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语文古代文化常识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作为教师准备好教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教案可以让上课时的教学氛围非常活跃,让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导学案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目标基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学习重点与古文阅读联系紧密的文学常识,如古代授官、称谓等
学习难点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与识记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课时一课时
知识链接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方苞号望溪,吴趼人号我佛山人,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的爵号是莱国公,莱公是省称。《梅花岭记》“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代多铎被封为豫亲王。《柳敬亭传》“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是明末左良玉爵号宁南侯的省称。再如诸葛亮曾封爵武乡侯,所以后人以武侯相称;南北朝诗人谢灵运袭其祖谢玄的爵号康乐公,故世称谢康乐;唐初名相魏徵曾封爵郑国公,故世称魏郑公;名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因功封爵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大书法家褚遂良封爵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兼称】如《游褒禅山记》“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前两人兼称籍贯、姓名及字,后两人先写与作者关系,再称名和字;《五人墓碑记》“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前两人兼称官职、字和姓,后一人称字和姓;《梅花岭记》“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兼称官职与谥号,“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兼称姓、官职和名;《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古代帝王认为他们的政权是受命于天而建立的,所以称皇帝为天子。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帝,就告诉在陛(宫殿的台阶)下的人,请他们把意思传达上去,所以用陛下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贱称】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如《荆轲刺秦王》:“今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毛遂自荐》:“白起,小竖子耳。”《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孔雀东南飞》:“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特殊称谓】主要有以下四种: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中的“师襄”和《群英会蒋干中计》中提到的“师旷”,“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柳敬亭传》中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演员。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古代授官称谓
征:招聘授官,尤指朝廷直接招聘受官。
辟:招聘授官。
选:量才授官。
荐:下级向上级推荐授官。
举:选拔。
点:指派,尤指皇帝指派。
简:任命。
补:任命补缺,多指照例补缺。
进:升任,尤指高级官员的升任。
起:由民间征聘。或罢官后再授官职。
赠:对官员的先世或已死的官员授予职称,封衔。
古代兼代官职的称谓
领:常指兼任。
摄:兼理,尤指暂兼。
守:兼理,指比本职高的兼职。
行:兼管,指比本职低的兼职。
判:中枢官兼任地方官。
知:同“判”
权:暂代官职。
假:同“摄”。
署:代理无本官的职位,也称“署理”。
护:上级官员离职,由次一级官员守护印信代行职权。
预习检测
完成课本习题(P94、P95、P96、P97)
合作探究
1、收集有关资料,按“天文历法”、“风俗礼仪”、“典章制度”、“官职名称”、“人的称谓”、“科举制度”、“音乐文娱”、“饮食器用”、“文史典籍”等专题加以整理。
2、资料整理成册,同学们相互传阅。
3、计划举行一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竞赛,积极准备。
达标检测
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女子年15行“”,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这是一幅写给岁老人的寿联。
5.古代兄弟之间用“”表示排行。“”表示最大,“”表示最小。
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关系,“先”表示。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十五叫“”,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时到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年,是属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时,也就是现在的时到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五种物质。
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六部”是指: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古代授官叫、,降官贬官叫、。
16.汉代郡的长官称,隋唐州的长官称,宋代州的长官称,明代府的长官称。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州,“”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陕西省的华阴位于之北。
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为最尊,其次是,再次是,最下位是。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悌”指善事
学习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JAb88.cOm

精选阅读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堂环境中来,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化常识之三”,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古代文化常识之三

一、人的称谓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
名、字与号的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罗贯中号湖海散人,关汉卿号已斋叟,吴承恩号射阳山人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

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称孟襄阳;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
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

北宋王安石封爵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司马光曾封爵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明初朱元璋的大臣刘基封爵诚意伯,人们以诚意伯相称。
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

《促织》“余在史馆,闻翰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事”,兼称官职、籍贯和尊称。
(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臣、仆(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3)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4)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如家父等。“舍”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1)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2)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3)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4)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5)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阃(对方妻子)。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6)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7)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唐代以后,对已死的皇帝多称庙号,如唐太宗、唐玄宗、宋太祖、宋仁宗、元世祖、明太祖等;明清两代,也用年号代称皇帝,如称朱元璋为洪武皇帝,称朱由检为崇祯皇帝,称玄烨为康熙皇帝,称弘历为乾隆皇帝。(8)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9)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10)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表示轻慢斥骂的态度。《鸿门宴》:“竖子不足与谋!”


