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
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体会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朗读课文三遍。①读准字音,认清字形。②把句子读通顺,读正确。③再读课文,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或语句多读一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料。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出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传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课文。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火把节》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预习。
1.根据需要查找资料(如有关彝族、火把节等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几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的?
(二)导入新课。
谈话: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是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除了全国人民共同的节日,很多民族还有自己特有的节日,我们先交流一下查找的这方面的资料。
3.“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听,彝族朋友在召唤我们了。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大凉山,走进彝族的火把节去感受那盛大的节日气氛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准备过火把节那天的活动——打扫房子,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跤,点燃火把奔向田野山川,围着篝火尽情歌舞,火把节的来历)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大家交流。
(通过第2、3两问,了解彝族的民族风情和彝家人的优良美德,从而感受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巩固练习。
1.交流学习、记忆生字的方法。
2.读读写写(课后练习4)
3.词语采集——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积累的词语。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火把节》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从作者童年这件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要求认识的生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掌握的生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
教学重点:
了解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从作者童年难忘的事情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朗读录音或者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语,导入新课。
大家见过灯笼吗?为什么会有满山的灯笼火把呢?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讲我小时候在农村外婆家生活。
第二段(25):讲我在大雨中一个人从田里回家,坠入一口土井卡在井口,自己勇敢地坚持着,并坚信亲人会来救援。
第三段(68):讲全村男女老少一百多人打着灯笼火把,找到并救助了我。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你读懂了什么?
五、作业
1、书写生字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内容,得到成长的启示。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学生自学,教师辅导
1、出示自学提纲
(1)我回家时的天气怎么样?
(2)我坠入土井里,先是怎样的表现?后来又是怎样的表现?用划出我内心活动的句子并体会。
(3)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亲人们援救我的急切心情?
(4)课文中哪些情景使你感动?
2、教师巡回辅导。
三、学生舆论,互解疑难。
四、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完成提纲(1)。
2、完成提纲(2)。
(成长的启示:一是在危难之中不仅要勇敢、坚强,还要做到遇事冷静,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能自我保护;二是人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亲人、朋友的关心帮助。)
3、完成提纲(3)。
五、品词品句,质疑问难。
1、完成提纲(4)。
2、把你认为最好的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
六、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3。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满山的灯笼火把》第二课时”,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句子品读感悟,体会“我”的善于思考与坚强勇敢,体验“我”得到全村父老乡亲救助时的感动与感激之情,进而感悟乡亲们的淳朴和善良,我们的生活需要互相帮助。
2、指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雨幕、盲目、坚持、渴望、漫山遍野”,正确运用这些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多难以忘怀的事情,总有令人终生铭记的感动,那一声声焦急的呼唤,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就永远铭刻在作家邹德学的心里。孩子们,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九课《满山的灯笼火把》,一同去体验那份感动于感激。
二、细读2—5自然段,体会“我”的聪明、勇敢。
1、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按社么顺序讲述的?
2、体验环境恶劣。
(1)这件事怎么发生的?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象当时的天气情况,在特别能表现天气情况的词语下面画上圆点。
(2)生交流找到的词语,课件出示句子,理解“雨幕”。
(3)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当时的天气情况吗?
(4)作者为社么要这样具体些天气的恶劣?
3、体验刚坠入土井时的慌乱无助。
(1)刚坠井时,我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画上直线,读一读,在写我动作的词下滑上三角形符号,并用心体会我是怎样一种心情。
(2)指名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句子)找出动词。
(3)你从中体会到我此时是怎样一种心情?
(4)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我当时的慌乱吗?(自读、指名读、点评指导再齐读。)
4、品读3—5自然段,体会我的冷静聪明、勇敢坚强。
(1)然而,这样一番艰苦努力的结果却是——(生回答)那我是怎样面对的?默读课文3—5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写我怎么想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我怎么做的句子,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从中你感受到我是个怎样的孩子,批注在书上。
(2)我怎么想的?(生读句子,课件出示)
(3)指导学生联系前后文理解“盲目”。为什么乱挣扎的结果只会更坏?
