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案设计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需要我们认真规划教案课件工作计划,才能对工作更加有帮助!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课堂学习,学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动机与前提条件,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归纳并阐明新航路开辟的积极与消极影响。

能力目标:通过预习课文并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通过课堂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欧洲航海家的探险历程,认识开辟新航路需要必要的知识、技术条件,更需要勇气、决心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哥伦布等人敢于打破常规、坚持西行,从而发现新航路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和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难点:对开辟新航路做出恰当的评价。

解决措施:自主学习和研讨学习相结合;借助白板技能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意识。

三、教学流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走进历史

教师活动:展现大海画面并播放音频,提问:提到大海你能联想到哪些词汇呢?

学生活动:畅谈自己对大海的印象。

教师活动:表扬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并提出:对于十五世纪的航海家们,大海具有危险的魅力:大海是向往与追求,是探险与吞噬,是探索与发现,也是连接与冲突。

环节二:创设情境,探究历史

(一)海是向往与追求

活动1:创设情境,小组讨论

教师活动:让学生阅读教材8-9页并提出问题:“伟大的远洋航行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如果你是哥伦布,你该如何说服西班牙王后支持自己呢?”

学生活动:交流预习成果,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有利条件。

活动2:角色扮演,争取投资

学生活动:以课本剧的方式演绎哥伦布说服西班牙王后支持他的场景。

教师活动:出示奥斯曼土耳其隔断丝绸之路的动图,引導学生理解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提出问题“原有沟通亚欧的丝绸之路,为什么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花费巨额的资金开辟新的航路呢?”

出示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最后,请学生综合以上要素归纳出新航路开辟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条件。

设计意图:落实教学重点,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和原因,同时培养学生资料搜集整理能力、合作交流共享共建的团队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提升他们对历史课堂的参与建设程度。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功能,帮助学生解决讨论中因资料不足而产生的困惑。

(二)海是探险与吞噬

活动1:史料阅读,汲取精神养料

教师活动:讲述哥伦布船队暴动的故事。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听故事,同时感受在新航路开辟中巨大的心理压力。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设身处地的思考,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苦难呢?”

学生活动:回答:“食物和淡水的短缺、疾病瘟疫、海啸漩涡、海盗袭击、海底暗礁等。”

教师活动:播放狂风暴雨的音频,并出示史料。

史料一: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54人;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18人。

史料二:“三个月20天里,我们没有吃任何新鲜的食物。我们吃的饼干已不是饼干,而是爬满虫子、发出老鼠屎味的粉渣。……

——《皮加费塔航海日记》

学生活动:阅读史料,感受航海之路的坎坷,并思考航海家身上有哪些值得学习的精神力量,讨论得出:强大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与对目标坚定不移的追求。

(三)海是探索与发现

活动1:白板圈画,明确路线图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阅读二三子目,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过程及航海家的伟大成就。然后指导学生制作表格,突出人物、时间、支持国、到达地点四个要素。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合作制表。

教师活动:利用白板,检测学生对路线图的掌握情况。

学生活动:到白板前圈画出每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图,并将相关要素正确地拖拽到表格中。生生互评,纠正错误。

教师活动:结合路线图请学生解释新航路的“新”在哪。

学生活动:回答:“哥伦布新在发现新大陆,麦哲伦新在环球航行证明地圆学说。他们重新定义了‘界的新概念。”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重点,即知道新航路开辟过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和识读地图的能力。

(四)海是连接与冲突

活动1:感受历史细节,多角度理解历史

教师活动:出示《哥伦布登陆图》,并提问:“哥伦布的表情说明了什么?土著居民是怎样的态度?哥伦布是用怎样的身份和目的登上这块土地的?”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哥伦布表情傲慢,而土著居民十分热情。哥伦布以为这里是印度,是为了获得黄金白银而来的。由此认识到这是先进世界与落后世界的一次不对等会面。”

教师活动:出示哥伦布两则日记,并提问:“同学们,请思考哥伦布远洋航行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我在1492年发现了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国王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我征服该岛并使他的居民纳贡。

——哥伦布航海日记

学生活动:回答:“哥伦布的目的在于开辟建立殖民地。”

教师活动:展示两则材料,提问:“在阅读教材后,我们发现麦哲伦既被称为航海家也被当地人叫做西班牙侵略者,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几则态度截然相反的史料呢?我们该如何评价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呢?”

