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导学案复习: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要写教案课件了。在写好了教案课件计划后,这样接下来工作才会更上一层楼!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导学案复习: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一章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第1讲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课堂导学案

一、酿酒为什么要用酵母菌?
1.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如下:C6H1206+602+6H206C02+12H20+能量;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如下:C6H12062C2H50H+2C02+能量。
2、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菌种来源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也就是葡萄皮上的白色粉末。在不摘除葡萄的枝梗前用水冲洗灰尘和杂物。
3、酵母菌酒精发酵的条件是控制在180C--250C,最适温度是200C,PH呈酸性。
4、检验酒精发酵成功的方法除嗅味和品尝外,还可以在酸性条件用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如果有酒精溶液会变成灰绿色。


1、(原创)下列关于果酒制作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去除枝梗后的葡萄清洗干净B.发酵的全过程都要通入无菌空气
C.温度控制在200C左右D.对发酵产物的检测可以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
去除枝梗后的葡萄更容易被杂菌感染,酵母菌产生酒精是无氧呼吸,在发酵起始充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增加酵母菌数量;发酵产物最重要是酒精,检验酒精是在酸性条件下利用重铬酸钾进行的。方法是要懂得酵母菌发酵原理和发酵过程的处理。

、(2010上海同济)有一瓶混合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氧浓度(%)abcd
产生CO2的量9mol12.5mol15mol30mol
产生酒精的量9mol6.5mol6mol0mol
A.氧浓度为b时,经有氧呼吸产生CO2为6mol
B.d浓度时只进行有氧呼吸
C.a值约为0
D.氧浓度为c时,所消耗葡萄糖中有50%通过酒精发酵
D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葡萄糖量与二氧化碳的关系是要点,有氧呼吸葡萄糖和二氧化碳的关系是1:6,无氧呼吸葡萄糖和二氧化碳的关系是1:2,可以推出参与有氧呼吸的的葡萄糖是1/3。
二、醋酸菌是如何酿醋的?
1、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对氧气特别敏感,其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膜的内表面。
2、在有氧的情况下,醋酸菌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醋酸菌所产生的醋酸,可使培养液中的醋酸含量达13%。其反应式如下:C2H5OH+O2CH3COOH+H2O+能量,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醋酸菌酿醋。
3、果醋的制作是否成功的鉴定方法是观察菌膜的形成、嗅味和品尝、比较发酵前后的PH值等。

(2009平度)下列有关醋酸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醋酸菌在发酵时会形成大片的菌膜
B.醋酸菌和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在醋酸发酵的过程中氧气的供应要持续
D.醋酸菌和人肝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B
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所以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比较是重点了,熟知醋酸菌的结构和功能是关键。

1、制果醋时,要适时通过充气口进行充气是因为()
A.醋酸菌是好氧菌,将酒精变成醋酸时需要氧气的参与
B.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时需要氧气
C.通气可防止发酵液霉变
D.防止发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过多而引起发酵瓶的爆裂
A
正确掌握发酵装置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很重要。
下列关于果醋制作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过程中,应从充气口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B.醋酸菌是喜温菌,发酵装置应控制在30~35℃
C.醋酸菌能形成芽孢
D.当氧气、糖源充足时,醋酸菌能将糖分解成醋酸
C
醋酸菌是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产生后代。
三、果酒和果醋发酵的装置相同吗?
1、果酒和果醋的装置是相同的,不同是充气口的开和关。在果酒酿造的初期充气口是开的,通入无菌空气,促进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增加酵母菌数量,一段时间后要关闭,促进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果醋发酵过程持续通入氧气。

2、各个装置的作用
(1)发酵瓶的发酵液占容积的三分之二,特别是用罐头瓶作为发酵瓶时三分之一的空间是提高氧气,还可以缓冲气压。
(2)充气口是通入发酵所需的气体,一般是氧气或者无菌空气。
(3)排气口是排除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如果用罐头瓶发酵果酒,要一段时间后拧松瓶盖放出气体。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
(4)出料口是放出发酵液。

3、(09盐城摸底)下列关于醋酸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A.醋酸菌能将果酒变成果醋
B.醋酸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0~35℃
C.醋酸菌与酵母菌在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
D.在制作果醋时,应注意密闭和及时放气
D
本题主要考查醋酸菌的相关知识。识记醋酸菌的结构、功能是本题的解题突破口。醋酸菌是需氧型的原核生物,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制作果醋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

1、下列物质中,醋酸菌细胞内不具有的是
A.葡萄糖B.纤维素C.核糖D.脱氧核糖
B
醋酸菌是原核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含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细胞壁的成分是肽聚糖,不含有纤维素。原核生物的结构和功能是要点。
、下列有关果酒和果醋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燗.果酒和果醋的制作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牋牋牋
B.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是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C.传统的葡萄酒制作必须添加酵母菌菌种牋
D.为了提高果酒的产出量,果汁应尽量装满发酵瓶 
B
正确进行果酒和果醋的比较是关键,把相关知识应用比较的方法能够分清和掌握知识的要点。两种发酵的菌种不同,传统发酵果酒就是利用葡萄糖皮上面的野生酵母菌,发酵液不能装满约占2/3,剩余的空间是提供氧气和缓冲气压。

一、果酒发酵
1、果酒发酵原理要知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常比较,二氧化碳和葡萄糖的关系是突破口,掌握葡萄糖与氧气、水、二氧化碳、酒精的比例关系很重要。
2、对葡萄的处理和发酵装置的使用是考查的要点,消毒要用75%的酒精。排气口的使用,对于应用罐头瓶的咬注意排除多余的气体的方法是拧松瓶盖不是打开。装发酵液要占2/3,剩下的空间缓冲气压。
3、酵母菌的结构和醋酸菌要比较,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典型比较。
二、醋酸发酵
1、醋酸菌是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记住反应式。
2、醋酸菌发酵的典型外部特征是在发酵液表面形成菌膜。
3、醋酸菌发酵和果酒发酵的不同点:过程需要持续通入氧气,果酒发酵不需要。