(4)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理解“坚持”。(课文中学过的事件、汶川地震中那些坚持不放弃的事例、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事例等)
(5)我又是怎么做的?此时,我面临那些可怕的情况?(寒冷、黑暗、孤独、危险)
(6)知道有感情地朗读。
4、从作者身上,你收到什么启发?(遇到困难要勇敢坚强,善于动脑筋)
三、自学6----8自然段,体验那份亲情,感悟作者的感动与感激。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
2、指名读出被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1)抓住两个“急”字:“急切的渴望”,体会“渴望”一词的含义,“焦急悠长的呼唤”是亲人“焦急”的呼唤,体会我的感动。
(2)还要抓住一个场面描写:重点的词语—“一线、一片、一大片、漫山遍野”等加点。这些描写,特别是这些加点的词语,反映了什么情景?一方面,反映出亲人们的心情之急切,;另一方面。反映出援救我的人数之多,这情景无不使人感动。
(3)当乡亲们把我紧紧地搂在怀里,拍着我的背,会说些什么?
(4)体会泪“是热的”。
(5)我又会对乡亲们说些什么?
(6)指导朗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感激之情。
四、回顾全文,体味情感
1、那一声声呼唤时时萦绕耳畔,那满山的灯笼火把常常浮现眼前,那是因为我心里永远无法忘记全村老少的关爱。作者深情讲述这个感人的故事,除了要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还要告诉我们什么?
2、生自由说自己的阅读收获。
3、师总结,课件播放《让世界充满爱》。
五、课外作业
1、摘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2、你经历过令你感动的事吗?那起笔写下来吧!
3、课外阅读《鲁滨逊漂流记》。
板书设计
9、满山的灯笼火把
哭喊我流泪
坚持
全村老少的关爱
教学要求:
(1)认读7个生字,学会本课9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会用“坚持、渴望、漫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课文中哪些情景让你感动,跟同学交流。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一起朗读课题,学生质疑课题。
3、过渡:是啊,课文中描写的山为什么满山都是灯笼火把呢?他们举着灯笼火把是为了做什么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指名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4、出示文中的词语:
艰苦坚信渴望喧哗悠长哆嗦焦急挣扎抽搭援救幸亏盲目
5、指定小组进行开火车读生字,新词比赛。
6、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最令你感动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再读课文,理请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个小组在小组内先相互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2、你读懂了什么?
主要介绍了我的家庭情况和我的成长地是在四川农村。
3、你知道“我”的父母当时为什么把我“我”送到乡下吗?
五、小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第一课时,我们知道了文中的我因为父母常年在野外工作,他们无法照顾我,所以把我送到乡下外婆家。我是和那儿的孩子们一起长大的。
六、作业布置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2至3自然段
1、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学生自主学习本段。
3、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4、当时的环境怎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5、从这两段中找出人们关心我的语句?(第三句)
6、我当时是怎样坠入那口土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具体的语句。
7、指名朗读2~3自然段,注意读出当时环境的恶劣以及我坠入土井时的慌乱和无助的感觉。
三、学习第4~5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2、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流利,是否读出我的当时坚定的信念。
3、那么,我为什么不再挣扎了?我又为什么不再哭喊了?
4、那么请用一些词语来形容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段,你认为我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6、指导朗读,要读出神气、独特的感觉。
四、学习课文6~8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结果怎样?亲人闷是否像我坚信的那样一起来救我呢?
2、“泪如泉涌”是什么意思呢?我为什么会泪如泉涌呢?请联系课文内容谈一谈。
3、你是怎样理解“……只有眼泪在不停地流着,是热的”这句话的?
