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比大小”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大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二.设计思想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三只猴子分水果的情境和讲故事让学生自己运用手中的学具进行一一对应相比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的探索发现。
2.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让学生操作拿出与猴子和香蕉相对应的数字卡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得出猴子比香蕉多,也就是32,讲完后让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等等。
3.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对各种个性化练习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更加巩固了本节课的知识,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这三个符号的读法及其含义和作用。
(2)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识别5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认读和学会“”、“”和“=”的用法。
(2)通过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符号感。
(3)在情境中培养学生初步初步学会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学兴趣,体验实际生活中的大小。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五.教学难点
能正确判断数的大小,并正确的运用“”、“”和“=”
六.教法选择
创设情境法
七.学法指导
动手操作、交流合作
八.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主题图、图片(包括3只小猴、4个梨子、三个桃子、2根香蕉)、1-5的数字卡片。
学生准备:
1-5的数字卡片。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黑板上出示1-5各数,请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排列数的大小。
(1)报数字,让学生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2、5、3、1、4。
(2)出示:2、5、3、1、4数字卡片,请学生把以上的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讲授新知
1.首先给大家讲个故事:小猴分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从前,森林里有三只小猴子,它们经常一起玩耍,一起住,一起吃东西。有一天,他们走了很远来到了一个很美的地方,这时的它们高兴极了,可是肚子却咕咕叫了,它们三个就商量分头去找吃,过了一会儿它们都回来了,各自都拿着不同的水果(在主题图上贴上相对应的水果图片)有梨子、香蕉、桃子,可是个数都不相等,要怎么分呢?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帮帮小猴分水果呀?

精选阅读

比大小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大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

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法学法:

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展示)

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的3在()位上,表示 ;7在()位上,示()。

5. 1米=()分米,1分米=()米;1千克=()克,1克=()千克。

二、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

在一次调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

9.87 ○ 9.90

2.谁跳的远?

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说说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 )>( )>( )

3.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 部分的大小, 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 部分相同,就从 部分的 位比起, 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 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当堂训练。

1.比较9.8和10.1的大小。

2.比大小。

0.839 ○ 0.96.07 ○ 6.75.45 ○ 5.634.03 ○ 4.0097.217 ○ 7.227.19 ○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5分米 =( )米37厘米 =( )米5元4角 =( )元150克 =( )千克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 0.720, 0.702, 0.712

( )<( )<( )

(2) 8.09, 8.91, 9.08

( )<( )<( )

5.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0.6和1.0之间:( ),( ),( )。

(2)在0.25和0.5之间:( ),( ),( )。

(3)在0和0.1之间:( ),( ),( )。

6.下面数中的□内可以填几?

0.□7 < 0.61.□<□ 2 □□ < 1.□0.□1 > 0.1□

四、作业布置。

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比大小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大小》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7页,练习第5、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学难点:

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3只小猴、4个梨、3个桃、2个香蕉的图片:1-5数字卡片: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旧知辅垫: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一些数字,请看黑板(边板边说)你们能读出它们吗?

教师在黑板上分别摆上数字卡片3、1、5、2、4

师:你们能按从小到大的数字排列。(请一位学生上黑板摆)

师:谁还能从大到小排列呢?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1、出示主题图

师;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他们也遇到了一些数字

信息。(出示挂图)

从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数呢?

教师跟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子。

(二)引导学生学习“”“”和“=”

师:我们这节课来学习比较数字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请同学们观察猴子和水果的数量,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和“=’)

1、教学“=”

(1)师:我们来比一比,哪些水果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

(2)教师说明:当桃子和猴子的数量一样多时,我们就说3只猴子和3个桃相等。(板书:“3=3”),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3)师: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教学“”(猴子和香蕉比)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教学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猴子和梨比)

(1)学生观察得出,猴比梨少,教学34(板书34)。

(2)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尖头小,对小数。”

(3)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同桌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1)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2)让学生边读边用手指在空中写两遍

5、发散思维

师:看看这些数字,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拓展运用

1、第20页第5题,教师引导学生看清题意。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请几个学生上黑板摆一摆。

