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复习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复习

【原文】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练习题】

一、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

(1)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2)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3)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

(4)挺直,使笔直

(5)公正的,正义的

(6)直爽,直截

(7)一个劲儿,不断地。

疑:()

(1)不相信(2)难于解难于断定的(3)猜忌

二、默写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加点字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直:((4))

(1)成直线的,跟“曲”相对

(2)跟地面垂直的,跟“横”相对

(3)从上到下的,从前到后的,跟“横”

(4)挺直,使笔直

(5)公正的,正义的

(6)直爽,直截

(7)一个劲儿,不断地。

疑:((1))

(1)不相信(2)难于解难于断定的(3)猜忌

二、默写古诗。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扩展阅读

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望庐山瀑布》导学案

设计理念:

1.反复吟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吟读,让学生理解诗意,领悟诗情,体会诗境。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认识“庐、瀑、炉、疑”四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诗。理解诗意。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反复吟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感,体会诗中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极力营造古诗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欲望和诵读的积极性。通过查找资料积累李白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难点:体会古诗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唐朝诗人李白一生喜欢游历山水,创下无数寄情于自然的诗篇。在他老年隐居庐山时写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望庐山瀑布。

2.齐读课题。

3.认读两个生字:庐、瀑。

4.释题。

5.再次齐读课题。

过渡:下面我们就跟随李白去看看庐山的瀑布究竟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读诗首先要读准,读顺,打开书76页,自读一遍,同桌互读一遍。

2.检查初诗的情况:

(1)出示生字认读:炉、疑。指导书写:炉。

(2)出示诗配画,指生读,检查字音是否正确,诗句是否通顺。

(3)教师示范。

过渡:读诗不能只读通顺,还要读得字正腔圆,有节奏,有韵味呢!同学们想像老师这样读吗?还想比老师读得好吗?那我们就得先理解古诗的意思。

三、再读‘理解诗意

1.教师出示注释,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自学,理解诗意。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分小组逐行汇报,教师相机引导个别字词的意思)。

3.抽生说整首诗的意思。

4.指导读诗:有节奏地读诗。

四、品读,感悟诗情

1.想象读诗,意象入画。

真不错,同学们渐渐读出诗的韵味了。但老师告诉你,诗的韵味不止这些。人常说“诗中有画”,这画就在字里行间蕴藏着,同是一首诗,每个人看到的画面也不尽相同。请你沉下心来再读读古诗,边读边想象,每一行诗让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读,想象,交流。相机板书。

A、日照香炉生紫烟

抓住“生”字的动感。“紫烟”看图理解想象。想象日光映照下香炉峰云雾缭绕袅袅不停的景象。(比喻)

B、遥看瀑布挂前川

体会“挂”字的化动为静。是谁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把瀑布挂在山前?读出这种神奇的景象。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想象)

“飞流直下”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

体会“三千尺”的夸张。

“银河”“九天”等词语的理解感悟。

这瀑布流得好快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好高呀!生接读诗句

这瀑布真壮观呀!生接读诗句

d、师配乐描述,生闭目想象。

“红日高照,看那香炉峰云雾缭绕,在日光的映照下,一缕缕紫色的烟气升腾不息,仿佛真的是一座巨大的香炉。远远望去,在那青翠的山色之间有一道白带垂下,那就是庐山瀑布。这瀑布从飞流直下,奔腾不息,如此壮观的景象,让人不禁怀疑,莫非那是银河从极高的九天之上突然降落了下来?

e、配乐朗读,读出你心中的画面。

3.结语:怪不得,好友杜甫称赞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让我们再次朗读,把这首诗读给李白听。

四、延展

1.出示,赏读。

2.古人游历山水,寄情自然,这是一种高雅的情怀。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我们才得以享受这美好的诗篇。祖国山河壮丽,诗篇无数,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搜集,去感悟一下诗人的情怀。

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分析


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古诗内容,弄懂诗句意思,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庐山风光录像片、计算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望庐山瀑布》教案


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

教学目标 :

1. 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

3. 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生紫烟""挂前川",体会"飞流""直下""落九天"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口语训练

