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历史垄断时代的资本主义单元复习教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作为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12届高考历史垄断时代的资本主义单元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jab88.COm/p>2012届高考历史垄断时代的资本主义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十九(电气)垄断时代的资本主义(1871--1918)
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电气时代的世界,时间从1870年前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发生重大变化,由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也即走向资本主义的成熟阶段的历史。从经济上看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过渡到电气化重工业阶段,生产关系出现了垄断;政治上垄断资产阶级掌控了国家政权,主要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工人运动向新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列宁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发生了变化,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亚洲掀起了新式的革命风暴即亚洲觉醒;全球化有了重大发展,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殖民体系和世界体系正式确立。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阶段:
1、资本主义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
(1)生产力:第二次工业革命表现在四大行业,具备新的特点,影响更加猛烈;(2)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出现了局部调整--垄断组织出现,促进了生产力发展。(3)不平衡--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期的美德等国迅速超越了老牌的英法。
2、资本主义政治—-帝国主义阶段到来:
(1)垄断资产阶级掌控了国家政权,对内完善上层建筑,对外疯狂扩张,各列强纷纷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由于各国的历史条件和国情的不同,六大帝国主义呈现不同的政治特征--英法美完善了民主政体,而德日俄等国具备较强的军事封建性。
(二)工人运动——工人运动总体和平发展,局部突破:
1、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工人运动向和平方向发展。
2、理论发展—工人运动的理论出现分化,一方面出现修正主义泛滥,另一方面俄国形成了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3、组织发展—各国工人政党纷纷成立,第二国际成立,但大多受修正主义控制,唯有俄国诞生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
4、实践发展—十月革命成功和苏联的成立,既是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纪元,也是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殖民活动——资本输出阶段,正式形成殖民体系:
1、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地区:六大帝国主义。全球。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为了抢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投资场所的意义更加凸现,方式是廉价商品,资本输出和瓜分全球。
3、殖民争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殖民争夺的集中表现。
4、殖民后果: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给被殖民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也冲击了旧体制和旧思想;促成世界殖民体系正式形成,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加剧了列强矛盾,引起了世界规模的战争。
(四)、民族解放——亚洲觉醒新式性质:
亚洲觉醒是在列强殖民加剧情况下,在本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资产阶级形成和壮大的情况下发生的,具备新的领导,新的纲领,新的性质,新的目标。
(五)、国际关系——霸权争夺和世界大战:
1、原因:殖民争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殖民矛盾外化为霸权争夺,体现为英德,法德,俄奥三对矛盾,分化组合为两大集团。
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全球性的战争,给帝国主义沉重打击,十月革命和苏联的诞生是这次大战最大的后果。战后出现了革命高潮。帝国主义建立了重新分割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六)、全球化——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推动了世界全球化,帝国主义加强殖民扩张是全球化的直接动力。
2、形式—-资本主义国家体系更加严密,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市场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随之最终形成。
3、影响—-促进资国发展,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影响双重,世界联系更加紧密,整体推动了世界进步。蕴藏深刻矛盾,争夺异常激烈。

