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quot;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一、设计理念:
《荷花》是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一篇写景散文,作者用第一人称描绘了公园里满池荷花的美丽景色。课文如画,课堂如诗。依靠网络营造出课文的意境,让孩子倘佯其中。读悟结合,边读边悟,熟读成诵,培养语感,促其积累。让阅读过程个性凸显,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听中想象,化语为画,读中想像,移情体验,抓住契机,训练语言,发展思维,让孩子获得审美体验,让阅读教学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积极对话。使学生通过耳听、眼看、口读、脑想、手动,“全频道”运作,“多功能”协调,“立体式”展开。
二、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
通过感悟语言文字,欣赏美丽的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探索自然的兴趣。
认知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知道作者是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荷花和“看”荷花的感受,尽情欣赏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
1、能通过文字想象画面,并能通过语言表述出来。
2、能在网络的引导下,阅读其他关于荷花的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的与荷花有关的知识。
合作学习:
1、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能与伙伴合作学习,共同讨论。
2、能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有不同想法,能大胆补充。
三、学情分析:
《荷花》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方面,难点是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为此,运用网络互动教学形成优化的教学过程,在解决教学重点的同时,既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可在突破教学难点时强化对学生想象能力的训练。网络所创设的美景、音像、涵盖的荷花各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以多层次的欣赏,让学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培养学生听、说、读的技能,提高他们观察、想象以及赏析词句的能力,并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四、教学媒体选择:网页课件
五、教学媒体设计阐述: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利用Dreamweaver、flash等软件功能,整合互联网上相关内容,制作成信息丰富、多元互动的专题教学网站——荷花。
整个网站由七部分组成,分别为“首页”、“活动策划”、“课文”、“荷花欣赏”、“课外延伸”、“自主作业”、“留言板”。这当中既包括课堂教学所用的资源,也包括供学生课后拓展性学习的资源。
六、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教学策略:
为了使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生为本”,从学生素质的良好发展出发,努力把信息技术素养的培养(如对语言信息进行查找、筛选、获取、归纳、编辑的能力)与语文学科的任务(如大量读书,品味词句,情感熏陶,听说读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优化课堂教学。“荷花”专题学习网站七个部分中,“课文”部分集文字、图片、动画、音乐、练习于一体,给学生的探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加上教师的点拨,恰当的启发,激发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对词语的品味、感悟更立体、更丰富、更个性;“荷花欣赏”部分涵盖了各种品种、各种姿态的荷花图片,可以让学生尽情欣赏到荷花的美。其余的几个部分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不局限在课本中,拓展了学生对荷花多角度、多层面的认识。
教法设计:
本文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采用了“情境、主动、交互、发展”的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创设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扬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精神,理解和品味语言,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从而了解荷花,热爱大自然,使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多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每一位任课老师,为了能够给学生给一个最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说课: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理解下列词语:荷花、莲蓬、饱胀、翩翩起舞。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阅读想象能力;会背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三)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句的意思。
(四)教学方法:1.通过品词、析句,感情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感悟语言生动形象和描写的优美。
2.通过让学生欣赏美丽的荷花,查阅资料,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荷花?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以为自己是荷花?
(二)新课:
1.师:那么第一自然段写什么呢?请一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这一段哪个词用得恰当?为什么?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师小结:本段作者直接了当,引起下文,引人入胜。
2.荷花开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挂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作者又是怎样描写的呢?
3.学习二、三自然段:
自由读二、三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书:荷叶、荷花)
指名读描写荷叶的句子,你觉得这句话写得怎么样?(板书:挨挨挤挤、像大圆盘)这样的荷花给你什么印象?
师启发:荷叶就已经这么美了荷花会是什么样的呢?
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问: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板书:半开、全开、含苞)指名分句朗读要求读出荷花的美丽。
对照图画朗读第三自然段讨论:(1).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是什么姿势?(2).一幅活的画是什么意思?(3).文中的画家指的是谁?
4.学习四、五自然段
(1).看到大自然这么美的画,我有什么感受呢?
