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4年中考历史一轮八上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大家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哪些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4年中考历史一轮八上第1单元侵略与反抗复习》,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八上第一单元

考纲要求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2)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杭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6)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知识清单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 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签订时间战争、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南京条约》1842年鸦片战争、中英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个国家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 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严禁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二百多斤鸦片。“他”是

 A.林则徐B.关天培C.左宗棠D.邓世昌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B.开辟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C.为了向中国输出资本D.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3、参考右图,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你知道其中第一幅展示什么壮观的场面?

 A.虎门销烟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D.渡江战役

 4、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5、下面对《南京条约》主要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B.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C.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D.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英国必须同中国商定,按照中国的规定执行。

 6、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A.广东番禹B.广西桂平金田村C.湖北武昌D.江苏南京

 7、洋枪队统领华尔被太平军击毙于

 A.上海B.青浦C.南京D.慈溪

 8、1881年,在左宗棠率领清军的武力威慑下,清政府通过外交途径收回的地区是

 A.瑷珲B.尼布楚C.库页岛D.伊犁

 9、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B.俄国C.法国D.美国

 10.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的标志是

 A.金田起义B.太平军攻占苏州

 C.定都天京D.青浦大败洋枪队

 11、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A.朝鲜战役B.黄海海战C.威海卫战役D.南海海战

 12、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

 A.《马关条约》B.《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D.《爱珲条约》

 13、见右图,你知道在黄海战役中,下令用自己的军舰撞击敌人军舰,最后壮烈牺牲的中国海军将领是谁吗?

 A.林则徐B.左宗棠

 C.丁汝昌D.邓世昌

 14、封建落后的中国同西方资本主义的第一次较量是指哪次战争?

 A.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是

 ①《鸦片战争》②《末代皇帝》③《火烧圆明园》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①③④②D.④③②①

 16、在中国近代,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以后出现了右图局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7、《辛丑条约》签订后,居住在北京东交民巷的刘家被迫举家搬迁。其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要在此

 A.开商埠B.建教堂C.办工厂D.设使馆

 18、《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9、以下条约中同时有割地、赔款、通商三项内容的是

 ①《南京条约》②《马关条约》③《辛丑条约》④中俄《北京条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鸦片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第二次鸦片战争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③④①D.④③②①

二、非选择题

 21.认真观察下图,将相应的内容,填在空格内:

项目

内容图(1)图(2)

时间(年月)

暴行名称

制造者

 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中英A条约。这次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次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日B条约。该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材料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C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四:1894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为了给她过万寿节,从1892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组成以辅政王大臣为首的60庆典组委会,全方位操办万寿大典。庆典费用主要来源:从军费中提用一百万两,从铁路经费中挪用二百万两。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前方战事吃紧,而慈禧却为自己的生日庆典大肆挥霍。

 ——摘自人教网

 材料一、二、三中的A、B、C分别是哪三个不平等条约?(6分)

 

 举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一例。(3分)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近代中国遭受深重苦难的原因有哪些?(6分)

 

 23.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年—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请回答:

 (1)“三军败绩”指的是中国在哪次战争中失败?

 

 (2)“割地求和”指的是清政府签订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答应割让了中国哪些地方给日本?该条约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24.2011年5月7日至15日,“圆明园国宝全国巡展”在柳州展出,柳州市民目睹了圆明园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四件(见下图)。

 

 

 请回答:

 (1)材料中四件饱经沧桑的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劫掠者是谁?(2分)

 

 (2)北京是一座饱经历史沧桑的城市,她在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中两次被侵略者占领。这两次战争分别是什么?(2分)

 

 

 

 (3)中国会遭到如此劫难,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1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请回答“

 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列举出来。

 

 

 (3)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请说说看。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BABDBDDBC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CADACDDDAB

 二、非选择题

 21、

 项目

 内容 图(1) 图(2)

 时间(年月) 1860年10月 1900年8月

 暴行名称 火烧圆明园 炮毁北京民房

 制造者 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

 

 22、(1)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评分说明:回答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也可,答对一个给2分,满分6分)

 (2)黄海大战、平壤战役、威海卫战役等

 (评分说明:只要答出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任何一个战役都可得3分,满分3分。)

 (3)外国列强的侵略、中国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3分,答出两点得6分,满分6分。)

 23、(10分)