精选阅读

2012届高考历史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单元复习教案


一名优秀负责的教师就要对每一位学生尽职尽责,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2012届高考历史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单元复习教案”,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2012届高考历史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单元复习教案
单元十七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14C—18C)
一、阶段特征:
本单元讲述了工场手工业的世界,时间从14世纪到18世纪末。又可以分为14-16世纪和17-18世纪两个阶段。14-16世纪是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兴起的表现主要包括经济上的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思想上的文艺复兴。17-18世纪是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又被称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阶段,英法美三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制度,北美和拉美独立具有双重性质,同时期的亚洲逐渐落伍。
具体历史阶段特征如下:
(一)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兴起,封建社会趋于衰落:
1、资本主义经济-工场手工业和重商主义
(1)14世纪前后,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出现;(2)从生产力上看,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代,早期的殖民活动,特别是新航路开辟后的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3)从生产关系看资本主义处于原始积累时代,原始积累的手段包括圈地运动,工场手工业,殖民掠夺等。这一时期,欧洲各国普遍奉行重商主义的经济政策,以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2、资本主义政治-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尼德兰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2)英法美早期三大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基本的资本主义制度。英国资产阶级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开启了资本主义时代,法国大革命扫荡了法国封建秩序,震撼了整个欧洲,北美资产阶级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具有双重性质。(3)欧洲大陆诸国进行了封建改革,客观上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整体看,封建主义仍然处于上风。
3、资本主义思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
(1)文艺复兴是资本主义第一次思想解放,以人文主义为反封建和神学的思想武器,传播了资产阶级观念;(2)近代自然科学革命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3)启蒙运动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到来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促进了革命的爆发,影响到全世界。
(二)殖民活动——早期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手段野蛮:
1、殖民国家和被殖民地区: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英国,法国和荷兰后来居上,特别是英国成为殖民霸主。被殖民的地区主要美洲,印度,非洲沿岸。
2、殖民目的方式:目的是为了资本原始积累,方式比较野蛮,主要包括种族灭绝,贩卖奴隶,掠夺资源等。而英国的殖民方式相对具有开发的意义。
3、殖民争夺:经过激烈争夺,成为世界头号海上强国,殖民霸主,为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4、殖民后果:对当地人民深重灾难,对于欧洲来说,则获得了大量财富,增加了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开辟了市场,从而促进了欧洲的兴旺和发展。
(三)民族解放——北美拉美独立双重性质:
1、北美独立战争确立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影响十分深远;
2、拉美独立运动结束了西葡300多年的殖民枷锁,成了一系列新兴国家。
(四)国际关系——从殖民争夺到拿破仑战争:
1、16-18世纪,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争夺殖民霸权,其中英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其胜利的原因归因于其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先进;
2、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大陆霸权的争夺是国际关系的核心,交织了封建势力和革命势力的较量,最终建立了大国均衡下的维也纳体系。
(五)全球化——世界走向一体化
1、新航路开辟导致发生了商业革命,扩大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欧洲和非洲,亚洲之间的贸易扩大,同美洲开启形成紧密联系,世界各地区的商品也逐渐在欧洲市场上出现;
2、世界各大洲之间相对鼓励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3、殖民活动是这一时期世界一体化的主要动力和形式。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一般特点.
(1)从革命背景看,资本主义发展还不成熟;
(2)从革命过程看,具有相当曲折性;
(3)从革命结果看,只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
史实分析:
(1)背景--资本主义处于手工工场时期,领导者除了大资产阶级,还包括新贵族,自由派贵族等,革命思想还有一定宗教性.
(2)过程--革命势力和反动力量经过反复较量,过程较为曲折,英法美三次革命都是如此.
(3)结果--革命确立的不是完整成熟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制度,包括立宪,共和制,内阁制等,其后才从政党,选举等多方面加以完善.
结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只完成推翻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基本制度的任务,完善资本主义要到工业革命以后。
三、启蒙运动中提出的主要学说和继承发展关系?影响?
学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人民主权说.天赋人权。
继承发展关系:
(1)社会契约论:①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论,认为国家来自契约,君权不是神授而是人民授予的,但人民不可违反契约,君主权力无限;②洛克发展了契约论,认为契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政权不应干涉臣民财产;③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了民意,撕毁契约,人民有权推翻他建立新的契约。
(2)三权分立学说:
①洛克提出分权学说,主张国家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权属于国王.②孟德斯鸠将三权划分为立法,司法,行政;立法权属于人民,司法独立,行政权属于君主;指出三者之间“制约和平衡”,相互独立,互相监督.
(3)人民主权论:卢梭提倡人民主权论,认为人民有权修改和废除契约,任何人不能违反公共意志.
(4)天赋人权思想为启蒙思想家共有,认为人生来有生命,自由,反抗压迫的权力.
影响:批判了封建思想和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为确立资本主义社会做了理论准备.
四、一分为二评价拿破仑.(一分为二,史论结合)
(1)积极:资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史实:①对内巩固革命秩序--建立中央集权体制;建立法兰西银行,促进资本主义发展;颁布法典确立了法律规范;重视科教。是杰出的革命家和政治家;②对外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捍卫了革命果实,防止了波旁王朝复辟;传播了革命思想,动摇了整个欧洲的封建秩序。是资产阶级的军事家。
(2)消极:独裁者,野心家。
史实:①建立帝制独裁,违背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②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许多国家主权,掠夺各国人民,激起了人民反抗,玩火自焚。
五、法国大革命的特点和成因。
特点:彻底性,激烈,世界性。
原因:(1)经济上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2)资产阶级和封建专制矛盾激化;(3)启蒙思想做了充分动员;(4)人民群众主动参加,推动革命发展;(5)革命引起欧洲范围内封建势力的反扑,两种力量的反复较量使革命超出了预期目标;(6)拿破仑战争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

