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工业、交通和城市分布特点。
3.理解俄罗斯的人口分布、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数据资料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2.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通过直观感受及问题解决获得感知,形成能力。
3.尝试从学习中发现俄罗斯东西部差异及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并通过查资料收集相关信息,提出缩小东西差距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俄罗斯和周边邻国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国与国之间要加强彼此交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学习重点、难点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分析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分析法、对话法、引导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以“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大国,有许多令人感叹与意思不到的地方“贯穿全课,并通过大量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俄罗斯的面积、地形、河流、气候都有令我们惊叹的地方。唤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效果显著。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提问导入
激发兴趣提问导入,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地形、气候方面也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俄罗斯将再次令我们感叹,这又是哪些方面呢?学生思考
同学回答:资源方面展示俄罗斯资源图片提问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站:
自然资源丰富,
重工业发达
读P39课文和“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探究俄罗斯自然资源及工业分布。
1.说说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状况。
2.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3.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分布有没有地区性差异?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
5.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
6.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形成,与其资源条件有没有关系?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俄罗斯自然资源及工业分布。展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第二站:
发达的交通
读“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以及P48活动,探究俄罗斯交通。
1.概括出俄罗斯交通的特点。2.找出俄罗斯重要的交通枢纽: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葳)3.找出从莫斯科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线4.对照图7.48,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5.说出俄罗斯的管道主要用来输送哪两种货物?6.俄罗斯的客运以哪两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俄罗斯的货运以哪两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学生
构建体系小结课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绘制知识树利用展台展示部分小组的成果通过绘制知识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学情分析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以及主要的粮食作物。
2.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过程与方法1.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及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了解频繁的水旱灾害对印度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
2.利用作物分布图与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强化发展中国家能够赶上世界经济潮流,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信念。学习重点、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教学方法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读图判读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分析,明确印度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并紧紧围绕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开展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了解印度采取因地制宜相应对策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教
学
流
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新闻导入
激发兴趣新闻解读,印度GDP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探讨印度崛起的密码。聆听新闻讲解,思考。展示印度农业新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站:
印度农业
读书本内容,探究印度农业。
1.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2.什么样的气候给印度带来了频繁的水旱灾害?
3.印度的气候主要以什么为主?
4.给印度带来降水的主要是?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过多会造成?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过少会造成?
5.印度发展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6.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7.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粮食作物的分布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有怎样的对应关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情况。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南亚每月1月、7月盛行风向以及“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过渡:印度是一个资源、物产丰富的国家,独立后,不仅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业也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第二站:
服务外包产业
读书本内容,探究印度服务外包产业。
1.印度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上有何优势?2.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有哪些?
3.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中心形成的年代与分布情况。小组自选题目,得出结论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
出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析图能力。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只有规划好了教案课件新的工作计划,我们的工作会变得更加顺利!那么到底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哪些?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美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课程标准要求
1、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在某一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举例说出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
3、活动建议:结合地区热点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
二、教学内容分析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三、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
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
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时事的关心,开展模拟世界气候峰会的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和组织学生就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
2.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认识美国消耗了全球的资源,过度排放污染物;
4.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地图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认识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2.通过分析材料认识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3.通过分析统计图表认识美国是资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
4.通过角色扮演使学生理解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了解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
2.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物的基础上。
五、教学重点
1.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2.了解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六、教学难点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七、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无锡物联网基地”和《京都议定书》的材料。
八、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提问: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什么?
导入:美国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的基础是有发达的工业。今天我们就接着上节课来认识有关美国工业的特点。
思考、回答
复习上节课的所学美国农业的特点,由机械化程度高的基础是发达的工业,导入到美国发达的工业。
课堂活动
投影:美国的著名的工业产品的商标:可口可乐、耐克、通用汽车、英特尔、柯达。
小结:美国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
思考、抢答
通过抢答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呈现的商标按轻工业、重工业、高新技术工业和精密仪器工业的顺序出现,让学生认识美国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
材料分析
追问:美国除了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外,它的工业在世界中的地位如何呢?
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材料“美国居世界第一、二位的工业产品”。
阅读、思考、
回答
通过追问和指导学生分析材料,让学生总结出美国工业的特点。
读图分析
投影:美国的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指导学生读图找出美国的主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
读图
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结
承转
小结:美国是世界上的第一经济强国,其基础是发达的农业和发达的工业。
承转: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有一项产
业部门飞速发展,给美国经济发展打了一针“兴奋剂”。这个产业就是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
过渡到美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并突出其作用。
读图
对比
指导学生读教材86页图9.13,认识美国的有
哪些高新技术产品。对比传统工业产品,从而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读图、思考、归纳
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从认识高新技术工业的产品入手,帮助学生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课堂活动
投影:一列工业产品,一列工业类别。开展“连连看”的活动。
讨论、
思考
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检验学习效果。
分析材料小组讨论
投影:比尔盖茨的资料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87页活动第二题。
阅读、
讨论、
一句话概括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从学生熟悉的比尔盖茨入手,引导学生认识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仅给比尔盖茨个人带来巨大的财富,还推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发展。
通过引导学生分别用一句话来归纳四个材料,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完成课标要求1。
拓展延伸
介绍美国的硅谷、无锡中科院物联网基地。
根据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无锡物联网基地。
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和科教兴国的思想。
课堂活动
承转:美国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发展工业离不开资源。美国资源丰富吗?
投影:美国自然资分布图、美国矿产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在世界的排位表、美国进口矿产资源在世界的排位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88页活动题,认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资源消耗情况
提问:美国消耗的资源多不多?消耗的是本国资源还是世界资源?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88页的活动题第2题,计算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相对于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
读图、
计算、讨论
通过读图表和计算让学生直观地总结出美国为了发展本国经济,大量消耗世界资源并且大量排放污染物。从而突破教学重点。完成课标要求2。
拓展延伸和角色扮演
提问: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会给地球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让学生介绍课前准备的有关《京都议定书》,教师点出布什政府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投影: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美国政府含糊的说辞。
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参加气候峰会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另一组代表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模拟气候峰会,先组内讨论后进行辩论。
投影:议题
1、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有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美国为什么要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尽哪些责任和义务。
引导学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和事实依据进行
辩论。
介绍、讨论、辩论、自主学习
就教材中的活动所反映出来的美国二氧化碳排放的问题,进行延伸,使学生认识美国大量排放废物对全球带来的影响。进而过渡到《京都议定书》的目的以及美国不负责任的行为,再联系热点问题“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组织学生模拟气候峰会,根据相应的议题,对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展开讨论。既给学生创设了有激发性的情景又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从而,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课堂升华
提问:面对美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中国应该怎么做?
联系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发展低碳经济。
讨论、回答
对教学内容进行升华。
课堂总结
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大力促进美国经济增长。
美国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大量消耗全球资源,破坏全球环境。
巩固教学重点。
八、教学反思
课堂的辩论活动气氛很好,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前面的介绍过分强调了美国污染物排放过多的基调。如果讨论前仅给出相关的材料,让学生,特别是代表发达国家的学生充分阐述观点。然后再根据学生辩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引导。相信会更能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探究得更开放、更深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41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