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整理和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整理和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能力点: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2、18+2370-4158+2989-346+4868-65
46+2391-8343+1917+7992-5690-54
90-60+2443-8-3050+27-917+26+18
3、数学医院。
82399527
-17+48-16+73
79777990
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10年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钟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
课后小结:

扩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二》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整理与复习二》”,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执教:赖雪春

教学内容:整理复习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对自己在本阶段所学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及情感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

2、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点:

归纳总结本阶段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想情操.

一、教学过程:

1、让学生回顾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分析回顾

3、学生自由发言(方向与位置、时分秒、乘法口诀二)

谁能详细地说说

二、拓展延伸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学卡片,请同学们帮老师算算,算得又快又对的同学奖他一个桔子。

出示卡片:

2.你们知道吗,这些桔子是农场王叔叔送给我们的。王叔叔还邀请我们去他的农场参观,你们想去吗。他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张线路图,你们能看懂吗,谁来说说是怎么走的。

3.学生说:

4.现在几点了,我们出发吧。(请一名学生说出时间)

5.让全体学生张开飞翔的翅膀,闭上眼睛一起飞。

6.出示农场图

7.请学生认真观察,寻找图中的数学信息和要解决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和大家交流,由小组长负责记录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并大家一起解决。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摘了几千克桔子?河里有几条鱼?有几朵花?30只小鸟住得下吗?一个星期需要几千克饮料等。

8.王叔叔还知道我们二(5)班的同学爱看书,买了很多书送我们,你们想知道是什么书吗?(出示书图:)

但是叔叔要考我们几个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解决它吗。

问题一:王叔叔买了一种书,正好用了54元,他可能买了什么书?买了几本?

问题二:王叔叔还用了20元买了三套书,他买的是什么书呢?每个小组最少说出两种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寻找答案。

三.说说这节课你对老师的教学满意吗?对老师有什么要求。

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四.游戏(玩扑克牌)

游戏规则:同桌一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算出两个数的积,扑克牌就归谁。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课本P33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5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4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与笔算的练习,引出课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4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5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4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5第5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课本第35页~36页的内容,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要点
(一)基础知识部分:
1、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知道测量较大的物体用米作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
例:一块橡皮长约6(厘米)学校旗杆高约12(米)
2、知道刻度尺上1厘米有多长。
例:刻度尺上从0-5是(5)厘米;从2-9是(7)厘米。
3、明确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例:700厘米=(7)米2米=(200)厘米
30厘米+70厘米=(1)米1米-40厘米=(60)厘米
4、知道角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
例:角是由(1)个顶点,(2)条直的边组成的。
5、能正确读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
例:2×9=18读作:(二乘九等于十八)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读出来。
在2×9=18中,(2)和(9)是因数,积是(18)。
它表示(2个9相加的和是18),还表示(9个2相加得18)
提示:把意义写完整。两种说法都可以。
例: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20)。
例:两个因数都是6,积是(36)
6、熟练掌握将加法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方法:相同加数×个数
例:3+3+3+3+3=3×57+7+7+7=7×4
7+8+9=8×3(有难度,不要求都掌握)
7、知道几种常见图形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例: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圆形上有图案,按图案的内容确定对称轴。例如圆形笑脸只有一条对称轴。
8、掌握排列组合的规律先确定一个数放在最前面,再用这个数和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提示:不能把0放在最前面)。
用1、2、3可以摆成(6)个两位数。分别是(12、13、21、23、31、32)。
用4、8、0可以摆成(4)个两位数。分别是:(48、40、84、80)。
9、简单推理运用关键线索正确判断。
例:跳绳比赛结束后,小芳、小华、小明3人的成绩分别是95下、87下、100下,小华说:“我跳的不是最多的”,小芳说:“我比小华跳的少”。小芳跳了()下,小华跳了()下,小明跳了()下
10、估算的应用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大约”。
例:一本书有89页,已经看了42页,大约还有(50)页没看完?
9040
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按统一标准算的题都算对。高年级用四舍五入法,低年级把它看做相近的好算的数,便于计算就行。例如4+12+18≈35
51020
(二)计算部分
1、口算(直接写得数)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计算。
(2)如果是两步的算式要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再算第二步。
注意:乘加、乘减的算式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例:41-5+10=469×3+6=3314+8-7=159-4×2=1
3627228
(3)口算全部做完之后马上检查一遍,并看是否有漏题没做。

