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 有机物的推断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 有机物的推断”,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考点37有机物的推断
1.复习重点
为了适应高考的新趋势,在有机化学复习中应立足课本,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必须向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测试倾斜具体讲,应做到:
1.对中学化学应掌握的内容能融会贯通,将知识横向和纵向统摄整理,使之网络化,有序地贮存,作“意义记忆”和抽象的“逻辑记忆”,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2.在复习中要培养自我获取知识、自我加工、贮存知识,并能随时调用这些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把握各种官能团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特征,并懂得官能团决定性质、性质反映官能团,不同官能团可以相互影响,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要重视有机化学实验的复习,不仅要掌握“规定实验”的原理、药品、装置和操作步骤,还要具有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初步处理实验中有关安全问题的能力;识别和绘制典型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以及根据试题要求,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能力。
5.将化学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2.难点聚焦
规律总结(1)
一、综观近几年来的高考有机化学试题中有关有机物组成和结构部分的题型,其共同特点是:通过题给某一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结合该有机物性质,对该有机物的结构进行发散性的思维和推理,从而考查“对微观结构的一定想象力”。为此,必须对有机物的化学式或式量具有一定的结构化处理的本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
1.式量相等下的化学式的相互转化关系:
一定式量的有机物若要保持式量不变,可采用以下方法:
1若少1个碳原子,则增加12个氢原子。
2若少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则增加1个氧原子。
3若少4个碳原子,则增加3个氧原子。
2.有机物化学式结构化的处理方法
若用CnHmOzm≤2n+2,z≥0,m、nN,z属非负整数表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则可将其与CnH2n+2Ozz≥0相比较,若少于两个H原子,则相当于原有机物中有一个C=C,不难发现,有机物CnHmOz分子结构中C=C数目为个,然后以双键为基准进行以下处理:
1一个C=C相当于一个环。
2一个碳碳叁键相当于二个碳碳双键或一个碳碳双键和一个环。
3一个苯环相当于四个碳碳双键或两个碳碳叁键或其它见2。
4一个羰基相当于一个碳碳双键。
二、有机物结构的推断是高考常见的题型,学习时要掌握以下规律:
1.不饱和键数目的确定
1有机物与H2或X2完全加成时,若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双键;1∶2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一个叁键或两个双键;1∶3时,则该有机物含有三个双键或一个苯环或其它等价形式。
2.符合一定碳、氢之比的有机物
C∶H=1∶1的有:乙炔、苯、苯乙烯、苯酚等;
C∶H=1∶2的有: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果糖、单烯烃、环烷烃等;
C∶H=1∶4的有:甲烷、甲醇、尿素等。
近几年有关推测有机物结构的试题,有这样几种题型:
1.根据加成及其衍变关系推断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通过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其结构。解此类题目的依据是:烃、醇、醛、羧酸、酯的化学性质,通过知识串联,综合推理,得出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具体方法是:①以加成反应判断有机物结构,用H2、Br2等的量确定分子中不饱和键类型双键或叁键和数目;或以碳的四价及加成产物的结构确定不饱和键位置。②根据有机物的衍变关系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找出衍变关系中的突破口,然后逐层推导得出结论。
2.根据高聚物或单体确定单体或高聚物
这类题目在前几年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其解题依据是: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原理。方法是:按照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原理,由高分子的键节,采用逆向思维,反推单体的结构。由加聚反应得到的高分子求单体,只要知道这个高分子的键节,将链节端点的一个价键向括号内作顺次间隔转移,即可得到单体的结构简式;
1常见加聚反应的类型有:
①同一种单体加聚,该单体一般是单烯烃或共轭二烯烃。
②由不同单体加聚,单体一般为烯烃。
2常见缩聚反应的类型有:
①酚醛缩聚。
②氨基酸缩聚。
由高聚物找单体,一般将高聚物主链上的碳原子以偶数个断裂;若按此断裂写不出单体,一般此高聚物为缩聚反应得到的高聚物,要补充消去的小分子物质。
3.由有机物完全燃烧确定有机物结构
通过完全燃烧有机物,根据CO2和H2O的量,推测有机物的结构,是前几年高考试题的热点题。有以下几种方法。
1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
这类题目的特点是:运用有机物分子组成的通式,导出规律。再由规律解题,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
规律1: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无论多少种,以何种比例混合,混合物中元素质量比值相同。要注意:①含有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与含有2n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羧酸和酯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②含有n个碳原子的炔烃与含有3n个碳原子的苯及其同系物具有相同的最简式。
规律2: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为:①含有n个碳原子的醇或醚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同类型羧酸和酯。②含有n个碳原子的烷烃与含有n-1个碳原子的饱和一元醛或酮。此规律用于同分异构体的推断。
规律3:由相对分子质量求有机物的分子式设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①得整数商和余数,商为可能的最大碳原子数,余数为最小氢原子数。②的余数为0或碳原子数≥
6时,将碳原子数依次减少一个,每减少一个碳原子即增加12个氢原子,直到饱和为止。
2有机物燃烧通式的应用
解题的依据是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的燃烧通式。
烃:4CxHy+(4x+y)O24xCO2+2yH2O或CxHy+(x+)O2xCO2+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x+-)O2xCO2+H2O
由此可得出三条规律:
规律1:耗氧量大小的比较
1等质量的烃CxHy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均决定于y/x的比值大小。比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2等质量具有相同最简式的有机物完全燃烧时,其耗氧量相等,燃烧产物相同,比例亦相同。
3等物质的量的烃CxHy及其含氧衍生物CxHyOz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其值越大,耗氧量越多。
4等物质的量的不饱和烃与该烃和水加成的产物如乙烯与乙醇、乙炔与乙醛等或加成产物的同分异构完全燃烧,耗氧量相等。即每增加一个氧原子便内耗两个氢原子。
规律2:气态烃CxHy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反应前后温度不变且高于100℃:
若y=4,V总不变;有CH4、C2H4、C3H4、C4H4
若y<4,V总减小,压强减小;只有乙炔
若y>4,V总增大,压强增大。
规律3:1相同状况下,有机物燃烧后
<1时为醇或烷;
nCO2∶nH2O=1为符合CnH2nOx的有机物;
>1时为炔烃或苯及其同系物。
2分子中具有相同碳或氢原子数的有机物混合,只要混合物总物质的量恒定,完全燃烧后产生的CO2或H2O的量也一定是恒定值。
解有机物的结构题一般有两种思维程序:
程序一:有机物的分子式—已知基团的化学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结合其它已知条件
程序二:有机物的分子量—已知基团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式量剩余部分的化学式推断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规律总结(2)
一、有机物的衍变关系:
二、有机物的官能团:
1碳碳双键:2.碳碳叁键:
3.卤(氟、氯、溴、碘)原子:—X4.(醇、酚)羟基:—OH
5.醛基:—CHO6.羧基:—COOH
7.酯类的基团:
三、有机合成路线:
四、重要的有机物反应及类型
1.取代反应
卤代:
硝化:
磺化:
其它:
2.加成反应
3.氧化反应
4.还原反应
5.消去反应
6.酯化反应
7.水解反应
8.聚合反应
加聚:
缩聚:
9.显色反应
6C6H5OH+Fe3+→[Fe(C6H5O)6]3-(紫色)+6H+
(C6H10O5)n(淀粉)+I2→蓝色
有些蛋白质与浓HNO3作用而呈黄色
10.中和反应
五、一些典型有机反应的比较
1.反应机理的比较
①醇去氢:脱去与羟基相连接碳原子上的氢和羟基中的氢,形成。例如:
羟基所连碳原子上没有氢,不能形成,所以不发生去氢(氧化)反应。
②消去反应:脱去─X(或─OH)及相邻原子上的氢,形成不饱和键。例如:
与Br原子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所以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③酯化反应:羧酸分子中的羟基跟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例如:
2.反应现象比较
例如: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现象:
沉淀溶解,出现深蓝色溶液——→多羟基存在;
沉淀溶解,出现蓝色溶液——→羧基存在;
加热后,有红色沉淀出现——→醛基存在;
3.反应条件比较
同一化合物,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例如:
①(分子内脱水)
(分子间脱水)
②(取代)
(消去)
4.一些有机物与溴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六、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等反应类型。
①卤代:CH4+CI2CH3CI+HCI
②硝化:
苯+HNO3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加成反应包括加H2、X2、HX、H2O等。
①加H2CH2=CH2+H2
②加X2(X2=CI2、Br2)CH2=CH2+Br2→
③加HXCH2=CH2+HCI
④加H2OCH2=CH2+H2OCH3CH2OH
3.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2O、HBr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三键)混合物的反应。
CH3CH2Br+NaOHCH2=CH2↑+NaBr+H2O
CH3CH2OH
4.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失氢的反应
①有机物的燃烧:
烃:CxHy+(x+)O2xCO2+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CxHyOz+(x+-)O2xCO2+H2O
②醇氧化为醛或酮:2RCH2OH+O22RCHO+2H2O
③醛氧化为羧酸:2RCHO+O22RCOOH
④银镜反应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⑤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⑥烯烃、炔烃、苯的同系物、醇、醛等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的反应
5.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去氧的反应醛还原为醇RCHO+H2RCH2OH
6.加聚反应加聚反应是通过加成反应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加成聚合)
CH2=CH2CH2=CHCI
7.酯化反应酸和醇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反应方式:酸失羟基醇失氢
CH3COOH+H18OC2H5CH3CO18OC2H5+H2O
-COOH+CH3OH
8.水解反应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跟水作用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
①卤代烃水解C2H5Br+H2OC2H5OH+HBr
R-X+H2OR-OH+HXNaX+H2O
②酯水解CH3COOC2H5+NaOH
③糖水解淀粉(C6H10O5)n+nH2OnC6H12O6
蔗糖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
④蛋白质水解(葡萄糖)(果糖)
9.酸碱反应苯酚-OH+NaOH→
CH3COOH+Na2CO3
HCOOH+NaOH
苯酚钠-ONa+CO2+H2O
10其他反应CaC2+H2O
CH3COOH+Mg
11.有机反应类型——知识归纳
反应条件反应类型
NaOH水溶液、加热卤代烃或酯类的水解反应
NaOH醇溶液、加热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稀H2SO4、加热酯和糖类的水解反应
浓H2SO4、加热酯化反应或苯环上的硝化反
浓H2SO4、170℃醇的消去反应
溴水不饱和有机物的加成反应
浓溴水苯酚的取代反应
液Br2、Fe粉苯环上的取代反应
X2、光照烷烃或芳香烃烷基上的卤代
O2、Cu、加热醇的催化氧化反应
O2或Ag(NH3)2OH或新制Cu(OH)2醛的氧化反应Jab88.cOM

