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认识“时刻”与“经过”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时刻”与“经过””,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详细介绍:

课题:认识“时刻”与“经过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天内的时间的计量,会区分“时刻”与“经过时间”这两个概念.

2.会计算简单的求“经过时间”的题目.

3.初步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教育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课铃一响,教师进教室,师生问好后,教师拿出小闹钟.上课铃声过后,即让学生观察钟面,这时闹钟的时针、分针正指示出八点三十分.

师:八点三十分就是现在,我们开始上课.(板书:上课:8:30)

2.教师用钟面教具(或演示动画“设定时间”)拨出下列时间,让学生观察后说出钟面所表示的时间.

4:25,10:00,7:30,8:45,11:55.

3.教师口头报出时间,学生在自制钟面模型上拨时针和分针,同桌两人互相检查.

8:00,2:40,6:30,9:15,3:45.

4.提问:1小时是几分钟?60分钟是几小时?

二、新授

(一)通过直观,引出“时刻”概念.

上课五分钟后,闹钟突然响了(老师事前拨好的),再让学生观察.这时钟面上的时针、分针指出的位置是八点三十五分.(板书:闹钟响:8:35)

师:(指板书)8:30和8:35我们是怎样知道的?(是从闹钟钟面上看来的)这些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指的时间告诉我们一天当中某一特定的“时刻”(板书).如上课时,时针分针指到8:30,8:30是上课的时刻;闹钟响时,时针分针指到8:35,8:35是响铃的时刻.我们平常说的六点起床,十一点三十分放学,晚上七点看电视“新闻联播”,六点、十一点三十分、七点指的都是时刻,它表示的是时针、分针所指的某一个位置的时候.

让学生说出几个学习、生活中常用到的“时刻”.

(二)教学“经过时间”.

1.引进“经过时间”.

师:从上课开始到闹钟响铃,即从8:30到8:35,中间经过了几分钟?你怎样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钟面教具再演示一次,先把时针、分针拨到8:30,然后把分针慢慢拨到8:35上,使学生看出两个时刻之间间隔是5分钟.

师:我们平常说的课间休息10分钟,爸爸每天工作8小时,都是时针、分针运行时经过的时间.

2.感受时间的久暂.

(1)3分钟有多久?

师:我们来体会一下,3分钟有多久.现在我发给大家每人一张要求写出得数的口算卡片.(8:40老师宣布“开始算”,3分钟后,老师宣布“停止算”.问几个同学,各做了多少道口算题?)

师:老师宣布“开始算”时是8:40,“停止算”时是8:43,中间经过了3分钟时间,就是说刚才做作业用去了3分钟时间.

师:3分钟时间虽短,但同学们口算了不少题,说明只要抓紧时间,时间短也能做许多事情.

(2)10分钟有多久?(10分钟就是课间休息那么长短的一段时间.)

(3)师:老师在“经过时间”的两个图里都标有一个“箭头”,你们能体会出它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箭头”表示方向,从8:30到8:35,从8:40到8:43.

师:对,“箭头”表示方向.这个“箭头”一直往前去,还表示时间是一去不回的.你想,今天上午的8:43过去了,再来的8:43是晚上的8:43,明天的8:43;今天是×月×日,明天可是×月的×日了.所以我们要爱惜时间,不要让它白白地过去了.

(三)“时刻”与“经过时间”.

师:“时刻”与“经过时间”的意义不同在哪里?钟表上的时针、分针所指的每一位置,表达的是某一个时刻.前一个时刻到后一个时刻之差就是所经过的时间.时刻好比一条直线上的点,时间好比两点间线段的长(教师边讲边画出下图).jaB88.Com

师:还要注意的是,“时刻”表达成几点几分或几时几分,时间(经过时间)说成几小时几分.

举例对比.

三、练习

1.选择填空.

(1)电影《闪闪的红星》要放映________,电影院下午第一场是________开映.(1小时40分钟;1点40分)

(2)妈妈上午________上班,她一天工作________.(8时;8小时)

2.搭配练习.(把下面左右两边有联系的句子连线)

学校上午什么时候放学?20分钟

上午在学校的时间是多少?2时

课间休息多久?3小时

下午第一节上课时钟面时间是11点40分

3.在下面这段文字中,哪些是指明时刻的?用单线划出来;哪些是表达经过时间的?用双线划出来.

一列快车从甲城到乙城要行6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城到甲城要7小时30分钟.已知快车8点40分从甲城开往乙城,半小时后,慢车从乙城开往甲城,结果两车于12点14分在途中相遇.

4.结合计算,巩固两个概念.

(1)看图在()里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并在□里填上两个时刻中间经过的时间.

(4)看下左图的钟面,现在是上午()点钟,离中午12点还有()小时.

看下右图的钟面,现在是下午()时,再过4小时是下午()时.

四、游戏

师:一次数学作业,小明做完用了半小时,小芳用了20分钟.下面咱们来做个算时间的游戏.

老师先后指定三个学生扮小明,由他们到讲台前即兴用教具钟拨出开始做作业的时刻,说:“我×点×分开始做作业,你们猜猜看,我什么时候做完作业.”说完,算得最快的一个同学马上到讲台前用教具钟拨出小明作业结束后的时刻.如说对,大家鼓掌鼓励,由“小明”奖给他小红花.如说错,由其他同学纠正.然后再指定三个学生扮小芳,先后到讲台前说出自己结束做作业的时刻,由算得最快的同学接着说小芳开始做作业的时刻.

五、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时刻”与“经过时间”(板书课题),初步掌握了计算两个时刻之间经过时间的方法.这节课是8∶30上课,现在下课铃响了,请大家看闹钟上的时刻(9∶10),这节课上了多少时间(40分钟).在40分钟时间里,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希望同学们上好每节课,珍惜每个40分钟.

六、课外作业

师:看看钟表,上午你是几点几分离家上学的,几点几分回家,中间经过了多少时间?

