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

第5课英国革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进程: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标志革命爆发、克伦威尔及领导的两次战役、共和国成立、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光荣革命”、《权利法案》的颁布等

理解英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和意义;理解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历史必然性。

2、技能:

参考图例,了解地图所表述的历史信息。

阅读文献资料,概述其主要内容。

按时序整理知识,制作大事年表。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英国革命爆发原因和结果,学习从文化传统、经济状况、阶级力量对比等视角,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革命中的作用,学习从社会地位、思想倾向、客观影响等视角,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克伦威尔等杰出人物对推动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对其产生敬意;充分肯定资产阶级革命对推动历史进步的积极作用;肯定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英国革命结果的明智选择。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读图学史

革命前的英国领土包括哪几部分?现代英国领土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答:革命前的英国称英吉利王国,领土只有英格兰、威尔士和周围的一些岛屿。

现代英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群岛(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三部分组成)、北爱尔兰。

(二)练习与测评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大事年表

1640年“长期议会”召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42年查理一世向议会宣战

1644年克伦威尔率军在马斯顿草原击败王军

1645年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战役彻底击败王军

1648年克伦威尔在普雷斯顿战役中击溃叛军

1649年议会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658年克伦威尔去世

1660年查理二世回到伦敦登位,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2、阅读《权利法案》的部分条文,回答问题:

(1)在政治(法律)、经济(征税)、军事(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等权力上均受到限制

(2)肯定了议会拥有的准许、同意实施或停止法律、征税、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等方面的权利;保证议员的选举、在议会内的言论自由,并不受议会之外的弹劾回讯问。

(3)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提供保证。

(三)探索与争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以“光荣革命”的形式结束?联系中世纪以来英国历史发展的特点,谈谈你的看法。

思路:

13世纪以来,随着《大宪章》等法律的签署以及议会的形成,君主制、议会制已经成为英国这个封建国家的传统。宗教改革后,又确立了新教的地位。复辟王朝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企图在英国恢复和加强天主教的统治,这些倒行逆施的行为激起资产阶级、新贵族和英国国教上层人物的强烈反对。恰巧,皇后玛莉生了个男孩,国王有了男性后裔,将来必定由他继承王位,而未来的国王极有可能是天主教徒。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期待由信奉新教的查理二世的女儿、女婿自然继承的设想破灭。经过20年的革命、起义、军事专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因此,不经过暴力,而采用宫廷政变的方式来解决君主专制与议会权利、天主教势力与英国国教势力的矛盾,是唯一的、也是明智的选择。

第6课启蒙运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启蒙运动最初兴起于英国,代表人物是霍布斯、洛克;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知道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

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性质和历史作用。

2、技能:

阅读课文,提炼概括代表人物、主要主张、代表作等信息,制作有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表格。

(二)过程与方法

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异同,学习从时代背景、性质、内容、影响等方面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时世造英雄,伟大人物、先进思想对社会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的道理,敬畏那些为真理献身的人。认识启蒙思想是人类文明精华的积淀,培养人文情怀,关注社会进步,崇尚理性,追求真理。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材料阅读与分析

(1)出自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

(2)出自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

(3)出自卢梭,主张“天赋人权”。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联系与发展:

答:联系——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都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发生在14-16世纪,是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是启蒙运动的先驱;启蒙运动发生在16-18世纪,是继文艺复兴以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发展: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宣扬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创造性,要求把“人”和“人性”从天主教神权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在此基础上,启蒙运动宣扬理性,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断,进而批判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文艺复兴主要在文学艺术、思想伦理方面进行反封建斗争,并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动摇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和宗教神学观念。启蒙运动则重点在政治上批判、否定封建专制制度、等级制度特权、天主教神权,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的统治作了思想动员和理论准备。

(二)探索与争鸣

启蒙思想家倡导的“自由”、“平等”,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的?你怎样看待他们提出的“自由”、“平等”思想?

