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20xx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你知道怎么写具体的高中教案内容吗?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xx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20xx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

力学部分:

1、基本概念:

力、合力、分力、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种常见类型的力、力的三要素、时间、时刻、位移、路程、速度、速率、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加速度、共点力平衡(平衡条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动量、冲量、动量变化、功、功率、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简谐运动的位移、回复力、受迫振动、共振、机械波、振幅、波长、波速

2、基本规律: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3、基本运动类型:

运动类型受力特点备注

直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一般变速直线运动的受力分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同上且所受合外力为恒力1.匀加速直线运动

2.匀减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所受合外力与物体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速度方向沿轨迹的切线方向

合外力指向轨迹内侧

(类)平抛运动所受合外力为恒力且与物体初速度方向垂直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匀速圆周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沿半径指向圆心

(合外力充当向心力)一般圆周运动的受力特点

向心力的受力分析

简谐运动所受合外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回复力的受力分析

4、基本方法:

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多边形、正交分解);

三力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封闭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多力平衡问题—正交分解法);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隔离体法、依据:力的产生条件、物体的运动状态、注意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假设法);

处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解析法(解方程或方程组)、图像法(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v-t图像);

解决动力学问题的三大类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结合运动学方程(恒力作用下的宏观低速运动问题)、动量、能量(可处理变力作用的问题、不需考虑中间过程、注意运用守恒观点);

针对简谐运动的对称法、针对简谐波图像的描点法、平移法

5、常见题型: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两个分力及其合力的大小、方向六个量中已知其中四个量求另外两个量。

斜面类问题:(1)斜面上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2)斜面上运动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的分析(包括物体除受常规力之外多一个某方向的力的分析);(3)整体(斜面和物体)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的分析(整体法、个体法)。

动力学的两大类问题:(1)已知运动求受力;(2)已知受力求运动。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问题:(注意向心力的分析;绳拉物体、杆拉物体、轨道内侧外侧问题;最高点、最低点的特点)。

人造地球卫星问题:(几个近似;黄金变换;注意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动量机械能的综合题:

(1)单个物体应用动量定理、动能定理或机械能守恒的题型;

(2)系统应用动量定理的题型;

(3)系统综合运用动量、能量观点的题型:

碰撞问题;

爆炸(反冲)问题(包括静止原子核衰变问题);

滑块长木板问题(注意不同的初始条件、滑离和不滑离两种情况、四个方程);

子弹射木块问题;

弹簧类问题(竖直方向弹簧、水平弹簧振子、系统内物体间通过弹簧相互作用等);

单摆类问题:

工件皮带问题(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

人车问题;人船问题;人气球问题(某方向动量守恒、平均动量守恒);

机械波的图像应用题:

(1)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和质点振动方向的互推;

(2)依据给定状态能够画出两点间的基本波形图;

(3)根据某时刻波形图及相关物理量推断下一时刻波形图或根据两时刻波形图求解相关物理量;

(4)机械波的干涉、衍射问题及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精选阅读

20xx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力的分类)


20xx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力的分类)