(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2)职业的称谓。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叫“刎颈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叫“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叫“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叫“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叫“忘形交”;不因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叫“君子之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叫“神交”(“神交”也指彼此慕名而未见过面的朋友)。
(4)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是七十岁。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二、古代职官
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

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

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参见“刺史”条。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参见“经略使”条。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三、天文历法
宿(xiu),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

参见“二十八宿”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

古星名,指北斗七星的柄。道教认为北斗丛星中有三十六个天罡星、七十二个地煞星。小说《水浒传》,将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大小起义头领附会成天罡星、地煞星降生
古代迷信说法,龙起生云,虎啸生风,即所谓“云龙风虎”。又说真龙天子所产生的地方,天空有异样云气,占卜测望的人能够看出。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记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

四、古代地理
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

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

即江东。长江以南地区。长江以南的总称淮水东面。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古代称我国新疆及其以西地区。

五岭的别称,指越城、都庞、萌渚、骑田、大庾等五岭。

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

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

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

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参见“郡”条。

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阴阳五行说(古人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五行中土为尊,因土代表黄色,故黄色为皇帝专用)
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烟花三月下扬州。”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再如杭州称临安、武林,苏州称姑苏,福州称三山或榕城,成都称锦官城或芙蓉城。

五、科举制度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一般在县或府考试,考中着称为秀才或相公)、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第一名叫解(jie)元。
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大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历史上获状元称号的有一千多人,但真正参加殿试被录取的大约七百五十名左右。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
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三国志·吕蒙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送东阳马生序》:“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学官名。为国子监或太学副长官,协助祭酒主管教务训导之职。
学官名。“提督学政”的简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并督察各地学官的官员。学政一般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京官担任。《促织》:“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使即学政的别称。《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指左光斗任京城地区的学政。
原指传授知识,后成为学官名。汉唐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
国子监的学生。或由学政考取,或地方保送,或皇帝特许,后来成为虚名,捐钱就能取得监生资格。

明清时期经考试录取而进入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生员有增生、附生、廪生、例生等,统称诸生。《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则是指在国子监学习的各类监生。

六、风俗礼仪
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或一百零六天,在清明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唯一既是24节气又属于传统节假日。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与牛郎织女故事有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个月(腊月)举行,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
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
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一指古代用于祭祀的牛、羊、猪,后来也称鸡、鱼、猪为三牲。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

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一指古代宾主相见的礼节。揖让之礼按尊卑分为三种,称为三揖:一为土揖,专用于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二为时揖,专用于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三为天揖,专用于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一指禅让,即让位于比自己更贤能的人。
这是古时不分尊卑的相见礼,拱手高举,自上而下。
古代的一种相见礼,两手在胸前相合表示敬意。

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

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等,也都用此大礼。
我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谓“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日空首,四曰振动,五日吉拜,六日凶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曰肃拜。”

两膝着地,挺直身子,臀不沾脚跟,以示庄重。

古代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表示对人尊重,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而对人不敬。
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古代宴会席次,尊卑很有讲究。一般筵席用的是八仙桌,桌朝大门,其位次如下:位尊者居前,8是主人席位。如果客多,可设两桌、三桌或更多,有上桌与散座的区别:上桌与单席的位次相同,散座则不分席次。

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古代嘉礼之一。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古代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

古代的拜礼。行礼时,两手放在额上,长时间下跪叩头。
即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辱之意。
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春秋时,秦、晋两国国君几代都互相通婚,后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古代妻子为丈夫捧膳食时要举案于眉,表示相敬。

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
(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
(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佛道徒之死称:涅檠、圆寂、坐化、羽化、仙游、仙逝等。“仙逝”现也用于称被人尊敬的人物的死。
(4)一般人的死称: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七、饮食器用
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五种动物,:一种指牛、羊、猪、犬、鸡;
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