相关知识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果酒、果醋制作的原理。
2、能力目标:①学生根据果酒制作的原理设计果酒制作过程,体验制果酒的实践操作。
②在对果酒制作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环节,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严谨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果酒酿制历史的追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渗透STS教育。
教学重点:
说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原理
设计制作装置制作果酒和果醋
教学难点:制作过程中发酵条件的控制
教学过程:
引言: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事物都走在世界前列,酒也一样,有着它本身的光辉篇章。在酒的记载中,有许多关于酒的有趣传说。猿猴酿酒说——猿猴的主要食物就是含糖水果,猿猴在水果成熟的季节收贮大量的水果在“石洼”中,一段时间后,就有特殊香味的液体流出,这就是最早的果酒。
在国内市场上,近几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果酒,如枸杞酒、青梅酒等。
果酒与生活——果酒中虽然含有酒精,但含量与白酒、啤酒和葡萄酒比起来非常低,一般为5到10度,最高的也只有14度。因此,被很多成年人当作饭后或睡前的软饮料来喝。
果酒简单来说就是汲取了水果中的全部营养而做成的酒,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时候即使生吃水果也不能吸收的营养,通过果酒却可以吸收,因为营养成分已经完全溶解在果酒里了。果酒里含有大量的多酚,可以起到抑制脂肪在人体中堆积的作用,使人不容易积累脂肪和赘肉。此外,与其他酒类相比,果酒对于护理心脏、调节女性情绪的作用更明显一些。
下面我们来学习果酒和果醋制作的相关知识。
一、基础知识
1.果酒制作的原理
阅读教材与投影补充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果酒的制作需要什么微生物?
(2)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如何?
(4)酵母菌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5)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
(6)什么叫发酵?发酵等同于无氧呼吸吗?酵母菌有何实际应用?
师生共同归纳:
(1)酵母菌形态、结构、分布、种类及菌落
①形态、结构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细胞大小为1~30um,呈圆形、椭圆形等。
思考:你认为酵母菌的细胞中有哪些结构?
你认为细菌与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有什么区别?
②繁殖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有出芽生殖、分裂生殖和孢子生殖,但多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温度低时形成孢子,进入休眠状态,温度适宜时,进行出芽生殖,繁殖速度快。
③菌落:
讨论:你知道什么是菌落吗?在生态学上一个菌落属于什么?
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其表面湿润、黏稠,呈白色或粉红色。(在液体培养基中,有些在液体表面形成菌膜,或在容器壁上出现酵母环,或产生沉淀。)
④生存的环境
自然界中,酵母菌分布广泛,但多分布在含糖较高的偏酸环境中,如水果、花、树皮上,(有些可与昆虫共生,有些使人致病,如白色假丝酵母引发鹅口疮、肺感染。食品中常见的酵母菌有啤酒酵母、葡萄汁酵母、鲁氏酵母(酱油酿造)、球拟酵母属、粉状毕赤氏酵母等。)一年四季,土壤始终是酵母菌的大本营。
思考:在发酵制作葡萄酒的时候,要对葡萄进行消毒吗?为什么?
其他微生物与酵母菌的关系是什么?
(2)酵母菌的代谢类型及其呼吸过程
①酵母菌的呼吸
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
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
C6H1206+6O26CO2+6H20+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酶
C6H12O62C2H5OH+2C02+能量
思考:
在发酵过程中,如果要使酵母菌进行大量繁殖,应怎样处理?
如果要获得酒精呢?为什么?
(3)发酵
1).发酵概念
广义:是通过微生物的培养来大量生产各种代谢产物的过程。包括有氧发酵(如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和无氧发酵(如酒精发酵)。
狭义:是指微生物的无氧呼吸(包括酒精发酵、乳酸发酵等)。
2).所以:发酵≠无氧呼吸。
3).应用:
酿酒、发馒头、面包制作、酒精制造、生产药用酵母片、生产维生素、生产抗菌素等。
(4)温度要求
繁殖的最适温度:20℃;
酒精发酵的最适温度:18~25℃。
思考:你知道酵母菌需要适宜温度的原因吗?
酵母菌有不同的最适温度说明了什么?
补充:温度对发酵的影响
酵母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生活。温度低于10℃,酵母菌发育很缓慢。随着温度的升高,繁殖速度加快,20℃时为最佳繁殖温度,此时酵母菌生殖速度快、生活力强。超过35℃,酵母菌生长受到抑制,繁殖速度迅速下降,到40℃酵母菌停止出芽,开始出现死亡。如果想要获得高酒精浓度的发酵液、减少究竟的损耗,必须控制好发酵温度。
你知道吗?
1、一般情况下,葡萄酒呈红色的原因?
(在发酵的过程中,随着酒精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红色。)
2、葡萄酒分成干红、干白等种类的依据是什么?
(1、根据葡萄酒的颜色分成白葡萄酒、红葡萄酒和桃红葡萄酒三种。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酿造,皮汁分离发酵;
红葡萄酒:用红葡萄酿造,皮汁混合发酵;
桃红葡萄酒:颜色介于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之间,皮的发酵时间短。
2、根据葡萄酒的含糖量分成干、半干、半甜、甜四种。
干葡萄酒:含糖量低于4克/升;
半干葡萄酒:含糖量介于4克-12克/升之间;
半甜葡萄酒:含糖量介于12克-50克/升之间;
甜葡萄酒:含糖量高于50克/升。)
(5)菌种来源:自然发酵、人工培养
(在果酒的工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也可以直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例如:干酵母或酒药)

