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颐和园》导学案设计教学反思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有什么样的教案适合新手教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颐和园》导学案设计教学反思”,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颐和园》导学案设计教学反思
自学校开展“控制自学”课堂教学模式以来,教研组每次的巡回听课活动,都是对我们的课堂教学一次提升。通过研究问题的提出,假说的确立,活动方案的制定,再到集体备课,课前说课,上课,评课,最后到课后的自我反思。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对我们教学的考验。
对于每一堂课来说,都有其亮点和遗憾的地方。就算每位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再细致,也难免在课堂上不出现学生的突发事件,所以我想世上应该没有绝对完美的课堂。因此只有一次次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增强专业知识,提升自我,甚至超越自我,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离完美近一些。
本节课结合本组假说:交流展示中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一种有效途径,进行设计的。由于孩子们没有去过颐和园,只能从语言文字中抽象的体会。因此我找了一些优美的图片配上课文,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同时再加上老师重点句子的范读,配乐朗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由于硬件原因以及对学生课前的了解情况不够,所以存在着很多遗憾的地方。我不想谈本课的亮点有多少,因为只有找到自己的不足,加以改善,才能有所进步。
第一,组织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不充分,没有了解学生读文是否达到正确,流利。这是我最大的遗憾,因为只有达到这一层面,才能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交流的时间太少了,以致孩子们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从何谈起。对于朗读的指导虽然有图片作为辅助,但音乐没有放出来,部分学生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读出赞美的语气。感受到颐和园的美丽。
第三,我在指导读文的过程中,形式比较单一,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四,在指导朗读时,没有抓住指导的契机,点拨的时机。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深深地体会到,自己上了一节无准备的课,并不是自己没有充分的备课,而是在学生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强迫学生进入下一个环节,所以孩子们失去了往日课堂上的风采。到现在我还处于自责中,这也是因为自己的教育机智不够灵活,教学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这节课给我的触动很大,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是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需要自己多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与实践的结合。要注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质疑能力。这些都将成为我今后研究的方向。由衷的感谢这节课给我的教训,我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努力地走下去。

扩展阅读

《颐和园》导学案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导学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颐和园》导学案
知识与能力: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体会写作顺序,抓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
教学难点: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模式:“控制自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模块】
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出示一些颐和园的景色图片,学生观察感受它的魅力。揭示课题。
二、发导学案。
18《颐和园》课外自主预习导学案
学生姓名:班级:四年一班小组:时间:2013.11.6
课外自主预习要求:参考学习资料,利用工具书,独自完成,记录发现问题。
课外自主预习提纲:
预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重点词语意思。
2、熟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3、记录发现的问题。
预习内容:
1.第一遍读文,标出自然段,圈画本课词语,多读几遍。
2.自学生字。
(1)读一读90页认读的生字,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并组一个词。
(2)写一写90页方格里的生字,想一想他们是什么结构?【温馨提示:在预习本中写三字两词。】
(3)找一找本课的多音字,记录在预习本中。
3.第二遍读文,理解词语。【温馨提示:利用工具书、查阅相关参考资料,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决。】
4.第三遍读文,想一想课文写了颐和园的那些景物?【温馨提示:可以找文中的重点词语总结。】
5.默读课文,记录自己发现的问题。【温馨提示:可以写在预习本上,也可以在书上做标记。】
知识链接: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全园总面积三百公顷,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园内有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约七万平方米。园内建筑结构皆以自然山水为基础,建筑形式多模拟江南名胜古迹,创建了众多绚丽恢弘的廊、桥、亭、榭、殿、宇、楼台。1998年12月2日,颐和园以“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的崇高评价荣列《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文化瑰宝。
18《颐和园》课前检测
学生姓名:班级:四年一班小组:时间:2013.11.7
1、读拼音、写词语。
chánɡlánɡɡōnɡdiànɡélóushízhùdiàokèjiànzhù
()()()()()()
2、比一比,再拉手。
狮()朱()圆()栽()
师()珠()园()裁()
3、根据意思写词语。
⑴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⑵向远处看。()
⑶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4、小小播音员:正确的读音要划“_”
河堤(dītí)佛(fófú)香阁耸(sǒnɡshǒnɡ)立
画舫(fānɡfǎnɡ)眺望(tiàotào)几(jījǐ)乎
5、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宫殿()的树丛()的白塔
()的石桥()地滑过()地游赏()的()()地()
18《颐和园》课内自主预习导学案
学生姓名:班级:四年一班小组:时间:2013.11.7
课内自主预习要求:
独立完成(20分钟)--小组交流(15分钟)--展示准备(5分钟)
课内自主预习提纲:
基本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重点游览了哪些景点?
2.重点朗读第2至5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是什么?【温馨提示:画出相关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3.找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物,有感情的读一读。体会这处景物有哪些特点?【温馨提示: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基本习题:
通过学习,我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丽,还知道了写作顺序:进了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走完长廊,就到了()。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自主发现问题:
合作发现问题:
18《颐和园》达标训练导学案
学生姓名:班级:四年一班小组:时间:2013.11.7
训练要求:(1)必须独立完成,不能看同学的试卷,不能问老师;(2)可以看教材等其它参考资料;(3)记录完成时间。
达标训练试题:
必做题:填空。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颐和园的特点,重点词是:();第二至第五自然段具体写了颐和园景物的特点,第二自然段写了(),第三、四自然段写(),第五自然段写了();最后一个自然段再一次总结颐和园的特点,重点词是:(),这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的关系是:();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总—()—总”
选择题:写出下面句子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①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②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18《颐和园》课内自主作业导学案
学生姓名:班级:四年一班小组:时间:2013.11.7
一、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作业,记录自己发现的新问题。
二、作业题
1.教师规定的必做题:仔细观察一处景物,然后写下来。要抓住景物秋天的特点,顺序合理。
2.自己选择的题:找一些描写名胜古迹的文章读一读。
18《颐和园》反思评价导学案
学生姓名:班级:四年一班小组:时间:2013.11.7
1.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哪些不足?今后想怎样改正?
2.反思自己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如何?学到了那些方法?
18《颐和园》课外自主作业导学案
学生姓名:班级:四年一班小组:时间:2013.11.7
一、作业要求:独立完成作业,记录自己发现的新问题。
二、作业题
1、教师规定的必做题:完成《秦兵马俑》课外自主预习导学案
2、教师规定的选做题:搜集有关皇家园林的资料,介绍给大家。

