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俄罗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知识与技能1.了解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地跨亚欧两大洲的欧洲国家。
2.运用地图说明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工业、交通和城市分布特点。
3.理解俄罗斯的人口分布、工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俄罗斯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俄罗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过程与方法1.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通过大量的图片、文字、数据资料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兴趣。
2.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通过直观感受及问题解决获得感知,形成能力。
3.尝试从学习中发现俄罗斯东西部差异及资源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并通过查资料收集相关信息,提出缩小东西差距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俄罗斯和周边邻国的联系,使学生明白国与国之间要加强彼此交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学习重点、难点分析俄罗斯的气候特征;分析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薄弱的原因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分析法、对话法、引导法、归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教学设计以“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大国,有许多令人感叹与意思不到的地方“贯穿全课,并通过大量设问,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中俄罗斯的面积、地形、河流、气候都有令我们惊叹的地方。唤起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效果显著。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提问导入
激发兴趣提问导入,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地形、气候方面也具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俄罗斯将再次令我们感叹,这又是哪些方面呢?学生思考
同学回答:资源方面展示俄罗斯资源图片提问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站:
自然资源丰富,
重工业发达
读P39课文和“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探究俄罗斯自然资源及工业分布。
1.说说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状况。
2.找出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3.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分布有没有地区性差异?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
4.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工业区,说出各工业区主要的工业部门。
5.俄罗斯工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
6.俄罗斯工业特点的形成,与其资源条件有没有关系?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俄罗斯自然资源及工业分布。展示“俄罗斯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第二站:
发达的交通
读“俄罗斯铁路、管道和城市的分布”,以及P48活动,探究俄罗斯交通。
1.概括出俄罗斯交通的特点。2.找出俄罗斯重要的交通枢纽:莫斯科、圣彼得堡、伏尔加格勒、摩尔曼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葳)3.找出从莫斯科至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铁路线4.对照图7.48,俄罗斯亚洲部分南部多山,可是西伯利亚大铁路就沿南部山区修建,这是为什么?5.说出俄罗斯的管道主要用来输送哪两种货物?6.俄罗斯的客运以哪两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俄罗斯的货运以哪两种交通运输方式为主?学生
构建体系小结课堂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绘制知识树利用展台展示部分小组的成果通过绘制知识树,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第二课时学案人教版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该国家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用实例说明自然环境的影响。学情分析本期学生通过亚洲、日本、东南亚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初步建立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本框架结构的知识学习体系,但缺乏对区域地理中应该要重点突出能够说明地理问题的学习经验;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空间概念和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学会分析归纳总结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的因果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印度的气候特点以及主要的粮食作物。
2.了解印度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过程与方法1.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及南亚每年1月、7月盛行风向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了解频繁的水旱灾害对印度粮食生产造成的影响。
2.利用作物分布图与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农作物与地形、气候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人地协调观念,强化发展中国家能够赶上世界经济潮流,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信念。学习重点、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迅速发展的服务外包产业教学方法图像分析法、启发质疑法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设计理念依据地理新课标的要求,通过读图判读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的分析,明确印度的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并紧紧围绕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开展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了解印度采取因地制宜相应对策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解释现实问题的应用意识与能力。
教
学
流
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设计意图新闻导入
激发兴趣新闻解读,印度GDP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探讨印度崛起的密码。聆听新闻讲解,思考。展示印度农业新闻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站:
印度农业
读书本内容,探究印度农业。
1.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2.什么样的气候给印度带来了频繁的水旱灾害?
3.印度的气候主要以什么为主?
4.给印度带来降水的主要是?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过多会造成?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过少会造成?
5.印度发展农业有哪些有利条件?
6.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7.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粮食作物的分布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有怎样的对应关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印度粮食作物的分布情况。展示“亚洲的气候类型”图、“孟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南亚每月1月、7月盛行风向以及“印度水稻、小麦的分布”图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培养了语言表达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过渡:印度是一个资源、物产丰富的国家,独立后,不仅农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工业也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尤其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迅速发展。第二站:
服务外包产业
读书本内容,探究印度服务外包产业。
1.印度在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上有何优势?2.服务外包产业的特点有哪些?
3.印度服务外包产业中心形成的年代与分布情况。小组自选题目,得出结论组长汇报结果指图讲解
出示“印度软件外包产业中心的形成年代与分布”图学生深入的自主学习,培养对新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提高了析图能力。使学生逐渐从“学会”发展到“会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大家在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时候对自己教案课件工作做个新的规划了,才能更好的在接下来的工作轻装上阵!适合教案课件的范文有多少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地理《法国》第二课时学案分析”,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七年级下册地理《法国》第二课时学案分析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1.处理作业。
2.列举法国在世界上注明的旅游景点。
二、文化和旅游
1.由学生阅读材料,分组讨论:a.上述资料,从哪些方面说明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b.作为工业产品的香水、葡萄酒、时装在法国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为什么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教师对讨论结果中具有独创性的观点应予以鼓励和肯定。
2.引导学生思考法国作为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启示?
3.学生齐读P82第二段文字,了解法国的文化和旅游
本节图表指导:
1.图3-27:①识图定位:法国的六边形轮廓、临海和邻国;巴黎盆地、卢瓦尔平原、中央高原、勃朗峰;巴黎、里昂、马赛等城市。②判断:根据勃朗峰、塞纳河、卢瓦尔河等地理因素综合判断法国的地势地形特点。③归纳综合:地形与气候因素与法国农业之间的关系。
2.景观图可以图旁配备说明性文字,以小型图片展览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也可补充收集法国的其他艺术景观图片。
讲解要点:
法国是欧洲的经济大国。不仅如此,法国经济的强大还体现在文化和旅游上,它有世界上众多的艺术极品,也是世界上接待外国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成为法国的经济支柱之一。
法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保存完好的文物古迹,景色秀丽的自然风光,浪漫多情的民风民俗,高雅的艺术,新潮的时装……无不吸引着天下的游人。1999年,来法国的外国游客达7300万人次,成为世界上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旅游业已成为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艺术之都——巴黎
阅读以下教材材料,回答问题:
巴黎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艺术之都。市区横跨塞纳河两岸,总人口逾1000万,建都已有800余年历史。在这里哪怕只是做短暂的逗留,感觉都会像是接受了一场艺术洗礼……
巴黎著名的艺术景观很多。凯旋门、埃菲尔铁塔、罗浮宫、圣心堂、圣母院、凡尔赛宫,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
罗浮宫从公元14世纪起就是王宫,收藏了大量的绘画和雕刻方面的稀世珍品。法国大革命后,罗浮宫成为国家美术馆。罗浮宫里的珍藏品多达30万件,《蒙娜丽莎》、《胜利女神》、《维纳斯》都“居住”其中。罗浮宫是艺术爱好者的圣地。
1889年,是法国大革命的100周年。这一年,由工程师埃菲尔设计的铁塔落成了,它的高度是320.7米。埃菲尔铁塔与凯旋门、罗浮宫一起,成为巴黎的象征。
巴黎的时装、香水、艺术表演等同样享誉世界。
●上述资料,从哪些方面说明了法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和旅游大国?
●就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城市来说,最能够吸引游客的内容有哪些?
●香水、葡萄酒、时装本来都是一些工业产品,但在法国却具有显著的文化特色,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内容,这是为什么?
●分组收集法国的有关资料,出一期关于法国文化和旅游业的墙报。
[板书设计]
二、文化和旅游
1.接待外国游客人数最多的国家
2.旅游业成为经济支柱
三、艺术之都——巴黎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教学探讨与反思:
文章来源://m.jab88.com/j/7415.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