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民族融合。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能够认识战争是政治经济变革在军事斗争上的反映,对加速奴隶制瓦解和促进封建制形成所起的作用。
2.提高学生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春秋战国战争的能力。这些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给社会生产也带来极大破坏。但是,客观上又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大国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2.春秋战国时期,为战胜对方,各国都重视选拔人才,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客观上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
3.春秋战国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争霸战争、战国兼并战争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客观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历史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分清春秋战国两个不同时期: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代的特点: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A.奴隶制经济基础动摇,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
B.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各诸侯国掠夺土地和人口以扩大统治范围,进行长期争霸兼
并战争。
讲授新课:
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1.东周的建立与王室衰微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即洛阳)。史称东周。
周王东迁后,周王室不再被诸侯所重视,逐渐成为各强大诸侯的附庸。
2.春秋争霸的四个时期
“周郑交质”时期:春秋初年,诸侯中郑国首先向周天子挑战。郑国以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其势力发展很快,郑庄公首先称霸,有两个重要事件:“周郑交质”,即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人质。郑庄公打败周桓王,周桓王被射伤肩部,天子威信扫地,周王室从此一蹶不振。
齐桓公称霸时期:
齐是周初姜尚的封国,春秋时已发展成东方大国。
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
A.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以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
B.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借以发展齐国势力。
C.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
霸主地位。
晋楚争霸时期:
前632年,晋文公图霸中原与楚成王发生冲突,导致晋楚城濮大战,楚军大败,晋
文公与诸侯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晋楚又大战于邲,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中原。
引导学生阅读“楚王问鼎”的故事,以说明楚庄王号令天下之野心。
昊越争霸时期。
春秋末年,崛起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和钱塘江流域的越国相继称霸,已是大国争霸的
尾声。
前496年,吴王阖闾大举伐越,受重伤死于中途。其子夫差立志报仇,三年后大败
越王勾践。吴王阖闾图谋霸业,至夫差终成霸主。
越王勾践卑身事吴,卧薪尝胆,立志复国,终于灭吴,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1.春秋后期到“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
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被周王封为诸
侯,正式分晋。
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原来的姜氏而为诸侯。
“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指导学生阅读《战国兼并形势图》,掌握七雄的地理位置。
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四个时期
魏国独霸中原时期。
三家分晋以后,魏国最强。
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国势大增,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独霸中原。魏文侯不断向外扩张,初具霸业规模。
魏齐争霸时期。
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国与魏国围绕中原战局,展开了军事和政治上的激烈斗争。齐国经过桂陵之役和马陵之战,两次打败魏国,代替魏称霸中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介绍“围魏救赵”、“围魏救韩”和孙膑用“退兵减灶”之
计,战败庞涓的著名战例。
秦齐互帝时期。
公元前4世纪后期,秦国经商鞅变法,由弱变强,向东扩张,屡败韩魏,一跃成为
西方强国,形成与东方齐国双雄对峙的新格局。
秦国因一时难以征服东方六国,秦昭王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尊齐泯王为东帝,
自称西帝。这样,秦齐出现暂时的互帝局面。
秦国独霸时期。
公元前3世纪以后,楚齐两强衰落。
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秦打败赵国。至此,秦国独强,无敌于天下,东方六国
灭亡已成定局。秦国开始进行统一战争准备。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性质:
战国时期的战争,除扩大地盘,掠夺人口,激烈混战,与春秋相似以外,开始具有封建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发展和融合的重要时期。
2.周边各族的发展。
在北方、东北:有肃慎、东胡、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其中战国后期的匈奴,其首
领头曼单于在今内蒙古五原地区建立了头曼城。匈奴与战国时的赵、燕、秦都发生
过战争。
在中原地区:有战国时鲜虞族建立的中山国。
在西部:有月氏、乌孙、义渠、羌等。他们是今甘肃、新疆一带的古老民族,其中
义渠(今甘肃宁县)是西北最强的戎族。
在西南部:有巴、蜀、夜郎等民族。
春秋时,南方以楚、吴、越为中心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
2.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灾难,但是客观上,加强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间交往,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秦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保证学生们在上课时能够更好的听课,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教案”,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教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春秋”“战国”,春秋争霸背景和特点,春秋争霸的基本情况;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战国兼并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应与本章经济发展和政治变革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运用“战争无非是政治关系通过另一种手段干预的继续”的基本观点,综合分析战争是政治经济变革在军事斗争上的反映,对加速奴隶制瓦解和促进封建制形成所起的作用。
2.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春秋战国的几次重要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阶级为掠夺土地、人口、财产所进行的战争是不义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社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但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这些战争又是不可避免的,它们客观上促进了国家走向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春秋战国战争频繁,诸侯争霸称雄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变革在军事上的反映。大国在争霸战争中相互兼并,开拓疆土,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为战胜对方,均重视选贤任能,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产生,推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
