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语文上5征友启事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5征友启事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M.Jab88.cOm

5征友启事
【教学要求】
1、认读“贴、征、启、迎、联、奋、结、苦、言、或、者、其、栏、陪”15个生字,会书写“言、栏、做、谁、其、者、或、友”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会认的字和正确书写会写的字。
【教学难点】
领悟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所引起的不同结果。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正确认读生字,掌握生字新词。
教具准备
课件,新词卡片,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导质疑
1.有一头小牛很孤独,整天就自己走出来走进去,感觉非常没意思。这头小牛就想交朋友,它是怎样做的?
2.揭示课题:征友启事。(此处为课件1播放课件:带图画的课题图片)
3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猜猜课文可能写了什么内容。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2.小组合作读书,互相点评、交流。
3.读后释疑:初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4.师范读课文。
(1)画出生字。
(2)全体同学集体评议,老师读得怎么样?
三、再读课文,巧识生字
1.(此处为课件2)全体同学在音乐声中读课文。
2.(此处为课件3)集体认读。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并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4.全班做“开火车”的识字游戏。
四、指导书写,学生练习
1.学生拼读要求写的8个生字。
2.给8个生字组词。
3.分析识记生字字形。
4.(此处为课件4)学生观看生字的书写视频,边看边用手比划。
5.教师范写“其、或”,学生练写。
5.讲评学生的书写。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ǔyánhuòzhniúlánzuòdào
()()()()
二、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包——(饱)(吃饱)
才——()()
长——()()
句——()()
三、量词填空。
一()征友启事一()朋友一()办法
一()玻璃一()门
参考答案:
一、语言或者牛栏做到
二、材木材张一张狗小狗
三、张个个块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所引起的不同结果。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激趣导入
1.(此处为课件5)认读生字卡片。
2.提问: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小牛,它非常想和别的动物做朋友,它怎样做了呢?
3.让同学们保留自己的猜想,引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用心领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说一说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
3.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提出问题:小牛为什么没找到朋友?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此处为课件6)小牛的心情是怎样的?
(2)假如你是(山羊,猎狗,花猫……),看到小牛的征友启事,你会说什么?
(3)小组表演。
4.学习第五自然段。
(1)过渡:小牛没有找到朋友,很失望,就去找老牛,老牛帮助它了吗?
(2)全班齐读。
5.学习第六至十三自然段。
(1)自由读,(出示第二张征友启事,此处为课件7)理解“或者”的意思,对比“谁能做到,欢迎联系”与“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这两句话的不同。
(2)假如你是山羊、猎狗、花猫、马驹等动物,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对朋友求全,就会失去所有朋友,对朋友求同就会得到所有的朋友。
四、课内拓展,学以致用
你想找什么样的朋友?请你也写一张征友启事。
板书:
5.征友启事
第一张第二张
一起……一起……或者……或者……
兴奋来,摇头走开热闹,团团围住。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加标点。
1.山羊说我同你一起吃草
2.奶奶我给您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3.我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呢
二、给下面的词语填上合适的动词。
()草()朋友()太阳()耕田
()头()征友启事
三、小牛的第一则征友告示贴出后,为什么一个朋友也没找到?
参考答案:
一、1.山羊说:“我同你一起吃草。”
2.奶奶,我给您带来了最好的礼物。
3.我怎么连一个朋友也找不到呢?
二、吃找晒学摇贴
三、小牛要找的朋友要什么都会,大家满足不了他的要求。
【教学反思】
教什么比怎样教更重要。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把自己放进文本,反复阅读,逐渐明晰了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学重难点,由此构建主体。
一、随文识字,构建课堂
这篇课文很长,对刚迈入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有阅读的难度的。怎样才能突破重点,降低学习难度?而这样的故事性课文,最忌讳从前向后上成“流水帐”形式,于是,我抓住了文章中的两份征友启事作为主线,然后进行对比学习,不仅使得课堂脉络清楚,而且在对比中明理。我拧着“征友启事”这条主线,把一个个生字词串上去。这就是我随文识字的构想。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这一颗颗珠的把握,又另有侧重:“猎狗、耕田”采用图画识字法;“兴奋”采用表演法;“团团围住”采用贴图法理解词义;“怨言”举例法理解词义。对于单个字的教学,“迎、或”重在新部首的教学,笔画的书空,其中“或”还重在书写指导……这样,体现了生字教学的层次性、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对比教学,学中明理
两则征友启事,让学生在对比中明确不同,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明白第二则征友启事多了“或者”“其中一点”几个词语,却少了很多对朋友的要求,从而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①角色朗读法:让学生扮演小动物朗读。如:教学第一张征友启事时,让学生扮演小牛,教师启发:小牛,你想找个什么朋友呢?(小牛)我想……。这样就不着痕迹地把征友启事通过小牛之口读了出来。②对比朗读法:让学生对两张不同的启事进行对比读,在读中加深认识、理解。在形式上有两生分别读,男女生对比读等。③师生合作读:对于7到10自然段小动物说的话,我觉得让学生了解就行了,于是我采用了轻描淡写式的师生合作读的形式。教师读前半句(××说),学生读动物说的话。而且我采用的是走到谁的身边,谁就接下去读,这样有意识的长久训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不敢有半点松懈。
不足之处:为了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充分。今后,必须在教学过程的优化上多下功夫,期盼着真正做到教师轻轻松松教语文,学生轻轻松松学语文。
同课异构
《征友启事》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征、启、陪、联”等15个生字,会写“言、者”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牛的两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4.懂得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理解小牛为什么后来又能交上许多新朋友,从而教育学生要学会与别人和睦相处。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片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都有朋友吗?有朋友的感觉好不好?谁能来跟大家说一说,你的朋友给你带来了什么?
2.引出: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动物王国里有只小牛很孤单,一心想找个朋友,于是,它贴出了一张征友启事。征友启事是什么呢?(生回答,师指导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5课《征友启事》。
3.板书课题:5.征友启事
4.指生读,纠正字音。大家来齐读课题。
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6.生答,师归纳出典型且有意义的问题。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注意读准字音,要求做到准确、流利。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读,纠正字音,说说记字方法或组词。
3.开火车读,齐读。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已经读得不错了,接着就让我们跟随着小牛的脚步,一起读读课文,去看看它交没交到朋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答问题,师生共同评议。有问题先保留,导入学习课文的环节。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五自然段。
①让学生自由读第一至第五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第一张征友启事写了些什么。
②生答。(课件出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看屏幕,想一想,小牛想找一个什么样的朋友?
③生答。(板书:四个“一起”)
④指名学生读这部分课文,教师评价、指导。
齐读第一张征友启事。思考:征友启事刚刚贴出,小动物们都是怎么表现的?
⑤教师引导:(课件出示)假如我是(山羊、猎狗、花猫等),当我摇着头离开时,我会对小牛说。(同桌交流、指名说,教师点评。)
⑥思考:小牛找到朋友了吗?(板书:没有找到朋友)为什么没找到?
⑦师:小牛没有找到朋友,你们想一想,它心情怎么样?
⑧生回答,教师总结:多么难过的小牛呀!它对老牛说了些什么?找出来读一读。
⑨(出示小牛的话)点生读,师评。指导读出小牛找不到朋友不高兴的心情。
师:老牛听了小牛的怨言,教小牛贴出了第二张征友启事。
2、学习第六至第十三自然段。(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
①播放课件。(课件展示小牛贴出的第二张征友启事)
②点生读。
③新的征友启事刚一贴出,牛栏前就热闹起来,大家把小牛团团围住。它们都对小牛说了些什么?请四人一小组分角色读课文七至十自然段。
④(课件出示对话)看大屏幕,小组汇报读,小组分角色读。这次小牛找到朋友了吗?
⑤想一想,为什么第一张征友启事贴出后小牛没找到朋友,第二张征友启事刚一贴出,小牛就找到那么多的朋友?请同学们读一读两张征友启事,找一找它们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
学生甲:加上了“或者”。(只做到一方面就行。)
学生乙:加上了“其中一点”。(板书:或者、其中一点)
⑥点生读,指导读。师生合作读。
⑦男、女生比赛读两则征友启事。
⑧师小结:因为小牛的要求降低了,学会欣赏每个人的优点了。所以交到了许多朋友。(板书:交到许多朋友)
五、深化主题。
思考: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六、拓展训练自由表达。
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自己想找什么样的朋友.
七、师总结:
同学们,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真诚、友善的心,一定会交到许多朋友。
八、板书设计。
5.征友启事
一起一起或者或者
(要求很高)(其中一点)
没有找到朋友交到许多朋友
资源包
精彩片段征友启事
一、谈话:
你们有朋友吗?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我的朋友是**,是**
师:有朋友的感觉怎么样?
生:能一起玩,一起学习,一起聊天,有问题时朋友可以给我提出来。
师:是啊,有朋友的感觉真好。所以呀,有一头小牛犊,它也想有个朋友,它写了一个“征友启事”快读读课文。
二、生自由读文。
1、自己读。(教师耐心等待最后一个学生读完)
2、两个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有读的不当的地方,相互指出来。再自读一遍。
3、我们一起来看一个词:“兴奋”,要读准字音。
三、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1、学生推荐伙伴和自己一起读书,指名分段读文。
要求:其余学生思考,你学懂了什么,把你学懂的考考别的同学,还有什么问题提出来。
2、学生提问,相互答疑:
生:为什么两次贴的“启事”收到了不同的效果?
师:太好了,板书:“结果”
生:启事是什么意思呀?
生:寻找某件东西或某件事,写在纸上发在报刊上。
生:你答对了。
生:征友?
生:寻找朋友的意思。
师:两条启事上面都写着什么?
生:第一次写的是:
我想找这样的朋友:能和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第二次写的是:
我想找这样的朋友:能和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
师:谁找朋友?请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我?
生:我来用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回答你。(读第一句。)
师:(指板书:为什么这两次征友启事收到了不同的效果?)这个问题很重要,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两次征友启事都是什么?内容有什么不一样?
二、默读课文。
(教师打出课件,左右各一征友启事。)
1、指名学生分别读两则征友启事。
2、两则启事有什么不同,
生1:一个是做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一个是做到“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
生2:还有“或者”(师在课件中染红有关字词。)
我想找这样的朋友:能和我一起吃草,或者一起玩耍,或者一起晒太阳,或者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
师:你怎么理解?
生:做到其中一点就行,这和第一次不一样。
师:小动物们看到第一则征友喜事,心情什么样?
生:它们很兴奋。
3、我们来演一演好吗?
请一个小牛、再请一个小牛。(共请5个小牛)
你们给我挑一个角色,好吗?
生:老牛。
师:行
师:其他同学你们自选一个角色。我来问问:
你选的哪一个?
生:马驹
生:花猫
生:我选“猎狗”
师:你们都来想一想,看到第一则征友启事怎么样?
师生同演:
老牛(师扮演):小牛,第一则征友启事发出去了,结果怎样呀?
小牛犊:一个个兴奋地来,又一个个摇着头走了。
老牛:那你们快问问大家为什么吧?
生:我好几点都做不到,没法和你做朋友。
生:我也是。
生:虽然我能做到,但咱俩玩没意思了。
老牛:我来给你出个主意,这回你再问问它们为什么和你们做朋友了?
生:因为我做到一点就可以和你做朋友了,所心我就来了。
生:原来你说……现在你说……所以……
生:这回你只说做到其中一点,我觉得能做到,就来了。
师:通过两次征友,你们明白什么道理了?
生牛犊: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了。
4、再次表演,师演小牛。
师:你们都是我的朋友,我可高兴了。我想吃草了,谁想和我一起吃草呀?来吧。(同学们都走到台上。)
师:我吃完了,你们走吧。(学生悻悻地回座位)
师:吃完了,还得学耕田,谁跟我学耕田?来吧。(生到台上和“小牛”一起学耕田。)
师:学一会儿我就累了,你们回去吧。我累了。(学生不开心地回座位)
师:你们为什么撇着嘴就回去了?
生:您叫我们来吃草,就这样叫我们回去,样子还有点凶。
师:那我应该怎么做呀?
生:您要温柔一点,热情一点。
生:你不要太自私了。
5、老牛都要告诉我什么呀?
生:做朋友,就要多想别人。
师板书:不能自私多想别人
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做朋友不能自私,还要多想别人。今天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说课案《征友启事》说课
《征友启事》是小学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课文讲述了想交朋友的小牛,贴了第一张征友启事后,一个朋友也找不到,经过老牛的指点,又贴了一张征友启事,之后,就有了许多朋友。不同的征友启事引发的不同结果.故事让我们明白了:在与人交往时,既要考虑到自己的需要,还要考虑到别人的实际情况。对朋友不能要求过高,只有这样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一、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懂得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书写、游戏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抓住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让学生充分读;通过对比读,自主发现,两张启事仅“一词之差”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学生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说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两张“征友启事”的不同,让学生充分读书。通过对比读,自主发现,两张启事仅“一词之差”的不同。
三、说教学难点:
1.感悟本文揭示的道理,明白在生活中应该如何交朋友,与人交往时,在考虑自己的需要时,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
2.领悟“征友启事”因内容的不同引起不同的结果。
四、说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这个班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强,平时以较快和准确的读音有感情朗读,而且学生思维活跃,能跟上教师的思路,阅读的兴趣和表达的愿望比较强烈;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说教学策略与设计
本教学设计重视学生自主、合作等学习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从中获得体会。
六、说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本课教材、教学PPT、生字卡片。
七、说教学过程
(一)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扫除教学障碍,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课文。谁想找朋友呢?它非常想和别的动物交朋友,它怎样做了呢?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引出课题:征友启事。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一心相交朋友的小牛,第一次贴出征友启事后,一个朋友也没找到;第二次贴出新的征友启事后,就找到了许多朋友。
(三)精读理解感悟内化
1.文中小牛几次贴出征友启事?(两次)板书
2.哪些自然段写的是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
(四)学习征友启事内容
1.一心想要交朋友的小牛对朋友也提出了一些要求,这些要求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用笔勾画出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
2.第一张征友启事的内容是什么?(指名读)(投影出示“我想找这样的朋友:能和我一起吃草,一起玩耍,一起晒太阳,一起学耕田。谁能做到,欢迎联系……”)
3.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师:小牛找朋友的条件是什么?它为什么会提出这些条件呢?
4.师小结:是的,小牛正是因为自己喜欢做这些事,所以它希望它找到的朋友也喜欢做这些事情。
5.它能找到朋友吗?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来?
合作学习,解决问题。自由选择学习小伙伴,围绕问题,讨论探究,共同解决。教师巡回指导。(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谁能做到,欢迎联系”等词句)
6.理解:兴奋(指名回答)
你是如何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的?(学生回答:查词典、查电脑教育学生在平时要注意运用工具书和网络帮助学习)
7.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动物,你会怎样跑来看这则征友启事呢?
指名表演体会小动物来时的兴奋与离开时的失望。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小动物们的情绪变化。
8.师做指导,总结出小牛的心情。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在小牛旁边,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你能帮它想个办法吗?小牛最后交到朋友了吗?都有哪些朋友?你从课文那些地方看出来的?小动物们把小牛团团围住,会说些什么呢?
9.那是什么样的办法让小牛一下子就交到这么多的朋友?(第二张征友启事)
小声读一读,说说两则启事有什么不同之处?理解“或者”的意思。对比“谁能做到,欢迎联系”与“谁能做到其中一点,欢迎联系”这两句话的不同。用自己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第一张征友启事要求四点都做到,第二张征友启事只要求做到其中一点就可以了)
(五)教师总结:我们交朋友的时候,不能对朋友要求太多,条件不能太高,否则,我们就交不到朋友。
(六)作业。
你想有更多的好朋友吗?让我们也来仿照小牛的第二张征友启事为自己写一张征友启事,那你会怎么写?
八、说板书设计
5.征友启事
第一次第二次
谁能做到其中一点
没有朋友许多朋友
九、说教学效果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抓住两次“征友启事”的内容,并进行对比,使学生明白了“或者”的意思,同时也明白了两则启事的不同,最后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与人交往时,除了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多,多替别人着想,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的道理。此设计使我体会到“问题”设计的重要性。要想让学生学得快,学得好,就要熟读教材,精心设计问题。只有这样,既能让学生很快地抓住课文的重点,又让学生很快感悟课文内容。从总体上看,这节课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效果不错。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小动物们都兴(xīngxìng)奋地跑过去看征友启事。
②小牛听到这个消息,高兴(xīngxìng)地笑了。
③老牛教(jīāojiào)了小牛一个办法。
④小牛在老牛的教(jīāojiào)育下,找到了很多好朋友。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狮子和蚂蚁
一群蚂蚁爬到狮子身上,咬得他又痒又疼。
狮子愤怒地吼叫着,蹦跳着,翻滚着,力图把蚂蚁赶走,但他累得精疲力竭jié,仍无济于事。
小兔子蹲在一边“呵呵”地笑。狮子羞怒地咆(páo)哮(xiào):“笑什么?这群讨厌的东西没有叮在你身上,是不是?”
小兔子笑着说:“如果它们叮在我身上,我就跳进水里去。”
一句话提醒了狮子,他纵身跳进溪流,溪流把蚂蚁冲走了。
小兔子在岸上对狮子说:“懂了吗?即使解决不太复杂的问题,也不能光凭蛮(mán)力。”
1.“精疲力竭”的意思是。
2.狮子最后用()的方法赶走了讨厌的蚂蚁?
A.在草地上又跳又滚
B.跳进溪流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学习了《征友启事》这篇课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参考答案:
一、①xīng②xìng③jīāo④jiào
二、1.力气消耗没了,形容非常疲惫2.B3.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光凭力气是不行的。
三、与人交往时,除了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别人的实际情况,对朋友的要求不能太多,多替别人着想,就一定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小编推荐

二年级语文上22初冬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二年级语文上22初冬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仅供参考,但愿对您的工作带来帮助。

22初冬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文中的“初、雾、塔、近、像、隔、纱、模、耀、柿、柏、怕”等12个生字,会写“初、绿、挂、怕、菜、层、近、园”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感悟文本,培养理解词句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知道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从而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从而进行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意,并规范书写。
2.会写“初、绿、挂、怕、菜、层、近、园”这8个生字。
3.观察画面,看清图意,使学生初步了解初冬季节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2)请学生听歌曲《四季歌》,边听边记忆:歌中介绍了哪几个季节?
2.教师出示画面:春夏秋冬,让学生进行初步观察,说说季节的特点?
3.揭示学习内容: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共同欣赏初冬的景色,板书课题:初冬
全班齐读课题。
二、学习生字,积累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之间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意,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学习完毕,同桌相互评议学习情况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出示课件3、4)看生字展示,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最好让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听的能力)
(3)(出示课件5)看课件,读词语:
初冬田野庄稼耀眼
光芒柿子模糊白茫茫
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4)出示课件,要求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出示课件6)
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出示课件7)
初:左右结构,左边是衣字旁,右边是个“刀”。
菜:上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下面一个“采”字,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提醒其他同学注意)
(5)理解词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三、看图读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读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大家自由地谈一谈
四、先看后描,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进行书写:(出示课件4)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2.读一读生字能把生字和音节用线连起来。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选出下列字的正确读音。
初冬(cūchū)高塔(tǎdá)隔开(gěigé)
轻纱(sāshā)模糊(húhuò)耀眼(yuèyào)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白茫茫的()慢慢地()淡淡的()厚厚的()
三、照样子写句子。
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
1.风,小树。
2.雨,人们。
参考答案:
一、初冬(chū)高塔(tǎ)隔开(gé)纱(shā)模糊(hú)
耀眼(yào)
二、大雾升起来光黄叶
三、1.呼呼地刮着,摇晃着。2.慢慢地下着打着雨伞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初冬季节的自然界的一些景物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指导学生学习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3.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4.继续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教具准备电脑,录像机。
教学过程
一、细读课文,理解词句
(一)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
(1)这样大的雾,课文中用什么词语形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白茫茫)(出示课件9)
(2)读白茫茫,要求:慢一些
(3)欣赏课件,感受白茫茫的雾。(出示课件10)
(二)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数一数有几句话,想一想有什么没读懂的地方?
2.根据学生的问题,指导学生理解词句。
(1)近处的田野、树林像隔着一层纱这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指的是什么?
(2)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模模糊糊
3.思考:这两句话中为什么前一句用“望”,后一句用“看”?
4.指导朗读,看电脑演示,试着把模模糊糊的感觉读出来。
(三)第三自然段:
1.师生分别读一遍,然后比较读的情况。
2.指名谈体会,理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体会词语。
3.(出示课件11)体会:发出淡淡的光,然后在感悟的基础上练习读。
(四)课堂练习:
1.课中练习:让学生口头练习(出示课件12)
(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了。
(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了。
(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淡淡的光。
2.进行评价:
(1)下雾时,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
(2)下雾时,近处的田野、树林都(看不清)了。
(3)下雾时,太阳像个红球,(发出)淡淡的光。
3.总结学法:刚才我们在理解词句时,运用了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在读书读报时遇到读不懂得词句,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平常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或者做这些事情的情况,这样就可以读懂了。
(五)第四至第六自然段:
1.(出示课件13)观察下雾时和雾散后的两幅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2.自己读四至六自然段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雾散后,太阳()光芒来。
(2)雾散后,远处的塔、小山都()了。
(3)雾散后,近处的田野、树林也()了。
3:(出示课件14)演示下雾时和雾散后景色的对比,体会后练习朗读。
(六)第七、第八自然段:
1.小组自学。要求:
(1)一个同学朗读。
(2)其他人结合一段内容谈体会。
(3)同学间相互补充。
2.汇报学习成果
3.看录像体会初冬景色的特点。
二、再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师生共同介绍有关初冬景色的资料
3.总结:在学习这一课的过程中,我们运用结合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了词句;在学习的同时,同学们不仅读懂了课文,而且领略了初冬的景色,收获真不少!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chūdōnglǜsèhàipàcàiyuányuǎnjìn
()()()()()
二、辨字组词。
茫()厚()糊()
芒()愿()蝴()
三、照样子写句子。
太阳像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
1.像,。
2.像,。
一、初冬绿色害怕菜园远近
二、白茫茫光芒厚度愿意模糊蝴蝶
三、1.月亮圆盘高高地挂在天空
2.雪花鹅毛慢慢地飘落下来
板书设计
22.初冬
下雾时雾散后
望不见望得见
看不清看得清
发出射出
【教学反思】
《初冬》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雾中、雾后”为序,文脉清晰。以其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现出山村初冬早晨的美景。尤其文章是以时间为序,每层又以空间顺序清楚明了,是引导学生了解冬天景物特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良好载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二年级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使之受到情感的熏陶。
1.读中感悟。这篇文章是一篇语言优美,用词精准的写景例文,课文中好句连连,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背一背,既培养学生朗读水平,又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句子美在哪里。如: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首先,通过抓重点语句,启发学生想象。从“为什么说大柿子像红灯笼”入手,引导学生借助图画,观察想象,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从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把“大柿子”与“红灯笼”联系起来,理解了这个比喻句,体会出柿子的可爱和农民看到丰收景象后的喜悦心情,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了具体的活的表象。其次通过自读自悟,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雾散后的柿子如此之美,学生观察图画,理解之后,肯定有很多感受。由此可以看出课堂上抓住重要契机,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不仅找准了语言训练的能力训练点,而且陶冶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仿佛那些美的大柿子就在眼前,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初冬景色的美丽和农民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对比理解。通过雾中、雾后景物的变化,体会大自然的美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抓住同一景物在雾中和雾后的不同,来体会大雾神奇的作用,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具体可抓住“望不见→望得见”“看不清→看得清”“不耀眼→射出光芒”等词语,启发学生理解:为什么望不见了?为什么又望得见了?也可以设问:说说雾中和雾后,下面的景物有什么不同?(塔、小山、田野、树林、太阳)通过学生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了解雾中、雾后的景色的不同。
以读促思,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脉络来感受雾中和雾后小山村不同的景致特征。由自由读文——同桌互相赛读——分段读文——借助画面进行情境观察,激发学生读文的欲望。依据低年级儿童语言特点,巧设教学情境,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的平台,把语言训练和形象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语言训练为基本点,自读、自悟、有感情地表达文本、背诵课文,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语言表达的美感,又使学生内化了语言,学会运用语言。
创新教案
《初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的“初、雾、塔、近、像、隔、纱、模、耀、柿、柏、怕”等12个生字,会写“初、绿、挂、怕、菜、层、近、园”等8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3.通过学生比较初冬雾中、雾后的不同景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词句,从而进行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论话题,导入新课。
1.谈话: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一年四季都有各种不同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那么在你心中四季中哪个季节更美呢?每个季节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是不同的,一提到冬季(板书:冬)你的眼前会浮现出哪些画面呢?但《初冬》一课会让你感受到别样的风采。
2.板书完成课题:22.初冬
3.齐读课题,初冬指什么时候?
4.指导:想一想,“初春、初秋”是什么意思?太阳刚刚升起——初升。大家指导初冬是什么时候了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学生对本课难读的词的掌握情况。
3.同桌互相赛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4.指名分段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1.读中品味雾中的美景。
看画面感知雾——形象的说一说雾——有感情地读一读,——填补文中空白背一背
2.对比雾后的变化,欣赏美景。
3.抓关键词、关键句进行说写训练。
(1)柿子树上挂着许多大柿子,像一个一个的红灯笼。
(2)柿子树上有大柿子。
师:比一比哪种表达效果更好一些?
师:谁来试一试将将黄叶写得更生动些?
树林里积了一层厚厚的黄叶,像__________。请同学们在书中写一写。
师:你还能仿照这句话说一说吗?
树林里落了厚厚的一层黄叶,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树林里哪些树叶落了?
但只有松树、柏树不怕冷,还是那么绿。你想对“松树、柏树”说点什么?
(句子表达步步推进,由浅入深地进行仿写指导,层层铺垫,为学生思维的表达训练扎实有效地推进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从而达到内化语言和积累语言这一目标。)
四、配乐朗读,欣赏文本。
播放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课文音频(视频)。
五、分清字形,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初”字,左右结构,注意左边是“衤”,不要写成“礻”。
“挂”字,写起来左小右大,右边是两个土字。
“层”字,半包围结构,写起来不要太散。
四、拓展视野,延伸阅读
1、风景欣赏
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很大很大,瞧,这就是我们的家乡——黑龙江,越往南啊,气温就越高,所以呢,即使都是冬天,不同的地方也会有不同的景象。有的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有的温暖如秋,有的娇艳如夏。正如每年的1月底、2月初的时候,我们的家乡还是雪压枝头、飞花一尺,而大片的油菜花已经在遥远的云南悄悄绽放。(幻灯片出示图片)
2、美文赏析《初冬的早晨》
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象初冬早晨的画面,感受身边的初冬景象。
小河的薄薄的冰层下面,
小鱼在河底静静地游着。
那青绿色的小草,
突然变成了深黄色,
当然它们已经枯萎了。
杨树的叶子被风一吹,
纷纷飘下来
就像一位秃顶的老人。
野菊花孤零零地开着。
在冷风中摇摆着,
显得那么坚强。
初冬早晨的美,
是一种宁静的美。
精彩片段
《初冬》教学片段
(一)释题引入,引起兴趣
师:孩子们,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师:一提到冬季,人们自然会想到那冰天雪地。其实初冬的雾景也很迷人。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初冬》。(出示课件1)
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试着写一写吗?(板书课题,“初”字是衣字旁,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字)
师:那么你知道“初”的意思吗?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到初冬的小山村看一看。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课文中有许多新词语,谁来跟他们交个朋友?(出示课件2)
师:去掉拼音小帽,你还能读准音吗?谁来领读?
师:仔细读一读这两个词,你有什么发现?
师:你们能把这两个词送回句子中再读读吗?
师:生字宝宝已经从生词里跳出来了,我们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师:你见过“雾”吗?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师:其实在气温下降时,空气中的小水珠聚在了一起,就形成了雾。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把字宝宝送回文中,老师相信你会读的更好,再来读一读课文吧,请你标出自然段。(出示课件4)
师: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师:是呀,这篇课文作者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了雾中的景色(板书),后写了雾散后的景色(板书)。请你们同桌合作再读一读,一起找一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了雾中,那几个自然段写了雾散后?
师:谁来说一说?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雾中的景色?那你来读一读雾散后的景色吧。
师:这两位同学通过他们流利的朗读带我们走进了初冬的美景中,在这一片大雾中远处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生汇报:
①远处,望不见;(出示课件5)(板书)
师:谁愿意用他的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远处的塔、小山都望不见了?
师:他读得怎么样?
师:那你也读一读。
师:你的朗读使老师感受到了那浓浓的大雾,你感受到了吗?大家就像他这么读。
师:那近处的景色又如何?
②近处……像隔着一层纱,模模糊糊看不清;
师: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来,你能看清大家吗?那现在呢?大家能看清他吗?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看不清的情况吗?(在书上画一画作为积累)想不想亲眼看一下?文中句子写的多美呀,让我们感受到了隔着这层纱看近处的景物是一种朦胧神奇的美。带着感受再来读一读吧。(出示课件6)(板书)
师:“望不见”“看不清”都在说看雾中的景色,我们把这两个词语调换一下行吗?能说说理由吗?
师:“望”是向远处看,“看”通常用于近处的看,文中的用词多么准确呀!让我们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远近景色的不同吧,男同学用你们的朗读带我们看看远景,女同学向大家展示一下近处的美吧!(板书)
师:瞧啊,这是什么?雾中的太阳什么样?让我们到句子中去看一看。
师:他读的怎么样?(随机指导、范读)
师:快自己试着读读吧。
师:这回谁再来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是呀,平时光芒万丈的太阳现在却只发出了“淡淡的光”,这是因为(引读“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远处的景物望不见了是因为(引读“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近处的景物看不清了也是因为(引读“早上,白茫茫的一片大雾。”)
师:是呀,在这白茫茫的一片大雾中,我们跟随着作者由远及近的欣赏到了小山村的美景,相信很多同学都已经能背诵下来了,如果忘记了也可以看着屏幕想一想,让我们一同走进雾中的小山村吧。
师:过了一阵,(引读)“雾慢慢地散了,太阳射出光芒来。”那雾散后这些景象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快自己读一读、看一看吧。
师: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生:看清了柿子树上有许多大柿子。(出示课件7)
①柿子树,像红灯笼
师:小声地读一读这句话,你认为这句话写得美吗?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数量、样子、颜色)
师:那怎样读才能展现出这句的这些优点呢?你来试一试吧?
师:雾散了,树林里也别有一番美景[课件]让我们一起到树林里去看一看吧。
落叶—黄,松柏—绿。(指导朗读,体会松树柏树的坚强的精神)(指名读)
(齐读第8自然段)
师:不怕冷的松树和柏树多坚强啊,它们为初冬的小山村增添了一抹充满生命力的翠绿。
(四)回味课文,美读结束
师:孩子们,在这大雾弥漫的初冬,我们既感受到了雾中那模模糊糊、像隔着轻纱的朦胧之美,又欣赏到了雾散后这清亮的、多姿多彩的美,大自然是多么的美丽、神奇啊!它留在了我们的眼里,也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让我们用最美的声音,最真挚的情感去感受初冬的美景吧。
六板书:
22.初冬
雾中雾散
远望不见望得见
近看不清看得清
备课资料
雾: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雾的出现以春季二至四月间较多。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增加水汽含量。
雾的种类有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烟雾。
1.辐射雾:在日落后地面的热气辐射至天空里,冷却后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气。而潮湿的空气便会因此降至露点以下,并形成无数悬浮于空气里的小水点,这便是辐射雾。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风弱时出现,在日出后不久或风速加快后便会自然消散。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
2.平流雾: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渐冷却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平流雾。这种雾常伴随毛毛雨的天气。
3.蒸发雾:即冷空气流经温暖水面,如果气温与水温相差很大,则因水面蒸发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气便发生水蒸汽凝结成雾。这时雾层上往往有逆温层存在,否则对流会使雾消散。所以蒸发雾范围小,强度弱,一般发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围。
4.上坡雾:这是潮湿空气沿着山坡上升,绝热冷却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产生的雾。这种潮湿空气必须稳定,山坡坡度必须较小,否则形成对流,雾就难以形成。
5.锋面雾:经常发生在冷、暖空气交界的锋面附近,一般雾后便是持续性的降雨。锋前锋后均有,但以暖锋附近居多。锋前雾是由于锋面上面暖空气云层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气内,经蒸发,使空气达到过饱和而凝结形成;而锋后雾,则由暖湿空气移至原来被暖锋前冷空气占据过的地区,经冷却达到过饱和而形成的。因为锋面附近的雾常跟随着锋面一道移动,军事上就常常利用这种锋面雾来掩护部队,向敌人进行突然袭击。
6.混合雾:有时兼以上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
7.烟雾:通常所说的烟雾是烟和雾同时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
8.谷雾:这个通常发生在冬天的山谷里。当较重的冷空气移至山谷里,暖空气同时亦在山顶经过时产生了温度逆增现象,结果生成了谷雾,而且可以持续数天。
9.冰雾:当任何类型的雾气里的水点被冷凝为冰片时便会生成冰雾。通常需要温度低于凝点时亦会生成,所以常见于南北极。在《环境监测》一书中按其形式把它分为分散型气溶胶和凝聚型气溶胶。常温状态下的液体,由于飞溅、喷射等原因被雾化而形成的微小雾滴分散在大气中,构成分散型气溶胶。液体因加热变成蒸汽逸散到大气中,遇冷后又凝集成微小液滴形成凝聚型气溶胶。雾的粒径一般在10μm以下。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组词成句,加上标点。
1.一个个的柿子像红灯笼树上
2.树叶落了厚厚的一层树林里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选择四季
如果让我选择四季,我一定选择春天。
春天是绿色的世界,绿茵茵的杨柳在微风中轻轻飘荡。嫩绿的小草给大地铺上了地毯。
春天是花朵的海洋,雪白的杏花、红红的桃花、美丽的蔷薇花都开了。
春天又是动物们的乐园,燕子和大雁回来了,蜜蜂和蝴蝶在姹紫嫣红的百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和传播花粉。
春天真美丽!我爱春天!
1.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我爱春天,因为春天是,春天是,春天又是。春天真!
2.仿照例句写句子。
绿茵茵的杨柳在微风中轻轻飘荡。
的在中。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冬天里的什么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你和伙伴们有什么活动?
一、1.树上的柿子像一个个红灯笼。
2.树林里落了厚厚的一层树叶。
二、1.绿色的世界花朵的海洋动物们的乐园美丽
2.嫩绿柳枝风飘动
三、示例:下雪后,房顶、树上、地上一片洁白,我和小伙伴们跑到小广场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开心了。

