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4年中考语文7份专题复习教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课题本学期总
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日期
课型复习主备人李娥复备人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
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意和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训练提高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过程
课堂启动:
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意义的造句单位,是语音、语意的结合体。学习现代汉语的词语,要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会运用,并能揣摩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含意和作用。
词语考查题是中考语文的常规考查题,重在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不考名词术语,也不单纯考表面知识。中考词语的考查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词语的解释与辨误,同义词与反义词的运用,关联词语的选用,熟语(包含成语)的正确使用等。
词语考查的题型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但有时也会与其他题型综合起来考查。诸如同修改病句、仿写句子等题型结合起来,重点考查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这种考查方式将是今后中考命题的一个必然趋势。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试卷,词语运用考查主要有以下特点:
1.从题型上说,词语运用题以选择题为主,命题者往往提供多种语言环境供选择,这样的题型便于我们能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比较使用。
2.从考查内容上说,大多是要求考生联系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在阅读和实践中运用词语。主要包括同义词的辨识、关联词的选用、词语的理解、词语的选用、成语的使用等。所考词语一般是出自所学课本,但也有部分流行词语,比如“黑马”“豆腐渣工程”“美眉”等。
3.值得关注的是,成语的考查可以说占了整个词语运用考查的半壁江山。成语运用题已经成了各省市命题者的首选题型,因而我们必须加强成语的积累,在实践中提高成语运用的能力。
二、复习提示:x
解答词语运用题,我们首先要弄清有关词语(包括成语)的基本知识:同义词、近义词、多义词、反义词;词语的感情色彩;词语的语境义及作用等。
解题锦囊一:词是代表一定意义、具有固定的语言形式、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词义有的相同,有的相近,有的相反:意义相同的几个词,互为同义词,比如“生日”和“诞辰”、“头”和“首”等;意义相近的几个词,互为近义词,比如“安静”和“宁静”、“清楚”和“清晰”等;意义相反或相对、词性相同的几个词,互为反义词,比如“死”与“活”、“黑”与“白”、“高”与“矮”等。有的词同时存在着互相联系的几个不同的意义,这些词就叫多义词。其实多义词一旦进入语言环境,它也就只有一种含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能是它的本义,也可能是引申义、比喻义或其他修辞义,甚至可能是临时产生的某个具体义。例如“宽”就有以下几种意义。
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之间总是有一定的联系的,如果几个意义之间根本没有什么联系,那就不是一词多义现象,而是几个不同的词了。
解题锦囊二:近义词的辨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事物表示的范围不同。如“战争”和“战斗”两个词,“战争”表示的范围就比较大,而“战斗”相对就比较小。②从语义轻重看,程度不同。如“批评”的词义轻于“批判”,“失望”的词义轻于“绝望”,“宝贵”的词义轻于“珍贵”,“责备”的词义轻于“谴责”等。③使用对象不同。如“锋利”多指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多用来形容器物;“犀利”也指武器、语言等锋利、锐利,但它多用来形容言辞、文笔等。④词语的搭配关系不同。如“培养”多与“能力”“孩子”等搭配,“培育”多与“品种”“秧苗”等搭配。⑤感情色彩不同。如“溺爱”指过分宠爱,含贬义,而“喜爱”却含褒义;再如“顽强”与“顽固”,“鼓励”与“怂恿”等。
解题锦囊三:词语的感情色彩可以分为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褒义词指带有肯定、赞成、尊敬、礼貌等感情色彩的词,如崇高、美好、伟大等。贬义词指带有贬斥、憎恨、轻蔑等否定感情色彩的词语,如卑鄙、丑恶、愚蠢等。介于褒义和贬义之间的词,不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叫中性词,如惊奇、结果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在理解分析中围绕“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必须考虑具体的语境。
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其本来的感情色彩会发生改变。
解题锦囊四:成语作为词语的特殊形式历年来在中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正确使用成语要做到以下几点:
(1)了解成语的来源:大多是从古代的神话故事传说、古诗文、寓言中逐渐演化来的。
(2)弄懂成语的意义:①有的成语所表示的意思与字面意义是一致的,只要了解了它的字面意义及相互关系,就能理解其意义,如“唯利是图”。②有的成语实际意义跟字面的意义不一致,如“缘木求鱼”。新$课$标$第$一$网
(3)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如“明哲保身”原来是指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是褒义;现在则是指因为怕犯错误或得罪人而对原则问题不置可否的自由主义态度,是贬义。时间复备
15
15用白板出示
成语使用辩误
色彩不当
轻重不分
对象不辨
前后矛盾
语境不合
望文生义
搭配不当
近义词辨析运用
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
从词性不同上进行辨析
从语意轻重上进行辨析
从范围大小上进行辨析
从“具体”到“概括”上进行辨析
从对象不同上进行辨析
从语体色彩上进行辨析
理解、辨析多义词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弄清上下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词语所修饰对象的特征,关键是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关联词辨析
把握关联词语成对成套使用的特点,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语,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的混乱。
教后记:
四十八、(太原)
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
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
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
之怅然。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合营溪:汇入营溪。
③敧:倾斜。④嵌:张开。⑤逸民退士:遁世隐居的人。⑥置州:设置州郡。
