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5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语文A版)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知道那些比较有创意的教学方案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5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语文A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五单元

学科语文年级五备课人宋惠娟

课题13飞夺泸定桥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

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湍急、”等。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3、从中受到英雄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认识景物描写与中心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

我们学过《丰碑》、《草地夜行》,它们讲述的都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述的也是红军长征时发生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生字组词。

2、说说生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说说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三、初读课文,订正读音。

 1、仍(réng)旧、倾(qīng)泻、号召(zhào)、奔赴(fù)、击溃(kùi)

2、引导分段,初始自学提示学生默读: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8)第三部分(9)

或(1)—(2)—(3-5)—(6-8)—(9)

四、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汇报自学收获。

汇报词语。

默读课文,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围绕“飞”和“夺”,讲了哪些内容?在书上批注。

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导入《飞夺泸定桥》一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经过。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哪部分与“飞”有关?

(一)可以说这是一场红军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战斗。那么,红军的“智”、“勇”表现在哪些地方?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边默读边画。 教师点拨:尤其把课文中描写时间紧迫、路途艰险和泸定桥令人胆寒的部分找出来读

二、新授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桥下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这险境让人心惊胆战,但它却挡不住英勇的红军战士。

我们的红军呢?他们“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过桥之“难”反衬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气概。

(教师激情导入):

学生自由回答。(二)自学后交流。(通过谈体会,有感情的朗读,评读的形式进行交流,在交流时可利用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1、智:识破诡计,智定策略2勇: “险”中见勇 “难”中见勇“激”中见勇

1、自由读6-8自然段,然后指名读一读。总结回应课题,再有感情读一读感受深的,有感情地读一读你感受深的段落。

摘抄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三)小结 飞夺泸定桥的英雄们受到了奖赏。他们每人得到了一套列宁服、一个日记本、一支钢笔、一个搪瓷碗、一个搪瓷盘和一双筷子。这是红军战士所能得到的最高奖赏——比金质奖章

计13飞夺泸定桥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起因——经过——结果 

课题14七律长征课型新授课时2课时

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解题。教师简介历史背景:

二、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范读、教读

 1.老师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四、读句、释词。

 1.读每一句诗,先理解句中词语的意思。(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小泥球。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桥上只剩下13根铁索。岷山:在四川省北部,绵延四川、甘肃两省边境,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2.再读诗句,说说每一句话的意思。

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的程度。

反复练读。

指名读。

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

1.朗读这首诗。

 2.写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的词语。

 3.解释:“只等闲”、“尽开颜”、“万水千山”这三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复习检查。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品诗、品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指名读开头两句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这两句是全诗的总起,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徒步长征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每天跟敌人,跟饥饿、疲劳、伤病,跟自然界的困难作生死的搏斗。这中间的艰难险阻是可想而知的,但红军战士对这一切的回答是什么?你从这里感受到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诗,进一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你能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吗?(1)轻声读中间四句诗,想象一下红军过五岭、乌蒙,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观看录象)

(2)交流。(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6、红军长征途中征服了万水千山,作者为何只选择五岭、乌蒙、金沙江和大渡河来写?

7、齐读最后两句。师:毛泽东用“更喜”来形容什么?这突出了红军的什么精神?四、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背诵全诗。

六、欣赏歌曲《长征》。

2、自由朗读全诗,思考: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你是怎么想的?3、学生交流后,汇报。

自由朗读全诗,思考:

在四人小组里练说:第一步先找出的是那一句。第二步说说从这句诗中看出红军遇到了什么困难。第三步说说红军是如何对待困难的。

5、想象诗句所展示的画面,体会“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3)讨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这四个词语中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计腾五岭

走乌蒙山英勇无畏

“只等闲”暖巧渡金沙江乐观向上

寒飞夺泸定桥

喜过岷山

课题15*延安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

标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革命圣地延安以及当年毛主席在延安生活的情景,体会作者对延安对领袖的无比热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读文本,通过文本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美,从而感受到作者对延安对领袖的无比热爱。

3.情感、态度价值观m.jaB88.Com

(1)体会作者对延安对领袖的无比热爱。

(2)激励学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圣地延安以及当年毛主席在延安生活的情景。

教学难点感受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门,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些照片,你们想看吗?看后说一说,这是什么地方?

