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案分析

作为杰出的教学工作者,为了教学顺利的展开。要根据班级同学的具体情况编写教案。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案分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来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能够设计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2.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3.自己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纸、剪刀、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一些很漂亮的图案,知道它们是怎么得到的吗?
课件展示图案。
师: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同学们,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
学生讨论交流。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这些漂亮的图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一起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然后集体讨论。
预设:生1: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
生2: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生3: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
2.动手操作。
(1)每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
(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案。
(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3.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
三、课堂小结
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大家真是太棒了!创造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希望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用美丽的图案装点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小小设计师
旋转平移对称

小编推荐

二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教案


二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72~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或平移等运动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将所设计的基本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会将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对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妙,体会数学的价值。
目标解析:
这是一节“综合与实践”的活动课。在学生学习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能运用所学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等图形运动的知识,欣赏并创造图案,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逐步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图形运动的知识设计图案。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固体胶、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设疑自探
(一)呈现素材,感受数学美
1.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的图案,学生欣赏。
2.观察感悟,发现规律。
(二)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设计师们正是将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设计出美丽的图案,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解疑合探
(一)观察想象,认识一个图形的运动
1.找基本图形
(1)这些美丽的图案分别由哪个图形运动而来的呢?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找一找。
(2)学生反馈,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基本图形。
2.体验一个图形的运动
(1)想象:这些基本图形通过怎样运动得到原来的图案?
(2)操作:将课前剪下教材123页附页2中的图形,用一个基本图形模拟运动。
(3)描述:这些图案分别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二)动手操作,理解一个图形的运动方法
1.小组合作,动手拼摆
小组先讨论选择一个基本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方式,想象图形运动后拼出的图案,再在正方形中贴出美丽的图案。
2.汇报展示,对比分析
讨论:(1)你设计的图形是怎样运动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图案和你操作后实际的图案一样吗?
(3)同一个基本图形运动设计出的作品为什么会不一样?
(三)自主设计,创造美丽的图案
1.提出要求,想象设计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图左上角的方格中设计一个新的图案,并画出来,再将它作轴对称、平移或旋转运动,创造一个美丽的图案。
(2)想象设计好的图案。
2.动手实践,尝试设计
将自己设计的图案画在正方形格子纸中。
3.汇报交流,鼓励创新
(1)说一说:你设计了一个什么基本图形,怎样运动的?
(2)比一比:设计好的图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样吗?
(3)赏一赏:谁设计的图案最美丽,谁设计的图案更有新意?
三、质疑再探
(一)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出的美丽图案。
四、运用拓展
(一)合作学习,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1.相互比较,想象一组图形的运动。
小组里有哪些同学设计的图案是一样的,想一想,如果把这些相同的图案拼在一起会怎样呢?
2.小组合作,感受一组图案的运动。
在小组内将相同的一组图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赏。
(二)联系旧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知识
1.是由()组组成的。
(1)用什么方法计算?根据学生会回答教师板书:8÷4=2(组)
(2)出示学具,学生摆一摆、圈一圈。
2.9幅,可以组成()组。
(1)学生说想法,教师板书:9÷4=2(组)……1(幅)
(2)学生用学具验证。
(3)学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别表示图中的哪部分?
3.15幅,能拼出()组,若拼成4组,还需要再增加()幅。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在上课时老师为了能够精准的讲出一道题的解决步骤。为了不消耗上课时间,就需要有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才能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如何才能编写一份比较全面的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优质课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优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认出生活中的简单图案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或旋转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贴或设计图形,并将所设计的图形通过轴对称、平移等运动创造出自己喜欢的图案

2、能将同样的图案拼在一起,并根据实际确定所观察成果的基本图形,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

3、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过程,获得用图形的运动设计图案的基本方法,在想像图形运动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在欣赏图形运动所创造出的美丽图案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的美,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对称、平移、旋转规律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正方形纸、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揭题。

1、联系生活,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美丽的图片,咱们一起欣赏欣赏好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一组精美的图案)

怎么样?这些图案好看吗?请同学们想一想,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图案?

学生自由回答。

2、激趣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生活当中有许多这样的图案,你们说,这样的图案设计起来容易吗?肯定很难,不过,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改变你的想法。你会发现你也能当一名“小小设计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想不想成为一名设计师?(想)机会来了,昨天老师在电视上看到一个招聘海报:课件出示海报。谁来读读海报内容?(生读)海报上说哪里要招小设计师?(全国各大服装厂)要招怎么样的设计师?(能自己设计美丽图案的小设计师)

同学们这可是为服装厂设计图案,要是成功了,你的图案将被印在服装上,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人的衣服上有你设计的图案,你说好不好?想试试吗?(想)要想成为小设计师首先要进行考前培训,然后参加招聘考试,最后有我宣布招聘结果,你们有信心吗?(有)好那就跟着老师一起开始考前培训。

二、考前培训

1、从给定的图案中找到基本图形

同学们这次培训的第一个内容是找一找(课件出示插图),这个图案,可以看成几个部分的组合?每个部分的图形形状一样吗?思考一下,想好了可以举手。

指名回答。你能不能上台给同学们指一指哪四个部分呢?

