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高中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资料卡片: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祖籍为江苏沛县,其祖、父为生活所迫,一再迁徙,最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1387年,统一了全国。在位31年,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Jab88.coM

永乐帝: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组织大批人力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派郑和率领船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168731

延伸阅读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为之后的教学做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那么,你知道高中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中国专制时代晚期封建王朝建立的内阁和军机处的历史知识;2、了解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重大措施,理解其边疆政策的现实意义;3、初步了解中国近代时期晚清王朝所做的一些政治改革。(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所学知识和本节各种图文资料进行综合思考和分析,学会从宏观上理解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脉络;2、结合现实问题学习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以正确对待现实问题。(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刻体会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君主专制政体的恶劣影响及由此造成的中国社会落后,产生认识和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历史的强烈欲望。二、教材分析

本课重点叙述和阐释了三方面问题。第一个方面讲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规定六部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全部集中到皇帝手里,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但皇帝“躬览庶政”,政务繁多,不可无辅臣,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到永乐帝时正式设立内阁制度。但明朝为防止内阁升华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太监牵制,明后期政治更加黑暗。清朝初年,皇帝受到的制约较多。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每日召集军机大臣商议国事,传达皇帝谕旨,最终解决了君臣矛盾,全国的军政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第二个方面讲清朝成功解决了边疆民族问题,维护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最后,课文简要分析了明清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恶劣影响,介绍了面对近代化浪潮中国晚清统治者被动进行的改革。中国自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历了初步发展、强化和走向极端几个重要时期。这个制度既有其积极作用也有其消极影响。如果说它在初建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的话,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积极的一面便逐步下降,消极的一面逐步上升。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的一面则占据主导的地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被动地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本目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王朝专制制度的措施和清朝的边疆民族政策。

难点:明清王朝专制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明以前各朝皇帝对于宰相的一系列的限制削弱措施,然后让学生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关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当代学者有这样一种看法: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宋代宰相不仅失去了兵权和财权,而且連用人之权也被剥夺了。故宋代的中央集权已可谓集于皇帝一身了。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理。”可见宋太宗确实有意要削掉宰相的用人权与司法权。从这种发展趋势看,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废相之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请思考:是什么趋势导致明朝废除丞相?导入新课教学

内阁制度的形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权臣篡位,一般都是以当丞相为第一级台阶,曹操、刘裕、陈霸先等人,连同那个篡位未成的董卓在内,都当过丞相。权臣夺权的就更多,例如:西汉末年的王莽、唐朝末年的朱温、北宋第一代君主赵匡胤等等。鉴于这些历史教训,明朝开国后,朱元璋对功臣和权臣狠下毒手。废相问题上有两次重要的行动,一是诛杀李善长案,一次是诛杀胡惟庸案。朱元璋借此机会废除了丞相,并规定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到此,皇权对于可能威胁自身的相权取得了彻底的胜利。丞相被废除后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皇帝要做的事实在太多。)皇帝忙不过来怎么办?成立了什么机构?皇帝政务实在繁忙,于是朱元璋委派了一些有才学且办事较稳重的中下级官员,跟随皇帝左右以便随时接受顾问。到明成祖时就专门成立一个秘书机构,称为内阁,所委派的秘书称为“大学士”。大学士的职位很低,只有正五品,比各部首长(尚书正二品)要低三级。朱元璋对自己所做沾沾自喜,认为是他最高智慧的结晶,可以永远保持明政权于不坠。所以他下令“后世子孙永不许恢复宰相制度,如果有人如此请求,凌迟处死。”朱元璋来自民间,政权又由他创立,对于繁琐的政务,还可以勉强应付,但他的后裔却是一群花花大少——生于深宫之中和女人太监之手,面对着千变万化的各种事务,手足无措。内阁通过“票拟”向居于深宫的皇帝提出建议,皇帝通过“批红”操持国政。不久之后,大权便渐渐滑入大学士之手,像张居正,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内阁成为没有名义的中书省。明朝皇帝建立了内阁和大学士制度,但对于内阁和大学士的防控也还是比较严的,这样,又给太监参权开了方便之门。所以明朝后期宦官专权现象十分严重。明朝已走入了政治统治的迷魂阵。造成明朝政治腐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实仍然是其极端的专制统治制度造成的。军机处

依据教材解决如下问题:1、军机处是在什么时间、为了什么需要而设立的什么机构?2、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提高了办事效率?3、这个机构有什么特征?4、密折奏事是什么意思?清初设立军机处的背景:皇太极仿明朝设立内阁和六部。奏章票似由内阁负责,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极大地限制。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这样中枢机要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帝时又在宫内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制度初建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有利于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积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但是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积极的一面便逐步下降,消极的一面逐步上升。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的一面则占据主导的地位。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同时代西方许多国家已开展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两相比较,差距逐步拉开。

清朝的边疆政策

1、清朝边疆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自己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对西藏的宗教上层人物。(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对蒙古族几个不同地区的处理。2、清朝前期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及加强对边疆地区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的效果。要求注意理藩院与宣政院的区别。3、概要介绍在西南地区,元朝以来实行的土司制度和明清实行的“改土归流”制度。理解清朝完成改土归流工作的意义。近代化浪潮和清末政治