2、对,这里是革命圣地——延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延安》。

3、二、初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生字和词语。

4、自学生字和词语。理解“丰衣足食”“顽固不朽”的含义。同时提出不理解的词语,互相解答。

5、让学生汇报课前查阅的历史资料。

6、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问中都写了那些内容?从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读几遍。

7、汇报概括地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8、仔细读课文,作者是抓住哪些人物和景物的美好时光的?9大家读的很仔细,现在和小组同学讨论一下。10、指名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并说说理由。

三、回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四、总结。五、作业:用“丰衣足食”造句。

学生看后谈感想。

简介地理位置及周围环境。

叙述延安人民和领袖的密切关系。

描写延安的美好时光。

指名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

人物:文章的3、4、5、自然段,体会毛主席为什么身受爱戴?

景物:1、最没的时日——夏秋之交。

2、延安夜晚的美丽景色。

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明理由。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精选阅读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整理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整理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其中9个生字,并记住字形。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

 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1.语言描述,激情导入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二、认读感知、初步理解

 1.自学课文。

要求:

(1)圈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词检查认读

 茉莉掏出谎话叮嘱光泽静谧洗漱眸子胳膊嗔怪

 莫名其妙平淡无奇

 一本正经蹑手蹑脚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叮嘱:爸爸叮嘱我什么?一遍两遍是不是叮嘱?爸爸会怎样叮嘱?生活中的你有没有受到别人的叮嘱?(联系生活与展开想象相结合理解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蹑手蹑脚:形容脚步很轻。为什么蹑手蹑脚?怎样蹑手蹑脚?(做动作)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入地钻研,灵活地把握]

 3.梳理概括。

这篇课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意思。)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1.练读词语

 2.趣味记字

(1)温柔的手——打一字(揉)

(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3.描红临写

要点提示:茉莉(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掏、谎、叮、泽、缕、揉、哦(左小右大)

四、布置作业

 1.写好生字,记住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感受茉莉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弥漫缕缕幽香袅袅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二、精读课文,品味爱心

 1.描述:爸爸**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2.要求:自读课文,标出能表现细节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1.小组交流。交流内容:从哪些细节,那些语段中感受到爱如茉莉。交流方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读一读,然后表述自己的观点;同一段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

 2.班级交流(预设)。

(1)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引导1:在妈妈心里,生病与爸爸吃饺子哪一个重要?练习读。

 引导2:“爸爸直奔医院”,从“直奔”这个词读出了什么?练习读。

 小结:平凡的小事、普通的饺子、美丽的谎言却系着爸爸和妈妈之间的真情,爱,如茉莉。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引导1:谈谈对这段话的总体感受。

 引导2:从“恬静的微笑”、“紧握着的手”看出什么?(这些问题在指导朗读中相机引导)

 引导3:一个“探”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小结:妈妈恬静的微笑、爸爸紧握住**的手,不正像盛开的茉莉吗?作者似乎闻到了生命的芬芳。

(3)“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和“爸爸去洗漱……爱如茉莉”。引导1:抓住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感悟内心。

 引导2:联系当时情景、抓住提示语指导朗读。

 引导3:分角色朗读。

 引导4:为什么写幽香“钻”到心中?对“钻”有什么别样体会?小结:幽香是气味,不可能钻进心里,打动我们的是父母之间的爱;“爱”温暖人们的心,所以觉得茉莉也显得更加洁白纯净。爱如茉莉!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1.朗读全文,整体回归。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月光启蒙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学习用词语的引伸义及通感的方法来表情达意。

3、读文中的民歌民谣,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4、在文中感受母亲的爱。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十几年前,有这样一首歌打动了我的心,这就是《母亲我为你骄傲》。请同学们听,并看屏幕上的歌词。(学生听歌并看歌词)

2、十几年后的今天,一篇文章以同样的情感再次震撼了我的心。这就是“煤矿诗人”孙友田写的《往事如歌——月光母亲》。我们曾经学过孙友田的诗《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诗人孙友田回到故土,看到母亲老了、病了。严重的病情使老人再也不认得眼前的儿子了。这使作者伤感起来,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和启迪,写下了《往事如歌——月光母亲》这篇文章。

4、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月光启蒙》就是由《往事如歌——月光启蒙》改编的。

二、解题:

1、启蒙:启,开导;蒙,蒙昧无知。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2、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三、初读课文:

1、读正确生字词:提醒大家“时辰”和“篱笆”两个词的第二个字读轻声。

2、学生分节读课文,提两个要求:在课文中读准字音;想想,母亲是怎样在月光下为作者启蒙的?