11、[甲]文第一段描写的内容是;[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1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可:②以其境过清清:
③南流数十步南:④不可名状名:
1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14、面对美景,[乙]文作者为什么会产生“怅然”的情绪?(2分)
答案:
、11、(潭)水和(游)鱼清流触石,洄悬激注12、①大约,大概②凄清,冷清清③向南④说出13、①那石岸的形状
象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②秀美的树木奇异的竹林,垂下的阴影相互掩映。14、这里景色优美却无人
赏爱,触发了作者对自己境遇的感慨。
四十九、(泰州A)
(一)(10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
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
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
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②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是
。(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案:
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4.(1)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
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
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五十、(泰州B)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
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行收兵。比至陈,车六
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
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
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宫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
,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
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
。”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比至陈:()②或说陈王曰:()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15.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
16.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①原因:
③启示:
答案:
13.(1)及,等到(2)有人(本题2分。每小题1分)
14.(1)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2)众多陈涉的老朋友、旧相识都各自离开,因此再也没有
亲近陈涉的人了。(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15.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2分,只答后一句
也可)
16.①得人心成功,失人心失败。(1分)②人心向背是成败的关键。(1分)
五十一、(天津)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回答17-21题。(12分)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
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
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
安知壮士志哉1”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
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
1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_________,本字是___________。
21.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7.(2分)①去拜访②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每词1分)
18.(2分)左右皆笑之。(多写不给分)
19.(2分)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佣的抄书人来谋生(供养家庭)。
或: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
20.(2分)通假字:研本字:砚(各占1分)
21.(4分)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而描写和侧面描写,如甲文开头的话和乙文的大部分文字都属正面描写。甲文除
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的“左右皆笑之”,也是侧而描写。不同之处是,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
描写为主。
或:甲文的正面描写有对行为的描写和对外貌的描写;乙文的正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但无对外貌的
描写。甲文的侧面描写既有对行为的描写又有对语言的描写;乙文的侧面描写只有对行为的描写。(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均
可,异同各占2分,不结合文本扣一半分。)
五十二、(潍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0-23题。(12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
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
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
(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
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
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
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
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
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③夕舂:夕阳。
2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
②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作:
③梅花为寒所勒勒:
④山岚设色之妙设:
2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①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A.
②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①猿则百叫无绝
B.
②月景尤为清绝
①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C.
②皆在朝日始出
①梅花为寒所勒
D.