二、导入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读,检查预习

1.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师范读全诗。学生边听边学习老师的读法。4.指名读,师生纠正错误。5.全班齐读这首诗。

(二)合作探究

1. 师:刚才检查了同学们的读,老师看出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好。下面,我们该做什么了? (学生回答)理解诗意。好,下面我们分小组来合作学习。 要求:四人一组,通过读注释、查字典、看插图来理解诗的意思,无法解决的问题记下来。

2.学生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三)、全班交流

1. 师:通过交流,你解决了什么问题?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2. 指名汇报。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师指导朗读,要读出如仙如幻的感觉。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 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 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没有,那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呢?为了表现山非常高,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

师:古诗中经常用这种方法,比如我们学过的: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等等……

(4)疑是银河落九天

"银河"、"九天"各指什么?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

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疑:怀疑真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的高大、急的特点展示无余。 师指导学生感受诗句所描写的壮观景象,朗读的时候要表现出气势。

四、当堂练习

给《望庐山瀑布》诗配画,或者将诗改为一篇文章。

五、归纳总结

1. 学完了这首诗,你的体会是什么?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生紫烟

挂前川 气魄雄伟

三千尺 景象壮观

落九天

教学反思: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 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诗中生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 背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 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逦,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介绍庐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5、介绍作者李白。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习生字:瀑、紫、遥、尺、照、炉、烟、挂、疑、川;

2、老师范读诗歌;

3、学生对照书本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想一想“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2、“望”和“看”有什么区别?

3、带领学生理解“挂前川”与“九天”的含义;

4、翻译诗歌: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峰周围升起紫色的云烟。从远处望去,山前的瀑布就像挂在那里的一块白布, 从高高的山上飞流而下,不由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了下来。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 入感悟:

1、理解古诗(跟随课件讲解每一句)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 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 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2、讲解古诗中虚数的情况。

在古诗中,用来表示数字的“三”、“六”、“九”、“千”、“万”等大多是虚指,不是实指,一般用来形容很大很大,很多很多,很高很高。

五、课堂总结 :

理解诗歌,把下面的空填一填:

《望庐山瀑布》是( )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的首句,将蒙蒙的( )形象地比喻为从香炉中升 起的( )。整首诗采用( )的方法写出庐山瀑布的( ),表达了诗人( )。

六、布置作业:

1、将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李白的其他诗歌读一读。

教学反思

略。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小学数学试题、知识点、学习方法

尽在“”微信公众号

望庐山瀑布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望庐山瀑布》,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望庐山瀑布

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

张汉清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十分注意古诗教学,她教得活,教得巧,例如《望庐山瀑布》,她只花了十分钟就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让我们来看实录作评析,从中获取教益。

师:我们学过许多首李白的诗,谁能背?注意每人背一首,不要重复别人背过的诗。

(学生争着背诵,积极性很高。背了《静夜思》《赠汪伦》《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等。)

师:大家背得都很熟,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白的诗。

(板书:望庐山瀑布)

点评:教学新诗不直接揭示课题,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然后开始新课教学,这样做大有益处:一是新旧联系,衔接自然;二是激发兴趣,增强效果。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背诵李白诗歌的气氛中学习新诗,效果当然不同。另外学生能一下子背出李白的许多诗,证明霍老师平时多有补充,教得扎实。

师:谁来讲课题的意思?

生:望是看的意思,题目是说看庐山的瀑布。

师:什么是瀑布?谁看见过?

生:我在泰山上看见过瀑布,它是从高山上直流下来的水,水流得很急,像倒下来似的,远远地看去像一块白布。

师:是一块铺在桌子上的白布吗?

生:是垂挂着的白布。

师:对,这样说就准确了。一说到瀑布就想到高山,从高山陡峭的地方,水流倾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布垂挂山前。水很急地流下来,可以用倾泻这个词。注意瀑字怎样写?

生:瀑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三点水,右边是暴雨的暴字,合起来念瀑pù。

生:把暴字加上三点水,就念瀑布的瀑。

师:说得对。齐读瀑布。

(学生齐读。)

师:知道庐山在什么地方吗?