教学要点
一、春秋诸侯争霸
1.周王室东迁和势力衰微
2.春秋争霸
(1)齐桓公称霸
(2)晋楚争霸
(3)吴越争霸
二、战国兼并战争
1.“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
2.战国兼并战争
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
教学要求和建议
一、本节为一课时。
重点:齐桓公称霸和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难点: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春秋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客观辩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历史作用。
二、讲授本课时,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应注意讲清“春秋战国”的大变革时代特点。由于奴隶制经济基础的动摇,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已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新兴地主阶级的形成,有利于新势力的发展。各诸侯国为扩大统治范围,掠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财富,进行了长期的争霸兼并战争。这就是这个时期战争频繁的历史背景。
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一目,教材主要讲两个问题。(一)王室衰微,诸侯大国间长期征战,实质是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兼并过程。(二)春秋争霸内容,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1.齐桓公称霸:齐是周初姜尚的封国,通过对东夷的不断兼并,春秋时已发展成东方大国。它负山面海,有渔盐之利,农业生产也有较好基础。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教材中突出三点:①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以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②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采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救患扶危,北御夷狄,南制楚蛮,得到诸侯拥护,威望日增;③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确立中原的霸主地位。
2.晋楚争霸:教材讲述晋文、楚庄先后称霸中原的两个历史事件。春秋初年,晋、楚势力逐渐强大。晋在太行山以东,黄河以北。楚占两湖、江西,北达河南。晋楚争夺弱小诸国,双方争霸中原。公元前7世纪后期,楚成王时,楚出兵攻宋,与晋文公图霸中原发生冲突,导致晋楚城濮大战。晋联合秦、齐、宋等国与楚大战于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楚军大败。当年,晋文公与诸侯会盟,成为中原霸主。晋文公死后,霸业中衰。城濮之战后,楚转而向东发展。公元前6世纪初,晋楚又一次大战于(今河南郑州),晋军大败,楚庄王遂成为诸侯的霸主。课文小字,介绍楚庄王“问鼎”故事,可参照引文指导阅读。
3.吴越争霸。春秋末年,崛起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继起争霸,已是大国争霸的尾声。吴国是江苏南部太湖流域的国家。前6世纪末到前5世纪初,吴王阖闾与浙江北部钱塘江流域欲北上争霸的越国发生冲突,结下深怨。吴王阖闾大举伐越,受重伤死于途中。其子夫差立志报仇,三年后大败越王勾践。越降,吴王阖闾图谋霸业,至夫差终成霸主。越王勾践卑身事吴,发愤图强,立志复仇。在进行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准备后,越终于灭吴。越王勾践北上,会盟诸侯,一时号称霸主。
四、“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一目,教材也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春秋后期到“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二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1.“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教材概述“格局”的形成,可讲述三点:①韩、赵、魏三家分晋。②田氏代齐。春秋末年,晋国和齐国卿大夫中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在与旧势力的斗争中,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政权,被周王正式承认为诸侯。③“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经过春秋长期战争,到战国初年,只剩下二十多个诸侯国,其中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西方的秦国、北方的燕国及介于四国之间的韩、赵、魏等7个诸侯国最为强大,形成“战国七雄”的格局。战国时期的战争,除扩大地盘,掠夺人口,激烈混战,与春秋相似以外,开始具有封建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讲述的重点,是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等重要战役。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教学设计
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1.东周的建立与王室衰微①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即洛阳)。史称东周。
②周王东迁后,周王室不再被诸侯所重视,逐渐成为各强大诸侯的附庸。
2.春秋争霸的四个时期
⑴“周郑交质”时期:春秋初年,诸侯中郑国首先向周天子挑战。郑国以帮助周平王东迁有功,其势力发展很快,郑庄公首先称霸,有两个重要事件:①“周郑交质”,即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人质。②郑庄公打败周桓王,周桓王被射伤肩部,天子威信扫地,周王室从此一蹶不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⑵齐桓公称霸时期:①齐是周初姜尚的封国,春秋时已发展成东方大国。
②公元前7世纪前期,齐桓公霸业达到顶峰。
A.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以达到“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目的;
B.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借以发展齐国势力。
C.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兰考),承认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⑶晋楚争霸时期:
①前632年,晋文公图霸中原与楚庄王发生冲突,导致晋楚城濮(山东鄄juan城)大战,楚军大败,晋文公与诸侯会盟,成为中原霸主。
②前613年,楚庄王即位,后晋楚又大战于邲,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中原。
“楚王问鼎”的故事,以说明楚庄王号令天下之野心。
⑷昊越争霸时期。
①春秋末年,崛起于长江下游的吴国和钱塘江流域的越国相继称霸,是春秋后期的霸主。
②前496年,吴王阖闾大举伐越,受重伤死于中途。其子夫差立志报仇,三年后大败越王勾践。吴王阖闾图谋霸业,至夫差终成霸主。
③越王勾践卑身事吴,卧薪尝胆,立志复国,终于灭吴,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二、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1.春秋后期到“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
①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被周王封为诸侯,正式分晋。
②田氏代齐。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原来的姜氏而为诸侯。
③“战国七雄”政治格局的形成: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七雄指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盛的诸侯国.
