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2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22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M.jAB88.Com


教学目标
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学理解、积累词语。
2.让学生了解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英雄事迹,深入挖掘英雄人物的崇高美,受到情感上的陶冶,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受到熏陶。练习背诵第七、八自然段。
4.学习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理清课文脉络,学习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品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相关录像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品读课题。
1.直接切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2.谁能简要介绍一下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出生于河北省怀来县。13岁曾机智地掩护过被日军追捕的中共区委书记,1943年当儿童团长。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多次立功受奖,在训练中,成为全团的投弹能手和爆破能手。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带领爆破组连续炸毁敌人4座炮楼、5座碉堡,连队在向隆化中学发起冲击时,被桥形暗堡火力所阻,董存瑞挺身冲到桥下,但无处安放炸药。这时总攻时间已到。他毅然托起炸药包,将其顶住桥身,拉燃导火索,炸毁暗堡,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现在请你突出这个英雄的名字,你怎样读?突出这件事情,怎样读?突出人物的精神怎样读?突出你怀念的心情,崇敬的心情,怎样读?(把自己的心情放进去,把自己的情感放进去,这样读书我们叫有感情地读。)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将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上问号。
2.听课文朗读录音,想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3.把这篇课文读给同桌听,和同桌一起讨论识记生字,解决疑问,标出自然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互听互评,纠正字音。
注意读准“瞪”“迸射”“投掷”等词。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全文。想想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按为什么炸→怎样炸→炸的结果的顺序)
2.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一个意思?给课文分段。
全文可分五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二至三自然段)
第三段(第四至六自然段)
第四段(第七自然段)
第五段(第八自然段)
3.想想每段讲了什么,然后和同学们讨论讨论。
四、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震撼封锁狡猾掩护手榴弹兜疯狂隐蔽投掷嘹亮铸
2.说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
震撼:震动。
嘹亮:响亮。
3.自学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书写“疯、震、隐”三个字。
在自己的写字书上描红,并书写两个。
五、作业设计。
1.查阅课文的背景资料,了解“舍身炸暗堡”的必要。
2.熟读课文,掌握生字,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品味课文,感受课文。找出课文的重点段落。
2.指导品读重点段,交流读书感受。
(1)提示学生注意倾听。
当别人读的时候,请其他同学做两件事:第一,听一听他读的哪儿好,我向他学什么。第二,我要读得更好,要从哪儿努力。
(2)文章的重点段是哪一段?为什么?(第七自然段。因为整个文章都是围绕着这一部分——舍身炸暗堡来写的。)
(3)讨论:董存瑞为什么要舍身炸暗堡?
a?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斜坡光滑,无法放置炸药,放在河床,炸不毁暗堡。
b?冲锋号吹响,情况万分紧急。必须即刻炸毁暗堡。
抓住重点词“紧急的关头”,体会当时已无思索的余地。能不能炸毁敌人的暗堡,战友的伤亡,战斗的胜利,整个战役能不能摧毁敌人消灭敌人,在此一举。
(4)理解重点句。
“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抓住动作“站”“托”“顶”“拉”,从中看出董存瑞动作坚决、果断,这表明此时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炸掉敌人的暗堡,至于个人生命,早已置之度外,显示了舍生忘死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抓住“钢铸一般”“巨人”“坚毅”等词,突出董存瑞坚定不移,英勇顽强,无所畏惧的革命精神。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此时可结合放录像: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片段,以此激发学生的感情,烘托气氛。
(6)练习背诵。
总结学法:第一,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第二,理解着读;第三,把心放进去,有感情地读;第四,反反复复地熟读。
(7)归纳段意,板书:舍身炸暗堡。
3.学习课文第一段。
(1)过渡:这碉堡一定要炸吗?从哪里可以知道一定要炸?
(2)引导学生找到第一段说出:
“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结合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分析课文的时代背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隆化的战斗,时间紧急,而敌人的暗堡让一个又一个战士倒下了……)
(3)指名朗读,归纳段意。
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清楚明白地写出段意,要求写出:在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
板书:前进受阻。
(4)齐读第一段。
4.学习第二、三段。
(1)学习第二段。
a?面对着疯狂的敌人,董存瑞怎样做的?
b?理解句子:“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把“瞪”换成“望”,把“迸射”换成“放射”,好不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句用了“瞪”“迸射”,有力地、充分地表现了董存瑞对敌人的刻骨仇恨,表现了他坚决炸掉暗堡的决心。
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跑”,“坚决”说明了什么?
c?老师可以播放录像片段,指定三名同学(一名扮董存瑞,一名扮连长,一名读旁白)为录像片段配音,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再次交流。引导学生把董存瑞对敌人的仇恨和请求任务的坚决态度都融进自己的朗读中。
d?归纳段意:董存瑞请求炸暗堡获得批准,并由郅顺义担任掩护。板书:坚决请战。
(2)学习第三段。
a?指名读,讨论:你从这一段读出了什么?
让学生抓住词句谈。体会董存瑞沉着、机智、勇敢、坚强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b?归纳段意:董存瑞冒着枪林弹雨猛冲到桥下。板书:冲到桥下。
(5)学习最后一段。
齐读:董存瑞炸暗堡的结果怎样?
归纳段意:战士们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胜利解放了隆化。板书:战斗胜利。
二、回顾复述。
1.指引学生看板书,整理课文的条理和内容。
前进受阻——坚决请战——冲到桥下——舍身炸堡——战斗胜利
小结:我们从全文入手,然后一部分一部分地学习。现在又把全文勾勒一下,抓住了全文所写的内容。这就是读书的收获。这就是读书的好处。
2.学生简要复述故事。集体评价。注意是否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炸暗堡的经过复述。
三、总结延伸。
1.董存瑞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牺牲的时候只有十九岁。就是我们今天上高三或者上大学一年级的大哥哥的年龄。他为了新中国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和最美好的青春。
2.出示“存瑞中学”画面,补充阅读资料。
3.在班会课上,围绕“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我们该怎么做?”展开讨论。

延伸阅读

22 鲸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2 鲸”,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2鲸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

2、朗读课文,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海洋里有一种动物,单是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是什么动物?对,就是鲸。(板书课题)