材料一:美国以哥伦布命名的城市达到70余处,且把每年的10月12日或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定为哥伦布日,展现人们对哥伦布的尊重。

材料二:印第安上千群众集会抗议“哥伦布日”的新闻报道。

学生活动:回答:“麦哲伦通过环球旅行证明了地圆说,有巨大贡献,但是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他的活动不可避免的具有了殖民主义色彩,因此他既是杰出航海家也是殖民强盗。”

设计意图:突破教学难点,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完成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多角度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环节三:合作探究,直面历史

教师活动:出示十三世纪地图,利用神奇墨水功能擦出覆盖区域,展露出新航路开辟后逐渐被世界认知的区域。请学生阅读教材,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学生活动:通过连线的方式,观察各洲之间人员物资的交流。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将世界联系在了一起,并且世界的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了欧洲西海岸。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思考,源源不断的物资从各大洲进入欧洲,那么这样的交流是对等的吗?利益上是平等的吗?”

学生活动:通过对不同地区利益的讨论,认识到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巨大利益,同时也开始了对其他地区的血腥殖民掠夺。

设计意图:全面评价新航路开辟对世界的影响。本环节主要利用了神奇墨水功能,较以往图片之间的对比更加立体和直接,同时连线等方式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变得具体生动。以上两种方式降低了学生理解难度,加深了学生历史印象,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环节四:联系现实,感悟历史

教师活动:介绍我国钓鱼岛、南海等问题,展示我国海权危机,提问:作为中学生,你能为国家海权安全做哪些贡献?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实现情感教育。

环节五:当堂总结

教师活动:课堂小结:“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相互孤立的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环节六:布置作业,二选一

1.完成小论文:哥伦布之我见。

2.手绘新航路开辟线路图。

環节七:教师寄语,情感升华

教师活动:出示诗句: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鼓励学生向哥伦布等人学习他们敢于突破常规,勇于迎接困难的精神。

四、教学反思

本课设计的着眼点重在通过对阅读史料,将教材中概念化的语言转化为可感知的历史体验,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观;让学生感知航海时代伟大与残酷并存的史实,形成历史解释;通过圈画地图和编制图表,树立明确的历史时空观,最后通过过去与现实的联系,明确大国崛起的发展历程,理解海权的重要性,形成为国读书,为国效力的强大家国情怀。

本节课综合运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多种功能,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结构、学生认识结构、师生活动结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思维和活动两个层面上更广泛、更深入地参与课堂,建设课堂,生成精彩,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历史课堂魅力

相关推荐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案

1.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主要航海家、时间、路线等基本史实。

2.依据教材内容动手绘制几位航海家的简

要航海路线示意图,并能列表对几位航海家从时间、国别、路线、主要成就等方面做归纳

比较。

3.学习航海家们的不怕吃苦,勇于探索的精神。

比较几位航海家开辟的新航路

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情景导入法、讲授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有七大洲四大洋,可在15世纪以前,人们并不清楚世界究竟有多大,有多少陆地,有多少海洋。一些人相信地球是圆的,认为无论向东还是向西,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回到原地。第一批实践这个设想的是哪些人?他们为什么愿意去冒险呢?

(二)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知识点一探寻新航路的热潮

1.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__贸易市场__。

2.意大利

人__马可·波罗__描绘的中国、印度等东方国家,既古老神秘,又富庶昌明,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3.15世纪中期,__奥斯曼土耳其帝国__控

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随着欧洲地理学的发展,人们逐渐相信地球是__圆__的。

5.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用于“罗盘”导航技术,经阿拉伯商人传到欧洲。

知识点二哥伦布“发现”

美洲

6.1487年,__迪亚士__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带领由3艘轻便帆船组成的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好望角__。

7.1497年,__达·伽马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__印度洋__,1498年到达__印度西海岸__。

8.1492年8月,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从西班牙出发,横渡__大西洋__。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来,他们又“发现”了__古巴__和__海地__。他把当地人称为“__印第安人__”,即印度人。

知识点三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9.1519年,__麦哲伦__奉西班牙国王之命,船队穿越大西洋、__太平洋__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10.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__资本主义__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欧洲和__亚洲__、非洲、__美洲__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