投影资料: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肃嘉峪关市东北20公里发掘了一批魏晋壁画墓,其中3号墓有一幅《滤醋图》,画面上有一长条案子,案上放3个陶罐,案下有两个盆,陶罐上有流孔,有液体(醋)从罐中流出,注于案下的盆中。案上另外一陶罐可能是用来盛水的。《滤醋图》中表现的制醋方法至今民间仍在使用。民间酿醋,用小麦和麦麸作原料,将麦子煮熟,麸子炒熟,趁热搅拌均匀,掺上醋曲,埋在屋内地下,用麻袋盖严,发酵7天左右,当闻到醇香味时,将其摊开,待晾凉以后,装在缸、罐内,然后加上适量的水,放在阳光下晒。晒过21天左右,醋料变成红紫色,把上面的一层黑皮揭去,把醋料装在滤罐里,罐底垫上谷叶或其他草叶起过滤作用,在醋料中加清水,滤出呈紫红色的液体即为醋。这幅《滤醋图》真实地再现了古代酿醋的场面。
阅读课本及投影补充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醋酸菌的形态?细胞结构?
(2)醋酸菌有哪些方面的实际应用?
(3)醋酸菌的代谢类型?
(4)果醋的制作原理?
(1)醋酸菌形态
1).从椭圆到杆状,有单个,有成对,有成链状,以鞭毛运动或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属原核生物,以分裂方式繁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醋酸菌与酵母菌相比,最主要的特点是?)
2).应用:食醋、果醋
(2)果醋制作的原理,
醋酸菌是—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变酸的酒的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而形成的。实验表明,醋酸菌对氧气的含当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人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书写反应式)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书写反应式)。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一35℃。
过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是怎样设计果酒、果醋制作方案的?
提示: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选材、设计实验装置、操作过程
二、实验设计
1.果酒和果醋实验流程示意图

投影展示A、B两同学的实验装置,对此装置进行讨论:
A: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制醋时,再将瓶盖打开,盖上一层纱布,进行葡萄醋的发酵。(来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
B:分析果酒和果醋的发酵装置中充气口、排气口和出料口分别有哪些作用。为什么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
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将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实验操作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将葡萄进行冲洗,除去枝梗。
①、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叶子。
②、用清水冲洗葡萄1-2次除去污物。(注意冲洗次数不宜太多,为什么?)
讨论:你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灭菌
讨论: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①榨汁机要清洗干净,并晾干。
②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用70%的酒精消毒。
(3)榨汁
将冲洗除枝梗的葡萄放入榨汁机榨取葡萄汁。
(4)发酵
①将葡萄汁装人发酵瓶,要留要大约1/3的空间
(如图右图所示),并封闭充气口。
②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18℃~25℃,时间控制在10~12d左右,可通过出料口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③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30℃~35℃,时间控制在前7~8d左右,并注意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三、结果分析与评价
1.由于发酵作用,葡萄浆中糖分大部分转变为CO2和C2H5OH,及少量的发酵副产品。C02排出越来越旺盛,使发酵液出现沸腾,CO2从排气口排出,在发酵10天后,现象最明显。发酵过程产热,会使发酵液温度上升,但酒精发酵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8℃~25℃,发酵过程中,果皮上的色素及其他成分逐渐溶解于发酵液中;在发酵瓶表面,生成浮槽的盖子。
2.设置对照组,将葡萄汁进行高压灭菌,分别装入A、B两个发酵瓶,并各留有1/3空间,A组加入酵母菌,B组不加,进行发酵,可证明葡萄酒的产生是由于酵母菌的作用。证明葡萄醋中有醋酸生成,简单易行的方法是品尝或用pH试纸鉴定。
3.制作的葡萄酒色泽鲜艳、爽口、柔和、有浓郁的果实香味;果醋具有琥珀色或棕红色,具有特有的果香,酸味柔和,稍有甜味,不涩。
4、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检测时,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的变化。想一想,如果要使检验的结果更有说服力,应该如何设计对照?

联系社会:醋吧相关照片展示。展示开醋吧相关成本和利润,引导学生分析果醋制作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兴趣。
比较:酒精发酵与醋酸发酵的区别与联系。
反馈练习:共8小题,详见课件。

课后小记:本课题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并且通过和同学的合作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有关实验原理的教学可以联系必修中微生物的相关内容,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对于实验流程的设计则可以通过讨论完成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导学案复习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作为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课堂上所讲的知识点,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实现教学目标。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导学案复习》,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二.课堂导学案
群落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有何意义?
1、群落结构类型:群落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也就是说在垂直方向上不同位置往往分布着不同种群的生物;水平结构是指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的生物。
2、形成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3、形成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为()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湿度、温度D.光照、食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群落结构形成的理解。森林中上层为乔木层,是喜阳植物,中层为灌木层,能利用乔木树冠下的弱光,下层为草本层,能利用更微弱的光,草本层下还有更耐阴的苔藓层。动物之所以分层,主要是由于群落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的食物。
[答案]D

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也是学生对群落结构形成和应用的理解。解题时关键是要对群落结构实质的理解,群落结构是指不同种群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层现象,而C选项种植的玉米是一个种群,玉米之间不存在群落分层现象。
[答案]C
如何区分群落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生物关系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指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内斗争与竞争不同,竞争是指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如羊与鹿争草吃而发生的斗争就是竞争,而羊与羊因争草吃而发生的斗争就是种内斗争。
2、生物种间关系的比较图表
关系
名称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
互利
共生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加,同时减少,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大豆与根瘤菌
寄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
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
竞争数量上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同步性变化”。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同,如图a;生存能力相
同,如图b。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
竞争越激烈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小草履虫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
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
化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下面为四种生物种间的关系示意图,能正确表示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小两种草履虫;狐与兔;细菌与噬菌体四种种间关系的依次是()
A.③④①②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③②④①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生物种间关系类型的理解。解题时关键是要分析清楚几种生物之间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藻类和真菌之间是互利共生,是同步性变化;大小两种草履虫是竞争关系,一种胜利,一种面临灭绝;狐与兔是捕食关系,呈不同步性变化;细菌与噬菌体之间是寄生关系,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
[答案]C
下图表示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下图中A、B、C曲线所示,据图分析回答:

(1)枯草杆菌与草履虫之间构成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又构成关系。
(2)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的数量变化情况。
(3)曲线C在c~d段下降的原因是。
(4)曲线A在a~b段下降的原因是。

[解析]本题解题时关键要弄清楚枯草杆菌、大草履虫、双小核草履虫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小草履虫是两个物种,它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它们也都以枯草杆菌为食物,与枯草杆菌之间是捕食关系。
[答案](1)捕食竞争(2)枯草杆菌双小核草履虫(3)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后,双小核草履虫与大草履虫之间形成竞争关系,由于大草履虫生存时需占据大量的生活资源,而不利于其生存,故其数量逐渐减少(4)大草履虫以枯草杆菌为食物,而且大草履虫呈增多趋势,故使枯草杆菌减少。

