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历史必修3学案(带答案和解释)

一名优秀的教师就要对每一课堂负责,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教师能够井然有序的进行教学。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教案内容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二历史必修3学案(带答案和解释)”,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百家争鸣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那几个代表人?物他们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1.孔子成就:
(1)主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
(2)教育: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从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培养学生,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3)死后其言论被编纂成《论语》一书。《诗》、《书》、《礼》、《乐》、《易》及《春秋》被称为六经,为儒家经典。
2.孟子的主要主张:
提倡“仁政”学说;提出“君轻民贵”——早期民本思想的思想基础
3.荀子的主张:
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在天人关系上,强调“天行有常”和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孟子、荀子在哪些方面发挥了孔子的思想及早期儒学的基本特征?
孟子继承并发挥孔子的“德政”思想,提出“仁政”的学说,主张统治者要善待百姓;荀子深入讨论“礼”的思想,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二、老庄之学
1.道家代表及特点:
(1)代表:老子与庄子。
(2)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2.老子:
(1)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2)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4)其思想通过《老子》一书留传下来。
3.庄子:
(1)主张:把“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
(2)其思想体现在《庄子》一书中。
老子从“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从而达到政治上的最高境界“无为而无不为”。所谓“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和为所欲为,如此方能达到“无不为”的效果。这实际上就是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老子曾警告统治者不要过分威逼百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的政治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三、法家思想
1.李俚变法:
(1)奖励耕战:推行“尽地力之教”;创立“平籴法”;推行按军功授田宅的制度。
(2)实施严刑峻法: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3)《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2.商鞅变法的内容:
(1)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等级。
(2)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
(3)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
(4)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5)实行编户制和连坐告奸。
(6)燔诗书,明法令,以吏为师。
3.韩非:
(1)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3)用“参验”的方法检验人的言行和知识的真伪,对中国古代认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哪一种思想统治者比较受人推崇?为什么?
法家思想。这种思想与当时诸侯加强中央集权,壮大自己势力,以便在争霸战争中处于优势的要求相吻合。
四、墨家的主张
1.墨家的基本主张: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
2.墨家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的贡献:
(1)认为认识以客观实践为来源。判别知识的三条标准是“三表”法。
(2)建立“类”、“故”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3)通过类比的归纳形式来说明万物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基础。
3.墨家学派的发展:
(1)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逻辑学,称之为“墨辩”学派,即后期墨学。
(2)汉代以后,墨家学派逐渐失传。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人民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征引。但战国以后,其思想便不受人们重视了。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引自《论语》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1)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和“礼”。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就是说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为了实现“礼”,孔子进一步提出了“正名”的主张,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经混淆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正言顺,贵贱有序。这体现了他政治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2)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孔子并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他明确表示:“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他还认为“不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3)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比较进步。他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主张“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

孟子把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为更为系统的“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政在得民”、“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主张“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孟子认为人民、国家比国君更重要:“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当然,孟子的“民贵”是就百姓在维护统治秩序过程中的地位而言,并不是指在政治经济地位上“民”比“君”高贵。
例下列哪些是孔子思想的内容
①提出“仁”的学说②倡导“礼”
③提倡“仁政”④德治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本题主要考查孔子思想的主要观点。解题的关键是把握住孔子的主要思想观点,即“仁”和“礼”。而“仁政”是孟子对孔子“仁”的观点的发挥。
A

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积极作用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B.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C.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D.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
孔子“仁”的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与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从而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礼”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等级制度。
D
韩非与李斯同为荀况的学生。韩非继承了荀况的“性恶论”思想,但却极力反对老师的儒家学说,在对其的批判中发展出自己的一套完备的学说体系,最终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法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以及韩非的思想主张:
(1)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秩序被打破,各诸侯国为取得在争霸战争中的优势,纷纷寻求变法改革。同时,频繁的战争也使各国的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危机日趋严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日益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必然推动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2)思想主张:
①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他认为法律是处理政事的基本,权术是君主控制群臣的工具,势力是君主的政权、威势,即权威,是君主的“筋力”,三者不可分离。势是法和术的前提,法是要求臣下必须遵守的,术是君主时刻不能离开的。韩非还主张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主义扩大到思想领域,清除法家以外的学派,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的观点。②韩非主张“以法为本”来治国,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的约束,“刑过不避大臣,善赏不遗匹夫”,“法不阿贵”。韩非强调用严刑峻法治理国家,他认为“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吾以此知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上设重刑而奸尽止”。③韩非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

法家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强调根据现实社会的需要,进行政治改革;儒家认为历史发展应以继承和沿袭古代的礼乐制度为主,只可以作局部的调整,不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法家思想适应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的需要,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基础,在当时受到了重视;儒家思想与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不相适应,所以在当时没有受到重视。
例“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则群臣畏其威而归其利矣。”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本题是一道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处理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能否读懂并真正理解其含义,即“作臣子的害怕被杀和受罚,愿意得到庆赏,所以君主就制订了刑法和道德,那么群臣因为害怕君主的威力而都服从其统治。”这段话体现了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及实行“法治”的主张。
D

主张“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的思想家是()
A.墨子B.孙子C.孟子D.韩非
此题为材料选择题,要求理解材料并准确理解、再现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派别的思想主张、代表人物。首先是理解好材料的大意:主张严刑峻法,再联想各种学派的主张、代表人物,便可对比选出D项。
D




