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探索,归纳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口算。(卡片出示)
30×20 40×60 130×4 59×20
38×40 72×50 60×80 48×60
2.笔算。
3.引入课题:如果把“1470×6”换成“147×60”你会计算吗?揭题: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147×60
①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147×60,也可以讨论解决。
② 反馈,找原因。
2.试一试。
202×30 186×40 130×67
3.教学例4:
180×50
① 你会算吗?尝试完成。
②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4.试一试。
5.比较例3、例4有什么异同?
6.小结得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看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说出乘得的数的末尾有几个0?再列式计算。
240×29 280×34 78×50 119×50
120×80 250×40 260×30 190×50
2.根据15×5=7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
15×50=150×50=
1500×5=150×5=
3.课本第21页练一练第5题,同桌按要求相互编题计算。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五、作业
作业本p10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导学案
教学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一)
第3课时
总课时6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难点: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
1、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这副图,阅读图下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理
1、探究850×15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提问: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能列式计算吗?
指名回答,板书:850×15
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指定竖式写法不同的两人板演。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说。
(3)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简便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板书,说说自己的想法。
1、教学“试一试”
(1)提问:解决“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2)学生尝试做题。
(3)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4)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板演算式,当算到时,提问: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你能说出为什么应该添2个0?
(5)小结:两个乘数末尾都有哦的乘法,可以先用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2个0,九在得数的末尾添上2个0。
2、迁移训练
课件出示:明月小区共有80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
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汇报交流并总结。
一、迁移巩固,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独立做题,全班共同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
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你能口算出这两组题的得数吗?各自口算给同桌听,每人算一组题。指名说得数,全班共同订正
提问: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3、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
学生独立填表,填完后在小组内讨论
二、课堂作业
三、评价总结
板书
设计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850×15=12750
850
×15
425
85
12750
课后
心得
教学内容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二)
第4课时
总课时6
教学
目标
1、学生经历探索接近整百或整十数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2、学生充分体会估算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难点:估算的正确率
课前准备
小黑板、学具卡片
教
学
程
序
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一、基本训练
1、口算练习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挂图,提问:从图上知道些什么,要求“一幢楼一年的保洁费用”算式怎么列?
学生回答,板书:48×112=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提问:48×112大约等于多少呢,你能估算出它的结果吗?
学生思考后,讲述:现在请同学们把你估算的方法和结果跟同组同学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这里的估算,可以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数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提问:估计的结果怎样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它的结果,看看自己估计的怎样?
师小结:估算时,我们一般把接近整十或整百的数分别看作整十和整百数,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
三、巩固提高
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第1题
要求学生一组一组完成后指名学生回答。
比较:比比每组题,你有什么发现?
第2题
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
第3题
先让学生连线,再指名说说自己的想法。
第4—6题
这3题都要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并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
第7题
先让学生估计哪一个的面积大一些,再通过笔算得出正确的结果。
四、课堂练习
第4—7题。
板书
设计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48×112=5376(元)
48×100=4800,费用比4800元多一些
50×110=5500,估计费用在5500元左右
课后
心得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8页的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八种的第5、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体验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试笔算下面的题目:
425×32=
237×12=
202×4=
引导学生思考:因数中有0的乘法与前两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课件出示主题图,列车的信息。
2.观察图片,提出问题?
师小结:同学们思维活跃,踊跃举手回答,体现你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
3.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含2个问题;生2:因为它有“各”字)板书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160×30=106×30=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中间、末尾有零有0)
4.汇报结果(课件演示)
小组汇报并讲解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课件出示160×30的简便算法。
160
×30
___________
4800
(2)106×30=
学生反馈做法,最后课件演示简便算法。
160
×30
___________
3180
(3)学生反馈时讨论:
106×30这个算式中的3为什么和6对齐?积末尾的2个0是怎么得来的?十位3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
(4)在计算时,你更加喜欢哪种算法?