二、下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鲸的资料?(学生通过预习时查找的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检查生字的预习

1、出示本课的生词读一读:鲸、属于、前肢、滤出、吨、肺、胎生、判断。(指名读、齐读)

2、学生互相提示易书写错的字:滤肺(最后一笔是竖)

3、学生互相解词:

上腭:口腔的上顶部,也称上颌。

退化:生物体在进化过程中某一部分器官变小,构造简化,机能减退甚至完全消失。

寿命:生存的年限。

四、学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

1、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2、从鲸的形体、捕食、呼吸、睡觉等方面来认识鲸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四方面:(1)大(2)不是鱼(3)种类(47)习性

3、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有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地介绍这些特点。

附:板书设计

22鲸

四方面:

(1)大

(2)不是鱼

(3)种类

(47)习性

22 凡卡


22凡卡六年级教案

22凡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蘸、戳、撇、醺4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立柜、生锈、摩平、皮袄、揪着、稀粥、逮住、地址、邮筒、暖炕、圣诞节。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并解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凡卡是故事中的人物。本文是以故事中人物名字来命题的。

2.介绍本文的作家。

本文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俄国著名的作家。生于1860年,死于1904年。他出身于小商人家庭,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科求学。做过店员也当过医生。他生活在19世纪末期,正是沙皇统治俄国最黑暗的年代。社会动荡不安。他的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介绍《凡卡》的写作背景。

《凡卡》写于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尼古拉三世时,无数破产了的农民被迫流入城市谋生,他们深受剥削之苦,连儿童也不能幸免。契诃夫家的小杂货店里有两个小学徒,就常受他父亲的虐待。他自小了解学徒生活,也同情小学徒的不幸命运,所以《凡卡》这篇小说写得真实感人,也使我们从中看到旧俄时代穷苦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出示要求,课内自学。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及主要表达方式。

2.理清思路,找准写信的段落,分清每段中信的内容与联想;在找准写信的段落的基础上给课文分段。

3.借助课后思考题,逐段细读,尝试读懂课文。

4.自学生字新词。

三、检查学生预习的情况。

3.理解词语:

摩平:用手轻轻地按着并一下一下地移动弄平。

楦头:制鞋制帽时所用的模型,多用木头制成。

保佑:迷信的人称神力的保护和扶助。

慈悲:慈善和怜悯。

打发:派(出去)。

别墅:在市郊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

捉弄:对别人开玩笑或使别人为难。

祷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声哭泣的样子。

卢布:俄国货币单位的名称。

醉醺醺:形容喝醉了酒的样子。

四、听教师范读课文,疏通文章的内容。

1.边听边想:课文写了凡卡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

2.理清文章的脉络。

以信为线索,课文讲了哪几部分内容?你能试着给课文分段吗?

3.学生汇报分段情况。

(分为三部分:写信前(12自然段);写信中(315自然段);写信后(621自然段)

第一段:圣诞节前夜,凡卡趁老板做礼拜的机会,偷偷地准备写信。

第二段:凡卡写信的内容及联想。

第三段:凡卡写信封,寄信和寄信后所做的梦。

追问:大家能说说分段的依据吗?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五、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多读几遍。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凡卡悲惨的生活遭遇,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探寻写作思路,整体感知。

1.回忆:《凡卡》一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课文主要写凡卡写信的事。是按准备写信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2.围绕这件事,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质疑

①凡卡写信的内容是什么?

②凡卡怎么给爷爷写信的?

③凡卡为什么给爷爷写信?希望爷爷带他回村子?

④凡卡写的这封信,爷爷能收得到吗?为什么?

3.默读课文,找找哪儿是作者的叙述?哪儿是凡卡写信的内容?哪儿是写凡卡在写信中所想到的?

二、从信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默读凡卡写信的内容,想想凡卡在信中写了什么?

提示:可根据他写道、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道、凡卡接着写道把信的内容分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第三层: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凡卡再次哀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及他对村里人的问候。

3.了解凡卡的悲惨生活。

(1)默读凡卡在鞋铺受尽折磨一层,你有什么问题?

①凡卡在鞋铺里受到了怎样的折磨?

②凡卡为什么会受到折磨?

(2)自由读有关的内容,你对哪个问题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边读边作标记。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①挨打: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打;老板娘用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从尾巴上弄起;②挨饿:吃的简直没有,③挨冻,而且睡不好。

从这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

(4)朗读指导。

一个九岁的孩子担负这么重的劳动,遭受这么多的折磨,怎么忍受得了呢?该怎么读呢?

三、从凡卡的心情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感情。

四、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老师引读,凡卡向爷爷诉苦,请求爷爷带他回村请一位同学读,从他的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孤苦无依,受尽折磨,凡卡迫切希望离开这里。)

五、从凡卡的联想中了解凡卡的生活,体会情感。

1.指名读凡卡的联想,围绕凡卡的联想,提几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为什么会想起这些?)

2.自由读,在书中寻找答案。

(第一次联想到了爷爷守夜的情形和乡村冬夜的景色。第二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联想到爷爷,突出了凡卡对爷爷的思念;联想冬夜的景色,说明冬夜充满了快活、欢乐的气氛,这与凡卡的学徒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说明凡卡思念爷爷,思念家乡的一切;联想到爷爷砍圣诞树可以看出爷爷在农村的生活很贫苦,但在凡卡的回忆里是那样的美好、快乐、有趣,说明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单与凄凉。)

六、研讨本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1.学生讨论。

2.交流汇报。

(1)两段回忆是本文的插叙。这两段联想对凡卡的学徒生活起了对比、反衬作用。

(2)文章细节描写很突出。在文中找找细节描写的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凡卡倾诉自己怎样挨打、挨饿、挨冻、怎样受折磨、三顿饭吃什么都一一写到了。在回忆爷爷守夜时,爷爷是什么样的,怎样守夜、两条狗怎样跟着,砍圣诞树的山林、枞树什么样等细节描写,使人读了仿佛看见了当时的情景,这给人留下了鲜明的印象,深刻感人。)

(3)文章还有哪些特点?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

七、读写。

凡卡睡醒后会发生什么事?