听录音回答:我在干什么呢?我会这样说明什么?(板书:荷花美)
师小结: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产生了这种感觉。
(2).指导感情朗读体验感悟:下面我们也把自己当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蜻蜓会告诉我什么?小鱼呢?(自由讨论)
(三)总结全文: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赋予感染力,让人读后产生一种美感。
(四)展示资料:将学生课前准备的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展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我们也来当一回了不起的画家画一幅荷花图。
[板书设计]:
叶:挨 挨挤挤、像大圆盘
7.荷花花:半开、全开、含苞 像一幅画(美)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所以老师在写教案时要不断修改才能产出一份最优质的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欣赏满池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理解句与句的联系,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荷花的形态美和色彩美,并能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展开想像,从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荷花》这一课,上节课我们已经看了这幅图,这节课,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幅图,看谁看得最仔细、最认真。要求有顺序地说说图上都画了些什么?(生答)。
2、在这么多的景物中,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
3、(是啊,这些景物都很美),那洁白娇嫩的荷花更是十分惹人爱。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仔细观察荷花,还要学好描写荷花的课文。(齐读课题)。
二、师范读课文。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9页,先听老师把课文读一遍,大家边听边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我看到的,哪些自然段是写我想像的?(板书:看、想)
2、谁来回答老师的问题?(2、3自然段是看到的,4自然段是想像的)。
三、教学一自然段。
1、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去看一池荷花的呢?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我一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板书:赶紧、跑)。
2、小声读课文,回答问题。(板书:闻香)。
3、赶紧和跑在这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急切、迫切)。请小朋友在这两个词下面打上△,那么,我们在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就要把速度加快,注意读出作者急于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谁来试试?全班齐读。
4、齐读一自然段。
四、教学二、三自然段。
1、我急匆匆地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些什么呢?下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用__标出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用()标出课文描写荷花的句子。老师请个小朋友到黑板上标,其它小朋友在下面标。(板书:看)
2、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勾句的情况。这位同学勾的课文描写荷叶的句子,大家同意吗?和他勾的一致的小朋友请举手。这位同学勾的描写荷花的句子,大家同意吗?有什么不同意见?(对了,第一句也是描写荷花的句子)。
3、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里第一句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和后面几句是什么关系?(总、分关系)。对了,作者先总写他看见的满池的荷花开了不少,接着分别描写他看见的荷叶和荷花是怎么样的,所以我们说第一句和后面几句是总分关系。
4、作者是怎样具体来写荷花的呢?请小朋友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具体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三种),哪三种?(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板书:形态、才开、全开、将开)。对了,作者用三个有的把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连接起来。请小朋友数一数,在描写几种不同形态的荷花时,课文用了几个有的,请大家在有的下面打上△。(板书:有的...有的...有的...)一齐来读一读这几个句子,老师领读。哪个小朋友能够用这三个有的说几句话?如果能够多用几个有的更好。
5、(放幻灯)(在饱胀下画__),请小朋友注意这个词。谁会读?(指生读,齐读),这里饱胀是在形容哪种荷花(
花骨朵),请大家仔细看图,再读课文,想一想:饱胀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我看谁说得最好。(饱满得要胀破开来)。饱胀在这里表现出了荷花所具有的旺盛的生命力。
6、(指小黑板),这几句话,具体写出了荷花在形态上的不同特点。那么,(指图),这一朵一朵的白荷花在色彩上又有什么特点呢?(雪白的花瓣,嫩黄的莲蓬),(板书:色彩、白、嫩黄)。
7、(出示莲蓬卡片),请小朋友注意这个词。跟着老师念。(第二个字念轻声),小朋友,你们知道莲蓬是什么吗?它是荷花盛开的花托,里面有荷花的种子。
8、(指图),小朋友看图,满池的荷形态各异,色彩淡雅而秀丽,让我们觉得怎么样?谁用一个字来形容。(板书:美)
9、(覆盖片操作),小朋友,你们看,和刚才比较,现在的荷花怎么样?(不那么好看了),为什么呢?(没有了绿叶),对了,俗话说:红花还需绿叶配(指图),我们这里的荷花是在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没有了碧绿的荷叶的陪衬,荷花也没那么秀丽,那么迷人了。课文中我们的作者也没有忘记描写荷叶。
10、齐读描写荷叶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个什么句?(齐读、回答),把什么比作什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再读句子,体会一下,你觉得这个句子里那些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在挨挨挤挤、碧绿、大圆盘下打上.)。短短的一个句子,作者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又密、又绿、又大、又圆的特点。作者写得好,我们也要读得好。试一试。
11、下面我们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来体会荷花在形态、色彩上的美丽动人。
12、(学生读完后,以读代讲,有感情地朗诵三段),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这里的画家指的是谁吗?(公园里的叔叔、阿姨和美妙的大自然)。画家的本领真了不起,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叹?(对审奇、美妙的大自然的赞叹和对劳动的赞美)。
13、下面,让我们就像作者那样怀着对大自然、对劳动的赞美之情来朗读第三自然段。
14、小朋友们读得真好,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这一池美丽多姿的荷花呢?好!老师就带你们到公园去看。(放录像)
五、教学4、5段。
1、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觉得怎样?