生:庐山在江西省,是个风景很美的地方,很多人都到那里去游览。

点评:教者板书课题后,引导学生自己领悟题意:先解字,弄清望的含义,带出全题的意思;再释词,弄清瀑布是什么,而且就瀑布正字正音;最后明确庐山的地理特点。这样解题,由字及词及地,序次井然;同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瀑布引出垂挂倾泻,与高山挂起钩来,不仅使学生觉得具体可感,还为下面讲析诗歌作了铺垫,收一举数得之效。

师:我们一块来学习这首古诗。

(出示幻灯: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师:谁能读一读?

(学生齐读、个别读、教师范读。)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共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理解诗的意思。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议论。)

生:老师,银河是不是神话中说的,把牛郎、织女分开的那条河?

生:我奶奶告诉我,银河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师:银河实际上是许许多多的恒星,民间传说是天上的一条大河。

生:九天什么意思?

生:我知道,九天是指很高的天空。

师:古人认为天有九层,九天指天的最高层。

点评:出示幻灯,打出全诗,省时省力,又便于读便于议;组织学生读和议时,突出银河九天,教者肯定正确的认识,纠正错误的看法,使学生对诗句能有更深的理解,既体现了教学民主,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生:香炉是烧香的炉子吗?

师:不是,这里的香炉指的是香炉峰。这座山峰的样子像香炉,所以叫香炉峰。你们懂得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诗的意思吗?

(学生没有举手的。)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气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们再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意思,想像一下高高的香炉峰是多么漂亮。谁能讲讲这首诗?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太阳照在山峰上,峰顶云雾弥漫,阳光透过蒙蒙的水气,好像燃起了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远远地看去,瀑布挂在山的前边。飞流直下三千尺,是水从三千尺高的山峰上很急地流下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为是银河从高天上落下来了。

师:能讲下来很好,谁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我给它补充一点,川是河的意思,应该说是挂在山前的河面上。

生:我有一点意见,三千尺不一定是个准确的数字,主要是突出山势很高。是不是可以说成是水从很高的山峰上急流下来?

师:讲得好,谁能再讲一讲?

(学生逐句讲)

点评:由学生对香炉的疑问带出日照香炉生紫烟的诗句,理解它是一个难点。在学生没有举手的情况下,教者作了描述性的解释,启发学生体会意思,想像美景,进而让学生讲解全诗,还就川和三千尺作了辨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了。这样教学体现扶放结合的原则--扶,扶在难点上;放,放在自解和讨论上,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水平。

师:你们再小声读读,仔细体会一下,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

生:通过这首诗,诗人歌颂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生:诗人赞颂了祖国的美丽河山。

生:诗人赞颂庐山瀑布的美景,实际是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师:说得好!你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出来的呢?

生:我是读出来的。诗人不仅把峰写得很美,而且把瀑布写得十分壮观,好像是天河都掉下来了。

生:诗人借景抒情,把景写得这么美,实际上是抒发他的爱国之情。

生:我觉得这首诗写得好,有静静的香炉峰在紫烟的缭绕之中,又有那白色的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倾泻下来,发出哗哗的声响。最后诗人赞叹,这好像是天河掉下来了。

师:分析得很好。确实,这首诗中有静有动,有声有色,有景有情。我们再体会一下,作者写出了红日、青峰、紫烟和白色的瀑布,色泽鲜明,多么美丽啊!你们在头脑里,一定能勾画出一幅绚丽的图画。这首诗,充分表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诗人借此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你们再小声读几遍,看谁能背下来。

(学生纷纷要求背诵,一般都能当堂背下来。)

师:课后把这首诗抄在你们的抄诗本上。

点评:一首古诗,温旧出新,扣诗解题,突破难点,启发想像,巧妙结旨,点明特色,还要读和背,仅仅花了十分钟,无疑成为古诗教学的典范了,值得我们仔细揣摩学习。

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统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祁门县实验学校胡海

教学目标:1.认识“庐、瀑、炉、烟”,积累识字方法,会写“炉、烟”;

2.有感情朗读《望庐山瀑布》;

