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讲中国的地形、气候
探究点一中国的地形
1.地形的总体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⑴三大平原的位置和地形特征:①东北平原: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分布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多沼泽地。②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组成。是中国第二大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多黄土。③长江中下游平原: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组成。中国第三大平原,呈东西狭长形,地势低平,河湖密集,呈水乡特色。
3.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⑴地震分布地区:①东南部的台湾、福建广东沿海;②汾渭断裂带、太行山沿线、京津唐和渤海沿岸;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西部、云南中南部和西藏;④西北的河西走廊、六盘山和天山南北。⑵火山分布地区:①内蒙古高原南部;②东北地区山地;③台湾、海南岛等地。
例1(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2011.4)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横断山区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
⑵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伏旱明显B.春旱严重C.水能丰富D.黑土广布
答案:⑴C⑵A
(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
⑵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命题意图: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是提高地理能力的前提。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和我国自然带分布概况,就不能成功得分。
解析:甲地形区西侧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平均海拔约4000米,属第一级阶梯,是我国横断山区;甲地形区平均海拔约500米,有地形崎岖的特点,属第二阶梯,是四川盆地。甲地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⑴D ⑵B
探究点二中国的气候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①特点: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东部地区最为突出。②成因:纬度跨度大,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低,昼长较短;冬季风受山岭重重阻挡,对南方地区的降温作用远远小于北方。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①特点: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②成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南方虽然太阳高度大,但北方纬度高,白昼时间长,缩小了南北太阳辐射差异。
2.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⑴特点: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⑵成因: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亚欧内陆,使得我国的水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②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习惯上,把该线以东、以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云贵高原、台湾和海南岛等地因为山岭重重阻挡,几乎不受冬季风的影响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受冬季风的影响。由此可见,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并使南北温差增大。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从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夏季风温暖、湿润,所到之地,降水普遍增多。但其势力弱,发展慢,影响的时间短,特别是控制北方的时间更短。
5.气候的主要特征: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例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0.50B.0.300.50C.0.550.35D.0.300.35
⑵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⑶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B.FC.GD.H
命题意图:试题以“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为材料,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中信息,综合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因素。试题立意于主干基础知识,但材料及其呈现形式新颖,设问角度独特,能较充分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解析:⑴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图中E地位于两条等值线中数值偏小的闭合等值线内,则E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两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45,0.65),结合四个选项,B项满足条件。⑵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E,F两地纬度位置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可知F地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河网密度与之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⑶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纬度最高的H地原来相对气温低,所以H地气温变化小对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小。
答案:⑴B⑵A⑶D
探究点三我国的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形成原因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带来后果
寒潮
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侵入我国秋末、冬季、初春除西藏、云贵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台风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强烈气旋夏、秋季节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以及沿海其他省区狂风、特大暴雨带来灾害,但可解除高温,缓和伏旱
水旱灾害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及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不同季节交替出现我国大部分地区,尤以东部地区较为严重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到第7题。
1.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2011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3.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5.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2011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表1中甲、乙、丙、丁代表我国成都、武汉、上海、昆明四个城市(不是顺次对应),分析表1完成6~7题。
表1:四个城市的气象资料统计
城市一月平均气温(°C)七月平均气温(°C)日平均气温≥10°C积温无霜期天数年日照时数
甲3.527.84985.4225.82014.0
乙2.729.15233.1238.62058.4
丙5.525.65107.2277.91228.3
丁7.819.94490.3226.22470.3
6.对于丙城市相关气象资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月均温比甲高,主要是因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七月均温比乙低,主要是因为地形阻挡了温暖的夏季风
C.年日照时数比甲少,主要是因为地势较低
D.无霜期比乙长,主要是因为受冬季风影响小
7.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及其影响因素是()
A.乙地形纬度海陆分布B.乙地形纬度锋面活动
C.丁地形纬度锋面活动D.丁地形纬度海陆分布
(2011届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读表格数据,回答8~9题。
8.代表银川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
9.城市①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副高控制B.蒙古高压控制C.热带气旋影响D.西风气流影响
(2011届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回答10、11题。
10.江南丘陵的范围是()
A.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B.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C.长江以南、珠江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D.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11.目前,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①大力改良红壤②扩大棉花种植南积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④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2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起点考试)右图为我国四条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读图回答12-13题。
12.山脉①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C.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13.山脉②东西两侧地形区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闽江水系,长江水系B.种植业,畜牧业
C.落叶林,针叶林D.冬小麦,谷子
(2011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下图中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乙图为甲图中5596山地的气温、降水与高度的关系。回答14—15题。
14.甲图中山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B.祁连山脉C.横断山脉D.长白山脉
15.乙图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年较差约为()
A.930米10℃B.2900米10℃
C.2900米35℃D.930米35℃
二、综合题
16.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阿尔金山脉的走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重庆与贵阳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300kmB.330km
C.400kmD.430km
(3)填表回答:①、②两大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典型地貌类型地质作用
①
②
(4)试比较图中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主要补给类型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
B河
1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明和贵阳的四季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年较差日较差(℃)
(℃)年平均1月4月7月10月
昆明12.111.113.914.87.28.8
贵阳19.18.06.99.38.07.5
材料三昆明和贵阳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月份11~4月5~10月
降水量(毫米)降水日数(天)相对湿度(﹪)降水量(毫米)降水日数(天)相对湿度(﹪)
昆明116.331.066918.1103.679
贵阳278.580.977849.895.076
(1)简要概括昆明和贵阳的四季分配特点。
(2)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特点。
(3)1月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相差℃,达到全年差异最大值。分析1月贵阳气温日较差小于昆明的原因。
18.读“我国部分省区2010年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O℃等温线的地理位置。
(2)判断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大小范围。
(3)图中A、B处等温线分布有何差异?原因是什么?