规律总结(3)
有机规律性的知识归纳
1、能与氢气加成的:苯环结构、C=C、、C=O。
(和中的C=O双键不发生加成)
2、能与NaOH反应的:—COOH、、。即卤代烃和酯类的水解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酚类和羧酸类的中和反应。
3、能与NaHCO3反应的:—COOH
4、与Na2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①羧酸类(甲酸、乙酸、苯甲酸、草酸)放出CO2气体;②与苯酚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③与NaHCO3溶液反应的有机物:羧酸类(甲酸、乙酸、苯甲酸、草酸)放出CO2气体——强酸制弱酸的原理
5、能与Na反应的:含-OH的物质(醇、酚、羧酸)
6、能发生加聚反应的物质
烯烃、二烯烃、乙炔、苯乙烯、烯烃和二烯烃的衍生物。
7、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凡是分子中有醛基(-CHO)的物质均能发生银镜反应。
(1)所有的醛(R-CHO);(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3)葡萄溏、果糖、麦芽糖
注意: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有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氢氟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2Ag
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HCHO——4Ag↓+H2CO3
反应式为:HCHO+4[Ag(NH3)2]OH=(NH4)2CO3+4Ag↓+6NH3↑+2H2O
8、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
3.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4.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与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5.含醛基的化合物(醛及含醛基的物质与溴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
6.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CH2=CH-C=CH2
7.汽油、苯、四氯化碳、己烷等分别与溴水通过萃取使溴水中的溴进入有机溶剂层而使水层褪色;
(2)、无机
1、¬—2价硫化物(如硫化氢、硫化钠等);多因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而褪色。
2、含+4价硫的化合物(含二氧化硫、亚硫酸和亚硫酸盐);多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褪色。
3、锌、镁等活泼金属单质。因发生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而褪色。
4、NaOH等强碱。因加入NaOH后使平衡:Br2+H2OHBr+HBrO向右移动而褪色
9、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1)有机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
2.苯的同系物;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卤代烃、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
6.煤产品(煤焦油);
7.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无机
1.-2价硫的化合物(H2S、氢硫酸、硫化物);
2.+4价硫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双氧水(H2O2,其中氧为-1价)
10、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和C6H6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11、同分异构体(几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
1、醇—醚CnH2n+2Ox2、醛—酮—环氧烷(环醚)CnH2nO
3、羧酸—酯—羟基醛CnH2nO24、氨基酸—硝基烷
5、单烯烃—环烷烃CnH2n6、二烯烃—炔烃CnH2n-2
1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及反应条件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蒸汽、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①卤素单质:Fe作催化剂;②浓硝酸:50~60℃水浴;浓硫酸作催化剂③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水解:NaOH的水溶液;
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的氢卤酸(酸性条件);
5.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
6.酚与浓溴水(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事实上也是取代反应。)
13、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14、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15、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
溴苯、CS2(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16、常见有机物的密度比水轻:烃(汽油、苯及其同系物、己烷、己烯);酯(如乙酸乙酯)、油脂等。
比水重:硝基苯、溴苯、CCl4、溴乙烷、液态苯酚等。
17、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
18、常见有机物溶解性①能溶于水的有机物:低碳的醇、醛、酸、钠盐,如乙(醇、醛、酸)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钠等。②微溶于水:苯酚、苯甲酸等。③难溶于水的有机物:烃,卤代烃,酯类,硝基化合物等。④苯酚溶于水的特殊性:常温微溶,65℃以上任意混溶
19、硫酸参与的反应①浓硫酸(催化剂、脱水剂、吸水剂)——有水生成:苯的硝化;醇的脱水;醇和酸的酯化;②稀硫酸(催化剂)——有水参与:乙酸乙酯的水解、糖类的水解、油脂的水解。
20、加热方式:①水浴加热:苯的硝化(50℃—60℃)、银镜反应(热水浴)、乙酸乙酯和糖的水解②酒精灯直接加热:制甲烷,乙烯,酯化反应及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③不需要加热:制乙炔、溴苯