力的分类
力分为三类:引力(重力)、接触力(弹力)、阻力(摩擦力)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特性
1引力:关键词:非接触、普遍性、吸引力、相互性、作用效果的巨大差异性,引力与两物体质量有关,随两物体间距离变化而变化。典型的以重力为例研究:
(1)非接触:
与接触力相区分,实际上是一种场力,以后学电场和磁场时体会一下不同。重力也可称重力场。
(2)普遍性:
任何两个可作为研究对象的物体(原话是质点或不考虑转动的均匀球体,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描述,以后均用研究对象表示满足条件的情况),不论大小,都相互存在一个引力,称为万有引力。重力只是其中一种常见的而已,但地球可以作为研究对象吗?我们要注意,我们假设地球(或严格说起主要作用的地心)是均匀分布的一个小球,且我们每次都要强调,“不考虑地球自转”。少了这句话,概念就不严谨。
(3)吸引性:
两个物体总是相互吸引的,重力解释了地球上的物体为什么不漂浮在空中的道理
(4)相互性:
引力是相互的,满足牛顿第三定律。说明人对地球同样有引力。
(5)变化性:
两个研究对象A和B产生一个万有引力,而另外两个研究对象C和D产生另一个万有引力,它们是不同的,这与两对象质量构成有关;同样是A和B,随着吸引过程,距离发生变化,引力却逐渐变化,引出万有引力定律。
(6)作用效果的差异性:
一个人同时受到地球和另一个人的引力,地球吸引效果明显,而另一个人的吸引效果几乎看不到。用各国家之间的外交做比喻,国家的实力(相当于质量)、国家的地理位置(相当于距离)决定了外交的紧密程度(引力),实力弱的国家一定去依附实力强的国家,造成不同的作用效果。探究一下,一个对象同时受多个引力,会怎么样?可参考多国外交平衡来研究。
2接触力(弹力)关键词:接触、相互性、传递性、弹力、变形、弹性极限。以水平桌面B上静止的物体A为例
(1)接触:
两物体必须接触,接触的方式可以是面面接触、线面接触,也可以是点面、点线接触,总之要有接触。如此例物体平平放在桌面上,属于面接触。
(2)相互性:
两物体既可为施力体,也可为受力体,由于需选用研究对象为受力体,此例应选A为受力体。
(3)传递性:
虽然接触力必须是两个接触的物体,但我们却可以研究任意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的力的作用效果,即在一个物体上施力,在不直接接触的另一个物体上的作用效果。因为力具有传递性,它们可以通过中间媒介联系起来,事实上,所有的机械都利用了这一特性。
(4)弹力:
发生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书上原定义)。这个涵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必须产生形变,二是能恢复原状,三是一定是另一个物体的施力。下面分别讲述
A一定是另一个物体的施力,因为力的定义已经说过,一个物体不能给自己施力。
B物体必须产生形变,两物体都可能发生形变,但我们只研究对受力体有影响的变形,我们分别研究,如果B产生变形,就可能直接对A产生弹力。如果A变形,A可能先作为施力体对B施加一个弹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获得反作用力,得到向上的弹力。为什么是可能,而不是一定呢?看下条。
C形变必须能够恢复原状或有恢复原状的趋势,也就是说,一旦造成这个形变的力撤销,形变就能完全恢复原状,不满足这一条,弹力不能存在。以例说,物体A的质量不断加大,桌子的变形会越来越大,以致超过桌子的弹性限度,使桌子产生了永久变形甚至断裂。此时显然没有弹力可言。
3阻力(摩擦力)虽然有其他阻力,但这里只讨论摩擦力)。
摩擦力的定义如下(简略化,原定义的第一句、第二句完全可以不要):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所产生的阻碍两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摩擦力。
关键词:两个物体、接触、阻碍、相对运动、相对运动趋势
(1)两个物体:
不用说了,任何一个力都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看力的定义。
(2)接触:
既然两物体接触,就可能同时存在弹力。摩擦力一定总是沿着接触面的。
(3)阻碍:
自然是阻挡,目的是阻止相对运动,已经运动的,用动摩擦力设法使之停下来,没有动的,用静摩擦力让它动不了。方向自然是与运动或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相对运动:
是可见的,是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5)相对运动趋势:
不可见,状态不好判断。有一个办法,假设接触面光滑(或称摩擦力为0)来判断物体是不是会在接触面上运动,如果会,就说明有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就和假设光滑时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而静摩擦力的方向就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4弹力和摩擦力的共性和区别
首先,它们都是抗拒改变的力,弹力试图恢复原来的现状,摩擦力试图阻止相对运动,但它们采取的策略是不同的。下面以军事为例,假设现有某部队共有10个团,现在受到外部强敌的侵入,摩擦力采取直接阻挡,寸步不让,对方出一个团兵力,我就出一个团兵力,出三个团我就出三个团,直到十个团的全部兵力耗尽,当敌人足够强时,抵抗失败,当敌人已经胜利后,就只有打打游击了。因此动摩擦力小于静摩擦力。而弹力则不同,遇到强敌,它是步步为营,某一团把守的地方让给敌人,同时将该处兵力进行集结,保存了力量。一旦敌方生变,即可反扑,一举恢复失地。但如果一味退却,连根据地都没有了,也就谈不上反击了,这就是弹性极限。
其次,它们都是后发力,即必须先有变形或趋势才能有弹力,以及有相对运动及趋势才能有摩擦力。
再次,抗拒是相对的,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力。如我们走路时,脚向后蹬,给摩擦力一个错觉,我要向后运动,摩擦力上当了,它给了我们向前走的动力。同样,弹力也被我们应用在各种弹跳。
最后,一个特定的情况下,它们产生了联系,即滑动摩擦力=动摩擦系数x压力。
因此,弹力、摩擦力可以可以统称为接触力。但力的方向一个是平行于接触面,一个是垂直于接触面。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力学知识点1、力:

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据不同,可以把力分为

按性质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等。)

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形变;改变运动状态.