变——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法家:李俚、商鞅、韩非—
—墨家:墨子——百


一、选择题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B
2.下列著作不属于“六经”内容的是()
A.《诗》B.《春秋》C.《书》D.《尚书》
《尚书》不属于“六经”。
D
3.试找出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一项()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
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思想代表,而墨子是墨家思想的创始人。
B
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
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中国的儒家思想。
A
5.下列战国时期思想家没有主持过变法运动的是()
A.李悝B.吴起C.申不害D.韩非
战国前期,李悝、吴起、申不害以及商鞅等人均主持过变法,只有韩非没有主持过变法。
D
二、非选择题
6.2004年4月,美国副总统切尼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一件礼物(见图)。事后,几位学生议论为什么送这件礼物。
甲说:“估计是宣传中国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
乙说:“可能是弘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丙说:“也许是让外国人知道中国人权思想比西方早两千多年。”
……
请回答:
请概要写出你对甲、乙、丙三种说法的理解。
本题图片创设了一个堪称古今结合、超越时空的问题情境。解题要以图片中的特写图为突破口,结合甲、乙、丙三种观点,明确复旦大学赠给美国副总统切尼的礼物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分析历史原因。本题解答主要是理解甲、乙、丙三种观点,实际上就是要写出三种观点的依据。甲观点从孔子在中国古代教育方面的贡献思考;乙观点从儒家学说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角度说明;丙观点属于类比思维,从人权角度同儒家学说进行联系,实际考查儒家学说相关的具体主张。
甲侧重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或孔子的有些教育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乙突出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丙的说法有一定道理,孔子主张“仁”,孟子提出过“民本”,但与西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人权”观念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选择题
1.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仁”的提出主要是针对当时诸侯国统治者的暴政。
B
2.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该思想的核心是()
A.人民比统治者更加高贵
B.必须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C.应当减轻剥削和压迫
D.人民的力量不可轻视
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实际上是让统治者了解到人民的力量强大,以便更好的巩固统治。
D
3.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下列哪一思想对于打击奴隶主贵族特权具有积极意义()
A.“兼爱”、“非攻”B.“法不阿贵”
C.“民贵君轻”D.“以法为本”
“法不阿贵”是战国时期法家的法治思想,即“法不偏袒权贵”,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中的旧势力——奴隶主贵族而提出。
B
4.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思想
抓住“以德治国”的特点,再筛选答案。
A
5.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
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
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
D.满足秦国兼并战争的需要
战国时期,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刚刚确立,并不是很巩固,并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标志是农业的发展,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于推动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的经济力量,以便在争霸战争中处于优势。
D
6.商鞅变法对秦国所起的决定性的历史作用是()
A.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力量
B.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制度
C.废除了旧制度,发展了封建经济
D.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增强了国力,加强了中央集权,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D
7.春秋战国时期,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下列哪一方面是这种局面形成的客观条件()
A.诸侯割据局面的影响
B.封建制度已经确立
C.各国国君重视人才
D.教育日益普及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局面为思想上的活跃局面奠定了基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A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子说:“他的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在上位者,这种人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位者,却喜欢造反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出现过。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的根本吧!”
材料二把别人的国看成自己的国一样,把别人的家看成自己的家一样,把别人的身体看成自己的身体一样。所以诸侯相爱就不会发动战事,大夫相爱就不会互相抢夺,人与人相爱就不会互相杀害,君臣相爱就会君惠臣忠,父子相爱就会父慈子孝,兄弟相爱就是和睦共处。
材料三国家要小,人民要少,让人民有各种器具也不使用,让人民为保存生命而不远迁他方。虽然有船和车,却没有必要去乘坐;虽然有武器装备,却没有必要去陈列,让人民回复到结绳记事的状况。让他们感到吃得香甜,穿得美丽,住得安适,对生活习俗感到满意,邻国之间互相望得见,鸡鸣犬吠的声音互相听得着,但是人民从生到死都不往来。
材料四事物的情况不同则对付的办法也应随之改变,上古时代人们在道德上互比高低,中古时代人们在智谋上互竞长短,当今之世人们在力量互较大小,互相争胜。
请思考:
(1)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表
材料[]学派(圈出正确答案)[]提出以上主张的人物一[]儒/道/墨/法二[]儒/道/墨/法三[]儒/道/墨/法四[]儒/道/墨/法(2)在乱世中,假设你是君主,你会采用哪种思想治国?理由何在?
(3)在乱世中,假设你是平民百姓,你会接受哪种思想?理由何在?
第(1)问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运用课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2)、(3)问属开放性试题。
(1)如图
材料[]学派[]人物一[]儒[]孔子二[]墨[]墨子三[]道[]老子四[]法[]韩非(2)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视为正确答案。如法家,因为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树立君主权威;主张法治,有利于统治阶级加强对人民的统治;主张变法,有利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发展封建经济,增强自身实力。
(3)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言之成理,均可视为正确答案。如墨家思想,战国时期战乱频繁,生灵涂炭,人民渴望天下太平,墨家主张和平友爱、非攻,符合人民的愿望。

相关知识

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授课经验少的高中教师教学。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三全册导学案(含答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知识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重点: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学习难点: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1)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破坏严重。
(2)目的:恢复和。
(3)表现:采取的政策。
(4)影响:汉朝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
(1)背景:西汉强盛后,仍面临一系列社会危机。
(2)目的:加强,适应的发展形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新儒学的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和
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新儒学的内容
(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提出“天人合一”和“”学说。
(3)提出“”。
3.作用
(1)对扭转的局势十分有利。
(2)被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汉武帝起用很多参与国家大政。
(2)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所垄断。
(3)兴办,打破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使儒学在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并成为中国的主流。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互动与展示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西汉初期为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又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根据这些史实,请你谈谈对道家思想的认识。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既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也为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稳定。同时,老子思想中也包含了顺其自然的进步思想,这对今天创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学派的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他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统的时代需要。但其他学派中也有一些对其统治有利的思想,如法家的法治、重农抑商等,因此也会被采纳。

3.有人认为,若没有汉武帝,儒学就不会确立其统治地位,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由。
不正确。
理由:(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说明汉武帝在儒学走上独尊地位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2)但从根本上讲,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当时政治、经济上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经过改造的儒家学说与这一需要相适应,因此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精讲与点拨
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其关键人物就是董仲舒。那么他的新儒学体系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1)思想主张: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③“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
(2)目的:使统治者采纳儒家思想,让儒学在社会和国家中获得独尊地位。
2.自汉武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为什么能够确立?又有什么影响?
(1)原因: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汉武帝全面接受和肯定新儒学思想,采取各种措施尊儒,大力推动儒学发展。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1.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B.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
C.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D.统治者不喜欢道家的思想
2.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
①儒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兵家 ⑤阴阳五行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3.(2012苏北四市模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李斯 秦始皇B.萧何 汉高祖
C.董仲舒 汉武帝D.魏征 唐太宗
4.如图是某高校的博士们戴上博士帽,身穿博士服的合影。如今,能成为博士,是莘莘学子的追求。汉武帝时期的博士是指()
A.汉武帝时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强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5.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3.(2012山西名校联考)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4.(2012浙江杭州模拟)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始皇B.汉高祖C.董仲舒D.汉武帝
5.(2012湖南长沙模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 (前551~前479)② (前179~前104)
材料二 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两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了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1)判断材料一中图①的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贡献有哪些?
(2)材料一中图②历史人物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创新发展?
(3)赏识图②中人物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又有何共同点?
(4)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答案 (1)人物:孔子。贡献: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民”;教育上,首创私人讲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文化上,编辑整理“六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创新发展: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学说;提出“三纲五常”作为人们的道德标准。
(3)不同点: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弘扬儒家学说。相同点:都属于文化专制政策,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原因:儒家思想的两重性,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重视和接纳。

