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二》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执教:赖雪春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本阶段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一、教学过程:

1、让学生回顾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分析回顾

3、学生自由发言(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

谁能详细地说说

二、拓展延伸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学卡片,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算得又快又对的同学奖他一个桔子。

出示卡片:

2.你们知道吗,这些桔子是农场王叔叔送给我们的。王叔叔还邀请我们去他的农场参观,你们想去吗。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张线路图,你们能看懂吗,谁来说说是怎么走的。

3.学生说:

4.现在几点了,我们出发吧。(请一名学生说出时间)

5.让全体学生张开飞翔的翅膀,闭上眼睛一起飞。

6.出示农场图

7.请学生认真观察,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和大家交流,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摘了几千克桔子?河里有几条鱼?有几朵花?30只小鸟住得下吗?一个星期需要几千克饮料等。

8.王叔叔还知道我们二(5)班的同学爱看书,买了很多书送我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书吗?(出示书图:)

但是叔叔要考我们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它吗。

问题一:王叔叔买了一种书,正好用了54元,他可能买了什么书?买了几本?

问题二:王叔叔还用了20元买了三套书,他买的是什么书呢?每个小组最少说出两种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寻找答案。

三.说说这节课你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吗?对老师有什么要求。

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四.游戏(玩扑克牌)

游戏规则:同桌一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算出两个数的积,扑克牌就归谁。

小编推荐

整理和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整理和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能力点: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18+2370-4158+2989-346+4868-65
46+2391-8343+1917+7992-5690-54
90-60+2443-8-3050+27-917+26+18
3、数学医院。
82399527
-17+48-16+73
79777990
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钟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
课后小结:

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整理和复习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用乘法口诀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的初步认识、2~6的乘法口诀:

1、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共有几颗星?

写出加法算式,再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说出乘法算式的含义和各部分的名称。

6+6+6+6=24

6×4=24或4×6=24表示4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

因数因数积

2、整理1~6的乘法口诀和计算。

出示1~6的乘法口诀表,学生仔细观察。

问:横着看,每一排是什么乘法口诀?

比较相邻两句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竖着看,每一栏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斜着看,乘法口诀表有什么规律?(都是相同两个数的乘积)

拐弯看,乘法口诀表又有什么规律?

读口诀,背口诀,打乱顺序对口令。

完成66页第1题。说出你用的口诀。

二、整理用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教材65页第2题。

学生先说图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数据。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材66页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多种解法。

3、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出来。

2+2+2+2+13+3+3+3+36+6+6-6+6+6

三、开放题:

1、人民公园一张成人票6元,一张学生票4元。

(1)买4张成人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卖5张学生票,一共花了多少钱?

2、联系身边的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课后小结:

五、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学会要认识物体的全貌应从多角度观察物体的方法策略。

能力点:1、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德育点:1、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和空间想像正确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恐龙玩具、玩具汽车、小熊玩具、闹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师:这些盲人叔叔呀,有的把大象摸成扇子,有的摸成柱子……他们说得对吗?那大象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你能帮助他们想个办法吗?(让他们每个人把全身都摸一摸就知道了)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盲人叔叔全听到了,说你们真是一群乐于助人的好孩子。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样正确的观察物体,才不至于像盲人叔叔们一样。(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1、把每一小组准备的物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中间,仔细观察,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物品的哪一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汇报自己看到的是什么样子的。

说完之后,把物品变换位置,再依照上述过程仔细观察一次,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

闭眼睛想一想: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不同样子。它们一样吗?

2、出示67页例1。

你能很快说出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说说理由。

师:这几个小朋友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请小朋友们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子上,仔细看老师出示的数学课本,想一想你应该在什么位置上能看到这一面,就马上跑到相应的位置,听明白了吗?开始!

打开书,把图中的小朋友和他们所看到的书的部分连起来吗?

2、出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4张照片,让学生说一说是从哪拍的?(前、后、左、右)

3、一架钢琴的4张图,让学生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4、一个茶壶的不同方向图,说一说是谁看到的。

5、开放题:教师出示一幢房子的从不同角度看到的4幅图,学生把方向和图连一连。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德育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课件、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课件,师:美丽的春天,阳光明媚,春意盎然,同学们高兴得去郊外放风筝,看有蝴蝶风筝、有蜻蜓风筝……,他们美吗?你认为它们美在什么地方?

怎样验证它们左右两边完全一样?

二、自主探究:

1、师:这些风筝不仅颜色美、形状美,而且左右两边完全一样。你想自己动手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吗?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左右两边一样的图形?

学生交流各自的方法,电脑演示剪法。

师:现在自己剪出与老师不一样的图形,看谁剪的与众不同?

学生动手剪,把剪好的有创意的贴在黑板上。

2、师:同学们剪的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师:我们把这些左右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板书:对称)

3、揭示对称轴的含义,教师画出自己贴的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指出贴在黑板上的图形的对称轴。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学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不是对称图形的说出理由。找出五角星的5条对称轴。

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对称图形的例子吗?