思路:

“自由”、“平等”思想是17-18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7世纪以来,西欧资本主义有了很大发展,资产阶级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需要自由竞争、自由贸易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同时需要与自由有机联系的平等。但在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下,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无权,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加之中世纪以来长期的王权、神权、特权束缚,导致人们的迷信与愚昧。社会现实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形成尖锐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启蒙运动应运而起。

“自由”、“平等”思想有一定的时代性和阶级性,随着历史的演进,其内涵不断变化发展。17-18世纪,作为先进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提出“自由”、“平等”,勇敢地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法国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伟大人物,本身都是非常革命的。”为欧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也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

“自由”、“平等”作为人类文化成果,其精华部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北美独立战争的主要历史进程:波士顿倾茶事件、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和大陆军、颁布《独立宣言》、萨拉托加大捷、英军约克镇投降、美英签署《巴黎和约》。

知道《合众国宪法》的主要内容和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

理解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理解美国由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的原因。

2、技能:

用示意图表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原因,学习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范畴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的方法。

阅读历史文选片段,学习解释史料、概述史料、根据史料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或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充分肯定美国独立战争是正义、进步的事业,感悟民族独立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懂得国家独立对本国发展的重要性。理解联邦体制、三权分立符合美国社会发展的需要,赞赏美国人民的政治创新。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列宁指出,美国独立战争是“真正的解放战争”、“真正的革命战争”,对此你怎样理解?

提示:“解放战争”即为“民族解放战争”;“革命战争”即为“资产阶级革命战争”。

“真正的解放战争”:1607-1733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经长期发展,美利坚民族形成。美利坚民族要求独立发展民族经济,但是,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激化了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大陆会议通过的《独立宣言》宣告美国独立。通过艰苦的战争,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一个独立的美利坚民族屹立在北美大陆,为独立的民族经济发展扫清障碍,所以是“真正的解放战争”。

“真正的革命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推翻殖民统治,建立独立国家,并实行“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使美国以后政局长期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所以是“真正的革命战争”。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略)

答:(1)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体现了启蒙思想家“三权分立”的思想;众议院议员由各洲人民选举产生,并按各洲人口比例分配名额,体现启蒙思想家“主权在民”的思想。

(2)《独立宣言》宣称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但是,材料二中规定,只有纳税人才有选举权,承认了“自由人”和“其他人口”的区别,“其他人口”(指黑人奴隶)只按五分之三计算,印第安人没有选举权。反映了了基于财产、人种的不同而带来的权利的不平等。种族歧视与《独立宣言》的精神相悖。

(二)探索与争鸣

列表比较英、美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治制度的异同

项目

英国

美国

国家元首的权力

国王,世袭产生,统而不治。权力受宪法和议会限制。

总统,选举产生,掌握行政权利,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

但是权力受议会、最高法院制约。

议会和政府的组织形式

议会:分上议院、下议院

政府:实行内阁制。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国会:由参议院、众议院组成

政府:实行总统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单一制

联邦制

相同点

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第8课法国大革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JAB88.COm

知道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和主要进程:财政危机、三级会议、攻打巴士底狱、颁布《人权宣言》、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统治、拿破仑1799年政变、拿破仑帝国的对内政策和对外战争等。

理解拿破仑战争的多重性质,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深远影响。

2、技能:

排列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时期的重大事件的年表。

(二)过程与方法

概括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共同影响,分析《独立宣言》与《人权宣言》的联系与区别,学习用联系与区别、相同与不同等范畴分析历史事件(事物)的方法。

分析比较导致法国革命与英国革命后建立不同体制的政权的原因……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因素、现实状况等角度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

阅读恩格斯《德国状况》(节选),分析拿破仑对内政策、对外战争及其影响,掌握历史地、多角度地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感悟启蒙思想所表达的理想境界,对法国人民为追求自由、平等而英勇战斗的高昂斗志和革命精神产生崇敬之情。认识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对杰出人物的业绩产生钦佩之情。

二、栏目参考答案

(一)练习与测评

1、1789-1794年间,法国有哪些政治派别先后掌握国家政权?简述这些政治派别在法国革命历程中的作用。

答: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后,君主立宪派掌握国家政权,制宪会议通过了废除农民人身依附、徭役和贵族特权等一系列法令,颁布《人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开始实行君主立宪政体。革命取得阶段性胜利。1792年,吉伦特派掌握国家政权,废除国王,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并于1793年处死路易十六。1793年雅各宾派掌握国家政权,严厉打击敌对分子和投机奸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击退外国武装干涉军。这些政治派别在不同程度上推动法国革命的发展。

2、结合课文内容,解释当时的德国人为什么会崇拜一个征服者?