3、学生听读课文。

4、学生和老师简评分节朗读的情况。回答问题:母亲是这样为作者启蒙的,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教师随机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分析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分析

17、爱如茉莉

教材分析: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相茉莉般平奇却芬芳怡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文中主人公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爱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真爱必须付出真心;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愿意付出爱、懂得感受爱的人。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

教学准备

看一看茉莉花的样子,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习性。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2.大家翻开书,轻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随文识字读生字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词,体会茉莉的特点。

1.题目说爱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词语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点。

点拨:在运用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潜心读文,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1.了解作者对“爱如茉莉”的初步认识和态度。

起初,母亲说,爱如茉莉,作者赞同吗?(处理咽——用心品读字词,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汉字丰富的表达效果。副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17、爱如茉莉

教材分析: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相茉莉般平奇却芬芳怡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文中主人公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爱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真爱必须付出真心;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愿意付出爱、懂得感受爱的人。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

教学准备

看一看茉莉花的样子,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习性。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2.大家翻开书,轻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随文识字读生字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词,体会茉莉的特点。

1.题目说爱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词语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点。

点拨:在运用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潜心读文,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1.了解作者对“爱如茉莉”的初步认识和态度。

起初,母亲说,爱如茉莉,作者赞同吗?(处理咽——用心品读字词,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汉字丰富的表达效果。副

2018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析


2018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分析

第五组单元分析

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

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

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

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

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2课时。

18将相和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这是将相不和的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

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感受故事的曲折生动和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读讲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把握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二、教学重点

 1.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学习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审清题目。

 1、板书课题:11将相和

 2、出示课题练习,让学生板演:

 (1)“将”的读音有()()。这里应读(),“将”指的是()。

 (2)“相”的读音有()()。这里应读(),“相”指的是()。

 (3)“和”的读音有()()。这里应读()。既然讲“和”,说明他们原来()。

二、设疑激趣、理清文脉,初步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由题目里的“和”引出不“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的失和?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言归于好的呢?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将相不“和”的原因是(),后来“和”了,“和”的原因是()。

教师依据学生回答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第五单元

18将相和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19草船借箭

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课前准备

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20景阳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以举一反三的方式学会其他的知识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表格式教案(人教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将相和本教学设计是第(2)课时

学情分析《史记》成功地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叙述了许多曲折生动、引人入胜的故事(组织学生阅读文后“资料袋”),以引导同学们今后去读一读原著。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学会简要复述故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过程方法精读每个小故事,深入研究每个小故事涉及的有关问题;最后引导学生联系全文评价故事的主要人物,并适度总结、拓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教学重点学会复述故事。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三个故事是围绕怎样一个中心组织在一起的。

课前准备投影仪、搜集图片资料。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复习巩固上节所学

二、自学指导,合作探究

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完璧归赵”的故事。谁能复述这个故事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内容。

1.学习“渑池之会”的故事。

自学提示

(1)生默读课文第11至14自然段。

提出几个感兴趣的或不理解的问题进行交流。

如: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2)提问:

①在课文的这个部分中,你对哪些词句感受最深刻?

②这场斗争,赵国和秦国是打个平手,还是赵国占了上风?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学习内容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三、大组汇报,教师点拨

四、变式练习,拓展提高

五、课堂小结,课文回归

(赵国赢占了上风。因为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秦王和赵王一样为对方演奏乐器,秦王吃亏了。再说,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被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要求对方的方法也不一样,所以说是赵国占了上风。)

③你能用一些词语和句子来形容秦王的失败吗?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自取其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学习“负荆请罪”的故事。

自学提示

(1)指名读课文第15至18自然段。

(2)说廉颇负荆请罪,同学们认为廉颇有罪吗?(答案可以是──廉颇只能说犯错,不能说有罪。廉颇认为自己有罪,这说明廉颇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以可以是──如果廉颇不及时改正错误,就要成为国家的罪人。

(3)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知错就改的人,最终还是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4)通过这个故事,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胸怀宽广)

(5)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二、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1.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成语的含义。

2.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前面两个故事,写廉颇与蔺相如的“和”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保证了国家的安全。后面一个故事,廉颇与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由“不和”到“和”。全文围绕“和”字来写。