师:同学们同意他的意见吗?她说可以看成这样的四部分组成的,那么这4个部分的形状一样吗?(形状一样,方向不一样)

生:一样的

师:有没有反对的?说说你的想法,你觉得图形的什么不一样?图形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咱们在之前学过图形的什么?(图形的运动)那也就是说四个部分的的形状是一样的,只不过发生了运动。

四个部分中的这样一个图形咱们就把它称之为?(基本图形)在你们的课本72页上除了刚才的这个图形还有其他三个图形,你们能不能也像这个图型一样,找出它的基本图形?(课件出示72页四幅插图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师:找到了吗?哪个同学愿意上台给大家指一指,圈一圈。

2、动手操作,体验图形的运动

师:同学们都找到了它们的基本图形,还知道了这些图形都发生了运动。这些基本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呢?下面就请两个同学一组探讨一下,这些图形到底发生了怎样的运动?

师:研究清楚了吗?谁愿意上来说说第一个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

指名到黑板上说一说基本图形怎样运动才得到一幅美丽的图案。

师:这个同学说这个图形发生了平移的运动方式,同学们有没有不同的想法?根据学生会的师板书:平移、轴对称、旋转

师:同学们发现了第一个图形的运动方式,第二个图案谁来说?她提到了什么运动方式?(轴对称)细心的同学发现吗?这个同学的轴对称发生了几次?有没有同学我的速度比他快?还有不同看法吗?

刚才同学们发现同样一个图形可以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得到,看来不同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得到同样的一幅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这两幅图是怎样运动的?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第一、二幅图的运动方式)

最后的这两幅图形谁可以一次性地把它们运动方式说一说?(指名回答)有没有跟他的方法不一样的?

4、独立操作,感受一个图形的变换

师:同学们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这几个图形的运动方式,它们都是通过那个图形在运动?(基本图形)

下面请你从桌上的图中拿出一个基本图形,把它放在前面看一看,它复杂吗?(不复杂,很简单),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基本图形,通过运动,竟能得得出这么美丽的图案,看来简约也能创造美,你们想不想用这个简单的图片自己来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师:接下来进入培训的第二个内容“拼一拼”,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的图片素材,运用我们学过的“图形运动”的方法,将你手中的素材设计出与老师不同,自己又喜欢的图案。注意,在设计的同时,要思考你的基本图形发生了怎样的运动。明白吗?

师:完成了吗?那个同学愿意上台与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作品,首先请有第一个基本图形的同学。(指名到台前展示作品。)展示的同时,说出所设计的图形的运动方式。)

师:有跟他设计不一样的吗?(再次指名回答)第二个基本图形拼出的图案谁来?第三个基本图形呢,第四个谁来展示?

师:一个如此简单的图形,在同学们的精心设计下,变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你们真是了不起!小黄狗把你们的作品送去了织布厂,你们看,这是谁做出来的美丽图案?可以织布了,可是织布厂的工人当心了,她说,你们的图案太小了,我们的布那么大!接下来怎么办啊?谁来说说?(可以用基本图形平移)课件出示图案。问:我们可以用哪个图形平移?(大的正方形图片)怎么平移?

师:刚才老师发现好多同学完成了这样相同的图形?接下来我们就现场拼一拼。

师:刚才,我们是把基本图形拿来运动,现在我们是把整个图形运动,这也就是说,你们是把整个图案看做了一个基本图形进行平移,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比较方便)现在我们有了这样一排,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做?(整排移下来)这样你又把整排看做什么?(基本图形)整排平移平移,很快这块布就做好了。那么要是我要的布比这块大得多怎么办?(可以把整块布当做基本图形)我们可以平移,也可以旋转等运动变化。

三、招聘考试

1、师:刚才老师才教你们把基本图形进行图形的运动,同学们可以举一反三,根据我们的需要确定基本图形,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而且你们能用老师提供的基本图形设计美丽的图案,我宣布,你们的小设计师培训结束,接下来进入真正的较量_招聘考试

2、课件出示考题——小组合作:在正方形纸上设计一个基本图形,然后把基本图形进行简单的图形运动,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小组都发了四张中间有复写纸的纸,讨论一下,把你们喜欢的图案画在上面,然后把画好的图案通过图形的运动拼在大的正方形纸上。首先看老师的美丽图案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师画图案问:这样简单的图案你会画吗?很难吗?再给他涂上颜色,请问,我完成了什么事?(制好了基本图形)接下来该进行什么?(图形的运动)美丽的图案出来了。看看,设计图案简单吗?刚开始同学们还觉得难,现在感觉怎么样?你们会了吗?好开始考试。

师:如果完成了,可以涂上颜色,同座互相交流一下,告诉他你的作品是怎样运动出来的。

3、展示作品,指名说说作品是怎样得到的。

师: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带上那么的作品到台上展示。

四、公布招聘结果

考试结束,看了你们设计的图案,老师觉得同学们的图案各有特点,都能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创造出漂亮的图案,真了不起,你们现在已经通过了考试,被聘为服装厂的小小设计师了。高兴吗?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设计图案简单吗?刚开始同学们还觉得难,现在感觉怎么样?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完今天的课,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老师用一首小诗来总结图形的变换,请大家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

图形变换真奇妙,简简单单换新貌。

学习数学练本领,美化生活喜盈盈。

师:同学们今后,只要利用我们聪明的智慧,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创造出生活中更美丽的图案!

