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位置

师:现在交通便捷,非常有序,司机和小朋友都很遵守交通规则,想不想去看一看呢?请看画面。(1.汽车通过十字路口,行人在等待;2.汽车停止前进,行人通过斑马线。)

仔细观察,理解位置

1.上、下。

师:这么有序的交通,你知道是什么在指挥吗?(红绿灯。)

师:对,是红绿灯,它的作用可真大。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红、黄、绿灯是怎么摆的呢?(与同桌小朋友轻声说一说。)

学生交流。(红灯在黄、绿灯上面,绿灯在红黄等下面,黄灯上面是红灯,黄灯下面是绿灯,红灯下面是黄灯,绿灯的上面是黄灯。)

联系实际提问:刚才,同学们把3盏灯的上、下位置关系说得很完整,(板书:上下)再看看,在我们的教室、有这样上、下的位置关系吗?身体呢?

2.前、后。

下面,请小朋友继续看画面,绿灯亮了,汽车继续前行,这时,画面上有几辆车,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又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摩托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摩托车;摩托车后面是公交车,公交车前面摩托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置。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置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置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3.左、右。

师:刚才小朋友介绍得很完整,老师很满意,建议小朋友鼓鼓掌为自己鼓励鼓励。

师:回想一下,刚才我们是用什么鼓掌的?(手。)

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的小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呢?

师:请举起你的右手。

师:左手、右手是对好朋友,团结起来力量特别大。其实在我们身上也有这样的好朋友,同桌同学互相看看,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找找看。

要求学生摸着说,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摸一摸。

师:认识这些好朋友,现在我们就用左、右手来活动活动,好吗?

先请同学看屏幕上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再让学生学着做。

师:除了身体有左、右之分,你们的座位也有左、右之分,你的左、右都有哪些同学呢?

4.相向左、右。

师:现在请同学举起右手。(教师面对学生也举右手)老师举的是哪一只手呢?(留一定时间让学生争执)有说左手的,有说右手的,到底是哪只手呢?没关系,请同桌同学讨论一下老师举起的是哪只手?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感受左、右的相对性。

师:请同学看屏幕(楼梯图),这是什么?学校要求同学上、下楼梯要靠哪一边?(右边)。这里有两个小朋友,一个要上楼梯,一个要下楼梯,上楼梯要靠右行,应是靠哪边?你能帮他找找吗?(出示箭头)这个小朋友要下楼梯,他靠右行了吗?你怎么知道他不是靠右行呢?又应靠哪边呢?两个同学要同时上、下楼梯,你们看他们都靠右行了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避免相撞。)平时,上、下楼梯要靠右行,做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二、运用知识,巩固练习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出示课题)

师:老师带来一些水果,想利用今天所学知识来摆一摆(苹果、梨、香蕉、草莓、葡萄)。

按要求摆在桌上。先放苹果,在苹果右边摆上葡萄,在苹果左边摆上香蕉,在香蕉左边摆上梨子,在葡萄右边摆上草莓。

师:一共摆上几种水果?从左往右数,香蕉排在第几个?从右往左呢?

师小结:同一种水果,从不同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要说清楚是从左数,还是从右数。

师:葡萄摆在苹果的上面,香蕉摆在苹果的下面,草莓摆在梨子的右边。

师:小朋友看看桌面上有哪些学具?(让1名学生说)。你能利用今天所学上、下、前、后、左、右来整理吗?怎么摆就怎么说。

展示摆的结果。(请3位同学介绍。)

师:文具摆放有一定位置,有助于学习,平时,小朋友整理过房间吗?你能帮助图上这位小朋友整理吗?整理之前我们来认识这些生活用具,它是……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上、下、前、后、左、右把它摆在合适的位置,同桌商量,看哪一小组摆放最妙。(交流。)

小结:老师认为各个小组都有特色,你们回家后能不能也把自己的小房间整理整理呢?

三、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师指着板书)上、下、前、后、左、右在生活中经常碰到,例如,坐在汽车上,汽车是向左拐,还是向右拐呢,你要懂得判断,你能向老师这样举个例子说说吗?学会了上、下、前、后、左、右我们就要懂得在生活中进行应用。

反思: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大多数学生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小编推荐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练习题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练习题”,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练习题

1.下面是小芳家的客厅,小芳正在和爸爸、妈妈一起看动画片呢!请你说一说。(大屏幕出示图片)

(1)坐在小芳左边的是_________,坐在小芳右边的是_________。

(2)小芳的前面和后面分别是什么?

(3)电视放在桌子的_________面,桌子的下面是什么?

2.画一画(用ABCD代替小动物)

在第3排,第4列的格子中画一只在第4排,第6列的格子中画一只在第6排,第2列的格子中画一只在第2排,第2列的格子中画一只()ABCD

3.

红灯在黄灯的_________面,绿灯在黄灯的_________面。红灯亮,汽车停,绿灯亮,汽车行。汽车、行人靠马路的_________侧前进。小朋友们!你们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啊!

4.

(1)女孩说:“我的包在第2排第4个。”请把她的包圈出来。

(2)说一说,你的包放在第()排第()个,画“v”。

5.

小朋友们在牵着手跳舞,从左数排第5,从右数排第9,你知道跳舞的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人吗?

6.小动物们排成一队去游玩,一共有()只动物去游玩,从左边数起()在第7个。

(1)一共有()个小朋友。

(2)从小红数起,小阳排在第(),第3个是()。

8.

(1)把右边的7只蝴蝶圈起来。

(2)从右边数起,把第7只蝴蝶涂上颜色。

9.看图,算一算一共有()只小动物。

10.小明家是()号门?

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准确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3、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导入新课

请几位同学上讲台,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喜羊羊排在什么位置?

2、出示排队买票图。

过渡: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出示课件。

3、谈话。

(1)这时有几个人在排队?

(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明排在第几?

(3)小明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3、小组代表汇报

4、思想教育:看到小明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景,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的位置,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好习惯。

5、动画展示:

(1)教师:这时有几个人?谁排第一?小明排第几?他后面的叔叔排第几?

让学生再次在具体的环境中区分“几”与“第几”,同样先在小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说明:排队的时候我们都从前面数起,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要数第几的时候。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介绍自己。

2、“做一做”第1题(左图)。

3、“做一做”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小结同学们,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反思:

通过情景体验和参与,学生能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以表示物体的多少,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个别学生不能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体会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培养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利用“野生动物园”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点:学会用不同的物品表示1~5各数,并知道1~5的多少。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达。

教、学具准备

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出示主题图),这里不仅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而且还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数学知识呢?

2、师:从这幅图中,你想知道什么?

3、生:我想知道有几头大象?有几朵白云?……

4、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吧!(出示课题)

5、出示学习目标:

(1)、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知道1~5的数序。

(3)、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

(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

1、独立学习课本的内容。(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教师参于其中,及时帮助。)

2、同桌展示

生1:我知道有1头大象、1个太阳。

生2:我知道有2头犀牛、2棵大数。

……

3、小结。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

1、全班交流,取得共识

师:通过刚才大家交流的表情,我想大家可学到了很多知识,那我们就把所学到的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生1:我知道图中有1头大象、1个太阳、2头犀牛、2棵大数、3只羚羊、3只长颈鹿、4多白云、4只小鸟、4个小朋友、5个人、5朵花。

生2:我知道1~5的顺序是1、2、3、4、5。

生3:我知道5的前面一个数是4。

生4:我知道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2和4。

生5:我知道1、2、3、4、5在日字格中的位置(生上台演示)师在旁相机提示书写这些数字应该注意哪些?并让生在本子上书写三遍。

……

2、小结:看到你们自己学会这么多知识,老师为你们而自豪!你们想不想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呢?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师: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生1:我有一把小刀。

生2:我有三本书。

生3:我有5枝铅笔。

……

2、教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

同学们通过自己学习,顺利完成了学习任务,老师在这里祝贺你们!请你们用你今天学到的知识,把你知道生活中的事物的数告诉你爸爸、妈妈,好吗?

