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一册第1单元 小结

作为老师的任务写教案课件是少不了的,大家正在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各行各业都在开始准备新的教案课件工作计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你们清楚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第一册第1单元 小结”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第一册第1单元小结
本单元包括我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三个阶段的历史。本单元内容虽多,但在检测时,一般只出选择题或填空题,在此单元出大题并不多。考查只侧重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在政治史、经济史内容上所占比重较大。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应将下列内容作为热点:

1.远古时期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状况。尤其是对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不同状况,要有详细了解。

2.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这其中重点掌握商鞅变法。

3.先秦时期的灿烂文化。重点了解孔子、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和当时领先世界的成就。

本单元内容头绪多、时间长、跨度大,但相对简单,学习时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注意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夏、商、西周的经济状况。认识到从使用天然火到人工取火,从使用木棒、石器到青铜、铁器,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而随之提高的还包括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水平。

其次,要重视两个过渡,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弄清楚过渡的原因、情况,认识到这种社会开态的更替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过渡比较典型。

第三,要注意到文化思路的成就在各个时期的情况,尤其是领先世界的成就,认识到这些成就的产生是当时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和反映。孔子、老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在我国都有较深远的影响,屈原的诗歌则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

显能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

2.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的原始居民处于()

A.原始人群阶段B.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C.母系氏族公社阶段D.奴隶社会时期

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的建立者是()

A.尧B.舜C.禹D.启

4.下列各项制度属于西周的是()

①世袭制②禅让制③宗法制④分封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JAB88.COm

5.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A.秦穆公B.楚庄王C.齐桓公D.晋文公

6.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8.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最早记录的天文学家是()

A.鲁国的B.晋国的C.齐国的D.秦国的

9.下列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书的是()

A.《春秋》B.《诗经》C.《尚书》D.《论语》

10.下列观点属于墨学家派主张的是()

A.反对掠夺战争B.主张民贵君轻

C.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D.主张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传统

二、材料分析题

11.“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的“李太守”和“伯禹”各指的是谁?

②李太守对人类的贡献是什么?

潜能测试

三、问答题

12.孔子在教育上的成就有哪些?

13.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显能测试:

1.A2.B3.D4.C5.C6.C7.B8.B9.D10.A11.①李冰。②大禹。③主持修筑名闻世界的都江堰。

潜能测试

12.①教育对象:兴办私学,广收门徒;②教学方法:注意因材施教;③学习方法:经常复习;④学习态度:老老实实。

13.内容:①打破过去土地上的纵横世界,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③建立县制。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有的封建国家。

延伸阅读

第一册第2单元 小结


第一册第2单元小结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历史学科检测中,对秦汉时期历史的考察,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民族关系、科技文化等,都有题目出现,内容小到如“秦长城起止点”的填空题,大到如“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的列举题,所以在本单元复习中,应将下列内容作为热点:

1.秦、西汉、东汉统一局面形成情况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2.秦末农争战争和黄中大起义。要掌握它们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及结果。

3.民族关系上,秦汉政权对不同的民族应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4.文化方面重点要掌握领先世界的科技技术。

学习本单元时,可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文化成就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方面:首先要抓住统一的特点,注意秦、西汉、东汉统一局面形成情况及巩固统一的措施。其次要把握专利集权统治的建立和巩固。再次就要注意秦始皇及汉武帝这两个历史人物,既要认识他们的贡献,也要分析其过错,并从中了解秦亡汉兴的原因。

社会经济方面:重点要注意两汉时期对黄河的治理及生产技术的改进。

民族关系方面:注意当时少数的分布是“北匈奴、南越族、西西域”,而秦汉政权对不同的民族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文化方面:重点要掌握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如造纸术、地动仪、麻沸散等;另外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司马迁的《史记》,也是当时的重要文化成就。

显能测试

一、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期B.西周C.商朝D.秦朝

2.向秦始皇建议实行群县制的人是()

A.李斯B.蒙恬C.史禄D.淳于越

3.西汉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在()

A.汉高祖时期B.汉文帝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4.东汉的都城是()

A.咸阳B.洛阳C.长安D.昆阳

5.下面几项发明创造,其中出现于东汉时期的是()

A.发明耧车B.发明水排C.在耕犁上安装犁壁D.温室栽培蔬菜

6.东汉明帝时,负责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A.郑国B.李冰C.王景D.杜诗

7.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时间是()

A.公元前138年B.公元前119年C.公元前60年D.公元166年

8.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的是()

A.张仲景B.华佗C.扁鹊D.葛洪

9.我国古代第一部通史是()

A.《春秋》B.《史记》C.《汉书》D.《后汉书》

10.105年,总结劳动人民经验,改进造纸术的是()

A.张仲景B.华佗C.黄帝D.蔡伦

二、材料分析题

11.“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上述材料出自哪支起义军?