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并试着用因果关系的句式来说明。

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两个故事的内容。

升华对课

文的理解

分层作业必做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选作课外阅读司马迁和其他历史人物的故事

板书设计将——————————相

廉颇和蔺相如

(知错就改)(爱国)(顾全大局)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习作五本教学设计是第(1)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感受课文情节之生动,人物形象之鲜明,从而进一步感受中国名著的魅力。学会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

过程方法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了解和学习缩写的方法,能够缩写文章。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缩写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编排课本剧,能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能恰当地对文章进行缩写,注意详略得当。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课前准备经典名著、课本剧样本。佳作几篇。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细读课文赏析语言。

一、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是作为小百花儿童艺术剧院的老师来和大家见面的。我将在你们之中选拔出最具潜质的导演、编剧和演员。看看哪些同学能获此殊荣。

精心准备,编排课本剧

⑴选择内容,改写剧本。

学生从《草船借鉴》《将相和》《景阳冈》《猴王出世》等选取一篇课文或其中的一个片段演课本剧。编排课本剧时,为了更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还要进行必要的改编。

⑵备好用品,准备演出。

⑶学生分组讨论,推选出编剧、导演和演员。

⑷进入角色,排练剧情。从单元学习的课文内容入手,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研究的兴趣。

为学生营造情境,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二次备课

三、归纳概括,深化主题。

四、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五、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欣赏观摩课本剧,演后评议。

⒈接下来到了我这个老师验收成果的时候了。表演课本剧前,我们先来制定一下评价标准吧。

⒉请各组学生上台表演课本剧。

⒊师生共同参与谈论评价。

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我们就用这节课学习如何将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写得精要、简练。我们就从本单元课文开始练习缩写吧。

⒈学生自由默读习作要求。

⒉明确要求:

⑴缩写定义:

⑵缩写的具体要求:

①缩写前应深入理解课文,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次要内容

②保留的内容不应照抄原文,要适当地改写。

③缩写后要读一读,看是否保持原文的基本内容和面貌。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评价能力。

唤醒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能够尽快投入学习活动之中。

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分层作业必做

看名著

选作根据自己读过的一本名著,结合缩写要求进行缩写。

板书设计习作五:缩写

⒈选择原文,读懂内容⒉抓住重点,适当改写

⒊保持原貌,基本完整⒋对照原文,细心修改

课后反思

互助道小学教师授课计划

教学内容回顾.拓展五本教学设计是第(2)课时

学情分析

预设目标知识技能阅读我国的古典名著。

过程方法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主要环节教与学的活动设计设计意图二次备课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细读课文,赏析语言。一、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回顾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人物,说说你最喜欢谁或最不喜欢谁,并说说理由。也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和同学展开讨论。

二、“自学指导

1.导入。

从课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如蔺相如和廉颇,诸葛亮和周瑜、鲁肃,加以比较,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2、如果你还读了原著或原著节选,你对课文中的人物是不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同学交流你的阅读感受。

三、大组汇报

日积月累激发情感,明确目标。

(1)指名读,及时正音,再自由读。

(2)了解这些歇后语的含义。

师:你从这些名言警句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组比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4).练读

学生有熟练的朗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好。

(5).背诵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名言警句。

课外书屋

a)介绍《西游记》:是一部体现中华民族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古代神话小说。

b)作者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塑造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个性鲜明的神话人物形象。自学歇后语,理解句意,在小组中交流,熟读成诵。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内汇报,教师点拨,完善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分层作业必做背诵歇后语选作阅读《西游记》

板书设计回顾.拓展五

1、交流平台2、日积月累3、课外书屋

课后反思

2011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第五单元教案


17.《月光启蒙》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导出课题:

唐代诗人孟郊,忘不了临行前母亲为他缝制衣服的一幕,于是写下了不朽的诗篇《游子吟》;(幻灯映出该诗,示意学生吟诵)

现代作家孙友田,忘不了儿时母亲给她的文学启蒙,于是写下了感人的回忆录(示意学生齐读课题)——《月光启蒙》。

2、初步审题:

⑴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什么叫“启蒙”?

(学生根据预习回答,教者随机归纳: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启,开导;蒙,蒙昧无知。)

⑵那么,“月光启蒙”该怎么理解?