反思:

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沪教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沪教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一课时:20以内数的加减法复习

教学目标

1、复习20以内数的加法与减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题包计算,探索算式之间的一些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

1、20以内数的加减法

2、探究在题包中,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或减少多少,和就增加或减少多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情趣引入

小朋友,今天,我们要到一座神秘的古堡去,古堡中住着许多美丽的小精灵,他们在玩着好玩的游戏,我们大家一起去玩好不好?

二、破密码,闯古堡

(一)热身运动(桥板上的题)

5+4+1=

3+4+1=

4+4+2=

1+2+3+4=

学生先计算,然后说一说怎么算。

(二)做题包、找规律

1、出示题包

16―8=814―5=9

15―7=816―7=9

13―5=817―8=9

12―4=818―9=9

(1)学生先进行计算,然后小组里面相互说一说,这两组题包的规律。

(2)学生通过计算,发现结果总是8和9,题包中的规律即被减数减少(或增加),减数也作相应的减少(或增加),差不变。

做加法题包,探究规律

2、出示题包,请学生计算

1+9=9+1=

3+7=7+3=

2+8=8+2=

4+6=6+4=

(1)学生计算

(2)探究规律

通过计算这组题包,你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举例说出题目中加数的变化如何引起和的变化。

(3)师小结

一个加数增加几,另一个加数减少几,增加和减少的数相等,它们的和仍是10。

3、完成练习册第1页的题1

(三)小组合作,探究算式之间的规律

1、出示7+5=7-5=7+6=7-4=

9+5=9-5=8+6=8-4=

11+5=11-5=10+6=10-4=

13+5=13-5=11+6=11-4=

学生计算

2、师,提问:

(1)通过计算,你发现每一方框中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规律?

(2)从它们差的相互关系来看,你能找出算式中减数之间的关系吗?

3、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4、汇报探究结果

当一个确定的数加上的数和减去的数之和为10,它们的结果相差10。例如,

7+5=127-5=27+6=137-4=3

12-2=1013-3=10

5+5=106+4=10

2712

6、学生举例说出一些符合这样规律的算式

例:12+7=1912-7=5

14+1=1514-9=5

(四)数砖墙,登古堡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登上了古堡的最高处了,再努力一下,我们就能和可爱的小精灵们一起游玩,我们一起来加油!

1、出示数墙,由学生完成数城

2、汇报。

3、完成练习册第2页的题4

(五)用题包来完成推算

1、出示题目

2+43+5

12+413+5

2+143+15

12+1413+15

师:你们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进行推算呢?

学生进行推算,并说一说推算的方法。

(六)完成长链题

0+1+2+3+4+5+0+5=

1+2+3+4+0+2+3+5=

并说说计算算式长链有什么好方法

式与数比大小

1出示题目:18-3○5

8-3○5

想一想怎样做才能保证正确。

2交流方法。

3小结:当式与数比大小时,我们可以先算出算式的结果,再来比大小。

4完成练习册第1页的题2

求减数

1出示题目20-□=15

20-□=8

2计算

3交流方法

4小结:在计算20-□=8这样的题目时,我们可以想20-8=□。

5完成练习册第2页的题3

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我们知道了数学中许多知识都蕴含着小秘密,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奥秘。也会使我们越来越聪明。

总结:小朋友们,通过我们的努力,破译出了全部密码,我们终于登上了古堡,我们和可爱的小精灵可以尽情地玩耍了。

第二课时:计算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摆圆片、填合适的数,感受到“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尝试、检验、修正来解决计算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探索“计算游戏”中三角形三个区域内的数与周边的三个结果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尝试、检验、修正来解决计算游戏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3页的题1

认识三角数图。

1、简介三角数图。

师:这是三角数图。

问:你发现这幅三角数图有什么秘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生共同小结:三角数图里的三部分,每部分都放有小圆片,相邻部分里的小圆片个数相加,其结果写在边上。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计算游戏”(板书课题)。

二、探究三角数图。

1、探究一

“计算三角”的3个区域都已放了小圆片或数,

探求:3个结果数。

(学生可以在计算三角草图上自己摆圆片,计算出结果。同桌合作玩“三角盘”

一人在三角盘上摆小圆片,另一人根据所摆小圆片摆数卡。)

汇报。

2、探究二

2个区域已放了小圆片或数,1个结果数也已预先给出,

探求:在1个区域里放上适当数目的圆片或数和求2个结果数。

(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计算出第3个区域中圆片的数量以及其它2个结果数。)

3、探究三

1个区域已放好了圆片或数,2个结果数已预先给出,

探求:在2个区域里放上适当数目的圆片或数,并求第三个结果数。

(可以通过加减法来计算。)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2

4、探究四

3个区域都是空的,3个结果数预先给出,

探求:在3个区域里正确地放上圆片,使三边得到预设的结果数。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3。

四、总结。

师: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学到了什么本领?

完成练习册第3页的题1。

第三课时:比一比1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形如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4页的题1

引导观察

师:小朋友,小丁丁、小巧和小亚到游乐场去玩,看到小丑叔叔,他们兴致勃勃地踩上高跷,和小丑比高低,比下来的结果怎样?请小朋友说说比较的结果。

我们已经学过“、=、”号,能不能用这三种符号来表示比较的结果?例如:小巧踩着高跷比红鼻子小丑矮,我们可以说:

小亚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汇报:

1.生:小巧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矮。

生:小丁丁踩着高跷和小丑叔叔一样高。

生:小亚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高。

2.用等式或不等式表示比较的结果。

生:小丁丁踩着高跷和小丑叔叔同样高。

我们可以说:小丁丁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生:小亚踩着高跷比小丑叔叔高。

小亚的高度+高跷的高度小丑叔叔的高度。

揭示课题:

师:比较物体的多少、高矮、轻重等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我们可以用数字来代替这些数量:如用6表示高跷的高度,用11表示小丑叔叔的高度,那么小巧的高度就可能是几呢?

()+611(板书)。

今天,我们学习“比一比”,出示课题。

二.探究

1.解答6+()11,探究解题策略。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3)生:我发现最小的答案是0,因为加数越小,和越小,6+011。1也可以,2也可以,3、4也行。但5却不行,因为6+5=11,不符合题意。那么,比5大的数肯定都不行。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符合题意的所有答案呢?

板书:6+()〈11

0、1、2、3、4

小结:

可以先想6加几等于11,6+5=11,由于和要比11小,所以加数就要比5小。

2、独立练习册第4页的题2/1

6+()〈15

师指导校对。

解答12-()6,探究解题策略。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3)生:我发现最小的答案是0,因为减数越小,和越小差越大,12-()6。1也可以,2也可以,3、4、5也行。但6却不行,因为12-6=6,不符合题意。那么,比6大的数肯定都不行。

师:你们用的是什么好方法,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到符合题意的所有答案呢?

板书:12-()6

0、1、2、3、4、5

4、独立练习册第4页的题2/2

拓展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练习的在不等式里填上合适的数,有时不能超过某一个数,有时又不能比这个数小,那么我们能不能把最大的或最小的这个数找出来呢?

8+()128+()12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小结:要找8+()12的最大数和8+()12的最小数,

可以先算8+()=12,()里填4,要使结果小于12,加数就要比4小,比4小的的最大的数是3,要使结果大于12,加数就要比4大,比4大的的最小的数是5。

完成书第5页的4。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比一比

6+()〈11

0、1、2、3、4

第四课时:比一比2

教学目标

1、学会在形如a+□<b、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2、能通过口算,进行式与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在形如a+□<b、a-□>b、a-□<b的□里填合适的数。

教学过程:

口算:练习册第5页的题3

复习

()里最大能填几

4+()<1213-()>6

学生试做。

汇报。

想:因为4+8=12,所以8不行,填的数要比8小,是0-7,最大是7。

想:因为13-7=6,所以填的数要比7小,是0-6,最大的是6。

小结:

完成练习册第5页的4。

探究

出示12-()<6

(1)审题,这里是谁和谁比较?比较的结果怎样?