板书设计

认识“时刻”与“经过时间”

编辑推荐

《激动人心的时刻》探究感悟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探究感悟”,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记录了这个重要时刻。全文共7个段。第一段介绍了神舟五号航天飞船升天的时间;第二段至第六段描写了神舟五号升天前和升天时的情况;最后一段描写了飞船胜利归来,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感悟

2、16日6时54分,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的杨利伟胜利归来.至此,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2003年10月15日上午,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执行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杨利伟,中校军衔。他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航天员,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优秀歼击机、强击机飞行员,驾机飞行达1350小时。1998年由空军飞行员选拔为航天员,经过5年刻苦训练和学习,各项成绩达到全优。在此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通过严格的选拔和考核,杨利伟和翟志刚、聂海胜组成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航天员梯队,飞船发射前,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决定,由杨利伟执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按计划,杨利伟乘坐飞船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返回地面,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

《激动人心的时刻》课外拓展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激动人心的时刻》课外拓展》,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神州五号简介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1~4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飞船的手动控制功能和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分系统为航天员的安全提供了保障。

飞船由长征-2f运载火箭发射到近地点200km远地点350km倾角42.4初始轨道,实施变轨后,进入343km的圆轨道。飞船环绕地球14圈后在预定地区着陆。

神舟-5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飞天的夙愿,是中华民族智慧和精神的高度凝聚,是中国航天事业在新世纪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激动人心的时刻》教案之一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教案之一》,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设计理念

基于生命背景的语文课,是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的过程。人的语文素养,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的。让学生置身于文本背后宏大的时空背景,在语言、情境和精神(思想、情感与意义)的和谐共振中,通过与作者、编者、教者与同伴的生命对话,构筑心灵的语文、精神的语文,这正是我们教学设计的目标追求。

教材版本

西师版第八册第28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会写其中9个。

2、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想象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感受发射场面的壮观,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4、收集相关资料,完成课堂练笔。

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自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参与,预习课文,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及设计说明

第一课时

一、走进时空背景,了解主要内容。

1、走进背景:同学们,浩瀚的宇宙神秘而美丽,人类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昨天我们查了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万户飞天,前苏联、美国)

2、引入课题:是啊,没有什么比飞天更让我们激动的了!进入新千年,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的梦想,还记得那是哪一天吗?(2003年10月15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开课,让学生置身于几千年的历史长河和横贯千里的广阔空间中,阅读文本便有了一个宏大的背景。]

3、字词认读: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自己读一读,做到声音洪亮,读音准确。

4、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吗?

[实事求是,把教学建基于学生已有初读的基础上。检查学生预习和对课文的整体把握,为学生继续深入阅读奠基。]

二、学习飞天过程,引导读悟交流。

(一)自读勾画:默读课文,用括号把你感到激动的地方标出来。标好之后,大声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体会。

(二)了解概况:告诉大家,哪些地方让你激动?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请学生上台板书4:00,7:30,9:02等等)

让我们激动的地方各不相同,看来大家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体会,非常好!在这些时刻里,最让你激动的又是哪里呢?

[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由面到点,切入重点,整个教学不平均使用笔墨。]

(三)切入重点:是啊,千年的等待,千年的梦想今朝就要实现,我们多么希望看到飞船升空的那一刻啊。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最让人激动人心的场面!

默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自读自悟,是教学指导的前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化阅读和理解。学生与文本、编者的对话在静悄悄中展开。]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相机引导重点片段的学习。)

1、10秒倒计时。

(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

(1)谁来读?此刻,看着高高耸立的神州五号,人们会想些什么?

同学们体会得很好,此时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有激动、有紧张、有担忧、还有期待各种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那,在你看来,这是怎样的10秒呢?

(2)这是怎样的10秒呢?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

★科学家们的呕心沥血凝结成的10秒!

★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3)是啊,从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到今天这一刻,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就要变成现实!让我们一起倒计时(紧接飞船升空录象。配解说:伴随着滚滚浓烟和轰天巨响,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了辽阔碧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愿望,它牢牢地牵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看似简单的十个数字,却蕴涵了多种复杂的感情和文本意义。把这个片段作为指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重点,目的在于为学生感悟语言提供一个范例。同时,也是为把学生情感引向第一个高潮作好铺垫。]

2、火箭点火升空的瞬间。

(字幕)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沉静,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1)这激动人心的场面是那样壮观,你能用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请同学们自己体会着读读。

(2)抽读评价:腾空而起气势之壮;震耳欲聋声音之大;稳稳地升空之稳。

(3)自读--齐读。

同学们抓住重点词,通过朗读再现了火箭点火瞬间的壮观场面,这的确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刚才还有同学提到9:02分这个时刻,你能够抓住重点词句通过朗读来表现神舟五号在天空描绘的那一幅图画吗?

[情到深处自然鸣。心灵的语文不能不需要感情的爆发和宣泄,不能不需要语言的活化与表达。品味语言,朗读表达,既是情与景的共生,又是学习语文的又一种方法示范。]

3、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

(字幕)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天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1)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体会体会,再大声地读一读。

(2)动情地读给你的同桌听,注意表现出你想象出的画面。

(3)谁来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专心听,看你的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好像银练当空舞:银练指什么?体会比喻之美,领悟汉语言文字之美。感情朗读(个读齐读)。

★抓晶莹夺目,质疑,联系前后文,体会情感。

(从词的本义,深入领悟到这个词的表达凝聚着几千年的梦想;寄托了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让中国进入了世界科技强国;表达了人们的自豪和热爱之情)

★感情朗读。(自读齐读)

[课堂,是儿童的课堂。课堂,因儿童而生动。在沿着情感推进的过程中,让学生根据先前学习语文的方法自学,意在举一反三。但放手让学生自学不等于放羊。估计学生对银练和晶莹夺目的理解有困难,所以,任需相机点拨。]

三、朗读抒发情感,给孩子一个梦。

(字幕)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因为那颗星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1、感情朗读:遥望着这颗寄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的晶莹夺目的星,人们的幸福之情无法言表!让我们一起朗读。

2、结束语:同学们,我们的飞天梦已经梦想成真!还有更多的激动、更多的辉煌期待我们去创造,去实现,去分享,让我们相约在下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以读代讲,在学生情感和理解达到一定深度的基础上,让学生朗读文章最末两个自然段。全课进入第二个高潮。并在这个高潮中,给学生一个梦想。让孩子带着梦想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幸福的人生。整个学习从宏大的背景中来,又走向宏大的生活世界中。一次语言与生命,与精神共生的学习经历,就已完成。]

板书预设:

25

激动人心的时刻

(学生板书)飞天梦自强梦

凌晨4时

6时15分

7时30分

神舟五号

9时02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三、交流查找的资料: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些激动人心的时刻?