答:19世纪初的德意志虽然仍处于政治上的分裂和封建专制统治之下,但已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拿破仑在德意志推行《法国民法典》,取消贵族特权,破除封建制度,传播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是粉碎封建制度的英雄。实质上,德国人崇拜的不是拿破仑这位征服者个人,而是法国大革命,是自由、平等。

(二)探索与争鸣

1791年后法国革命被继续推向前进的原因:

思路:

1、历史上,法国的封建统治的专制程度远超英国,特权等级与广大第三等级的矛盾十分尖锐,整个第三等级基本上都仇视特权等级,资产阶级与农民、手工业者联合在一起,所以,实行君主立宪制缺乏阶级基础。

2、法国地处欧洲大陆,当时,欧洲大陆还是封建君主一统天下,法国革命引起欧洲其他封建君主国和英国的敌视,他们鼓动和支持法国保王党分子发动叛乱,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为了有效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保卫革命成果,就必须把革命继续推向前进。

3、此外,启蒙思想对法国的影响广泛而深刻,广大人民积极参加革命,不断发动起义,也是革命得以继续发展的基础。

精选阅读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教学目标

1.学生应掌握:俄国1861年改革及评价;美国领土扩张;林肯;《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内战的原因、经过及意义;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和“铁血政策”;意大利的统一;加富尔;加里波第;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危机;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及意义;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2.通过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使学生认识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加强,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着迅速改变,英、美、法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俄、德、意、日等国通过不同方式,迅速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从而使资本主义形式世界规模,到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了。

3.通过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美国内战、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日本明治维新,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培养学生进步的历史观和全球史观;通过学习日本由“锁国”到被迫“开国”,再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对外政策的历史性转变,培养学生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和胸怀;通过对林肯、加里波第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伟大人物的人格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地位分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俄国、美国、德意志、意大利、日本等国家通过不同方式,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因此,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点分析

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意义是本课重点。

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这三件事尽管有其个性,但无一例外是受到本国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的结果,充分显示了该时代的特征,而且,都对本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世界历史进程。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进步观念和全球史观。

美国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消灭了奴隶制,使美国资本主义进入一个广泛而迅速发展的新时期;德意志统一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也为德国向外扩张铺平了道路,使德国一跃成为欧洲强国,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由落后的封建历史发展阶段过渡到资本主义阶段,扭转了日本民族的历史命运,在亚洲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难点分析

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和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是本课难点。

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是美国内战发生的根本原因,学生在学习这一问题时会有两个疑问:一是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经济性质的认识上往往产生疑问,容易将其同一般的奴隶制经济混淆。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通过对该经济制度的生产目的及服务对象等内容的分析得出该制度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结论。二是两种经济制度虽同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却有很大差异,在市场、关税、原料、劳动力等方面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尽管课本中列举了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原因,但是,学生往往缺乏深入的分析。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和国际环境相互讨论,共同分析,让学生真正从内因和外因深入分析,找出主要原因。

关于“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的教学建议

1.课前发放预习提纲,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过程、特点和历史意义。

2.结合地图讲解统一前两国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比较两国统一的异同点。

3.注意历史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客观评价俾斯麦、加富尔、加利波第等人。

关于“美国内战”的教学建议

1.可结合“美国的领土扩张”地图讲清19世纪上半期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并客观地评价其历史作用。

2.重点分析两种经济形式的性质、矛盾产生的背景及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内战发生的不可避免性。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林肯上台与内战爆发的关系。