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你知道如何去写好一份优秀的高中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
考试说明学习要求
百家争鸣;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2.从政治集权、传统文化等方面,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归纳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内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根本原因)
①经济:井田制的崩溃②政治:周王室的衰微
③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学在民间(学术下移,私学兴起)
诸子百家针对各种问题,展开争论,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2、主要代表:道家老庄;儒家孔孟荀;墨家墨子;法家商鞅韩非子。
(1)老子主张——①唯心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思想:无为而治;③朴素辩证法:世界万物在不停地运动,有无等矛盾对立的双方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2)庄子主张——世界万物是相对。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
(4)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说明:上面各派人物的思想尽管考试说明中没有,但作为常识也应该了解。
3、意义:①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解释——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二、儒家的形成
1、春秋――孔子
地位: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被推为“圣人”。他死后,言论被编为《论语》,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主张和贡献:
①核心是“仁”,就是“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政治思想:主张“克己复礼”维护周朝的礼乐制度——保守部分
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包含民本思想。
③教育思想:兴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意义: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④伦理观:性相近。
⑤整理古籍:“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思考:“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问:对比孔子的思想,孔韩在目的上相同点是什么?在方式途径上有何不同?
为统治者提供治国方案孔重德仁,韩重刑罚。
2、战国――孟荀――贡献(作用或地位):总结改造儒家思想,体系更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之大宗。
(1)孟子:战国时期,亚圣。
主张:①发展了仁,提出“仁政”思想,省刑罚,薄税敛。
②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民贵君轻”
③伦理观:主张“性本善”,要用仁政来回复和扩充人的善性,即“性善论”
(2)荀子:战国末期,改造儒家思想,综合法道思想积极成分,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主张: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即“君舟民水”关系。
③伦理观:主张“性恶论”但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实例: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思想家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来源:学科网仁义
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岳麓版有答案)


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一、什么是“双百”方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双百方针”指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在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在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
1.基本确立,中国科技文化发展水平落后,面临迫切建设任务,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2.三大改造的完成,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3.1956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实行“双百”方针。
二、“双百”方针提出后产生怎样的影响?
1.“双百”方针符合我国文艺和学术发展的,对促进文艺繁荣、学术民主、科技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2.在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学术文化部门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双百”方针遭遇怎样的曲折?
的持续发展,给我国文艺和科技教育发展带来严重的破坏。
1.1957年扩大化后,“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干扰和损害。很多知识分子受到长期迫害。
2.在“文化大革命”中,“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破坏,文艺界出现“”的局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也几乎。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严重的损失。
四、科技文化的春天是如何来临的?
1.全会以后,党清算“左”倾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期,重新把“双百”方针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指出艺术要为人民服务。
2.文艺界重现生机,呈现一派繁荣景象;学术、科技领域摆脱了“”的僵化思想,不断创新和发展,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学术春天。
3.“双百”方针促进了我国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五、应当怎样评价“双百”方针?
1.“双百方针”是科学文化工作的一个、的方针。
2.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证明,“双百”方针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双百”方针的提出
1.背景
2.提出
3.影响
二、遭遇曲折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三、恢复“双百”方针——科技文化的春天
1.拨乱反正
2.影响

1.通过学习“双百”方针的曲折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科学、艺术与政治的关系。国家的政策会给科学艺术产生重大影响,科学艺术不能政治化。符合学术和文艺发展规律和我国实际的政策会极大地推动科技文化的发展,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否则将阻碍科技文化的发展,严重阻碍现代化进程。
(2)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3)正确的处理好科技文化的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坚持“双百”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推动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

1.下列文艺作品不属于贯彻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的出色作品的是
A.《茶馆》B.《智取威虎山》C.《蔡文姬》D.《青春之歌》
2.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
B.“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3.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它们反映了
《红灯记》剧照《沙家浜》剧照《智取威虎山》剧照
①使“双百”方针受到严重冲击②“样板戏”在“文革”期间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几乎独占了戏剧舞台③文艺界呈现出“百花凋零”的局面④文艺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仔细观察下图,它们反映了
《巴山夜雨》剧照古华作品《芙蓉镇》《西游记》剧照
①文学艺术的春天②“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的挫折
③文学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④“文革”后中国的文艺发展状况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对这个方针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个方针也遭遇过挫折B.一直在推动我国科技的进步
C.有利于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D.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2.“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是
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②我国科技文化水平很低
③20世纪50年代党领导指导文艺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实践
④我国科技、艺术领域的迅猛发展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3.对“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
A.是我们要坚持的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B.这个方针一直被贯彻执行
C.文革后立即被恢复D.主要是在理论界的方针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允许)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
材料二
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投降!——马寅初
剧作家吴祖光(中)和他的妻子——著名演员新凤霞一起被下放劳动改造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毛泽东的言论从根本上反映了“双百”方针的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这造成了什么影响?

(3)以上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一、选择题
1.下列人物曾经对量子力学的建立做出贡献的是
①牛顿②普朗克③爱因斯坦④玻尔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下列关于相对论的评价正确的有①是物理学最伟大的革命②完全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③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⑤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思维⑥为人类提供了辩证地看世界的途径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
3.爱因斯坦的理论最早的应用成果是
A.收音机的发明B.电子计算机的发明C.人造卫星上天D.原子弹爆炸
4.“使人类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说的是
A.牛顿力学体系B.量子力学的提出C.相对论的提出D.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
5.对目前中学生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大的高新科技是
A.投影技术的发展B.电脑多媒体技术C.电灯的使用D.电话的普及
6.下列学说的发展为生物工程的研究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是
①相对论②化学③电子计算机④遗传学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7.“谁企图在真理和认识的领域内要人们认为他是不可动摇的权威,那他就要在上帝的哈哈大笑中垮台。”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因为该理论
A.否定了牛顿的学说B.借鉴了拉瓦锡的燃素学说
C.修正了能量、质量互化的理论D.修正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8.二战后出现的新科学技术中,有多国科学家协作完成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诞生B.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
C.培养克隆羊“多莉”成功D.人类首次登月成功
9.下列科学技术出现的先后顺序为①电子计算机②原子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④第一架航天飞机升空
A.①③②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③②①④
10.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的导火线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D.科技革命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11.被誉为人类生命的“登月计划”的是
A.美国的“阿波罗—11”登月B.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品试植
C.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D.人类第一次进行哺乳动物无性繁殖
12.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世界名人: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他所赞誉的是
A.黄道婆B.爱迪生C.达尔文D.袁隆平
13.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新时代的是
A.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B.“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升空
C.返回式遥感卫星的发射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14.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不断提高②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③各科研部门的通力合作④科学家的努力奋斗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②④D.①②③④
15.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
A.义务教育B.素质教育C.高等教育D.初等教育
16.为彻底改变我国教育落后的局面,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建国以来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①推行扫盲教育②普及义务教育③大力发展高等教育④支持发展民办教育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7.55岁的老李经常向人谈起他高中时代:同学们认为“读书无用”,老师一个个被打倒,混完高中就上山下乡,自己的学业都被耽误了。据此你可以判断出老李最有可能是哪个历史时期的高中学生?
A.新中国成立初期B.文化大革命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D.改革开放以后
18.“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实质是
A.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国情
C.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D.教育的发展需要超前性
19.以下有关党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提出这一方针是临时性措施
B.提出这一方针主要是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C.是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学艺术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20.文学艺术对于我们的现代化的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邓小平同志指出:坚持文艺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除此之外你认为我们还应继续坚持怎样的方针,才能使文艺发展的更好
①百花齐放②推陈出新③洋为中用④古为今用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中的人物是谁?他最伟大的理论成就是什么?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他对人类特殊的贡献是什么?