 (1)甲午中日战争(2分)

 (2)《马关条约》;(2分)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分)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2分)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2分)

 24、历史信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与结果-----不言而喻;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一目了然。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美国姗姗来迟,中国已经被瓜分完毕等

 出谋划策:发动民众抗击外国侵略;发展民族经济,增强国力;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反帝必须同时反封建等。只要言之有理就可给分。

 25、(1)火烧圆明园,英法联军。(2)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就要挨打。

相关推荐

2014年中考历史一轮八上第4单元复习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工作中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此时就可以对教案课件的工作做个简单的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4年中考历史一轮八上第4单元复习”,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上第四单元

考纲要求

 (1)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7)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知识清单

一、九一八事变

 1、1931年9月18曰,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

 2、蒋介石不抵抗政策3、结果: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4、▲意义: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5、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抗日义勇军(东北人民自发)和抗日游击(杨靖宇为代表)

二、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

 1、时间:1936年12月12曰2、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3、目的:逼蒋抗日(“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原因: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②根本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

 5、▲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评价张学良、杨虎城: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敢于“兵谏”,具有正义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千古功臣,民族英雄)

三、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时间:1937年7月7日人物:第29军(佟麟阁、赵登禹)

 2、▲影响:(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开始全面抗战。

 3、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4、▲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四、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1、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接着又向南京进犯。

 2、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屠杀中国人民30多万人。

 3、启示:战争残酷,应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警惕战争,争取和平。

五、中国军民抗日主要战役

战役名称地位指挥者党派

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共产党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李宗仁国民党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彭德怀共产党

六、中共七大(1945年4月)

 1、背景:抗日胜利前夕地点:延安

 2、中心任务: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

 3、▲意义: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

 2、▲1945年8月15曰,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结束。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台湾光复:1895年,《马关条约》被占领,1945年8月,回归祖国。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①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外来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它洗刷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5、★抗战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的抗战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实行全民族抗战是根本保证:

 ③中共在统一战线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④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广大爱国将士的英勇作战;

 ⑤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积极支持。

 单元小结: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

时间行动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西安事变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高涨,国共再次合作,正式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

 1.彭德怀在评价某次战役时指出:“在当时,只有抓住敌后的空虚,给以突然‘猛袭‘才能有力调动敌人,给予打击。……在敌后碉堡密布的情况下,组织这样统一有计划的‘破袭是不易的。”这次战役是

 A.四渡赤水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抗美援朝

 2.在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长征的胜利,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3.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重庆谈判D.西安事变

 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和平建国D.抗日救亡

 5.右侧材料中“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

 A.推翻清朝统治

 B.打倒北洋军阀

 C.抵抗日本侵略

 D.争取和平民主

 6.二十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大量移民中国东北,与日本移民东北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二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D.九一八事变

 7.右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

 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

 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D.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形势所迫

 8.下列图片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战争,其中图片与意义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是局部抗战的开始

 B.图二是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C.图三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D.图四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9.右图是2012年12月13日出现在网络上的一张图片。从图片所反映的信息看,它应该是为纪念哪一历史事件多少周年而作的?

 A.九一八事变70周年B.八一三事变70周年

 C.卢沟桥事变75周年D.南京大屠杀75周年

 10.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第五次反“围剿”

 11.电视机《中国兄弟连》讲述道:国民党军队一个连去营救被日军围困的情报人员,与新四军的一支游击队在途中恰好相遇……两支“友军”在抗击日军的过程中联合杀敌成为生死兄弟。这种情况应该出现在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后?

 A.柳条湖事件B.九一八事变C.八一三事变D.七七事变

 1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得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平型关、台狼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掀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其中台儿庄战役的重大意义是

 A.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B.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C.取得了抗战以来主动抗击日军规模最大的胜利D.实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13.右图是为警示国人“铭记历史”而作。下列各诗句,能准确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A.月映华夏魂日照乾坤辉B.月圆神州情勿忘国耻恨

 C.同胞共圆月两岸一家亲D.奋臂揽明月随手摘星辰

 14.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C)

 A.日本策动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对陕北红军发起进攻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全民族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15.这是一次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大会,又是一次指明了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光明前途的大会。这次大会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遵义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6.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期间的是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

 C.渡江战役D.平型关大捷

 17.“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一政治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制定的?