教师总结
1.本讲重点是要弄清群落和群落结构的含义,群落是一定空间内的所有不同种群的集合体,而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内的某一种生物的集合体;群落结构是指不同种群在不同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结构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群落内部的生物之间都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可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指同一种生物由于资源、空间、食物、天敌等而形成种内互助或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种生物由于资源、空间、食物、天敌等而形成的关系。
二、学生总结
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
实验原理: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研究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操作简便,有助于理解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实验步骤:
(1)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2)制定计划
(3)实施计划
本研究包括三个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1、取样,取样后,可采用简易采集法采集动物:
2、观察和分类:将采集的土壤放在瓷盆内,用放大镜观察,同时用解剖针寻找。发现体形较大的动物可用包着纱布的镊子取出;发现体形较小的动物可以用吸虫管来采集。
3、统计和分析: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4、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注意: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2009辽宁、宁夏卷)跳虫、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对动植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请回答:
(1)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身体,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理由是。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选择吸虫器,理由是。
(3)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母菌为食,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若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KJ。
[解析](1)土壤中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较强,身体微小,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常采用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跳虫多栖息于潮湿隐蔽的场所,属于好氧型,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
(3)跳虫与甲螨都以酵母菌为食,所以为竞争.线虫以酵母菌为食,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最高传递效率为20%,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nKJ,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n/20%=5nKJ。
[答案](1)较强微小
(2)B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土壤湿润环境,利于跳虫存活D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3)竞争捕食5n

1.本实验的流程是: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在实验中,观察和分类很重要,如果分类错误,则调查的结果就不准确。
2.实验注意事项;①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②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③同样营养土壤应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④识别要准确。
(2010南通高三模拟)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一些注意事项。土壤小动物由于个体小,无法进行标志,只能目测估计或计名计数。
[答案]B

2011.11.17生物高三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无机盐是ATP、RNA和磷脂的组成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的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细胞代谢的增强而减小
3.下列有关实验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B.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健那绿发生作用呈现绿色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苷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7、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细胞核内基因的遗传 B.遗传规律适用于伴性遗传
C.遗传规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遗传规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10、下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表述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11.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13.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可确定①为不耗能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吸收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①
1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5、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16.下表①~④分别是高中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的相关处理中,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相关处理
A.①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B.②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可用蝗虫的精巢做实验材料
C.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用医用酒精代替丙酮
D.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17.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不同物质
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不能形成ATP
19.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小于a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20.科学家提取植物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将叶绿体膜打破,分别分离出基质与基粒进行实验。下列对不同实验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基质和基粒的混合液能产生葡萄糖
B.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对基质与基粒的混合液给予光照,然后离心去掉基粒,为基质提供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C.光照条件下,为基粒提供二氧化碳和C3化合物,基粒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D.黑暗条件下,为基质提供ATP、[H]和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21.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22、将玉米的体细胞(2N=20)转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
23.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2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
25.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他们的孩子是Rh阳性的可能性是100%
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
D他们的孩子中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可能为3/8
26.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F1产生4中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2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P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酶①为DNA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中的氢键使DNA双链解开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若该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A200个,则图示过程共需C300个
30.有关科学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
D.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还提出了“中心法则”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下图左右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
(1)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是[],其基本骨架是。
(2)在左、右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3)若左侧图所示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细胞器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2分)
(4)右图所示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与吸水有关的细胞器________(填编号)。
⑸用________法可分离各种细胞器,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经研究发现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
32.(10分)右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
⑵甲、乙生理过程中的[H]的作用分别是、。
⑶甲过程中C的产生发生在该过程的第阶段,乙过程中B在内被消耗。
⑷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的生成,②过程产生的A用于相邻细胞的③过程,至少经过层生物膜结构。

⑸下表是番茄生命活动中的一些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番茄对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2分)。
生命活动状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数据39328

33.(12分)下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相对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段的发生时期是,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的BC段。丙细胞的名称是。请仔细观察丙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
(3)图2中甲细胞的基因型是___,甲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的a、b分别代表、。图3的III阶段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2的细胞,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下面两个图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密码子CGUUAUAUGACGGUGUCCCAG
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起始)丝氨酸谷氨酰胺
(1)甲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其中的②表示,③起的作用
(2)甲图中,若②中A占26%,U占28%,那么,在相应的DNA片段中,A占,
C占。
(3)根据题中的信息写出乙图中③的氨基酸序列
(2分) 。
(4)根据题意,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35(10分)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Ⅰ、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B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B、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B、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
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
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是。
Ⅱ、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为;反交为。
预测结果及结论:
(3分)。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5DDACA6—10DDBDB11—15CCBBD16—20BCCAC21—25DCDCD26—30BCADA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1)⑩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2)③液泡(2)②⑧②
(3)④→⑨→⑦(2分)(4)①②③
⑸差速离心法④⑤

32.(10分)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⑵与O2结合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还原C3(CO2)
⑶三叶绿体基质⑷丙酮酸6⑸(2分)

33.(12分)(1)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着丝点分裂(2)乙、丙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交叉互换
(3)EEeeFFff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4)染色体染色单体(5)丙
(6)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4.(8分)(1)细胞核mRNA催化相邻的核糖核苷酸聚合(2)27%23%
(3)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甲硫氨酸(2分) 
(4)DNA→RNA→蛋白质
35、(10分)
(1)BbRrBbrr(2)1/3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顺序可以颠倒)BBrr、Bbrr
Ⅱ.雄性黄翅×雌性灰翅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预测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不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3分)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激素导学案复习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激素导学案复习”,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堂导学案