(3)图三中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原子弹试爆成功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4)上面三幅图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2.“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成为继美、俄之后国际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而神舟六号的升空,则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载人飞行。这既是我国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佐证,也对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材料一在火箭专家冯布劳恩主持下,德国于1942年10月3日成功发射了第一枚液体军用V--2火箭,为未来宇航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布劳恩被俘后,为美国服务,成为美国的“宇航之父”。
——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篇上卷》
材料二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返回地面,从而实现了人类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这一创举标志着人类进入了太空时代。……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一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串脚印,阿姆斯特朗说:“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
——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现代史篇上卷》
材料三继“神舟”五号实现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后,“神舟”六号托举中国航天员又一次叩访太空。从“五”到“六”,不过一个小小的数字增加。而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六号,却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大步。飞行人数从一人到两人,飞行天数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如果说“神舟”五号飞行实现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历史性突破的话,那么,此时此刻正在太空中飞行的“神舟"六号,承载的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重大突破——它标志着中国的载人航天进入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新阶段。
——新华网酒泉2005年10月12日电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德国发射V一2火箭主要基于何种目的。“布劳恩被俘后,为美国服务”反映了当时国际社会普遍存在的哪种现象?

(2)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关系。

(3)分析材料三中所提到的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的有利因素。
见济南市高二历史试题(A)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孔子与老子

1.C2.D3.A4.B5.B6.C

1.A2.B3.C4.D5.C6.A7.A8.D9.B
10.(1)核心内容:“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和“克已复礼”。
(2)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政治家,孔子的政治主张不受时代的限制。
(3)儒家文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具有世界性影响。
(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合理内容和优秀成果,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5)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研究曲阜孔氏族谱等。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D2.D3.D4.C5.C6.C7.B8.B
9.甲: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统治者加紧对人民的控制和剥削,因此孔子要求实行仁,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乙:墨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小生产者的队伍不断扩大。同时,各诸侯国为掠夺土地和人口,混战不已,生灵涂炭,生产破坏。广大小生产者厌恶战乱,渴望安定。因此墨家的思想主张是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的。
丙: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经历着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和由战乱走向统一的趋势,韩非子的思想顺应了这一趋势,因此最适应当时的社会趋势。
丁: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为兵家思想的盛行创造了条件。

1.C2.D3.D4.D5.A6.B7.C8.A9.B
10.(1)民本思想
(2)取信于民。“为政以德”,关心爱护百姓。
(3)“民贵君轻”的观点。“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赋敛”。
(4)继承发扬了儒家民本思想,认识到了人民力量的伟大。唐太宗君臣以此为鉴,出现了贞观之治。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D2.A3.B4.D5.B6.D

1.B2.C3.C4.C5.D6.D7.D8.C9.A10.D11.B12.C13.D14.D
15.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
②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
③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

第4课宋明理学

1.B2.A3.C4.B5.A

1.D2.B3.D4.B5.A6.A7.D
8.(1)材料一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材料二认为心是世界的本原
(2)否。二者同属理学,都是儒学的范畴,认为世界的本原都是理。后者是前者的发展,本质上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3)朱主张“格物致知”,既通过接触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王主张“致良知”,天理就在心中,要通过自我反思,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4)两则材料反映的唯心主义的理学思想。理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5课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

1.C2.A3.C4.B5.B

1.D2.B3.B4.D5.D6.A7.B
8.(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在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认为时代不同了,是非观念也应该发生变化。说明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和挑战。
(3)从西汉到南宋,儒家思想不断丰富完善,逐步确立起统治地位,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起了重要的作用。自明朝以后,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1.C2.D3.A4.A5.D6.D7.A8.B

1.B2.C3.D4.A5.C6.A7.B8.D9.D
10.(1)造纸术和印刷术为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开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2)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提供了条件,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有利于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3)指南针为哥伦布发现美洲、麦哲伦船队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条件,推动了殖民扩张和世界市场的开拓,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总之,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
11、(1)战国。生产,导航,迷信。
(2)三大发明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变革。
(3)古代先进的科技在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方面,未充分发挥其作用。
(4)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


一、选择题
1.D2.B3.B4.C5.B6.D7.B8.A9.A10.Bl1.A12.C
13.C14.C15.C16.B17.A18.D19.C20.C
二、非选择题
21.(1)见下表:
儒家实行仁政孟子
道家无为而治老聃
墨家兼爱墨翟
法家变法革新韩非
(2)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如①采用法家主张,可从中央集权、法治、变法改革等角度说明理由。②倾向墨家思想,可从兼爱、非攻,符合人们的心愿等角度说明理由。
22.(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八股取士使思想界呈现因循守旧、空谈义理的习气。(2)主张学以致用的经世之学,反对空谈义理的学风;政治上主张限制君权,反对君主专制独裁。(3)否。因为占主流地位的是理学。(4)不相同。批判思想不属于资本主义思想,根本原因是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中国只是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

第7课汉字与书法

1.A2.A3.D4.D5.B

1.A2.D3.B4.D5.D6.D
7.(1)张旭是草书圣手,他的狂草“伏如虎卧,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体现了盛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
颜真卿所作的楷书端正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他创制的“颜体”是丰裕的盛唐气象,忠贞的个人品质以及高超的艺术手段的完美统一。
唐朝书法特点:唐朝统一,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等的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
(2)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3)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的创造。

第8课笔墨丹青

1.A2.D3.D4.B5.B

1.C2.D3.A4.D5.C6.C
7(1)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南宋马远的《山径春行图》;清朝郑板桥的《竹石图》。
风格特点:《清明上河图》属于描绘市井生活的风俗画;《山径春行图》属于表达文人意趣的山水画;《竹石图》属于表达文人独特个性的花鸟画。
(2)《清明上河图》:画中描绘的是北宋都城东京繁华情况,反映了北宋时期工商业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时代特点;《山径春行图》以“残山剩水”的构图特点反映南宋政权苟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政局特点;《竹石图》是画家漠视权贵、孤傲不羁个性的真实写照,反映了明清时期在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的背景下,一批进步知识分子的反抗精神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第9课诗歌与小说