②歌吹为风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译文:
23、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
者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
20、①奔:飞奔的马。②作:发出。③勒:约束,阻止。④设:着,涂。
21、C
22、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
23、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
避世、避俗的心态。
五十三、(温州非课改)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9-26题
(一)(13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2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⑵便要还家(▲)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4分)
2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二)太宗论盗(9分)
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
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
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或请重法以禁止▲⑵朕当去奢省费▲
⑶轻徭薄赋▲⑷安用重法邪▲
2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词语。(2分)
⑴路不拾遗▲⑵商旅野宿▲
26.短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答案:
19.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0.(1)咸(皆)(2)延
21.(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2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3.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24.(1)有人(2)去除(3)减轻(4)怎么(哪里)
25.(1)遗失在路上的财物无人拾取。(2)商人旅客在野外露宿。
26.取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
五十四、(乌鲁木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要,完成17~21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
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⒘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屠惧,投以骨
A.┤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
┕彼竭我赢,故克之
┌一狼径去
C.┤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止增笑耳
D.┤
┕非梧桐不止
⒙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译:
②其一犬坐于前。
译:
⒚填空。
本文按照屠户、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叙事,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等行为和“ ”的神情可
以看出狼的狡猾,这个故事更表理了屠户的。
⒛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答:
答案:
⒘C
⒙①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2分),
②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1分)
⒚遇狼目似瞑,意暇甚机智勇敢
⒛例:①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
②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五十五、(无锡)
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
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
,何怯也!李将军果①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龟信攻平与
,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②,大破李信军
,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
弃寡人乎!”王翦目:“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③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
自送至灞上。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大破荆军。
注:①果:果断。②顿舍:停止。③为:惟。
8.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少而好兵——②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③于是引兵而西——④李信果辱秦军——
9.下列句中的“以”与“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B.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始皇以为贤勇D.扶苏以数谏故
10.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
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儿何人而足?’
11.你怎样看待王翦由“谢病”而重新“将兵”大破“荆军”的举动?试结合义段作简要分析。(2分)
答:
答案;
8.(4分)①好:喜爱,喜欢;②是:对(正确);③引:率领,带领;④辱:使……蒙受耻辱(羞辱)。
(每个1分)
9.(2分)D
10.(3分)①王翦是频阳东乡人。(1分)
②我想攻取(攻打)楚国,在将军看来打算用多少士兵才够(足够)?(2分)
11.(2分)王翦的托病是因为秦王轻信李信的话疏远自己,自己是迫不得已告老还乡。当荆兵每天向西进军时,国难当头
,王翦义无反顾,重新带领军队攻打荆军,表现了王翦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品格。
五十六、(武汉)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第7—11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
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出淤泥而不染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陶后鲜有闻
(4)待到山花烂漫时
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9.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
10.【甲】文用——、——衬托了莲花的形象,【乙】文用——、——等自然环境来烘托梅花的形象。(4分)
11.两文所歌颂的对象在精神品质上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答案;
7.(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等待;等8.莲,是花中的君子。
9.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0.菊花、牡丹;风雪悬崖(冰天雪地、悬崖冰雪)、万花丛。
11.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要坚守自己的节操(品质、精神)。
五十七、(厦门)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
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成人。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
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④家贫无资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
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假①借。②宽容。③如果,假如。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余幼/时即嗜学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
?(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答案:
15.①因此②得到③懈怠,放松④钱财(4分,各1分)
16.①(2分)
17.B(2分)
18.(4分)
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
19.(1)C(2分)
(2)(3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习。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
艰难、刻苦学习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
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五十八、(襄樊)
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l0分)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
之爱,宜乎众矣。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①可爱者甚蕃()②亭亭净植()
1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
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3分)
15.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一种,你赞成哪种
花?并谈谈理由。(2分)
答案:
11.①多(0.5分)②树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对于莲花的爱好(0.5分),像我g样的还有什么人呢(0.5分)对于牡丹的爱好(05
分)人该是很多了(0、5分)
14.写出喜欢的句子1分,表述理由时写出莲的形象1分,进一步表述出其喻义1分。
示例:我喜欢“香远益清”这句话,因为这句写出了莲的芬芳,比喻君子美名远扬。
15.(2分)示例l;赞成兰花,兰花无论后于何处都是默默无闻的绽放,默默散发出幽香,具有纯朴高雅,不张扬、不媚俗
的品质。
示例2:赞成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梅花能凌霜傲雪,展示了逆境中奋进、战胜困难的精神。
示例3:赞成桂花,桂花不仅香气浓郁,而且可以作为香料,入药、人茶,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自然让人联想到无私的奉献
。(由桂冠、月中的桂树想到桂花的高贵亦可)
五十九、(徐州)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4分)
(1)屋舍俨然:(2)鸡犬相闻:
(3)咸来问讯:————(4)皆叹惋: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B.①问今是何世②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C.①不复出焉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①设酒杀鸡作食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2)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
10.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二)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日:“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
,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此所谓南其辕而北其辙也。
(选自《战国策》)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2分)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2)吾用多。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4分)
(1)君之楚.奚为北面?