 A.中共一大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D.十一届三中全会

 18.“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以下史实与这一观点有关的是

 ①平型关大捷②台儿庄战役③百团大战④平津战役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9.对于现在的中日钓鱼岛争端,有专家评论说:“面对中国的崛起,日本的危机感剧增。日本想借钓鱼岛问题联合美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以第三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位专家眼中的日本“第一次和第二次打断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应该是指

 ①甲午中日战争②逼迫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①②③

 20.经过8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④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近代以来,日本是侵略我国的主要国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请回答:

 (1)钓鱼岛是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通过什么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的钓鱼岛?(1分)

 (2)20世纪30年代,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是什么?列举日本帝国主义在重庆大轰炸中最突出的事例,说明其在这场战争中对重庆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3分)

 (3)右图的漫画名为《我先把这字模糊了!》它讽刺了当前日本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及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扬“侵略”性质尚未定论的行为。请就漫画中的现象谈谈你的看法。(2分)

 

 22.(11分)中、日两国均为世界重要国家,中日关系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影响重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一图片信息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卷相应的括号内划“√”;违背了以上图片信息所表达的意思,请在括号内划“×”;是以上图片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4分)

 ①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侵华战争。()

 ②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出现。()

 ③卢沟桥的烽火,揭开了中华全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

 ④日军最高司令官冈村宁次在南京向中国战区代表递交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2)硝烟散尽,回望历史,抗战精神永恒。你认为抗日战争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什么?(1分)

 材料二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呈敌对状态……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两国也已经将今年定为中日国民交流友好年。但中日两国间的不和谐因素仍然存在:一是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东海油气田)。中日之间现在真正的矛盾冲突,对于中日关系最致命的冲突,可能还不是历史认知的问题,而是现实的领土争端。

 ——摘自新华网

 (3)材料二反映中日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出影响当今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4)综观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处理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是什么?(2分)

 

 23.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1分)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1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1分)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1分)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名称。(1分)

 

 

 (3)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1分)

 

 (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1分)

参考答案:

 1-5.BDDDC6-10.DDCDC11-15.DABCC16-20.CCBAA

 21.(1)《马关条约》

 (2)标志:“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分)史实:“五三”“五四”大轰炸;结果:造成大量市民伤亡,房屋被毁,制造了当时世界轰炸史上的空前惨案。(其中史实1分结果1分)

 (3)日本右翼势力的行为是为侵略战争翻案、为军国主义招魂。(1分)历史不容篡改;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果实;以史为鉴、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日本只有正视历史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才有可能开辟未来等。(每点1分,答出其中任意1点即可得1分;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成理的答案均可同等给分)

 22.(11分)

 (1)①√;②○;③√;④×。(各1分,共4分)

 (2)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民族精神。(1分)

 (3)变化:从敌对到建立外交关系。(2分)

 主要因素:历史认知的问题(侵华战争);(1分)现实的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1分)

 (4)正确态度: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采意给分,2分)

 23.(1)九一八事变(1分)、不抵抗政策(1分)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1分)

 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1分)

 百团大战(1分)

 (3)南京大屠杀(1分)

 (4)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1分)

2014年中考历史一轮八上第5单元复习


八上第五单元

考纲要求

 (1)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3)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知识清单

一、▲重庆谈判(1945年8月)

 1、背景:抗战胜利后,美国为了控制在中国,采取扶蒋反共的政策,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2、蒋介石的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共产党的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

 4、结果:签定“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

 5、未达成协议:①解放区民主政权 ②人民解放军的合法地位问题

二、人民解放战争的经过

 1、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开始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2、国民党发动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山东解放区

 3、▲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4、▲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时间歼敌人数结果意义

辽沈战役1948.9—1147万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P95

淮海战役1948.11—1949.155万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1948.11—1949.152万解放华北全境

5、▲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23曰

(2)结果: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3)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6、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共产党英勇作战,指挥得当;②共产党尽力争取国内和平,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

 ③国民党指挥不当;④国民党发动内战,大失民心等等。

 单元小结:人民战争发展的过程

时间阶段标志性事件

1946年6月战争爆发蒋介石派军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8.9—1949.1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

 1.1945年8月,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到达重庆,山城为之沸腾。重庆各界纷纷在《新华日报》上表达他们喜悦的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要和平,争民主”

 2.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与此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重庆谈判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北平和谈