颐和园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每位老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份教案,以便于提高讲课效率。让同学们很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你知道怎样才制作一份学生爱听的教案吗?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颐和园教学案例 教案教学设计”,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背景 当今素质教育下,那种“填鸭式”、“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显得陈旧而落后。因此,当务之急是把求知的方法教给学生,使他们由装“桃子”的“筐”,变成会辨别“桃子”好坏的“眼”,会去摘“桃子”的“手”。 于是,在教学《颐和园》一课时,我把讲的权利还给了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学习,教师只起主导作用。 二、教学过程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谁能说一说作者的游览顺序是什么? 生: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师:这节课我们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参观一下这个美丽的大公园。下面请大家自由读书,喜欢哪一处就学哪一处。 (让学生自学五分钟后汇报) 生:我最喜欢长廊。因为它非常长,也非常美丽。 师:你从哪看出来的,给大家读一下有关的语句。 生: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师:这么美的长廊,同学们想不想读出来呢? (想。生齐读。) 师:游玩了长廊,又该到什么地方了? 生:来到万寿山脚下。在这可以仰望到高大华丽的佛香阁和金碧辉煌的排云殿。 (请另一喜欢这一处的学生读这一小节,读出美。) 师:来到山脚了,想不想往上走?想,就先讲一句介绍方位的话。 生:登上万寿山。 师:谁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一下在万寿山上都可以看到那些景物? 生: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大半景色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师点拨:作者是抓住昆明湖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生:抓住昆明湖的静和绿来描写的。 (再读描写昆明湖的两句话) 师:从万寿山下来,又该到哪儿了? 生:昆明湖。 师:在昆明湖上作者欣赏了哪些景物? 生:长长的堤岸,式样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中心的小岛。 师:作者重点介绍了什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作者重点介绍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有三个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石狮子多。 师:你们能把昆明湖上的景色画下来么? (生在练习本上画,挑选好的展示给同学们看。) 师:这里的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生:美丽。 师总结。(略) 三、反思 这节课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学习按照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运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把事物写具体的。并自己去体会颐和园各处景物的特点。整堂课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加以适当的点拨、引导,如介绍完一处景物后引导他们用一句介绍方位的话转到对另一处景物的介绍。学生介绍在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时,重点让他们明白作者是抓住昆明湖的静和绿的特点来写的等。总之,我认为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了其主导作用,让他们体会到自己种的果子甜。 资料提供者:

学生──学习的主人──《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学生──学习的主人──《颐和园》教学案例及反思》,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案例】

学校安排第一次公开课,我准备的是《颐和园》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我设计的教学思路是:指导学习长廊这一部分,合作学习万寿山和登上万寿山这一部分。自学昆明湖这一部分。指导第一部分时,先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读完第一自然段有什么感受,学生很自然讲出长廊长这一特点再接着问: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学生很容易答出。合作学习第二部分时,我安排学生熟读课文后交流两个问题:

1、在万寿山脚看到了那些景物。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这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可学生在我的再三提示下才回答出了这两个问题。后两个自然段我放弃了原来的设想,用讲读法草草把两个自然段讲完。

【教学反思】

新课标当中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角色。教师不在是主角,而成为一名导演,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这堂课在设计上存在几点不足:

1、逐段分析,讲解或让学生体会这都是不必要的。

2、没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朗读时间。

应改进为:

1、让学生成为小导游的身份,充分读课文,把握内容,用心体会各景物特点,提高其学习兴趣。

2、教学方法还要灵活多样,适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

《颐和园》教学设计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等词语。2、初步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