译文: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译文:
1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
答案:
7.(4分,每处一分,意思对即可得分)(1)整齐的样子(2)听到(3)都(4)惊讶,惊奇
8.(2分)答案:D
9.(4分,每句2分)(1)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知道魏、晋两个朝代了。(2)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10.(2分)答案:B
(二)(7分)
11.(2分,每处1分,意思对即可)(1)好(2)财物
12.(4分,每处两分)(1)您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向北面走?(2)这几个方面的条件越好,那么离楚国也就越远。
13.(1分,意思对即可)要实现的目标与实际行动恰好相反。
六十、(烟台)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
天氏之民欤?
7.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9.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10.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11.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
的?(2分)
答案:
7、A
8、(1)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2)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9、好读书欣然忘食性嗜酒期在必醉
10、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11、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三十一、(兰州)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
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
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从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扶苏以数谏故
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B.陈胜、吴广乃谋曰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项燕为楚将
贤能为之用
D.楚人怜之
二世杀之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发闾左谪戍渔阳闾左:
(2)度已失期度:
(3)会天大雨nbs,p;会:
(4)宜多应者宜:
11.陈胜、吴广的起义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根据本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偶然性:
必然性: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14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
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
,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
(2)邹忌修八尺有余修: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1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
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4分)
答案:
9.(3分)D
10.(4分)(1)指代平民(2)估计、揣测(3)适逢、恰巧遇到(4)应当
11.(4分)偶然性:因暴雨断道而误期限(2分)
必然性:秦朝统治法峻刑严,“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等误了期限按秦法都要斩首,这迫使他们为求生,不得不转戈反秦。
(2分)(意思对即可)
(二)(11分)
12.(3分)(1)接受(2)长,此指身高(3)仔细、详细
13.(4分)
(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分)
(2)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2分)
14.(14分)①对人对已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视自己,论人客观等表述亦可)。(2分)
②善于思考,有反思的习惯与自省的能力。(1分)
③观察事物深入细致,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认识妻、妾、客的赞美动机等)。(1分)
三十二、(乐山)
文言文阅读(12分)
荀攸传
苟攸①字公达。祖父昙,广陵太守。攸少孤。及昙卒,故吏张权求守昙墓。攸年十三,疑之,谓叔父衢曰:“此吏有非常之
色,殆②将有奸!”衢寤③,乃推问,果杀人亡命。由是异之。何进④秉政,征海内名士攸等二十余人。攸到,拜黄门侍郎。董
卓⑤之乱,关东兵起,卓徙都长安。攸与议郎郑泰、何顒、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琼等谋曰:“董卓无道,甚于桀、纣,天下
皆怨之,虽资强兵,实一匹夫耳。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毅、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⑥之举也。”事垂就
而觉⑦,收颐、攸系狱,颥忧惧自杀,攸言语饮食自若,会卓死,得免。(《三国志魏书》)
[注]①本文涉及到的与荀攸有关的人物有:荀攸的祖父叫荀昙,叔父叫荀衢。②殆:大概,恐怕。③寤:醒悟。④何进:东
汉灵帝时大将军。⑤董卓:东汉灵帝时前将军、并州牧。⑥桓、文:齐桓公、晋文公,春秋时霸主。⑦事垂就而觉:事情接近
成功的时候被发觉
了。
12.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①董卓无道,甚于桀、纣于:
②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以:
14.翻译下面这个句子。(3分)
此吏有非常之色,殆将有奸!
