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1、国内条件:
(1)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最基本条件)
(2)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思想的主流;
(3)组织基础: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
※链接“共产党早期组织”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概况:1920年秋;书记陈独秀;
⊙贡献:促进了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最大功绩);
★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进一
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链接高考:
(07重庆文综18)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负责人……………………()
A.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B.领导了五四爱国运动
C.主持了中共“一大”D.出席了中共八七会议
2、国际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中共一大——共产党的诞生
1、基本概况: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
(3)代表:13人+马林(共产国际);
地区
代表
地区
代表
上海
李达李汉俊
北京
张国焘刘仁静
长沙
毛泽东何叔衡
武汉
董必武陈潭秋
济南
王尽美邓恩铭
广州
陈公博包惠僧
旅日
周佛海
——————————
2、主要内容:
(1)正式决定建立共产党;
(2)通过党的纲领——中共第一个党纲:
①规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3)明确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选举领导机构
①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②宣传工作:李达;组织工作:张国焘;
3、历史意义:
(1)中共“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①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共产党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③共产党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④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代表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主要)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②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③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④新的革命道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⑤新的革命前途——建立社会主义;
※链接高考:
◎(04,全国文综Ⅲ,21)中共“一大”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A、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B、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
C、开展武装斗争夺取政权D、同国民党合作推动国民革命(答案:A)
◎(00’,广东,16)中共“一大”确定的任务与目标包括…………………()
①领导工人运动②打倒封建军阀③争取民族独立④实
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C)
※链接“问题探讨”
◎设问:中共“一大”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回答: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设问:当时中国的政权局势如何?
▲回答: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
◎由此,你认为“一大”有何缺陷?中共在成立后,摆在面前的首要任务又是什么?
▲回答:
缺陷:中共幼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认识不准确。
首要任务: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二大”背景:
(1)各派军阀激烈争夺,带来深重的灾难;必须继续完成反封建任务;
(2)《九国公约》,帝国主义国家重新形成宰割中国的同盟
必须继续完成反帝任务;
(3)共产国际远东民族革命会议,起了指导作用;
2、时间地点:1922年7月,上海;
3、主要内容:
(1)中心任务: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大最大贡献)制定依据
正确分析了中国国情
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革命性质:民主主义革命;
纲领内容
①打倒军阀;②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③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纲领意义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明确最高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与一大目标相同)
(3)指明民主革命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决定加入共产国际;(作为一个支部,接受和服从共产国际的领导)
4、“二大”意义:
(1)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
重大标志。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了解的加深;
(2)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迅速蓬勃发展;
※链接高考:
◎(03’全国文综,20)1922年中共二提出民主革命纲领,其主要内容是…………………………………………………………………………………………()
①推翻帝国主义压迫②打倒军阀③统一中国④平均地权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C)◎(04’北京文综,18)中共能够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原因
是………………………………………………………………………………………()
A、工人运动遭受挫折B、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正确分析了国情D、共产国际的支持(答案:C)
四、中共领导下的工人运动——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背景:
(1)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2)中国共产党的致力领导;
2、第一次工运高潮;
★工运时间:1922–1923;
★斗争方式:城市工人罢工(反映共产党此期坚持城市斗争道路);
★工运顶点: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工运结果:“二七”惨案,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工运教训:
(1)必须建立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2)必须进行武装斗争;
中国共产党思想道路的探索
走自己的路──中国共产党思想道路的探索
课前搜集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不懈斗争的史实;搜集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的有关资料。
师: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问题上曾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现在请大家将搜集到的资料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看都走过了哪几条道路?
(学生交流5分钟)
师: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有哪几条道路?
生1: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制。
师:实行君主立宪制是仿照哪个国家?
生1:是仿照日本,康有为曾向光绪帝进呈了《日本变政考》作为借鉴,因为日本在倒幕运动后,进行了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师:明治维新迅速使日本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却没有改革中国的命运,维新运动如昙花一现。
生2: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希望走美国人的道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结果被袁世凯窃取果实,继续进行专制独裁统治。
师:资产阶级革命派想走美国人的道路,又一次遭到失败,那无产阶级呢?
生3:向俄国学习,武装夺取政权。
师:结果怎样呢?