(2)思考:哪些数合适?

同桌讨论。

汇报交流。

因为12-6=6,结果要小于6,所以减数要大于6,但是又不能大于12,所以()里可以填7—12。

试一试

练习册第5页的题5。

练习

6+()<1214-()>611-()<6

8+()<1219-()>615-()<6

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雪山乐园》教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雪山乐园》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雪山乐园》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雪山乐园主题图。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这部分做整理复习。

3、在经历整理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好习惯。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整理复习。

教学难点:对分类与比较、统计、图形与位置知识的应用。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模型。

学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物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雪山乐园中参观了凉亭和滑雪场,复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圣诞节到了,你们看,谁来了?(课件)

圣诞老爷爷带来几棵圣诞树(指黑板),等我们把这些树上挂满知识果实以后,老爷爷就会送礼物给我们。想得到礼物吗?

好,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起走进雪山乐园。(板贴课题:雪山乐园)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天真可爱,为了符合学生学习特点,以圣诞老人派发礼物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复习:

(一)图形、位置的复习

1、复习立体图形(课件出示)

(1)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师:仔细观察一下,图中有没有我们学过的图形,在哪?(学生一一说明,教师随机板贴。)

(3)师:你们的桌子上就有这些形状的物体,小组同学摸一摸、说一说他们的样子。(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相应物体摸一摸、说一说,感受物体的特点。教师随机指导。)

(4)师:谁愿意上来和大家说说这些物体的样子。(生自己选择,拿的是什么体,它是什么样的。)

(5)师:教室里也有这些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物体朋友,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纠正。)

(6)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图形”的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板贴:图形)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观察主题图,回顾以前学过的图形,并从图中找到与学过图形相对应的物体。然后通过摸实物进一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同时说出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的物体。真正的把学过的知识整理并运用。】

2、复习位置

(1)师:打雪仗堆雪人真有趣,圣诞老爷爷还会带我们去哪呢?(课件出示)

(2)师:咦,圣诞老爷爷呢?(课件)

(3)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小组内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师巡视,随机指导。)

(4)找生交流。(是板贴:前后、上下、左右)

(5)师:同学们看的很认真,你们看老师现在在哪?

(6)你能说说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吗?我们平时说话还经常会用到表示位置的“上下、前后、左右”,你能说一个吗?

(7)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位置”的知识还真不少呢!(板贴:位置)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的教学中,由找圣诞老爷爷引导学生对位置的描述,然后让学生具体说说图中每个图形的位置,最后说说生活中需要用表示位置的词语来描述的例子。通过以上几个环节,来复习整理并巩固位置的这部分知识。】

(二)比较和统计的复习

1、复习比较

(1)师:圣诞老爷爷接着带领我们去哪,你看到了什么?(课件)

(2)师:这么多的冰雕小动物,你能给小鹿和小松鼠比比个吗?(板贴:高矮)它们还能比什么?(板贴:多少、大小)

(3)师:你怎么知道猴子比兔子少?(因为小猴3只,小兔4只,34。所以,小猴比兔子少。)

(5)师:同学们回答真积极,老师请两个同学过来,你们说他俩该怎么比较?(学生回答)现在老师和他比较,你又发现了什么?(师:看来谁比谁很重要,不能单独的说谁高或者是谁矮。)

(6)师:同学们既会看又会说,还真的是很会“比较”呢!(板贴:比较)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比较出冰雕小动物不同之处,并以此展开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比较。同时,教师渗透比较的对象发生变化时比较的结果也发生变化的数学思想。】

2、复习统计

(1)师:如果想知道这些冰雕小动物各有多少只该怎么办?(统计一下)

(2)师:好,请你们小组合作完成手中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3)【板贴四个小组统计表】师:谁能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统计的?(学生说,教师随机提炼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并板贴。)

(4)刚才我们说的这些“分一分、数一数、排一排”的过程就是“统计”。(板贴:统计)

(5)(课件出示)看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口头提问并口头解答。)

【设计意图:在本节教学环节中,由学生独立解决老师所提出问题,引出对“统计”知识的回顾应用。同时,在小组交流中,回顾整理统计的方法。】

三、律动:同学们,现在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活动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拍拍手。(1)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2)看谁能说出和老师意思相反的词,并做出动作。(师说大,生说小)

【设计意图:在轻松的氛围中,回顾刚才所复习内容:位置、比较。】

四、练习:

师:好,刚才我们休息了一会。接下来,我们再努力闯过四关,圣诞老爷爷的礼物就会来啦!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1、第一关分一分:(课件)这两个小朋友的房间太乱啦,大家能帮忙整理一下吗?你打算怎么整理?

好,请打开书第115页,大家按照统计表对以上物品进行分类统计。

【实物投影展示订正】学生说数量,老师表扬数一个划掉一个的好方法。

2、第二关:比一比。(课件)师:你看到了什么?。追问,小狗一定比小兔重吗?

3、第三关:圈一圈。(课件)师:这个叫小华的女孩在干什么?仔细观察,想象出是“前、后、侧”那一面照出的,然后圈出来。问:你怎么知道照的是后面,你是怎么判断的?你怎么知道照的是侧面,你是怎么判断的?

4、第四关捏一捏:同学们,你们喜欢捏橡皮泥吗?(喜欢)。请你捏一个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者是球的物体送给圣诞老爷爷吧!(学生捏)

【实物投影展示】找生展示并说。我相信圣诞老爷爷一定很喜欢!

五、小结:

今天我们和圣诞老爷爷一同游玩了雪山乐园和数学王国,同时装饰了几棵圣诞树,这些知识果实是:图形、统计、比较和位置。圣诞老爷爷对同学们的表现非常满意,所以他要把礼物送给大家!同时他也祝愿同学们圣诞节快乐!(课件)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二》教案1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信息窗二》教案1”,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内容:

信息窗2、自主练习1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学具表示这些数,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三个小朋友看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可高兴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都看到了哪些美丽景色?(出示挂图)

看这三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记录)他们要把看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好带回去给其他的小朋友看看。

二、新授

(一)教学第一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 他们都记录了些什么?

(1)他们首先想要记录什么?(天上、冰上的贼鸥)根据图中内容表述贼鸥的数量。

2.天上的贼鸥

(1)你能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天上贼鸥的数量吗? 根据计数器上的表示写出数量,并学会读数。

(2)你能够根据计数器上的珠子数量写出天上贼鸥有多少只?(板书:47)谁能读一读你写的数量?(根据学生的读法,板书:四十七)

(3)小结:像我们平常在本子上写数字的方法叫做写作,也就是我们用数字的形式表示出数量,而我们用语文的方法将我们口头读的形式记录下来叫做读作。

3.冰上的贼鸥

(1)下面你能否自己记录下冰上贼鸥的数量?并把它读出来?

(2)通过记录贼鸥的数量,我们可以发现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二)教学第二个红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记录出天上的贼鸥有47只,冰上有32只贼鸥,老师又有问题了,天上的贼鸥多还是冰上的贼鸥多?你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2.六十几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42和49比较谁大?你是怎样比较的?100和50呢?99和100呢?9和100呢?

3.十位相同,比个位,个位大的数大(63和61)

个位相同,比十位,十位大的数大 (28和38)

个位不同,十位不同,看十位(28和32)

(三)练习

自主练习1: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并读一读。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写的?怎样读的?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并且还比较了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3=4+5=6+2=

3+4=9-6=7-1=

8-5=5-4=6-1=

二、新授

(一)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出示:20+30=?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一会儿交流一下。(10个10个地数;数的组成;一位数到两位数的迁移)

2.在你的计数器上拨一拨,看看你算得对不对?

3.出示90-60=?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在你的计数器上拨一拨,看看你算得对不对?

4.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考虑十位就行了,不要忘记在个位上加0。下面我们来看另一类题目。

(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

1.出示:20+3=?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做的。

2.在你的计数器上拨一拨,看看你算得对不对?

