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知道哪些教案课件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第1节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水的三种物态。
了解水的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
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现象。
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实验探究、查询资料,认识自然界形形色色的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水的三种状态及其相互转化,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的妙斧神工。
关注水资源危机,养成节水意识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设计学生参与的水的三态变化的模拟情境。
本节的难点是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三、教学过程
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
学生对水的固(冰、雪、霜、雹)、液(水流、雨露)、气(水蒸气)态虽不陌生,但并未认真研究和系统观察。教学设计宜从章首图和常见的天气现象导入课题,着力设计好模拟云和雨的小实验,使学生得以亲历和观察水的物态变化。伴随实验观察进程,适时指明观察点和思考问题,诸如:
给烧杯加热过程中,你在杯口盘子底面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给烧杯加热?为什么在杯口盖着的盘子里放些冰块?
为什么在大烧杯里铺一层饱含水分的湿沙?换用别的东西,例如冰块,行吗?
烧杯上方出现的朦胧“白雾”说明什么问题?
依据教学需要,亦可在本实验前补充加热冰块的小实验:在烧杯中放少许冰块,加热,直至烧干。使学生感悟水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由此导入本实验。本实验的湿沙亦可换为冰块。
对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应做出示范并强调以下几点:
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应该用外焰去加热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不要惊慌,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
类似模拟造“冰”、造“雨”、造“雪”、造“霜”、造“露”等活动,还应布置到课处活动中。
对水的物态变化应在本板块末推广到整个物质世界,以利后续教学。教师应依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对冰——水——水蒸气——水——冰转换的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跟水的物态变化结合起来,再由小范围内水的物态变化扩展到地球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启发学生想象出地球上水的“旅行”图景,进而激发他们升腾起疑问:水为什么会在自然界中循环?既然循环不已,为什么还存在水资源危机和缺水?水的三态转化需要什么条件?……
2.地球上的水循环
本板块实施过程需借助有关地球上水循环的模型、图片、课件、网上资源等,展示丰富多彩的水的物态变化的的信息,使学生确认水的三种状态不断地相互转化的过程关乎万物生存和人类的发展。
3.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
本板块设计意在展示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创造了自然界的神奇、壮观、瑰丽和生机。教师应引导学生“读懂”大自然向我们“讲述”的水的物态变化的“故事”。
在上面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情感教育目标,引导学生敬畏地球上的水循环,欣赏大自然中水的物态变化所创造的“杰作”,关爱水的生态系统,形成爱水、节水意识和水资源危机意识。
活动中可以提供如下设想供学生讨论:若水的三态变化停止,人类的生活将变成怎样?
三、发展空间
1.“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屋顶积雪因吸热而融化为水,顺屋檐下流;下流过程中因周围大气吸热而结冰;这种情况相继发生,形成上粗大、下尖细的冰锥。这种天气现象常发生在我国北方天气晴朗但气温低于0℃的冬季。
(2)将在冰箱中冷却的金属块取出后,由于夏天外界气温偏高,金属块将吸热,使其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在其表面液化并聚集为小水滴,擦干后很快又形成,直到金属块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同。
2.“家庭实验室”指导
太阳能净水器的创意很好。被污染的水将因吸收太阳能加快蒸发(汽化),至温度罩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洁净水滴,然后经漏水托盘汇集到收集杯中。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
(1)周围气温要低于罩内,且空气流通,以加快净化水的速率。
(2)相对漏水托盘,污染水杯口径要小,以减少凝结后的洁净水滴重返染水杯,增加净水产生率。
以上两点注意,可转化为问题,由学生自主探究。
此外,以下两种净化水的方案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小实验内容(其中前一个模拟自来水净化过程,后一个模拟饮水机净化过程)。
①在烧杯中加入100mL浑浊的河水(湖水、池水、井水等),然后加入少量明矾粉末,搅拌后静置,观察现象。提示学生思考:将明矾倒入河水中,能使河流变清澈吗?
再将滤纸折好后放入漏斗。漏斗下接另一烧杯。将烧杯上层澄清的水倒入漏斗,将滤液收集到下方烧杯中。
向过滤后的水中加几滴新配制的漂白粉溶液。水会有什么变化?
②在一个较大的饮料瓶底部穿一个小孔,在瓶内底部垫一些棕榈丝之类的透水纤维,再将干净的沙、小石块分层放入瓶中,最上面再放几层透水纤维,做成一个简易滤水器。将洗过菜或淘过米的水倒入滤水器中过滤,收集从瓶底小孔流出来的水,看有什么变化?
3.“物理在线”和“走向社会”指导
(1)组织学生交流湿地资源,应围绕“为什么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肺’”这一主题,讨论湿地对平衡水的三态变化的重要作用。
(2)关于保护水资源,可组织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图片或下载网上信息,并按以下主题整理信息,准备交流和讨论:
①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
②水为什么是宝贵的资源?
③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办?