因为时间太长了,天又下着雨,很冷,我都冻僵了,所以只有泪水是热的,另一方面是说我太感动了,有那么多人们来救我,我流出了激动的泪水。
五、总结全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亲情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边,将处处充满温情,充满阳光!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完成课后练习3。
3、用“坚持、渴望、满山遍野”各写一句话。
板书设计:
9、满山的灯笼火把
灯火
笼我把
全村人民对我的爱
Isheasoldier?导学案
一、基本说明
1模块:小学英语
2年级:小学三年级
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七章第一节
5学时数:40分钟(多媒体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能听懂、会说新单词soldier、postman、nurse;
(2)能力目标:能听懂理解A部分能辨别人物的职业以及用英文说出其职业名称,能熟练地就人物的职业正确地提问并作出回答。
(3)学习策略:以活动为途径,渗透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让学生能把所学的内容主动联系实践,在生活中使用英语。其次,通过小组竞争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合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
(4)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认真、积极、大胆的学习态度;通过游戏活动和歌曲培养学生说英语、学英语的兴趣。
2、内容分析:本课是第七单元第一课时,需要给学生介绍人物的职业名称以及针对人物的职业正确的提问并回答。
3、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英语,没有什么英语基础,因此对英语学科有浓厚兴趣。教师需要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4、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本单元的新单词及句型。教授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其处于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英语基础很薄弱。如果词汇教学的形式只停留在教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形式上,学生就不能真正理解和记忆单词,所以本节教学设计的重点是利用多媒体设备把词汇放在能听、能看、能表演的情景中去,将静态的文字变得生动起来,使学习内容“鲜活”起来,力争将教学内容内化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并通过表演等综合语言活动将其转化为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体现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的总思路。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考查
及设计意图
Warm-up
2’Reviewthesong“Hello”.TeachershowthePPTofUnit7.Playthemusicof“Hello”.Sssingthissongtogether.课前热身,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与积极性。
Presentation
3’1.AsksomeSs“Whatsyourfather/mother?”
2.Writethetitleofthisunitontheblackboard:“Unit7Isheasoldier?”Sslistenandanswerthisquestion:“Myfather/motherisa…”
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主动积极的说出父母的职业。从而引入下一环节。为新知识的引入做铺垫。
Learning
15’(Showthepictureofapostman.)
T:“Pleaselookatthispicture.Whatshe?”.“Whocantellme?Pleasehandsup.”
T:“Howtosay邮递员?Whoknowspleasehandsup.
(Showthepronunciationof“Postman”,writeitontheblackboardandreadit.)(板书邮递员“Postman”。)
T:“Postman,Postman,Postman.”
T:“Ok,showmeyourhands.Letsclapourhandsandrememberthisword.”“Postman,Postman,Postman.”(拍手记单词)
(DepartSsintotwoparts:partAandpartB.LetthemreadittogetherandthenreaditteambyteamandlastlyasksomeSstoreadit.)
(Thenteachthewordsoldierinthesameway.)
(然后让学生上台表演邮递员,看看谁是表演小明星)
T:“NowIhaveaquestionforyou.”(Showthepictureofsoldier)“Isheasoldier?”(板书问题及回答。)
T:(Showthepictureofpostman.)“Isheasoldier?”(板书问题及回答。)
(ReadthesesentencesandlettheSsperform.分小组、男女生相互问答。)
(Teachtheword“nurse”andsentences“Issheanurse?Yes,sheis.”inthesameway.)
Ss:“Heisa邮递员.”
Ss:“Postman”
Ss:“Postman,Postman,Postman.”
Ss:“Postman,Postman,Postman.”(拍手记单词)
(Read.)
(学生上台表演邮递员)
Ss:“Yes,heis.”
Ss:“No,heisnt.Heisapostman.”
(看图片相互问答)通过幻灯片放映漂亮的图片让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从而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在学习新知时,通过跟读、分小组、单个读、分角色读来使学生掌握新单词的发音以及重要句型的提问与回答。拍手记单词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分组和抽查同学读以便及时纠正发音。通过真实的道具让学生表演邮递员、士兵和护士,让其能更形象的理解牢记单词。同时也能增强学习的兴趣。
Practice
5’T:“Now,letshaveacompetition.Areyouready?”(出示幻灯片,显示三个单词以及其所对应的图片,分小组单词竞赛。老师将小组序号写在黑板上。每小组读完后画一个小红旗,哪一组声音最大,发音既整齐又正确,画的红旗就最大,就是冠军。)Ss:“Yes,Imready”
(分小组读单词竞赛)通过单词竞赛提高学生竞争的意识,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老师可以针对其发音及时进行指导与纠正。
Exercise
5’(出示幻灯片,听句子,选择相对应的图片的序号)Readsentences.Listenandchoose通过练习巩固所学单词。让学生回答,使其有成就感。
Consolidationandperformance
8’Summarizetheimportantsentencesthathavelearned.(总结重要句型)
T:(出示单词卡片)AskSsquestion“Isheasoldier?”