3、欣赏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建筑、桥、古钱、生活用品、数字、文字、字母、体育用品等等)

4、拿出圆、正方形、长方形,自己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5、开放题:小组合作,贴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教师出示贴好的一半对称图形,学生自己贴另一半。)完成的作品在黑板上展示。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69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通过游戏和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的感知。

能力点:激发学生对镜面对称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感受生活之美,学会欣赏对称的美。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图,再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直观分析对称的两边图形有什么关系。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正确判断镜子里的样子。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镜子、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你哭她也哭,你笑他也笑,你问他是谁,他说你知道。

师:是的这是一面镜子,今天我们学习镜面对称。(板书:镜面对称)

二、自主探究:

1、出示例3的图片。仔细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现象有什么特点。

2、学生在镜子前做各种动作,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验镜面对称

3、你能举出生活中哪儿还有这样的现象吗?

三、拓展应用:

1、做“做一做”。

先想像一下,照镜子时向前走一步,镜子里的人会怎样运动,左右手拿不同的东西时,镜子里的人是怎样拿的,然后再用镜子验证一下。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照镜子是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2、出示半个蝴蝶、雪花、天坛,问:这些是什么?你通过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3、回家后看一看镜子里的你是怎样刷牙的,怎样吃饭的…?

4、开放题;小明在镜子里看到他去公园的时间是9时,你知道实际时间是几时吗?

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1、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2、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能力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养成认真、仔细,严谨治学的态度。

教学重点: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识,掌握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会在方格纸上画对称图形。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方格纸、镜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五第1题。

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汽车的表象,再连线。

2、自己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的对称轴。

3、判断下面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房子、树叶、中国结、桥、鼠标。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五第3题。

先讨论、交流探索画的方法,(要画出某条线段的轴对称图形,只要画出该线段两个端点的对称点,再连起来,就是该条线段的对称图形。)动手画一画。

2、练习十五第5题。

让学生运用想象,直接判断,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用镜子照一照再判断。

3、分类。

0123458

ABCDEF

国一王旦元由美春

对称的:不对称的:

4、开放题:

先在纸上写数字,拿镜子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拿一个钟,看看镜子里时针、分针的位置与真实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再完成。

教师出示两幅镜子图,一幅是镜子里的数字,一幅是镜子里的钟面,要求学生写出实际的数字和时间。

介绍:运用两次镜像能把原来的物体还原。拿镜子对着镜子图照一下,镜中出现的就是真正的数字和时间。

课后小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


课本P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进一步体验除法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促使学生加深对除法含义的认识。
3、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巩固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请小朋友回忆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有关什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2、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
二、探索学习
1、单元知识整理。
(1)、通过这些新朋友,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呢?
(2)、学生回忆在“表内除法”这一单元中结识了哪些新朋友。思考并回答问题。
2、单元复习。
(1)、复习除法的意义。
出示第一题主题图:比较这三道算式,说明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指名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板书。
(2)、复习除法计算。
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分组进行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口算的。
总结:我们可以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
(3)、复习除法应用题。
每位学生拿出8根小棒,平均分一分后再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
谁能把你的分法和算式说给大家听一听。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分法和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在组内交流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
(4)、小结:这几种分法都是平均分,都用除法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与反思,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动手分一分进一步感受和理解除法的意义。比较和分析,进一步理解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35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订正。
3、引导学生完成第3题。
(1)、出示情境图,学生看图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解答。
(2)、全班交流汇报,评价。
4、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用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二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学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学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学案
本节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2.通过研究口诀表的排列规律,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有关用口诀解决问题的内容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整理1~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熟悉口诀、熟记口诀。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而比较熟练的运用2—6的乘法口诀。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1~6的乘法口诀,并且还学习了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块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一个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复习单元相关的知识

(一)复习乘法口诀:

1.出示1~6的乘法口诀卡我们先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老师出示卡片学生算出得数。

2.引导学生说出这些算式都用了哪些口诀?

3.出示乘法口诀。
4.学生试一试,把乘法口诀进行有序的排列,以方便背诵。

5.汇报摆法及想法。

6.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朗读乘法口诀表加深记忆。

(二)复习用乘法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65页第2题,引导学生明确题目的意义思,说一说主题图的含义。2.让学生先独立进行解答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解答方法和理由。