力学知识点2、重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薄板类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力学知识点3、弹力:

(1)内容: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条件:接触;形变。但物体的形变不能超过弹性限度。

(3)弹力的方向和产生弹力的那个形变方向相反。(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的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绳子产生的弹力的方向沿绳子所在的直线。)

(4)大小:

弹簧的弹力大小由F=kx计算,

一般情况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同时所受的其他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应结合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确定.

力学知识点4、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有弹力作用、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任意角度.

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力学部分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12个方程);

三力共点平衡的特点;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万有引力定律;

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行星、人造地球卫星、万有引力完全充当向心力、近地极地同步三颗特殊卫星、变轨问题);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动量定理与动能定理(力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冲量与动量变化的关系—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量守恒定律(四类守恒条件、方程、应用过程);

功能基本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重力、分子力、电场力、引力做功的特点);

功能原理(非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力学的基本规律之:机械能守恒定律(守恒条件、方程、应用步骤);

简谐运动的基本规律(两个理想化模型一次全振动四个过程五个物理量、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单摆的振动周期公式);简谐运动的图像应用;

简谐波的传播特点;波长、波速、周期的关系;简谐波的图像应用。

20xx高中物理易错易忘知识点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到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将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制定好,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清楚有哪些教案课件范文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20xx高中物理易错易忘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20xx高中物理易错易忘知识点