四、正确抄写生字词语。

五、以《为了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为题,完成课堂练笔。

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日子,一个将要载入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时刻。这天,中国人将乘坐自己的飞船遨游太空,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将变成现实。

凌晨4时,整个酒泉基地沸腾了。人们冒着严寒不约而同地向航天员杨利伟居住的问天阁集中。大家都想看看即将创造我国航天历史的这位英雄。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身着太空服前往发射场的杨利伟镇静自如。他从车窗里探出头,频频向送别的人群挥手,脸上的微笑显露着他的自信和轻松。就是这个身高只有一米六八的小个子,承载着亿万中国人遨游太空的愿望。

6时15分,戈壁的夜色还很浓重,他微笑着进入飞船,静待火箭点火升空。而此时,成千上万的人们已经等候在发射场外了,全世界的目光都注视着这里。

7时30分,大漠红日喷薄而出,太阳的身边是高高耸立、气宇轩昂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箭头直指苍穹。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撕破了大漠的沉静,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9时02分,神舟五号在人们激动的喊声中抛出了一条乳白色的烟雾,好像银练当空舞。随着银练的不断扩散和拉长,飞船与逃逸火箭分离,在碧蓝的天穹上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伴随着轰鸣声的渐渐远去,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天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因为那颗星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期待,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16日6时54分,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的杨利伟胜利归来。至此,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2.读句子,说说它们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人们遥望那颗星,不知不觉涌出了幸福的泪花。

⑵16日6时54分,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的杨利伟胜利归来。至此,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浩瀚的太空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

选做题

嫦娥奔月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你还知道哪些梦想成真的事例?给大家说一说。

自主积累

把你喜欢的词语写一写。

《激动人心的时刻》教案之二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

2能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想象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过程,感受发射场面的壮观,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幸福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片段。

4搜集相关资料,完成课堂练笔。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神舟五号发射升空的壮观场面,体会人们期待、紧张、激动、自豪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课前参与,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背景,感知内容

1交流资料:同学们,昨天我们查了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神话、前苏联、美国)

2引入课题。飞天,是多么让人激动的梦想啊!你们知道吗?进入新千年,我们中华民族也实现了飞天梦,还记得是哪一天吗?(2003年10月15日)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激动人心的时刻》。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字词认读。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会读吗?出示字词卡片,指点认读。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

4感知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你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吗?

二、理清脉络,直奔重点

1自读勾画:默读课文,把让你感动的地方用画出来,画好之后,读一读,体会体会。

2讨论交流:你觉得哪些地方让你激动?从15日凌晨4时到16日6时54分长达26个多小时里,作者写了哪几个时刻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4:00,6:15,7:30,9:02等等。)

你们很会读书,对课文都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在这些时刻里,你觉得最让你激动的又是哪里呢?(从倒计时开始到火箭升空)

三、切入重点,自读自悟

是啊,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就要变成现实,这怎能不叫人激动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最激动人心的场面。

1默读4、5、6段,边读边想,画出让你感动的词句,读一读,反复体会。

2根据学生反馈,相机引导重点词句的学习。

(1)10秒倒计时。

多媒体配图(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5,4,3,2,1。

①引导想象:此刻,看着高高耸立的神舟五号,人们会想些什么?(激动、紧张、担心、期待、幸福)

②你们体会得很好!谁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表现出来?(抽读、齐读)

③千年的等待,千年的梦想,在今天,在这一刻,就要变成现实,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引读10秒倒计时,紧接着展示飞船升空录像。

(师配乐解说:伴着浓烟,伴着巨响。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了辽阔天空。全世界为之瞩目,全中国为之雀跃)

(2)火箭点火升空瞬间。

多媒体(字幕):只见发射架两边淡黄色的浓雾腾空而起神舟五号稳稳地冲向辽阔碧空。

①多么感人的瞬间,多么壮观的场面,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吗?请同学们自己边读边体会。抽读,评议。腾空而起、震耳欲聋、稳稳地这三个词要重读,才能体现出声势的壮观。

②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体会。

③我们一起来体会体会。齐读。

同学们读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酒泉发射中心和作者一起感受到了火箭点火瞬间的壮观场面,这的确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接下来,我们再去感受一下神舟五号在天空描绘的那一幅美丽的图画。

(3)飞船在天空中的变化。

多媒体(字幕):9时02分成为太空里一颗晶莹夺目的星。

①默读这段话,画出让你激动的词句,边读边体会。

②你能有感情地朗读给同桌听吗?读完后交流各自的体会,互提意见。

③谁来读?其余同学闭上眼睛专心听,想象那美丽的画面。

讨论:好像银练当空舞中的银练指什么?

联系前后文,从晶莹夺目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情感?

④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画面啊,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齐读)

四、小结全文,引读最后一段

多媒体(字幕):啊,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寄托着13亿中国人的自强梦!

1遥望着这颗晶莹夺目的星,人们流下了幸福的泪花。让我们一起朗读。师引读,生接读。

2小结全文。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终于实现了!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我们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自豪!

五、复习检查

1我们学习了《激动人心的时刻》,你能动情地复述一下课文吗?

2指名认读本课生字、新词,及时纠正字音。

六、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学生自由朗读抽读引背齐背。

2课文中很多地方都让我们激动,你愿意把让你感动的语句抄写下来吗?

七、交流资料,拓展视野

1展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举国欢庆的场景,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同学说吗?

小组内讨论,然后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

2嫦娥奔月的梦想已变成了现实,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你还知道哪些梦想成真的事例?给大家说一说。

八、正确抄写生字词语

九、课堂小练笔

请你以读《激动人心的时刻》有感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28

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3年10月15日)

神舟五号飞天梦

凌晨4时

6时15分

7时30分

9时02分

16日6时54分

自强梦

《分米与毫米的认识》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分米与毫米的认识》”,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丰泽区教师进修学校柯秀妹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分米与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实际活动中经历测量物体的过程,体验分米、毫米的产生是日常测量的需要。感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2、通过观察、实践操作、合作探究等数学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正确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知道米、厘米、分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比一比谁的眼力好”、“估一估大约长多少”、“猜一猜大约有多厚”等活动,培养学生自觉估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正确建立表象。
教学难点:正确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直尺、米尺、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新课
小兔拔萝卜:(让学生体验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二、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毫米
1、观察直尺,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再说说自己的发现。(每个1厘米中都有10个小格)
2、指出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3、请每位同学在尺子上指出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势比划比划。
4、再任意找出两个数,数数它们之间有几个小格?并把它记下来。
(有可能出现:1厘米=10毫米3厘米=30毫米……)
5、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厘米=10毫米)
6、学生量1分硬币的厚度,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7、猜一猜:大概几页书的厚度是1毫米?再合作验证。
8、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9、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用毫米作单位。
(小结:测量比较精细的物品或要求量得精确的时候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如:手表的零件,测量降雨量也用毫米作单位。)
10、每人在袋子里找出一件这样的物品。(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二)认识分米
1、小兔继续拔萝卜:测得萝卜的长是10厘米。
2、谁知道10厘米等于多少分米?(板书:10厘米=1分米)
3、国际上把10厘米规定为1分米。从刚才老师的叙述中你听懂了什么?
4、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从哪儿到哪儿,并和同伴相互交流。
5、画一条1分米的线段,同桌相互验证。
6、用手势表示1分米的长。(用手势表示时教师要注意作方法上的指导)
7、先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的长度,再比划验证。
8、比一比谁的眼力好: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分米?
9、小组合作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综合实践拓展应用
1、同桌合作:喜欢量身上哪个部位都行,并把它记录下来。
2、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再量一量。
3、游戏:我来说,你来“比”。
4、改正数学日记中的错误:
今天早晨,我从2米长,5米高的床上起床后,来到卫生间,拿起16分米的牙刷,9分米的牙杯刷牙洗脸后,吃完早饭匆忙上学去。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80毫米,我以每步4米的步伐走到学校。老师上课了,我拿起14毫米的钢笔和4米厚的练习本认真地作起了笔记。
四、总结回顾强化新知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学了长度家族四兄弟后,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就要选择合适的单位。
(3)用手势比划比划1米、1厘米、1分米、1毫米大约有多长?
(4)有兴趣的同学下课后可以量一量整个萝卜的长度。