相关推荐

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考点36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一、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确定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基本思路是:由组成元素百分含量(组成通式)→分子式→可能的结构→结构式
1.分子式确定的方法
(1).实验式法
a.确定实验式实验式是表示化合物分子所含各元素的原子数目最简单整数比的式子。实验式又叫最简式。由于有机物中存在同分异构现象,故分子式相同的有机物,其代表的物质可能有多种;如,苯(C6H6)和乙炔(C2H2)的实验式均为CH;饱和一元醛的实验式为CH2O等。
①若已知有机物分子中C、H等元素的质量比或已知C、H等元素的质量分数,则N(C):N(H):N(O)=
②若有机物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CO2)和n(H2O),则N(C):N(H)=n(CO2):2n(H2O)
分子式与实验式的联系分子式=(实验式)×n。即分子式是在实验式基础上扩大n倍,。如最简式为CaHbOc,则分子式为(CaHbOc)n,n==Mr/(12a+b+16c)
b.确定相对分子质量(Mr):①Mr==
②已知有机物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Mr==22.4×
③已知有机物蒸气与H2或空气等物质(相对分子质量为M1)在相同状况下的相对密度D:则Mr==M1×D
2.通式法根据烃或烃的衍生物的通式求分子式
例.0.16g某饱和一元醇与足量的金属钠充分反应,产生56ml氢气(标准状况下)。求饱和一元醇的分子式.
解.2CnH2n+1OH+2Na=2CnH2n+1ONa+H2↑
3.方程式法,利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或其他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确定。
CxHy+(x+y/4)O2→XCO2+y/2H2OCxHyOZ+(x+y/4-z/2)O2→XCO2+y/2H2O
是否含氧的判断:m(有机物)=m(H)+m(C)无氧,否则,有氧。m(O)=m(有机物)-(m(H)+m(C))
4.其他方法
(1)余数法:①若烃的类别不确定:CxHy可用相对分子质量Mr除以12,看商和余数.Mr/12=x…余y
分子式CxHy,如某烯烃Mr=42分子式为
(2)平均分子式法:当烃为混合物时,可先求出平均分子式,然后利用平均值的含义确定各种可能混合烃的分子式。常用十字交叉法计算最简捷:C2H3
二、结构式的确定:确定有机物的结构,主要是通过有机物的性质分析判断该有机物所具有的官能团及位置。

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


俗话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们打好基础,帮助授课经验少的教师教学。您知道教案应该要怎么下笔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4讲有机物的推断与合成

[考点点拨]

根据给出的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与其他有机物间的相互关系,推断未知有机物的结构,是结构与性质关系中考查能力的高层次试题。在历年各地各模式高考卷有机板块中重现率极高。

此外,近年高考在有机化学板块中设计有机合成题来考查学生对基础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及相应性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考查学生的能力,其难度往往为中等难度和较难,要解好这些题,一是要熟练掌握烃及其衍生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二是要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智能整合]

1、有机框图题解答的基本方法

(1)顺推法

(2)逆推法

(3)综合法:当采用单向思维比较困难时,还应加强起始反应物、中间产物、最终产物之间的联系,从两头向中间靠,熟称“两头堵”,做到思维的左右逢源,灵活自如。

总之,在解题过程中要紧紧抓住新信息或新问题与旧知识的联系,熟练掌握各类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相互间的衍生关系,多运用联想、类比、迁移和演绎的方法,加强思维的严密性、整体性和灵活性。

2、有机合成从给出的原料出发,运用有机化学反应,设计合成路线,合成复杂的有机物,称之为有机合成。在设计有机合成路线时,要从原料与产品的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入手,运用试题给出的信息,以被合成的复杂有机物为起点,找出产物和原料的各种中间产物,依次向前倒推的逆向思维方法,是设计合成路线的科学思维方法。这其中涉及到官能团的引入、消除和衍变(包括位置的改变)、保护以及碳链的改变等。

[典例解析]

[典型例题1](2002南通调测题)某化学活动小组在探索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一组实验:分别取下列四种液体2mL加到2mL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液体葡萄糖溶液乙醇溶液甘油(丙三醇)溶液水

实验

现象氢氧化铜溶解,

溶液呈绛蓝色氢氧化铜不溶,

颜色无明显变化氢氧化铜溶解,

溶液呈绛蓝色氢氧化铜不溶,

颜色无明显变化

根据上述实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B.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

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D.葡萄糖分子碳链呈锯齿形

[典型例题2](06年天津---27).碱存在下,卤代烃与醇反应生成醚():

化合物A经下列四步反应可得到常用溶剂四氢呋喃,反应框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和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反应,生成饱和一元醇Y,Y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65%,则Y的分子式为,A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碳碳双键,A的结构简式为。

(2)第①②步反应类型分别为①加成②取代。

(3)化合物B具有的化学性质(填写字母代号)是a;b;c。

a.可发生氧化反应

b.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c.可发生酯化反应

d.催化条件下可发生加聚反应

(4)写出C、D和E的结构简式:

C、D和E。

(5)写出化合物C与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或++

(6)写出四氢呋喃链状醚类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典型例题3](2004南通一模)由丙烯经下列反应可得到F、C两种高分子化合物,它们都是常用的塑料。