2、课文中的我也和大家一样,被眼前的美迷住了,看着看着,她忽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思想感情,引起了她十分美妙的联想,小朋友想一想,这个美妙的联想是什么呢?对了,她仿佛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小朋友知道什么叫翩翩起舞吗?对了,翩翩起舞就是轻快地跳舞。这时候,在她的身边发生了许多美妙的事情,那都是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接着看录像。(放录像)
3、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结合刚才的录像思考:当文中的我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之后,眼前出现了些什么景象?(板书:风吹来,风过了)
4、你们看,作者的想像美不美?你们想不想也变成一杂荷花呢?请大家把眼睛闭上,老师满足你们的要求。(板书:美)(放音乐)
这时候,你就是一朵洁白娇嫩的荷花,穿着雪白雪白的裙子,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太阳暖暖地照在你身上,微风轻轻地抚摸着你的脸,你感觉怎么样?蜻蜓和蝴蝶飞过来了,它们找你做什么?小鱼和小蝌蚪在脚下游来游去,它们在做什么?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它想告诉你什么?夜晚,月光笼罩着池塘,你和伙伴们在做什么?
5、小朋友,当你变成了一朵荷花之后,引起了你哪些联想,眼前出现了哪些更奇妙的景象呢?(哪个小朋友能说得更丰富、更奇妙)
6、小朋友,你们也和作者一样,喜爱荷花吗?(喜爱)当你变成了荷花之后,心情怎样?(高兴、愉快、喜悦)。(板书:喜爱)
7、让我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读4、5段。
六、总结全文:
1、最后,我们再来重头欣赏体会这篇课文。(放全文录像)
2、这节课,我们通过图文结合,比较深入地理解了课文,训练了小朋友们造句说话的能力和创造性的想像能力,大家都学得很不错。
(市创造教育现场会研究课)
作为大家敬仰的人民教师,要对每一堂课认真负责。老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快速的明白这个知识点。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荷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八”,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联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2、3、4、5自然段;
3.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一池荷花这一大幅活的画;
2.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学准备:
录音;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荷花》这篇课文的生字新词和
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清香,是这种清香吸引他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于是,一幅优美、雅致的荷花图便映入眼帘,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欣赏一下吧。
二、读读、贴贴,学习第二段
1.自由轻声朗读2、3自然段
2.谁来谈谈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3.讲读第二自然段(投影第二自然段文字)
A.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写了什么?
B.指名读写荷叶的句子
a.这是一个什么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个比喻句,突出了荷叶绿、大的特点)
b."荷叶挨挨挤挤的"又说明什么?(密)
c.老师这儿就有几片绿色的大圆盘,谁来把它们挨挨挤挤地贴到黑板上?
d.集体朗读这句话。
e.小结: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荷叶的美丽,其实,荷花更美。
C.指名读描写荷花的句子
a.作者写出了荷花的什么?(三种不同的姿态)
b.你怎么知道是三种呢?(有的有的有的)造句
c.作者写了荷花的哪三种不同的姿态?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
(结合图片观察)
D.作者用比喻句写出了荷叶绿、大、密,用三个"有的"写出了荷花姿态美。那么,他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呢?
出示:"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个字用得最好?(冒)
为什么?你用别的字代进去读读看。
白荷花是怎样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呢?(学生演示)
边演示边说:一朵()的白荷花在()的荷叶间()。
齐读这句话。
4.A.过渡:一池的白荷花是不是只有这三种姿态呢?你怎么知道?