2、第2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几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游戏:比一比

(1)师:“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的数量是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

(2)同桌游戏: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四、总结:

师:我们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让学生读一遍: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教学反思: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本节课是通过图形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认识,初步建立“符号感”,通过将小猴与3种水果的对应排列,以儿童能接受为以后集合、对应、统计的教学打下基础。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仅要学习运算符号,“+”、“-”,还要学习关系符号,“”、“”、“=”。认识这三种符号后,学生是怎样区别和理解的呢?我在教学时,特别让学生注意符号的开口方向:“”开口向左是大于号;“”开口向右是小于号;两边都相同的数用等于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出顺口溜:相同数间用等号;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可以帮助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小一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小一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详细介绍:比大小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17-18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读法和作用,并能用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建立符号感。

3、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动物头像学具、﹤、﹥和1—5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动物乐园场景

师:今天,动物乐园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小动物们都到动物乐园帮忙,热闹极了。我们看看都有哪些动物?它们各有几只?

2、汇报交流。

学生:4只小鹿,5只小白兔,4只小熊,3匹马、3只猴子,2只小鸟。

3、动手操作。

(1)师:谁愿意用动物头像来表示你观察到的动物?请用学具(动物头像)表示出来。

(2)学生摆完,设疑激趣:来了这么多的动物,到底哪一种动物比较多,老师很想知道,你们想知道吗?那我们来比一比看。

①小组讨论:可以把谁和谁作比较?怎么比?比的结果是什么?

A、独立思考

B、小组交流

C、全班交流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和同样多;比多;比少。

(教学设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情景图后,让学生自己在心里数一数,在班级汇报时说一说,在自己的桌面上摆一摆,引导孩子动脑、动口、动手全方位地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等号。(研究第一种情况)

(1)学生汇报:我把熊和鹿做比较。

师:那么这两种动物,谁多?谁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A:我用数的方法来比较。鹿有4只,熊有4只,所以鹿和熊一样多。

学生B:我用摆的方法进行比较,熊摆了4只,鹿也摆了4只,所以熊和鹿一样多。……

(教学设想: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围绕“谁和谁比?谁多?谁少?你怎么知道?”进行讨论,给学生思考、探索与表达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以商量的语气、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能激发孩子更高的学习热情,使孩子们敢说、敢想、敢做、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参与课堂学习。)

(2)展示学生各种不同的摆法,比出好的,将学生引导到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课件出示)

(教学设想: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的思想,但算法多样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地渗透、培植,只有在学生想法多样化、摆法多样化、说法多样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出现算法的多样化。)

(3)、认识“=”

熊有4只,鹿也有4只,我们就说熊和鹿的只数同样多,4和4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课件出示4=4读作:4等于4

等号

(教学设想:现在的孩子,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已经不同程度地具备了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所以在认识同样多和“=”的过程中,应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只要是学生能说的让他们自己说,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能教的就让他们自己来当小老师,教自己的小伙伴。)

(4)找找动物乐园里还有谁和谁同样多,几等于几?(马和猴子同样多,3=3)

(5)举例:除了3=3,4=4以外,你还能举出别的例子来吗?根据汇报,师板书。(1=1,5=5……)看黑板上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等号两边的数一样)“两边相同用等号”

2、认识“”、“”(兔和猴比、猴和鸟比……)

(1)认识“”。

①汇报。学生A:我是把猴子和兔比,兔子有5只,猴子有3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

学生B:我是摆一摆知道的,兔子摆5只,猴子摆3只,多出了2只,所以兔子比猴子多。(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②引出大于号。

师:5比3多,在5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53怎么读?(5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课件演示:把右手食指和大拇指撑开,形成一个大于号,“大口朝左大于号”。