认识角 ,与说课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角 ,与说课”,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七单元67-68页《认识角》。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和无关,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2让学生经历从实物中认识角,辨析角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符号感及空间观念。
3在生活情境中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朋友,想不想见一见?
生:想。
师:请看大屏幕,你认识它们吗?
生自由回答。
师:最后一个叫三角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吗?
生摆三角形
师:现在请你拿掉一个小棒,现在你还认识它吗?
它的名字叫“角”,今天老师将领着大家一起去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找角,指角,感受角
1、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你能从你身边找到角吗?给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2、师示范指角
师: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示范指角)。
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
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有些漂亮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到角吗?(课件出示,从中找角)
3、摸角,感受角
师:看完这些角,同学们原不愿意用手去摸一摸,去感受一下呢?
学生拿出三角板,
老师拿出三角板领学生感受角,让学生说感受。
三、学角
1、师示范画角,
师:下面同学们说着,老师画一个角好吗?
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一个点,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线,这条线是怎样的?
生:直的
师:然后再沿着这个点画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都是怎样的?
生:直直的
师:在看看这个点呢?
生自由回答。
2、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及记法
师:角的各部分还有自己的名字。
这个尖尖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板书“顶点”)
这两条直直的线就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边”)
那么怎样来标记这个角呢?我们可以用一个小弧线把两边连起来,再写上数字1
记作:∠1读作:角1
师:这里只有一个角,我呢用数字1来标记,同学们还可以给它起不同的名字,可以用其他数字2、3等,还可以用字母,例如a、b、c、d等。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角都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有几个顶点?有几条边?
小结: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四、运用新知,辨别角,数角。
1、练习,判断是不是角
师:现在我们对角的了解越来越多了,下面请大家当一次孙悟空,练一练你的火眼金睛,到“造角工厂”去打假,看你能不能判断出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课件出示相关练习题。(投影出示,让学生到前面指出顶点和边)
2、练习,在图形中数角
师:刚才大家可真厉害,从造角工厂出来,好客的小猴子要请大家到他家做客,但他却忘记了门的密码,你能帮它吗?
课件出示习题,数图形中角的个数。学生拿自己练习题到前面展示。最终揭示密码是图中角的个数。
五、比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
1、玩角,发现角有大小
师:进了小猴家,看看它送你了什么玩具?
生从抽屉里拿出活动角
师:它的名字叫“活动角”,大家玩一玩,看看角有什么变化。
生:可以变大,还可以变小
师:这说明角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可以把角变大变小呢?引导学生说出把两边往外拉就会变大,往里合就会变小。也就是两边开口大角就大,开口小角就小。
2、游戏——变角,比角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变角游戏
师做一个活动角,要求学生变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学生放进抽屉,师喊123齐拿出。找出大小差别大的角让学生辨认,能直观看出大小。
师做一个活动角,要求一名学生变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
之后请一名学生上台做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生生活动,分工:左边学生出示角,右边同学变一个和他一样大的角。
3、探究与角大小的相关因素
师:我们玩的这么高兴,有两个伙伴也来了,瞧,是谁呀?
课件出示:出示两个大小一样,但是边长不一样的角(∠1、∠2)。
师:你认为哪个角大?
生可能会说边较长的角大。
师:我们要用事实说话呀。怎样才能知道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比一比。
课件演示比角,最终结果一样大。
师:那为什么刚才会有人认为∠1大呢?
生:因为它的角边很长
师:那么现在看来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有关系没?是不是边长了角就大,边短了角就小?
生:不是
师:事实已经证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没有关系的,那和什么有关呢?角的大小主要是看什么呢?
课件出示:角的大小和有关,和无关。
六:总结回顾
同学们,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呢?
《认识角》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分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这节课是从图形到角的活动中学习新知,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习更深的几何知识奠定基础。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图形部分内容总体要求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
2、学生分析:在生活中,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所以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活动,丰富学生对角的认识。
3、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
依据课标要求,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依据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找出生活中的角和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情境教学法、演示操作法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画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都是学过的平面图形,再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三角形,再移走一根,从而引入课题“认识角”。
(二)找角,指角,摸角
1、通过学生头脑中形成的角的表象去身边找角并互相指一指,这时学生只是笼统地指出角。
教师示范指角,让学生在潜意识中形成角是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再让学生指角。
2、从图片中找角,把角从实物中抽象出来。
3、让学生用手摸角,感受角。
(三)学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示范画角,并学习角的各部分名称。明确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四)、运用新知,辨别角,数角。
1、出示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辨别角,强化角的特点。
2、练习数角,在不同图形中数出角的个数。
(五)、比角的大小,探究与角的大小相关的因素
1、玩角,发现角有大小
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
2、游戏——变角,比角
师做一个活动角,要求学生变出比自己大或小的角。要求学生放进抽屉,师喊123齐拿出。找出大小差别大的角让学生辨认,能直观看出大小。
3、请一名学生上台做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
师: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角是不是一样大呢?
生自由回答。
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小结:把顶点和一条边对齐来比较。
通过引入比角的大小的情境让学生感知角的大小和角的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六)、总结全课

《激动人心的时刻》课堂教学实录之一


师:同学们,知道长娥奔月的故事吗?浩瀚的宇宙神秘而美丽,人类自古就有飞天的梦想。昨天我们查了资料,你知道哪些关于飞天的故事呢。

生:我知道万户飞月的故事。讲的是

师:讲得很完整,很了不起。大家更加点燃了飞天的梦想。

生:我知道一九六一年前苏联第一次飞上太空。

师:连时间都记得那么清楚。是啊,没有什么比飞天更让我们激动的了!咱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飞天梦。

板书:飞天梦。

师:前苏联美国专家已经陆续飞上了天空,咱中国是第三个实现飞天的国家,还记得哪一天吗?