(学生尝试讲述见解,教者随机归纳:月光启蒙:指在月光下,受到的启蒙教育。)

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一段具体解释了“月光启蒙”,点明了课题。

(学生速读,找出课文末节,幻灯出示末节)

对,这就是作者对“月光启蒙”的解释。我们来读一读——(逐句引读)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月光启蒙”就是——(生齐)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二、整体感知

1、提示自读要求

多么不可思议: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母亲都用了哪些方式对我进行启蒙教育?让我们认真通读课文,根据有关内容归纳:(学生自由读书,尝试概括)

2、交流主要内容:

⑴学生发言,随机评点: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8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17、爱如茉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文中主人公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爱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真爱必须付出真心;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愿意付出爱、懂得感受爱的人。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

教学准备

看一看茉莉花的样子,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习性。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2.大家翻开书,轻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随文识字读生字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词,体会茉莉的特点。

1.题目说爱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词语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点。

点拨:在运用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潜心读文,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1.了解作者对“爱如茉莉”的初步认识和态度。

起初,母亲说,爱如茉莉,作者赞同吗?(处理咽——用心品读字词,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汉字丰富的表达效果。副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组教案

课题18将相和设计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1、出示课题。理解:“和”,就是和好。

2、质疑激趣。看到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将”和“相”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为什么和好?

二、初读感知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简单介绍历史背景。

3、快速浏览全文,把“将”、“相”的名字用________画下来。同时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

三、理清层次

1、这三件事情分别用了哪几个自然段来叙述的?根据提纲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

2、交流。

第一段(1~10)自然段,写蔺相如出使秦国,机智勇敢,保护国宝,立了大功。

第二段(11~15)自然段,写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强暴,维护国威,又立新功。

第三段(16~18)自然段,写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四、深入研读

1、你觉得廉颇和蔺相如由和转向不和的原因是什么?课文中哪里开始写到了不和。

“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去!”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廉颇内心的不满……)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去的廉颇。为了劝好,老师建议大家读读全文,看看蔺相如是不是真的靠一张嘴,没什么能耐?

3、出示学习提示:

(1)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2)学习建议:建议大家先划出重点句子或重点词揣摩人物特点,并感情朗读,然后采用摆事实或讲道理的方法,来说服廉颇。

(3)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从蔺相如的语言、动作来体会蔺相如的特点;也可以从赵王和秦王的表现跟蔺相如作对比,从而体会蔺相如的特点。

4、学生自主研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感悟体会

1、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了蔺相如并不仅仅靠一张嘴,他是有能耐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几个重点句子的理解。

(1)“蔺相如看到这种情形,直到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说着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①自由读这段话,从中你发现了蔺相如得什么特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我指给您看”这是有谋;

“我的脑袋和璧就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是有勇。

②体会蔺相如在说这些话时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说的话。

(2)“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①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

②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

“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

三、角色体验

1、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

2、读一读书上描述负荆请罪的句子。

3、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

4、学生写作,交流。

5、想象说话:如果当时围观的百姓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他们会说些什么?这件事传到赵王或秦王的耳朵里,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廉颇的属下或蔺相如的属下看到大将军廉颇负荆请罪,又有何感想?今天的你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回想起生活中和他人相处的点点滴滴,又想说什么?请你任意选择一个角色说一说。自由准备--同桌互说---指名说

6、同学们,一位功勋卓著,叱咤风云的老将军,他能够脱下战袍,露着脊背,赤着脚,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背上能插荆。

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

1、请同学谈谈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收获。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了解一下后来秦国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

课题19草船借箭设计

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本课的情节,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了解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阅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

课时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介绍名著,了解大势

教师介绍名著《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师生合作介绍“草船借箭”前的三国形势,以及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出示课题:草船借箭

2、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问题:

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三、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

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

2、给文章分段:一(l、2节)、二(3--5节)、三(6-9节)、四(10)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说主要内容。

四、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五、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第二课时

一、快速阅读课文,找出关键的词语。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

二、精读课文,理解神机妙算。

1、要求学生划出能表现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2、讨论交流。

知天文

(1)“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①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

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②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雾。

③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有简练。行吗?好吗?为什么?