B.比较: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看看这一多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怒放的荷花和欲放的荷花,它们的美是不一样的,怒放的荷花美在开得大,颜色鲜,欲放的荷花美在花骨朵饱满有力,我们无法说出谁更美一些,所以作者要?quot;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更美。"
5.指导朗读
三、读读、想想,学习第三段
1.过渡: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让我们一起用心去体会,跟着老师飞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
2.(配乐)闭上眼睛,飞呀,飞呀,飞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她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伸出手摸摸那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花瓣,多么的细腻,把鼻子凑近闻一闻,一股清香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自然段)
你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
齐读第四自然段
3.其实,我们都不是荷花,作者也不是荷花,我们都是在看荷花。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他闻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写了出来,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我们似乎也闻到了那股清香,看到了婀娜多姿的荷花,想到了自己变成荷花的情景。作者怎么能把课文写得那么好呢?(因为他对荷花充满了喜爱和赞美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再一次欣赏那一池美丽的荷花,再一次品味作者生动优美的语言。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荷花》教学实录(第二课时)--云鹤游天”,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荷花》教学实录(第二课时)--云鹤游天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不仅学会了本课的生字新词,还划分了文章的段落。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欣赏这篇优美的文章和那美丽的荷花吧。
二、教学第一段,感受爱花情。
师:(出示小黑板)请大家齐读第一自然界段,看看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作者看荷花时的时间和地点。
师:时间是多久?(生:清晨)在哪儿?(生:公园)再具体些。(在公园的荷花池边)
师:从这段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些什么?
生:我体会到荷花很香。
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
师:(板书:闻香)是啊,老远就能闻到荷花的香味,这真是清香四溢,扑鼻而来。
生:我还体会到作者很喜欢荷花。
师:(故作惊喜状)说说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我是从“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体会到的。
师:(在“赶紧”和“跑”下划上着重符号)你说得太好了!能把你的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听吗?(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了那种喜爱之情。哪些同学有相同感受?(生齐举小手)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教学第二段,欣赏荷花美。
师:作者那样迫不及待地去看荷花,那他看到的荷花花美吗?(生:美。)
师:(板书:看
美)下面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阅读课文2、3自然段,从中选取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然后美美地多读上两面三刀遍,用心体会体会,再把你的感受和你的同桌或是你的好朋友交流分享。
生自读课文,体会、感受、交流,教师画荷花简笔画,然后引导学生品味欣赏。
师:谁能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或是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然后把你感受谈一谈?
生:我认为这两句话最能表现荷花的美: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师;谈谈你的看法。
生:这两句话直接写荷花很美。
师:这两句话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概括?
生:“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姿态各异”、“姿态不一”。
师:妙!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出了荷花的美: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因为我喜欢小莲蓬。
生:我觉得这一句也写出了荷花的美: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我觉得花骨朵看起来很有生机,写得也很具体。
生:这一句写得也很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
生:我很喜欢这一句: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为什么?
生:它运用了比喻,写得也很形象。
师:(出示这一句)请大家读读这个句子,看看除了上节课我们所体会到的荷叶长得多而茂盛之外,还写出了荷叶的哪些特点?
生:写出了荷叶大的特点。
生: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碧绿的。
生:写出了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师:简短的一句话,却写出了荷叶的多、绿、大、圆等特点。你们喜欢这生机盎然的荷叶吗?
生:喜欢!
师:谁能怀着这种喜爱之情读一读。(抽读、指导读、齐读。)
师:还有不同感受的吗?
众生不语。
师:(出示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一句写得也美。特别是这个“冒”字用得特别好。请大家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一想,怎样地生长出来才能叫“冒出来”?
生读文后有所感悟:使劲地、很快地、笔直地、高高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长出来才能叫“冒”出来。(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如: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师:同学们,假如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上一个什么词呢?
生:跳。(师板书跳字,读出跳的感觉来,生换词朗读。)
生:钻。(同上。)
其余的有:蹦、挤、冲、伸、长、露、探等,教师都一一板书出来让学生换词朗读体会。
一个跳出来、钻出来、蹦出来、挤出来、冲出来……同学们,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我想,如果今天叶圣陶爷爷也在场的话,他老人家也一定会为你们感到骄傲的。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生热烈为自己鼓掌。)
师:(出示投影片启发学生想象)这就是那些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仿佛想干什么?
生:仿佛想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
生:仿佛想迎着微风跳舞。
生:仿佛想让人们来欣赏它们。
生:仿佛想呼吸外面的新鲜空气。
生:仿佛在和空中的蜻蜓比美。
师:同学们的想象真是太丰富了。(出示第二自然段)是啊,白荷花不仅美丽无比,而且富有生机。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白荷花吧。(生齐读)
师:荷花实在太美了,真可谓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所以,面对满池清香的荷花,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生:(齐读)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师:在作者眼中,这一池荷花就如同什么?