3.利用地图简介内战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法令在战争中的作用。

4.从性质、作用和局限性等方面总结内战的历史意义,客观评价林肯其人。

关于“明治维新”的教学建议

1.讲述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时,建议教师:先结合教材地图《19世纪中期的日本》,讲述日本当时的社会性质和发生的变化;讲述人民的反抗斗争时,让学生分析本节教参“资料与注释”中的18世纪初至明治维新前农民暴动的次数表,并提出“农民起义这种愈演愈烈的趋势说明了什么”的问题;讲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发展时,依照教材上“封建经济的瓦解、手工工场的出现——新兴地主的出现”的线索讲清楚;讲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所引起的变化时,说明新地主和高利贷商人要求摆脱封建束缚的政治态度外,要强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讲述西方列强的侵人时,指出日本面临的民族危机,是明治维新的外部条件。通过以上的分析,指出幕府已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已成为众矢之的。

2.讲明治维新及其意义时,建议教师先讲清明治政府实行改革的目的,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内容。结合本目的几段资料和插图,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最后,分析明治维新的意义时,要结合改革的措施,充分肯定它的积极成果,适当讲述消极影响;。

课内探究活动

1.全班同学分成若干组,根据本课内容每组自选一个课题。

2.学生查阅资料,准备道具。

3.学生出示自主学习提纲,教师辅导质疑。

4.学生课堂展示成果,教师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

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重点: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难点:美国内战前两种经济形势的矛盾;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

教学手段:利用地图、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

一、导入

引导学生分析时代特征,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一场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如洪水般向世界涌来。

二、俄国1861年改革:

一组同学演示:“俄国农奴贫穷的生活”

主要表现大批农奴被农奴主束缚在土地上,过着贫困生活,没有自由,随时被打受虐,甚至降为奴隶。而农奴主却过着奢侈的生活,为牟取暴利,他们将大批的粮食、原料出口欧洲。导致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原料、市场和资金无法解决,远远落后于西欧。并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农奴制这种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已成为俄国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并陷入了深刻的危机之中。

二组同学演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

主要表现经济上的落后导致军事上的失败,俄国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国内人民起义不断。

一名学生演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上台讲话:“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引导学生分析沙皇改革的根本原因,投影显示改革内容。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废除农奴制“是一次对农奴的‘合法’掠夺?”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三自然段和有关资料。组织学生探讨、评价改革的性质、作用及不彻底性。

本目小结提问:为何在封建制度最顽固的俄国会出现自上而下的改革,并且取得成功?

强调俄国改革的力量大于封建势力。

三、美国内战:

三组同学演示:“美国的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出示“美国领土扩张”地图。

主要表现美国自独立后,制定的对外扩张领土的政策、扩张的手段、结果。

播放录像:“西进运动”片断,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其历史作用。

四组同学演示:“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突出表现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间的矛盾。

北方的资本家因为没有充足的劳动力、原料、国内统一的市场而无法开工。

南方的种植园主一面在种植园中驱赶成批的奴隶劳动,一面与英国资本家大谈生意,竭力把棉花等原料大量运往英国,并从英国大批进口廉价工业品。

本目为难点,学生不易理解透彻,教师适当补充讲解。

先讲明两种经济形式的性质、矛盾产生的背景,并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归纳南北双方的矛盾及矛盾产生的焦点,再进一步分析这些矛盾对美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严重影响。最后简介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的发展和南北两大阶级斗争的深入,结合教材两段资料探讨林肯上台与美国内战爆发的关系。

简介林肯生平,一名学生演示林肯演说的著名片断:“选票比子弹更有力量”、“分裂之家不能持久”。

五组同学利用自制地图讲解内战经过,包括内战爆发、初期北方失利、联邦政府颁布革命措施扭转战局、转折战役、南方投降等过程。

探讨两个法令在战争中的作用。

最后,教师组织学生从战争的性质、作用和局限性分析美国内战的历史意义,并客观地评价林肯其人。

四、小结

小结提问:为何资本主义的美国要用革命的方式取得成功?