(2)认识小于号。师:5比3多,用“”表示,那么3比5少,应用什么符号表示?课件动画演示:把大于号转个180度就是小于号。

“”的名字叫什么?(小于号)这个式子怎么读?35(3小于5)。课件:我们用左手表示小于号,撑开食指和大拇指,“大口朝右小于号”。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引导发现: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口子大的朝大数;有的孩子说:开口朝左的是大于号、开口朝右的是小于号;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教学设想: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学生如何张开想象的翅膀,用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3)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这三个好朋友。(出示课题)(4)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最大?谁最小?你能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吗?(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教学设想:整堂课的教学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一个问题情景,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小一数学比大小教学设计

比大小|人教课标版



详细介绍:

一、目标导航

1、知识与技能: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解决问题:能够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和符号(“>”、“<”、“=”)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准备了许多水果,邀请了几个小伙伴一起庆贺自己的生日。教师边说边出示:

3只小猴子、4个苹果、3个橘子、2根香蕉(这几种水果凌乱地放在草地上)

2、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多少?怎样才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3、小组合作:按自己的想法,用学具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5、演示:把主题图摆放成教科书第17页的图,整理成象形统计图:

3432

6、让学生动手数一数:图中有几只猴子?有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香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在相应的图下出示数字(3、4、3、2)。

7、引入新课:这些物体的个数是有多有少的,表示物体个数的多少的数字也有大小,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数的大小。(引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观察,理解新知

1、观察已整理好的象形统计图,问:从这幅图中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1)一只小猴刚好可以分到一个橘子。(3和3同样多,3和3是相等的,3等于3,3=3)。

(2)同理导出:3<4,4>3。

(3)你是怎样认识“<”、“>”的?

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左边大,大于号;右边大,小于号”或“大于号开口朝左边,小于号开口朝右边”等。

(4)用游戏的方式熟记这三种关系符号: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牌,教师举牌,学生说符号的名称。

(三)深入观察,灵活运用

1、继续观察主题图,问大家还能说些什么?

如:(1)猴子的只数比香蕉多,不够分,主人应先让客人吃。得到:3大于22小于3

3>22<3

(2)同理,还可以得到:4>2,2<4等。

2、创设情境:在草地上放着4个萝卜,跑来5只小白兔,如果一只兔子吃一个萝卜,够不够?

(四)课堂小结,深化巩固

1、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大口朝较大数,尖尖朝较小数,大口朝左边大于号,大口朝右边小于号”。

3、开放练习:让学生用1、2、3、4、5及“>”、“<”、“=”符号组成不同的式子,然后交流。

比大小|人教课标版

比大小集体备课教案


2012年秋季一年级数学学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比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

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个人使用批注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和○○○○○谁多谁少,怎样比一眼就能看出?、

2、出示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课件展示:小猴淘气过生日,小猴皮皮和跳跳来给他庆祝生日,淘气准备了很多水果招待他的好朋友。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一眼就能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开口大,朝大数。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开口大,朝大数;尖头小,对小数。

5.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三.应用拓展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总结

教后反思:

比大小、比多少、比长短复习


教学内容: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复习课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在掌握原有知识(比多少、比长短、比高矮)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知识面进行拓宽。除了会比较事物的多少、长短、高矮外,还会比较事物的远近、厚薄、宽窄等等。
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无穷无尽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教科书上学过的知识。
1、出示复习题。
教师指出:同学们聪聪有话要跟我们说。我们一起安静地听听聪聪要说什么,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聪聪说:“同学们你们要去数学王国必须到玩具房里面取两样东西。一是在最高的那个柜子上有三条钥匙,你们必须取最长的那条钥匙。二是在最多玩具的那个木箱里有一个“多拉A梦”,请你把他带上。你别小看他。有困难的时候他可是你的好帮手噢!只要你把“多拉A梦”按一下,他就会发出声音召集小朋友来帮忙。(老师提示学生把“多拉A梦”放在桌面的右下角的正方形筐里。)
2、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复习题。
二、进入“数学王国”,学习更多的课外知
⒈进入“数学王国”。
电脑放出明明的话:同学们,你们都很聪明。现在,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好吗?请大家跟我来。接着画面出现了一个写着“数学王国”四个大字的门口。但是通向“数学王国”有两条路,一宽一窄。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条路的异同,并提出问题:应该走哪条路呢?我们听听聪聪是怎样说的好吗?电脑放出聪聪的话:同学们请大家由较宽的路进入。然后,用你们刚才拿到的钥匙打开大门。(老师引导学生完成。)
⒉遨游“数学王国”
⑴比大小。
老师引导学生参加游戏一:钓鱼。电脑显示一个小鱼池。鱼池里有大鱼和小鱼。请学生把钓到的大鱼放在大筐里,把钓到的小鱼放在小筐里。每条大鱼5分,每条小鱼2分。
⑵比厚薄。
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肚子饿了吗?老师请大家吃三文治。(电脑显示两块厚薄不同的三文治。)在大家面前有两块三文治。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老师引导学生说出两块三文治的异同。)其中较厚的已经过期了,不能吃。请大家把厚的三文治放到垃圾筒。把薄的三文治放在碟子里。
⑶比远近、比直曲。
电脑显示两条河,一直一曲。在两条河上都分别有两条远近不一的船。老师指出河的对岸还有很多有趣的游戏。我们一起乘船过去玩,好吗?但是,直河上较近的船才是通向对岸的,别乘错船!(老师引导学生完成此题。)
⑷自由活动时间。
过河以后,老师指出在这里还有很多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你们可以自由活动,自己选择参加哪项活动和游戏。做对了会加分,还有奖品。相反,做错了会扣分的。你们要认真思考。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按一个“多拉A梦”,老师听到多拉A梦的呼叫就会来帮助你的。附近的同学听到哪位同学需要帮助的,也可以离开座位帮助他们。(电脑显示一个游乐园的环境。游乐园里有很多小动物和各种各样的活动和游戏等待着同学们的参加。)
三、提出问题,并小结。
自由活动时间过后,老师提出问题:同学们,通过这次活动或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有哪些事物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它们可以比什么?(老师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最后,老师指出: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是可以用来比较的。它们有的比厚薄、有的比曲直、有的比远近、有的比多少等等。只要我们小心观察,努力探索,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处处有数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第21页第5题、第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教学难点: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建立符号感。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投影仪;主题图;图片: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1~5数字卡片;学具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1~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2、5、3、1、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良好品德。)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培养学生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1.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

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3.4个梨、5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

每人准备: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5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3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

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

1.课件展示。

a.3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3只小猴共进午餐。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3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

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3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课件展示: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

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

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2.教学“3>2”。

方法和教学“3=3”相同。

告诉学生“3比2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3.教学“3<4”。

方法如前。

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4.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个对着一个的方法来比较。

巩固深化

1.基本练习:完成18页“做一做”第1题。

2.补充练习。

a.左边摆2个梨,右边摆1个苹果。填()>()

b.左边摆4朵花,右边摆3个梨。填()>()

c.左边摆3个苹果,右边摆5朵花。填()>()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5.开放练习:这里有1、1、2、3、4、5、=、>、<一些数字和符号。用这些数字和符号组成各种不同的式子。

教学设计说明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比大小”知识做了调整,将认识“>”、“<”和“=”汇总到一节课进行教学,并渗透了简单的统计知识。我在设计时,根据《标准》理念,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教材为资源,以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精心编排。归纳来看,有如下几个特点。

1.激发兴趣,贯穿始终。

“寓教于乐”始终是小学教学应遵循的教学原则。本课时,教师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声、光、色的作用,通过画外音的层层设问,将一个个富有童趣的情景串联起来直至课程结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知识,增长才干。

吃水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教材中选用了这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使教学有了很好的起点。对此,我特别注重并加以发挥。通过小猴的提问,学生产生了帮助小猴的意愿,进而积极思考,寻求答案,既解决了问题,又感受了成功的乐趣。

2.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和“<”非常相似,学生往往分辨不清,这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时,我通过四个环节来解决这个问题。