2.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四个时期
⑴魏国独霸中原时期。①三家分晋以后,魏国最强。
②魏文侯任用李悝变法,国势大增,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
③独霸中原。魏文侯不断向外扩张,初具霸业规模。
⑵魏齐争霸时期。
①公元前4世纪中叶,齐国与魏国围绕中原战局,展开了军事和政治上的激烈斗争。②齐国经过桂陵(河南长垣)之役和马陵(山东郯tan城)之战,两次打败魏国,代替魏称霸中原。
教材小字介绍“围魏救赵”、“围魏救韩”和孙膑用“退兵减灶”之计,战败庞涓的著名战例。
⑶秦齐互帝时期。
①公元前4世纪后期,秦国经商鞅变法,由弱变强,向东扩张,屡败韩魏,一跃成西方强国,形成与东方齐国双雄对峙的新格局。
②秦国因一时难以征服东方六国,秦昭王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尊齐泯王为东帝,自称西帝。这样,秦齐出现暂时的互帝局面。
⑷秦国独霸时期。①公元前3世纪以后,楚齐两强衰落。
②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今山西高平)之战,(赵括—白起)秦打败赵国。被俘赵军四十多万绝大部分被秦军活埋,这是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至此,秦国独强,无敌于天下,东方六国灭亡已成定局。秦国开始进行统一战争准备。
3.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性质:
战国时期的战争,除扩大地盘,掠夺人口,激烈混战,与春秋相似以外,开始具有封建兼并战争的性质,以后逐渐转化为封建统一战争。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民族发展和融合的重要时期。
2.周边各族的发展。
①在北方、东北:有肃慎、东胡、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其中战国后期的匈奴,其首领头曼单于在今内蒙古五原地区建立了头曼城。匈奴与战国时的赵、燕、秦都发生过战争。
②在中原地区:有战国时鲜虞族建立的中山国。
③在西部:有月氏、乌孙、义渠、羌等。他们是今甘肃、新疆一带的古老民族,其中义渠(今甘肃宁县)是西北最强的戎族。
④在西南部:有巴、蜀、夜郎等民族。
⑤春秋时,南方以楚、吴、越为中心分布着许多少数民族。
2.民族融合。
春秋战国长期激烈的兼并战争,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灾难,但是客观上,加强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民族间交往,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秦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三种趋势
1由分裂走向统一2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3加快民族融会,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目标
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文学和艺术(《诗经》;屈原和《离骚》;孟子和庄子的散文);天文和地理;名医扁鹊。
二、能力培养目标
1.使学生全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不同学术思想和历史文化名人的能力。
三、思想教育目标
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许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对我国后世和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和屈原创作的楚辞,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先秦诸子的散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财富。
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天文学、地理学、医学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墨经》中总结和提炼的大量物理学知识,也在我国科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4.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空前繁荣,科学技术取得许多世界领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国在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地位,值得我们自豪,以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老子和孔子,“百家争鸣”;《诗经》,屈原和《离骚》;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山海经》;《墨经》中的物理学知识;扁鹊。
教学难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的思想及对他们的评价;对某些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老子和孔子
1.老子
老子是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老子把不具有任何物质性的“道”或“无”,作为世界万
物的本源,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老子思想中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A.老子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运动着。
B.老子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对立双方互相依存而且互相转化。
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统治者少一点欲望,少一点作为,天下就能安定,政
权才能巩固。他反对用严刑峻法治理天下。
2.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提醒学生注意:对“仁”的许多解释中,既有一些具
有进步意识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有维护奴隶制的旧思想、旧观念。如孔子提出的
“仁者,爱人”虽然是有阶级性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
性质,有一定的进步性。(这里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论语·阳货》关于“子
张问仁”的引文)。
孔子的保守思想表现在他主张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维护等级制度等方面。但
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变化的,旧的制度也可以“损益”改动,又表现了他思想的进步
性。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A.孔子办学“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
范围,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
B.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思想,实质是举贤思想,通过教育的途径,培养和选拔
治国人才。这是对我国考奴隶社会“世卿世禄”制的否定,对打破奴隶主贵族
垄断政治的局面具有积极作用。
孔子对保存古代文化典籍的贡献。被奉为儒家“五经”的是相传就是孔子编订和整
理的《诗经》《书经》《礼》《易》和《春秋》五部书。汉武帝时“独尊儒术”,以儒
家思想为封建正统思想,儒家文化也就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部分。