②这支起义军的领导人是谁?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③这次起义的作用怎样?

潜能测试

12.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回答:

(1)这段话是谁说的?意思是什么?

(2)此人的主要贡献提什么?如何评价他?

三、识图题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仪器叫什么?

(2)该仪器是何人何时发明的?

四、问答题

14.简述两汉与匈奴的和战。

参考答案

显能测试

l.D2.A3.D4.B5.A6.C7.C8.B9.B10.D11.①黄中军②张角184年③经过黄中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土崩瓦解,名存实亡。

潜能测试12.①司马迁人当然都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却死得比鸿毛还轻。②他写了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史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13.①地动仪②张衡132年

14.和:①白登之围后,西汉时匈奴“和亲”;②公元前1世纪,呼韩邪单位于向汉称臣;③汉元帝时,昭君出嫁匈;战:①公元前200年,汉高祖抵御匈奴,被围平城白登;②汉武帝时,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③汉明帝时,窦固等出击北匈奴。

第一册力


高中物理第一册教案(新教材)

第一章力

第一课时力重力

㈠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⒈正确理解力的概念,能分清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⒉知道力的三要素,力的单位和符号,能作力的凰示和力的示意图.

⒊知道按力的性质和力的效果对力分类,能正确区别各种实际力的类别.

⒋正确理解重力的定义,能确定物体重力的大小,指明重力的方向.

⒌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能确定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的位置,会分析一般物体重心位置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思路方法目标〗

⒈分类方法.(力的分类,矢量和标量)

⒉等效方法.(重心概念)

⒊分析综合方法.(力的概念的深化)

㈡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⒈力的物质性是各种形式力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反映了任何一个力必定和两个物体发生联系,而且这两个物体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物质性要求我们在认识一个力时,首先要搞清该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⒉力的作用总是要产生一定的效果,它只能从受力物体上体现出来,而且这个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相联系,力的图示能准确地反映某一个力三要素情况.

⒊地球周围的物体,总是要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重力,它与该物体所处的环境和运动状态无关

⒋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效果看,这个作用相当于作用于一点.这个点就是整个物体的重力作用点.亦为物体的重心.上述处理方法是“等效思想方法”的应用.用悬挂法找重心,要注意其局限性,它只适用于薄板状物体.

㈢教具

弹簧、弹簧秤、木块、海绵、水盆、不规则的薄板、细线、曲尺…

㈣教学过程

⒈讨论引入

师:请阅读p新教材,共同讨论下述问题:⑴什么是力?⑵在自然界中有哪些力?并举例说明.

(为了加深对力的认识,分清力的种类,性质.掌握力的表示方法和应用,本章我们将系统学习力的知识)

⒉新课内容

⑴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①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演示】手和弹簧、水和木块.

②受力是相互的,受力和施力物体同时存在.【演示】线悬挂重物

师:力是个重要概念,如何表示一个力?

⑵力的图示

①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量,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N”;力的方向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方向;力的作用线是沿力的方向的直线)。

【演示】木块浮于水面

(要完整反映一个力,必须把力的三要素全部表述清楚,这可用图示法)

②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法

具体到:先定力的单位标度

再画出力的指向的方向

最后标出的箭头、箭尾,均可表示出力的作用点.