板书设计:

小小设计师

四幅基本图案

旋转平移对称

(设计图案)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人教课标版二年级《小小设计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知识,能够设计出各种漂亮的图案。

2.培养学生对设计的浓厚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

3.自己设计图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设计出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以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纸、剪刀、学具、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在桌布、墙纸等生活物品上见到一些很漂亮的图案,知道它们是怎么得到的吗?

2、课件展示图案。

3、质疑:它们都是由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平移等变换得到的。同学们,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

4、学生讨论交流:还记得哪些现象是轴对称,哪些现象是平移吗?

5、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一做,制作这些漂亮的图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移一移,一起成为一名出色的设计师。

二、探索新知

1.出示教材中的四张图案。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四幅图案分别有什么特点,可以怎么得到?

(2)集体讨论。

(3)汇报交流。

方法一:这些图案都由几个相同的图形,平移后拼接在一起得到的。

方法二:可以按照以前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剪裁方法剪出几个一样的图形,然后再平移拼出这样的图案。

方法三:同时还需要剪一个正方形,把这些图案贴在上面。

2.动手操作。

(1)每人发两张纸,按照刚刚讨论的思路进行设计,分别剪出一个正方形和像教材中的那些图形,然后贴出喜欢的图案。

(2)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及时解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难题。(3)拓展想象,鼓励学生用前面剪裁的那些图形,试一试自己设计一个图案。哪些同学制作的图形一样?把它们拼在一起看一看。

3.作品展示、评比。

通过欣赏各个小组同学的作品,根据评选标准,评选出你认为好的作品及“优秀设计师”。

三、课堂小结

利用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的方法设计的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我们能不能把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设计出更美丽的图案呢?课下的时候一起来研究。大家真是太棒了!创造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案。希望同学们发挥聪明才智,用美丽的图案装点我们的生活。

四、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小小设计师》数学教案

学习目标:

1.通过收集和欣赏各类交通标志,体会对称与不对的的区别,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通过设计校园交通标志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3.在设计校园交通标志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体会数学与艺术、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轴对称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吴老师收到了一份海报,谁来给大家读读?

学生读海报

师:嗯,你读得真清晰!请坐。

师:这一节课,就请同学们来当小小设计师

我们的活动任务是:设计校园交通标志

而且,要和什么有关?

生:人车分流

师:好,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二、回顾复习

师:在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享资料。

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你认识这些交通标志吗?它们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

学生欣赏交通标志

师:你真会发现!

这些交通标志有什么作用吗?

生: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师:你总结得可真好!

三、解决问题,体验新知

师:在“人车分流”活动中,哪些地方需要交通标志呢?

小组讨论一下

生:校门口、操场……

师:同学们考虑得真周到!有些地方吴老师都没想到。

师:如何设计出一个与“人车分流”有关的校园交通标志呢?

小组讨论一下。

生:突出主题;用到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

四、小组活动,分享交流

师:小组活动之前,吴老师这里有几点要求:

学生分组读活动要求

师:对于这个活动要求,你有什么疑问吗?

吴老师这里有一点提醒:活动时间有限,一定要合理分配。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活动开始,当音乐停止的时候,不管你是否完成,都停下来,分享的时间就要到了。

师:听清楚要求的孩子请坐端正。

好,各组开始

师:音乐停止了,分享的时间到了,给你5秒钟的时间,整理自己的桌面,同时,各小组上交你的作品。

师:你们的作品真漂亮!谁愿意分享给大家?

师:听了你们的分享,吴老师觉得大家真了不起!

五、收获体会,总结全课

师:在设计“人车分流”交通标志中,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主说收获

师:学有所得,就是会学习的孩子。请拿出自我评价表,给自己的表现打个分吧。

师: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真精彩!有了这些交通标志,咱们学校会更加秩序井然!探究,让数学更好玩!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数学教案

提醒:

最新小升初政策、最新奥数试题、最全小学数学知识点

尽在“”微信公众号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图书馆》教案设计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即使每天晚上一两点都要坚持制定出一份最详细的教学计划。上课自己轻松的同时,学生也更好的消化课堂内容。你们有没有写过一份完整的教学计划?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图书馆》教案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图书馆》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继续发展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自主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在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一、复习

师:孩子们,老师知道我们班有很多计算小能手,接下来我们来一次听算抢答比赛。请小朋友们听清楚要求:听老师说算式,算出得数就马上站起来回答;如果哪个小朋友回答得又对又快,老师就奖给他一颗红星。准备好了吗?开始!

13-715-816-7

17-914-537-5

78-789-845-2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出示“小小图书馆”主题图

1.小朋友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图书馆)图书馆里的同学在干什么呢?(生答:借书)

除了借书的同学还有谁啊?

生1:老师。

生2:图书管理员。

师:对了,还有老师和图书管理员。我们班也有几位图书管理员,郑傲敏同学上学期还被评为优秀图书管理员呢。你想成为图书管理员吗?(生:想)图书馆里啊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等着大家去发现呢?老师就看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优秀,发现和解决的问题最多,老师就推荐谁去参加竞选。

2.孩子们请看:图书管理员统计了一天的借书情况,并制成了这张统计表。

1)、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找到数学信息。)

2)、师:同学们看得很认真,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孩子们真是能干极了,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让我们慢慢来解决这些问题吧,现在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儿童画报还剩几本?”这个问题谁能列出算式解答呢?