答:
]5.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荀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分)
答:
答案:
12.(3分)①主持、掌握②适逢、碰到
(答对1个小题2分,答对2个小题3分)
13.(3分)①介词,表比较,过②连词,来
(答对1个小题2分,答对2个小题3分)
14.(3分)这个过去的官员脸色不正常,恐怕会有奸诈。
(给分点:“非常”“色”“奸”各1分。色,可翻译为神色、表情。奸,邪恶、
狡诈。全句语意不够顺畅,酌情扣分)
15.(3分)荀攸是一个善于观察、有勇有谋、爱憎分明、忠君爱国、心系百姓、临危不惧的人。(答到两个方面1分,3个方面
2分,4个方面及以上3分)
三十三、(连云港)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9——13题。(15分)
(甲)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以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
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舐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之而
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
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1)目似瞑(2)将舐其喉(3)信不诬哉(4)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然野心不过遁逸耳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叫嚣乎东西,突乎南北D.而顷刻两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B.久之,目似瞑/犬阻之,不使前也
C.更不止于野心矣/所欲有甚于生者D.乃杀之而取其革/乃重修岳阳楼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13.甲、乙两段文字写出了狼的什么共同特征?作者对狼分别持怎样的态度?(3分
答案:
9.(2分)(1)鼻烟(2)咬(3)确实、的确(4)遗留、留下、招致(答对一个不得分,答对两个、三个均得1分,答对
四个得2分)
10(3分)B
11.(3分)D
12.(4分,每小题2分)(1)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另一只狼象狗似的蹲坐在(屠夫)前面(2)表面上装出亲热的样子,
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意思正确即可,关键词“去”“犬”“阳”“阴”译错酌情扣分)
13.(3分)阴险、狡猾、奸诈(1分)甲文主要讥讽嘲笑狼的狡猾(1分);乙文主要揭露狼野心不改的本质(1分)。
三十四、(临沂非课改)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
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弟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
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受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
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
,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
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曰:“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③知之耳。”梁乃出,
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曰:“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
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
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
6.试解释下列加点词字的意思。(2分)
①吴广素爱人素
②比至陈比
③时时而间进间
④天下之疾犬也疾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①广故数言欲亡,愤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译:
②犬兔俱罢,各死其处。
译:
8.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4分)
答:
9.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涉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
答:
答案:
6.①素:向来②比:等到③将:统帅,率领④亡:逃亡(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7.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
就被对方所制。(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8.甲文中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4分,各2分)
9.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确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
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4分。各2分)
三十五、(南京)
【古文阅读】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
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
阳楼记》)
[乙]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
,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
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自是数年之后()
8.下列句子与成语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不求甚解B.然则何时而乐耶怏怏不乐
C.或请重法以禁之鸿鹄之志D.故不暇廉耻耳温故知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句:
(2)安用重法邪?
译句:
10.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各题。(3分)
(1)甲文表达了作者“,”的忧乐观。(1分)
(2)乙文中唐太宗认为防止盗窃的三种办法是“,,
”。(1分)
(3)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用甲文中的语句回答)(1分)
答案:
三十六、(南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0—23题。(13分)
韩信拜将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①,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
追之。人有言上日:“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日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
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
王策安所决耳②!”上曰:“吾亦欲东③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
耳。”上曰:“吾为公④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上欲召信拜
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
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上:指汉王刘邦②顾王策安所决耳:只看您作哪种抉择了③东:向东进军,与项羽争天下④为公:为了您,看
在您的面上
20.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②诸将亡者以十数()
③王必欲长王汉中()④上许之()
21.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王)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
22.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23.根据上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韩信最终被刘邦以隆重的仪式拜为大将,其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20.①估计②计数(让算)③为王(称王)④答应(每小题1分,共4分)
21.(大王您)倘若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没有可与您图谋大业的人了。(3分)
22.D(3分)
23.(1)韩信自身具有“国士无双”的真才实学;(2)萧何极力举荐;(3)刘邦对人才的需求及
其对萧何的充分信任(以上意思对即可,共3分:
三十七、(宁波课改)
文言文阅读(16分)
(一)
于是(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
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
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的词。(2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②今齐地方千里▲
△△△
19.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原文: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2分)
▲
2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
(二)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
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
;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者以势驱之耳
。
(节选自苏洵《谏论》)
22.下列句中加△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且告之曰(将要)B.跳而越者与千金(给予)
△△
C.顾见猛虎(回头)D.而越之如康庄矣(宽阔平坦的大道)
△△△
23.下列句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有与之临乎渊谷者B.能跳而越此
△△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乃记之而去
△△
C.不然为怯D.其怯者犹未能也
△△
士卒多为用者其真不知马也
△△
24.这段文字认为“勇”与“怯”皆为“以势驱之”。其中的“势”内涵丰富:对勇者而言,是指▲;对半勇半怯者而言
,是指▲;对怯者而言,是指逃命。(2分)