(组织讨论,体会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神机妙算。)

④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懂地理

(1)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说说理由。

出示:“天还没有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2)讨论:诸葛亮为什么要先船头朝西,船尾朝东,再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读句子,体会诸葛亮的考虑周密,算准借箭的地理位置,以及他的巧妙安排。

识人心

(1)识曹操

出示: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

《草船借箭》这篇课文中写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11处之多,但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的笑,你们说,他在笑谁?这是一种怎样的笑?(笑自己的神机妙算,笑曹操的不敢出兵,笑周瑜的自不量力,这是自信的笑,胜利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这是幽默的笑,宽厚的笑。)

(2)识鲁肃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请同学们仔细的讨论一下。

三、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特征。

学了课文我们知道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非凡才干。而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设计陷害他。课文第二自然段是一段诸葛亮和周瑜的精彩对白,师生对话,体会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还可以看出诸葛亮和周瑜分别是个怎样的人。

四、总结全文。

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出示;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课题20景阳冈设计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从中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1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

2013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S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知道有哪些教案是比较简单易懂的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2013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S版)”,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一、生字词

21孔子

仲尼教育儒家核心抱怨祭祀编纂厉害粮食艰涩隐晦翻来覆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韦编三绝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紧凑秘诀俭朴富有贤良惹恼职位钦佩惩罚偏殿龙袍唐玄宗罢了诤臣劝谏谏议流芳百世沉溺酒色不肖之臣弦外之音铁骨铮铮喜不自胜名正言顺

23黄帝新课标第一网

基础轩辕暴虐惨烈聪明后裔蚩尤毅然涿鹿敦厚擒获妄想讨伐陵墓缅怀奠基繁衍生息轩辕黄帝人文初祖丰功伟绩异常聪慧敦厚能干聪明坚毅

24.梅兰芳

沦陷幌子拒绝骚扰剃须窘迫积聚疫苗困窘丑恶优伶爆发邀请普通粉饰蓄须幽默堤坝威胁老奸巨猾痴心妄想提心吊胆毫不犹豫奔腾万里唾手可得澎湃激荡一劳永逸

25唐玄奘西行取经

唐玄奘缉拿唐僧天竺束手无策百折不挠家喻户晓

多音字组词:

论lùn(讨论、议论)

lún(论语)

处chǔ(处理、处置)

chù(到处、处长)

肖xiāo(生肖、姓肖)

xiào(肖像、不肖子孙)

正zhèng(正确、正当)zhēng(正月)

冠guān(衣冠、鸡冠)

guàn(冠军、冠名)

强qiáng(坚强、强大)

qiǎng(勉强、强词夺理)

jiàng(倔强)

宁níng(安宁、宁静)

nìng(宁可、宁愿)

着zhe(拿着)

zháo(着急)

zhāo(高着)

zhuó(着实)

禁jìn(禁止、禁令)

jīn(情不自禁)

卷juàn(试卷、画卷)juǎn(卷起、龙卷风)

卡kǎ(卡车、卡片)

qiǎ(关卡、发卡)

佛fó(拜佛、佛像)

fù(仿佛)

21.孔子

一、主要内容:孔子是对中国文化有巨大影响的古人.本文根据《论语》等相关资料简要地对他做了一些介绍。

22“心正笔正”的柳公权

一、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大书法家柳公权的书法成就和向皇帝直言劝谏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刚正不阿的良臣形象.

23.黄帝

一、主要内容:

本文是根据《史记》等相关资料为我们简要地介绍了黄帝的历史地位,黄帝的姓氏称号,黄帝的传奇经历,黄帝的陵墓庙宇等四方面的情况。黄帝是一个传说多于史实的名人。

24.梅兰芳

一、主要内容:

本文记叙了现代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生平中的一段动人事迹:抗战时,占领上海的日本侵略者想利用梅兰芳粉饰太平,梅兰芳得悉后愤然离开上海,避居香港.抗战八年,蓄须明志,始终拒绝为日本人演出.这充分显示了梅兰芳强烈的爱国思想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25唐玄奘西行取经

主要内容:本文是一篇描写著名人物的记叙文,主要讲述了玄奘西行取经的前因后果、艰苦历程,表现了玄奘和尚严谨治学、百折不挠、不畏艰险、意志坚定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和东西文化交流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十、词语解释:

(1)铁骨铮铮—也作“铮铮铁骨”,形容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敢于向恶势力作斗争的凛然正气。

(2)弦外之音---琴停止弹奏后的余音。比喻没有明确说出,而是间接透露出来的意思。也作“弦外之响”。

(3)喜不自胜---高兴得自己都受不了。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4)不肖之臣---指不能继承先辈事业,没有出息或品行不好的臣子。不肖,不像(被人崇敬的先辈、先祖)。

(5)名正言顺---意思是名分和名义正当,言语才能顺理及在道理上才讲得通.

(6)流芳百世---也作”万古流芳”、“青史流芳”。指美名永远流传到后世。

(7)垂青—表示对人重视。

(8)强悍—勇猛无所顾忌.