生:33-7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算呢?

生:因为儿童画报有33本,借走了7本,求还剩多少本就要用一共的33本减去借走的7本。

4、你说得真棒!33-7又该怎样计算呢?

先独立思考,把你的算法能写的在草稿本写出来,然后在小组内说说,看看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多又好。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发言,一个同学发言,其它同学要认真听,发言时声音不要太大,小组内同学能听清就行。

5、反馈交流算法。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很热烈,一定想出了很多的好办法,老师也想出了一些方法,藏在电脑里,想和老师比比吗?看谁的方法更多。哪个小组先说说。

1)生1:摆小棒的方法:先摆出33根小棒,3捆10根的和3根单根的。从3捆小棒中拿出一捆,把它变成10根小棒和原来的3根小棒合起来,就是13根;从13根小棒中拿来走7根,13-7=6;剩余下的6根小棒和2捆小棒合起来,就是26根小棒。

2)生2:用计算器:先在计数器上拨出33这个数,个位和十位上都拨3;然后要拨去7,个位上3不够,就从十位上借一颗,十位上的一颗在个位上表示10颗,这时个位上就有13颗珠子,接着拨去7颗,最后计数器的个位上有6颗珠子,十位上有2颗珠了,合起来就是26。

3)生3:13-7=620+6=26

4)生4:10-7=323+3=26

5)生5:竖式计算:

先写33,然后在个位的下面写上7,接着在左边写上“-”号,最后用尺子画一条横线。然后从个位减起,个位3-7不够减,向十位借“1”,借这个“1”就是一个“十”,个位就变成了13。我们在向十位借“1”的时候,要注意有借有还,送它一顶小圆帽吧。算个位13-7=6,把6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然后再计算十位,刚才个位向十位借了“1”,所以3戴上了小圆帽后就要少看1,变成了2,最后把2写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

6)生6:先算7-3

生7:有意见,不能倒着减。

师:听他说完,然后再评价好吗?

生6:33-7我先用7-3=4,还差4个没减,就用30-4等于26。

师:(露出笑容)现在你们想说什么吗?

生7:他的方法也行得通。

生8:是啊,他的方法更有新意。

6、小结算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真爱支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算法,在这些算法当中你觉得哪种方法又方便又不容易算错呢?

师:谁能提醒大家在写竖式时都要注意做到哪几点?

1)相同数位对齐。就是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

2)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1”。这里的1就是一个十。

3)个位上的数算完后,再算十位上的数。戴上小圆帽的数要少看1。

4)

7、试一试。

师:大家成功地解决了“儿童画报还剩多少本”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继续来解决其它问题好吗?请打开书58页找到“试一试”,请同学们试着解决这两面个问题。注意找准数学信息,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不过可别算错了哦。做好后和同桌交流,不会的同学可以请同桌帮帮你,找到正确的方法后再算。)

三、分层练习,游戏巩固

我们班的小朋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越来越棒了,大家出色的表现让老师非常满意。和老师去数学乐园逛逛好吗?好,准备出发吧。

1、解密加油。

咦,那是谁啊,他的车怎么不动了?我们帮帮他吧,给他加加油。(指名回答)

2、森林医生。

因为我们的帮助,车子都顺利地开走了,我们继续逛吧。那边就是小树林,你看到了什么?(生:小树哭了,旁边还啄木鸟医生)有你的眼睛可真厉害,观察真仔细。啄木鸟医生每天都要给树木治病,可辛苦了,我们来帮帮他好吗?那就请大家来当一回森林医生吧。请仔细检查每棵树上的竖式,如果计算正确,说明小树是健康的,如果不正确,就说明他生病了,只要你把错误的竖式改过来,小树的病就会好了。我们比比看,谁会是最棒的森林医生。

3、乘车。

做了这么多好事,辛苦了吧。来,我们准备回家吧,请小组长来领你们小组的车票,每个小组的车票都是算式卡片,算出来你们的算式结果是多少,就选择乘多少号车。(注意认真点哦,别乘错了车。)