(4)丙处东西两侧相比,气温存在什么差异?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答案:B
解析: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2.答案:D
9.答案:D
解析:由上题可知,①城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冬春季节受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水汽影响降水多,故D正确。
10.:答案:D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江南丘陵地区土壤为红壤,肥力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域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是改良土壤和保持水土。
12.答案:B
13.答案:D
14.答案:C
解析:根据经纬网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天山山脉、祁连山脉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长白山脉位于东北地区,故答案为C。
15.答案:B
解析: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图中气温及降水量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数值。据图可知,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对应的海拔高度约为2900米,且该地对应的7月份气温约为13℃,1月份气温约为3℃,则年较差约为10℃。
16.答案:东北—西南走向(2)B(3)
典型地貌类型地质作用
①风积地貌(沙漠、沙丘)风力沉积作用
②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流水溶蚀(流水侵蚀)作用
(4)
主要补给类型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冰雪融水大
B河雨水(大气降水)小
17.答案:(1)昆明全年无夏,春秋相连,约有3个月的冬季(或昆明四季如春),而贵阳则是四季分明
(2)昆明具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而贵阳则是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3)7由材料三可知,1月(冬季),贵阳(易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日数较昆明多(空气相对湿度大),白天云层对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云层加强大气逆辐射强度,大气起到保温作用,气温较高,所以贵阳气温日较差较小[或1月(冬季),昆明降水日数较贵阳少,白天云层对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所以昆明气温日较差较大]
18.答案:(1)秦岭——淮河一线(2)甲地:O℃T甲4℃乙地:一8℃T乙一4℃(3)A处等温线较稀疏,原因是位于华北平原区,气温变化较小;B处等温线较稠密,原因是位于山地及崎岖高原区,气温变化大。(4)丙处东侧气温高于西侧气温,原因是东侧是华北平原,地势低,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西侧是黄土高原,地势高,受冬季风影响显著。
解析:第(1)题,0℃等温线相当于秦岭一淮河一线。第(2)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判断甲、乙温度范围,乙处是山东丘陵地区。第(3)题,A处等温线较稀疏,是华北平原,B处等温线较密集,温度变化大,为山地及黄土高原地区。第(4)题,丙为太行山,东侧为华北平原,气温较高,西侧为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第25讲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探究点一工业的主导区位分类
工业区位类型主要工业部门特点布局原则发展变化
原料指向型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影响在减弱
市场指向型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炼油厂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接近市场市场影响在加强
动力指向型有色冶金,如炼铝厂、钢铁厂需源消耗大量动能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最好是靠近廉价的水电)动力影响在减弱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纺织、普通服装制造、电子装配、包带、制伞、制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劳动力数量影响在减弱,劳动力素质影响在增强
技术指向型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仪表、激光、核电、高分子合成、高档服装对技术条件要求高接近高等院校和科技发达地区人才和知识的影响力加强
例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⑴~⑵题。
⑴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石油、天然气等)
⑵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B.市场
C.动力D.劳动力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别和从图表提取信息的能力。
解析:⑴从产业链的角度看,P代表的是汽车制造的一部分,根据图中信息可知,汽车制造包括整车制造和配套产品的生产,即最有可能是的A。⑵抓住关键词“汽车服务业”可知,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市场。
答案:⑴A⑵B
(2011盐城调研)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完成⑴~⑶题。
⑴表示土地、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a、b、cB.b、a、c
C.c、b、aD.c、a、b
⑵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该工业部门应布局在()
A.①地B.②地
C.③地D.④地
⑶从主导因素看,该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A.服装厂B.糕点厂
C.乳制品厂D.炼铝厂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点在于依据图像分析工业区位要素,联系实际讨论某一工业企业布局的特点。
解析:⑴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一般随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但土地成本还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故其波动情况远大于劳动力成本,因此图中的c表示土地成本、b表示劳动力成本;a值随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增大,显然表示运费。⑵由上题解析和图可知,①地的运费过高,③地的土地成本过高,④地的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都较高,②地的综合成本最低,适合该工业的布局。⑶从上题分析可知,该企业最适宜布局在②地,在三项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应该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最有可能是服装厂。
答案:⑴D⑵B⑶A
探究点二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在选择工业区位时。主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环境因素等几个方面考虑。
