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教案网

高二语文《箭与歌》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箭与歌》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箭与歌》

且放一箭射入空,

落入尘世无所踪。

逃离视线风一阵,

无处寻觅轨迹同。

奏歌一曲为天颂,

飘入尘世无所踪。

何人眼锐光如束,

寻得歌声航向重。

久之偶遇橡树上,

铮箭锋锐利如初。

歌声婉转始至终,

如得旧友是梦中。

英文版:

TheArrowandtheSong

——HenryWadsworthLongfellow

Ishotanarrowintotheair,

ItfelltoearthIknewnotwhere;

Forsoswiftlyitflewthesight,

Couldnotfollowitinitsflight.

Ibreathedasongintotheair,

ItfelltoearthIknewnotwhere;

Forwhohasthesightsokeenandstrong,

Thatcanfollowtheflightofasong.

Long,longafterwardsinanoak,

Ifoundthearrowstillunbroke;

Andthesong,frombeginningtoend,

Ifoundagainintheheartofafriend.

简介:

《箭与歌》是美国诗人亨利·沃兹沃斯·朗费罗所作,主要作品有《生命颂》、《伊凡吉琳》等。在他辞世之际,全世界的人都视他为美国最伟大的诗人。

背景:

《箭与歌》歌颂了友谊的地久天长,在西方可谓家喻户晓。这首诗看似意思浅显,其实内容深刻;看似信手拈来,其实匠心独运。

练习题:

(1)这首抒情短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歌颂浓厚的友谊。在付出中我们得到朋友,品尝友谊的快乐。

(2)第一节写“箭”,第二节写“歌”,两者之间有何关系?

答案:表面上似无关联,其实是以箭作为歌的喻体,诗人描绘出某种相似;歌也像箭那样飞逝了,再也见不到踪迹。

(3)试分析这首短诗的构思特色。

答案:诗人以同样的结构,同样的语气叙述箭与歌的特点,并以此构成比喻关系,化抽象为具体。同时为第三节“卒章显志”打下基础。这样第三节指出箭与歌的归宿,让人领悟到了诗的主题。

精选阅读

高二语文《渔父》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渔父》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翻译: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远去了,不再同屈原说话。

简介:

《渔父》出自《楚辞》。作者屈原(约公元前339年—约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

背景:

按司马迁本传和东汉文学家王逸的说法,大约是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的。

字词:

既:已经,引申为“(在)……之后”。

颜色:脸色。形容:形体容貌。

三闾(lǘ)大夫:掌管楚国王族屈、景、昭三姓事务的官。屈原曾任此职。

是以见放,是:这。以:因为。见:被。

淈(gǔ):搅浑。

餔:吃。糟:酒糟。歠(chuò):饮。醨(lí):薄酒。成语:哺糟歠醨

高举:高出世俗的行为。在文中与深思都是渔父对屈原的批评,有贬意,故译为(在行为上)自命清高。举,举动。

沐:洗头。

浴:洗身,洗澡。

察察:皎洁的样子。

汶(mén)汶:污浊。

皓皓:洁白的或高洁的样子。

莞尔:微笑的样子。

鼓枻:摇摆着船桨。.鼓:拍打。枻(yì):船桨。

沧浪:水名,汉水的支流,在湖北境内。或谓沧浪为水清澈的样子。沧浪之水清兮四句:这首《沧浪歌》也见于《孟子·离娄上》,二吾字皆作我字。

濯:洗。

缨:系帽的带子,在颔下打结。

遂去,遂:于是。去:离开。

不复与言,复:再。

练习题:

一、解释下列虚词

(1)渔父见而问之(代词,代屈原)

(2)安能以身之察察(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3)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助词,的)

(1)圣人不凝滞于物(介词,对)

(2)屈原既放,游于江潭(介词,在)

(3)何故至于斯(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1)渔父见而问之(连词,表承接)

(2)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3)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二、分析下列文言句式

判断句

子非三闾大夫与(“非”表否定判断)

疑问句

(1)自令放为(疑问语气词“为”,表疑问)

(2)何故至于斯(疑问代词“何”,表疑问)

(3)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疑问代词“安”与疑问语气词“乎”,表反问)

(4)子非三闾大夫与(“非”与疑问语气词“与”,表反问)

省略句

(1)行吟(于)泽畔(省去介词“于”)

(2)(渔父)遂去,不复与(之)言(前省去主语“渔父”,后省去介词宾语“之”)

被动句

(1)屈原既放(“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见放(“见”表被动,相当于“被”)

三、把下列语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2.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译文: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相应地改变。

3.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译文: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却蒙上世俗的尘埃?