一.内激素和外激素调节的比较
1.内激素的调节
(1)特点:体内调控
(2)实例:斑蝶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内激素的协同调控
在幼虫期,脑激素传递到咽侧体和前胸腺等腺体;咽侧体受脑激素刺激后,分泌保幼激素,使虫体保持幼虫状态;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共同调控着昆虫生长发育过程。
2.外激素的调节
(1)特点:体外调控
(2)应用:如性外激素。
性外激素可以用于“害虫的预报工作”;作为防治害虫的新武器;直接用于防治害虫等。
二.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1.激素应用的有利实例
给雌、雄亲鱼注射促性腺激素类药物,能促使亲鱼的卵和精子成熟,从而进行人工授精和育苗。
2.激素应用的不利实例
某些人给猪饲喂激素类药物,以提高瘦肉含量;
有些运动员服用人工合成的睾酮衍生物(兴奋剂的一种),来促进肌肉的生长
某些与性激素分子结构类似的物质,称为环境激素或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昆虫变态是指其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变态是与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有关的,两者共同作用进,保持幼虫状态并蜕皮成下一龄幼虫;而当保幼激素分泌量减少后就化蛹。家蚕发育到四龄末就吐丝结茧和化蛹,蛹再羽化成为成虫。超龄期的幼虫体大,所结的茧大,产丝也多。下图表示家蚕从4龄到羽化阶段①~⑤时期体内二种激素量的变化。昆虫学家已经找到一种具有激素A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C和能抑制激素A生物合成的物质D,并已经应用于农业生产。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是______________,B是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提高蚕丝产量需要让蚕儿结出更大的茧,应在图中①~⑤发育时期的_____时期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种幼虫发育出的成虫,其子代能否结大茧?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和家蚕同属鳞翅目昆虫的菜青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昆虫学家利用激素的作用原理成功防治菜青虫。试说明其方法和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从坐标曲线上可以看出,家蚕在幼虫阶段,激素A和激素B共同起作用但激素A占主导地位,在羽化过程中,激素A逐渐减少甚至消失,而激素B逐渐增多,可以确定激素A为保幼激素,激素B为蜕皮激素。
(2)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⑤时期中①~④属于幼虫阶段,要提高蚕丝产量需要在幼虫期进行保幼激素类似物处理,从图中看出,①阶段幼虫自身保幼激素开始上升,②阶段含量相对较高,③阶段含量下降,④阶段含量消失,故保幼激素类似物的施加应在③或④阶段进行。
(3)利用激素杀害害虫有很大的优越性,如何杀灭菜青虫,首先应明确菜青虫处于幼虫阶段,然后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人工合成物质D来杀灭。
答案:(1)保幼激素蜕皮激素(2)③或④给予保幼激素的类似物幼虫不化蛹,继续长大不能激素的作用只限于当代,不会改变遗传物质,其作用所产生的物质D,从而使幼虫不能正常蜕皮或马上化蛹,不能正常生活而死亡


下列关于昆虫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昆虫的生长发育主要是通过神经和激素调节的
B.外激素在同种昆虫的个体之间起着传递化学信息的作用
C.昆虫的内激素只有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
D.在田间释放适量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可以降低某种害虫的出生率
解析:昆虫的内激素包括脑激素、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三种。在田间施放适量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可以打乱雌雄昆虫之间的正常交尾,从而降低其出生率。
答案:C。


1.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可以进行人工调控,如利用保幼激素拮抗物处理3龄蚕,可使之提前吐丝化蛹;而用保幼激素来处理可延长其幼虫期,提高蚕丝的产量。
2.昆虫激素的调节还受神经系统的调控。
3.人体激素都在体内发挥作用,而昆虫激素有内外激素之分,其中外激素分泌到体外发挥作用,影响和控制同种的其他个体。
4.对激素利与弊的评价,应全面看待对人与环境产生的影响,不仅要看短期效应,更要看长期的影响。

2011.11.17生物高三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无机盐是ATP、RNA和磷脂的组成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的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细胞代谢的增强而减小
3.下列有关实验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B.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健那绿发生作用呈现绿色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苷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7、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细胞核内基因的遗传 B.遗传规律适用于伴性遗传
C.遗传规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遗传规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10、下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表述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11.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13.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可确定①为不耗能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吸收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①
1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5、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16.下表①~④分别是高中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的相关处理中,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相关处理
A.①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B.②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可用蝗虫的精巢做实验材料
C.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用医用酒精代替丙酮
D.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17.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不同物质
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不能形成ATP
19.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小于a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20.科学家提取植物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将叶绿体膜打破,分别分离出基质与基粒进行实验。下列对不同实验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基质和基粒的混合液能产生葡萄糖
B.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对基质与基粒的混合液给予光照,然后离心去掉基粒,为基质提供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C.光照条件下,为基粒提供二氧化碳和C3化合物,基粒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D.黑暗条件下,为基质提供ATP、[H]和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21.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22、将玉米的体细胞(2N=20)转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
23.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2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
25.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他们的孩子是Rh阳性的可能性是100%
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
D他们的孩子中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可能为3/8
26.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F1产生4中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2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P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酶①为DNA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中的氢键使DNA双链解开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若该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A200个,则图示过程共需C300个
30.有关科学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
D.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还提出了“中心法则”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下图左右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
(1)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是[],其基本骨架是。
(2)在左、右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3)若左侧图所示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细胞器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2分)
(4)右图所示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与吸水有关的细胞器________(填编号)。
⑸用________法可分离各种细胞器,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经研究发现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
32.(10分)右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
⑵甲、乙生理过程中的[H]的作用分别是、。
⑶甲过程中C的产生发生在该过程的第阶段,乙过程中B在内被消耗。
⑷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的生成,②过程产生的A用于相邻细胞的③过程,至少经过层生物膜结构。

⑸下表是番茄生命活动中的一些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番茄对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2分)。
生命活动状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数据39328

33.(12分)下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相对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段的发生时期是,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的BC段。丙细胞的名称是。请仔细观察丙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
(3)图2中甲细胞的基因型是___,甲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的a、b分别代表、。图3的III阶段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2的细胞,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下面两个图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密码子CGUUAUAUGACGGUGUCCCAG
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起始)丝氨酸谷氨酰胺
(1)甲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其中的②表示,③起的作用
(2)甲图中,若②中A占26%,U占28%,那么,在相应的DNA片段中,A占,
C占。
(3)根据题中的信息写出乙图中③的氨基酸序列
(2分) 。
(4)根据题意,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35(10分)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Ⅰ、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B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B、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B、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
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
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是。
Ⅱ、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为;反交为。
预测结果及结论:
(3分)。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5DDACA6—10DDBDB11—15CCBBD16—20BCCAC21—25DCDCD26—30BCADA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1)⑩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2)③液泡(2)②⑧②
(3)④→⑨→⑦(2分)(4)①②③
⑸差速离心法④⑤

