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期末复习要点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期末复习要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期末复习要点

(一)立体图形

1、长方体

长方体是长长的,有6个平平的面,有些面是一样的,有些面是不一样,长方体相对面相等,用它可以画出长方形。平时见到的火柴盒、文具盒都是长方体。

2、正方体

正方体四四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它的边也是直直的。而且它的棱都是一样长,每个面都一样大,无论怎么平放在桌子上,它的高矮都是一样的,用它可以画出正方形。魔方就是正方体。

3、圆柱体

圆柱就像一根柱子。它有上下两个圆圆的面,而且大小一样,用它可以画出圆形;另一个面是弯曲的,我们把弯曲的面放在桌子上就可以滚动它。

4、球

圆圆的,可以滚来滚去的就是球。平时玩的皮球、篮球、踢的足球都是球。

(二)平面图形

1、长方形:四条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2、正方形:四条边,而且一样长。

3、圆形:没有角

4、三角形:三条边

(注:三棱柱可以画出三角形和长方形,可不要漏选哦!)

精选阅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教案(人教版)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第几》期末复习要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较大小和第几》期末复习要点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我们精心为大家整理了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欢迎大家参考。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热点推荐:【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一年级数学期末知识点】

我们精心为各位同学们整理的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考试顺利!

一年级数学上册《读数、写数》期末复习要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读数、写数》期末复习要点

一年级数学读数写数期末复习要点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我们精心为各位同学们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读数写数期末复习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考试顺利!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期末复习要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加减法》期末复习要点

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12345678910

0+11+12+13+14+15+16+17+18+19+1+1

0+21+22+23+24+25+26+27+28+2+2

0+31+32+33+34+35+36+37+3+3

0+41+42+43+44+45+46+4+4

0+51+52+53+54+55+5+5

0+61+62+63+64+6+6

0+71+72+73+7+7

0+81+82+8+8

0+91+9+9

0+10+10

1-2-3-4-5-6-7-8-9-10-

1-12-13-14-15-16-17-18-19-110-1-1

2-23-24-25-26-27-28-29-210-2-2

3-34-35-36-37-38-39-310-3-3

4-45-46-47-48-49-410-4-4

5-56-57-58-59-510-5-5

6-67-68-69-610-6-6

7-78-79-710-7-7

8-89-810-8-8

9-910-9-9

10-10-10

加减法(二)

(一)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凑十法”

“凑小数,拆大数”,将小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3+9(3+7=10,9可以分成7和2,10+2=12)

“凑大数,拆小数”,将大数凑成10,然后再计算。

如:8+7(8+2=10,7可以分成2和5,10+5=15)

注意:孩子喜欢和熟悉的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而且只掌握一种就可以了。

(二)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1+6(个位相加,1+6=7)11+6=17

15-3(个位上够减,5-3=2)15-3=12

3、加强进位和不进位、及不退位的训练。

4、看图列式解题时候,要利用图中已知条件正确列式。常用的关系有:

(1)部分数+部分数=总数:这时?在大括号下面的中间。

(2)总数-部分数=另一个部分数:这时?在大括号的上面一边。

(3)大数-小数=相差数:谁比谁多几,或谁比谁少几。

(4)原有-借出=剩下:用了多少,求还剩多少时用。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认识20以内各数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认识20以内各数,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认识20以内各数

一、认识20以内各数

1、应知应会:

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会读写0~20各数,

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组成。

能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使用“=、>、<”表示数的大小

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多少。

2、基本形式

(1)数一数,写出相应的数字。把相同数量的物体连一连

(2)位置与顺序

例:△△△△△△☆◇△△△△△

在上图中,从左往右数,◇排第()个;从右往左数,☆排第()个,☆左边有()个△,一共有()个△,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从右数第三个△涂上颜色。

(此种类型中往往操作内容较多,要提醒孩子边读边圈出关键词,分清左右、并防止漏题)

(3)数位名称与数的组成

掌握个位、十位、一位数、两位数

例: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数位的顺序要牢牢记住)