5.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练习:
在计算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时,我们已经学会了简便算法,那么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大家可以更加快速、更加准确地算出答案。
1.220×40=
160×60=
360×25=
580×12=
2.小猴子摘西瓜。
3.练习八的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积的末尾有几个0的问题研究。
课件出示:450×20=
总结得出:一个因数末尾有两个0,另一个因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至少有(3)个0。
四、速度大比武
1、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判断:
(1)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一定有几个零。()
(2)两个因数的末尾有几个零积的末尾至少有几个零。()
(3)计算85×106时,十位8和十位0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可以省略不写。()
(4)计算225×16时,积的末尾没有0。()
(5)650×40=2600()
2.选择超市。
(1)5600乘50,积的末尾有()个0。
A、3B、4C、5
(2)508×40,它们的积是()
A、2320B、20320C、2032
3.火眼金睛:先观察,再填数。
36×4=144
36×40=()
360×40=()
360×()=1440
()×4=14400
4.找朋友。
20X459600
60X90840
8X1055400
220X40900
160X608800
5.应用扩展
1.学校买来20盒铅笔,每盒120支,一共买回多少支铅笔?
2.一列货车有30节车厢,每节车厢可装煤104吨,用这列火车运3000吨煤,能不能一次全部运完?为什么?
五、课堂总结: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上几个0.
教学过程
一、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1.出示复习题.
20×3= 200×3= 2000×3=
12×4= 120×4= 340×2=
2. 提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乘法应该怎样计算:(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末尾有0的乘法(例11)”(师:天太热了,王老师实在受不了了,就想去买电扇.于是他带了1000元钱来到了商店.电扇每台350元,王老师带的钱够用吗?)
2.提问:怎样判断王老师的钱是否够用?
3.学生分组讨论.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要想知道王老师带的钱是否够用,必须要先算出买3台录音机共用多少元钱.)
5.怎样计算:由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
6.学生汇报:全班交流,质疑.(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
7.比较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方法一是根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是根据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口算方法进行类推得来的.)
8.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因为第二种方法比较简便,所以更喜欢第二种方法.)
9.板书:2500×3 师问:怎样算简便?
10.找一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11.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1. 第二个因数要写在第一个因数的末尾的0的前一位的下面;2. 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不能漏掉.)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演示动画“末尾有零的乘法”
2.出示课件“末尾有零的乘法(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3.教材第二十二页第7题,请学生将答案直接写在教材.
4.你会计算2072×4和8×420吗?
板书设计
末尾有0的乘法
20×3= 200×3= 2000×3= 2500×3=
12×4= 120×4= 340×2=
一、教材分析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形,教材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安排了本节的内容,有助于学生集中学习在乘法中如何处理0的具体方法,为以后学习复杂的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因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处理好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难度不算大,但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其方法,并在计算时胆大心细。
二、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从中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利用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情境,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我设计了谈奥运,谈运动,计算福娃总数,这一数学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并呈现相关问题,为下面深入探究新知提供一定的学习材料。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把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具体活动的材料和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对数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在探索活动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被动地、简单地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通过多看、多听、多动手,使其主动地去获取数学知识和方法,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根据乘法算式的意义得出05=0、50=0。再通过想一想、同桌交流习题和师生举例的活动来进行此类乘法的补充,从而发现其规律。整个环节努力通过让学生思考交流加深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结论。
本节课中例6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教学(我将原例题中的508*3改成502*3,即进位改成不进位的,目的是想重点呈现0与一个数相乘得0,以及积的十位上的数的书写),创设问题情境后,是让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思考当因数中间有0时如何计算。在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的活动中,我先请同学估一估,培养了学生估算的能力,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教师信任孩子、鼓励他们,将学习自主权留给了学生,学生也都能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列竖式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
教学时,为了更全面说明对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中0的处理,也为了给学生创设问题产生的情境及讨论的机会,在原有教材的列题上增加了一道题,笔算 508*3=(需进位的)。另外,还增加了一组对比练习,即因数中间没0 和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的对比练习,从而便于学生比较、讨论,不管中间是否0,都要用这个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即使十位上是0也要乘,乘 0时,个位的积不满十,十位上就要用0占位,这样处理,有效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
(三)加强练习,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巩固练习环节,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理解,延伸提高。这一环节,引导学生把所学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经历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评价,促进学生有效认识自我