 3.为纪念周恩来总理,某班历史小组要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在“烽火中的周恩来”版面中,能选用的素材有

 ①南昌起义②秋收起义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④重庆谈判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③④

 4.右图是1945年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蒋介石、毛泽东的合影.这张老照片反映的历史事件

 A.西安事变B.黄埔军校的创建

 C.重庆谈判D.北平和平解放

 5.全面内战爆发后,人民解放军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就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人民解放军采用的战略战术是

 A.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B.诱敌深入

 C.关门打狗D.先打两头,后取中间

 6.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

 A.陕甘宁解放区B.山东解放区

 C.延安D.晋冀鲁豫解放区

 7.右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它的历史作用是

 A.粉碎了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C.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8.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后,又通过那一场战役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A.沙家店战役B.孟良崮战役

 C.淮海战役D.平津战役

 9.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到国民党的统治中心

 A.南京和武汉B.南京和上海C.重庆和武汉D.南京和重庆

 10.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应该是哪一次战役

 开始时间 指挥者 结果

 1948年9月 林彪、罗荣桓 解放东北全境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1.在辽沈战役中,中央军委指示一定要先攻下某城市,就可以在东北战场上形成关门打狗的态势,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你认为这个城市是

 A.山海关B.锦州C.沈阳D.天津

 12.科学家竺可祯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京城D.解放军三千人在江阴渡江

 1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4.解放战争时期,民间流传的一首歌唱到:“好比一把剑,直插在蒋介石的心里面。”歌里唱的“一把剑”是指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后开辟的

 A.中原解放区B.陕甘宁解放区C.大别山根据地D.中央革命根据地

 15.毛泽东所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渡江战役

 16.1948年10月,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官感叹道:“这一着非雄才大略之人是做不出来的。锦州好比一条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是中间折断了。”由此可知他感叹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7.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期间,毛泽东经常不顾疲劳,彻夜不眠地工作。在他的那张旧写字台上,为前线起草的指示、电文竟达190份之多,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对此,周恩来感慨道:“毛泽东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规模最大的革命战争。”这里“规模最大的战争”是指()

 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

 18.下列四幅《渡江战役示意图》中,正确的一幅是()

 

 ABCD

 19.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放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因素

①精良的武器装备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③丰富的物资供应④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中国教^#育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对叙述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战(指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摘自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

 材料二:“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1945年8月毛泽东抵达重庆时在飞机场的谈话摘录

 材料三:“这一次,我们去的好,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他们连发三封电报邀请我们去,我们去了,可他们毫无准备,一切提案都要由我们提出。谈判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毛泽东1945年的一次谈话

 请回答:(1)从材料一看,蒋介石邀请毛泽东的目的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真实目的。(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前往重庆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根据所学知识,说说这次谈判的取得了什么成果?(2分)

 (4)毛泽东为什么说“我们去得好”?(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解放战争开始的8个月里,解放区军民积极作战,歼灭敌人七十多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不久,又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材料二:解放战争初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解放区开始的时间、标志分别是什么?(4分)

 (2)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哪一解放区?(2分)带领西北人民解放军粉碎敌人这一进攻的是谁?(2分)

 (3)材料二里的“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什么事件?(2分)该事件的领导人是谁?(2分)请你谈谈该事件的战略作用是什么?(2分)

 (4)材料一、二的作战地点有何不同了?(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在短短的三个月内,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不少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法令。这些法律对资产阶级利益表现出了热忱关切的态度,对地主阶级的利益没有根本触动,对广大农民的要求没有积极的反映。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第三次修订本中华书局

 材料二:日本投降后不久,内战爆发。国民党处于劣势,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尽管国民党从美国得到军火,但是同组织良好并赢得广大农民支持的共产党相比,它仍不能取得军事优势,。1948年战争的天平导向共产党。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北京,同年10月,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蒋介石和他的追随者逃往台湾岛。

 ——亚历克斯·沃尔夫《世界简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南京临时政府主要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2分)

 

 根据材料二,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在内战中失败的自身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南京临时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短时间消亡的共同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5.DADCA6-10.CBBAA11-15.BBCCD16-20.ACBDB

 21.(1)表面上是共商国家大计。实际上是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

 (2)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

 (4)是指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向人民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