强调交战双方同是资产阶级,实力相当。

小结全课:通过学习俄国1861年改革和美国内战,对比资产阶级的改革和革命有何异同。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从目的、方式、内容、作用去思考。

第二课时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统一

课前发放本节预习提纲,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包括: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过程、特点和历史意义。课上展开充分讨论,探讨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一、导入

提问: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还有哪些国家加入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大潮?

二、德意志统一:

六组同学演示:“德意志统一”

利用新闻播报形式列举统一前德意志的政治、经济状况。

思考:“德意志的分裂和资本主义的发展给德意志资产阶级提出了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德意志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普鲁士完成统一的优势。

学生演示俾斯麦上台,发表演说,阐明“铁血政策”。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两个资料分析“铁血政策”的性质。

利用地图简介普鲁士王朝的三次统一战争。讨论俾斯麦的统一策略对战争的作用,注意普法战争后期性质的变化。

最后分析统一的历史意义,探讨德国的强大日后对欧洲、对世界的影响。

小结提问:俾斯麦在德意志统一中发挥了什么历史作用?

三、意大利统一:

七组同学演示:“意大利统一”

展示14、15世纪意大利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时文化的繁荣。对比19世纪中期意大利的社会状况,探讨意大利在历史进程中落后原因。

最后由学生归纳意大利统一的历史条件、统一的进程、特点和历史意义。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意大利统一的特点、加富尔和加里波第在统一进程中的历史作用。

四、小结全课:比较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点。

 第三课时日本明治维新

一、导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洪水不但冲垮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引起了美洲的起飞,同时也震撼着古老的亚洲。

二、日本明治维新:

八组同学演示“日本明治维新”

结合地图,展示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封建幕府统治的腐朽,经济发展的落后,人民起义不断,西方列强的入侵。

引导学生分析,内忧外患下,封建的幕府统治已成为众矢之的。注意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阐述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帮助学生弄清封建领主经济的概念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几股新生力量。引导学生把握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

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倒幕派形成的原因、来源,简介武装倒幕的过程。

重点分析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历史意义。

结合教材内容先由学生归纳改革的内容,再结合本目几段资料和插图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政治经济方面的措施。

然后,通过学生思考,对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一成一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背景、力量对比、改革的前提、改革的具体内容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进行比较。

最后,关于明治维新的意义,首先应充分肯定它的积极成果,然后再适当地讲述它的消极影响;分析时要结合改革的措施。

三、小结

19世纪中期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发生于这一时期的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封建弱小的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日本的明治维新虽然成功了,但由于这是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日本的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随着其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很快跻身于世界帝国主义列强行列中,给日本乃至亚洲历史投下了阴影。

讨论: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有何不同?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为3课时。设计为活动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去发现、探究、解决历史问题,发展历史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唯物史观思考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重视小组讨论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板书设计

第四节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改革的历史背景

2.改革的内容

3.改革的意义

二、美国内战

1.美国的领土扩张

2.两种经济形式的矛盾

3.美国内战及其意义

三、德意志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2.统一的过程

3.统一的意义

四、意大利统一

1.统一的历史条件

2.统一的过程

3.统一的意义

五、日本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

2.武装倒幕

3.明治维新及其意义

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教案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才能在以后有序的工作!有没有好的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9世纪60—70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

1、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人物、内容、评价;2、美国领土扩张的手段、结果和影响(西进运动);3、美国内战的根本原因(特别是两种经济制度及其矛盾的焦点和影响)、导火线;4、美国内战的起讫时间、林肯政府的两个法令、葛底斯堡战役及其意义、林肯被刺;5、对美国内战的评价;6、德意志统一的根本原因和普鲁士具有的优势;7、俾斯麦的“铁血政策”;8、德意志统一过程中的三次王朝战争的名称、结果;9、德意志统一完成的标志和影响;10、意大利统一的根本原因和撒丁王国的成为统一核心的原因;11、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王国和意大利王国成立的时间;12、意大利完成统一的标志和影响;13、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表现;14、日本倒幕派的核心和武装倒幕的经过、明治政府迁都;15、明治维新的目的、措施、成功原因和影响。

一、俄国1861年改革

1、历史背景:

①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在俄国有了一定发展;