2、笔算(列竖式计算)
提示:(1)看清运算符号“+、-”,正确计算。
(2)写竖式时先核对竖式中抄的数与横式上的数是否一样,避免抄错数。
(3)必须用尺子打横线,书写整齐,规范。
(4)不要漏写横式上的得数。
注意:每做完一道题之后都要马上检查一遍,再做下一道题。
两步计算的题目可以根据自己的熟练程度选择一种最拿手的方法计算。-(分步、综合都可以;除非题目有特别要求)。
易错题型:加减混合、连减题
36+24-53=93-47-18=82-15+23=89-19-42=
55+27=96-48=39+24=80-56=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新人教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要点(新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要点

一、本学期主要内容:(目录)

(一)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三)第七单元:统计

(四)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五)实践活动

“我长高了”、“看一看,摆一摆”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知识要点

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从量化的角度进行比较。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认识线段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1.注重估测意识,建立长度观念。

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估测既可以巩固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注意对线段的要求

教学线段时,注意不要拔高要求,只要学生直观认识什么是线段,其主要特征是“直”和“长度可测”就行了,不要把线段与直线、射线的联系与区别在这里教学。

三、需要掌握题型

单位转换(填空)、填写适当长度单位、比较长短、正确用尺测量长度、按要求画指定长度的线段等

例2、例4、P7中7、8、9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知识要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退位)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退位)

3.问题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5.加减法估算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1.使学生理解算理,尤其是进位和退位的过程,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法则。

2.对口算、笔算和估算的选择要根据计算的要求和实际需要而定。

加减法估算的方法与策略,估算的方法多样化

四舍五入法:48+3450+30=80;

取‘整’法:72-2670-20=50;

前后协调法:54+2450+30=80

……

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可行,体现了估算的思想,都应给予鼓励。不要对学生的估算方法进行过多的评判,尤其不能以是否接近精确结果为依据来判断估算方法的优劣。

另外,教学中还应让学生意识到是否采用估算,以及估算方法与策略的选用也是跟具体的问题密切相关。如一套水杯24元,一个热水壶28元,问带50元钱够吗?则就不应把24估得太低。

三、需要掌握题型w

口算、竖式计算(一步、两步)、估算、求比多比少、两步应用题等

P14中6、7、10;P21中6、9、12;P26例1;例2、例3;P30中7、8;P32中1、3;P34中4、6、7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

1.角的(初步)认识、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P38

2.直角的(初步)认识、(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画直角P40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认识角的教学应把握怎样的尺度?

形象地描述什么是角、什么是直角,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建立起角的初步表象: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等。

三、需要掌握题型

认识量角器、角的各部分名称、判断角、按要求画指定角

P41做一做中2;P42中1、2、3、4;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

一、知识要点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熟记2~6的乘法口诀,会用口诀熟练口算有关乘法算式。

3.使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怎样表达一个乘法算式的意义。

在新教材里,乘法算式中两个相乘的数都称为“因数”,不作“被乘数”和“乘数”。在数学上,当一种运算具备“可交换性”(即交换律)时,则各个元素在运算中的地位就是完全平等的,孰前孰后无关紧要,故乘法运算中区分“被乘数”和“乘数”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二者在运算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完全对等的,正如加法运算中两个加数彼此地位相一样。

在具体情境中意义是唯一的:

第一幅图描述可为“3个5”,但据此写出乘法算式时,3×5和5×3都可以;第二幅图描述可为“5个3”,但据此写出乘法算式时,3×5和5×3都可以;

所以一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就是“几个几”“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再具体区别是“3个5”或是“5个3”在考试时两种回答都可以。

三、需要掌握题型

认识乘法算式,知道各部分名称和表示的意义;看口诀写算式,看算式写口诀;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关系;口算;看图列式;乘法应用题;乘加、乘减应用题

P49中7、8、9、10;P56做一做中1、2;P62中4、9、11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一、知识要点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二、需要注意的地方

※观察物体的教学有别于几何中的“三视图”

让学生初步理解:即使同一物体,因观察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是不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更复杂的观察物体问题,在高年级安排。

※适当把握“对称”的教学尺度?