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具体要求与污染一般布局原则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垃圾污染、大气污染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地带,尽可能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水污染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噪声污染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
自来水厂要求水源清洁布局在河流上游
高新技术开发区需要高科技人才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商贸中心要求客流量大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仓库用地多,交通方便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奶牛场、蛋鸡场靠近市场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地区
例2(2011届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图1为某地循环经济示意图,据此完成⑴~⑵题。
⑴该地区的牛奶为乳制品企业的重要原料,影响此类企业布局的主导因素为
A.市场B.劳动力
C.原料D.技术
答案:⑴C⑵B
探究点三工业区位因素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
1.由于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代替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原料地对工业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与此同时,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正在逐渐加强,使工业区位越来越摆脱了原料的地域限制。如我国鞍钢主要是利用当地丰富的铁矿资源,而我国上海的宝山钢铁总厂则是利用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进口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国的铁矿石和广阔的市场条件,在沿海地区兴建的“临海型”工业区类型。
典型的例证。如我国的海尔集团在海外的投资建厂。
4.交通运输条件:工业原料的运人、产品的运出,都需要交通运输,因此,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例如,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地带;我国沿海沿江的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成为重要的工业中心。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厂商选择工厂区位时,交通运输就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了。
例3(2007年高考海南卷地理)某钢铁厂于19世纪初建在M地,20世纪80年代将炼铁厂从M地迁至N地,炼钢厂仍留在M地,如下图所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图中河流可通航。结合下表,回答⑴~⑵题。
年份1800年1900年1985年
煤420.75
铁矿石21.81.3
⑴该钢铁厂最初选择建在M地的有利条件有()
①接近燃料地 ②接近铁矿 ③接近消费市场 ④廉价劳动力充足
A.①③B.③④C.②④D.①④
⑵该钢铁厂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
A.燃料运输费用B.铁矿石运输费用C.产品运输费用D.废弃物的排放量
命题意图:本题以钢铁工业的区位变化考查了工业区位因素随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对工业区位影响的变化的一般规律。
解析:第⑴题:从图来看,M附近有煤田,又靠近工业区,能源、市场条件优越。因为该钢铁厂所用的铁矿石一直依赖进口,因此不是接近铁矿。第⑵题:图中河流可通航,将炼铁厂迁至N地,可以降低铁矿石运输费用。
答案:⑴A ⑵B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南通模拟)2010年7月15日,荣膺“中国低碳节能优秀企业奖”的伊利企业集团落户宁夏吴忠市,新建日均供应800吨液态奶基地。据此完成1~3题。
1.伊利集团液态奶生产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市场B.原料
C.劳动力D.技术
2.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近年来在北京等城市落户,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B.原料
C.劳动力D.交通
3.为了打造“中国伊利”的恒久品牌,伊利集团应该走()
A.劳动力导向型的发展道路
B.资源导向型的发展道路
C.高产、优质、高效的发展道路
D.参与国际分工的外向型发展道路
4.(2011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创意产业指运用创造性智慧进行研究、开发、生产、交易的各种行业和环节的总和。影响创意产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
A.信息网络B.便利交通C.优惠政策D.人才和文化
(2011信阳模拟)读我国物流企业分布图,分析回答5~6题。
中国物流企业的总部分布格局
5.中国物流企业的总部分布格局正确的是()
A.北方多于南方
B.所有省会城市都有物流企业总部
C.沿海港口城市的企业总部多
D.总部的区位由高层级的城市向低层级的城市演变
6.北京和上海的总部数量多,规模大,其共同原因是()
A.金融、商业、交通枢纽中心,通讯条件便利,物流市场庞大
B.港口贸易量大,国内外货物贸易量大
C.我国经济和政治中心,便于政府部门联系,了解物流政策
D.服务业部门支持数量少
(2011届安徽省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下表为深圳和合肥两地某工业品的成本构成和市场价格。读表完成7,8题。
7.生产该工业品的工业部门属于()
A.原料导向型B.劳动力导向型C.动力导向型D.技术导向型
8.近年来,该类企业大量由沿海转移到内地,这有利于()
A.提高产品的数量和质量B.增加沿海地区的就业机会
C.减轻内地的环境污染D.加快内地工业化的进程
(2011届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2010年8月16日,我国第一汽车厂技术中心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基地在吉林省长春市产业开发区奠基,全部工程将于2015年完工。这一工程将有利于增强第一汽车厂综合研发能力,提高第一汽车厂的核心竞争力,促进第一汽车厂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9,10题。
9.关于一汽建设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基地优势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汽车产业基础较雄厚B.本地汽车市场国内最广阔
C.汽车研发技术条件相对较好D.政府政策扶持
10.关于一汽大力发展汽车产业的评价,错误的是()
A.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B.在一定时期内会加剧城市交通拥堵
C.将有利于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
D.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2011届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服装工业实施“大进大出、以进养出”的策略,进口美国的棉花、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棉纱和坯布、日本和韩国的面料,加工后出口成衣。在当今全球服装出口总值中,“MadeinChina”的服装占到三分之一。回答11、12题。