1、受力分析,往往漏“力”百出
对物体受力分析,是物理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分析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两种。
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说贯穿着整个高中物理始终,如力学中的重力、弹力(推、拉、提、压)与摩擦力(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电场中的电场力(库仑力)、磁场中的洛伦兹力(安培力)等。
在受力分析中,最难的是受力方向的判别,最容易错的是受力分析往往漏掉某一个力。在受力分析过程中,特别是在“力、电、磁”综合问题中,第一步就是受力分析,虽然解题思路正确,但考生往往就是因为分析漏掉一个力(甚至重力),就少了一个力做功,从而得出的答案与正确结果大相径庭,痛失整题分数。
还要说明的是在分析某个力发生变化时,运用的方法是数学计算法、动态矢量三角形法(注意只有满足一个力大小方向都不变、第二个力的大小可变而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都改变的情形)和极限法(注意要满足力的单调变化情形)。
2、对摩擦力认识模糊
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因为它具有“隐敝性”、“不定性”特点和“相对运动或相对趋势”知识的介入而成为所有力中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一个力,任何一个题目一旦有了摩擦力,其难度与复杂程度将会随之加大。
最典型的就是“传送带问题”,这问题可以将摩擦力各种可能情况全部包括进去,建议高三党们从下面四个方面好好认识摩擦力:
(1)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永远与其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这里难就难在相对运动的认识;说明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略小于最大静摩擦力,但往往在计算时又等于最大静摩擦力。还有,计算滑动摩擦力时,那个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
(2)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永远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显然,最难认识的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的判断。可以利用假设法判断,即:假如没有摩擦,那么物体将向哪运动,这个假设下的运动方向就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还得说明一下,静摩擦力大小是可变的,可以通过物体平衡条件来求解。
(3)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但它们做功却不一定成对出现。其中一个最大的误区是,摩擦力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总是负的。无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可能是动力。
(4)关于一对同时出现的摩擦力在做功问题上要特别注意以下情况:
可能两个都不做功。(静摩擦力情形)
可能两个都做负功。(如子弹打击迎面过来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做负功但其做功的数值不一定相等,两功之和可能等于零(静摩擦可不做功)、
可能小于零(滑动摩擦)
也可能大于零(静摩擦成为动力)。
可能一个做负功一个不做功。(如,子弹打固定的木块)
可能一个做正功一个不做功。(如传送带带动物体情形)
(建议结合讨论“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做功”情形)
3、对弹簧中的弹力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弹簧或弹性绳,由于会发生形变,就会出现其弹力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但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变不能发生突变(细绳或支持面的作用力可以突变),所以在利用牛顿定律求解物体瞬间加速度时要特别注意。
还有,在弹性势能与其他机械能转化时严格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以及物体落到竖直的弹簧上时,其动态过程的分析,即有最大速度的情形。
4、对“细绳、轻杆”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在受力分析时,细绳与轻杆是两个重要物理模型,要注意的是,细绳受力永远是沿着绳子指向它的收缩方向,而轻杆出现的情况很复杂,可以沿杆方向“拉”、“支”也可不沿杆方向,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5、关于小球“系”在细绳、轻杆上做圆周运动与在圆环内、圆管内做圆周运动的情形比较
这类问题往往是讨论小球在最高点情形。其实,用绳子系着的小球与在光滑圆环内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绳子的拉力为零,圆环内壁对小球的压力为零,只有重力作为向心力;而用杆子“系”着的小球则与在圆管中的运动情形相似,刚刚通过最高点就意味着速度为零。因为杆子与管内外壁对小球的作用力可以向上、可能向下、也可能为零。还可以结合汽车驶过“凸”型桥与“凹”型桥情形进行讨论。
6、对物理图像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物理图像可以说是物理考试必考的内容。可能从图像中读取相关信息,可以用图像来快捷解题。随着试题进一步创新,现在除常规的速度(或速率)-时间、位移(或路程)-时间等图像外,又出现了各种物理量之间图像,认识图像的最好方法就是两步:一是一定要认清坐标轴的意义;二是一定要将图像所描述的情形与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关于图像各种情况我们已经做了专项训练。)
7、对牛顿第二定律F=ma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第一、这是一个矢量式,也就意味着a的方向永远与产生它的那个力的方向一致。(F可以是合力也可以是某一个分力)
第二、F与a是关于“m”一一对应的,千万不能张冠李戴,这在解题中经常出错。主要表现在求解连接体加速度情形。
第三、将“F=ma”变形成F=mv/t,其中,a=v/t得出v=at这在“力、电、磁”综合题的“微元法”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连续考到)。
第四、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是必须掌握的重点实验,特别要注意:
(1)注意实验方法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注意实验装置和改进后的装置(光电门),平衡摩擦力,沙桶或小盘与小车质量的关系等;
(4)注意数据处理时,对纸带匀加速运动的判断,利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用“平均速度法”求速度)
(5)会从“a-F”“a-1/m”图像中出现的误差进行正确的误差原因分析。
8、对“机车启动的两种情形”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与恒定牵引力启动,是动力学中的一个典型问题。
这里要注意两点:
(1)以恒定功率启动,机车总是做的变加速运动(加速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以恒定牵引力启动,机车先做的匀加速运动,当达到额定功率时,再做变加速运动。最终最大速度即“收尾速度”就是vm=P额/f。
(2)要认清这两种情况下的速度-时间图像。曲线的“渐近线”对应的最大速度。
还要说明的,当物体变力作用下做变加运动时,有一个重要情形就是:当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平衡时,速度有一个最值。即有一个“收尾速度”,这在电学中经常出现,如:“串”在绝缘杆子上的带电小球在电场和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作变加速运动,就会出现这一情形,在电磁感应中,这一现象就更为典型了,即导体棒在重力与随速度变化的安培力的作用下,会有一个平衡时刻,这一时刻就是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极值的时刻。凡有“力、电、磁”综合题目都会有这样的情形。
9、对物理的“变化量”、“增量”、“改变量”和“减少量”、“损失量”等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研究物理问题时,经常遇到一个物理量随时间的变化,最典型的是动能定理的表达(所有外力做的功总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时就会出现两个物理量前后时刻相减问题,小伙伴们往往会随意性地将数值大的减去数值小的,而出现严重错误。
其实物理学规定,任何一个物理量(无论是标量还是矢量)的变化量、增量还是改变量都是将后来的减去前面的。(矢量满足矢量三角形法则,标量可以直接用数值相减)结果正的就是正的,负的就是负的。而不是错误地将“增量”理解增加的量。显然,减少量与损失量(如能量)就是后来的减去前面的值。
10、两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追遇”问题
两物体运动过程中出现的追击类问题,在高考中很常见,但考生在这类问题则经常失分。常见的“追遇类”无非分为这样的九种组合:一个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去追击另一个可能也做匀速、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显然,两个变速运动特别是其中一个做减速运动的情形比较复杂。
虽然,“追遇”存在临界条件即距离等值的或速度等值关系,但一定要考虑到做减速运动的物体在“追遇”前停止的情形。另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除利用数学方法外,往往通过相对运动(即以一个物体作参照物)和作“V-t”图能就得到快捷、明了地解决,从而既赢得考试时间也拓展了思维。
值得说明的是,最难的传送带问题也可列为“追遇类”。还有在处理物体在做圆周运动追击问题时,用相对运动方法最好。如,两处于不同轨道上的人造卫星,某一时刻相距最近,当问到何时它们第一次相距最远时,最好的方法就将一个高轨道的卫星认为静止,则低轨道卫星就以它们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运动。第一次相距最远时间就等于低轨道卫星以两角速度之差的那个角速度做半个周运动的时间。