尊,是古代酒器的通称。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壶,是一种长颈、大腹、圆足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水。彝、卣(you)、纍(lei)、缶(fou),都是形状不一的盛酒器。爵,古代饮酒器的总称,作为专名是用来温酒的,下有三足,可升火温酒。角,口呈两尖角形的饮酒器。觥(gong),是一种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像一只横放的牛角,长方圈足,有盖,多作兽形,觥常被用作罚酒,

即肉汁。有两种:一种是纯肉汁,供食饮;另一种是肉羹,制成五味调和的浓肉汤,后泛指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脍,切细的鱼、肉;炙,烤肉。古代鲜肉一般用火炙,就像今天的烤羊肉串;干肉则用火烤。脍炙,是人们所共同喜好的,后来把诗文为人所称颂叫做“脍炙人口”。

八、音乐文娱
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i)、羽五个音级。

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古人分析汉字的造字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指古诗文中经常提到的松、竹、梅。
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

九、文史典籍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始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很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末体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这种体裁在南宋时才出现

十、目录辞书

我国古代图书分类,始于晋荀勗(xu)。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辑录汇集资料,以利寻检、引用的一种古典文献工具书。明代的《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类书名。宋初李防等人奉宋太宗之命辑录。
类书名。明代解缙等二千余人奉明成祖之命辑录。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
类书名。清代康熙年间陈梦雷等原辑,初名《古今图书汇编》,康熙改为今名。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类书。
按一定的目的,在——个总名之下,将各种著作汇编于一体的——种集群式图书,叫丛书,清代乾隆年简编的《四库全书》
我国古代最大的——部丛书。纪昀、陆锡熊等四千余人编,

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东汉许慎撰,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个,重文(异体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首创了部首分类法,将一万零五百十六个字归入五百四十部。每字先解字义,再按六书说解形体构造,并注明读音。
清代张五书、陈廷敬等编纂;在我国字书史上第一次正式使用“字典”为书名是迄清为止我国规模最大的字书。