11.决定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规模和产品种类的因素是
A.国家政策B.市场C.生产技术D.劳动力
12.据资料,我国这类服装产业应布局在
A.廉价劳动力充足的中西部地区B.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
C.原材料丰富的地区D.交通便利的沿海地区
(2011届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2010年8月25日,山东省泉林纸业有限公司总投资85亿元的20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在吉林省德惠市奠基开工。建成后每年可生产本色木浆60万吨。据此完成13~15题。
13.山东省泉林纸业有限公司秸秆综合利用工程项目落户吉林省德惠市,考虑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市场前景广阔B.交通便利C.劳动力丰富D.原料丰富
14.该工程建成后,对当地环境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减少了农村主要的生活污染,提高农村环境质量
B.减少了秸秆还田,加剧了土壤肥力下降
C.减少了农村牧业饲料,加剧饲料价格上涨
D.利于当地农业生产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5.如果山东省高耗能、高耗原材料企业大量向外地转移,对山东省的影响是()
①有利于促进山东省产业升级②有利于减轻山东省的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
③将加快山东省人才外流④会增加山东省就业压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6.(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29)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0
材料一1899年,湘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图10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张之洞认为,若铁厂设于大冶,“厂在省外,实缺大员,五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再省,则督、托、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
——据《张文襄公全集》
(1)据材料一,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若1955年选择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对武汉的城市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17.读图,按题意回答:
(1)写出钢铁厂名称:甲;乙。
(2)写出图中箭头代表的输出地区名称:①煤炭来自;②煤炭来自等地;③煤炭来自、山西等地;④铁矿石来自、巴西、印度等地。
(3)两钢铁厂最显著的不同点是:甲;乙。
(4)两钢铁厂的区位优势分别是:甲;乙。
(5)从乙钢铁厂区位选择可以分析出,现代工业生产,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
18.(2011届福建省福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查)读图,回答问题。
(1)读甲图判断所示区域主要地形类型及图中H河的大致流向。
(2)该市拟在乙图中A、B、C、D四地中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你认为最合适的地方是,简述你判断的理由。
(3)若在乙图中的E处建印染厂,是否合理,简述你判断的理由。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液态奶生产对原料需求量大,属于原料导向型。
B
2.大城市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属于市场导向型。
A
3.高产、优质、高效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C
4.根据题千中“创造性智慧”“研究”“开发”等关键词可以看出,影响该产业区位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是人才和文化,选D。
D
5.由图可知,我国物流企业总部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数量多,规模大。
C
B
C
16.(1)题完成时要一要紧密结合材料一,尤其是图10内容进行分析。二要围绕工业区位主要因素比如交通、市场、原料等展开分析。(3)题应从城市化的发展影响入手分析。
(1)接近市场(枪炮厂);有技术、人才有时;水运(交通)更加便利,接近燃料地(煤矿)。
(3)城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交通拥挤。
17.解析:本题将我国的两大钢铁厂鞍钢和宝钢从原料来源、区位优势、对工厂区位因素的变化等方面进行比较。
答案(1)鞍钢宝钢(2)抚顺开滦淮南澳大利亚
(3)有煤、铁资源,近消费市场有廉价水运,近消费市场(4)原料市场(5)市场原料
18.⑴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H河自东南向西北流。
⑵C附近有公园,环境优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靠近铁路,交通便利。
⑶不合理位于河流上游,污染城市用水。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我们要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新的工作才会如鱼得水!有多少经典范文是适合教案课件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2012届高考地理考点整合复习:交通运输布局”,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28讲交通运输布局
探究点一铁路、公路建设的区位因素分析
区位因素主要影响
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平原区地形对线路的限制较少,选线时要尽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山地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公路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型弯曲或开凿隧道
水文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地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尽量避开断层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气候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经济因素合理布局交通运输,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线国道基本方向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社会因素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方面
技术因素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自然条件等对线路建设的自然障碍和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例1读“某地城市、居民点及公路分布示意图”,分析、回答:
(1)该地区AB两城市之间建有两条公路,分别是国道和地方性道路,据公路建设一般性原则判断:国道是,地方性道路是,判断的理由是。
(2)该地区计划在A和C城市之间建设一条新的地方性公路,现有三种方案(如图所示),它们的优缺点分别是:
Ⅰ;Ⅱ;Ⅲ。
综合考虑,你认为方案较合理。