【教学过程】一、学习生字1、读生字并组词:殿、廊、漆、栏、昆、爽、阁、辉、煌、葱、朱、痕、堤。(颐、舫)2、注意部首:殿、爽、朱3、注意字形:殿、廊、漆、葱、痕4、读词:大殿、长廊、绿漆、栏杆、昆明湖、神清气爽、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雕刻、隐隐约约、玩赏5、组词:郎()堤()栏()昆()廊()提()烂()困()

二、初读课文1、在熟读词语的基础上,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2、课文先后写了颐和园哪些景点?3、小组合作读读课文。

三、作业1、写生字词。2、查找关于颐和园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引入同学们,在北京西北郊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占地约300公顷,其中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浏览一下这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1、指名读课文,填空:颐和园是一个()的古代皇家园林。2、作者都去了哪些地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昆明湖

二、分析1、请你当个小导游带我们去游览颐和园。⑴默读课文,你最喜欢颐和园那个景点?读完有什么感受?⑵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能背下来就更好了。⑶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读、说、演、画、贴)。2、请几位小导游分别向我们介绍长廊: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700多米、273间,写出了长廊的长和长廊间数多的特点;⑵每一间的横楗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⑶观看录像,体会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⑷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万寿山:⑴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壮观的景象: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①间接地感受到佛香阁非常高。②记住好词:耸立、金碧辉煌的宫殿、闪闪发光③有感情读一读。⑵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的景观: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①读后有什么感受?②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条件的可以放录像。③再读一读。⑶体会一种古色古香的美。昆明湖:⑴昆明湖占颐和园的四分之三,水域很是宽阔。在这里可以欣赏垂柳、堤岸、小岛、十七孔桥⑵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又一次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⑶有条件的可以展示图片或者录像。

三、小结1、学完这篇课文有什么感受?自豪,高兴,陶醉,喜悦2、带着这种感受,把喜欢的段落读一读,3、指名有感情地读读。(最好配有古筝伴奏)4、再次强调一下写作的顺序(尤其是表示游览顺序的词语)。

四、作业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2、观察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会认颐、耸、阁、舫、眺、堤、态这七个生字;会写殿、廊、柱、栽十一个字。

2、会正确地读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葱郁、堤岸、眺望、姿态不一这些词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及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美景。

4、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

1、体会文章结构严谨,文脉清晰的特点及感悟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2、字词的书写。

【教学难点】

字词的书写,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感悟颐和园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出示多媒体──观看颐和园美景图

1、看颐和园的图片:

同学们,游览了雄伟的长城后,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去另一处地方看看。

2、揭示课题:

这么美丽的风景是哪里呢?

⑴出示课件:

18、颐和园

⑵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体会作者写作的思路

1、自由地读课文,要求:

⑴自由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⑵边读边思考颐和园带给你怎样地感受。

2、检查生字词:

出示课件:

颐和园、柱子、栽种、狮子、朱红、大殿、长廊、耸立、琉璃瓦、佛香阁、金碧辉煌、葱郁、画舫、几乎、远眺、堤岸、姿态不一

先指名读──再齐读。

3、整体感知: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反馈交流:

导:读了课文后你能来说说颐和园是个怎样的公园吗?

⑴学生找到第一段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导:你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

齐读第一段──指名回答读了这句话后,你知道了颐和园的哪个特点?

(大、美)

老师插入一个知识:

颐和园占地290.8公顷=29080000平方米约5000个校园大。

导:了解了这个知识后你想说些什么?

齐读这句话:

带着你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吧!

⑵学生说美丽找到最后一段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

齐读这句话──指名回答读了这句话后的感受。

引到第一段导:

请不同的学生找。

三、再读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自由读2~5段:

说一说小作者游览美丽的颐和园时,一共去了几处地方,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2、反馈交流:

导:小作者先游览了哪些地方,再游览了哪些地方呢?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导: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呢?

3、理清文章思路: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了。

板书: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导:我们从这些句子中明白了作者游览的顺序,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去游览美丽的颐和园吧!

四、精读课文

引:你最喜欢颐和园哪处景点呢?选择相关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交流:

1、精读第二段:

齐读第二段读了这段话后你体会到了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廊?

⑴出示长廊的图片:

我们一起先去领略一下这条美丽的长廊看看他的魅力吧!一起读!

⑵读完后问感受:

我觉得这是一条很长的长廊。

在文中找句子: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齐读这句话──讲说明的方法读了这句话后你想说什么?

这句话说明了长廊的长(列数据)。

⑶这条长廊很美丽。

在文中找句子: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齐读这句话──说说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感受(景色十分美丽)。

导:如果当时正值,秋高气爽,丹桂飘香,伴着徐徐微风,你正走在这条长廊上,深深地呼一口气,你会感到怎样?

指名请同学读──齐读。

⑷朗读体会:

①找到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读了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再次齐读第二段:

带着你们的感受,伴着音乐,我们一起再来读读第二段吧!