T:“Isheasoldier?”
T:“Issheanurse”
(openthebookandreadpartA,andthenasksomestudentstoperformancethedialogue.)(对话表演。)
Ss:“Yesheis.”
Ss:“No,heisnt.Heisapostman.”
Ss:“Yessheis.”
(分角色对话表演。)
通过总结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其次通过表演让学生形象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表演天赋。
Homework
2’1.ListentothetapeofPartAofUnit7andrecitethedialogue.
2.搜集家庭亲友的照片并标上他们的职业。
四、教学反思
1、这节课可说是上得非常活跃。因为事先准备的资料比较充分,学生表现也非常积极。唱歌环节学生歌声嘹亮。音乐活跃了课堂气氛。学完单词后让学生利用道具表演邮递员、士兵和护士时,学生也表现得很积极,踊跃举手上台表演。在单词竞赛这一环节,学生激情高昂,争先恐后,争当单词竞赛小冠军,将这堂课推向了高潮。新知学习之后用过做练习、表演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给学生奖励小红旗来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因此而积极踊跃的表现。
2、本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读单词不能抽查到每个学生,还有些学生的发音存在一些错误;这需要学生之间相互读单词,相互纠正。对于职业提问“Ishe/shea…?”时学生还不能很快的反应出来,在此方面应多加练习。其中需要完善的还有很多细节问题。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草原》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草原》导学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背诵第一段。
3、学习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草原》课件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导学
你到过草原吗?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地人民。下面请看录像。(单击题目后的录像)。
出示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二、依按自学
1、指名读选段并简单谈收获。
2、处理生字词。
字音:既,迂。
字形:既、舒、蹈
词义:渲染、勾勒、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迂回
多音字:
蒙:mngméngmêng
(蒙骗)(蒙眬)(蒙古)
易错字。既、舒、蹈
3、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按访问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
5、交流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6、质疑:文章为什么要描写草原美景?
三、合作探学
播放录音,透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听完朗读后思考。(单击品句析段中第一段的录像)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单击第五自然段的品句)
〈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四、检测促学:
1、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2、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3、比字组词
五、教师小结:同学的字词掌握较好,也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容。
这篇文章是名篇佳作,需要我们仔细地品读领会。
六、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写生词三遍。
第二课时
一、引入导学
听写词语;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出示学习目标:
1、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领会草原的景色秀丽,地域辽阔。
2、理解课文第一段,朗读,背诵第一段。
二、依按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学指导:
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写草原的?“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
三、合作探学
交流反馈教师点拨: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四、检测促学:(阅读理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2、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讨论:
(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
(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
3、读3-7句,思考: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渲染而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
(4)“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像”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教师小结:
动态与静态相结合,是写景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我们今后在写作中要尝试运用。现在把第一部分多读几遍,尝试背诵。
六、布置作业:
背默第一部分。
第三课时
一、引入导学。
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后四段内容,受到热爱祖国、加强民族团结的教育。
2、领会课文中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依按自学1(课文第二自然段):
自学指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想象描绘的情景。
三、合作探学1
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找第三层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单击品句四)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
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指导朗读第二段,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交流反馈: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四、依按自学2(第三、四自然段)
1、自学指导:朗读这一段思考、讨论:
(1)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单击第三段品句一)
(2)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单击品句二)
(3)为什么说“也不知怎样的,就进了蒙古包”?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盘腿坐下”给人到了家的感觉;干部、老翁敬酒说明对客人的尊重。)