(3)为完善该地区公路网,你认为在和城市之间应再建设一条公路。
(4)该地区有两个天然水系——青义河和楚林河,两河均可通航,为了充分发挥水运的潜力,可以建设来形成本地区的统一内河运输网。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交通运输线的布局问题,以及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析:公路、航道的建设同样受社会、经济、技术、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国道和地方性公路由于性质、作用等不同,选线的原则及线路形状也不同。关于地方性道路的三种选线方案,应在通过居民点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居民出行需要且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和技术难度最低、占用耕地最少等方面寻求平衡。
答案:(1)直线公路通过居民点的弯曲公路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适当兼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多选择弯曲较小的线路;而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居民出行需要,可以通过各居民点、车站等(2)Ⅰ方案沿线地形平坦,并连接了F居民点,但路线稍长;Ⅱ方案路线最短,但沿线地形复杂;Ⅲ方案不通过重要居民点,且沿线有沼泽地,投资较大。(3)CB之间(4)人工运河
探究点二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
港口汽车站航空港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提供淡水、平面布置有利,但航道往往容易淤积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技术因素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运作服务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选址要求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有方便联系的地方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有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距离城市较远的地方
例2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海湾示意图”(图中曲线数值分别为等高线的高程和等深线的深度,单位是m),该海滨城市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图示海湾建港。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海港建设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有、地质、和水文等,这些因素不仅会影响水域条件如、,还会影响陆域条件如等。
(2)该城市在发展规划中,A、B、C、D为预留土地,在建港方案中:
①A、B两地可否建港?,原因是。
②C、D两处相比较,选择处建港合理,理由是。
命题意图:本题通过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考查了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程度识别地形及其坡度,以及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及其港口的选择问题。
解析:港口的建设既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原始的和天然状态的港口就是一个港湾,现代的港口已经不是纯自然的,甚至港湾本身也是经过人工改造的,有些港口还是人工筑成的。因此,港口区位既受到水域条件的影响,也受到陆域条件的影响。港口的陆域条件主要包括筑港条件和腹地条件,港口的水域条件主要包括航行条件和停泊条件。本题所示是一幅等高线地形图,要求能够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程度识别地形及其坡度。从本图反映的地形状况来看,这是一个海湾区域,由于海湾大多风浪较小,因而是建设港口的理想之地。一般来说,陆地的岬角处如D处,风浪较大,位置不如海湾内部建港理想。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来看,C处等高线比A、B处密集,说明C处的地势坡度较陡,而B处的坡度较缓,因而C处水较深,比B处更有利于建港。
答案:(1)地形气候航行停泊筑港(2)①否海水浅,不利于船只航行和停泊②C建港条件好,海水较深,有海湾;避风,岸边地势平坦,筑港、航行、停泊条件优于D,加上离市区近,有利于客货流的集散
探究点三城市道路网的形成因素和规划原则
1.城市道路网的形成因素:在一定的自然、历史、现状和建设条件下形成的。
2.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原则:⑴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交通用地要有利于形成完整的道路系统和合理的交通运输网;⑵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适应未来的交通运输发展;⑶要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结合具体城市用地情况,构筑不同的道路系统;⑷充分利用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等,合理规划主干道路,减少工程量;⑸应考虑城市环境和保护城市风貌的要求;⑹要满足铺设各种管线,以及与地铁工程等结合的需要。简单的说:城市道路网的规划总原则是因地制宜,主要把握以下四个方面: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
3.主要城市道路网的比较:
构成城市形成条件
环行放射式道路网由若干条放射线和若干条环行线组成莫斯科、巴黎、伦敦、慕尼黑等欧洲大城市欧洲许多大城市是几百年来逐步形成的,最初的中心为皇宫寺院,后来向四周发展。形成由几十条放射线和若干条环行线组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地形历史
方格—
环行—放射式道路网城市主体地区采用方格式布局,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再加放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合肥、北京、西安等我国许多大城市
方格式道路网是我国很多城市历史上形成的,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与外界联系的增加,除需要利用和改造原有道路网外,还新建了放射线和环线,形成了新的方格—环行—放射式的道路网格局地形
历史
例3右图分别为北京、莫斯科城市交通示意图,读图回答:
⑴A、B两图中表示北京城市交通的是图。判断依据是。
⑵B图中道路网的形式是,如果没有环行道路,对人们出行有何影响?
⑶A图中设置对角线道路有何有利之处?如果没有环路对人们的出行带哪些问题?
⑷进行路网规划时,需要共同遵循的原则是。
解析:北京城区主体采用方格式布局,外设方形或多边形环路,再加放射对角线式直通道路,这也是我国大中城市采取的道路布局方式。欧洲的许多大城市如莫斯科、巴黎、伦敦、慕尼黑等采用的环形放射式道路网。城市道路网的不同布局形式是在一定的自然、历史等情况下形成的,但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等是需要共同遵循的原则。回答对角、放射、环行道路的影响要从市内与市外的联系和对解决市中心交通拥堵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1)北京历史时期为棋盘式格局,道路多以方格状为主体(2)环行放射式放射式道路会将人流、物流引入市中心造成交通拥堵,影响通行;没有环行道路会使离开市中心的地方联系极不方便(3)对角线道路有利于对角方向的人们直通市中心。如无环行路,会造成市中心人流、物流汇集,形成拥堵。⑷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等。
探究点四城市交通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一、单项选择题