生:我知道是2003年10月15日。

师:让我们一起读一遍这个日子。

师生读:2003年10月15日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

生:激动人心的时刻。

师:打开书,把课文里陌生的词语多读两遍,看看课文讲了什么,开始吧。

生自读。

师: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吗?师:自己读一读,声音要洪亮,读音准确。

出示词语:

浩翰

天穹

遨游

问天阁

高高耸立

气宇轩昂

逃逸火箭

震耳欲聋。

生读词语

师:读得非常好,看看这个词什么意思。

出示:天穹

生:就是天很方的意思。

师:课文还有几个表示天空的词

生:辽阔碧空。

生:浩瀚

师:浩瀚形容天空吗?是形容星空的。

生:太空

生:苍穹。

生:天空。

师:咱们再读读这几个词,每个读一遍行吗?读词:

天穹苍穹

碧空

太空

天空。

师:同样是描写天空,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的汉语言多有魅力啊。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生:我们的航天英雄杨立伟第一次做在载人火箭上,我们的火箭发射成功了。

师:一句话,经过几千年的期待神舟五号终于发射成功了,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啊,看看课文讲了哪几个时刻。

生:四个时刻,零晨四点,六时十五分,七时三十分,九十零二分

师:来,你把这几个时间写在黑板上。

生写。

师:零晨四点怎样

生:基本沸腾了。

师:六时十五分呢,请你说说

生:人群已经在等候火箭点火升空了。

师:成千上万的人都在等候。

师:七时三十分呢

生:飞般已经开始最后十秒等候发射了。

师:九十零二分呢?

生:已经成功发射了。

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时间顺序。

师:最激动人心的是什么时刻。

生:九十零二分。

生:七十三十分。

生:九十零二分,因为火箭已经发射成功了。

师:让我们激动的地方各不相同,看来大家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体会,非常好,在这些时刻里,最让你激动的又是哪些呢,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想,标出让你激动的词句。

生读。

出示字幕:现场指挥员不时传出的各种指令,重重地敲打着人们的心。零号指挥员开始最后10秒倒计时:10、9、8、7、6、5、4、3、2、1。

师:为什么激动?

生:因为倒计时的时候就要发射了。

师:对,首次发射的激动,把它读出来,零号指挥员开始

生大声读10、9、8、7、6、5、4、3、2、1

师:从你们的声音表情看出了激动,还想说什么?

生:我觉得这十秒钟是全世界关注的十秒钟。

生:我想到了我在跳水到了最后十秒钟,我的心像兔子在跳。

师:这是怎样的10秒呢?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期盼凝聚的10秒!虽短犹长的10秒!

牵动13亿中国人的心,吸引全世界的目光的10秒,让人们激动、紧张、担忧的10秒。

零号指挥员倒计时

生:10、9、8、7、6、5、4、3、2、1

师:从哪体会到到了最激动的时刻。

生:因为到了中国人最自豪的时间。

师:请零号指挥员开始十秒倒计时。

生倒计时。

师:多么紧张的十秒啊。谁再说一说。

生:我觉得这十秒让我非常紧张。

师:课文里哪个词可以表现。

生:重重的敲打。

生再读。

师:这十秒多么重大,让我们零号指挥员一起发令。

生读。

师:伴随着滚滚的浓烟,神舟五号冲上了辽阔的碧空。

出示:神舟五号升天情景。

师:神舟五号向太空深处飞去。看到这个场面有什么感受。

生:那里的每一个人都很激动很自豪。

生:那些观众肯定都盼望杨立伟能顺利回来。

师;场面怎么样?

生:很壮观。

师:同学们咱们能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读。

指名读。

师:你觉得表现得壮观吗?

生:表现出来了。火箭升天的声音特别大。

指名学生读。

生:这震耳欲聋的一声长吼,在向世人宣我们是最棒的。

师:你来读。

生自读。

指名读。

师:腾空而起的场面表现出来了。

师读。

生齐读。

师:多壮观的场面啊。能把这段话变成解说吗?

生:能。

师:准备准备。

生准备。

师:如果能背了就看画面解说,不能的看着课文解说。注意了,零号解说号开始解说:

生(配画面读):只见

师:这壮观的场面,配上同学们激动的解说,再现了这激动的时刻。你能抓住重点词把描写神舟五号升天的那种壮观表现出来吗?自己读。

生自读。

师:我看见同学们一边读一边露出了微笑,仿佛看见了那个场面,能够读出来吗?

生:能。

生自读。

师:咱们推荐一名同学读读,注意,咱们专心地听他说,静静想想神舟五号在天空中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生读。

师:多美啊。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神舟五号已经升上太空了。

师:已经到了吗?

生:我看到神舟五号画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中国人研制的火箭已经升上了天空。

生:我看到了一颗星,这颗星就是我们的神舟五号,我们已经成功了。

师:看看神舟五号抛出了什么?

生:彩练

师:课文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师:能不能读出来。

生自读。

指名读。

师:真美,谁想像出了这种美,谁再读。

指名读。

师:多美呀,咱们一起读。

生齐读。

师:刚才同学们感受到了,这碧蓝的天空多美呀,咱们配上优美的音乐读一读。

配乐读。

师:多美的一幅科技的图画啊。那颗晶莹夺目的星是什么

生:神舟五号。

师:神舟五号怎么会晶莹夺目呢,把课文最后两段读一读。

生自读。

师: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交流。

同桌交流。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因为它寄托了中国十三亿人的心。

生:我们都想把火箭发射到太空。

师:是啊,它实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

生:这颗星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是最亮的,因为是首次发射成功的。

师:是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实现了,十三亿人的自强梦也实现了。你想说什么

生:我很兴奋

生:我很自豪。

师:是啊,此时此刻任何话语都无法表达我们的心情。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课文。

生读课文。

师:第二天早上,这又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遥望这颗寄托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的晶莹夺目的星,人们的幸福之情无法言表!让我们一起朗读。

师:我们的飞天梦已经梦想成真!还有更多的激动、更多的辉煌期待我们去创造,去实现,去分享,让我们相约在下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00以内数的认识案例与反思

创设情境领悟数感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案例与反思

记得有位家长跟我说过这么一件事:你们前些天教的都是100以内的数,现在马上跳跃到万以内的数,这中间有多少数呀!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10000为何物,1000是多少,他只知道10000比1000大。但具体事物给他,让他估计,或让他比划比划,他根本不会。从家长的一番话中,我深深地感触到,在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的往往是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以及读、写数的方法,却忽视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应用,以至于学生对数的感觉非常迟钝,大数的概念基本没有,在学生眼中只有死的数字,而无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数感的培养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重视,并且也把它付诸于日常教学中。最近我有幸听到著名特级教师丁杭缨老师的一节课——《100以内数的认识》,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片断一:

师: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有多少人认识100,请举手。

全班小朋友齐刷刷地举手。

师:既然你们大家都知道,那现在请你们猜一猜桌子上的小棒有几根?