附:板书设计

22、蜘蛛织网


22、蜘蛛织网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读准“织、晨、抽、丝、散、岩、害”生字字音。认识部首绞丝旁,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描摹“织、抽、岩、散”。
2.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朗读课文中积累词语。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3.能分角色演一演课文的内容,可以展开想像补充和扩展课文的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借助拼音读准“织、晨、抽、丝、散、岩、害”生字字音。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描摹“织、抽、岩、散”。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分角色演一演。
3.能在阅读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事要像蜘蛛那样一心一意。
教学媒体生字;蜘蛛和蜘蛛网的图片;课文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读读课文、圈出生字)
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多媒体蜘蛛图:这是一种昆虫,它是(生齐答)蜘蛛。
2.说说还有哪些字也是虫字旁?
3.在原有蜘蛛图上添上一张网,问:蜘蛛在干什么?(答后补齐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
1.清晨,风把蜘蛛吹到——(出示课文第一节)学生顺着往下读。
出示句子:蜘蛛抽出银闪闪的丝,在篱笆上织网,逮住了害人的苍蝇。学习生字:织、晨、抽、丝。认识部首绞丝旁
2.蛛织网时遇到了很多小动物呢!想不想知道他们是谁?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个有趣的故事,记清楚是哪些小动物哦!
3.交流后多媒体出示小动物图。
4.这些动物是怎么叫的,你听到了吗?老师这儿有一首儿歌等着小朋友把它编好呢!(多媒体出示填空)
大公鸡()啼,
猫头鹰()叫,
()小牛叫,()小羊叫,
小狗()叫,小猫()叫,还有小鸭()叫。
(三)读读演演,理解课文:
1.小动物对蜘蛛说了什么呢?你能自己轻轻地读读课文,把它们说的话找出来吗?看谁厉害,快试试。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2-9小节
3.交流:小动物们都对蜘蛛说了什么呢?
根据回答多媒体出示句子:
“哞,哞。到湖边散散步吧!”
“咩,咩。到岩石上跳跳吧!”
“汪,汪。到草地上打个滚吧!”
“喵,喵。去睡一会儿吧!”
“嘎,嘎。去游泳吧!”
“喔,喔。逮住那只害人的苍蝇吧!”
“咕,咕。谁织了这么一张漂亮的网啊!”
4.用各种小动物不同的音色读好这些句子。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加上动作读。
5.小朋友读得真好,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小动物们说的话。这样吧,我们合作来读课文2-9小节,老师读小动物们说的话,你们读蜘蛛的反应,好吗?
6.交流:你读懂了什么。出示句子:小动物们叫蜘蛛到湖边散步、到岩石上跳跳、到草地上打滚-----,蜘蛛都没回答。
教学生字:散、岩、害。
结合图片记忆“岩”
7.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8.蜘蛛织网时一心一意,顾不上和小动物们玩耍,你们看,又有小动物过来找它了。(多媒体出示小青蛙、小马)它们会怎么说?蜘蛛又会怎么做呢?
9.请小朋友们分角色把课文内容演一演,可以有别的动物参加,看看哪一组演得好。
10.蜘蛛没回答猫头鹰的话,睡着了,为什么呢?
练习说话:蜘蛛没回答,睡着了,因为它()。
(四)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抢气球游戏(生字词巩固)
2.我们用蜘蛛织网时那种专心的态度来写一写今天的生字。
教学效果反馈

22《凡卡》


22《凡卡》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旧俄沙皇统治下穷苦孩子的悲惨生活,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学习凡卡写信的内容以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凡卡写的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受的苦难。

2.理解写信过程中凡卡的联想和文章结尾的含义。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

(三)以信为线索,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二)给课文分段,了解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翻译小说《凡卡》。小说的作者是19世纪后期俄国的伟大作家契诃夫。契诃夫从小就熟悉学徒生活,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所以《凡卡》写得真实感人。他写了很多极为深刻的揭露沙皇黑暗统治和旧俄人民悲惨生活的作品。他的作品曾经受到列宁的赞赏。今天学习的《凡卡》一文就是作者的一篇代表作品,它反映了旧俄沙皇统治时期人民的悲惨生活。

(二)自学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自己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2.弄清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名字要读顺口。

3.思考下列问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凡卡是怎样的孩子?他的身世怎样?

(2)小说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凡卡给爷爷的信主要写些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要读准字音。

2.人物身份及部分词语解释。

凡卡茹科夫(伊凡茹科夫):小说的主人公。

阿里亚希涅:鞋匠,鞋店老板。

康斯坦丁玛卡里奇:凡卡的爷爷。

日发略维夫:老爷,爷爷工作的那家庄园的庄园主。

菲吉卡:牧主。

艾果尔,阿辽娜:凡卡的小伙伴。

卡希旦卡:老母狗的名字。

梆子:打更用的器具,空心,用竹子或木头制成。

崽子:常用来称幼小的动物,这里是对老板幼儿的贬称。

邮差:邮递员的旧称。

卢布、戈比:沙俄时使用的货币单位。一卢布等于一百戈比。

3.指名逐节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4.分小组讨论思考题。

(学生讨论后,老师小结:凡卡是一个才9岁的农村孩子,他没有爹没有娘,只有一个亲人,就是他的爷爷。爷爷是个穷苦人,在乡下给庄园主当守夜人。9岁的凡卡,3个月前就被送到莫斯科的一家鞋店里当学徒,孤苦伶仃,生活十分悲惨。小说写的是凡卡给爷爷写信的事,这事发生在圣诞节前夜临睡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凡卡写完信把信寄出后才入睡。信里主要告诉爷爷他在店里生活很痛苦,要求爷爷带他回乡下去。)

(四)给课文分段。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写信之前、写信过程、写信之后。)

2.按照这个顺序将课文分为三段。

(第1段:从开头到把那张纸铺在讲台上。第2段:从亲爱的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到康司坦丁玛卡里奇。第3段:从他很满意到课文结束。)

(五)作业。

1.抄写词语。(课内完成)

2.仔细阅读课文中信的部分,想想信中写了哪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信的内容和插叙部分的内容。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和信的内容以及写信时的心理活动,从中体会凡卡当学徒时的悲惨生活。

(二)学习文中插叙部分的内容及其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文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凡卡的悲惨生活的?