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专项教案


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打无准备之仗,会提前做好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2012届高考历史第二历复习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专项教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专题2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

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电讯事业的发展;化学工业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

美、德、英、法、俄、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及其帝国主义特征。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江华条约》的签订;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吞并朝鲜;列强瓜分世界;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国家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俄国日本

原因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

西部领土的开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原料和更为广阔的国内市场;

源源而来的欧亚移民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经验;

内战后政局相对稳定,大量欧洲资本涌入。国家统一的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

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增加了经济发展所必须的资金;

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的矿藏,为工业发展补充了重要的资源;

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得巨额利润;

作为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造成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滞后和国内市场狭窄;

小企业的大量存在,限制了工业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采用;

普法战争后的割地和赔款在很大程度上防碍了经济的发展;

大量资本投放国外和信贷领域。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促进,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封建残余保留较多,国内缺乏资金,依赖于外国资本,中央和地方政权被贵族把持,贵族地主占有大量土地。明治维新的促进,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侵略中国朝鲜,得到许多特权,政府的大力扶植;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国内市场狭小,农业落后。

表现工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工业生产飞速发展。19世纪最后30年,工业生产的增长速度仅次于美国,也居世界领先地位。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生产退居世界第三位;

失去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被美德相继赶超。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远远落后于美德,到19世纪末降到世界第四位。1861年农奴制改革完成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特征由于托拉斯是最盛行的垄断组织,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由于容克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联系密切,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由于殖民地对英国的兴衰具有极大意义,被称为“殖民帝国主义”。由于国家垄断资本热衷于银行信贷,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由于封建势力仍很强大,沙皇政府由热衷于对外侵略,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由于带有浓厚封建性的垄断集团和军阀相互勾结,疯狂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时间事件形成过程

开始形成16世纪

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形成奠定基础;早期殖民侵略的扩大,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拥有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促使各国资本家到全球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广大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卷入资本主义市场体系,成为其经济附庸,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各国进一步争夺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开拓海外市场,世界被基本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扩大发展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速度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时期推动因素主要资本显著特点主要途径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业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商业资本暴力手段残酷掠夺殖民扩张和掠夺雏形阶段

自有资本主义时期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凭借优势输出商品,扩大市场武力与不平等贸易相结合基本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凭借资本在经济上控制世界市场武力与资本输出相结合瓜分世界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

时间政治体系经济体系(市场体系)殖民体系

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工场手工业时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一些国家确立新航路的开辟事世界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加强,国际间的贸易范围扩大西欧国家进行殖民征服。亚非拉一些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兴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第一次工业革命促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亚非拉许多国家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的殖民征服是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伴随着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世界联系成一个整体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

亚洲觉醒的标志;朝鲜的义兵运动;印度国大党的成立;1905~1908年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埃及人民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拉丁美洲的私有大地产制;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墨西哥宪法。

亚洲革命风暴和亚洲的觉醒

亚洲革命风暴亚洲的觉醒

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背景1、19世纪上半期,亚洲许多地区沦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工业革命后列强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使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3、亚洲许多国家的封建统治阶级日益腐朽,同殖民势力相互勾结,遭到人民反对。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亚洲各国民族危机加剧;

2、亚洲一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民主意识产生;

3、一些国家的封建统治者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

性质反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任务,属于旧式民族解放运动。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事件爪哇人民反对荷兰的起义;阿富汗反英起义;伊朗巴布教徒起义;中国太平天国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1907年朝鲜人民反日义兵运动;中国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伊朗和土耳其的资产阶级革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旗帜以宗教为旗帜以民族民主主义为旗帜

领导封建统治阶级(王公、贵族)和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农民和手工业者农民、手工业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方式以武装起义为主要形式政治斗争(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

结果基本上都被镇压下去基本上最终归于失败,但取得一定成果

意义沉重打击西方殖民者和本国封建势力,表现了亚洲人民不畏强暴、要求改变现状的决心和勇气。在唤起亚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其他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背景:伊朗的民族危机严重;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激起人民不满,阶级矛盾尖锐。