生:一大幅活的画。
师:(板书:一大幅活的画)这个画字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荷花很美,就像画一样。
师:这是怎样的一幅画?
生:一大幅活的画。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大幅活的画?
生思索无果。
师:(出示课文插图)请大家想一想,这荷花美吗?(生:美。)有香味吗?(生:有。)它还会怎样?(师作荷花向上生长和慢慢开放的动作。)(生恍然大悟:它还会不断地生长和开放!)有风吹来时,它们还会——(生:翩翩起舞。)所以说,这是——(生:一大幅活的画!)
师:那画家又是谁呢?
生:叶圣陶爷爷。(师微笑着摇头。)
生:荷花自己。(师依然摇头。)
师:请大家想一想,这荷花长在什么地方?
生:公园里。
生:我知道了,画家就是大自然。
师:对。正是大自然。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家为我们造就了如此美丽的画卷,是它们让我们感受到了荷花那充满向上的精神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它,不去赞美它。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朋友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这位了不起的画家。
生齐读第三自然段中的最后一句后,分男女生比赛读第三自然段。
四、教学第三段,体验陶醉感。
师:看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作者不由得如痴如醉,浮想联翩。(在《献给爱丽斯》钢琴曲中,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师:看着看着,作者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什么?
生:一朵荷花。
师:在微风中怎样?
生:翩翩起舞。
师:(板书:这是一种多么令人神往的境界啊!人荷一体、物我两忘。你们也想去体验一下吗?
生:想!
师:就请大家把这两段话美美地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去想象。你可以自由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既可以在心里默默地读,还可以根据内容配上动作边演边读。我们要看看哪些仙学仿佛也真的就是一朵荷花。
在优美的钢琴曲声中,生自读自悟,尽情陶醉在美妙的意境中。
师:(出示4、5自然段)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看看你是否变成了荷花。
抽读、指导、示范、再练读、齐读。
师:请大家再想一想,此时此刻假如你就是一朵荷花,又会有哪些小动物来跟你交谈,它们又会告诉你些什么呢?
生:会有小蝌蚪游过来,告诉我他找到妈妈了。
生:会有小蜜蜂飞过来,对我说:“荷花姐姐,你们真香!”
师:小蜜蜂,那你就多在这儿采些蜜吧。(众生笑。)
生:会有小鸟飞过来,告诉我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生:会有蝴蝶飞过来对我说:“荷花,你可真漂亮!”
师:谢谢你的夸奖,你比我更漂亮呢!(生笑。)
生:会有小表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他捉害虫的事。
生:会有蜻蜓飞过来,他会对我说:“荷花,我可以在你的花瓣上歇一下吗?
师:非常欢迎!快请坐吧!(众生大笑。)
师: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叫我佩服。这么美的画卷,这样美的语言,我们真该把它记下来,你们觉得呢?
生熟读、试背。
五、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师:(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让我们再次看看这美丽动人的荷花吧,大自然不用笔墨纸,就给我们描绘出了这么美的画卷。你打算用一句怎样的话来赞美荷花或者歌颂大自然?(出示句子:我想说:“————————”)
生:我爱你,荷花!
生:大自然真神奇!
生:大自然就是一幅活的画。
我:要是我也能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那该多好啊!
师:同学们,荷花是美的,大自然是神奇的。大自然中像荷花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很多。老师有一句话想送给大家: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并板书。)我相信,只要我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同时善于从生活和自然中去发现美,创造美,我们的人生也就会变得更加精彩,也一定能够写出更多更美的诗篇!
附第二课时板书设计:
21荷花
闻香
看美
想舞
一大幅活的画
学习目标: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2、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3、感受语言美,领悟表达方法。
4、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
1、感悟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交流上堂课的学习体会,过渡新授: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对《匆匆》这篇课文有什么认识或感受?
过渡:是啊,这篇课文的确写得很美,令人百读不厌。那么,她美在哪里呢?就让我们打开课本来细细品味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吧!
二、读中感悟:悟语言之美,悟情感之真,悟表达之巧。
师: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划一划、读一读、注一注,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后同桌间交流交流。
学生边读边悟,同桌交流。
学生集体交流。
重点交流: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体会句式的运用。)
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体会运用比喻的好处。)
(教师适当点评、补充。引导学生相互评价。)
三、指导朗读、背诵。
师: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背下来,好吗?