20是(两)位数,6是(一)位数。最小的两位数是(),最大的一位数是()。

18里面有()个十和()个一。(注意在括号中应填写数字)

(4)数序

例:8和10中间的一个数是()。

和15相邻的数是()和()。

(5)数的大小。

例:12○1312○4+712-4○3+6

(有计算的要先计算并把得数写在算式的下面,再进行比较)

□>34+□8

把下列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816411901220

填一填(隐含从大到小)

12816411901220

()>()>()>()>()>()>()>()>()

◆◆◆◆◆

▲▲▲▲▲▲▲▲

□>□□□

19比()多1,比()少1。

3、对于家长的复习建议:

①20以内数序是重点,应在此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习惯,如圈关键词、按顺序做记号数数等。

②数位概念比较抽象,数的组成是难点。应明确十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一,练习时要多进行对比性训练。

③培养学生独立做题的能力,认识常用字,能读懂题目要求。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学案分析

物体分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p64页物体分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形体的名称并能加以识别。

情感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2、培养学生想象、主动探索的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倾听,发展他们的数学交流能力。

学具准备:各种物体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来看大家,和你们一起上课,我很高兴,还给你们带来了学习的小礼物,你们想看看是什么吗?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聪明,那让我们试着把它们分一分好吗?

二、小组活动:

要求:1、要爱惜物品,不要把别人的东西弄坏。

2、在分的时候,不要大声说话,不要抢。

3、想一想。在分类时,你们将这些物体分成了几类,是按什么分类的。

汇报:你们分成了几类,为什么这样分?

要求:

a)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其中一种物体,说一说自己分类的理由。(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的特点)

在这个环节中,注意对正方体和长方体进行区分、对圆柱体和球体进行区分。

b)其他同学认真看、仔细听。

c)每个同学介绍完以后,同学们出示和他一样的物体。

d)在教师的教具中找一找与之相同的形体。

三、进一步认识各种物体

1、出示抽象出来的物体图形:

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2、小游戏:找朋友

3、小练习:数学书65页的1、2题

4、数学练习卡

四、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次的教学设计是为我到康平送教下乡而进行的再设计)

你说我摆

教学目标: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难点:

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老师为你们同座准备了学具,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闭上眼睛,摸一摸,能否辨认出来。

二、学习新知。

3、你说我摆。

1)老师说,同座合作摆,。

2)同桌互相进行游戏。第一次,两个物体。第二次四个物体。

三、练一练。小组交流。全班验收。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一)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数学教材第36页“搭一搭”及练习。

教学目标:

1、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知道几个相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可以拼成长方体(正方体)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实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复习旧知:

1、大家喜不喜欢猜谜语呢?邱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几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呢?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几位图形朋友,还记得它们是谁吗?(教师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指名说一说。

2、今天老师又把它们请来了。同学们说出老师手里拿的图形叫什么?(学生说出老师手里的图形的名字)。

3、把这些图形拼、搭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它们,了解它们。

板书课题:搭一搭。

二、用相同的正方体拼新的立体图形:

1、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先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两个正方体,小朋友们想一想用两个同样的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邱老师要看哪一组的小朋友最快摆好,最先坐好呢?

(3)找一名同学上来展示

小结:不管是横着拼还是竖着拼,用其所长个同样的正方体我们拼成的都是一个长方体。

2、用3个同样的正方体拼图形。

(1)师:再请组长从图形盒里面拿出三个正方体,小朋友们动手拼拼看用同样的三个正方体可以拼出一个什么图形呢?注意我们要遵守乐园的规定喔!要爱护图形,做到轻拿轻放,摆完后坐端正。

(2)师:谁愿意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说一说你用两个什么图形有拼成了什么图形?

师:还可以怎么样拼呢?谁还有不一样的拼法吗?

师:刚才我们知道,两个或者三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拼在一起有事一个新的图形。下面,你就可以任选几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拼一拼,试一试,看看怎么样能拼出一个更大的正方体。

(3)学生活动:拼完了同桌相互检查,看看拼的是不是正方体。

(4)学生到前面展示作品。师:这样拼可以吗?你拿的也是这样的图形拼吗?

