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第二课时温故知新之常见主题、常见表现手法、常见修辞

教案课件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是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的时候了。认真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进一步发展!有没有出色的范文是关于教案课件的?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第二课时温故知新之常见主题、常见表现手法、常见修辞”,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第二课时温故知新之常见主题、常见表现手法、常见修辞
一、说说下列诗歌的体、裁题材:氓、琵琶行、登高、登飞来峰、念奴娇赤壁怀古、天净沙秋思
二、画出古诗体裁表格,并各举一例。

三、概括下列诗歌的主题:
A、杜牧《过华清宫》、杜甫《春望》、白居易《卖炭翁》、杜甫《登楼》
※(一)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杜牧《过华清宫》;
2、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
3、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卖炭翁》;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
B、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文天祥《过零丁洋》、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杜甫《兵车行》、屈原《离騒》。
※(二)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文天祥《过零丁洋》;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离騒》。
C、温庭筠《商山早行》、王维《 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三)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如:温庭筠《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
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4、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D、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四)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2、昔胜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3、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5、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小结:请整理笔记: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四、请写出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说出下列诗词所用的表现手法: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咏柳(贺知章)、望洞庭(刘禹锡)、月夜(杜甫)、登高(杜甫)登崖州城作(李德裕)、越中览古(李白)、闺怨(王昌龄)、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漫成一首(杜甫)、从军行(王昌龄)、登鹳雀楼(王之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卜算子咏梅(陆游)、雨霖铃(柳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用典)、咏柳(贺知章)(联想)、望洞庭(刘禹锡)(想象)、月夜(杜甫)(衬托)、登高(杜甫)(渲染)登崖州城作(李德裕)(象征)、越中览古(李白)(对照)、闺怨(王昌龄)(抑扬)、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照应)、漫成一首(杜甫)(动静)、从军行(王昌龄)(正侧)、登鹳雀楼(王之涣)(直抒胸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借景抒情)卜算子咏梅(陆游)(托物言志)、雨霖铃(柳永)(虚实结合)
六、请写出常见的修辞方法
七、说出下列诗词所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望洞庭(刘禹锡)、如梦令(李清照)、秋浦歌(李白)、登高(杜甫)、山园小梅、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双调]蟾宫曲(阿鲁威)、叠题乌江亭(王安石)、锦瑟(李商隐)
※望洞庭(刘禹锡)(比喻)、如梦令(李清照)(借代)、秋浦歌(李白)(夸张)、登高(杜甫)(对偶)、山园小梅(林逋)(比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排比)、[双调]蟾宫曲(阿鲁威)(设问)、叠题乌江亭(王安石)(反问)、锦瑟(李商隐)(起兴)、
八、整理笔记