(4)“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五、合作探学2
学生自学(或小组合作):
交流反馈:第三、四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单击第四段的析段)
指导朗读第四段,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单击第五段析段)
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中,介绍了不少浓郁的民族风情,请在文中找一找表现少数民族习俗特点的做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六、教师小结:
1、本文灵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种手法的运用使描写非常贴切、生动、很好地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并且充分表达了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2、《草原》一文,记叙了访问内蒙古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一篇描绘祖国草原美丽风光、赞美民族团结的抒情散文,让我们感受了景美,情美、人更美。
七、拓展训练(以一带多)。带读丛书《让世界充满爱》
1.自学提示:
只有世界人民手拉手,心连心,才能收获爱的硕果,只有情感的交融,才会引起心灵的碰撞与共鸣。读《让世界充满爱》完成下列问题:
1、划出歌词中你最喜欢的语句,会背。
2、交流读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的理解,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谈感受。
2.合作学习。
3.教师小结: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歌曲的歌词,现在老师放给大家听一听,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唱唱。
八、当堂检测:
1、指名回答:“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概括中心。
九、布置作业:
1、完成下一课《中国结》的自主读书记录。
2、抄写本课生字词三遍。
3、仿照课文第一段,描写一处景物。
十、板书设计:
草原景美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人美}
十一、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语文S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是人们的爱让小作者脱离危险,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并从作者童年的这段往事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2.理解满山遍野、抽搭、拽等词语的意思。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婆、骤、坠、亏、瘦、恰、盲、援;要求会写的字有:婆、杂、幕、溜、亏、瘦、恰、卡、盲、肢;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外婆、杂活、雨幕、滑溜溜、幸亏、瘦弱、恰恰、卡住、杂草、盲目、四肢。掌握多音字:卡。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的3—8自然段,学会感谢他人的爱,并关爱他人,并从作者童年的这段往事中得到成长的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满山遍野、拽等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全班齐读课题后质疑:读了课题,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展示课件第二屏)
(二)看着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自由读文,画出本课生字词。
(二)同桌合作,互读互纠。
(三)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四)汇报自学成果,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并口头组词。
(五)教师重点指导:
1.“卡”字是多音字,口头组词。
2.注意“瘦”字中“叟”的笔顺和笔画;杂字上边的“九”字,一撇上不要加点;“盲”字上边的“亡”不要多写一点。
3.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读后齐读。(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后思考: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一)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三)“我”是怎么坠入那口井的?当时的情形怎样?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四)出示句子及课文41页的插图: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展示课件第四屏),指名读后互评朗读。(板书:哭喊)
五、小结
六、作业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正确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激情导入
(一)齐读课题。
(二)复习上节课学过的生字词,开火车读词。(展示课件第三屏)
(三)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谁能用一句简短的话说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回忆当时的情景。(展示课件第四屏):天上下着大雨,身下浸着井水,我哭着、喊着、挣扎着,两手抠着井沿上的泥土和杂草,希望能爬上来。
二、品读课文重点段,悟情悟境
(一)学习3—5自然段。
1.抓住重点句,自主学习自由读3—5自然段,思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我”却仍然坚持着,坚信着。“我”在坚持着什么,坚信着什么?(板书:坚持坚信)2.汇报自读情况,悟情悟境,品读句子。
(1)“我”在坚持着什么?
①学生回答后出示句子(我不再哭,也不再喊,只是全力拽住井口的杂草,不让自己再往下坠。)(展示课件第五屏)
②换词理解:“拽”的意思。
③谁能通过朗读为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名读后互评朗读。
(2)“我”坚信着什么?
①谈话:同学们,如果你遇到了危险,你的亲人会来救你吗?
②带着这样的信念读句子:我知道亲人们一定会来救我的。(展示课件第六屏)
③拓展说话:小作者这样坚信自己的亲人会来救自己,说明他的亲人平时对他怎么样?他的亲人平时是怎样关心他的?进行说话练习。(展示课件第七屏)当我生病时,外婆。当我时,。
(3)出示句子:虽然四肢已经发麻直哆嗦,身子又可怕地往下陷了一点儿,可是我仍然坚持着,坚信着。(展示课件第八屏)
(4)指导朗读:正是亲人的爱让“我”坚持着,坚信着,让我们带着这份爱读句子。指名读后分小组读。
(5)指名读后分组读,齐读。
(二)学习6—7自然段。
1.自主学习,读练结合。正像“我”坚信的那样,“我”的亲人来救“我”了!这时,“我”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我”听到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我”看到的句子。(板书:看到听到)
2.指导读法,阶梯朗读。
(1)“我”听到了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我”听到的声音的特点吗?