32.(10分)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⑵与O2结合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还原C3(CO2)
⑶三叶绿体基质⑷丙酮酸6⑸(2分)

33.(12分)(1)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着丝点分裂(2)乙、丙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交叉互换
(3)EEeeFFff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4)染色体染色单体(5)丙
(6)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4.(8分)(1)细胞核mRNA催化相邻的核糖核苷酸聚合(2)27%23%
(3)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甲硫氨酸(2分) 
(4)DNA→RNA→蛋白质
35、(10分)
(1)BbRrBbrr(2)1/3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顺序可以颠倒)BBrr、Bbrr
Ⅱ.雄性黄翅×雌性灰翅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预测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不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3分)

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反射导学案复习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2012届高考生物第一轮反射导学案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二)、课堂讲义
课堂导学案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问题设计:
(1)神经元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提示: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成。神经元的树突非常丰富,它能充分接受其他神经元传来的兴奋。而轴突很长为兴奋的传导奠定基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也非常多,能把兴奋传至其他神经元。神经元的突触小体内有高尔基体、线粒体为分泌神经递质,实现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提供物质准备。
(2)辨析反射与反射弧两者的关系。
提示: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反射活动实现的结构基础和必要条件。

2.知识归纳:
(1)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功能
反射弧的组成反射弧各部分的功能
感受器感受一定的刺激,并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将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神经中枢
神经中枢将传入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进行分析与综合,并产生兴奋
传出神经将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向效应器
效应器将传出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转变成肌肉或腺体的活动
反射弧只有在结构上保持其完整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组成反射结构的任何一个部分受伤,反射活动都将不能完成。
(2)传入神经与传出神经的判断
根据神经节判断:传导通路上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根据突触结构判断:脊髓灰质内与突触前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入神经;与突触后膜相连的外周通路为传出神经。
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脊髓灰质中前角为膨大部分,后角为狭窄部分,与前角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根据生理实验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为传出神经。
(2010江苏卷改编)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
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
C.刺激同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D.在Ⅱ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
本题以反射弧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反射弧结构识别及神经调节等。从图示可看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均与伸肌相连,所以伸肌肌群中含有感受器和效应器,A项正确。b为该反射弧位于脊髓的神经中枢,肌肉伸缩反射活动受大脑皮层控制,而大脑皮层通过控制低级反射中枢来实现其控制功能,B项正确。刺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入神经只要能产相应的兴奋,都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C项正确。Ⅱ处施加刺激引起的屈肌收缩不属于对外界刺激产生的反应,该过程没有通过整个反射弧完成,因此不属于反射,D项错误。
D
(2008年海南)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寒颤,下列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反射的效应器是骨骼肌
B.该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寒冷刺激以电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进行传导和传递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反射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反射的基本途径及反射弧的组成。解析过程: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而不是大脑皮层,寒冷感觉的产生位于大脑皮层。骨骼肌的收缩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的。答案:C。
二、兴奋的传导与传递
1.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何不同?
提示:兴奋在神经元上传导是通过电信号,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化学信号。
2.知识归纳: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电传导
类别兴奋部位末兴奋部位局部电流传导方向
膜外负电位正电位末兴奋部位→兴奋部位
膜内正电位负电位兴奋部位→末兴奋部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双向性:刺激神经纤维中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可沿纤维向两端同时传导,这称为传导的双向性。由于传导的双向性,在受刺激的整个神经元中均可测到动作电位。
2.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突触传导(递质传导)
(1)突触:神经元之间并不是直接接触的,而是通过突触形成了一种间接的联系。突触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2)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可归纳为:
神经元轴突的神经冲动→神经末稍的突触前膜释放递质→神经递质经过突触间隙扩散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产生局部兴奋→兴奋传至下一个神经元
(3)突触传导的特征
a.单向传递
b.传递的信号既有兴奋性的,也有抑制性的。
①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对某些药物敏感:突触后膜的受体对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突触的传递。
②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原因是递质的释放扩散和发生作用需要的时间较长,这段时间叫做突触延搁。
(2010南宁市模拟)为研究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科学家进行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蛙的坐骨神经表面放置两个电极,连接到一个电表上(电表指针偏转方向代表电流方向)。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如下图中①所示)。若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则电流表指针偏转的顺序依次为B→。

依据所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绘制出的电流变化情况曲线是下图中的。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