(9)暴虐—凶恶残酷;不人道.

(10)蛮荒---指文化比较落后的偏远地区.

(11)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

(12)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勋与业绩.也作“丰功伟业”

(13)优伶---中国最早的职业演员叫“优”或“伶”,又称“倡优”或“俳优”“名伶”。后来吧戏曲演员称为“优伶”。

(14)粉饰—涂饰表面,掩盖污点或缺点。

(15)老奸巨猾---老于世故,阴险奸诈。

(16)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便得到长久的安闲。

(17)积聚—逐渐聚集。

(18)困窘—生计或境遇十分艰难。

(19)骚扰---扰乱,使其不得安宁。

(20)沦陷--(领土)为敌人占领;失陷。

(21)应邀—接受邀请。

(22)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23)束手无策---就像双手被捆住一样无法解脱。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近义词“无计可施”“一筹莫展”。

(24)百折不挠---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不屈服。形容意志坚强。也作“百折不回”,近义词“不屈不挠”。

(25)家喻户晓---家家明白,户户知道。形容人人皆知。“尽人皆知”“众所周知”。

近义词

惨烈—凄凉、凄惨.

崇尚—尊重;推崇。

缅怀—追想,怀念.

聪明---聪慧

激烈—惨烈

刚毅—坚毅

拥护—拥戴

百花园五

一、读下面的句子,体会顿号的用法(并列词语间的停顿)。

1.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跟随的弟子都饿的爬不起来了。----表示两个并列词语“陈”“蔡”之间的停顿。

2.“他宁愿每顿只有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或一小块咸鱼,宁愿时刻提心吊胆地面对头顶上呼啸而过的炸弹,也不愿失去作为一个正值的中国人所应当具备的民族气节。”----“一碗饭”、“一点点罐头食品”、“一小块咸鱼”是两项以上的并列词语,又是一个层次的,可在最后两项件用连词(和、或、以及等)。

3.黄帝时代一系列灿烂的制作和发明,诸如衣冠、宫室、舟车、蚕丝、文字、音乐、历法、指南车,等等,为古代中国的悠久文明和传承文化奠定了基础。”------句中的“衣冠”、“宫室”、“舟车”、“蚕丝”、“文字”、“音乐”、“历法”、“指南车”是多项并列词语,用顿号隔开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

二、修改病句

(1)在艺术活动中,受到了美的熏陶。(缺少了主语“谁”受到熏陶)

改:在艺术活动中,我受到了美的熏陶。

(2)英勇的炮兵部队击落了许多飞机和坦克。(词语搭配不当)

改:英勇的炮兵部队击落了许多飞机,击毁了许多坦克。

(3)来参加的人都夸耀我们学校的环境美化好。(用词不当)

改:来参加的人都夸奖我们学校的环境美化好。

(4)在假日旅游中,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秀美。(缺主语,成分残缺)

改:在假日旅游中,我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秀美。

(5)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和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少年宫。(搭配不当)

改:我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少年宫。

(6)居里夫人受到人们的吹捧时,首先想到的是她少年时代的老师欧班。(用词不当)

改:居里夫人受到人们的称赞时,首先想到的是她少年时代的老师欧班。

三、拓展交流

名人档案:

孔子

简介:(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温故而知新。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名人档案格式:(1)卡片名称“名人档案”在左上角;(2)“名人”的姓名另起一行,写在中间;(3)可以在简介、名言后面进行摘录。)

四、阅读平台《新三字经》

第1、2句总起,讲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众多英雄豪杰。

第2-16句分述,列举了有炎黄二帝至清朝的18为古代名人,并高度浓缩介绍了他们的事迹。

第17、18句总结,指明这样的先贤说不完,如薪火相传、层出不穷。

五、作文:二十年后再相会

2017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2017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17、爱如茉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文中主人公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爱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真爱必须付出真心;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愿意付出爱、懂得感受爱的人。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

【教学准备】

看一看茉莉花的样子,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习性。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2.大家翻开书,轻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随文识字读生字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词,体会茉莉的特点。

1.题目说爱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词语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点。

点拨:在运用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潜心读文,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1.了解作者对“爱如茉莉”的初步认识和态度。