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等心理特征,引导他们敢想敢说,给学生有充分发言的机会。从说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开始,到说题意,说过程,说思路,说算理,说收获。同时,安排多说的活动还能促进学生表达、计算、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重视他们的情感,以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适时给予激励和肯定。所有这些,都能让学生获得积极、成功的体验,通过评价激励,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获得自信,掌握知识,把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
三、反思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
1、在教学因数中间有0的笔算过程中,我着重引导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动手尝试、讨论交流、比较分析等明确计算的顺序、计算的法则,似乎算理部分强调的不足,只在个位相乘不进位积的十位要写0时、以及辨析题时用到了算理来说明,我想如果在探索笔算方法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多渗透算理效果会更好。
2、关于巩固练习中两组对比笔算练习设计的问题。在研讨会上齐老师说:关于练习题的设计是否重复的问题,有待方敏老师自己思考。的确,我想了很多。在本堂教学中,设计了这两组对比笔算练习,目的是再现笔算,利用比较、分析深化算理。但课后,细细思考,这部分练习确实有些重复,一堂课中巩固练习的设计必须注意层次性、开放性和综合性,确保练习的有效设计为有效教学服务。
在本班进行教学时,我将这两组对比练习改成:填填下表
217 202 809 2008 4 使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体验它们计算方法的异同、内化算理。
3、关于处理课堂上学生生成问题。在研讨会上,甘棠中心的一位老师提到了一处交流9*0=0时,有一学生说9表示有,0表示没有,一乘就没有,老师打断了学生,没让他说下去,还有市教研室的高老师也提到了一处有一学生说这个积不可能越乘越小,老师没有给予肯定和加以说明。的确,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生命、有活力、有发展的潜能。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思考和灵感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而我的表现确实不如孩子,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内心是惊喜的,但重视不够,不是放置不顾,就是手忙脚乱,不会处理。在今后我应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及时关注生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把师生互动的探索引向深入,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使课堂更加精彩。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设计(例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的过程,进一步掌握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0×3=40×22=
20×20=53×30=
600×30=30×23=
400×50=350×2=
学生开火车回答。
2.笔算
708×6=790×8=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设计意图:复习口算知识,为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做好准备;复习笔算知识,为中间有0的笔算除法做好准备,同时熟悉乘法笔算的基本步骤。】
二、探究新知A
例2:特快列车1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1小时可行106千米。它们30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问:说一说这题如何列式?160×30=106×30
问:这道乘法算式的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
板书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怎么计算出结果?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自己试一试
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请不同算法的学生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1)口算:先是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2)笔算:展示两种不同的算法:
3)让学生对两种算法发表评价,通过对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利用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能使计算简便。引导学生选择后一种方法
4)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5)小结:笔算末尾有0的乘法,先乘0前面的数,然后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结合实际板书:末尾有0,先算非0,算完再添0;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对比选择,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在自主探索中掌握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A
1.出示题目:
220×40=60×160=
360×25=12×580=
要求:小组讨论怎样对齐数位,再列竖式计算。
2.学生独立计算后,用计算器自行检查。
3.指名汇报:投影其答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强调:60×160=,把160放前面省略一步,但在验算时也要用到60放前面;12×580=可调换位置也可不调换位置,同样简便。
【设计意图:4道算式囊括了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让学生先讨论再计算,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知识,注意不同题型的对比,通过练习,巩固竖式的简便写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探究新知B
1.出示题目: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出发12小时后需要停站休息,已经行了多少千米?
怎样列式?106×12=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后指名汇报算法
出示错例: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思考并小结: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要注意什么?(板书:末尾有0不漏算。)
2.回到开课初的问题:普通列车30小时可以行走多少千米?
列式:106×30=
分析算式,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两个难点同时出现,能否克服?激励学生尝试计算。
展示学生的不同算法,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引导学生择优
学生反馈时讨论: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3.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
【设计意图:增加中间环节106×12=,是因为考虑到106×30=既是末尾有零,又是中间有零,在学习了末尾有0的160×30=的基础上先学习106×12=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再过渡到106×30=,降低了对新知识的理解难度,学习中再次运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较为简便的方法,树立优化的理念。】
三、练习巩固B
305×50=708×25=30×208=
【设计意图:3道算式囊括了中间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各种类型,直接让学生计算,从前面的有扶有放到现在的完全放手,相信学生,培养学生独立计算的能力。】
四、拓展练习
1.书本53页第4题: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大象吃20天吗?
2.书本53页第3题:我国发射的“神舟”四号飞船绕地球一周约用90分钟。一共绕地球108圈,用了多少时间?