3.通过画面理解诗句,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4.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画面,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句。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知晓诗人。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哪些诗人?猜一猜这位诗人是谁?老师给你们一点提示:他是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曾留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他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在那个牛马舟车的时代,他的自己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曾到过18个地区,206个州县,80多座大山,60多条江河,20多个湖泊;他写过很多诗,其中最著名的有《静夜思》《古朗月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叫《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游历庐山观看黄岩瀑布时写下的一首名诗。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看过瀑布吗?就让我们跟着李白一起走进庐山,走近瀑布吧。

(二)疏通句读,初知诗意。

想游览啊,老师这里有个要求,如果能把古诗正确的读出来,就马上带小朋友们去!

1.指导读诗,读出韵律:

①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或书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

②指名读整首诗,纠正、齐读。

③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美。读古诗特别要读出诗的韵律美,韵脚一定要读准,读到位。(如“烟”“川”“天”)谁能把这首诗再读一遍。

④出示诗的停顿及重音,谁能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①出示生字新词:庐山、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

②指名小老师带读,学生跟读;

③巩固旧的识字方法;

④在交流汇报的基础上,学习新的识字方法:归类和比较

3.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①出示三幅图片,你能根据图片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②根据图片说说前三句诗的意思:“日照香炉生紫烟”中描写了哪些景色?“生”的含义是什么?从“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你能看出瀑布像什么吗?“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飞流直下”和“三千尺”分别说明了什么?

③为什么第四句诗不能用图片来概括?“疑是银河落九天”中的“疑”是把瀑布想象成了什么?

④李白是一个很会观察和思考的人,我们再来看看他写的前两首诗《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里面同样有个“疑”字,同学们,你们知道李白又有怎么样的想象吗?情感价值观渗透:我们应该努力向李白学习,做一个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

(三)观察汉字,指导书写:

1.出示汉字“炉”和“烟”,让学生观察汉字;

2.当小老师指导同学书写;

3.师生评点;

(四)化诗为文,情感迁移:

(五)赠送诗文,课外延伸:

1.同学们真棒,老师不由自主想起了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首描写瀑布的诗歌,现在老师把这首诗歌送给大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交流学习收获,结束教学;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二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二

《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二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1、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2、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3、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我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我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4、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①和②。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5、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6、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7、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1、读诗题,介绍作者

2、读诗句,理解诗意

3、再读诗,体会感情

4、背诵默写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21、古诗三首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案例《望庐山瀑布》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望庐山瀑布》”,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案例《望庐山瀑布》

诗的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川”为生字,为配合理解句意,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笔画,既帮助了学生识字,又帮助学生理解句意。

师:这是什么?

生:一条小河。

(这时,教师将中间表示流水的虚线连成一条直线)

师:这是什么字?

生:川。

师:川是什么意思?

生:小河,河流。

(接着教师又在图上添上一笔。)

师:你能理解“瀑布挂前川”的意思吗?

…………

分析:

当前,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越来越丰富了。从最古老的教学媒体——黑板到五光十色的图片,标本,模型,再到现代化的视听教学媒体。如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电视机,都频频出现在课堂教学中。所以的教学媒体,无论是老式的,还是新式的,都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手段。

在课堂教学时用粉笔迅捷地在黑板上勾勒出来的简笔画,如果在教学中运用得当,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记忆效果。教育学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是不可不注意科学与艺术的。“能以审美观点,挖掘各门学科的审美因素,就能增强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望庐山瀑布》与《瀑布》对比欣赏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望庐山瀑布》与《瀑布》对比欣赏”,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望庐山瀑布》与《瀑布》对比欣赏

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不能没有背景,没有背景就难以把画面的景物衬托得更为鲜艳夺目。风景画如此,写景诗亦然。即便同一景物,如果置于不同的背景之下,给人美的享受、艺术感染也不一样。入选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的《瀑布》和《望庐山瀑布》都是同写瀑布的诗作,但,由于作者的观察点、表现手法不同,所描绘的背景有别,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瀑布图。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比欣赏,鉴别理解诗的意境。