20xx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物理量的分类、力)


20xx物理力学原子知识点总结(物理量的分类、力)

第二部分物理量的分类
一、基本量力、质量、位移、时间。其余均为导出量。
二、导出量指由以上四种基本量进行组合导出的物理量,导出量可以进一步组合。组合的三种方式:1.矢量除(分母必为标量)、2.矢量乘(一矢一标)、3.向量乘(两个矢量)
三、新量定义规则:
“矢量除”一般指单位分母量的分子量值,除法相当于去掉量,把两个量变成一个量。而“矢量乘”适合于任何两个有研究关系的矢量,物理研究需要时可以任意拿两个量相乘定义一个新的导出量。它的意义是这个导出量只与构成量有关,与其它量无关。由于大自然的规律性,导出量一旦定义完毕,必然会产生性质。
第三部分力
一力的概念
1定义: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关键词:两物体、间、相互、作用
(1)“两物体”的涵义:
A某物体不能给自己施力,若受力,必须有另一个物体。这个可以解释人不能自己把自己提起来
B任何一个力只牵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受几个力,取决于它周围的物体,这个涵义
可用来判断力的分析是否完整,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看周围的物体数量(注意不要忘了地球),
有几个物体至少应该有几个力,先确定一个基准数;其次做加法,有压力时是否考虑了摩擦
力;最后做减法,有些力可忽略不计,如明确表示空气阻力不计。
(2)“间”的涵义
之所以是两个物体,是因为他们彼此分离,而一旦合为一体,则不存在力,这个“间”
字是整体法和分解法的基本依据。
(3)“相互”的涵义:
A两个物体构成一对力,这两个物体均既是施力体,也是受力体,此是牛顿第三定律
的根基。
B实际做力的分析时,必须明确研究对象作为受力体,而对它的施力暂不考虑。
(4)“作用”的涵义:
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己慢慢领悟吧。而“作用效果”却是明确的,就是改变运动或变形,当然也可以将变形看做局部的运动改变。
2力的数学概念
力是一个矢量,满足数学矢量的一切条件,可以应用矢量的一切方法,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此部分作为数学的应用,掌握坐标系的选取和正交分解法,即可。运用时注意物理的实在性。
二力的要素
力不止书上说的三要素,实际上力有以下八个要素:施力体、受力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区域、作用时间、作用效果、作用效度。下面分别讲一些注意事项。
1施力体和受力体。
这两个要素虽然很明显,但初学者很容易忽视,而如果这个混乱,受力分析一定混乱。
2大小和方向
这两个要素大家关注最多,出现的问题比较少,但是有一个问题要特别注意,有些中学生可能开始会形成一个固化的概念,即这个大小和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是不变的。事实上,要改变这种认识。大小和方向都是可以变的。
3作用区域
书上用的是作用点,适用面太窄。作用区域可以是点、线、面。
4作用时间
如果说施力者和受力者是容易被学习者忽视的话,作用时间却是被讲授者忽视了的一个要素。我见到的教材,没有围绕作用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这里就简单说一下作用时间引起的影响。
(1)作用时间分瞬时、持续、间歇反复,如果变力、碰撞这些作用用“作用时间”这个要素与简单的持续力纳入一个体系,会比较容易理解。
(2)作用时间持续到某一个临界。所谓量变到了质变。物理中有许多临界问题,实际上都受到了作用时间的影响。
5作用效果、作用效度
力的作用效果就是运动或变形。但运动的持续程度以及变形的程度称为作用效度。如该力对运动的位移、时间的改变力度就是作用效度。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8978.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