延伸阅读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类)学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作为高中教师就要在上课前做好适合自己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们充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帮助高中教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那么一篇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类)学案》,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学案10
鉴赏古诗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修辞类)
课前预习
一、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
【技法解密】
1.明辨修辞手法
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2.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感情;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对偶: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排比:结构紧凑,文意贯通;增强文章的气势,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反复: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双关:表达含蓄,语义丰富。
顶真:环环紧扣,引人入胜.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壮物叙事,条理清晰.
通感:感觉互换,生动形象,启人联想,耐人寻味.
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1、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唐朝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例1]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词中下片作者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甚至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下片用“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三个比喻,即博喻,抒发了词人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这样写,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富有意境,有力地抒发了词人的无限愁思。
2、拟人:
赋予没有生命的事物以人的情态动作,从中渗透出作者的情感。
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
如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例如: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3、夸张:
故意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有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的作用。
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例]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不同意。因为诗题是《江南春》,即作者是写江南春天的景象。而诗中的“千里”也是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4、对比:
对比,即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可以使对立的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分析对比的作用时,要具体说明诗词中以什么与什么对比,对比的结果使读者认识或感受到了什么。
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再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区别:
对比与反衬不同,反衬有明显的主次之别,而对比常常不分主次,重点一般在使读者产生新认识、新感情上。
5、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运用借代可使语言含蓄、简练。
例如: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①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诗中以“杜康”代酒。
6、双关:
利用汉语词汇意义上的多义性或语音上的谐音关系,言在此而意在彼。
如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再如刘禹锡《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其他如以“丝”(思)、“枝”(知)、“藕”(偶)、“莲”(怜)谐音,都是此类。
例如: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问: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7、通感: 
又叫“联觉”,是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如:
听邻家吹笙郎士元
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
参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乐的环境,烘托出笙乐的明丽新鲜,比一般地说“此曲只应天上有”来得具体高妙;第四句以花为意象描写音乐,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华,竟至千树之多,是何等绚丽的景象,她意味着笙乐的明媚、热烈、欢快。一个“疑”字,写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觉。以视觉意象写听觉感受,别具一格。
8、顶真:
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
例如:
马致远《汉宫秋》
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9、反复:
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在于强调,既使形象鲜明思想突出感情强烈,又使行文前后呼应起伏跌宕获得强烈的节奏感和旋律美。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0、互文:
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
[例]阅读下列一面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龙城,卢龙城,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记李将军传》说:“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这首诗被明代诗人李攀龙推奖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其中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在“明”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最为奇妙。请简要分析。
答案:在“明月”和“关”两个词之前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定词,是使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样形成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的意境,使诗歌的主题同悠久的历史自然联系起来,深化了全诗反战的主题。
【小试牛刀】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邀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3、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7、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9、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0、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1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接上期)二、高考古典诗词鉴赏复习指导
二、象境体悟
象境体悟,这是读懂诗歌无法回避的,也是鉴赏诗歌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品读意象和体味意境两个方面。
1、品“意象”
所谓意象,指含有作者思想情感的客观物象。世间物象无数,诗人选此舍彼,或舍此选彼,完全是根据创作时内心情感和表达志趣的需要。在不同情感或志趣的导引下,就是同一物象也会选取不同的角度,形成不同的意象。例如,同是咏蝉,虞世南写:“垂绥饮清露”、“居高声自远”。骆宾王却说:“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两位诗人都选取了露水和声响两个客观物象,但因为当时诗人的处境不同,情感有很大的区别。虞世南身居高位,以清高风雅自许,自负才华;骆宾王无辜遭诬身陷囹圄,含冤莫白。所以在诗中的意象完全不同:一是“清露”“声远”;一是“露重”“响沉”。又如,同是月,不同诗人笔下的意象也不同。王维说“明月松涧照”,刘禹锡感慨“淮水东边旧时月”,柳永却道“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又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里“明月”、“旧时月”、“残月”、“月满”,都是根据诗人当时的心境选取的不同意象,传达的是诗人的情感志趣。
另外,有些意象,还有着传统的文化象征意义,它们的意义较为固定。例如,梅花象征不屈和高洁,鸿雁象征相思和信使,浮云象征游子或小人,梧桐象征凄凉和悲伤,菊花象征清高和坚强等等。如果,我们懂得这些意象的传统文化象征意义,对我们理解诗歌有较大的助益。就考试答题来说,帮助更大。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卷中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有“此夜曲中闻折柳”句,考题恰好考到了“折柳”二字,考生如果掌握了“杨柳”的传统文化象征意义,那么,解题就变得容易了。
意象,承载着诗人内在的思想感情与外在客观物象的统一。我们要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和志趣,就要仔细品味意象和意象的含义。
2、味“意境”
意境,是择取的意象与灌注诗人情感的氛围共同营造的境界。营造意境是诗人表情达意不可缺少的手段。解读意境,就能把握诗人的情感志趣。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前三联选取十二个意象:秋天、日晚、空山、新雨后、明月、松间、清泉、石上流、竹喧、浣女、莲动、渔舟。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个和平、宁静、纯朴的生活环境,表现诗人乐于归隐田园生活的意趣,同时也从反面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生活的放弃。杜甫《登高》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联八个意象,展现了一幅深远空旷的深秋图景,与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共同营造了沉郁、苍凉、悲壮的意境,抒发了诗人那种忧时伤世,感怀自身飘零的深广无极的情怀。
意境,离不开情与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解读意境要从景入手,入景而悟情。例如,杜甫《江汉》的颔联和颈联:“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我们从“片云”和“孤月”入手,可以从它的无依孤独中把握诗的凄凉意境,悟得诗人孤苦无助的苍凉心境。从“落日”“秋风”中,可以体验到景物的壮阔境界,从而感受到诗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情怀。
意境的营造,是心与物的融合。解读意境,就能解读抒情主人公的艺术形象。例如,宋朝朱淑真《秋夜》:“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诗人在这里营造的正是景与情会,心与物融,共同营造出孤冷寂寞的意境,塑造了主人公凄凉孤独、愁怨难眠的形象。
三、技巧品赏
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表现手法、修辞手段、抒情方式。
1、理“手法”
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渲染衬托、正侧面结合、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诸觉结合、虚实结合等。
鉴赏诗歌,懂得它的表现手法,对我们深入解读它不无帮助。例如,《关睢》、《蒹葭》两诗的开头,《孔雀东南飞》起首两句,都是用的起兴手法。《硕鼠》用的是比的手法,把贪婪的统治者比作“硕鼠”。但是,诗中最突出的莫过于用赋的手法。赋,按朱熹的说法,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按如今的意思,近于描写(由于后面有关手法,都离不开赋,故此此处略去不述)。
渲染,本是画画的一种手法,指在画面的某一个地方,画家用浓墨重彩来突出它,就是渲染。就诗歌来说,本来一两句就写完的,诗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描述。如《木兰诗》写木兰从军临行之前的东西南北市买装备就属于渲染;写木兰出征十年后回家时,爷娘姊弟的动静,也属于渲染。
渲染属于正面描写,衬托属于侧面描写。例如《陌上桑》第一节描写罗敷,先从正面描写她的美,接着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动作反应侧面衬托罗敷的美,并且比正面描写给读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衬托可分两种:正衬和反衬。正衬,是用程度不同的相同事物衬托。诸如以动衬动,以静衬静,以乐衬乐,以哀衬哀,以美衬美,以丑衬丑之类。白居易《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诗以“六宫粉黛”黯然失色衬托杨贵妃的千娇百媚。这里用的正是以美衬美的手法。柳宗元《江雪》,以鸟迹人踪灭绝,衬托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而这正是诗人不屈精神和孤独情怀的人格化身。反衬,是用相反的东西衬托。诸如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等。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韦应物“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都是用以动衬静的方法。
诗人有时为了能够更形象生动地再现现场的情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例如,动静结合: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杜甫“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王建“一院落花无客解,半窗残月有莺啼”。远近结合:孟浩然“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沈佺期“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柳宗元“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诸觉结合:王维《鹿砦》:“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前两句从听觉上落笔,后两句又从视觉上染色,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又如王维“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李贺“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刘方平“秋后见飞千里雁,月中闻捣万家衣”;杜甫“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刘沧“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猿声入楚云哀”。有的综合运用多种手法:赵瑕“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诗人从远近两个角度选取画面,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表现主人公秋夜思归难眠这一情景。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四句诗,景分远近,视有俯仰,听备急哀,动静相衬,多种手法错综。
对比手法,在古代诗词中很常见。例如,李绅《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全诗运用对比:“一粒粟”与“万颗子”,“无闲田”与“犹饿死”。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一联,句内各自构成对比,第二联,上下句对比。李煜《望江南》:“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花。”通过梦境,将现实的寂寞落魄与昔日的春风得意奢华形成强烈对比。又如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尸骨”;高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虚实结合,也是诗歌常用手法。例如,王翰《凉州词》,前三句诗极写军中将士纵酒痛饮的豪壮,属实写;最后一句“古来征战几人回”,属虚写,它将眼前情状与战争的历史情景联系起来,留下一个巨大的空间让人想象,从而使诗歌的形象更为丰满,主题更加深刻。李白《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前两句实写内心的愤慨和茫然,后两句运用比喻象征手法,形象地表现前途行路的艰难,属虚写。柳永《雨霖铃》,上阕实写一对恋人别景别情,下阙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良辰美景”、“纵有千种风情”,都是设想别后的情景,属虚写,它把主人公的痴情刻画到极处。
掌握了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我们解读鉴赏诗歌就容易许多。
2、懂“修辞”
古代诗词中,为了使描写的对象更形象,常常运用修辞手法。比较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用典等。
运用贴切新颖的比喻,能够加强诗的表现力,使形象更加生动。例如,杜甫写漂泊:“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写春汛、老眼昏花:“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秋娘写珍惜年华:“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李益写受降城的优美夜色:“回乐烽前沙化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白居易写波浪写飞雁:“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李商隐写刻骨相思、坚贞爱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苏轼写云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写水波冲激:“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陆游写羁旅的飘泊沧凉:“蝴蝶梦魂常是客,芭蕉身世不禁秋”。范成大写打稻声音:“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文天祥写河山沉沦和自身漂泊无依:“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写自己忠贞:“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拟人手法,是诗词中最为常见的手法。它往往使所咏事物带上了情感,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例如,张说写秋风:“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李白写春风:“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写家乡水:“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姜夔写池塘树木:“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张泌写月:“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杨万里写泉写树:“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陈与义咏海棠:“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还有整首运用拟人手法的,如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对晚春花木作了生动形象的描写,同时将自己的褒贬寓于其中。
诗词中的夸张,可以把所歌咏的对象描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有感染力。诗词中不乏夸张。例如,李白写行舟快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喝酒:“会须一饮三百杯”,“愁来饮酒二千石”。杜甫写洞庭湖的浩瀚:“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树木的高大:“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写公孙大娘舞剑效果:“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李贺写战争迫在眉睫,形势危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陆游写山河的辽阔雄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写“愁”,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一水牵愁万里长”;李煜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陆游说“闲愁万斛酒不敌”;贺铸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李清照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用典,可以用简省的词句表达丰富的内容,常常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懂得诗词中典故的意思,就可比较容易解读诗句。例如,王维《山居秋暝》结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诗借《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意,懂得这个典故,就能领悟诗人反用其意,表达自己乐于归隐的生活意趣。李白《行路难》用了三个典故:姜太公磻溪垂钓后遇文王,伊挚将要受到商汤征聘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旁经过,少年宗悫回答叔父问他志向时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三个典故表现了李白积极用世,对前途满怀希望的心情。
诗用典,词也常用典。例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用了三个典故:孙权射虎,汉冯唐持节云中重新起用魏尚,《晋书天文志》传说天狼星“主侵掠”。苏轼借孙权表现自己的英武豪迈;借对冯唐持节的故事表达自己急切盼望重新被起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用“射天狼”,具体表现自己赴身疆场,杀敌立功,为国效命的爱国主义情怀。辛弃疾更是惯用典故,他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用了与张翰、刘备、恒温三人有关的三个典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了与孙仲谋、刘寄奴、刘义隆、霍去病、廉颇五人有关的五个典故。我们在阅读这些诗词的时候,能够解读这些典故,就能够领会诗词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修辞手法,除上述几种外,还有对偶、借代、反复、设问、对比等。
3、悟“抒情”
诗的本质是抒情的。只是抒情的方式有所不同: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直抒胸臆,主人公的强烈情感在毫无掩饰的情景下直接表露出来。例如,乐府诗《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之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诗直接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坦白、执着、热烈、无所顾忌的情态。又如,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岑参“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郑板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姜夔“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些诗句,都是直接抒发情感的。
诗在直抒胸臆之外,更多的是采用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指诗人借助事、物、景、境较含蓄地表达情感。这样,使诗情显得更浓郁,更有感染力。间接抒情,最常见的是借景抒情。许多优秀的诗词,往往景语即情悟,寓情于景。例如,《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写出征,用杨柳表现依恋之意;写归来,用雨雪表现悲哀之情。戴叔伦《题三闾大夫庙》:“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三、四两句借写日暮秋风吹动萧萧枫林来表现屈原的“怨”,表达诗人对屈原那深长的同情。李益“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王昌龄“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下长城”;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姜夔“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些诗句,都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古诗词中,寓情于景,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虽有区别,但它的本质都是借景抒情,因此,我们在一般的诗歌鉴赏中,可不作细分。
吴乔在《围炉诗话》中说:“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描写景物,往往离不开情感,常常是因情取景,因情生景。我们在阅读具体的写景诗句的时候,要学会细细体悟诗句中蕴涵的情感,这有助于我们解读整首诗。
四、玩味语言
任何文学形式,都必须借助语言,诗歌尤其如此。它是诗人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的手段,也是沟通诗人和读者的媒介。阅读诗歌,就是通过语言的中介,去领悟作品中诗人对大自然、现实社会、人生、历史的认同、批判、赞美、追求、放弃等情感的表达。鉴赏古代诗词,重要的一面,就是要会玩味语言。玩味语言,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色调、诗眼、风格。
1、明“色调”
客观景物有不同的色彩:赤橙红绿青蓝紫。它们的组合,呈现出或鲜艳明亮,或清淡朴素,或灰暗无光。诗人往往将那些色彩作不同的组合,形成不同的色调,写入诗中。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红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黑黍黄梁初熟后,朱柑绿桔半甜时”。“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人的情感也有色彩:或热烈欢愉,或淡泊明净,或黯然悲哀。这些反映在诗词中往往让景物带上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例如,“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泛红衣白露秋”。“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诗的色调,除了运用色彩词之外,还可以借助所描绘的景物来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使景物具有了冷、暖不同的色调。例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四句诗,描绘了一幅明媚春光图:阳光照耀,江山秀丽,东风和煦,花草飘香,春燕呢喃,衔泥营巢,沙滩和暖,鸳眠不起。整首诗采用了暖色调,抒发了诗人对美丽春色的赞赏之情。又如骆宾王《在军登城楼》:“城上风威险,江中水气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诗一、二两句,虽不用色彩词,但诗用“威”、“险”、“水”、“寒”这些词,点染了一种冷色调,突出了军中环境的威严与肃杀。
鉴赏诗歌,懂得辨明它的不同色调,就能深入把握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感情。
2、觅“诗眼”
古代诗词,语言力求简练、生动、形象,有丰富的内涵,尤其注重一字传神。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呈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他说的就是诗词中的炼字。所谓炼字,指的就是该字在诗句中的关键地位,即诗眼。解读它,就能解读诗句。
诗词中,炼字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着一“变”字,把时光递传,光景悄然变化,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着一“蒸”和“撼”字,把洞庭湖那磅礴壮阔、雄浑的气势,极其形象地表现出来。杜荀鹤“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着一“碎”和“重”字,就把风和日丽,百鸟鸣春,万紫千红的境界完全托出。僧齐己“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个“一”字,不仅把梅花开在早春里的特征准确地写出来,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愉悦和赞美之情。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个“自”和“空”字,让原是写景的句子,传达更多的是诗人的感叹:碧草自春,黄鹂空有悦耳之音,但是,先哲已逝,祠堂荒凉冷落,一代伟人,身后却如此寂寞。
炼字的例子,绝不止于这些。例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山寺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阅读古诗词,觅取诗眼,常能做到知一字而居要,明一词而豁然开朗。近几年高考命题,就常常出这方面的题目。例如,2003年全国高考题,选取王维《过香积寺》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出题:你以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004年福建省高考题:选朱淑真《秋夜》(见前“味意境”),题目: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2006年辽宁省高考题选苏轼《东坡》:“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第二题: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上海卷选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最后一题: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高考之所以重视“诗眼”的考核,完全是因为它能达到一字传神的目的,在它身上往往蕴藏着作品的思想意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解读诗词的一把钥匙。
3、析“风格”
诗词的风格,指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具体体现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表现,形象的塑造以及语言、艺术技巧的运用等方面。风格并不完全属于语言的范畴,为了叙述的方便,因此将它列在语言这一部分里。
诗词的风格有多种多样:飘逸、豪放、旷达、雄健、沉郁、顿挫、华丽、典雅、俊朗、清丽、凄婉、缠绵、朴素、自然、简练、蕴藉、含蓄等等。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就是同一诗人,在不同时地、不同心境下,表现在具体作品中的风格也会不尽相同。例如,杜甫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著称,但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写得爽朗明快;以“两个黄鹂鸣翠柳”和“迟日江山丽”开头的两首绝句,也都写得极明丽爽朗。苏轼词以豪放旷达传世,但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又写得温婉伤感。李清照词风凄婉伤感,但《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却显得是那样的豪放、雄健。
但是,就一首诗来说,只要是一首和谐的诗,诗的风格一般是统一的。也就是属雄浑豪放的,就不可能是蕴藉含蓄、凄婉缠绵的;属华丽典雅的,也不可能是朴素自然的。
分析一首诗的风格,有多个角度。既可以从题材的选择方面着手:行旅的、边塞的、田园山水的、闺怨送别的等。又可以从主题的表现方面着手:渴望建功立业经时济世,表现怀才不遇,向往田园归隐,关注民生、社会,讽刺腐化堕落,抒发亲情、友情、爱情,赞美人情物理等。还可以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营造,表现手法的运用,语言特色等方面入手分析。例如,王勃《思归》:“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飞。”诗以羁旅为题材,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情感。结构上运用先情后景的手法。选取的意象有:“长江”、“万里”、“山山”、“高风”、“黄叶飞”,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空旷、荒凉、寂寞的意境。诗前两句抒情,后两句以景衬情,再选择表现景况的词:“滞”、“晚”、“黄”,又衬以情感词“悲”、“念”。诗把游子思归的悲情描写得十分充足。诗充分显示了它沉郁凄婉的风格。再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选择的题材是自然山水,主题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诗选“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这些意象,营构了一个灵动雄放的意境。再用“生”、“挂”、“飞”、“直下”、“落”这些动词,加上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和“疑”这个表现主观意象的词,把凌空直下的庐山瀑布描写得恍恍惚惚、若真若幻。诗创造了豪放飘逸的风格。
分析诗的风格,要从诗本身出发,特别要注意诗人对意象的选择,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本文从外部感知、象境体悟、技巧品赏、语言玩味四个方面,探讨了鉴赏古代诗词的一些方法。当然,对一首具体的诗词的鉴赏,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是,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如果经常有意识地综合运用这些方法,那么,对鉴赏古代诗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中教师要准备好教案,这是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教案可以让讲的知识能够轻松被学生吸收,让高中教师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关于好的高中教案要怎么样去写呢?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教学目标】
1、体会八种修辞格在具体语境中的作用。
2、根据修辞格的要求进行仿写。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教学设想】讲解二课时,训练二课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考点概述】高考《考试大纲》中对“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考点作了十分清晰的界定。常见的修辞方法共考查8种,即比喻、排比、比拟、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重点考查判断修辞方法使用的优劣、正确理解修辞方法在在语段(或篇章)中的作用和运用修辞方法进行表达的能力等等。历年高考试卷中,修辞方法的考查同阅读、鉴赏结合,仍是重要的关注点;修辞方法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考查更是近年高考的发展趋势所在,这或许又是以后修辞命题的一大热点,也是我们复习的重点。
【修辞知识介绍】
1.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只要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具有相似点就可形成比喻。比喻由本体、喻体、喻词构成,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类。比喻的作用是对事物进行描绘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深刻印象,也可以用常见的事物说明深奥的道理,使道理显明。
使用比喻要注意: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不能信手拈来;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2.比拟 
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种形式。比拟的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使读者对事物产生鲜明深刻的印象,引起感情的共鸣。
使用比拟要注意与比喻的区别:比喻是“以此喻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上,且喻体必须出现;比拟是“拟此为彼”,其修辞特点往往体现在动词上,而喻体始终不出现。
3.借代 
借代就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来代替。主要有以下七种借代方式:特征代本体,专名代泛称,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整体,结果代原因,牌号代本体,产地代本体。运用借代可以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事代情,从而引发读者联想,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使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特征,借代的事物要有所交代,本体借代体不能同时出现;借代与借喻不同,前者注重相关性,后者注重相似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
4.夸张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效果的需要,故意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加以扩大、缩小或超前的描述的修辞手法。使用夸张可以揭示事物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使人联想,创造意境。
使用夸张既要注意显豁,又要注意以事实为基础,还要注意文体特征。
5.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对偶有正对、反对、串对等。使用对偶可使表意凝练、抒情酣畅;语言整齐,富于美感;也便于记忆。
使用对偶要注意与对比的不同,前者指形式而言,后者指内容而言;对偶中的反对则是两种修辞的兼用。对偶有严式和宽式两种,严式的对偶通称对仗,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对对联往往就要达到这样的要求。
6.排比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一组句子。使用排比可以增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使用排比要注意与对偶的区别,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言单位;排比常用同一词语作为提示语,对偶一般不重字。
7.设问 
设问是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的一种修辞方法。分自问自答和问而不答两种。使用设问,可起到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的作用;有时用在文章中间,也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8.反问 
反问也叫反诘,是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方式。包括用肯定句表达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达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使用反问能加强语气,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但也有区别。设问多是自问自答,反问则是问而不答,人们可从问句本身体会出答案;设问本身不表示肯定或否定什么,答案在后面说出,反问则本身就包含着作者的意思;设问是为了提请注意引发思考,反问则是为了加强语气抒发强烈的感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我们学习和研究修辞方法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和表达,高考的命题也是基于这样的共识,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和练习都要从理解运用着手,要能分清这八种修辞手法,能分析其作用。
第二课时