《瀑布》是新体诗,显得自由活泼。诗的开端先写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那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好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声音先给以昂扬振奋、心旷神怡的感觉。听到它,怎不令人急于目睹其形。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望见了,这又是何等的兴奋,诗人却无法比喻“这般景象”,只觉得“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诗人爱慕的感情油然而生。望见了,还没来得及细致欣赏,这是诗人初见瀑布的感受。乃至“站在瀑布脚下仰望”,这才饱览无余,“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诗人的情感进一步升发开去,由衷地发出慨叹。看看吧!这,就是瀑布。多壮观呀!然而,诗人由激昂兴奋又围到情意缠绵。这是因为“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多优美、多惬意呀!这种境界又是多么令人心情舒畅、流连忘返。

而《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景色就与此迥然不同。《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仙李白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以质朴的语言和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勾画出香炉峰瀑布在阳光照耀下飞奔直下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他对祖国河山的深切热爱。

诗的开头写香炉峰的壮丽奇观,为瀑布先渲染出一幅色彩绚丽的背景。“日照香炉生紫烟”,意思是说,在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生起了紫色的云烟。接着笔锋一转进入主题,“遥看瀑布挂前川”,这是作者远望瀑布的情景。由于作者遥望而非近观,所以瀑布四周的广阔天地都在他的视线之内:白色的瀑布从峰顶上的紫烟中喷涌而出,直挂在苍翠的香炉峰前面,在阳光、紫烟、绿茵的掩映下,瀑布既显得雪白如练,又是银光闪烁。整个景色非常丰富多彩,清丽奇巧,给人以色彩绚丽、气象万千之感。紧接着诗人以夸张比喻的手法极写了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的流势之速、声响之洪、气势之磅礴、色泽之鲜明完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全诗气势雄伟壮阔,格调豪放明快,可谓古今之绝唱。

两相对照,我们不难看出,两幅瀑布图都是优美的,都热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前者是近观,画面幽静迷人;后者是遥望,给人以气势雄伟壮观的感觉。所以,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两首诗的对比欣赏,仔细品味两幅瀑布各自的诗情画意,在鉴别中理解诗的内涵,能提高学生欣赏鉴别事物的能力。

怎样上好《望庐山瀑布》


怎样上好《望庐山瀑布》

怎样上好《望庐山瀑布》

第三节课《望庐山瀑布》1、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让学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地步,位对朗读的指导还不够到位,如果能看一看窦桂梅教师执教《游园不值》一诗的课堂实录,也许就能对古诗的朗读指导更到位,就能读出古诗吟诵的韵味来。2、介绍李白,就应该联系学生以前学过或已经掌握的李白的诗句,如《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秋浦歌》等。其实,上课前,学生就在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中的古诗,而教师对这一学情没有充分利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然说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见到的景物,那么,除了本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外,还应联系白发三千丈、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诗句,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来进一步体会李白诗句的雄浑与气魄。3、写字教学一直是苏版教材比较注重的一个教学环节,这节课虽然也有写字环节,但给的感觉似乎只在完成一个规定的教学环节而已,没有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学生的字写得究竟怎么样,却没有进行及时的评价反馈。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二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二”,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二

《望庐山瀑布》课堂实录二

望庐山瀑布》

陈玉梅内蒙古乌海市实验小学

师生问好

我问一个问题,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

生:西湖

生:九华山

生:青岛

师:到过这地方吗?

板书庐山

生:有香庐峰

师:九江市南,自十有名,苏轼到过,题西林壁。

生背

师:庐山的云雾的特别美,看看飘渺的云雾。据统计云雾有,看老师写瀑布

师:板书

师:唐代著名的诗人,写下了千古名诗《望庐山瀑布》

你知道哪些李白的资料

生:说有关李白的资料。从网上及有关书上找到的资料,读的不怎么通顺。

师:跟着学生读,帮助学生不会读的

师:他的诗歌颂祖国河山的,有九百多首。望是什么意思?