(1)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是。

(2)D的结构简式是。

(3)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一定条件下,两分子E能脱去两分子水形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该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思路分析]由CH3CH=CH2顺推出F为

A为CH3CHBrCH2Br,B为CH3CH(OH)CH2OH,

C为,D为,E为,B转化为C的化

学方程式是:+O2+2H2O,两E分子脱两分子水形

成的六元环状化合物的结构简式是:。

[典型例题4](06年重庆---28)、α-松油醇可经以下路线合成,小方框中的每一字母各代表一种有机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1是___O2_____,试剂2是___Br2_____。

(2)A至H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__CH3CHO________。

(3)G和H的结构简式分别是:

(4)E转化为F的反应方程式是

[知能训练]

1、有机物甲可氧化成羧酸,也可还原成醇。由甲生成的羧酸和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化合物乙,其化学式为C2H4O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甲的分子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B、甲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

C、乙可发生银镜反应

D、等质量的乙与甲分别完全燃烧耗氧质量相等

4、分子式为C4H8O3的有机物,一定条件下具有如下性质:①在浓硫酸存在下,能分别与CH3CH2OH或CH3COOH反应;②在浓硫酸存在下,能脱水生成一种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该物质只存在一种结构形式;③在浓硫酸存在下,能生成一种分子式为C4H6O2的五元环状化合物。则C4H8O3的结构简式为

A.HOCH2COOCH2CH3B.CH3CH(OH)CH2COOH

C.HOCH2CH2CH2COOHD.CH3CH2CH(OH)COOH

3、已知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转化:

物质B是一种可以作为药物的芳香族化合物,请根据下图(所有无机产物均已略去)中各有机物的转变关系回答问题:

(1)A、B的结构简式为:A,B。

(2)G、D反应生成H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一定条件下,能够与1molF发生反应的H2的最大用量是mol。

(4)G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金属钠反应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1)

(2)

(3)5

4、利用天然气在一定条件下可合成多种有机物,以下是一种合成路线的流程图,其中:C是B在少量H2SO4及50℃~60℃条件下生成的三聚物;E是一种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F是D的钠盐;G是两分子F脱去一分子氢的缩合产物。

(1)写出下列物质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天然气:,混合气体:,E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D:F: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类型:

B→C:属于反应

A+H:属于反应

答案:(1)CH4,COH2,CO

(2)A:CH3OHD:HCOOHF:HCOONa

(3)B~C:3HCHO加成

A+H:COOH+2HO—CH32H2O+COOCH3酯化(取代)