1.C2.A3.A4.D5.D6.B

1.B2.D3.A4.B5.A6.C7.B8.C9.B10.A11.A12.A
13.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如屈原的《离骚》;汉赋:铺陈辞藻,文采华丽,
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词: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适合于配乐演唱,如柳
永的《贺新春》;元散曲:庄谐杂出,可俗可雅,抒情叙事兼长,比词更为生动活泼,
如关汉卿的《别情》。

第10课梨园春秋

1.A2.B3.A4.D5.C

1.C2.A3.D4.A5.D6.D


一、选择题
1.B2.C3.A4.B5.C6.B7.D8.B9.C10.A11.B12.A
13.Al4.C15.C16.B17.A18.B19.D20.A
二、非选择题
21.艺术是时代精神和风俗习惯的产物。正确。隋唐统一,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宋朝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所以宋朝书法讲究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出现词的繁荣。
22.(1)市井生活民间(2)原因:工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兴起、壮大,文化逐渐普及。实例:绘画:《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风俗画;小说插图木刻版画;民间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文学:宋词描写都市风情;宋代话本取材于现实生活,塑造市民形象;“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作为被歌颂的对象进入文学世界。

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1课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1.D2.B3.D4.C5.D6.A

1.D2.A3.D4.A5.D6.C7.B8.D9.B
10.(1)人的价值、作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平等;对人的教育。
(2)崇尚知识。
(3)希腊民主政治的需求。
(4)人文精神是文明人、文明社会的重要指标;人文精神核心就是关心人,强调人的价值、作用,尤其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人文精神的获得,主要靠涵养、知识。

第12课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1.C2.A3.C4.D5.B6.A7.A8.B
9.(1).三幅名作都以鲜明的人性形象取代了神秘的宗教形象;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2)《蒙娜丽莎》如深邃的海洋,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大卫》如崇山峻岭,大卫体态壮伟,体现了钢铁般的意志和力量。《西斯廷圣母》如秀美的原野,画像的背景风和日丽,甜蜜温柔的圣母端庄秀丽。《西斯廷圣母》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
(3)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其政治、经济利益,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展开了反封建斗争,肯定现世生活和肯定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建立。意大利较多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意大利经济繁荣,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1.D2.C3.C4.A5.C6.D7.D8.B9.D10.A
11.(1)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2)人文精神(答出人文精神的具体内容同等给分)。
(3)影响不同:中国当时的人文精神并未对传统思想产生巨大的冲击。欧洲人文精神的影响: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
出现不同影响的原因:中国:中国明清时期是封建专制统治加强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只是缓慢发展。西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高,强调人文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的共同愿望。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1.B2.A3.C4.D5.C

1.D2.D3.C4.B5.D6.D
7.(1)罗马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皇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3)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第14课理性之光

1.C2.C3.D4.C5.B6.B7.C8.A9.B10.D

1.C2.A3.B4.A5.D6.D7.D8.B9.A10.C
11.(1)“分权与制衡”(即权力分立,制约与平衡)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确立一套政治构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2)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的思想。对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起了进步作用。
(3)国家学说:建立契约国家;政府官员是人民公仆,受人民严格监督。人权学说: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公共意志,自由并不是不受限制的自由。法治学说:以法律保障人民主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材料一、三侧重于通过规范国家权力来保卫自由和人权。

第15课近代科学技术革命

1.B2.D3.C4.B5.D6.A7.C8.C9.C

1.B 2.D3.D4.D5.B6.D7.D8.C9.A10.B11.B12.A
13.(1)1859年,达尔文创立进化论,指出生物进化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一切动植物,包括人类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2)否定了生物神创论和上帝造人说,对欧洲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对欧洲科学家和宗教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有利于打破神学对生物学的束缚。
(3)积极宣传和介绍。原因:中国民族危亡加剧,他们宣传进化论,唤醒国人,号召维新变法,以避免亡国灭种之灾。


一、选择题
1.A2.D3.D4.D5.C6.B7.D8.B9.A10.D11.D12.B13.C14.B15.B16.B17.D18.A19.C20.B21.A22.A23.B24.B25.C
二、非选择题
26.(1)三权分立。
(2)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是相对的。
(3)激发了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热情;掀起了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为资产阶级建国提供借鉴,颁布了体现主权在民和分权思想的《临时约法》。
27.(1)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名,以人文主义为旗帜,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宗教改革:以宗教改革的形式,进行反封建斗争,挑战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以反映时代特征的宗教理论实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提出“天赋人权”“三权分立”“主权在民”,宣扬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
(3)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思想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发动。


一、选择题(45分)
1.D2.D3.C4.A5.B6.A7.D8.A9.C10.B11.B12.D13.C14.C15.A16.B17.C18.A19.B20.C21.C22.B23.D24.A25.D26.A27.D28.B29.B30.D
二、非选择题(55分)
31.(1)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2分)
核心: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8分)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生产力发展,出现各种经济成分;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层出不穷;诸侯割据的社会环境,使得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士”阶层的崛起。(6分)
(3)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主张,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是一种较为高明的统治政策;西汉时期,儒家经过董仲舒改造,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4分)
(4)宋代理学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其将“天理”引入儒学,并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5分)
32.(1)社会思潮:人文主义。(2分)
依据:人文主义是欧洲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彼特拉克“要求凡人的幸福”,三幅美术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恰是人文主义的集中反映。
(2)取材于宗教故事。(2分)
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尚处于萌芽阶段,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而教会势力在社会上影响巨大,因此借宗教题材表达人文主义思想。
(3)孟德斯鸠:分权制衡。(2分)
卢梭: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6分)
(4)由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斗争矛头由指向封建神学到指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4分)
变化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封建专制制度日益腐朽;自然科学的发展;文艺复兴的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6分)
(5)例: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关系。(2分。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第四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7课诗歌、小说与戏剧

1.A2.C3.D4.D5.D6.B7.B8.B9.A10.B

1.D2.A3.B4.B5.C6.C7.A8.B9.B10.D
11.(1)浪漫主义文学。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在工业革命推动下迅速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时代的到来。但是成功后的欧洲各国并没有出现启蒙学者所描绘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美好景象,人们的失望与不满便反映到文学领域,浪漫主义兴起。
(2)材料二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的描写现实生活更加强调真实具体的描写现实生活,揭露批判社会黑暗,着力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3)流派:荒诞派。地位:是荒诞派的经典之作,是世界戏剧史上一座不可忘却的里程碑。
第18课音乐与美术

1.B2.B3.C4.D5.D6.A7.A8.A9.B10.B11.D12.C13.A14.C

1.A2.D3.B4.C5.B6.A7.C8.D9.A10.C11.C12.B
13.《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的风俗画,体现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代表作,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作。毕加索是很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反对传统合理性,重视艺术家的主观感受和表现形式。
解析: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把握住当时的时代特征,抓住图画中所反映出来的新的气息。