 22.(1)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2)陕甘宁解放区。彭德怀。

 (3)千里跃进大别山。刘伯承、邓小平。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前者的作战地点在解放区,后者的作战地点在国民党统治区。

 23.(1)资产阶级

 (2)得不到控制的通货膨胀,食物短缺以及官员腐败使得国民党不得人心,并且摧毁了军队的士气。

 (3)缺乏广大人民的支持;国民党腐败;军队士气低落;共产党组织良好并有人民的支持。

2014年中考历史一轮七上第2单元(先秦)复习


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学案(先秦)

考纲要求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知道中国古代主要朝代顺序。

知识清单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时间灭亡时间都城开国君主亡国之君

夏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阳城禹桀

商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汤纣

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周幽王

东周公元前770年洛邑周平王

二、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著名的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商周青铜铸造的特点: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分布广。

三、春秋争霸

1、著名霸主:齐桓公(标志:葵丘会盟),晋文公(标志:城濮大战胜利),楚庄王

2、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

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在晋楚争霸中取得胜利。

3、影响: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

四、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

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相关成语: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

五、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

1、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地点:成都平原泯江中游

③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六、政治上——商鞅变法

①时间:公元前356年②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展变法。

③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以便在群雄争霸中保持不败地位。

④内容和影响:

内容影响

奖励耕战

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经济发展,国富总之,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军队战斗力增强,兵强

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中央集权

七、文字的演变

时间商商周西周晚期战国

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竹书、帛书

材料龟甲、兽骨青铜器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八、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

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

历法相传夏朝就有历法(夏历),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医学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

音乐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编钟

九、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内容

儒家春秋孔子《论语》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孟子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

道家春秋老子《道德经》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战国墨子”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

“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运用三家观点解决问题:儒:说服教育;道:顺其自然;法:严格的规定和有效的惩罚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下面对青铜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价值。

B、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C、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

D、青铜器造型雄伟,纹饰古朴,只有实用价值没有艺术价值

2.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商朝B.夏朝C.西周D.东周

4.著名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汨汨清流。”请从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都江堰B.郑国渠C.大运河D.六辅渠

5.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

A.知识分子思想活跃B.各学派重视学术交流

C.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D.各国诸侯重视知识分子

6.2011年举办的“都市风采”京津沪渝声乐组合大赛中,由松江区文化馆陆春彪作词、刘勇作曲的歌曲《方块字》获本次大赛银奖,“篆隶楷行映日月,田字格里唱摇篮。”唱出了汉字的演变过程。下列对“方块字”的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A.金文——甲骨文——行书

B.甲骨文——隶书——楷书

C.甲骨文——小篆——隶书

D.甲骨文——金文——小篆

7.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却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A.重农抑商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D.严明法令

8.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

C.青铜树D.四羊方尊

9.要查找孔子当初教育他弟子的具体情况,可以查阅

A.《离骚》B.《论语》C.《道德经》D.《春秋》

10.青铜工艺是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手工业成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朝是我国青铜器鼎盛灿烂时期

B.司母戊鼎是我国青铜文明的代表

C.四羊方尊是我国目前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D.在殷墟发现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举世闻名

11.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谁建立的

A.炎帝B.黄帝C.禹D.启

12.2011年3月底,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中华第一鼎---“司母戊鼎”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右图为该鼎腹部的文字拓片,其文字属于

A.甲骨文B.金文C.隶书D.楷书

13.近年在汉堡发现了一本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该书的前言说:“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请问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核心是

A.“仁”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法治”

14.西周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B.、让诸侯给周天子交纳贡品

C、巩固对西周周边的统治D、炫耀周天子的权威

15.右图是我国发明的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它最早出现于

A、春秋B、战国C、秦朝D、宋朝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秦昭王时蜀郡守李冰父子总结成都平原人民与岷江水害斗争的经验而筑成的都江堰。岷江沿途高山深谷,水流湍急,每年夏秋,水量骤增,灌县以下常泛滥成灾。相传在李冰主持下,在今灌县西边的岷江中凿开了与虎头山相连的离堆,在离堆上游修筑了分水堤和湃水坝,将岷江分为内江(即郫江)和外江(即检江),分散了岷江的水流,既免除了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答题卡(卷)对应题号后涂(填)“C”。

(1)都江堰是秦朝时修建的。

(2)都江堰的设计较为科学。

(3)都江堰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都江堰的修建便利了灌溉和运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促进了社会进步。