(以圣诞节前凡卡给爷爷写信这个方法来表现的。)

(二)学习第2段课文中写信部分的内容。

1.想一想,凡卡给爷爷写信的目的是什么?

(凡卡在莫斯科的学徒生活很悲惨,他实在无法忍受下去了,他在信中写了很多话,但他唯一的目的是哀求爷爷带他离开这里,回到爷爷身边。)

2.找出第2段课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画在书上。

(第3、8、10、11、12、15这六个自然段是凡卡写的信的内容。)

3.信的内容共有六个自然段,用一个词组成短句来进行概括,写出每一段的小标题。

(①只有一个亲人;②告诉爷爷自己在学徒中受尽折磨;③求爷爷把他带回去;④莫斯科不是穷人的;⑤求爷爷给他摘一颗金胡桃;⑥再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

4.指名根据小标题有条理地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

(三)学习课文中插叙部分。凡卡在写信时有许多内心活动,作者是用插叙的手法来表现的。

1.找出文中哪些部分是插叙部分。

(第4、5、6、13、14自然段是凡卡在写信过程中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是文章的插叙部分。)

2.导读4、5、6自然段。

(1)第4、5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让学生先默读,这两个自然段插叙凡卡回忆爷爷在乡下守夜的情景。)

(2)想一想,当凡卡写到只有一个亲人了时,想到些什么?

(3)爷爷在凡卡心中是怎样一个人?

(年老、困苦、劳累,但很乐观、风趣、慈祥,跟爷爷在一起凡卡感到很快乐。)

(4)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4、5自然段。

(提醒学生用思念亲人的心情来朗读。)

(5)第6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家乡节前美丽的夜景。)

(6)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

(是美的。)

(7)说说家乡的夜景在凡卡心中是怎样的美?

(宁静、优美、柔和、蓝蓝的天空、亮晶晶的星星整个林子沉浸在过节的气氛之中。)

(8)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用赞美的心情来朗读。)

小结:

这一部分关于爷爷守夜的回忆和家乡节前夜景的想象,都是描写凡卡内心活动的。从这两段插叙中,反映出凡卡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心情。

3.导读13、14自然段。

(1)凡卡写到请爷爷摘一颗金胡桃时,又插叙了什么?

(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这件事。)

(2)凡卡回忆起砍圣诞树这件事时,心情怎样?可以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心情是快乐的。可以用乐字概括。)

(3)从哪里可以体会出凡卡这种快乐的心情?

(他想起到树林里去砍圣诞树的总是爷爷,爷爷总是带着他去。多么快乐的日子呀!要砍圣诞树了,爷爷先抽一斗烟,再吸一阵子鼻烟,还跟冻僵的小凡卡逗乐一会儿)

(4)带着快乐的感情朗读13、14自然段。

(凡卡这种快乐,是苦中有乐,朗读时要带着这种心情来读。)

4.说一说插叙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起到对比作用,凡卡想到在农村的乐,更衬托出目前生活的苦,更反映出凡卡要求爷爷带他离开的迫切心情。)

(四)小结:

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真像凡卡想象中那样美好吗?不是的,那也是劳动人民的火坑,从爷爷挨冻、守夜、砍树等足以说明爷爷的生活是困苦的。只是因为凡卡在乡下与亲人在一起,得到爷爷的爱护,才产生农村生活比学徒生活好一点的想法。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概括课丈的中心思想,并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文章的中心的。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

(一)默读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小说通过凡卡在圣诞节前给爷爷写信这件事,真实地反映了旧俄沙皇时代穷孩子的悲惨命运。

作者是怎样表达中心思想的?这篇文章为什么那么令人感动呢?

(因为这篇文章写得非常真实具体,对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都展开了细节描写,写得有血有肉。由于全文注意了细节,抓住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所以使人印象深刻,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分析重点细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习第2段写信过程的细节描写。

(1)请同学朗读信的内容,并思考:凡卡在给爷爷的信中都写了哪些事?其中哪一件事写得最具体?

(告诉爷爷学徒生活的痛苦,受尽种种折磨。)

(2)默读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我就要死了!。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作者是怎样注意细节描写的?

(分四层意思:①挨打;②挨饿;③没法睡;④离开这儿。抓住细节,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挨打?不知不觉说明了什么?用什么打?随手又说明了什么?老板和老板娘是怎样打凡卡的?揪、拖、戳、捞这些动词说明了什么?吃的呢?简直没有。简直没有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看出简直没有?)

2.在写信过程中凡卡回忆了哪些往事?

(1)默读砍圣诞树这件事。

(思考:和爷爷一块砍圣诞树时,冻了的山林怎么样?爷爷和凡卡冷得怎么样?要砍圣诞树时爷爷怎么样?被砍的树什么样?砍树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什么?爷爷说了些什么?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语句。)

(2)说一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什么?

(3)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他也跟着吭吭地咳这些细节中,我们不难看出砍圣诞树实际上是一种挨冷受冻的苦活,可是为什么凡卡现在回忆起来却觉得那么有趣呢?

(在冰天雪地中砍圣诞树既冷又累,但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快乐、有趣,这正说明了凡卡在莫斯科生活的孤独和痛苦。)

3.学习第3段课文写信之后,体会课文结尾的作用。

(1)请同学们用上面的学习方法,自学第3段,先找出哪些地方是细节描写,再说说你是怎样体会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的。

(2)学生自学。

(3)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4)讨论:凡卡的梦能不能实现?为什么?