2、精读第三段:

⑴找到佛香阁排云殿:

走完长廊后作者又去游览了哪些景物?

⑵教学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①找出这句话:

文中是怎样来描写佛香阁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读。

②齐读这句话。

③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感受?在图中找一找作者所说的佛香阁是哪个建筑。

④看完图后,再自由地来读读这句话,谈谈佛香阁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解释琉璃瓦。

理解耸立,体会佛香阁的高。

⑤想着佛香阁的样子,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⑶教学排云殿:

①找到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

导:作者又是如何来写排云殿的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这句话,说说作者在描写排云殿时哪个词语用得好?从这个词语体会到了什么?

②理解金碧辉煌:

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齐读这句话(先看图,排云殿):

这一排排金碧辉煌的排云殿多么漂亮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话。

3、精读第四段:

⑴找到:

宫殿、昆明湖、城楼、白塔。

导: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作者是在哪个角度看的?看到了那些景物呢?

①找到宫墙:

齐读这一句话。

文中用了怎样的语言来写宫墙的呢?

②体会掩映。

③从这个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互相衬托,互相遮掩。)

④体会颜色:

找到描写表示颜色的词语谈谈你的感受?

⑵找到昆明湖:

看着这么美丽的昆明湖,我们一起把作者的语言来读一读吧!

出示:

正前面,昆明湖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朗读指导:

读得轻。

齐读这一句话。

⑶体会滑:

拓展:

假如此时你正坐在船上,听着悠悠地桨声呼吸着新鲜空气你有什么感受?

⑷找到城楼和白塔:

①作者是怎样观察到城楼和白塔的。

②齐读第四段。

4、齐读第三四两段:

导:我们在万寿山脚下,抬头看到了这些美景,让我们伴着音乐,随着作者再去走走吧!

5、第五段:

⑴自由地读第五段:

找到堤岸,读相关的句子。

⑵找到小岛读相关的句子。

⑶找到十七孔桥:

导:说说十七孔桥有什么特点吗?

桥洞多──找词语

柱子多──找词语

狮子多──找词语

想象一下狮子会有哪些形态?

齐读2~5自然段。

导:作者一路带我们去游览了那么多的景点,让我们再次去感受一下吧!

五、结课、布置作业

1、提醒难写的字,及容易写错的字:

栽、雕、廊。

2、画词语、抄词语。

【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长、奇、美

山脚: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山上:宫殿、昆明湖、城楼、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教材的开放性表现在教材要和生活实践相结合,要课内外结合,要学用结合。作为教师要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应该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最美丽的景色通过读、赏,感受颐和园的美,整个教学思路设计得比较清晰,但是实际教授起来感觉有些乱,对学生的问题把握不到位,归根到底是对教材的钻研不透。

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鼓励学生对不同意见展开争论,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迸射出火花,从而对课文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通过用新课程崭新的理念上课,我觉得新理念已经在慢慢的渗透到学生的思维中去了,这是值得欣慰的。

颐和园 教案教学设计


《颐和园》教学设计 淮北市百善矿小学郝学华 整体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从大语文观出发,本课教学设计是引导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通过“感受—领悟—积累—运用”吸收积累语言,从而去运用语言。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和同学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课设计的教学时间可用两课时完成。 一、直观显示,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到过北京吗?那里有天下闻名的故宫、长城、颐和园。今年暑假老师去北京旅游,在那拍了许多相片。今天,我把在颐和园拍的相片带来了。(多媒体显示,显示一张介绍一张) 2、同学们,你们想去颐和园浏览吗? 3、放映《颐和园风光》,观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初步感受颐和园的美和大。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做到了教材的开放,主体的开放。充分地运用了与本课教学有关的材料,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尊重了学生的独特体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你认为好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了解文章介绍了颐和园哪些景点。可在书中画出来。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作适当的点拨。 3、交流所画的景点(长廊、万寿山、佛香阁、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桥) 4、同学们,初读课文,你觉得文中所介绍的颐和园如何呢?引导学生再一次认识到颐和园的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请同学再读课文,并把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开头的句子画下来,然后同位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 2、指名回答: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四、品味语句,体会美景。 在以下的教学中,抓住描写各景点的优美词句,带领学生朗读,品味,在读中感悟。 1、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5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多媒体展示长廊画面,结合朗读,让生体会到长廊的长,以及感悟到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2、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先让学生理解“掩映”的词义,然后结合第三自然段的语句“八角宝塔形”“耸立”“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金碧辉煌”,认识到佛香阁、排云殿壮观的景象和颐和园建筑的特点。 3、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导学生朗读时语调舒缓,饱含情感。让学生在朗读品味中体会昆明湖的静、绿。 同学们,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景色:是家乡的小溪,水塘或是公园里的人工湖?引导学生回想,把课文和生活联系在一起。 4、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结合十七孔桥录像片断,认识十七孔桥特点和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五、画图说话,感悟升华。 1、让生根据文章内容,画出颐和园的简单面貌图,找两个画画较好的同学上黑板画(老师可进行指导)。 2、根据课文内容,可随意补充,为自己所画各景点配导游解说词。 3、小组内,转换角色,以导游角色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所画的各景点。 4、让刚才上黑板画画的同学作导游介绍景点。 5、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点评:本环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通过朗读、画图、说话,让学生越来越深地体验到颐和园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自豪感也越来越强,这时再去感情朗读,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体会。) 6、自选一段,感情朗读,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六、课外拓展,练习写作。 1、带领学生到矿公园游览。 2、模仿《颐和园》,进行小练笔。 (点评:走出课堂,进行社会实践,由学习到实践,再回到学习,加强了语文实践,形成了良性循环。) 总评: 本课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在感中悟,悟中画、悟中写、悟中说,形成良好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很好地感受到颐和园的美,熟悉作者的叙述顺序,为走出课堂打下了基础。 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了颐和园的美、大,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读中悟奠定了基础。通过两次的读书,使学生有了整体的感知,随后抓住重点句子,指导朗读感悟,突出了重点,尤其是“画图说话,感悟升华”环节,充分体现了《标准》的综合性学习精神,让学生通过画、写、说、演,合作学习,再加上走出课堂,实地参观,进行写作,真正做到了《标准》要求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资料提供者:

《颐和园的长廊》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

(板书:的长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段落的序号。

2课件(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4读完全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

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第1~2段。

1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

2引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3作者同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板书:长廊

(三)讲读第3~10段。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3~10段。

2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板书:建筑艺术绘画艺术

3欣赏长廊的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呢!

(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它有三绝:一是造型绝,全长728米,从万寿山上看,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二是风水绝,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三是结构绝,斗拱结构,全部是木头搭成,竟没用一颗钉子。相机板书:精美三绝万寿山昆明湖小结: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而长廊所处的地理形势非常绝,既考虑了气候,又考虑了游人对园中美景的一览无遗,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造型更非比一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精湛的技艺呀!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引读第4~7段,还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读出长廊的美,因势利导,感受其中几个句子的妙处,并反复感受长廊三绝的精美。这三段的中心句是(生齐答)。过渡:长廊的美,不只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还体现在(生齐答:绘画艺术)

(3)关于绘画艺术,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A快速默读第8~10段。

B第8段在第8~10段中有什么作用?

C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相机板书:赏心悦目

(4)小结: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颜色各异,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课件、插图等再现长廊的美,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师生合作朗读第3~10段,师引读,让学生再从文字中感受一次长廊的精美。

6小结: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让大家领略了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让大家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四)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对长廊的向往。

(五)梳理文章结构:师生共同完成。

作者以总分形式介绍了长廊的美,文章开门见山介绍了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致,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么到底有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作者以一个设问句激发读者的兴趣;接下来第3~10段详细为我们介绍了长廊的美,其中第4~10段是全文的重点。第4~6段详细介绍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作者抓住了一个绝字,从造型、风水、结构等方面作了介绍。第8段是一个过渡段,作者其后在第9~10段写了长廊的绘画数量、由来和种类等方面的情况。最后一段以一个疑问句收尾,激发同学们对长廊的向往。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我们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其写作方法。

(六)总结

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的长度和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了一座别致的精妙画廊。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

四、巩固

感知现在,长廊就在你们眼中,用上课后4题中的词语,说说你眼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五、练习与拓展

1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朗读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3仿写小练笔: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广场等),按总分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

附:板书设计

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学习目标:

1、认识颐、耸、阁等7个生字,会写廊、殿、柱等11个生字,理解并会书写神清气爽、金碧辉煌、滑过、隐隐约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和摘录最感兴趣的词句,培养学生赏美爱美的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颐和园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1、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2、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时间: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教师激情她,构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国各地有名的园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她,被誉为世界几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国的世界遗产之一,园内的长廊还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记录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颐和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大公园。板书课题。强调颐的笔顺。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测掌握生字的情况,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3、颐和园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通过初读课文,你对颐和园都有了哪些了解?

板书:美丽大公园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三、再读课文。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课件出示: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2、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3、画一画旅游示意图。这就是按地点转换顺序记叙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四、研读课文

把描写你所喜欢的景点的段落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它。并用自己习惯用的标记方式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

(一)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

(1)长廊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①长:一眼望不到头,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②美:五彩的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栽满了花木,神清气爽

(2)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用具体的数据来表现长廊的长、间数多

(3)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article/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

3、练习说话:

《颐和园》教学实录


作为一位刚入职不久的新任教师,在授课上的经验比较少。就必须编写一份较为完整的教案,这样有利于我们准确的把握教材中的重难点。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你有没有为了一个问题而去做过一份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教学实录”,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课前预备:

我说头,你就说头的动作,比如摇摇头等

一、导入新课:

咱们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篇游记,这可是第一篇游记《颐和园》

二、1、通过预习,你对颐和园有什么印象?