概况:1948年发动起义,打击封建武装,建立根据地,实行平分财产和共餐制度,1852年被镇压。特点:新兴民族资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斗争的力量;除反帝反封建外开始要求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方式多样化,起义或改良。

印度民族大起义和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1905-1908年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背景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后政治上采取高压手段,经济上大肆掠夺,民族矛盾激化;各个阶层普遍不满英国的殖民统治;英国推行宗教歧视政策,士兵反英情绪高涨。19世纪下半期,印度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组织了国大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概况1857年密拉特事件是导火线,义军占领德西,形成占西等起义中心,封建王公成为领导者,英国采取了分化政策,1859年镇压了起义。1905年印度反英斗争高涨,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在斗争中起了领导作用,印度殖民当局逮捕了提拉克;1908年孟买工人举行政治总罢工,要求释放提拉克,并进行了武装斗争。

领导力量封建王公民族资产阶级

参加者封建王公、土兵和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工人和社会其他阶级

斗争方式以武装斗争为主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

性质反对殖民主义的旧式农民战争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

意义1、是封建王公领导的以印度土兵为重要力量和广大人民广泛参加的民族大起义(广泛性);2、展现了印度人民英勇抗击殖民者的决心和勇气;3、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迫使英国殖民当局改变统治政策;4、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英国对亚洲其他地区的侵略。

(4)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19世纪70年代后期欧美工人运动的重新高涨;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第二国际的成立;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第二国际历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及其作用;恩格斯逝世后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思潮的泛滥;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时间19世纪80年代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前期

思想1、条件: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各种弊端日益暴露;阶级: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理论: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主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并指导党的组建工作。

2、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3、内容: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代替;提出了无产阶级暴力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信念及国际合作原则。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组成。

4、意义: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1、条件:阶级: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思想:马克思主义传播;组织:俄国出现马克思主义小组;主观:列宁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积极进行准备工作。

2、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

3、内容:将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纲领。

4、意义: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国际第一国际

条件:1、1848年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2、19世纪五六十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队伍壮大;3、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4、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工人运动经验,进行理论研究。

建立:1864年,英国伦敦,国际工人协会。

意义: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第二国际

条件:19世纪晚期工人运动高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各国工人政党和组织建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指导。

建立: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成立大会。

组织形式:松散,各国党独立自主。

主要活动:前期:内部左中右三派;后期:修正思想泛滥。

影响:前期推动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促进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第三国际

条件:在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下,各国工人党纷纷成立。

建立: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通过《共产国际行动纲领》。

组织形式: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是他的支部,受他领导。

其他巴黎公社

背景:国际: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成立,国际工人运动发展,普法战争爆发。国内:普法战争战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建立第二共和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对外投降对内镇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义胜利。

建立:1871年3月,是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雏形。

措施:政权建设:废除旧军队、警察、法庭、议会,代之国民自卫军,工职人员由选举产生;经济建设: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监督铁路运输和军需生产。

失败:1871年5月

意义: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制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其经验和教训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公社战士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

特点: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逐步走向高潮。

表现:工人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最大的是1886年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罢工);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工人运动领导人和马克思主义宣传家迅速成长;各国纷纷建立工人阶级政党或组织;马克思和恩格斯同工人运动保持密切联系,并经常给予指导。

损失: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共产国际七大

背景:在全世界受到法西斯和战争的威胁的情况下,为了更好的领导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斗争。

召开:1935年,莫斯科。

内容:季米特洛夫作重要报告,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加强各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性。

意义:指导了各国共产党的行动,推动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

(5)帝国主义的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欧洲列强之间的三对基本矛盾;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大战的爆发;大战的性质;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大战的结果。

(2008年全国Ⅱ.21)图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

A.1812年B.1914年

C.1918年D.1941年

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备考复习


第16课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教学目标]

1.知道俄罗斯统一、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建立、彼得一世改革开始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俄国对外的领土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背景、性质及作用。并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做出客观评价。

2.开展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原因的讨论学习,初步学习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两个方面分析问题的方法;结合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初步学习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彼得一世改革是俄国时代的要求,彼得一世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促进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增强俄国的国力,说明改革是强国之路。让学生认识改革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原因、性质、作用及评价。

难点: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背景。

说明:

1.本课内容包括彼得一世改革、俄国对外扩张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等三项。亚历山大二世正处于工业革命成果向世界拓展,俄国作为一个封建大国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的历史时期,紧扣本单元主题。因此,本设计把该改革作为本课重点,把另外两项作为俄国国情介绍以及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历史背景,相对弱化处理。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落后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既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加速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它提供了必要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使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得以确立。俄国通过改革的方式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1861年的改革是极不彻底的,它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但是,保留了落后的农奴制度,俄国的近代化举步为艰。俄国领土的扩张,使之成为大国。世界工业化浪潮下,俄国已经开始工业革命,但其程度和规模与世界先进的英、法、美相比则远远落后。俄国的农奴制统治遇到空前的危机。克里木战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性,因此亚历山大二世改革迫在眉睫。1861年改革的背景涉及俄国的国内外、历史与现状等矛盾,故为难点。

[教学设计]

1.首先展示俄国地图,指出这是个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领土面积、地跨欧、亚两大洲的大帝国。

2.提出本课的中心问题:为什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要在这样的一个领土大国的俄国废除农奴制度?

本课在思考这个中心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倒叙的方法,逐一介绍俄罗斯的统一、俄国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建立、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始了俄国的近代化以及俄国的领土扩张。把这些问题作为俄国的国情以及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大背景介绍,以紧扣本单元主题,显示工业革命开始后的时代特征。为此,必须注意简要精当。

3.近代俄国的兴起。用讲述的方法介绍清楚:

(1)1480年莫斯科公国的建立,结束金帐汗国对俄罗斯200多年的统治

(2)在摆脱蒙古统治半个多世纪后,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自称俄国沙皇;

(3)分析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形成原因。

说明:(1)金帐汗国对俄罗斯200多年的统治,使俄国落后和带有东方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2)在摆脱蒙古统治后,俄国也失去了与西欧国家经济与文化上的有机联系。特别与西欧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运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兴起相比显得落后与专制。

4.讲述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大背景之一。

(1)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一(见资料附录),师生共同归纳出:俄国落后在技术和教育,最现实的问题是只有向西方借用军事技术才能摆脱由于经济和技术落后对俄国的生存安全带来的危险。

(2)学生阅读教材之后,分析和讨论彼得一世改革的背景、目的、主要内容、和结果。

(1)背景分析同上。

(2)指出彼得一世是一个有雄才大略又有钢铁般意志和巨大干劲的君主。

(3)彼得一世改革中有鼓励兴办手工工场等发展工业的措施。应指出:手工工场的性质属于资本主义,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是,俄国的手工工场数量少,且大量使用农奴,无法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尽管如此,手工工场在促进俄国经济发展、军事力量增强、巩固商人和贵族的统治及走向近代化方面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但是落后农奴制依然存在。

5.俄国的对外扩张——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大背景之一。

对照教材提供的俄国领土对外扩张地图,读图讲述俄国的对外扩张过程和结果。即扩张的情况:(向东、向西、向南);扩张的结果:地跨欧亚两洲的俄罗斯帝国形成。18世纪以后,扩张还在继续进行,最终形成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领土俄罗斯帝国。

结合教材提供的地图,讲述俄国的对外扩张过程和结果。说明俄国是一个疆域十分辽阔的封建大国,预示俄国推进改革,走进近代化的艰苦。

6.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1)教师概要介绍“十二月党人”起义,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什么“十二月党人”领导人民起义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斗争被镇压,而现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却要自己废除俄国农奴制度?

(2)再次提出中心问题:为什么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要废除俄国农奴制度?教师出示部分材料(见PPT),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结合前面介绍的俄国国情,归纳为主要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落后腐朽的封建农奴制度既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根本原因。其次,克里木战争俄国的惨败是由于农奴制度导致俄国在军事、经济上的落后。因此英法对俄的胜利本质上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制度对落后的农奴制度的胜利。沙皇深刻认识到俄国是一个领土大国但是决不是强国。再次,一部分贵族已经认识到如果不把土地资本化还是以农奴小块的土地分散经营,那么农奴的生产积极性和市场竞争力是低下的,当然民主主义者的宣传为改革作了舆论准备。所以这一切,使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才是俄国的出路。

(3)结合资料二和图片,依次学习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内容、作用和性质。分析指出改革的进步性:这次改革是在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巨大障碍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使农奴获得了自由,从而满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劳动力;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农奴获得土地时,必须赎买,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些措施使俄国加快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因此这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展示“农奴对解放的失望”图片,分析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历史局限性