初步认识和判断哪些物体是对称的,会找出对称轴,体会和欣赏对称美就行了;对于轴对称、镜面对称的定义及性质不作探讨。

三、需要掌握题型

练习十五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

一、知识要点

1.熟记7~9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法。

2.会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二、需要掌握题型

P78中3、4、6、7、8;P89中3

第七单元统计

一、知识要点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练习二十二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一、教学内容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学生会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练习二十三

总复习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认识图形、厘米和米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认识图形、厘米和米,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二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认识图形、厘米和米
复习内容:
教材第106~107页,完成期末复习第10~1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多边形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厘米、米的含义,感受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并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结合具体的事物选择合理的长度单位表示相应的长度,能用厘米和用米作单位测量、估计物体或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会数出简单平面图形中线段的条数。
4、让学生感受几何初步知识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产生积极的学习心理。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目录,看看目录中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是什么内容?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认识图形、厘米和米这两个单元的知识。
二、认识多边形
1、回顾:我们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有哪些?你能举例说明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设问:怎样知道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呢?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要知道一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可以数数它有几条边。
2、完成教材第106页第10题。
先请学生仔细观察第10题的主题图,指名说一说:
图中有哪几种多边形?每种多边形各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独立完成题中的统计图,集体反馈。
引导学生反思:填表时要注意些什么?
①要认真观察、仔细辨别,分清楚每种颜色的图形各是几边形;
②要认真有序地点数图形,既不能重复也不能遗漏,完成后要即时检查一遍。
3、小组合作探讨:
一个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一个几边形?
记录结果并分组汇报,展示剪的过程。
三、厘米和米
1、长度单位。
①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②谈话:1厘米有多长,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1米呢?
你能根据1厘米的长度估计出2厘米有多长吗?5厘米呢?
请学生对照学生尺上的刻度,看自己的估的准不准。
③请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厘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1米?
④出示教材第106页第12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口答,全班交流。
⑤练习:在○里填上>、<或=。
1米○60厘米70厘米○7米10米○15厘米100厘米○1米
2、长度测量。
①提问: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一段距离,通常用什么做单位?常常用什么尺作为测量工具?
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什么做单位?用什么尺作为测量工具?
请学生举例说明。
②请学生用刻度尺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③看教材第106页第13题,请学生先估一估每一条线段的长度,再量一量。
3、认识线段
①线段有哪些特征?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直的、有两个端点,有长有短。
②先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再画一条比4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量一量,互相检查看谁画得准。
反思画法:画线段需要注意些什么?
强调:长度要准确,线段要直,两个端点。
③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口答)
④小组合作探讨,分组汇报,展示画法。
过三个点,每两点画一条线段,最多可以画几条线段?
过四个点呢?过五个点呢?
四、全课小结。
五、补充长度单位选择变式练习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口答)
操场跑道长100();小红的鞋子长约20();
妈妈的裤子长约1();数学课本厚大约1();
企鹅身高约50();小红的鞋子长20();
教室长8();长颈鹿高约4();
教室里门高约2();教室黑板的宽约1();
算术本长约19();一棵大树高约16();
教室里讲台高约();小学生一拃长约12();
一栋大楼高约19();一个热水瓶高约55();
一块橡皮厚约1();茶杯高约12();
旗杆高约15();一本字典厚约3();
小红的身高是1()24()。
六、补充其它相关变式练习。
①把下列长度按从大到小排列:
6厘米、1米、60厘米、6米、95厘米
②数出下面每个图形中的线段有多少条。
【原创】二上总复习教案:认识图形、厘米和米