(5)小结:看来,几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呢?

三、图形知识大挑战

师: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图形知识大挑战了,你敢挑战吗?每个图形后面都有一道题,你想挑战哪一个?

1、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导名说一说。

2、辨一辨:用3个正方体可以搭成下面哪些形状

3、数一数:独立完成,交流反馈

4、试一试:刚才我们选择的都是正方体来拼图形,下面请组长从盒子中找出两个一样的长方体我们拼拼看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活动后指名介绍。)

师:这样可以拼吗?你也来试一试。

小结: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也能拼成一个长方体横着或者竖着拼都可以。

师:拼正方体也好,拼长方体也好,为什么你们都不选圆柱?(指名几个学生发表见解。)

四、玩积木,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师:小朋友我们终于来图形乐园超过好玩的积木天地了,图形朋友邀请我们搭积木了,我们桌子上的盒子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积木,先请大家都不要动身体坐直,看清楚游戏规则再开始好吗?今天我们进行搭积木游戏,名字叫《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身体坐直告诉老师你准备好了没有?

(1)明确任务:出示游戏规则: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

师:大家都知道游戏规则了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学生说一说,教师及时评价。)

(2)讨论方法

师:在搭之前,小组里的同学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搭可以又高又稳?教师参与学生讨论,适时指导。

师:如果你们商量好了,就动手搭一搭,小组的的同学互相提建议。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及时指导:搭得既要又高又稳,球放哎哪里能放稳?

引导发现:长方体竖起来可以搭得高,球放在最上面可以放得稳。

(3)比较评价。

师:小组里比一比谁搭得高?各小组都选出一名搭得高的,再比一比这几个同学搭得谁最高?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不在一个组里不好比。

师:那你们能不能想到一个比较大方法呢?

预设学生:

1、在同一个桌子上重新搭一次。

2、用绳子来量一量。

……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追问:都是用这些积木,为什么他的搭的就高一些呢?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搭得又高又稳的最佳方法。

(4)、播放图形电影世界。

师:刚才我们参观了图形电影,看到了很多立方体拼搭的美丽的图形,我们自己想不想也来用我们的积木来试一试呢?看谁搭得最有创意?

五、全课总结

今天大家玩得开心吗?你们这次去图形乐园学到了些什么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第一课时教案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共2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物体和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软件、投影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

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面图形》学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平面图形》学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

(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

(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

(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

(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

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

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

(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

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

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这节课最有趣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教案

第三、五单元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 型 复习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数出1~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1~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通过复习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重点 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

难点 1、序数。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上有练习题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

(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第三和第六两个单元,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两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可先让学生翻书看再说)

汇报: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这单元内容我们都要注意什么?

二、基本训练,根据学生汇报内容出相应的基础练习,每练习一项都要说做题方法及注意事项。

1、 看图写数。

师: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阿拉伯数字不倒笔,占左半格,书写规范)

2、重视比较方法的梳理:一一对应比较;---数数比较

三者之间的比较(先两两比较,再选出最大、多、小、少的)

出示下列式题比大小。怎样比较不会出错?

程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3、加强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在表示第几个时要注意说明方向、顺序。如:从左往右数,第2个是( )。

重点练习从左(右)圈几个和第几个。

(1)图中一共有( )个图形。

(2)从右往左数, 是第( )个。

(3)从左往右数, 排第( ).

4、相邻数:()6()。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5、 10以内数的组成。递增、递减、交换方法。

“对口令、找朋友”游戏进行复习10以内的组成。

6、10以内的加减法;

(1)写出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2)在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出示计算卡片练习。重视逆向思维题型的训练,如:( )+6=6,尤其是( )-3=3,学生容易填成0。

在○里填上“+”或“-” 9○6=3 6○5=1

7、 用数学解决问题。

(1)看图列式: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四式。

(2)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复习:加强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能力。

1)妈妈买了3个苹果,有买了2个梨,苹果和梨一共有几个?

2)妈妈买了5个苹果,吃了3个,还剩几个?