||

COOHCOOCH3

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 化学实验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能够保证教课的顺利开展,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每个高中教师都不可缺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 化学实验”,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考点39化学实验
一、常用仪器的使用
l.能加热的仪器
(l)试管用来盛放少量药品、常温或加热情况下进行少量试剂反应的容器,可用于制取或收集少量气体。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用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1/3处。
②放在试管内的液体,不加热时不超过试管容积的l/2,加热时不超过l/3。
③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炸裂。
④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任何人;给固体加热时,试管要横放,管口略向下倾斜。
(2)烧杯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①加热时应放置在石棉网上,使受热均匀。
②溶解物质用玻璃棒搅拌时,不能触及杯壁或杯底。
(3)烧瓶用于试剂量较大而又有液体物质参加反应的容器,可分为圆底烧瓶、平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它们都可用于装配气体发生装置。蒸馏烧瓶用于蒸馏以分离互溶的沸点不同的物质。
使用注意事项:①圆底烧瓶和蒸馏烧瓶可用于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也可用于其他热浴(如水浴加热等)。
②液体加入量不要超过烧瓶容积的1/2。
(4)蒸发皿用于蒸发液体或浓缩溶液。
使用注意事项:①可直接加热,但不能骤冷。
②盛液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③取、放蒸发皿应使用坩埚钳。
(5)坩埚主要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使用注意事项:①把坩埚放在三脚架上的泥三角上直接加热。
②取、放坩埚时应用坩埚钳。
(6)酒精灯化学实验时常用的加热热源。
使用注意事项:①酒精灯的灯芯要平整。
②添加酒精时,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酒精不少于l/4。
③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
④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⑤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⑥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布扑盖。
2.分离物质的仪器
(1)漏斗分普通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普通漏斗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转移液体。长颈漏斗用于气体发生装置中注入液体。分液漏斗用于分离密度不同且互不相溶的不同液体,也可用于向反应器中随时加液。也用于萃取分离。
(2)洗气瓶中学一般用广口瓶、锥形瓶或大试管装配。洗气瓶内盛放的液体,用以洗涤气体,除去其中的水分或其他气体杂质。使用时要注意气体的流向,一般为“长进短出”。
3.计量仪器
(l)托盘天平用于精密度要求不高的称量,能称准到0.1g。所附砝码是天平上称量时衡定物质质量的标准。
使用注意事项:①称量前天平要放平稳,游码放在刻度尺的零处,调节天平左、右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砝码要用镊子夹取,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
③称量干燥的固体药品应放在在纸上称量。
④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必须放在玻璃器皿里称量。
⑤称量完毕后,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把游码移回零处。
(2)量筒用来量度液体体积,精确度不高。
使用注意事项:①不能加热和量取热的液体,不能作反应容器,不能在量筒里稀释溶液。
②量液时,量简必须放平,视线要跟量简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体积。
(3)容量瓶用于准确配制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溶液。使用前检查它是否漏水。用玻璃棒引流的方法将溶液转入容量瓶。
使用注意事项:①只能配制容量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②容量瓶的容积是在20℃时标定的,转移到瓶中的溶液的温度应在20℃左右。
(4)滴定管用于准确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带玻璃活塞的滴定管为酸式滴定管,带有内装玻璃球的橡皮管的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
使用注意事项:①酸式、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
②25mL、50mL滴定管的估计读数为±0.01mL。
③装液前要用洗液、水依次冲洗干净,并要用待装的溶液润洗滴定管。
④调整液面时,应使滴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使液面保持在“0’或“0”以下的某一定刻度。读数时视线与管内液面的最凹点保持水平。
(5)量气装置可用广口瓶与量筒组装而成。如图所示。排到量筒中水的体积,即是该温度、压强下所产生的气体的体积。适用于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体积。
二、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l~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人指定的容器内。
1.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2.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应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3.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1)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2)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3)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4)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黑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
(6)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应盛放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中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三、水溶液的配制
l.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计算:算出所需溶质和水的质量。把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如溶质是液体时,要算出液体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的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水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里,加入所需的水,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完全溶解.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计算:算出固体溶质的质量或液体溶质的体积。
称量:用天平称取固体溶质质量,用量简量取所需液体溶质的体积。
溶解:将固体或液体溶质倒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约为所配溶液体积的1/6),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溶解,冷却到室温后,将溶液引流注入容量瓶里。
定容:用适量蒸馏水将烧杯及玻璃棒洗涤2-3次,将洗涤液注入容量瓶。振荡,使溶液混合均匀,然后继续往容量瓶中小心地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2-3m处,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把容量瓶盖紧,再振荡摇匀。
四、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备
(一)、气体发生装置的类型
根据反应原理、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所需条件等因素来选择反应装置。
1.固体或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备气体,可用实验室制备氧气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可制备的气体有O2、NH3、CH4等。
该实验装置要注意:(l)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以防止产生的水蒸气在管口冷凝后倒流而引起试管破裂。
(2)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l/3处。
(3)胶塞上的导管伸入试管里面不能太长,否则会妨碍气体的导出。
2.块状固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可用启普发生器制备,当制取气体的量不多时,也可采用简易装置,如右图。可制备气体有:H2、CO2、H2S等。
实验时要注意:①在用简易装置时,如用长颈漏斗,漏斗颈的下口应伸入液面以下,否则起不到液封的作用;
②加入的液体反应物(如酸)要适当。
3.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的混合物加热制备气体,可用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如右图所示。可制备的气体有:Cl2、HCl、CH2=CH2等。
实验时要注意:①先把固体药品加入烧瓶,然后加入液体药品。
②要正确使用分液漏斗。
(二)、几种气体制备的反应原理
1、O22KClO32KCl+3O2↑2KMnO4K2MnO4+MnO2+O2↑
2H2O22H2O+O2↑
2、NH32NH4Cl+Ca(OH)2CaCl2+2NH3↑+2H2ONH3•H2ONH3↑+H2O
3、CH4CH3COONa+NaOHNa2CO3+CH4↑
4、H2Zn+H2SO4(稀)=ZnSO4+H2↑
5、CO2CaCO3+2HCl=CaCl2+CO2↑+H2O
6、H2SFeS+H2SO4(稀)=FeSO4+H2S↑
7、SO2Na2SO4+H2SO4(浓)=Na2SO4+SO2↑+H2O
8、NO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9、N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0、C2H2CaC2+2H2O→Ca(OH)2+CH≡CH↑
11、Cl2MnO2+4HCl(浓)MnCl2+Cl2↑+2H2O
12、HClNaCl(固)+H2SO4(浓)NaHSO4+HCl↑
NaCl(固)+NaHSO4Na2SO4+HCl↑
2NaCl(固)+H2SO4(浓)Na2SO4+2HCl↑
13、C2H4C2H5OHCH2=CH2↑+H2O
14、N2NaNO2+NH4ClNaCl+N2↑+2H2O
(三)、气体的收集
1.排水集气法难溶或微溶于水,与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例如H2、O2、NO、CO、CH4、CH2=CH2、CH≡CH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只能伸入集气瓶内少许。
2.排空气集气法不与空气发生反应,且其密度与空气密度相差较大的气体,都可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空气的平均式量是29,式量大于29的气体如Cl2、HCl、CO2、SO2、H2S气体可用瓶口向上的排空气法收集。如式量小于29的气体,如H2、NH3、CH4可用瓶口向下的排空气取气法收集。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一定要伸入集气瓶底部,把空气尽量排出。为减少空气向瓶内扩散,集气瓶口可盖上毛玻璃片。如用试管收集时,可在试管口轻轻塞上一小团疏松的棉花。
(四)、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1.气体的净化与干燥装置
气体的净化常用洗气瓶、干燥管。如图所示。
2.气体的净化