第19课电影与电视

1.D2.A3.D4.D5.B

1.A2.D3.C4.C5.B6.B7.A
8.(1)电视最重要的功能是传播资讯;电视的另一重要功能是娱乐,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展示给世人。
(2)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的素养,增强了人的国际意识,接受“空中课堂”的教育等。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0课西学东渐

1.B2.B3.C4.B5.C6.B7.C8.B9.B10.C
11.(1)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2)秦始皇“焚书坑儒”,思想高度专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盛行,进一步禁锢了思想。
(3)西学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的人向国外寻求救国真理;不同的政治主张涌现并展开争论。
(4)社会处于变革时期;都有新的经济因素、新的阶级、新的思潮出现;思想文化十分活跃,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

1.A2.A3.C4.B5.A6.C7.A8.A9.A10.C11.B12.C
13.(1)材料二为原始材料。
(2)顽固守旧势力。
招生困难,学生不多或遭到社会的歧视。
洋务派新学与传统的教育制度相抵触;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3)按照起讫时间、招生规模、教学内容、评价性结论等相关要素给分。

第21课新文化运动

1.D2.A3.A4.D5.D6.C7.B8.D9.A
10.(1)将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原因:一是借助孔子和儒学的权威,可以减少改革阻力;二是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与妥协性,不敢明确提出自己的主张;三是康有为自己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运动:新文化运动。
实质问题:资本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的激烈斗争。
导火线: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3)趋势:经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

1.A2.B3.C4.B5.B6.A7.B8.C
9.(1)材料一只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材料二认为“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材料三则提出了触动封建统治根本的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2)不足之处在于,产生了否定一切中国古代文化的片面性认识。
(3)材料四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李大钊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在中国大地上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

第22课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B2.A3.D4.C5.B6.A7.8.D

1.B2.D3.C4.A5.B
6.(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唯一强国。
(2)孙中山的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方法:前期采用改良的方法,后期主张革命;目的:前期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后期主张建立共和国。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苏联的帮助;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

第23课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D2.C3.B4.A5.C6.D
7.(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条道路的形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创举,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主要标志。(4分)
(2)新中国成立后的有益探索:
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展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的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提出了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


1.D2.B3.D4.A5.A6.D
7.(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短期内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2)“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忽视经济规律;超越国情。

第24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南

1.C2.C3.C4.C5.A6.C7.B
8.(1)材料一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材料二体现了社会主义要改革,不能搞僵化模式的思想;材料三主张实行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重视国际市场竞争。
(2)粉碎“四人帮”后,支持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实行对外开放。“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A2.D3.D4.D5.B
6.(1)基本思想:指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发达的社会主义;
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2)①1979年的谈话:
背景:A、粉碎“四人帮”后,思想理论界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定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B、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②1992年的谈话
背景:A、人们对要不要发展市场经济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B、邓小平到深圳等地进行考察。
作用: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全国掀起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一、选择题
1.A2.C3.B4.D5.B6.C7.B8.C9.C10.C11.B12.C13.B14.C15.B
16.A17.A18.C19.B20.D21.A22.D23.A24.D25.D
二、非选择题
26.(1)“历史性巨变”: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2)理论或思想:分别是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历史意义:分别指导了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并相应取得了成功。
(3)共性: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都主张与中国国情和革命或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其各自的思想都是经历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可以借鉴他国的经验与理论,但必须从国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
27.(1)外来侵略(或民族危机)。
(2)洋务派:“中体西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改良;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政体;激进民主主义者:进一步提出要从思想领域全面反对封建制度,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3)继承是指主张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机。发展是指学习内容由学西方的技术到学政治制度再到学西方思想,逐步加深。

第六章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

1.B2.B3.A4.C5.D

1.B2.D3.A4.D
5.(1)爱因斯坦认为牛顿是一位具有最高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人,其理论对现代物理学仍具有指导作用。
(2)用核武器作为防止法西斯战争的手段;反对把核武器作为大规模杀人武器。
(3)当前核武器的威胁依然存在;我们要和平利用核能,防止核扩散。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1.C2.D3.C4.A5.C

1.B2.D3.A4.B
5.(1)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2)利:提高学习能力和水平、扩大知识面、增加信息量、朋友交流、娱乐、方便生活等。弊: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影响生活等。
(3)苏联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发射载人飞船;美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月成功。
(4)战乱的影响;建国后百废待兴,技术落后,综合国力相对弱;受到敌对势力的封锁;“左倾”错误的影响。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C2.A3.C4.A5.D

1.A2.C3.A4.C5.C
6.(1)加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提高中国的国防能力;打破美帝国主义的核垄断、核讹诈。
(2)杨利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为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党和政府对科技的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保证;广大科技人员的辛勤工作和创新精神;科学技术同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发展。

第28课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B2.B3.A4.B5.B6.A

1.A2.B3.C4.D5.B
6.(1)发展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第29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B2.A3.A4.B

1.B2.A3.A
4.(1)承认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多层次和多样格局。
(2)反映了1957年反右派扩大化后,“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影响:导致许多知识分子蒙受冤屈,长期受到歧视和压抑,严重损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艺界出现百花凋零的局面,科学研究领域也基本停止。
(3)要吸取历史教训,保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要经历曲折。


一、选择题
1.D2.D3.D4.B5.B6.B7.D8.B9.B10.C11.C12.D13.D14.D15.A16.B17.B18.A19.A20.B
二、非选择题
21.(1)图一中的人物是爱因斯坦。他最伟大的成就是提出了相对论。
(2)图二中的人物是苏联的加加林。他是人类第一个飞上太空的人。
(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使中国从此跨入核国家的行列。启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团结和政府的正确决策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真正希望。
(4)不管是宇宙飞船上天,还是原子弹爆炸,都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成就。
22.(1)目的:增强军事力量,打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现象:国际间的科技竞争日趋激烈。(2)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材料一的火箭发射为材料二的飞船上天奠定了基础。(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家正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各科研部门的齐心合作;科学家们的努力奋斗。