25.本文认为人没有勇和怯之分,关键是情势驱使他罢了。你是怎样认为的呢?(2分)
答案:
(一)18.①确实,的确②土地方圆(2分。每格1分)19.译文:众大臣官员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失的,受上等奖赏。
(2分。其中关键词“面刺”1分)20.察纳雅言(开张圣听咨诹善道)(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
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分)
(二)22.A(2分)
23.B(2分)24.耻怯(面子)奔利(金钱)(2分。每格1分)25.例如:①这种观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
即情势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作用,因而有一定的合理性。②人是有勇敢和怯懦之分的,不然,怎么会有见义勇为、舍生取义
的人呢?③对人要作具体分析,有的人是环境的奴隶,而有的人敢于挑战环境,因此,不能一概而论。(2分。本题为开放题,
言之有理即可。)
三十八、(宁波非课改)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
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
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4)俟其欣悦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D、益慕圣贤之道(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习?(2分)
(二)(10分)
读书佐酒(元)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
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
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
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
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
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
(3)遽抚掌曰(4)此天以授陛下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以一斗为率(把、用)B、击之不中(指代副车)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D、与上会于留(在)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
24、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案:
17、(1)懈怠(松懈、怠慢)(2)跑(3)脸色(神色)(4)等待(等到、等)(4分,每小题1分)
18、C(2分)
19、(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
(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学习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习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
用”给1分)
21、(1)喜欢(2)听到(3)拍(击)(4)授给(给、给予)(4分,每小题1分)
22、B(2分)
23、杜祁公对此非常怀疑,派加重晚辈秘密地去偷看他。(2分,意思符合即可)
24、热爱读书,喜欢饮酒;性情豪放。(2分,答出“热爱读书”或“喜欢饮酒”给1分,答出三十九、(攀枝花非课改)
阅读《〈孟子〉二章》,完成8-10小题(6分,每小题2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
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
9、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环而攻之而不胜
A、以B、之
属予作文以记之杜少府之任蜀州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C、于D、而
曹操比于袁绍择其善者而从之
10、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遭腐刑而著《史记》的司马迁,幼年丧父发奋读书的欧阳修,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三人的故事不能证明“生于忧患”的
道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
功。
答案:8A9D10C
四十、(黔东南非课改)
口技(节选)(8分)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
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求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2)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12、把下边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2)两股战战,几欲先走。(1)(2)
答案:
11(1)虽:即使。
(2)名:说出。
12、(1)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
(2)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四十一、(黔东南课改)
阅读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各题。(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
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屋舍俨然:(2)便要还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答案:
11、(2分)⑴整齐的样子(1分)⑵同“邀”邀请(1分)
12、(6分)(每小题译出大意给1分;①小题“黄发垂髫”“怡然”能正确译出给2分;②“妻子”“绝境”能正确译出给2
分。)
⑴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显得心满意足。
⑵(他们)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四十二、(山西课改)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3-7题。(10分)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保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
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
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把洒问青天()
(2)念无与为乐者()
4.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3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想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笔下柏影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
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7.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2分)
答案:
3、(1)端起洒杯(2)考虑或:想着
4.B
5.(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6.(C)
7.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
然的规律。
四十三、(绍兴)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逋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予也,不当
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元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
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4.选出加“▲”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3分)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皆以美于徐公
B项燕为楚将,数有功——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C.或以为死,或以为亡——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D.陈胜、吴广乃谋曰——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
15.选出翻译时括号里的内容无须补出的一句。(3分)
A.九百人屯(于)大泽乡。B上使(之)外将兵。
C.天下苦(于)秦久矣。D.失期,法皆斩(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等死,死国可乎?
翻译:▲
17.陈胜、吴广决定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用选文原句回答)(3分)
答:▲
(四)(8分)
吴富遗事①罗隐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痰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
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嚭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
,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
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拓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③
俾:使。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嚭:伯嚭,吴国太宰。⑧倡:宣扬。⑨这句意思是说嚭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⑩用事:专权
,当权。
18.解释文中加“▲”的词。(3分)
①兵:▲②毕:▲③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3分)
①夫差不悦,俾嚭以代焉。
②岂臣之欺乎!
翻译:▲
20.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2分)
答:▲
答案:
14.D15.D
16.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行吗?
17.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四)(8分)
18.①军队(士兵)②完成(造好)③本来
19.①夫差不高兴,让嚭替换了伍员。②哪里是我欺骗呢!