3.出示46-4=?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算。在你的计数器上拨一拨,看看你算得对不对?

4.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它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计算的时候可要分清个位和十位。把个位和个位相加,十位和十位相加。

(三)练习

30+50=84+5=47+2=

25+3=90-30=87-4=

68-5=50-40=20+70=

56-5=78-3=42-2=

35+4=76-4=11+8=

67-2=32+8=70-60=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要想成为口算小能手,就必须掌握好这部分内容。

教学反思: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有趣的游戏----图形与位置》课后反思


本节课跟卢主任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去完成,从课后学生作业反应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同学掌握了用数对和极坐标两种方法来确定图形的位置,但在用极坐标方法描述图形的位置时,多数同学语言不够准确,例:方向的描述,东偏北方向,西南方向30度,西北方向45度的情况时有出现。还有个别同学对于距离的确定由于计算基础较差,也出现了许多错误;20%的同学不能准确的量出极坐标图中的度数,对于量角器的使用比较生疏反观整节课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着实还有待很大的提高。

本节课我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场平面图的情境引入确定位置的三要素,从学生回答的情况来看,他们能很快的找出方向和位置两个要素,但对于第三个要素:参照物,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来,需要老师进行提示。在接下来的复习确定位置方法环节,多数同学虽然知道这些方法,但不能用语言准确的描述,此处,教师进行了知识的灌输,没有很好的引导,特别是在出现B(0,0)代表什么意思时,老师的问题不清楚,导致学生回答不出来,在此环节,教师对于确定位置的方法的归纳:数对和坐标法不准确,正确的应该是用数对和极坐标。应该注意教师语言的准确性,在本节课的重要环节,如何使考察队顺利找到大本营?这一问题的解决,我采用完全放手让学生同桌合用,独立完成的方式,从学生反馈的结果看来,他们没有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因此,教师在此处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引导和解决,最终通过课件的方式展示了此题的正确做法。本环节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值得老师去反思,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课前预设过高,多数学生出现了不会用量角器的情况,绝大多数同学在用极坐标确定位置的时候只是简单的说出了什么方向,没有考虑距离和角度。