4.组织集体校正。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口算练习,组织完成66页第1、2题

2.补充练习想一想算一算

四、总结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整理乘法口诀表时,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方法,但都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有了这样的成功,让同学们再依据自己的顺序背诵时,效果更好了很多。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部分:
1、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知道测量较大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
例:一块橡皮长约6(厘米)学校旗杆高约12(米)
2、知道刻度尺上1厘米有多长。
例:刻度尺上从0-5是(5)厘米;从2-9是(7)厘米。
3、明确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例:700厘米=(7)米2米=(200)厘米
30厘米+70厘米=(1)米1米-40厘米=(60)厘米
4、知道角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例:角是由(1)个顶点,(2)条直的边组成的。
5、能正确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例:2×9=18读作:(二乘九等于十八)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来。
在2×9=18中,(2)和(9)是因数,积是(18)。
它表示(2个9相加的和是18),还表示(9个2相加得18)
提示:把意义写完整。两种说法都可以。
例: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20)。
例: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36)
6、熟练掌握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方法:相同加数×个数
例:3+3+3+3+3=3×57+7+7+7=7×4
7+8+9=8×3(有难度,不要求都掌握)
7、知道几种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例: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形上有图案,按图案的内容确定对称轴。例如圆形笑脸只有一条对称轴。
8、掌握排列组合的规律先确定一个数放在最前面,再用这个数和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提示:不能把0放在最前面)。
用1、2、3可以摆成(6)个两位数。分别是(12、13、21、23、31、32)。
用4、8、0可以摆成(4)个两位数。分别是:(48、40、84、80)。
9、简单推理运用关键线索正确判断。
例:跳绳比赛结束后,小芳、小华、小明3人的成绩分别是95下、87下、100下,小华说:“我跳的不是最多的”,小芳说:“我比小华跳的少”。小芳跳了()下,小华跳了()下,小明跳了()下
10、估算的应用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大约”。
例:一本书有89页,已经看了42页,大约还有(50)页没看完?
9040
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按统一标准算的题都算对。高年级用四舍五入法,低年级把它看做相近的好算的数,便于计算就行。例如4+12+18≈35
51020
(二)计算部分
1、口算(直接写得数)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计算。
(2)如果是两步的算式要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算第二步。
注意:乘加、乘减的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例:41-5+10=469×3+6=3314+8-7=159-4×2=1
3627228
(3)口算全部做完之后马上检查一遍,并看是否有漏题没做。

2、笔算(列竖式计算)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计算。
(2)写竖式时先核对竖式中抄的数与横式上的数是否一样,避免抄错数。
(3)必须用尺子打横线,书写整齐,规范。
(4)不要漏写横式上的得数。
注意:每做完一道题之后都要马上检查一遍,再做下一道题。
两步计算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选择一种最拿手的方法计算。-(分步、综合都可以;除非题目有特别要求)。
易错题型:加减混合、连减题
36+24-53=93-47-18=82-15+23=89-19-42=
55+27=96-48=39+24=80-56=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新人教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新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要点

一、本学期主要内容:(目录)

(一)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三)第七单元:统计

(四)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五)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看一看,摆一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知识要点

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从量化的角度进行比较。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认识线段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重估测意识,建立长度观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估测既可以巩固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注意对线段的要求

教学线段时,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只要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线段,其主要特征是“直”和“长度可测”就行了,不要把线段与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在这里教学。

三、需要掌握题型

单位转换(填空)、填写适当长度单位、比较长短、正确用尺测量长度、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等

例2、例4、P7中7、8、9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知识要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退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1.使学生理解算理,尤其是进位和退位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

2.对口算、笔算和估算的选择要根据计算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而定。

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与策略,估算的方法多样化

四舍五入法:48+3450+30=80;

取‘整’法:72-2670-20=50;

前后协调法:54+2450+30=80

……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可行,体现了估算的思想,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对学生的估算方法进行过多的评判,尤其不能以是否接近精确结果为依据来判断估算方法的优劣。

另外,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意识到是否采用估算,以及估算方法与策略的选用也是跟具体的问题密切相关。如一套水杯24元,一个热水壶28元,问带50元钱够吗?则就不应把24估得太低。

三、需要掌握题型w

口算、竖式计算(一步、两步)、估算、求比多比少、两步应用题等

P14中6、7、10;P21中6、9、12;P26例1;例2、例3;P30中7、8;P32中1、3;P34中4、6、7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1.角的(初步)认识、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P38

2.直角的(初步)认识、(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P40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认识角的教学应把握怎样的尺度?

形象地描述什么是角、什么是直角,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建立起角的初步表象: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

三、需要掌握题型

认识量角器、角的各部分名称、判断角、按要求画指定角

P41做一做中2;P42中1、2、3、4;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知识要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3.使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怎样表达一个乘法算式的意义。

在新教材里,乘法算式中两个相乘的数都称为“因数”,不作“被乘数”和“乘数”。在数学上,当一种运算具备“可交换性”(即交换律)时,则各个元素在运算中的地位就是完全平等的,孰前孰后无关紧要,故乘法运算中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二者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完全对等的,正如加法运算中两个加数彼此地位相一样。

在具体情境中意义是唯一的:

第一幅图描述可为“3个5”,但据此写出乘法算式时,3×5和5×3都可以;第二幅图描述可为“5个3”,但据此写出乘法算式时,3×5和5×3都可以;

所以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几个几”“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再具体区别是“3个5”或是“5个3”在考试时两种回答都可以。

三、需要掌握题型

认识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和表示的意义;看口诀写算式,看算式写口诀;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口算;看图列式;乘法应用题;乘加、乘减应用题

P49中7、8、9、10;P56做一做中1、2;P62中4、9、11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知识要点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观察物体的教学有别于几何中的“三视图”

让学生初步理解:即使同一物体,因观察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更复杂的观察物体问题,在高年级安排。

※适当把握“对称”的教学尺度?