学生:美/大

师:板书。

老师:对阿,师介绍颐和园,:颐和园可出名了,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博物馆,1998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遗产名录,你们想看看吗?播放课件:火车和汽车的声音,最后定格在长廊的图片。

学生:听

2,老师:进了这颐和园的大门,你们想去哪儿呢?

学生:长廊

老师:长廊在这儿呢,(把剪图贴在黑板上,)看老师写。(指导书写)还想去哪?

学生:我想去昆明湖

老师:那可是镶嵌在颐和园中的一块碧玉阿,(画在黑板上,并引出湖心小岛帖在黑板上)还想去哪儿?

学生:我很想去万寿山,

老师:画到黑板上,还想去哪?

学生:佛香阁(指导阁字的字形)

老师:你们看,这就是佛香阁,拿出剪图图片贴到黑板上,并板书,你还想去哪里?

学生:排云殿

老师:板书,指导殿字的书写。

三,1,这么大这么的公园,可要看书了,那就快找我们最好的导游书吧,打开课文,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的游览路线,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课文

老师:谁来说说看/?你来

学生:读作者游览路线的四句话。

老师:他画了四句话,你们同意吗?

学生:(同意)

老师:屏幕出示四句话,轻声读这四句话,请留意这些加点的表示动作的词,

2,老师:你们看,这是颐和园的大门,帖到黑板上,我们来画一下作者的游览路线,你们说,我画。

学生:说游览顺序

3,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游览路线。同学们通过真正读书,找到了作者的游览路线,现在,我们快去跟作者又玩一番吧。

(1)长廊:

老师:长廊这里藏着一个世界之最呢,默读课文,猜猜哪句话中有世界之最,猜到了还可以动笔做上记号。

学生:默读

老师:我们交流一下吧。

学生:我猜到了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廊

老师:跟他一样的举手,有不一样的吗?

学生:最有名,/最多间/最多画的廊/廊两边开满了花,花最多的廊

老师:你们猜到了这么多世界之最,理由是什么呢?

学生:我从几千幅画:体会到

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读

老师:你又什么建议?

学生:他应该读完整。

老师:能读完整吗?

学生:读

老师:有没有很美的感觉吗?再读一遍。

学生:读

老师:读慢一点,指导读多少幅画?几千幅,读出来。强调几千幅。还有没有同学想读这句话,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全班再来读一下。再次指导:还不够多,多少幅?几千幅,

学生:读

老师:还从哪里猜出来的?

学生:读长廊的部分。

老师:指导读,还有谁猜的不一样。

学生:我想提个意见如果把长廊的数字读出来,就更长了,

老师:介绍700多米长273间。还有谁想说

学生:长廊是世界上最长,分成间数最多的廊。

老师:有没有猜不同的,

学生:长廊两边都栽满花木,一种花没谢哪一种花又开了,一年四季都有

老师:你也来读一读吧

学生:指导朗读

老师:读到老师都闻到花香了。

学生:齐读。

(2)老师:这世界之最到底是什么,想知道吗?

学生:想

老师:出示课件:数字之最,还有长廊的美景。

学生:看课件

老师:美吗?咱们把第二自然段美美的读一遍,我读没画红线的地方,你们读画红线的句子

(3)老师:还有更美的等着咱呢?走出长廊,就来到了

学生:佛香阁和排云殿

老师:自己朗读这两自然段

学生:朗读

老师:谁来读读描写佛香阁的句子

学生:读抬头一看

老师:读的真美啊,哪些词写出了佛香阁的美啊?

学生:闪闪发光/耸立/八角宝塔形

老师:谁愿意把你感受到的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句子

老师:想把美读出来,老师指导朗读(抬头一看稍快一点)

学生:再读

老师:进步了没有?

学生:进步了

老师:谁还想读?你来

学生:读

老师:我们一起来感受吧,你想说什么?

学生:刚才年有一个字读错了八角的角读成四声了。

老师:谢谢你给老师提意见,老师刚才可能没有留意。

学生:指导齐读

(4)老师:指名读排云殿的句子,山上有什么风景呢?从山下登上万寿山,作者写佛香阁也很精彩,读第四自然段,便读边想想那美丽的画面。

学生:读

老师:范读。边听边想象那美丽的画面,再大脑中用照相机拍下来。(佛香阁那段)

师:出示画面,仔细看看,那张像你刚才拍下来的呢?

老师:接下来我们要说照片,要想说的好还得要读课文,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读课文看看照片,看看照片读读课文,读一读,说一说。

交流:

学生:我拍的是第二排第一个照片,我从这幅照片可以体会到游船画舫在昆明湖上慢慢地划过。

老师:你是用课文上的词语说的,谁能加上自己的想象说一下。

学生:我拍了第三幅照片,昆明湖绿的象一块碧玉,也象夜空的星星。

老师:还有谁想说?很多人都想说,这样吧,同桌之间互相说,可以用课文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学生:同桌交流。

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又能用文中的语言又能用自己的语言,ig说的真好,感谢作者写的这么好,看,这儿还有一学习伙伴吹来的小泡泡(没看清楚,好像是提示用得好的词)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写得好,写得美的词,下节课我们再学习。