【设计意图:两道应用题的练习,既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渗“学以致用”的数学精神。】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小结本课重点,加深印象,强化目标意识。】
六、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2题,用笔算的方法,叙述计算的过程。
附板书设计:
末尾有0、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末尾有0,先算非0,算完再添0;
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末尾有0不漏算。
相信很多老师都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同学们能够积极的与自己互动。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这样不仅拉进了学生与自己的距离,还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0的认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学目标:
认识0,了解其含义,会写0
体会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用数的观念观察实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认识0,体会0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都学过哪几个数字宝宝呢?还记得吗?现在大家一起来说出他们的名字。
生:1,2,3,4,5
师:那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的了一串珠子,现在请一组同学,一位扮演小老师,一位扮演学生。
小老师出示卡片,然后学生用拨珠子的方式来表示。(学生动手开始实际操作)
师:同学们配合的真默契。现在老师请一位同学将刚才出示的数字卡片排排序
(贴卡片的时候按顺序来)
二、探索新知
师:这位同学做的真棒啊!秋天到了,果实都成熟了。大家看这棵树上结了几个苹果呢?
生:5个
师:今天老师要把这五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同学。哎,这位同学从一上课就专心听课,老师奖励你一个苹果。同学们观察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生:4个
师:瞧,这位同学今天发言真积极,老师要把这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奖励给你。现在还剩几个苹果?
生:3个
师:同学说的非常棒。现在老师要把这三个苹果都摘下来放在这儿,看接下来谁表现的好,老师就奖励给谁。
大家现在观察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生:一个也没有。
师:那一个也没有应该怎么表示呢?
生:0
师:没错,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师:一个也没有的我们用0表示。其实0与1,2,3,4,5一样都表示一个数,但都比1,2,3,4,5小。
(贴卡片0)
师:小眼睛,看黑板。大家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生:一个小男孩手里拿着两个气球。
师:说的真好!哎,突然小男孩手一松,大家看气球怎么样了?你来说。
生:飞走了
师:大家说现在还剩几个气球?
生:一个也没有了
师: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0
师:你知道的真多!老师把这个苹果奖励给你。接着看,大家观察树上的小木屋里有几只小鸟?
生:3只
师:注意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生:小鸟都飞走了。
师:那现在小木屋里还剩几只小鸟?
生:0只
师:那0表示什么呢?
生:0表示什么也没有。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0,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写0。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写的时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点要与终点相连,要写圆滑。注意:0是写在田字格的左半边。上边顶着上边得线,
生:左边靠着左边的线,下面顶着下面的线,右面靠着中间的线。
好,小手指伸出来,我们一起写数字。(带领示范)
现在同学们翻开书第9页,先照着虚线描下来,然后在后面管饭的写2个。
待会儿咱们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的最工整,字写得最美观!
(巡视)
师:这位同学带着你的书上来,展示一下你书写的。大家说这位同学写的怎么样?
生:写的不好。
师:哪里不好呢?
生:。。。。。
(订正)
师:大家看现在对不对?
生:对
师:这位同学你上来展示一下你书写的。大家看这位同学书写的怎么样?
生:好
师:这位同学写得即规范,又整洁,美观。老师也奖励你一个苹果。还剩一个苹果了,大家可要好好表现,争取机会呦。
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0,那同学们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见过0呢?
生:。。。
师:大家看大屏幕上展示的都是生活中的图片。那你看看哪些地方有0呢?
生:计分牌上有0,门牌号上有0,
师:来读一读。还有呢?如果从左边数,门牌号上的0排第几呢?
生:尺子。。。。排第2.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其实呀,在我们的直尺上也有0,它还表示起点。这等到以后的学习中就知道了。
三、小试牛刀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0,现在我们就来检测一下。看谁做的又快又准。
大家看大屏幕,小试牛刀第一题,第一题怎么做呢?
生:就是在田字格里填上苹果的个数
师:真聪明!好,开始做。做完的同学用你的坐姿来告诉老师。
(巡视)
师:大家看这位同学填的对不对。
第一题都填对的同学举手老师看看,好,看来同学们已经和数字宝宝们很熟了。给几分钟
的时间更正。(巡视指导)
师:现在来看第二题,谁能告诉老师第二题是什么意思?