应考方法盘点
(一)注意考查特点
历年对这一考点的考查,呈现出这样两个特点:
1.着重考查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近若干年来尤其如此。
2.多与其它表达方式结合
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例: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
有些事情我们要勇于放弃,只有放弃才是明智的。悬崖上的青松懂得不放弃平坦,就难以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风采;。如果对什么都坚守,对什么都穷追不舍,则是愚蠢的,池中的鱼儿往往不知道放弃那些诱人的美味而上钩,从而把自己变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这道试题兼考修辞(拟人)、仿写、扩写、“连贯”诸项,有相当的综合性。所给材料,首句表明对“放弃”的看法,后面的话都是用来证明这一看法的。根据试题规定的“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同”的要求,“风采”后可以接写“荒野上的梅花知道,只有放弃春天的舒适,才能赢得人们对自己的品格的赞美。”“美味”后可以接写这样的话:“池中的荷花不懂得在严寒来临之前要放弃漂亮的衣裙,从而使自己变得形容枯槁。”
此外,这一考点还常常出现在诗歌鉴赏题和现代文阅读题中,通常需要结合诗句或文章内容辨别使用了何种修辞方法以及修辞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及作用。
(二)几种易混的修辞格的辨析
1、比喻和比拟的辨析
(1)反映事物间的关系不同。
比喻是以甲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比拟是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
[例1]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例2]青蛙唱着恋歌,给荷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例1以“喧腾的大海”比作热闹的“东西长安街”,有相似点:例2把“青蛙”模拟成“歌手”来描述,两者融为一体。所以,例1是比喻,例2是比拟。
(2)表达的结构方式不同。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比拟的本体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不出现。
[例3]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4]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例3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和比喻词“像”,例4只出现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所以,例3是比喻,例4是比拟。
(3)表达的效果不同。
比喻重在用浅近的形象的事物去说明深奥的抽象的事物;比拟重在用模拟的方法描述人或物的行为状态。例3和例4能够达到各自的表达效果。
2、借喻和借代的辨析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例1]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
[例2]他端起杯子,有滋有味地品了一口“龙井”。
例1是借喻,只出现喻体“黑夜”,例2是借代,只出现借体“龙井”。
(2)不同点
①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它只代不喻。
②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
③借喻可以改为明喻或暗喻,借代则不能。
[例3]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例4]雷锋说:“大嫂,别问了,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
例3是借喻,“害人虫”是喻体,这一句子可改为明喻:要扫除一切像害虫一样的敌人。例4是借代,以“解放军”代“解放军中的一位战士”,这是借全体代部分。
3、对偶和对比的辨析
(1)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称”,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其基本特点是“对立”,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例1]赤道弯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例2]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例1的结构对称,字数相等,是对偶,例2的意义相反,结构形式并不对称,是对比。(2)对偶里的“反对”,就形式说是对偶,就意义说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格现象。
[例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例4]敌人害怕您静若悬剑,人民信赖您稳如磐石。
4、排比和对偶的辨析
(1)排比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语言单位,而对偶是两个语言单位,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而对偶必须对称。
[例1]但见那——满树繁花,一街灯光,四海长风……
上例破折号后是排比结构,如果将它改为“满树繁花,一街灯光”,或“一街灯光,四海长风”,就变成了对偶。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提挈语,使排比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例2]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例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例2是排比,“要”是提挈语;例3是对偶,属于没有重字的典型的对偶句。
(3)对偶在平仄、对仗方面有一定要求,而排比则无此要求。
5、反问和设问的辨析
(1)反问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而设问则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
(2)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而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句末只可用问号。
[例1]池水涟漪,莺花乱舞,谁能说它不美呢?
[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例1是反问,能明确肯定“美”的意思,句末可用问号,也可用感叹号;例2是设问,问句本身不能明确什么意思,句末只能用问号。
6.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分析:在概念上,比喻是使语言形象化的修饰词句的语言手段,属于语言学范畴,而象征则是通过一些具体形象,使人产生联想,从而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表现作品主题的艺术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学范畴。
从运用上看,有的用象征构思全文,有的用象征刻画主要人物,有的用象征进行暗示,制造气氛或抒发感情,总之象征意义带有全局性,而比喻常限于局部。
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药》中“红白相间的花环”,象征了革命的希望前景。但是《拿来主义》的“大宅子”则只是用来比喻中国、外国的文化的,不具有象征意义。当然在某些文章中,象征中也含有比喻的性质,从表现抽象的精神来说是象征,从表现具体的人来说是比喻。即或是这样,象征与比喻也是分开的。
(三)注意辞格的综合运用
1.兼用——一个语句,从这个角度看用的是某种辞格,从另一个角度看用的又是一种辞格。例如: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反对党八股))
比喻、引用兼用。
2.联用———个语句中接连使用了两个以上的不同辞格。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科学的春天》)先引用、再排比、后拟人联用。
3.套用——一个语句,从总的来看用了某种辞格,而分解开来看,其中又包含着其它辞格。例如:在那天边隐约闪亮的不就是黄河?那在山脚缠绕不断的自然是汶河;那拱卫在泰山膝盖下的无数小馒头,却是沮涞山等著名的山岭。(《泰山极顶》)排比中套用反问、比喻、拟人、夸张。
第二课时
1.请以“小学、中学、大学、社会”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四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四个比喻在语意上构成一个系列。
童年是一张白纸,青年是一篇诗歌,中年是一本散文,老年是一部百科全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
一位高三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和作文的陈旧有很大关系。一些题目,小学写了,初中也写了,高中又写,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是属祥林嫂的,A。’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是,就好像B。”
(1)在A处补上恰当的语句:
(2)在B处补写上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语句:
3根据下面材料,紧接文意,用排比句式对“异想天开”进行分析议论。
长春光机学院职工的三个孩子私下带了六元钱,从长春偷偷出发前往大连,打算去蛇岛捉蛇,然后去西沙捉龟,最后去西双版纳原始森林进行动物考察。有人说,这三个孩子是“异想天开”。然而我们知道,爱迪生十二岁就开始做各种试验,瓦特小时候常望着蒸汽出神,袁隆平年轻时,梦想稻谷能像花生那么大。令人感动的正是这种“异想天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并使各句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
身上飘落过乌鞘岭纷飞的夏日雪花,藏胞敬来的青稞美酒仰头满饮过,俯首接过喇嘛垂献的洁白哈达,铺满轻尘的南疆小路深陷过双脚。离开高原,顺着大河,来到了“天下黄河独富”的河套。
答:

5下面的材料对开平碉楼作了介绍。请根据此段文字内容,为碉楼拟一则宣传语,向游客推介。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在开平市内,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纵横数十公里连绵不断,蔚为大观。这一座座碉楼,是开平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见证。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之历史上开平一带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开平作为华侨之乡、建筑之乡和艺术之乡,她的特色在碉楼上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一种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碉楼是中国乡村民众主动接受西方建筑艺术,并将之与本土建筑艺术融合的产物,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让人叹为观止。开平碉楼现正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答:

6观察下面这幅漫画,依照例句,任选其余三种情况中的两种情况,各写一句40字以内的话,要求既描绘画面内容又写出蕴涵的深意。

例句:与群众说话,眉横眼瞪,喷涌的口水如同火药爆炸,充满盛气凌人的嚣张,显示着不可一世的骄横。
(1)与同事说话
(2)与上级说话
(3)与法官说话

7假如你是学校广播台“青春热线”栏目的主持人,请你用比喻的手法为“如何与教师沟通”这个话题设计一个简短、轻松、形象、幽默的开场白,不超过50个字。
答:____

8滨海市作家协会为发现、扶持文学新人,举办了“文化故乡”征文大赛,滨海一中文学社社长李丽玲同学所写的散文获得一等奖。《滨海作家报》将刊登获奖作品,作者必须附上一则“获奖感言”,表达自己参加这次征文并获奖的感受。要求内容切合征文大赛主题和作者身份,运用一种以上的修辞手法,75字以内(含标点符号)。请你替李丽玲写一则“获奖感言”。
答:____

9请以下列成语为上联,也用成语写出下联。结构要相对,意义大体要相合,平仄不要求。
⑴塞翁失马,。
⑵雪中送炭,。
⑶破釜沉舟,。

10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经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
调序: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____

【参考答案】1答案略,注意四句比喻在语意上要构成一个系列。
2答案示例:A、就会讲阿毛的故事(写成“我真傻”“捐门槛”之类不得分)B、一种好的食品,让你一日三餐总去吃它,难道你能不倒胃口吗?
3答案示例:没有“异想天开”就不可能激发创造的激情;没有“异想天开”,就会阻碍民族的兴旺和发展;没有“异想天开”,人类社会就会止步不前。
4答案示例:身上飘落过乌鞘岭纷飞的夏日雪花,双脚深陷过铺满轻尘的南疆小路,仰头满饮过藏胞敬来的青稞美酒,俯首接过喇嘛垂献的洁白哈达。(如写成“乌鞘岭纷飞的夏日雪花飘落过身上,铺满轻尘的南疆小路深陷过双脚,藏胞敬来的青稞美酒仰头满饮过,喇嘛垂献的洁白哈达俯首接过”则只得一半分)
5答案示例:耸立着的碉楼像手拉手肩并肩的钢铁战士一般,守卫着开平不受洪涝灾害,带给开平安定的生活和稳定的社会;开平碉楼作为一种中国乡土建筑融合西式风格和集防卫、居住为一体的特殊艺术类型为世人所瞩目。现在,见证了开平几百年的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碉楼正以自豪的身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6答案示例:(1)与同事说话:挤眉弄眼,自吹的言词犹如气球膨胀,充满云山雾海的夸饰,洋溢着真假难辨的虚伪。(2)与上级说话:眉开眼笑,好听的话语如同鲜花盛开,充满讨人喜欢的乖巧,奉送着让人肉麻的吹拍。(3)与法官说话:支支吾吾,头上的冷汗如同泉水喷涌,充满心中有鬼的惊惧,表演着破绽百出的丑态。7答案示例:求学途中,你和老师在心灵的通道上是否撞过车?你是否为此苦恼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搭建师生沟通的“心灵立交桥”。
8答案示例:(1)今天,我这棵小树能够吐出一抹新绿,是因为我把根深深地伸进故乡的土壤里,尽情地吸吮它丰厚的文化乳汁。无论昨天、今天、明天,故乡你永远是我创作之源!(2)感谢组织征文大赛的作家前辈!你们铺设了条条道路,引领莘莘学子追寻故乡的文化神韵;你们搭建了高高平台,放飞了后生新人的文学梦想!(“获奖感言”所写的感受必须切合“文化故乡”的征文主题,符合获得者身份:中学生、中学文学社社长、文学新人,能够符合其中一种即可,能够恰当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通顺流畅。)
9答案示例:⑴叶公好龙,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完璧归赵,愚公移山,八仙过海。(主谓)⑵锦上添花,雾里看花,纸上谈兵。(偏正)⑶卧薪尝胆,厉兵秣马,乘风破浪。(并列。写成“连动”也可以)
10答案示例: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专题突破通练