3)8个小朋友玩跳绳,走了一个,还剩几个人?

4)花丛里有7只蝴蝶,又飞来2只,一共有几只蝴蝶?

5)池塘里10只青蛙,走了2只,还剩几只?

三、通过这两单元的复习你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二课时

一、1.圈一圈,连一连。(共8分)

2.数一数每种花各有几朵,写一写。(共5分)

3.涂一涂,填一填。(共10分)

(左) (右)

把左边的3个 涂上红色;把右边的5个 涂上绿色;给从左边数排第5的 涂上黄色。

绿 比红 ( ), 红 比黄 ( )。(填“多”或“少”)

4.请你填上合适的数。(共12分)

5>( ) ( )4

2

1( ) ( )

5.要使盒子里都是5个皮球,每个盒子里要添上几个皮球?请画上去。并写数。(共16分)

6.把4个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写一写。(共6分)

7.请你先写数,再填空。(共10分)

8.比一比,看谁吃得多。(共12分)

( ) ( ) ( ) ( ) ( ) ( ) ( ) ( )

10.看图回答问题。(共9分)

一共有( )个人在排队买票, 排在第( ), 排在第( )。

11.把5枝花插在两个花盆,有几种插法,请写出来。(共8分)

四、想一想,做一做。(13分)

1、写出 上的数: 2 3 5

4 3 1

2、

3、看图填数。

比 少 ;

比 多 。

4、从左边起涂颜色。

涂 2 个: ☆ ☆ ☆ ☆ ☆

涂第2个: ☆ ☆ ☆ ☆ ☆

五、画一画,你能行!(可以画你喜欢的任何简单的图形)(6分)

¤ ¤ ¤ ¤

1、比¤多画1个。

2、比¤少画2个。

3、和¤画同样多。

六、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2分

七、看图计算。 16分

八、根据要求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0分

九、按规律填一填。

十、是几就圈几

十一、画一画,填一填,说一说。 5分

十二、把右边的6串葡萄圈起来,把从左边数第7串涂上颜色。

第三课时测试

加深对0的理解:在不同情境中,0的含义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0表示没有,还表示“起点”和温度计上的“基准”0度。要依据具体情况,判断0的含义。

复习第三、五单元 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看图数数

比大小

序数、相邻数、单数、双数

数的组成

加减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

用数学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复习

复习内容:认识物体和图形

课 型 精讲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教师分别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还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谜语,让学生来猜。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二、根据特点 进行分类

1、让学生小组进行和做,把老师写的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并说明为什么要这样分?理是什么?

2、总结出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特征。

长方体: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正方体:方方的,6个面,棱,顶点,不能滚动

圆柱:上下一样粗,圆的,能滚动

球 :光光的,能滚动 ……

三、练习

1.数一数

( )最多,( )最少,( )和( )同样多。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2.用小棒分别摆一摆。

我摆一个△用了( )根小棒,

摆一个 用了( )根小棒,

摆一个 用了( )根小棒。

3.数一数.

(1)

有 ( )个,有 ( )个,有 ( )个。

(2)

有( )个 ( )个

( )个 ( )个

4.数一数

长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

正方体有( )个,球有( )个,

5

从左起 ,第( )个是球,第( )个和第( )个是正方体,球的左边是( ),球的右边是( )

6.

长方体有( )个,圆柱有( )个,

正方体有( )个,球有( )个,

7.请你试一试。

( )个正方形 ( )个三角形 ( )个正方体

8. 小明在家里拿来下面这些物品,你能帮他分一分吗?请把序号填在合适的括号中。

第二课时

一、复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特征

二、活动

1、沿虚线折一折,看看正方形的边长怎么样,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分组进行).

2、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比较:

①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

②长方形四条边怎么样?正方形四条边怎么样?

③长方形与正方形相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教师归纳:

长方形有四边条,正方形也有四条边,这是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是长方形对着的两条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三、练习

1.填一填

(1) 是( )体,它有( )个面。它的每个面都是( )形。

(2)( )形有3条边,3个角。

(3) 是( ),上下两个面都是( )。

(4) 是( )体,它有( )个面。每个面都是

( )形。

2.