相关推荐

物态变化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完成制定的工作目标!你们知道多少范文适合教案课件?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物态变化”,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2.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四.教法:自学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
①可离开人体读取。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
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
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
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
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
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
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b、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二)、典例分析
例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___。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_______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_____。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摄氏度。
例2.容器A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小铁桶B,B中也装水,给容器A加热并使A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B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为什么?
扩展一下,如何才能让小铁桶中的水沸腾,你有哪些措施?
例3.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
C.冰棍冒“白气”是冰棍先熔化后蒸发形成的,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的水蒸气
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例4.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B.大舞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三、自测练习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3.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4.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5.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6.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7.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而成的。
8.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9.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A.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白墙变黑,且刷不净
B.在一杯水里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全杯水都变红
C.打开装香水的瓶盖,香味四处飘逸
D.煮稀饭时,米粒在沸腾的水中翻滚
10.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B.18.1℃C.19℃D.20℃
11.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主要原因是()
A.泥沙分子间的引力小于斥力B.泥沙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剧烈
C.植被破坏,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土地荒漠化
D.以上说法都不对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2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2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三、实验与探究题
22.如图2-5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23.如图2-6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

(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
(2)这种合金是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
(3)合金的熔点是℃;
(4)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状态。
24.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
文中句子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
晶莹的露
凝华
25.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①热,使冷冻室内温度②,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③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②;③。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26.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课件工作计划写好了之后,才能使接下来的工作更加有序!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物态变化知识归纳》,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大家应该开始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可以更好完成工作任务!你们会写教案课件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物态变化复习教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物态变化复习教案
一.课程标准要求:
1.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2.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4.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中招考点:
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知道六种物态变化现象,结合实例能正确区分物态变化
4.水的三态变化,节约用水。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及正确使用。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沸腾的温度不变特征。
3.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特点及影响。
2.难点:1)晶体与非晶体溶解曲线的辨识。液体沸腾的温度曲线特点与辨识。
2)实际生活环境下水的物态变化现象的辨识。
四.教法:自学讲练结合
五.教学过程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
一、物质的三态
1、物质的状态:物质通常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2、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冰、雪、霜、雹是固态;水、露、雾是液态,烧水做饭时见到的“白汽”也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二、温度的测量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0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作为100度,0度到100度之间等分成100份,每一份叫1摄氏度或(1℃)。正常人的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的测量
(1)家庭和物理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它是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A、根据待测物体温度变化范围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b、使用前认清温度计最小刻度值。
c、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部或容器壁。
d、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温度计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及使用
体温表玻璃泡上方有缩口;测温物质为水银35℃—42℃0.1℃①可离开人体读取。②用前需甩
实验室温度计
测温物质为酒精-20℃—10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②不能甩
寒暑表测温物质为酒精-30℃—50℃1℃①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
②不能甩

三、物态变化
1、汽化和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液体汽化时要吸热。
(2)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降低,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3)影响蒸发快慢因素:
a、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得越快。
b、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得越快。
c、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得越快。
(4)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在相同气压下,不同液体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气压增大时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时沸点降低。
液体沸腾条件:液体温度要达到沸点,且要继续吸热。沸腾时要吸热,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5)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6)发生液化的两个条件:
a、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b、压缩体积:压缩有助于液化;有的气体单靠压缩体积不能使它液化,必须使它的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下,再压缩体积才能使它液化。
2、熔化和凝固
(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晶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它的熔点相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非晶体。
(3)熔化和凝固规律
a、晶体在达到熔点(凝固点)时,继续吸收(放出)热量才能熔化(凝固),在熔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b、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物质由硬变软、变稠、再变稀;凝固过程中温度不断降低,物质由稀变稠、变硬。
(4)晶体熔化和凝固的条件
a、晶体的熔化条件:温度要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b、晶体的凝固条件:温度要降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3、升华和凝华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固体升华时要吸热,可以用升华吸热得到低温。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气体凝华时要放热。
4、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
地球上水循环简图(课本)
(2)水的循环伴随能量的转移。
例1.人体的正常体温是_____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___。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_______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_____。如图所示,该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摄氏度。
解析: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摄氏度,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摄氏度。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使用温度计前应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该温度计的示数为52摄氏度
例2.如图所示,容器A中装有水,在水中放入另一个小铁桶B,B中也装水,给容器A加热并使A中的水沸腾.继续加热,B中的水是否也可以沸腾?为什么?

思路分析与答:当A中水的温度上升时,由于高于B容器中水的温度,B中的水从A中的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当A中的水沸腾时,温度保持lOO℃,B中水的温度也可以达到100℃.但是,由于A、B之间没有温度差,B中的水不能再从A中的水吸热了(这是B容器中的水不能沸腾的原因).液体沸腾不仅仅要求温度达到沸点,还要求继续供热,由于B中的水不能继续吸热,因此不能沸腾.
扩展一下,如何才能让小铁桶中的水沸腾,你有哪些措施?
例3.夏天,人们吃冰棍时,看到冰棍周围冒着“白气”;冬天,人呼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B.它们都属于汽化现象
C.冰棍冒“白气”是冰棍先熔化后蒸发形成的,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的水蒸气
D.冰棍冒“白气”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人呼出的“白气”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思路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由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冰棍周围的“白气”与人呼出的“白气”,尽管都是水蒸气变成的小水珠,但水蒸气的来源不同,一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一个是从人体内呼出的水蒸气.本题容易忽视水蒸气的来源而错选A。
答:D(“白气”的来源和“白气”在生活中是有区别的)
例4.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刮风是水蒸气太多形成的B.大舞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思路分析:.刮风是由于大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物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雪一般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答:A
例5.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1)a(2)b(3)c(4)d