4.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译文:(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复习


一名爱岗敬业的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性,作为高中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案。教案可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积极的参与互动,帮助高中教师缓解教学的压力,提高教学质量。优秀有创意的高中教案要怎样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复习”,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高二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复习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练习题:

1.已知两点A(-3,),B(,-1),则直线AB的斜率是(D)

(A)(B)-(C)(D)-

解析:斜率k==-,故选D.

2.已知直线l:ax+y-2-a=0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相等,则a的值是(D)

(A)1(B)-1

(C)-2或-1(D)-2或1

解析:①当a=0时,y=2不合题意.

②a≠0,

x=0时,y=2+a.

y=0时,x=,

则=a+2,得a=1或a=-2.故选D.

3.两直线3x+y-3=0与6x+my+1=0平行,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D)

(A)4(B)(C)(D)

解析:把3x+y-3=0转化为6x+2y-6=0,

由两直线平行知m=2,

则d==.

故选D.

高二语文《原君》知识点复习


高二语文《原君》知识点复习

【原文欣赏】《原君》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故古人之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入而又去之者,尧、舜是也;初不欲入而不得去者,禹是也。岂古之人有所异哉?好逸恶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

此无他,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唿!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简介:

《原君》出自《明夷待访录》,作者是清代史学家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学者称为梨洲先生;又固曾筑续钞堂于南雷,又称他南雷先生。

背景:

本文主要讲的是:封建君主以天下为私有,掌天下利害之权,实为天下之“大害”,应破除以“君臣之义”为至上的观念。

翻译:

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有这样一个人出来,他不以自己一人的利益作为利益,却让天下人得到他的利益;不以自己一人的祸患作为祸患,却让天下人免受他的祸患。那个人的勤苦辛劳,必定是天下人的千万倍。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愿意的。所以古时的君主,考虑后而不愿就位的,是许由、务光等人;就位而又离位的,是尧、舜等人;起先不愿就位而最终却未能离位的,是大禹了。难道说古代人有什么不同吗?喜好安逸,厌恶劳动,也像常人情况一样啊。后代做人君的却不是这样了。他们认为天下的利害大权都出于自己,我将天下的利益都归于自己,将天下的祸患都归于别人,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让天下的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将自己的大私作为天下的公利。开始时对此还觉得惭愧,时间久了也就心安理得了,将天下看作是广大的产业,把它传给子孙,享受无穷。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的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这没有其他原因,古时将天下看成是主,将君主看作是客,凡是君主一世所经营的,都是为了天下人。现在将君主看作主,将天下看作是客,凡是天下没有一地能够得到安宁的,正是在于为君主啊。因而当他未得到天下时,使天下的人民肝脑涂地,使天下的子女离散,以增多自己一个人的产业,对此并不感到悲惨,还说:“我本来就是为子孙创业呀。”当他已得到天下后,就敲诈剥夺天下人的骨髓,离散天下人的子女,以供奉自己一人的荒淫享乐,把这视作理所当然,说:“这些都是我的产业的利息呀。”既然这样,作为天下最大的祸害,只是君主而已!当初假使没有君主,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东西,人们都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唉!难道设立君主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吗?古时候天下的人都爱戴他们的君主,把他比作父亲,拟作青天,实在是不算过分。如今天下的人都怨恨他们的君主,将他看成仇敌一样,称他为“独夫”,本来就是他应该得到的结果。但小儒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难道天地这样大,却在千千万万的百姓之中,只偏爱君主的一人一姓吗?所以说周武王是圣人啊,孟子的话,是圣人的言论啊。后代那些想要凭着他像父亲一般、像老天一般的空名,禁止别人窥测君位的君主,都感到孟子的话对自己不利,直到废除孟子配祀孔子的地位,这难道不是来源于小儒吗?虽是这样,如果后代做君主的,果真能保住这产业,把它永远传下去,也不怪他将天下当作私有了。既然将它看作产业,旁人想得到产业的念头,有谁不像自己呢?于是用绳捆紧,用锁加固,但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并不能战胜天下要得到它的众多的人。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他们血肉的崩溃,就应在子孙的身上了。过去南朝宋顺帝愿以后世世代代都不要投生到帝王家中,而明毅宗对公主所讲的话,也说:“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这话真可痛惜啊!回想他们祖上创业之时,志在占据天下的雄心,哪有不垂头沮丧的呢?因此明白作君主的职责,那么唐尧、虞舜的时代,人人都能推让君位,许由、务光也并非超尘绝俗的人;不明了作君的职责,那么就连市井之间,人人都想得到君位,许由、务光因而绝迹于后世而听不到了。虽然君主的职分难以明了,但用片刻的荒淫享乐,不值得换取无穷的悲哀,即使是愚蠢的人也能明白这一道理的。