四、小结

这节课你过得开心吗?说说这节课你做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你觉得谁最有资格去竞选图书管理员?为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分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通常大家都会准备一份教案来辅助教学。在上课时遇到各种教学问题都能够快速解决,那么优秀的教案是怎么样的呢?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推理》教案分析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逻辑推理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为打好这个基础,本设计注重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体验推理的过程。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述推理过程。1.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兴趣,经历推理过程,理解推理含义。低年级的学生对游戏永远充满了兴趣。首先出示双胞胎的照片,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猜想,进而引导学生了解要想猜对必须要有提示,体验所给的提示不同,所猜的结果也不一样,调动学生猜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通过猜书活动、填数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推理过程,并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即推理就是我们根据已知条件获得一个结论的方法。2.帮助学生建立多种推理模式,并学会用语言表达推理过程。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合情推理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某种情境和过程中推出可能性结论的推理。由于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基本都是借助语言表述,因此本设计注重引导他们借助表格来推理,也可以借助连线来推理,简化了推理过程,感受思考问题方式的多样性和简洁性。同时培养学生在推理的过程中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提示,清晰地表述自己在推理过程中的想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最后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一部分空间让其交流、表达,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导语:新学期开始,班里来了一对双胞胎兄弟,哥哥叫大壮,弟弟叫小壮(课件出示),你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为什么?(学生自由讨论,汇报)生:我分不清,因为他们长得一模一样。
2.过渡:老师帮你们一下。(课件演示)其中的一个说:“我不是哥哥。”现在你们能分清谁是哥哥,谁是弟弟吗?说明理由,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判断。(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3.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根据双胞胎兄弟中一人的话,判断出了谁是哥哥,谁是弟弟,这种推理方法叫排除法。你们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提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思维过程叫推理。其实这样的推理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得非常广泛,生活中有许多的事情需要我们根据已知条件来进行推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设计意图:从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引入,判断哪个人是哥哥,哪个人是弟弟,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教学教材109页例1。
1.课件出示教材109页例1,整理信息。(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把整理出的数学信息进行交流。(2)学生反馈: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问题是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拿的是什么书。(3)教师提示:刚才的这段话里包含着一些信息,我们需要把这几句话整理一下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这就是整理信息。
2.探究方法。(1)教师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把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小组交流。(2)指名汇报。预设生1:可以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根据条件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连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那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把小刚和数学书连上。最后把小丽和品德与生活书连上。生2:通过分析,我知道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就是说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则小刚拿的是数学书。(3)引导学生填写表格,探究推理方法。数学书语文书品德与生活书小红小丽小刚3.明确思考关键。(1)质疑:为什么几位同学叙述自己的思考过程时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呢?(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明确推理应抓住关键信息,层层分析,最终推导出结论。(3)师生共同总结: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根据这个条件往往能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推理。实际推理时,方法有很多,边读边思考是推理的一种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更简洁、直观,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推理方法。
二、教学教材110页例2。
1.课件出示教材110页例2。(1)读题思考,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2)提示:你们首先能确定哪行哪列的数?(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A是几?你是怎么想的?B是几?你是怎么想的?接着该怎么填?
2.探究方法。(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2)指名汇报。(3)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学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学案分析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图形与变换第二课时,教科书第41-42例一和做一做。
活动目标:
1.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3.培养学生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人
(1)教师用课件出示教材的41页三幅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想一想,三幅图中分别画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活动的?
在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互相说一说。
(2)教师用课件演示它们运动过程,让学生直观的观察这些平移现象。
二、分队发牌并介绍活动规则
1.按班级人数分5队,发五种颜色的牌并由牌的颜色给每队命名。
2.活动规则:在记分统计表上用画“正”字的方法统计各队的成绩。没进行答题的学生都可做裁判,老师是主裁。
三、活动内容
活动1:感知平移和旋转---举例比赛
1.各队以开火车形式进行比赛,每人各举一个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的例子。要求不能重复,语言叙述要严密、准确,说对一个得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做出一个平移和一个旋转的动作。要求只能利用现场的实物,边做边说介绍。(如:我把窗户向左推是平移)做对一个得1分。
活动2:体会平移和旋转---玩学具回答问题
(1).拿出作好的教科书上第133页、第135页的学具,队内合作,拉一拉,转一转。并思考共有几种搭配方案。把答案写在纸上。限时一起亮答案,按接近准确数的程度给5~1分。
(2).各队选一名代表说说你们最喜欢哪一个组合?是怎样得到的?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根据说的情况评5~1分。本节课我们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感知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体验了图形变换的奇妙,领略了数学的美。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显露出了你们的智慧和才华。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你身边。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能发现数学的魅力所在。
3.在方格纸上平移。
(1)教师出示教材第41页的方格图。
把房子向右平移7格,就是把房子向右沿直线方向移动7格。教师演示后,在组织学生自己操做。
(2)组织学生将房子向上平移五格,并说一说画法。
三:巩固练习。
(1)例二上面的做一做。
教师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再让学生利用学具画一画。
(2)练习十第一题。
先让学生选一选,再说一说为什么?
四.全课总结。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教案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第32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借助剪纸活动,进一步理解图形的对称、平移等现象。
2.通过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剪出给定图案的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欣赏作品,回顾旧知。
1.课件出示教材第31页的“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欣赏民间剪纸艺术作品的美。

2.找出剪纸作品中的对称图形,并指出它的对称轴。
(二)引发思考,揭示课题。
1.这些优美的作品是怎样做成的?你也想剪一剪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剪一剪”。(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从欣赏我国民间剪纸艺术作品,自然过渡到找其中的对称图形、指对称轴,既复习了旧知为新知铺垫,又让学生感受到剪纸作品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美,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动手实践,探究规律
(一)提出问题。
1.出示例4: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手拉手的4个小人吗?