解析:1.水的质量增加时,若加热相同的时间,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升高的温度应低。2水的质量增加但特性---沸点不变。答案:c练习题填空题
1.在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分别滴入几滴红墨水,会观察到的颜色较快变得均匀,这个现象可以说明:。
2.图2-1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你能读出它们此时的示数分别是多少吗?甲的示数为,乙的示数为。

3.某人在配制酒精溶液时,把10ml的酒精倒入10ml的水中,摇晃混合后发现总的体积小于20ml,这一现象可以说明。
4.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选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5.防“非典”期间,常用消毒液加热熏蒸的办法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处理。从物理上说,对消毒液加热是为了,弥漫到空气中是一种现象。
6.气体打火机的燃料是丁烷气体,是用的办法使它变成液态装入打火机的。
7.将烧红的铁棒插入水中,会听到“嗤嗤”的声音,同时看到水面上方出现的“白气”,这里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先是后是。
8.目前,全球的气候悄悄变暖,这是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而城市的平均气温高于周围乡村,这种现象称为效应。
9.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些“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10.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11.冬天,0℃以下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现象;寒冷的冬夜,门窗玻璃侧出现冰花,这是现象。
12.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13.复习课上,老师写下一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对联。上联:“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反映的一共性是。
二、选择题
14.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运动理论解释的是()
A.在墙角堆煤,过一段时间白墙变黑,且刷不净
B.在一杯水里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全杯水都变红
C.打开装香水的瓶盖,香味四处飘逸
D.煮稀饭时,米粒在沸腾的水中翻滚
15.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2℃;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03℃。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9℃,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
A.16.2℃B.18.1℃C.19℃D.20℃
16.近几年来,我国北方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天气,主要原因是()
A.泥沙分子间的引力小于斥力
B.泥沙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剧烈
C.植被破坏,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加快,土地荒漠化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如图2-3是给某种物质加热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情况,由图可知()

A.一定是表示某种固态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B.一定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C.可能是表示某种固态非晶体升温并熔化情况
D.可能是表示某种液体升温并沸腾情况
18.如图2-4,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结果,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
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
C.试管中的液体可能是水
D.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
19.牙科医生用来观察病人牙齿的小镜子,要放在火上烤一下才放进病人的口腔中,医生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防止将病毒带入口中
B.把镜面上的水分烘干
C.避免病人感觉镜子冷
D.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液化,便于观察
20.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为了使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为了()
A.盐水可使冰的熔点降低
B.盐水可使冰的熔点升高
C.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
D.盐水可使冰的温度降低
21.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
A.水能够灭火,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B.火焰的温度较低,低于纸的着火温度
C.纸的着火温度较高,高于水的沸点
D.水善于将热量迅速向外散发,所以纸盒不会烧着
三、实验与探究题
22.如图2-5所示装置,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1)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过一会儿手会感到玻璃片变热;(2)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是.

23.如图2-6所示,是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观察图像并回答:

(1)合金开始加热时的温度是;
(2)这种合金是物质(填“晶体”或“非晶体”);
(3)合金的熔点是℃;
(4)图中BC段表示合金处于状态。
24.阅读下列文字,完成表格内的填空。
缥渺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物态可以变化,犹如生活需要色彩。
文中句子物态变化吸、放热情况
晶莹的露
凝华
25.阅读下列资料,思考、解决资料后面的问题.
资料:如图所示,冰箱的致冷设备由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毛细管等部件组成。电冰箱工作过程中,致冷剂氟利昂(一种既容易汽化又容易液化的化学物质)在蒸发器中迅速蒸发①热,使冷冻室内温度②,气态的氟利昂经压缩机压缩后,送入冰箱外面的冷凝器,在此致冷剂液化③热,液态的致冷剂通过很细的毛细管回到蒸发器,又开始了新的循环.电冰箱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将冷冻室内的热吸出来,并散发到冰箱的外面。

(1)在资料的①、②、③三处,补写上适当的内容①;②;③。
(2)小明发现家里新买的电冰箱背面时冷时热,入夏后更是热得厉害,他怀疑冰箱的质量有问题。你认为他的怀疑有道理吗?为什么?
(3)冰箱冷冻室内温度很低,那么在室内多放几台打开冷冻室门的冰箱能不能降低室内温度?
26.人工降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一般是用飞机或者高射炮、火箭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撒入云中,干冰一旦进入云层,就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温度急剧下降,于是云层中的水蒸气就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这些小冰晶逐渐变大,遇到暖气流就为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下落形成雨。
27.如图2-8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

这种晶体的名称是,其熔点是,液态名称是,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分钟。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120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