1.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个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等),仿写句子。要求字数相同,句式相似。
黄土黄,那是江北世世代代淳朴的厚实;清水清,那是江南祖祖辈辈悠然的淡雅,荡漾着千年的风物与风华。唯在中秋,江南江北,共赏一轮明月;或在元宵,将一锅锅汤圆,煮成千年不变的甜甜蜜蜜与团团圆圆。
答:____

2.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
答:____

3.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写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

4.标点符号往往能引发人们的联想,例如:“省略号像一条漫长的人生道路,等着你去书写它留下的空白。”请以一种标点符号(省略号除外)为描述对象,写一个比喻句,形象地阐发某种生活道理。

5.北京、广州等城市最近兴起了一种名为“图书漂流”的读书活动。一些公共场所书架上的图书贴着纸条,纸条上写着“您可以随意取阅,读完后,请把它放回‘漂流书架’;您如果有想‘放漂’的图书,也可随时上架”。请你也“放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一本,写一段话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提醒他继续参与“图书漂流”活动。要求字数在90字以内(含标点符号)。
答:____

6.请根据具体情境,按照要求分别拟出让人们关闭手机的告示。
(1)发言者台上讲,手机下面响。很好的会场气氛,被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破坏了。
(要求:运用某种修辞方法委婉地表达。)
(2)在加油站和燃气库,手机信号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使灾难从天而降。(要求:表达既要委婉,又要有警示效果。)

7.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
海是水的一部字典:
浪花是部首,
涛声是音序,
鱼虾、海鸥是海的文字。

8.以“执著,是一条小溪”为开头,写一段话,加以想象,从而使之明确丰富起来,构成一段优美的文字,不少于30个字。

9.以“斜风细语”为表达重点,并辅以“小桥”“小草”“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按要求扩写一段话,不少于40字。要求:表现“忧郁”的心情。

10.优秀电视节目的开篇,往往有一些精美的导语。如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导语就是“共享阳光,分担风雨”,下面是某省卫视以挖掘、讲述新闻背景故事为主题的专题节目“背后的故事”的一则导语:
我们目击的真实,往往只是浮出水面的冰凌;冰山下面的巨大事实,更排山倒海穿透视听。我们直面的人生舞台,也许只是化蝶幻影;层层垂帘般幕后的故事,更震撼世道人心。
请你仿照示例为“背后的故事”栏目再设计一则导语,要求切合栏目特点,语言富有韵律、韵味,且运用两种以上修辞手法,不超过80个字。

【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①唯在清明,江南江北,共披一蓑细雨;或在除夕,将一锅锅水饺,煮成万代永传的顺顺当当与和和美美。②唯在除夕,江南江北,共鸣一串爆竹;或在端午,将一只只粽子,煮成千年不变的香香甜甜与平平安安。③唯在重阳,江南江北,共品一块蒸糕;或在除夕,将一串串鞭炮,爆出千年不变的美美满满与平平安安。
2答案示例:以鸟为例:(1)呵护小鸟,放飞希望。(2)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3答案示例:示例一:思念像一株刚萌发的幼苗,对外界探头探脑。思念像一株小树,亭亭玉立的,长着,伸展着。思念像一棵枝丫横生的老槐,狂舞着,张扬着,深深地扎在我的心中。示例二:思念像春天的雨丝,柔柔的,亲着,吻着。思念像夏天的蝉声,充斥于整个天地,缠着绕着,想逃也逃不脱。思念像永远的秋季,任黄叶挥洒,任秋雨缠绵,任那浸透古人心神的浓郁韵味熏染。示例三:家园像幼年时的摇篮,摇着我童年的梦,要我快快长大。家园像青年时的单间,随时等我,随时离我,任我逍遥,任我奔波。家园像老年时的古宅,纵使有些残破,让人心安,让人有所依托。
4答案示例:感叹号像一支催人奋进的鼓槌,等待我们去擂响时代最强音。问号就像人躬身自问一辈子,因为人生最大的困惑来自我们自身。
5答案示例:泪珠滚滚冲垮了红楼,雕梁画栋堆满了石头,昔日的富贵温柔埋进了荒野冢。为报答神瑛使者的灌溉之恩,降珠仙子决定把一生的眼泪偿还给他。这一感人至深的《红楼梦》引子,使得书的字里行间洋溢着古典美的哀婉和感伤。华丽唯美的描情绘景、工整严谨的诗词行文,无边的现实主义的写作规范,让文化和智慧流淌起来,让书香惠泽校园。
6答案示例:(1)示例,请让您的手机休息一会吧(或:别让您的手机累垮了,这里不是手机
发言的地方)(2)示例:火神正等着您的手机唤醒。(或:别让您的手机惊醒了死神)
7答案示例:天空是世界的舞台,风是配乐,阳光是照明,白云、小鸟是天空的演员。
8答案示例:为了奔向大海,不恋芳草,不惧荆棘,走沟壑,转山麓,涉旷野,永不停息地流淌着。
9答案示例:恼人的小雨又在微风的吹拂下飘起来,扑得行人的衣衫湿漉漉的,路边的小桥在斜风细雨中有些模糊起来,桥边的树好似笼上了一层细纱。在长满小草的路上踯躅,任细雨打湿了衣裳,我的脸上流淌下来的仅仅是雨水吗?
10答案示例:情感的穿越,心灵的震撼,那些新闻背后,那些人生背后,那些爱情背后,那些生死背后,有无言的大震撼,有拈花的感动,有自孤峰顶上坐起观灯的大境界,有泪水欢颜、宣泄淋漓的大俗世界。

【模拟新练】

1(韶关市2008年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京珠高速路韶关段因冰灾被迫封闭,旅客上千人在路上滞留,处境艰难。灾情发生后,公安交警维持秩序,医疗巡逻车进驻,解放军挥铲破冰,旅客吃上热饭……假如你是其中一位旅客,为安抚家中焦虑的父母,请结合当时情形,拟发一则短信,要求使用至少一种修辞,包括标点在内,不超过50字。
2(肇庆市2008届高中毕业班第二次统一检测)语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表达人的思想或表现的现状。
例句:我是一只小鸟,飞来飞去,忙碌不止,去啄食我的小虫,去寻找我的米。
答:____

3(广东省广州市2008/2009学年度高三期末调研考试)按要求扩写下面的句子。要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70个字。
腾空而起的焰火,光彩夺目。
答:____

4(2007高考四川卷)根据括号内的要求写一段树叶与阳光的对话。
早晨,树叶与阳光亲密地谈话。
树叶(感激地)说:(排比)
阳光(谦逊地)说:(比喻)
答:____

5(2007高考江苏卷)一位学者指出,〇是一个早已普遍使用的汉字,他形简义赅,直观而独特,但许多重要的汉语辞书却没有收录。请用一个生动形象的句子表达让〇字尽快收录到汉语辞书中这样的意思。
要求:l、切合题意2、运用比喻或比拟的修辞
答:____

6(2008年高考天津卷)以“溪”、“海”和“潭”为意象写一段文字,要求表达某种感悟,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60字。
答:____

7(2008年高考重庆卷)根据下列要求为漫画、孵蛋图配上一段文字。
要求:(1)能够揭示漫画的寓意;(2)句式整齐,有讽刺意味;(3)20~40字。
答:____

8(2008年高考湖北卷)学校筹办2008年奥运火炬传递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点燃激情”和“传递梦想”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5-25字之间。
上句:
下句:

9(2007年广州执信中学高三年级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新闻,补全其标题,使之对称,并分析这样拟写标题的妙处。
某报第一版刊有一则赞扬某某饮食店服务态度好,待客如亲的新闻。起先,引题为“热
情待客,送茶递巾,帮助点菜,遐迩闻名”,主题是“某某饮食店宾至如归”,副题是“十个月收到外地顾客来函和留条表扬近万件。”这样的标题也已不错了,但仔细推敲,总有“一览无余”之弊。后来,标题改为“客从远方来,进店如到家”“客从他乡来,春风扑面来”等,好虽好,但还是有些不足。几经变化,标题改定为“春风熏得游人醉,”,副题标为“某某饮食店热情待客真个名不虚传”,这则标题受到读者高度的好评。
标题:春风熏得游人醉,。
这样拟标题的妙处是:

10(广州市2008届高三语文调研模拟题)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州日报》拟刊发一则“我爱广州”的倡议书,请你填入一组排比句,将倡议书中空缺的段落补充完整,突出广州的精神风貌。
尊敬的广大市民:
广州,一座拥有222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镇,一座GDP超6000亿元的经济名城。她,值得我们骄傲!
广州,,,
,她,值得我们热爱!
“新广州,大未来!”——为了实现这一美好的目标,在这里,我们向广大市民发出倡议,请加入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将广州建设成文化名城、宜居之城、发展之城……我们相信,有了您的支持和行动,未来的广州将会更加文明、更加富饶;更加和谐,更加美好!让我们一起向世界大声宣布:“我爱广州!”
广州日报社
2007年11月12日

【参考答案】1答案示例:①我很好,有热饭吃,政府正在积极救助。冰雪虽肆虐,归期必不远,二老请放心。②我身体特棒,吃嘛嘛香,冰天雪地虽寒冷,政府关怀暖人心,众志成城定能融化寒冰,父母请放心。③我情况很好,政府的关怀如春风般温暖,各方联手抗冰灾,相信很快能踏上归途。父母请放心。
2答案示例:我是一颗小树,扎根大地,抽枝发芽,去汲取我的养料,去吸收我的阳光。
3答案示例:示例一:腾空而起的焰火,像一条条飞天的巨龙,直冲云霄,伴随着艳丽的色彩,炸开了,闪亮着,光彩夺目。人们昂着头,有的捂着耳朵,有的指着天空,有的舞动着双手,有的还有节奏地跳跃着,惊奇、兴奋、欢乐……无不写在脸上。示例二:一束束色彩斑斓的焰火冲天而起,绚丽多姿,有的像天女散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金蛇飞舞……往日璀璨夺目的城市灯火,似乎显得暗淡无光,今夜,人们都把赞美的目光聚焦到了天空。
4答案示例:树叶:①你用火一般的热情给我以新绿,给人们以温暖,给大地以光明,世界因你而流光溢彩。②你无私的关爱,慷慨的施与,温暖的呵护,是我的生命充满活力。阳光:①你是大地的外衣,不单是我,和煦的春风、绵绵的细雨也为你增添了美丽。②你是绿色的宝石,没有你的质地,在你身上也不可能闪烁我的光辉。
5答案示例:(1)不要让“〇”字到处漂泊,让它有“籍”可入,有“家”可归。(2)“〇”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期盼着回到母亲的怀抱。(3)“〇”字睁着圆圆的大眼睛,盼望回到自己的家团。(4)无家可归的“〇”字,盼望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生活。
6答案示例:人生不过是为了尽力展示生命独特的美丽,如同一条山间小溪,可以越过高山投身辽阔的大海,也可以随遇而安,化成一汪碧绿的清潭。
7答案示例:母鸡高高在上,自以为劳苦功高;鸡蛋默默在下,说不出冷暖凄凉。
8答案示例:点燃激情看激情的火焰驾祥云登珠峰照耀千山万水;传递梦想愿梦想的金凤载和谐伴嫦娥飞越四海五洲。
9答案示例:标题:直把店家当自家(直把店家作己家)好处:(1)标题取典于南宋林升“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抗州作汴州”,反其意而用之。(2)标题虚实结合,藏露得体。
10答案示例:你我创业发展的一方热土,你我挥洒才情的广阔舞台,你我成长生活的美丽家园。

高考专题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习的趣味性,作为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教学期间跟着互动起来,帮助教师能够更轻松的上课教学。那么一篇好的教案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专题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2010年高考安徽卷语文复习精品系列教案

高考专题教案: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课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课型】复习

【教学目的】

⒈明确考纲要求,掌握八种修辞格。

⒉熟悉修辞考查题型,积累解题技巧。

【教学重点】修辞考查题型,掌握综合运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时数】二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研习考纲重难点

一、导入:

对于语言表达来说,语法解决通不通的问题,逻辑解决对不对的问题,修辞解决好不好的问题,现在高考命题更加注重以能力立意为主,那么对修辞的考查无疑是重中之重。

修辞就是对语言的[答案]B

[分析]这道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金”。

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等。对于修辞的认识,其实绝不仅限于修辞方法。它的内涵远比修辞方法大得多,而且也都在高考的考试范围之内。

二、研习内容: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的复习,应从下述三方面着手:

㈠熟悉八种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语文基础手册》)

《考试大纲》限定考查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正确运用的前提是准确理解和掌握这八种修辞方法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

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作比较)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表猜测)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表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表列举) 

⑶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⑷比喻的注意点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

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眉”代人的头)

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

⑶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

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⑶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⑵对偶的种类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⒎设问

设问的特点是“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只问不答。

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自问自答)

又如: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问而不答)

⒏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句末一般用问号,有的也可用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⑴问而无答的反问。包括用肯定句表否定的内容和用否定句表肯定的内容两种形式。

例如:这对于具有共产主义世界观的人来说,又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呢?(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

再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受责备的地方吗?(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

⑵问而有答的反问。例如: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可以肯定说是一个英雄,一个大大的英雄。

其次是特别注意和强化易混修辞格的辨析。

⒈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⑴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

⑵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⒉借喻与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⑴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②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例②“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⑵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⒊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⑴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⑵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⑶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

⒋设问与反问

设问和反问都是“明知故问”,在这一点上,它们不同于疑问句,二者的主要区别是:

⑴设问自问自答,有问必答;反问则可以不答,实际上一般也不需要作答,但是答案已十分明确。

⑵设问句后要用问号,反问句后可以用问号,感情强烈,可以用叹号。

再次不能忽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几种辞格结合起来使用。形式可以分为套用、连用和兼用三种:

⒈套用——一种辞格里面包含着别种辞格。例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排比中套用暗喻)

⒉联用———个语句中连续运用几种辞格,既不彼此相融,也不互相包含。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连用了引用、比喻)

⒊兼用——一种修辞方式又兼有两种或几种辞格。例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偶、夸张、比喻)

㈡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运用修辞的能力。

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的前提。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下:

⑴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⑵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

⑶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⑷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⑸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⑹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⑺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⑻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而培养运用修辞方法的能力,不仅包括审题能力,还应包括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特别是语境分析能力。语境中往往隐含的信息较多,如果捕捉不住,拟写的语句是不会符合要求的,当然还有具体的操作能力,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等等。

㈢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

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

㈣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

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

三、课堂小结:

高考的命题体现了重能力、重运用、重主观、重综合的趋势。为了更好地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复习时先要从最基本的地方抓起,即不在修辞术语上的纠缠,而要明确各类修辞的特点,理解各种修辞方法不同的表达效果。只有掌握了这八种修辞方法的要点才能在语言表达时灵活运用。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探究解题新思路

【导入】

综观近六年来的高考试题,修辞的考查多以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综合性。它不仅涉及修辞,也涉及句式;不仅在仿写句式中考查,也在现代文阅读及古诗词鉴赏中考查;甚至高考作文中如果用上一些恰当的修辞,会使文采飞扬,赢得高分。

一、探究命题方式

修辞方法的考查重在运用,下面就近年来常见的考查方式加以分析。

第一种类型:客观选择题

运用修辞的基本知识,辩识辞格或判断其表达作用的分析是否恰当。这类题型近几年出现并不多。

⒈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

●研习1(2005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分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判断修辞方法使用是否得当的能力。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必须写出物所具有的特征,这个特征和人是相通的。“杨柳弯腰逢迎”这个拟人句没有抓住风暴来临时杨柳的特征,杨柳本来就是弯腰的;风暴来临时,江河不可能寂然无语,逻辑上讲不通。正确答案为C。

课堂练习

(浙江省五校联考2005—2006学年度高三测试)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孙淑伟在跳板与水面之间描绘出一连串从容的曲线。

B.日记是心的轨迹,是撷取生活七色阳光的水滴。

C.笑,你是美的姐妹,你是艺术家的娇儿,你是碧空中那一抹烂漫的云彩。

D.东方渐明,天空万道霞光,美丽壮观,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答案]D

分析]“万道霞光”与“含苞欲放的鲜花”缺少相似点,不能构成比喻。

⒉分析修辞方法运用的效果。

●研习2 (2005年高考·辽宁卷)对下列语句中运用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那些文字拙劣的、词不达意的、欠通的语句密密麻麻,作者有点像是骑在“文字”这匹未驯的马上,马乱蹦乱跳,把他掀下来了。

——“‘文字’这匹未驯的马”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给抽象的事理以形象的解说,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同时也耐人寻味,给人以艺术享受。

B.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这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这个所在,就是那有名的老龙头,也就是那万里长城的尖端。

——这句话中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用“直冲下来”“一头扎进”给静态的“万里长城”以动态的描写。语言表达既生动优美,新奇鲜活,又简洁明快,直截了当,激发了读者的艺术联想。

C.你看那黑土呵,黑得这样油光光,乌亮亮,真叫人看不够,爱不够!我忽然想起一句民谚,这样的土地,种上车杠能发芽,插下扁担会结瓜。

——语段中引用的民谚运用了夸张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既生动地突出了土地肥沃、能种出好庄稼的特征,又抒发了作者对黑土地挚爱的情怀,同时还增强了语言的对称美。

D.不是有无数人在讴歌那光芒四射的朝阳、四季常青的松柏、庄严屹立的山峰、澎湃翻腾的海洋吗?不是有好些人在赞美那挺拔的白杨、明亮的灯火、奔驰的列车、崭新的日历吗?