(5)学生练习。(见本课[训练设计])

这次改革的目的是沙皇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挽救统治危机;改革代表是以沙皇为首的封建贵族;沙皇是在“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动机进行的;改革内容中,农奴赎买土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质上是对农奴的大规模的掠夺。因此它又是一次不彻底的改革,俄国所面临的扫除封建残余的民主革命任务仍很艰巨。

参考答案见本课《训练设计》

7.再一次讲述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略。

(1)签订《爱珲条约》,强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2)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含库页岛在内的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3)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本环节为拓展学习,把1861年改革的背景、结果与沙俄对华侵略扩张结合起来,从一个角度反映改革的动机。俄国领土扩张的教学是学习这一课的重要环节,俄国社会的每一次重大转型在领土扩张上都有所反映。处理时该简洁明了,不能喧宾夺主。

[板书设计]

[资料附录]

资料一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个生死问题,因为俄罗斯被西面强大的瑞典人、立陶宛人和波兰人与南面的土耳其人和鞑靼人包围着。值得注意的是,当沙皇伊凡四世向英格兰的伊丽莎白女王提议建立军事联盟甚至联姻时,波兰国王急忙给伊丽莎白女王去信,恳求她拒绝这一提议。“到目前为止”他写道,“我们之所以能战胜俄罗斯,仅仅是因为它对教育是外行,也不懂技术。”

——引自《全球通史》第376页

资料二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工业发展简况

年代工人数铁煤

1865年381,000人

1890年1,620,000人

1898年3,000,000人

1913年与法国持平达到法国的75%

[训练设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列宁在评论1861年改革时说过:“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1861年2月19日标志着从农奴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新的资产阶级的俄国的开端。”

请你运用历史事实,结合列宁的话,对1861年改革作一评价。

[参考答案]

改革内容中,农奴赎买土地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高,实质上是对农奴的大规模的掠夺。

1861年改革使农奴获得了自由,满足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在劳动力方面的需要;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国内市场;农奴获得土地时,必须赎买,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这些措施使俄国加快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课件]

见附件。

高中历史复习要点:资本主义时代


高中历史复习要点:资本主义时代

 资本主义时代,或者叫做手工工场时代。包括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又称为原始积累时代。

1、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标志、途径和影响(瓦解封建制度、推动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促使阶级分化、推动新兴资产阶级展开反封建的斗争:文艺复兴,促使自然科学的突破)。

2、开辟新航路的原因,三大航海家和三条航线,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对西、葡,英、法、荷、意大利、欧洲、东方、世界的不同影响。

3、文艺复兴:自然科学的突破,和日心说有关的科学家的贡献。艺术和文学的著名人物及贡献。

说明:是资本主义兴起的时代。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洲兴起,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促使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起来,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形式取决于当时资封的力量对比。

4、理解圈地运动对英国历史的深远影响。

5、熟练掌握革命前英国的经济,阶级,政治,宗教状况,对比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对英国资本主义的不同影响。

6、如何重新正确理解和辨证评价英国革命的保守性(是必然)。并从经济、阶级、思想、旧势力等方面分析原因。

7、掌握君主立宪制、两党制在英国的形成。

8、从经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革命领导的革命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思想发动、国际环境等方面理解法国大革命比之于英国革命彻底的原因。并正确评价之。

9、熟练掌握法国大革命中三个派别的活动贡献和垮台原因。正确评价雅各宾派及其恐怖政策的两面性。

10、结合史实正确评价拿破仑的内外活动。(内外活动均具有阶段性和两面性)

11、启蒙思想家提出了那些政治学说,这些政治学说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1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以推翻封建统治,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为任务,早期资产阶级联合人民大众,表现了相当的革命性,经过较为曲折反复的斗争以暴力形式推翻封建统治,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规范。对后来影响极大。

13、理解《人权宣言》,《独立宣言》,《1787年美国宪法》的意义和局限。

结论:17-18世纪晚期是资本主义到来的时代,首当其冲的就是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在英法美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当然,资制尚不成熟,封建君主的封建改革尽管主观目是加强封建统治但也反映了这一历史发展趋势;从经济上看,商业资产阶级控制着手工工场生产,重商主义和赤裸裸的殖民掠夺促进了原始积累;思想上看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并且给资产阶级破旧立新以精神动力和理论素养。东方落后并开始从属于西方。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92266.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