一、选择题
1.B2.D3.A4.A5.B6.C7.A8.C9.A10.B11.D12.B13.D14.B15.A16.C17.C18.D19.A20.D21.C22.D23.C24.D25.B
二、非选择题
26.(17分)
(1)“以德治民”。(2分)
(2)主张:提出“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争取民心。(2分)
地位:不受统治者重视。(2分)
(3)观点:大一统。(2分)
地位: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2分)
(4)认识:儒家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2分)
主张: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或:打倒孔家店)(2分)
(5)可从儒学在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影响,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方面展开表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27.(17分)
(1)领域: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农学等领域。(2分)
原因:古代中国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因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2分)
(2)新教:路德教和加尔文教。(2分)
科学:哥白尼、伽俐略的天文学;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生物学成就。(3分)
原因:小农经济阻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国和其他国家经济文化交流;政治上君主专制日益加强;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3)榜样:开明君主专制、宗教信仰自由。(2分)
目的:反对君主专制、天主教神学思想。(2分)
28.(16分)
(1)方针:中体西用(或: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2分)
处境:招生困难,学生不多(遭到社会歧视)。(2分)
背景:顽固守旧势力的抵制;封建纲常礼教与教育制度的束缚;中国长期闭关自守不易接受新事物。(2分)(注: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即可)
(2)思想:实行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废八股,倡西学、变革教育制度。(3分)没有。(1分)原因:封建思想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异常顽固。(2分)
(3)三民主义。(2分)
(4)新文化运动;北京大学。(2分)

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人民版)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一份优秀的教案往往是必不可少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帮助高中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那么如何写好我们的高中教案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小编为大家呈现“高二历史必修3教案(人民版)”,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碰撞与冲突

教学目标
课程要求:
1、了解19世纪下半期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2、欣赏19世纪下半期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3、列举19世纪下半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民族性。
4、从学习欣赏文学艺术作品中体验历史的发展变化,提高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欣赏能力。
重点: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文学艺术获得发展的社会历史背景;19世纪中期至19世纪末期文学艺术领域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难点:对这一时期文学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的理解,并且能结合这一时期的主要作品理解文学的文学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
教学要点
一、文学的主流:批判现实主义
1、背景: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2、主要特点:
3、影响:
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
二、美术的主流:
A、现实主义
1、背景:(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2、主要特点:主张以“写实”的手法来表现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
3、代表人物及作品
B、印象主义
1、背景
2、主要特点
3、代表人物及作品
三、音乐的主流:民族乐派
1、背景
2、主要特点
3、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中学生必读名著目录”
要求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1)你读过哪些名著?喜欢哪几本?为什么?
(2)你还记得名著中有哪些喜欢的章句?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是什么?作者的思想是由什么决定?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引入丹纳的观点)
投影:“丹纳(法国艺术评论家)的一段话”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
[设计思路]由学生感兴趣的文学名著导入,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并有助于帮助他们明确“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自然地引入丹纳的观点,并为接下来“从历史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文艺主要流派的形成”提供一定的方法论。

投影:课题:二、“碰撞与冲突”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文学和艺术

(教师层层设问,学生思考回答)
师问:为什么这一时期文艺界会出现“碰撞与冲突”的现象?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巨大变革上考虑。(政治上,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日益体现出优越性;经济上,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已经完成,其他国家相继进行)。
教师讲述:这一时期的世界在发展,但这种发展并不平静与和谐,充满着冲突和斗争。我们来看两段材料。
投影:“背景资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财富飞速增长,但劳动群众反而日益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对工人阶级来说,新建起来的工厂,并不是‘文明的庇护所,不过是昏暗、肮脏的牢房’……”
“在社会上,‘迈达斯的祸害’到处弥漫,就好像古希腊寓言中的国王迈达斯一样,人们贪婪的企图把一切都变成黄金;在闪闪发光的金钱面前,花朵、诗歌、友谊、爱情,一切都黯然失色了。金钱至上,物欲横流。”
——哈孟德夫妇:《近代工业的兴起》
材料二:“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及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共产党宣言》

思考:两段材料反映了当时哪些问题?
(学生根据材料归纳):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日益积聚的社会矛盾也变得更加尖锐和复杂,如这一时期工人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人们思想道德价值观的变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侵略者间的斗争,等等。归纳背景为: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教师总结):这种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反映在文学领域,就出现了以批判现实主义为主流的文学派别。
一、文学主流:批判现实主义
教师讲述:在19世纪下半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中,可谓人才辈出。不过,要说起最经典、最著名的,相信大家马上会想到巴尔扎克,他因其小说集《人间喜剧》被喻为“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法国的书记员”。
(学生看书,了解《人间喜剧》)
投影:“《人间喜剧》评论”
“它是一个有许多窗口的房间,读者从不同的窗口望去,看到的是不同的天地,有不同的人物在其中活动。这些小天地之间有道路相通,道路是由金钱铺就的,于是读者面前出现了一个完整的世界——复辟时代的法国社会。”
——选自吴岳添《世界文学名著》

(教师设问):那么,巴尔扎克是如何在小说中体现其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呢?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究竟有哪些特点和影响呢?接下来,我们以《欧也妮葛朗台》(《人间喜剧》中的一篇)为例,来一起感受一下巴尔扎克式的讽刺与犀利。

投影:“名段赏析”
欧也妮葛朗台(书影、图片)
文字材料:《欧也妮葛朗台》小说片段,课前发(见附录),学生事先阅读。
学生各抒己见(略)

[设计思路]通过典型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让学生深刻体会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选择的文字材料是原语文教材中的小说片段,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金钱关系揭露和批判得比较深刻,学生能更好地感受批判现实主义的锋芒,进而归纳出这一文学流派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主要特点:
(1)真实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矛盾
(2)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
(3)注重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影响:现实主义作家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对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法律、道德提出了强烈的控诉,同时,深切同情饱受辛酸苦难的劳动人民。

(教师过渡):除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外,你知道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还有哪些名家名篇吗?(学生阅读材料,归纳整理)

投影:“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表格)
代表人物国家代表作品评价
司汤达法《红与黑》
巴尔扎克法《人间喜剧》
狄更斯英《大卫科波菲尔》、《雾都孤儿》、《双城记》
勃朗特姐妹英
托尔斯泰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果戈里俄《死魂灵》
陀斯妥耶夫斯基俄
马克吐温
黄遵宪

巴鲁迪美

埃及《竟选州长》
《台湾行》、《哀旅顺》

二、美术主流:
(教师过渡):如果说,作家用文字来记载社会真实的话,那么,美术家则用画笔,来书写他们对那个时代的感悟与情绪。下面我们来欣赏几张画,请大家想想,你觉得哪幅画最有可能是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同一时期的作品?