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水平的高速城际电汽化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该铁路以桥梁为主体,桥梁的长度占到线路总长的87%,有“空中铁路”之称,也有人称其为京津两地间的“空中走廊”。据此回答1—2题。
1.京津城际铁路被设计成“空中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①为了减少建设成本②为了少占耕地,节约土地资源
③防止不同交通线路的相互干扰④避开低洼地对交通的不利影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京津城际铁路全长120公里,列车全程运行时间只需30多分钟,是中国科技水平最高的“公交化”城际快线。该快线的建成会
①提升沿线房价②促进跨城就业③增加货物运量④加剧大气污染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国家计划在渤海海峡建蓬莱—长岛——旅顺“南桥北隧”公、铁两用交通线。蓬莱与旅顺市中间有庙岛成一线摆开,平均水深25米。新通道建成后,将使环渤海“C”型运输改为“T”型直达运输(如图所示)。读图回答3~5题。
3.制约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①水源紧张②污染严重③交通不便④能源匮乏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关于该线建设的条件,描述正确的是
A.建设投资少,风险小
B.蓬莱与旅顺之间,岛屿较多,海水较浅,线路较短
C.是我国受台风和潮汐影响较大的地区
D.可减轻此海域赤潮现象的发生
5.该线建成的意义有
①缩短东北与华东地区的距离,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②加剧京沪、京哈铁路交通压力③缓解哈大、京广铁路交通压力④改善烟台、大连的投资环境,促进辽东、山东半岛的经济发展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河北省衡水中学2009年期中考试读我国某地区铁路干线分布图,回答6—7题。
6.该地区铁路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A.生态环境脆弱
B.戈壁、荒漠广布
C.地形崎岖,地质灾害频发
D.冻土发育广泛
7.a铁路线的建设对下列经济活动有利的是
①云南磷矿外运②贵州煤炭外运
③红水河水能开发④广西平果铝矿的开发⑤昆明鲜花出口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
下图为某岛屿图,读图回答8—9题。
8.最适宜建港口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⑤处建飞机场的有利条件是()
A.离海港近,便于客货的中转B.该岛风景优美,游客多,经济效益好
C.地势较高,云雾少、降水少D.地形平坦,视野开阔,利于飞机的起飞降落
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据此完10~12题。
10.下列有关上海港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港区沿长江分布,兼作海港②港口泥沙容易淤塞河道,需经常清淤
③地处长江三角洲,筑港条件较差④经济腹地广阔,且以上海市为依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1.我国纬度最高的海港是()
A.大连港B.秦皇岛港C.天津港D.黄骅港
12.秦皇岛是个不冻港,天津港冬季有冰期,其原因有()
①秦皇岛的纬度低于天津港②天津港有海河汇入③天津附近有山地
A.①B.②C.③D.①②
下图为西方某国统计的交通工具运行目的比例示意图,读后完成13~14题。
13.图中两条曲线可能是()
A.实线是上下班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B.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上下班交通
C.实线是货物交通,虚线是购物交通D.实线是购物交通,虚线是货物交通
14.为解决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大力发展私人汽车B.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C.限制汽车发展,鼓励自行车使用D.建设市内铁路网
15.图中四城市道路规划最为合理的是()
二、综合题
16.铁路是城市之间的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沪铁路长度仅为全国铁路营运线的2%,却承担着全国10.2%的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其运输密度是全国铁路平均水平的4倍,但目前运能缺口仍高达50%以上,严重制约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2007年10月30日,京沪高速铁路领导小组成,意味立着其前期准备完毕,开工在即。京沪高速铁路预算为2200亿人民币,仅次于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
材料三:京沪高速铁路示意图。
(1)分析说明京沪线的铁路运输密度4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
(2)烟大轮渡已开通,沿海铁路正在修建。分析东部沿海铁路贯通后,对缓解京沪铁路压力所起的作用。
(3)京沪高速铁路将尽可能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这样有何好处?
(4)京沪高速铁路在山东省境内长500余万里,将设立德州、济南、泰山、曲阜、枣庄五站。试分析京沪高速铁路对山东沿线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7.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南起宁波慈溪,北至嘉兴海盐(图6),是世界上建造难度最大的跨海大桥之一。
(1)分析造成大桥施工困难的自然原因。
(2)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据图估算缩短的里程约为千米。
(3)试评价大桥建成后产生的主要经济与环境效益。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7.B铁路线的建设有利于带动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资源的外运,但昆明鲜花出口是通过航空,而不是铁路线。
8.A9.D根据经纬度可推断出图示岛屿位于北太平洋,且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①处位于背风坡,位置适宜建港;由河流分布状况可看出⑤处地形平坦,且临海视野开阔,利于飞机起飞、降落。
10.D上海港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水流缓慢,泥沙容易淤塞河道,故需经常清淤,但这种低平的地势对筑港十分便利;从人文角度看,上海港腹地广阔且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加上依托于我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因此极具发展实力。目前它已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其港区主要沿黄浦江分布。
11.B我国纬度最高的海港是位于河北的秦皇岛港,不要想当然地认为辽宁的位置更北,故大连港的位置也就更北。
12.D秦皇岛港的纬度高于天津港,但却是个不冻港,而纬度较低的天津港却有冰期,这主要是因为天津港附近有海河注入,使海水的盐度偏低,容易结冰。
13.A图中实线高峰是早上7时和下午18时,很明显是上下班交通高峰车流;图中虚线无明显的高峰,从上午9时至20时,此类交通明显较多,应该是购物交通。
14.B私人汽车、自行车占用道路多,载人量少,发展私人汽车、自行车交通不仅不能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反而会加剧交通拥堵;市内铁路会影响其他道路的正常通行,且大气、噪声污染也较大,不适宜作为市内交通。
15.DA城和B城交通线路密度小,不利于人们出行。C城过境干道经过市中心,加剧城市交通压力。D城交通线路密度大,,布局合理,且过境干道和市区道路系统相分离,因此是最合理的。
