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图形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图形”,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图形

图形分类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通过自己动手分类,对图形进行再认识,了解图形的特征。

2、了解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角形分类

1、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了解其本质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通过分类,使学生弄清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1、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上述知识点判断所给的已知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如果能围

成三角形,能围成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了解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课后练习题】

1、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条边。

2、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长方形。

3、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正方形。

4、用()根小棒可以摆一个三角形。

5、硬币是()的。

精选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钟表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钟表

【认识钟表知识点】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练习题】

1、钟面上的又细又长的针的针叫针,又短又粗的针叫针。

2、时针走一格是小时,走一圈是个小时;分针走一圈是小时。

请你画出下面的时间。

1、早晨6时起床。

2、下午5时半放学。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人教版


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知识点归纳

图形分类

1、按照不同的标准给已知图形进行分类:

(1)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分;

(2)按平面图形时否由线段围成来分的;

(3)按图形的边数来分。通过自己动手分类,对图形进行再认识,了解图形的特征。

2、了解平行四边形易变形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角形分类

1、把三角形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并说明分类依据。

(1)按角分,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并了解其本质特征: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任意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通过分类,使学生弄清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三角形内角和

1、任意一个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

2、能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三角形边的关系

1、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上述知识点判断所给的已知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如果能围

成三角形,能围成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四边形的分类

1、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活动,了解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四边形中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只由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知道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了解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圆形是轴对称图形。

图案欣赏

1、通过欣赏图案,体会图形排列的规律,感受图案的美。

2、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分类

【分类知识点】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整理书包(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2、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课后练习题】

3+9=15-6=4+8=17-8=3+6=12-0=4+5=7+4=9+1=18-6=20-9=21-9=

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在表中。

得数是12得数是9得数是9和12之间的数

个数

(1)(2)

加法算式减法算式

个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一、认识图形(二)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的一边与正方形边长相等)先将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的边有什么关系?如图:

2、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大家有什么收获?3、学做风车。

(1)先出示一个风车,将风车展开,让学生观察风车是由什么图形剪拼成的。

(2)拿出准备的长方形纸,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个风车该怎么做。

学生动手操作。(先将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再动手做成一个风车)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认识图形(2)

教学内容:

认识图形(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等方法,加深对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感性认识。

2、初步认识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对图形的分解与组合,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法弄清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进行判断

教学难点:

图形的分解与组合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把下列图形的题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练习一(2)

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圆()

2、用小棒分别摆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各一个。

二、新授。

1、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两张长方形纸,如让学生思考,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样的图形呢?

学生动手操作发现两个这样的长方形可拼成一个正方形,也可拼成一个长方形。

2、出事先准备好的四个小正方形,让学生想一想有几种摆法。

3、取出12根小棒,想一想,你能摆出几种图形。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手画)

4、完成教科书P4、4。

5、请学生拿出若干个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分组合作,自由拼摆图形,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巩固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认识图形(3)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教学难点:能辨认和区别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

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2、在长方体下面的括号里面画“”,正方体的下面括号里面“√”。

3、口答。

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如: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5、1。

2、完成教科书P5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7第7题。

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上面、前面和右面,并懂得上下、前后以及左右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正确的划线连接。

4、完成教科书P6第五题。

观察:(1)第一行和第三行有什么关系?

(2)第一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3)第二行和哪几行有关系?

(4)你发现了什么?

(5)图中缺了几块?你是怎样得出来的?

5、完成教科书P7第六题。

6、完成教科书P7第8题

根据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想象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的是哪些数字,教师出示实物演示。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学习

起点

预测

认识并会区分几种平面图形

学习

困难

预测

对图形特征总结描述不到位

小风车、图形卡片。

对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活跃的学生及时的给予评价和鼓励,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认识图形

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

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都相等。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平行。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圆:

教学流程

1、观察风车,它用到了哪些图形?

2、动手试一试,用这些图形你还能拼出什么?

3、我的发现:

4、我的提醒:

教师出示一个风车,引入: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师:你们喜欢风车吗?谁动手做过这样的风车?给大家介绍一下做这样的风车要用哪些东西?

(揭示课题)

学习目标:

1、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一、组内交流,对学群学

组长负责,先同桌互助、交流自主学习,对学不能解决的问题,组内群学。组长安排好汇报、展示的内容及详细分工。

二、展示汇报,引领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及时补充、指导和强调,其余学生要认真倾听,及时评价、质疑、补充、纠正。

1、观察风车,它用到了哪些图形?