(三)总结:

通过以上对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结构比较复杂,它由三部分内容组成:作者叙述凡卡的悲惨遭遇,凡卡信的内容,写信过程中凡卡的回忆,其中凡卡的信的内容是全文的重点。在这三部分内容的表达上,抓住了细节,表现了凡卡,这个仅仅九岁的孩子复杂的内心活动,给爷爷写信,哀求爷爷把他带回去,说明了他在莫斯科学徒生活的悲惨,使我们深深同情他的悲惨命运,更加痛恨那个吃人的黑暗社会。

(四)作业。

1.思考课后练习第2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 父爱深深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22 父爱深深”,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22父爱深深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认识10个生字(包括2个多音字),练习书写8个字,构建“我的词语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深深父爱的怀念之情,背诵第5自然段。
3.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不一般的父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真正的父爱,背诵第5自然段
教学准备
在生活中调查、体会父爱;幻灯机、录音机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生谈话:父爱是什么?
板书课题(父爱深深),指导朗读课题(读出味道)。
二、初读课文、识字。
1.听录音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通过听读课文,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教师引导:同学们能说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还提出了一些问题,可见你们刚才听读课文很认真。学完课文,看看这些疑问能不能解决。
3.学生自读课文,梳理解决生字。
4.小老师检测识字。
惑hu(乐yu)购ɡu牺xī牲shēng胶jiāo妒d忌j(的d)晰xī
(1)小老师带读。
(2)指名小组开火车逐个读。
(3)重点指导疑难字。
读好音“牲”后鼻音;
积累形近字:
胶、交、咬、较、校
购、构、够
(4)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写好“赛”“幸”。
(5)学生评小老师教生字的情况,教师最后作简单点评。
5.学生自读课文,巩固识字。
要求: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6.同桌互相摆擂台朗读课文,读完后用“★★★”“★★”或“★”对对方进行评价。
7.指名一个小组分段接读课文,众生评价。
三、作业。
1.抄一抄生字表中你认为难写的字。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导入新课。
选择购买胶水比赛坦白强迫幸福音符
二、细读课文,感受父爱。
1.以大组为单位分段接读课文。
2.指名用简洁的话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自学:这份父爱让你感动吗?
自学要求:
(1)请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再读一读。
(2)请在小组内交流理解。
4.学习汇报。
(1)学生自由汇报。
(2)重点学习第5自然段:
长大后我再次提起这件事,爸爸说:“我并不是没钱买音箱。我只想和你一起分享一些时光。”的确,爸爸给了我金钱难以替代的真情。别人的父亲或许只是简单地给孩子买个音箱,但我的爸爸却给了我他的时间、他的关爱。
①指导朗读。
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③背诵这段话。
5.从另一种角度来感受父爱。
请找出表现“我”心情前后变化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也可以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谈感受。
我满心疑惑,但也别无选择→但我心底始终有个疑问挥之不去→我窘得无言以对,只能“坦白招认”→刚才的窘迫整时烟消云散,我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
教师引导:最深的父爱往往是那么的不易觉察,有时要经过一些事、经过一些时间才能够真正感受到。
6.带着对这位父亲的崇敬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讨论父爱。
1.话题:
(1)你在生活中,体会到了父爱吗?那种父爱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2)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爱?
(给你充足的零用钱?让你撒娇任性,袒护你的错误?……还是摔跤了让你自己爬起来;让你通过劳动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2.齐背课文第五自然段,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四、学习反馈。
回顾课前你提出的不理解的问题,现在你解决了吗?
五、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和父母一起读一读课文,互相谈一谈感受。
附:板书设计
22父爱深深
“我”做音箱父亲
满心疑惑
疑问想和“我”一起
自豪分享一些时光
怀念

22.观潮


在每学期开学之前,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2.观潮”,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2.观潮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请查阅资料的同学介绍潮的形成、潮的气势或观潮最佳地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殊的壮丽景象,第22课就写了一次钱塘江大潮的过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涨卡片,指名读,说说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2)出示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3)出示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n

(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板书)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板书)

2、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

附:板书

观潮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时间顺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笼罩白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感受到的?默读读课文,进行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语气地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22 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1.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

2.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朗读课文,通过讨论初步认识月球及其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2.为学生印发有关月球奥秘的图文资料。

3.学生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习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合作学习,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两位宇航员在登上月球后,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竖立在月球上,纪念碑上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做一次和平的旅行。然后,又在月球表面安装了电视摄像机;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间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间的第一次通话。

第二课时

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

撒在水藻一旦一项估计年龄

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板书:

月亮神秘

课后反思

1、学生有收集的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的愿望。

22、鳄鱼的争斗


一个优质课堂,就是老师在讲学生在答,讲的知识都能被学生吸收。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22、鳄鱼的争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22、鳄鱼的争斗
教学目标1、能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认识10个生字:宾、域、侵、炫、矩、躯、箭、嚣、截、挪。积累“觅食、炫耀、约定俗成、穷追不舍、兴风作浪、点到为止”等词语。用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约定俗成、穷追不舍、兴风作浪、点到为止。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比较句子、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等方法读懂有关两条鳄鱼争斗的句子,并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
3、学习查找资料,收集有关“鳄鱼”的资料,交流内容。有探寻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联系上下文、比较句子、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等方法读懂有关两条鳄鱼争斗的句子。

教学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按要求预习课文
教学流程一、导入揭题:
1、板书:鳄鱼。然后,让学生谈谈对鳄鱼的印象和了解。(有条件的可通过多媒体演示相关的声像资料)。
2、师:凶残的鳄鱼之间的争斗是如何的呢?动物学家通过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得出了出人意料的结果。
出示课题:27、鳄鱼的争斗。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开火车分小节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学习字词:
(1)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宾域侵炫矩躯箭嚣截挪。
比一比:嚣——器、截——载——栽——裁(重点:形和义的联系)
(2)词语:觅食、炫耀、约定俗成、穷追不舍、兴风作浪、点到为止、规矩、挑战、嚣张、喉咙、下颌;
(3)给“约定俗成”的“俗”选择正确的解释。让学生确定这个词语中需要查字典理解的字,可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俗”字的义项,让学生选择。
3、交流:鳄鱼间的争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适时出示: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进行朗读训练。)
三、学习课文:
1、师:“鳄鱼间的争斗是否真的如此呢?”
默读课文第2、3小节:入侵者是如何挑战?而罗宾又是如何反击的呢?划出有关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先在小小组中讨论交流,在全班交流。
2、交流:
(1)入侵者的挑战——“高高的跃出水面;拼命的拍溅和喷吐湖水;张开血盆大口;不断发出吼声”——表现入侵者的凶狠、炫耀自己的实力,企图吓唬罗宾一家。(指导朗读,抓重点词语:高高拼命不断)
(2)罗宾的反击——“罗宾以自己强大的身躯掀起了比入侵者大得多的风浪,对手一看技不如人,立即箭一般的迅速逃离”——理解“技不如人”,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技”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理解“兴风作浪”,联系前后文的有关内容:高高的跃出水面,拼命的拍溅和喷吐湖水,以自己强大的身躯掀起了比入侵者大得多的风浪。
(3)揭示鳄鱼同类争斗时约定俗成的规矩:两雄争斗时,谁兴风作浪的本领大,谁就是胜利者。
(4)过渡:鳄鱼虽然很凶残,但在同类争斗时从来不拼个你死我活,而只是点到为止。
——“罗宾张开大嘴,但是并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把它的左腿置于自己尖利的上下牙之间。罗宾的嘴也不咬下去,仅仅是保持这种状态,并且持续了大约5分钟。”
(罗宾为什么这么做?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它在警告对手什么?理解“点到为止”,在文中找相关内容,如:“张开大嘴、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仅仅、保持这种状态”——罗宾完全能杀死侵者,却它却并没有伤害对方。)
——“这似乎是在警告对方:()我的上下颌一合拢,你的腿立刻()断为两截。()今天我不这样做。()你下次再来,那()不客气了。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比较用和不用关联词在句子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并选用其中的“似乎”说话,理解文中的用意。指导朗读这两句话。)
3、此时此刻,你对鳄于鱼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教师还可以介绍一些有关鳄鱼的知识,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请学生课后查找资料,同学间交流或是制作一份小报。
板书设计22、鳄鱼的争斗