生:100根。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今天学100吗?

师:既然你们猜100,我也不知道对不对,就请同桌合作数一数。

学生数后发现小棒实际的根数比100多。

……

师:现在请猜一猜这盒铅笔大概几支?

生:100支。

生:99支。

生:50支。

学生猜了很多数。

师: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

学生齐数。

师:只有数过、验证过才知道正确的数,是吗?

感触一:

数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尤其是大数感的建立,由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建立它的表象就尤为困难。在这一片断中,教师通过猜想——操作——验证三个环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悟“100”,通过估计和比较建立数感。同时,教师通过让学生先猜,再动手验证的方法,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锻炼提高了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片断二: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抱着100根铅笔的小朋友,你看他抱得怎么样?

生:比较吃力。

生:快抱不住了。

师:现在你拿一下桌子上的100根小棒,感觉怎么样?

生:很容易拿。

师:这是为什么?

生:……

师:因为铅笔的体积大,小棒的体积小,它们的体积不一样,所以一个抱不动,一个拿得动。

(师出示100粒米)师:这是什么?

生:米。

师:猜猜有多少?

生:40。

生:60。

生:10。

生:……

师:告诉你们这儿有100粒米。

生齐:哇!

师:感觉怎么样?

生:很少。

然后请一个学生掂一掂这100粒米。

师:感觉怎么样?

生:很轻。

师:如果现在老师请你到办公室拿两样东西:100张纸和100本书。请你用动作来表示一下怎样拿这两样东西,好吗?

全班齐表演。然后请两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指着上台表演的学生问)这是拿100张纸的还是拿100本书的?

生:拿书的。

生:拿纸的。

师:(转向表演的学生问)你是拿什么的?

生:拿100张纸。

师:老师这儿就有100张纸,看一下,怎么拿。

师再请一名学生上台表演。

师:这是拿什么的?

生:拿书的。

师:100本书为什么这样拿?

生:因为比较重,所以要用两只手。

感触二:

丁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其实她对数感的建立已进一步扩展到视觉、触觉和空间的范围,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物体的大小、形状不一样时,即使数量相同,它们的质量与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理解了数字本身,同时也对数的实际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反思:

《标准》对数的概念的建立在第一、二学段提出的具体目标有: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在片断一这一环节,教师在讲课时首先出示一捆小棒,让学生猜一猜,然后让学生在验证的过程中,发觉原先的猜测不准确,这捆小棒其实是100根多。可以看出,教师将数感的培养建立在学生对实物的感知上,注重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感悟,通过学生自己错误的猜测从而促进学生数的概念的建立。同时,这里教师也渗透着只有自己动手数一数才能验证自己的猜测的准确性,教育学生不管什么事情只有自己动手才能验证猜测准确性。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数学地”思考。在片断二这一环节,教师通过100根铅笔、100根小棒、100粒米、100张纸、100本书等,将数“100”与不同物体联系起来,促使学生从数学角度思考问题,切实感受到此“100”与彼“100”的不一样,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可感知的材料,从而使学生明确地建立数字“100”的概念,其中教师让学生表演拿100张纸和100本书的动作,使学生在反复比较中深刻感悟“100”,而此时教师已将数概念的建立从视觉、触觉扩展到空间范围。

通过这样的游戏,使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调动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并对估计或猜测的合理性用数量之间的大小干系作出合理的解释,这样的训练无疑强化了学生的数感。

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的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学生数感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结合有关内容和情境,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与反思(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1~3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能正确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能根据提供的素材,估计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3通过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

给每位学生准备数量为100的物品。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教师:我们以前认识过哪些数?

生1:我们认识过0到20这些数。

教师:谁能从0数到20?

生2:0、1、2、3……20(拍着手。)

教师:谁能接着往后数?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3:21、22、23……30

生4:31、32、33……50

生5:51、52、53……70

教师示意—起数。(师生一起拍手接数:71、72、73……100、101、102……110,从七十多到一百,学生数的特别带劲儿,但数到100后学生开始数得不整齐了,部分学生开始出错了。)

教师:大家能数那么多数,真了不起啊!

教师: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不是要经常用到数数呀?例如(略)。

那么你猜猜今天有多少位同学来上课啊?

生6:30位。

生7:28位。

生8:32位。

教师:还有和他们猜的不一样的吗?

生9:31位。

……

教师:到底有多少位同学呢?请你们自己数一数,好吗?(学生开始数,有的边看边数,有的用手边点边数,还有的站起来数,非常投入。)

教师:谁能说说你数的结果是多少位同学?

生10:30位。

生11:32位。

生12:29位。

生13:31位。

教师: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数?

(请一名学生边点边数,这位学生指着,大家跟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32位同学。)

教师:今天有32位同学来上课,32比我们以前学过的20多一些。

刚才大家数数的时候数地那么好,可是数人数的时候却遇到了困难,看来能准确地数出物的个数还真不太容易!不过没关系,只要大家像刚才那位小朋友一样,边点边数,点的和数的一样快,相信你一定能数对!

数数活动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数数。寒假就要到了,我准备了许多奖品,想发给我们班的同学,请大家帮老师数一数,每个小组有4样奖品,谁来说说你们组都有什么?

生1:我们组有铅笔、橡皮、糖果、幸运星。

教师:请每位同学选一样奖品。

(学生选了自己喜欢的奖品,放在面前。)

教师:听清要求,请你很快得数出10个奖品。

(学生从袋子里边拿边数,数出了10个奖品,放在面前。)

教师:仔细观察一下10个这一堆儿,10个啊,就这么多。

教师:请你再数出10个。

(学生从袋子里又数出了10个,放在桌上。)

教师:现在是多少了?

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20个。

教师:再仔细观察20个这一堆,20个,就这么多。

教师:请你把奖品都倒出来,想想,刚才10个一堆,20个一堆是那么多,再观察一下你面前这一大堆,猜猜这一堆大约有多少。

生2:有80个。

(教师引导生2把话说完整。)

生2:我的糖大约有80块。

生3:我的铅笔大约有200枝。

生4:我的星星大约有70颗。

生5:我的橡皮大约有90块。

……

教师:那么到底有多少呢?请你仔细数一数。

(学生能数那么多奖品非常兴奋,非常认真地数着……陆续有学生数完了。)

教师:谁来说说你数了多少?