初步认识和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会找出对称轴,体会和欣赏对称美就行了;对于轴对称、镜面对称的定义及性质不作探讨。

三、需要掌握题型

练习十五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一、知识要点

1.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

2.会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二、需要掌握题型

P78中3、4、6、7、8;P89中3

第七单元统计

一、知识要点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练习二十二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学生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练习二十三

总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教学内容:P8~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教材99~10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媒体: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课件:情景创设。明明说: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孩子们,你们会吗?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指名回答。(课件:明明说: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

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2)自主探究: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2.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

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4)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5.孩子们,看看,这几个组排出的都是哪些数?

6、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7、你喜欢哪个小组的方法?

8、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9.抽奖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1)教师出示4个号球: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2)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3)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4)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着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个苹果。(

(5)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10.握手

(1)师: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2)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生1:6次!生2:4次!

师: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3)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4)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5)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菜肴搭配。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菜肴。妈妈说:孩子们,菜的营养要合理搭配,又不浪费,每个小朋友从这六个菜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1)师:该吃午饭咯,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老师都流口水了拉。这么多好吃的菜,你选那些菜肴呢?听听妈妈怎么说:(课件出示)

(2)师: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在这六种菜里选两种,还要注意只能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可以怎样搭配呢?指明学生说一、二个,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搭配,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搭配呢?

(3)把你们想到的搭配用线连起来,比赛哪个小组的最快,方案最全:不重复,不遗漏。

(4)学生连线。学生小组汇报,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5)一共有多少种搭配?你这么快就知道啦,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呀?(点数或者加法:3+3+3=9)

2.合影: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说:孩子们,给你们三个合个影作纪念。你们三个排成一排赶紧站好了。

(1)师:明明和红红、东东站成一排,可以怎样排呢?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

(2)谁来说说,他们三个可以怎样排?你是怎么想的?(固定左边的小朋友;固定右边的小朋友;固定中间的小朋友)(师:所有的方案他说完了吗?还有补充吗?谁能够把所有的方案都能说一说?有这么多排法啊,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得这么全面一个都没漏掉也没重复?)

(3)还有跟他不一样的想法吗?其实,还可以固定最左边(右边、中间)小朋友,交换其他位置小朋友的办法,甚至还有其他的办法,你愿意动脑筋去想吗?不管用什么办法,这里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都只有6种排法,你能把这6种排法画出来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九”,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第三课时练习课(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49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2、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难点:

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熟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乘法表示,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大家都学得很认真。下面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1、爬梯比赛:以组为单位,每人做一道,看哪一个组在规定时间内爬得高。

3+3+3+2

4+4

5+5+5

1+1+1+1+1

2+2+2+2

3+3

加法算式

乘法算式

1、赛龙舟:出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要想知道参赛的一共有多少人,谁能很快列出一道算式?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知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二、指导练习

1、一共有多少个圆圈?

○○○

○○○○○○

○○○○○○○○○

乘法算式:()×()或()×()

2、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7+7+7+7=()×()

(2)3+3+3+3+3=()×()

(3)8+8+8+8+8+8+8=()×()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3个9相加。()

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3。()

6和4相乘。()

[设计意图]用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乘法的内在联系。

三、课堂作业:随堂练习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整理与复习》数学教案

第2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第15课时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课本P3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6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7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6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复习学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复习学案

教学内容:
课本P101、103、104、105页。
学情分析:通过复习表内乘法,使学生对所学习的表内乘法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基本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教学用情境图,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2、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4=20
乘数乘号乘数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复习乘法口诀。(出示乘法口诀表)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9×4=6×7=8×8=6×5=7×4=
6×9=9×8=5×5=8×6=3×2=7×7=
4、复习乘加、乘减
有4个篮子,每个篮子装有5个草莓,篮子外面还有3个。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4页第7题,指名上台演板,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104页第8题(1)(2)小题,指名上台演板,集体订正。
(3)小题,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
2、105页第14题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4)师总结
后面的图形,小棒的个数是连续加3得到的。
3、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48()×6<55()×9<57
()×7<707×()<348×()<68
()×6<2034>5×()()×5<34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你想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什么?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课教案全册