生:远看清楚,近看不清楚

师:这首诗会背吗

生:会背

生:生背

师:有多少同学会背

生:齐读

师:背的真好,我们合作一次,你们背我来写,想有更多的收获,就跟着我一直写。

生读师写

香炉峰

[此处关于语文的事太多,时间浪费的太多]

师:会背了,会写了,能读好这首诗吗?

生:读

师:很美呀,不但正确、有利于,有快有慢,读出节奏美。

生:读

师:从他的读中好像读到了什么规律呀?看看有什么规律吗?

师:每个字的都是什么,都是“”押韵,

生:读。

师:把诗读正确、流利,还要明白这首诗写的什么。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自己学自己的。默读。

生:读,自己画。

师:作者这首诗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生:主要描写了瀑布

师:还有吗

生:紫色的云雾

师:什么地方的

生:香炉峰

师:从哪儿看瀑布

生:在山下看的

师:不同的意见

生:远处山看的

师:观看瀑布的地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生:飞流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要把瀑布当作银河

师:出示瀑布图落差

150米

师:在读这首诗看看有没有新的体会。

生:在阳光的照射下。

师:挂前川是什么意思

生:挂在山前面的一条河流

师:哪几个字特别好

生:生与挂

师:师将这两个字加点

师:云雾就像是从香炉峰中冒出来一样

生:挂用的,远处看,像白练挂在山头

师:瀑布是什么样子,是流动的,流动的瀑布是什么呀,就像一条大河,挂在。读,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

生:读

师:远看瀑布看到的情况,又看到什么?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穎是银河的落九天

师:为什么在三千尺?作者量过高度,作者为什么用三千尺

生:说明瀑布很长很长

师:还有哪些地方,用了这种手法

生:赠汪伦

生:万重山

师:用三千尺说明非常高。

生:读

师:看到这三千尺的飞流,作者不得不怀疑是九重天的银河落了下来,为什么怀疑是银河从天下落下来?

生:香炉峰被云雾挡住了,以为银河落下来。

师:我们仿佛站在脚下,作者不由得地怀疑,读

生:读飞流直下三千尺

师:谁来读一读

生:生读

师:好有气势的瀑布

生:生读

师:读出气势磅礴

生读

师:不同的人读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感觉

生:读

师:你感受到了

生:我感受到瀑布相当于银河那么的长

生:比三千尺更要长

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生:很长很长

生:很壮观

生:雄伟壮观

师:请大家把这一切读出来吧

生:齐读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

师:读出壮观景象来了

生:读

师:指导学生读第一句[指导不到位]

生:读

师:真是壮观的瀑布,如果你站在瀑布下,你此时的心情是怎样呢?放录像。

[这断录像不错]

生:看的我非常激动

生:如果有笔就把它画下来

师:有纸写下来就行,画也可以,写也可以

[自动生成]

[学生写时,教师不要说了,让孩子静静地写吧,给孩子一个静静的时空]

师:出示了一首瀑布诗,叶圣陶写的。

下课。

五一长假到了,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也能写出美的诗篇来。

《望庐山瀑布》的疑问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望庐山瀑布》的疑问”,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望庐山瀑布》的疑问

不久前刚上完《古诗两首》,做作业的时候有一道题目把学生难住了,也把我给难住了。题目是“疑似议和落九天”中的“疑”是什么意思?

??我记得我小时候读书,老师教过,这句诗的意思是“真让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掉落下来。”翻教学参考,说是:“好象是银河从九天落下来。”

??不死心,继续从网上查找,有以下答案: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从这里看,疑应该做怀疑的解释。

??【译文】

??

??阳光照在香炉峰上腾起一片紫色的雾烟,远远望去迷人的瀑布就像挂在前面的壁川。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自于九重之天。

??

??

??【译诗】

??

??阳光照耀香炉峰,升起了紫色的烟云,

??

??远远望去瀑布像条白练挂在山前。

??

??飞快的水流从山的高处直泻而下,

??

??像是银河从极高的天上落了下来。

??

??

??【题解】

??

??庐山,在今江西省龙江市南,崇岩叠蟑,风景优美,名胜古迹很多,瀑布是它的奇妙景色之一。

??

