回指导。

3、认识“多”和“少”。

师:你们还想让哪两种动物来比一比?

(1)汇报:你比的谁和谁?

小猴和小鸟比,谁多谁少?

你是怎样比的?

还有不同的吗?

小兔和小猴比,谁多谁少?

你是怎样比的?

(2)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

△△△□□

5比3大,3比5小3比2大,2比3小

(3)说明:5比3大,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叫大于号,读作5大于3;3比5小,就用小于号表示,读作3小于5。

板书:53读作5大于335读作3小于5

↓大于号小于号

你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3比2大和2比3小吗?试一试。

思考:为什么小猴的只数一会儿多?一会儿少?

(4)指导学生书写“”、“”符号,并在书上描一描,写一写。

师:你怎么记“”、“”?

“”、“”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明确: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是相反的,但是开口都对着大数,尖角对着小数。我们可以用儿歌来记住它们。

介绍儿歌:开口向左读大于,

开口向右读小于。

比较大小看左边,

左边数大用,

右边数大用,

两边相同用=。

(5)这幅图中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指导学生填出教科书13页的空格。

(6)从学具中选出你喜欢的两种动物进行比较,把结果用式子表示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4、小结:比较动物的多少,我们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当两种物体同样多时用等号表示,用“”、“”比较数的大小。

交流数数方法,说说各自的方法。

在指导下能正确的数数。

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数一数并比较多少。

学生用○和△分别代表小熊和小鹿在桌上一个对一个地摆一摆,展示学生不同的摆法。

生1○○○○

△△△△

生2○△

○△

○△

○△

生1:数的方法,都有4只。

生2:一只对一只对应的方法。

生3:连线的方法。

学生读一读。

学写等号。

学生自主选择两种动物,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学生汇报。

○○○○○△△△

△△△□□

5比3大,

3比5小,3比2大,

2比3小

学写大于小于号。

独立思考有关问题。

学习符号儿歌,记忆并理解大于、小于号。

独立完成练习。

小组内交流。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体现了几个特点:①通过让学生充分交流数数的方法,注重学法指导。②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开放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比较的活动中去。③通过小动物对应握手的方法巧妙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了大于、小于、等号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体现了几个特点:①通过让学生充分交流数数的方法,注重学法指导。②让学生自由选择比较的对象,开放学生的思维,从而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参与到比较的活动中去。③通过小动物对应握手的方法巧妙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了大于、小于、等号的含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巩固发展◆巩固发展

1.填一填

①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②出示2()、6()、()9这三道题,先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贴在括号里。

2.练一练

(1)出示四幅图。

理解题意后,指导学生画“√”和画“O”。

针对第四幅图问:你怎样判断的?

(2)出示教科书第14页2、3题。

生明确:“大于3”的数不包括3,“小于6”的数不包括6,再写在田字格里。

(3)淘气的难题:淘气回到家,发现桌上有四杯水,妈妈告诉他,每杯水都放了一颗糖,请你帮帮淘气,他想喝最甜的一杯,不用尝,应该选哪一杯呢?为什么?

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练习形式多样,激发人人参与,鼓励同中求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渗透学法指导,结合生活经验,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教学设计建议

在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带孩子去动物园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让他们直接感受到多少的比较。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数量大小时,把图大的当作大的量。比较的目的不清,比的是数量的大小而不是物体的大小。

2.()比()多,()比()少,各个量填反。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1、诊断问题

诊断1:()比()多?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3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3”,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乘车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10以内的两步式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本课掌握的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后面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是数学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教材设计了乘车这一情境,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使学生产生浓厚的求知兴趣,并在具体的上下车情境中体悟到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在模拟上下车的情境中,使学生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2.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展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并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师: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小魔女!

生:(发自内心的感叹)好漂亮啊!

师:跟她打个招呼吧。

生:(踊跃地)你好!嗨!……

师:小魔女的小魔杖可以变好多的智慧星,准备送给上课特别棒的小朋友和表现最好的小组,最后哪一组得到的智慧星最多,哪一组就是今天的冠军!

(一)创设情境,模拟演示,探索新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马戏吗?(喜欢)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知道你们喜欢看马戏,决定带你们去马戏团看一看。(学生兴趣高涨)

(评析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前提,看马戏的设计深深地吸引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这样的引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1.探索连加。

瞧!淘气和笑笑2人坐着公共汽车来接你们啦(课件演示,师配旁白),科华北路站到了,先上了4个人,有1个小朋友在后面边跑边喊:“等等我,等等我。”最后他终于没被丢下,也上了车。

师:谁能把到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完整地说一说?

生:原来车上有2人,到科华北路站后,先上了4人,又上了1人,现在车上有7人。

(在学生叙述时,教师把2,4,1,7四个数字写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各数)你能不能试着用一个算式表示人数的变化呢?

生:2+4+1=7(师板书)。

师:2,4,1,7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2表示车上原来有2人;4表示先上来4人;1表示后上来1人;7表示现在有7人。

师:孩子们,那你们是怎样得出7的呢?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生:我是数一数现在车上的人数有7人。

生:我是先算2+4=6,再算6+1=7。

师:哦,老师明白了,就是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相加,对吗?

(老师边讲边板书:2+46+1=7)

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个加法算式和以前的加法算式比较,有什么不同吗?

生:它有两个加号。

生:有3个数相加。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叫“连加”。

(评析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标准》所赋予的任务。这一环节的教学,从再现学生生活中搭乘公共汽车情境入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从乘客变化情境中提炼出数学算式的过程,帮助学生在感性经验的支持下建立连加的数学模型,符合儿童思维特点,隐含“数学从生活来”的大数学观。)

2.探索加减混合。

我们的公共汽车又要继续往前开(课件演示,师配旁白)。汽车继续往前开,请同学们数一数车上坐了几个小朋友?游乐园到了,后门有3个人下车,前门有2个人上车。

师:谁能把到游乐园站后公共汽车上人数的变化情况说一说?

生:原来车上有7人,游乐园到了,上车2人,下车3人,现在车上有6人。

师:用一个算式来表示人数的变化,该怎样表示?和你的同桌小声地商量商量。

生1:7+2-3=6。

生2:7-3+2=6。

师:怎样计算这两个算式,是按照什么顺序计算的?

生1:第一个算式先算7+2=9,再算9-3=6。

生2:第二个算式先算7-3=4,再算4+2=6。

生3:两个算式都是先算前面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算。

师:你真聪明,会把两个算式的运算顺序合在一起说,孩子们同意给他一颗智慧星吗?(同意)

生4:是从左边算到右边。

师:真了不起,用这么简单的话说清楚了运算顺序,小魔女奖给你一颗智慧星。对,我们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师:看,这两个算式得数是一样的,可列式不一样,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四人小组,轮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讨论讨论。)

生1:我们认为第一个算式是先加上车的,再减去下车的。

生2:我们认为第二个算式是先减去下车的人数,再加上车的人数。

师:在这两道算式里都有哪两种运算符号?

生:既有加号又有减号。

师:像这样,一道算式里有加又有减的我们把它叫“加减混合”。

(评析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发挥集体力量,以强带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在探究过程及汇报成果中享受合作的欢乐和成功的愉悦。)

(二)动手操作,深化新知

马戏团终于到了,瞧我们的小猴子站在大门口说要变魔术考考你们,不然不让进,愿意接受小猴子的挑战吗?(愿意)

(师戴上小猴子的头饰扮演小猴子。)

师:请观察小棒的变化情况,列算式说得数。

(小猴子先拿出5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走3根。)

生:5+2-3=4。

师:小朋友们看仔细了,小猴子我又要变魔术了。

(小猴子先从7根中拿走2根,再拿走3根。)

生:7-2-3=2。(师板书)

师:为什么减2后又要减3?

生:因为小猴子拿走了两次。

师:猜一猜像这样有两个减号的算式我们叫什么?(师引导)

生:“连减”。

师:(取下头饰)看来我们的小猴子难不倒小朋友们。你们自己动手变魔术考考同桌好不好。

要求:同桌小朋友轮流变,一个用你喜欢的学具变魔术,另一个根据同桌摆放的情况在纸上列算式并计算,比一比谁的算式写得又对又快。

(学生同桌活动)

(评析教师示范,进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生人人都动手操作,相互交流,去感悟、去体验、去认知,从具体操作中深化新知。教师的一句“用你喜欢的学具变魔术”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师:你们发现了吗,我们在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时候都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计算的呢?

生: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激趣练习,应用拓展

1.练习1。

终于进了马戏团,看(出示第一幅图),小鸟们正欢快地唱着迎宾曲,有几只小鸟在唱歌啊?

生:8只。

师:小鸟们看见我们来了,飞出来迎接我们了(出示后面两幅图),你想用什么算式来表示发生的变化?

生:8-2-3=3。

师:请你和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

汇报想法。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原来有8只鸟,先飞出来2只,又飞出来3只,还剩3只。

师:你真能干。

(评析学生同桌说说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数学知识,同时增进友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以学习的本来面目。)

2.练习2。

接着,小鸟把我们带进了小狗训练室。瞧,我们的训兽员阿姨正在教小狗做算术呢。(动画演示,出示5-4+2,训兽员阿姨问小狗:“5-4等于几?”小狗叫:“汪”;又问:“1+2等于几?”小狗叫:“汪、汪、汪”。)

师:你能比这只聪明的小狗算得更快吗?

生:能。

师:好,我们来个组与组之间的比赛。

(参看“试一试”和练习2出示三份题,以同桌为单位开火车形式比赛,计算过程和得数都对者,为本组赢得一颗智慧星。)

(评析小狗算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复习计算过程,同时也激起学生计算比赛的欲望,使单纯的数学计算趣味盎然,学生参与率高,掀起了高潮,学生有意犹未尽之感。)

3.练习3。

哇,马戏团马上就要开始表演陆海空大型马戏啦,海报上有小狗、海豚、老鹰,请看一看它们各有几只?

生:小狗有3只,海豚有5只,老鹰有2只。

师:请组长带着你的组员一起数一数、想一想、算一算,再把课前老师发给你的卡片上的空填一填。

狗()只海豚()只老鹰()只一共有()只。()+()+()=()

(注:狗、海豚和老鹰用头像。)

老鹰比狗少()只。()-()=()

海豚比老鹰多()只。()-()=()

(组长带领小组成员活动。)

汇报成果,并贴在黑板上展览。

(评析活动中学生有的数,有的算,有的写,有的想,好一幅“繁忙”的景像。学生在活动中手、眼、口、脑、耳多种器官并用,提高了动手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成果的汇报和展览让学生充分享受合作的力量、成功的快乐。)

4.练习4。

师:小朋友们,想看看动物们的精彩表演吗?