阅读教材,说说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①经济根源: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欧洲人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掀起前往东方实现黄金梦的“寻金热”;③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

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之间商路受阻。

探究二新航路的开辟过程及影响

1.阅读教材,找出新航路开辟中的几

条主要航线,并尝试绘制航海路线图。

新航路:指15世纪末16世纪初开辟的不经过地中海,而是绕过

非洲或美洲到达亚洲的航路。①从欧洲绕过非洲南端到达印度的航线:迪亚士:1487年,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好望角。达·伽马:1497年,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

8年到达印度西海岸。②自欧洲向西环球航行:哥伦布: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圣萨尔瓦多岛,后又“发现”了古巴和海地。麦哲伦:1519年,受西班牙国王之命,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于1522年返回欧洲。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

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②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扩张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比较哥伦布等人的航海与中国郑和的远航。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比较

结果

目的

宣扬国威加强联系

开拓市场掠夺财富

性质

友好交往义举

殖民扩张活动

时间

1405—

1433年

1492—

1504年

1497—

1498年

时间最早

次数

7次

3次

1次

次数最多

人数

27800人

1500人

60人

人员最多

到达

范围

到达亚非30多

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美洲

到达印度

范围最广

影响

促进国家友好

和经济文化交流

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殖民灾祸

(四)归纳总结整体感知

(五)课堂检测巩固新知

见本书对应练习。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案

课程内容

通过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初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了解到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引导学生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认识到: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改变了世界形势,浸润历史核心素养的唯物史观;在评价人物过程中鼓励学生从小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开拓创新的信念和意识,从小培养家国情怀。

教材分析

本课为教材第五单元第15课,共有三个子目,分别是“探寻新航路的热潮”“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全球航行”。

1500年是世界历史的转折点,此前世界各地区相对平行、各自独立发展,有些地区几乎与世隔绝;1500年之后的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这中间的关键就是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地理大发现)。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理甚至社会文化背景,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要求扩大国外市场的经济原因是其向外发展的根源;此外“黄金热、香料说、宗教扩展说”等原因也是影响新航路开辟的因素。另外也要看到新航路能够开辟离不开一些客观条件的支持,如地圆学说,天文地理知识的进步等。

理解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后,就要了解如何开辟新航路,紧密结合教学挂图或教学课件,从时间、空间等不同维度带领学生参与到新航路开辟的经过,从迪亚士、哥伦布到麦哲伦的航行故事中感受事情发展变化过程。

新航路开辟后给西方、给中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影响,有积极有消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去分析。

课堂时间有限,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情况,教学内容的取舍上可能难以面面俱到,而是更需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基础上,需要将历史的整体性展现给学生,前后知识的串联,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内容还蕴含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等情感的培育。

学情分析

经过七、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九年级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趋势,感悟人类文化的多元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从能力上来说,要能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教学对象是初三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科知识、学习方法都有一定的了解;虽处在学业压力较重的学段,但是经过两年的历史学科学习以及师生关系的默契培养,学生依然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对历史课堂期待无限,愿意分享和表达自身观点。教师在充分展示学科魅力的同时,依旧要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见微知著培养其分析性思维、实用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学难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版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世界历史地图册九年级上册》中国地图出版社2018年6月版

(3)唐志拔:《海船发展史话》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版

(4)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3月第2版

(5)姜守明:《世界尽头的发现:大航海时代的欧洲水手》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版

(6)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海洋,伴随着人类生生不息的成长!而海洋意识与海洋发展战略,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也是很多国家民族的历史都证明了的一个事实。”

大家能结合我们之前所学过的历史,来谈谈你对“向海而兴,背海而衰”的理解吗?

大家谈得都很好,谢谢。

中国的汉朝,不仅有路上丝绸之路,还有海上丝绸之路,它开辟了从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这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远洋航线,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海外贸易路线。

到了明朝,郑成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向海而兴,中国自古就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到:“中国这些非凡的远航探险到1433年由于皇帝的命令而突然停止。为什么要使它们停止……至今仍是个谜。但值得注意的是,倘若在欧洲,这种停止是完全无法想象的。中国的皇帝的确能发布一道道对整个国家有约束力的命令。”

背海而衰,中国的近代史深深给我们上了一课。

中国虽然停止了远航探险,但是西方却没有。大家来对比一下“14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和“1620年欧洲人认识的世界范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到底发生了什么?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第15课《探寻新航路》。

我们先来解决一个疑惑,何谓新航路?或者说,新航路的定义是什么?