2.观察思考:这些小人有什么特点?(对称、平移)
3.渗透思想:要剪出4个连续的小人,要从剪1个小人开始研究。
(二)解决问题。
1.探究剪1个小人。
(1)自主操作,剪一剪。
(2)组内交流,展示作品。
(3)畅谈体会,感知剪法。
成功者谈剪法:先对折,再画出小人的一半,最后剪。
失败者谈注意事项:如画半个小人时应从纸的闭合处画起。为什么?
2.探究剪2个小人。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讨论:怎样折、怎样画、怎样剪?
(2)汇报交流,探究折法
预设折法:
方法一:把纸连续对折两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二:把纸里外翻着折,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三:把纸从一端连续往里折三次,再画出半个小人。
方法四:把纸对折一次,画出一个完整的小人
优化折法:不同的折法都能剪出两个连续的小人,但方法一更简便。
(2)探究画法,质疑剪法。
思考: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了两个半个小人?
画时要注意:从对折的闭合处画。
质疑:为什么有的同学剪出的两个小人是分开的?
剪时要注意:剪小人的胳膊要一直延伸到纸的边缘,不能断开。
3.探究剪4个小人。
(1)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2)汇报展示,交流剪法
一折:对折三次。
二画:从闭合处画半个小人。
三剪:连接处不能剪断。
(三)总结规律。
1.发现规律,体会平移。

2.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如果要剪8个小人要对折几次?对折5次可以剪出小人?
【设计意图: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全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运用轴对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从“剪1个小人”到“剪2个小人”再到“剪4个小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解决问题水到渠成。最后通过发现总结规律,深入思考解决“剪8个小人”等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三、实际应用,提升认识
(一)教材第36页练习七的第12题。
1.你能剪出右面的图吗?

2.观察思考:怎样折、画、剪?
3.动手操作,汇报交流。
4.课件展示,体会旋转。
(二)发挥想象,自主创作。
你还能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剪一个新的剪纸作品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巩固剪连续对称图形的方法,沟通对称与平移、旋转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一)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到了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二)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出的美丽图案。(课件配乐展示)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的知识,沟通本单元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同时,伴着优美的音乐走进生活,欣赏生活中利用图形的变换设计出的美丽图案,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领略图形的变换之美。】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教案分析


老师要承担起对每一位同学的教学责任,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有的老师会在很久之前就精心制作一份教学计划。这样我们可以在上课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那么老师怎样写才会喜欢听课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教案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一数》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在计数器上拨数、数方块等多种数数活动,理解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了解个、十、百、千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位值概念。

3、结合对比、想象的活动,感受千的大小,初步发展数感。

4、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体验生活中的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

2、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并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3、通过教学情景,使学生对一千有具体感受。

4、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学难点:

1、学生自主探索认识“一千”

2、理解万以内的数位顺序。

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提前调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数。

2、学生每人准备20个小正方体。

3、教师准备10个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1、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百以内的数,那9加1是多少

生:是10.

师:(出示课件9+1的演变过程)

2、99加1是多少?

生:100

师:(出示课件99+1的演变过程)

二、探究新知:

1、999加1是多少?(想一想,然让后小组交流)

(1)、学生讨论。

(2)、汇报交流。

生:是1000.

生:我们用竖式算出是1000.

生:我们也感觉是1000.

(出示课件999+1的演变过程)

(3)、师小结:满十进一,九百九十九再添一就是一千。

2、有多少个正方体?

(1)、(出示课件大正方体图)这是一个什么物体?(出示课件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就是由很多个这样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你能估一估这个大正方体中有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体吗?(学生汇报完后)谁估的比较接近呢?我们还是来数一数吧。怎样才能又快又准确地数出来呢?

(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想一想,摆一摆,议一议,怎样数比较好。(学生分5人小组活动,每组一个正方体模型,学生每人20个小正方体,合作讨论数的方法)

(3)、小组汇报:可以怎样数?(根据学生的叙述教师操作演示)

(4)、哪一组数的方法比较好?我们一起来这样数一数。(课件演示由10个小正方体到一条,由一条到一层的过程)这就是大正方体中的一层,这样的一层有多少个小正方体?是怎样数的?(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5)、我们知道了这样的一层是100个小正方体,那么在大正方体中有这样的几层呢?(课件演示由10层小正方体组成一个大正方体的过程)一起数数看。

(6)、那么要知道大正方体中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就可以象这样几个几个地数了?数了几个100?10个一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3、你能从八百八十七数到一千吗?

(1)、组织同桌数数,记住自己的数数方法。

(2)、交流数数方法。

生:887、888、889、900…

师:你是一个一个数的。

生:887、897、907…

师:他是怎样数的?

生:十个十个数的。

生:887、987

师:她是怎么数的?

生:一百一百数的?