二、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战国时期历史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逐渐形成了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和阴阳家等不同的派别,其中儒墨两家影响最大,并称“显学”,其次是道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2.墨、儒、道、法各家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和主张:
墨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代表了小生产者(平民)的利益。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他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进步。《墨子》一书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学派的主要材料。其中记载了许多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反映了战国时期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水平。
孟子和荀子:他们都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A.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提出“仁政”、“民贵君轻”,他认为“政在得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被统治者尊称为“亚圣”。
B.荀子:他认为“天有常道,地有常数”,自然界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他还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以社会政治的好坏而转移。荀子认为自然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其思想反映了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他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就是人可以通过主观的努力去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即人定胜天的思想。
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学说,并把“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主观产物。庄子鄙视富贵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但他又敌视社会的进步,反对人的任何作为,他的思想比老子更为消极。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
A.他认为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
B.他主张不遵循古法,不墨守成规,要按照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政治措施。
C.他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由国家制定法令,向全国公布,除国君外,所有臣
民都必须遵守。这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具
有进步意义。
D.认识:a.韩非子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潮
流。
b.韩非子主张用严刑峻法统治人民,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加强封建专制的
要求。
c.韩非子的主张,得到秦王赢政的赏识,秦统一后的许多政治措施,都是
韩非子学说的应用和发展。
三、繁荣的文学和艺术
1.文学的成就
《诗经》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绝大部分是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a.风多是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民歌;
b.雅是西周时期宫廷的乐曲歌辞;
c.颂是西周时期宗庙祭祀的颂歌。
C.《诗经》的人文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对我国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
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屈原和《离骚》
A.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也是世界文化名
人之一。
B.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
C.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诗人感情真挚、想象丰富,表达了对楚国和人民的热
爱。
诸子散文
A.先秦诸子的散文都很出色,对后世文学的发展有深刻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
B.先秦诸子的文章各有特色,在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是孟子和庄子。
a.孟子的文风以刚柔相济的辩证见长,他的议论文中善于运用比喻。
b.庄子的散文文字优美,想象丰富。他的代表作《逍遥游》《秋水》等是古代文学
作品中的名篇。
2.艺术
绘画已成为独立的艺术。主要内容有:
A.长沙楚国遗址出土的做《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B.是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壶身上的“水陆攻战图”,
说明青铜器的装饰已由以前的图案发展为完整的画像。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整套青铜编钟,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瑰宝,说明春秋战国
时期我国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四、体育和娱乐
1.祭祀活动:社祭、腊祭。
2.娱乐活动:六博、投壶、斗鸡、走犬、讴歌等;
3.体育活动:剑道、角抵、蹴鞠、举鼎等。
五、先进的科学技术
1.天文和地理
天文学的发展:
A.天文学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发展紧密相关,农业生产的发展要求有更准确的“天
时”,对天文学,特别是对历法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推动力。
B.《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李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一
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它比欧洲早六百七十多年。
C.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地理知识的丰富:
A.生产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民族的融合,促进了地理知识的不断丰富和提高。
B.战国时期出现早期地理学著作《山海经》,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中外地理的认识。
物理学的成就:《墨子》中的《墨经》记载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有杠杆原理
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物理学的重大成
就。
2.名医扁鹊
他是战国时期最著名的医生;
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四诊法奠定了我国中医诊断学的基础,一
直为中医所沿用。
扁鹊尤其擅长切脉诊断,后代医生把他奉为“脉学之宗”。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339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