你们说得很对,做风车的风叶要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正方形上个学期跟我们见过面了,是个老朋友了,回忆一下,上个学期除了正方形你还认识哪些图形?

师: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和正方形最相似?为什么?

它们都有四个角,四条边,先来看长方形,它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

师示:上面的边对着下面的边,这样相对的边我们把它叫做对边。

2.引导学生继续观察长方形的边。

学生说不准确,教师给予指导。

师:你能想办法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吗?(教师板书:对边相等。)

3.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有什么发现?

师:你能想办法来证明正方形的四条边能相等吗?

4.同学们真了不起,通过你的观察、动手验证了两种图形边的特点,那你能不能利用手中老师发给你的长方形的纸做一个风车呢?

说一说你在做风车的过程中发现了哪些图形?

5.一个简简单单的风车,就让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图形,你能试着用这些图形来拼更多的图形吗?大家来试试!

a.拿出2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拼在一起(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拼法)。

b.拿出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拼在一起。

c.选一些形状一样的图形卡片拼一拼,看能拼出哪些图形?

d.换成小棒拼拼看。

动手实践1.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2.第4页的“做一做”。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同学们学得很投入,课下请大家留心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基本图形拼成的图案,说不定会有更多更好的发现。

课后作业:选做:用平面图形拼出你喜欢的图案。

基础题

学生独立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中档题

第4页的“做一做”。

拓展题

四人小组使用,用红、绿两种颜色的三角形卡片,试一试能拼成什么样的图案呢?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与减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加与减

【加与减知识点】

①桃子的总数量-筐里桃的数量=篮子里桃的数量

篮子里桃的数量篮子的个数=每个篮子里桃子的个数

②鸭的数量鸡是鸭的倍数=鸡的只数

鸡的数量+鸭的数量=一共的数量或鸡的数量-鸭的数量=多的数量

③大汽车的数量+小汽车比大汽车多的数量=小汽车的数量

小汽车的数量+大汽车的数量=一共的数量

④甲的邮票数乙比甲少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

甲的邮票数+乙的邮票数=一共的邮票数

⑤上衣的价格裤子比上衣便宜的价格=裤子的价格

上衣的价格+裤子的价格=一套衣服的价格

⑥上午借书的本数+下午比上午多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

上午借的本数+下午借的本数=一天一共借的本数

【课后练习】

一、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68-12-38=45+7-17=55-25+17=

20+15+30=76-9+17=38+9-7=

二、他们在做哪道题?连一连。

70-32+4247-21-1918+35+2550-23+20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位置与顺序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位置与顺序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知识点】: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课后练习题】

1、(1)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个,右边数起的第()个。(2)左边数起的第6个,就是右边数起的第()个,这个小朋友是()。(3)丁一的左边是(),右边是()。(4)从右数起,丁一是第9个小朋友,这一排一共有()个人。

2、猜猜。我在2的前面,我是(),我比2少1,我是()我在5的后面,我是(),我比5多3,我是()我在6和8的中间,我是()从左数,草莓排第4,一共有()个水果从右数,西瓜排第3,一共有()个水果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认识图形的复习》


一年级数学复习教案《认识图形的复习》

复习内容:认识图形

复习目标: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的几何图形的认识。

复习重点:

认识图形,并能够形成对这些图形的表象。

复习过程:

一、认识图形

1、出示第116页第4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问: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教师分别指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学生举起对应的几何图形。

(4)教师出示实物,让学生说出每种物品是什么形状?

(5)指名说一说日常生活中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出示第117页第5题

(1)学生看书并回答有哪几种图形,教师板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2)问: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各有几个?学生再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3.对比

(1)教师拿出一个正方体的盒子,和盒子一个面大小的正方形,指名说出名称。

2)问:谁能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每一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3)用同样的方法观察长方体、圆柱的面各是什么形状?