生:在田字格里填上鱼的条数。
师:看谁做的又准又快!
(展示)
(同上)
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准备了几张数字卡片,请一位同学来给排排序,好让他们快点站好队回家。大家说这位同学给数字宝宝排的队正确吗?
生:你完成的好极了!
师:同学们,回顾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呢?
生:数字宝宝0.还知道了0都要比1、2、3、4、5小。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第5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使学生体会计算因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
教学重难点
1.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
2.因数中间的0怎样与另一个因数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40×7=160×3=120×2=4×290=
2.笔算
708×6=54×278=
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
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二、导入新课
1.观察下列算式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出示:40×150=240×20=
师:你们能通过口算计算出它们的结果吗?
生1: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生2:把0去掉后再相乘,去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生3: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加上几个0。
师:对,非常不错!生1,生3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加上几个0。)
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学生尝试笔算并进行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和口算方法一样吗?
(生1:一样。
生2:都可以先把0前面数的相乘。
生3:看一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个0。
生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
三、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
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出示材料: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生2:普通列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生3:特快列车3小时可行多小千米?
……
学生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师:让老师也提一提问题吧,同学们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个问题?
(1)出示问题:它们30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生1:包含两个问题;生2:对,因为它有“各”字)
出示两个子问题:特快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普通列车30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分析数量关系,学生自主列算式。
(3)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中间有0,板书补充完整本节的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
(4)请同学们试着独立完成笔算。(见图1)
提出问题:①为什么3和6对齐?
②积末尾的两个0是怎么得到的?
③十位3和十位0相乘得0,为什么积的百位却写着1呢?(进了位要加上去)
2.同学们这么聪明,我们就来做一做课本第55页第2题,看谁最先帮助小猴子把西瓜摘下来。
390×13=305×50=180×50=
240×22=208×30=206×40=
290×20=460×70=
四、课堂小结
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积得末尾加上几个0。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55页第3、4题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所以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从而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和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6的乘法口诀、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和9的乘法口诀以及乘法口诀的系统整理。
教材编写的特点:
1、素材的选取具有时代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将成为“地球村”。所以,本单元以独特的视角,选取了一个外国儿童“凯蒂”向中国孩子学习中国特有的手工制作为素材,引出对6—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此情景,学生喜闻乐见,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另外,图中中外孩子合作友好,一起玩耍的气氛,也为教材增添了新意。
2、知识结构编排合力。
第二单元2—5的乘法口诀,都是五句。本单元,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这样便于学生更好的探索规律,形成结构。
3、练习形式多样化。
“自主练习”中,为学生提供的练习形式多样,除了常规的计算题外,还设计了“填顺口溜”、“你说我写”、“配钥匙”、“找规律”等形式的练习。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能增强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愿望。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活动,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学习6—9的乘法口诀。
2、能正确地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口诀编制规律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在编口诀、找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研究问题的本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与自编口诀。
教学难点:寻找规律,记忆口诀。
学与教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学时,以“凯蒂学艺”为故事背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为故事加上时间、地点,为人物配上生动的对话,增加清静的现实性,便于学生捕捉有用的信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逐步增大乘法口诀的探索空间。、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师生可以从共同编制口诀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编制口诀,在通过交流反思自己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3、引导学生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
要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口诀的规律,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对口诀的记忆,还要在运用口诀的过程中,逐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到本学段末,利用口诀计算乘法应达到每分钟8——10题。
4、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一要注意运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信息,二要为学生提供参与现实生活的机会,发展初步的应用意识,逐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数:10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许海峰不畏强手,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认识6个会认字,理解新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体会许海峰沉着冷静,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学前准备:
查找资料、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孩子们,2008北京奥运会中,我国体育健儿获得了多少金牌?是啊,体育健儿们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作为中国人,我们骄傲啊!然而,你对中国奥运史有有哪些了解?今天,让我们去看看第一枚奥运金牌是怎样获得的。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出示要求:默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在课文中画出词语花篮中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再读课文,(自由读)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播放许海峰在奥运会上夺得金牌时,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庄严雄壮的中华任命共和国国歌声中学学上升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情学习兴趣。
2、按照自学要求学习课文。
自学要求
①默读课文,找出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写出简单的批注。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
指导朗读有关描写许海峰设射击时的情景的句子,体会他的心情。
3、你对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这句话怎样理解?