生:想。(兴奋又好奇。)

师:好,我们一起去看马戏吧!要仔细看哦,因为我们的小魔女会在你们看表演的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让你们帮助解决。

(放马戏录像,学生很兴奋地观看。)

(1)马戏放映至有5只海豚,每只顶2个球的画面,定住画面,并在下方出示2+2+2+2+2=。教师扮演小魔女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计算出答案。

(2)马戏又放映至大象踩气球画面,有9个气球,大象踩一次炸2个,再踩一次又炸2个,定住画面,并在下方出示9-2-2-2-2=。教师又扮演小魔女引导学生借助画面,计算出答案。

小魔女觉得你们真是聪明,她的小魔杖一挥,给每个小组加了两颗智慧星。

(评析由画面引出算式,计算算式时又借助画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今天,大家用自己的智慧得到了小魔女这么多智慧星,比一比哪一组得到的智慧星最多?

生:二组和三组。

师:他们就是今天的冠军!

生:耶!(师生一起鼓掌)

大家来锻炼

教材分析

教材借助“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涵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自己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教学目标

1.通过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能提出相关的问题并解决.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

(一)谈话引入

下个星期,有代表团来参观我们学校,哪位同学想当小小解说员,带领客人们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

(二)出示图片:学校平面示意图

教师提问:

1.如果你是解说员,你都想给大家介绍学校的什么地方?

2.在这些地方,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你们提出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很多问题是关于操场的,大家都喜欢到操场上活动.

你最喜欢哪种活动?

二、活动(二)

(一)出示图片:大家来锻炼

1.分组学习

观察图:图上都有谁?在干什么?

2.独立填空.

3.汇报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填的?

(1)这里有5棵树.

(2)有(10)名队员参加足球比赛.

(3)这里有(3)排树.

(4)有三个人跳绳,又来了一个小朋友,一共有4人.(3+1=4)

(二)分组讨论研究:根据图中的内容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

1.一共有几棵树?(5+10=15)

2.一共有几盆花?(3+4+3=10)

3.跳绳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几人?(3+10=13)

4.踢足球的比做操的多几人?(10-4=6)

5.爬铁架子的比跑步的少几人?(10-3=7)

6.做操的比跳绳的多几人?(4-3=1)

7.共有10人跑步,有4个女孩,有几个男孩?(10-4=6)

三、小组活动

上体育课时,分小组到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想想能够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其他组交流.

四、分类

单元教学内容:1、整理房间(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2、整理书包(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知识技能目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单元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单元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活动,注重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教具准备:课件、玩具、头饰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1、同学们,老师认识一个小姑娘,她的名字叫妞妞,最近妞妞搬了新家,大家想不想到她家去看一看呢?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到妞妞家去参观。

2、出示课件,内容是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

(1)看过妞妞的房间后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2)的确太乱了,那我们一起帮助妞妞整理房间好吗?

3、活动一

(1)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商量怎样帮助妞妞整理房间。说说你们是怎样整理房间的,为什么把它们放在一起?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2)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小结:大家把学习用品放在了一起,把玩具放在了一起,把衣服放在了一起,像这样把物品分类摆放,房间显得整齐多了!大家以后要养成自己动手整理房间的好习惯,做一个勤快的好孩子!妞妞虚心地接受了大家的批评,现在她已经把房间整理好了,不信大家去瞧瞧!出示课件,内容是整理好的房间,与前图进行对比。

4、活动二

(1)刚才我们替妞妞整理了房间。妞妞妈妈买菜回来后,看到妞妞把房间收拾得整齐干净,夸她真能干!妞妞接过妈妈手中的篮子,要帮妈妈把买来的东西进行分类。你知道妞妞是怎样分的吗?试着自己动手分一分。

(2)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将桌上的蔬菜水果进行分类。

(3)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说说你们组是怎么做的、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5、活动三

(1)吃过午饭,妞妞一家到动物园游玩儿。妞妞在动物园看到下面这些动物(出示书中“练一练”第1题的动物头饰)。请几个同学戴上这些头饰,并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或叫声。

(体现动物的特点,找到它们的不同之处。)

(2)你能把这些小动物分类吗?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分的。

(3)有的同学把这些小动物分成两类,其中一类是会飞的,另一类是不会飞的。请你按照这种方法把会飞的小动物涂上颜色。

6、活动四

(1)老师知道大家最喜欢做游戏了,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听清楚游戏规则,看看老师发给大家的三个牌子上分别写着什么。(玩具、文具、服装鞋帽)

(2)老师这有很多东西(准备好书中“练一练”第3题的实物),你认为它是哪一类的,就把哪个牌子举起来。明白了吗?

(3)小结:我们把这些东西分成了三类,哪三类呢?

7、活动五

(1)你能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把教室里的人分分类吗?

(如:老师、学生;戴眼镜的、没戴眼镜的;脚上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男的、女的;……)

二、全课小结。

我们今天帮助妞妞整理了房间,还做了一些分类游戏。我们要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现在老师看到大家的桌子上有点乱,请大家把桌面上的东西收拾收拾,比一比,谁的动作最快!

三、课后实践作业。

回家后,自己主动整理一下房间,明天向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整理书包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中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知道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体会分类的作用。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兴趣,培养操作、合作、表达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体验分类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验分类多样性。

1、猜谜语。

四四方方一口箱,书本文具里面藏,每天上学离不了,它是我们的好伙伴。

2、对了,小朋友们每天都要带着书包来上学,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书包都是谁整理的呀?

3、噢,除了一两个小朋友是爸爸妈妈帮助整理的以外,大部分小朋友都是自己整理的呀,都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4、整理书包比赛。(动手整理自己的书包。)

(1)小朋友们平时都整理过书包,先请大家和同小组的小朋友们商量一下,打算怎么整理自己的书包。

(2)小朋友们开始互相讨论。

(3)小组汇报整理的情况:有按大小分的,有按语数分的,有按书本分的。

5、组织学生看书。

6、小结什么是分类,以及分类有什么好处。

二、分一分。

1、分人物头像。

(1)请小朋友们以四人为一组,互相讨论看这么多的客人,该怎样分类,按什么分,分成几组,老师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好,方法最多。

(2)学生边说教师边归纳,边根据分的情况动手把黑板上的人物头像移动分类。

(3)分的结果大致有以下几种:按男女分;按年龄分;按是否戴眼镜分;按是否扎辫子分;按领子形状分;按是否系红领巾分……

2、分动物。

(可以按生活环境、大小来分。)

(1)老师要带大家一起来看可爱的动物,藏在袋子里,请小朋友们打开袋子取出图片。

(2)生取出图片看到动物后进行分类。

(3)小组合作动手分一分。

3、分几何图形。

(可以按颜色、大小、形状来分。)

你们有本领给这些图形也分分类吗?这回有个要求,请小朋友们自己先独立地思考,想想要怎么分,按什么分,分几类,看哪个小朋友想的方法又多又合理。

4、分算式。你们能给这些算式也分分类吗?怎样分?三、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本领――分类。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用到它?小朋友们以后在生活中还会经常用到。

五、位置与顺序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和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知识技能目标:

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休的相对位置。

课时安排:

4-5课时。

前后

教学目标:

1、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情境,让学生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在学习情境中获得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

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愉快教学

一、导入

森林王国召开森林运动会,许多运动员纷纷报名参加,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出示挂图。

二、森林运动会教学

1、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

2、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请提问题。

3、说一说:

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松鼠跑第几?小白兔跑第几?

4、你还想知道什么?

5、跑步比赛的时候,动物赛车比赛开始了。看看他们比赛进行得怎么样?

6、出示:(小黑板)

在图中,1号车是第_名,5号车在_号车的后面,在_号车的前面。

自动独立完成,报名汇报。

7、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

让学生自己观察,说给大家听;交换位置再观察前后变化。

2、看图,明题意。

独立完成,评析。

3、观察图。

自己说说:下一站是__。我去动物园,还有_站。

四、数学故事

1、看两幅图,用前、后编一个故事。

2、指名学生说。

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主题图、有关学具、剪刀

教学方法:参与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前后的方位顺序。老师想考一考小朋友们学得怎样。教室的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二、新课教学:出示主题图。

1、仔细看图,说说图上有什么。

2、考考你:

小鸟在小兔的_面,小兔在鸟的_面,

松鼠在小兔的_面,松鼠在小鸟的_面。

3、指名说,评议。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填一填,说一说。

(1)仔细观察图。(2)报名说。

2、把6写在上一行,把9写在下一行。

让学生说了哪个数在上,哪个数在下。

3、说一说。

仔细看图,同桌讨论,报名汇报。

4、请你分房子。

(1)自己动手剪贴动物。

(2)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5、独立完成思考推理题。评析、校对。

四、小结。

本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

左右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具体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活动中领会左右的意义。

2、使学生建立有关上下、前后、左右的的初步空间念。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具准备: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5样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体验自身的左与右

1、大家说说,我们常常用右手做哪些事?

2、我们常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3、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你身边还有这样的一对好朋友吗?要求摸着说。

4、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要求: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学生做,老师评。

二、理解左边与右边。

出示摆一摆教学图。

1、请大家也来摆一摆。

2、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

3、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4、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呢?

5、有不同的意见呢?

演示练习:

6、请你们打乱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三、体验“相对“,并加深理解

1、我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问: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2、请你们把右手举起来再判定一下老师举起来的是不是右手。

3、与学生同向,证实结论:

我们面对面地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的右手就会刚好相反。

4、做游戏:我们一块儿举左手,看谁举得快又对。

四、巩固练习。

1、练一练各题。2、分析、评议。

教室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和有条理地表达。

3、进一步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关系。

教具准备: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

教学方法:活动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前我们仔细观察了自己的教室,说说教室里有什么,用上前后、左右、上下等词。有条理地描述。

小组间相互汇报。

指名说。

再看看书上的小朋友他们是坐在什么样的教室里。

看图说一说。

二、应用教学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说说你家的客厅里都放着什么?

引导按顺序说。

说说你的小房间里放着什么?还有厨房间里都放着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自己观察,摸一摸,说一说文具盒。

汇报交流。

2、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到火车站的路线。一边指一边说。

学生交流。

3、游戏活动。

(1)到游乐园里去玩,请你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各有什么?

(2)教室里同学们玩捉迷藏游戏。

说出位置,自己找。

四、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本领?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4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4”,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4

六、认识物体

物体分类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几何体,并能结合学生生活积累,增强学生对几何体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认识。

3、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在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并认识基本几何体。

教学准备:一套供分类的物体,教师有四个几何体模型。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情景。(全班参与)

教学时首先用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实际,记忆一些问题方法,为教学问题铺路。

老师要在班中找一个人,怎么办?

1、讨论一:找怎么样的人?(女→七岁→长头发→爱看书→红→姓?)