??本诗大概是李白在开元十三年(725)出蜀后的第二年游览庐山时作。原诗二首,这是第二首。在这首诗中,李白以磅礴的气势、奇特的想象描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奇丽,是李白诗中传诵最广的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庐山瀑布诗中的绝唱。

??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由远而近,景物随着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而变换,如同电影镜头的推拉一般。首句写远眺,但见香炉峰云蒸霞蔚,在阳光照耀下,升腾起袅袅紫雾。次句目光随之向下,写香炉峰前一道瀑布凌空飞泻而下,其势如奔雷闪电,铺天盖地而来。第三、四句生发开去,从想象落笔。诗人想:这飞流而下的瀑布莫非是银河之水从天而降,否则怎能有如此高远、如此雄浑之势?气象奇伟雄丽,极似李白胸怀。诗人融自我于山水,非大手笔不能为。

??又查找了很多资料,有解释为“可能的”也有解释“好象”的,具体我也不清楚了。“凤凰语文论坛”里也在吵,但是没有一个人下结论。最后很多老师的答案是“怀疑”“可能”“好象”都对!

??不知道哪个高人来解释一下??

#

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


老师在上课时经常会遇到难解决的问题而耗费半节课的时间吧,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李白《望庐山瀑布》赏析

田南池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人人口熟能详却又摹仿不得的神来之作。庐山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景与文化胜地之一,有“无限风光”的仙人洞穴,有“天下奇观”的飞流瀑布,有山中盆地,有峰上天地,还与远处隐约可见的万里长江和千顷鄱阳湖,互为映衬,这一切自然而然地组成了气象万千的天然图画,不但如此,庐山还以它极为丰厚的历史人文积淀而成为我国文化遗产中最引人注目的承载之一。古往今来,不知引发过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怀灵感,绞尽脑汁地写下无数歌咏诗篇,而李白的这首《望庐山瀑布》不过是一首小小的七言绝句,却在众多诗作中,雄视古今,独占鳌头。

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也就是安禄山叛乱的第二年六月,李白从安徽的宣城来到了长江边上的庐山,一直呆到了这一年的年底,才奉永王李?之召下山,在庐山上度过了夏、秋、冬三季,一共写了二十四首诗。

在庐山的南麓有东西两条著名的瀑布,一条从鹤鸣、龟背两峰中溢出,水势充沛而崖口狭小,强大的水流从崖口夺路而下,形成数十百缕,喷洒而下,形同马尾,故有“马尾水”之称;另一条从双剑峰东麓凌空而下,悬挂数十百丈,一泻千尺,蔚为壮观,古称开先瀑布。《望庐山瀑布》就是写的开先瀑布。

诗的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看上去是对香炉峰的描写,与瀑布的关系不大,但是我们须知,此诗不是单纯地写“瀑布”而是写的“望瀑布”这一动态过程,所以这一句看似不起眼的轻描淡写,其实并非闲来之笔。它向读者交待了瀑布所在的位置是在庐山上,香炉峰是在庐山西北,峰顶尖圆,终日烟云缭绕聚散,如一个硕大的香炉,故称为“香炉峰”。此句也点出了望瀑布的具体时间。因为在白天时分,“日照香炉”是望不到“生紫烟”的景观的,只有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香炉峰上时,那山间的岚气才会呈现出一种难得的紫色。雄伟的山峰远远望去犹如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在清晨时分,冉冉腾起阵阵白雾,缥渺弥漫于苍天山川之间,在红日的照耀下,化作了一片紫色的云霞,这第一行诗为全诗罩上了一种浪漫的光环,从而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氛围。到第二句时,诗人才把视线集中到山前的瀑布上,“遥看瀑布挂前川”,点明诗人是站在山脚之下,抬头远望。一个“挂”字是静态的动词,如果是近在眼前,那么就会置身于瀑布的声响、水势之中,而完全是另外一番感觉了,不过那样就会与题目中的“望”字脱节了。只有“遥看”,也就是远远地望去,那一刻也不曾停息,永远带着跳跃,伴着水声的瀑布才会静静地“挂”在前面的山上,如千寻白练,悬挂山前,这也是诗人看到瀑布时的第一感觉。诗歌的前两句有一种精心安排的动静对比,放眼望去,香炉峰的山色本无太大的变化,可是李白却非要它动起来,所以选择了一个“生”字,具体入微地反映了香炉峰在清晨日光的照耀下,所展现的迷人色调;而那奔泻不息的瀑布,诗人却非要用一个“挂“字让它安静下来,这种打破常规的写法,使得他笔下的这两句诗绝不雷同于其他任何地点、任何时段的山光水色,而只能属于晴朗的早晨,远望中的“庐山瀑布”。看似寻常的词句,却蕴藏了作者多少精心的构思与巧妙的组织呀。