二年级语文上24开天辟地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24开天辟地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4开天辟地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辟、名、睁、抬、踩、丈、停、吸、躯、富、创、造”12个生字,会写“丈、讲、吸、抬、轻、故、名、盘”等8个生字。
2.了解故事的内容,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3.感受盘古神勇、无私伟大的形象。
4.结合课文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词语,感受盘古开天辟地的艰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神勇、无私伟大的形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文章大意,初步感受神话想象丰富的特点及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请你们来参加一个活动,好吗?这个活动是看图片猜故事,看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赛赛谁的脑子想得最快。(出示课件2、3、4、5)
(依次屏显图片及故事名:嫦娥奔月、后弈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
2.揭示“神话故事”
(1)你们知道这些故事都是什么故事吗?
(2)说说这些故事与别的故事有什么区别?(指名学生交流)
(出示课件6)学生读资料:
在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
3.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英雄形象,一直流传至今。你知道这个巨人英雄是谁吗?(板书:盘古)
(2)读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话世界,来认识这个开天辟地的巨人盘古吧。(3)释题:开天辟地辟:记一记字形,就是开的意思。也就是开辟天地
齐读课题,读出气势来。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预习了文章,你们认识文中的生字了吗?(出示课件7、8)
2.(出示课件9)出示本课会写字,观察田字格中会写字的结构。
3.我们就一起来自由大声朗读全文,读准生字字音,读准重点词语,读通读顺句子。好吗?
4、检测预习及自读情况。
(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是怎样的?混沌一片、黑乎乎的、大鸡蛋
盘古在干什么?(睡觉)
醒了以后看见了什么?(什么也看不见)
他怎么做的?(抡起拳头使劲一砸,抬起腿猛地一蹬)
“大鸡蛋”出现了什么变化?(裂成了两半,一半成了天,一半成了地)
(2)天地分开后,盘古还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站在天地中间,双手撑着天,两脚踩着地。盘古怕它们合拢)
(3)盘古把天地分开了吗?他自己怎么样了?
(分开了,再也不会合拢了,他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4))他死了以后还发生了什么?
(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身躯变成大山,血液变成河流……)
5.齐读课文,感受盘古的高大。
6.小结:盘古真是个了不起的巨人啊!
三、分节读文,概括课文内容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
2.指名分别回答问题,结合学生回答分别出示:黑暗混沌、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3.现在你能按照这种顺序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简洁地说一说吗?自由练说,指名交流。
4.小结:刚才我们就按照故事的先后顺序简要的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真了不起,说得真好。
5.其实,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还有一种方法呢,有时候,文章中就有现成的句子可以用来概括重要内容的,大家在学习中要注意到这一点。
6.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字就学会两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本领,(屏显:一、按照故事的先手顺序简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文章中现成的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恭喜你们!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在加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打上“√”
开辟(bìpì)睁眼(zhēngzēng)抬手(táitán)
呼吸(xījí)停止(tíngtín)身躯(qūjú)
创造(chuàngcuàng)
二、辨字组词
丈()台()形()
仗()抬()刑()
名()盘()故()
夕()盆()胡()
三、填空。
开天辟地,他死后,他的左眼变成,右眼变成,身躯变成,血液变成……
一、开辟(pì)睁眼(zhēng)抬手(tái)呼吸(xī)
停止(tíng)身躯(qū)创造(chuàng)
二、丈夫打仗台湾抬手字形刑法名字夕阳盘子脸盆故事
胡闹
三、盘古太阳月亮大山河流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1、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开天辟地),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两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根据故事的先后顺序简要地概括,另一种方法是用课文中的语言来概括。
2、那文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一句话就是……(出示课件12)齐读: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盘古创造的。
二、学习“开天辟地”
1、那盘古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划出描写盘古开天辟地是最能体现他神力无穷的句子。
2.教师巡视,(出示课件13)学生朗读
盘古一生气,抡起拳头使劲一砸,抬起腿猛地一蹬。只听见哗啦一声,“大鸡蛋”裂成了两半。
3.指导朗读
4.(1)练习一下,试着把盘古的神力无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评价引导,点拨重点词语。
“使劲一砸,猛地一蹬”,再读读这句话,特别注意这两个词,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先自己想,再到小组里说,然后全班交流,引导结合生活经历来谈)
(3)组织交流,教师适时度评价渲染:
(4)教师小结描绘
同学们想想象还真丰富,通过你们的描述,我仿佛真的看到了盘古:双眼圆睁,浓眉倒立,抡起铁锤一般的大拳头,使劲一砸;又抬起树干一般的粗腿,猛地一蹬,山崩地裂的一阵响声之后,天地就出现了。让我们感觉到盘古真是神力无穷!
(5)再次朗读:结合我们刚才的想象,把盘古神力无穷的样子读出来?
(6)男生齐读。
5.盘古就靠这神力,把天地辟开来了,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奇妙的变化--引读下文,(出示课件14):
轻的一半冉冉上升,变成了天;
重的一半缓缓下沉,变成了地。
三、学习“顶天立地”
1.天和地分开后的盘古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这就是天地分开后的盘古(教师引读: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合拢,就站在天地中间,双手撑着天,两脚踩着地,……)
2.等到天地变得相当稳固,再也不会合拢了,盘古才放心地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四、学习“化生万物”
1.盘古就是这样一个巍峨的巨人!在临死的时候,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万物。请大家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奶奶的话。读着读着,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简要地批注在书旁。
2、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3、组织交流
4、小结,指导朗读:同学们谈得真是太好了!各人有各人的感受有的感谢盘古,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好的宇宙空间:有的为盘古的无私献身而深深感动:有的为盘古就这样离去而难过,心头有着一丝悠悠的怀念。有的同学说:我几种情感都有!那怎么读出不同的心情呢?让老师也想来试一试,我读两遍,你能听出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是怎样的感受吗?
(1)教师示范朗读
(2)引导学生说说前后两次朗读表达的感情。听得出来吗?第一次是什么感受?第二次是什么?
(3)自由练习
(4)配乐指名朗读,随机引导齐读
五、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读一读会写的字,观察字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重点指导:(出示课件15)
抬: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左边的提手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轻:左右结构,左边的车字旁最后一笔变成提,右边第二笔是点。
盘: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选词填空。
创造制造
1.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盘古()的。
2.我国()出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无人机。
二、给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没有盘古,就没有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三、连词成句,加上标点。
1.大鸡蛋把分成了两半盘古
2.停止倒在地上了呼吸盘古
参考答案:
一、1.创造2.制造二、有了盘古,才有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三、1.盘古把大鸡蛋分成了两半。2.盘古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
板书设计:
24.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向往光明
顶天立地坚定不移
化生万物造福人类
【教学反思】
《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传说,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故事极富有想象力,文字叙述具体而生动。课文的脉络非常清楚,把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写的生动有趣。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现将我教学这一课的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阅读课文把握结构
在开课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我们知道了是谁开辟了天地,那么他是怎样来开辟天地的,课文中从几方面写了开天辟地的过程?你能不能直接从文中找出答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同时也把握了这节课的重点。接着引导学生学习盘古如何用神力和身躯开辟天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二、抓住重点创设情景
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主要讲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盘古的力大,课文描写天地变化时用了这段话“轻的一半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的一半缓缓下沉,变成了地。”应用了大量的反义词,让学生在朗读中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这些词语的妙处。
三、多种形式指导朗读
初读课文,只能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只有对重点字词、句子理解后,才能读出味道。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时,让学生先自己读、指名读、找同学评价比读,引导学生感受盘古的力量,让学生最后通过齐读这种方式,将盘古的神力鲜明呈现出来。
这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一、学生读,说的机会很多,但我没能很好利用老师点评、学生点评的方法,激励手段利用不够,未能把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起来。
二、在教学的最后过于重视盘古奉献的品质,花费的时间较长,其他部分略显紧张。
创新教案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4课《开天辟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叫“开天辟地”。
齐读题目。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好像没有把力量读出来)范读,再齐读(很有力量)。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二、精读指导
(一)说清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昏天黑地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
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四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这四个词语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
(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片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3.点评学生发言:概括的很好课文读得很熟讲得很好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出示文章第三自然段)(板书:开天辟地)(自由读)
2.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开天辟地的?揭示:使劲一砸猛地一蹬
3.从这里,你想到盘古怎么样?
(1)向往光明(2)力量大
4.同学们,你们看天地出现了。引读:轻的一半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的一半缓缓下沉,变成了地。
读过了有什么感觉?(轻的东西往上飘,重的东西往下落,天地就形成了,太奇怪了。)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壮观的景象啊。
5.同学们,这句话越读越有味道!为什么呢?再仔细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反义词:你说说有哪些?(轻对重,上升对下沉,天对地)
老师读上排的词语,你们读下排与它们相反或相对应的词语。(师生合作对句)
轻——重上升——下沉天——地
这些意思相反的词语放在上下半句里,读起来特别有味道。来,我们有滋有味地再来读读这句话。
6.其实,这句话中,还有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大家发现了吗?(缓缓和冉冉)
这两个词语什么意思?(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
“缓缓”和“冉冉”既然都是速度很慢的意思,那么能不能将句子都用缓缓一词,你觉得这样改好吗?
(不好!感觉读起来重复了!)
是啊,重复了,读起来感觉就不好了。同学们你们再读读这两个词语,能不能从中感受到一些什么?(感受到作者写文章很注意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还感觉到天地分开真的很不容易。盘古很艰辛!我感觉到天地形成的时间太漫长了。)
是啊,大家感受得真好,这些感受我们都是从文字中来的,你看,学语文可真有意思啊。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天和地分开后(出示顶天立地的图)看到了什么?(生交流)
老师不但看到了天地出现了,还看到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站在中间。他就是盘古。(指读第四自然段)
盘古顶天立地了多长时间(不知道站了多少年),这样做是为了什么?你准备用什么样的词语形容他?(坚定不移)
盘古为了人们有一个光明世界,坚定不移地顶天立地了很多年。
2.同学们,天高的不能再高了,地不能再厚了,而盘古也不能再长了,天地就这样形成了。而这时盘古也倒下了。
(引导体会盘古高尚的思想,伟大的献身精神)他胜利了,成功地把宇宙分开了;天地再也不会合拢,他死的无怨无悔。
齐读。这是多么伟大的心灵呀!面对死亡,盘古是那么坦然,那么无畏,那么乐观。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生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
2.除了把天和地分开之外,盘古还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尊敬?(临死的时候,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3.盘古全身所有的一切都化成了对人类有用的东西,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
再读想说什么?(伟大)
有时候伟大是需要付出沉重代价的(盘古的身体化成了万物)
4.(音乐)同学们,盘古悲壮地倒下了,他死而无憾,虽然他不是真实的,但我们不得不说,他就是一个英雄,一个立于天地之间的真英雄。我们感受到盘古虽然悲壮地倒下了,但世界不会忘记,天地不会忘记,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仍然活在天地当中。
三、总结全文
1.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2.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板书设计
24.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向往光明
顶天立地坚定不移
化生万物造福人类
资源包
说课案
《开天辟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开天辟地》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用身体顶天立地,最后化作万物的神奇故事。教学这篇课文,要使学生认识神话这种文学体裁,体会巨人盘古的献身精神,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丰富想象力感受神话丰富的想象力,激发学生们热爱祖国灿烂的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认真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加深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能力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方法,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指导发现法”等。“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故事,故事中优美的神话语言需要读、高大的神话形象需要读、深刻的神话内涵需要读。只有通过层次读、体验读、引读、导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再创设一定画面情景,给予一定的学法指导,才能达到实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效果。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里,我主要采用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及策略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在这一环节中,我开门见山,解读课题。让学生用朗读分别强调“开天、辟地”这两个词。在学生的朗朗书声中,盘古开天地的伟大形象就展现在我们眼前,学生也自然而然领会了谁干什么这个句式,感受到了祖国语言轻重缓急的神奇。
(二)读中感悟,走进文本。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分为以下三部分进行:
(1)领略“开天辟地”的神奇(板书)
首先,带领学生一起去领略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奇。同学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惊心动魄场面。课件出示相关语句指名学生朗读,演示从而体会盘古向往光明以及开天辟地的艰难,出示文字课件,让学生层次朗读。并让学生找一找,这段话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都有哪些。从字词到内容到情感再到思想,层层递进、环环紧扣、浑然一体。接着我会顺势引导:“同学们,领略了盘古开天劈地的神奇,让我们再一起去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顽强吧!”(板书“顶天立地”)。
(2)感受“顶天立地”的顽强
在这个环节,我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变身盘古。边读课文边做“顶天立地”的动作。在想象的角色体验中,他们很容易就走进了文本,切身体验了“顶、立”的意思,由此感受了盘古的伟大。让学生体会,我们顶天立地一会就累了,那盘古呢,做了多久?顺势我激情导读。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中,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也一次比一次高大。
(3)体会“化生万物”的无私(板书)
盘古用顶天立地,天地形成了,盘古却累地倒下了。然后引导学生:“同学们,顽强的盘古悲壮的倒下了,他死而无憾,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都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呢?让我们一起跟随着这些优美的图片,去感受盘古的无私与伟大吧!”
我有效的抓住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他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段话,感悟盘古的“无私”。在读中,学生的语感得到了培养;在读中,盘古的无私得到了感悟;在读中,神话的特色得到了彰显。
(三)层次作业,放飞个性
“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该让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遵循这样的教育思想,我布置层次作业练习,放飞学生个性。
1、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听。
2、推荐阅读语文新课标必读书籍《中外神话传说》。到这里,本堂课已接近尾声引导学生总结开天辟地是个神话,演变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成语,为人们熟知,并赋予了他新的内涵,在这里开天辟地还是开辟天和地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只要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信念,相信在学习中甚至是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开辟出一番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六、说板书设计
24开天辟地
开天辟地向往光明
顶天立地坚定不移化生万物造福人类
精彩片段
《开天辟地》教学片段
师:有个神话叫《开天辟地》,里面讲到的人物是盘古,他手托起的是天,踏着的是地。今天这堂课我们要走进一个又一个的关于天与地的故事。(板书:开天辟地)一起读。
生:开天辟地
师:我们读过童话故事,也读过寓言故事,《开天辟地》是什么故事?
生:神话故事。
师:对,它是一个千古流传的神话,它主要讲什么呢?
生:主要讲了盘古开辟了天地,后来盘古死后他的身躯化成了万物。
师:说得真好,既简练又清楚。这个《开天辟地》神话故事告诉我们世界是怎么来的,像这样的神话故事,是我们人类第一个关于世界最初本源的故事,所以这样的神话又叫创世神话。(板书:创世神话)这创世神话是怎样千古流传下来的呢?
生:应该是一代一代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孩子听。师:比如说爸爸妈妈讲给谁听?生:讲给他们的孩子听。
师:孩子长大了,做了爸爸妈妈后又讲给谁听?
生:又讲给孩子听。
师:对呀。一代一代这么传下去,我讲你听,你讲他听,这叫什么呀?
生:流传。
师:嗯!这种方式就叫口耳相传。我小的时候,我妈妈就给我讲《开天辟地》的故事,我听了一遍就记住了。于是我就讲给我的小伙伴听,他们也记住了。我做妈妈了,我就讲给我的孩子听,他一听也记住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等你们做了爸爸妈妈以后讲给你们的孩子听呀?
【想引导学生去探索神话的特性,我想这应当是在充分预习的前提下进行的。】
生:想。
师:今天我们就来口耳相传讲故事,首先我们进行第一轮讲述,就讲我们熟悉的《开天辟地》的故事。
师:请你们选择最感兴趣的一个情节到前面来讲。
生:我想讲盘古站起来之后开天辟地的样子。
生:我想讲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世界的样子。
生:我想讲盘古临死时身躯化成万物的样子。
生:我想讲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的样子。(四位学生按故事的先后顺序到台前排列)
师:第一轮口耳相传讲故事就要开始了,请你们评出这四位讲述者中你最喜欢的一位。(学生绘声绘色讲故事)
【学生对于文本在课前已经充分预习了,同时也给我这样的思考,学生已经能够绘声绘色地讲出来,我们还要向学生传授什么?。】
师:同学们,第一轮讲述结束了,你最喜欢谁的讲述?
生:我最喜欢听最后一位同学的讲述,她讲得不仅有动作有表情,而且声音很好听。
师:依你理解口耳相传最关键的是讲,但不一定全部靠嘴巴讲,还要配以什么?生:还要配以动作,这样别人才能更好的理解这个故事的意思。
生:我最喜欢第二个同学讲的故事,因为他讲的绘声绘色,很生动,而且动作也很优美。
生:我也喜欢第二个同学讲的故事,因为他讲的声音有高有低的,动作也很刚强,显示出了盘古的阳刚之气。
生:我最喜欢第三个同学的讲述,因为他讲的那段很全面,而且吐字很清晰。
【组织学生互评,通过学生的回答,想来效果不错的。】
师:让我们把掌声送给四位同学,因为他们不仅把书上的内容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充分地消化,而且把自己的语言变成了口头语言,生动地讲述出来,所以让我们觉得听神话故事是一种享受。
【还是刚才的那个问题,看来书上的内容已变也自己的语言,老师要再组织学生从哪些方面提高呢?且向下看。】
师:你觉得盘古《开天辟地》故事什么地方最有意思?
生:我觉得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最有意思。师:噢!你对这个大神的开天辟地最感兴趣。(板书:神)
生:我对盘古开天辟地后身躯化成万物这段感兴趣。(板书:化生)
生:我对盘古开天辟地时头顶天脚踏地感兴趣。
生:我对宇宙混沌一片感兴趣,因为我想看看地球还没有开辟的时候是怎样的。师:课文中告诉我们:宇宙还没有分开之前像什么?
生:像个大鸡蛋。师:你对混沌的蛋感兴趣?
生:是的。师:(板书:蛋)师:你觉得这个蛋有意思在哪里?
生:我觉得这个蛋很大很大,而且混沌一团。
师:那混沌一团会是什么样的呢?
生:乱七八糟的。
生:我觉得这个蛋很神秘,而且课文里没有仔细地描写,我对它很感兴趣。
师:你觉得它是什么样的?
生:蛋清在上面,蛋黄在下面,盘古睡在中间。
师:混沌一团是啥样的呢?生:到处都是黑乎乎的一片,而且里面有一些烟雾在缭绕。
【从兴趣入手,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混沌引发联想。】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看来这不是一般我们所见的大鸡蛋,它是一只神奇的宇宙蛋,那么混沌一团,没有光,没有声音,可以说无规无序。有的同学说对大神盘古开天辟地感兴趣,你们觉得盘古开天辟地的时候有意思在哪里?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写的。(PPT显示课文片段)
生:他开天辟地的时候手脚并用,描写的很仔细,所以我对这段感兴趣。
师:我听出来了,你是对作者的描写感兴趣,开天辟地过程中你觉得什么有意思?生:我觉得大神的神力很强,我觉得大神很有意思。
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大神的神力的话,用什么来形容?
生:身强力壮。
生;我觉得应该是神力无比。
生:力大无穷。
生:法力无边。
师:好!看来这真是一个超凡的大神。还有一段写盘古开天辟地的,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段也很有意思呀?
生:我对他的身体随着天的变化和地的升高而变化感兴趣。
生:我对大神产生了几分敬意。
师:只有几分敬意?
生:很多敬意。
师:那你说一句话来赞美他。
生:我觉得能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盘古创造的。
师:感谢得好!你看他顶着天,立着地,用一个成语就是?
生:顶天立地。
师;他既像一个巍峨的巨人,又像一根长柱子似的,或者说简直就是一根擎天柱。还有同学认为这化生很有意思,它有意思在哪儿呢?
生:他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人没有这样的神力,我觉得很有意思。
生:我觉得他的左眼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右眼变成了皎洁明亮的月亮,那么盘古的眼睛该有多大呀!
师: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范围了。是呀,盘古垂死化生以后,化成了天地万物。(播放大自然景色录像)
师:你们觉得盘古垂死化生以后,化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生:化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
生:化成了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
生:化成了一个美丽的世界。
生;化成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师:还是无规无序的吗?
生:不是。
师:它那么的美丽,充满生机,那么的有规有序。盘古真的很伟大!同学们,当我们看着这神奇的蛋,说着神开天辟地的故事,看着这神开天辟地化生以后的景象,你们觉得这神话故事有意思吗?
【以问答的方式一点点地梳理文本。不过学生都能讲出来了,此处梳理的意义何在呢?】
生:有意思。
师:喜欢神话故事吗?
生:喜欢。
师:这神话故事和你以前读的童话、寓言等故事比有什么不一样的?
生:它是人们编出来的。
生:我觉得神话故事篇幅很长,而且都和神有关,很神奇;童话故事都是写植物呀,动物呀!
师:(板书:神奇)
生:神话故事都是一代一代人传下去的。
师:神话故事里的角色,譬如盘古是怎样的?
生:他是威力无边。
师:(板书:超凡)当盘古化生成天地万物,你读到这里还觉得怎么样?
生:还让人们勇于探索,好像包含一种感情在里面,让我们展开无尽的想象。
师:用这样的话来说,故事的结局很圆满,也很浪漫。(板书:浪漫)这只混沌的宇宙蛋,这个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以及垂死化生的神奇浪漫为神话故事产生出无尽的想象空间,神话真的很伟大。我们把这个神话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可以吗?我觉得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尤其有英雄气概。
【又引导学生对于神话特性的分析。】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行第二轮讲述,我请一个孩子来讲,要讲得很有英雄气概,你们推荐一个。(掌声有请同学上台演讲,这位被推荐的同学把故事讲得非常棒。)师:你们有没有想过,《开天辟地》的故事是谁创造出来的呢?
生:是我们的祖先。
生:是我们的人类。
师:那就让我们把时光倒流,来到很久很久以前。(PPT显示远古时代的场景)
师:地球上有了人类,人们在地球上生活,他们去森林里打猎,在江河里捕鱼,去草地上放牧,在大地上舞蹈。忽然有一天,他们意识当中产生了一个又一个问题:我们每天生活在这世界上,这天和地是哪儿来的呀?这世界是哪儿来的呀?这万事万物又是哪儿来的呀,于是先民们就大声地问天空——
【这个情境创设的妙啊。对神话的本源进行追问。】
生:这天是哪儿来的呀?
师:他看着天上的朵朵白云大声地问着——
生:这天是哪儿来的呀、这地是哪儿来的呀?
师:于是先民们有了一个又一个的疑问,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或许在这世界还没有开始之前是一个大鸡蛋,或许在这个大鸡蛋里面有一个英雄大神,他的名字叫盘古——
【老师一次次诱发学生的想象,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执教热情啊。】
生:也许他正睡在里面,有一天醒来把大地开辟了,头顶天,脚踏地处在天地之间。
师:也许盘古死了,这天上的太阳——生:是他的左眼。
师:明媚的月亮——生:是他的右眼。
师:是呀!这天上的风和云呢?
生:是他呼出的气;他的声音是轰隆隆的雷霆。
师:同学们,先民们就是这样也许、也许……想象着、想象着,于是有那么一天有了《开天辟地》的故事,代代相传,传到我们这儿,我们也知道了——
生:“开天辟地”的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想象怎么样?
生: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生:我觉得很伟大。
生:他们的想象很丰富。
师:多么神奇、多么浪漫,而且想象是那么的合理
师:左眼——
生:变成了光芒万丈的太阳。
师:右眼——生:变成了皎洁明媚的月亮。
师:流淌的血液——
生:变成了奔腾的江河。
师:你看咱们的先民们在很早很早的时候,就知道把我们的身体各个部位和自然作比较了,让我们现在读起来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自然,先民们真的太伟大了!同学们,读着我们汉民族的开天辟地的故事,你们有没有想起其他的创世神话?读过吗?
师:同学们,先民们用伟大的想象,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世界是怎么来的幻想,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创世神话故事。现在当我们读到一首首描写天地的诗文时,我们总会想起那一个个伟大的创世神话。让我们一起听这首不断传唱的《敕勒歌》(音乐起)把天地的壮观所描绘。在那高远的苍天下,在那浑莽的大地上,牛羊以及牛羊旁的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世世代代地生活下去。(师生配乐朗诵)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先民们对天地怎么来的无穷无尽地叩问,这种精神是不朽的,它激励我们也像先民们那样不停息地去揭开世界的秘密,让这伟大、古老而不朽的神话故事,用我们口耳相传的方式,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吟诵一首流传于民间的盘古歌谣,来结束我们的课。(师生齐诵《盘古歌》)
【教师对于神话的特性的引导探究让人耳目一新,对于神话的哲学思考等的勇气是让人赞叹的。与我们平常所听到的课是不太一样的,也给于我们有益的启示。】
备课资料
天地开辟: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宇宙还是一个混沌体,就好像一颗硕大无比的鸡蛋,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在大黑团中吮吸着营养哺育自己,生长在黑团之中就象生长在母腹中的婴儿一般。不仅如此他还象婴儿一样整日眯缝着眼睛在大黑团的母腹中呼呼酣睡,好似婴儿躺在母腹中那样放松,睡得那般香甜。
就这样这小盘古在黑团中生长,由小变大。转眼一万八千多年过去,他终于由一个娃娃样的婴儿长大成了一位硕大的巨人,身体成熟起来。盘古长得很怪:驼峰似的头顶,大鸟样的嘴鼻,肩背上还有一对翅膀,双手双腿都老长老长。
身体的成熟使巨人盘古倏然睁开了一直眯缝着的睡眼,但由于他眼前尽是雾状的浑沌黑暗,所以他睁开眼来却也是什么都看不到。盘古睁眼看不到光明和事物,以为眼刚睡醒,便用手把眼睛揉了又揉。然而尽管他把双眼揉了数次,但由于呈现在他面前的依然是漫无边际的雾状浑沌黑暗,他还是什么也看不见。巨人盘古看不到东西和光明禁不住恼怒起来,他恼怒自己的面前为什么只有雾状浑沌黑暗,而没有耀眼的光明绚丽世界?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天哪!这该死的地方!
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随手操起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使出浑身气力,大吼一声,奋力挥舞开来,振臂向面前的雾状浑沌黑暗猛劈过去。
盘古这一板斧着实劈得厉害,但见他刚刚一板斧劈将下去,就听到轰隆隆一声天山脚地裂般的巨响,随之便见周围的雾状浑沌黑暗即刻被砍开一条缝来,从那条缝隙中射来了璀灿耀眼的光明。盘古见之心中大喜,即刻手挥板斧口中高喊连声欢呼起来。然而盘古的欢呼之声未落,便又见到他刚才一板斧劈开的那道透来光明的狭窄缝隙,由于上部雾状浑沌黑暗用力下压,已是越来越窄,欲要合拢起来,那刚刚闪现的一线璀灿耀眼光明,也欲随着那砍开缝隙的弥合就要消失了去。盘古睹之心中大惊,急弃手中板斧于地,随之举起双臂嗨地吼叫一声,便把上部正往下压的雾状浑沌黑暗向上用力举将开来,方才使得那条刚被砍开的缝隙没有弥合起来,那从缝隙中射来的璀灿光明没有消失。
然而,盘古虽将上部下压的雾状浑沌黑暗举将了上去,保证了他用板斧砍开的缝隙,赢得了从缝隙中射进的璀灿光明,但他高举的双臂却沉重地感受到了上部雾状浑沌黑暗向下的巨大压力。由此他知道如若自己将上举的双臂放将下来,上部雾状浑沌黑暗就会再压将下来。将他砍开的那条缝隙弥合在一起而消失。因而他不敢将上举的双臂放将下来,而一直用力将双臂向上举着。就这样盘古用力向上伸举双臂,使得他的浑身骨骼象竹笋拨节一样咯嘣嘣日夜作响,这响声使他的骨骼一日日生长,随着其骨骼的一日日生长他浑身的肌肉也生长不息。
由于盘古至尊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至此,盘古眼见天和地相距已经十分遥远,不会再合拢在一起,方才放心地向上向下仔细看视。盘古向上部原先的雾状浑沌黑暗一看,只见先前的雾状浑沌黑暗,已经全部变成了湛蓝透明的天空。随后他又向脚下原先的雾状浑沌黑暗看去,只见那先的雾状浑沌黑暗,已经全部变成了沉厚的黄褐色大地。盘古看着这无边无涯极厚极厚的黄褐色大地,和那湛蓝湛蓝的无垠天空,只见光明万里,黑暗隐去,禁不住心喜万分,高兴得哈哈大笑起来。
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眼见自己开出了高天,辟出了厚地,高兴至极,高兴得大笑不止。但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由于笑的时间过长,一口气缓不过来,倏然间神崩力溃,使得他高大的身躯,顿然间摧山倒壁般扑通一声摔倒在了地上,从此再也站不起来,盘古大神就这样死去了。
但盘古至尊又没有死!但见他倒下的身躯突然间又迸射出万道金光,随着金光的射出其身躯的每一个部位,都动变起来。
他的左眼睛,在动中飞向了东天,变成了一轮金光灿烂的太阳,悬挂在东方照亮着乾坤天地。他的右眼睛,在动中飞向了西天,变成了一轮银光柔和的月亮,与悬挂东天的太阳遥遥相对。他嘴里呼出的气流,在一片呼啸声里,变成了化育万物的和煦春风。变成了天空中蒸腾的云雾,变成了浓云里瞬息万变的闪光,变成了震耳欲聋的惊雷。他的头发和胡须纷飞四面八方,在高山大川丘岭之上,变成了稠密的树林如茵的芳草缤纷的鲜花。他的汗珠,噼噼叭叭迸飞向天际,变成了缀满蓝天的晶亮星斗。他的四肢蠕动生长,变成了拔地冲天的五岳高山。他的筋络蠕动延伸,变成了四通八达的道路。他的血液四溢流淌,变成了奔腾不息的千江万河。他的牙齿和骨骼飞散开来,变成了闪光的金属,洁白的美玉,晶莹的珍珠,美丽的玛瑙,变成了地下无穷的宝藏。他的唾液漫天飞洒,变成了滋润万物的甘霖......
浑沌化育而成的盘古至尊,就这样开辟了天地,化育了万物,演成了乾坤。因而,他被我们古老中华民族的祖先衷心称誉,世世代代一直活在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人心中!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根据拼音,在短文中填上合适的字。
()tái头看看天空,我不由得想起奶奶()jiǎng的()pán古开天辟地的神话()gù事,这位大力士顶天立地的()xíng象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qīng声对自己说,我也要做一()míng为他人造福的英雄。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下面的神话故事,完成练习。
后羿射日
相传后羿生来就有射箭的天才,长大后更是臂力惊人,箭法超群。原先天空中有10个太阳,强烈的阳光烤焦了大地,庄稼枯死了,甚至连石头都快要熔化了,海水如同开水一样沸腾起来。人们在灼热的阳光下几乎喘不过气来,凶狠的毒蛇野兽乘机出来残害人类。后羿十分同情处于痛苦煎熬的民众,决心冒着生命危险,为民除害。这位擅长射箭的好汉,选择一处高地,张弓搭箭,对准天空一箭射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一个太阳被射中了。后羿一连射了9箭,9个太阳一个个地掉落下来。当他还想再射时,突然想到,如果没有太阳,大地将一片黑暗,人类难以生存,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让它造福于人类。
1.天上有10个太阳的时候,地面上是什么样的景象?把有关语句用“”画出来。
2.后羿为什么留下了一个太阳?
创新思维大拓展
三、你还知道那些神话故事,和你的伙伴们交流一下吧!
参考答案:
一、抬讲盘故形轻名
二、1.强烈的阳光烤焦了大地,庄稼枯死了,甚至连石头都快要熔化了,海水如同开水一样沸腾起来。人们在灼热的阳光下几乎喘不过气来,凶狠的毒蛇野兽乘机出来残害人类。
2.如果没有太阳,大地将一片黑暗,人类难以生存,便留下最后一个太阳,让它造福于人类。
三、提示: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共工触怒不周山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女娲与伏羲愚公移山