2、讨论二:怎么找人?(按规则找人)

二、进入教学情景,讨论问题。(小组讨论)

给物体分类。(黑板上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并出示课题。

先在小组内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各自的物体。学生分类(允许有不同分法,可以是4类,也可以是3类或2类,学生演示不同分法)。

今天我们来认识这些比较规则的物体。

三、新授,让学生在讨论中求知。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长长的,方方的,是什么呢?让学生猜一猜,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从桌面上举起来。学生找到后,教师出示长方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个物体,摸一摸,想一想,它有什么特点?给它起什么名儿?在小组中讨论。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2)、举起正方体,它的形状和长方体是不是一样?哪里不一样?找出来,再给它起一个名字。学生讨论正方体的特点并反馈。

(3)、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区分。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辩认图形,贴在黑板上。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P65

演示:长方体→割正方体→割长方体(6个面)

2、认识圆柱和球

(1)同桌互玩两种物体,让学生在玩玩想想中区分圆柱和球,两生扮演小老师,按研究结果,上来介绍圆柱的形状特点。(先在小组里互说,再请代表在班里说。)小朋友在小组里交流学习并反馈。

(2)判断下列物体哪些是圆柱和球体。

3、小结

今天我们初学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再把它们的名字读一遍,师生图名物三者分辨。说说生活中什么物品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学生讨论并反馈。

4、找朋友

每组拿两件你最喜欢的物体,和讲台上形状相同物体放在一起,请两个同学做观察,谁找错谁帮他。

5、P64把今天认识的几种物体认一认,读一读。

四、巩固所学,游戏激趣

1、做课本上练习。

2、猜一猜,击鼓传球,一生在袋子里摸球,说形状,其余传球,球停在哪里,就由哪猜他摸的是什么。(或指定形状摸)

3、小小设计师:让学生用各种形状搭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五、总结,问题的延续声

给每人几个名称标签,自己去贴,明天汇报。

你说我摆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学生经历摸、摆、堆、滚、搭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巩固对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策略:

本节活动课是学生直观认识几何形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对书中教材的重新组织和整合,让学生在合作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这些形体特征的认识。同时开展一系列的有趣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摸一摸,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

1、师:老师发现小朋友今天带来了许多东西,谁愿意把你们带来的东西向大家介绍一下呢?

让学生各自介绍自己带来的几何形体,初步感知这些几何形体。

2、师:老师也带来了一袋东西,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好,那小朋友只能摸,不许看,谁愿意上来摸一摸呢?

指名上台试摸,师:你是怎么摸出这个形体的?

3、师:让我们全班一起来摸一摸,看看你们能不能摸出老师说的物体。

通过“摸一摸”这个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加深对形体特征的认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的判断力。

4、师:小朋友可真棒,请你们慢慢睁开眼睛看看,你们摸出的物体都来了。(电脑演示四个动画形体)

分别让学生说出各个形体的名称,使学生从具体的物体抽象到图画中的形体。

二、分一分,了解各种形体间的联系。

1、师:这四个图形娃娃可调皮了,吵着要分家,小朋友你们看看应该怎么分才合适呢?

2、小组讨论。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各抒己见,用不同方法对几何形体进行分类。

3、汇报结果。

生1:会滚的分一类,不会滚的分一类。

生2:会站的分一类,不会站的分一类。

生3:按面的个数分。

4、电脑演示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三、堆一堆、滚一滚,体验不同形体的本质属性。

1、学生动手实验:堆一堆、叠一叠。体会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各自的本领。

2、师:刚才这位小朋友按会滚和不会滚的方法来分你们同意吗?那这些图形娃娃是不是也同意呢?小朋友你们能帮助他们评出谁的本领大吗?你想用什么办法来评判呢?(学生讨论)

3、实验:滚一滚

师:还是让我们先来做个实验:分别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斜面上滚一滚,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实验、讨论)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认为圆柱和球会滚,本领大;而长方体和正方体不会滚……)

4、实验:堆一堆

小朋友这么早就下结论,认为圆柱和球会滚,本领大,那长方体和正方体会不会有意见呢?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再来做个实验,分别拿出这些物体堆一堆、叠一叠,看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长方体和正方体能叠得很稳,叠得很高,它们的本领大……)

5、小结

师:通过刚才做的两个实验,小朋友,你们说说到底谁的本领大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各抒己见评判各种形体各自的本领。学生参与评价。

四、搭一搭,体验成功的喜悦。

1、师:几何形体各有各的本领,各有各的优点,如果能联手起来,那就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准备好的各种形体发挥想象搭出自己最喜爱的图形。

师:小朋友,让我们像这些图形娃娃一样,联手起来,以小组为单位用老师为你们准备好的这些物体拼搭出你认为最美的、自己最满意的图形来。

3、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你认为谁的表现最棒?

七、加减法(二)

捆小棒

教学内容

本教材72—73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用数学语言对概念进行表达的能力.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勤于动口的习惯.

教学重点

11~20这些数的个位和十位上各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数位”的理解.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电子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方法

抓住问题,利用课件游戏将抽象的数位具体化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准备了这么多精美的礼品,一会儿将把它们奖给今天表现最好的那些同学,我们来看看老师准备了多少个奖品.(师生一起数,个数大于10)咦?这大于10的数该怎样表示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二、活动一:建立数位概念.

(一)数小棒

1.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我们来数一数,1、2、3、4、5、6、7、8、9、10.

2.一根一根数,有10根小棒,也就是10个1.现在我们把它捆成一捆,它就成了1个十.

3.学生自己数出10根小棒,并将10根捆成一捆,体会10个一就是1个十.

4.让学生再拿出1根小棒.

(1)、现在是几根小棒?

(2)它是由什么组成的?(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

(3)它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它里面有1个十和1个一).

(二)介绍计数器及数位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的1就表示是10.

2.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11.

一边拨一边说:“在个位上拨几,在十位上拨几.”

3.同样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数、认、读、写12~20各数.

三、活动二:快速拨数.

(一)师生互练

1.教师说数,学生快速在计数器上拨出.

2.说一说它的含义及是怎么拨的.

(二)生生互练

一人说数,另一人拨出,并说一说.两人互换再练.

四、活动三:对口令.

(一)师生互对

例:教师说16,学生对1个十和6个一.

教师说1个十和7个一,学生对17.

(二)生生互对

五、活动四:填、读尺子上的数.

(一)出示图片:写一写

师生一起将尺子上的数补充完整.

(二)教师提问

1.比15小比11大的数有那些?

2.17的前面是几?后面是几?

……

3.你还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六、活动五:找一找生活中的11~20各数,密切数与生活的联系.

找一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到或用到了11~20各数.

七、活动六:课件出示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探究活动

听口令,做动作

活动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以及大小比较.

活动准备

1-20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20名同学每人胸前都佩戴一张数字卡片.

2.教师说要求,学生活动.如: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比17大的数出列,分别介绍自己(说组成),两位数原地转两圈,找相邻的数做朋友,15后面第三个数教大家做动作等.

搭积木

教学内容:

本教材74---75页

教学目标

1.借助熟悉的物体,使学生正确用数表示20以内这些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根据11至20个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进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由搭积木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20以内数的算式并能进行计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捧等.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与个人探究结合,抓住问题重技能形成。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课件: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莉莉和花花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课件出示

教师板书:14+5=()17-6=()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莉莉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莉莉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花花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我们通过观察画面,动脑思考帮助莉莉和花花解决了他们搭积木情况,列出了算式而且找到了搭积木的块数.你们真聪明.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1课件出示游戏碰碰车,说一说,算一算

2课件出示练一练

3课件出示,登长城

活动三: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11,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一根还剩下十根所以算式是11-1=10,十一是由一捆零一根组成的,拿走了十根还剩下一根,所以算式是11-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三、活动四:整理归类.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挥集体的智慧,同时找到了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及方法,你们真了不起,希望你们继续发扬这种探索精神.

四、活动五:结合实际巩固练习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2.组长任意说一个数字,其他学生就从口算卡片中拿出得数等于组长所报数字的口算卡片.

注意:口算卡片不能重复使用.如组长说“14”,第一次可以拿出“13+1”这个卡片;第二次组长再说“14”的时候,可以拿“12+2”“15-1”等等,但是不能再拿“13+1”这个卡片.

3.每次第一个拿出卡片的学生获得奖励(小红花,小星星等等),最后获得奖励最多的学生就是优胜者.

有几瓶牛奶

教学内容:课本76--7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思考,并促进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有自己学数学的兴趣。

3、理解凑十法的含义,在游戏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观念,并且有互相谦让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挂图

学具准备:小棒

教学方法

合作学习,增强学习气氛,促进学生思考和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凑十“对口令”游戏。

师:我和大家一起做游戏,我说一个数,你们也说一个数,这两个数合起来是10。(老师用凑十的方法和学生做游戏。)

2、揭题。

师:课件出示,小丽今天帮妈妈送牛奶,现在这有两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聪明的你们能够告诉她“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生:我通过数数,知道共有14瓶牛奶。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1:9+5生2:也可以是5+9。

师:对,可以列两个算式。9+5=?你会算吗?

二、合作探讨计算规律

1、动手操作。课件演示

师:你能用什么办法很快知道这一共有几瓶牛奶?

生1:我是1个1个数的。

生2:我注意到一个箱子里有10格,一行有5格,2行有10格,再加上4格,就是14格。

生3:我有更简单的方法,左边格子只差1个就是10格,可以从右边拿过来1个,那右边就剩下4个,一共加起来就是14个。

师:现在根据你们所想的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边操作边口述操作过程。)

指定一个学生演示,并口述操作过程:我是这样摆的:右边已经有9个,从左边的5个格子里拿出1个放进去,盒子里就正好是10个,左边还有4个,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个。

师:为什么你先拿1个放在格子里?

生:因为9和1好朋友正好凑成10。

师:箱子里原来有9个,再添上1个正好是10个,这种方法也叫“凑十法”,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得10。9和1得10,就从左边的5个中放进1个,和9个凑成10个。

板书:9+5

师: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能凑十吗?

生:5的好朋友是5,5+5=10,从9里拿走5,凑成十,9里面就剩下4了,结果还是等于14。

板书:9+5=

师:要算9+5等于几,可以把5分成1和4,9加1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

9+3=7+9=

(首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师;9+4=?请你们在图上用小棒圈一圈。(教师应先做示范,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用凑十法,鼓励有不同的方法,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

师: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为什么你们在算4+9的时候要把4分成3和1,而不分成2和2呢?

(小组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领悟“凑十法”的思考方法。)

2、比比谁算得快。

9+5=9+6=9+9=9+8=

(学生独立完成,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其通过实物操作帮助计算,然后集体反馈计算方法。)

3、课件出示“小猫数鱼”

师:有只小猫今天可高兴了,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生:因为它看到了鱼缸里的鱼。

师:对了,小猫看见鱼高兴极了,你们猜小猫心里在想什么呢?

生:小猫在想:“这里一共有几条鱼?”

师:小朋友你们都来帮忙吧,写个算式来告诉它。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反馈)

生1:可以列为:9+8=17

生2:也可以这样列式:8+9=17

?师:你能告诉小猫你是怎样计算的吗?

