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生物第9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第9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教学方法、步骤、内容
反馈、补充、评价
导学示标
学习目标
1.掌握发酵技术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说明食物腐败的原因。
3.掌握基因工程和转基因技术的原理。
4.掌握细胞工程和克隆技术的原理。
5.知道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关注其安全性。
教学重点:发酵技术及食物腐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
自主学练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用葡萄自制了一些葡萄酒,但由于封闭不严,过几天去喝时,发现有酸味,这是什么原因?
二知识回顾
1.发酵技术。
2.食品保存。
3.生物技术。
(1)基因工程。
(2)细胞工程。
(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4.真题突破。
合作释疑
1.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的共同点是什么?
巩固应用jaB88.COm

一单元限时检测。
1.某果农常把葡萄酿成葡萄酒,在酿制时,起重要作用的是()
A乳酸菌B酵母菌
C醋酸菌D青霉菌
2.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A要将酒曲和糯米搅拌均匀
B经常打开容器查看情况
C保持清洁,切忌油腻
D酒曲和糯米要按一定比例配制
3.运用发酵技术蒸馒头时,要将面团加盖以示封闭,这样做的目的是()
A给乳酸菌提供无氧呼吸环境
B给酵母菌提供无氧呼吸环境
C给酵母菌提供适宜的温度
D给乳酸菌提供适宜的温度
4--10略

总结提升
一、归纳小结:
1我的收获是

2、还有没解决的问题是

板书设计
第9单元复习
一发酵技术
二食品保存
三生物技术
(1)基因工程
(2)细胞工程
(3)生物技术的安全性

扩展阅读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细菌》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分四个方面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节内容是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本章教材的引入是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开始的,是在学生学习了植物和动物以及生态系统的组成之后进行的教学,为后面真菌的学习作了铺垫,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内容

虽然学生对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了解,但对细菌的繁殖、结构特点、营养方式的知识,缺乏认识,难以理解。因此,教学内容是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呈现的,从学生最熟悉的环境启发他们进入微观的环境中去。教材在本节以科学探究的过程为脉络安排内容,讲述细菌的发现过程,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征,侧重引导学生自己通过与动植物细胞进行比较,来归纳出细菌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获得基础知识,发展相关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学习本节课是为后面讨论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铺垫的作用。

(三)再是课程标准: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而生物科学的核心素养是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是生物科学的最终目标,《细菌》是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十大一级主题下的第八个一级主题生物多样性的内容,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调查和资料的收集、处理、交流等活动,帮助学生领悟各类生物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在二级主题《生物的多样性》中,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四)最后是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以上内容,把课程目标转化为课时目标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2)关注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尝试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和巴斯德实验,认同科学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难点:细菌的生殖及分布广泛的原因。

二、说学生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了植物、动物、细胞结构和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细菌的发现史、形态结构较为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见的细菌图片,制作多媒体动画效果,让他们对细菌有一个感性认识。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直观性原则,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以问题为导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挑战,学生才能主动参与,使全体学生能保持较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描述现象,表达总结,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自主学习、直观教学、比较、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来实施这节课的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插入相关图片、动画演示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
四、说学法:
遵循先学后教的原则,先让学生自学课本,找出疑难问题,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从而归纳知识要点,得出结论,突破重难点。
五、说教法过程及策略
(一)新课导入:
从生活实例出发,提问:在你吃饭前,妈妈总是先让你洗手去,这是为什么呢?你的课桌上、书上、钢笔上有细菌吗?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细菌并不陌生,其实自己时时刻刻在与细菌打交道,进而提出问题“细菌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你了解细菌吗?”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新课教学
教师提出学习要求,在学生自学期间,教师巡视指导个别学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大概了解学生自学情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细菌的发现:从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问:细菌从哪里的啊?是谁先发现了它们?(列文虎克、巴斯德)巴斯德是怎样从实验中总结细菌是本来就存在的呢?(鹅颈瓶实验),引起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讨论,读了这个故事,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通过交流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

2、细菌的形态和结构:这部分是本节的重点。由于细菌个体微小,只有用高倍镜或电镜才能看到。所以,在这里设计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镜下三种不同形态细菌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归类总结,再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具体举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肠杆菌、肺炎球菌等。接下来提出三个问题,首先提出“细菌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在课件上呈现细菌结构模式图,让学生一一指认对应的结构名称,以加深学生对细菌结构的认识,培养他们的观察、表达能力,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最终总结出细菌的结构特点。第二个问题是“细菌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有什么不同点?”在这部分把三种细胞的结构图放在一张幻灯片中让学生们比较,并培养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比较讨论也解决了第三个问题“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比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本节难点。