选择气体吸收剂应根据气体的性质和杂质的性质而确定,所选用的吸收剂只能吸收气体中的杂质,而不能与被提纯的气体反应。一般情况下:①易溶于水的气体杂质可用水来吸收;②酸性杂质可用碱性物质吸收;③碱性杂质可用酸性物质吸收;④水分可用干燥剂来吸收;⑤能与杂质反应生成沉淀(或可溶物)的物质也可作为吸收剂。
3.气体干燥剂
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三类:
①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五氧化二磷、硅胶。酸性干燥剂能够干燥显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2、SO2、NO2、HCI、H2、Cl2、O2、CH4等气体。
②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碱石灰、固体NaOH。碱性干燥剂可以用来干燥显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3、H2、O2、CH4等气体。
③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等,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2、H2、CH4等。
在选用干燥剂时,显碱性的气体不能选用酸性干燥剂,显酸性的气体不能选用碱性干燥剂。有还原性的气体不能选用有氧化性的干燥剂。能与气体反应的物质不能选作干燥剂,如不能用CaCI2来干燥NH3(因生成CaCl2•8NH3),不能用浓H2SO4干燥NH3、H2S、HBr、HI等。
4.气体净化与干燥注意事项
一般情况下,若采用溶液作除杂试剂,则是先除杂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去杂质,则是先干燥后加热。
对于有毒、有害的气体尾气必须用适当的溶液加以吸收(或点燃),使它们变为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物质。如尾气Cl2、SO2、Br2(蒸气)等可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H2S可用CuSO4或NaOH溶液吸收;尾气CO可用点燃法,将它转化为CO2气体。
五、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一)、物理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1.过滤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①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③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夹嘴应与玻璃棒接触;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轻接触;漏斗颈的末端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相接触,例如用过滤法除去粗食盐中少量的泥沙。
2.蒸发和结晶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化或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减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使晶体析出。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3.蒸馏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③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l/3。
④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⑤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例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4.分液和萃取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①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
②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5.升华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离I2和SiO2的混合物。
6.渗析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溶液。
(二)、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
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时要注意:
①最好不引入新的杂质;
②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
③实验操作要简便,不能繁杂。用化学方法除去溶液中的杂质时,要使被分离的物质或离子尽可能除净,需要加入过量的分离试剂,在多步分离过程中,后加的试剂应能够把前面所加入的无关物质或离子除去。
对于无机物溶液常用下列方法进行分离和提纯:
1.生成沉淀法例如NaCl溶液里混有少量的MgCl2杂质,可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使Mg2+离子转化为Mg(OH)2沉淀(但引入新的杂质OH-),过滤除去Mg(OH)2,然后加入适量盐酸,调节pH为中性。
2.生成气体法例如Na2SO4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为了不引入新的杂质并增加SO42-,可加入适量的稀H2SO4,将CO32-转化为CO2气体而除去。
3.氧化还原法例如在FeCl3溶液里含有少量FeCl2杂质,可通入适量的Cl2气将FeCl2氧化为FeCl3。若在FeCl2溶液里含有少量FeCl3,可加入适量的铁粉而将其除去。
4.正盐和与酸式盐相互转化法例如在Na2CO3固体中含有少量NaHCO3杂质,可将固体加热,使NaHCO3分解生成Na2CO3,而除去杂质。若在NaHCO3溶液中混有少量Na2CO3杂质,可向溶液里通入足量CO2,使Na2CO3转化为NaHCO3。
5.利用物质的两性除去杂质例如在Fe2O3里混有少量的Al2O3杂质,可利用Al2O3是两性氧化物,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往试样里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使其中Al2O3转化为可溶性NaAlO2,然后过滤,洗涤难溶物,即为纯净的Fe2O3。
6.离子交换法例如用磺化煤(NaR)做阳离子交换剂,与硬水里的Ca2+、Mg2+进行交换,而使硬水软化。
(三)、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
有机物的提纯要依据被提纯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除去杂质。一般情况是加入某种试剂,与杂质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再用分液的方法除去杂质。如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应在混合物中加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杂质乙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乙酸钠(同时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充分搅拌后,用分液漏斗分液,可得纯净的乙酸乙酯。
(四)、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检验通常有鉴定、鉴别和推断三类,它们的共同点是: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进行判断、推理。
鉴定通常是指对于某一种物质的定性检验,根据物质的化学特性,分别检出阳离子、阴离子,鉴别通常是指对分别存放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一般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推断是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分析推求出被检验物质的组成和名称。我们要综合运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和推断。
1.常见气体的检验
(1)氢气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呈淡蓝色火焰,混合空气点燃有爆鸣声,生成物只有水。不是只有氢气才产生爆鸣声;可点燃的气体不一定是氢气。
(2)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氯气黄绿色,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O3、NO2也能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4)氯化氢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潮湿的空气中形成白雾,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蓝试纸变红;用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时冒白烟;将气体通入AgNO3溶液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5)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6)硫化氢无色有具鸡蛋气味的气体。能使Pb(NO3)2或CuSO4溶液产生黑色沉淀,或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7)氨气无色有刺激性气味,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用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时能生成白烟。
(8)二氧化氮红棕色气体,通入水中生成无色的溶液并产生无色气体,水溶液显酸性。
(9)一氧化氮无色气体,在空气中立即变成红棕色。
(10)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SO2气体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N2等气体也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11)一氧化碳可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燃烧后只生成CO2;能使灼热的CuO由黑色变成红色。
(12)甲烷无色气体,可燃,淡蓝色火焰,生成水和CO2;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13)乙烯无色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黑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14)乙炔无色无臭气体,可燃,燃烧时有明亮的火焰和浓烟,生成水和C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溴水褪色。
2.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l)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或橙色的甲基橙试液变为红色。
(2)Na+、K+用焰色反应来检验时,它们的火焰分别呈黄色、浅紫色(通过钴玻片)。
(3)Ba2+能使稀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溶液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Mg2+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Mg(OH)2沉淀,该沉淀能溶于NH4Cl溶液。
(5)Al3+能与适量的NaOH溶液反应生成白色Al(OH)3絮状沉淀,该沉淀能溶于盐酸或过量的NaOH溶液。
(6)Ag+能与稀盐酸或可溶性盐酸盐反应,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HNO3,但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7)NH4+铵盐(或浓溶液)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8)Fe2+能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先生成白色Fe(OH)2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Fe(OH)3沉淀。或向亚铁盐的溶液里加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加入少量新制的氯水后,立即显红色。2Fe2++Cl2=2Fe3++2Cl-
(9)Fe3+能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Fe(SCN)3溶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10)Cu2+蓝色水溶液(浓的CuCl2溶液显绿色),能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Cu(OH)2沉淀,加热后可转变为黑色的CuO沉淀。含Cu2+溶液能与Fe、Zn片等反应,在金属片上有红色的铜生成。