?生1:我是这样算的:9和1凑成10,从8里拿走1,就剩下7,10加7等于17。

?生2:我们可以教小猫一只一只地数。

生3:也可以这样想:8加2等于10,从9里拿走2,剩下7,10加等于17。

四、数学游戏“找朋友”。

1、首先让学生弄懂题意,明白中间的9要与1到10这些数交朋友。

2、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写出算式,应鼓励学生要按顺序书写。

3、具体反馈。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是9加几,得数都超过10,在计算时我们都是用什么方法?(凑十法)

作业设计

课本81页5、6、7题

板书设计

有几瓶牛奶

方法一:直接数方法二:9+5=14方法三:9+5=14

1445

课后反思

有几棵树

教学内容

本教材78—79页

教学目的

1.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2.组织学生在交流、合作中获得知识和能力.

3.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教学重点

通过问题解决,让学生学会“8+?”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在实际中应用理解.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教学步骤

一、情境引入,进行环保教育.

1.出示图片:主题图

2.教师谈话

树林中有两排小树,六年级大哥哥、大姐姐们要为小数浇水,第一排有8棵树,第二排中了6棵树,你知道他们工需要为多少棵树浇水吗?

二、问题摆现,体会计算多样.

(一)教学“8+?”

1.根据问题,同学自己思考.

2.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课件出示图片:说一说1和说一说2)

(二)比较

1.课件出示计算对比

9+6=15

8+6=14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吗?我们再看几组,先计算,如果有收获请你验证你的想法,

如果没有,请你继续总结.

2.小乌龟上楼

9+9=9+8=9+7=9+6=

9+5=9+4=9+3=9+2=

8+9=8+8=8+7=8+6=

8+5=8+4=8+3=

3.小组交流心得.

4.全班交流小结9加几就减1,8加几就减2.

5.课件出示,给蚂蚁找家.(说一道,算一道,并说算的方法)

8+87+88+4

5+88+68+3

8+52+84+8

8+79+88+9

3+86+88+2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一)出示图片:摆一摆,算一算

(二)出示图片:蝴蝶

(三)出示图片:蜻蜓

(四)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寻找蕴含的数学问题(如:种树问题、游戏问题、银行问题),

选一些挑战性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并加以解决,使之深刻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四、课外研究.

7+()6+()5+()4+()

有什么办法计算更快?

探究活动

数学转盘

活动目的

通过游戏使学生进一步熟悉8加几的计算.

活动准备

一个形如下图的转盘(黑色圆圈及箭头可转动).

活动过程

1.教师将转盘悬挂在黑板(墙壁)上.

2.学生依次转动箭头,计算8与箭头停住时所指数字的和.

板书设计

有几棵树

8+6=14

8+6=148+6=149+6=15

24448+6=14

课后反思

买铅笔

教材内容:

本教材83—84页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掌握十几减8、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

感知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用具

电子课件、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上台表演,老师口述,学生表演,图上有一只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山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他对大家说:“我买9支铅笔。”

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十五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课件出示图片:

1.猜一猜怎样列出算式,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

列出算式15-9

2.小结:同学们真聪明,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10-9=1+5=

15-9=15-5=10-4=

15-9=9+6=15-9=

三第一关,口算比赛:

四第二关看谁填的快,填的准

五课件出示1“试一试”,“练一练”

六课堂巩固练习

1教材84页“摘苹果”

学习“17-9”的口算方法.

⑴.教师谈话

你们能用这么多方法算出14-9=5,想的真好.能用这些方法算算17-9吗?

⑵.小组交流

17-9可以怎么想呢?把你们的想法和小组的同学说一说,看看哪个小组想的又好,说的又清楚!

⑶.教师巡视指导.

⑷.学生反馈

⑸.揭示课题买铅笔

14-9、17-9这两道题大家已经学会,这实际上已经研究了十几减9的方法了.

教师板书:十几减9

⑹.编题练习

除了14-9、17-9这两道题,你还能再编出几道十几减9的题吗?

教师小结:

本课通过“买铅笔”的教学,让学生学习的十减9减8的退位减法,探求出各种算法,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和独特性,使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难算的方法。

板书:

买铅笔

①15-9=6②5-9=6③15-9=6

10-9=115-5=10因为9+6=15

1+5=610-4=6所以15-9=6………

课后反思

跳伞表演

教学内容

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教材第85---8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乐于探究.

2.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索相关的退位减法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意识.

3.通过整理算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及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比较物体数量,说出谁多、多几。

2.学会退位减法。体验计算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交流评价能力。

教学方法分组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小棒20根、教学情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热情

活动一:师:今天,蓝天白云,天气清凉,小动物们有一场精彩的表演。同学们喜欢看特技表演吗?那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一看小动物们在做什么呢?请同学们欣赏空中特技表演.

1.出示课件,图片1:跳伞表演

2.边观察边思考: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飞行员在表演,有红色队和黄色队;

我想到了红色队比黄色队多多少只?

黄色队比红色队少多少只?

红色队和黄色队共有多少只?

我还想到了长大后要像他们一样学习飞行表演.。。。。。。

出示课件,图片2

二、探究解题策略.

(一)活动二:寻找生活中数学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非常棒!机灵狗在考小动物们,参加表演的蜜蜂和蜗牛它们的只数谁多?多几只?你们能帮小动物门算出来吗?试试看。

出示课件图片3

1.根据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列出相关算式,写在本上.师板书:11-7=?11+7=18

2.学生汇报,说明算式的含义,并对算式进行分类、整理.(11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二)学生活动三:重点研究11减几的算式.

1.学生汇报,体现解题策略的多样化.

方法1:出示图片:圆片

从11个当中去掉7个,从图中看出结果是4.

方法2:摆小棒。(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

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从11根当中减去7根,还剩4根.

方法3:把11拆成10和1

10一7=33+1=4

方法4:把7拆成1和6之后再连续减.

11-1-6=10-6=4

方法5:把减数7凑成10,多减后再加.

11-10+3=1+3=4

方法6: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得出结果.

出示课件图片4

因为:4+7=11

所以:11-7=4

出示课件图片5

课间游戏:小朋友们,累了吧?咱们一起说个歌谣吧.

歌谣: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四只青蛙,四张嘴,八只眼睛十六条腿;

(三)活动四:培养思维有序性

思考: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11-2=911-9=2相同点:都是减法,并且是11-几的退位减法。

11-3=811-8=3不同点:1。它们的减数在依次变大,而差在

11-4=711-7=4依次变小。2。两边算式的减数和差刚好相反。

出示课件图片6

11-5=611-6=5

11-7=411-4=7

11-8=311-3=8

11-9=211-2=9

三、学习效果测平.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接下来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快又准确!

1.看图列式(出示图片:小鸡和小鸭子)想一想,小鸡和小鸭的只数,谁多,多几只?在列式和计算。

2.看图列式(出示图片:松鼠和小兔子)

四、拓展性练习(P87页第3题)

1、出示图片:小猫钓鱼

教师谈话:周末了,小猫欢欢和笑笑到池塘去钓鱼,它们俩在为谁钓的鱼多,谁钓的鱼少争吵呢?小朋友们,快来帮帮它们呀!

2、出示图片:小熊射门(P88页第5题)

教师谈话:森林运动会上,其中一项比赛是足球射门.看图回答问题,看谁填的数最多,时间3分钟.

课堂小结:本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生(略)

作业设计:

1.计算15-7=16-7=14-6=12-4=15-8=

16-8=14-7=15-9=14-8=16-9=

板书设计:

跳伞表演(谁多、多几及退位减法)

11-7=4

1.11-10=11+3=4

2.11-5=66-2=4

3.11-1=1010-6=4

教学反思:

美丽的田园

教学内容

教材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4、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个减法算式

教学重点、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简单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情境图。

学具准备:图片、固体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导入。

1、谈话。师:小朋友,你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丑小鸭最后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

2、口算。师:那是个很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让这个美丽的童话在我们的身边变成现实吧!大家请看,这里有8只丑小鸭,每只丑小鸭都带有2道题,只要同学们把题目都答对了,它就会变成美丽的白天鹅。你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3、导入。师:大家真棒!你们看,丑小鸭都变成美丽的天鹅了,它们高兴极了,展开翅膀飞呀飞,飞到哪了呢?(课件显示“美丽的田园”)哇!它们飞到了一个美丽的湖边,它们在清澈的河水里游来游去,多开心呀!大家瞧!这里还有很多它们的好朋友呢,谁来说说看,这里还有些什么?

(小鸟、小羊、小花、小树……)

4、环保教育。师:看到这么美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动物们真可爱,田园的景色真优美,我们要保护大自然,热爱小动物……)

师:是呀,这么美的景色谁忍心去破坏它呢?只有更好地保护它,才能让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花更香,小动物们就会更快乐,人们的心情也会快乐的!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通过“丑小鸭变天鹅”这一童话情境导入教学,在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一)观察图面。

1、提出要求。师:不过,我们在欣赏美景的时候可别忘了,这里面还藏着许多数量呢,请大家翻开课本P84页,仔细地找一找,找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或其他,数一数,有多少?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2、同桌活动反馈。看课件回答。师:哪位小朋友能大声地告诉大家,你数什么?有多少?

(12只小鸟在天上飞,5只小鸟停在树上;草地上有6只鹅,湖里游着8只鹅;草地上有6只白羊,4只灰羊;13朵红花,6朵黄花;湖的左边有9棵小树,右边有7棵小树。‘近处还有一棵大树’)——生边说,师边点击出现相应的图片,观察图中数量,列算式。

(二)小组合作。

1、提出要求。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找出了这么多的数量(把数量读一读),对你们所看到的,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谁先来试一试?

2、个别生示范提。同时请一名生列式,教师板演出算式。(最好反馈两个不一样的问题:求总数与相差数,再让生进行比较。)

3、组内提问题、解决问题。师:象这样的数学问题,你们会提吗?那好,请你在小组里提出来,一人提,其他同学列式解答,在小组内按顺序轮流进行。等一下,把你提的问题提出来考考全班同学,我们来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提的问题最准确,哪组同学回答得最棒,老师要送给他漂亮的贴纸。

4、全班交流。对提得好的问题加以肯定,错的由学生互相帮助。

【设计意图:《课标》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的方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重要方式。”此环节通过创设“美丽的田园”这一情境,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小组活动,经历充分地观察、交流并尝试解决的过程,从而能从日常的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三、巩固内化,发挥思维。

(一)编数学故事。

1、提出要求。师:大家真棒!从美丽的田园一课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而且还能独立解决。其实呀,这些算式还可以表示很多不同的意思,你们能从这些算式中选几个来编编数学故事吗?

2、个别生编。

3、同桌互编。自己选两个不同的算式编数学故事。

4、反馈。师:刚才大家在交流时,谁的数学故事最有趣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同桌编的数学故事?