15—16世纪,西欧各国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只有定义,并不能解决老师的疑惑,西欧国家为什么要开辟新航路?新航路的“新”在什么地方?新航路如何开辟的?新航路开辟有何影响?

让我们从定义出发,开启第一章内容:

《向海洋出发——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有“新”就有“旧”,旧航路是什么情况呢?大家一起来看这张“旧航路”地图

“旧商路”特点:

1、都经过地中海;

2、沟通欧亚两洲;

3、欧亚之间贸易要经过阿拉伯、意大利商人中转。

已有旧商路,为何还要再开新航路?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史学界有很多的争论。

材料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

材料二:“14—15世纪在欧洲广泛流传的《马可·波罗游记》中讲:东方“黄金遍地,香料盈野”。欧洲人对此深信不疑。哥伦布说:“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材料三:“14世纪西欧人口在黑死病的锐减后开始步入急剧增长期,从而加剧了人口和土地之间的矛盾,迫使各国向外扩张以争夺新的生存空间。”

材料四:“东西方贸易失衡引起的贵金属短缺是中世纪惯有的情况,与资本主义无关,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这种短缺可能变得更加严重了。”

材料五:“西班牙人佩着利刃,携着圣经,把那里土人的肉身残杀了,然后又把他们的灵魂超送到他们向来不认识的救世主上帝处去。”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香料黄金说”“土地扩张说”“东西方贸易失衡说”“宗教扩张说”,其中“资本主义萌芽说”是其开辟的根本原因。正是因为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所以西方的欧洲人才能在困境中找到机遇。

同样的,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有困境不要怕,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给你打开一扇窗的,有困境更有机遇。

理解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原因,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推动力不是哥伦布、达·伽马,而是那些追求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正确答案是:D

接下来我们开启第二章内容:

《向海洋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茫茫海洋,时代先锋,我们先来认识4位航海先锋人物。

成也海角、亡也海角的探险家——迪亚士

独怆然而涕下的发现者——哥伦布

是大英雄,还是刽子手?——达?迦马

第一个环球航海的探险家——麦哲伦

翻开世界地图,我们不难发现,非洲大陆就像一个大楔子,深深地嵌入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这个“楔子”的最尖端,就是曾经令无数航海家望而生畏的“好望角”。它由葡萄牙航海探险家迪亚士于1488年发现,为葡萄牙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在迪亚士心中,他一直梦想去的地方是东方的印度。

到了1500年5月12日,葡萄牙航海家在经过好望角附近,他们遇到了大风暴,有4艘船被毁和打翻,船上人员全部遇难,其中包括迪亚士,迪亚士曾闯过了印度航线的最艰险的道路,但最终他还是没能到达真正的印度。

哥伦布,意大利航海家,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到达了他认为的他自己没有到过的“新大陆”。哥伦布始终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的印度,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实际上他确实达到了“新大陆”,而这个“新大陆”是之前并未被世界发现的美洲地区。

但这一切,哥伦布并不知道。

哥伦布的遗嘱中这样写道:“圣灵佑助,我获得了并在后来彻底明白了一种思想……承万能的主宰,我在1492年登上了印度大陆……”

真正到达印度的是葡萄牙航海家:达·迦马,他开辟了西欧直达印度的海路,他开创的新航线,开辟了欧洲进行殖民掠夺扩张的新时代。

达·伽马在第二次印度探险,他捕俘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并将船上几百名乘客,包括妇女儿童全部烧死。据一名葡萄牙目击者叙述:“……在持续了长时间的战斗之后,司令以残暴和最无人性的手段烧毁了那只船,烧死了船上所有的人。”

据说,达·伽马此次航行掠夺而来的东方珍品:香料、丝绸、宝石等,其所得纯利竟超过第二次航行总费用的60倍以上。

麦哲伦:葡萄牙人,为西班牙王室效力探险。1519年—1521年率领船队完成环航地球,麦哲伦在环球途中在菲律宾的部族冲突中被当地居民砍死。船上的水手在他死后继续向西航行,回到欧洲。完成了人类首次环球航行。