诗歌的前半段是客观的写实手法,而后半段却一改前态,转用最夸张的比喻和最奇特的想象,这也是李白诗歌浪漫风格的最大特色,不论长篇短制,都是手到擒来,运用自如的。的确,每当人们欣赏高山瀑布之际,都难免会被其深深打动,更不要说是心中永远跳跃着激情的“谪仙”李太白了,他与这种永不停歇,不顾一切地只管向前(向下)冲去的宏伟景观,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灵感应和共通之处。所以李白笔下的“庐山瀑布”才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比任何诗人所能想象的都更加精彩,更为独到,真是想他人所不能想,写他人所不敢写呀。“飞流直下”是实写,包含了瀑布的流速、流量和流向,同时又极力向人们展示了瀑布的无穷动态。一个“飞”字,把高山瀑布奔腾跳跃的态势描绘得恰到好处,“直下”一词,既显山势之高,又见瀑水之急,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目前。而“三千尺”就已经属于一种兴会神到的率意之笔了,因为任何人都知道这并不是对瀑布长度的真实表述,我们反而会认为“飞流直下三千尺”恰恰是对庐山瀑布的最好描述。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一种特有的流动气势,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勇往直前,义无反顾。这完全可以看成是李白性格与天性的物化写照,难道他自己不就是这样一种人中骄子、天上谪仙吗?最后一句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如果没有这一句,《望庐山瀑布》诗可能就不会如此千古流传、尽人皆知了。银河是由横亘天际的无数颗星组成的,本来就是人们的想象浪漫之词,因为每一颗恒星之间相距不啻十万八千里,可是自打出现了这个词,又有谁想到用“银河”这一人类赋予天象的美妙词语再反过头来比喻地球上真实的自然景观呢?不但是那样大胆,而且是这样准确,当没有人用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银河与瀑布之间的共同点,但当李白落笔之际,便成为了不可无一、不能有二的千古绝唱!他把银河来了一个水平大翻转,从横向变成竖挂,又从“九天”落到“庐山”,但其神韵依然,光采照旧,不论在何处,都给人以浪漫的想像和无穷的魅力,这是在用“银河”来比“庐山瀑布”吗?当然,恐怕再也没有比这更恰当的比喻了,但你能说这不是谪仙在借天上的“银河”和庐山的”瀑布”的无穷之水,来浇自家怀才不遇的块垒吗?此外,由于用了“疑是”一词,愈发为全诗蒙上了一种恍恍惚惚、亦真亦幻的艺术色彩。

从李白这首庐山诗问世以后,众多诗人虽然仍然把庐山当做描写对象,但是却很少再有人专与庐山瀑布了,这就不难预料,如果真的有人再写同一题材的话,是需要大的勇气的,可是真的有一位诗人并不在乎李白的名望,照写不误,这就是中唐的徐凝及其他的《庐山瀑布》诗,徐诗全文如下:“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要说比起李白的诗来确实是差了不少,但是“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一联,却受到了后人不同的褒贬,张祜就特别欣赏,而宋代大文豪苏轼却对此深恶痛绝,他专门也写了一首诗,“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戏徐凝瀑布诗》)凭心而论,说徐凝的是“恶诗”,虽说是“戏言”,苏轼也有点太矫枉过正了,但他认为李太白的《望庐山瀑布》是“古来唯有谪仙辞”确是千古论定,无人不赞同的。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复习》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4578.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