字词:

(1)内集:家庭聚会。内,指家人。集,聚集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讲:讲解论:讨论

(3)俄而:不久,一会儿骤;密,紧,欣然:高兴的样子似:相似,像

(4)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5)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即:表示“这就是

古今异义

1:儿女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今义:指子女

2:因古义:凭借今义:因为

3:文义古义:诗文今义:文章的意思

练习题:

1、下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兆:百万

B.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博:广泛

C.视之如寇雠雠:通“仇”

D.以奉我一人之淫乐奉:满足

2、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此其人之勤劳

B.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

C.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

D.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

3、下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入而又去之者公然抱茅入竹去

B.我固为子孙创业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C.独私其一人一姓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而使天下释其害爱不释手

4、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与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B.后之为人君者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C.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古之人有所异哉

高二数学下册《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复习


高二数学下册《直线与方程》知识点复习

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直线方程:

1.点斜式:y-y0=k(x-x0)

(x0,y0)是直线所通过的已知点的坐标,k是直线的已知斜率。x是自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横坐标;y是因变量,直线上任意一点的纵坐标。

2.斜截式:y=kx+b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其中k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该方程叫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简称斜截式。此斜截式类似于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3.两点式;(y-y1)/(y2-y1)=(x-x1)/(x2-x1)

如果x1=x2,y1=y2,那么两点就重合了,相当于只有一个已知点了,这样不能确定一条直线。

如果x1=x2,y1y2,那么此直线就是垂直于X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x=x1,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如果x1x2,但y1=y2,那么此直线就是垂直于Y轴的一条直线,其方程为y=y1,也不能表示成上面的一般式。

4.截距式x/a+y/b=1

对x的截距就是y=0时,x的值,对y的截距就是x=0时,y的值。x截距为a,y截距b,截距式就是:x/a+y/b=1下面由斜截式方程推导y=kx+b,-kx=b-y令x=0求出y=b,令y=0求出x=-b/k所以截距a=-b/k,b=b带入得x/a+y/b=x/(-b/k)+y/b=-kx/b+y/b=(b-y)/b+y/b=b/b=1。

5.一般式;Ax+By+C=0

将ax+by+c=0变换可得y=-x/b-c/b(b不为零),其中-x/b=k(斜率),c/b=‘b’(截距)。ax+by+c=0在解析几何中更常用,用方程处理起来比较方便。

练习题:

例:已知f(x+1)=xsup2;+1,f(x+1)的定义域为[0,2],求f(x)解析式和定义域

设x+1=t,则;x=t-1,那么用t表示自变量f的函数为:(也就是把x=t-1代入f(x+1)=xsup2;+1中)

f(t)=f(x+1)=(t-1)sup2;+1

=tsup2;-2t+1+1

=tsup2;-2t+2

所以,f(t)=tsup2;-2t+2,则f(x)=xsup2;-2x+2

或者用这样的方法——更直观:

令f(x+1)=xsup2;+1中的x=x-1,这样就更直观了,把x=x-1代入f(x+1)=xsup2;+1,那么:

f(x)=f[(x-1)+1]=(x-1)sup2;+1

=xsup2;-2x+1+1

=xsup2;-2x+2

所以,f(x)=xsup2;-2x+2

而f(x)与f(t)必须x与t的取值范围相同,才是相同的函数,

由t=x+1,f(x+1)的定义域为[0,2],可知道:t∈[1,3]

f(x)=xsup2;-2x+2的定义域为:x∈[1,3]

综上所述,f(x)=xsup2;-2x+2(x∈[1,3]

文章来源://m.jab88.com/j/62285.html

更多

猜你喜欢

更多

最新更新

更多