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词典,舒新城等人主编

是《汉语大字典》出版前我国大陆上收字最多、规模最大的字典。欧阳溥存等主编,体例比《康熙字典》先进。

高二语文文学常识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掌握上课时的教学节奏。那么,你知道教案要怎么写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高二语文文学常识”,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17.六国论
一、文学常识
选自苏洵《嘉祐集权书》。《权书》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嘉祐集》共22篇,包括《几策》、《权书》、《衡论》。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散文家,文风坚劲、纵横。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
二、注释
1.赂秦:贿赂秦国,这里指向秦割地求和。
2.或曰:有人说。
3.互丧:彼此(都)灭亡。互,交互,由彼及此,由此及彼。
4.率赂秦耶:率,全部,一概。
5.盖失强援:盖,有“因为”的意思。
6.以攻取:用攻战(的方法)取得。以,用、凭。
7.固不在战矣:固,当然。战,打仗。
8.厥先祖父:厥,“其”。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9.暴霜露,斩荆棘:暴,冒着。形容创业的艰苦。
10.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1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弥,愈,都是“更
加的意思。
12.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分出,分清。
13.至于:以致,以至于。
14.此言得之:这话对了。得,适宜,得当。
15.终继五国迁灭:继,跟着。迁灭,灭亡。迁,改变。
16.与赢:与,亲附、亲近。
17.义不赂秦:义,名作动,守义,坚持正义。
18.始速祸焉:速,招致。
19.李牧连却之:却,使动,使……退却。
20.洎:及,等到。
21.向使:当初假使。
22.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数,理,天数,命运。
23.或未易量:或,或许。易,轻易。
24.下咽:下,咽下。咽,咽喉。
25.积威:积久而成的威势。
26.劫:胁迫,挟持。
27.为国者:治理国家的人。为,治理。
28.苟以天下之大:苟,假如。以,凭借。
29.从:跟随。
三、通假字
1.厌—餍,满足。2。当—倘,假如。
四、古今异义
1.祖父古:祖辈父辈2.其实古:它的数目
今:父亲的父亲今:实际上
3.智力古:智谋国力4.可以古:可以凭借
今:智慧今:能够
5.颠覆古:国家灭亡
今:采用阴谋手段以内部推翻合法政府
6.故事古:旧事,旧例
今: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五、文章结构
1.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赂秦而力亏”(韩、楚、魏)(5个对比)
3.不赂却灭亡齐: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燕: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赵:用武而不终
4.提出结论:国灭是由于赂秦所致
5.讽刺北宋王朝
18.游褒禅山记
一、文学常识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王文公”
二、注释
1.浮图:“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
2.舍:名作动,筑舍定居。
3.址:山脚。
4.庐冢:庐,屋舍。冢,坟墓。
5.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乃,“为”,“是”。
6.仆道:倒在路旁。
7.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文,指碑文。
8.言:说。
9.盖音谬也:盖,解释原因,“大概因为”的意思。谬,错误。
10.侧出:从旁边涌出。
11.记游:在洞壁上题诗文留念。
12.窈然:深远的样子。
13.问其深:深,形容词作名词,深度。
14.拥火:拿着火把。拥,拿、持。
15.怠:懈怠。
16.盖余所至:盖,大概。
17.不能十一:不能,不及,不到。
18.加少:加,更。
19.方是时:正当这个时候。方,当,正在。
20.明:形容词作动词,照明。
21.咎:责怪。
22.而余亦悔其随之:其,指自己。
23.极:尽,尽情享受。
24.叹:感慨。
25.往往有得:得,心得,收获。
26.夷以近:夷,平坦。以,而。
27.瑰怪:珍贵奇特。
28.观:景象。
29.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30.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昏惑,迷乱。
31.随以怠:随,跟着。怠,懈怠,中止。
32.相:帮助。
33.其孰能讥之乎:其,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
34.悲:感叹。
35.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谬,使动,使……错。名,名词作动词,说出本名。
36.何可胜道:哪能说得完。胜,尽。
37.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38.慎取:谨慎采取。
39.道有碑仆道道路
何可胜道说出
三、古今异义
十一古:十分之一学者古:求学的人
今:数词今:学问很高的人
非常古:不同寻常
今:很,特别
19.伶官传序
一、文学常识
欧阳修,字永权,号六一居士,亦号醉翁,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文学主张是“明道”、致用,反对靡丽形式的文风,所作《朋党论》、《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秋声赋》等均脍炙人口。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谥“文忠”,现存有《欧阳文忠公集》153卷。
二、字词
1.原庄泉之所以得天下:原,推究。
2.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世言,世人说。将终,临死。
3.契丹与吾约为兄弟:约,订立盟约。
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表祈使语气的副词,相当于“应当”,“一定”。
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其,当他。系,缚。组,丝带、丝绳,这里泛指绳索。
6.及仇雠已灭:仇雠,仇人。雠,与“仇”同义。
7.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8.逸豫可以亡身:逸豫,安乐,指庄宗喜好音乐,宠爱伶人。
9.举天下之豪杰:举,所有的。
10.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
11.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所溺爱的事物。
三、多义词及词类活用
1.多义词
衰盛衰之理衰亡盛盛以锦囊装
何其衰也衰落其意气之盛昂扬
以可以知之矣凭借
系燕父子以组用
2.词类活用