纵观整节课,虽然课后多数学生能够达到课前预设的目标,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注意,尤其是对于课堂上学生的关注度、教师语言的简洁性、提问题的巧妙性、引导学生解决难题的艺术性、教师板书的规范性教学需要耐心,同样需要艺术,美的课堂需要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教科版)
第一课《举手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露”,会写6个字,参照词语库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故事中的“我”是怎样进步的,感悟到尊重、信任和鼓励能使处于困境中的人产生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4.使学生认识到课文中的高老师之所以能巧妙地给予“我”鼓励和信任,是出于她对学生的热爱。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有效地帮助别人,启发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学习时要充满自信。
2.了解高老师的做法,理解她对学生的“爱”。知道爱护别人,与人为善,才能真正地帮助别人克服困难。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录音磁带。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你们有自己的秘密吗?谁愿意悄悄地告诉老师?有一个小朋友和你们一样,也上三年级,他有一个秘密,你们想知道吗?板书课题:举手的秘密。
2.师范读课文。
二、学习生字词,初读指导。
1.各自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文中生字新词,想办法记住字形、弄懂词语的意思。
(2)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能说出故事的大体内容。
2.检查初读效果:
(1)小黑板或投影出示生字词:
A.谁能准确地领大家拼读这些生字词?指名领读。擦去拼音再读。随机抽查生字词读音。注意多音字:
露lù
lòu
找出课文中这些字读什么音,读读这些句子。
B.小组内相互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生字字形、弄懂词语意思的?
C.组织集体交流,教者适当总结带有规律性的办法。鼓励学生有创见。比如:记字形,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办法。记“仍”,把“扔”(或“奶”)的偏旁去掉,换上“亻”(单人旁)。“份”还可以用加一加的办法识记。记“况”,左边“冫”,右边“兄”。“题”:左边是“是”,右边是“页”,注意“页”字要写在“是”字最后一捺上。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A.各自练习说。
B.指名当众讲述。
3.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三、巩固练习。
1.比较下面各组字,组成词。
仍()偏()急()兄()分()
扔()扁()隐()况()份()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对话,尝试有感情地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读。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试一试,你能正确认读下面的词语吗?
隐约虚荣心露馅儿声调习惯
仍然心照不宣一份情况偏偏
2.出示句子:
“那浅浅一笑,照亮了我快乐的童年。”
指名读。那是谁的笑,为什么会这么大的魔力?今天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感悟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说说“我”遇到了什么困境?在遇到困境后,“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直接描写: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动作、表情描写:“脑袋嗡的一下蒙了”“低着头从座位上站起来,脸红得发烫……眼泪很快流下来”。)
(2)结合实际,谈感想: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我”这样的困境?在困境中,你最希望什么?
(3)指导朗读:想一想该怎样读,为什么。
(4)指名当众朗读,说出自己对所读内容的感受。
(5)师生评议。
2.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在“我”很伤心的时候,高老师是如何对待我的?(“一双温暖的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亲切的笑容”)如果将课文中的“搭”换成“放”,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看到高老师“亲切的笑容”,想想“我”会怎么想?
(2)思考:高老师是怎样引导“我”走出困境的?
“当你真的能回答问题……如果你不会……我就知道……”
(3)高老师提出今后“我”怎样举手,是对“我”一个人说的,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高老师不当众提出这种办法呢?(高老师对我十分尊重。举左手、举右手是师生二人独特的沟通办法,既维护了“我”的自尊心,又使高老师知道了真实情况,可谓巧妙,能看出高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这是师生俩的秘密。点题。
(4)齐读三、四自然段。
3.轻声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
(1)高老师引导“我”走出困境了吗?指名读课文中相关句子。
(2)每每当“我”在课堂上与高老师的目光相遇时,我俩都心照不宣地相互一笑。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种情形,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高老师和学生心心相印,情感交融。联系课题,体会师生俩的秘密非常美好。)
(3)如果你是当时的“我”,你有什么话想对高老师说?
(4)男女生比赛读。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采取分组读,师生共读等方式。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体会题目《举手的秘密》中的“秘密”二字,为什么用这个词?
2.你喜欢课文中的高老师吗?为什么?
3.你学到了什么?
4.你希望老师跟你之间有什么“秘密”吗?可以用小纸条告诉老师。
五、课外活动。
小组同学合作,将课文改编成三个场景的课本剧。
板书设计
14.举手的秘密
秘密(老师的爱)露馅儿(不自信)
从容(自信)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一、创设情境,再现课文。
(1)火车接龙朗读课文。
(2)指名表演编好的课本剧。
提示指导:
a.可增加一个角色——“我”的同桌,通过“我”与同桌的对话表现“我”的内心活动。
b.在表演的过程中,安排小记者采访。如:谈谈你对这位老师的看法。当你身边的同学回答问题时由于紧张结巴起来,你觉得该怎样做?
二、游戏巩固,识记生字。
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
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
a.将生字分类:
左右结构的字:抢、仍、况、份;半包围结构的字:题。上下结构的字:室。
b.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忆生字。
③给生字组词。
三、观察字形,指导书写。
①出示生字卡,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生字各部分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有什么不同。
②学生写字。
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安静,正确执笔,摆好坐姿。
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
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
四、词语积累。
①自己读、记词语。
②将好的词语收录到自己的词语库中。
五、作业设计。
1.把你心中的小秘密写下来。
2.自制本课生字卡。
教学反思:
第二课《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习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习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坚硬——→氧化
教学反思:
快乐读书屋一、《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依据“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向学生的情感开放,向学生的未来开放”的教学理念,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培养创新意识为抓手,打破历史故事“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将其设计成先读再编后演的开放性语文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让学生的个性在生动活泼、自由开放的学习中飞扬。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随文理解“仰慕、谒见”等词语的意思,简要复述课文。
2、体会抓住人物言行、环境烘托以及通过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来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3、初步学习根据范例合作编写课本剧,并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每课时的重点分别为读、编、演。
教学日期:
教学过程:
一、紧扣“诚意”,质疑导读
1、课题质疑,初知大意
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可能提问:谁三顾谁的茅庐?为什么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利用多媒体,放录像,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而后用一句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说得完整、连贯、有条理。
“三顾茅庐”是一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常指什么意思呢?(明确:泛指诚心诚意一再邀请。)由此引出探究重点:刘备是怎样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的?
2、重点质疑,读中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用符号在文中画出表现刘备“诚意”的词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些词句。
(2)围绕“诚意”,品读明意。哪些词句体现出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呢?把你的学习成果与同学交流一下。(学生思考后交流学习成果,教师随机指导)
△可从刘备的语言方面来探究:如称孔明为“大贤”,自称“谒见”等,反映出刘备态度谦恭,很有诚意。教学时重点抓好朗读,让学生用自己的感悟所得读好刘备的话。
△可从刘备的行动方面来探究:“叫人立即备马”“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赶紧下拜”等词句着重表现了刘备的“诚意”。
△可从环境描写方面加以探究:“数九寒天”“冒雪”等词体现出刘备决心大,心意诚。
△可从张飞的态度方面加以探究:张飞的鲁莽反衬出刘备的谦恭与诚意。
教师小结:理解人物形象,不仅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入手分析,还可以从环境描写、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等方面来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
3、赏读复述,内化语言
(1)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诚意。
(2)复述课文。教师问:如果有人要你讲“三顾茅庐”这个故事,可以怎么讲?(引导学生讨论,教师不作评论。)今天我们学习抓重点词复述故事,你认为应该重点抓住文中的哪几个词来讲?讨论后,请学生用上“仰慕、急切询问、冒着风雪、下马步行、恭恭敬敬、赶紧下拜、三顾茅庐、辅佐”等词语,简要复述。
4、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对刘备和诸葛亮有哪些了解?从这篇课文中,你看出刘备是怎样一个人呢?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其人其事,课外可以阅读《三国演义》一书,或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并记下你的新发现。
二、编写剧本,重组信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因此,适于将课文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1、学习范例,了解写法
教师把自己事先根据课文编写的课本剧(如《草船借箭》)发给每一位学生,引导学
生研究学习,初步了解剧本的基本写法。教师可从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独白、对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方面加以指导。
2、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以大组为单位,以课文为素材,根据课堂探究所得,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编写课本剧。教师先扶后放,先指导编写“一顾”,而后举一反三,重点指导编写“三顾”。可以将《三国演义》中“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一回的有关内容编入剧本,也可以进行大胆合理的想像创作。写完后师生讨论评议,修改剧本。而后布置各组成员的课外任务:①选择合适的音乐配乐,如马蹄声、风雪声、敲门声、过渡音乐等;②配上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③给演员设计并准备服装;④设计准备道具。各组安排好导演、演员、剧务,在课余时间进行排演。
三、表演入境,求活求趣
我国著名剧作家曹禺曾说:“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与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为训练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根据小学儿童爱动好玩、富于想象、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我利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
表演前,教师组织学生对表演细节加以讨论,让学生细心揣摩并把握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甚至心理,以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特点。鼓励学生要大胆创新、大胆表演,看谁演得真实,演得感人。演完后,根据各组的表现,评出“最佳配合奖”、“最佳创意奖”、“最佳导演”、“最佳演员”等,让学生在说与动的气氛中增强技能,品尝成功的愉悦。
《晏子使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2.理清课文的条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晏子的机智过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重点:
1.了解楚王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又是如何对待的。
2.明确课文的写作顺序。
教学时数:I课时
教学日期:
教学流程:
1、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2.以“选择读段”法来汇报晏子进楚国时“楚王怎样侮辱”、
“晏子怎样反驳”以及“结果如何”的,同时板书。
启发学生:用更简洁的浯言来概括,分小组进行练习。如:“进楚国——进狗洞——进狗国——大开城门。”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及合作学习的精神。)
3.引导学生在三次板书的基础上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减缓学生概括全文的难度,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4.引导学生质疑,并通过小组研究,解决问题。
如:生提问:晏子是如何令楚于感到理屈的?
(1)生读书,研讨问题。交流看法:
(2)、汇报交流:以己之矛攻己之盾;
3)语言训练:还有不同的说法吗?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4)读出这种感觉,;
5.师从不同角度提问:楚王为什么侮辱晏子?你认为楚王是个什么样的人:指导朗读。
(教师意想不到的发问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促进了他们思维发展的广度与深度。)
概括楚王是什么人可集思广益.从不同角度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6.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其中的含义,练习用多种方式表达,如:反问句等。
(抓住训练点进行表达方式的培养,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介绍晏子生平,完善学生对晏子整体人格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对晏子说一句敬佩的话。
(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之外的相关课程资源引发学生对晏子的敬慕之情,表达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四、课堂练习
1.说出描写人物智慧的3个词语,如有胆有识……
2.小练笔:回忆生活中的小事,练习用对话描写的方式突出人物的机智。
五、实践活动
1.排演课本剧,加深对本课人物的理解。
2.开故事会,讲一讲春秋战国时期自己喜欢的故事。
板书
晏子使楚
楚王侮辱晏子反驳结果
进楚国进狗洞进狗国大开城门
见楚王下等人下等国赔着笑
酒席上齐人是贼国风不正赔不是
教学反思:
能说会写
关心同学
教材简析
本单元的“能说会写”围绕单元主题“关心尊重他人”,安排了口语交际话题“关心同学”。通过本节口语交际课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实践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自然得体地表达对同学的关心与问候。
设计理念
本设计结合单元主体课文《举手的秘密》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让学生顺其自然地进入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通过说一说、谈一谈、演一演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问候,并请学生自由推荐以“关心他人”为主题的美文,收集有关“关心他人”的名人名言,进行课外扩展练习,进一步体会“关心他人”的美德。
教学目标
1.通过同桌间合作交流,师生交流,师生合作、评价等多种交际形式,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亲切的态度来表达对他人的关心和问候,体会“关心他人”的美德。
2.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锻炼表达能力、交际能力。
3.指导学生在语言交流实践中学会使用礼貌用语,恰当地表达对他人的关心与问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学习完课文《举手的秘密》后,请把你的感受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好吗?
1.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老师参与其中。
2.指名学生发言,谈感受。
是啊,课文中的老师对待学生既宽容又友善,既关心又尊重。在生活中你得到过哪些人的关心和尊重呢?谁来说一说?
(1)学生交流。
(2)学生自由发言,简单说一说。
在你得到亲人、父母、老师、朋友、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时,可曾想过我们也应该把关心和帮助无偿地给予他人?
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我们就以“关心同学”为话题,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师板书课题)
二、营造氛围,展现生活
既然本次口语交际以“关心同学”为主题,那请大家先说一说对主题的理解。
1.学生自由交流后发言。(也可同桌讨论交流)
2.指名说感受。
是啊,同学生病了,你送去问候是关心;同学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了困难,你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是关心;主动为同学补课、每天送同学回家等,这都是关心同学的表现。有人说,一个温存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话语能使人忍受生活带给他的磨难。看来关心真的很重要。那么你在给予别人关心时要注意什么,请想一想。
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明确:
(1)说话要恰当得体,态度自然大方。
(2)要使用礼貌用语。
对学生表述不准确的,师可适当点拨。
三、情境引路,激活再现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也谈了自己的感受,下面就充分发挥你的交际能力,自主选择素材进行实景交流。
1?交际素材。
(1)平时爱说爱笑的小华最近沉默了……
(2)小英是名优秀的学生,可是最近成绩下降得特别快……
(3)小江生病住院了,几天没来上课……
(4)小华是个守时守纪的孩子,可最近却天天迟到……
(5)小东家受灾了,损失惨重,他情绪很低落……
(6)上学时小田不慎把书包和文具弄丢了,他急得哭了……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组内交流,充分发表看法,师巡视,适当参与其中。
3.组内练习表演。
4.指名小组向全班汇报表演。
5.评价表演。语言是否得体?态度是否自然?有没有使用礼貌用语?
6.评选优胜者。
四、扩展延伸,推荐美文
是啊,关心他人,付出无私的关怀和问候,收获的是快乐!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描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文章?请把它推荐给大家。(学生自由推荐收集的美文)
生活中有许多有关关心、帮助他人的名人名言,你能把收集到的名人名言与同学交流一下吗?
学生出示收集到的与本次交际主题有关的名人名言,并相互交流。
五、总结
1.本次口语交际课你有什么感受?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2.关心他人是一种美德,生活中我们也要学会关心他人,要给有困难的人以真诚的关心,热情的帮助。那样,我们将会在付出真诚关心的同时,也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我们更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别人对我们的关心、问候和帮助,无论这份关心来自父母、亲人、同学,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上下前后》教案