B、农奴生活贫困,没有人身自由,造成国内市场狭窄,自由劳动力缺乏,社会经济大大落后于西欧。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③目的:为了挽救统治危机,俄国统治者不得不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2、时间:1861年

3、人物: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4、内容:①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能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②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以高价赎买(实质是对农民的掠夺)

5、评价:①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资产阶级性质),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②废除了农奴制度,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美国内战

1、背景:美国的领土扩张

①手段:赎买、武装颠覆、入侵(侵略战争)

②结果:19世纪中期,美国领土从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

③影响:形成了美国历史上的西进运动——一方面,土著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杀,或被赶往更为偏远、荒凉的地区;另一方面,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

2、内战原因:

①根本原因:两种经济形式(制度)的矛盾

A、两种经济形式: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存在很大差异,19世纪中期矛盾不断激化。

B、矛盾表现: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国内市场和原料,扩大工业品出口,同时提高关税,限制工业品进口;希望废除奴隶制,增加自由劳动力,在西部建立“自由州”。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为了谋取高额利润,把棉花等原料大量运往英国,并从英国输入大量工业品;他们力主降低关税,扩大进口;扩充奴隶数量,在西部扩展奴隶制。

C、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D、矛盾影响:19世纪上半期,废奴运动日益高涨,南北方的矛盾日益尖锐。

②导火线:1860年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

(共和党:代表北方资产阶级的利益;民主党:代表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利益)

3、起讫时间:1861——1865年

4、内战经过:①内战爆发:1861年南部一些州成立南部同盟,公开分裂国家,挑起内战

②内战初期:北方失利——原因:双方力量对比和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但南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北方幻想妥协,战备松懈。

③林肯政府的措施:

A、1862年通过《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只要交付10美元手续费就可以在西部得到一块相当于64公顷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以上就成为私有财产;

B、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规定从1863年1月1日起,叛乱诸州的奴隶获得自由,并可以参加联邦军队。

C、扩充兵力,调整军事部署。

④主要战役: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北方军队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⑤战争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美国内战结束。

⑥林肯被刺

5、评价:①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②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

③局限: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

三、德意志统一

1、原因:①统一的必要性:德意志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德意志各地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

B、由于缺乏统一的国内市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很大阻碍;

C、资产阶级感到,要加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须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

②统一的可能性:普鲁士掌握了统一的旗帜——比奥地利具有更大的优势

A、普鲁士资本主义发展迅速,经济发达;

B、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C、民族成分单一,统一决心坚定;

D、统治阶级实力雄厚,野心勃勃;

E、俾斯麦的作用:一方面加强对国内局势的严格控制,进行军事改革,推行“铁血政策”,大力发展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展开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

2、过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

①1864年普、奥对丹麦战争:取得丹麦控制下的部分德意志地区。

②1866年普奥战争:在萨多瓦战役中奥军主力被击溃,奥地利从此被排挤出德意志;普鲁士成立了北德意志同盟,统一了德意志北方诸邦。

③1870年普法战争:色当战役大败法军,俘虏了拿破仑三世;南方诸邦并入北德意志同盟

④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为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3、影响:①结束了德意志长期分裂的局面,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

②遏制了法国和奥地利,德国成为新兴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

③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德国逐渐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四、意大利的统一

1、原因:①统一的必要性:19世纪上半期意大利仍然处于分裂状态且多数地区被外国控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中部和北部受到奥地利的统治;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处在西班牙的控制之下;罗马被法军控制;(唯一保存独立的是北部的撒丁王国)

B、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意大利各地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运动日益高涨。

②统一的可能性:撒丁王国的成为意大利统一大业的核心

A、资产阶级民主派发动的旨在自下而上完成统一的多次武装起义连连受挫;

B、撒丁王国是当时意大利惟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意大利力量最强、经济最发达的邦国;政治比较开明,是意大利资产阶级自由派向归的中心。

C、加富尔的作用:1852年加富尔出任撒丁王国首相,推行富国强兵政策:改革财税制度,增加国家收入;资助铁路、港口建设,发展工商业;降低关税,实行自由贸易。撒丁王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为增强。