(1)有( )个 , ( )个

有( )个 , ( )个

(2) ( )最多,( )最少,( )和( )同样多。

(3)

比 多( )个, 比 多( )个。

(4)

比 少 ( )个, 比 少( )个。

3.

4.数一数

有( )个 ( )个

( )个 ( )个

5、数一数 ,填一填。

(1)

认识图形

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

长方体 长方形

正方体 正方形

圆柱体 圆 形

球 体 三角形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六单元复习——11——20各数的认识 课 型 复习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标 知识与技能 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以达到熟练的掌握。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十位、个位的认识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熟练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十位、个位的认识和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熟练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准备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复习巩固

一 导入:

同学们,老师今天要带你们到数学乐园去玩,好不好?但是有个条件,必须要过以下几关,敢不敢迎接挑战?

第一关:(数数,从0——20正数、倒数、双数、单数)

第二关:对口令

第三关:计算

二、新受

师:同学们顺利的闯过了这三关,我们来到了数学乐园,数学乐园里有这么多的果树,快看看都有哪些果树?

生答:苹果数、梨树、桃子树

师:快点数一数每种果树各有多少棵?

生:苹果树6棵、梨树9棵、桃树5棵

师: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个数学问题?

生: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师:谁会列式计算生:6+9+5=20

师:智慧老爷爷看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拿来了水果招待我们,看看有多少个水果?

主 体 设 计

生:16个

师:16是个几位数,各位是几,表示什么?十位的数是几?表示什么?

生:16是个两位数,各位的数是6,表示6个一,十位的数是1,表示一个十。

师:这个数是由几个一和几个十组成的?

生:6个一和一个十组成的.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小动物们也都来和您们交朋友了。

师:小狗的左边有6只小动物,小狗的右边有8只小动物,这一排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生:15只

师:怎样列式?

生:6+8+1=15

师:小动物们想出题考考你们,敢不敢迎接挑战?

生:敢

三、巩固练习

1、按顺序填数

2、填空

3、看图列式计算

4、看数画珠子

数学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读出下面各数.

24 46 54 18 80 98 13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六( ) 四十五( ) 八十九( )

五十八( ) 六十四( ) 九十( )

七十九( ) 八十一( ) 一百( )

3、填空.

(1)38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2)25里有( )个十和( )个一.

(3)( )个十和( )个一组成23.

(4)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4、在○里填上“>”、“

5、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5+( )=13 3+( )=12

4+( )=12 4+( )=13

5+( )=14 5+( )=12

2+( )=11 6+( )=14

10+9= 9+1= 2+5= 8+10=

5+5= 3+4= 3+12= 6-3=

4+6= 10-9= 2+7= 4+10=

6+10= 6+1= 4+6= 6-6=

5+12= 4+2= 3+5= 2+8=

6+2= 10+3= 0+3= 6+1=

3+6= 11+7= 9+0= 0+4=

3+7= 12+4= 19-5= 5+4=

4+4= 10-7= 9-3= 8-6=

7+2= 10+10= 17-3= 7-4=

6-3= 4+3= 16-5= 9-2=

6-4= 5+5= 9-4= 6-2=

3+7+2= 5+5-4= 7+2+1= 10-1+0=

8-5+10= 18-6-10= 10+4-2= 4+4-3=

9-7+8= 4+6-2= 17-4+0= 9-3+10=

四、小结:师:天快黑了,我们该回去了。今天你们玩的开心吗?把你今天

第二课时

综合复习第五、六单元

一、 计算。(18分)

二、填空。(44分)

1、一个数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8,这个数是( )。

2、一个数个位上是2,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 )。

3、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数是( )。

4、20里面有( )个十。

5、比18大1的数是( )。

6、16前面一个数是( ),后面一个数是( )。

7、○1一个加数是10,另一个加数是9,和是( )。

○216—2=( ),被减数是( ),减数是( ),差是( )。

8、按规律填数。(6分)