指名背诵。
四、仿写练习,拓宽课文内容,加深感受。
我们阅读一篇课文,不但要能读进去,还要从课文的内容想开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想开去,可以想到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作家笔下的人们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还可以想到劝人珍惜时间的诗词、格言等。你能把他们写下来吗?假如你能仿写就更好了。
学生仿写练习,或整理有关时间的诗句、格言。
学生交流。
五、编座右铭,深化认识: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对时间、对生活有了很深的感受。你能不能把你的感受编成一句话,把它作为座右铭送给自己或送给你的同学呢?
六、课后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朱自清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分发阅读材料,要求学生认真阅读。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蜜蜂》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习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2、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难点:体会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
①电脑课件
②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这篇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板书:听说)
2、同学们,我们校园里有一朵花,它的花瓣与众不同,是五颜六色的。听到这件事后,你想说什么?或做什么呢?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出示课件,介绍法布尔。
三、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那么他是怎么做试验的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笔画一画他所做的事。
2、抽生汇报他所做的事,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再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吧!(板书:捉蜜蜂做记号叫女儿等走两里多路放飞蜜蜂)
3、再次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去掉文中的一个步骤行吗?再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全班汇报。(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作风)
4、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5、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同桌同学讨论)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6、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作者和小女儿此时的心情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激动)你认为怎样读才能表达他们的心情。(指生读,大家评议。)
8、已经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是否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结论呢?为什么?
9、那作者最后是怎么得出结论的呢?请大家默读第5自然段,找出能说明结论的句子。(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10、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并请说一说你这样读的原因。(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读的意思。)
11、二十只蜜蜂中有十七只飞回来了,能说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了吗?还有三只蜜蜂去哪了呢?
四、反复朗读第一段。
出示第一段:同学们,读到这里,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是听说的吗?那么法布尔可以肯定地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此时他的心情多么地激动,他兴奋地对人们说:(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他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生读: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五、学习最后一段。
1、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齐读最后一段)
2、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3、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4、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并举例说明。
5、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怎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呢?
六、拓展延伸:
看来,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七、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昆虫记》
老师讲课学生爱听,还愿意自学的情况下,往往少不了一份教案。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风筝》第二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风筝》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
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三月三》,由此导课:一曲《三月三》将老师带到了童年时代,这首歌是老师这个年代的最爱,一群小伙伴去放风筝,抓把泥土试试风,放开长长的线,风筝带着天真的笑声,和白云去做伴,风筝懂得我的心,朝我把头点,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永把我陪伴。每次吟唱这首歌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与幸福。
2.孩子们你们爱放风筝吗?(爱)从你们的回答声中老师深深地体会到了风筝给你们带来的快乐。古时候小朋友也喜欢放风筝,出示《村居》,学生集体朗读。
3.我们初读了贾平凹的《10风筝》一文,谁能说一说,文章围绕“风筝”写了那几件事?(学生说老师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情怎样?(学生说出初步感受,教师随机板书:快乐、开心、高兴、伤心、难过……)那文章中哪些具体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这些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思考文字背后的秘密吧!(出示学习目标)