2、过程:①1859年,撒丁王国与法国联合对奥地利战争:意大利北部人民纷纷响应;拿破仑三世单独与奥地利议和,退出战争,但统一大势不可逆转;1860年意大利北部基本完成统一。

②1860年两西西里王国人民起义,加里波第远征两西西里王国,占领了两西西里王国首府那不勒斯;不久,加里波第将政权交给了撒丁王国。

③1861年意大利王国成立,撒丁国王成为意大利国王。

④后来,意大利王国借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之机,把奥地利和法国势力赶出意大利;70年代初意大利最终完成了统一。

3、影响:①意大利结束了异族统治压迫和分裂割据局面,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意大利封建残余势力仍很顽固,加上自然资源又缺乏,资本主义的发展困难重重。

五、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①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的危机进一步加剧:

A、处在德川幕府统治之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

B、日本社会的急剧变化:一方面劳动人民生活日益贫困,纷起抗争;另一方面,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对自己政治上的无权地位日益不满;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恶化,对现实的日益不满。

C、1853年,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动荡不安,民族危机严重。

②鉴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辱的教训;

③倒幕派的形成和武装倒幕:

A、倒幕派的形成:以中下级武士为主,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一些对幕府统治不满、赞成改革的大名的支持,先后掌握了长州、萨摩等西南强藩的政权,建立了倒幕武装。

B、武装倒幕:1867年倒幕派准备讨伐幕府,并组成了以明治天皇为首的新政府;1868年明治政府军摧毁了幕府统治;明治政府迁都江户,改名为东京。

2、目的:巩固天皇为首的新政权;向西方国家学习,积极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力争实现民族振兴,摆脱外来压迫,建立近代化的独立国家。

3、措施:①政治方面:改革落后制度,建立新的体制

A、逐步削弱封建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②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A、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从法律上保障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C、废除国内关卡和行会制度,积极修建铁路,兴办邮局、开办工厂等;

D、扶植私人企业,发展对外贸易。

③军事方面:实行军事改革

A、推行征兵制,建立一支富于武士道精神、绝对效忠天皇的新式军队;

B、积极准备对外侵略扩张。

④文化方面: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A、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

B、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建设人才。

4、成功原因:①日本的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使得倒幕派的力量能够迅速壮大;

②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力,终于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③倒幕派建立新政权以后,实行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④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5、影响:①使日本改变了封建落后状况,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②日本逐步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收回了国家主权,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③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势力;

④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日本竭力推行军国主义,开始对亚洲邻国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1、关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问题

(一)原因: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兴起资产阶级政治运动浪潮的高峰。19世纪的历史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的。资产阶级政治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空前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更加壮大,英、法、美等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德、意、俄的工业经济也在进行。但是,阻碍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如德、意四分五裂的局面,俄国农奴制的存在,美国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等。为了进一步清除资本主义道路上的障碍,新兴资产阶级采取了不同方式向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发起猛烈的进攻。

(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英、法、美、德、意、俄、日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飞速发展,但道路不同、条件不同、发展程度也不同。高考在这方面大小题都出过,从历史根源上找原因都在这一段。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掀起的政治运动的背景大致相同,但由于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采取的手段、方式或道路却各自不同。美国以内战的形式解决了两种不同经济制度的尖锐矛盾;俄国是由沙皇进行的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德意志、意大利则是通过王朝战争实现了统一。

(三)影响: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尽管方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取得了胜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扩张,攫取广阔的商品市场及廉价原料创造了条件。

2、比较意大利的统一与德意志的统一

①相同之处:都采取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形式;都有一个领导统一的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强大势力奥地利;都采取了外交和王朝战争相结合的手段;统一后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不同之处:意大利的统一更多地借助了外国的帮助,利用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如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的有利时机,收复这两国控制下的意大利部分领土;意大利更多的借助了人民起义,而德意志则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德意志统一是完全通过王朝战争来实现的,而意大利统一除了王朝战争这种形式外,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加里波第领导的志愿军的远征;意大利统一过程中至终贯穿着两条道路的斗争,最后以“自上而下”道路获胜而结束;由于意大利广大地区处于外国统治下,所以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性质。