二年级语文上6小马过河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6小马过河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6小马过河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棚、愿、您、麦、吧、挡、刻、拦、叹、甩、啦、切、试、要”等14个生字。会写“巴、切、伯、试、知、深、浅、尾”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领悟两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14个生字,读准字音。会写8个生字。
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许多童话故事,谁知道?和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的童话故事。今天我们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同学们一定会觉得很有趣。板书课题:6.小马过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课件2)
2.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读准生字的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3.分段指名读课文。
4.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去读,直到读熟。
5.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分析字形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课件3-4出示会读的字)
巴:共4画,笔顺是:
深:共11画,笔顺是:
试:共8画,笔顺是:
“伯、知、浅、切、尾”等字,可启发学生利用学过的偏旁和熟字分析记忆字形。(课件5出示会写的字)
2.练习写字。
四、多种形式,熟读课文
1.自己练习读课文。
2.四人一组,采用分段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
3.相互点评,纠正读课文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wěibabóbozhīdàoshēndù
()()()()
yíqièbúyào
()()
二、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一()老马一()麦子一()小河
一()老牛一()松鼠一()伙伴
三、读句子,说说两句话中哪两个词意思相近,写在横线上。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和()意思接近。
参考答案:
一、尾巴伯伯知道深度一切不要
二、匹袋条头只个
三、立刻连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的放大挂图、动物头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准备衔接
1.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由朗读,明确任务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课件6)
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课件7)
3、选择几个重点词语加以指导,并结合指导朗读。
三、思考探索,如何选择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汇报。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上下联系,理解含义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课件8)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五、亲身实践,体会感受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课件9)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小结: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六、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课件10)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没méi()为wèi()地de()
mò()wéi()dì()
二、照样子填上合话的词。
例:一(匹)小马
一()小河一()老牛一()松鼠一()麦子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
2.小马驮着口袋,()地往磨坊跑去。
3.小马听了老牛的话,()跑到河边。
4.小马听了松鼠的话,()收住脚步。
5.老马告诉小马:“孩子,()听别人说,()不动脑筋,()试试,是不行的。”
参考答案:
一、没有淹没为了作为飞快地土地
二、条头只袋
三、1.浅深2.飞快3.立刻4.连忙5.光自己不去
板书设计
牛伯伯浅
6.小马过河小马?动脑筋试一试
小松鼠深
【教学反思】
《小马过河》文章篇幅长,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课文情节美、事物美、构图美,我希望利用课文自身的美去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境,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扎扎实实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个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马,还有老马,老牛伯伯、松鼠。我侧重指导朗读小马心里的想法,松鼠大叫的话,老马教育小马的话。出于对时间的考虑,其他对话我一带而过。
老马说的话是理解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设计了两个问题:同样一条河,老牛水水很浅,松鼠说水很深。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2.如果是一头大象和一只小白兔要过这条河,问问你,你该怎样回答它们?在整个教学中,我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全班进行交流。从而使学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依据,忽视了小马的实际情况而下结论,它们说法不一,是因为它们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个问题让学生明确,处理问题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去判断,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经验主义的错误。
当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之后,让学生记住老马、小马、松鼠、老牛的话,并想象当时的情境,进一步领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说话的表情、语气也不同,然后鼓励学生加上动作和表情,把课文的对话“表演”出来。这样做,既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又能激发阅读的兴趣。
总之,《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只有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我总感觉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每个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以后教学中,还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上多下功夫。另外,在课堂上随时有可能发生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能力。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小马过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
2.通过朗读、表演、给动画片配音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刻体会到遇事要自己动脑精亲自尝试的道理。
3.续编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及表达能力。
4.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老牛、松鼠说法不同的原因,进而理解老马说的话中包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1.老牛、小马、松鼠、老马图片及头饰
2.多媒体课件
3.歌曲《时间像小马车》录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训练说话。
1、激趣: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小马图片)对,是一匹可爱的小马。小马第一次来到咱们这个集体中,看到这么多张生面孔,他的心里太紧张了,谁愿意随便对他说点什么,让他放松放松?
2、导入课题,引导提问。
教师激情导入:小马真高兴,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现在它不紧张了,而且他还特别愿意和大家共同来分享一个有关他的童话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小马过河》。(教师板书课题)齐声将课题读两遍。
引导提问:通过读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他怎样过河?过河了没有?)
3、训练说话:同学们可真了不起,通过读课题就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谁来说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坊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过渡:小马可真懂事呀!他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吗?下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本中,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入手,捕捉重点,理清脉络。
1.(课件出示学习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如何?
2.集体强化,梳理课文脉络:
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两次)
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一次过河?(3-5自然段)
哪几个自然段是说小马第二次过河?(8自然段)
小马两次过河的结果一样吗?(第一次过不了河;第二次趟了过去。)
三、细读课文,引入情境,质疑解疑。
过渡: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为什么没有过河呢?请小朋友们带着这个问题,听老师朗读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1.(播放课文伴奏音乐)教师配乐感情朗读,激起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
2.(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想的?
(2)同时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用“————”画出牛伯伯和松鼠说的话,在有感情地读一读,想一想他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学生自主学习后,分小组讨论。
四、深入理解,品读角色,初明事理。
(一)解决第一个问题:
1、师:小马在去磨坊的途中遇到了什么困难?请你找出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学生读出“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的句子时,教师在黑板上忽一条小河的简笔画)2、小马高高兴兴的往磨坊跑去,可是一条小河挡住了它的去路,你们想象一下,它现在是什么样的心情啊!(为难)
3、请你用为难的语气把此时小马心里的想法读给你的同桌听。
(二)解决第二个问题:
1、同是一条河,老牛和松鼠说的一样吗?
(1)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出示多媒体课件(出示两种动物图片及它们所说的话)老牛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松鼠认真地说:“当然啦!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
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引出矛盾,为下文作铺垫和过渡。
(2)如果你就是老牛,如果你就是松鼠,你会用什么语气对小马说话?指导朗读:老牛说的话要读得轻松,慢条斯理,松鼠说的话要读出急切、认真的语气。
自己把这两种动物的话用不同的语气读一读。
(3)师生分角色带上头饰共同表演。
师:老师也想加入到你们当中,和您们共同表演这部分内容,好吗?下面我们共同来将这个片断表演出来。老师当小马,谁来当牛伯伯?谁来当松鼠?(用讲台当作小河,找一把椅子当作大树)
2、同是一条河,它们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呢?请你用“因为……所以……”这样的句子说一说其中的原因。(学生说后,教师在小河的简笔画旁贴出老牛、松鼠图片,并板书:高、浅矮、深)
3、老牛和松鼠的话你们仔细想过了,可是我们的新朋友小马想过它们说的话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多媒体出示带有近义词“马上、连忙”的句子。)
(1)小马听了老牛的话,立刻跑到河边。
(2)小马听了松鼠的话,连忙收住脚步
A、指名读。
B、“立刻”“连忙”都表示什么?请你再读一读,看看你能明白什么?(小马不动脑筋)
C、小结:同学们,这两句话都是书中的句子,我们读书的时候要仔细读句子,看看前面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多想一想,收获会更多一些。
四、指导表演,感悟内化,读写句子。
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
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画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话。(出示课件)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
(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
(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别人”指谁?
(3)写——做改写句子的练习:用“不应该……而应该……”的句式表达老马的意思。
(4)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
(5)议——读了小马妈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五、突破难点,学生讨论,加深理解。
过渡:听了妈妈的话,小马又一次来到河边,这次它过去了吗?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第8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
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
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
(1)说“高度”
(2)说“深度”
(3)连说。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
4、小马过河后,心里可高兴了,它不但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于是它就欢快的唱起了歌。
六、依据课文,小结收获,升华情感。
1、让学生畅所欲言,小结收获。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还了解了他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小故事。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像小马一样遇到过什么难题,你又是如何解决的呢?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
3、教师小结,提出希望。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呀。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老师希望你们能做一个勇敢的、爱动脑筋的孩子,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真正的成长。
八、思维启迪,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妈妈又会对它说什么?
2.续编故事:过了几天,下起了大雨。大雨一连下了几天几夜,河水涨了老高,外婆打电话说自己家被水淹了。老马听了十分着急,对小马说:“孩子,你赶紧去给外婆家送袋面粉吧!”小马驮起面粉飞快的向外婆家跑去,跑着跑着,一条大河挡住了去路……请同学们替小马想想办法,回家后把这个故事续编完整,并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6.小马过河
老牛图片高浅
松鼠图片矮深
小马图片既不像……也不像……遇事要多动脑,并且要亲自尝试。
资源包
精彩片段
《小马过河》教学片段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先来看一组词语,谁给大家读读。
出示:老马小马老牛松鼠麦子小河磨坊
师:(见小手林立)都想读啊,那好,小火车开起来……
生开小火车大声朗读所示词语。
师:再小声读读这些词,边读边想像,你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领生小声慢读。
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
生大声齐说:小马过河!
师:(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马过河》。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吗?(师指所示词语)如果能用上这几个词就更棒啦!
两生回答,师引导用所示词语说故事梗概。
【教后反思:选择故事主人公及故事重要线索,七个词便支撑起一个有趣的故事框架,让学生借助这些关键词,先读中回味,再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串讲,不仅回顾了上节课所学,对文本有了整体把握,同时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
二、精读品悟
师:刚才这位小朋友说,小马是听了妈妈的话才试着趟过河的。妈妈的话可真神奇!她是怎样说的呢?请大家打开书,把这句神奇的话找出来。
1.揭示妈妈的话
根据生答出示: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神奇的话。(生齐读)
师:这里的“别人”指谁?(老牛和松鼠)
贴老牛和松鼠图。
师:老牛和松鼠是怎样说的呢?
根据生答出示老牛和松鼠的话:
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
2.理解妈妈的话
师:为什么光听老牛和松鼠说,还不能了解河水究竟有多深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跟着小马去看个究竟。
(1)听老牛说
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读一读第3自然段(幻灯出示第3自然段全文),其他同学思考:小马在送麦子去磨坊的途中碰到了什么困难?
生读第3自然段,集体为其正音:为难的“为”应读第二声,并用“为”的第四声组词,加以区分。
师:小马碰到了什么困难?
生:一条小河挡住了小马的去路。
师:他想到办法了吗?
生:没有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
生: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怎么办,那多好哇!
师:什么是为难?
生:为难就是想不到办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让大家听出小马不知道怎么办了。
生1朗读不到位。
师:想的语气,我们可以读轻一些。
师范读。生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鼓励,其实你们也能读得这样好,谁再来试试?
生2模仿读,把小马为难的心情,及渴望妈妈在身边的语气读得像模像样。生又热烈鼓掌。
【教后反思:根据学生目前的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状况,我将问题设计得比较浅显;在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且缺乏朗读技巧的情况下,直接告之人物语言的读法,并做出示范,让学生在模仿读的过程学习、感悟朗读技巧,体会朗读乐趣。】
师:可是妈妈在身边吗?(不在)
师:(为难状)那可怎么办呢?
生:找老牛帮忙。
师:他是怎样请教老牛的?
生1读书中原句: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师:小马叫老牛——
生齐:牛伯伯
师:这匹小马可真懂礼貌,谁来做懂礼貌的小马?(师拍怕胸脯,加粗嗓门,做老牛语)我是老牛,问问我!
生2声音小。
师:(做老牛语)哎哟,我老牛年纪大喽,耳朵不大好!
生2连忙加大音量又问了一遍。
师:(摸生头)哟,多懂礼貌的小马啊!真让人喜欢。
又指名生3。
师:(做老牛语)这匹小马的声音可真清脆,听上去还挺着急的,一定急着过河呢,我得帮帮他。
师: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也忍不住想做回小马了,可以吗?
师:(戴上小马头饰,向四周望望做为难状)可是牛伯伯在哪儿呢?
师:(跑向一名举手的学生,学着小马的样子问)“牛伯伯,请您告诉我,这条河我能蹚过去吗??
生1大声: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蹚过去。
师:哦,这位是牛叔叔,年纪还很轻呢。(生笑)
师笑问:牛伯伯的话可不好说,得注意什么啊?
生2:牛伯伯的声音要粗一点。
生3:牛伯伯的话还可以慢一点。
师:(指屏幕)我们来看,牛伯伯说“水很——”
生齐答:浅!
师:(板书:深)这样浅的水,老牛当然认为能过去,他会担心吗?(不会)所以说话时一定显得——?
生齐:满不在乎!
师:(师做小马寻老牛状)说的好!让我看看,牛伯伯到底在哪儿呢?
生4读得确有进步。
师:(做小马害怕状)这位牛伯伯,您为什么说得这么平静呀?好像一点都不在乎似的?你看看河水可是在哗哗地流着,我好害怕啊,我不敢过去。
生4略迟疑,后大声:你放心过去吧,不要紧的。(听课教师皆笑)
师:(小马状)哦,这样啊,那我得赶紧过河,可别耽误了送麦子。
师摘下头饰。
【教后反思:初次接触人物语言的感情读,学生需要模仿,却又不能一味停留在模仿的角度,只有真正走进人物内心,才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所以这一部分,以角色体验的形式,通过对话去触摸人物内心,学生体会到了,同时也读到位了。】
过渡:正当小马准备趟过河的时候,谁来了?(松鼠)
(2)听松鼠说
师:(出示第5自然段)自己放声读一读第5自然段,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读好松鼠和小马的话呢?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松鼠的话。
生1读得平静: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
师:想一想,松鼠为什么要突然从树上跳下,拦住小马大叫呢?
生2:因为松鼠很着急。
生3:因为不拦住小马,小马就要过河了。
师:是啊,松鼠认为小马过河是会淹死的,他可不想小马出危险。(指生4)这只小松鼠,小马就要过河了,请你赶快拦住他吧。
生4有明显着急的表情,语气也着急许多。生鼓掌。
师:这是一只善良的松鼠,因为担心小马,满脸是着急的表情,可是要想把着急的语气表现出来,我们可以叫得再快一点,第二个“别过河”和“淹死”也可以读得再响亮一点。
师范读
生齐读到位。
师:听了松鼠焦急万分的话,小马是怎样问的?
生: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
师:为什么吃惊?
生:老牛认为水浅,松鼠却说“会淹死你的”。
师强调语气:是啊!小马很惊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吃惊地问——
生加重疑问语气齐说:水很深吗?
师:(板书:深?)松鼠紧接着又说了一句话,谁来读一读。
生1语气平淡:深得很呢,昨天我的一个伙伴就是掉进这条河里淹死的!
师:如果,你就是那只松鼠,为了让小马一定要相信你,你可以怎样强调你的语气?请再试一试。
生1再读。
师:这次,他有两个词读得很好,加重了语气,发现了吗?
生2:当然啦!
生3:就是、淹死
师:对,为了强调我们的语气,有时我们可以把一些关键词读重一些。
齐读体会。
师:从松鼠的话,我们可以看出水“深吗?”
生答:深
师:(擦去“?”)大家从松鼠的话中读出了水确实很深,这就是会读书了。
【教后反思:学习朗读,不仅要模仿,不仅要体会人物内心,更要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此处在体会人物心理的基础上注重抓关键词,让学生通过关键词的重读来强调具体语境】
(3)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
师:那么,怎样才能了解河水的深浅呢?
(1)要想
出示: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了头,说:“没……没想过。”
师:小马低下了头,为什么?
生1:他没把麦子送到磨坊。
师:没完成任务,小马惭愧了。那他没想过什么?
生2:他没仔细想过老牛和松鼠的话。
师:这样行吗?(不对)
师:是啊,光听不想是不行的,小马意识到自己错了,所以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连说话都吞吞吐吐了。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觉到小马知错了。
生吞吞吐吐读小马的话。
(2)要试
师:妈妈不仅告诉小马要仔细想想别人的话;还告诉他(引读)——你去试一试,就会明白。
(3)尝试
师:试一试,真的就会明白吗?
(出示第8自然段)一生读。
师:小马下了河,一开始他是怎样的?谁给我们表演一下?
请出一名大胆举手的学生。
师:其他同学,现在你们可就是小导演了,能给小演员提点建议吗?说说表演的时候要注意点什么?让她能表演得更好!
生沉默。
师:(对表演的学生说)看来导演们是想考验你呢?敢接受挑战吗?
生:敢!
生表演试着往前趟
师:(指着小河的方向,突然大叫)河中央的水流得好快啊!
生更加小心翼翼,一步一步,慢慢往前挪!终于过了河。
师:这匹小马不仅勇敢,而且做事还很谨慎呢!
【教后反思:通过表演,将小马试着趟过河的过程加以补白,渗透做事不仅要有试一试的勇气,在尝试的过程中还要小心,谨慎行事,不能鲁莽的思想。】
师:(面对表演学生)小马,小马,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河水并不深。
师:和老牛说的一样浅吗?
生:不是的,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面对表演学生)这是为什么呢?你想过吗?
生:我长得比老牛矮,又比松鼠高。
师:(师生共同揭示原因,同时板画:小河,板书:不深不浅)老牛长得高大,水刚没小腿,所以觉得水很——(生齐)浅;松鼠长得矮小——(在师板画河水过程时,生齐叫)河水没过松鼠头顶了,所以觉得水——(生齐)深;小马既没有老牛高大,也没有松鼠矮小,所以他觉得——(生齐)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4)想象
师:这一次,小马终于(引读)——顺利地过了河,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师:完成了任务,小马该多高兴啊!猜一猜,小马从磨坊回来后,会对妈妈说什么?
生1:妈妈,妈妈,我终于把麦子送到磨坊了。
师:我的小马多能干啊!
生2:妈妈,妈妈我明白了,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师追问:能明白这个道理,多亏了谁啊?
生2补充:谢谢你妈妈,听了你的话,我去试一试,终于明白了。
3.记住妈妈的话
师:妈妈说的话,多有道理啊!小马记住了,让我们也牢牢记住这句话吧!生齐读妈妈的话。
【教后反思:一千遍的叮咛,不如让学生自己身临其境去体会,这样的思考来自内心,对学生的影响也更长久。】
三、交流体悟
师:学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小马、老马、老牛、松鼠,你最喜欢谁呢?
生1:我最喜欢小马,他终于把麦子送到了磨坊。
师:小马敢于试一试,顺利过了河,把麦子送到磨坊,这样的小马难怪我们会喜欢?
生2:我最喜欢老马,多亏她,小马才把麦子送到磨坊的。
师:妈妈懂的道理真多,她能教导小马,让小马顺利完成任务。这样的老马我们怎能不喜欢?
【教后反思:教完此处,发现孩子们普遍喜欢小马和老马,对松鼠和老牛则反应淡漠。虽说对于人物形象的的品读,仁者见仁,不可能做到平均用力,且松鼠和老牛形象也非本课重点,但松鼠和老牛的形象竟未能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留下印象,说明此课语言文字挖掘尚有欠缺,若能抓住表现松鼠形象的“大叫”“认真”来进一步感悟松鼠发自内心的焦急、担忧,及以事实说话的认真劲儿,松鼠的形象应该会逐步丰满起来。】
四、角色再现
师:如果能通过朗读,把这种喜爱之情读出来,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就更棒了。
四生分读小马、老马、老牛、松鼠的话,其他学生和师读旁白。
师:刚才的对话精彩吗?其实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读得这样精彩,下课后,找到好朋友一起去试一试,就会知道了。
【教后反思:分角色朗读给学生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同时也让学生得以完整品味文本,体会语言艺术,感悟人物形象,领悟文章内涵。】
备课素材
《小马过河》作者彭文席,1925年5月5日出生在瑞安市飞云镇云周十八家村一个没落的读书人家庭。1946年在瑞安各地当小学教师。1955年发表寓言《小马过河》,引起轰动,并入选小学教材,曾被译成英、法、日等14种文字。1980年,当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大会时,《小马过河》被评为一等奖。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写出下面字词的反义词。
深——()死——()高兴——()
二、选词填空,并任选一词造句。
突然虽然果然
1.天气预报说下午有雨,刚吃完午饭,大雨()哗啦啦地下起来了。
2.妹妹()才5岁,可她自己的事情都能自己做。
3.草丛中()钻出一只野兔,吓了我一跳。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牛伯伯说那条河,松鼠说那条河,结果,小马试过后,发现,所以遇到问题,我们要。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生活中,你有没有与小马过河类似的经历,和你的伙伴们交流一下吧!
参考答案:
一、浅活伤心二、1.果然2.虽然3.突然
三、很浅很深河水既不想牛伯伯说的那样浅,也不想松鼠说的那样深。自己动脑,亲自去试一试。