投影:“四幅美术作品”(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米勒《拾穗者》、达芬奇《蒙娜丽莎》、毕加索《阿维农的少女》)
(学生欣赏,思考回答。选择米勒农民画的理由——这一时期的美术,也注重对现实的还原,其背景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同”)
教师由此导入“美术的主流”——现实主义
教师讲述:与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美术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绘画,主张以写实的手法来表达一切,是一种接近人民的艺术(主要特点)。普通劳动者、大自然被作为独立题材受到了画家们的欢迎。而“现实主义”一词的首次提出,也正这一画派的核心人物库尔贝有关。我们来看他的代表作《石工》。
投影:“法国库尔贝《石工》(画作)”
背景资料
“《石工》的情节发生在烤人的太阳下,在道旁的沟边。石工的形体微微地突出在高耸的绿色山坡前,山坡几乎填满了整个画面,上面飞驰过一大层云影。仅仅在画面的右角,在山坡后面,可以看到一角蓝天。这儿丝毫没有虚构的东西,我的亲爱的朋友!我每天散步时都看到这些人。而且,这个阶级的人们往往就是这样度过一生的。”
——库尔贝谈自己的艺术构思
说明:《石工》是社会最底层劳动大众的真实写照。画中的原型,是库尔贝在路上偶遇的两位打石头工人,为了创作的真实,后来画家邀请了他们到自己的画室里当模特儿,完成了这一作品。
(学生欣赏,体会)
投影:“俄国列宾《伏尔加河纤夫》(画作)”
说明:现实主义美术的又一力作,画家以画为武器,抨击了俄国现实社会的黑暗和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学生欣赏,体会)
(教师过渡):这一时期,除现实主义绘画外,还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画派——印象主义。我们来欣赏《日出》。请大家想想,这幅画与以前的那些画,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投影:“法国莫奈《日出印象》、《睡莲》(画作)”
(学生欣赏,讨论,回答)
[设计思路]]通过典型画作的欣赏让学生深刻体会印象主义绘画。
莫奈的《日出》,是印象主义绘画的开山之作,也是杰出的代表作。画家对“光与色”的巧妙把握,为我们呈现了班驳陆离远近有序的日出印象。学生能比较容易地感受到这中光影和色彩带来的效果变化。
莫奈的《睡莲》,是他晚年最重要的印象主义绘画系列。1893年,把吉维尼村附近的埃普特河水引进他院子里的一个人工修建的池塘,又在池塘中架设一座日本式小桥,池塘的周围种植垂柳和多种花卉,塘中则种满了睡莲。莫奈把整个身心都投在这个池塘和他的睡莲上面了。这里选择的几张局部睡莲图,是莫奈在同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同一主题进行写生,结果却描绘出不同的光景与气氛,可以让学生去感受。

(教师提问):那么,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出现这一画派呢?(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当时物理学上的光学理论研究的影响)
(教师提问):莫奈的印象主义技法,是绘画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那么,这一流派在后期,又有哪些名家名作呢?(塞尚、高更、凡高)
投影:“荷兰凡高《向日葵》”
(学生体会、感悟)
三、音乐主流:民族乐派
教师过渡):如果说,凡高用《向日葵》,细腻动人地表达了自己燃烧着的热情,那么,感情丰富的音乐家们呢?请大家注意,这一时期乐坛的主流是“民族乐派”,典型地表现为东欧、北欧、中欧国家用音响塑成了他们的民族意识。原因何在呢?引导学生分析民族乐派兴起的背景。(背景:19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在世界扩张,世界各国的音乐受到外来音乐的影响;东欧和北欧的民主运动促进了人们民族和民主意识的觉醒,艺术家们强烈要求摆脱外国文化的控制,发扬和创建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文化。)
教师讲述并设问:民族乐派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而最著名的当推俄国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下面我们来欣赏老柴作品的两个经典选段。请大家边听边思考:两段旋律在感情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投影:“柴可夫斯基(图片)”
(学生欣赏《天鹅湖》、《第六交响曲》选段)
[设计思路]通过典型音乐选段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
如果就柴可夫斯基音乐的民族性让学生体会,难度会比较大。因为音乐的民族特质必须建立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之上。什么样的音乐更俄罗斯化,估计一般学生的感受是不强的。但对于两段在旋律和感情上明显有差异的曲调,相信学生能试着去理解。从柴可夫斯基前后期音乐中凝聚的不同情感,进而联想到他所处的不同环境和经历。据此,教师可以升华一下,给学生提供一种欣赏音乐作品的方法。
投影:“学习拓展”
如何欣赏音乐作品?(除了欣赏乐曲的节奏和旋律,还要了解作曲家所处的历史背景、作曲家的个人经历和创作动机等。)
(学生课后欣赏:民族乐派代表作品)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源于
A.法国B.英国C.美国D.俄国
2、标志着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诞生的是
A.《人间喜剧》B.《红与黑》C.《复活》D.《双城记》
3、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顶峰的是
A.巴尔扎克B.司汤达C.列夫托尔斯泰D.狄更斯
4、恩格斯曾经对一部文学作品进行了高度评价:“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我从这里,甚至是经济细节方面所学到的东西,也要比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东西还要多”。这部作品是:
A.《人间喜剧》B.《悲惨世界》
C.《战争与和平》D.《红与黑》
5、被誉为中国“诗界革命”旗帜的是
A.梁启超B.黄遵宪C.严复D.康有为
6、俄国民族乐派中被称为“旋律大师”的是
A.贝多芬B.舒伯特C.柴可夫斯基D.德沃夏克
7、民族乐派音乐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法国大革命B.工业革命
C.民族解放运动D.民主、民族意识的觉醒
8、下列表述与印象派有关的有
①其产生受光学理论和画家实践的影响
②画家用光和色彩的变化来描绘外部世界
③其得名来自于名画《日出印象》
④其开创者是法国人凡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下列连线错误的是
A.德国-贝多芬-《英雄交响曲》B.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C.西班牙-塞尚-《星月夜》D.荷兰-凡高-《向日葵》

答案:ABCABCDAC

课后探究
(备选方案一)
1、归纳你读过的名著属于哪个文学流派?
2、如果你想写小说,你准备采用什么形式?描写什么内容?
3、爱好美术的同学开一次座谈会,每人把自己知道的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的著名画家和他们的作品说出来,然后找一两幅共同熟悉的话,进一步分析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艺术特色。
(备选方案二)
活动名称:世界近代文学赏析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资料搜集、阅读、加工、整理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活动方式和步骤:
1、将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各组推荐一名组长,由组长组织每大组再分成若干小组。
2、每小组选择自己喜欢或了解较多的文学家及其作品进行研究,三个组长对各小组研究内容的选择做适当地协调,避免大家都集中在几个人物上。
3、学生协作,进行资料搜集、加工整理,最后以书画(想象画)的形式展示出文学家的创作生活或文学作品思想内容、或作品中的精彩片段。也可以制作成一个图文并貌PowerPoint,上课时由学生对自己再创作的作品进行解说。

备用资料
1、图片资料:
《人间喜剧》中译本书影2张;《欧也妮葛朗台》中译本书影1张、插图4张;美术作品10幅;柴可夫斯基图片1张。
2、文章资料:
丹纳文学评论选段;《近代工业的兴起》、《共产党宣言》文字选段;吴岳添《世界文学名著》评论选段;《欧也妮葛朗台》选段(见附录);库尔贝艺术构思选段。
3、影音资料:
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天鹅湖》、《第六交响曲》选段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932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