——这里连用两个反问,并套用了排比,既起到强调语意、强化语势的作用,又使语言表达跌宕有致,同时也抒发了强烈的感情。此外,还使语言富有整齐美和节奏感。

【分析】本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比拟修辞的判断是正确的,但修辞作用的判断错误,混淆了比喻、借代与比拟的作用。该项中的“直截了当”与后文的“激发读者的艺术联想”矛盾。另外“比拟”可分两种——拟人和拟物,它的表述不具体,原句是把长城当作人去写,应是“拟人”。正确答案为B

课堂练习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乐手吹箫……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和风丽日、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运用拟人方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此句运用了借代的方法,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答案]B

[分析]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但并没有表达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的惋惜。却没想到后面表达的应是作者对我们希求完美的这种思想的否定。

第二种类型:主观表达题

就是提供语境,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仿句及变换句式等,或者在现代文大阅读和诗歌鉴赏中考查。

⒈在仿写变换句式中考查

与这类题结合起来的考查的最多修辞格是比喻、排比、对偶、拟人等。。对这一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进而展开必要的联想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达出来。这一类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主要形式,估计在2007年的高考中还会重现。

●研习3(2009全国2)仿照下面的事例,自选话题,写出三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7分)
金钱不必车载斗量,够用就好;友谊不必甜言蜜语,真诚就好;人生不必惊天动地,踏实就好。

【分析】所造句子和仿造例句内容要贴切,句式要相同,构成排比,尽量做到有文采,注意前后的逻辑关系。

【答案】朋友不必前呼后拥,交心就好;房子不必宽敞明亮,温馨就好;旅程不必永世难忘,充实就好。

●研习4(2006届新乡市高三调研)读下列文字,在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和句子,使前后句子协调,构成排比。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四海光芒。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考查排比句的仿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弄清题目的明示信息与隐含信息。题目要求前后句子协调,构成排比,这是明示信息;再审读所给句子,原文段的前四个问句已明示了下文回答时的陈述对象应该分别是“年龄”、“心灵”、“人生”、“青春”,而且在回答的例句中,“鲜花”对应“年龄”,“太阳”对应“青春”,所以一、三两空所填的事物,应分别和“心灵”、“人生”对应。从句式上看,第二空所填,应与上面相应句式照应;第四空所填,应与其下面相应句子的句式一致。以上就是隐含信息。仿写时不能脱离这些信息要求。

【答案】(l)月亮,我坦露的心灵万里明。(2)海鸥,我搏浪的人生一路壮观。

课堂练习

(苏州市2006届高三调研测试)另举两个例子填入下面的空格内,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庄子是先秦乃至传统中国的最伟大的批判者,正是他的逍遥,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化;,,; ,,。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判者。

[答案]鲁迅是现代中国最有力的批判者,正是他的呐喊,唤醒了无数沉睡的国人;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杰出的批判者,正是他的抨击,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种种丑恶。

[分析]要注意分析例句的隐含要求,既要“形似”,又要“神似”。

⒉在现代文大阅读中考查修辞方法,多是考查其表达效果

做这类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在答题时必须点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回答它的表达作用。

⒊在诗歌鉴赏中考查

多是判断所用的修辞方法和说明它的表达效果。

二、总结命题规律

⒈通过分析高考试题,修辞方法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⑴从命题角度看,本考点试题主要有客观选择和主观表达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旨单一,眉目清晰,有利于减小审题难度;主观表达更能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修辞性语言的能力,更能区分出考生的语文灵性差异。

⑵从试题取材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料的,主要是那些描写、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比喻论证性的语段也可以作为修辞题材料,说明性的语段一般不进入修辞性试题。

⑶未来的修辞性试题有可能不囿于已经面世的题型,“连贯”性修辞题、“扩展”性试题、词语选用型试题等也有可能在高考试卷中占有一席之地,考生只有全面掌握各种修辞知识,提高语言表达素养,才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⒉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考题,大致可分两类,其解法也不相同。

⑴判断修辞方法运用的正误:一是从辨格入手,然后根据该修辞格的规则,对各题支逐一进行审查,从中得出合乎题干要求的答案;二是从修辞效果方面审查,表达效果好的就是正确的,效果不好的就是错误的。

⑵运用相应的修辞方法书写句子:要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在充分考虑内容和形式相应称的前提下,展开必要的想象,最后按要求表述出来。

特别强调的是,不论哪种题型,都应该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显性和隐性要求。要像诗人咏诗一样,进入角色,最大可能地激活思维细胞,占领思维空间,发掘思维潜力,找准做题角度。

三、修辞解题提醒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必须做到三点:

⒈了解八种常见修辞方法的特点和形式。易混淆修辞格可用分组比较法,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⒉明确各种常见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平时练笔或作文时,能够有意识地较熟练地运用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表情达意。

⒊具体做题时,要认真审题,仔细捕捉有效信息,深入分析语境。

〖课堂小结〗

提高修辞方法运用的水平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所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考生带着激情阅读,开阔阅读视野,掌握一定的修辞知识,背诵一些名篇名言,在写作中加强修辞运用。那种企图做几道试题就能奏效的思想是不可取的。

巩固练习

⒈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莽莽苍苍的原野,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支正在覆灭的船队,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B、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有的感情汹涌澎湃,有如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朦胧月下的荷花。

C、于是,我从记忆的树上摘下一片叶子,写下了《扳着指头数到十》这篇小说。

D、我拥抱着夏日的黎明,惊醒那温馨而生动的气息,美丽的花朵睁眼凝望,黑夜的轻翼悄然翔起。

⒉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晚霞之下山冈的景色。

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造出昏黄的画面;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下留下了脚印。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C、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要拿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大概。——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点明了“他”有知识有文化。

D、蛙眼对运动的物体简直是“明察秋毫”,而对静止不动的物体却“视而不见”。——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蛙眼对不同事物的观察特点,鲜明地表现出蛙眼的特征。

⒊(2005年湖北八校联考)研读下面选文,按要求答题

尽管是风欺雪凌的日子,你(树叶)总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渐渐地蕴蓄着充足的力量。一天清晨,微雨初歇,无数的珍珠散落在枝头,那是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稚嫩的尖芽,婷妍交辉。我感到绿意萌动膨胀起来了。春天就要来临了。

⑴精当的修辞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请就选文中某一处修辞运用作简要评析。(30字左右)

答: 。

⑵炼字是写作必不可少的基本功,有时能收到一字传神之效。下面的诗句和选文中“膨胀”二字内涵最接近的一句是

A.千树万树梨花开B.红杏枝头春意闹

C.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D.桃溪浅处不胜舟

⒋(扬州市2006届高三质量检测)依照下列例句,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人是什么》)

⒌(开封市2006届高三质量检测)下面这首诗缺了两句,请你补上。(要求补写的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与整体保持一致,每句7个字)

啊,逆流而上吧,

我同时代的青年!

摇起勤奋的桨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校准理想的罗盘。

切莫怡然地随波逐流,

切莫留恋于避风的港湾。

迎着风雨去探索人生吧,

让浪花缀满勇进的船舷。

⒍(2002年高考·春季卷)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经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

——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生动形象,有感染力。

7.(2009重庆)在下面横线处各补上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形成完整的排比句。(4分)
人要懂得尊重自己,尊重自己所以不苟且,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要懂得尊重别人,,;人要懂得尊重自然,,。

8.(2009四川)仿照下面这句话,另选一种景物进行描写。要求句式基本一致,并运用比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5分)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⒈答案B

[分析]“奔腾在草原上的野马”喻“感情汹涌澎湃”不当,因为“野马”向前奔跑,而“汹涌”指“(水)猛烈地向上或向前翻滚”,“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应改为“大海的波涛”。

⒉[答案]D

[分析]不是“夸张”,是对比。

⒊[答案]⑴选文中运用了比喻或拟人等修辞方法,如“默默地等待着春天”、“无数的珍珠”、“一滴一滴的雨点亲吻着稚嫩的尖芽”等。

⑵B

[分析]⑴选取以上任何一处,抓住该修辞运用的效果进行评析均可,根据情况适当给分。

⑵“闹”字点染得极为生动,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⒋[答案]示例:他必然会像大海中失去航向的一叶扁舟,在惊涛骇浪里颤巍巍里随波飘荡。

⒌[答案]示例:①张满信念的风帆②握紧思索的舵把

[分析]这首诗将青年人追求理想的人生经历比喻成一次海上航行,“内容一致”即要求补写的句子与航行有关;“形式一致”即要求补写的句子是动宾结构,要用比喻,①句押韵,②句不押韵。