茫茫海洋,时代先锋,让我们再来重走这4位航海家的航线路线。(展示绘制地图)

茫茫海洋,时代先锋,让我们再来重走这4位航海家的航线路线。(展示汇总图表)

趁热打铁,我们来实战演练一下。

麦哲伦等环球航行的线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欧洲

B.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欧洲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欧洲

D.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欧洲

答案:D

对比4位航海家,我们会发现支持他们的国家不是西班牙就是葡萄牙,为什么呢?

材料一15世纪晚期,两国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专制体制在航海行动上具有很大的政治、经济优势。

(展示葡萄牙政府为纪念亨利王子逝世500周年建立的发现者纪念碑并补充讲述亨利王子的航海故事)

得出结论:国家的支持

材料二两国都处在大西洋沿岸,便于出发进行海上探险。

(展示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理地图)

得出结论:优越的地理位置,靠海而兴。

材料三不仅掌握了丰富的航海知识,而且集中了许多富有航海经验的水手。

(展示多桅帆船、象限仪、指南针等)

得出结论:具备丰富的航海知识

材料四……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斗争中产生了强烈的民族情绪和宗教情绪,他们热衷于与东方基督教世界东西夹击共同抗击穆斯林,传播天主教。

(哥伦布远航是悬挂十字军的旗帜出航的,他以此来说明为上帝传教是己任。)

得出结论:狂热宗教的助推

新生事物的生命力总是很强大的,那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什么影响呢?让我们走进第三章《向海洋生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展示材料,分析影响。

材料一: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型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共产党宣言》

材料二:1992年哥伦布达到美洲500年,许多国家进行庆祝活动,但是美洲印第安人的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你们的庆祝就是我们的苦难。”

材料三:“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全球通史》

以辩论形式展开讨论:

论题:开辟新航路的影响

正方:开辟新航路利大于弊

反方:开辟新航路弊大于利

结合材料以及学生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展示16世纪中期欧洲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结论1: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展示“三角贸易”航行路线)

材料:在世界历史上,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

结论2: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材料:“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黄邦和《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哥伦布以来东西两半球汇合的世界影响》

结论3: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

材料: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结论4: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

结论5:观念、习俗变迁;促进物产交流

下面我们将这些结论归类,哪些是对欧洲的影响,哪些是对世界的影响。

实战演练,看看大家对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否有一个宏观了解。

过去对哥伦布行抵美洲这一事件,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B.欧洲/文明相遇,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答案:D

新航路的开辟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但是探索之路远没有停止。

中国明朝,郑和船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横渡印度洋,创造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创举,虽然揭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但却并未成为大航海时代的一分子。

今天,身处世界任何一方的我们,兴衰相系,荣辱共存。国家、民族、个人在面对现代化新一轮的挑战前,在全球坐标中,将如何得以振兴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呢?

希望大家今后可以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从社会从国家各个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板书设计:

第一章:《向海洋出发——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第二章:《向海洋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第三章:《向海洋生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精品教案


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探寻新航路》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和地位:

本课从三个部分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新航路开辟的经过、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近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起资本主义萌芽,下到殖民扩张、掠夺和工业革命,打破了世界相对孤立的状态,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是影响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可以夸张地说整个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新航路开辟的基础上的。

2、说教学目标

基于课标要求学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和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夯实基础

掌握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经过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创设情景,在诱思探究,师生互动中使学生理解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培养其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让学生能对历史作情感和理智的评判;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及开放的世界意识。

3、说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

依据: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过程考查相对较少。2.从考查的角度和能力看:特别注重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运用新材料或图文材料设置新情境,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认识问题能力。3依据考试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

难点:辩证全面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本部分教材内容有点复杂,既包括纵向发展的社会转型,又包括横向发展的空间联系;二是学生方面,本课内容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因素,既难于理解又超出学生现有知识水平。

二、说教法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史论结合,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达到实现学生中心论,以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史料分析法:指导学生对相关的图片资料、文字史料进行处理分析,使学生自主地获取有效的

1历史信息。

演示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历史图片、动态地图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历史知识。