该实验表明:在一个神经元内,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
(2)某反射弧结构完整,效应器为骨骼肌。科研人员用电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骨骼肌,同时用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则两次电流表的偏转情况依次为、。
(3)某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分离获得两个蛙的心脏:第一个蛙心带有完整神经,第二个蛙心通过手术剔除全部神经。将两个蛙心都装上蛙心插管,并充以少量“任氏液”。持续刺激第一个蛙心脏的神经几分钟,发现心跳加速;随即将其中的任氏液吸出并转移到第二个未被刺激的蛙心脏内,发现后者的跳动也加速了。实验中的“任氏液”相当于蛙体内的(填成分名称),以维持蛙心正常的生理功能。根据该实验,可以作出的推断为。
解析:(1)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机理,在图①所示神经右侧的相应位置给予一适当的刺激,兴奋先传到b点,b点膜上表现为外负内正,而此时兴奋未传到a点,a点膜上仍为外正内负,这时a、b两点存在电位差,电流方向为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a到b。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传出b点,b点膜外又恢复了正电位,兴奋在a、b之间传播时,,a、b两者之间的电位差为零,指针归零,如图B。当兴奋传至a点时,膜上表现为外负内正,此时b点为正电位,b、a之间存在电位差,电流方向为b到a,指针向左偏转,如图C,当兴奋传出a点时,a点又恢复了外正内负,a、b两点电位差为零。指点针又归零。(2)指针偏转两次方向相反,电流表分别记录传出神经的电流变化情况应为如C图的情况。(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肌细胞间为单向传递,刺激骨骼肌,不会在传出神经上检测到电位变化。(4)神经元由突触前膜分泌神经递质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兴奋或抑制。
答案:(1)A→B→C(→B)C局部电流(或电信号)(2)偏转不偏转(3)组织液(或内环境、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后,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引起心脏兴奋而(加速)跳动
(09年江苏高考2).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
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解析过程:静息状态时,是神经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呈现内负外正的电位状态;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时会加大神经元内外的电位差,静息电位会增大;神经递质通过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合引发突触后膜上电位的变化,不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借助突触完成的。
答案:D。
三、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问题设计:
1.人体的高级中枢与低级中枢有何区别与联系?
提示: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上,掌管人体神经的高级活动。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掌管人体的低级生命活动,很多低级中枢活动受高级中枢控制。
2.知识归纳:
(1)位于脊髓的低级神经中枢可以自主地控制一些反射行为,如眨眼反射、排尿反射、膝跳反射等。
(2)低级神经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如成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这样,相应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3)人脑的高级功能
位于大脑表层的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能够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4)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包括与语言、文字相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到人类的听、说、读、写。与这些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特定区域,称为言语区。言语区分为书写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语言中枢)、听性语言中枢、视性语言中枢(见下图)。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功能障碍。(见下表)
受损功能区障碍症特征功能障碍症
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不能讲话(听得懂、看得懂)运动性失语症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不能写字(听得懂、看得懂)失写症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看不懂失读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听不懂(会写、会讲、会看)听觉性失语症
(5)动物不具有言语区,没有语言功能,只能对具体的声音、颜色、形状、气味等做出反射。
(2009年海南卷改编)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脑上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运动中枢
B.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只要有一个神经中枢被破坏,各种反射活动就停止
D.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脑干上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不同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是不同的,一个神经中枢被破坏,只会使相应的反射活动丧失,而其他反射活动不会有影响。呼吸中枢位于脑干不是大脑皮层。
答案:D
(08年广东高考生物卷1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①大脑皮层②小脑③下丘脑④脑干⑤脊髓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解析:本题着重考查了人脑和脊髓的功能的相关知识。解析过程: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脑干内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运动、语言等高级中枢。下丘脑是糖平衡、水盐平衡中枢,运动过程中,渗透压变化需要下丘脑进行调节。脊髓是非条件反射的基础结构,大脑皮层通过控制脊髓完成高级反射,如躯体的肌肉收缩等。
答案:D。

2011.11.17生物高三试题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绿藻被认为是21世纪人类最理想的健康食品,螺旋藻(属蓝藻门)特有的藻蓝蛋白能提高淋巴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力。下列关于绿藻和螺旋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绿藻和螺旋藻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都是核糖体
C.绿藻有核膜、核仁,而螺旋藻没有
D.绿藻和螺旋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与它们含有叶绿体有关
2.关于生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是自由水
B无机盐是ATP、RNA和磷脂的组成成分
C生物体内无机盐的浓度的大小会影响细胞的吸水或失水
D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随细胞代谢的增强而减小
3.下列有关实验显色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条件下,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呈现紫色
B.显微镜观察,线粒体与健那绿发生作用呈现绿色
C.水浴加热条件下,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D.常温条件下,核糖核苷酸与甲基绿作用呈现绿色
4.下图为甲同学进行的一项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B.E步骤滴加的是清水
C.B步骤是观察细胞质大小及细胞壁的位置
D.实验前后的处理形成了自身对照
5.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健康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的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6.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孟德尔在豌豆开花时进行去雄和授粉,实现亲本的杂交
B.孟德尔研究豌豆花的构造,但无需考虑雌蕊、雄蕊的发育程度
C.孟德尔根据亲本中不同个体的表现型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
D.孟德尔利用了豌豆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特性
7、下列有关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遗传规律适用于细胞核内基因的遗传 B.遗传规律适用于伴性遗传
C.遗传规律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D.遗传规律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称性状分离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9.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功能可以影响性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10、下列不属于萨顿假说中对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表述的是()
A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染色体也是成对存在的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在杂交过程中保持完整性和独立性,染色体在形成配子和受精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D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也是如此
11.将用3H标记的尿苷引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内,然后设法获得各种结构,其中最可能表现有放射性的一组结构是()
A.细胞核、核仁和中心体B.细胞核、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C.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D.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和液泡
12.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都会出现纺锤体和遗传物质的复制
B.衰老的细胞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C.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D.细胞癌变是细胞高度分化的结果
13.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可确定①为不耗能需载体蛋白的协助扩散
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吸收
D.质壁分离实验中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①
14.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C.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性
D.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3、7、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15、某人做酶的相关实验时,在试管中依次加入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2mL,放入适宜温度的热水中,保温5min,然后加入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1mL,摇匀,再加入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4滴,摇匀,试管中液体的颜色是
A、砖红色B、无色C、蓝色D、紫色
16.下表①~④分别是高中生物实验,在实验过程的相关处理中,正确的是()
实验内容相关处理
A.①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可用龙胆紫代替苏丹Ⅲ染液
B.②观察细胞减数分裂实验可用蝗虫的精巢做实验材料
C.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可用医用酒精代替丙酮
D.④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可用蒜叶代替洋葱根尖
17.为了检测“苏丹红”对人体细胞的毒害作用,研究人员以哺乳动物组织块为实验材料开展有关研究,得到下表结果。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开始时先制备细胞悬液
B.该实验还需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
C.该实验控制的最适温度为25℃左右
D.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苏丹红毒性较小
18.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B.ATP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热能、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热能、化学能
C.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表示的是不同物质
D.在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不能形成ATP
19.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下图示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B.b点有氧呼吸强度小于a
C.为延长水果的保存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
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变化而变化
20.科学家提取植物叶绿体研究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将叶绿体膜打破,分别分离出基质与基粒进行实验。下列对不同实验结论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有光照和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基质和基粒的混合液能产生葡萄糖
B.在无二氧化碳的条件下,对基质与基粒的混合液给予光照,然后离心去掉基粒,为基质提供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C.光照条件下,为基粒提供二氧化碳和C3化合物,基粒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D.黑暗条件下,为基质提供ATP、[H]和二氧化碳,基质中会有葡萄糖产生
21.关于下列四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共有8种核苷酸
B.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含糖类物质
C.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
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
22、将玉米的体细胞(2N=20)转入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40 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40
23.如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为D、d)、乙(基因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已知Ⅱ8只携带甲或乙一种致病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乙病为红绿色盲
B.Ⅱ7和Ⅱ8生一个两病兼发的男孩的概率为0
C.图中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
D.Ⅲ13个体乙病基因只来源于Ⅰ2
24.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②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⑤
25.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图所示。不考虑染色体的交叉互换,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基因控制的性状等位基因及其控制性状
红细胞形态E:椭圆形细胞e:正常细胞