出示句子: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展示课件第九屏),指导朗读,体会声音的特点。
(2)我们读好了关键词就能读好句子,让我们把这声音放到句子中去,朗读句子。
出示句子:突然,从远处村庄的方向,传来我急切渴望听到的声音。那是一声又一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呼唤。指导朗读,读出呼唤声焦急、亲切而悠长的特点。(展示课件第十屏)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这声音是“我”急切渴望听到的,指名读并自我评价后,请会读的同学起立读。
(4)拓展说话:听到这喧哗声,我想来找小作者的人一定很多,哪些人会来找他?(5)创设情境练说:如果你就在这寻找的人群中,如果你就是小作者的外公、外婆、是他的哥哥、姐姐,是他的小伙伴,你会怎么呼唤他?请你来试着呼唤一下吧。
(6)深化理解,再读句子:同学们,从你们的呼唤中,我听到了多少焦急、担忧、多少关爱啊!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这段话。
(7)自主品读:我看到了什么?看到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该怎样读?(展示课件第十一屏):紧接着又看到了涌出的先是一线,很快是一片、一大片的亮光。那满山遍野的灯笼火把,越来越近,越来越亮学生自由品读后再指名朗读,读后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8)齐读。
(9)课件展示火把由一线,然后看到一片,一大片最后变为满山遍野的景象。深化理解“满山遍野”一词。(展示课件第十二屏)
(10)拓展说话练习。(展示课件第十三屏):满山遍野的()。
请用“满山遍野”说一句话。
(11)天色越来越暗,四周一个人也没有,如果是你掉在这井中,听到这声声呼唤,看到这火把满山,你是什么心情?带着体会读句子:顿时,我泪如泉涌。(展示课件第十四屏)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点评和指导,鼓励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板书:泪如泉涌)
(12)配乐朗读第六自然段。(展示课件第十五屏)
(13)以读代讲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是啊,这泪水中包含着多少感动,多少激动,真是百感交集!此时,我的身体是冰冷的,心却是温暖的,泪更是热的!
同学们,让我们以朗读的方式来学习第七自然段吧。全班齐读第七自然段。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全班齐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
二、学习第八自然段
(一)自由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本来以为只有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会来救自己,可是,让他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发生了什么事?
(二)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句子末尾叹号表达的感情。(展示课件第十六屏):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三)就让我们带着感情读好最后一个自然段吧。指名读后齐读。(展示课件第十七屏):你知道有多少人出来寻找我吗?整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百多人哪!
三、情感升华,再读课题
(一)(展示课件第一屏),教师在课件的背景音乐声中与学生交流:在这寂静的黑夜,看到这满山的灯火,也许你感受到的是它的绚丽,但在此时,在小作者的心中,看到这满山的灯笼火把意味着什么?