生3:中国共产党在大城市发动武装起义,结果失败。但毛泽东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表明党实行了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突破了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模式,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师:很好。中国共产党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从俄国道路中摆脱出来,走自己的路,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4:民族资产阶级不能探索正确的救国救民道路,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生5:要正确对待外国经验,千万不能照搬。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具体国情出发,按马克思主义原则制定自己的方针和政策。
师总结:同学们都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回答,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成功的重要原因是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即形成和贯彻了毛泽东思想,这是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它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师: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的有关录像资料,思考一下我们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开放。
(放映有关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的录像资料)
师:结合刚才观看的录像,请思考一下我们国家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生6: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借鉴了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出现了重大失误,特别是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文革”后,党中央实行改革开放,在指导思想上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的第二次飞跃。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中国取得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师:很好。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也进行了改革,但均遭到挫折。同学们考虑一下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有哪些?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5分钟)
生7:一是东欧各国改革没有从国情出发,没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本国实际相结合;二是改革不彻底。
生8:东欧各国没有成熟的共产党的领导,并且在改革中受到外来干涉。如捷克改革的“布拉格之春”被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寒流”扼杀。而中国的改革是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的。
生9: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师:这三位同学较全面地总结了东欧各国改革失败和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是否从国情出发,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特别是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中国更是代表着当今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所以,著名史学家黄安年教授说:“本世纪(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也有人说:“罗斯福的国家干预经济,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经济;邓小平在领导走资本主义道路。”这种说法对吗?你怎样解释?
生10: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他没有认清罗斯福新政和邓小平理论的实质。新政是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为克服经济危机而作出的政策调整,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邓小平理论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生11:我同意他的意见。不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不是某种社会形态的专有物,它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师:很好。两位同学都从本质上反驳了这一种观点。我们还应进一步认识到,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制定调整经济政策,都必须立足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符合本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分析,我们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成功和建设的辉煌成就,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没有照搬别国模式,而是走自己的路。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让我们在《春天的故事》这首歌中结束这一节课,缅怀一代伟人。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
(1)兴起的背景P116—117
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国家情况一天天坏下去。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出路。
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要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
思想文化上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而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是,袁世凯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识分子不能容忍。
新文化运动就这样孕育而生了
(2)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大量发表抨击尊孔复古的文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前期的指导思想P117△3西方民主和科学的思想
(4)主要内容P118△1△2△3
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④发展到后来还宣传十月革命,介绍马克思主义。
2.(1)新文化运动新发展的表现(P1193)介绍十月革命,传播社会主义
(2)李大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P119△1:2)
(3)影响P119△2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②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
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为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作为拯救国家、改造
社会的思想武器
3.五四运动的背景、爆发和经过
(1)背景P120—P121
国际方面一战期间,日本、美国尤其是日本已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国家,这促使人民反帝情绪高涨
十月革命胜利为中国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国内方面北洋军阀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权利;对内掠夺,人民负担沉重。
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人民苦不堪言。
阶级基础: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得到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不断发生。阶级矛盾加深。
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促使先进分子开展爱国运动
(2)导火线(P121△2:1)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
(4)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5)经过P121—P122
运动中心转移: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三千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他们一致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愤怒的学生还火烧了曹汝霖的住宅。北洋军阀政府进行镇压,逮捕了许多学生。
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初步胜利:从6月初起,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也罢市。各地工人也纷纷罢工。运动的中心由北京移到了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给北洋军阀政府重大压力。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此后,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各阶层的地位: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并起了领导作用。
(3)伟大功绩:五四运动波及全国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它的伟大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4)标志作用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马克思主义成为主流P1251-2
五四爱国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这个阶段的主流。
(2)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P1252-3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研究》专号,李大钊在上面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章比较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3)问题与主义之争P126△1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阵营逐渐分化。以胡适为代表的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1919年,胡适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文章,主张一个一个地研究问题,一点一滴地解决问题。这实际上是反对从根本上改革腐朽的社会制度,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李大钊很快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他针对胡适的论点,指出“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才有把一个一个的具体问题都解决了的希望”。
(4)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作用P126△2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6.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P127△2
1920年秋,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陈独秀任书记。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函约各地发展组织,促进了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不久,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对北方共产主义组织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随后,武汉、长沙、济南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2)共产主义小组的作用P127△3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有计划、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还到工人中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进一步促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3)中共“一大”的召开
(4)召开时间、地点P128△1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举行。
中心任务▽1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作用P129△2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与以往任何政党都不同。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还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务P130△1它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内容、作用△2
大会规定,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样,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面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大会还决定中国共产党加人共产国际,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
(6)工人运动的高潮
领导机构P130△31-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为了大力开展工人运动,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领导工人运动的机关。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P130△3:1-2
这些罢工大多数取得了胜利,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把第一次工人运动推向顶点。
(7)二七惨案及其教训P130△31-2
二七惨案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而凶残的,仅仅依靠工人阶级单枪匹马、赤手空拳,是无法战胜敌人的,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阶级,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一切敌人。
文章来源://m.jab88.com/j/9283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