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老师会对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大家在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课件了吧。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才能够使以后的工作更有目标性!你们到底知道多少优秀的教案课件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

《小石潭记》

一、一词多义

1、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2)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2、从: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由,自)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随)

3、清:

(1)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冷清)

4、差:

(1)参差披拂(长短不一,形容词)

(2)其岸势犬牙差互(交错,动词)

5、以:

(1)以其境过清(因为)

(2)卷石底以出(表示“以”前面的成分是后

(3)面动词的状语,可以不译)

6、乐:

(1)心乐之(以……为乐)

(2)似与游乐者相乐(逗乐,嬉戏)

二、词类活用

(一)名词做状语

1、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爬行)

2、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4、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二)使动用法

1、鸣:使……发出声音如鸣佩环

2、凄:使......感到凄凉凄神寒骨。

3、寒:使......感到寒冷凄神寒骨。

三、翻译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翻译:从小土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挂在的玉珮、玉环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我的)心里高兴起来。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翻译: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翻译: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遮盖交结,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都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到水底,石上有鱼的影子,呆呆地不动。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翻译: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M.jaB88.COM

翻译: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翻译:四面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令人感到悲哀。

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翻译: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四、阅读理解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写出了小石潭什么特点?整体感受是什么?

答: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具体: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小石潭的特点:幽静。

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文中描写小石潭的山石、潭水、树蔓、游鱼、溪流、岸势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清幽、明丽、深远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3、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定点特写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比喻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4、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答:清、澄。侧面描写。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5、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答: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溪身比喻成北斗七星,这是静止的,将溪水比喻成蛇,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7、文中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孤独忧伤(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心情)。

这是全文揭示的主旨,画龙点睛的句子。它虚实相生,由景生情,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

8、为了开发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答:示例: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树环抱,环境十分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处处。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扩展阅读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教案

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考纲范围内21篇课内文言文中重点篇目之一。我结合农村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近几年来中考试题特点,针对课文内容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提出“把课堂交给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背诵原文,能按要求默写句子。
2、积累闻、可、居、许文言字词。
3、学习侧面描写的写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与合作。
2、讲解与练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
2、提高学生鉴赏古文语言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背诵原文,能按要求默写句子。
2、积累闻、可、居、许文言字词。
3、学习侧面描写的写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教学难点:学习侧面描写的写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复习并背诵原文。
2、尽可能地找出:闻、可、居、许出现的句子,并解释。
3、结合笔记理解课文内容。
(反思:“课前预习”可独立设置,而不应该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项内容。)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转入复习课内文言文。现在,老师问你们:“根据上学期的几次模拟考,你认为课内文言文应该围绕那几个方面来复习?。
 1、课文默写(直接默写/理解性默写)。
 2、翻译(注意词类的活用)。
3、文言字词(一词多义)。
4、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
课堂目标:
1、背诵原文,能按要求默写句子。
2、积累文言字词:闻、可、居、许(一词多义)。
3、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课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到作文中去。
(展示课堂目标,师生共同明确教学任务,好!)
三:讲解新课。
1、课文默写。(以小测的形式检查学生的情况)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②、从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水尤清洌)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③、描写小石潭周围坏境的句子是:,。(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
④、文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
(从操作上看,并不是“课文默写”,而是“课文重要语句默写”。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1)
2、积累文言字词。(:闻、可、居、许)
闻:
①、闻水声/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遥闻深巷中犬吠/鸡犬相闻 听到(听见)。
②、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③、燕、赵、韩、魏闻之/余闻之也久听说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
⑤、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
可: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估计数目
②、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不可久居可以(能够)
居:
①、不可久居停留
②、居五日过了
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④、面山而居/而城居者未知之也居住
许: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不确定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以身相许答应
③、杂然相许赞同
练一练:
①、指出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可久居/面山而居B、不可久居/潭中鱼可百许头
C、杂然相许/以身相许D、以其境过清/以中有足乐者
②、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闻水声/鸡犬相闻B、乃记之而去/去国怀乡
C、伐竹取道/十年春,齐师伐我D、参差披拂/参差不齐
点评:采用课文内外众多的例句,综合复习和巩固目标词语的意义。
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2
3、分析课文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并运用。
思考问题:第二段中描写了小石潭的水的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突出这个特点的?(问题引入)
①、皆若空游无所依。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通过描写鱼、日光、鱼的影子,从侧面烘托小石潭水的清澈的特点)
归纳:
①、侧面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事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②、侧面描写的作用:以此(周围人、事物或环境)显(突出/烘托)彼(描写的对象)。
(答题格式:通过描写┅┅,从侧面烘托┅┅的┅┅)
类似于这种写法的课内文言文还有:
《口技》: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道具的简单。)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宾客的表情和动作。)
(通过描写道具的简单和宾客的表情和动作,从侧面烘托了口技人技艺的高超的特点)
《与朱元思书》:游鱼细石,直视无碍。(通过描写游鱼、细石,从侧面烘托水的清澈的特点)
《孙权劝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写鲁肃的惊叹,从侧面表现吕蒙因学而才略有惊人长进)
小结:“花红虽好,需得绿叶陪衬”。这句话生动地诠释了好的侧面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侧面描写不仅丰富了描写的手段,还有效地补充了正面描写的不足,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果,同学们能在作文中较好地运用,一定能为你的作文增色不少,加分不少。
如:(美文欣赏)(拓展学习)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这天晚上的她真是惊人的美。……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低低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茶花女》)
(重视知识的联系,运用许多事例加深对“侧面描写的作用”和答题准确规范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业:
1、整理一词多义的笔记。
2、任选一题,写一段话。
练习1: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一段一个同学拿到翁中录取通知书后的心理活动的话。
练习2: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写一段一个同学模拟考考砸了的心理活动的话。(运用课外作业,进一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五、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讲的内容比较多,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认真整理笔记并熟记,把自己认为不太明白的知识点好好复习,及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八年级语文下册《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开始讲读古文了。之前先通过现代游记让学生初步形成了有关游记的相关印象,有了相对具体的感知,然后在理解古人的游记作品便有了相对的基础,因而会变得容易了。