5、课间音乐。师:同学们的小脑袋真聪明,聪明的脑袋是我们的一件宝,还有一件宝是?(双手)你们的小手灵巧吗?现在让我们来唱首歌赞美我们的双手——《巧巧手》。

【设计意图: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经历动作认知——图像认知——符号认知。学生已经获取了符号认知了,他能不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呢?在这里,通过让学生根据算式编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课堂学的知识就是生活中的数学。】

(二)数星星

课件出示图片练习情景

(三)快乐说一说

课本第90页第3题。

(四)课件出示复习图片

小组长分课前老师准备给同学们的测试题,进行口算测试。

四.总结。

今天大家从美丽的田园一课中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而且还能独立解决这些数学问题。在生活中同学们要多留心观察,找出身边的数学问题来,看自己会不会解决。

板书

美丽的田园

填上小鸟12只1一共有多少只?7+5=12

求一共

树上小鸟5只2共有多少朵花?12-7=5

水里鹅8只3岸上有多少只鹅?8+6=14

求部分

岸上有6只鹅4黑羊有几只10-6=4

白羊6只黑羊4只5白羊比黑羊多几只?6-4=2

比多少

红花13朵黄花6朵。6黄花比红花少几只?13-6=7

课后反思

八、认识钟表

小明的一天

教学内容:课本96---9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2、在具体的情境中,养成珍惜时间的观念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通过观察、讨论、比较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的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归纳钟面数字及长短针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学具钟面一个

学具准备:

每两人一个钟表,每人一个题卡、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放儿歌《当当当》,边唱边跳。

请学生猜一猜儿歌里唱的是什么?

二、探究新课

(一)认识钟面,课件出示图片2

欣赏钟表说说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教师了解情况及时指导。

汇报交流时主要引导学生说出:

短针——时针,走得慢。

长针——分针,走得快。

12个大格组成,时针、分针都是按1——12的方向走的。

(二)学习整时、半时的认读。

大家对钟表这位朋友了解这么多,生活中它对你有什么帮助呢?你知道怎样看时间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小明,他不会看时间,大家愿意帮助他吗?

板书课题:小明的一天

课件出示:小明的一天的情境图(没有读出时间)。

逐幅图出示请学生试着读出时间,并随机进行遵守时间和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的教育。

请学生把这6个钟表分成两类。

一类是整时的,一类是半时的。

请学生讨论每一类的特点:

整时的: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半时的:分针指6,时针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半。

三、课件出示:智慧岛

1小明还想让大家来读几个时间,大家愿意吗?

2教师拨表学生读时间,学生拨表学生读时间。

3课本97页第二题:连一连

请学生独立完成,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业。

四、拓展延伸:

大家不仅帮小明解决了问题,而且自己学到了知识,高兴吗?小明也很高兴。他把这件事情告诉了他的下位同学,这样同学不信,他想考考大家。你害怕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如何?

小设计师请学生画一个表,并表示一个时间。

五、自我评价

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以后要怎样做?

教后反思

小芳的上午

教学内容:

本教材98—99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3.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巩固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4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的交流、讨论、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教学重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巩固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教学难点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教学用具

挂图、课件、钟表及钟表模型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认识钟表.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聪明猴邀请了一位和你们一样观察认真,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学习,你们欢迎吗?你们想知道这位新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吗?那我们来看照片,先了解一下她的生活.

2.出示课件图片:主题图

(1)学生观察图意.

(2)看图提出关于时间方面的数学问题.

二、引导探索.

(一)比一比,谁学的知识最牢固.

1.钟表在整时、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各有什么特点?

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

半时,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两个数的中间,前一个数是几,就是几时半.

(二)小组合作学习

1.观察钟表并讨论

在“整时过一点”和“整时差一点”这两个时间,时针、分针在表盘的位置各有什么特点?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整时过一点:分针指向12和1之间,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刚过.

整时差一点:分针指向11和12之间,时针指向几就是快几时了.

(三)合作练习

1.同桌互练:一人说时间,一人摆钟表.

2.一对多互练:一人说,大家做.

3.师生互练:老师说时间,学生做.

(四)通过对时间的学习现在你知道小芳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了吗?

三、解决问题.

(一)教师谈话:动物学校正在进行“认读时间”的比赛,校长请你们做裁判,你们愿意吗?小动物答对,用手划“√”表示;答错时,用手划“×”表示.

1.出示图片:判断

(二)教师谈话:你们当裁判表现不错,小动物们也给你们出了一道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出示图片:连一连1

(八时整(八时半(三时)(12时)(2时半)

(1)师生商量对策:怎样取得胜利?

(2)方法:先观察钟表时针、分针的位置,确定时间,看好连接对象后,再用尺子连.

1.出示图片:连一连2

四、数学游戏:一分钟体验.

1.1分钟做多少口算道?

2.1分钟写多少字?

3.1分钟数多少数?

4.1分钟读多少字?

板书设计

小芳的上午

时针指到几,分针刚过12,就读成“几时刚过”。

时针指到几,分针快到12,就读成“快几时了”。

九、统计

最喜欢的水果

一、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创设集体活动需要水果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形成统计图、统计表,并能通过看统计图、表解决问题。然后通过一些生活中物品的统计,巩固新知,尝试提出问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体验。

二、学情简介

本部分知识是以学生刚学过的分类和比较为前提的,所以学生的前期经验是比较充分的。教材设计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状况,用学生身边的事物去吸引他们,为学生营造一种生活化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需要进行实践、合作、交流、学习。对学生统计观念的形成等具有重要作用。

三、目标预设

1、通过参与统计活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所体验。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2、借助有趣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3、经历运用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决策的过程。

4、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有所体验。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水果图片每人一套、题单每人一张。

四、过程设计

(一)创设活动情境

师:元旦节快到了,咱们班打算搞一个庆祝活动,在活动中老师想给每一个孩子准备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板书),市场上苹果、梨、香蕉、橘子最容易买到(逐一展示)。

抽生问制造冲突:只买一种水果行吗?大家喜欢的水果各不相同,怎么办呢?

生:每种水果都买一点。

师:那每种水果各买多少个呢?谁能帮老师想想办法?

生:让喜欢各种水果的人举手,数一数有多少人就行了。

师:大家的意思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先把每个人喜欢水果的情况收集起来吧?

(二)合作探究

1、明确要求

师:这样,我们分组活动,了解一下每个组孩子最喜欢的水果的情况;请听要求:

要求一:每个人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水果。

要求二:想一想,把你最喜欢的水果怎样摆让人很容易看清楚你们组喜欢吃每种水果的各有几个人?

要求三:同学们贴完后,组长检查你们组是否都选了,是不是都只选了一个。

2、分组活动(教师巡视点拨)

3、收集原始资源(一边收集一边问:你们组有几个人?有没有多选的?有没有谁没有选?)

4、比较评价

师:欣赏一下四个组的成果,他们是怎样摆的?怎样摆才能让我们最容易看出同学们喜欢水果的情况?

生:他们摆的很乱,都不容易看出来。

师:那该怎样办呢?(选择一组作为示例)

生:可以分类嘛(上台操作)

师:这样是否容易看出来了。还有没有什么建议?

生:还可以这样(上台操作,一个对着一个摆)

师:现在再来看看,这样摆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摆才能容易看清楚喜欢每种水果的人数呢?

生:先要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然后一个对着一个摆。

师:一组的同学,你们接受大家这些建议吗?再来摆一摆怎样?

5、示范整理,介绍“统计图”

(出示不完整的统计图)师:这一条线是什么意思?

生:表示从这里开始摆。

师:从这条线开始,我们先在第一列从下往上摆()个苹果,然后在第二列对着苹果往上摆()个梨。。。。。。

师:很好,一组同学虚心接受大家的建议,摆出了这样一副图。现在比较一下这副图和各组刚才的摆法,你想说什么?

生:这样摆看得更清楚了。这样摆更漂亮了。

师:是这样的。通过我们刚才的分类、一个对着一个摆,摆出了这样的一副图。这就是“统计图”(板书:统计图)

6、各组完成统计图

师:现在一组已经完成了统计图,其他组也想制作你们的统计图吗?请每组派两名代表上来试一试。

7、解读统计图

师:每个组都形成了统计图,真不错,孩子们想了解别人小组的情况吗?选择一个组的统计图认真观察。

生交流、其他小组评价。

8、认识统计表

师:有了这些统计图我就知道每种水果各买多少了,我准备提着这些黑板去买了哦!

生(笑):哪有提着黑板去买的哦!

师:那我该怎么办呢?

生:用一张纸记下来就行了。

师:这个主意怎么样?好吧!黄老师给每个组准备了这样的一个表格(课件出示)。请组长带领你们组的同学把你们组喜欢水果的情况记录在表格里。

(各组完成记录后贴在相应的统计图下面)

(生全部完成后)师:各组刚才把整理的情况记录在了这样的表格里,这就是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9、汇总、检验、作出决策

师:各组都正确填写了统计表,老师也把全班喜欢水果的情况记录在这张统计表中。

(引导学生逐一计算统计)

师:根据我们刚才的数据来看看,我们班今天来了多少人?应该需要多少个水果呢?看看是不是这么多。

(师生共同验证)

师:现在黄老师知道了应该准备()个苹果、()个梨、()个香蕉、()个橘子。谢谢大家帮老师解决了难题。其实我们刚才的这些活动:收集情况、整理图片形成统计图、填写统计表等就是在对大家最喜欢的水果进行统计(板书:统计)

三、实践运用

师:看到我们今天学习统计这么热闹,好多图形娃娃也想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逐一跳出四种图形后乱放)。好乱哦!能想办法让我们看得更清楚吗?

生:统计

师:这些图形娃娃在书上也有,请打开数学书,翻到96页,请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完成统计表。

生独立完成

师:完成后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重复或漏掉的。你还能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完成下面的问题吗?

(看课件一同完成)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关于统计的新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2”,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矮

课标内容

《高矮长短》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比较”中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比较《多少大小》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比较。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猜想、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身边物体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在比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较后板书:高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平。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

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活动四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比谁矮。

活动五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动六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

活动七总结全课

活动八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最高,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离开教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激励人人成功

《轻重》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物体有轻有重,逐步加深对轻重的感受和理解.

2.使学生体会到物体的轻重和物体的体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3.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够分辨什么样的物体轻,什么样的物体重.

教学难点

1.通过中介物体、等量代换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教学用具

弹簧秤、皮筋、简易天平、水槽和托盘、蓝、绿、黄、红四种颜色的盒子各九个(绿的和蓝的为空盒子,绿的比蓝的轻,黄和红盒子中装东西,轻重相近,比白蓝盒子都重,四个盒子中绿的最大,蓝的最小,黄的和红的大小中等且相近.)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掂球游戏”感受轻重

(一)游戏

教师介绍游戏:游戏叫“看谁扔的远”.同学们每人拿一个球在同一条线后面往前扔,如果有两个球让你挑,为了扔的最远,你会怎么挑呢?