《长度单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4、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重难点: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大致会估计物体的长度。
1米=100厘米
教学过程:
一、回顾梳理
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学生小组交流,回答。
二、根据回答整理:
1、米和厘米是我们测量物体时常用的长度单位。米用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厘米用来表示比较短的物体。它们的英文分别是:m和cm。
2、回忆1米、1厘米到底有多长。
你还记得1厘米到底有多长吗?1米呢?
①用大拇指和食指间的距离表示1厘米。
②说说生活中哪有1厘米长的东西?如:手指宽度,方格边长,订书钉长度,语文书厚度等。
③具体估
请大家拿出口算本,用你的手指估一估口算本的宽度。
④反馈,两种估法
学生投影展示:
一个手指估
两个手指交替估
哪种方法好呢?为什么?第二种更准确。
⑤用尺子量一量,口算本到底有多宽。
学生活动。
教师评价学生的测量方法,及时发现出现的错误。
量物体长度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
0刻度对准端点,另一个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0不见了怎么办?
谁估得最准?
3、那1米有多长,你还记得吗?
生张开手臂。
是的,1米大约是我们两只手臂张开的长度,有些小朋友可以手握住拳头,有些还要稍微收拢一些。
练习:填上恰当的单位名称
(1)、一本书厚约1()
(2)、电脑屏幕长25()
(3)、讲台长约130()
(4)、一棵大树高约5()
(5)、一幢大楼高20()
(6)、跑道长400()
4、厘米与米的关系。
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400厘米=?
5米=?
知道这个关系,我们就可以进行计算了
①1米—1厘米=()厘米
1减1不是等于0吗?
为什么不能直接减?单位不一样
那怎么办?统一单位再减。
②1米+1厘米=()厘米
③弟弟身高86厘米,他再长()厘米,正好是1米。
你是怎么想的?
1米=100厘米
100厘米-86厘米=14厘米
三、复习线段
师: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出示线段。
1、线段有什么特点?
两个端点,可以测量长度的,一条直直的线。
2、画线段
①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②同桌检查是否画对了。要注意什么?端点、直、量一量。
③画一条比3厘米多2厘米的线段。检查。
3.出现错例判断四、独立练习
长度单位专项训练。

《100以内加法和减法》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认知结构,并能合理、灵活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提高学生归纳能力、推理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4、培养正确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100以内加减法知识的整理以及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猜测:你们想知道老师的年龄吗?现在老师告诉大家我的年龄和×××同学的年龄加起来是38,我几岁?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2、揭题:小朋友们用数学的知识算出了老师的年龄,真能干。这其实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百以内的加减法,这个学期我们继续学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对本学期学的《10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看看谁能更加牢固地掌握这一知识。
(板书:100以内加减法复习)
二、系统梳理,形成网络
1、我们先来看看小朋友们整理得怎么样?(预先发给每个学生一张需要对本单元知识进行整理的表格,要求每个学生早一天先各自独立地对本单元的知识作初步的整理和复习。)
2、全班整理完善表格,然后同桌交换一下表格,互相检查。
3、学生相互补充整理。
还有一条该怎么填?(随机而行)没关系,等一下我们肯定能找到。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升
我们已经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下面老师要出几道题检查小朋友学得怎么样,大家你们有信心吗?
(一)基础性练习
练习一:31+2647+1790-11
57-1864+1779-28
1、估一估(估算时应注意什么呢?)先估后算这样比较快。
2、算一算(比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⑴你是怎么算的?
⑵笔算加减法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现在要变个小魔术了,看!这些算式就变成了什么?
练习二:31+26-18=47+17+17=90-11-28=
1、估一估
2、算一算
(二)综合性练习
小朋友做得真棒,下面老师奖励带大家去儿童乐园玩一玩。
1、课件出示:
(比太空船便宜9元)
2、这张价目表你能看懂吗?
小火车的价格怎么算?
完整表格:现在你知道这条毛毛虫应该填什么了吗?
3、老师玩了两项刚好花了50元,猜猜我玩了哪两项?玩一次太空船比木马贵多少?如果我玩了3项,还剩下1元,你猜我又玩了哪三项呢?你是怎么想的?
现在给你40元,你最多可以玩几项?有哪些玩法?用算式表示出来。
4、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决?
(三)思考性练习
小朋友真会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数学摩天轮上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1、课件出示有数娃娃的图形:
问:仔细观察周围的8个数娃娃,想想中间藏着数字几?怎么想?
根据学生回答重点板书:30+40=70
25+45=70→十位的2加4怎么会等于7呢?
34+36=70
50+20=70
2、大家的眼睛真亮,那你还能再创造一道□+□=70吗?
出现错误时,追问:怎么改就对了?还可以怎么改?
老师也想来写一写,(两道写完后问:你知道我接下来写什么吗?为什么想得那么快?
引导共同得出规律,并小结:看来我们在计算时不仅要学会算,而且要学会看和想。
3、机动:那你还能写□-□=70吗?(不允许写整十数)
四、课堂总结,回顾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到表格)你最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这节课在小朋友的合作下,我们共同整理复习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表现真棒,在以后的复习中,小朋友也可以应用今天学的方法自己去整理与复习。