整个单元共四篇,唐、宋、明、清各一篇,作者皆为大家。第一篇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永州八记之一,极其经典的一篇游记,也是中考篇目之一,所以讲解宜细。为了达到让学生更好理解的目的,布置预习时我留了几个作业:网上搜集柳宗元资料和有关本文的介绍,提取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部分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预读课文,重点注释回归原文,划出疑问;思考本文是否和你已知的游记文章相类似。三个预习作业各有侧重,或想指导学生如何搜集使用资料,或是让学生具体熟悉课文内容,或是学会比较分析,在已知中学习未知。

第一课时,我先回顾了常考的或者说基础的有关柳宗元知识,名、时、地、评、作等,板书于前。然后根据情况请了三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同学们介绍的五花八门,他们每说一点,我尽量根据他所说概括一下角度,最后针对他们所讲明确了与语文学科有关的几项,指导他们明白如何整理有关资料(家世、身世、仕途经历、功绩等),让他们明白了古人不应仅是纸人-------机械的活在几个知识点上;而是活生生的。尤其柳宗元被贬永州前因后果,王叔文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失败原因及后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柳宗元被贬永州时的境遇,也有助于理解文章情感。

为了养成学生综合思考的整体意识,我又加了学生已知的有关刘禹锡的回顾,同时也加了柳宗元再次被贬的原因和被贬后所做的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和四年后英年早逝的史实,让学生比较全面的感知这个人的人格魅力所在,也为后来学习范仲淹、欧阳修等埋下伏笔,也使这个人立体的活了起来,效果不错。我一向赞同“文如其人”,相信笔为心灵之舌,所以经典文章必详解作者。

第二课时,疏解文义,理解内容;品析美点,感悟情感

主要问题:字词理解不准确,囫囵吞枣。

主要有以下字需注意点拨提示:

1一词多义类以(卷石底以出、全石以为底以其境过清)而(潭西南而望、乃记之而去)为(全石以为底、为坻)

2词类活用西行、下见小谭、空游、影布石上(布理解最不准,多人理解为倒映;追问了一句可改为影映石上吗才使学生注意到了体会意境和语境)斗折蛇行、犬牙差互、环合、凄神寒骨

通过自读提问----教师检查,明确学习古文的基本要求:字字落实,积累重点字词

讲解主要围绕两个问题:

1柳宗元少年有成,并非没见识,为什么一个小潭会令他如此心动?引导学生具体感知小石潭独特特点。

2如此奇美景色你最欣赏哪一点,为什么?打开思路,或手法,或意境,品析亮点。

3既然景色如此动人,柳宗元又为何不流连忘返,而是仅仅记之而去呢?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潭境与心境,潭与人的和谐统一,更好把握作者心声,理解文章主旨。

(如此美丽的小石潭,恰如如此多才多情的我柳宗元,可惜潭美少知音,我情重却遭贬,这情景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大家在认真写教案课件了。只有写好教案课件计划,未来工作才会更有干劲!你们会写一段优秀的教案课件吗?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小石潭记》知识点归纳

一原文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二作者简介、背景及主旨
1.作者: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2.背景: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文章即在此背景下写成。
3.主旨: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全文193字,用移步换景、特写、变焦等手法,有形、有声、有色地刻画出小石潭的动态美,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三译文
1.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珮、玉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感到十分高兴。砍伐竹子,开辟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出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的高地,像是水中的小岛,也有高低不平的石头和小岩石(露了出来)。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一起欢乐。
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岸像北斗七星一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4.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无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这里的景致离开了。
5.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四注解
注释
[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鸣: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尤,格外。清,清澈。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做...
[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高低不平的岩石。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茎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彻,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17]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交相错杂。
[18]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凄、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使……感到寒冷。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悄怆,忧伤的样子。
[19]以其境过清:因为这里环境太冷清了。以,因为。清,凄清。
[20]吴武陵:作者的朋友,也被贬在永州。
[21]龚古:作者的朋友。
[22]宗玄:作者的堂弟。
[23]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跟着我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隶而从:跟着同去的。隶:随从。而:表并列。崔氏,指柳宗元姐夫崔简。二小生,两个年轻人,指崔简的两个儿子。
[24]卷石底以出;以,而。▲

五词类活用
①小丘西行西:向西。②下见小潭日光下澈下:向下。③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④俶尔远逝远:向远处⑤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⑥犬牙:像狗牙那样。
⑦斗折蛇行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爬行)那样。
⑧凄神寒骨:凄:使……凄;寒:使……寒冷。

六理解性默写
(1)文中总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既写鱼又写出了水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潭中鱼静态的几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岸势峭拔多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②段中“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上文中“”相照应。
(6)写出小石潭的环潭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全石以为底……为岩(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5)水尤清冽。(6)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七问题理解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记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顺序:①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记录同游者。
特点:②幽静。
整体感受:③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特点:溪身:曲折蜿蜒;岸势:参差不齐。修辞:比喻。

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本文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寂寞处境中的孤凄悲凉的情感。
4.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5.作者由“闻水声”到“伐竹取道”,才“下见小潭”,其中的“闻”“伐”“见”几个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既交代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又表现了作者探幽、访奇的情趣。

6.“伐竹取道”说明什么?一方面说明作者的游兴之盛,另一方面说明小石潭环境寂静,人迹罕至。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4069.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