17.自古以来,民生问题直接影响着国家的繁荣及政权的稳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更是将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做君王的还有什么不满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1)孔子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请根据材料概括其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

材料二

(2)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都与统治者的民本思想有关。历史上出现的与材料二相关的两个盛世局面是什么?(2分)

材料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你认为材料三中最能体现民生思想的内容是什么?(1分)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分析我国人民家庭生活用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实施了哪些措施?(至少写出两项)(3分)

1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商汤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为恢复工业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933年6月16日国会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又称《全国复兴法》。根据该法成立了全国复兴总署,由它召集工商界、劳工组织和消费者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由不同行业制定的这种法规后来达到750个之多。《全国工业复兴法》的第7节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对雇员不得以必须参加公司工会为条件;雇主应遵守总统批准或规定的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齐世荣《人类文明的演进》

材料三“在广东和福建获得特殊地位的30年里,中国的出口增长了一百多倍,1978年时广东没有一家拥有现代化生产线的工厂。30年后来广东南部的人,却可以看到摩天大楼、世界级饭店和高速公路。到1992年邓小平退休时,估计有一亿人次涌入广东的沿海地区。”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变法的主张及其理由。(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法的核心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法规内容产生的作用。(2分)

(3)材料三中“广东和福建获得特殊地位”是指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的历史影响。(2分)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一点认识。(1分)

参考答案

1.D

本题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铜文化是商周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中国古代青铜器造型丰富、品相繁多。加之用合范法铸造,一般一范只铸一器,很少有面目完全一致的青铜器,因此件件面貌各异,拓宽了艺术欣赏的视野。尤其是其中精品迭出,看了使人叹为观止,同时,中国古代青铜器集造型、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成就为一身,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观察选项,ABC选项说法正确,其中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D选项说法错误,本题选D。

考点: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文物,青铜器像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2.A

本题考察学生对儒家思想称为正统思想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办儒家学说,提出仁,后来战国时期孟子又提出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不要过分压迫人民,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A。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思想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对诸子百家的思想都要识记清楚,然后在分析题意,看诸子百家中那个思想符合题意,然后得出正确答案。这几派的主要思想如下:

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主张「德治」和「仁政」,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

3.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为标志,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于社会劳动分工和产品交换,一些人能够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成为富裕的人,并利用已占有的财富奴役贫穷的人,这样出现了贫富差距,出现了剥削人的现象,也就出现了阶级、私有制产生,原始社会逐渐解体了。

4.A

本题的关键词是“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是隋朝隋炀帝时期修建的。六辅渠是古代关中地区六条人工灌溉渠道的总称,是汉武帝元鼎六年,左内史倪宽主持修建。大运河在隋朝修建。B、C、D均不符合题意。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属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四川人民。A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都江堰。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李冰修建的都江堰虽然不如万里城那样闻名世界,但就实用功能而论、都江堰消除水患、灌溉农田、使四川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

5.C

本题考察学生对诸子百家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战国时期由于战乱,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为思想自由提供了空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派别,这些派别从不同的立场出发纷纷著书立说,体现了社会深刻的变化,A,B,D不符合题意,本题选C。

考点: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百家争鸣的认识,战国时期出现了许多派别,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其主要思想有:儒家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主张「德治」和「仁政」,道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主张道法自然,顺其自然,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政治理想是「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墨家是战国时期重要学派之一,创始人为墨翟。这一学派以「兼相爱,交相利」作为学说的基础:兼,视人如己;兼爱,即爱人如己。「天下兼相爱」,就可达到「交相利」的目的。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6.D

我国很早就有文字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商朝的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文字叫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具备了现在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们今天的文字来源于甲骨文,后来出现了金文,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的钟或鼎上的一种文字。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秦统一后,秦始皇把小篆作为统一的文字发行全国,因此,本题选D。

考点:汉字的演变过程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我国的文字演变经历了一个过程,尤其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朝成熟的文字,也是人们当时主要用来记录国家事务的文字,更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回答,属于送分题。

7.B

本题考察学生商鞅变法内容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内容有:编制户口;加强刑法,奖励军功,奖励生产,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其中,奖励军功,按军功封爵位,打破了贵族世袭的传统,直接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所以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本题选B。