(学生抢着举手回答,都想把自己数的结果告诉大家。)

生6:我数的铅笔是98枝。

生7:我数的星星是100颗。

生8:我数的橡皮是89块。

生9:我数的糖是100块。

……

教师:小朋友数了那么多奖品,大家数的结果都不一样,老师想知道大家是怎样数的,谁愿意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

(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

教师:我记得刚才有位同学数的是89块橡皮,你来数数好吗?

(教师帮这位同学把橡皮拿到前面,学生在实物投影下边拿边数,其他学生帮他一起数……数的结果是100块橡皮。)

20以内数的认识与计算2


课时教学设计

第周第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数的认识与计算课型复习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组成数序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3、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2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审清题意。

教学难点

关键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教师指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二、提高计算能力的训练。

三、小结1、出示图。

师: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计算?为什么用加法呢?

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6+4=10。

师:这帽图还可以怎样列式?

生:4+6=10。

师:在日常生活中,6+4=10这个算式还可以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例子,说说加法算式的其他内涵。

2、出示图。

(1)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学生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反馈,并结合图意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含义。

1、做课本97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计算答案写在算式的下面,以便于连线和比较大小。

2、做题单中的加减混合运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3、做课本97页的第8题。

(1)比一比谁开的花最美。

教师说明完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做对的你的花才能开得美。

(2)填空,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学互相订正。

4、做98页的第13题。

(1)想一想,算一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找出算式的规律后,独立完成。

(2)破密码。

可以采取比赛的形式,比一比谁最快打开保险箱的门。

今天我们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学们利用课余时间还要自己复习两个加法表和两个减法表。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做口算游戏。每个同学对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要算得又快又对。

学生快速口算。

讨论:指名回答。

学生做完后,问是怎样想的。

学生观察,分组讨论,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题单时,师巡视。作为复习课,不能只是单纯地做习题,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把所学的知识加以系统地整理,因此设计了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复习课的主线,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在具体问题分析的过程中,总结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路,归纳解决问题的办法。

《10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0的认识》教学片断与反思

枣阳市吴店镇中心小学吕其兵徐华

[片断一]: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

生1:0—9

生2:0、1、2、3、4、5、6、7、8、9

师:今天,老师把这几个数字娃娃一同请来了。(电脑出示0—9数字娃娃)。看看这些数中哪个最大?

生:9

师:听老师下面的故事:有一天,0—9这几个数字娃娃做排队的游戏,9最大,理所当然当上了队长,于是,他就骄傲起来,看不起别的数字娃娃,它神气地对0说:“你呀,没头没脸的,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圆圆的眼里流出了眼泪,于是悄悄地走掉了。0走后,1又成了最小的,1也随之走掉了,可是不一会儿娃娃“1”牵着“0”的手走回来。(动画显示0、1走掉,又一起回来的情景)。娃娃“1”对队长说:“队长,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要大。”9听了非常的吃惊。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数字娃娃1说的话对么?我们来看看数字1和0站在一起这个数怎么读?10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

出示课题:10的认识

评析:以童话故事引出数学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问题出发,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数字9见到数字10的疑问引出数学问题,引发了学生要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为他们探索新知做了有力的铺垫。)

[片断二:]

师:同学们,10月1日是什么日子?

生:国庆节

师:,这天,小朋友们约到一起到动物园去玩,我们看到他们都看到些什么?(电脑出示动物园的情景),请同学们数一数。

生1:10只鸽子

生2:10只熊猫

生3:10棵翠竹

(师强调:大家数了9以后再添上一个就是10,10是9后面一个数。)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数量是10的物体?

生1:我有10支铅笔

生2:我家种了10盆花

生3:我有10个手指头

……

评析: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创生了教材中的主题图,把和平广场改为参观动物园,主要是考虑到农村学校中和平广场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改为参观动物园后,使创设的数学问题与学生生活情景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观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一种亲切感)。[片段三]

师:老师这儿有10朵智慧花,准备分成两份,一份奖给今天表现好的男同学,一份奖给今天再现好的女同学,同学们想一下有有几种分法?同学们可拿出自己的小棒动手分一分。

(同学们开始动手分小棒,摆出不同分法)

师:谁想把自己的分法说给大家听?

生1:我认为男女同学都表现好,各分5朵。

(生答时,师板书)

生2:我认为男生表现好分6朵,女生分4朵。

生3:我认为女生发言积极应分7朵,男生分3朵。

……

(学生说出不同的分法,师一一进行板书)

评析:

学生的自主操作,提问,热烈地讨论,解答,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掌握了基础知识,体验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一:师生对口令,师说1,同学们说1和9组成10。

活动二:同桌做游戏,伸手指。同桌互伸手指,伸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活动三:找朋友,把1—9卡片发给学生,再请9位学生上台来,让他们到学生中去找朋友,使自己的卡片号与找的朋友卡号和为10。

评析:

这三个反馈练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把“学”寓于“玩”中。使学生在体会了“做数学”后,还可以高兴地“玩数学”,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中不觉地吸取数学养分,亲自经历运用数学解决问题、设计活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10的认识。《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在这节课中:

1、体现“数感”教学的主要内容,能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会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等。

2、在数概念数学中重视数感的培养。在教学中使学生“旧”的概念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通过参观动物园回忆经历有关的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数概念、建立数感。

3、《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所以课堂上通过帮“老师分智慧花”这个活动的创设,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索、亲历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与他人的想法。