○1 8、9、( )、( )、12、( )

○2 10、( )、14、16、( )、( )

○3 ( )、( )、18、17、( )、15

○4 ( )、13、15、( )、( )

9、在10、3、6、2、16五个数中,选出三个数写出四道算式。(4分)

( )+( )=( ) ( )+( )=( )

( )—( )=( ) ( )—( )=( )

10、4 +6( )+3( )—2( )

3 +5( )+2( )+8( )

11、在 ○.里填上“>、

10+4○.13 16—10○.8 11+3○.13 18—8○.1

12、(8分)

写作:

读作:

13、写出时间。(4分)

升旗 踢球 吃午餐 上课

三、判断。(4分)

1、数位表从左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 )

2、写10到20各数时,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 )

3、19—7=12,减数是19,被减数是7,差是12。( )

4、10+8-2=18。 ( )

四、实践操作。(10分)

1、

○1把左边的10个圈起来,右边第二个涂色。(2分)

○2一共有( )正方形。(1分)

2、看数画珠子,再填空。(4分)3、给下面的钟面画上时针和分针。(3分)

五、用数学。(24分,每题各4分)

1、一个加数是11,另一个加数是2,和是多少?

2、被减数是16,减数是4,差是多少?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八单元复习——认识钟表 课 型 复习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使学生养成珍惜实践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够准确地看出整时和半时。

教学难点 能够迅速、准确地看出整时和半时。

教学准备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问题导入:

师:你们每人桌上都有一个生活中的小伙伴,是谁呀?

钟表是用来做什么的?

你们认识时间吗?(指名学生回答)

结合学生的经验,让学生拨出认识的时刻

让学生拨出自己认识的时刻。并提出,不会拨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拨的。

投影展示

可以出现的三种情况:

拨出整时 拨出半时 拨出几时几分

认识整时

1、 结合拨出的整时刻,出示其中的三个,让认识的学生说出时刻,少数不认识的也会在其中找到整时的特点,慢慢学着认。

说完三个时刻后,教师规范学生语言,再出示两个时刻让学生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进一步认识然后问这样的时刻都是整时,仔细想一想你们是怎样认识整时的?

(总结整时的特征,让全体学生都认识整时)

认识半时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对比认识整时的方法来讨论如何认识半时,得出认识半时的方法在对比中加深印象(学生小组讨论)

出示三个时刻巩固

认识钟面

课件出示钟面时针分针及12个数字在闪动

提问: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

写时刻

1、 认识点子表上的时刻

出示两个整时一个半时让学生认并问一问在哪见过这种表示方法,为后面的写法做准备。

2、 写时刻

教师板书学生学写并知道数字表示法,电子表的表示法是一样的

学生完成作业纸上的内容,小组订正。

综合练习

1、 找座位

2、 小朋友的一天

教师说时刻学生在钟表上拨并及时订正。

教学设计

课 题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课 型 新授

备 课

时 间 授课时间

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复习能够熟练的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两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布娃娃图片移动的数字卡片

二次修改

第一课时

一、复习准备.

1.复习数的组成:

2.板演:

8+5= 8+7=

9+5= 9+7=

8+6=

3.口算:

7+( )=10 7+3+4=

7+3+1= 7+3+2=

7+3+3=

提问:7加几等于10?

二、复习凑十法

启发谈话:我们已经学会了9加几、8加几的进位加法,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算得又对又快?(用凑十法)对!用凑十法来计算,谁能告诉大家9加几怎样凑十?(9和1凑成十)8加几怎样凑十?(8和2凑成十)那7加几呢?(7和3凑成十)你们真聪明,7加几还没学,你们就知道了用7和3凑成十来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凑十法.(板书课题)

主 体 设 计 二次修改

1.教学例1.

(1)出示娃娃图:先贴出7个红色布娃娃,再贴出5个黄色布娃娃.

师说:谁能看图编一道加法应用题.

指名学生编题:有7个红色布娃娃,5个黄色布娃娃,一共有多少个布娃娃?