⑶力的种类(按力的性质和力产生的效果分类)

①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

②效果力—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按力的效果命名)

师:严格分清性质力和效果力是物体受力分析的基础,也是正确解决力学问题的重要环节.下面首先研究重力。

⑷重力

①重力就是重量是由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②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阅读p明确两点: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mgg=9.8N

师:下面研究重力作用点问题

⑸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重心位置是几何中心。

②一般物体重心位置和物体质量分布有关。【演示】悬挂法可确定薄板和曲尺重心位

置(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㈤巩固练习

组织讨论下列习题(略)

㈥作业

⒈复习课本内容p1—p5

⒉思考课本练习一第⑴题。

⒊⑵、⑶、⑷题做在练习本上。

第二课时弹力

㈠教学目的(知识目标)

⒈知道什么叫形变,能识别常见的形变,知道如何显示微小的形变.

⒉知识弹力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

⒊知道压力,支持力,拉力是弹力.并能确定压力,支持力,拉力的方向.根据二力平衡确定弹力的大小.

⒋能正确分析具体实例中弹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⒌能用力的图示(示意图),正确画出弹力.

㈡教学重点、难点点拨

⒈本节课的重点是弹力产生的原因,难点是常见弹力方向的确定

⒉教材通过两个实例,定性了解弹力.然后引出形变和弹力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再通过两个例题的分析,对常见弹力方向进行了分析和说明.具体研究方法是:从感性认识出发,上升到理性认识,再通过实验验证并进行具体运用.

⒊从力的物质性认识弹力.它存在于两个直接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的两个物体之间,大小由形变程度决定,形变程度圣要由外部条件变化而变化,属被动力.

⒋弹力归纳为五种模型(绳、杆、面、球、轴),给学生提供举一反三的条件,促进知识的迁移.

⒌对弹力的分析可以两个不同角度去研究,即从定义出发或以现象出发,这也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两条思路.

⒍判断弹力方向应注意到接触处的情况:平面产生或受到的弹力垂直于平面;曲面上某处的弹力垂直于曲面在该处的切面;某一点处的弹力垂直于它的接触面的平面(或切面)的切线.

㈢教具

弹簧、小车、竹片、粘有海绵的木板、木块、盛水玻璃瓶和反射法显示微小形变演示装置.

㈣教学过程

⒈观察实验引入P7《显示微小形变》要求学生观察:⑴用手压椭园玻璃瓶短轴方向,看细管中水面有何变化,⑵再用手压椭园玻璃瓶长轴方向,看细管中水面有何变化.它们的变化有何不同?为什么?⑶手压玻璃瓶的力是怎样产生的?此力有何特点?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⒉板书课题弹力

【再观察以下三个实验】⑴被拉伸的弹簧使小车向右运动.

⑵向左运动的小车使弹簧压缩.

⑶弯曲的竹片使小车向前运动.

将观察的现象填入下表

实验

小车发生的现象

弹簧或竹片发生的现象

〖师生共同讨论〗

⑴什么是形变?①定义: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②常见形变种类有拉伸、压缩、弯曲、扭转等.

阅读课本p5------P6解释上述三个演示实验中的形变和弹力.

⑵弹力的产生①定义.②产生条件.(接触、形变)③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师问:小车有形变吗?微小形变演示《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P6

师生讨论解释:桌面受到手对它的压力作用,桌面发生了形变.

请同学解释引入新课时演示玻璃瓶实验:

由于手指肌肉发生形变,要想恢复原状,手指对玻璃瓶有力的作用.手指发生形变,是施力物体,玻璃瓶阻碍手指恢复原状,是受力物体.

玻璃瓶受到手指对它的弹力作用后,体积发生了变化,导致细管中水面发生变化,这也是显示微小形变的一种方法.

下面,我们共同研究,分析弹力的方向.

⑶弹力的方向①支撑面的弹力②绳的弹力③杆的弹力方向的判断

⑷分析弹力的方法①从定义出发②从表现出的现象出发

㈤巩固练习

(1)分析静止在竖直弹簧上物体们m受几个力作用?m的施力物和力的性质.画出弹簧所受弹力的示意图.

⑵细系住气球时气球静止在空中,细蝇所受弹.

㈥作业

⑴复习课本内容

⑵思考练习二①②题

⑶练习二③④⑤题做在作业本上.