《颐和园》教学札记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听课体验,从而提高听课效率。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教学札记”,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颐和园》是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4课,这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再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喜爱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段落是二、四自然段,学生不易把握的是介绍的景物较多,比较分散。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一、朗读入手,整体感知,体会文美。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摘抄课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从而激发学生的爱美情趣。为课文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通过网络浏览查阅,制作电子作品,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这一节课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创设一种接近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接近实际的仿真情境中学习,完成对问题的理解对知识的运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国际互联网,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利用Internet中的丰富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知识面。学生通过在颐和园的网站上查阅、收集颐和园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制作电子简报来理解课文内容。制作前,教师根据课文内容,把学生分成长廊、万寿山、昆明湖三大小组。教师教给学生制作简报的方法。各小组根据不同的分工查阅相关景点的资料。活动中,各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任务自主查阅,在网站上复制有典型意义的图片,摘抄描写优美的文字,通过小组内的协作交流,把收集到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电子简报制作好后,通过小组内的解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景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加强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文第四自然段是重点段落。学习这一段时我让学生按照读、看、讲的学习方法分组进行自主、协作学习。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文章的美。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读中感悟;学生利用互联网、校园网查看相关资料,增加表象积累,这样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话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通过分小组自主、协作学习,学生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讨论交流,自由发挥,自由想象,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这一节课学生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中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学得轻松而愉快,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颐和园》词句教学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在上课前要仔细认真的编写一份全面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那你们知道有哪些优秀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颐和园》词句教学”,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黑板出示下面两句话: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刚才,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静与绿。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边说边擦去滑,换成划。)

(课堂上出现片刻沉默,学生们在思考。)

生:我认为不行。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我和妈妈在玄武湖划过船,我发现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所以我认为不能改用划字。

(教师赞赏地点了点头,一时间,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还有一个理由。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

生:我还有一点补充。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

生:老师,我想对前面同学的发言作一个总结。这儿应该用滑字,只有用滑,才能写出昆明湖的静的特点。用划不但写不出静,反而破坏了静。

师:(将划还原成滑)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从一个滑字中,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词语,把作文写生动。

(学生再次朗读上面两句话。)

[评析]

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亦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故意设谬,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学生在联系上下文驳谬的过程中,思维的敏锐性、严密性、发散性也得到了训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但如此,教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提示学生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导学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颐和园》导学案

学教

目标

⒈会认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清气爽(结合词语手册划词)”等15个词语。

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⒊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⒋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学教

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并练习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之中。

导学

设计

一.读通课文

⒈借用工具书解决不会读的字词,在书上注上拼音。

⒉文中划词,抄写2遍。(按词语手册上要求的)

⒊完成作业本第1、2题;同步练习第1题。

二.资料收集。

收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三.课文研究

⒈读完课文,你能否说出课文谢了颐和园的哪些景点?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⒉各个景点各自有哪些特色,请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⒊感受着颐和园优美的景色,你想对它的建造者说些什么?

四.疑难征集

在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呢?

五.课堂密码

你想启用什么密码呢?(注:密码为小组活动时的行动命令,小组学习开始时师生背2句古诗,结束时背2句,旨在加强学生古诗积累。)

共学

过程

学生共学

教师导学

一.预习交流

⒈上台交流收集到的颐和园的资料。

⒉小组交流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作业本和同步练习上的作业。

二.深入学文

⒈本文写了那几个景点?

学生根据预习自由回答

追问: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根据预习自由回答

⒉小组合作学习: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试着寻找长廊的美,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写下理由。

交流汇报。

⒊小组合作学习:

1到6小组品读“万寿山”

7到11小组品读“昆明湖”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景色之美的句子,做上记号,在边上写上你的想法。

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后交流。

品读“滑”字的用法。

⒋小练笔

自由写作

三.作业

作业本第5、6题。

⒈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长城》,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实,不仅仅是长城,我国有很多景观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第18课《颐和园》。(板书课题)

对于颐和园大家都做了了解,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我们的收获。

课件出示颐和园的图片和相关资料。

⒉课文初探

通过预习,抓住本文几个主要的景点,理清写作的顺序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游览顺序

⒊品读课文

细读第二自然段,体会长廊之美,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标注一下。

颜色美、形状美、图画美、风景美、心情美

引导学习后两个景点

景点的内容、美丽之处,重点句子品读

朗读指导

重点语句分析

⒋学以致用

学习本文的记叙顺序,介绍一下我们的学校或者教室

教学反思

赏读美景 抒发美景──《颐和园》教学设计


【情景说明】

《颐和园》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五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共三篇课文,两篇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一篇略读课文《秦兵马俑》,介绍的都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颐和园》这篇课文描述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长廊、柱子、神情气爽、建筑、佛香阁、金碧辉煌、宫殿、葱郁、掩映、朱红、隐隐约约、堤岸、雕刻、狮子、姿态不一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学生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法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准备】