3.几种重要的阴离子的检验
(1)OH-能使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橙色的甲基橙等指示剂分别变为红色、蓝色、黄色。
(2)Cl-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的AgCl沉淀,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能溶于氨水,生成[Ag(NH3)2]+。
(3)Br-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淡黄色AgBr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4)I-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黄色AgI沉淀,不溶于稀硝酸;也能与氯水反应,生成I2,使淀粉溶液变蓝。
(5)SO42-能与含Ba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4沉淀,不溶于硝酸。
(6)SO32-浓溶液能与强酸反应,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该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该沉淀溶于盐酸,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SO2气体。
(7)S2-能与Pb(NO3)2溶液反应,生成黑色的PbS沉淀。
(8)CO32-能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的BaCO3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或盐酸),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
(9)HCO3-取含HCO3-盐溶液煮沸,放出无色无味CO2气体,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向HCO3-盐酸溶液里加入稀MgSO4溶液,无现象,加热煮沸,有白色沉淀MgCO3生成,同时放出CO2气体。
(10)PO43-含磷酸根的中性溶液,能与AgNO3反应,生成黄色Ag3PO4沉淀,该沉淀溶于硝酸。
(11)NO3-浓溶液或晶体中加入铜片、浓硫酸加热,放出红棕色气体。
4.几种重要有机物的检验
(1)苯能与纯溴、铁屑反应,产生HBr白雾。能与浓硫酸、浓硝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黄色的苦杏仁气味的油状(密度大于1)难溶于水的硝基苯。
(2)乙醇能够与灼热的螺旋状铜丝反应,使其表面上黑色CuO变为光亮的铜,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乙醇与乙酸、浓硫酸混合物加热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饱和Na2CO3溶液,有透明油状、水果香味的乙酸乙酯液体浮在水面上。
(3)苯酚能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的三溴苯酚沉淀。能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紫色溶液。
(4)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的蓝色Cu(OH)2加热反应,生成红色的Cu2O沉淀。
5.用一种试剂或不用试剂鉴别物质
用一种试剂来鉴别多种物质时,所选用的试剂必须能和被鉴别的物质大多数能发生反应,而且能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常用的鉴别试剂有FeCl3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稀H2SO4、Cu(OH)2悬浊液等。
不用其他试剂来鉴别一组物质,一般情况从两个方面考虑:
①利用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等),首先鉴别出来,然后再用该试剂去鉴别其他物质。
②采用一种试剂与其他物质相互反应的现象不同,进行综合分析鉴别。
六、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实验程序判断题”。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七、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及小数点问题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八、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九、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十、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1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需的仪器有: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要注明体积)、胶头滴管;容量瓶要先检漏;使用天平时,要先将游码放回零处调零;称量氢氧化钠时,必须放在小烧杯中。定容时,先沿玻璃棒加水至刻度线1-2cm处,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视线偏高,浓度偏大。
十一、化学实验中的先与后22例
1.加热试管时,应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先拿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3.制取气体时,先检验气密性后装药品。
4.收集气体时,先排净装置中的空气后再收集。
5.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先装一定量蒸馏水后再沿器壁缓慢注入浓硫酸。
6.点燃H2、CH4、C2H4、C2H2等可燃气体时,先检验纯度再点燃。
7.检验卤化烃分子的卤元素时,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先加稀HNO3再加AgNO3溶液。
8.检验NH3(用红色石蕊试纸)、Cl2(用淀粉KI试纸)、H2S[用Pb(Ac)2试纸]等气体时,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后再与气体接触。
9.做固体药品之间的反应实验时,先单独研碎后再混合。
10.配制FeCl3,SnCl2等易水解的盐溶液时,先溶于少量浓盐酸中,再稀释。
11.中和滴定实验时,用蒸馏水洗过的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后再装标准掖;先用待测液润洗后再移取液体;滴定管读数时先等一二分钟后再读数;观察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改变时,先等半分钟颜色不变后即为滴定终点。
12.焰色反应实验时,每做一次,铂丝应先沾上稀盐酸放在火焰上灼烧到无色时,再做下一次实验。
13.用H2还原CuO时,先通H2流,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冷却后再停止通H2。
14.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先用烧杯加蒸馏水至容量瓶刻度线1cm~2cm后,再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15.安装发生装置时,遵循的原则是:自下而上,先左后右或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16.浓H2SO4不慎洒到皮肤上,先迅速用布擦干,再用水冲洗,最后再涂上3%一5%的NaHCO3溶液。沾上其他酸时,先水洗,后涂NaHCO3溶液。
17.碱液沾到皮肤上,先水洗后涂硼酸溶液。
18.酸(或碱)流到桌子上,先加NaHCO3溶液(或醋酸)中和,再水洗,最后用布擦。
19.检验蔗糖、淀粉、纤维素是否水解时,先在水解后的溶液中加NaOH溶液中和H2SO4,再加银氨溶液或Cu(OH)2悬浊液。
20.用pH试纸时,先用玻璃棒沾取待测溶液涂到试纸上,再把试纸的颜色跟标准比色卡对比,定出pH。
21.配制和保存Fe2+,Sn2+等易水解、易被空气氧化的盐溶液时;先把蒸馏水煮沸赶走O2,再溶解,并加入少量的相应金属粉末和相应酸。
22.称量药品时,先在盘上各放二张大小,重量相等的纸(腐蚀药品放在烧杯等玻璃器皿),再放药品。加热后的药品,先冷却,后称量。
十二、有机实验的八项注意
有机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高考会考的常考内容。对于有机实验的操作及复习必须注意以下八点内容。
1.注意加热方式
有机实验往往需要加热,而不同的实验其加热方式可能不一样。
⑴酒精灯加热。酒精灯的火焰温度一般在400~500℃,所以需要温度不太高的实验都可用酒精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乙烯的制备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蒸馏石油实验”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⑵酒精喷灯加热。酒精喷灯的火焰温度比酒精灯的火焰温度要高得多,所以需要较高温度的有机实验可采用酒精喷灯加热。教材中用酒精喷灯加热的有机实验是:“煤的干馏实验”。
⑶水浴加热。水浴加热的温度不超过100℃。教材中用水浴加热的有机实验有:“银镜实验(包括醛类、糖类等的所有的银镜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水浴温度为60℃)”、“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沸水浴)”、“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水浴温度为70℃~80℃)”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水解实验(热水浴)”。
⑷用温度计测温的有机实验有:“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以上两个实验中的温度计水银球都是插在反应液外的水浴液中,测定水浴的温度)、“乙烯的实验室制取实验”(温度计水银球插入反应液中,测定反应液的温度)和“石油的蒸馏实验”(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具支烧瓶支管口处,测定馏出物的温度)。
2、注意催化剂的使用
⑴硫酸做催化剂的实验有:“乙烯的制取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纤维素硝酸酯的制取实验”、“糖类(包括二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实验”和“乙酸乙酯的水解实验”。
其中前四个实验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后两个实验的催化剂为稀硫酸,其中最后一个实验也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做催化剂
⑵铁做催化剂的实验有:溴苯的制取实验(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溴与铁反应后生成的溴化铁)。
⑶氧化铝做催化剂的实验有: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
3、注意反应物的量
有机实验要注意严格控制反应物的量及各反应物的比例,如“乙烯的制备实验”必须注意乙醇和浓硫酸的比例为1:3,且需要的量不要太多,否则反应物升温太慢,副反应较多,从而影响了乙烯的产率。
4、注意冷却
有机实验中的反应物和产物多为挥发性的有害物质,所以必须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和产物进行冷却。
⑴需要冷水(用冷凝管盛装)冷却的实验:“蒸馏水的制取实验”和“石油的蒸馏实验”。
⑵用空气冷却(用长玻璃管连接反应装置)的实验:“硝基苯的制取实验”、“酚醛树酯的制取实验”、“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石蜡的催化裂化实验”和“溴苯的制取实验”。
这些实验需要冷却的目的是减少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挥发,既保证了实验的顺利进行,又减少了这些挥发物对人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5、注意除杂
有机物的实验往往副反应较多,导致产物中的杂质也多,为了保证产物的纯净,必须注意对产物进行净化除杂。如“乙烯的制备实验”中乙烯中常含有CO2和SO2等杂质气体,可将这种混合气体通入到浓碱液中除去酸性气体;再如“溴苯的制备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产物溴苯和硝基苯中分别含有溴和NO2,因此,产物可用浓碱液洗涤。
6、注意搅拌
注意不断搅拌也是有机实验的一个注意条件。如“浓硫酸使蔗糖脱水实验”(也称“黑面包”实验)(目的是使浓硫酸与蔗糖迅速混合,在短时间内急剧反应,以便反应放出的气体和大量的热使蔗糖炭化生成的炭等固体物质快速膨胀)、“乙烯制备实验”中醇酸混合液的配制。
7、注意使用沸石(防止暴沸)
需要使用沸石的有机实验:⑴实验室中制取乙烯的实验;⑵石油蒸馏实验。
8、注意尾气的处理
有机实验中往往挥发或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必须对这种有害气体的尾气进行无害化处理。
⑴如甲烷、乙烯、乙炔的制取实验中可将可燃性的尾气燃烧掉;⑵“溴苯的制取实验”和“硝基苯的制备实验”中可用冷却的方法将有害挥发物回流。