重放录像,让学生体会在奥运赛场上升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的民族自豪感。
4、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巩固练习
1、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的花篮上。
五、作业
1、生字、写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小组办小报,题为我与祖国的奥运,特别注意搜集各项比赛的第一次重大突破,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数学“五段”教学导学案
年级
二年级备课教师
教学课题1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上的例3,完成课堂活动和练习二中3—7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编乘法口诀的过程,掌握1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
2.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类比,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受乘法口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用口诀口算1、2的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用口诀正确口算。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问题呈现情境导入一、复习2的乘法口诀。
1.齐背2的乘法口诀。
2.对口令。
生背2的乘法口诀,和老师共同对口令。目标展示1.编1的乘法口诀。2.用1、2的乘法口诀正确口算。引导自学1.摆小棒,边摆边写乘法算式,写口诀。2.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得数的。3.口诀的前半句表示什么,后半句表示什么?4.观察1的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自学例3。探究交流1.把自学中的收获和问题与小伙伴分享、交流。
2.请同组的小伙伴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小组长把小伙伴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好。
4.小组汇报本组同学的收获。
5.报告员把小组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解答。
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精讲释疑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重点讲解口诀里的每一个数的意思,以及整句口诀的意思。学生汇报发现时,老师按顺序观察,第一个因数,第二个因数,积的规律,便于学生记忆。
学生提出质疑,教师讲解。检测练习1.对口令(1、2的口诀)。2.把口诀填完整。一()得八二五()一九()一六()二六()一三()3.算得数,并说出所用的口诀。1×25×18×16×12×9
4.指导完成练习一第3—7题。尚美评价
针对本节课的学习表现,小组评价,学生互相评价,然后教师评价。
教学板书
设计
1的乘法口诀例3:1×1=1一一得一1×2=2一二得二………
1×9=9一九得九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人名教师,我们要给学生一个优质的课堂。这时就需要自己去精心研究如何做一份学生爱听老师爱讲的教案。上课才能够为同学讲更多的,更全面的知识。你们见过哪些优秀教师的小学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0的认识,”,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0”的两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学生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系系相关。
教具学具准备
1.课件。
2.0~5的数字卡片
3.62张练习题。(为写“0”做准备)。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哪些数字?(1.2.3.4.5.)
我们一起来数一遍。(学生大声音的齐说1.2.3.4.5)
2.好,你们都会数这些数字了,现在我们用这些数字来做个猜数字的游戏,好吗?
(1)这个数在3的后面,5的前面,它是几?(4)
(2)这个数比2大比4小,它是几?(3)
(3)这个数比1多1,它是几?(2)
(4)这个数在2的前面,比2小,它是几?(1)
(5)这个数比1小,它在1的前面,它是几?(0)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都猜对了,你们还知道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板书(0的认识)
二.学习新知
(1)揭示“0”的第一含义──什么也没有。
1.出示课件,小猴子吃桃子的图片。
请同学仔细看图,根据这三幅图编个小故事。(学生描述三个猴子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行。)
看第一幅图,盘子里有几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盘子里有2个桃子,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
(课件出示:2)
小猴子吃了几个桃子?盘子里还剩几个桃子?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小猴子吃了1个桃子,盘子里还剩1个桃子,我们用数字1表示。
(课件出示:1)
桃子太好吃了,小猴子把盘子剩下的1个桃子也吃了,盘子里还有桃子吗?你能用哪个数字来表示?
生:盘子里没有桃子了,可以用“0”来表示。
(课件出示:0)
师小结:0和1、2一样,也是一个数。像这样一个也没有时,就可以用零来表示。
2.猜硬币――生动认识“0”表示没有。
师:生活中有好多关于0的故事。现在请大家听一听,猜一猜,这个盒子里装了几枚硬币?用哪个数字表示呢?注意听――
(教师轻轻摇动装有硬币的盒子,发出声响。学生猜)
生:2枚。
生:1枚。
师:盒子里到底有几枚硬币,用几来表示呢?我们打开看一看。
(教师倒出盒中的硬币,放在手心。)
生:1枚!!!