(二)指名带着体会再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练习,积累语言
(一)过渡:课文学到这里结束了,爱的传递却没有结束。作者在这灯火之夜得到了一份浓浓的爱,因此写下了这篇文章感谢人们的爱。在同学们的成长过程中,也一定得到过很多爱。
(二)你想对那些曾经关心、爱护过你的人说些什么呢?说话训练:(展示课件第十八屏):让我为那些关心、爱护过我的人:
1.唱一支歌
2.诵一首诗
3.写几句话
(三)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练说,再指名说。
五、总结
六、作业
(一)用“满山遍野”写一句话。
(二)像小作者那样,把自己得到别人关心、爱护的事写下来。
板书设计:坚持听到
哭喊泪如泉涌坚信看到
3《白杨》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03-1小组:姓名:
本周习惯:选择有效方式展示,展示大声、大胆、大方
课题:《白杨》课型:精读课时:第一课时
主备人:冯树升审核人:张景晴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爸爸介绍白杨树那段话(第段),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时间预设】
导入2′合作学习10′预展5′展示探究18′达标检测5′
【知识链接】
戈壁:蒙语。沙漠的一种,地面主要由砾石(瓦砾的lì)构成。亦称“戈壁滩”。《七月的天山》那一课文中我们遇到过。“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
通过读课文,你来说一说戈壁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课文中的话说)
学习流程教与学
【自主预习】(认真多读,认真思考,是写好预习的基础)
1、我能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能读正确、读好!任务一
★①词语我会读正确:(要读对并且读好)★②多音字我知道:(拼音书写要规范)
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倒(倒是)干(枝干)
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干旱)
★③我能写形近字并组词:
晰()抚()绍()疆()陷()
()()()()()
2、任务二
★①我能写出这个字的正确笔顺:(用红笔标出易错笔画,重点,书写一定要一笔一画、规范)
伞
疆(只写出部首)
陷
本课的生字我觉得比较难记的是。我采用的识字方法是
比较难写的是 ,我采用的方法是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领读课文。
★③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爸爸介绍白杨树那段话。再领读本段。
3、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任务三
★①朗读课文。
★②初读课文后,我知道课文讲了这样一件事:
我还知道爸爸表面在赞美白杨树()外在的特点,实际是在赞美具有白杨树一样优秀品质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就是()。
【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见过白杨树吧?它朴实无华,与很多树相比,它再普通不过了。可在一个扎根边疆的建设者的眼里,它却是那样的不同寻常。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白杨树》,去倾听、去品味,相信你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
群学:①组内交流、学习【自主预习】1
②组内交流、学习【自主预习】2
③组内交流、学习【自主预习】3
【展示探究】
1、抽签、预展。
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正确搭配:
()的大戈壁()地闪过
()的白杨树()地抚摸
()的身影()地生根发芽
★2、《学习与巩固》P5——1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爸爸的微笑()了,脸色变得()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就()。哪儿(),它就在哪儿(),长出()。()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那么(),那么(),不(),也不()。”
★4、对子互相熟读或者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那段话。
【总结评价】
本节课,我的收获:
3《白杨》导学案
年级:五学科:语文编号:03-2小组:姓名:
本周习惯:选择有效方式展示,展示大声、大胆、大方
课题:《白杨》课型:精读课时:第二课时
主备人:冯树升审核人:张景晴
【学习目标】
1、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重点)
2、我能背诵会课文第12自然段。(重点)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难点)
【时间预设】
导入5′合作学习10′预展5′展示探究15′达标检测5′
【知识链接】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点,来比喻人的一种品格。这也是作文中用来表现、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无论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正确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远,表情达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作文时,描述的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的品格有相似之处;让人读了文章,就能清楚地认识到,本文借物要说明什么,要借物赞誉怎样的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借物喻人”的方法,也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
我们五年级上册曾经学过一篇()的文章《》就是借物喻人,那篇课文是借()育人,教育孩子们要做()的人,不要做只()的人。
学习流程教与学
【自主预习】(认真多读,认真思考,认真写,你就能把预习做到最好)
1、感受白杨的品质任务一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①从父亲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父亲在赞美白杨,通过爸爸的话和课文的描述,可以看出白杨的特点有哪些?(用几个词语描述,可以是课文中的词语)
爸爸为什么要向孩子们介绍和赞美白杨的这些特点?
★②换人称有感情朗读:用爸爸的话来赞美白杨。把“它”换作“你”。
★③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感受爸爸的品质任务二
★①课文抓住了爸爸的神态的变化,进行了描写,找到相应的句子和段落认真读:
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想一想父亲在沉思什么?)
第二次是“微笑”
第三次是“严肃”
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想一想父亲又在沉思什么?)
第五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想一想父亲为什么会浮起一丝微笑?)
★②通过课文中对父亲神态及语言的描写和对父亲工作岗位的叙述,能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白杨和父亲的共同点是什么?
课文表面上是写白杨,其实是借什么喻谁?
3、任务三
★①体会“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的含义
★②还有哪些人或者哪些岗位的人具有白杨的品质?