(4)完成书上第119-120页第7、8题,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页例1相关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能够辨认立体图形并且初步感知了立体图形的特征基础上进行的。例1中的学生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借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立体图形,用描、画、印、拓等方式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等,从而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既渗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体会到了面在体上,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旧知去探索新知。例题接下来让学生把不同的平面图形归类,并抽象出一般图形,介绍其名称。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同,但都是同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教学难点是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体验面和体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
由于生活中的图形以立体的形态存在,学生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因而学生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本节课的教学,精心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歌曲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学过一篇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这首歌曲,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播放视频《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小动物们踩出的脚印特别漂亮!立体图形们也想留下它们的脚印,小朋友们来帮帮它们好吗?
(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
1、操作
课件出示工具筐:老师带来了这样一些立体图形,还有剪刀、印泥、水彩笔、橡皮泥等工具,如果要帮一个你喜欢的立体图形留下属于它的脚印,你有什么好办法呢?先想一想,再动手试一试吧!
学生分组操作。
请学生上台展示是怎样得到这个脚印的?
学生汇报、演示:
(1)把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放在印泥上压一压,然后在白纸上印出它的脚印。
(2)把立体图形的这个平平的面压在白纸上,然后用彩笔围着它描一圈,就画出了它的脚印。
(3)把橡皮泥压成薄薄的一片,再把立体图形的这个面压在上面,把边缘多余的部分撕掉,就做出了这个立体图形的脚印。
板书:立体图形。像刚才留下来的这些脚印,都是立体图形上的平平的面,它们都叫做平面图形。
2、分类
老师出示收集的一些平面图形请学生按形状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操作、分组交流。
请学生上台将图形分类。
师:他们把平面图形分成了这样的五类,我们让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住在同一间房子里。
(用集合圈将同类的图形圈起来)
3、认识图形
游戏:心有灵犀。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指一指自己最喜欢的一类图形,其他小朋友说说这类图形都长什么样子,让老师来猜,看谁和老师心有灵犀。
指名学生指图形,其他学生描述,教师猜图形。
①这个图形长长方方的、有四个角、有四条边、有两条边长长的,有两条边短短的。
板书:长方形
②这个图形一个角都没有、它长得圆溜溜的、它没有直直的边。
板书:圆
③这个图形长得四四方方的、它有四条边、它有四个角。
板书:正方形
④这个图形有三个角、还有三条边。
板书:三角形
⑤这个图形也有四个角、四条边。它跟长方形有点相似,两条边长长的,两条边短短的。它有两条边斜斜的。
板书:平行四边形
揭题,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二)。生打开书,阅读例题1。
(三)实际应用,拓展延伸
1、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汇报,分别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平面图形。
欣赏课件。
2、数一数。
这幅图里的平面图形分别有几个呢?请你拿出自己的作业纸数一数。
生数图形,汇报。
3、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下面的图形?
4、游戏:猜一猜。
①猜正方形
老师从袋子里面抽出平面图形的一角,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老师抽出平面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继续猜。
②猜平行四边形
老师从袋子里面抽出平面图形的一角,让学生猜是什么图形。
老师抽出平面图形的三个角,让学生猜。
(四)归纳总结
今天认识了这么多平面图形,有长长方方的长方形,有四四方方的正方形,有长得圆溜溜的圆,有三个角、三条边的三角形,还有两条边斜斜的平行四边形,小朋友们一定要记得它们,和它们成为好朋友哦!
五、案例研讨:
《认识图形(二)》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平面图形,会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并体会面在体上。
本节课通过歌曲《雪地里的小画家》引入新课,学生学过这篇课文,对于小动物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理解比较深刻。这里又将这篇课文以歌曲配上动画的形式播放出来,学生既有得听,又有得看,直观又有趣,让接下来的给立体图形留脚印的操作活动也显得童趣十足。带着这一份兴趣与热情,孩子们在操作时积极开动脑筋,想出了多种给立体图形留脚印的方法。随着他们的操作和阐述,很自然地就体验并体会到了面在体上。
心有灵犀和猜一猜这两个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人人参与其中,乐此不疲,同时,学生的观察、表达、思维等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整节课以学生为本,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在活动和游戏中掌握了知识。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人教版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三、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教案

“空间与图形”部分的 中,教师应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折叠、讨论,进一步了解自己所生活的空间,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体与平面图形。因此在 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描出物体的面一样大的三角形(或长方形),感受平面图形是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来,体会“面在体上”;在钉子板上围三角形(或长方形),学生从中可以认识这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人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学生状况

学生64人,其中一部分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四种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教学目标

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培养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

一、 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生1:摸起来挺硬。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

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二、 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师启发谈话:“我们能从这些物体上找到长方形,那么能从它们上面找到其他的图形吗?请大家4人一组,找找看。”让学生自主活动,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从其他物体上找出其他图形。

结合学生汇报小组活动结果进行课件演示:

① 从正方体上分离出正方形,揭示名称。

② 从圆柱上分离出圆,揭示名称。

③ 从三棱柱上分离出三角形,揭示名称。

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明白“体、面”之间的关系。

一起出示四种图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板书在黑板上的四座房子里。

【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揭示了体和面的关系。教师同时设计了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进行互补、互学。教师拓展性的设问,也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