生:用1表示。
师:现在呢?再猜猜看。(教师使劲摇动盒子,听不到任何声音。学生私下猜测――)
生:0。
生:盒子一个硬币也没有。
生:我认为用0来表示。
师:(打开盒子,向外倒。)
师:真的一个也没有,是0个。
同学们猜的真好,尤其XXX同学上课表现一直非常好,老师奖励给她1个笑脸,奖励给XXX1个笑脸,老师的手里现在还有笑脸吗?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
3.举例有关0的实例――说说生活中用0表示的例子。
师:你还能说出生活中可以用“0”来表示的实例吗?如果你能说,说给同桌听一听。
(小组合作,左边同学先说,右边同学听。然后右边同学说,左边同学说。比一比谁说的好,谁听的好。)
全班汇报交流。(如果有学生说“0”像鸡蛋,师应对“你说的是“0”的形状,我们有2个鸡蛋,吃掉了2个,还有几个鸡蛋呢?)
生:树上本来有3只小鸟,飞走了3只,树上1只小鸟也没有了,就是0只。
生:森林里有一只老虎和一只兔子,老虎把兔子吃了,兔子就是0只了。
生:我吹了4个泡泡,后来泡泡破了,一个泡泡也没有了,就用0表示。
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0”可以表示没有,它还有其它的含义,它还表示开始、起点。
(2)学习0的第二个含义------表示起点、开始
1.请同学看图(出示课件:直尺图。)
师:仔细观察尺子上有什么?
生:有数字0.1.2.3.4.5.
生:有竖线。
0在尺子的最前面,表示起点、开始,我们在量物体的长短时,物体的一边要和“0”对齐,从“0”开始量,所以“0”在尺子上表示开始、起点。
2.(课件出示:跑步运动员起跑的图片、跳远时的起跳图片)
师:在运动会上运动员赛跑和跳远都可以用“0”来表示,运动员从哪开始起跑、起跳,请你找一找,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生:起跑线和跳远的起跳线,用“0”来表示。
(课件:用红圈圈出起跑线和起跳线)
3.在我们的生活中“0”可以表示没有,在尺子上还可以表示起点、开始,它还出现在别的地方,(出示课件:温度计、电话号码、门牌号、车牌号码、邮政编码等)
看看温度计中的“0”在哪?温度计中的“0”在1℃的下边,水低于0℃要结冰。
师:“0”出现的地方太多了,课下同学们可以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出现“0”,它表示什么含义。
(3)学习书写“0”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0。你能说说0像什么样吗?
生:0像个鸡蛋。
生:0像鸭蛋。
生:0像圆圈。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黑板上的0像圆圈吗?
生:不像。0没有那么圆,有一点长,有一点扁,像个椭圆。
师:观察得真仔细。我们给0编首歌吧,仔细听老师的儿歌:
数字0,像鸡蛋,上下长,左右扁。
2.教师在田字格示范写“0”
想知道0到底怎么写吗?写的时候要注意:从右上角起笔,向左,向下,收笔,和起笔相连。看,写出来的线多圆滑呀。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0的样子。然后伸出手指,跟着大屏幕在桌子上写一个0。
3.教师在前背对学生书空,学生练习书空。(书写时可以边写边说“0”书写的过程。)多练习几遍,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
4.打开书描红29页,比一比看谁描写的美观整齐。
三.巩固练习
1.写一写
请大家在方格中写出数字,比一比谁写得又快又漂亮。
拿个别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进行评价。(拿写的好的和写的“0”不是很好的。注意“0”的写法,不能有棱角,要圆滑,笔顺要正确。)
2.老师送给同学们6个数字(0.5.6.4.3.2.1)好朋友,他们想让你们给他们排排队,好吗?请听好要求,请你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给他们排一排。想一想,“0”为什么这样排?
让学生到前摆一摆,实物投影展示。
从大到小排一排。说一说,“0”为什么这么排?(0比1小)
四、回顾反思――总结学习所得,深化对0的认识
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认识了数字王国的新朋友——0。
生:知道0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生:还学习了怎么写0。
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好朋友“0”,当表示一个也没有时可以用0表示,在尺子上表示起点。“0”还有很多的含义,下课同学去找找生活中的“0”,它还表示什么含义。
《1和0的乘法》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的乘法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70689.html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