③1米比27厘米长()厘米,60厘米比78厘米短()。
④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可以从学生尺的刻度()画到刻度()。
如果从刻度4画到刻度8,这条线段长是()厘米。
⑤一根长78米的绳子,第一次剪去10米,第二次剪去18米。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⑥小明搭了一个三角形、小亮搭了一个正方形,小军搭了一个六边形,三人总共用去的小棒最少有多少根?
⑦我们已经认识的四边形有()、()和()。
⑧把一个五边形都分成三角形,最少分成几个三角形?
⑨用一根15厘米长的彩带围成一个三条边都行相等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每条边长多少厘米?
⑩扎一个花环需要3米长的彩带,做8个这样的花环需要多长的彩带?一捆彩带有18米,可以扎几个这样的花环?
⑾一根彩带对折2次后,长度是6厘米,这根彩带原来长多少厘米?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厘米和米》教案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厘米”作单位量较短的物体。【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古代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的?指生说,然后出示资料: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统一的单位长度。下面,请同学们用拃
认识厘米和米wbr教学设计wbr教案
作单位来量一量课桌的长度。
学生量。指生说是多少?
生:5拃
生:3拃
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感受。(有大有小,测量的不准确)
教师说明:在测量课桌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同样单位拃,虽然得出了结果,但测量的不准确,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还有什么好的方便的工具?
生:......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实物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在不同位置的两张纸条,引起学生认知冲突:虽然统一了单位长度,但用同一物体作标准摆放时受到限制。激发学生想用比较方便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的欲望。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结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一个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一个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尺子上的这些线叫刻度线。
(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
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标有5的刻度线在哪儿?
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学生现有的数学经验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也是探索、建构新知识的“支架”,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教师了解学生对刻度尺的认识程度,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
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
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
(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3)认识几厘米。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4cm、5cm、9cm的长度。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方法到直尺上找出1厘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知道1厘米不仅仅是从刻度0到刻度1的距离。通过多种形式,巩固1厘米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使学生在头脑里建构了丰富、科学的厘米表象,深刻理解了直尺上的1厘米就是1大格,2厘米就是2大格……为后面自主探索测量物体的长度打下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
(2)量一量:纸条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
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小正方体,5角硬币的长分别是多少?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小正方体,5角硬币的长分别是多少。(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分析、反思,体会到从“刻度0”开始测量的优势,并且能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理的测量方法,测量的方法在学生不知不觉的体验中生成。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3、判断题。(课件演示)
4、量一量。
量出数学书的宽度量出你的橡皮的长度
5、如果尺子的前面断了,看不到0刻度线,
怎么办
6、想一想,你的一拃有多长?()厘米
人体上的“尺”
人的身体很有趣。如果把一个成年人头的长度当作一把尺,那么身高相当于7个头长,肩宽等于2个头长,上肢等于3个头长,下肢等于4个头长。用脚长也可以测量,因为人的身体约是脚长的7倍。但人体的几把尺不是一成不变的,小孩的头要大些,身子短一些。在不同地区,人体的几把尺也不完全相同。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加深用厘米量的正确测量方法。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使学生明确: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必须建立在对“厘米”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要用“厘米”作单位。认识了1厘米的实际长度。进一步认识了刻度尺,学会了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并能估计一个物体大约的长度。同学们采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成功的掌握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但是,还有几个同学,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向这些同学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回答问题,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谈收获,在一次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师最后的小结,不仅重申了本节课学习重点内容,同时激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同学,积极参与,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整理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对本单元学习内容进行整理,进一步深化对两步算应用题的理解,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接写出得数。
35-5X4=63-(35+14)=32-5-7=
19+3X9=45+8-39=8X9-38=
56+34-39=2X8+49=8X6+52=
二、判断题。
1.甲数是35,比乙数多8,乙数是43。()
2.80减去7的4倍,差是52。()
3.第一个加数是15,第二个加数与它相同,两个加数的和是45()
三、填空。
(1)34加19的和是____________,再减去47得____________。
(2)6乘9的积是____________,再减去39得____________。
(3)89减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加25得____________。
(4)76减去43的差是____________,再减去19得____________。
四、列式计算。
1.6乘4的积,再加上35得多少?
2.81减32的差,再减23得多少?
3.68减41与19的和,差是多少?
4.78减6与8的积,所得的差是多少?
五、应用题。
1.校园里种了78棵树,其中有25棵松树,27棵柳树,剩下的是树。杨树有多少棵?
2.某市参加全省科技比赛的共80人,其中参加航模组的34人,参加船模组的36人,其余的参加车模组。参加车模组的有多少人?
3.工人叔叔修一条长100米的路,每天修8米,修了3天,还剩多少米没修?
4.有16米布,做床单用去5米,做衣服用的米数和做床单用的同样多,还剩多少米布?
5.一箱苹果,吃了28个,剩下的苹果每天吃5个,可以吃7天。这箱苹果原有多少个?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教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 整理和复习》教案