16.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交通线布局的因素及其地理意义。
答案:(1)南北连接两大城市群,沿线地区经济发达,客货流量大(或沿线经过东部经济发达地带,客货流量大)
(2)东北地区与上海、山东、江苏之间的客货可走沿海铁路,起到分流京沪铁路客货运输的作用。
(3)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
(4)铁路建设大量投资,将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铁路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沿线城市间的出行时间,密切山东沿线五城市与京津唐、沪宁杭两大城市群的联系;增大客流量,促进沿线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17.解析:⑴该题目主要是分析杭州湾的自然环境,杭州湾自然条件有以下特点:①)海域宽阔,台风多、潮差大、流速急,具有典型的海洋性气候特征,有效工作日少;②软土层厚、持力层深,给海上基础设计和施工带来一系列问题;③南岸滩涂长,施工条件复杂,采用常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法很难满足工期要求;④环境的腐蚀作用严重;⑤南滩涂多个区域浅层气富集,危及施工安全。⑵从宁波到上海,经该桥将比走原有公路路程短,可以根据慈溪、嘉兴和杭州大体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缩短的里程为一个边长,用比例尺量算一下,大约3厘米即96KM。
答案:(1)①海域宽阔②台风多③潮差大④流速急⑤水深、风浪大⑥海洋腐蚀作用严重⑦桥墩地基(2)(在85-105间的值均可得分)(3)降低交通成本加强区域经济联系实现节能减排
第37讲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探究点一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自然地理特征
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地貌呈北、东、西封闭、向南敞开的半环状分布
气候地区温度带≥10℃的积温作物
南部暖温带3600℃冬小麦、棉花、暖温带水果
中部中温带1000~3600℃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水稻、甜菜、亚麻
北部寒温带1000℃春小麦、大豆
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北部的大、小兴安岭主要以寒温带针叶林为主,针阔混交林则主要分布在偏南的长白山地)
其他广布冻土和沼泽
探究点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壤肥沃: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
类型分布特征地位
黑土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土地生产力高我国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油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黑钙土松嫩平原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⑴耕地面积广大:①数量: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5左右,人均耕地量全国最高,是全国平均值的2倍。②分布: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⑵宜农荒地多:我国宜农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吉林省、辽宁省也有少量分布。⑶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
3.土地开发——东北沼泽的保护和开发
例1(2009年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月考)读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右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地与D地的温差数值是℃。描述图中-18℃等温线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C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分析该地区发展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最近全国查出大量的乳制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的事件,但该地区的乳制品质量比较安全,分析该地区乳制品发展的优势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以区域等温线图,考查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以此为背景考查商品粮基地及乳制品发展的优势。
解析:(1)根据图例D地位于河流发源地,因此海拔较周围地区高,温度较周围地区低;根据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推D地的温度应为—22℃<T≤—20℃,因此B地与D地的温差是6≤△T<8。—18℃向南(低纬)凸出,说明温度较同纬度温度低,由此可推是受山地地形影响。(2)C地区为松嫩平原,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在于地形、土壤、人均耕地面积及机械化等方面。(3)乳畜业的发展与饲料供应、市场有关。
答案:(1)6℃(或大于6℃小于8℃按内部的点分析)
向南(低纬)凸出,受山地地形影响
(2)平原广阔;地广人少,人均耕地多;土壤肥沃;机械化程度高。
(3)地广人少,草场面积大;靠近商品粮基地,饲料充足。
探究点三农业生产和布局
1.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条件及其建设成就
2.东北地区农业布局规律
例2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B地区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
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自然条件
限制性自然条件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以区域图为背景,考查两大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差异及影响农业发展条件。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B为江淮地区,C为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江淮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且降水丰富,宜发展水稻种植业,但本区季风气候降水变率较大,再加上地势低平等原因水旱灾害频繁。C地区河流冲积形成,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但因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答案:
B地区C地区
商品粮基地名称江淮地区三江平原
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
优势自然条件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
限制性自然条件水旱灾害频繁热量不足
探究点四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例3阅读图10,图中阴影区域表示三大粮食作物的主要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乙粮食作物是。为什么这里以种植这种粮食作物为主?
(2)图中甲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A、C两省。但是,2008年国家从东北向南方大量调运甲粮食时,主要是从B省区调运,为什么?