二年级语文上11程门立雪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11程门立雪

【教学目标】

1.会认“程、宋、朝、尊、论、冒、专、椅、悄、咱、默、醒、容、诚、恳、惊”16个生字,会写“专、宋、面、容、咱、尽、冒、雪”8个字。

2.朗读课文,能较完整地把这个故事讲出来。教育学生热爱学习,尊敬老师。

3.会用“非常”“急忙”写句子。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词语造句,练习讲故事。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

2.指导学生记忆字形,规范书写。

3.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告诉学生“程门立雪”是个成语,课文《程门立雪》讲的就是这个成语故事。

2.简介“成语”,举例,如自相矛盾。

3.你知道有哪些成语,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把带注音的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读课文,互相检查,纠正字音读错或破句的地方。

3.检查学生识字情况,交流识字方法。(课件2、3)

4.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指名读指定的段落,纠正丢字、添字和破句、破句的现象。

三、辨析字形,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专、宋、面、容、咱、尽、冒、雪”,观察生字的结构。(课件4)

2.指导书写。

3.学生书写生字(表扬写字认真,写得好的学生)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表扬姿势正确,读得快,读得响的学生)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学生自由选读课文某一段,教师给评点指导。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汉字。

zhuānménsòngcháomiànróng

()()()

zánmenjǐnkuàimàoxuě

()()()

二、多音字组词。

尽()()教()()

()()()()

三、连线。

心疼尊敬冒着争论

老师问题大雪学生

参考答案:

一、专门宋朝面容咱们尽快冒雪

二、jǐn尽快jìn尽力jiāo教书jiào教育

三、尊敬老师争论问题冒着大雪心疼学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杨时和同学尊敬老师的好品质。

2.理解课文,练习讲课文故事。

3.指导写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做好衔接

1.出示本课重点词语,要求学生会认读,会理解。(课件6)

2.检查朗读课文。

二、熟读课文,准确流利

1.练习把课文读流利。读得准确,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畅读。

2.同桌互读。

三、理解课文,读出感情

1.轻声读课文。说说你觉得杨时是个什么样的人。(课件7)

2.指导读好2-5自然段。读出感情,理解词句。

(1)找出杨时爱学习的句子读一读,指导读出急切的心情,读中理解“争论”“弄清”“冒着”“请教”等词语。(课件8)

(2)指导读杨时尊敬老师的句子或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悄悄地”“一声不响地”“默默地”“静静地”的情景。指导读出杨时他们生怕有一点动静都会吵醒老师的心情,读得轻轻的。(板书:鹅毛大雪—尽快请教—老师休息)(课件9)

(3)指导读程老师和杨时的对话。读出程老师爱学生和学生爱老师的浓浓师生情。读中理解“心疼”“慈祥”“惊动”等词语。(板书:大雪纷飞—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地、诚恳地说)(课件10)

3.通过读全文,在把课文中有关写雪的词句画出来读一读,然后说一说“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意思。(板书:非常尊敬老师)(课件11、12)

4.朗读全文

四、辨析字形,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容、冒”两个字的写法。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哪顶帽子最合适?请用线连起来。

jūnjǐncízháozūnjìnchízhuó

尊敬尽快慈祥睡着

二、写出结构相同的词语。

悄悄地:

三、词语接力,比比谁写得好,谁接得长!

问题

相传

参考答案:

一、zūnjǐncízháo

二、默默地静静地

三、题目目的的确确实传说说话话语语文

板书设计

程门立雪

鹅毛大雪—尽快请教—老师休息

大雪纷飞—悄悄地、一声不响、默默地、诚恳地说

(非常尊敬老师)

【教学反思】

老师抓住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并由一个核心词句扩展开来,让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运用语言重组课文信息中训练语感,最后超越文本,实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这节课上,老师完成了以下教学任务:①理解课题“程门立雪”的意思。②表述“程门立雪”这个成语故事的主要内容。③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思想。老师没有沿袭传统的“故事情节分析”的讲课模式,而是整堂课坚持以训练为主线,精心设计练习,对学生大面积地进行听说读写训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同课异构

《程门立雪》创新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正确书写并记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杨时为什么冒雪站在程老师家门口。

3.知道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重点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

2.从杨时的行为中体会他尊敬老师的情感和爱学习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进行质疑

1.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成语,它们大多包含着一定的意义,因此流传至今。有一些还有专门的故事呢,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2.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成语故事,出示课题,齐读。

通过预习,请你说说课题中,“程”指谁?“立雪”是什么意思?谁在程门立雪?为什么要立雪?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要求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尝试说说课文的内容。

3.教师归纳并出示。(出示课件1)

宋朝著名学者杨时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同学去向程颐老师请教问题,发现老师在午睡,就不敲门,在漫天飞舞的大雪中默默地背书、静静地等待。慈祥的程颐老师醒来后被深深地感动了。

(1)生自由朗读。

(2)同桌合作,学习16个生字。(出示课件2)

(3)交流。

音:宋(平舌音)、程(后鼻音)、咱(前鼻音)

形:冒(上大下小)

义:诚恳(换词)尊敬(换词)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4)指名读,男女生读。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思考的空间。在学生动脑动口的基础上,教师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并把16个生字有意识地结合在里面,一举两得:既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又为识字教学创设了一个平台,融识字于语言环境之中。由于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识字教学时有所侧重,不必面面俱到。】

三、再读课文,感悟内容

1.杨时真是一位爱学习、尊敬老师的人,请小朋友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词或句可以看出?说说理由。(先自己圈划,然后小组讨论)

2.交流,随机讨论。

(1)抓“争论、尽快、鹅毛大雪、一边默默地背书、一边静静地等待”,体会杨时爱学习的品质。(出示课件3)

(2)抓“悄悄、默默、静静”等,体会杨时尊敬老师的品质。(出示课件4)

(3)师引读3、5自然段。

3.小结:杨时尊敬老师,宁愿在风雪中等待也不愿打扰老师休息;杨时爱学习,不浪费一点点时间,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程老师又是怎样的人?你从哪里看出?

指导朗读4自然段,重点体会“急忙、心疼、久久”。(出示课件5)

5.想象:程老师望着门外的大雪,久久没有说话,他会怎么想?

6.小结:程老师爱学生,真是一位值得尊敬的老师。

【这一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品词读句感悟杨时和程老师的优秀品质,从而激发他们的敬佩之情。感悟后再进行朗读训练,效果自然更上一层。对学生来说,感悟这些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概括。】

四、课外拓展,完成练习

1.杨时冒雪请教老师,还在雪地里等了好久。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为什么?

2.(出示课件6)看图讨论:

(1)图上的老师各在干什么?

(2)如果你有问题要请教老师,遇到图上的情况,会怎么做?

3.选词填空。

4.写字。

【拓展练习有步骤地把焦点从课文延伸到学生自己身上,联系实际,开拓了学习的空间。既进行了语言方面的训练,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思想道德教育。】

资源包

精彩片段

《程门立雪》教学片段

老师:小朋友们都读得很认真。拿出笔,在每一小节前面加一个数字,数

一数这篇短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学生标自然段序号)

老师: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学生出示五个自然段)

老师:下面我们来听听小朋友读的怎么样,哪个小朋友来读?大家都有读的机会,每个小朋友挑选一自然段。请你告诉大家你读第几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老师:你读得声音很响,口齿也很清楚,特别是第一句话“杨时是宋朝的大学问家”。里面有一个后鼻音“杨”他没有读错。请你再读一遍。(学生读)如果两句话中间能停顿下就更好了。

老师:过了很久,明明“久”是第三声,你怎么读成第一声呢?(老师范读)

(学生再读第四自然段)

老师:请大家注意,刚才几个同学读老师都是说“好的,可以,不错”,可没有一个得到老师的评语是“你读得真好,很好”,没有,要得到老师这样的评语是要付出代价的。

(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老师:很好。虽说只有一句话,要读好它不容易。你们看程老师慈祥的面容,心里应该感觉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杨时诚恳的态度,让人感觉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我们一起体会下,请你再读一遍,给大家示范下。(学生再读第五自然段)

老师:很好,我们学着他的样子自己读读看,轻轻地。(学生自读)

(老师指导难读句)

老师:现在把笔拿出来,这8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一遍。你们写,老师下面来看。写字的姿势要注意。

老师:我们先看第一个小节。我请两位小朋友来读,看谁读得好?(学生读)哪个小朋友能不看书,把这两句话给背出来。(学生背)我们一起来背背看。(学生一起背)。大家看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啊?

学生:杨时。(板书:杨时_____________。)

老师:根据第一自然段提示的内容,我们来说一句话,你能怎么说?

学生:杨时是宋朝的大学问家。

学生:杨时既爱学习,又尊敬老师。

学生:杨时是宋朝人。

老师:学问家就是研究学问的,大学问家呢?他研究学问以后会有很多著作,有很多成功的地方,那么大家都很尊敬他,叫他大学问家。

老师:哪一个小朋友能把杨时是大学问家,杨时是宋朝的,杨时爱学习,杨时尊敬老师都摆在一块。杨时是一个?

学生:杨时是宋朝的一个既爱学习,又非常尊敬老师的大学问家。

老师:大家把这句话自己说一遍。(学生说)

老师:下面我们看第二自然段到第五自然段,我们请四个小朋友连在一起读。看谁读的好。(学生读)

老师:大家一起把题目读一读。

学生:程门立雪。

老师:我把这四个字搬个家,搬到这下面来。老师请问,这里的“程”指什么?

学生:这里的“程”指的是程老师。

老师:程老师叫程颐(板书:程颐)这个字念“颐”,跟我念,(学生跟读)程颐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个大学问家,他又是个大教育家,他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许许多多,这些学生后来都成为了有名的人物,而杨时就是其中的一个。程是程老师,那么程门什么意思?

学生:程门就是程老师的家门。

老师:立什么意思?

学生:立就是站的意思。

老师:我请你站起来,请坐。我请你立起来。也是的,立就是站。那么立雪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立雪就是站在雪地里。

老师:我问了以后,小朋友告诉了我。程门立雪的意思就是程老师家门口站在雪地里。

学生:少了谁?

老师:那我们把谁加进去。你们说少了谁和谁?

学生:少了杨时和他的一个同学。

老师:那这句话该怎么说呢?什么叫程门立雪啊?

学生:程门立雪的意思是程老师家门口,杨时和他的一个同学站在雪地里。

老师:那还是不通啊,站在雪地里干什么呢?看书。

学生:程老师家门口,杨时和他的一个同学站在雪地里,一边默默地背书,一边静静地等着。

老师:一边静静地等着,等着什么呢?

学生:杨时和他的同学站在程老师家门口的雪地里,一边默默地背书,一边静静地等程老师醒来,准备向他请教一个问题。

老师:我们把这个搬到这来,加上一个词“为了”,怎么说?

学生:程门立雪的意思就是为了请教程老师一个问题,杨时和他的一个同学站在程老师家门口的雪地里,一边默默地背书,一边静静地等程老师醒来,说明杨时是一个既爱学习,又非常尊敬老师的大学问家。

老师:大家想想,为什么他要改成尽快弄清问题呢?如果不是为了尽快弄清问题?

学生:如果不是为了尽快弄清问题,说明杨时不是十分爱学习。

学生:如果不是为了尽快弄清问题,那他就不会冒着鹅毛大雪去请教程老师。

老师:对呀,你这个发现真是了不起啊。

老师:(板书第四自然段)读它三遍,读出感情来,体会体会里面的意思,能够背出来最好。(学生自读)

老师:能读好吗?老师要听你们有感情的读,谁读的好?(学生读)

老师:你读得真好,让我看到了大雪纷飞的样子。你读读看。(学生读)

老师:很好很好,我们一起来背背。(学生背)

老师:接下去,程老师会说些什么?不要看书上写的,要自己想,看谁想得最切合实际?

学生:程老师激动地说:“你们也真是的,来,快进来,喝杯茶,暖暖身子吧。”

学生:程老师激动地说:“来,喝杯酒,暖暖身子。”

学生:程老师激动地说:“来来来,喝杯酒,暖暖身子,有什么事以后再说。”

学生:程老师激动地说:“你们喊我一声不就得了,真是两个大傻瓜。”

老师:这句蛮好的,说他们两个大傻瓜,其实是喜欢他们。不错不错。

学生:程老师激动地说:“快坐下,快坐下。冷了吧,有话慢慢说,先取取暖吧。”

老师:那么书上啊可不是这么写的。书上写的是老师心疼地责怪两个学生:“外边雪这么大,你们为什么不进屋呢?”这个故事说的是杨时那时候发生的事情,实际上他已经60多岁了,而不是像我们这样的小孩,他已经是个大学问家了,遇到问题还是这样子去请教他的老师,说明杨时怎么样?

学生:既爱学习,又非常尊敬老师。

备课资料

程门立雪: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进士叫杨时,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为了继续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而然地放弃了高官厚禄,独自一人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hào)为师,投在程颢门下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只有四十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有一天,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cù)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请求学问,当时正遇上了程老先生闭目养神。这时候,外面开始下起大雪。他们俩人为了不打扰先生休息,便恭恭敬敬地侍立在门外等候,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这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和游酢仍然站在门外等候,大吃一惊,问道:“你俩还在这里没走?”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这种精神让程颐很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这两位虔诚的弟子。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成为一代理学大师。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选词填空。

争吵争论

1.明明踩了飞飞一脚,两人()起来,真不应该。

2.要开班会了,同学们却为了你痛的意见()起来。

请教请求

3.抢救病人时,医院里缺少一种药,院长向兄弟医院()支援。

4.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就会()老师。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他很爱学习,也很尊敬老师。

1.小明很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有一次,杨时和他的同学为了(),就冒着(),一同去()。可是,当他们来到老师家门口时,发现()。为了(),他们就()。

四、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过了很久,程老师醒来,发现两个学生站在大雪纷飞的门外,就急忙把他们拉进屋里,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你们为什么不进屋呢?”

1.他们是指()和(),你们是指()和()。

2.“急忙”是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说明了程老师很________。

3.请你用“急忙”写一句话。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你做过哪些尊敬老师的事,请选一件写下来。

参考答案

一、1.争吵2.争论3.请求4.请教

二、1.爱劳动很体谅父母2.敏敏很爱跳舞,很爱学习。

三、尽快弄清问题鹅毛大雪请教老师老师睡着了不打扰老师站在门口等着

四、1.杨时他的同学杨时他的同学2.很快疼爱学生3.上课铃响了,我急忙走进教室。

五、提示:看望生病的老师主动向老师问好给老师让路

二年级语文上7断织劝学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语文上7断织劝学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7断织劝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孟、断、织、推、今、呢、堂、呆、念、逃、眼、泪、改”等13生字,会写“改、就、机、泪、呆、今、怎、念”8个字及本课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1.能正确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掌握生字、词语。

教具准备:生字卡收集关于孟轲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出示课件1)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他四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由于思念父亲,就住在墓地附近。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集市旁边去住。到了集市,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这里,孟子天天看到先生教学生念书,也跟着他们学了起来。有一天,孟子对妈妈说:“妈妈,我要读书,你把我送进学堂里去吧。”孟母终于发出了舒心的微笑……这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二、自然衔接,导入新课

在孟轲进入学堂以后,发生了一件事,让孟轲的母亲非常的生气。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孟母又是怎样教育孟轲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7.断织劝学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四、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出示课件2)

2、形近字比较:党——堂稚——推继——断桃——逃(出示课件3)

3、加一加:皿——孟口——呆

4、强调易错字:念(不要少写一点)

五、认真观察,指导书写

1、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

3、指导书写:“改”字的左边是“己”的变形,右边是“攵”。“就”字的右边是“尤”,不要写成“龙”。“念”上面是“今”不是“令”。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èishuǐháizigǎizhèngzhībùniànshū

()()()()()

二、扩词。

改()()机()()泪()()

呆()()念()()怎()()

三、选择合适的语气词填空。

呢吗

1.你为什么不想上学()?

2.今天你不上课()?

3.剪断的布还能再连起来()?

4.你为什么不说话()?

参考答案:一、泪水孩子改正织布念书

二、改正改错机会手机泪水眼泪呆子发呆想念念书怎么怎样

三、呢吗吗呢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上下衔接

1.(出示课件4)抽卡认读生字,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2.齐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进入情境

1.小组讨论:(出示课件5:孟轲与孟母的话)

孟母听了孟轲的话,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

孟轲听了孟母的话,心里想些什么?说了些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

2.全班汇报,师生评价。

三、分好角色,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语气。先确定角色,明确角色的关系,联系实际想想母亲、儿子交谈时各是什么样的神态、心情、语气。

2、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要注意括号内的提示。

3、全班汇报表演。

4.分角色演课本剧。

安排好出场顺序,观众同学注意安静,演完后,找同学来评价。

四、总结全文,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这个剧本,希望大家能学习孟轲知错就改,努力学习,将来才会有所成就。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读一读,选择正确的读音。

1.孟(mènmèng)子是我国古代的大学问家。

2.古时候的人在学堂(tántáng)学习。

3.孟母把织好的布剪(jiǎnjǎn)断了。

二、写一写,填一填。

改,共()笔。

孩,()结构,查()部。

三、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你得上学。

你怎么能不上学呢?

1.你一定要改。

2.我会来的.

参考答案:

一、mèngtángjiǎn

二、7左右子

三、1.你怎么能不改呢?2.我怎么会不来呢?

板书设计

7.断织劝学

孟轲……不上学,回家……知错就改

孟母……割断线,不能织布……用心良苦

【教学反思】

《断织劝学》是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讲的是孟轲逃学回家后和孟母的一段对话,孟母知道孟轲逃学回家不想读书后,没有骂他也没有打他,而是以剪断快要织好的布来激励他,告诉他,剪短了的布是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个没有出息的孩子。孟轲听懂了母亲的话,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课文,问他们明白“昔孟母,择邻处”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一般是不太明白的,于是就给他们讲“孟母三迁”的故事。讲完故事后,问孩子们下一句“子不学,断机杼”是什么意思,就有孩子说出机杼就是织布机。接着我就告诉孩子们孟轲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可就是这样一位大教育家,也逃学了呢?这时孩子们就特别的好奇了,于是我就引入课题《断织劝学》。

这是一篇剧本课文,是孩子们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我就简单的给孩子们分析了一下什么是剧本,然后让孩子们品读剧本中的对话,引导孩子们体会剧本中孟轲和孟母对话时的心情和说话语气,品读完后就让孩子们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在开始时很顺利,但是到表演时就比较难控制课堂了,因为孩子们对表演比较感兴趣,就显得异常的活跃,课堂也有些乱。

这节课有几个地方做的还是基本到位的。孩子们读完后,让孩子们自己说出与以往课文有什么不同,然后老师再来做个总结,说说剧本的特点,比老师直接说出来效果好的多,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其次,在引导学生品味剧本时,把握了重点,每一句话都去品味了,选重点句子来品读,重难点突出了;还有一点就是在孩子们表演时,课堂准备做好了,这个表演很深刻,孩子们也更好的体会“剪断了的布什没有用的布,逃学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孩子”。不足之处就是在表演时课堂没有组织好,有的孩子没有事情做,如果把表演时旁白部分交给表演的孩子,他们有事做,课堂秩序就不会那么乱了。

教学是需要不断反思不断进步的,任何一次的反思和总结都会让我有所收获,告诉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动脑筋多花心思去设计教学,才能把课上得更好。

同课异构

《断织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孟、断、织、推、今、呢、堂、呆、念、逃、眼、泪、改”等13个生字,会写“改、就、机、泪、呆、今、怎、念”8个字及本课的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表演这个剧本。

3.使学生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学方法】

讲授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收集关于孟轲的资料以及孟母教子的视频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2、能找出本课生字的形近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述: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和我们平时不大一样的课文,它就是第7课。(板书课题:断织劝学)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读准字音。

2、师范读课文。

3、学生再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启发学生认识与以前学过的课文的不同之处,初步感知剧本的特点。)

三、识记生字

1、学生自主识字。

2、形近字比较:党——堂稚——推继——断桃——逃

3、加一加:子——孟口——呆

4、强调易错字:念(不要少写一点)

四、写字教学

1、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老师范写。

3、学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1.识记生字。

2.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剧本,懂得母亲重视孩子的教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以“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孟母是一位对孩子要求很严格而又讲究教育方法的母亲。今天我们将要继续学习另一个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板书课题:断织劝学)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

演孟轲的同学应该是什么什么表情,有哪些话要说,应该怎样说?演孟母的同学应该是什么什么表情,有哪些话要说,应该怎样说?