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 化学计算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需要提前准备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使高中教师有一个简单易懂的教学思路。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高考化学考点专题归纳复习 化学计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考点38化学计算

一、常用计算公式

1.有关物质的量(mol)的计算公式

(1)物质的量(mol)=(2)物质的量(mol)=

(3)气体物质的量(mol)=

(4)溶质的物质的量(mol)=物质的量浓度(mol/L)×溶液体积(L)

2.有关溶液的计算公式

(1)基本公式

①溶液密度(g/mL)=②溶质的质量分数=

③物质的量浓度(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及溶液密度之间的关系: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

②物质的量浓度=

3.平均摩尔质量或平均式量的计算公式

(1)已知混合物的总质量m(混)和总物质的量n(混):

说明:这种求混合物平均摩尔质量的方法,不仅适用于气体,而且对固体或液体也同样适用。

(2)已知标准状况下,混合气体的密度ρ(混):

注意:该方法只适用于处于标准状况下(0℃,1.01×105Pa)的混合气体。

4.化学平衡计算公式

对于可逆反应:

(1)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方程式中相应系数比

(2)反应物的平衡量=起始量-消耗量

生成物的平衡量=起始量+增加量

表示为(设反应正向进行):

5.溶液的pH值计算公式

(1)pH=-lg[c(H+)]若c(H+)=10-nmol/L,则pH=n若c(H+)=m×10-nmol/L,则pH=n-lgm

(2)任何水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与c(OH-)总是相等的,即:c水(H+)=c水(OH-)

(3)常温(25℃)时:c(H+)•c(OH-)=1×10-14

(4)n元强酸溶液中c(H+)=n•c酸;n元强碱溶液中c(OH-)=n•c碱

6.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

(1)对于非金属元素:最高正价+|最低负价|=8(对于氢元素,负价为-1,正价为+1)。

(2)主族元素的最高价=主族序数=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

7.烃的分子式的确定方法

(1)先求烃的最简式和相对分子质量,再依(最简式相对分子质量)n=相对分子质量,求得分子式。

(2)商余法:商为C原子数,余数为H原子数。

注意:一个C原子的质量=12个H原子的质量

二、计算常用方法: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方法:守恒法(质量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电子守恒法、差量法(质量差量法、体积差量法)、极限法、关系式法、十字交叉法和平均值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中学化学常见的守恒主要分为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粒子数守恒、能量守恒五大类10余种守恒。

(一)、质量守恒

1.质量守恒化学反应前后的总质量不变。

例1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为

2A(g)B(g)+2C(g)+2D(g)。若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n,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7nB.5nC.3.5nD.2.5n

2.原子守恒反应前后某元素原子的数量不变

例2有0.4g铁的氧化物,用足量的CO在高温下将其还原,把生成的全部CO2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0.75g固体测沉淀,则这种铁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FeOB.Fe2O3C.Fe3O4D.FeO、Fe2O3

(二)、电荷守恒

1.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电荷总数(电中性原理)

例3某1L的混合溶液中含有0.5×10-4molSO42-,2.5×10-4molCl-,2.5×10-4molNO3-,5×10-4mol

Na+则此溶液的PH为()

A.3B.4C.5D.6

2.在离子方程式中,参加反应的离子电荷总数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离子电荷总数。

例4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RO3n-+6I-+6H+=R-+3I2+3H2O则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是。

(三)电子守恒

1.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

例5将mmolCu2S和足量稀硝酸反应,生成Cu(NO3)2、H2SO4、NO和H2O。则参加反应的硝酸中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A.4mmolB.10mmolC.10m/3molD.2m/3mol

2.电子守恒计算在电化学中,原电池的负极或电解池的阳极所失去的电量一定等于原电池的正极或电解池的阴极所得到的电量,也等于电路上流动的电子的电量。

例6由铜片、锌片和300m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腐蚀,当铜片上共放出3.36L(标准状况)气体时,H2SO4刚好用完,则产生这些气体消耗锌g,有个电子通过了导线,原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3.化合价守恒

化合价升高总数等于化合价降低总数。

例75.21g纯铁粉溶于适量稀H2SO4中,加热条件下,用2.53gKNO3氧化Fe2+,充分反应后还需0.009molCI2才能完全氧化Fe2+,则KNO3的还原产物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四)、粒子数守恒

1.中和守恒计算n(H+)=n(OH-)

例8有一未知浓度的盐酸25ml,在加入0.5mol/LAgNO3溶液50ml后,改用NaOH溶液,结果用去1.0mol/LNaOH溶液25ml恰好完全中和。则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0.5mol/LB.1.0mol/LC.1.5mol/LD.2.0mol/L

2.物料守恒

按物质的组成原子个数或原子个数比守恒

例9在H2S溶液中存在着多种离子和分子,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A.c(Na+)+c(H+)=2c(S2-)+c(HS-)+c(OH-)B.c(Na+)=2c(S2-)+2c(HS-)+2c(H2S)

C.c(OH-)=c(HS-)+c(H+)+2c(H2S)D.c(OH-)=c(HS-)+2c(H+)+c(H2S)

3.质子守恒(H+守恒)

水产生的:c(H+)=c(OH-)

上例中由于水电离出来的c(OH-)=c(H+),则c(OH-)=c(HS-)+c(H+)+2c(H2S)。

4.离子守恒反应前后某离子的数量不变。

例10向0.1mol/L100mlFeCI2溶液中,通入CI2,然后向溶液中加入2mol/L的NaOH溶液125ml,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在滤液中加入1.5mol/L的盐酸20ml,溶液恰好呈中性。计算通入CI2的体积(标准状况)。

(五)、能量守恒

反应体系中的能量守恒,即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

例11燃烧6.00g炭生成CO2气体时,所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可使1.00kg水温度升高47.0℃

(水的比热容为4.18j/g℃)。写出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C(s)+O2(g)CO2(g),△H=-xKj/mol

四、几个很有必要熟记的相等式量

NeCaCO3FeCuOAr

20100KHCO356CaO80SO340Ca

HFMg3N2KOHBr、NH4NO3MgO

NaOH

N2H2SO4C3H8SO2CuSO4CH3COOH

28C2H49844CO264160Fe2O360CH3CH2CH2OH

COH3PO4N2OCuBr2HCOOCH3

1.常用相对分子质量

Na2O2:78Na2CO3:106NaHCO3:84Na2SO4:142

BaSO4:233Al(OH)3:78C6H12O6:180

2.常用换算

5.6L——0.25mol2.8L——0.125mol15.68L——0.7mol

20.16L——0.9mol16.8L——0.75mol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220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