3、细菌的生殖:这里除了呈现细菌分裂生殖的电镜照片,还插入了细菌的生殖过程的视频,并在这部分设计完成书中的技能训练,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解决了本节的难点,让他们知道细菌生殖速度之快,从而认同饭前便后洗手的必要性,使学生对细菌生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接着再介绍芽孢的形成,强调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然后讨论:为什么细菌的分布十分广泛?学生讨论完后教师总结:(1)进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数量多。(2)能形成休眠体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且还能四处飘散,落在适宜的环境中,又能萌发成细菌。(3)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极易被各种媒介携带,之后再设计学以致用-走进生活这个环节,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三个问题,用细菌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起到检测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是否达成的作用。

(1)自然界中,为什么不会有大量的动植物遗体堆积?

(2)为什么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保存较长时间?

(3)外科医生在手术前,都要对手术器械进行消毒,是以杀死细菌为标准进行消毒的吗?

(三)课堂小结,达标检测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总结,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接着进行练习巩固,检测基础知识学习情况,最后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做到学以致用,体现生物学价值。

六、说板书设计

1、细菌的发现
荷兰人—列文虎克—显微镜
法国人—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形态结构
(1)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结构
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
特殊结构:荚膜(保护)、鞭毛(运动)
(3)营养方式:异养
3、细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细菌的休眠体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二)教案



详细介绍:期末复习(二)教案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一、重点难点

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几大营养物质对人体的作用。

3、蛋白质、糖类和脂肪都能为人体的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4、消化道的组成和消化酶的作用。

5、牙齿的结构、功能和保健。

6、胃和肠的结构特点,以及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

7、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8、营养物质如何被消化道吸收。

9、营养卫生和饮食卫生的有关知识。

二、知识点

1、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分为六大类: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2、

营养物质
主要来源
主要功能

食物、饮水
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
无机盐
蔬菜、海带、肉类
构成人体的重要材料
糖类
食糖、谷类、豆类
供给能量
蛋白质
瘦肉、鱼、蛋、奶
构成人体细胞
脂肪
猪油、蛋黄、芝麻
供给能量


A
肝脏、玉米
增强抵抗力
B1
牛肉、内脏、蔬菜
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
C
蔬菜、水果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
D
肝脏、鸡蛋
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

3、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和大肠、肛门组成。牙齿是人体中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和臼齿。

4、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胃壁的结构可以分为四层,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层、肌肉层、浆膜。胃壁的平滑肌十分发达,从而使胃的收缩强而有力。

5、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并初步消化食物。不同食物在胃里的储存时间各不相同,混合性食物一般4~5小时。空腹时,胃壁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紧张。故每5小时左右进食一次。

6、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大约有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小肠起始部相当于十二手指并列的长度,故称十二指肠,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7、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胰脏、肝脏、胃脏和肠腺。均可分泌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

8、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但由于食物在口腔中存在时间短,所以,只有部分淀粉变成麦芽糖。如果咀嚼时间长,你会发现人口的馒头和米饭变甜,就是这个原因。

9、食团进入胃后,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胄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食物在胃内停留数小时后,破消化为粥状的食糜。随胃的蠕动,进入小肠。

10、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食物在小肠内,小肠蠕动,推动食糜前进,同时将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包括胆汁、胰液和肠液。而这些碱性的消化液也与食糜的酸性中和,发挥作用。

11、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这是与小肠的结构特征紧密相连的。

12、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

13、要做到营养卫生,首先要注意合理膳食,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要纠正偏食、挑食、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食物中毒有两类,一类是细菌性食物中毒,还有一类食物中毒是非细菌性食物中毒,包括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真菌中毒。

第六章呼吸

一、重点难点

1、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2、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呼吸运动的原理。

3、人工呼吸和肺活量的有关知识。

4、肺泡内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5、煤气中毒及其预防知识。

6、人体呼入与呼出气体成分的差别。

7、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吸烟与吸毒的危害。

二、知识点

1、呼吸道(由上→下):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温暖和湿润吸入的空气等作用。

2、肺的外形:肺呈圆锥形,柔软而有弹性,新生儿的肺淡红色,成年人的肺由于吸入尘埃沉淀在肺内,所以是暗灰色。肺泡的特点:(1)数量多:约8亿;(2)面积大:约100平方米;(3)壁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4)有弹性:肺泡壁外具弹性纤维;(5)外包毛细血管网。