第一册弹 力


[教学目标]⑴知道弹力是怎样产生的;⑵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和弹力三要素;⑶知道胡克定律及实际运用所适用的条件。

[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钢尺、弹簧、重物(钩码)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怎样产生的?其方向如何?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板书)

(一)形变

(1)形变

(2)弹性形变

演示图示1中的实验,请同学们注意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重物受哪些力?(重力、支持力。这二力平衡。)

②支持力是谁加给重物的?(钢尺)

③钢尺为什麽能对重物产生支持力?(钢尺发生了弹性形变)

由此引出:

(二)弹力

(1)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直接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弹力。

就上述实验继续提问:④由此可见,支持力是一种什麽样的力?

⑤重物放在钢尺上,钢尺就弯曲,为什麽?(重物在重力作用下与钢尺直接接触,从而发生微小形变,对钢尺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压力。)

可见,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并进一步分析得出:

(2)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

提问:课本放在桌子上。书给桌子的压力和桌子对书的支持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与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①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压物体)。

②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与支持面而指向受力物体(被支持物体)。

提问:电灯对电线产生的拉力和电线对电灯产生的拉力属什麽样性质的力?

其受力物体、施力物体各是什麽?方向如何?

分析讨论,总结。

③绳的拉力是绳对所拉物体的弹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三)胡克定律

弹力的大小与形变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的弹力,与形变的关系为:

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的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式中k叫弹簧的倔强系数,单位:N/m。它由弹簧本身所决定。不同弹簧的倔强系数一般不相同。这个规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叫胡克定律。胡克定律的适用条件:只适用于伸长或压缩形变。

三、小结

四、学生练习:阅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1)(3)(5)与学生一起讨论。作业本上写(2)(4)。

第一册超重和失重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在上课时充分理解所教内容,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一册超重和失重”,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
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研究超重和失重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超重和失重的实质
教学难点:
在超重和失重中有关对支持物的压力和对悬挂物拉力的计算。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
弹簧秤、钩码、投影仪、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自从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飞船发生成功以来,人们经常谈到超重和失重,那么:什么是超重和失重呢,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超重和失重;
2:知道产生超重和失重的条件;
(二)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超重和失重:
(1)用投影片出示思考题组1:
a:物体的速度方向和运动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b:物体做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之间有什么关系?
(2)实例分析:
a:用投影品出示例题1:
升降机以0.5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站在升降机里的人的质量是50kg,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多大?如果人站在升降机里的测力计上,测力计的示数是多大?
b:分析题意:
1)人和升降机以共同的加速度上升,因而人的加速度是已知的,为了能够用牛顿第二定律,应该把人作为研究对象。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
人在升降机中受到两个力:重力G和地板的支持里F,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据牛顿第三定律,只要求出前者就可以知道后者。
3)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F支,a均取正值,G取负值,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F支-G=ma
则:F支=G+ma
代入数值得F支=515N,所以,F压=F支=515N。
c:问:如果升降机是静止的或做匀速直线运动,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又是多大?
F压=F支=mg=500N
d:比较前边两种情况下人对地板的压力大小,得到人对地板的压力跟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
e:总结:升降机加速上升的时候,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比人实际受到的重力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超重。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超重现象呢?
(3)用投影片出示练习题:
一个质量是40kg的物体,随升降机一起以2m/s2的加速度竖直减速下降,求物体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大小,是大于重力还是小于重力?
学生自己分析得到:此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F=480N,大于人的重力400N,即也产生了超重现象。
2:总结得到:
(1)当物体也向上的加速度时,产生超重现象;
(2)产生超重现象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增大。
3、用类比法得到:
(1)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时,产生失重现象(包括匀减速上升,匀加速下降)。此时F压或F拉小于G。
(2)当物体有向下的加速度且a=g时,产生完全失重现象,此时F压=0或F拉=0;
(3)产生失重和完全失重时,物体的重力并没有改变,只是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
4、巩固训练:
质量为m的物体用弹簧秤悬在升降机的顶棚上,在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秤读数最小:
A:升降机匀速上升;
B:升降机匀加速上升,且a=
c:升降机匀减速上升,且a=
d:升降机匀加速下降,且a=
5:解答本课上的思考与讨论:
三、小结:
1:叫超重;叫失重;叫完全失重。
2、产生超重、失重及产生完全失重的条件分别是什么?
3、产生超重和失重时,重力、压力、拉力变化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
四、作业:
课本练习六
五、板书设计: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8102.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