3.全班汇报

三、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

重点指导学生准确地读出语气。先确定角色,明确角色的关系,联系实际想想母亲、儿子交谈时各用什么语气。

可把课文分为三个情节:孟轲逃学——断织劝学——孟轲悔悟。并确定对话的基调:母询问、儿作答;母断织、儿惊讶;母述因、儿悔悟。

2.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情朗读。(要注意括号内的提示)

3.全班汇报表演。

四、演课本剧

1.同学们在小组里表演课本剧。

2.抽同学上台给大家表演课本剧。

五、布置作业

1.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这个故事。

2.收集孟轲的故事并讲给同学听。

板书设计

断织劝学

孟轲逃学断织劝学孟轲悔悟

资源包

《断织劝学》说课稿

说教材

《断织劝学》是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讲了孟轲不想上学,孟母割断织布机上的线来警示孟轲,孟轲从此悔悟的故事。孟母懂得教学方法,会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是不止这一件,人所共知的《孟母三迁》也是孟母教育孩子的一个经典故事。

说教法

1.从封闭走向开放。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从多讲走向多读。根据二年级的学习目标、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动口、动脑、动手去学习朗读,去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说学法

学习过程中,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学生在课程与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确认和尊重。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必须做到:一要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让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二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合作的学习环境,提倡自主、自觉、自悟、自得。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追求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词语,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表演课文,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教师讲述孟母三迁的故事,导入新课。教师板书:断织劝学学生听故事,思考:故事中讲了一件什么事?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留待学习课文时解决。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意。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老师一块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三、认识剧本。了解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神态;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对话。像这样的格式的文章,叫做剧本。感悟剧本内容。思考:剧本中的孟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先是不爱学习,逃学,后来知错就改)孟轲的母亲做了什么事?当孟轲看到母亲把布剪了,又是怎样想的呢?(当孟轲听了母亲的教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剧本中的孟母是一个怎样的母亲呢?(严格教育孩子、耐心)

四、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规范书写生字,指导写字,让学生先观察,师生共同交流分析要写的字,教师相机指导难写字,观察、交流,掌握写字的方法,在田字格内书写。

五、小组内脱离课本试演。组员提建议改进。请两组学生到讲台上表演。

六、谈学习收获:学习了这个剧本,你有什么收获?学生明确:(1)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2)感悟断织劝学劝学的良苦用心。

七、课外拓展。想一想,在你学习不认真时,你的妈妈会怎样教育你?(可能你的妈妈有时会因为太生气而批评你、责罚你,但是,作为孩子,一定要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做个孝顺、懂事、明理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会做到的。)

说板书

板书要简明地贯穿剧本故事,把主要情节展示出来,最后总结,使学生既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又明白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断织劝学

孟轲逃学断织劝学孟轲悔悟

学习、做事要持之以恒

说反思

语文教学是最富个性和最具魅力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心灵享受。如何使语文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堂课中,我力求突破常规,大胆探索,有了不小的收获,但同时,在上课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已经意识到了不少,我还会积极思考,争取改进,以达到一个比较完美的境界。

备课资料

孟母三迁:孟家原在马鞍山下的鬼村,山麓坟莹处处,村中儿童追逐嬉戏,不时看到丧葬的情形,也三五成群地模仿大人们的礼仪,扮演丧葬的过程,孟母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既不能老是把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关在家里,唯一办法就是变更居住环境。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凫村迁到了十里外的庙户营村,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每逢一、三、五、七单日,远远近近的百姓们,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这场面对孩子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耳濡目染,孟轲和其他一些孩子也学会了锱铢必较的模样。孟母忐忑不安,住了半年又再次迁居。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屑于儿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邹城的学宫附近,虽然房子漱隘不堪,但是孟母带着儿子还是安安心心地定居下来。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使得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她由衷地发出感叹。

孟轲:山东邹城人。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出现一种说法是拜入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下。孟轲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轲》一书。是记录孟轲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把下列生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断(d)推(t)堂(t)念(iàn)眼(ǎn)

改(ǎi)

二、选词填空。

当然果然突然

1.妈妈正在织布,孟轲()推门进来了。

2.孟轲从此努力学习,后来()有了大出息。

3.割断的线,()不能再织布了。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选择合适的问句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①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②你为什么不想上学呢?③今天不上课吗?

孟母正在织布,孟轲推门走了进来。

孟轲说“娘,我回来了。”

孟母吃了一惊,问:“”

孟轲说:“娘,我不想上学了。”

孟母急忙问:“”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孟母用“断织”的举动来教育不愿读书的孟轲,孟轲从此改正错误,用心读书,终于有了大成就。你还听说过古人勤奋学习的故事吗?说出来,让大家听听吧!

参考答案:

一、uànuīángnyg

二、1.突然2.果然3.当然

三、①③②

四、“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

二年级语文上23做灯笼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23做灯笼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3做灯笼
【教学目标】
1.认识“受、赞、奖、但、捏、型、编、室、置、扎、罩”等11个生字,会写“良、灯、行、校、但、教、室、桌”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懂得要和别人合作,才能把事情做的又快又好。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懂得要和别人合作,愿意与别人合作。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师猜谜:一个南瓜两头儿空,肚里开花放光明,有瓜没叶儿高高挂,照得面前一片红。大家猜一下,这是什么呀?
2.导语:现在正是冬天,再过一段时间就是新年了,过新年的时候,很多家都会悬挂灯笼。特别是在正月十五元宵节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有灯展,特别漂亮,想不想看?现在老师就领着大家去看花灯。(出示课件2)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和灯笼有关的故事。(师板书课题:23.做灯笼)
3.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板书:谁做?为什么做?怎么做?结果?……)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
2.(出示课件3、4)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领读生字。
3.(出示课件5)课件出示本课的会写字,要求学生练习书写本课的会写字。教师重点指导:灯、行、教的写法。(出示课件6)
4.(出示课件7)课件出示本课的新词,要求学生识记并理解。
三、理解课文,学习合作
1.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读课文。
指名学生读,师生评价
2.做灯笼讲了谁和谁之间的事情呢?(板书:王京李良)(出示课件8)
3.你能介绍一下王京和李良吗?(板书:小画家手很巧)(出示课件9)
用“不光……还……”造句。
讲动词:画、捏、做、编。
夸王京和李良。
4.齐读1至3自然段。
5.他们为什么要做灯笼?(布置教室)
6.转眼新年就快到了,他们都有一件心事。王京的心事是什么呢?李良的心事又是什么呢?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7.同桌说一说:
王京的心事:
李良的心事:
8.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找生读第5段)
议论省略号及其在文中的意思。
王京还在灯笼上写了一句话,想一想可能是什么话?大家齐声答。(板书:合作真快乐)
引导生看图,让生体会合作的乐趣。
李良正在挂灯笼,王京在一边很高兴,周围的同学在鼓掌。(出示课件10)
9.过渡:由于他们都各展所长,所以做出的灯笼怎样?齐读第6自然段。
10.拓展:如果你是他们的同学,你会说些什么呢?(出示课件11)
11.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真诚地与他人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出示课件12)
五、课外延伸,与人合作
与同学讨论,怎样才能与别人愉快地合作?(出示课件13)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liánghǎodēngguāngxíngdòngxuéxiàojiàoshìzhuōzi
()()()()()()
二、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例:她的画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
……不光……还……:
三、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王京和李良都很喜欢画画儿。()
2.王京在李良做的灯笼上画上了一些好看的画儿。()
3.这个故事说明了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一、良好灯光行动学校教室桌子
二、张玉不光是班里的数学大王,还在全国奥赛中得过二等奖呢。
三、1.×2.√3.√
板书设计:
王京会画画儿画灯
做灯笼合作真快乐
李良手巧扎灯笼
【教学反思】
《做灯笼》这篇课文,讲的是王京和李良合作做灯笼的事。学习这篇课文,我把重点放在词语教学上。理解词语的方法因词而异。如“公认”的意思是“大家一直认为”,理解这个词时,我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咱们班谁学习最好”学生回答一致时就是“公认”。“心事”和“烦恼”的理解要结合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王京有什么心事?李良有什么烦恼?找出文中的语句读一读,就会明白。“合作”一词是本课要求掌握的重点词语,不但要使学生明白“合作”就是“共同完成某项任务”,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快乐。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第4、5自然段中的有关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渗透合作的观念。如: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自己和别人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某件事情的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学生不仅很轻松地理解了词语,还懂得了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发挥个人长处真诚合作,就能收到好的效果。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王京和李良做灯笼的过程,懂得合作愉快的道理。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赞扬、布置、漂漂亮亮”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的问题理解课文。
【重点难点】了解王京和李良做灯笼的经过,懂得“合作真快乐”的道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教师拿出一个灯笼,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它?(学生自由发言)
2.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个灯笼,说说这个灯笼的样子。引导学生从灯笼的形状和图案等多个角度介绍灯笼的样子。
3.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做灯笼》。
4.看到题目,你们有什么问题吗?(谁做灯笼?做了个什么样子的灯笼?怎么做灯笼?)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仔细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对照拼音,朗读课文。生字要多读几遍。
3.同桌检查朗读。注意纠正对方的读音。
4.认读生字卡片。
5.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根据课文题目,我们提出了许多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
2.指名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线索。
3.学生汇报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交代王京和李良是同桌。
第二段(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王京和李良的特长,王京是个小画家,李良手很巧。
第三段(第4-6自然段):王京与李良合作做了一个漂亮的灯笼来布置教室,并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快乐。
四学习课文,了解人物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2.李良和王京的特长分别是什么?在课文中标画出来。
3.了解王京的特长。
(1)出示句子1:王京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追问:“公认”是什么意思?(大家一致认可。)
(2)出示句子2:她的画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还在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分析“不光……还……”表示什么意思。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4.了解李良的特长。朗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找一找李良有哪些爱好。
(他的手很巧,会捏泥人儿,会做飞机模型,还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5.再次朗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五学习课文第三段,了解两个人合作的经过
1.这两个人为什么要做灯笼呢?(新年快到了,同学们都行动起来,想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2.这两个人是怎样合作的?
(1)学生自学课文第4、5自然段,并请同学说一说。
(2)你是怎样评价他们的创作的?
3.指名读第6自然段。想一想同学们为什么为他们鼓掌。
4.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5.说一说,在生活中你和他人合作的经历。
六布置作业:熟读课文。
备课资料
纸灯笼:一种笼状灯具。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手工艺品。其外层多以细篾或铁丝等制骨架,而蒙以纸或纱类等透明物,内燃灯烛。供照明、装饰或玩赏。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有:宫灯、纱灯、吊灯等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
下面是大概的制作步骤:
1.制作骨架。纸灯笼比较简单的形状是立方体或圆柱体,最好选用可以弯曲的竹枝或竹皮搭成框架,衔接的地方用细线绑紧。如果不好找,细长条状的硬纸板和烧烤用的竹签也可以,结实程度和柔韧性会有所欠缺,但摆在室内也是很不错的装潢。
2.制作灯身。在文房四宝店买几张白色、红色的普通宣纸或者洒金宣纸,裁成符合灯笼骨架的长宽,就可以自行设计图案了。书法、绘画、剪纸,都可以在小小的灯笼上一展风采。糊好后,还可以用窄条的仿绫纸上下镶边,看起来更为雅致,很像古式的宫灯。如果不太擅长书画,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可供参考。用一张薄纸在字帖上描下想要的字样,再将这张薄纸和深红色宣纸重叠在一起,用单刃刀片将字迹挖掉。拿掉薄纸,红宣纸上就出现了镂空的字迹。用白色宣纸做灯身,红宣纸糊在里面,烛光或灯光从镂空处映射出来,效果相当漂亮。
3.制作光源。如果放在室内,只需要在灯笼里点一根普通蜡烛;如果想提着出去,最好用灯泡和电池做一个简单电路。也许看起来有一点点粗糙,但在佳节里点上一盏自己手制的灯笼,定会别有一番风味吧!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在短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字。
王刚在()jiào()shì里专心地做一道数学题,()zhuō子上放着一本数学书。前两天,在我们全()xiào数学比赛中,他被评定为“()liáng好”等级。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读课文,完成练习。
1.王京有什么心事,李良为什么烦恼?
2.王京做了什么,李良做了什么?
3.他俩合作成功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你和伙伴合作过吗,把你觉得最成功的一次讲给大家听。
参考答案:
一、教室桌校良
二、1.王京想画画,可是许多同学已经画了。李良会做灯笼,可是上面没有画不好看。
2.李良扎了灯笼,王京在灯笼上画了画。
3.很成功。同学们看了,不由得给他俩鼓起掌来。
三、提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答即可。

二年级语文上4天路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4天路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4天路
【教学要求】
1.认识“清、晨、牧、吉、祥、岗、铁、路、巨、送、康、祖、此、酒、幸、福”等16个生字,会写“巨、龙、此、神、奇、吉、青、送”等8个生字,并理解“神鹰、祥云、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歌词后的文字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重点】
了解“天路”的含义。体会青藏铁路建成后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教学难点】结合简介理解“天路”的设计及建设之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青藏铁路图片、重点句子图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师:请孩子们看看老师在黑板上写的什么字。
师板书“路”
师:对,是路字,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字。孩子们,你们都知道什么样的路?
生:公路、铁路、泥泞的山路、公园的石子路……
师:孩子们真是见多实广,说了这么多你们知道的路。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认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它犹如一条巨龙,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奔腾在莽莽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人们惊叹地称它为:天路。(师指课题,生齐读。)(出示青藏铁路图片)
二、教师引导,学生质疑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天路指哪条路?”
“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下面同学们翻开书,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歌与我们之前学过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生:课文后面有个链接。
师:对,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后面专门加了一个链接。这也是我们这篇课文要学习的内容。请孩子们自由地读一读整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学习字词,扫除障碍
师:刚才孩子们读的时候,老师发现一些词语孩子们还读得不准确,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
出示词语,指名教读。(出示词语课件)
教师指导,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五、精读课文,探索学习
同学们字音读得真准确,下面我们将词语放回课文中去,请孩子们再读读课文,读完之后思考:为什么青藏铁路被称为“天路”?你们从课文中都读明白了什么?
1.学生自主学习,结合课后简介和学生找的关于青藏高原和青藏铁路的资料,理解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的艰苦,海拔之高,给青藏铁路的修筑带来了许多困难。生畅所欲言,并重点体会一个“难”字。
2.过渡:但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敢于挑战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这几乎不可能的事变成了现实,将铁路修到了青藏高原。(出示建设铁路的照片)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神奇的路。
师板书,生看大屏幕,齐读这句话:“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理解词语“神奇”(神圣奇特)
师:课文中那些句子能体现天路的神圣奇特?
请孩子们再读诗歌,勾画出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并做好旁批。(为什么这些句子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3、根据学生的汇报,随机讲解诗歌的各个小节中的句子。
(1)生:我找到了第一小节的“看到神鹰披着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学生谈感受,为什么觉得这两句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师:你说得真好,能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这句话吗?
师:这崇山峻岭只有神鹰才能飞过,但青藏铁路修到了这;这天路像祥云飞过了无人区,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这条路神奇吗?(播放图片)
生:神奇。
师指大屏幕:“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2)生:我找到了第二小节的“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生谈感受,为什么觉得能表达天路的神奇)
师:请你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师:孩子们点评一下,他读得怎么样。
师:你们能像他这样,读读这个小节吗?
师:是啊,这条青藏铁路就犹如一条巨龙,突破重重困难,穿过崇山峻岭,越过草原戈壁,跨过盐湖沼泽,来到了青藏高原。(播放青藏高原图片)这条路神奇
吗?
生:神奇。
再次返回,读句子:“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3)孩子们,还有那一小节和这个小节相似?(第四小节)
师:你认为这两个相似的小节所表达的藏族人民的心情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一个表达了盼望,一个体现了铁路建成后的欣喜。
师:你很会读书,体会得很细致。
师:孩子们,你们能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盼望的心情,以及修通铁路之后欣喜的心情吗?(能)
师:请男同学读1、2小节,女同学读4小节。让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体会到藏族人民心情的变化。
过渡:孩子们读得真好,老师被你们的朗读深深地感染了。青藏铁路终于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了,这神奇的铁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人们欣喜地称它为“天路”。藏族人民还称他
团结路、发展路、幸福路。
青藏铁路促进了藏族人民和外界的交流,促进了西藏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让藏族人民从此过上了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仿佛把藏族人民带进了——(人间天堂)
师:此时藏族人民是怎样的心情?
生:高兴、激动、欣喜、感恩……
(出示人们欢庆铁路通车的图片)“孩子们,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来读读3、4小节,用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藏族人民的欣喜和激动。
六、孩子们,这神奇的天路,带领着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将这首诗歌谱写成了一首歌曲,想听吗?(想)
(课件播放歌曲)。
“孩子们,在欣赏这首歌曲的同时,想想,你还能从这首歌里听出什么。”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jùlóng()shénqí()从cǐ()
jí()祥qīng()藏sòng()来
二、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清晨(chénchéng)牧民(mùmǔ)吉祥(yàngxiáng)山岗(gǎnggāng)
铁路(tiětiē)巨龙(chénjù)欢送(sòngguān)安康(kànkāng)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牧场()的山岗
()的天路()的歌声
参考答案:
一、巨龙神奇此吉青送
二、chénmùxiánggǎngtiějùsòngkāng
三、青青高高神奇幸福
板书设计:
4.天路
巨龙
祖国的温暖雪域高原(牧场、山岗)
翻山越岭
课后反思
《天路》是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文本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虽然课本提供了《青藏铁路简介》作为补充资料,但仅凭这些文本内容和孩子的生活阅历,是无法深入理解课文的。为了让学生明白建设者们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的,感受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这一重点,我在课前就让学生们广泛搜集有关青藏铁路的资料,认识到青藏铁路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上课时,我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为什么把这条铁路称之为天路?这条铁路经过哪些地方?阅读课文并找出答案,为了让学生更直观、更多地了解建设者修建青藏铁路遇到的困难,在教学中播放了大量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生对建设者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课堂上,我给学生提供解读文本所需的广阔的知识背景,如补充了青藏高原、青藏铁路的图片,青藏铁路的路线图,补充了几个“世界之最”的图片,这些资料有效地帮助学生感性认识修建铁路之难,理解“天路”的含义,激发孩子的自豪感。
2.让学生学习搜集资料,交流整理。让孩子来交流自己了解的情况,可以实现课堂资源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这堂课上,我也欣喜地看到孩子们不仅是查找了资料,也进行了有次序的归类,能根据老师提供的话题,有条不紊的、简洁明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这和他们平时的阅读积累是分不开的。
3.大量阅读,如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播放或学唱这首歌曲,从音乐的氛围来感受文章的内涵,更能感受到这条铁路建成的意义与建设者们无私的付出。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天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歌词了解“天路”的含义,理解“天路”的设计与建设之难,体会“天路”建成的意义之大以及藏族同胞欢欣鼓舞的心情。
2.理解“霞光、神鹰、巨龙、神奇”等词语在文中表达的意思。
3.学习运用课外搜集的资料,充实拓展文本,培养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结合歌词后的文字了解“天路”的含义,理解“天路”的意义之大。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查阅搜集西藏及青藏铁路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自主探究“天路”。
1、导入,自主质疑。
通过以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掌握了质疑的方法。现在请同学围绕“天路”,来谈谈自己的困惑。这条路是什么路?这条路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称青藏铁路为天路?(教师相机板书主要问题)
2、自读,学做批注
同学们这么会提问题,解决问题一定也能行。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逐步学习做批注的方法。请同学选择其中部分方法做批注。
二、品读课文,用心感悟“天路”
1、学习1、2小节。
(1)画出这两节描写了哪些景物(课件:青藏高原风光),结合体会藏族人民对修建铁路的盼望。
(2)抓住“清晨”、“黄昏”两个词,体会这两个时间意向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感受诗中流露出的诗人的盼望之情?
(3)指导感情朗读。
2、学习3、4、小节。
(1)解决问题:它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出示青藏铁路线路图,学习简介中的第一段,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这条路的基本情况。)
(2)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将铁路修到了青藏高原。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3)勾画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结合“青稞酒”、“酥油茶”等体会诗歌语言体现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4)这条“神奇的天路”给藏族人民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
结合“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的意境体会藏族人民实现心中愿望后的幸福、快乐的心情。(观看课件感受青藏铁路穿山越岭的壮观气势)
三、读唱结合,升华诗歌情感。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歌声,踏上神奇的天路,坐上音乐火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吧!(播放歌曲《天路》,出示青藏高原风景图)。
资源包
《精彩片段《天路》课堂精彩片段
一、诵读颁奖词,真情引入“天路”。
师:(声情并茂地诵读一段颁奖词)“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同学们猜猜这是为谁写的颁奖词?
生:这是2005年感动中国授予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颁奖词。
师:是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事迹总是深深打动着我们,那么,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到底建造了一条怎样的铁路,以致于感动了全中国呢?看完视频后,谁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一下(播放青藏铁路视频。)
生:“神奇”“伟大”“不可思议”“壮观”“了不起”“天路”……(板书课题)
二、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天路”。
师:现在老师很想知道同学们预习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1:为什么称这条路为天路?
生2:通过天路真能上天吗?
生3:天路是怎样修建的?……
(教师相机板书主要问题)
师:同学们这么会提问题,解决问题一定也能行。(幻灯:解决问题。我能行!)
师:请看学习要求,请一位同学帮老师读。
(1)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与问题有关的句子,并适当做批注笔记;
(2)小组讨论交流,轮流当中心发言人,同学间要互相倾听、纠正
和补充。
[评析]让学生充分自主质疑,合作交流,既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决问题,培养其边读书边动笔边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又让小组讨论探究,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三、品读全文,用心感悟“天路”师:西藏地处祖国的边疆,虽有青青的牧场,却被高高的山岗挡住了发展之
路。通过刚才的学习和讨论,谁来说一说藏族同胞们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生:修建铁路。
师:在这样一个辽远的边疆地区,偏僻的雪域高原,修成一条铁路,对他们
来说,是多么大的期盼啊!把自己当成这片土地上的一分子,谁能用声音将你们的期盼读出来。
师:听了这两节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小女孩站在青青的牧场、高高的山岗盼望铁路修到家乡。(教师板书“盼”)
师:同学们读出了一个“盼”字,老师觉得十分贴切,他们的愿望实现了吗?从诗中哪些句子可看出来?
生1:2、3、4、小节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喜悦的心情。。
师:它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青藏铁路为什么被称为“天路”?(出示青藏铁路线路图,学习课后链接,结合课外搜集的资料了解这条路的基本情况。)
生1:它建在“世界屋脊”上,海拔最高;
生2:它在几乎不能修路的地方建成了,还创造了许多“世界之最”。……所以我们称它为“天路”。
[评析]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仅加深了学生对青藏铁路的理解,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课堂容量大大增加。
师: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我们的修路队伍敢于挑战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将铁路修到了青藏高原。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生:神奇的路。
师板书,生看大屏幕,理解词语“神奇”(神圣奇特)
生:(齐读)“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
师:诗中那些句子能体现天路的神圣奇特?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勾画出最能表现天路神奇的句子。
生:“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像一片祥云飞过蓝天”,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师:为什么觉得这两句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生1:把路都修建到只有神鹰才能飞上去青藏高原上了,能不神吗?
生2:青藏高原太高了,远远望,就想一片吉祥的云飞过蓝天,很神奇。
师:你们说得真好,谁能带着这种神奇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
师:青藏铁路修建在这只有神鹰才能飞过的莽莽的“世界屋脊”上,像祥云飞过了无人区,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这条路神奇吗?(师一边描述一变播放课件图片。)
生:神奇。
师:(指大屏幕)所以说这是一条——
生:(齐读)神奇的天路。
师:还有哪些句子能表现出天路的神奇?
生:“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
师:说说理由?生谈感受
师:(课件出示)请大家观看课件感受青藏铁路穿山越岭的壮观气势。
师:的确,这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就像感动中国颁奖词说的那样:“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观看图片,用青藏铁路之最,证明筑路的艰辛,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评析]图片、视频直观、生动的展示,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天路”的含义,降低了学习难度,优化了反馈与评价的过程,学生对建设者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为语文学习的高质量完成奠定坚实基础。
师: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青藏铁路终于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了,这神奇的铁路克服了重重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来到了藏族人民面前。人们欣喜地称它为“天路”。
师:青藏铁路的竣工,引起了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如果有机会见到修建青藏铁路的工人们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请同学们拿起笔把你们想说的话写下来。
生1:你们真厉害!你们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2:你们才是真正的英雄。向你们致敬!……
师:这神奇的天路,带领着藏族人民走进人间天堂,从此过着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你们想不想去西藏看看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随着歌声,踏上神奇的天路,坐上音乐火车去拜访神秘的青藏高原吧!(播放歌曲《天路》,出示青藏高原风景图)
[评析]用图片、音乐和语言扣击学生心扉,拉近与生活的距离,引发学生思考,让深刻的道理慢慢渗透学生心田,激发起建设者的赞美,对西藏和祖国的热爱,对民族大团结的渴望,落实教学难点。
备课资料
青藏铁路: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952公里,其中,西宁至格尔木段834公里,1984年建成运营。新开工修建的格尔木至拉萨段,自青海省格尔木市起,沿青藏公路南行,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雁石坪,翻越唐古拉山,再经西藏自治区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进入拉萨市,全长1118公里。建设工期为6年。设计年输送能力为客车8对,货流密度500万吨。新线于2001年2月开工,2002年开始从南山口向南铺轨,2004年在安多同时向南北两个方向铺轨,2005年铺轨通过唐古拉山,并提前实现全线铺通。2006年7月正式通车。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翻越唐古拉山的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经过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里以上。沿线地质复杂,滑坡、泥石流、地震、雷击等灾害严重,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是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难题”。
国外媒体评价青藏铁路“是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项目”,“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
随着这条1118公里长的“天路”从格尔木成功铺轨至拉萨,世界铁路建设史、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以及青海西藏两省区人民的生活史都掀开了新的一页。
国际社会称青藏铁路是“可与长城媲美的伟大工程”。短短4年多时间,跨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就宣告全线贯通,包括藏族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百年梦想终于实现。这是经过近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的表现;是人类千百年来对青藏高原不断认识、探索以及与之亲近、融合的一次升华;是中国人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新时期民族精神在“世界屋脊”创造的世界奇迹。
1954年,西藏和平解放仅3年,青藏、川藏两条公路在拉萨会师,世世代代饱受交通封闭和贫穷落后之苦的藏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雪域高原第一次有了通向祖国内地的“幸福路”“光明路”。今秋十月,在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世界屋脊”的大门又因青藏铁路的横空出世而向世界敞开,古老的青藏大地将因此乘上钢铁巨龙驶向现代文明。
西藏人民是青藏铁路的最大受益者。青藏铁路带来的进出藏交通便利,物流、人流的增长以及运费的下降,不仅能拉动西藏三、二、一产业快速发展,为西藏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及老百姓迈向小康生活提供持续动力,而且必将进一步密切西藏与国内各省区市的血肉联系,增进藏族与各兄弟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为高原自然风光和古老雪域文明在现代社会的展示、保护、弘扬和发展架起一座“金桥”。
青藏铁路是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是结束西藏不通火车漫长历史的民心工程,建设伊始,中央领导高瞻远瞩,明确提出要在青藏高原开辟一条经济、快速、大能力、全天候的运输通道,而且要以人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高原铁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奇迹,是中国人引以为骄傲的伟大成就。面临着“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世界性难题的挑战,广大铁路建设者不辱使命、顽强拼搏、求是创新,克服了一个个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忍受着“生命禁区”一次次难以忍受的生命透支,不仅以奇迹般的高速度将铁路铺向拉萨,科学妥善地处理了重大工程与高原环境保护的关系难题,在冻土工程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创造了数十万人次施工人员高原病“零死亡”的纪录,而且培育了以“挑战极限、勇创一流”为内涵的青藏铁路精神,为青藏两省区乃至整个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经济腾飞,为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塑与弘扬输送了新的动力。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祥()巨()吉()青()
样()臣()古()清()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选词填空
神鹰祥云巨龙歌声
1.()披着霞光。2.()翻山越岭
3.()传遍四方。4.()飞过蓝天
三、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天路被人们青藏铁路称为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天路”指的是,人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这条路。
参考答案:
一、吉祥样子巨大大臣吉祥古代青山清晨
二、神鹰巨龙歌声祥云
三、青藏铁路被人们称为“天路”。
四、青藏铁路建在很高的地方,离天最近