起初,母亲说,爱如茉莉,作者赞同吗?(处理咽——用心品读字词,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汉字丰富的表达效果。副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7、爱如茉莉
教材分析
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小事,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并能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联系具体的细节描写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读懂文中主人公之间如茉莉般的真爱。
3、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真切体会爱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但是真爱必须付出真心;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愿意付出爱、懂得感受爱的人。
【教学重难点】
品读文章的细节,感受主人公之间的真爱。
【教学准备】
看一看茉莉花的样子,闻一闻茉莉花的香味,查一查茉莉花的习性。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整体感知,了解大意。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爱的文章,大家一起读读课题。
2.大家翻开书,轻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读准,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随文识字读生字词。
4.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感悟好词,体会茉莉的特点。
1.题目说爱如茉莉,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茉莉,找找看。
2.用文中词语描述一下你眼中的茉莉,概括茉莉花的特点。
点拨:在运用中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潜心读文,感受“如茉莉般的爱”。
1.了解作者对“爱如茉莉”的初步认识和态度。
起初,母亲说,爱如茉莉,作者赞同吗?(处理咽——用心品读字词,你就会从字里行间发现汉字丰富的表达效果。副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第五单元复习资料

16、《爱如茉莉》

一、多音字:咽:yàn(吞咽)yān(咽喉)ya(呜咽)奔:bēn(奔波)ban(投奔)差:chā(差别)chà(差劲)chāi(出差)cī(参差)正:zhang(一本正经)zhēng(正月)二、易错字:漂.浮橘.红色莫名其..妙秘密.顺序.蹑.手蹑.脚三、重点解释:

1.莫名其妙:莫:没有谁。名:说出。指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2.平淡无奇: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诗文平平常常,没有吸引人的地方。

3.一本正经: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

4.蹑手蹑脚: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5.嗔怪:责怪,但其中包含爱的成分多一些。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通过细节描写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亲情,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2、记两个词语:真爱无痕、至爱无声

3、父母之间互相关心、体贴、相互关爱。

4、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中。

5、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6、练习2的答案:“掏”“咽”“钻”三个词都是指具体的动作,而“秘密”“话”“幽香”又都是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掏”,不能“咽”,也不能“钻”的,似乎有了矛盾。其实这是通过隐喻,使抽象的事物仿佛可以看见、可以触摸,因而也就使语句更生动形象了。

17、《月光启蒙》

一、多音字:落:lào(落枕)lu?(落叶)là(落队)解:jiě(解放)xia(解数)jia(解差散:sǎn(散文)sàn(散步)混:hùn(混乱)hún(混球)累:lěi(积累)lai(劳累)l?i(累赘

二、易错字:立即.篱.笆洗澡.褂.子嗓.音天资聪颖.

三、填空:

1、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像.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2、本文的中心思想: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

3、课文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

4、以《月光启蒙》为题的原因:

①母亲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多是在夏夜月光下进行的;②这种“启蒙教育”是充满着母爱和诗意的,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而“月光”往往能够营造美好的已经,以此为题目,与全文的情境相吻合;

③月光朦胧,给人很多想象的空间,激发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月光本身对孩子也有启蒙作用

5、练习2的答案:①“长”从“生长”的意思引申而来,有“产生”的意思。②这里用“芳香”形容“音韵”,突出了这种“音韵”给孩子的心灵感受。

6、民谣一首:《拉大锯》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甥也要去。

18、《我和祖父的园子》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我和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选自长篇小说《呼兰河传》。我们从文章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祖父的爱、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也感受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2.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我”心目中,园子——1.是快乐的:“我”在园子里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蚂蚱。2.是充满生机的:园子里的昆虫很多,有蜜蜂、蝴蝶、蜻蜓。

3.是自由自在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蝴蝶随意地飞。

19、《谈礼貌》

一、多音字:校:jiào(校场)xiào(学校)

二、易错字:幸.亏无稽.之谈和谐.师傅.

三、重点解释:

1.出言不逊:逊:谦让,恭顺,有礼貌。说话粗暴无礼。

2.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有道德的人带热播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出言不逊。

3.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礼节周到,就会让人感到温暖,没有礼貌,就会让人感到讨厌。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

2、中国曾有“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的古训,意思所说,有道德的人待人应该彬彬有礼,不能态度粗暴,也不能出言不逊。礼貌待人,使用礼貌用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

4、关于礼貌的名言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到人家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爱默生

5、关于礼貌的成语:彬彬有礼礼贤下士平易近人谦谦君子谦虚谨慎谦恭下士温文尔雅文质彬彬洗耳恭听相敬如宾以礼相待虚怀若谷

《2015年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案(语文A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五年级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5647.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