“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加法、减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笔算的方法;实际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问:笔算加法和减法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全班反馈,归纳小结。
4、巩固练习,第105页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完成105页第2题。并抽几题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完成第4题:先估算再笔算。
先估算并说说估算的方法;再笔算。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予他们辅导和机会,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3、□里能填几。(补充练习题)
5□75754□
+□6-3□-3□+25
7□4□3□6□
先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学生能填出几种就几种,都应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完成107页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2、小朋友跳绳:
小明小红小东小丁
45下36下53下60下
(1)、小明比小丁少跳了几下?
(2)、小明和小红一共跳了几下?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知识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3、教师抽查。
4、先把口诀补充完整再根据一句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五()六九()()四十二……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笔算的方法,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二、发展练习。
1、倍数关系的应用题。
先复习倍数的含义,然后完成102页的第3题。
2、交流反馈。
3、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13题然后校对。
[设计意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在体验学习成功的同时发展思维的灵敏性,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三、实际应用
1、独立完成107页第12题。
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教师多面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机会。)
2、109页地16题:设计游乐计划。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合作设计游乐计划。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和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乘除法的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计算。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乘除法的认识。
3.提高运算能力。
教学过程:
新年快到了,动物王国的动物们正在进行比本领大会。老师听说动物一国的动物们想邀请聪明好学的孩子去参观指导,同学们想去吗?太好了,这也正是检验我们本学期学习成果的好机会。还等什么,赶快出发吧!现在加上老师去动物王国的共有41人,如果我们坐汽车去,每辆车坐9人,需要几辆车?如果每辆车坐8人,5辆车够坐吗?
一、赢取门票(口算)
我们已经来到动物王国的门前。同学们只要能在三分钟之内答对题纸上的口算题,就可以进去担任指导。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汇报:读题说得数,并说一说画线的题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
小结:同学们都有资格走进动物王国。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动物王国的友谊大使早已把门票藏在你们的座位下,大家快来找。
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动物王国,同学们,小动物们正为参加这次大赛抓紧排练呢!你们最想先去谁家看一看。(课件演示)
二、给大树治病(计算改错)
咦!啄木鸟没在家,原来它去为大树治病了。你知道它是怎样给大树治病的吗?它的本领你会吗?你的题纸上也有这些算式,教师想看一看谁能最先为大树治好病,请把做错的题改正确。
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为大树治病的?
同学们真有本领,把生病的大树都治好了。看,大树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三、摘桃子(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到了小猴家,我们发现它正在练习摘桃子。你们知道它是怎样摘的吗?想不想亲自动手摘一摘呢?请同学们完成摘桃子题。
汇报:要求读题说得数,并说一说用的是哪一句乘法口诀。最后一道算式还可以怎样填?
同学们真能干!树上的桃子都被同学们摘下来了。
四、给小天鹅排队形(给24平均分)
小天鹅是动物王国的舞蹈家,在这次大赛上它要和伙伴们跳芭蕾舞。现在正忙着给大家排队形。它在想给24名演员怎样排队。
你知道应该怎样排吗?请以小组为单位,先讨论一下该怎样排,然后用小天鹅的图片动手排一排,粘一粘。要求横竖排要对齐,看哪一组排得正确,美观。
汇报:请每一组代表把本组的作品拿上来,说一说你们组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评一评,哪一组排得最好,颁发优秀指导奖。
其他小组排得也不错,老师相信小天鹅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在演出中一定会变幻出许多优美的队形来。
五、指导小袋鼠蹦格子(找2,3,5的倍数)
小袋鼠正练习蹦格子,它要怎样跳呢?
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能被2整除的数)
小袋鼠要从数几跳起?每几个数一跳?用同样的方法,3和5的倍数你们会找吗?请把2,3,5的倍数写在答题纸上。
汇报:分别说出2,3,5的倍数。
同学们,这四个小动物都各有各自的本领,其它的小动物也不甘示弱,它们都要在这次大赛上一显身手。
现在比赛马上开始了,我们赶快到赛场去看一看吧!
六、帮小动物解决问题(图画应用题)
比赛开始了,小动物们比得多起劲呀!在比赛的过程中,它们还遇到了一些问题,你能及时为它们解决吗?
1.如果每边六只熊比拔河,需要多少只熊来参赛?
2.小刺猬和4个伙伴比运苹果,结果它们每次运得同样多,它们每次共运多少个苹果?
3.(),小白鸽每天送5封,几天能送完?
4.12只青蛙被平均分成4组比跳水,其中第3组有几只?
汇报:读题并列式解答,再说一说每一道题的思考过程。
现在小动物们的问题都解决了,我想这些小动物们定会在比赛中赛出风格,赛出水平。
总结:这节课同学们用所学的知识为小动物比本领大赛做了很好的指导,和它们成为了好朋友,同学们的本领真大!老师希望你们继续努力,学到更多的本领!