二年级语文上27子罕之宝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27子罕之宝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27子罕之宝
【教学目标】
1.会认“罕、之、耕、献、官、坚、肯、贪、俩、终、罢”等11个生字,会写“之、俩、接、块、宝、官、您、答”等8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明白故事的经过。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坚守节操的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
【教学难点】理解子罕的宝指的是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什么宝贝的价值最高?(黄金、珍珠、玛瑙、玉石……)
2.板书课题:27.子罕之宝学生读课题。教师释题:子罕之宝就是子罕的宝。
3.引导学生质疑:(出示课件2)
(1)子罕是什么人?
(2)他有什么宝贝?
(3)他的宝贝价值大不大?
……
二、初读,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
3.学习生字。
课件展示会认字,指导学生读准会认字读音。(出示课件3、4)
座位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开火车读
4.理解部分词语
(出示课件5)
(1)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
(2)小组学习(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结合图片)
(3)汇报
三、再读,理解课文。
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在课文里划出相关的词语。
2.指名回答:板书:农夫子罕
3.农夫为什么要把玉石献给子罕?子罕接受了吗?
(1)同桌合作学习
(2)指名回答板书:坚决不肯接受
4.农夫就把玉石自己拿回家了吗?他又说了什么?
(1)学生讨论。
(2)指名回答,师生评价。
5.子罕是怎样回答的?
(1)你如果是子罕,你会怎么办呢?
(2)子罕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出示课件6)
“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我如果接受了你的美玉,我们俩都失去了宝物,还不如各人守好自己的宝物。”
①学生读子罕的话,和同桌讨论: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农夫的宝物是什么?子罕的宝物是什么?
③他们怎样守自己的宝物?
明确:农夫守自己的宝物,就是把玉石珍藏起来,不让别人拿走;子罕守自己的宝物,就是廉洁奉公,做个两袖清风的好官。
6.仔细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说话练习。
师:同学们都已经明白了事情的经过,现在可以想一想:农夫为了让子罕接受自己的宝物,会说些什么呢?子罕又该怎么回答呢?
生:分角色表演一下对话时的情景。
五、写字,重点指导。
1.(出示课件7)同学们看屏幕上的生字,自己读一读,练习组词。
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字形特点。
3.重点指导:(出示课件8)
之:最后一笔要舒展,要写得平一些。
接:右边是个“妾”字,上“立”下“女”。
官:上面的宝盖儿要大一些,盖住下面的部分。下面不是两个“口”。
答:上面是“竹字头”不是“草字头”。
六、总结,升华感情。(出示课件9)
1.子罕面对美玉,不为所动,并婉言谢绝,这种廉洁奉公的好品质真让人敬仰。
2.你想对子罕说些什么呢?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辨字组词。
管()两()玉()快()
官()俩()宝()块()
二、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1.例:子罕坚决不肯接受农夫的玉石。
坚决:
2.例:子罕始终没有接受农夫的美玉。
始终:
参考答案:
一、管理官员两个俩人玉石宝物快乐一块
二、1.认识了错误就要坚决改正。
2.妈妈始终没有同意我去游乐园的请求。
板书设计:
27.子罕之宝
农夫
拒献
子罕
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教学反思
《子罕之宝》讲的是宋国的一位官员子罕廉洁奉公,拒绝接受农夫献上的玉石的故事。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是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子罕的话,体会人物品质,受到教育。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具体语言来突出的,没有赞美或评价之类的话。因此,教学《子罕之宝》时,我紧紧抓住对话结合子罕的做法,并有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教学中,应该拓展开来,让学生想象农夫献玉时的表情,语言以及子罕的反应,安排实地对话练习,学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子罕的话:“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
资源包
说课案
《子罕之宝》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语文版小学二年级上册《子罕之宝》
2.教材简析:《子罕之宝》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子罕拒收宝物的事,说明了子罕是一个清正廉洁,两袖清风的好官,具有大公无私的好品质。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精心读书获得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促进表达的过程。为此本课我主要采用朗读探究、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
1.围绕课题质疑。从课题入手,抓住“子罕之宝”四个字,理解题意,看看课文中写的是什么样的宝贝,围绕这宝贝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2.抓重点句子品读感悟。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找出农夫与子罕的对话。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讲到了什么宝贝?农夫想把宝贝送给谁?子罕为什么不接受呢?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与同学交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了“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认“罕、之、耕、献、官、坚、肯、贪、俩、终、罢”等11个生字,会写“之、俩、接、块、宝、官、您、答”等8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弄明白故事的经过。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坚守节操的教育。
五、说教学重难点
1.了解故事的经过。
2.理解子罕的宝指的是两袖清风,廉洁奉公的好品质。
六、说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议论什么宝贝的价值最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质疑:
(1)子罕是什么人?(2)他有什么宝贝?(3)他的宝贝价值大不大?……
二、初读,整体感知
1.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理解部分词语。
三、再读,理解课文。看看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农夫为什么要把玉石献给子罕?子罕接受了吗?农夫就把玉石自己拿回家了吗?他又说了什么?子罕是怎样回答的?
教师明确:农夫守自己的宝物,就是把玉石珍藏起来,不让别人拿走;子罕守自己的宝物,就是廉洁奉公,做个两袖清风的好官。
6.仔细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说话练习。想一想:农夫为了让子罕接受自己的宝物,会说些什么呢?子罕又该怎么回答呢?
生:分角色表演一下对话时的情景。
五、写字,重点指导。
六、总结,升华感情。
1.子罕面对美玉,不为所动,并婉言谢绝,这种廉洁奉公的好品质真让人敬仰。
2.你想对子罕说些什么呢?
七、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力求突出故事间的人物活动,使学生对子罕的品行一目了然。于是,我以箭头表示授受关系,表示出了农夫送给子罕宝贝,子罕拒绝接受这一关系。同时,子罕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精神就跃然纸上了。
板书设计:
27.子罕之宝
农夫
拒献
子罕
廉洁奉公两袖清风
八、说教学效果
教学中,拓展的不够,要让学生想象农夫献玉时的表情,语言以及子罕的反应,安排实地对话练习,学生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子罕的话:“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板书重点词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积累优美的语句。
备课资料
子罕之宝:《子罕之宝》是《韩非子喻老》中的一则故事。
原文: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译文:宋国有个小百姓得到一块美玉,将它献给大官子罕先生,子罕先生不接受。小民说:“先生,这可是块稀世珍宝,稀世珍宝应是配你们正人君子的器物,而不应是俺们小民所拥有的。”子罕答道:“你把玉当宝贝,而我却以不接受你的玉为宝贝呀。”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在短文中填上汉字或给加点字加上拼音。
做官()就不能贪()财。很多时候,官员要面对金钱财bǎo()的诱惑,就看你能不能坚()守住自己的心灵防线,肯()不肯jiē()受人民的监督,为党交上一份合格的dá()卷。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课文,在下列正确说法的后面打上“√”
1.子罕开始不接受农夫献上的玉石是因为他认为这块玉石没有大价值。()
2.子罕本来就有很多宝贝,所以他不要农夫的玉石。()
3.子罕认为廉洁的品质比美玉更珍贵。()
创新思维大拓展
三、你认为子罕的做法对不对?如果你是子罕,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一、guāntān宝jiānkěn接答
二、3.(√)三、示例:对,我也会像子罕一样,婉言谢绝农夫,廉洁奉公。

二年级语文上10阳光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附答案)


10阳光
【教学目标】
1.认识“佳、射、芒、艳、亮、累、裙、洒、总、晒、该、瞧、搂、怀、微”等15个生字,会写“唱、怀、脸、孩、急、亮、带、闪”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第七自然段。
3.感受阳光的美好与宝贵。
【教学重点】
识字练习朗读。
【教学难点】
通过佳子的行为感悟佳子对奶奶的爱,通过奶奶的话感悟奶奶的欣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2:音乐)教师抒情描述:清晨,一轮金色的太阳从东方慢慢地升起来,阳光立刻洒遍了田野、高山和小河。看,禾苗、小树、小河在向阳光招手!我站在阳光下,我想和阳光握手,阳光用它那温热的大手抚摸我的小手心!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阳光很美,很宝贵)(板书课题:10.阳光)
2.有一个叫金波的叔叔,把美好的阳光写了下来,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阳光吧!
二、辨音辨形,指导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一起学习生字,自己想办法认识它。
2.我们要认识哪些生字,你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生字,认识几个就读几人个。)
3.哪些字在字音和字形上容易出错或与别的字混淆你能当小老师提醒大家一下吗?
4.(出示课件3、4、5、6)小组内互考,识字比赛。如果谁遇到不认识的字其它同学要想办法帮忙教会他。练习“开火车”认读生字。
三、自由朗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读自悟。
2.引读第一、二自然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1)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人,她在干什么?(清晨、佳子、来到草坪上)(出示课件7)
(2)金子是怎样的?(金黄色,闪亮亮,很宝贵。)(出示课件8)
(3)为什么说阳光射出金色的光芒?(颜色像,都闪亮亮的,很宝贵。)(出示课件9)
3.太阳出来了,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呢?齐读第二自然段。
(1)汇报。谁来说说在阳光的照射下万物发生了哪些变化?(分别从花朵、小鸟和佳子乌黑的头发说一说。)(出示课件10)
(2)男女生赛读第二自然段。
4.指名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佳子突然想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想?(想把阳光带给奶奶做礼物,因为她的裙子上洒满了灿烂的阳光。)(出示课件11)
5.佳子的奶奶需要阳光吗?为什么?(给学生自由活动和发言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奶奶盼望晒太阳的心情。)
6.齐读后三个自然段,想一想:裙子里没有阳光,佳子有什么表现?奶奶说的话有什么含义?真正跑到奶奶心里的是什么东西?(出示课件12)
(佳子急得都要哭了。奶奶为有这么懂事的孙女感到高兴,真正跑到奶奶心里的是佳子那颗闪光的爱心。)(出示课件13)
四、熟读课文,深刻领悟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边读边相互指出优缺点。(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当小老师读......)
2.配乐朗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3.练习背诵。
六、小结全文,升华感情
阳光给了我们生命,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和希望。我们要珍惜阳光,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幸福地成长!我们更应该懂得,关爱他人,孝敬老人是一种美德。一颗永恒的爱心比阳光更灿烂!(出示课件14)
板书设计
10.阳光
感受阳光欣赏美景
佳子爱心最可贵
收藏阳光送给奶奶
【教学反思】
《阳光》写了一位可爱的小女孩想把阳光送给奶奶的故事。教学中,我首先安排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主要任务还是字词教学:分析字音、字形,练习组词造句。后来对课文内容分析讲解过程中,学生们针对预设问题的反应及所给答案,这让我又一次重新认识了他们,他们的反应速度和想象力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
佳子为什么把阳光作为礼物送给奶奶?一是因为佳子感受到了阳光的美好,二是因为她想到奶奶需要阳光,三是佳子非常爱她的奶奶。在准备教案的时候,我预想学生们对此问题的答案会只会是其中的一个或者两个点,准备在课堂补充和完善此问题的答案。但他们却都找出来了,尤其是第三点答案我们一般都会忽略,但学生们却自己找出来了,尽管只有那么几个同学找到了这点,可这却已经让我颇为欣慰了。我觉得还是我低估了学生们,我对他们的了解还是太少了。
“佳子怎样把阳光带给奶奶的?”指导朗读时学生容易掌握。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的变化,学生基本做到了。有时候学生们熟读然后自己领悟的效果远远好于老师的讲解和分析好多倍。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射出(shèsè)鲜艳(yàngyàn)裙子(qǘnqún)
瞧见(qiáoqáo)搂住(lǒulōu)
二、读读下面的词语,请你把它们排好队,连成一句话。
1、太阳金色的光芒射出初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洒遍高山和小河田野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照样子,说一句话。
例:佳子高兴得又跳又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shèyànqúnqiáolǒu
二、1.初升的太阳射出金色的光芒。2.阳光洒遍高山、田野和小河。
三、小美气得又哭又闹。
同课异构
《阳光》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第七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学习佳子孝敬老人,关心家人,心中充溢爱。
【教学重点】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阳光的可爱。学习佳子孝敬老人。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奶奶话中的意思。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字词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话题,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1)老师板书课题:10.阳光,问学生:“你们喜欢阳光吗?为什么?这篇课文中所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时候的阳光?由此引出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2.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要借助汉语拼音多读几遍。读完后标出自然段。
3.文中的主人公叫什么名字?(佳子)“佳”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查字典。(好、美的意思)佳子的人就像她的名字一样美好、可爱。
(二)小声读文,体会心情
1.请同学们小声读1—3自然段,体会佳子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轻松、愉快、高兴、开心、快乐、舒畅)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出来的?说给大家听。
2.(出示课件2)读句子:“啊,大自然多美呀!”指导学生读这一句话。“啊”表示惊异、赞叹,读音要拉长一些。“多”要读重音。
3.第三自然段中是怎样描写大自然美丽的?请同学再读课文。
(三)边读边想,体会美丽
1.请一个同学读1—3自然段,大家看图听读。(评价朗读)
2.练习把句子说具体。看图填空。(出示课件3)
出示:(1)草地上开满了花儿,好像。(可以填:一块巨大的花地毯。也可以填:一座巨大的百花园。)
(2)小鸟在天上飞着,好像。(可以填:对佳子说:“早晨好,小姑娘。”也可以填:在和佳子竞赛谁的舞姿最美。)
3.练想象,练语言。
(1)说说图上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文中没有写出来,要边观察边说。
(2)想象一下,还有哪些景物图上没有画出来,请你边想象边说。
师:享受这样的美景,佳子高兴吗?
师生齐读:“啊,大自然多美呀!”
(四)见证行为,感悟真情
老师说:阳光不只使大自然更加美丽,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佳子享受着阳光带给她的温暖和幸福,而且她还想把阳光送给一个人,送给谁呢?
1.佳子是怎么想到要把阳光送给奶奶的呢?请同学们自读第4、5、6自然段,用“”画出佳子的美好想法。读一读这两句话,要读出佳子对奶奶的爱。
2.再请一个同学读第5、6自然段,大家边听边体会,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1)知道了奶奶的腿不方便,出不了屋子,享受不到阳光。
(2)知道了奶奶非常渴望见到阳光。
(3)知道佳子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小朋友,她懂得奶奶的心思,就把奶奶最想得到的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送给奶奶。
3.用对比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
(出示课件4)请一个同学读句子:
(1)佳子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2)佳子小心地把阳光包在裙子里,带回家去。
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佳子的孝心。她生怕阳光跑掉。她想给奶奶带去更多的阳光。)
4.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请一个同学读一读第7自然段,然后讲一讲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裙子里的阳光不见了呢?
5.当佳子为丢失了阳光急得要哭出声来时,奶奶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请一个同学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然后回答问题。
通过奶奶的动作和语言,你能体会出奶奶当时是怎么想的吗?奶奶的心情什么样?(又激动,又感动,非常爱佳子。)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边读边圈出这些词语。(搂,很久很久)
6.奶奶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开展小组讨论,然后各组汇报。(奶奶非常渴望得到阳光,因为阳光能使人温暖,使人舒服。佳子虽然没能把阳光带给奶奶,但她对奶奶的那份孝心,对奶奶的爱,就像绚烂的阳光一样,让奶奶心里暖洋洋的,舒服极了,比见到阳光还高兴。所以奶奶说:“阳光都跑到奶奶心里来了。”这不只是抚慰佳子,更是赞扬佳子那纯真的心灵比绚烂的阳光更可爱。)读、背奶奶说的话。
(五)放眼全文,总结评价。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觉得佳子是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出示课件5)
(六)拓展延伸,明理导行。
佳子小小年纪就懂得把爱送给他人,多么可爱的小朋友呀!我们班里也要开展“送爱心”的活动,把我们的真心和诚意送给最需要的人。我们把爱送给谁呢?用什么方式送呢?班里开展讨论。
(七)作业。
1.书写生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朗读课文,指导书写生字
教具准备
词语卡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正确流利,深情朗读
请几个同学读课文,同学们对他们的朗读给予评价。
全班齐背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复习生字,认真识记
教师可出示词语卡片,也可用课件演示词语,请学生变换形式读熟。
学生自身念书上田字格中的生字,选择最有效的识字方法,用最快的速度记忆生字。
(三)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8个会写字,口头组词。
2.看一看哪几个字是过去课文中出现的?
3.引导学生开动脑筋,自身去发现识字的有效方法。
如“闪”可以这样记:有一个人,一闪就进门了。“人”的第二笔捺要变成点。
想一想:其他7个生字该怎样书写?
(四)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情况,请学生评价。
(五)反馈。听写8个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组词
唱()怀()脸()孩()
急()亮()带()闪()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太阳()的光芒()的花朵
()的头发()的阳光()的礼物
三、将下列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句子。
1.灿烂的裙子上阳光洒满了
2.阳光心里来了都跑到奶奶的
阅读能力大提升
四、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最好的礼物”指的是奶奶喜欢吃的点心。
B.佳子裙子里的阳光丢在草坪上了。
C.尽管奶奶没收到阳光,但是她却看到了佳子的爱心。
创新思维大拓展
五、你会帮奶奶做什么呢?好好想一想,找个时间去实际做一做吧。
参考答案:
一、唱歌怀抱洗脸孩子急忙亮光带领闪光
二、初升金色鲜艳乌黑灿烂最好
三、1.裙子上洒满了灿烂的阳光。2.阳光都跑到奶奶的心里来了。
四、C

二年级语文上15我真希望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15我真希望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15我真希望

【教学要求】

1.认识“希、囱、浓、而、盈、喷、粉、晶、莹、淡、芬、芳、悠”等13个生字,会写“而、尘、居、洁、彩、芬、芳、晶”8个字以及以下词语:而是、洁白、烟囱、云彩。

2.朗读感悟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教学重点】

认写本课生字,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借助插图和拼音,结合生活场景和整体语境,引导学生将图中事物、词语的读音及意思与文字符号整合起来,关注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的词语,能正确朗读。

2.学习并积累“希望、洁白、芬芳”等词语。

教具准备

1.字卡、词卡。

2.多媒体课件。

3.环境污染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们,你们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出示课件1)人人都想住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那里绿树成林,空气清新,多美啊!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5课《我真希望》。

2.板书课题,指导有感情读好课题。

(点评:通过课件中的图画、音乐及教师生动的描述,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希望之中。)

二、初读课文,认知生字

1.师:借拼音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圈出文中的生字,和词语在一块多读几遍。

2.生字教学(出示课件3/4)。

A.学生看会认字,读准会认字的字音。

①小老师领读(有注音),想领读哪个就读哪个。

②集体读(有注音)。

③开火车读(无注音)。

④抢读(无注音,打乱顺序)。

B.学生观察会写字,学习会写字的书写。(出示课件5)。

3.学生自由读课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节读给同桌听。

(点评:这一板块的教学活动,体现教师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教师创造多种朗读方式,加强汉字的复现和巩固。由于生字教学比较枯燥,多种读法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生字的快乐当中。)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们有什么想法?

1.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并找出问题,四人小组带着问题边读边讨论。

2.小组交流并讨论:“我”为什么有这样的希望?该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的心情?(出示课件6)屏幕上随机出现相应的画面内容。

3.全班汇报,朗读感悟。

①整体要求每小节以“我真希望”开头,重音应落在“真”上,突出一片真心。后两句“不是……而是……”,语调应由低沉,逐渐转向明快;用轻柔、向往的节奏和语调读好每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把无限的希望、美好的憧憬表达出来。

②(出示课件7)第一小节屏幕显示:浓浓的黑烟——轻盈洁白的云彩。

引导学生理解“轻盈洁白”,从而指导学生读好这个词。

(出示课件8)第二小节屏幕显示:灰灰的粉尘——晶莹的雪花。

引导学生想像雪花晶莹的样子,理解“晶莹”一词,并读好它。

(出示课件9)第三小节屏幕显示:难闻的气味——淡淡的芬芳。

引导学生体会浑浊气体刺鼻的味道,理解“芬芳”一词,从而指导学生读好“淡淡的芬芳”。

(出示课件10)第四小节:美好的环境——树绿、花红、小鸟鸣叫。

引导学生理解“我真希望”反复出现的含义,及最后省略号所代表的意思,从而指导学生读出内心希望的强烈,感受结尾意蕴深远。

(学生先说哪一节,就先出示哪一节,随机指导朗读,感悟。)

4.感情朗读

①学生自由读全诗。

②男女生分读全诗。

③教师引读:我真希望啊,我真希望……

④看屏幕,学生配乐齐背。

(点评: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读书。并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朗读感悟和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表达出来,自由发挥自己的朗读技巧。)

四、联系实际,加深感悟

1.(出示课件11)播放有关环境污染的录像资料。

师: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我们不希望看到,请看屏幕。

2.指导实践,布置作业

师:这些现象离我们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大家根据老师的提示,课后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做一次调查,存在哪些污染,如何治理,咱们下一节课交流。

(点评:通过观看有关环境污染的资料,结合实际情况,深化本课主题,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布置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为动笔写小诗做好准备。)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拼一拼,写一写,相信你会写得又正确又漂亮。

jiécǎifēnfāngjūjīngyíng

()白()色()()住()

二、我能辨字组词。

烟()农()粉()

因()浓()纷()

方()问()希()

芳()闻()布()

三、猜字谜。

“人”字进门金光(),“日”字进门站中(),

“才”字进门双眼(),“市”字进门看热(),

“口”字进门()声好,“耳”字进门听新(),

“马”字进门()天下,“木”字进门()不住。

参考答案

一、洁彩芬芳居晶莹

二、吸烟因为农业浓厚粉红纷纷方向芬芳问题见闻

希望棉布

三、闪间闭闹问闻闯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

2.增强环保意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衔接新课

1.(出示课件14)检查本课会写字读音以及写法。

2.背诵课文。

师: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深入调查了周围的环境,你有什么收获吗?

(点评:把学生从课前的状态迅速带入情境中,将入境和复习结合起来。)

二、相互交流,拓展延伸

1.全班交流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

2.谈自己的感受。

师:做了这么细致的调查,此时此刻,你们有什么感受吗?有什么新的希望吗?该为环境保护做点什么呢?

3.语言实践,拓展延伸。

师:请大家模仿课文中诗歌的表达形式,用上“我真希望”的开头,把自己对改变环境的愿望写一写,可以写一段,也可以写二至三段。

4.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点评:通过实际调查交流汇报,使学生深深感触到污染无处不在,保护环境,治理污染已经刻不容缓。通过写小诗,对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口语表达及写话的训练。)

三、巩固课文,文字练习

1.(出示课件15)看屏幕上的问题,填上恰当的词语

洁白的()芬芳的()动听的()

2.指导书写生字

①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引导观察。

②学生试写感悟,交流体会。

③根据书写情况,教师范写指导。

④学生再练。

3.采集本课中表达环境美的词语。

(点评:通过这个板块的练习,强化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将教师的示范指导放在学生试写感悟之后,实现了教师由“主宰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使指导更有针对性。)

四、课堂总结,升华情感

师:学了这一课,让我们大家赶快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保护地球母亲,做出自己的贡献吧!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黑烟()的云彩()的粉尘

()的雪花()的芬芳()的气味

二、我能照样子用词语写句子。

1.烟囱里吐出来的不是难闻的气味,而是淡淡的芬芳。

不是……而是……。

2.我真希望,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树更绿,花更红。

更:。

三、根据课文填空。

我们居住的地球上,树更,花更,小鸟的歌声更更。

参考答案:

一、浓浓洁白灰灰晶莹淡淡难闻

二、示例:1.街道两旁,不是随风起舞的垃圾,而是笔直挺拔的小树。

2.我们的生活更幸福更快乐。

三、绿红动听悠扬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我真希望》全诗用生动的语句、渴望的心情,真挚地表达了人们希望治理烟尘、整治污水、洁净空气、还我蓝天的美好愿望。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全诗紧紧围绕“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分四个小节来写,每个小节都以“我真希望”开头,前三节还运用“不是……而是……”这样的句式,表达“我”急切的希望。

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树立环境意识,积极参与治理污染,并通过实际调查,锻炼能力,是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也是本节课力求达到的目的。在学生感悟朗读时,应尽可能多的给更多学生展示的机会,这是我今后在教学中应注意的。

同课异构

《我真希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理解课文内容,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2、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学会表达自己的感情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学会表达意思更加具体、完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描述情景,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住在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地方,那里绿树成林,空气清新,这样的环境多美啊!但是(出示课件)有个小男孩居住的城市工厂里的大烟囱正冒着浓浓的黑烟,城市上空灰蒙蒙的,看不见蓝天,也见不到白云,森林也被破坏,这样的生活环境让他很难受,他有许多的希望,他把希望写成了一首诗歌。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我真希望》,请小朋友认真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强调生字“希”字的书写)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一读课文,边读边想小男孩的希望是什么,边读边勾画出来。

(生读、勾画。抽生回答)

2.二读课文,想一想小男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希望?小组讨论解决。

(因为烟囱里喷出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我希望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

3.三读课文,想一想在这些希望中,你最喜欢哪个希望?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个希望呢?

(提示:闻到难闻的气味是你的心情怎样——不舒服,当你闻到芬芳是的心情又怎样——高兴、轻松)

(前部分语气沉重,后部分语气轻松、欢快)按刚才的理解来读读别的小节。(抽生读,齐读)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文中的小女孩有很多的希望,那小朋友你们的希望是什么呢?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生自由说,师可做指导)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周围的环境,使学生具有环保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

师:愿意把你的希望说给大家听听吗?

(我真希望垃圾堆里的不是垃圾,而是朵朵盛开的鲜花。……)

师:我有这么多美好的希望,大家在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可自己读、可读给同桌的听、也可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师:大家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了,那老师也读一节,好吗?你们可要认真当好小评委哟。看看老师读的哪些你可借鉴的,哪些需要你们提醒的?

(师读后让生评)

师:孩子们说的真不错,那咱们来比赛一下好吗?