张开大嘴、没有咬对方的喉咙、只是、仅仅、保持这种状态
本课小结课上我注重联系上下文、比较句子、抓住句中关键词语等方法读懂有关两条鳄鱼争斗的句子。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鳄鱼既是一种凶猛的动物,同时也不失温驯。另外,大家也明白了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也需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
反馈教学效果的作业侵者怎样向罗宾挑战?罗宾又是如何还击的?

22《鲸》|人教版


22《鲸》|人教版

《鲸》是一篇说明文,讲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根据说明文的特点,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教学。

一、填一填

课文写到了鲸很大,为了把这个特点说清楚,作者列举了箐多数字来说明。教师可指导学生读书,画出描写鲸很大的有关数字,然后完成如下填空练习:

鲸是一种很大的动物,最大的有()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公斤。我国捕获一头()公斤重的鲸,有()米长,舌头就有()头大肥猪重。()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宽敞。长须鲸刚生下来就有()长,()公斤重,一天能长()公斤到()公斤。两三年就可以长成大鲸。

通过读、画、填让学生体会到鲸确实很大。

二、说一说

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讲清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这个问题,主要写了鲸的进化过程。学生对这段不太容易理解。根据这一情况,我让学生仔细读书,然后把自己当作是鲸鱼,将这一段话转述给同学听,这样学生兴致盎然,效果颇佳。

三、比一比

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按鲸的种类写了它的生活习性,可引导学生读书并找出描写须鲸和齿鲸生活习性的语句,并比较它们的不同,然后填写下列表格:

通过填表比较,学生较清楚地了解了鲸的生活习性。

四、画一画

文章第六自然段写了鲸怎样睡觉。学习这一自然段可以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想象一下鲸睡觉的样子,然后根据脑中的形象把它们睡觉的样子画下来。要求简笔画即可。只要能画出几条鲸头朝里,尾巴向外,围成一圈就行了。这样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形象,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五、写一写

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这一线索贯穿全文。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如下训练,让学生读书并展开想象的翅膀,然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具体如下:

先读下面的片段,再按要求写一段话。

一天,东海龙王突然心血来潮,想搞个鱼类比赛活动,比一比哪一种鱼最大,哪一种鱼重。得到名次的,龙王将给予重奖。到了比赛那一天,许许多多,各色各样的鱼都游到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蟹将军的查验进入了赛场。鲸得到这个消息,他也想趁机溜进去拿个大奖。当他正准备混进赛场时,被蟹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蟹将军发生了争吵,蟹将军说出不准他参赛的理由,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要求:⒈想一想,鲸想靠什么混进去拿大奖的?蟹将军说出了哪些理由让鲸只好灰溜溜地游回去了?

⒉写出鲸的想法和蟹将军争吵时的对话,并对它们争吵时的动作、神态加以描写。

这一训练学生既要认真读短文和课文,了解鲸的有关知识,又要展开想象、写作,将读、想、写巧妙地融为一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司马光


课题

22、司马光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教育学生遇事要像司马光一样沉着机智。

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

2.指导识字、写字。

3.通过朗读第四、五段理解司马光遇事时与别的小朋友反应不同,说明他是个爱动脑筋机智聪明的孩子。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生字生词卡片、录音

师生教学互动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揭题,学习生字

二、过渡激趣,整体感知

三、突出重点,教学课文

这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位古代的小朋友,他是谁呢?(板书:司马光)请学生读准“司”。

再请学生读准“光”的音。提示“光”的音。

1.司马光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能写在课本里让我们大家学习呢?

2.听课文录音,注意良好的听读姿势、听读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学生注意看清课文标点,听好停顿的地方。

1.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离我们现在很远很远了,课文第一段用了一个什么词表示?2.有一回,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突然,发生了一件很危险的事,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自己学习二到六段。3.交流讨论。

(1)发生了什么危险的事?谁来读二、三两段课文?其他人注意听有没有读出危险的感觉。

(2)别的小朋友年看到小伙伴掉进小缸,他们怎么样了?(3)司马光的表现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指名读第五段。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有没有强调出司马光与别的孩子不同的地方。评议,练习朗读。

(4)结果怎样?