(3)、师小结:在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

四、巩固练习

1、一个一个地数,从二百九十八数到三百零二,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出示课件)

2、说一说,有多少个正方形?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出示课件)

3、涂一涂。想一想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方格数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138个、306个小方格。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相互评一评。(出示课件)

4、数一数,说一说,一共有多少?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出示课件)

5、小组游戏,借助附页2中的图试一试。(出示课件)

五、回顾整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10个100是一千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教案怎样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二年级数学下册《有余数的除法》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把若干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活动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
教学重点: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抽象为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一.激情导课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吧?请看屏幕,这里有一些彩色的五角星,你们可以任意说出其中一个五角星的号码?老师不看屏幕就能猜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谁来试试?
生:………
师:神奇吧?你们想不想学到这个本领?
(生齐答:想。)
师:学了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就学到这个本领了。
好,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有余数的除法》。
我们先从分东西开始吧……
二、新授:
师:请看这里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可以摆3盘。
1.质疑: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6÷2=3(盘)
2.质疑: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在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你们还记得吗?
看来大家对之前学过的知识掌握的非常不错,我来出一道稍难一点的:(出示课件)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刚才多了1个草莓,是7个草莓。
(1)如果有7个草莓,还是每2个摆一盘,你还会摆吗?
带着问题请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
1.用学具按要求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2.用算式表示分草莓的过程。
3.剩下的草莓在算式中怎么表示?
(2)接下来,咱们就小组讨论一下,用你们的学具按要求来摆一摆,看哪个组的同学摆得快又对。
我们请一个组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下你们组是怎样摆的?
用老师的草莓摆(课件出示7个草莓,摆好的图)
(3)质疑:请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两次摆的有什么不同?
(生:上面的6个草莓正好摆完,7个的草莓没有摆完,有剩余。)
师:我们把这种有剩余的除法就叫有余数的除法,那剩余的这个数就是----余数。
师:剩下的这1个草莓在除法算式中怎么表示呢?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列算式的?
课件出示------7÷2=3(盘)……1(个)我们通常把商和余数之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
1.结合草莓图谁来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
2.你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吗?
3.谁来读一读这个算式。
摆正方形:
过度:其实,有余数的除法里边蕴藏着许多数学知识,同学们请看……
(1)想一想:用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8÷4=2
(2)用9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呢?怎样列式?9÷4=2(个)……1(根)
8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9根小棒可以摆2个正方形,余1根小棒,
如果是10根、11根、12、13、14……根小棒又会出现什么情况?
请看今天的第二个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二:
1.小组合作接着边摆边列出算式。
2.观察每道题的除数和余数,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咱们就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看看能摆几个这样的正方形。一人摆小棒,一人把摆的结果及所列的算式写在记录单上。
2.观察对比,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1)现在,王老师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2)质疑:为什么余数总是1、2、3而不是其它的数?
(3)猜想并验证:余数可能是4或5吗?为什么?
生2:余数按照1、2、3出现,它们都比除数4小。
师:你真善于观察。余数总比除数小,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如果余数等于除数,那就又可以摆一个正方形了。
教师板书:余数<除数
(4)归纳小结:
余数既不能比除数大,也不能和除数相等,也就是余数必须比除数怎么样?
余数<除数
(我们已经认识了有余数的除法,你会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我来考考你们,请同学们翻到课本60页,完成做一做第1题圈一圈,填一填。)
6.随例练习。圈一圈,填一填。
(1)17个☆,2个2个地圈。…………
四.猜想运用,加深理解
1.猜一猜:
(1)下面老师用一堆小棒摆五边形,想一想,如果有剩余,可能会剩几根?谁来猜一猜?
(2)质疑:为什么只有这几种可能性?说说你的理由?
(3)如果摆三角形,可能会剩几根?
五、前后照应,释疑解惑:
师:现在可以揭开猜彩星星的秘密了。老师就是根据这些星星的颜色和余数多少的规律猜的,任意选一个球的号码数,除以3,如果余数是1,就是红色。如果余数是2,就是黄色。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蓝色。
孩子们,今天的数学课堂你的收获是什么?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案分析


二年级数学下册《数据收集整理》教案分析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

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

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如果张三喜欢红色,学校就决定

将校服做成红色的,怎么样?你有什么意见?

教师小结:你们刚才说的只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颜

色,不能代表学校大多数同学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喜欢的呢?(学生可能回答,调查全校学生喜欢的颜色。)

教师追问:如果我们现在要马上把信息反馈给服装厂,你觉得调查全校的学生这个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全校学生那么多,要调查全校的学生,范围太广了,我们可

以先在班级里调查,通过班级中的数据作为代表,找出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

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颜色。那这节课就以我们班级为单位,

在班级中进行调查统计,看看在这四种颜色中,

2、出示学习目标。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三、展研结合,师生互动
1、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纸张上、举手、小

调查等。每人报喜欢的颜色,我们在自己的表中做记号,如画“正”;举手

表示自己在哪一个范围的,老师数一下,再把结果填在表中)

提问:你认为以上各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最方便?
师:在这些方法里,举手表示是比较简便的方法,现在由老师发布指令,

每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最喜欢哪种颜色就举手表示。

“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师生活动,教师说颜色,学生举手,教师数人数,学生填表格。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师: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把每种颜色喜

欢的人数加起来,如果与全班人数不相符,说明我们在统计的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2)师:喜欢说明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分析表格,教师根据分析的情况加以引导,突出统计的意义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1)要完成这张表格,你准备怎么办?
(要引导学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举手报名,汇报填写等)并说出统计的过程;收集整理数据填写表格进行分析。
(2)采用比较简便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强调数据的准确性),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3)小组内讨论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去()的人数最少。
最喜欢去植物园的右()人。你最喜欢去(),喜欢去这里的

同学有()人。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全班进行反馈。)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
(1)课件出示第1题的表格图。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师生合作完成统计表。
(2)根据表格内容回答问题。
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我们班参加计算机小组的有()人。我喜欢()小组,喜欢这个小组的有()人。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举手表决的方式统计了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校服