Rh血型D:Rh阳性d:Rh阴性
产生淀粉酶A:产生淀粉酶a:不产生淀粉酶
A他们的孩子可能出现椭圆形红细胞
B他们的孩子是Rh阳性的可能性是100%
C他们的孩子中有3/4能够产生淀粉酶
D他们的孩子中出现既有椭圆形又能产生淀粉酶的可能为3/8
26.在F2中出现了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9:3:3:1。与此无关的解释是()
AF1产生4中比例相等的配子
B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
CF1的4种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必须有足量的F2个体
27.赫尔希与蔡斯用32P标记T2噬菌体与无标记的细菌培养液混合,一段时间后经过搅拌、离心得到了上清液和沉淀物。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32P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无放射性
B.如果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降低
C.本实验的目的是单独研究DNA在遗传中的作用
D.本实验说明蛋白质不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28.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29.下图为真核细胞DNA复制过程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酶①为DNA解旋酶,作用于碱基对中的氢键使DNA双链解开
B.图中可体现出边解螺旋边复制及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C.在复制完成后,甲、乙可在有丝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分开
D.若该DNA分子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A200个,则图示过程共需C300个
30.有关科学家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都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的实验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C.孟德尔成功的原因包括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实验结果等
D.克里克除了参与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还提出了“中心法则”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下图左右为高等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根据图回答:
(1)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结构是[],其基本骨架是。
(2)在左、右两细胞中都存在,且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结构有________(填编号),其中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遗传物质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3)若左侧图所示细胞为消化腺细胞,将3H标记的亮氨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细胞器先后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用箭头和标号表示,2分)
(4)右图所示细胞中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与吸水有关的细胞器________(填编号)。
⑸用________法可分离各种细胞器,以研究其成分和功能;经研究发现不含膜结构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编号)。
32.(10分)右图表示番茄叶肉细胞内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⑴图中甲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乙生理过程所发生的场所为。
⑵甲、乙生理过程中的[H]的作用分别是、。
⑶甲过程中C的产生发生在该过程的第阶段,乙过程中B在内被消耗。
⑷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除产生了[H]、ATP外,还有的生成,②过程产生的A用于相邻细胞的③过程,至少经过层生物膜结构。

⑸下表是番茄生命活动中的一些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绘制番茄对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2分)。
生命活动状态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的光照强度
(千勒克司)光合速率最大时CO2吸收量(mg/100cm2叶小时)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mg/100cm2叶小时)
数据39328

33.(12分)下图1表示某高等动物(基因型为EeFf)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2表示该生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字母E、e代表染色体上的基因)。图3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分子的相对数目。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AB段的发生时期是,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细胞处于图1的BC段。丙细胞的名称是。请仔细观察丙细胞染色体上的基因,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
(3)图2中甲细胞的基因型是___,甲细胞分裂的前一阶段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3中的a、b分别代表、。图3的III阶段对应于图2中的细胞。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2的细胞,该时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8分)下面两个图表示两个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密码子CGUUAUAUGACGGUGUCCCAG
氨基酸精氨酸酪氨酸甲硫氨酸苏氨酸缬氨酸(起始)丝氨酸谷氨酰胺
(1)甲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发生的主要场所是。其中的②表示,③起的作用
(2)甲图中,若②中A占26%,U占28%,那么,在相应的DNA片段中,A占,
C占。
(3)根据题中的信息写出乙图中③的氨基酸序列
(2分) 。
(4)根据题意,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
35(10分)生物的性状主要由基因控制,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存在一定的规律,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Ⅰ、小鼠体色由位于常染色体上两对基因决定,B基因决定黄色,R基因决定黑色,B、R同时存在则皮毛呈灰色,无B、R则呈白色。一灰色雄鼠和一黄色雌鼠交
配,F1代表现型及其比例为:3/8黄色小鼠、3/8灰色小鼠、1/8黑色小鼠、1/8白色小
鼠。试问:
(1)亲代中,灰色雄鼠的基因型为,黄色雌鼠的基因型为。
(2)让F1的黑色雌、雄小鼠交配,则理论上F2黑色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3)若让F1中的灰色雌、雄小鼠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体色的表现型应为,黄色小鼠的基因型是。
Ⅱ、自然界中的果蝇雌雄个体中都有一些个体为黄翅、一些个体为灰翅,不知道黄翅和灰翅的显隐性关系,但已知该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请你设计一个通过两对杂交实验(提示:一对为正交,一对为反交)来判断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的方案。
正反交实验:正交为;反交为。
预测结果及结论:
(3分)。

生物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30题每题2分,共50分)
1—5DDACA6—10DDBDB11—15CCBBD16—20BCCAC21—25DCDCD26—30BCADA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0分)(1)⑩细胞膜 磷脂双分子层(2)③液泡(2)②⑧②
(3)④→⑨→⑦(2分)(4)①②③
⑸差速离心法④⑤

32.(10分)⑴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叶绿体⑵与O2结合产生水,释放大量能量还原C3(CO2)
⑶三叶绿体基质⑷丙酮酸6⑸(2分)

33.(12分)(1)间期(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着丝点分裂(2)乙、丙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交叉互换
(3)EEeeFFff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4)染色体染色单体(5)丙
(6)乙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4.(8分)(1)细胞核mRNA催化相邻的核糖核苷酸聚合(2)27%23%
(3)缬氨酸—精氨酸—谷氨酰胺—苏氨酸—甲硫氨酸(2分) 
(4)DNA→RNA→蛋白质
35、(10分)
(1)BbRrBbrr(2)1/3
(3)黄色:灰色:黑色:白色(顺序可以颠倒)BBrr、Bbrr
Ⅱ.雄性黄翅×雌性灰翅雄性灰翅×雌性黄翅 
预测结果及结论: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反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不一致,说明这对等位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3分)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350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