(1)刚开始出现“>”和“<”时,我让课件在此处闪烁三下,提起学生的注意。

(2)全屏幕动态书写“>”和“<”,加深了学生的印象。

(3)安排同座同学交流识记“>”和’<”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

(4)专门设计二个游戏:“看谁举得对”、“看谁摆得好”强化了学生记忆。

这四个环节多角度地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交流、游戏中完成了对知识的识记。学生玩得高兴,学得轻松,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3.课堂练习,全面深入。

适当的课堂练习能使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提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取时,我既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又注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既有检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如何的基本练习,如第18页“做一做”第1题;也有让全体学生进行适当操作的补充练习;也有对知识进行概括抽象的综合练习,如练习一的第5题和第6题;还有发展学生思维想象的开放式练习,如用“1”、“1”、“2”、“3”、“4”、“5”、“>”、“<”、“=”,来摆不同式子。总之,既注意广度,又深入拓展,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4.抓住主线,培养能力。

知识、能力并重是现代素质的要求,也是成功学习的内在规律。能够抓住重点、多层次突破难点,使学生掌握知识仅仅是教学活动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对学习进行情感、态度、价值和一般能力的培养。

本课在“认识新知,巩固练习”中多次让学生自主探索,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识别“>”和“<”时,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和“<”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培养他们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保护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在“巩固新知”中,增加了学生摆一摆的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专家评析

1.以“比多少”为基础引入“比大小”的教学。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游老师根据建构主义的教学观,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梨、桃、香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来。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这样教学,顺应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本认知程序,不但让学生很快掌握比较两个抽象数大小的方法,而且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的活动,体验参与的快乐与成功,把学生真正推到了学习主体的地位上。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掌握关系符号“>”、“<”和“=”。

用特定的符号来刻划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不但要学习运算符号“+”和“-”,还要学习关系符号“>”、“<”和“=”。如何让刚入校门不久的学生掌握这三种符号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它们呢?游老师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活动过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三种符号的形状,如有的学生说:“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有的说:“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学生将“>”、“<”号的形状内化后用语言描绘出来,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符号的理解和记忆。

3.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

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和亲和感,使他们在交流、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游老师比较成功地设置了让学生乐学、爱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故事与比多少的数学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帮助猴子分水果的过程中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同时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符号简洁、明了的应用功能。

一年级数学 比大小 ,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 比大小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设计

比较分数的大小

龙沙小学侯敏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实物,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大小。

2、经历质疑、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准备一张画有两个完全一样图形的纸,若干个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回顾本单元分数的知识点,提出问题3/4和1/4谁大?(电脑出示)

(小组活动)利用准备好的学具,看能想出几种方法比较出这两个分数的大小。

交流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点评。(这里,学生可能想到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涂色,比较涂色面积的大小,进而比较分数的大小;2、通过数小棒的方式,发现一个整体的3/4要比这个整体1/4的小棒根数多;3、想象某种情境,比较他们的大小;4、利用“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样的规律来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验证规律

对于“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这个规律,多数同学没有理解,有疑问,师生共同验证这个规律。(利用电脑出示幻灯片,比较这几组数的大小,)

验证后的结论: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大;

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大。

三、数学游戏(小组合作,体验多个分数比较大小)

四、总结收获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比大小教材P9~10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比较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感知数 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顺序排列,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难点: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并能正确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填一填。

50分米=( )米 960克=( )千克 45厘 米=( )米

1米8分米=( )米 4千克600克=( )千克

2.读出下面的小数。

0.68 0.85 0.001 0.10 0.15 0.01 3.45 1.457

教师谈话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 习与小数有关的知识。

教师板题:比大小

二、自主探究。

1.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跳高场地去看看,出示教材9页例题。

跳高成绩

姓名 成绩/米

王红 0.69

李娜 0.8

教师:这两名同学的成绩都是小数,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都是小于1的小数。

教师:你能说出这两名同学的名次吗?为什么?