(男女赛读、小组赛读)

四、再读课文,熟读成诵

理解课文,想象小女孩的心愿,带着感情,多次朗读,逐渐脱离课本,熟读成诵。

五、思维拓展,总结提高

孩子们,每一个地球人都有着同样的希望,希望有蓝天、白云、碧海为伴,希望在美丽的郊外、田野中嬉戏、留连,希望春天绿草茵茵,花团锦簇,希望冬天漫天洁白的雪花长空飞舞,把我们带入童话的世界,希望我们的好朋友——小动物们和我们一样快乐地生活在一起……我们把无数个希望都寄托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这个美好的家园里,希望能够把美丽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间。小朋友们,让我们也把希望做成一首首小诗,汇成一句句动人的语言,把我们对地球母亲的愿望告诉我们今天每一位到场的客人好吗?(同座说,个人汇报),齐读课文

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把希望带入到课文中去,再次读一读课文,把我们保护环境的愿望表达出来。

板书设计:

我真希望

不是而是

浓浓的黑烟轻盈洁白的云彩

灰灰的粉尘晶莹的雪花

难闻的气味淡淡的芬芳

资源包

说课案《我真希望》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一)说课内容:

《我真希望》这首诗是一篇精读课文。全诗写了小朋友看到生活中的环境污染而产生的美好愿望,用儿童的语言表达儿童的内心感受,真挚地表达了人们希望治理烟尘、整治污水、洁净空气,还我蓝天的美好愿望。警示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认识,会写是低年级学生学习的重点,只有会写生字,才能让学生在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课文。

(2)能力目标:能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本首诗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反复背诵,更能体会其中情感的变化。

(3)情感目标:在感悟朗读中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懂得保护环境、热爱大自然。环保意识的增强,可激发学生对美好环境的憧憬。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8个字。

难点:会背诵课文,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增强环保意识。

(四)课前准备

教师:本课生字卡、挂图,课件。

生字卡的准备有利于学生写规范字,而教学课件可激发学生的思维、观察力、达到刺激感观的效果,从而直观形象地进行教学。

学生:调查身边的环境,收集相关资料。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环境,可使他们对环境污染有一定的认识,从而为学习本课作下铺垫。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自学生字的方法,但出于他们的年龄比较小,思维集中不长,对一些个别词语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学中,我产生了以下的教学设想。

三、教学设想

1、针对本课时的内容特点,我采用了几种教学方法:

A、谈话法B、朗读法C、讨论法D、自学法

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很快地接受知识。当然结合教学实际,还会运用一些其他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观察法、讨论法、交流法等学法。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四、教学过程

本课是在学习第一课时的生字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一)谈话激趣,复习导入

1.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无污染、绿色环保的生活环境。

2.学生发言,谈自己畅想的美好生活环境。

3.今天,我们就来继续这篇课文的内容。(板书课题,齐读两遍)

(二)自选小节,自学课文

1.师:本课有4个小节,请同学们挑选出你喜欢的小节,大声朗读几遍。(个别抽读,选读)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说说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你喜欢的小节。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

交流、小结并推荐学习的方法,老师相机指导。

(1)有感情地朗读。(2)读读记记。

3.说说诗中描写的画面。

(三)、理解内容,诵读诗歌

1.整体阅读,通过指明读、对比读、轮读等多种形式练读。

通过各种方式的练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进一步体会诗歌的语言美。

2.重点指导学习第一小节。

A、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B、理解“轻盈洁白”、“云彩”这几个词的含义。

C、带着对美好生活用品的向往美美地读这一小节。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阅读,理解。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铺的新课改理念。

3.师生共同学习第二、三小节

A师范读第二、三小节,让学生充分感受语言美。

B生齐读。

C师教读。

D理解文中“晶莹”、“芬芳”这几个词的含义。

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4.阅读1-3小节,边读边思考这三小节有哪些异同。(教师指导,如希望变成什么)

5、4人小组自学第四小节,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培养学生会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中沉积自己的独特方法,为以下轻松学文打下基础。

6.小组合作,用最快的速度背出自己喜欢的小节。

(四)、交流拓展,创作小诗

1.8人小组交流收集到的环保资料

2.说说你对身边的环境有些什么希望?(如教室、校园、道路等)

3.把你的希望模仿课文的样子,写一首小诗

设计这一环节是将开放性与实际性相结合,把学习内容从课本向生活进行延伸,拓展。这样既学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旧知识,同时照顾到不同水平的孩子,使每个孩子都有收获。

(五)、小结。说说我们应该怎样从身边做起,保护环境。

五、板书设计。

板书简洁明了,能较全面地展示教学内容,又让学生记忆深刻。

精彩片段

《我真希望》教学片段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小朋友,认识这吗?平时我们看见的烟囱喷出来的是什么?(滚滚的浓烟,黑雾,白烟)

师:有个小朋友看见烟囱喷出来的烟雾生发了很多的希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他都有些什么希望呢?

板书课题《我真希望》同时指导有感情的读好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师:下面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注意你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师范读,可配乐读或放课文范读带。

师:小朋友,你们自身也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课文中带有红色音节的就是我们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娃娃,请大家把字娃娃圈出来多读几遍,看看你认识它们吗?(生读、勾画生字新词)

师:这些顽皮的字娃娃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试试吧能干的小朋友们。(生自由读生字)

师:在你刚才认识的字娃娃中,你觉得哪些字娃娃的读音该给大家提个醒的,来提醒一下,好吗?(注意:前、后鼻韵,平、翘舌音)

师:小朋友们请你指着字条里的字娃娃读给同桌的听听,读完后在把音节蒙起来考考你的同桌。假如都会读了,就在字条旁画一面小红旗夸夸他。(生自由读、考、夸)

师:大家都会读了,还有好多小朋友都得了小红旗,大家真棒!夸夸你们自身吧!聪明的小朋友们,我们认识的这些字娃娃都长什么样呢?想记住他们吗?试试吧。(抽生说说自身怎么记这些字娃娃的。如顺口溜、加一加、减一减、换字法。注意说的好的给以褒扬)

师:咱们语文王国里的生字可真不少。我们来闯关吧。

出示小黑板

第一关:我是识字小能手

要求小朋友读对下面的词句。

希望烟囱、浓厚、而且、轻盈、喷出来、粉尘、晶莹、淡淡的、芬芳、悠扬

轻盈洁白的云彩晶莹的雪花淡淡的芬芳小鸟的歌声更动听悠扬

第二关:我是写字小能手

要求把下面4个字按笔顺规则写漂亮:彩、芬、芳、洁

师:先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各是什么结构的字

师:在写左右结构的字是注意什么?

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又宽。写时注意左窄又宽)

师:在写上下结构的字是又该注意什么?

(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上局部占得少,下局部占的多)

(观察后生书写,师巡查并做个别指导)

师:写好后给同桌的检查,在写的漂亮的字娃娃前面画颗五角星夸夸他。(生自由写、夸)

师:很多小朋友在这两关中表示非常棒!恭喜大家顺利进入语文王国。(掌声)

师:在语文王国中还有好多有趣的问题等着小朋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的字、词、句又回到课文中去了,你能在课文中读准确吗?自身试试吧。

(生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推荐一位读书最棒的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其余的小朋友可要当小评委哟,听听他读的怎样。(抽生读)

师:说说他哪些地方读得好,值得大家学习的或需要大家给提个醒的?(抽生评。注意用语要委婉。)

师:读了课文知道我都有些什么希望吗?边读边勾画出来

(生读、勾画。抽生回答)

师: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希望呢?

(因为烟囱里喷出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生活的环境,我希望我们生存的环境更加美好)

师:在这些希望中,你最喜欢哪个希望?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这个希望呢?

(提示:闻到难闻的气味是你的心情怎样——不舒服,当你闻到芬芳时的心情又怎样——高兴、轻松)

(前局部语气繁重,后局部语气轻松、欢快)

师:按刚才的理解来读读别的小节。(抽生读,齐读)

师:我有很多的希望,那小朋友你们的希望是什么呢?说给同桌的听听。(生自由说,师可做指导)

师:愿意把你的希望说给大家听听吗?

(我真希望垃圾堆里的不是垃圾,而是朵朵盛开的鲜花。……)

师:我有这么多美好的希望,大家在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可自身读、可读给同桌的听、也可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生自由读后齐读课文,生读后,如读的好师要送给掌声夸夸小朋友们)

师:大家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了,那老师也读一节,好吗?你们可要认真当好小评委哟。看看老师读的哪些你可借鉴的,哪些需要你们提醒的?

(师读后让生评)

师:小朋友们说的真不错,那咱们来竞赛一下好吗?

(男女赛读、小组赛读)

三、思维拓展

师: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师生交流,全体评价)

备课资料:

空气污染(又称为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在国际上对空气污染的定义还有另一种说法:空气污染即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如臭味的存在。换言之,只要是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者,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现象,就是空气污染。换言之,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正常的增量就产生空气污染的情形。

那么空气污染物有哪些呢?空气污染物又分污染气体跟悬浮物两种。污染气体有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氟氯碳化物)和对流层臭氧三种,悬浮物有TSP(总悬浮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可入肺颗粒物)。

空气污染可以分为五级:

一级:空气污染指数≤50优级

二级:空气污染指数≤100良好

三级:空气污染指数≤200轻度污染

四级:空气污染指数≤300中度污染

五级:空气污染指数300重度污染

影响:当空气污染指数小于100时,人们可正常活动。例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空气质量好,污染指数多小于50,一般的商业区、居民区也在100以内;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轻度污染(即100~200间)时,健康人群可出现刺激症状,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体力消耗和户外活动;当空气污染指数达到200~300时,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于室内,并减少体力活动;当达到重度污染(即空气污染指数在300以上)时,则健康人也要避免室外活动了。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工厂、车辆和人口。空气质量由于以上原因逐渐恶化。那么,哪些地方在恶化,恶化程度如何,发展趋势如何,专家关心,政府关心,人民更关心。在媒体上公开发布空气质量状况,是环保工作走向与国际接轨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不仅有利于环保工作的公开、透明化,也有助于促进公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对环保工作的参与。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把下列词语重新排列成一句通顺的话,加上标点。

1.生活环境我美好希望我们的更加

2.小鸟的一定会更动听我们相信歌声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愿做一只小杜(dù)鹃(juān),

天天歌唱在日月潭(tán)边,

透(tòu)过清清的潭水,

我看到了祖国大地美丽的春天。

我愿做一只小山鹰(yīnɡ),

天天飞翔(xiánɡ)在阿里山上空。

站在高高的山峰上,

我看到了祖国首都金色的北京。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潭水()的春天()的山峰()的北京

2.小杜鹃的家住在(),小山鹰的家住在()。

3.这首小诗的中心是什么?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你家乡的环境好吗?对于治理环境你有什么建议?

参考答案:

一、1.我希望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加美好。

2.我们相信小鸟的歌声一定会更动听。

二、1.清清美丽高高金色2.日月潭阿里山3.台湾同胞希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三、示例:我们家乡的环境不太好,经常有污染现象。建议环保部门采取预防和治理措施。

二年级语文上9朱德的扁担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语文上9朱德的扁担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9朱德的扁担
【教学要求】
1.认识“扁、担、志、支、队、伍、冈、远、产、鞋、斗、仗、疼、藏、料、越”16个生字,会写“斗、产、仗、担、支、扁、冈、远”等8个字及以下词语:山高路陡、越发、敬爱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感受朱德同志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明确课题含义
1.谈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主席产生了敬爱之情,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出示课件2)学生认识“朱德”这两个字。
板书朱德。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
简介朱德。(出示课件3)
3.这篇课文讲的是关于朱德的什么事呢?
板书:的扁担请你们读一下课题。
4.(出示课件4)请大家看扁担图。认识“扁担”这两个字。
这就是扁担,谁知道用它可以干什么?
“扁担”这两个字怎么记。
[课题中“扁担”两个字都是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并且是要求会写的字。利用图片,随着出示课题分散识字。这样字不离词,音、形、义紧密结合,学生识记生字的效果好。]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
(出示课件5)要求:(1)圈出不认识的字,看拼音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遇到不懂的词句和问题作记号。
2.小组学生互读、互查、互教生字读音,互相解疑。(出示课件6/7)
教师巡视,了解生字认读情况。
3.集体认读生字词。井冈山同志一支队伍不远生产草鞋打仗(出示课件8)
(1)小老师教读生字词。
要求:先读词中的生字,再读词。
(2)开火车认读生字。(出示课件9)
(三)阅读质疑,整体感知课文。
1.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2.请三名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能读正确。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先评读,再说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朱德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后来朱德在扁担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就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4.学生质疑,教师梳理学生的问题。
(1)什么是“斗笠”?
(2)“会师”“不料”是什么意思?
(3)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不藏了?
5.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采用不同方式解疑。
(1)利用实物、图片、插图解决以下问题:
①(出示课件10)一起读读“斗笠”这个词。
这就是斗笠,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制成的。用来遮阳光和雨。
②(出示课件11)看总司令带着一支队伍在井冈山和毛主席会师的图片。
你们看,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的队伍会合了,书上用的是什么词。(会师)
“会师”就是指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
③(出示课件12)让学生看扁担的图片。
引导学生注意看扁担上的字。
(2)引导学生带着质疑3读课文,找有关的句子,初步了解战士为什么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的原因。
①让学生带着质疑3默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有关的句子。
②让学生读有关的句子,说说战士藏扁担和后来又不藏的原因。(因为战士心疼朱德,所以要藏他的扁担。后来大家敬爱他,不再藏他的扁担。)
板书:心疼敬爱
(四)研读感悟、理解真挚情感
1.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找朱德的哪些做法让战士心疼,找出相关的词句。
2.小组交流。结合自己找的词句,谈看法,互相补充。
3.集体交流。
学生先读找出相应的句子,然后抓住重点词,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谈看法,教师相机指导。
重点研读以下句子。随学生发言,随机在重点词下面画点。
(1)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是敌人。(出示课件13)
从“不远”这个词看出敌人离井冈山很近,是要进犯井冈山。朱德到山下挑粮会遇到危险。(出示课件14)
(2)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出示课件13)
①想想“五六十里”是多远,要走多长时间。(天不亮出发,天黑才能回来。)
②陡峭的高山,你有什么感觉?(难爬、累、喘不过来气。)
通过“五六十里”表现很远,天不亮出发,天黑才能回来。想想朱德还要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这样难走的路就更难更累了。(出示课件14)
③指导朗读:评读、赛读。
谁能把挑着粮爬这样的山,来回走五六十里那种艰难的感觉读出来?
(3)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他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出示课件13)
现在,大家再想一想:朱德同志让人心疼的地方有哪些?
①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
②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
③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什么?(休息)
④让学生进入角色。
小结:朱德穿着草鞋,肩上担的满满的一担粮食,走那么难走那么长的山路,实在让人心疼。朱德白天挑粮,晚上还不能休息,而且不是一个夜晚,是整夜整夜地研究打仗,他太累了,太辛苦了。想想朱德最需要的是休息。(出示课件15)
如果你是红军战士,你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由练读,小组交流读、个人展示读。
5.教师小结:战士们看朱德同志天不亮就出发和大家一起去挑粮,天黑了才回来,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实在太累了,大家怕累坏了他,就劝他不要去挑粮,可他还是坚持跟战士一起去挑粮,战士们看着心疼,就把他的扁担藏起来了。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īchíbiǎndanyuǎnfāng
()()()
shēnɡchǎndǎzhàngshānɡānɡ
()()()
二、多音字组词。
tiāo()nán()
挑难
tiǎo()nàn()
三、选词填空。
敬爱亲爱
1.我和()的小伙伴一起度过快乐的节日。
2.()的毛主席是人民的好领袖。
参考答案:
一、支持扁担远方生产打仗山冈
二、挑水挑事困难灾难
三、1.亲爱2.敬爱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第三自然段,感悟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优秀品质。
教具准备
重点句子、生字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衔接上节内容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课文,深入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出示课件9)读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让人又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他的名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他的名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出示课件10)读句子: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心里越发敬爱他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②从“越发”这个词看出大家更加敬爱朱德了。
③大家对朱德产生了敬爱之情,所以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④再联系上文,想想大家都敬爱他什么?
(勇敢、不怕危险和战士同甘共苦等)
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三)整体回顾,总结升华情感
读了《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我们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而藏他的扁担。当大家看到扁担上写的名字,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而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的扁担》是朱德同志以身作则、艰苦奋斗的象征。在1958年已是72岁高龄的朱德同志还亲临十三陵水库劳动,和大家一起挑土筑坝。
(四)课外拓展,了解伟人事迹
关于朱德同志感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们课后收集有关他的故事,开个故事会。
(五)研究方法,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读、描字帖中的字,找出难写的字。
2.小组研究书写方法。
3.教师课件演示指导。(出示课件11)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扁担一()队伍()的斗笠
一()粮食一()草鞋()的工作
二、连线。
穿粮食研究朱德
戴山路藏起名字
挑草鞋写上扁担
走斗笠敬爱打仗
三、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2.山上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3.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黄色、红色、紫色……
1.这段短文共有句话。
2.云的颜色有、……
3.这里的省略号表示。
4.是把云染成了各种美丽的颜色。
参考答案:
一、1.根支圆圆担双辛苦
二、穿草鞋戴斗笠挑粮食走山路研究打仗藏起扁担写上名字敬爱朱德
三、1.更加2.派3.险
四、1.两2.黄色红色紫色3.还有很多种颜色4.太阳
板书设计:
9.朱德的扁担
山上
会师挑粮藏不藏敬重
山下
【教学反思】
《朱德的扁担》一课的教学结束了,我总结了一下自己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
先说优点:一、这一课,我从题目入手:这是一根怎样的扁担?朱德拿这根扁担干什么?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学生学得兴味盎然,并深受教育。二、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从而体味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敬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再说不足之处:在指导会写的字“扁担”时,仅仅是借助课件读写说,而没有示范写。主要是我写字太慢,怕耽误太多的时间。课堂纪律不是很好,尤其是在讲读第二自然段时,由于时间过长需要我不时地提醒学生来维持课堂纪律。
同课异构
《朱德的扁担》创新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了解朱德同志与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事迹,体会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爱戴之情。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件,导入新课
1.出示扁担图,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板书:扁担)指生认读。仔细观察,你知道这是谁的扁担吗?补全课题:朱德的扁担,指生认读。齐读课题。
2.指生介绍朱德,师进行补充。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课题为“朱德的扁担”,他用这根扁担做什么吗?(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3.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观察这根扁担,你发现了什么?(朱德记)他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呢?(学生再读课文,找出答案)
体会“藏”
1.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战士们为什么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晚上他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1)朱德同志是军长,他都要忙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学生看图片试着说一说。)
(2)教师小结:是啊,作为一个军长,队伍上肯定有很多很多的工作要做。他的工作这么忙、这么苦,却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呢?
3.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体现挑粮累的句子
课件出示: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五六十里:单靠两只脚要走上一整天!路远吗?谁来读好这个数字?
(2)山高路陡:什么是山高路陡呢?(课件出示“山高路陡”的井冈山,学生想象:这样的路会怎么难走呢?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险?指名读。
体会“同甘共苦”
过渡: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争着去,抢着去,作为总司令的朱德同志,当年已经四十多岁的他,也和战士们一样争着去挑粮。(课件出示插图)
1.看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相机出示草鞋、斗笠。
2.说话练习: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读文: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学生齐读。
4.同学们,故事学到这儿,你们认为朱德同志是位什么样的人呢?(板书:同甘共苦)这样一位可亲可敬、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司令,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敬佩,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感动,怎么能不让红军战士心疼呢?看到朱德同志这么辛苦,也难怪战士们会这样想------(课件出示)
5.这句话该怎么读出战士们的心情呢?试一试。(自由读,指名读)
6.带着你的担忧、你的心疼齐读。
体会“找扁担”
1.大家决定把他的扁担藏起来,战士们认为只要朱德同志没有扁担了,就不能再挑粮食了!这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2.让红军战士们没有料到的是,朱德同志又找了一根扁担。而且扁担上写了自己的名字,大家就是藏也藏不住呀,大家是不忍再藏,不能再藏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朱德爷爷的这根扁担,让我们永远记住了朱德爷爷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伟人,永远学习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相信,读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和小朋友一样受到教育,和小朋友一样感动。课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小伙伴听,讲给你的家人听,讲给你周围的人听。
板书设计
9.朱德的扁担
五六十里山高路陡
穿戴挑
藏找写
资源包
精彩片段
《朱德的扁担》教学片段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课件出示朱德像)。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朱德
(教师完成板书:“朱德”)
师: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生1:朱德从小就跟他的爸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师:哦,你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生2:朱德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革命家
师:你这些事怎么知道的?
生2:从网上找的。
师:从网上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3:朱德同志是十大元帅之一。
师:这个你也知道,不简单。他是十大元帅——
生齐:之首
教师补充介绍: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大家都称他“朱总司令“建国以后,他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师:(出示: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齐:扁担
师:(板书:扁担)这里的“担“读轻声。
(指名读)
师:你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1:可以用来挑粮
师:不仅可以用来挑粮哦
生2:可以用来挑水
师:(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
生齐:方便
师: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为什么呢?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放大出示:朱德的名字,生齐读。)
师: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生齐:朱德
师:(板书:的,指着板书的课题)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呢?你能通过朗告诉大家吗?
(生1读课题)
师:他突出了什么?
生齐:扁担
师:课文写了谁的扁担?
(生2读课题)
师:他突出了——
生齐:朱德
师:课文写了谁的什么?齐读
(生齐读课题)
师:你们突出了——
生齐:“朱德”和“扁担”
师:相同的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读法,突出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指导个性化地朗读课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突出不同的内容,让听者根据需要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后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紧扣题眼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敏感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朱德爷爷为什么会在扁担写上这三个字呢?请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范读课文)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生:故事中有朱德和战士们
师:(板书:战士们)他们之间围绕扁担发生了什么事呢?朱德跟扁担之间?
生:朱德用扁担挑粮食
师:(板书:挑)战士们见了,怎么做的?
生:战士们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师:(板书:藏)朱德同志又怎么做的?
生:朱德同志同志又找人做了一根扁担。
师:(板书:做)
【初读课文后,概括故事的大意,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引导,并用简单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初步培养了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标出自然段序号。(2)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师读要求)
师:课文中的生字词会读吗?
(开火车读,通过评价提醒容易读错的生字。)
师:老师现在把它们的拼音去掉,顺序改变了一下,你还能认识吗?
(分行出示词串)
扁担井冈山生产斗笠藏起来不料越发
(指名读)
【将生字放在词串中认读,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师:刚才读课文时,有几个长句子你读得顺畅吗?(出示长句子: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这个句子说的谁呀?
生:朱德同志
师:他去干什么呀?
生:去挑粮
师:他一个人去的吗?
生:不是,他和战士们一块儿去的。
(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学生根据划分的停顿记号齐读。)
师:我们遇到长句子时,就这样,中间停顿几次,吸吸气再读,句子就不觉得长了。用这样的方法,请你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
(出示:井冈山上出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学生自由练读,讨论)
(出示:井冈山上/出产的粮食/不多,红军/常常/要抽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
(齐读)
师:长句子会读了,相信课文一定难不倒你们。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纠正和评价。)
【这篇课文长句子较多,读通读顺长句子是读好课文的基础,所以,在长句子的朗读指导上,我用一个句子进行范例,进行方法指导,通过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语义停顿,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呢?(出示第一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
生:2句。
师: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
生1:我知道了时间是1928年。
生2:我知道了是在井冈山上。
生3: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和毛主席会师了。
师:你们真会读书,能从这句中读出这么多东西。以后读书就得这么读。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会师是什么意思?
师:我们先来看这个句子,谁跟谁,在什么地方会师?
生:朱德同志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会师。
师:(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指着图片介绍)这就是井冈山,看,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指着图片中的人物)这是谁?
生:毛主席
师:1927年,毛主席带领部队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这是谁呢?
生:朱德同志
师: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
生:会师
师: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
生:增多了
师:力量更——
生:强大了
师: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
师:是的,他双手举起枪来庆祝
生2:他们在挥舞着红旗
生3: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
师:是的,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生4: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
师:是呀,大家多开心啊!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
(生齐读第一句,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师:(指图,引读第二句)红军在——
生:山上
师:山下不远处就是——
生:敌人
【借助图片,随文理解“会师”,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的介绍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理解。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说战士们是怎样高兴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体会战士们会师时的兴奋和激动,第一句的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师:(出示带田字格的生字,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担”字是一个提手旁加一个“元旦”的“旦”字。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在课本上把这节课学的8个生字都写一写。
(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
(老师选出学生作业指名评价,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
【识字写字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在指导写字这一环节,我把生字从结构的角度分类,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培养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评价的能力。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在相互肯定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观察字形的兴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朱德的扁担》,知道了朱德总司令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课文。课后请大家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出示作业: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备课资料
朱德:(1886年-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军长。起义军南下广东后,主力在潮汕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击败,他率领余部转至湖南南部,发动农民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1928年4月率部万余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随即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他和毛泽东指挥部队多次战胜国民党军的“进剿”、“会剿”,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9年1月和毛泽东率部向江西南部和福建西部进军,为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他先后同毛泽东、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四次大规模军事“围剿”。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给下列生字扩词
产()()()
担()()()
远()()()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晚上他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又让人找来一根扁担,还写上他的名字。大家见了,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心里越发敬爱他了。
1.这一段有()话。
2.战士们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用“﹏”在文中画出。
3.战士们再也不藏朱德的扁担,是因为他在扁担上写下了_________。
4.你认为朱德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红军战士们看到朱德军长白天和战士们一起下山挑粮,晚上整夜整夜研究打仗,怕他身体吃不消,都来劝说朱德军长。想象一下,他们会对朱德同志说什么呢?
参考答案
一、生产出产产业担水担子负担远近远方遥远
二、1.62.大家看了心疼3.他的名字4.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三、老总,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你可要爱惜身体呀!挑粮这样的小事我们去就行了。

二年级语文上5瀑布教案作业题(鄂教版)


5瀑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课后田字格内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向往,体会亲近自然的愉悦。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瀑布声音的洪大、气势的壮观。

教学难点:

重点句的想象以及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初步了解瀑布的壮观气势。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师:小朋友们见过瀑布吗?

2.学生自由交流对瀑布的认识或印象。

师相机揭示课题。(板书:瀑布)。

3.学生齐读课题,并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借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可能会提到的问题:瀑布是什么样的?瀑布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叫它瀑布?)

二、自读课文,感知大意

教师出示朗读要求,引导学生根据要求读课文:(课件出示2)

(1)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2)圈出文中的生字,并给生字找几个朋友;

(3)把课文读正确、读连贯。

三、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同学们课前已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了生字词,词语能读正确吗?