《上下前后》一年级数学教案

本课教学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教材提供学生熟悉的教室场景,让学生通过观察,领会上下、前后的含义,认识上下、前后的方位,再组织学生领会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想想做做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同时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物体之间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2.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发展初步的位置观念。

3.在分组学习中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观察:小朋友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黑板、讲台、课桌椅、小朋友)

2.设疑: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呢?

3.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一认它们之间的位置。(板书:认位置)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教室里有些什么?(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说)?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

2.讨论交流。

(1)组内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位置?

(2)小组汇报。板书:国旗在黑板的上面,小明在小军前面。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3.分组讨论。

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4.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小组学生相互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的人或物的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指出:两物体之间有一定的位置关系,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下面。

如果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前面,那么另一个物体就在这个物体的后面。

5.游戏

(1)指一指你的前面、后面、上面、下面。

(2)拍手:

上拍拍,下拍拍,

前拍拍,后拍拍,

你拍拍,我拍拍,

上、下、前、后认得准。

三、拓展应用,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指一指、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后面的小朋友是。

再让学生转换位置后说一说,坐在你前面的小朋友是,坐在你后面的小朋友是。

2.想想做做第2题。

(1)按照指定的要求,学生独立摆一摆。

(2)小组内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

(3)小组采取互帮活动,把小朋友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

3.想想做做第3、4、5题。

情境1:有几只小动物,看到小朋友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也高兴地赶来了。(投影演示动物图)

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讨论后汇报。

情境2:小动物们为了答谢小朋友说出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想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它们家做客,想去的小朋友上来排排队。

上来排队的小朋友分别说一说,我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

情境3:(投影演示冰箱)

小朋友,你能根据冰箱里物品摆放的位置,用上和下说一句话吗?

情境4:最后,小动物们还邀请小朋友去看电视呢!(投影演示组合家庭影院)

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

四、总结评价

1.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哪些本领

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

2.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总评]

认位置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场景里体会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能按上下、前后的方位要求,解决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具体地讲,这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2.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描述物体所在位置,不但培?养了学生用上下、前后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3.选用了观察、讨论、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中主动探索位置关系的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能力培养。如小组同学相互检查摆得对不对;小组成员间开展互帮活动,把摆得不对的地方纠正过来等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几》教案


小学数学《第几》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出示排队买票图。

2.谈话

(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

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自己轻声说,说后交流)

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人,后4个的是哪几人,谁排在第4?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教师读题后学生口答

(2)除了这几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

2.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山那边在举行什么比赛啊?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

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了肯定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三、巩固深化

1.摆一摆

(1)教师口述,学生摆放。

摆5个正方形,从左数起第3个换成圆片,从右数起第3个换成长方形。

(2)同桌互练

2.涂一涂。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同桌相互说一说:4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同

[评:这一环节是对前面新知感悟的检验,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辅导。]

四、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2.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讲述:小女孩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3.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讨论: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也就是说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是说几室。

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4?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

[总评]

本堂课分三步走:由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连续的动画情境的再感悟,最后是动手操作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总之,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教学预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9加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

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

教学过程:

一、例1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第99面的第1、2题。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反思: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化。教学时我注意让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9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教师板书:9+7=16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2、6、7题。

反思:本节课学生学习气氛浓厚,发言积极。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用数学“9加几”

小学数学第一册101页,102页的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一)知识技能陵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二)过程性目标

1.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具准备:投影仪1台,录音机,算式卡片

学生每人准备两种颜色圆片各10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出示卡片,学生口算9+29+59+49+99+79+69+89+32.拍手游戏教师拍的次数与学生拍的合起来是10。教师拍9下、1下、5下。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3(1)放录音(合唱)教师:“好听吗?这是我们学校合唱队的小哥哥、小姐姐们在合唱,我们一起去看看。”(2)投影出示,例3仔细观察,教师:“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告诉全班同学。”请学生回答(3)“老师想知道一共有凡人?谁来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呀?”列式、板书:9+5(4)“那到底一共是几个人呢?”.学生想计算方法,“可以用喜欢的圆片摆摆看”(两种颜色的圃片)教师巡视(5)学生汇报想到的方法(6)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单?说一说2.完成“做一做”(1)投影出示“图”(2)小组合作,要求:①观察图,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记录下来②要求什么?记录下来③怎样列式?④怎样计算?(有几种方法?)三、师生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反思:学生说:我是摆出来的,还有的会说:我可以把凑成10,还有的说我可以把5凑成10,还有人说因为5+5等于10,所以9+5等于14……让学生多种角度说。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刨设情境,揭示课题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然后教师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7+3+2=8+2+5=7+3+48+2+6=7+3+9=8+2+7=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加几、7加几。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出示小天使带来的喇叭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7。

(2)学生围绕8加7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化的方法。)

2.“试一试”

(1)教师出示8+9=

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3)指名回答交流。

2.练一练

(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三、游戏实践,巩固练习

讲述:小朋友真聪明,第二关完成得多出色呀!在第三关里我们还会遇到好多游戏,有吃西瓜,蜜蜂采蜜,采蘑菇,汽车回家,蚂蚁搬家,动物钻洞。

(出示游戏材料)学生分组游戏,设置奖励机制(“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反思:

学生说:我可以把8凑成10,还可以把7凑成10,也有的说,因为7+7=14,所以8+7=15;因为7+8=15,所以8+7=15等很多方法。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效果好。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第3-8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6+56+78+69+38+89+86+87+49+48+58+77+92、练习十九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十九的第3题先出示转盘,让学生弄清题意,转动转盘,知道用中心的数依次去加外面的每一个数。然后让同座相互说,在让四人小组进行接力赛,看哪组算的又对又快。

2、练习十九的第4题用课件出示贝壳图。让学生讲图意,问:一共有多少个贝壳?你会用算式表示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7+5=12问: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3、练习十九的第8题出示螃蟹图,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十九的第6题)采用送信的方式,以第6题为主,另加一些得数是12、13、14、15的算式。在加几个得数不是12、13、14、15的算式。使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算式都有一个“朋友”,有的有几个,有的一个也没有。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练习十九的第7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反思:学生会说:5+5=10,所以……可以把7凑成10,还可以把5凑成10。大部份学生思维活跃,也有个别还讲的不太清楚。还须多加锻炼。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用数学教科书第107页例4,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照例4画面制作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看卡片口算。8+37+66+58+68+87+58+47+76+67+4

2.听算。8+29+49+57+38+39+68+76+410+87+5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例4。屏幕显示:活泼可爱的小兔在草地上做游戏。自然围成两圈(如例4图)。此时,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兔?(文字与声音同步)

2.分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4人一组,每个学生都参与讨论。教师巡视,及时和学生交换看法,给予点拨。

3.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请各组代表发言。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板书出每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算出得数。

(2)如果学生没有按颜色把小兔分成两类计数,再计算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中有几种颜色的小兔?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把小兔分成两部分?使学生明白:可以把小兔分成白兔和灰兔两部分。接着,让学生数出白兔的只数(10只)和灰兔的只数(5只)。然后,由学生口述算式和得数,教师板书:10+5=15(只)

4.小结

(1)让学生评议哪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

(2)教师结合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问题的情况,肯定学生探索的解决方法,同时特别强调:把小兔按群分成两部分,用8+7计算出结果,按白色、灰色分成两部分可以用10+5解决问题。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寻找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独立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08页上面第1题。同桌互相说说题意之后,指两名学生向全班同学说一说题意。

2.独立填写算式。[8+4=12(只)]

3.学生之间交流、评议。请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怎样想的,计算的结果是什么,其余学生评价谁说得清楚、合理、正确。

4.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1)启发谈话:再认真观察画面,鸡栏里的鸡还可以怎样分类?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的问题?