2.多种方法尝试解决。(小组活动。)

学生:李娜第一, 王红第二,因为0.69是6分米9厘米,0.8米是8分米,所以0.8﹥0.69。

学生:李娜第一,王红第二,因为0.69是69个0.01,0.8米是80个0.01,所以0.8﹥0.69。

由图可知:0.8﹥0.69。

3 .现在老师带大家到跳远场地看看出示教材9 页例题。

跳远成绩

姓名 成绩/米

郑强 2.9 7

李明 3.13

张华[来源:学科网] 3.08

教师:能给这三名同学排出名次吗?怎么排?为什么?

学生:(小组活动,汇报结果。)3.13﹥3.08﹥2.97。

教 师小结:比较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再比较小数部分。

教师:通过刚才比较小数的大小,你都掌握了什么比较方法?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生同归纳:

1.先比较整数部分 ,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也相同,就看百分位……

2.把几个数按顺序排列,首先比较它们的大小,然后按要求依次排列起来。中间用“﹥”号或“﹤”号连接起来。

四 、作业设计。

1.出示课件习题。

2.教材第10页练一练的3、4题。

点击查看更多: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语文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比大小》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能比较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和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2.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方法获得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3.情感态度。

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分母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

难点: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练习卡三张、小棒若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妈妈把一张饼的1/3给了表弟,1/4给了小丽,两个人分得的饼一样多吗?这里就有一个分数大小比较的问题。

1.整数比大小。

谈话:三(1﹚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4人。26和24谁大呢?

﹙指名学生 回答﹚这是两个整数的比大小。

2.小数比大小。

师:我手里的这支钢笔是8.5元,谁能说出一个小数和8.5比大小?

3.引出“分数可以比大小”。

整数能够比较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分数的比大小。(板书课题)

你们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

设计意图:数学发展有两大动力,一是生产(生活),二是数学本身;数学课的“引入情境”,不仅可以是生活情境,也可以是 “数学情境”。因此,通过“整数能够比较 大小,小数能够比较大小,你们说,分数能够比较大小吗?”“你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吗?”充满挑战性的寥寥数语,直截了当地把课题带出来,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使 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建构模型,解释应用。

﹙一﹚看图比大小,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式。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

师:(板书“3/4,1/4”)3/4和1/4谁大呢?让学生猜测。

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看看大屏幕。(手势指向大屏幕,演示课件时,提问:涂色部分是第一个正方形的……接着看,右边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

师:通过涂色,(板贴图﹚你们认为哪个分数大?为什么?

师:那3/4和1/4中间可以填什么符号?请你打开课本73页, 填一填。

师:你是怎么填的?(完成板书“3/4>1/4”)

这个式子会读吗?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这一组分数确实能比大小。

请同学们借助教材73页的中间图,比较一下1/6和2/6的大小,3/6和4/6的大小。

生:通过涂一涂的方式比较 。

师:肯定。1/6<2/6;3/6>4/6。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师:课件演示,出示1/2和1/4“。

师:1/2和1/4哪个大?猜一猜!(请学生个别答 ,记住猜错的学生)

师:让我们求助一下电脑老师,看看谁说得对。(演示课件,出示分数1/2和1/4对应的图)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有意识地请猜错的学生先说,引导学生说出看图比大小的方法。

设计意图:儿童的思维通常是从形象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这一特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图形面积大,所对应的分数就大“,以此建立”形象比较“的模式,使 所有学生都能”依托形象“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

﹙二﹚理 解分数,建立”意义比较“的模式。

1.第74页”练一练“第1题。

﹙1﹚演示课件,出示”练一练“第1题,涂色部分闪烁。

﹙2﹚学生独立做题,师巡视。

﹙3﹚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引导学生说出比较理由。

2.第74页”练一练“第3题。

﹙1﹚演示课件,闪烁3/8和7/8再出示格子图,再闪烁1/4和1/8。

﹙2﹚再出示圆形。

﹙3﹚学生独立做题,师巡视。

指名学生汇报答案,引导学生说出每个图形各涂几格和比较的理由。

3.探索比大小的两个分数的特点,进行分类。

﹙1﹚演示课件,出现六组分数和对应的图。

﹙2﹚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大家讨论一下。

﹙3﹚组织小组发言,归纳出比大小的两个分数可以分为两类:有分母相同的,还有分子都是1的。

﹙三﹚解释应用。

演示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归类编排题。

组织学生做题,师巡视。

同桌交流比大小的方法和答案。

用开火车的方式进行全班反馈。

设 计意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看一看“”涂一涂“,这不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是在”做数学“。学生在涂色活动中,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一定的实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既发掘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又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愉快获得知识和技能。