师问:根据同学们编的题,应该怎样列式?怎样算?(板书:7+5=12)

师问:7+5=12你是怎样想的?

老师指名一个同学到前面边口述边演示想的过程.

老师指布娃娃图说:我们看到7,想到了3,于是就要先把5个黄色布娃娃分成3个和2个,7个和3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的2个,等于12个.

(2)谁能看算式把想的过程再说一遍?学生说老师连线:

师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3和2?

2.教学例2.

想一想:

7+4=□ 7+6=□ 7+7=□

师说:我们不看图、不摆实物,这几道题谁会算?

自己小声说怎样想.两人一组悄悄算.

指名说:7+4=□怎样想.

7+6=□怎样想.

7+7=□怎样想?

师说:你们真聪明,不用看图、不用摆实物、运用凑十法很快就把这几道题算出来了.

3.教学例3.

怎样想能很快说出得数?

7+8=□ 7+9=□

引导学生这样想:你们学过9+8=17,8+9=17这两道题吗?

为什么9加8得17,8加9也得17?

(因为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

师问:你们算过8+7,9加7的题吗?看到7+8,7+9这两道题怎么想?

想:8加7等于15,7加8也等于15.

想:9加7等于16,7加9也等于16.

师说:对,用交换加数位置的方法来计算更简便,就不用凑十了.这样能很快说出得数.

齐读黑板上的式题.

4.小结.

今天我们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一共6道题.这6道题中是用两种方法来计算的,第一种用凑十法;第二种用交换加数的方法来计算.同学们在计算当中,要认真审题,见到大数加小数的题,就用凑十法计算;见到小数加大数的题,就用交换加数的方法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算,并说想的过程:

7+3+1= 7+3+3=

7+4= 7+6=

7+3+4= 7+3+2=

7+7= 7+5=

7+5= 9+7= 8+7=

7+6= 7+9= 7+8=

2.移动7,每次加上卡片上的数.(学生举数字卡片回答)

3.猜一猜,苹果代表多少?

7+7= 8+7= 7+6=

7+5= 7+8= 7+4=

9+7= 8+9=

7+9= 8+6=

4.先说出得数,再写算式:(写在练本上)

第二课时

四、应用题:

(1)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又进来4个,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把教室里的小朋友和又进来的小朋友合起来,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教室里有8个小朋友,出去了4个小朋友,现在教室里有多少个小朋友?

这道题求现在有多少个小朋友,就是从教室里的小朋友里面去掉出去的小朋友,列式为□○□=□( ),答,现在教室里有______个小朋友.

2(1)小云有9个纸飞机,又做了4个,现在有多少个?

(2)学校有10只兔子,卖了7只,现在有多少只?

先让学生读懂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再列式计算.

3.选择正确答案.

从树上飞走9只小鸟,又飞走了4只小鸟,两次共飞走了多少只小鸟?

小云这样做 9+4=13

小明这样做 9-4=5

小华这样做 9+4=13(只)

小林这样做 9-4=5(只)

他们4个人中谁做得对?为什么?

4.让学生自己编题练习.

5、有50个花生,大猴吃掉30个,小猴吃掉10,还剩多少个?

师:请你帮小猴算一算.

订正:你是怎样算的?

6、同学们前年栽了30棵树,去年栽的和前年同样多,今年又栽了50棵,三年一共栽了多少棵?

师:你会解答吗?请你试着做一做.

订正:你是怎样想的?

7、出示图片“填一填”

把10、20、30、40、50填在圆圈里,使

每条直线上三个数的和相等.

第三课时测试(数学冲刺100分)

一、 基本练习

1、口算

10-3 8+4 9-1 9-8 8+2 15+3

8+7 7+5 5+6 3+9 11-1 9+6

8+8 6+7 8+6 9+8 2+9

2、()里应填什么数?

(1) 比9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

(2) 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

( )、 ( ) 、( )、 ( )

(3) 练习

9+()=13 8+()=15 12-()=2

()+7=14 ()+()=12 ()+()=19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人教版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 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 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 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 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 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

三、 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 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 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和图形》期末复习要点》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67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