《方向与位置》复习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整理,能说明物体的位置关系,熟练地描述从一地到另一地的具体路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方向、位置
1、揭题:复习《方向与位置》,板书课题。
2、出示下图。从这幅图中,你看懂了什么?
(1)指名说后同桌互说。
(2)反馈交流。(大面积的反馈)
3、重点辨别相对位置:
(1)“幼儿园在花坛的西面,花坛在幼儿园的东面。”
两句话都是介绍幼儿园和花坛的位置关系的,为什么一个是西,一个是东呢?
(2)“花坛在的东面,在的西面,在的南面,在的北面。”
你会填吗?为什么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说法?(标准不同,说法也不同)
像这样介绍,你也会吗?指名说,同桌交流,汇报。
(3)猜猜我在哪儿?
师:我在邮局西面,商场南面。猜猜我在哪儿?
让同桌猜猜你在哪儿。
二、路线、距离。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1)早上,小明、爸爸、妈妈分别要去小学、电影院、幼儿园,他们分
别怎么走?下午,怎么走回家?
(2)去时三人分别走了多远?谁走的路最远?谁走的路最近?
(3)如果你也住在这个居民区,星期天最想上哪儿?怎么走?走多远?
2、独立解决,小组交流,反馈。
三、拓展练习。
1、5只小动物玩捉迷藏游戏,你能帮小猫找到其他4个小伙伴吗?
(1)小狗藏在大树东50米处,用“”标出;
(2)从小狗藏身处先向西10米,再向北10米,就是小兔藏身处,用“〇”标出;
(3)从大树处先向西30米,再向北10米,最后向东5米,就是鸭子藏身处,用“√”标出;
(4)小熊从藏身处向东走20米就是大树,用“≈”标出小熊的藏身处。
学生作业纸上练习后反馈。
2、想一想,算一算,画一画。
第一次:小白兔离开家向西跑了6米;
第二次:向北跑,路程是向西跑的5倍;
第三次:向东跑,路程比第二次多10米;
第四次:向南跑,路程与第二次一样多;
第五次:向西跑,跑了34米正好回到家。
画出小白兔跑的路线图。
3、4人小组合作设计一个动物园,并向同伴说说你最想去哪儿?怎么走?走了几米?(每个小组发一份粘有双面胶的动物图6个及白纸一张)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一、填空
1、早晨,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2、傍晚,当你面对太阳时,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3、晚上,当你面对北极星时,你的后面是()方,左面是()方,你的右面是()方。
4、早上,旗杆的影子在它的()边,中午,旗杆的影子在它的()边,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旗杆的影子在它的()边。5、如果学校在你家的南面,你放学回家要朝()方走。秋天到了,小燕子从()方,飞到()方去过冬。
二、选择。
1、太阳()是东升西落。
A.一定B.不一定C.不会
2、与北极星相对的方向是()。
A.东B.南C.西
3、小明座位的西南方向是张强的座位,那么小明在张强的()方向。
A.东南B.西北C.东北
4、三(1)班教室的黑板在教室的西面,那么老师讲.课时面向()面。
A.东B.南C.西D.北
5、张丽面向南站立,当她向后转之后,她的左面是(),右面是()。
A.东B.西C.北
三、看图填空。
1、把手表平放在桌面上,用数字12正对着北方。正对着南方的是数字();数字3正对着()方。
2、小铃面向西站立,向右转动两周半,面向();向左转动l周半,面向()。
3、下图是某小区的平面图,请根据平面图填空。
(1)1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3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4号楼在中心花园的()方向。

(2)4号楼在2号楼的()方向;1号楼在2号楼的()方向。
(3)中心花园在()的北面,()的西北面,2号楼的()方向。
(4)()在()北面。.
(5)5号楼的西面有()号楼和()号楼。
三、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人的影子在西方,太阳应在东方。()
2、和西北相对的方向是西南。()
3、在森林中可以利用树叶的疏密来识别方向。()
4、面对早晨的太阳,你的右手边是南方。()
四、解决问题。
1.小强的家门面向东,放学回家后站在门前,面向家门,他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向?
2.小明和小立背对背站立,小明向北走150米,小立向南走120米,两人相距多远?
3.李芳与张林相邻,李芳东面有25名同学,张林西面有5名同学,这一排中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角的认识”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四、课堂总结。
“统计”的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了解统计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明确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表现形式,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复习中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认识。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条件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统计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这张图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作用?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有哪些发现?
(2)、学生观察讨论,思考,依据自己的体验回答。
仔细观察统计图,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3)、组织全班汇报交流,梳理统计图信息。
2、回答问题
根据条形统计图上的信息,你能回答下列问题吗?
1)、最受二年级同学欢迎的饮料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喜欢哪两种饮料的人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3、提问与解答
(1)、根据统计图上提供的信息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提问与解答。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3)、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
全班解答,订正。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充分讨论,在互动中分享、互补。
二、拓展练习
1、完成108页第14、15、16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统计。采用全班合作的方式进行。
2、随堂练习。
3、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