【导入新课】
★1、背诵课文爸爸介绍白杨的那一段。(第12自然段,点名背,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这一段是爸爸在介绍白杨,也是在赞美白杨,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明确目标。
【合作学习】
群学:组内读句子,交流、学习【自主预习】1、【自主预习】2、【自主预习】3
【展示探究】
1、抽签、预展。
2、展示、探究。
【达标检测】
★1、《学习与巩固》P6——2、4
★2、对子互相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总结评价】
本节课,我的收获: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冰花》导学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冰花》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田字格上方的字只识不写。
3.通过读课文,激发学生积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
教师谈话。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一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的先拼再直呼,难读的多读几遍。
2)二读课文,要求给自然段标好节号。
2、检查自学效果。
1)检查读书,先组内读,学会互评,后汇报读,教师纠正字音、停顿。
2)出示字词:(略)
点名读,相机正音。
开火车读,去掉拼音读。
指名3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点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他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
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指名读,评价。
再指名读。
指导边说边做动作。
齐读。
3)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并认读生字。
2、记忆字形,注意区分同音字“他”和“它”。
3、范写“见”、“丰”、“这”,提醒注意。
4、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选字填空。(略)
二、继续精读训练
1、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继续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小童觉得冰花怎么样?为什么?
点名读。
比较:(略)
3)指导学生用惊叹的语气读前一句,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后一句。
4)尝试背诵。
学习第三自然段。过渡:玻璃上开了这么多漂亮的冰花,真是奇了!如果你是小童,你心里会有什么疑惑?小童问妈妈什么?
1)点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花”指什么花?
3)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读好小童的话。
4)妈妈是怎么说的?
5)分角色朗读。
6)指导看图,说说冬爷爷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漂亮的冰花,还给田野、树木、房屋带来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读。
2、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准备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3、范写“说”、“时”。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四、作业
细心观察冰花,看能不能帮小童找到更新的发现。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导学案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景阳冈》导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景阳冈》导学案
年级:五年级学科:语文本周训练重点:展示互动倾听认真
课题:景阳冈主备人:白艳红学习小主人:
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
一、正确读文,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字词,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
如何:但凡:岂不:耻笑:
踉踉跄跄:请勿自误:
2、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挑()()折()()行()()
()()()()()()
二、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部分,写出每部分的自然段,并用俩个字概括四部分的大意。
①()--():
②()--():
③()--():
④()--():
2、本文重点了武松()和()这两个故事情节。
3、课文写一二部分的内容和打虎有什么关系?
三、仔细品读,了解人物性格
1、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研读下列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刻画了武松怎样的性格?并填在括号里。
①武松拿起碗来一饮而尽,叫道∶“这酒真有气力!主人家,有饱肚的拿些来吃。”店家道∶“只有熟牛肉。”武松道∶“好的切二三斤来。”()
②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么不来筛酒?”()
③武松从身边拿出些银子来,叫道∶“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④店家无奈,只好又给武松筛酒。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⑤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2、默读课文2、3自然段,我还能找几句吗?在课文中划出,并批注,课上讨论。
3、武松见了,叫声:“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上按了一按,望上一(),从半空里蹿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里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武松一(),又()在一边。大虫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武松一(),又()在一边。
①按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动词。
②这一段文字是写的场面。“大虫”的进攻主要有三招:()、()、()。武松对付这三招的动作都是()。这段话主要是对武松的描写,体现了武松。
③四个“闪”可以换成“躲”吗?说说自己的理解。
4、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
①这段文字刻画的是武松的画面。
②在文中用“▲”划出有关武松打虎的动词。这些动词让我们体会到了武松
的性格。
③当景阳冈附近百姓得知为祸多时的老虎被武松打死时,请你展开想象,当地老百姓是怎样表现的?(提示:从动作,神态,语言等几个方面来写。)
四、拓展练习,激发阅读兴趣
1、写出《水浒传》中,你知道的英雄人物至少3个,并说说他们的性格和武松相似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2、《水浒传》中,108位英雄人物都有自己的诨名,如“行者”武松,你还能举几个例子吗?并写写诨名和人物性格之间的关系。
《火把节导学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满山的灯笼火把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6058.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