3、吸气时,胸廓扩大;呼气时,胸廓缩小。其产生原因:由于肋间外肌的收缩,肋骨上提,胸骨向上向外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扩大;反之,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下降,胸骨向下向内移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

4、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引起的;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5、

6、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而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7、

8、呼吸的意义就是:吸入氧将体内的有机物不断地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同时,可以不断地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加强呼吸肌的力量,扩大胸廓活动范围,增加参加气体交换的肺泡数,提高肺活量,增强呼吸功能。

10、讲究呼吸卫生:

1.保持环境中空气的新鲜、清洁。

2.要用鼻呼吸,鼻可温暖、湿润、清洁空气。

3.不可随地吐痰:不卫生,不文明。

4.吸烟、吸毒的危害

第七章排泄

一、重点难点

1、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2、泌尿系统的组成。

3、肾脏的结构。

4、尿的形成过程。

5、泌尿系统的卫生知识。

二、知识点

1、排泄的概念,即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等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2、肾脏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人体的腹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有一个。其功能是与结构密切相连的,从纵剖面可以看到,周围是皮质,颜色较深;里面是髓质,颜色较浅;髓质里漏斗状的部分是肾盂。

3、肾单位是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每个肾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肾小球,肾小囊分布于皮质内,肾小管在皮质髓质都有分布。

4、肾小球是一个血管球,有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为内外两层,二者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管外面包绕这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

5、尿的形成过程主要由肾脏来完成。包括滤过、重吸收和分泌三个过程。滤过:由肾小球来完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重吸收: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就会被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

6、每天喝适量的水,以使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维持相对的平衡,组织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要及时排尿;注意尿道外口的清洁卫生。

第八章新陈代谢

一、重点难点

1、新陈代谢的概念和意义。

2、体温的概念和测量。

3、人体内物质的转化和能量的变化的知识。

4、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

二、知识点

1、新陈代谢是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以及人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是生物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新陈代谢过程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同化作用是指人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成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并且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异化作用是指构成身体的一部分物质不断地分解,同时释放能量,并且把分解所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3、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是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的,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共同构成了新陈代谢的过程,使得人体能够正常运行。

4、人体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为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因此,新陈代谢一旦停止,生命也就完结。
八年级生物期末复习(二)教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2单元复习学案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教案课件计划,就可以在接下来的工作有一个明确目标!你们了解多少教案课件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2单元复习学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二历史第1-2单元复习学习导航
班级:姓名:学号:等次:

(1)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2)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3)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4)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知道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6)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7)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重点: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采取的措施;
难点: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标志中国现代史的开端的事件是。
2、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标志性事件是。
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于年在召开,目的是。会议的主要内容是:①大会通过了,这一文件在当时起的作用;②大会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③大会确定国旗是;代国歌是;首都是;纪年方式是;大会还决定建立。
4、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开始由向过渡。
5、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人民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是。
7、到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
8、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的意义。
9、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威望的历史事件是。10、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①;②。目的:。
结果:1953年,美国被迫签订,朝、中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11、中国赴朝参战的部队名称;、司令员;英雄人物是、。
12、新中国成立后,严重阻碍中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度是;
13、1952年,中国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主要是因为实行了。土地改革的主要地区是。
14、一五计划的时间是年,一五计划的目的是
;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建立国家和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的培养。
15、到1956年,我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建成,公路建成通车。意义:。
16、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年由制定的;这也是我国第一部类型的宪法。
17、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是指对、、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质是把变为。意义:我国初步建立起,从此,进入。
18、农业、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19、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20、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实现国家,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和的需要。
21、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主要有:、
、;出现失误的原因有:①;②;③;④。
22、十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国成就最大的工业部门是;发展起来的新兴部门有:、、等。
23、全面建设时期,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是因为的建成。
24、十年建设中出现的模范人物:两弹元勋、党得好干部、好战士、铁人。

1、新中国成立后(1949—1953),中共是如何巩固政权的?成果如何?(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四方面说明)

2、建国后,我国是怎样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
3、中共八大后的十年中,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哪些巨大的成就?又出现了哪些严重的失误?如何看待这些失误?通过失误你得到了什么样的经验教训?

文章来源://m.jab88.com/j/9779.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