1、晚清统治者改革的原因:面对近代化浪潮,慑于内外压力,也为了迎合西方列强的要求。2、晚清政府的改革:外务部代替总理衙门,理藩部代替理藩院,设立资政院作为议院的基础。3、封建帝制的推翻。小结

中国自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历了一两千年的演变过程,到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达到顶峰。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已极大地妨碍着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而当时西方许多国家则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从而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的发展步伐,从此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从而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本课知识结构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废除丞相,权归六部

明设置内阁

明清王朝以司礼太监牵制内阁

专制制度设置军机处,皇权独揽

清密折制度

清朝的边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疆政策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

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的措施:改土归流

主要原因

清末改良主要措施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四、知识巩固

(一)单项选择题

1、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

2、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清朝B汉朝明朝C秦朝明朝D秦朝汉朝

3、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丞相胡惟庸的专权B加强专制集权,维护明朝统治

C丞相制度阻碍了明朝社会发展D朱元璋希望一人独揽大权

4、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A南书房的建立B军机处的设置

C丞相制度的废除D内阁制度的确立

5、“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A草拟政令B发布政令C监察百官D传达圣旨

6、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开始于---------------------------------()

A元朝B明朝C清朝D近代

7、理藩院起初只是管理哪个地方的事务-------------------------()

A蒙古B新疆C西藏D台湾

8、近代中国的版图在何时基本奠定----------------------------()

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前期

9、面对近代化浪潮,清朝统治者进行了一些政治制度方面的改良。其中取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机构是---------------------------------------()

A外务部B民政部C家工商总部D资政院

10、明清之交,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B军机处的设立

C官僚机构的膨胀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二)材料题

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汉书·孔光传》引汉哀帝语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材料三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材料四若以国家治乱专倚宰相,则为人君者,不几如木偶旒缀乎?……使为人君者,深居高处,以天下之治乱,付之宰相,大不可也。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尤大不可也。——《十二朝东华录》引清高宗语请回答:(1)材料中各朝统治者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2)有无本质区别?为什么?(3)根据你的理解,上述转变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三)问答题12、从哪些迹象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空前的强化?怎样评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B5、D6、A7、A8、D9、A10、A(二)|材料题(1)材料一、二反映了汉唐时,皇帝为了维护统治而依靠丞相。材料三、四反映了当时皇帝防止他人分权而摈弃丞相。(2)无。都是为了维护皇帝一姓天下。(3)皇帝的权威成为维系社会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社会对皇帝的崇拜造成了对个人自然权利流失的麻木,结果导致近代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社会基础。(三)问答题(一)迹象:1、明朝废除丞相,规定六部政府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这样就解决了长期以来君相之间的矛盾。2、明朝设内阁,将政府官员变成专制统治的侍从。3、清朝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军机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专制统治达到了极端。(二)评价:专制统治走向极端表明中国政治的陈腐和落后,它导致了社会的保守,创新发展受阻,并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逐步拉大,近代开始后无法抗拒外来侵略。

高二历史教案: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


朱元璋(1328~1398)明朝开国皇帝。祖籍为江苏沛县,其祖、父为生活所迫,一再迁徙,最后定居濠州(今安徽凤阳)钟离太平乡孤庄村。朱元璋幼名重八,参加农民起义军后改名元璋,字国瑞。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吴二年正月在应天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1387年,统一了全国。在位31年,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

永乐帝: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明朝第三代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今江苏南京)。洪武三年(1370),受封燕王。朱元璋去世后,继位的建文帝实行削藩,朱棣遂于建文元年(1399)七月发动靖难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

朱棣在位期间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永乐初开始设置内阁,发展和强化了专制统治;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组织大批人力编修了中国古代类书之冠的《永乐大典》。派郑和率领船队七次出使西洋。1424年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葬于长陵,庙号太宗,嘉靖时改成祖。

宦官:也称太监、寺人、阉人、内侍,是指中国封建时期,皇宫中替皇族服务的被阉割的男性。宦官是由外生殖器被阉割的男人进宫担当。宦官的职责主要是维护朝庭后勤事务的正常运作,原则上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也有个别朝代存在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