(二)教师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轻重不同的球,让一个学生到前面挑一挑.教师双手端平并同时递给学生并给予协助,让其他学生看到掂的过程.

(三)小结

看来物体是有轻重的,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而且有时候,分辨他们的轻重,是很重要的.并且用我们的两只小手,就能感受到它们的轻重,你们想不想都来感受感受?

二、活动二:掂自己身边的物体,感受轻重

(一)请你从你身边选两样物品,用手仔细的掂一掂,感受一下谁轻谁重,并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你同组的同学听,看谁选的物品和别人不一样.

(二)小组汇报

教师:哪个组已经掂完了,愿意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一听吗?

三、活动三:掂不同的盒子,感受轻重

教师:看来你们的感觉非常准.老师有几样物品,想借你们的小手感受一下,判断一下他们的轻重,愿意吗?

(一)实验一

教师:我看到想参加我们活动的同学,现在都已经坐好了,在等我把东西发给他.

1.发蓝盒子和绿盒子

要求:绝对不许动,只能看,观察观察,猜一猜这两个盒子哪个比较轻,哪个比较重,但你猜的一定要有道理,一会说给大家听一听.

2.你觉得他们两个比,谁轻谁重?为什么?(大的重)

3.到底谁轻谁重,赶快试一试!(学生动手掂.)

4.说说你的感受?还想接着玩吗?

(二)实验二

教师:想玩的同学又已经做好准备了,眼睛都看着老师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黄色的盒子,还是不能动手,你再猜猜看.这3个盒子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可以四个人小声的商量商量,一会把你猜的道理说给同学听听.

2.教师请同学说自己的猜想.

3.到底谁猜的对呀?你们是不是特别想知道.动手试试吧!

4.教师提问:这个绿盒子怎么一会儿轻,一会儿重?它到底是轻还是重?

5.这次为什么很多同学没猜对呢?

6.小结:看来,并不是物体越大就一定越重,越小的物体就一定轻.

(三)实验三

教师:如果还想玩就请把绿、蓝盒子轻轻放到位子里,看哪个组的动作又快又轻!

1.老师这儿还有一个盒子,还是不能动,你能判断出他们谁轻谁重吗?只凭观察,你们能判断吗?

2.怎么这次有很多同学都不做判断?怎么不发表意见了,有什么困难吗?

3.同学们都认为,只凭观察已经不能判断它的轻重了,你们想怎么办?(动手掂一掂)

4.说说你的感受,有不同的感受吗?换手再掂一掂.

教师提问

(1)你们有同样的感觉吗?(学生出现分歧.)

(2)咱们的意见不一样了,这可怎么办呀?

(3)看来,在有的时候用我们的一双小手也不能准确的判断出物体的轻重了,那么有没有办法呢?

(4)小组讨论,汇报.

(5)教师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并做好各种准备工作,对学生提出的方法,尽可能给予演示.同时,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

四、活动四:总结探索结果

(一)教师介绍生活中的测量物体重量的工具

咱们班的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我们的前人就是根据你们的这些想法发明了天平,秤等很多种能够准确的测量出物体重量的工具.而且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你们见过吗?

(二)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图片:练一练1

2.出示图片:练一练2

3.出示图片:练一练3

(三)不知不觉当中,一节课就要过去了,你们上得高兴吗?老师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你们个个都很出色.你觉得今天你又有那些收获?又有那些进步?这节课咱们班谁最棒?

探究活动

左重右轻

活动目的

1.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为学习10以内的加法做铺垫.

活动准备

1.天平

2.1克、3克、4克、5克、6克的砝码各1个,2克的砝码2个

活动题目

在天平的右边放入2克和6克的砝码各1个,天平的左边放入5克的砝码1个,现在天

平是左轻右重.从剩余的4个砝码中任意选择两个,放入天平的托盘上,以改变现在天平左轻右重的情况,可以怎样放?

活动过程

1.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

2.总结方法.

3.分组演示并说明.

参考答案

方法一:只在左边放.

1.使天平左右平衡:

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2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2+5=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2.使天平左重右轻:

(1)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2)在左边放入质量是1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1+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3)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3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3+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4)在左边放入质量是2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2+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5)在左边放入质量是3克、4克的两个砝码,由于3+4+5>2+6,因此天平左重右轻.

方法二:在左右两边都放一个.

左边放入质量是4克的砝码,右边放入质量是1的砝码,由于4+5=1+2+6,因此天平左右平衡.

小猫钓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知道0的三个含义,通过直尺认识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写0,培养学生书写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图,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002003004005

006007008009010

001002003004005

001002003004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分析与参考答案

一个数是不是与众不同,要看选择怎样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标准,就会有不同的“与众不同”,下面只是几种不同的说法:

0与众不同,理由是只有0小于1,而其他3个数都大于1;也可以说1的起笔和收笔是重合的,所以0与众不同;

1、与众不同,因为只有1是处于两个双数中间;

2、与众不同,因为有两个数比2小,有两个数比2大,2处于中间位置;

3、与众不同,因为在3个单数中,3处于正中间的位置;

4、与众不同不同,因为0、1、2、3这三个数都是一笔写成,而5、是用两笔写成;也可以说只有它大于3,而其他三个数都小于3;还可以说前面四个数中,相邻两个数都相差1,只有5与3是相差2;因此5的确与众不同;

从上面的解答来看,一道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活动说明

这个探究活动的答案还有很多种,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都应该算正确

三、加减法(一)

教学内容

1加减法的意义

2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

3连加连减加减混和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要求

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结合具体情况,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让学生与他人交流各自的算法

课时安排

12课时

有几支铅笔

一、教学内容

加法的初步认识,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身体验,利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三、重点难点

1、让学生用身边的物体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生能够看图意并能列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

电脑,实物,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数一数我们身边的物体由多少。(如铅笔橡皮)

2、生活中,你都看到哪里由于数学知识?(如几个人几张桌子几把椅子等)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加法的含义

举例说明再加以互动

2、动手操作

看一看,摆一摆,试一试

3、引导组织学生,结合图予以互动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三)课堂作业

列式计算再结合教材练一练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3页“练一练”的第4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用我们身边的物体进行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同学们对加法的含义有了初步的理解,大部分同学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列式计算,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初步认识

有几辆车

教学内容:教材第24,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能看图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

重点难点

1、仔细观察,动手操作,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思考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让学生口算卡片上的算式说出得数。

1+4=2+2=3+2=

2+3=1+1=2+1=

二、探究新知

1、电脑显示

(1)小方和小朋友正在调查生活中的加法问题。他们来到到停车场。小芳说:我的左边有了3辆车,右边有2辆车,一共有5辆车。列式3+2=5.小明说:我的左边有2辆车,右边有3辆车,一共有5辆车。列式2+3=5。(板书:3+2=52+3=5)同学们,你们说他俩说得对吗?(都对!他俩所站的位置不同)

(2)对!从不同的角度看汽车,会有不同的结果,因此两个人的列式就不同,但得数相同,即3+2=2+3.

2、摆一摆

(1)老师在左边摆一朵花,右边摆2朵花,你能从不同的方向列两个等式吗?

从左向右看:1+2=3

从右向左看:2+1=3

(2)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图片在桌上摆一摆,要求不同的方向看图,列两个不同的等式。

(3)如果遇到两部分同样多的时候,列一个等式就行了(如2+2=4)

3、试一试

(1)同学们都知道,“没有”用0来表示。(电脑显示教材第24页的“试一试”右图)你们看,小朋友遇到困难了,老师让他从不同的角度看图列算式(从上往下看:5+0=5,从下往上看:0+5=5)

(2)电脑显示教材第24页的“试一试”左图,让同学从不同程度看这幅图,试着填空。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25页“练一练”的1-4题。

四、思维训练

□+□=□

□+□=□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知道会有不同的结果,既练习了计算,又锻炼了思维。

六、板书设计

加法的补步认识

3+2=52+2=4

2+3=51+2=35+0=5

2+3=3+22+1=30+5=5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摘果子—减法的初步认识(一)教材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摘果子”这一生活情境,体会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会填、写减法算式。

重点难点

1、通过情境教学,体会减法的含义。

2、培训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磁力板。

教学过程

(一)学前复习

1+4=2+3=4+1=3+2=

0+5=1+1=1+3=2+1=

(二)探究教知

1、摘果子

(1)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成熟了,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果园持看(电脑显示),你们看,小方也来了,她提着篮子来摘果子,我们先数一数这棵果树有几个果子。(学生数,有5个果子)(板书:5)

(2)果树上有5个果子,我们再看看小方摘了几个果子(电脑显示)(小方摘下2个)(板书:2)

(3)你们说说,果树还有几个?(还剩3个)(板书:3)

(4)树上有5个果子,摘走了2个,就是去掉2个。“去掉”用减法计算,(板书:一)这就是减法,树上还剩3个果子,所以就等于3。

(5)5、2、3分别表示什么?(5表示树上原来有5个果子,2表示摘走的2个果子,3表示还剩3个)。

2、做一做

(1)老师在磁力楹上贴5个△,去掉4个,还剩几个?怎样列式?(5-4=1)

(2)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从5个△去掉4个,去掉就要用减法计算,“-”表示去掉的意思)。

(3)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摆一摆,说一说,(我摆4个,去掉2个,还剩2个,列式是4-2=2)。

(4)老师演示:桌子上摆着3本书,我拿走了1本,还剩几本?怎样列式?(3-1=2)

(5)电脑显示教材第26页“做一做“和第(2)题右图,请同桌互相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27页“练一练“的1-4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27页的“数学游戏”。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小方“摘果子”的游戏,学习了减法,对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了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同学们能够正确口算5以内的减法。

六、板书设计

减法的初步认识

5-2=35-4=13-1=2

减号4-2=23-2=1

5-3=24-1=3

小猫吃鱼

教学内容

减法的初步认识(二)教材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小猫吃鱼”这一有趣的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电脑、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卡片上的题说出得数

2+2=5-4=4-2=

1+4=5-1=3-2=

(二)探究新知

1、情境导入(小猫吃鱼)

(1)同学们都知道,熊猫爱吃竹子,小狗爱的骨头,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鱼)对!你们看(电脑显示教材28页猫吃鱼图)数一数,盘里有几条鱼?(盘里有3条鱼)(板收:3)

2、让同学们看第2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盘里原来有3条鱼,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2条)。

3、请同学再看第3幅图,仔细看看有什么变化,谁能说一说(盘里有2条鱼,又被小猫吃了1条,还剩1条,列式是2-1=1)。

4、小猫胃口真大呀!盘里只剩下1条鱼了(电脑显示第4幅图)列式是1-1=0或3-3=0;2-2=0……

2、试一试(套圈)