第六课时 整理和复习。

复习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4、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复习难点:除法的含义和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1、小组比赛背乘口诀。

2、让四人小组说说本单元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3、全班汇报四人小组讨论的结果。

4、师生共同梳理第二单元的内容。(1)除法的含义。(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从上面的(1)、(2)、(3)方面进行复习。

(1)除法的意义。

A、老师呈现课本35页第1题的实物图,让学生根据实物图填写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并要求学生"指出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

B、让学生相互说说这3个算式之间的关系。

C、练习。(老师出示一些乘法算式、除法算式,让学生说出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再出示一些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的算式,让学生进一步解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A、老师出示小鸟、小鹿选汽球的图面。再采用倒计时的方法抢算。

B、让算得快的小朋友结合具体的算式说说怎样想商。

C、再组织以四人小组为参赛单位的摘平果游戏。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熟练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老师出示课本35页工人叔叔运水果的情境图。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你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B、让学生根据得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重点展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

C、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D、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6、师生共同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教材99~10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媒体: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课件:情景创设。明明说: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孩子们,你们会吗?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指名回答。(课件:明明说: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

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2)自主探究: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2.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

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4)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5.孩子们,看看,这几个组排出的都是哪些数?

6、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7、你喜欢哪个小组的方法?

8、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9.抽奖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1)教师出示4个号球: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2)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3)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4)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着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个苹果。(

(5)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10.握手

(1)师: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2)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生1:6次!生2:4次!

师: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3)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4)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5)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菜肴搭配。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菜肴。妈妈说:孩子们,菜的营养要合理搭配,又不浪费,每个小朋友从这六个菜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1)师:该吃午饭咯,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老师都流口水了拉。这么多好吃的菜,你选那些菜肴呢?听听妈妈怎么说:(课件出示)

(2)师: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在这六种菜里选两种,还要注意只能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可以怎样搭配呢?指明学生说一、二个,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搭配,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搭配呢?

(3)把你们想到的搭配用线连起来,比赛哪个小组的最快,方案最全:不重复,不遗漏。

(4)学生连线。学生小组汇报,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5)一共有多少种搭配?你这么快就知道啦,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呀?(点数或者加法:3+3+3=9)

2.合影: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说:孩子们,给你们三个合个影作纪念。你们三个排成一排赶紧站好了。

(1)师:明明和红红、东东站成一排,可以怎样排呢?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

(2)谁来说说,他们三个可以怎样排?你是怎么想的?(固定左边的小朋友;固定右边的小朋友;固定中间的小朋友)(师:所有的方案他说完了吗?还有补充吗?谁能够把所有的方案都能说一说?有这么多排法啊,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得这么全面一个都没漏掉也没重复?)

(3)还有跟他不一样的想法吗?其实,还可以固定最左边(右边、中间)小朋友,交换其他位置小朋友的办法,甚至还有其他的办法,你愿意动脑筋去想吗?不管用什么办法,这里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都只有6种排法,你能把这6种排法画出来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过河》教案

教学内容:P8~10
教学目标:
1、通过“过河”的情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能正确计算带有小括号的算式。
3、让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后进行计算的习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题:
(1)2+7×5,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40-36÷4,这道题里有()法,又有()法,要先算(),再算()。
2、计算
32-8÷820+16÷430-4×5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24+16÷8(24+16)÷8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
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54÷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一、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和角

1、认识厘米和米,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从0刻度开始的(0-5是5厘米),以及从中间刻度开始的(1-5是4厘米)。

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认识线段(特点:直的,两个端点,长度一定,),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画线段时要注意最后写上线段的长度。

4、初步认识角,并且能够辨认。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会正确画角。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5、认识直角,会画直角标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用三角板画直角(课本41页图例)。