考点:商鞅变法的内容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上重要的变革,是课本的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起来,从变法的背景,内容,结果,影响等方面好好的去掌握这一历史知识点,

8.A

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高1.33米,长1.1米,重832.84千克,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说明了当时青铜工艺水平高超。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就是司母戊鼎,A符合题意,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商朝的青铜器。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本题还可改为:巨大的商代司母戊方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畜牧业发达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中国#~教育出*版网%@]

C.铁器开始使用D.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9.B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因此要查找孔子当初教育他弟子的具体情况,可以查阅《论语》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先秦文化。

点评:《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教育主张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指导意义。

10.B

本题考察学生对商周青铜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此鼎初始被定名时,鼎内铭文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A,B,C三项表述错误,本题选B。

考点: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资料来源,青铜文化中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同学们要用心去识记和理解。

11.C

本题考察学生对我国古代的奴隶制国家的认识,民主禅让制度是我国民主推举首领制度的办法,相传尧老了就把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了就把首领的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但禹后来却把位置传给儿子,从此禅让制被破坏,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因此本题选C。

考点: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解答的关键是读懂题意,还要理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意思,然后在分析判断最后得出答案,另外其它的几个人物也是对中华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对于他们对社会历史做出的重大贡献同学们也要好好理解和识记。

12.A

本题考察学生对商周青铜文化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此鼎初始被定名时,鼎内铭文专家释读其上铭文为‘司母戊’,然而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目前专家多认为应当释读为‘后母戊’。甲骨文是商朝比较成熟的文字,B金文起于商代,盛行于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字,C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D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艺术,本题选A。

考点: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在我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商周时期的重要资料来源,青铜文化中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在教材中表述清楚,是基础知识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对于商周时期的文化成就,同学们要用心去识记和理解。

13.A

《论语》是儒家经典,它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的一部书。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故选A。“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兼爱”、“非攻”属于墨家思想,“法治”属于法家思想。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儒家思想

点评:关于孔子的儒家思想,学生还要知道,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以“礼”治国。教育方面,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孔子还主张“因材施教”、“当仁不让于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14.C

本题考察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目的的认识,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给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封它们为诸侯,诸侯在往下分封,这样就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诸侯对周王的义务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要定期向周天子缴纳贡品,要带兵随周王打仗,所以A,B,D三项都是分封制的内容,因此本题选C。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也是西周时期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考试的重点内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这个知识点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教材表述的非常清楚,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就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15.B

根据所学知识,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期制成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期广泛用于航海。故选B项。

考点:本题考查司南仪器的发明。

点评:本题图文结合,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司南仪器在战国时期发明,这是课文的基本史实,本题是送分题。

16.(1)B(2)A(3)C(4)A(5)A

(1)题目中给出的是在战国时期的秦王命人修建的,所以错误;

(2)材料中描述了该工程的作用,可见设计是合理的,正确;

(3)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材料中的“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可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铁制工具的使用,使战国时期的各国都能兴修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所以正确。

17.(1)儒家学派。(1分)以民为本或仁政。(1分)

(2)文景之治、贞观之治。(2分)

(3)平均地权。(1分)

(4)原因:改革开放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1分)措施:医疗保险制度、城镇职工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农业税、家电下乡等任意两条即可。(2分)

此题考察学生的记忆与综合能力。从古至今,重视人民,就能兴国安邦,就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18.(1)主张:要求变法;(1分)历史上汤武的成功经验和夏殷失败的教训。(1分)[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2)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保障工人部分权利;(1分)减轻了企业的恶性竞争,缓和了社会矛盾。(1分)

(3)建立了经济特区;(1分)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人口的流动。(1分)

(4)言之有理即可。(1分)

(1)根据材料一可知,商鞅变法的主张是要求改革、变法。原因是“故商汤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即历史上汤武的成功经验和夏殷失败的教训。

(2)材料二说明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内容是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保障工人部分权利。《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减轻了企业的恶性竞争,缓和了社会矛盾。

(3)材料三中“广东和福建获得特殊地位”是指建立了经济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影响:促进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变化、人口的流动。

(4)综合上述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一点认识: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坚持改革开放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和改革开放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综合能力。商鞅变法的时间是公元前356年,秦国国君是秦孝公。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户口,加强刑罚;承认土地私有;奖励军功、奖励生产;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作用:使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确立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意义:我国从此走上了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76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