教材中配有三幅图片,分别是长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桥,可以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查找更多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对颐和园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学文过程中适时展示收集的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自学课文,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领略美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为了保护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观评为世界遗产,编成《世界遗产名录》。我国已有多处景观名列其中。

播放CAI课件:

《世界遗产名录》一书,翻开扉页,上面书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文化景观。

今天,我们再去领略我国另一处景观颐和园的风光。

板书课题:

颐和园

二、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颐和园的图片、文字资料

同学们在课外收集了颐和园的有关资料。请你介绍和展示收集的资料或图片。

三、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懂之处多读几遍,并做上记号。

2、同桌分段对读课文,互相检查,互相帮助。

四、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纠正字音。并做简要评价。

2、交流读书感受,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

师:读了课文,你已经了解了什么?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可相机出示文中三幅插图:长廊、佛香阁和二七孔桥。)

师: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来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找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理清课文条理。)

(CAI课件出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游览路线。)

师:请同学们读读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游览观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3、CAI展现颐和园地形图,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游览顺序的记忆。

五、布置练习

自己最喜欢文中哪一处景点?把相应的段落多读几遍,想象文中描绘的美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旧知

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颐和园的?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哪几个景点?

板书:

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

二、精读课文,领悟语句,品味语言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想想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写该处景物的段落多读几遍,说说这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2、学生小组间交流学习情况: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师:颐和园里的哪处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说说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可能会抓住重点段(课文的2~5自然段)来谈体会:

⑴引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描写长廊的长,横槛上的五彩画没有哪两处是相同的,长廊两旁花木成荫。

①CAI出示句子: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②学生读后谈理解:

读了这几句话,你感觉长廊这个景点有什么特点?

(长廊长的特点可与教室的长做个比较来感受长廊的长。)

③出示长廊图片:

欣赏长廊,感受长廊的长、美。

④指导朗读:

长廊真是长呀,横槛上面几千幅画又各不相同,画家真伟大呀!请同学们感情朗读这几句话。

⑤请同学们仿照这几句话来说说教室走廊的特点,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学们拖得发白发亮,一侧的水泥柱子非常坚固,不锈钢栏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⑵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描写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

①CAI出示句子: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②指名读句子,谈体会:

我读后感觉佛香阁闪闪发光,排云殿金碧辉煌。

③师指导写法:

比起长廊,佛香阁、排云殿两处景点所花的笔墨非常少,是略写。

④出示佛香阁插图:

齐读大屏幕上的句子。边读边观插图,感觉佛香阁、排云殿的雄伟。

⑶抓重点,体悟第四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②学生读后谈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静,非常绿。昆明湖湖面像镜子一样光滑。

③点明比喻句: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比喻形象、具体。

④师: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句话更强调了湖面的平静。句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形象?为什么?

(体会滑字用得准确、形象,与划字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⑤启发想象:

作者注意观察,又发挥想象,把昆明湖的静与绿写活了。由昆明湖的静你还知道哪些描写静的句子?

(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⑥欣赏美景,感情朗读。

⑷赏读第五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②学生读后谈体会: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长长的堤岸,有不同式样的石桥,有湖心小岛。主要写了湖中十七孔桥。

③教师总结:

这段话详细描写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详写。

④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读出示的语句。

⑤学生感情朗读该段,想象美景。

三、总结全文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长廊的长、佛香阁、排云殿的壮观、昆明湖的静、绿和十七孔桥上的石狮子姿态不一,形象而生动。

四、课后小练笔

学习了《颐和园》移步换景的写法,课后同学们记一次游览活动。注意按一定顺序描写,抓住特点描写。

【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前,我自己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文字、音像资料,精心设计了教学结构,整合了许多文字、音像资料。课堂活动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想像画面的同时,欣赏颐和园的真实景象,既丰富了视野,又增添了热爱颐和园的情感。特别是颐和园的地形图的再现,让我们这些远离北京的孩子能深刻记忆游览颐和园的路线。

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按一定的顺序记叙自己的游览经历。有的学生按照游览顺序记叙了参观校园的过程:一进大门,就看见一条笔直的水泥路通向教学楼。水泥路两旁穿过教学楼走廊,顺着又宽又干净的楼梯,扶着光亮的扶手,上了二楼就来到我们的教室学生仿照课文第二至五段每段开头的第一句话,清楚地交代了自己的参观经过。

【专家点评】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颐和园》一课结构清晰,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的每段开头第一句话很明显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该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再现真实景象、展现课文重点语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拓展了文本,丰富了学生语言。比如:学生不仅收集到关于颐和园的历史资料,还收集到文中各景点的具体文字介绍及优美图片,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语言表达流畅,用词恰到好处,充分调动了学生动手收集资料的能力和整理、表述语言的能力。注重启发想象,学生由昆明湖的静想到了《我们的民族小学》中学生读书时窗外的静,学生从书中跳到书外,展示了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的回顾,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注重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的写法,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完成课后小练笔,做到了学有所获,学有所用。

《《颐和园》导学案设计教学反思》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颐和园教学设计”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930.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