(2)让学生寻找另一种解决方法。可以自己思考,也可以两三人讨论解决办法。

(3)交流。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解决办法。比如:鸡栏有3只白鸡、9只花鸡。用9加3算出鸡的总只数。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9+3=12(只)

5.强化认识。让学生看着8+4=12(只)、9+3=12(只)两个算式,分别口述出解决“一共有多少只鸡”这一问题的思考过程。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解决方法的认识。

四、练习做教科书第108页上第2题。

1.让学生直接把得数填在书上。填完后,集体订正。有错误及时纠正。若出现把10一3算成10+3的情况,特别要强调:做题时要认真看题,仔细计算,才能算对。千万不要做小“马虎”。

2.如果时间允许,以第2题的式题为主,再适当补充一些,7十69十72+84+510一69+49-48+610-23+717-1012+7由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最后,学生集体订正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一册108-109页,练习二十第3-5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根据图意正确列式

2.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重难点:在计算时,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因题选择算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看卡片说得数9+39+49+68+57+48+77+99+98+47+68+97+56+56+76+87+49+97+98+50+910+9开火车的形式进行,回答后并指名说一说8+4和6+5是怎么想的?

2、在()里填“+”或“—”。9()6=1511()1=107()5=1215()3=127()8=158()0=89()9=00()10=10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3题

(1)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学生分组讲解图的意思,并派代表讲。

(2)引导学生回答书中的问题。有()条鱼,游走()条。还有几条?(3)让学生自己读题,理解意思,列式计算。并请小朋友说一说为什

2、练习二十第4题

(1)问:你们爱游泳吗?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

(2)会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三、数学游戏找朋友,出示口算卡片和数字卡片。让学生玩“找朋友”的游戏提高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四、作业:练习二十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为什么?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口算练习9+59+38+58+36+58+99+49+28+47+57+88+6

(1)学生抢答

(2)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二、新课

1、出示例15+7=?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

(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4)5+8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2、教学例24+8=?3+9=?

(1)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

(2)指导学生看书,小结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5、4、3、2加几)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得快?为什么?

四、巩固

1、做第110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

(1)第1题,左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右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4)学生独立完成,并问:你发现了什么?

2、数学游戏转盘出示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加法。学生开火车进行。

第九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2题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710-74+813-35+910-92+93+84+74+93+95+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1)学生说一说,再板书在黑板上,指哪个答哪个?

(2)并让算得快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算的快?他的秘密在哪里?

(3)指导学生书写算式问: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为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练习二十一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三、游戏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5?同座互做。

第十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第4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培养学生看图的能力,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10-38+49-19-88+215+38+77+55+63+911-19+68+86+78+69+82+92、()里应填什么数?

(1)比9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

(2)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3)练习9+()=138+()=1512-()=2()+7=14()+()=12()+()=19

二、指导练习练习二十一第4题

(1)学生看书,弄清题目的意思。问:这题是什么意思?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

(3)教师板书,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指导学生看表: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第三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我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几个毽子、几条跳绳,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他先说,再计算。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同座每人抽出一张数字卡片,然后根据这两张数学卡片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看看谁说多,说的对。对于说的多和对的同学发红花给予鼓励。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及练习二十二(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并说出思路。9+48+47+65+710-512-25+312+1

二、练习指导

1、进位加法表

(1)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

D、想:这张表中,我们只需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边用红笔勾出来,使学生知道只需记熟左边到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练习(1)让学生把和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

(3)说出表中两道相同加数的算式及结果。

(4)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练习二十二

A、第2题,现时2分的时间,看有多少同学做得全对,若有不对的,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B、思考题:第(1)题要求:让学生发现白圆与黑圆排列的规律,确定“往下应该怎样画”第(2)题要求:学生观察每行数排列的规律,找出与其他三行的规律不同的那一行。

C、第3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书第114-115页(我们的校园)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理解本册教材所学的内容,体验自己校园生活中存在的数学。

2、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前一段时间,我们学校开展了一些体育方面的比赛。想一想都有哪些活动?学生回答:踢毽、跳绳问:想一想,还有哪些活动是你喜欢的?

2、活动:我们到教室外面去比一比设计项目:踢毽、跳绳、跑步、拍球、跳“房子“、跳远、

(1)学生自由活动,教师巡视。活动时间15分钟。

(2)回教室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帮着补充。问:根据跳绳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A、可以说一说参加跳绳的一共多少人?

B、谁和谁一共跳了多少个?

C、谁比谁跳的多几个?请学生列式解答这些问题,你是怎样想的?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思路?问:跑步的同学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自由说,可能说谁跑了第几名?也可能说有几人跑?其他同样方法解

二、指导练习

1、出示准备的大挂图,根据学生活动项目填表,讲明图中各列的含义。

2、示范,根据学生跳绳人数在虚头像上涂色。

3、让学生把其他的板演在挂图上涂色。

4、教师提问:(1)参加哪项活动的人最多?哪项最少?

(2)跑步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5、同座相互提问,全班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想法。

数学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



详细介绍:

单元测试一

一、口算.

7+8=15-9=9+8=11-6=16-9=

3+8=15-7=12-5=11-3=12-6=

8+7=15-6=14-5=7+7=14-6=

4+9=8+8=12-9=13-7=14-8=

二、填().

9+()=178+()=157+()=16

6+()=133+()=125+()=14

三、填□.

四、在○里填上“>”“<”或“=”.

14-9○618-8○912-6○6

五、填空.

1.第一行摆6个○,第二行摆△,要比○多3个.第二行摆_______个△.

2.摆14个○,9个△.○比△多_______.

3.8+7=□9+8=□

□+□=□□+□=□

15-8=□17-9=□

□-□=□□-□=□

六、

七、

17-9-4=16-7+8=14-8-5=6+7-9=

八、

九、小红有8本连环画,小明有7本.两人一共有多少本?

□○□=□(本)

答:两人一共有_______本.

十、小红有16本车环画,借给小明9本,还剩几本?

□○□=□(本)

答:还剩_________本.

参考答案

一、时间5分钟,先算一算,后收回,再做其他题.

二、略.

三、略

四、<、>、=

五、略.

六、12-6=615-8=7

七、4、17、1、4

八、略.

九、8+7=15(本)

十、16-9=7(本)

单元测试二

1.口算.

(1)6+2=(2)6+5=(3)6+7=(4)12-9=

(5)7+8=(6)14-8=(7)12-7=(8)9+6=

(9)12-8=(10)16-8=(11)7+5=(12)11-4=

(13)13-7=(14)14-6=(15)5+9=(16)15-7=

2.○里的数对不对?对的在()里画“√”,错的在()里画“×”.

(1)18-7=9()(2)12-8=8()(3)15+5=20()

(4)6+9=15()(5)13-6=5()(6)11-6=5()

(7)16-8=8()(8)15-7=9()

(9)11-2=9()(10)13-9=5()

3.填表.

加数

7

9

106

8

加数

8

68

9

8

15

13

14

12

16

17

4.填空.

(1)15比()多3.(2)()比12少5.

(3)()比19多1.(4)17比()少3.

(5)()比12多4.(6)()比20少5.

5.在()里填上“+”或“-”.