4.司马光救出了小朋友,那时,他自己也还是个孩子,启发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能救掉进缸里的小朋友。比较得出这个方法巧妙而实用,这与他遇事爱动脑筋是分不开的。“司”是“司机”的“司”,在这里与“马”组成复姓。

“光”的笔顺。

学生完整地读课题。

3.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的长句子。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留心听,听后互相评议。

学习古时候”读准“时”。

要求:仔细读课文,画出讲司马光表现的词句,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再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先指名回答,再读有关句子。然后引导学生学习生字“都、慌、吓、哭、喊”,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吓、哭、都”的字形。

学习生字“孩”,注意“孩”是子字旁,写法与“子”不同,最后一笔是“提”。

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朗读课文

二、巩固生字词

三、课后练习

1.开火车读生字,读词语。

3.指导写字。重点指导下面几个字。

候:不要漏写第三笔“竖”。

孩:第三笔是“提”,右边要写紧凑。

都:指导双耳旁的写法,第一笔“横撇弯钩”,不要误写成2笔。

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先读读“块、快”,引导学生发现它们读音相同,右边字形相同,左边偏旁不同。了解“块”常指“土块、石块”,所以有“土”旁;“快”一般指速度高,走路、做事等用的时间短,也有“快要、将要”的意思。3.补充练习。

妈妈()下班了。

这辆汽车开得真()呀!

我有一()橡皮。(齐读、指名读)

2.自己描生字,记字形,相互交流记字方法。

1.完成课后练习2。

2.完成课后练习3。

然后让学生试着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22冯婉贞


22冯婉贞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积累四个字的词语,体会它们的用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冯婉贞是怎样机智、勇敢、沉着地打败英国侵略者的故事。
4.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会认8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冯婉贞的机智、勇敢、沉着。
教学难点:
了解冯婉贞“以己之长攻敌之短”机智勇敢打退英国侵略者的经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挂图投影和写有句子的投影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中国历史上有许许多多著名的女英雄,你知道哪些呢?(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坚贞不屈的刘胡兰等。)
2.你们听说过年仅19岁的冯婉贞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书中,去了解这位女英雄的故事。板书课题:22冯婉贞,认识“婉”和“贞”。
3.你想从文中了解冯婉贞的哪些事情?学生质疑。(她是什么时候的人?是怎样的人?她有哪些英雄事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一边看课文,一边听录音朗读。
2.听了课文朗读,说说冯婉贞是个怎样的人?(机智勇敢、沉着镇定、武艺高强。)指导找到中心句,画记,并读一读。“冯婉贞武艺高强,人也非常聪明。”
3.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借助工具书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词语。
4.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将课文读通顺。
三、检查反馈,认读生字。
1.读准字音,老师这里有许多生字卡片,请会读的同学站起来读。如有错误师生集体纠正,请读准确,声音洪亮的同学当小老师带读。
2.归类认读。如,翘舌音:贞、震、仇、饶;后鼻音:防。
3.学习会写字。出示会写字卡片,问: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办法吗?
①形声字:聪、枪、剑、防、跪。给这些字找形近字,比较组词。
②猜字谜:竹签没有,全凭刀(剑)。
4.自主积累词语。课文中有哪些好词语?看谁积累的最多,说说你理解了哪些?有什么不懂的?
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连滚带爬
奋勇当先武艺高强招架不住
四、再读课文,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进一步检查生字字音,以及学生是否读得流利、正确。
2.师生共评,注意鼓励。肯定优点,指出问题。
3.再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是写冯婉贞的什么事?(冯婉贞机智勇敢地带领村民们打败了有洋枪、洋炮的英国侵略者。)哪几个自然段重点写了冯婉贞领着村民打败敌人的经过?(3—6自然段。)
4.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交代故事背景,以及冯婉贞是个武艺高强、聪明过人的女孩。)第2自然段呢?(冯婉贞的父亲第一次率领村民打败了敌人。)
五、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过渡:清朝咸丰时期,英法联军打进了北京,他们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许多老百姓恨透了这帮坏蛋,他们奋起反抗,保家卫国。课文哪一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一自然段。)
2.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3.再读句子:她武艺高强,人也非常聪明。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是文章的总起句,也是中心句。)为什么说她武艺高强、聪明过人呢?课文是怎样写的?
三、学习2—6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6自然段,小组讨论思考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冯婉贞武艺高强,聪明过人?画出表现她聪明过人、武艺高强的重点句。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读了这段你有什么感受?(冯三保带着村民出其不意地打敌人,敌人狼狈不堪,连滚带爬,我觉得谢庄的人真的很聪明很勇敢。)(我觉得很高兴,猖狂的英国兵中计,被打得狼狈不堪。)该怎么来读这段呢?指导读出乡亲们的勇猛,敌人的狼狈。
3.打败了无恶不作的英国鬼子,大家可高兴了。可是冯婉贞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表现?(只有冯婉贞站在一边不做声。)她为什么不做声,她在想什么?请一位同学读读她说的话。谈谈自己的感受。出示句子“冯婉贞说:‘虽然敌人被我们打败了,但是他们决不会死心,一定会派大队人马来报仇。咱们的枪很少,又没有大炮,要是敌人拉着大炮来轰,咱们村就毁了!所以咱们得想个对策。’”(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冯婉贞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她想到敌人必定还会卷土重来,就想出了对付敌人的好办法,从而体会冯婉贞的聪明机智,考虑问题十分周到。)板书:不做声想对策。
4.胸有成竹的冯婉贞是怎样指挥乡亲们抗击敌人的呢?在4—6自然段中,你找到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
①冯婉贞带着一队勇士,拿着雪亮的刀剑,在离村子四里远的地方埋伏下来。
②冯婉贞他们一动也不动。等敌人走近了,冯婉贞大喊一声:“冲啊!”大伙一齐冲了上去,举刀就砍,拿剑就刺。
③冯婉贞看出了敌人的花招,大声喊:“乡亲们,敌人想离我们远一点好开枪,别上当,快追!”
④他们个个奋勇当先,紧紧地追击敌人。
5.说说冯婉贞的这个办法好在哪儿?结合重点词句谈谈自己的体会。(开始她和勇士们埋伏在离村子四里远的隐蔽的地方,敌人没有防备。等敌人走近了,用锋利的刀剑打他个措手不及。敌人有洋枪洋炮,可是冯婉贞这个计策让敌人的枪炮派不上用场。敌人想钻空子后退些再开枪,可是也被我们的女英雄识破,被穷追不舍,没有喘气的机会。这叫做“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让学生自由谈,能说出一点两点就可以,鼓励发表独特见解。相机板书重点词。
在整个战斗中,你体会到冯婉贞是个怎样的人?在学生讨论后小结:面对着强大的敌人,冯婉贞就像一个聪明机智、沉着勇敢、临危不惧的军事指挥家。
6.再来看看敌人在我们的女英雄面前的表现吧!指名读描写敌人的句子。多么狼狈的敌人!
7.指导朗读4—6自然段。女生读冯婉贞指挥战斗的句子,男生读描写敌人的句子,看能否通过朗读表现出冯婉贞的机智、沉着、勇敢,表现出敌人的狡猾、狼狈。师生评议,指名读。
8.武器精良的英帝国主义侵略者被冯婉贞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此时此刻,假如你是谢庄的老百姓,你想对她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书上,好吗?学生当堂写句子。(打倒侵略者!冯婉贞,我们支持你!你真是我们村最出色的姑娘!)指名读自己写的句子。
四、总结课文,激发情感。
1.1860年,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下备受凌辱,冯婉贞父女带领谢庄的百姓大胜英军的故事大大激励了全国人民抗击英帝国主义侵略者的热情。
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谁来谈谈。(像冯婉贞一样勇敢、机智,像她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学生自由谈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拓展延伸。
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冯婉贞的故事吗?当时和冯婉贞一样不畏强敌英勇顽强的中国人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可以上图书室,或者上网了解更多信息。课后我们再来交流好吗?如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林则徐禁烟等。
板书设计:

22.月球之谜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22.月球之谜》,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2.月球之谜

重庆市高新区石桥铺小学人教版实验教材集体备课组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探索”等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月球的奥秘,激发学生爱科学、爱科学的热情。

课前准备

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月球的知识.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前交流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就太阳的奥秘,你们了解月球的知识吗?(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寻月球的奥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循序渐进读课文。

第一遍:边读边找出带有本课生字的词语,借助后边的拼音把子音读正确。

第二遍:再读课文,进行自我测试,看看自己是否还需要借助课后的生字表。

2.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卡,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3.按序逐段来反馈。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

4.现在你了解月球的有关的知识了吗?

三、指导生字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桌互相批改。

二、交流,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人们都会有哪些遐想呢?

就因为人们对月球有那么都的遐想,人们为探索月球的奥秘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2.自由读2-6自然段,边读边想

人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课文写了月球的哪些没有解开的谜?

3.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4.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讨论。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四、布置作业

1.收集描写月亮的诗句。

2.课外留心科学的新发展。

22茅以升立志造桥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22茅以升立志造桥》,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2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茅以升从小立志造桥,后来经过长期努力,成为一名建造桥梁的专家的故事,教育学生懂得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还要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去探索,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2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1.会写6个字。
2.懂得从小要树立远大理想,还要脚踏实地地去实践,去探索,努力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理想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茅以升的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课前请学生找一找有关茅以升的资料,如茅以升的照片,生平简介,主持修建了哪些桥梁等,课上请学生来介绍。教师也可以出示资料介绍。
2.请学生说说资料是怎样得到的。目的是让学生总结获取信息的方法。学生在介绍资料时要求不必过高,用一两句话把意思说清楚就可以了。
3.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茅以升小时候的故事,快让我们读读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请拼音来帮忙,要把字音读准确。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读完课文后,请学生在文中划出生字。
2.小伙伴互相指读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
3.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生字的情况。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认读方式。
4.指导多音字的读音。
出示词语,练习读准字音。
成为认为因为为了
倒下倒水摔倒倒土
5.学生分小组巩固生字,可以做“你说我找”的游戏,每个学生手持本课的生字卡片,由小组长说出一个字,其他同学找到这个字,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6.请学生再读课文,注意生字是否都认识了。读课文要注意不丢字,不多字。
7.自主记字。
请学生说说要记住这些字有什么好办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指导,目的是让学生自主记忆,学生的记忆方法也许并不太合理或科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中选优,提高记字效率。
(三)抓住重点,指导朗读。
1.指名读课文,请学生想一想,茅以升为什么要立志造桥呢?
2.请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启发学生:小伙伴们去看龙舟赛,结果桥被压塌了,很多人掉进了河里,小伙伴们的心情会怎样?他们说的话应该怎样读呢?
3.指导学生练习朗读。小伙伴说的话要读得语速慢一些,读出悲伤的语气。茅以升说的话有的是高兴时说的,有的是吃惊时说的,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变化。
4.分角色汇报朗读。第二至第六自然段,教师给予评价,也可引导学生自主评价。
5.过渡:这件事给茅以升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病好后,又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有关的语句。
6.根据学生找到的语句,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茅以升跑到秦淮河边”的自然段,可以让学生说说他在河边在做什么。他会想些什么?他发誓的内容应该怎样读,通过指导读让学生体会到他发誓,就是在立志。
(2)课文最后一段,请学生用读来告诉大家茅以升是怎样做的。也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学生听读的办法,请学生说说听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茅以升立志后经过了不断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然后再让学生想想:“经过长期的努力,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了一名建筑桥梁的专家”,应该怎样读?请学生练习朗读。
(四)拓展延伸进行交际。
请学生说说,你喜欢茅以升吗?为什么?请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茅以升从小立志,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刻苦努力的追求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再次查找茅以升的故事,深入了解他。也可以查找古今中外名人从小立志勤学成长的故事阅读。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词语。
1.指名读课文,注意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后请学生评议。
2.出示词语,在读词语中巩固汉字读音。
龙船所有盼望低头一句话
难过一定一名成为
3.游戏,看看小鹰能落在哪棵树上。
(二)指导书写。
1.分类指导。
(1)请学生观察6个字,有没有什么发现。“进”“边”都是“辶”旁的字。“力”加“辶”变成“边”。
(2)认真观察“力”与“边”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
(3)说说在“力”与“边”中“力”的大小有什么不同,练习书写。
(4)反馈、纠正。
2.重点指导。
(1)观察其他三个字,请学生说说哪个字容易写错。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名”,第二笔“横撇”要写得舒展些。
(3)学生练习书写。
(4)反馈纠正,注意让学生认真观察范字,对比发现自己的字哪儿写得好,哪儿写得还要改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
3.练习书写其他汉字。
(三)资料交流。
将课下查找的有关茅以升的故事,或中外名人从小立志的故事进行交流。

《22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语文微课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8228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