6、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宽度有关。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加号写在下面的数前面。

②从个位加起。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减号写在下面的数前面。

②从个位减起。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注意笔算时的书写,横线要用尺子,应用题里面尽量从演草纸或者卷子的算式旁边列竖式计算,如果是口算出得数的,检查的时候也一定要用笔算检验。务必保证要笔算得结果。

3、“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多几、少几已经知道的问题,求未知数时,未知数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就用谁加上几。

4、加减法的估算

方法:四舍五入,个位小于5的少看,个位等于或大于5的多看,看成最为接近的整十或整百数。

注:当问题里出现“大约”两个字时,就需要估算。

三、表内乘法

1、乘法的初步认识

(1)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读法(2×3读作2乘3)、写法(相同加数×个数或个数×相同加数都可以),知道乘法表示几个几相加(一定要结合图意来看是几个几),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因数×因数=积)。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2、乘法口诀

熟记所有乘法口诀(单句背诵也要熟练,对口诀即可)。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要求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较大,可多做练习。

3、解决问题

(1)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这个数×倍数或倍数×这个数都可以。

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5就是5的3倍。

四、观察物体

1、建立观察角度

能辨认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2、轴对称

(1)初步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找到一条恰当的直线即对称轴,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沿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3)辨别轴对称图形,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或点子图中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先找对称点,两点连成一条线)

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3、镜面对称

(1)感知镜面对称现象。

(2)掌握镜面对称现象基本特征的过程(镜子里外的两个图形的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左右方向相反),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发生变化,只有左右的位置发生对换。

五、统计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2、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区别于正字图,要填写具体数字)和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的),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样本容量、比较信息,描述信息等),并让学生尝试作出简单的决策。

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先找到半格位置,用尺子画一条横线,再涂条形。涂得慢的同学可采用画斜线的方法,把长方形条画满就可以。

六、数学广角

1、简单的排列和组合

能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在活动中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排列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搭配问题可固定一种去搭配多种,然后再换一种固定,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2、简单的推理

(1)经历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

(2)能借助“做标记”、“列图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能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按一定方法进行推理。可以根据条件逆向推理等。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复习学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表内乘法》复习学案

教学内容:
课本P101、103、104、105页。
学情分析:通过复习表内乘法,使学生对所学习的表内乘法知识有比较系统的认识,能熟记全部的乘法口诀,并且能运用乘法口诀进行基本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学生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熟记1~9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计算。
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通过复习引导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与各部分的名称。熟记1~9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9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教学准备:
教学用情境图,练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启发,明确目标
1、同桌互相背乘法口诀。
2、交流反馈:你的同桌1~9的乘法口诀背得熟练吗?还存在什么问题?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
1、复习乘法的意义及各部分的名称。
多媒体出示下图:
○○○○○○○○
○○○○
○○○○○○○○
问:求一共有多少个,用加法计算怎么列式?用简洁计算怎么列式?
5+5+5=5=20(个)
5×4=20(个)
2、指名说出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5×4=20
乘数乘号乘数积
教师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复习乘法口诀。(出示乘法口诀表)
①背乘法口诀。采取多种形式背乘法口诀。
②根据“六九五十四”这句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③口算。
7×8=9×4=6×7=8×8=6×5=7×4=
6×9=9×8=5×5=8×6=3×2=7×7=
4、复习乘加、乘减
有4个篮子,每个篮子装有5个草莓,篮子外面还有3个。一共有多少个草莓?
你是怎样计算的?怎样想的?
三、变式练习,检测目标
1、学生独立完成104页第7题,指名上台演板,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104页第8题(1)(2)小题,指名上台演板,集体订正。
(3)小题,先在小组内轮流提出问题并解决。
全班交流反馈。
2、105页第14题
(1)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学生同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方法的多样性。注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题意进行描述,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发现了什么规律。
(4)师总结
后面的图形,小棒的个数是连续加3得到的。
3、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6×()<48()×6<55()×9<57
()×7<707×()<348×()<68
()×6<2034>5×()()×5<34
四、总结评讲,升华目标
这节课我们对乘法进行了复习,你们有什么新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你想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什么?

《整理和复习(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00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