图表归纳法:通过指导学生对图表异同的归纳,来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说学法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有学习本课基本的知识储备。通过以前的历史学习和能力训练,学生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积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入九年,他们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善于思考,有初步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但由于他们的历史知识零碎,还没有形成系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方法:

(1)阅读材料的方法

(2)观察的方法

(3)归纳概括,比较,探究问题的方法

(4)评价历史的方法

(5)记忆的方法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课由导入、学习新课、总结巩固提升三部分组成。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2分钟)

视频导入:播放“大国崛起”视频片段,提出问题“1500年前后世界的这种分散孤立状态是怎样被打破的,世界由此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由此引入课题“开辟新航路”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这样设置的目的一是可以缩短学生与史实间的距离,因为历史学科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过去性,通过流动的画面可以再现历史;二是通过设疑置问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新课(33)

在学习新课环节,我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将教材整合为三个探究环节,融全球史观于其中,三个探究环节及时间分配分别为:诱惑中向往世界(12分钟)探索中发现世界(6分钟)、碰撞中会合世界(15分钟)。

又根据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较易掌握的开辟新航路的过程放到第一步。

探究一诱惑中向往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12分钟)

对于这一重点内容,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如果你身为15、16世纪之交欧洲的一位市民,看到一支即将远航的探险船队,是冷嘲热讽,还是狂热追随?为什么?”“假如你是当时一位航海家,在怎样的情况下你才会远航?”让学生根据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材料并与课本内容联系起来,分组讨论并汇报开辟新航路的可行性报告,分清原因和条件,最终引导学生得出认识:西欧人探寻新航路有其历史必然性。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又可以让学生真正感知历史,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

探究二探索中发现世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6分钟)

对于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活动:选取四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地图以不同形式分别介绍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然后我再以动态地图演示的方法让大家评判所答的优劣,并找出新航路开辟的规律。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一是因为这部分知识本身比较简单,很适合学生活动,如果老师再照本宣科的讲解,会使历史学习索然无味;二是基于课标要求学生“概述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这一要求,通过利用地图,对新航路开辟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通过对四位航海家开辟新航路过程的归纳,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加强自己知识的系统性;三是借助动态地图演示法,让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形象化具体化,可以提高学生读图识图能力。通过这种

2教学活动,通过寻找规律来培养大家的分析和概括能力,不仅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能强化记忆效果。探究三碰撞中会合世界(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5分钟)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用全球史观来整合教学内容,力图展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世界图景。

为此我设计了共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分组以合作探究的方式,1给出两则材料,概括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两种看法,大致是:(一)给人类带来了曙光,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二)给人类带来了灾难,消极作用是主要的?说明你赞成哪一种观点并阐明理由。3然后再以多种历史观来讨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在汇报的环节,学生按组、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发表看法,形成认识。在展示交流中,还会产生思维的冲突,如:南北美洲对哥伦布的态度截然不同;新航路开辟,带给不同地区的影响也有着巨大差别。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最后达成共识,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联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设计意图: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历史学科的认知途径和思维方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特别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加鼓励学生富有创见性的思维。

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既使学生的描述不拘泥于教材,大胆深入的挖掘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又可以提升学生对不同史观的认识。

(三)课堂测试

1新航路的开辟可谓是全球化的起点。下列事件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无直接关系的是()

A.天主教的传播

B.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

C.西欧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东西方商路不畅

1.B解析:注意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B项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影响。

2、人文主义思潮对新航路开辟的主要作用是()

A.“太阳中心说”更新了航海家们的地理知识

B.增强了资产阶级自信和冒险的精神

C.增强了西、葡对外传播天主教的欲望

D.四大航海家均来自意大利

2.B解析:要把握人文主义的精神实质,开辟新航路正体现了人文主义注重人的作用和价值。

3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的影响是()

A.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下降

B.壮大了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

C.劳动人民改善了处境

D.西欧的封建主暴富

五总结提升

一是通过板书形式,理清本节的知识结构,并强调重点。

二是通过课堂检测方式以达到对本课知识的巩固提升。所设计习题依托本课的重难点,并链接高考,进行拓展提升。

总体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用全球史观整合教材,依据“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法与学法,在突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基本完成教学目标。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577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