⒍[答案]B

[分析]这道题既考查了修辞方法,也考查了修辞的作用分析。解答这类题时,首先要认真判断它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对照该类辞格的表达效果,结合语境再具体分析。这道题B项中前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后一个“巴金”指有巴金精神的人。所以,“后一个巴金”应改为“前一个巴金”。

7.答案:尊重别人所以不狂妄,不狂妄所以有修养;尊重自然所以不胡为,不胡为所以有理性。

8.答案示例:
悠悠白云中,隐约地横亘着一座座青山,有腼腆地躲进雾霭的,有大方地露出真容的;正如一把把直指苍穹的利剑,又如碧空中腾飞的巨龙,又如绵延不断的绿色屏障。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教师在教学前就要准备好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教案可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的找到学习的乐趣,帮助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八节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知识梳理】
(一)修辞介绍:
1、比喻: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的事物,但相互之间有相似点。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等形式。运用比喻可以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动作等;拟物是把人当物来描写,或把此物当彼物来描写。运用比拟,可使人或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3、借代:用借体代本体。它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物,而用上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可用部分代整体,以特征代本体,以专名代泛称等。如《药》中以“花白胡子”代人物,便是以特征代本体。借代可使表达具体形象。
4、夸张:包括对事物作合情合理的夸大或缩小。鲁迅《药》中写道:“……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后一句使用了“缩小”的夸张。夸张要合情合理,其作用是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增强表达效果。
5、对偶:俗称“对对子”,诗歌中叫“对仗”。对偶有宽对、严对之别。一般来说,上下两句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可以是短语,也可以是句子。从内容上分又有正对、反对、流水对等类型。用对偶,句子整齐,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其作用在加强语气、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7、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其作用在于增强感情,加强语气,强调主题;用在诗文中,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充满语言美。
(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二)比较分析:
1、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比喻重在“喻”,喻体一定出现;而比拟重在“拟”,拟体一定不出现。如:岸边的垂柳醉汉似的摇晃着(比喻)。岸边的垂柳醉了似的摇晃着(比拟)。
2、借代与借喻的区别。
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只代不喻,借喻喻中有代;借喻具有相似性,借代具有相关性;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如:世界一半银子一半墨汁,黑白分明。“看,一群红领巾!”前者为借喻,后者为借代。
3、对偶与对比的区别。
对偶追求结构形式上“对称”的表达效果,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则追求内容上“对立”(相反、相对)的表达效果,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需注意的是,对偶里的“反对”,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三)命题特点:
1、着重考正确运用。
高考考修辞,一般不考修辞方法的辨认,着重考修辞方法的运用,即根据规定的情境,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表达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所给材料,所设情境,多来自于现实生活,与自然、社会、人生密切相关。
2、多与其他表达方式结合。
高考考修辞,注重综合表达能力的考查。有与仿写结合的,有与“连贯”结合的等等。即使考修辞方法,也很少只考某一种修辞方法的,往往多种修辞方法放在一道试题中考。
【能力训练一】
1、下列各项中,属于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我常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墨色眼镜观察世界。?
B.各种想法在脑子里像火花似地一个个爆发,然后又熄灭了。?
C.登高远望,泰山的松树像是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是和清风白云游戏。
D.我时常告诫自己,不要像小时候那样,一味贪玩,好动。
2、选出下列没有运用夸张的一项()
A.下了一天雪,到深夜还没有止,屋外一切静极了,静到要听出静的声音来。
B.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犹如幼小时候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C.大家略有一点兴奋,但又很淡漠,不大相信,因为这一类不甚可靠的传闻,是谁都听得耳朵起茧了的。
D.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昏话!
3、对诗句的词语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气蒸”、“波撼”是夸张的写法,突出了洞庭湖的雄伟气势。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笛何须怨杨柳”用了拟人的手法。
C.“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合”、“斜”是拟人写法,把绿树、青山写得有人的感情。
D.“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用“知”、“潜”把春雨人格化,写成有知觉、有灵性的东西。
4、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不,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棉球”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患者当时的心态。
B.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像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深刻。
C.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绝不吝惜。——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减肥”,生动幽默。
D.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起潮落,看日沉日升。——用拟物的方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形象生动,有感染力。
5、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6、下面是表现一定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B.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界。
C.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D.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7、对下列古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天境”、“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景,是比喻写法。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夕是何年?——赋予“青天”以生命,直接同他对话,是拟人写法。
C.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泪没一朝伸。——“惊风雨”、“泣鬼神”赞扬李白诗才出众,是夸张写法。
D.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鸥处处随。——“轻舟短棹”写泛舟游湖,景色迷人,是借代写法。
8、填在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崖壁下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障,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山门半掩,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崖壁上
9、填在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卢梅坡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常被人引用,借此说明__。
A.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缺憾B.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千秋
C.任何人和事物都各有短长D.任何人和事物者各有优势
10、选出填在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
我得到了友情,便告别那____;我得到了真诚,便告别那____;我得到了希望之舟,便告别那____;我得到那光亮的一闪,便告别那____。
①黑暗的深渊②貌似善良的虚假③深恶痛绝的狡诈④犹豫之岸的彷徨
A.②③①④B.④②①③C.②③④①D.③②④①
1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富春江裙裾一闪,____,____,____。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
①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②江中之江葫芦湾便闪现出来。
③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④别致有趣的葫芦湾。
⑤湾形酷似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⑥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酷似葫芦湾。
A.②④⑥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⑤
12、下面句子是对黄河壶口瀑布的描写,适当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把它改写成排比句。
正当平缓似锦缎的黄河得意之时,她突然以数里之阔的水面,跌入百尺之宽的峡谷。发出了震川虎啸般的声响,悬垂的水流如张挂的天幕,黄色的浊流如腾飞的巨龙,激起的水珠如钢花四溅,使每一位风尘仆仆走近她的游客都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训练二】
1、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话,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__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幅
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幅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2、填入下文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_______。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A.还会发现价值连城的钻石
B.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
C.还常常会发现粗糙的砂砾
D.也不免会发现令人遗憾的败笔
3、依次为下列两副对联选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936年鲁迅先生逝世时,美国作家斯诺撰写了一副挽联,托人送到鲁迅先生追悼会上。挽联是:译著尚未成书,惊闻陨星,____何人领呐喊?先生____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990年德高望重的徐向前元帅逝世,越共领导人黄文欢即书一联以悼之,挽联是:________军心暖,威震沙场敌胆寒。
A.寰宇已经同甘共苦B.中国不幸同甘共苦
C.中国已经身先士卒D.寰宇不幸身先士卒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浓黑的夜幕逐渐淡薄起来,天边透出了一线白光,____,____,____,自由地飞到海的远方去了。
①这白光慢慢扩大起来
②那白光慢慢扩大起来
③眼前展开了漫无边际的海水
④漫无边际的海水在眼前展开
⑤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的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
⑥海鸥展开雪白的翅膀,无声地掠过绿沉沉的波纹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⑥D.②④⑤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____。比如青春,这个曾被我们无数次吟诵、无数次咏叹、无数次自作多情的美丽字眼,当我们拥有它时,总不免出奇地慷慨,____,一旦意识到很快就要挥手作别时,我们才蓦然醒悟:____!
①越是失去之后才显示出价值的东西越是珍贵的东西
②越是珍贵的东西在失去之后越显示出它的价值
③犹如一掷千金、挥霍无度的百万富翁
④犹如百万富翁一掷千金般地挥霍无度
⑤一个多么凝重而悲凉的时刻降临了
⑥一个多么沉重而悲伤的时刻到来了
A.②④⑤B.①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⑥
6、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它如同春日扁舟里的放歌、_________、_________、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__________,是生命的落脚处。
7、在以下各句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话语,使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基本相同。
(1)生命像花朵。乐观者__________,悲观者担心它会消尽短暂的香。
(2)青春如火焰。进取者为它加油,让它愈烧愈旺;退缩者________,____________。
(3)年华似流水。勤奋者________,____________;懒惰者随波逐流,终成碌碌无为的流浪汉。
8、将下列句子改写为一个句式整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可调整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我喜欢自然风光,还喜欢生活中的故事,情节曲折的小说更让我喜爱,也喜欢大自然的音响,富于魅力的风光摄影更使我着迷,当然,那美妙动听的音乐尤其让我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以“风雨”为表达重点,辅以“小草”、“树木”等景物,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按下列不同要求扩写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字。
(1)表现“喜悦”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忧愁”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元宵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下面是两副元宵节对联的上联,请参照示例,然后根据对联的基本要求,选出其中的一副对出下联。特别要注意上下联同位的字不要重复。
示例:上联飞龙舞凤成夜色
下联击鼓踏歌皆春声
(1)一路笙歌春似海____________
(2)银花焰吐长春景__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句子的对句。
(1)闻鸡起舞__________
(2)读书千古事__________
12、依照下面的句式,另选一物写一段语句(意思完整,每句字数不一定要与原句相同)。
我是根,____________
一生一世在地下____________
默默地生长,____________
向下,向下……____________
我相信____________
地心有一个太阳。____________

文章来源:http://m.jab88.com/j/63511.html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