《时、分、秒》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在实际情境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够准确地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经过的时间。
重、难点:
识别钟面上的时刻与经过的时间
复习过程:
一、复习钟面
(一)复习内容
钟面上有数字1~12。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秒针
时针短分针长秒针最长最细
1大格里有5小格,数字几就是第5×几小格(5的乘法口诀)
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走1圈是12时,走24圈是一天。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即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即1分。
秒针走1圈,分针走1小格
分针走1圈,时针走1大格
1时=60分1分=60秒1时=3600秒
(二)随堂练习
填空:
(1)钟面上有()大格,()小格
(2)时针走1大格是()时
(3)分针走1小格是()分,走1大格是()分,走()大格是1时,这时时针走了()大格。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5)1时=____分,1分=____秒,1时=_______秒
(6)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小是()分
(7)()针走一大格是1时,()针走一小格是1分。
(8)分针走一圈走了()个小格,也就是()分,还可以说走了()时。
(9)一天有()小时,时针走()圈,分针走()圈。
(10)钟面上最长的针是()针,它走得最(),最短的针是()针,它走得最()。
注意:填空时一定要细读题,弄清题意,特别要分清“大格”和“小格”
3、巩固练习(见后页巩固练习)
二、读、写时间
(一)复习内容
1、二种写法:普通写法:9时08分,
电子钟写法:9∶08
(注:两种写法的数字写法一样,不需要把第一种写成9时零8分)
2、看钟面记时
(1)整时:分针指12,时针对正数字。
如:7时,分针指12,时针指7
(2)半时:分针指6,时针指两数字中间,走过了数字几,就是几时30分。
如:7时30分,分针指6,时针指7和8之间。
(3)分针指第几小格,就是几分,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
如:分针指第14小格,时针走过7,就是7时14分。
注意:A、几时刚过:时针走过且接近数字几(拿钟举例)
如:7时05分,时针走过7,但很接近7。
B、几时45分~59分,时针走过数字几,但接近数字“几+1”
(4)特殊情况:6时:时针与分针成一直线
12时:时针与分针重合
3时、9时:时针与分针成直角
但这些情况其实每一小时都有可能会经历,但只有上面几个时刻是整时。
3、看时间画钟
注意:(1)时针短、分针长
(2)要精确到每一小格,不能有误差。
(二)随堂练习
1、填空
(1)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7”,是()时。当分针和时针都指向12,是()时。
(2)()时整,时针和分针重合;()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直线。
2、读一读,写一写
3、连一连
4、请画出时针和分针
三、体验时间
(一)复习内容
1、快与慢时间短─→快时间长─→慢
2、填单位方法:联想体验,比较
例:小明一天睡10(),把每个单位都代进去想一想,显然每天不可能睡10分或10秒,太短了。
(二)随堂练习
1、填空:100米赛跑,小军用了16秒,小明用了15秒,()跑得快。
2、填上合适的单位。
(1)小华每天睡9(),跳绳10下用了7()。
(2)小亮吃饭用了20()。
(3)小明跑50米用了12()。
(4)中央电视—1台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30()。
(5)小华跑100米用了17()。
(6)我们每天午睡大约1()。
(7)脉膊跳10次用了8()。
(8)妈妈每天工作8()。
(9)一场足球赛需90()。
(10)小丽写1个毛笔字用8()。
(11)从北京到天津,汽车开了2()。
(12)1节数学课40(),课间休息10()。
四、时间的计算
(一)复习内容
1、单位换算
1时=()分1时30分=()分
1分=()秒1分20秒
70分=()时()分90秒=()分()秒
方法:(1)大─→小
利用公式:1时=60分1分=60秒
把时全化成分把分全化成秒
如:2时10分:2时=120分,120+10=130分,所以2时10分=130分
(2)小─→大A.分─→时
从几分中减去60分作1时,剩下的能再减60分就再加1时,不能减就作几分。
如:70分70分-60分=10分,所以70分=1时10分
又如:130分130分-60分=70分,还可再减60分即70分-60分=10分
1时+1时
所以130分=2时10分
B.秒─→分,方法同A
2、时间大小比较
1时30分○70分
可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或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看方便,方法同单位换算。
3、计算时间
(1)计算快慢
小红跑50米用12秒,小华用16秒,谁快?谁慢?慢多少?
方法:无论计算快多少还是慢多少,都是计算“相差多少”,用慢的时间-快的时间。
(2)开始时间─────→结束时间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计算方法:列竖式(草稿纸上列)
时分秒
±时分秒
时分秒
(60进制)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和角

1、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从0刻度开始的(0-5是5厘米),以及从中间刻度开始的(1-5是4厘米)。

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认识线段(特点:直的,两个端点,长度一定,),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画线段时要注意最后写上线段的长度。

4、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会正确画角。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5、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用三角板画直角(课本41页图例)。

6、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下面的数前面。

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下面的数前面。

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注意笔算时的书写,横线要用尺子,应用题里面尽量从演草纸或者卷子的算式旁边列竖式计算,如果是口算出得数的,检查的时候也一定要用笔算检验。务必保证要笔算得结果。

3、“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多几、少几已经知道的问题,求未知数时,未知数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4、加减法的估算

方法:四舍五入,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三、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读法(2×3读作2乘3)、写法(相同加数×个数或个数×相同加数都可以),知道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一定要结合图意来看是几个几),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因数×因数=积)。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2、乘法口诀

熟记所有乘法口诀(单句背诵也要熟练,对口诀即可)。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要求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较大,可多做练习。

3、解决问题

(1)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都可以。

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

四、观察物体

1、建立观察角度

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沿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3)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先找对称点,两点连成一条线)

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镜面对称

(1)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左右方向相反),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五、统计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区别于正字图,要填写具体数字)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

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先找到半格位置,用尺子画一条横线,再涂条形。涂得慢的同学可采用画斜线的方法,把长方形条画满就可以。

六、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排列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问题可固定一种去搭配多种,然后再换一种固定,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2、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可以根据条件逆向推理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425.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