4、教师把游戏引进活动,也成为游戏的参与者,寓教学于游戏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氛围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一定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节课中与老师对口令,与同桌互伸手指,自己在《找朋友》歌声中“找朋友“这三个活动具有恰当的衔接性、针对性,使练习的目的不仅关注了知识的教学,更关注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0的认识 教学案例与反思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0的认识 教学案例与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表示的几种意义:可以表示没有、水结冰时的温度、起点的含义;学会正确地读、写“0”。
2、能力目标:掌握“0”的含义,在生活中会运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探究交流的品质。
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结合进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出示0的卡通形象)“0”自我介绍说:小朋友,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到过我呢?(让学生尽情地说)
2、“0”再说:你们可真细心,那么你们知道我可以表示哪些意思呢?(让学生说说自己对0的认识)
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0。揭示课题:0的认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0的第一种含义(教学例1)。
(1)出示主题图
(2)说说他们在干什么,并用一个数字来表示。
学生介绍时,教师对应写出0、1、2、3。同时强调说明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0与1、2、3一样也是一个数。
2、教学例2及0的写法。
先出示例2图,让学生想一想,两幅图表示怎样的一件事情,再跟同桌说一说。
原来的萝卜数用什么数表示?现在呢?教师强调一个萝卜也没有用0表示。你会写0吗?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写0,再让学生尝试在田字格里书写0。
教师引导全班学生对几个学生的书写作出评价,同时教师强调写0时的起笔、拐弯和收笔,强调拐弯要圆滑。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之间对所写的0进行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书本上的描红后继续在田字格里写出两个0,教师巡视,注意对个别困难学生的指导。
3、0的第二种含义(教学例3)。
(1)学生观察尺,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从左到右读一读尺子上的数。说说0为什么排在第一个?
指出:我们用尺子量东西的时候就是从0开始的,以后数越大,数越大,离0就越远,这个0在这里表示起点。
(3)、试一试,用尺子量上一量,体会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4、0表示水结冰的温度。
(1)教师出示温度计,问:“认识它吗?温度计上有0吗?”“如果
让你给温度计上标数字,你会在0在上面写几呢?0在下面呢?”
(2)课件出示,介绍北极的寒冷。
(3)让学生说说自己从介绍中得到什么启示?温度计上的0表示
什么意思呢?
(4)系生活体会0表示水结冰温度的含义。
三.教学测评(略)
反思:
一、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成为喜欢和好奇心的源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因此,我在新课引入时出示了一个0的卡通形象,同时播放事先录好的一段0的自我介绍:小朋友好,你们知道我是谁吗?(学生都能说出是0)对了,我的名字叫零,我神通广大,无处不在。想想你在哪儿见过我?学生都被这个可爱的、人物化了的0吸引了。精神高度集中,而且充满兴趣,都争着回答问题。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以发展为本,把握学生的个人知识与直接经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已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这就是说,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基于此点认识,在课的开始,我们没有急于展开教学,而是先在学生的已知的基础上进行0的认识的教学。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于0的认识。在让学生说自己对0的认识时,我们发现学生对于0的认识是很丰富的。学生们说出了在很多地方看到过0,比如在电话机上,手机上,书本上,门牌上,电视里等等地方看到过0,这足以说明我们的学生平时是很关注生活中的数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能及时肯定他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也许学生就会有了“一双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
三、提供素材,让学生体会探索的乐趣。
在“0的认识”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些活动素材,并给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通过自己发现、探究和讨论交流等等活动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0在直尺上表示起点”的含义,我让学生自己观察尺子,然后让他们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不仅发现0在尺上表示起点,而且还发现了尺上各数之间的位置、顺序和大小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探索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这正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3.3.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3.3.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和“说说做做”,练习八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情感目标: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角的本质特征;画角。

【教具、学具】

三角尺、多媒体课件、尺子、学具盒、一张不规则白纸,一张长方形纸、三根小棒、图钉和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出示一张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提问:为什么叫它三角形?引入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从学生的认识基础出发,引入课题自然流畅,学生易接受。]

二、研讨互学

师:同学们对角一定都非常熟悉,那么请你想想在生活中曾注意到哪些物体上有角。

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看到的角。(先自己想想,再与同位交流,最后展示)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角,丰富学生对角的感性认识。

师: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它也要学习角的认识,知道它是谁吗?

电脑出示:小马背着粮食来到河边过河,牛伯伯拦住了它的去路说:“小马,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过河,先看看这些标志物上都有什么?”小松鼠跳起来说:“角、角、角。”小马迷惑了:“角在哪里哪?”同学们你们能帮小马找一找吗?(同位互相说说,然后电脑演示各种角。)

[以生动有趣的动画故事(小马学习角)为线索,展开对角这个图形的研讨,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直观、形象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样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然后通过让学生依次观察红领巾、三角板、钟面、折扇,并指出这些物体表面的角,达到初步建立角的表象的目的。]

师:小马认识了角非常高兴,牛伯伯告诉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的物体上都有角,你过了河,要时刻注意发现生活中的角。小马高兴地点点头,就又上路了。它走着走着,突然在地上发现了一张不规则的纸,小马想:这上面有角吗?

2.让学生折角。

3.摸一摸角的感觉,体会角的特征。(板书)

4.用折好的角比着在纸上画角。

5.课件演示怎样画角。

6.说说角的组成。

7.让学生用尺子画角。(强调尺子的作用。)

8.师:同学们,小马继续往前走,这回它更加仔细地观察,所以它又发现了生活中的很多角,你想看看吗?(电脑出示)

师小结:像这些图形,我们都叫它角。(回顾、强调学生一开始折的一些模糊性的角及在比画上的错误。)

[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中的角开始,让学生初步感知生活中的角;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看一看、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做一做,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感知、操作,把外在可见的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三、拓展练习

1.认一认,辨一辨。

2.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让学生辩论。)

由如何确定一个角的大小,引出做一个活动的角的活动,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从而说明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让学生从认识静态的角过渡到动态的角,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纸条张得越开,角就越大,纸条合得越拢,角就越小,由此渗透“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本质特征,这也就达到了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难为易的目的。]

3.摆角。(用三根小棒摆出三个角)

4.打擂台。(用三根小棒看谁摆出的角最大。)

[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题目,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师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1.师:闭上眼睛想想,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研究了有关角的哪些知识,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它由哪几部分组成,角的大小和谁有关,你是怎样画角的。

2.质疑问难。

[这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总结回顾与整理,又是一个很好的放松活动,希望学生能从本节课中受益。]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莲池学校高建会

3.3.1“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与评析

线与角——线的认识表格式导学案


2.1线与角——线的认识
编写人:审核人:审批人:
【学习目标】
1、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2、会正确读出用字母表示的线段、射线与直线。
3、能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教学难点:能区分线段、射线与直线。
【导学过程】增补栏
一、设问导读
通过观察,从上图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三、探索新知
1、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今天我们要认识画面中三种不同的线。
议一议:上图中三种线各有什么特点?
线段:
射线:
直线: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关系:
2、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读法
讨论: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3、动手试一试、说一说
(1)用一个图钉把一张硬纸条钉在木板上,硬纸条可以转动吗?
(2)用两个图钉把一张硬纸条钉在木板上,硬纸条可以转动吗?
4、动手画一画
(1)过一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2)过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我发现:
四、自我检测
五、达标测评
填一填:
(1)在直线、射线和线段中,()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端点,()一个端点也没有。
(2)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六、拓展延伸
七、课堂总结
我们这节课学到了:

《认识“时刻”与“经过”》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认识小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616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