而告以成功名词→动词乱者四应形容词→动词
仓皇东出名词做状语约为兄弟名词→动词
四、句式
此三者,吾遗恨也判断句
盛以锦囊省略、介宾短语后置,即“以锦囊盛之”
还矢先王省略句,即“还矢于先王”
为天下笑被动句
五、全文结构及主旨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盛衰之理,由于人事。紧接着以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加以论证,通过对比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最后强调“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进一步深入分析,提出普遍规律,并对统治者提出防微杜渐、力戒私欲的要求,含蓄提醒北宋统治者应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撤。
20.石钟山记
一、文学常识
苏轼,字子瞻,一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散文皆有杰出成就,又工于绘画,擅长书法,其作品题材广阔,笔力挥洒,风格豪迈,逸态横生。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有宋一代诗歌风气。其诗各体皆工,尤善七言各体,以七言长篇成就为高。词则突然当时绮丽传统,创“无事不可入词”之风,并多为豪放之作,为“豪放派”开山之祖。对后世有极深影响。其散文亦有不俗成就,尤以议论文之说明透辟和辩丽恣肆为后人敬仰,但由于思想受佛老影响,作品中往往流露出达观任性,消极无为的思想。
二、字词
1.水古相搏:搏,击、拍。
2.南声函胡:函胡,通“含糊”。
3.北声清越:越,高扬。
4.桴止响腾:桴,鼓槌。腾,传播。
5.余韵徐歇:韵,声音;徐,慢。
6.余尤疑之:尤,更加。
7.栖鹘:宿巢的老鹰。鹘,鹰的一种。
8.莫夜:晚上。莫,通“暮”。
9.则山下皆石穴罅:罅,裂缝。
10.涵淡澎湃:波浪激荡。涵淡,水波动荡。澎湃,波浪相激。
11.有大石当中流:中流,水流的中心。
12.空中而多窍:空中,中间是空的。
13.汝识之乎:识,知道。
14.殆与余同:殆,大概。
15.虽知而不能言:言,用文字记载。
16.陋者:浅陋的人。
17.自以为得其实:实,事情的真相。
三、多义词及词类活用。
1.多义词
鼓微风鼓浪鼓动焉有石钟山焉助词,无义
如钟鼓不绝鼓空空焉同“然”
搏水石相搏击,拍微波入焉即“于是”
森然欲搏人抓,扑
2.词类活用
舟行适临汝名词→状语微风鼓浪名词→动词
事不目见耳闻名词→状语而此独以钟名名词→动词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使动
四、句式
古之人不余欺也倒装句,宾语前置
石之铿然有声音倒装句,定语后置
得双石于潭上倒装句,介宾短语后置
此世所以不传也判断句
噌吰者,周景五之无射也判断句
今以钟磐置水中省略句,省略动词后的介词“于”
五、全文结构及主旨
本文摆脱了一般山水游记的传统格调,重点在于辨疑。作者开始提出疑问,接着深入实际调查,终于使疑问得到了较合理的解释。全篇意在说明不盲从前人,不主观臆断,强调“目见耳闻”,实地查访的重要。
21.项脊轩志
一、文学常识
选自《震川文集》,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著名古文家,唐宋派。本文记项脊轩,着重记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
二、注释
1.旧南阁子:旧,旧日的,原来的。
2.方丈:一丈见方。
3.渗漉:从小孔慢慢漏下。
4.雨泽:雨水。
5.移案:案,桌子。
6.无可置者:置,安置。
7.修葺:修补。
8.洞然:明亮的样子。
9.栏楯: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10.增胜:增加光彩。胜,美。
11.偃仰:俯仰,这里指安居、休息,形容生活悠然自得。
12.啸歌:长啸或吟唱,这里显示豪放自若。啸,口里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
13.冥然:静静地。
14.万簌有声:簌,声音。
15.斑驳:错杂。
16.珊珊:美好的样子。
17.先是:这以前。
18.南北为一:一,一体。
19.迨诸父异爨:诸父,叔父,伯父的统称。迨,及,等到。异爨,分了家。
20.往往而是:到处都是。
21.庖:厨房。
22.已:已而,然后。
23.凡再变矣:凡,一共。
24.抚:对待。
25.每:经常,不止一次。
26.若:你。
27.竟日:整天。竟,从头到尾。
28.大类:很像。类,像。
29.比去:等到离去的时候。比,及,等到。
30.阖:关闭。
31.顷之:一会儿。
32.他日汝当用之:他日,有一天。当,会。
33.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的意思。
34.长号:大哭。
35.扃牖:扃,关闭。牖,窗户。
36.得不焚:得,能够。
37.殆:大概,表揣测语气。
38.归:旧指女子出嫁。
39.学书:学写字。
40.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家省亲。
41.且:还有,那么。
42.制:形式、规制。
43.亭亭:直立的样子。
三、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垣墙砌目垣墙
乳用乳汁喂养
四、结构
可喜→过渡→可悲→闭门读书→(补录)婚后、怀念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妪,先大母婢也
22.五人墓碑记
一、文学常识
选自《七录斋集》。作者,张溥,字天如,明末文学家。本文抒发了对“激于义而死”的五个人的崇敬之情,阐述了人的生死价值问题,本文为一篇墓志铭。
二、注释
1.激于义而死焉者:于,表被动。焉,于此。
2.当道:执掌政权的人。
3.除:治,整理。
4.旌:表扬。
5.去:距离。
6.凡富贵之子:凡,大凡。
7.死而湮没:而,表顺接。湮没,埋没、磨灭。
8.亦已众矣:已,表示程度(多少、深浅)的副词。
9.草野:乡间。
10.皦皦:光明显耀的样子。
11.按剑而前:而,表修饰。
12.堪:忍受。
13.抶:击。
14.私人:党羽,亲信。
15.所由使:使,主使。所,……的人。
16.方痛心:正在痛恨。
17.溷藩:厕所。藩,篱、墙。
18.按诛五人:按,查究。诛,上杀下。
19.傫然:聚集的样子。
20.詈:骂。
21.脰:颈项,这里指头。
22.缙绅:一般做官司的人。缙,插。绅,带。
23.编伍:民间。
24.诗书:《诗经》、《书经》。这里泛指古代经典。
25.蹈死:踏上死地,冒着生命危险。蹈,踏,踩。
26.亦曷故哉:故,原因,缘故。
27.钩党:有牵连的党人。
28.株治:牵连治罪。株,株连,牵连。
29.逡巡:犹豫不决。
30.猝发:猝,突然。
31.投缳:指上吊。投,扔、掷。
32.抵罪:犯罪应受惩罚。
33.佯狂:佯,假装。
34.剪发杜门:杜,闭、塞。
35.之:往。
36.辱人贱行: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
37.视:比较。
38.暴:显露。
39.美显:美好而光荣。
40.土封:坟墓。
41.徒:空。
42.匹夫之有重有社稷也:匹夫一死,关系国家兴亡,非常重大。匹夫,平民,
这里指五人。社稷,国家。
三、通假字
1.赀财赀—资,资财,钱财。
2.亦曷故哉曷—何。
四、古今异义
疾病:古:疾,一病的病。病,重病。行为:古:德行做。
今:病。今:举止,行动。
非常:古:不符常理的,不符伦理的。首领:古:头颅,借指性命。
今:不一般,特别。今:领头人。
五、词类活用
名→动去今之墓而葬焉墓,修墓。
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函,用木匣子装。
使动屈豪杰之流屈,使……屈身。
名→状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奴仆那样。
六、特殊句式