(1)(电脑显示)小方手里拿了几个圈?猜一猜她可能套上几个?(她手里有4个圈,可能套上1个,也可能套上3个……)

(2)在小方套落千丈1个圈时,看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吗?(1+3=4,4-1=3)

(3)当小方套上2个圈时,列式(2+2=4,4-2=2)

(4)当小方套上3个圈时,同桌互相说说该怎样列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3+1=4,4-3=1)

(5)小方把4个圈套上了或全没套上,那又该怎样列式呢?(4+0=4,4-4=0)

3、试一试(吹泡泡)

(1)“吹泡泡”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做的事情了,(电脑显示)数一数,他吹了几个泡泡?(5个泡泡)

(2)(电脑显示第28页第2题和第2幅图)有什么变化?(5个泡泡,破了1个……)

(3)列式剩几个泡泡吗?(5-1=4)

(4)一在还剩4个泡泡,又有什么变化?(电脑显不第3幅)(又破了2个)

(5)该怎样计算列式还剩几个泡泡?(4-2=2,5-3=2)

(6)(显示第4幅图)列式(2-2=0,5-5=0)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29页“练一练”的第1题。

2、看图列式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讨论

“小猫吃饭”、“套圈”、“吹泡泡”等故事,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含义,也能够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减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板书

减法的初步认识

3-1=21+3=45-1=4

2-1=14-1=34-2=2

3-3=01-1=02-2=0

猜数游戏

教学内容

——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2、3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有关“6、7”的加减法,在活动中积累经验。

2、通地小组交流,进一步练习本节课所学的有算式。

重点难点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有关“6、7”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

教学过程

(一)学前练习

列出有关“6、7”的加法算式吗?(3+4=7,4+2=6)

(二)探究新知

1、猜数游戏

(1)小花猫非常,他特别喜欢给别人出难题(电脑显示)你们看,他遇上了公鸡哥哥,说:“公鸡哥哥,我给你出道题,我左手上有4个点,右手上有2个点,一共有几个点?列式(4+2=6)

(2)小花猫看山羊伯伯正在吃草,就向山羊伯伯说:“山羊伯伯,我给您出道数学题,我的两面三刀只手上一共有6个点,其中左手上有4个点,您猜猜我右手上有几个点?列式(6-4=2,你的右手上有2个点)

(3)小花猫也没有难倒山羊伯伯,他心里还挺不服气的,小花猫找狐狸姐姐说:“狐狸姐姐,我给你了道题,我的两只手上一共有6个点,其中右手上有2个点,你猜猜我的左手上有几个点?列式(6-4=2,你说对吗?)

2、同桌玩猜数游戏

两人一组,每组有7个图片,在桌上摆一摆,并列式计算。

3、想一想

我往口袋里装了7个土豆

□+□=7

7-□=□

(三)课堂作业

1、教材第32页的“练一练“的1-3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33页的“数学游戏”(以同桌为一组)

(五)小结

同学们通过进行“猜数游戏”学会了有关

“6、7”的加减法,从生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想一想”、“练一练”中得到提高。

跳绳

教学内容

得数是8、9的加减法和相应的减法、教材第34、3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能正确口算有关“8”和“9”的加减法,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情境中学习有关“8”、“9”的加减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2、各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教具准备

电脑、彩笔、口算卡片、小正方形和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口算卡片

(二)学习新知

1、说一说

(1)跳绳是一项锻炼身体的运动方式。同学们经过跳绳活动。看看照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他们最多能跳几个?)

(2)同学们提出问题大家谁来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同学在跳绳?你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甲:一共有8个同学,我是数出来的;

学生乙:跳绳的有6个,抡绳的有2个,6+2=8;

学生丙:有4个女生,有4个男生,4+4=8……(老师板书)

(3)说一说有关“8”的减法算式吗?(8-1=7,8-2=6……)

2、画一画

(1)小象最喜欢和红色和蓝色了,不管画什么,他都要用上这两种颜色(电脑显示)小象正在涂一个包含9个小正方形的大正方形,仔细观察他是怎样涂的?(1红8蓝)

(2)同学们就像小象这样,选出自己喜欢的两种颜色来涂的格,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说。(学生甲:2+7=9,9-2=7)

3、试一试

(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2)填空

7+2=□6+3=□5+□=8

9-4=□8-5=□□-4=5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5页“练一练”1-3题。

(四)思维训练

洲戏:8、9的组成。

(五)小结

今天,同学们通地有趣的情境,学会了有关“8、9”的加减法,又进一步理解了加减法的含义,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能够正确地口算“8、9”的加减法算式,并能有条理地思考一表达了。

(六)板书

8、9的加减法

1+7=88-1=71+8=9

2+6=88-2=62+7=9

可爱的小企鹅

教学内容

图画应用题,教材第36、3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看图述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也就是要学会说知道什么和什么、算什么?

2、通过看图说话,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看图口述三句话。

2、联系加法的含义,能正确地列出算式。

教具准备

电脑、图片、口算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读题说得数。

(二)学习新知

1、学习口述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1)我们都知道,北极有北极熊,谁知道南极有什么动物?(企鹅)

(2)老师出示企鹅图片,在左边贴了几只企鹅?在右边贴了几只企鹅?(学生:老师在左边贴了6只企鹅,在右边贴了3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画大括号、问号)

(3)这道题告诉我们左边贴了6只企鹅,右边贴了3只企鹅,一共有几只企鹅。

(4)大括号、问号分别表示什么?(大括号表示“一共有几只企鹅?问号表示问题)

(5)让学生能完整地把这道力画应用口述一遍?(学生口述)

(6)列式计算:6+3=9

(7)学生看(电脑显示)这9只企鹅准备回家了(出示大括号)现在只能看见3只了,其余被冰山挡住了,冰山后面有几只?(出示问号)

(8)列式计算:9-6=3

2、试一试

(1)老师这里有8枝铅笔,分别放在两个笔筒里,该怎样放?

(2)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铅笔,把这8根小棒有条理地分成上下两部分。两人一组,一人摆、一人记录。

(3)想一想,老师有9根香蕉,想分给两只猴子吃,可以怎样分?(用小棒当香蕉)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37页“练一练“的1-3题。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37页的“数学游戏”。

(五)课堂小结

通过看图学会了说三句话,你能叙述知道了什么和什么,算什么。

六、板书设计

图画应用题

□□□□□□□□□□□□□?只

?只9只

6+3=9只9-4=5只

操场上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以“操场上”学生所喜爱的活动情境为题材,引发出“比多少”的教学内容。学生在第二单元中学习了比较,其中包括比较多少、大小、高矮、长短、粗细、轻重等,掌握了比较的方法,并初步建立了比较的思想。第三单元前面几节课学习了加减法,学生通过学习,初步掌握了加减法的意义。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重点是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初步学会用减法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感知生活中两数相差的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难点

将比较和加减法相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趣激学

师:同学们爱看动画片吗?我为大家带来了一段动画片,请大家看一看。

学生一下子兴奋起来。

(画面呈现:由校门进入操场,学生和老师拿着毽子,学生蹦蹦跳跳地来到操场活动,聚焦到踢毽子的场面,画面由动到静,由远及近,停留在例题图上。)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地方呀?

生:这是在学校的操场上。

(二)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大家观察。(教师手指例题图)这里直接告诉你哪些数学信息,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同位议论。)

师:好,谁来说一说从图上看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出以下问题,顺序不尽相同。)

生:①老师和学生一共有10人在踢毽子。

②老师有2人,同学有8人。

③男生有3人,女生有5人。

④一共看到7个毽子,老师有2个。

……

(教师边与学生说说答答,边整理板书:踢毽子)

老师有2人,学生有8人。

男同学有3人,女同学有5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能用这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

师:好!大家讨论得真热烈,谁来说说你们提出的问题。

(让学生大胆设想,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也可以提出几个问题。可能提出以下问题,顺序不尽相同。)

生:①学生和老师一共有几人?

②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老师比学生少多少人?

③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④女同学和男同学相差几人?

男同学和女同学相差几人?

⑤给男同学添上几人就和女同学同样多?

给女同学去掉几人就和男同学同样多?

⑥给老师添上几人就和同学同样多?

给同学去掉几人就和老师同样多?

⑦女同学比其余的人(老师与男同学的和)少多少人?

男同学比其余的人(老师与女同学的和)少多少人?

⑧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男同学3人,女同学5人,老师几人?

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老师2人,女同学5人,男同学几人?

老师和同学一共10人,其中老师2人,男同学3人,女同学几人?

⑨比2人多8人是几人?

比3人少2人是几人?

比8人少5人是几人?

比5人多2人是几人?

……

师:大家真聪明,能提出这么多问题,这节课我们先解决一部分问题,其余的问题留给你们去完成好吗?

先看学生比老师多几人?(6人)也就是老师比学生少几人?(6人)

(教师边板书,边将例题图活动起来。)

○○老师图像

□□□□□□□□学生图像

(师生人数一一对应后,多6人)

师:通过看图能知道什么?

生:学生比老师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

师:你会列出算式吗?(可让学生列出减式,也可出现书上的:□-□=□,让学生填写减式。)

生:算式是8-2=6。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个算式表示学生比老师多6人,也就是老师比学生少6人。

师:同位的同学互相说说8-2=6表示什么意思。

(掌握学生比老师多6人,老师比学生少6人即可。)

师:以下几个问题你们会列式解答并说说表示什么意思吗?

①女同学比男同学多多少人?

男同学比女同学少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算式)

②女同学和男同学相差几人?

③男同学和女同学相差几人?

④给男同学添上几人就和女同学同样多?

给女同学去掉几人就和男同学同样多?

⑤给老师添上几人就和同学同样多?

给同学去掉几人就和老师同样多?

(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独立、安静地思考。)

师:谁解答第①题,并说说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5-3=2,女同学比男同学多2人,也就是男同学比女同学少2人。

师:谁跟他的算式一样?

(再用图印证○○○○○女生)

□□□男生

师:谁解答第2题,谁解答第3题……

大家同意他们的解答方法吗?

这节课我们先解答这些问题好吗?

你们还有不明白的吗?

(三)反馈矫正,拓宽思路

师:下面我们做三项练习,评一评自己学得怎么样。先打开书42页,看看42页上的内容你会吗?(就是刚才学的内容)再看看43页上的“练一练”,“练一练”里一共安排了几组题?