【导课时首先播放歌曲《三月三》,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一句你们喜欢放风筝吗?将学生带入了情境之中,《村居》地引入使学生再次感受到从古到今风筝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从心灵上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做风筝中显幸福。
1.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到第二自然段,小声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在做风筝的过程中孩子们是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请将画出的句子读一读,再在全班交流你的体会。(温馨提示:可以这样说“我找到的句子是……从这一句体会到或这个词中体会到……)
2.学生自读课文圈画句子,然后在全班交流:
预设:
句1: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引导学生有序汇报:抓句扣词。
(1)引导学生理解“精心”的意思是“认真、专心、用心……”体会我们做得很认真、投入。
(2)理解“憧憬”从字形出发,带有竖心旁,与心理活动有关,引导学生想象:我们一边做风筝一边憧憬什么?【出示课件:我们憧憬(),我们希望()。】学生想象说话,感受做风筝时的快乐与幸福。在此基础上学生解释“憧憬”的意思。
(3)集体读句子,读出自己的体会。
句2:风筝做好了,却什么也不像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1)引导理解“依然”,感受快乐。
(2)为什么什么都不像我们还快乐呢?(风筝是我们亲手做的,风筝渗透了我们的快乐,风筝寄托着我们的希望……)
(3)为什么要把名字写在上面?(学生可以联系生活说一说)
(4)老师歌唱《三月三》,感染学生带着快乐与幸福读句子。
【常言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三年级学生有阅读意识,但没有阅读方法。学生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有效学习。因此在这里首先教给学生抓句扣词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想象、感悟,再进行有序汇报。学生在抓句扣词地交流与汇报中学会了阅读。】
三、放风筝中悟快乐。
1.风筝做好了,我们去放风筝。请一位同学读放风筝的句子,其余同学说一说听后的再次体会。(出示放风筝的句子)
2.学生听后谈体会,老师引导这段话之所以形象具体,是作者抓住了放风筝时的动作描写,从中渗透写法指导。顺势展示优秀习作《我的课余生活》中抓动词准确的习作诵读,真切体会。
3.风筝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此时此刻,我们又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将你画出的句子读一读,再与同桌交流你的体会。
4.同桌选派代表汇报:
句1: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1)叫多名同桌汇报,从句到词语:快活地喊叫、拼命的奔跑从动作中感受兴奋;翩翩飞舞从看到的体会孩子们的心随风筝舞动的快乐与兴奋。
(2)开展同桌赛读,在朗读与评价中使感情升华,感受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
句2:
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
(1)村里人会怎么说?(惊奇、羡慕……)
(2)这惊奇与羡慕让伙伴们感受到的是什么?(高兴、自豪等)引入从听到的语言描写反衬出孩子们的心理。
(3)比赛朗读,赛读中感受我们的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抓动词教学渗透了写法指导,让学生感知到描写中抓住细节会使文章具体生动的方法,作品展示,使学生有了成功感,从心里萌动了写作的欲望。学习对子的交流,汇报,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感受。本段教学中还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抓住了语文“以读为本”的宗旨,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与评价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将情感、理解通过读一步一步展示出来,达到了以读促解,以解促悟,以悟促思。】
四、找风筝中突喜爱。
1.我们快活地奔跑着,风筝在空中越飞越高,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飞走了,这时我们是怎样的心情?请同学们默读4、5自然段找出描写我们心情的词句画出来,小组内交流,小组长汇报。
2.小组长汇报:
句1: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1)抓住“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感受。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大惊失色”,体会我们的紧张。理解“千呼万唤”并引导小组呼唤,感受着急及对“幸福鸟”的思念。
(2)拓展说词语“千()万()”,积累词语。
(3)采用小组赛读、评价,不断使情感升华。
句2:我们都哭了,在田野里四处寻找,找了半个下午,还是没有踪影。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1)“哭”字体会了孩子们的伤心,对风筝的喜爱。
(2)“四处寻找”学生想象会在哪里寻找?体会孩子们找了好多地方都没有找到,那种伤心不言而喻。
(3)“垂头丧气”引导学生做动作,感受此时孩子们的情绪的低落,心情的低沉。
(4)带着自己的体验朗读句子,师生评价。
这一环节完全放手学生自读自悟,组内交流汇报,使学习加大了难度,难在组内的协作,必须做到分工明确,组织有序,汇报有效。而这又是对前面阅读方法的检阅,学生在组内交流、汇报及组间补充与评价中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在竞争、诵读、感悟中体会童年生活的苦与乐。这样就将学生推向了学习的前台,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主阵地,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五、续写故事悲喜交加。
1.“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跑去后,找到“幸福鸟”了吗?心情又是怎样的
2.预设:
学生会说出两种结果:找到“幸福鸟”;没有找到“幸福鸟”。那他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描写高兴、伤心的词语。
3.出示整理好的描写心情的词语:
请同学们参考下面的词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继续续写:
没有找到,心情是这样:悲痛欲绝、愁眉苦脸、伤心不已、闷不乐……
找到了,心情是这样: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喜气洋洋、手舞足蹈、兴高采烈……
4.学生续写,师巡视指导。
5.指名学生汇报续写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做好评价,以便于为其他同学指明写作的思路方法。
【课文最后留下的空白值得研究,是很难得的练笔内容,给了孩子们更大的空间去想象,在这里我要求学生根据内容续编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抓住找时的动作、自己收集的描写心情的词语续编,学生有了写作方法引领,课外的积累,纷纷奋笔疾书,真正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六、作业设置分层次。
1.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必做)