1.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贤士大夫者……孟长姚公也。…者…也判断句
是时以大中……所由使也。是时……判断句
斯固百世之遇也…固…判断句
2.况草野之无闻者欤况……欤?表反问
3.谁为哀者:谁为者哀倒装,宾语前置。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高中教师就要精心准备好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减轻高中教师们在教学时的教学压力。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高二历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古代中国的科技发明
了解古代中国四大发明的产生及外传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等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火药:中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了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时,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认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明的贡献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对欧洲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在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也最为显著。
四大发明问世以后,逐渐走向世界。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火药传入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弱,还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业的发展。指南针的使用促进远洋航行,迎来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2、中国古代文学
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诗经》: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经孔子整理编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楚辞: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汉赋:汉朝时,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的文体——赋。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
唐诗: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A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
B盛唐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诗人孟浩然、王维;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
C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词: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南宋)等。
元曲:到元代,散曲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以《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红楼梦》(曹雪芹、高鄂)四部长篇小说最为著名。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蒲松龄)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3、汉字与中国书画
了解汉字的演变
起源:汉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的“图画文字”,商代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演变:A演变过程为: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B演变的总趋势:由繁到简。
了解古代中国著名的书法家
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中国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主要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
楷书:具有实用价值。魏晋时期的钟繇、王羲之;唐代的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草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代的张旭、怀素等。
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有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北宋苏轼、元代赵孟頫、明代文征明等。王羲之(“书圣”)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天下第二行书”。
3、中国的戏剧艺术
了解京剧的产生
A形成:清朝道光年间,徽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B成熟: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
C传播:民国以来,京剧又逐渐走向世界。

高三语文考点归纳:古代文学常识


一名优秀的教师在教学方面无论做什么事都有计划和准备,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高中教案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考点归纳:古代文学常识”,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三语文考点归纳:古代文学常识

1.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乐府双璧:木兰词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史学双璧:史记资治通鉴

18.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蒙初)

19.大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20.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郭沫若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5740.html

更多
上一篇:《离骚》导学案 下一篇:《说数》教案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