(1)12()8=20(2)8()6=14(3)11()7=4

(4)12()6=18(5)10()3=13(6)9()4=13

(7)8()8=0(8)18()9=9(9)8()8=16

(10)7()7=0(11)19()10=9(12)13()8=5

6.填“>”、“<”或“=”.

(1)7+8()17(2)17-8()6(3)13-9()14

(4)16-7()9(5)16-7()8(6)14+3()17

7.用5、9和14这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8.写出6道和是11的算式.

9.计算.

(1)15-9=(2)17-9=(3)16-7=(4)11-8=

(5)15-8-7=(6)8+8-9=(7)13-9+7=

(8)8+5-6=(9)11-2+6=(10)12-3+5=

10.应用题.

(1)小红和小丽共画了15只蝴蝶,小红画了7只,小丽画了多少只?

(2)橘子和苹果共16个,有苹果9个,有橘子多少个?

(3)小华有18支彩色水笔,小飞借去了9支,小华还有几支?

参考答案

1.口算.

(1)8(2)11(3)13(4)3

(5)15(6)6(7)5(8)15

(9)4(10)8(11)12(12)7

(13)6(14)8(15)14(16)8

2.○里的数对不对?对的在()里画“√”,错的在()里画“×”.

(1)√(2)×(3)√(4)√(5)×

(6)√(7)√(8)×(9)√(10)×

3.填表.

加数

79

9

10

6

8

7

9

加数

8

6

4

8

8

4

9

8

15

15

13

2

14

12

16

17

4.填空.

(1)12(2)7(3)20(4)20(5)16(6)15

5.在()里填上“+”或“-”.

(1)+(2)+(3)-(4)+(5)+(6)+

(7)-(8)-(9)+(10)-(11)-(12)-

6.填“>”、“<”或“=”.

(1)<(2)>(3)<(4)=(5)>(6)=

7.用5、9和14这三个数,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5+9=149+5=1414-5=914-9=5

8.写出6道和是11的算式.

2+9=113+8=114+7=115+6=116+5=118+3=11

9.计算.

(1)6(2)8(3)9(4)3(5)0

(6)7(7)11(8)7(9)15(10)13

10.应用题.

(1)8只(2)7个(3)9支

数学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3单元教案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3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新生是刚从幼儿园里出来的,刚踏入小学校门的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大的转变,不论从学习环境或者说是行为习惯来说都是这样的。始业教育是孩子进入学校的一个好的开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学生了,自己的事情需要自己来解决了。因此让学生有一个好的开始的确是很重要的。一(1)班49人、一(2)班50人。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习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习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习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习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习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习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习、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习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

要结合学习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于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习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一、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教学时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数、人数、读数、写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实物操作,使学生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学校教育的开始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目,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在学生做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指导。

3、初入学的学生不太容易分辨数字的结构和笔顺,容易搞错上、下、左、右的位置。由于学生的手指肌肉不是特别灵活,要把数字写的正确、整齐、匀称是比较苦难的,因此,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可以要求学生每次少写几个,经常练习,除课本中的练习外,教师可组织学生在田字格本中练习写数,逐步提高。

4、本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

第一课时可爱的校园(数一数)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

2.通过观察情境图,试图认识10以内的数;

3.在数数的过程中,体会有序数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入师:我们来数一数,看谁数的快!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数一数。

数一数第一排有几个小朋友,第一竖有几个小朋友,教室里有什么物体?有多少?

把你数出来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在家长的能够忙下,完成课后作业,不会的可以画图来表示。

究1、寻找身体上的数

2、寻找教室里的数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集体反馈交流。

2、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集体交流。

结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生: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用教师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快乐的家园(十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并且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1—10个数的符号表示的方法;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以及其他各个数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设1.在美丽的农庄里可真漂亮,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欣赏美丽的农庄,感受一下美的气息。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什么?说一说。

你发现了哪些物体只有“1”吗?

说一说除了1的物体之外,你还看到了其他的吗?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一幅图中的事物以及数量

说一说球衣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象这样的数结合教室里的位置说一说。

究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悟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练一练

用(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根据要求独立完成作业,并且逐步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能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2.培养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的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书写兴趣。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设你在幼儿园里玩过玩具吗?有哪些?说给大家听一听。兴致勃勃地介绍自己喜爱和玩过的玩具

我们来数一数这两个小朋友的玩具?

学生数、说

说一说你觉得哪一个最难写?自己再试一试。

先说一说,再数一数。

说一说例题中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多个学生说。

究1、数一数,说一说。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写哪个?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1、(1)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小组交流,你数出什么?是怎样数的?

(3)全班反馈。

2、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

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悟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

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学到的知识说一说。

第四课时小猫钓鱼(0的认识)

教学目标:

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观察小猫钓鱼的情景,感受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请小朋友看图说故事,用几表示?

最后一只小猫怎么了?一条都没有用什么来表示?

书写0,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写生书空。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根据教师的问题

3

2

1

?、0

悟1.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2、指导“0”的书写。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同桌交流

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2、书写“0”。

用1、学生“分铅笔“

2、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1、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2、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结师: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五课时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教学重点、难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设1、找朋友唱《找朋友》的歌1、唱一唱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数一数,并说一说。

教师示范,学生书空,再书写进去。

理解题目的意思。请学生说一说。

究1、观察交流图意

2、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

3、再连一连

1、观察交流图意

2、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3、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悟1、“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2、学写6,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

1、“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2、学写6,

学生再练习。

用1、说说在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

1、回顾生活中的数

(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

4、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第二单元比较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教学目标

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与多少;

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设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究1、任意观察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2、探讨数数规律

1、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2、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悟1.寻找身体上的数

2、数周围的实物a)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b)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a)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b)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c)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实践

应用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第二课时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教学目标:

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

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比较高矮的方法;

理解比较的相对性;

灵活运用比较高矮的方法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设图片出示,创设情景观察

究1、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选用哪个钉子好?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1、(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用1、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2、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1、(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第三课时轻重(比轻重)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并且得到体验;

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二、教学流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设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引出课题。

究1、掂一掂,

1、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用书上练习

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第一课时有几枝铅笔

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让学生建立起加法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加法算式;

2、初步培养学生的加法计算技能,掌握计算结果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重点:加法意义的理解,正确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设1、先让学生观察表演,出示2支铅笔,又来3支铅笔,一个几支铅笔?(发给学生学具)1、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究1、说一说,摆的意义。刚才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用加法来表示。板书:加法

2、认识加号

谁能说说算式中2指什么?3指什么?5指什么?1、说一说,摆的意义。认识加法

2、2+3=5,讲解算式的读法及加号的含义:表示合并、合起来的意思

悟1.摆一摆,自主探索(看着学具棒)1、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用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22页摆一摆

2、根据图意说一说,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3、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教材23页说一说,算一算。

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1、完成摆一摆,学生自己计算后核对。

2、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

3、说一说,算一算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有几辆车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地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难点:体会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教学流程设计: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设1、让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

1、学生观察图,独立思考。

究1、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2、自主探究,得出规律

1、3+2=52+3=5

2、(1)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直观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摆一摆

悟1.让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摆一摆。

1、说一说,对着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加法交换律

用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试一试和其他题目

独立提出问题。

1、全班交流解题。

第三课时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

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能够根据情景,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减法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设1、你能够看着这幅图说一个故事吗?1、说一说

究1、现在树上还有几个果子?你是怎么知道的?1、得出算式5-2=3

悟1.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2、初步尝试

1、(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表示分走了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2、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请你说一说(2)的几幅图是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用(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数学游戏:一起跟着卡片来比一比。

小结师: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第四课时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情景图,进一步体会减法的认识,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的含义;熟练计算5以内(包含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情景

创设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1、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究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1、根据图意说一说。

2、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悟1.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根据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说一说。做一做。

用1、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数学故事,1、学生独立完成

第五课时练习一P30

教学要求: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

情景

创设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列式计算

用1、“找家”,

2、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3、找规律填数1、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2、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教科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位置》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833.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