2.秋天里,与爸爸妈妈或小伙伴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摘果子、掰玉米、捉蛐蛐、赏菊花……把你最快乐的事记录下来,与同学交流,分享你们的快乐。(选做)
作业的设置能考虑学生的差异,分层安排。第一题积累句子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在积累中厚积薄发。第二题让学生在秋天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为口语交际做准备,为本单元的写作做奠基,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准备,课堂上有备而来,提高课堂效率。
七、板书设计:
10风筝
做风筝快乐憧憬幸福
放风筝兴奋喊叫奔跑
找风筝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
《观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能力:
①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②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难点:学习作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
三、网络探究、协作商量
(一)老师归纳出几个问题:1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
2课文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的变化。
3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
(二)分小组协作学习(重点为第二个问题),给出学习方法:
1、出示学习方法:
⑴读:找出描写大潮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做:小组协作制作电子作品。
(4)讲:自己来作导游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顺序描述出来。
四、汇报表演,解决问题
1、教师指导制作步骤:
㈠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
2、小组汇报。
五、网络阅读、拓宽知识。
众所周知,一位优秀的老师离不开一份优质的教案。因此,老师会想尽一切方法编写一份学生易接受的教案。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那么一份优秀的教案应该怎样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笋》第二课时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笋》第二课时教案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1春笋
共几课时共2课时
第几课时第2课时
课型讲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3.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了解春笋能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资源
收集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并进行朗读。
预习设计
读熟课文。
学程预设
导学策略
调整与反思
一、复习
1.书空“声、冲、破、块”
2.抽读生词
一声春雷冲破石块外衣迎着笑声一节再向上春笋唤醒掀开冒出
褐色娃娃生长长江
3.给“声、冲、破、块”扩词。
1.指导学生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2.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啊?谁能读出春笋高高兴兴醒来时的心情?(指导朗读第一句)
3.迎接春天是多么美好!如果你就是一只小春笋,那你是怎么从泥土里出来的?
4.我们现在都来做小春笋,好不好?快,蹲到地上![师生一齐做动作]
5.自由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同桌读。(朗读时可以加上动作)师巡视指导。
指名读,师生比赛读
6.齐读,看一看勇敢的小春笋在哪里?
7.谁能试着背背?
1.谁来剥剥看它的叶子?[学生体验剥笋]
2.[请学生摸一摸、掐一掐]嫩不嫩?怪不得作者又说它是——“嫩生生的娃娃”了!
为什么要把它说成是“嫩生生的娃娃”呢?(小小的,很可爱)
3.指读第一句。
指名读,男女比赛读
4.假如你是小春笋,你看到了什么呢?指名回答。
5.我们读好这一句,能加上自己的表演吗?(师生表演)谁能试着背背?
6.全文朗读。
尝试背诵课文
1.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1)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教师相机教学新的偏旁)
(2)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2.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一、精读、体会第一自然段
出示第一自然段内容
1.是谁把春笋唤醒的?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如果还是叫不醒,可以请谁帮忙?
2.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看看春天是多么的美好了!
3.指导学生表演时要用手作成尖角状慢慢往上升,且要有力度,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冲破”一词。
[出示模型:一块石头]老师用手压着石块,引导学生理解“掀翻”一词,并通过表演反馈出来。
4.哎哟,我们的头顶上有好多重重的泥土啊,使劲使劲,把它冲破!我们头上还有一块好大的石头啊,嗨哟嗨哟,把它掀翻!瞧,一个一个的春笋都长出来了!真多呀!这是多么强大的生命力啊!你看到这些,想对春笋说一句什么话?
5.指导朗读。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能当上勇敢的小春笋!
“一声春雷”要读得稍慢,清晰有力。
“唤醒”要重读,突出“冲破、掀翻、一个一个、冒”这几个描写春笋顽强生长的动作。
二、精读、体会第二自然段
1.小春笋冒出来了,[出示实物]看,老师把浅褐色的小春笋带来了。
哎呀,这衣服穿得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它是——裹在身上。
强调“裹”字重读,“嫩生生”轻读。
2.小春笋冒出了地面,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3.[课文动画片段演示:春笋节节长高]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就向上——长一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一长,在春雨里“咕嘟咕嘟”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一长。春笋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三、教学生字
1.今天我们再学习五个生字“外、迎、笑、节、再”以及一个新的偏旁。。
四、延伸拓展
交流收集到的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
作业
设计
★完成《一课一练》上相关练习。
★★观察春天里的一种植物生长状态,用几句话写下来。
《《荷花》第二课时教案》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高中牛顿第二定律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8023.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