(3)三江平原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时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东北地区三大粮食作物的分布、影响因素及农业区位的变化,并由此考查农业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
解析:甲乙丙分别代表水稻、小麦、玉米,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乙粮食作物分布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不足,分析选择作物时应从生产期短的作物考虑,此外还要考虑水分条件等。农业区位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条件及技术条件,因此应从这两个方面分析第(2)题。三江平原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因此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湿地破坏和黑土流失问题,因此今后农业发展应注重解决这两个方面。
答案:(1)小麦乙粮食种植区属于温带季风区,降水和积温(生长期)可满足小麦生长需求;乙粮食种植区纬度较高,生长期相对较短,其它粮食作物生长不太有利。
(2)近年来良种的培育,使该粮食作物种植范围扩大;A省与B、C两省相比较A省人少地多,粮食商品率高,有大量商品粮待运。
(3)植被与湿地(沼泽)的保护、防止黑土流失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3题。
1.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太阳辐射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④纬度位置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铁矿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东北地区平原广大,一首诗歌曾提到“……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插上根筷子会发芽,栽上块柴禾也开花……”足见其土壤肥沃。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是
①黑土土层变薄,肥力下降②沼泽地开发,湿地破坏③不合理的灌溉,土壤盐碱化④过度开垦,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①③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宜农荒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地区农业生产的突出优势资源是
A.光照充足B.土壤肥沃
C.降水丰沛D.物种丰富
5.该地区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保护湿地
B.保持水土
C.建成我国重工业基地
D.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6~9题:
6.黑土分布区是东北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产地,由于各种原因,其肥力不断下降,其肥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被冲刷变薄B.气候干旱所致
C.微生物活动微弱D.秸秆还田
7.我国最大的沼泽地在
A.aB.bC.cD.d
8.c处农业生产类型为
A.种植业为主B.畜牧业为主
C.农产品加工业为主D.淡水养殖业为主
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发达,请联系知识,回答9~11题。
9.有关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林业占主导地位
B.吉林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
C.农业布局自东向西的趋势是林一农一牧
D.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冬小麦区
10.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多针叶林,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多混交林,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东丰西欠,北多南少的结果B.纬度高低不同,热量北少南多的结果
C.人工营林,树种不同造成的D.开发历史长短和生产方式不同造成的
11.关于东北林区林业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采伐小于更新,资源减少,林质下降
B.森林覆盖率下降,林木蓄积量上升
C.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风沙和旱涝灾害频繁
D.采伐手段趋向先进,轮伐代替皆伐
12.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
A.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加强森林资源综合开发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缩短其生长周期
D.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防止生态环境恶化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其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曲线是()
A.甲和丙B.乙和丁
C.甲和丁D.乙和丙
14.下列关于三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入流泥沙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向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15.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B.有条件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基地
C.有条件建设成我国高水平的农业专业化区域
D.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基本相同
二、综合题
16.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描述图中A—B—C年降水量的空间变化状况。
(2)简要分析B所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自然条件。
(3)B所在地区某地为提高本地粮食转化率,拟发展舍饲养畜业。该地某中学的地理研究性小组结合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等知识,对家乡农区舍饲养畜业产业化进行可行性分析,他们计划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试写出该小组拟定的走访调查的主要内容。
17.下为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1)中国东北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
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
不同之处是:。
(2)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区位条件比较:
两者共同的有利自然条件:。
(3)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
(4)美国东北部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
(5)下表为美国和我国东北玉米的比较:
项目美国玉米带中国玉米带
纬度37°N—45°N42°N~46°N
地形平原平原
土壤有机质3%—6%2%
降水量(mm)500—700450—650
无霜期(天)160—200130—145
玉米面积比重50%50%—60%
玉米单产7500kg/公顷6750kg/公顷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两地玉米单产美国玉米带高于我国玉米带,究其原因:
从自然条件看:。
从社会经济条件看: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B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从东、东南向西、西北递减的趋势,反映了距海远近和季风风向对降水的影响。
2.C与降水有关的是可再生资源,铁矿、石油与地质作用相关。
3.A目前东北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是黑土肥力下降和湿地破坏。
4.B图示地区是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土壤是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十分肥沃。
5.D本地区山环水绕、土壤肥沃,所以在发展林业、农业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潜力,把该地区建成我国重要的农林基地。
6.A未垦的黑土地生长着茂盛的草甸植物,开垦为耕地后,自然平衡遭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表土流失较为严重,黑土层日渐变薄,导致土壤肥力下降。A选项符合题意。
7.A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的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形成的低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地。
8.Bc处位于内蒙古高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植被以草原为主,因此适合发展畜牧业为主。
9.C东北地区的农业结构比较完整,其中耕作业占主导地位;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木材调出省;农业布局自东向西分为以林为主的林农交错地带、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和牧业地带;东北地区是全国最重要的春小麦区。
10.B由于所处纬度不同,所获热量存在差异,导致东北林区北部多针叶林,南部多混交林。
11.C长期以来,东北林区重采轻育,采伐量超过生长量,加上森林火灾、毁林开荒和滥砍乱伐现象比较严重,使森林资源不断减少,从而使林区生态环境恶化,风沙和旱涝灾害频繁。
12.A长期以来,东北林区重采轻育,森林资源不断减少,因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积极营造人工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13.B湿地指沼泽、湖泊、河流、河口及海岸带的滩涂等,具有调节气候、蓄洪防洪等功能,因此湿地被破坏后,气温和变化增大,因此乙和丁符合题意。
14.D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扩大耕地面积,把三江平原作为我国农业的新开发地区,开垦了大量荒地,从而使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
15.D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不同,分为: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16.解析:(1)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变化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因此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受大兴安岭地形的阻挡,从B到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2)沼泽是常年有积水的洼地,其形成与气候、地形地势、地表情况有关。(3)本题考查区域调查的内容,体现新课标要求。
答案:(1)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从B到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
(2)地势低,排水不畅;有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微弱。
(3)当地农民饲养的主要牲畜品种及收入情况;饲料加工业的发展状况;牲畜的疫病研究及防疫状况;当地及附近地区对畜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状况。(只要合理即可得分,答对其中三条即可得满分)
17.解析: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本题以美国和中国东北地区为例,对比区域差异,并分析各自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答案:(1)都有大面积的小麦和玉米种植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美国东北部小麦和玉米生产外有大面积的乳畜业,而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
(2)地势平坦,夏季温暖多雨,均为黑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热量不足,水源不足
(4)工业发达,城市众多,人口稠密,市场需求量大
(5)美国东北部土壤有机质含量更高,热量更充足,降水略多科技发达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9274.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