生:有三组题。

师:每组题目的要求是什么?(让学生先看再解答。)

生:第一组题目是摆一摆、填一填,第二组题目是看图填数、填算式,第三组题目是看图填空。

师:现在动笔解答。(教师巡视,学生抓紧时间解答。)

第1题,先在屏幕上出示第一幅图,指名填空,然后说说8-5=3表示什么意思,再出示第二幅图,大家回答教师填写,然后说说6-4=2表示什么意思。

第2题,学生有序地说,教师填写。

第3题,说结果,怎么来的。

(回答后用电教片演示,先出原图→每人坐一把椅子→都坐好后看结果,印证前面的答案。而后恢复原图→去掉3把椅子,让学生思考,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列式计算。最后让学生思考,如果想空着4把椅子怎么办。拓宽思路,发散思维。)

(四)及时评价,心中有数

这节课你学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1.我喜欢学。

2.对于比较多少的题目我会思考。

3.知道女生比男生多也就是男生比女生少用减法计算。

4.我也觉得大家学得很积极,收获不少,我提议评个集体奖吧,大家同意吗?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雪山乐园》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雪山乐园》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雪山乐园》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雪山乐园主题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圣诞老爷爷带来几棵圣诞树(指黑板),等我们把这些树上挂满知识果实以后,老爷爷就会送礼物给我们。想得到礼物吗?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为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圣诞老人派发礼物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复习:

(一)图形、位置的复习

1、复习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图形,并从图中找到与学过图形相对应的物体。然后通过摸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同时说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物体。真正的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

2、复习位置

(1)师: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诞老爷爷还会带我们去哪呢?(课件出示)

(2)师:咦,圣诞老爷爷呢?(课件)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师巡视,随机指导。)

(4)找生交流。(是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5)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们看老师现在在哪?

(6)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平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7)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找圣诞老爷爷引导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最后说说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词语来描述的例子。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来复习整理并巩固位置的这部分知识。】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习

1、复习比较

(1)师:圣诞老爷爷接着带领我们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2)师: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个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

(3)师: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老师请两个同学过来,你们说他俩该怎么比较?(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和他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高或者是谁矮。)

(6)师:同学们既会看又会说,还真的是很会“比较”呢!(板贴:比较)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出冰雕小动物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较。同时,教师渗透比较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比较的结果也发生变化的数学思想。】

2、复习统计

(1)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统计一下)

(2)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板贴四个小组统计表】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统计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提炼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板贴。)

(4)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5)(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问题,引出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应用。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回顾整理统计的方法。】

三、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拍拍手。(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2)看谁能说出和老师意思相反的词,并做出动作。(师说大,生说小)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习内容:位置、比较。】

四、练习: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1、第一关分一分:(课件)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大家能帮忙整理一下吗?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请打开书第115页,大家按照统计表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学生说数量,老师表扬数一个划掉一个的好方法。

2、第二关:比一比。(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追问,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吗?

3、第三关:圈一圈。(课件)师:这个叫小华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细观察,想象出是“前、后、侧”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来。问: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侧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4、第四关捏一捏:同学们,你们喜欢捏橡皮泥吗?(喜欢)。请你捏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者是球的物体送给圣诞老爷爷吧!(学生捏)

【实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说。我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很喜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图形、统计、比较和位置。圣诞老爷爷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他要把礼物送给大家!同时他也祝愿同学们圣诞节快乐!(课件)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单元:数一数(共1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帮助学生初步认识1-10各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等。

3.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指导观察方法,培养观察兴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按要求观察。(课本2.3两页的主题图)

1.看第2页的图,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谁能告诉大家,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2.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图上到底有哪些东西。汇报的时候要说清楚,个数是1的是什么,个数是2的是什么,个数是10的是什么?

3学生独立观察。

二.汇报。

1.生按1、2、3……的顺序汇报,师板书1、2、3……

个数是1的有……红旗、教学大楼、老师、操场、风向标、气温箱、足球

个数是2的有……双杠、跳绳、门柱

个数是3的有……石凳、帽子

个数是4的有……垃圾箱、国旗护栏问:你是怎么知道有4个垃圾箱的?

个数是5的有……高楼、

个数是6的有……花、大树、

个数是7的有……小鸟、

个数是8的有……小树

个数是9的有……女同学

个数是10的有……男同学

(允许学生说10以上的。)

2.指板书,这些数你能数一数吗?

3.能完整的说有1个什么,2个……同桌互相说一说。

4.谁上来说给大家听。(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说对了要拍手。)

三.讨论。刚才小朋友们都很能干,现在你能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些什么吗?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等一下来汇报。

四.汇报。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小结:这节课小朋友的表现都很棒,现在你能说一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吗?今天我们数了美丽的乡村小学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等东西,放学后,你们还可以数数在家里或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

板书设计;数一数

12345678910

教后录:这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学习的第一课。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一上课,运用了轻松的谈话方式唤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下来之后感觉基本学生对这一知识都掌握得较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大量的说1——10在身边的发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

第二单元:比一比(共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和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板书设计:和同样多

多少

第二课时:长、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做一做及练习一5、6题。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学生通过操作学会一般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知道长和短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操作、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爱护学具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多种比较方法,会间接比几个物体的长短。

学具准备:十二袋不同的物品。两支不同颜色、不同长度的铅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长、有短?

1?引导观察?

谈话:每组桌子上有两个纸袋,你们想知道里面装什么东西吗?两个人一袋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有什么??

2?交流、汇报?

(1)问: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三支铅笔,一支是红色,一支是白色,一支是绿色;两把尺子,一把是白色,一把是蓝色;三根毛线,一根是红色,有扣儿,一根是粉色,一根是蓝色等。?

(设计说明通过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说出:物体有长、有短。

板书:长chang、短duan

二、探究比较长、短的方法?

1?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物体有长、有短的呢??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3?小组汇报。?

学生可能说出:?

(1)看出来的。?

(2)把学具横着平放在桌面上,一头儿对齐或竖着戳在桌面上,比出物体的长短。

(3)两头儿都不对齐。如图:

从而比出物体的长、短。?

……?

(观察、比较的方法不同,会得出不同结论,只要有道理,教师就给予肯定。)?

(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4?揭示比较的一般方法。?我们不管把铅笔竖着戳在桌面上或手上,把尺子平放在桌面上,还是把小棒平放在桌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一般把要比的几个物体一端对齐。?

5?出示铅笔图,引导学生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并板书长、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短的认识,培养学生言语表达能力。)

三、反馈练习?

1?教师谈话:现在,我们做一个比较长短的游戏,你们可以自由结组,想比什么就比什么,愿意比什么就比什么。?

2?学生活动。?

学生会比学具、跳绳、胳膊、手、脚等。?

(学生结组活动,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比长短,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练习一第6题图,先让学生说出图意,然后完成在书上,订正时说一说想法。?

2?投影出示练习一第5题,并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比的方法。?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说出比长短的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整理学具?

教师提出要求:?

1.原来学具袋中的东西不动,把书和自己的东西收拾好。?

2.每两人装一袋,再把桌面上的学具摆一摆,比一比,听清要求。

3.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长的一个装进纸袋里;再把桌面上的学具中最短的一个装进袋里。

4.各组都只剩一个学具时,让学生把剩下的一个学具也装进袋里。

5.把装好的学具袋放在桌子的左上角。?

六、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啊?

(整理学具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组成部分,有序地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板书设计:长CHANG短DUAN

第三课时:高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说说谁最高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说说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板书设计:高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12345

第二课时:第几和写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第22页第7题、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熟练的认、读、写5以内的数。

2.会用5以内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

教学重点:能工整的书写5以内的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安排:

一.进一步练习数的书写。

1.今天,我要请小朋友来做小医生。(出示写错的数字)看看这些病号的问题出在哪里?

2.学生回答。

3.还会有人成为小病号吗?

4.独立书写1-5各数。

5.小组内交流、检查。

6.展示优秀的作业。

二.教学第几。

1.出示4,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分别用各种方式表示。

2.数字除了可以表示几个外,还能表示其他的意思吗?

还可以表示第几个。

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吗?

3.课本第18页在第几页后面啊?

18页上的填空你能填吗?反馈

4.如果第一个阿姨票买好了,那么小明排第几呢?

5.P18做一做第2题

先填空,再说一说如果从右数会怎么样,最后同桌合作说一说。

三.学生活动

1.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请5名学生按顺序排好)

2.从左数,你来说

3.从右数呢?

4.小组内合作说一说。

四.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1.P22第7题。师可在黑板上画5个圈,放图片,让学生说。

2.P22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优秀作业,介绍想法。

六.课后练习:练习书写1-5各数。

板书设计:12345

第三课时:比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几和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19页内容、20页的做一做,练习二第8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5以内各数的组成。

2.培养学生互相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让自己得出各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纸带、5个红花片、学具棒、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探究新知

1.4的组成

①老师这儿有4个红花片,你能分一分,有几种分法?

②学生讨论,动作摆一摆。

③反馈情况。

444

312213

④读一读,集体读,个别读。

⑤游戏,猜一猜。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4个园片,左手有2个,右手有几个?

共有3个园片,左手有1个,右手有几个?

……

先由老师和学生做游戏,再由同桌互做。

得出332

122111

2.5的组成

①小朋友都有5根小棒,你能把5根分成2部分吗?

②学生独立操作。

③小组交流,把组内意见记录下来。

④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⑤全班讨论得出:

5555

14233241

读一读。

二、巩固发展:

1.20页做一做第一题

老师出示卡片5,同桌合作各拿出圆片或数字卡片使两人拿出的合并起来是5。比一比哪一桌得出的最多。

2.找朋友24

43

12

31

学会如何找朋友,合并起来是5的,用直线连起来。

2.对口令游戏

我说3,我说2,3和2组成5

我说2,我说3,2和3组成5

我说3,我说1,3和1组成4

……

3.填数

545453

()32()1()1()2()()1

4.填表

314

11

6.独立完成练习二第8题

三、小结:

你学会了什么、学到了那些本领?

把今天学的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第六课时:加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加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引导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2?出示数字,读数。?

3?按顺序填数:?()3()5。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加法的含义?

(1)用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把1只红纸鹤与2只蓝鹤放到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1名同学与2名同学走到一起1只红纸鹤和2只蓝纸鹤放到一块儿就是合起来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2?学习加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1和2。?

(2)教师说明:把1和2合起来,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合在一起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3。?

(4)教师进一步说明:把1和2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5)读加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1)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1+2=3来表示的加法事例。?

(2)(再指纸鹤图)问:这幅图还可以用怎样的加法算式表示??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

①有2只蓝纸鹤,有1只红纸鹤,合起来是3只纸鹤,2+1=3。?

②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1个小朋友,合起来是3个小朋友,2+1=3。?

③有2个男同学,1个女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2+1=3。?

④有1个女同学,2个男同学,一共有3个同学,1+2=3。?

……?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加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2)做一做的右图?

学生独立看图操作,表述含义。?

(3)独立操作,边摆边说。?

①教师说明要求:用桌子上的5个圆片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②学生操作。?

③汇报交流?

4+1、1+4、3+2、2+3、1+3、3+1……?

2?看图,体验加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第23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3?看算式摆一摆。?

投影出示练习三的第2题,学生边摆边口述。进一步加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4?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引导学生通过看算式,摆小棒,进一步理解加法含义。)

四、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36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