3、关于日本明治维新领导者的问题

明治维新是一次没有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领导者不是资产阶级而是中下级武士。这是由日本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当时日本资本主义关系还没有成熟,资产阶级实力不强;而中下级武士大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富有政治经验。

4、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比较简表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戊戌变法

社会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②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先天不足,后天畸形;②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领导力量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武装推翻幕府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政策措施

强制推行;措施全面、行之有效。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各省官员阳奉阴违。

国际环境

①自由资本主义时期;②列强侵略中国

①帝国主义时期;②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高潮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基本时限:17世纪至19世纪初;

☆发生国家:英国、美国、法国;

☆开始标志: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主要特点

(1)发生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

(2)根本任务:推翻封建制度,解决资产阶级政权政问题,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属于完全意义的反封建革命;

(3)革命方式:都采取了暴力方式,开展武装斗争;

(4)最大成果:确立起资本主义社会的若干基本原则;

①英国:确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统治的君主立宪制;

②美国:建立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联合掌权的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③法国:确立大资产阶级专政;

(5)革命进程曲折复杂,既有前进甚至超前,又有倒退;

(主要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

(6)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资产阶级领导下,一场反封建阶级结成的革命联盟;

(7)爆发根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即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英法美三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异同:

项目

基本概况

原因

方面

都是为了解决资产阶级掌权问题,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领导阶级

都有资产阶级领导;

革命动力

都是人民群众充当革命的主力军;

进程方面

都经历了曲折的艰苦斗争;

结果方面

都取得了胜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改变了社会性质;

原因方面

英国

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美国

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与英、法最大不同)

法国

推翻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领导阶级

英国

有新贵族参与;

美国

有种植园主阶级参加;

法国

有自由派贵族参加;

结果方面

英国

推翻了封建贵族的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权;

美国

获得了民族独立,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

法国

规模最大,最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

影响不同

英国

开辟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美国

对法国和拉美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法国

扫荡了国内封建势力,动摇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课前播放图片,讲述:英国是怎样蕴含了超凡的能量改变了自己又影响了世界呢?导入课题。

二、新知探究

第一环节革命的起因

“新航路的开辟”

探究: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新航路的开辟对英国有哪些重大影响呢?”

多媒体展示“英国资产阶级给国王的抗议书”。

思考: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意识到:封建专制统治,既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也损害了劳动人民的利益,双方矛盾的激化程度。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原因。

第二环节革命的过程

让学生自主看书,了解大体经过;

借助历史插图和史料,对重要大事进行动态展示,强化重点。

1、阅读“第二目查理一世命丧断头台”,归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经过。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是什么呢?为什么苏格兰人民起义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3、时势造英雄。是谁呢?出示图片。谁能介绍一下?

4、思考讨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什么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其中哪个原因是主要的?为什么?

5、英国内战中取得的初步成果是什么?。

合作探究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具有怎样的特点呢?(长期性和曲折性)这也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而是要经过长期复杂的发展过程。

2、请同学们动脑筋,思考两人对1688年政变的不同观点,分析讨论一下谁正确。

教师简单评价,鼓励学生形成好的思考学习习惯。

3、出示史学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

(三)《权利法案》颁布

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经过长期艰巨的斗争终于推翻了专制统治,怎么确立新的统治秩序呢?用多媒体展示《权利法案》的摘选内容。

提问:“通过内容可以看出,谁的权利受到约束,谁的权利得到保障?它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保证了议会所拥有的哪些权力?”

2、讲述:这样,英国就建立起君主立宪政体。那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呢?结合自由阅读卡,请一名学生简明扼要的介绍一下。

三、拓展延伸

谁能说说在今天,英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是谁?除英国外,世界上还有不少国家不同程度地实行君主立宪制,你能举例说明吗?(日本、西班牙、丹麦、荷兰、瑞典等国)可见历史并没远去,而是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继续关注这些国家的发展。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72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