20.不辨忠奸,听信谗言,必将亡国。
四十四、(四川达州)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8——22题。(15分)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
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18、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与其它三项意思或用法相去甚远的一项分别是:
(1)()(2)()(3)()(3分)
(1)A、期在必醉 B、君问归期未有期
C、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D、度已失期
(2)A、或置酒而招之B、怅恨久之
C、楚人怜之D、又数刀毙之
(3)A、亲旧知其如此 B、其两膝相比者
C、以彰其咎D、其真无马邪
19、根据文意,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0、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21、陶渊明“好读书”,我们今天的青少年更应该继承前辈的这种优良传统,做到“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
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请你写出一部你读后受到感染与熏陶的作品名称、作者、人物形象(应写出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形象)。
作品名称:《》;作者:(2分)
人物形象:
(2分)
答案:
18、(1)A(2)B(3)D。19、(1)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2)不为贫贱而忧愁
,不热衷于发财做官。20、(三大志趣)好读书,性嗜酒,著文章;刻画了一个虽然贫穷却悠闲自适的饿隐士形象。21、略
四十五、(苏州)
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6-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
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
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
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哪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4分)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行道之人弗受(《孟子》)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
D.不足为外人道也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
E.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答〕和
7.下面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部分,哪一项不正确?(2分)
A.此人一一为(桃花源中人)具言所闻,(渔人)皆叹惋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马)也。(马说)
C.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D.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客)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答〕
8.用现代汉语翻译“林尽水源,便得一山”。(2分)
答: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什么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生活图景?(2分)
答:
10.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
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2分)
答:
答案:
6.A、B(A项:走;B项:指示代词,这;C项:副词,相当于“又”/恢复;D项:说/道理;E项:隔开/偷偷地)
7.A(“渔人”应为“桃花源中人”)
8.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就看见一座山。
9.“黄发垂髫”分别指代老人和小孩。“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展现出一幅和谐安宁、自得其乐的幸福生活图景。
10.陶渊明描绘桃花源这样一种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的社会,与当时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
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他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郭沫若写牛朗织女的幸福生活,也表现出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自由美
好生活的向往。在这一方面两者是相同的。
四十六、(宿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
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
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
③蒙乃始就学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及: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10.甲文是通过和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习效果。(3分)
11.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答案:
四十七、(随州)
阅读《上枢密韩太尉书》一文,回答8~13题。(14分)
上枢密韩太尉书
苏辙
太尉执事: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
文疏荡,颇有奇气。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辙生十有九年矣。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
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过秦、汉之故
都,恣观终南、嵩、华之高;北顾黄河之奔流,慨然想见古之豪杰。至京师,仰观天子宫阙之壮,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
大也,而后知天下之巨丽。见翰林欧阳公,听其议论之宏辩,观其容貌之秀伟,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而后知天下之文章聚乎
此也。太尉以才略冠天下,天下之所恃以无忧,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入则周公、召公,出则方叔、召虎,而辙也未之见焉。
且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嵩、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
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辙年少,未能通习吏事。向之来,非有取于斗升之禄,偶然得之,非其所乐。然幸得赐归待选,使得优游数年之间,将以益
治其文,且学为政。太尉苟以为可教而辱教之,又幸矣。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文者气()之所形也
②称()其气之小大
③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
④恣()观终南、嵩、华之高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慨然想见古之豪杰
A.思之至深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送杜少府之任蜀州D.甚矣,汝之不惠
10.结合文意翻译下面句子。(2分)
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译句:
11.这篇以议论为主的书信体文章谈论的中心话题是,作者在文中所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2分)
12.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养气”的两条途径,其中一条途径是,另一条途径是,并强调自己特别重视通过的途径来“养
气”“治文”。(2分)
13.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联系全文看,你认为他的目的能达到吗?为什么?(2
分)
答案:
8.①指人的修养、气质、精神力量。(意近即可)②相当,配合③显现,(表达)。④无拘束。9.B10.如不先养气
,只是学作文,文章是写不好的,而气可以通过修养获得。11.为文与养气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
致。12.加强内在修养丰富外在阅历丰富外在阅历13.示例:作者“求见”的目的能够达到。因为文章能以恳切的言辞、
真挚的感情打动人,以卓越的见识、非凡的才华吸引人,以正当的理由、严密的推论说服人。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727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