三、 活动三:用“体”描“形”。

小熊猫说:“小朋友真能干,已经能从不同的物体上找到不同的图形了,那我们能不能自己想办法用桌上的物体来描这些图形呢?小朋友试试看。”放手让学生思考探索合作交流,寻找用“体”描“形”的方法。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作品”,并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物体描出来的,描出的是什么。

师说:“小朋友们,这些图形挤在一张纸上一点也不舒服,于是它们找到了四座房子,它们跳呀跳,跳到了我们的黑板上,想请小朋友帮它们分房子。小朋友愿意吗?”(小黑板出示各种平面图形的卡片)点名请学生给图形按“门牌”分房子。

让学生评价结果。

【如何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强化和巩固呢?教师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物体描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接着,分房子的游戏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更增进了一步。】

四、 活动四:实践运用

师(出示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说:“图形在房子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它们来到花园捉迷藏。小朋友找找这里有我们认识的哪些图形。”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看这些图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小朋友愿不愿意给它们穿上它们喜欢的衣服。”请学生给课本第36页第一题的图形涂色。

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平面图形,想起来的就站起来说。

【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课标精神的体现。教师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对知识进行强化巩固;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寻找身边图形的活动,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

五、 活动五:图形拼组。

小熊猫:“小朋友玩得真不错,你们还能设计出新的玩法吗?”生1:用图形拼各种物体。生2:用图形画各种物体……

放手让学生分小组用图形进行拼组:可以用各种图形画,也可以用现有图形拼组,由学生自由选择。

有的学生拼出了一辆坦克;有的画出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有房子、有花草、有小鸡,烟囱还冒着烟;有的拼出了挺奇怪的汽车,好长好长的车厢,他说,我要在这儿安我的家,我住这,小猫住这,等等,我们想到哪儿,马上就可以出发……

拼好后,学生们离开座位互相参观学习。有的学生看见了别人的作品,很快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修改自己的作品。可见学生的互相学习是多么的有效。在学生广泛参观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让学生各自说说自己用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东西。

展示部分优秀作品,并说说用了什么图形拼成了什么物体。

【学生的教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在设计上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在学生的作品中,我们能充分感受到学生那极其丰富的想像和不受拘束的创造。而这,无不得益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教学开放式的组织。教师让学生离开座位参观,给学生的互相学习提供了机会;再通过对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练习课导学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导学案

教材章节:第一单元序号:3学校:

年级:一年级班级:一年级姓名:

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学习内容《认识图形》练习课

学习目标1、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重点难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知识链接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程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说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说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第7页练习一第6题。

仔细观察,用哪个物体能画出左边的图形?圈一圈。

2、第7页练习一第7题。

出示长方体,谁来说一说:长方体有几个面?

各个面分别是什么图形?

是不是长方体的每个面大小、长短都一样呢?

3、第6页练习一第4题。

昨天我们用相同或者不同的图形,拼出了自己喜欢的图案,今天我们继续来玩拼一拼的游戏。

动手,汇报。

学习反思1、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2、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3、评选出本节课中小组成员表现最突出的“学习之星”。

课堂检测1、独立完成练习一的第1、2、3、5、8题。

2、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生活中的数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生活中的数

数铅笔(100以内数的认识)

1、让学生从生活中认识数、学会数数不但会一个一个数,还会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数;并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初步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体会数位(数中各个数字所占的特定位置)、基数(用数可以表示物体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序数(用数可以表示集合中某一元素在序列中的位置)的意思。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3.在数数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百,感受数位的意义.

数豆子(100以内数的读写)

1、经历用计数器表示数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包括知道100以内数的数位名称及排列顺序,了解100以内数的计数单位,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2.、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既要知道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又要明确几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组成几十几。

3、会读写100以内的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能对100以内的数量进行估计。

动物餐厅(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1、使学生更清楚了解百以内数的顺序,会先从数的位数上比较,相同位数的数要从高位依次比较的方法,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小小养殖场(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逐步培养数感。

【课后练习题】

1.161281417132010

一共有()张卡片,从右往左数,14排第(),13排在从左往右数的第()。

上面的卡片中,比11大的数有(),大于8小于12的数是()。

2.画一画,填一填。(9分)

(1)

(2)

(3)

3.画一画。(9分)

(1)画,比少2个。(2)画,比多3个。

(3)画你喜欢的水果,数量和左边的同样多。

4.把同类的圈起来。(4分)

(1)(2)

5.(7分)

长方体有()个,正方形有(),球有()个,圆有()个;

圆柱有()个,三角形有()个,长方形比正方体多()个。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认识图形》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一年级数学的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317.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