点击下载:http://files.eduu.com/down.php?id=272155

专题一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每次教学前有自己的事先计划,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怎么才能让教案写的更加全面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专题一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教案》,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通史概要:
中国古代史始于170万年前,止于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历史。
距今约170万年前,中国就有人类居住,进入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中国进入奴隶社会,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经过商朝的发展,西周时期,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繁荣阶段。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和多民族中央集权和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一系列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制度。汉代封建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政权分立与民族大融合时期。隋朝统一结束长期分裂割据,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呈现繁荣的局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有新的建树。五代辽宋夏金元,中国的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明清之际,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加强,中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初中新课标中和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主要在七年级(上)、(下)册。初中新课标简单涉及本章内容相关联的内容有:世袭制,商鞅变法,秦朝的皇帝制、郡县制和秦朝的疆域,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元朝的行省制度,清朝的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初中新课标没有涉及但高中新课标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如下:西周的宗法制,秦朝的中央政权组织和地方政治制度,魏晋南北朝时的政治制度,隋唐时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政治制度,明朝的废丞相设三司、设内阁,清朝君主专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教案
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度的形成及其演变;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以及密折奏事制度;清朝的边疆政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2)、过程与方法:史料研习,历史比较,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
教学课时:2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建议:
(1)、本节主要讲述明清时期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空前强化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之后设立内阁使大权进一步落入皇帝手中,到清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是本课需探究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教师因予充分重视。
(2)、第一目“内阁制度的形成”,主要讲述体现明代君主专制政治体制加强的两个方面,即丞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制度的设立。可结合课本“学习思考”中的问题分析明初朱元璋为何废丞相,而废丞相又是内阁设立的原因。注意两个区分:一是明代内阁与近代西方内阁的比较,需要补充材料;二是内阁制与丞相制的比较,可引导学生讨论。
(3)、第二目“军机处”,主要叙述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的情况。军机处的设置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可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说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
(4)、第三目“清朝的边疆政策”,主要讲述清朝的边疆政策及其管辖边疆的措施,这部分内容从表面上看与整个教材内容不协调,但实际并不是为了单纯叙述清朝边疆政策,而是讲述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清朝在边远的蒙古、新疆、西藏以及西南地区都能有效管辖,正说明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5)、第四目“近代化浪潮与清末政治”,主要讲述清末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腐朽败落。本部分重点应放在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可组织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时代、不同角度分析评价。它在初建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积极作用占主导地位。到封建社会晚期,消极作用则占据主导地位,可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

高一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学案


高一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学案

【学习要求】
知识目标:1、明确劳动的含义与意义劳动者的地位作用;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2、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能力目标: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
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2、使学生深切认识到诚实劳动、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知识梳理】
1、劳动的含义和意义劳动者的地位作用:劳动是____,是______。
劳动是人类文明。劳动者是,在。
2、就业的意义、作用:就业是,对具有重要意义。
a、就业使得。
b、劳动者通过就业,从而,使。
c、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
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我国就业问题突出、紧迫,就业形势严峻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简记为“经济发展,市场调节,政府促进,正确择业。”)
第一,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是。
第二,党和政府要

第三,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a、;b、
c、;d、
(3)综合探究P55——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
为适应、、的新形势,劳动者要转变就
业观念,并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自主创业,也要具备,
发扬。良好的,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奉献社会等,丰富的、,良好的
和,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因素。
4、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1)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
(2)依法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必要性:
a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b、依法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的本质要求。
c、依法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保障前提,是
的保证。
(3)如何维护劳动者权利
a、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自觉地维护
b、依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c、途径:
党和政府:
用人单位(企业):。
劳动者:①要增强和,②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
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
【判断正误并改正】
1.只要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能解决好就业问题。2.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3.就业是民生之本,所以它是我国现阶段要解决的主要矛盾。
4.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维护了劳动者选择职业,取得报酬的权利。
5.履行义务必须以享受权利为前提。6.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不可放弃的。
7.认真履行劳动者义务,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8.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也不同。
【当堂巩固】
1.一位父亲深情地对大学毕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儿子说:“世界上只有没出息的人,没有没出
息的工作。”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树立()
A.多种方式就业观B.竞争就业观C.自主择业观D.职业平等观
2.近几年煤矿事故不断,这往往是由于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加班加点等原因造成的。煤
矿企业这样做,严重侵犯了矿工的
①平等就业的权利②休息、休假的权利
③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3.就业是民生之本,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超越2016年的765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对此,政府应该
①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发挥市场调节作用②全面提升个人素质,自主创业
③制定合理的就业政策,统筹安排就业④大力发展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A.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④
4.保就业是我国政府重要职责,也是国家区间调控必须确保的民生“下限”。国务院总理李克
强指出,我们稳增长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保就业。这表明
A.劳动者应主要依靠政府实现就业B.劳动者应树立多种方式就业的观念
C.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提供就业机会D.国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5.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年来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北京某大学3名毕业生就就业问题发表了
下列看法。
同学甲:我要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兴趣爱好和能力找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同学乙:我想考公务员,因为工作比较稳定,也非常体面。
同学丙:只要留在北京,什么工作都可以。
运用劳动与就业的相关知识,阐述实现就业对劳动者的意义,(5分)并简要评析三名同学的就业观(6分)
DBDD
【解析】
(1)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甲同学根据自身条件择业,体现自主择业观,但考虑自身条件的同时还要看到社会的需要。(2分)
乙同学选择公务员无可厚非,但认为其更体面,不符合职业平等观。(2分)
丙同学应该结合自身实际,从社会需要出发实现就业,而不仅仅考虑地域。(2分)
解析:该题第一问考查就业的意义,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第二问考查就业观,应针对学生观点分别从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从实际出发等方面回答。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11400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