出示:(课件出示3)

yīnzhènsōnɡfǎzhànɡzuòzhēnchén

声音阵阵松林没法千丈一座珍珠如尘

同桌互读词语,用心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指名读第一行词语,如果读对了大家就跟着读一遍。

(课件出示4)重点指导:

前鼻音“阵、珍、尘”,后鼻音“松、丈”,平舌音“座”,翘舌音“阵、丈、珍、尘”。

出示:(课件出示5)

pùyǒnɡhūránzhuǎnbānyínyǎnɡpínɡyān

瀑布涌上忽然一转这般白银仰望屏风如烟

自由练读第二行词语,同位轮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6)重点指导:整体认读音节“银”,前鼻音“然、转、般、烟”,后鼻音“涌、仰、屏”。

四、初读课文,读通顺,整体感知。

1.检查课文朗读

小朋友们词语读得这么好,课文能读正确流利吗?

(1)同桌合作轮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地就给同桌竖起大拇指,不正确的让他多读几遍,我请读得用心,听得专心的同学展示。

(2)朗读长句子,朗读课文

1.出示长句子:“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进/松林。”(课件出示7)

朗读指导:注意根据朗读节奏划分进行停顿。

注意自由读,指名读。注意读通顺。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指名读。放到课文中你能读正确吗?

2.自由读全文,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课件出示8)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远看瀑布,千丈()衬着一道(),仰望瀑布像一座()。

五、识记生字,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9)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音、阵、松、法、丈、座、珍、尘”。

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

3.(课件出示10、11)(1)加一加:“立”加“日”是“音”,“阝”加“车”是“阵”。“氵”加“去”是“法”,“木”加“公”就是“松”,“广”加“坐”就是“座”,。

(2)减一减:“仗”减“亻”就是“丈”。

(3)换一换:“诊”减“讠”加“王”就是“珍”。

(4)猜谜语:“此是弹丸地”就是“尘”。

4.指导写字。(课件出示12)

“珍”右边下面的三撇,注意起笔位置,第二笔在第一笔上部三分之一处起笔,第三撇在第二撇的三分之一处起笔。

“尘”上部是不带勾的“小”。

“松、阵、法、珍”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座”是半包围结构。

六、检查字词。

1.教师运用生字卡片,指名学生认字,组词。

2.教师运用拼音卡片,要求学生运用手势给出字的笔画。

【课堂作业新设计】

1.你能写出带有下面偏旁部首的字吗?看谁写得多。

写带有“阝”的字:()()()

写带有“王”的字:()()()

2.你把瀑布比作什么?

3.抄生字、新词各一行。

参考答案

1.“阝”字旁的字:阵、陈、防王字旁的字:珍、珠、现。

2.瀑布像一条白练挂在山前。

3.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瀑布声音的洪大、气势的壮观。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认读生字游戏。(课件出示13)

2.分组比赛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师指导学生读准,读通,读懂)

A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B小组合作读课文。要求:正音,解决部分疑难点。

C教师范读并指导学生朗读。

2.学生在充分初读的基础上,针对最初的提问交流讨论,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三、创设情境,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小节

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快乐的旅行,现在就出发吧!

1.师:我们离瀑布越来越近了,你们听—((课件出示14: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瀑布飞流直下的声音)

2.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听到的瀑布的声音。(师要启发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胆想象,如:咚咚的鼓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水坝开闸放水的声音,山洪爆发的声音等,学生模拟声音)

3.读读课文,看看有什么新的感受?

4.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第一句。(教师要抓住两个比喻句启发学生展开联想)(课件出示15:第一小节)

波浪拍岸是什么声音?风吹树林是什么声音?你还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课件出示16)

(板书:声音: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进松林)

5.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再来描述瀑布的声音(师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6.学生有感情的齐读课文(教师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

(二)学习第二、三小节

1.师:瞧:瀑布就在我们的眼前了,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17)

(板书:看到;(全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2.学生结合插图,表达自己的直观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颜色、形状、姿态去观察瀑布的美貌,激发学生奇妙的想象。

如:山很高大,像一堵墙。瀑布像一头银白的长发披在山间。

瀑布像一条洁白的哈达挂在山间。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表达内心对美的体验。

(板书:感受:(美)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3.师:你想用什么方式表现瀑布的美?

4.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

(朗诵、绘画等多种形式均可,教师指导:绘画是要表现出青山白水的色彩对比;朗诵要抓住两个“!”抒发对瀑布的赞叹。通过“千丈”、“一道白银”感受瀑布的壮美。)

5.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畅谈感受。

1.师:读了课文以后,你们是不是也想到瀑布的脚下去玩一玩?现在,我们就站在瀑布的脚下,你有什么感受?你联想到什么?

2.(课件出示18:图文)图文结合,欣赏瀑布的美景。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3.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朗读全文,背诵课文。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课下抄写“音、阵、松、法、丈、座、珍、尘”各一行。

2.课下练习感情朗读课文两遍。

3.写一段描写瀑布的诗句。

参考答案

1.略

2.略

3.要下山,要出谷!

一声呐喊,

从云崖扑下,

哪怕它粉身碎骨!

向往着浩浩江河,茫茫大海,

思念着展翼的风帆,击浪的桡橹。

啊,全凭一腔燃烧的信念,

脚下,才开辟出一条奔腾的生命之路!

【板书设计】

5瀑布

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听到:声音由

阵阵的风吹进松林远

看到;(全身)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近

感受:(美)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课后反思】

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全诗从听瀑布写到看瀑布,由远及近,抓住了瀑布的声音、颜色和形态进行描写,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图、文、等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发美感。

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从而带动学生的语言训练,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视觉来辅助教学,这样学生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教学效果非同凡响了。

二、以读为主,重视读的实践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个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教学中,以形式多样的朗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瀑布》这篇课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还要求学生能把课文背下来,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扩展思维、激发想像。

《语文课标》中要求教师积极钻研教材,抓住教学重点、难点,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我应该设计一个拓展活动,让学生动手画一画瀑布,这样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完成一幅美丽的瀑布图画。并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瀑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本课教学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力求在优化课堂结构、改革阅读教学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人文素养,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设计上体现以下几点:

1.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教学,尽可能地给学生直观的形象感受,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自然世界中,让学生对瀑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瀑布的雄伟壮丽,体会到大自然的伟大和美好,激发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在读中感悟,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很调皮,想让大家猜猜他是谁?请听(播放课件:瀑布的声音。)你猜出来了吗?(生猜。)

2.板书:瀑布怎么了?少一部分,谁来补充(瀑的右下部分,和水比较。)瀑布是水,但不是一般的水,那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来看看。(播放课件)

3.谁来说说瀑布与我们平时见过的河水、江水有什么不一样?

4.是啊,瀑布的水是从高处直落而下,一泻千里,气势磅礴,非常壮观,非常美丽的。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写了很多赞美瀑布的诗篇。谁还记得描写瀑布的古诗吗?齐背《望庐山瀑布》,这是李白笔下的瀑布,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著名文学家叶圣陶老先生笔下的瀑布是什么样的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心灵去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配乐)。

2.你感觉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或者眼前出现了什么?老师有个建议:在说的时候可以这样说:我觉得……;我感觉……;我认为……。

3.哦,你们想象的真丰富,想不想自己也来读读课文呀?好,请同学们打开书72页,老师和你们一起来读一读小诗。

4.请同学们自由读小诗,把你喜欢的那一小节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

三、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汇报。(以学生为主体,他们说喜欢哪小节,就从哪一小节开始学起。)

(一)第一小节。读读,说说喜欢的原因。

1.“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进松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你读出来了吗?再读读。指名读,评议。

2.作者用什么比喻瀑布的声音的?(生答)

板书:叠。

边板书边说:看,浪涌上了岸滩,‘又’一个浪涌上来,‘又’一个浪涌上来。”你从“叠叠”这个词看出了什么?

生答:浪很大,一个压过一个,声音也很大,一阵紧接一阵。

师:让我们边读边想象“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进松林。”是什么样的声音。(播放课件:句子)

3.想不想听听浪涛声和松涛声呀,我们来听听。(海浪声、松涛声)

4.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小节。读到这里,你心情怎么样?你觉得叶圣陶爷爷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很激动,特别想看看瀑布。板书:激动)

(二)学习第二小节

还没有看到瀑布,我们就已经感受到了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瀑布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跟随叶老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1.读第二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你们互相说说为什么喜欢。(同桌互学)

2.汇报。指读,评议。说说为什么喜欢。

生:“这般景象没法比喻,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千丈’说明山高而陡,瀑布壮观。白银是瀑布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的样子。)让我们来看看。

师:是啊!瀑布太美了,太壮观了,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到:千丈青山挂着一道白银。(出示句子)

比较:“衬”和“挂”用哪个好?

查字典:“衬”是衬衣的意思,是贴身穿的衣服,衬托外衣的。引申为“衬托”的意思。诗中“青”衬托“白”,(播放课件)青白相互映衬,青的更青,白的更白,多美呀!让我们再读读诗人精心挑选的文字吧。再读这小节。

指名读,评议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有两个“!”,你此时有什么感想?(惊讶,板书)让我们也来感受感受但是的情景吧。(播放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三)学习第三小节

刚才我们只是从远处望见了瀑布,最美的景色还在后面,让我们来读读第三小节。请你自己读一读,学一学。把你读懂的和想象到的和小组里同学说一说,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1.自学。

2.汇报:指读课文。

生:我读懂了:没风和有风时瀑布的样子是不同的。没风时像“珍珠的屏”,有风时“如烟,如雾,如尘。”读一读。

生:“仰望”说明瀑布是从很高的地方倾泻下来的。

师:谁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瀑布从很高的山上流下来,水碰到石头上,溅起很多的小水珠,小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珍珠,许多连在一起就像一座珍珠的屏。)(课件:屏)

师:如果你就站在瀑布脚下,看到如此美丽壮观的景象,你会说什么呢?(齐读前两句)

师:这时忽然吹来一阵风,会把珍珠的屏吹成什么样呢?(如烟,如雾,如尘)

师:你能读读吗?指读,评价(我仿佛看到了什么)

看课件:(瀑布的图片)创设情景:

师:瀑布从千丈青山直泻而下,被风一吹,溅起许多的小水珠,那些轻飘飘的,纷纷扬起,像烟;那些密集一些的,迷迷蒙蒙的像雾;那些细小飞散落下的像尘。这样美丽的景象,如人间仙境。你此时的心情如何呢?(陶醉)作者的心情呢?板书:陶醉

还没有看见瀑布,先听到了瀑布的声音,然后远远的看到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站在瀑布脚下,一座珍珠的屏,不但叶圣陶老爷爷被这美景陶醉,我们也被陶醉了,让我们带着陶醉的情感一起读读小诗,能背诵的可以不看书。

四、背诵小诗。

师: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创造出这么美的奇观呢?(大自然)你还听过或见过哪些景象是大自然的杰作呢?(生答)

小结:学习了《瀑布》你有什么想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生答)

是啊,通过学习我们不仅惊叹作者用词的精辟,更惊叹这创造神奇美景的大自然,让我们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吧。

板书设计:

瀑布

叠激动

惊讶大自然的杰作

陶醉

【精彩片段】

《瀑布》教学片段

教学流程

美读诗歌,感悟诗境。

1.同桌互读互评。

师:这节课,我们要举行个师生诗歌朗诵会。我已经准备好了,你们呢?(生:好了。)那你就挑自己读得最好的一个小节,读给同桌听听。同桌读得好,你就夸夸他;哪个地方读得不好,你就给他提提建议。

2.学生展示读。师生评议,相机指导有感情朗读,感悟诗境。

▲教学过程预设:

师:为了朗诵会的成功举行,我们先互相听听是不是把每个小节都读好了。谁愿意把第一小节美美地读给大家听?

①第一小节:感受瀑布的声音之美

生1:(读第一小节)

师:谁愿意当小评委,给他评一评。

(指名评议)

师:瀑布的声音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课件:瀑布的声音)

师:第一小节里说这声音好像——

生: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进松林。

师:我们班哪些孩子到过海边?浪涌上岸滩的声音,你们能学一学吗?

生:哗——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竖起机灵的小耳朵,展开想像的翅膀,想一想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播放瀑布的声音)

师:下面,就让我们在瀑布的轰鸣声中,再次读读这两个比喻。

(女生读,男生读)

师:听到这样的轰鸣声,你最想干什么?

生:快一点去看看瀑布是什么样的!

师:我们就听着瀑布的轰鸣声,怀着想早点看到瀑布的急切心情读读第一小节。(齐读第一小节)

②第二小节:感受瀑布的色彩之美。

师: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让人急切地想一睹它的真面目。我们继续往前走,请看第二小节,谁来读?

生:(读第二小节)

师: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

(该生自评后,再指名评议)

师:老师听出来了,“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一句,你把两个感叹号读出来了。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感叹号?

生:因为作者看到瀑布很激动。因为……

师:联系上句和第一小节,想想,还有什么原因,让作者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

生:第一小节讲作者只听见瀑布的声音,急切地想看到它的样子。现在“山路忽然一转”,就一下子看到了瀑布的全身。

师:你是个会读书的孩子,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谁再来读读一、二行的诗句?(指名读,再齐读)

师:这“瀑布的全身”到底是什么样的?请看大屏幕。

(课件:白色的屏幕上只出现一条瀑布)

师:你们能看出这瀑布很美吗?

生:看不出来。

师:再认真看——(课件:瀑布的背景渐渐变成了“千丈青山”)

师:现在,你觉得瀑布美吗?

生:太美了。

师:是啊,雪亮的瀑布在千丈青山的映衬下,好像一道白银,是那样的光彩夺目。这就是“衬着”。

(课件:出现“衬着”,生齐读;再出现整句话“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生有感情读。)

师:我们一起读第二小节,把这般景象的美读出来。(生齐读)

③第三小节:感受瀑布的形态之美

师: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多迷人的景象,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近它吧。请看,我们来到了瀑布脚下。(课件:瀑布的录像)

师: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有什么感觉?

生:兴奋、激动、陶醉……

师:景物一样,不同的人看,会有不同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读第三小节。

生:(自由读第三小节)

师:谁愿意到瀑布脚下来读?(指名上台读,边播放瀑布的录相)

师:同一节诗,刚才这几个同学读出了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语气。下面,让我们一起站在瀑布脚下仰望,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3小节。

师: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这是怎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创设语言情境,帮助理解)

一阵阵微风吹来,吹散了珍珠帘,飞沫慢慢上升、飘舞,漫天浮游,如同轻烟;又渐渐扩散、弥漫,一切若隐若现,好似薄雾;再过会儿,终于化作尘埃,纷纷飘落……

师:这是何等美丽的景色,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站在瀑布——让学生反复读,体会这种情境。

(看有瀑布视频和文字的课件,全班齐读。)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描写瀑布壮美景象的诗歌,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诗人运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准确而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令人赞叹的美。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全诗从听瀑布写到看瀑布,由远及近,抓住了瀑布的声音、颜色和形态进行描写,

【作者介绍】

叶圣陶生平简介及主要作品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生于江苏苏州。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14年被排挤出学校,闲居期间作文言小说发表在《礼拜六》等杂志上。这些小说一反该刊物的趣味主义,较真实、广泛地反映了国民初年的社会生活,想象力较为丰富,构思不落俗套。

1915年秋到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尚公学校教国文,并为商务印书馆编小学国文课本。1917年应聘到吴县用直县立第五高等小学任教。其间与好友吴宾诺、王伯祥等人实验新式教育方案,传播新文化、新思潮。

1918年在《妇女杂志》第4卷2、3号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锁谭》,推重具有自立的妇女。1919年参加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并在《新潮社》上发表小说和论文,探讨社会制度的变革和改造。1921年与郑振铎、茅盾等人组织发起文学研究会,并在《小说月报》和《文学旬刊》上发表作品。同年应朱自清之邀到杭州第一师范教书。1923—1930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编辑。1927年5月开始主编《小说月报》。1930年转到开明书店当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举家内迁,曾在乐山任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到成都主持开明书店编务。1946年返回上海。解放前夕由上海经香港辗转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政协会议,被选为全国委员会委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出版总署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叶圣陶的作品有哪些?

1.文学作品

叶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1914年开始创作文言小说,1918年开始发表白话文作品。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和儿童文学作品。

《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1934(与夏丏尊合著)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丏尊合著)

2.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文学周报》、《公理日报》、《国文月刊》、《苏州评论》、《妇女杂志》、《小说月报》、《中学生》、《开明少年》、《中国作家》、《人民教育》、《中国语文》、《诗》、《光明》、《国文杂志》、《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3.叶圣陶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课后作业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ēngyīnsōnglínméifǎ

qiānzhàngzhēnzhūchéntǔ

二、请把量词送回家。

阵道座

一()屏一()白银一()风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涌上岸滩,

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吹进松林。

2.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仿写感叹句)

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文整体梳理。

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_________、________瀑布及_______瀑布

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_________之情。

五、想一想,填一填。

读了诗歌,我被那壮观的景象深深地震撼了,我想用大诗人李白“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赞美叶圣陶笔下的瀑布。

参考答案

一、声音松林没法千丈珍珠尘土

二、座道阵

三、1.叠叠的浪阵阵的风2.瀑布壮观极了!3.一座珍珠的屏好伟大呀!

四、声音远看近看热爱

五、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年级语文上语文百花园二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语文百花园二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百花园二
【教学要求】
1.通过对比,了解重复的量词组成的短语意义与单字量词短语的不同之处。
2.通过对比,认识“把”字句的表述方法,学会“把”字句与一般句式的转化。
3.读读背背,理解名句的含义,并做好积累,为进一步运用做准备。
4.学习“能说会道”,练习口语交际,懂得说话要看环境,要得体。在口语交际中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5.练习写日记,懂得日记的格式与写法。
【教学重点】
“把”字句与一般句式的转化,掌握日记的一般格式。
【教学难点】
掌握日记的一般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重复的量词组成的短语意义与单字量词短语表示的不同意义。
2.学会“把”字句与一般句式的转化。
3.理解名句并背诵积累。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谈话,引入新课
汉语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了独特的魅力。今天我们就走进百花园,来采撷最美丽的花朵。板书:百花园二
二、语海畅游,对比发现
(一)分析重复的量词组成的短语与单字量词短语表示的不同意义。
1.(出示课件1)左右对比,读一读、说一说:从左右两组短语的对比中,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3.教师总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右面的短语都是用了重复的量词的,虽然量词前的“一”没有变,但它所表示的数量已经改变了。“一条条河”是指很多条河;“一匹匹马”是指很多匹马;“一座座山”是指很多座山;“一阵阵风”是指很多阵风。(板书:量词重复:意义不同)
4.要求学生分别用上下两种短语说句话,在具体语境中体会不同意义。
(二)认识“把”字句
1.(出示课件2)将每一组里的两个句子读一读,比一比。
2.学生说一说同一组里两个句子所表示的意义有什么不同?
3.教师总结归纳:每一组里的第一个句子,都是有了“把”字,把动作的对象提前了,这种句式叫“把”字句。这种句式的特点是强调动作的对象是什么。
(板书:“把”字句强调动作对象)
3.学生练习两种句式的转换,教师出示练习题:
把下列句子改为“把”字句:(出示课件3)
(1)老师关上了窗子。
(2)小明终于写完了今天的作业。
(3)小燕一口气喝了一大杯子水。
4.学生作业展示,师生评价。教师及时纠正发现的错误。
三、读读背背,勤于积累
1.(出示课件4)自读,有不认识的字问问周围同学。(板书:名句积累读读记记)
2.弄清名句的含义:(出示课件5)
想在一年内获得利益的,不如种植粮食;想在十年内获得成果的,不如种植树木;想终身获取利益的,不如培育人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至理名言便是从管子的上述三句话中提炼出来的。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家的深谋远虑和高瞻远瞩。培养人才虽然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是从长远利益来看,从中得到的益处是无法估算的。因为,人才的培养对于治理国家有着重要的意义。
3.教师范读。
4.学生反复读,争取熟读成诵。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填空
一棵小树一棵棵小树
1.这()将来一定会长成一根根栋梁。
2.我们教室门口正对着()。
二、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
1.一阵风吹跑了地上的气球。
2.我只顾玩耍,忘记了写作业的事。
3.我献给老师一朵玫瑰花。
三、填空,将名言补充完整。
一年之计,莫如。
十年之计,莫如。
终身之计,莫如。
参考答案:
一、1.一棵棵小树2.一棵小树二、1.一阵风把地上的气球吹跑了。
2.我只顾玩耍,把写作业的事忘记了。3.我把一朵玫瑰花献给老师。
三、树谷树木树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围绕“看望同学”主题,练习口语交际。
2.学写日记,掌握日记的格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情谈话,体验情绪
1.你生病了,有人来看望你,你的心情如何呢?
2.在平时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到医院看望过病人?还记得爸爸妈妈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板书口语交际:看望同学)
(设计意图:激活原有的生活经验,奠定情感基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有话可讲。)
二、创设情境,互动交际
1.情境一:我们的好朋友圆圆,不小心摔伤了脚,在家休息。小利非常着急,买了一束鲜花,想到圆圆家看望一下,可是,他从来没有看望过病人,正犯难呢,你给出个主意,到了圆圆家,该怎么说呢?
2.教师引导。
(1)播放A同学到医院看望生病同学的录像。(出示课件1)
(2)辩一辩:你们看录像上的同学做得对吗?你觉得他做的好在哪儿?不足在哪儿?
(3)学生自由说,老师相机板书要求:有礼貌、讲文明、表问候、送祝福
(设计意图:积极调动学生的语言储备,引导学生用规范、丰富的语言有条理地说话,在交际过程中有效地提升言语表达能力。)
3.师生合作练一练,演一演。
(1)老师:今天我来当一回圆圆,再邀请一位小朋友来当我的同学,我们来演一演,愿意吗?
(2)老师和一位小朋友合作表演。要求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仔细倾听对话内容,然后作简单评价。
(3)小朋友说说表演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师生同演,体现了师生间平等互动,既为学生演提供范例,又激发了学生演的兴趣。)
三、记录生活,学习日记
1.出示范例,初步感知
(出示课件2)读日记,说说你认识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指导归纳:
(1)格式:第一行写具体日期、星期几、天气情况。
(2)内容: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或者自己的想法。
2.明确内容,提出要求
(1)记的事件要真实。要多记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事和人,多记身边发生过的现实生活中的事和人。只有真实的最能反映事件和心情,真实地叙述问题,才有参考价值,才是有效的积累,才能反映规律。
(2)记的事件内容要有具体些,尽量不要用概括性叙述,而要有一定的描写。孩子写日记主要是练笔。它不同于一般的史料记录。孩子作文最大的毛病是不具体,因此,要教孩子通过仔细回忆和重新观察,把事件或人物的细节写出来。
(3)要有选择地记。一则日记一般只记一件事,不能太杂,不能拖泥带水地在一则日记中什么都记。也就是说,一则日记要围绕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可以一桩事、一个场景、一段对话、一处风景、一个外貌、一种心情、一个动作等,日记不是流水帐。
(4)记事件的感受不要牵强附会。每个人都会对身边发生的事产生一些感受,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在记叙过程中,可以穿插自己的感受。但这种感受一定要真实,自己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不要老是考虑这个想法对不对。有些孩子,在自己的日记中也搬用套话大话,说一些违心的假话,这种心理是很不好的。
(5)要妥善地保存日记。日记是私密性极强的,要孩子注意保存。每过一段时间,可翻一翻以前的日记,这样,既可以回忆比较,也可以可增强对记日记的信心。
3.希望同学们都养成记日记的好习惯。(板书记日记:记录生活)
板书设计:
百花园二
1.量词重复:意义不同
2.“把”字句:强调动作对象
3.名句积累:读读记记
4.记日记:记录生活
5.口语交际:看望同学
课外作业新设计
一、选择合适的问候语填空。
①祝贺你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们为你骄傲!
②祝你早日康复!
③祝你生日快乐!
1.你的同学李萍生病住院了,你代表同学去医院看他,你应该说:“

2.你们班的张磊同学在全校运动会上取得了男子100米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你应该对他说:“”
3.你的同桌邀请你去参加他的生日宴会,在宴会上,你会对他说:“

二、想一想,你今天感到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回忆一下,写一篇日记。
参考答案:
一、1.②祝你早日康复!2.①祝贺你取得这么好的成绩,我们为你骄傲!3.③祝你生日快乐!
二、示例:
2017年3月10日星期五天气:晴
今天,爸爸打电话来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奶奶来了。”我非常高兴。放学后,我急忙回家,一进家门就看见奶奶。我高兴地扑在奶奶身上,说:“奶奶,我好想你呀!”“我也想你。”奶奶说。晚上,奶奶给我做了一顿香喷喷的饭菜。我感觉自己真幸福啊!
【教学反思】
“语海畅游”栏目的教学,应该出示例句,让学生去读一读,比一比,自己先从中发现两组句子的不同之处。然后教师再做归纳总结,讲明每一例句出示的目的,并适当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学习,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读读背背”栏目为大家出示了《管子》中的几句名言,要求学生读读背背,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名句的含义,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地读,熟读成诵,这样学生才能记得牢,记得准。
“学习日记”还是应该先让学生读课本上的日记,初步感知日记的形式,内容。教师指导学生记住日记的格式,明确日记应该写些什么。然后应该让学生练习一篇,教师从中抽出几篇来展示一下,评点一下。但因为时间关系,我没能做到。
练习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从田野里飘来一阵歌声。
从田野里飘来一阵阵歌声。
1.一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2.雪地上留下了一个足记。
二、把下列句子改成“把”字句。
1.老师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2.刘玲朗诵一首诗给大家听。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练习
小兔运南瓜
一天,住在森林边上的小白兔到菜地里收南瓜。他蹦蹦跳跳地来到地里,看见南瓜长得又圆又大,他高兴极了,伸手就摘下来一个。这一下他可发愁了,这么大的南瓜怎么搬得动呢?
正在这时,小熊猫骑着自行车过来了,边走边说:“小白兔,你好!”看见小熊猫骑的车子,小白兔一下子有主意了,他想:我的大南瓜圆圆的,多像车轮呀,不是也可以转动吗?好,有办法啦!
小白兔用力把南瓜竖起来,推着它往前走。南瓜果然像车轮一样转动着向前滚去。真是又快又省劲。
一会儿,小白兔就到了家门口。兔妈妈见了惊讶的问:“你是怎么把南瓜运回来的?”小白兔把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高兴地夸奖小白兔,说:“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1.大南瓜圆圆的,多像____________呀。小兔子_______________地来到地里。2.读了短文,你认为小兔聪明吗?他是怎么把南瓜运回家的?用“”画出文中的答案。
3.最后一个自然段共有___句话。兔妈妈是如何夸奖小兔的?用“﹏﹏”在文中画出来。
思维创新大拓展
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推选出了三个代表星期天去医院看望老师。这三位同学应该给老师带什么礼物呀?见了老师,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参考答案
一、1.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2.雪地上留下了一个个足记。
二、1.老师把做人的道理教给了我们。
2.刘玲把一首诗朗诵给大家听。
三、1.车轮蹦蹦跳跳2.小白兔用力把南瓜竖起来,推着它往前走。南瓜果然像车轮一样转动着向前滚去。3.三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四、示例:给老师带一束花,为老师打水。祝愿老师早日康复,向老师汇报班里的情况,转达同学们的问候。

《二年级语文上5征友启事教案作业题(语文S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68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