﹙四﹚发现窍门,建立”法则比大小“的模式。

师:我发现同学们都会先涂色再比大小。难道比大小只有这种方法吗?别急……让我们边做题边寻找答案。

演示课件,出示同分母和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的题。

师:这么多题,要比比谁最 细心。要是你能直接比大小,也可以不涂颜色。

老师巡视时,注意看学生做题情况,如发现有部分学生不涂色进行比较。提出”不涂色怎么比大小?“,引导学生说出”分母 相同时就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和”分子相同时就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

请一个小组来汇报答案。

演示课件,出示两个圆(没有平均分﹚和分数 1/2、1/8。

师:难度增加了,大家还有没有信心?比一比,谁最快!

师:为什么你做得那么快?怎么比的?

设计意图:“以发展学生思维为主线”的教学逻辑,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解题策略”与“思维水平”上,在横向地先后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之后,再纵向地比较两类问题的结果, 让学生得以形成归纳性思维,从而顺利、自然而又不同程度地领悟了其中的规律。

﹙五﹚游戏:拿小棒。

演示课件,出示10根小棒。

师:老师拿了全部的3/10,老师拿了几根?

师:你要拿得比我少,应该怎么拿?同桌两人玩一玩。要说出拿出了全部的几分之几?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拿的?(演示课件)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数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十)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出示课件,让学生看图数一数、写一写,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三种动物的数量:大象(2)只,大熊猫(5)只,小鹿(3)只

3.学生展示各自写的数字,师生共同评价。

4.学生说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

二、探究新知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小猴吃水果”的故事(同时课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学生思考并回答(够或者不够),教师适时出示课件揭示课题:比大小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有1只小猴,就有1个桃,有3只小猴也有3个桃,小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我们就说3等于3 ,这个符号叫等号.(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

(2)教师指导:有1只小猴,就有1根香蕉,第3只小猴没有香蕉,3只小猴,2根香蕉,小猴的数量比香蕉的数量多,我们就说3大于2,这个符号叫大于号。(板书:“>”),请学生跟读“3大于2”。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指导“>”“<”和“=”书写

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

(一)教科书第18页第3题,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有几只小狗,几只小猫,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有几只蜜蜂,几朵花,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二)课件中的“动脑筋”,教师说明题目意思,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这节课大家学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五、布置作业

第17页,做一做。

第19页练习三,第6题、第7题。

板书设计

比多少

3=3 3>2 3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教学反思

一年级小朋友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抽象数的大小时有一定困难,教学时我先复习旧知,故意打乱数序,然后请学生说出哪种动物多,哪种动物少,以建立学生初步的数感,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图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在这个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的方法。

在这一节课内小朋友要认识三个符号朋友“<”、“>”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最后安排补充练习,以加深学生对符号的印象,并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说课稿教案、小初高资料、最新资讯

尽在“教师窗”微信公众号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比大小》教案(七)

本课通过让学生初步认识“>”“<”和“= “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的重点是教学生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培养学生交流能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 号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渗透”对应“思想;

2.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

课前准备

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做手指游戏,教师 和学生一起做。

2.填字游戏,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引入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提问:1.图上有哪些水果?分 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 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板书:“=”),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 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 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开口朝大数”, 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尖朝小数。”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 行记忆: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5.动手动脑

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物品请学生上台摆一摆,填一填。

(1)看一看,比一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三组练习结束后进行小结。

三、练习天地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

1.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点学生回答。

四、小兔子的家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 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说出来?

(指名上 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五、课后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用“>”“< “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描述它们的大小。

点击查看更多: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提醒:

扫码关注回复“教案”

获得上下册教案资料!

《“比大小”教学设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大小幼儿园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835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