的颜色,最喜欢去哪里春游,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活动,这个方法简便,易操作,下次我们班级调查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分析


作为一小学位老师,我们要让同学们听得懂我们所讲的内容。为此老师就需要在上课前准备好教案,以此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对教学过程进行预测和推演,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那怎样写才能有一份高质量教案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分析,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案分析

10.3复习混合运算、万以内数的认识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各个知识点,对读、写、组成、比较等各知识点有个系统的回忆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

2、在复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复习重点:

对万以内数的读、写、比较等知识进行回忆与整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数的基本概念”

1、计数单位

(1)按顺序说出我们学过计数单位。

(2)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同时它又是一个计数单位——个。

(3)提问:

①最大的两位数是多少?比99多1的数是多少?

②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三位数相邻的四位数是多少?

③最大的四位数是多少?和最大的四位数相邻的五位数是多少?

(4)提问:仔细观察,这些计数单位之间都有什么关系?

2、数位及数位顺序表

(1)提问:这些计数单位能不能随意排列?为什么?

(2)小结:这些计数单位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下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就叫做数位。比如:计数单位“个”所站的位置就叫做“个位”,“十”所站的位置叫做“十位”,……构建“数位顺序表”。

(4)提问:这个数位顺表,你们能记住吗?在数位顺序表中,从右边起,第1位是什么位?第2位是什么位?第4位呢?第5位?

二、复习“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及数的大小比较”

1、写数:

用两个0,一个6,一个9你能组成哪些数?(可任意组合,没有位数限制)

2、读数:

(1)读出这些数

(2)总结:

数中间有两个0时,也只读一个0,如6009。在写数时,这两个0只写一个,不行?在这里,0是用来占位的。

3、把组成的数按顺序排列

总结:

(1)位数不同,位数多数的大。

(2)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后面的一位数。

三、基本练习

1、填一填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三位是()位,万位在第()位。

(2)一万里面有()个千。

(3)一个数是四位数,这个数的最高位是()位。

(4)最小的四位数与最大的三位数的和是(),差是()。

(5)比497大,且比502小的数是()。

2、写出下面各数。

(1)二千六百零七
(2)二百八十三
(3)九千
(4)五百
(5)一千零一十
(6)一万

3、课本练习二十二第3、4、5、6、7、8题。(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四、变式练习

1.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四位数,千位上是2,个位上是4,其它各数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①204②2040③2400④2004

(2)550比150多()

①600②700③400④500

(3)最大的三位数加1是()

①10②100③1000④10000

2.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1)1090100911001909

(2)999989009990890910000

五、拓展练习

1.你有几种填法?(最小能填几?)

7□23〉7667

2.用7、0、2、3、0五个数按要求填空。

(1)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是()

(2)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

(3)组成比3000小的四位数是()

(4)组成只读一个零的最大四位数是()

(5)一个零也不读的四位数是()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反思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试卷分析反思

一、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试卷较全面的考核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从试卷难易来分析还是偏灵活一些。从试卷卷面情况来看,考查的知识面较广,类型比较多样灵活,同时紧扣课本、贴近生活。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把握的程度,又考查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计算、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顾及了各个层次学生的水平,又有所侧重。这份试题尤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检测,以及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具体分析如下:

本次试题共有11道题目,囊括了一单元的所有知识点。从成绩来看,两个班都有十个同学获得100分,但也各有10名同学是八十多分,没有八十分以下的。因为题目少也就意味着每个题目的分值都是比较高的,都在8到10分,所以稍微不注意出现错误则扣分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在第十题和第十一题上丢分比较严重。第十题问题的要求是妈妈和孩子一共包了多少个饺子,可有些同学因为读题不仔细,只是把妈妈的求出来就完了,导致丢掉一半的分数。第十一题填表的题目,本来课本以及同步训练中都有出现类似的,最后求的是总数量,可还是有学生做题注意力不集中,只是求了部分的数量就填表了,导致失分较多。

二、学生的基本检测情况如下:总体来看,学生都能在检测中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1.从基本知识方面来看,完成的情况基本较好。应该说题目类型非常好,而且学生在先前也已练习过,因此正确较高,这也说明学生初步建立了数感,对数的领悟、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学生良好思维的培养就在于做像这样的数学题,改变以往的题目类型,让学生的思维很好的调动起来,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个,以致失分严重。

2.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3.对于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很关键。自己读懂题意,分析题意在现在来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能力,这次考试后面几道题错误较多,主要原因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对于新知体验不深,头脑中建立的概念不清晰、不扎实。

4.还有平时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自己的操作中学会灵活运用知识。这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三、几点反思

通过前面对试题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除了要把握好知识体系,熟悉知识点覆盖面之外,还要认真钻研新课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识与理念的结合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嵌入点,凭借教学手段、方法,在教学数学知识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理解、掌握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从而达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最终目的。

四、改进措施:

1.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2.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3.加强学习习惯和策略的培养。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4.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方法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根据学生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努力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年级数学下册《小小设计师》教案分析》一文就此结束,希望能帮助您在小学教学中起到作用,如还需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专题。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986.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